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手机gps全球定位系统(美国FBI被曝有权使用地理围栏搜查令追踪安卓手机位置)

导读 手机gps全球定位系统文章列表:1、美国FBI被曝有权使用地理围栏搜查令追踪安卓手机位置2、手机是怎么知道我们精确的位置?3、只有5%的新手机不支持北斗?这里有检测方法4、国

手机gps全球定位系统文章列表:

手机gps全球定位系统(美国FBI被曝有权使用地理围栏搜查令追踪安卓手机位置)

美国FBI被曝有权使用地理围栏搜查令追踪安卓手机位置

科技战略

美国防部发布《软件现代化战略》

据国防科技要闻2月8日消息,美国防部发布《软件现代化战略》。该战略是国防部数字现代化战略的子战略,认为国防部必须采取措施引领软件现代化,制造出杀伤力更强的武器,提高安全、快速地提供弹性软件技术的能力。为实现国防部以相关速度交付有弹性的软件能力的愿景,战略制定了三个长期目标:加快国防部企业云环境建设、打造国防部软件工厂生态系统、改革流程以提高弹性和速度。

美陆军发布《气候战略》

据国防科技要闻2月10日消息,美陆军发布《气候战略》,旨在为陆军提供行动路线图,应对气候威胁,保持战略优势,降低气候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与风险。战略设定三个最终目标:一是到2030年,温室气体较2005年减排50%;二是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三是在战略、规划、采办、供应链、计划和流程中考虑气候变化产生的安全影响。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陆军制定三条工作主线:一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适应自然环境,使设施具有弹性和可持续性,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是提高作战能力,同时减少维护需求,使采办与后勤服务更具气候适应性;三是准备好在“气候已经改变的世界”中作战。

信息

美国FBI被曝有权使用“地理围栏搜查令”追踪安卓手机位置

据cnBeta网2月9日消息,美国法院最新解密的法庭文件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可以使用“地理围栏搜查令”追踪安卓智能手机用户的位置,并获得用户的其他数据。“地理围栏搜查令”特别要求提供安卓设备用户的具体信息,例如位置历史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GPS以及从设备传输到谷歌的可见Wi-Fi点和蓝牙信标的信息。

英特尔发现16个与BIOS相关的新漏洞 可绕过操作系统安全措施进行攻击

据cnBeta网2月9日消息,英特尔公司发布一份新的安全公告,警告了16个与BIOS相关的新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在本地计算机上使用拒绝服务和特权升级进行攻击,而且可以绕过操作系统和其相关的安全措施,从而获得本地访问权,完全控制用户电脑、窃取敏感数据。在这16个漏洞中,有10个漏洞的严重程度被评为“高”,这意味着允许不受限制地访问。这些漏洞的危险之处在于,很多安全措施是依赖操作系统完成的,但操作系统只有在开机自检后才能加载,这使得一些常规的安全对策都无法有效保护BIOS。然而,这些漏洞只能在本地有物理访问权的情况下才能被利用,不能用于远程攻击。英特尔表示,将通过固件更新修复漏洞。

加拿大量子计算公司D-Wave宣布上市

据路透社2月9日消息,加拿大量子计算公司D-Wave宣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D-Wave成立于1999年,是首家提供实时全栈量子系统的公司,也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制造基于退火和门的量子计算机的公司,主要提供硬件工程、后处理软件和芯片制造,其产品在物流、人工智能、金融建模和网络安全等领域都有应用。目前,D-Wave的估值接近16亿美元。该公司表示,预计将从此次交易中筹集最多3.4亿美元的总收益,其中包括PSP投资公司、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和NEC公司等参与的四千万美元私募投资。D-Wave计划利用所得款项将其全球足迹扩大到新兴市场,并在其200多项专利的基础上精进业务。本次交易预计将巩固D-Wave公司在商业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导地位,并加速量子用例进入重要的客户群,包括制造业、物流、制药、金融和政府。

日本晶圆供应商SUMCO称2026年底前产能已被全部预定

据cnBeta网2月10日消息,全球第二大晶圆供应商日本SUMCO公司表示,2026年底前的产能已被全部预定。这一消息表明,半导体行业的供应短缺可能多年内无法缓解。SUMCO表示,尽管客户对长期供应需求旺盛,但当下根本无法扩大产量。在优化现有生产线方面,公司已尽其所能,包括200mm和300mm晶圆在内的所有产品都存在供需失衡。此外,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也表示,预计晶圆供应至少到2023年末都将保持紧张。

英特尔宣布加入RISC-V基金会,并设立10亿美元基金发展代工生态

据cnBeta网2月8日消息,英特尔公司宣布以高级会员身份加入RISC-V基金会,并设立10亿美元的基金发展代工生态。以上动作都直接服务于英特尔的“IDM 2.0”战略。英特尔的10亿美元基金将助力x86、ARM和RISC-V三种芯片架构的创新发展。同时,英特尔代工服务(IFS)将通过多项举措助力RISC-V生态发展:赞助一个开源软件开发平台,该平台允许自由实验,向整个生态系统、大学和财团的合作伙伴开放;提供针对英特尔工艺技术优化的范围广泛的领先IP。这一系列计划都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发展巩固英特尔的行业领导地位。

乌克兰的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利用加密货币进行筹款

据路透社2月8日消息,乌克兰的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正利用比特币捐款众筹资金以加强本国的武装力量。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区块链分析公司Elliptic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随着公众担忧加剧,乌克兰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收到的比特币捐款额激增至数十万美元。Elliptic首席科学家汤姆·罗宾逊表示,加密货币特别适合于国际性的筹资活动,因为它可以无视国界限制、避开审查,没有中央权力机构可以阻止交易。

电信巨头沃达丰遭到破坏性网络攻击,致葡萄牙全国大面积断网

据路透社2月8日消息,电信巨头沃达丰葡萄牙公司遭到破坏性网络攻击,导致葡萄牙全国4G/5G、固话、电视等网络全部中断,只有3G网络勉强恢复可用。沃达丰在葡萄牙拥有超过400万手机用户、340万家庭和企业互联网用户。沃达丰表示,他们正在与政府当局合作对事件开展调查。根据目前搜集到的证据,客户数据似乎并未泄露或遭到攻击者访问。

生物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由AI控制的脊髓电刺激电极,可使完全瘫痪者恢复独立行动能力

据医诺维公众号2月10日消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大学医院的科学家开发出由AI软件控制的个性化脊髓电刺激电极。该电极排列方式与脊神经根完全一致,可靶向与脊髓中腿部和躯干运动相关的所有神经,通过使用更长、更宽的植入导线,精确控制调节特定肌肉的神经元。研究团队将该技术与AI结合,并为各类活动编写对应的电刺激程序,患者在平板电脑上选择所需活动后程序启动位于腹部的起搏器,刺激特定的肌肉神经元,帮助完成活动。三名完全瘫痪的脊髓损伤患者在植入设备几小时后便恢复了独立运动能力,可站立、行走、骑自行车、游泳。该设备为严重脊髓损伤患者开辟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疗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期刊。

美国科学家发现簇状体细胞突变可作为判断癌症患者存活率的生物标记物

据科技日报2月10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创建出迄今最全面、详细的已知簇状体细胞突变图,并发现了簇状体细胞突变在约10%的人身上诱发癌症的机理。该团队首先绘制了2500多名癌症患者基因组中簇状和非簇状的所有突变,总共涵盖30种不同的癌症类型,再使用AI算法检测每个患者体内的簇状突变。研究发现,簇状体细胞突变可作为判断患者存活率的生物标记物,并确定了紫外线辐射、饮酒吸烟等导致簇状体细胞突变的各种因素,明确了抗病毒酶的活性APOBEC3或会导致簇状体细胞突变,加速癌症发展。这种全新的致癌模式的发现将为新疗法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在人类原代T细胞中进行CRISPR激活和抑制筛选的平台,为下一代细胞治疗提供新靶点

据生物世界2月8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在人类原代T细胞中进行CRISPRa和CRISPRi的基因功能筛选平台,以及结合CRISPRa和单细胞RNA测序的平台CRISPRa Perturb-seq,并对70个由全基因组筛选发现的功能调节基因进行深度分子表征,以揭示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基因如何调节T细胞活化并将细胞编程为不同的刺激响应状态。该平台可在原代人类T细胞中进行大规模CRISPRa和CRISPRi筛选,并成功对能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的基因网络进行全基因组筛选,为下一代细胞疗法提供新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拜登首席科学顾问引咎辞职,或危及美国多个关键科学项目

据科学网2月9日消息,拜登的首席科学顾问埃里克·兰德(Eric Lander)辞职。兰德是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主任,也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导者之一,并负责拜登的“抗癌登月计划”(Cancer Moonshot)。有白宫顾问和外部研究专家担心,兰德的辞职将推迟或削弱美政府的几个关键科学项目:任命一位新的生物医学研究负责人;重新启动“抗癌登月计划”;重组联邦应对大流行;创建一个面向生物医学突破的新机构。另一些人认为,无论兰德是否离开政府,相关的科学工作都会有增无减。多名科学顾问表示,“抗癌登月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会与兰德分割开来。

能源

日本开发出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电能的微生物电池

据AIpatent 2月9日消息,日本栗田工业株式会社开发出一种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电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并成功达到了实用化规模。栗田工业的研究人员通过选择适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的材质、优化装置形状和构造,最终使微生物燃料电池达到COD Cr除去速度20km/(m3·d)、发电量200W/m3的实用规模,并刷新了世界记录。栗田工业后续将开始进行在实际排水中的应用评估,以实现搭载该电池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实用化。

美国建成MARVEL微堆计划原型堆

据中核智库2月9日消息,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近日建成了一座全尺寸、电加热的原型微堆,以支持美能源部正在开展的“微型反应堆应用、研究、验证与评估”(MARVEL)计划,帮助验证MARVEL计划的最终微堆设计。该原型堆称为MARVEL主冷却装置测试(PCAT)微堆,高12英尺,重2000磅,包括四台通过主冷却和中间冷却泵发电的“斯特林”发动机。美能源部将借助该原型堆的实验数据,建造一座100千瓦基于SNAP-10A反应堆设计的热核裂变反应堆。

海洋

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号核潜艇将开始建造商海试

据国防科技信息网2月10日消息,俄罗斯海军“亚森-M”级(885M型)攻击型核潜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号将于今年6月初前往白海开展建造商海试。据悉,该艇是“亚森-M”级攻击型核潜艇的2号艇,于2014年铺设龙骨,2021年7月下水。此次建造商海试后,该艇将开展国家试验,以检验其武器系统。根据报道,该艇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加入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

俄罗斯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研发出改进型“守卫者”潜水巡逻艇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9日消息,俄罗斯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近日表示,已成功研发出改进型出口版本的“守卫者”潜水巡逻艇。据悉,相比此前型号,改进型潜水巡逻艇的尺寸更大,艇长约72米,排水量在1300吨左右,并配备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最高速度达21节,可在航速达10节的情况下航行4000海里。与此同时,该艇的武器装备也获得了加强,安装有1门小口径自动炮,2具制导导弹发射装置,并可携带4枚324毫米鱼雷,具有较强的火力打击能力。

俄罗斯红星造船厂开工建造第7艘破冰型LNG船

据国际船舶网2月9日消息,俄罗斯红星造船厂近日举行了破冰型LNG船切割钢板仪式,这是俄罗斯能源巨头诺瓦泰克的北极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所需15艘破冰型LNG船中的第7艘。该船货舱容量17.26万立方米,载重量81000吨,动力装置功率为45兆瓦,可以安全地运输液化天然气,破冰厚度可达2.1米,预计将于2024年9月交付。韩国三星重工将为红星造船厂这批破冰型LNG船建造提供支持。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红星造船厂主要专注于船体、通用设备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建造项目。

日本船企合作完成了全球最长距离、最长时间的自主航行船舶海试

据国际船舶网2月10日消息,日本船企近日再次合作完成了“Sunflower Shiretoko”号船舶全球最长距离、最长时间的自主航行海试,再次创下了又一项世界纪录。此次海试整个航程约750千米,航行时间长达18个小时,验证了船舶自主靠离泊技术、自主避碰航路系统、目标视觉图像处理和测距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长航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据了解,日本船企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无人船实用化,到2040年有50%的内航船能够实现无人驾驶。

航空

欧洲空客公司计划制造氢燃料客机

据两机动力控制2月10日消息,欧洲空客公司计划在2035年前建造氢燃料客机,并为其开发燃氢航空发动机。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纪尧姆-福里表示,制造新型发动机将是飞机制造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燃氢航空发动机的生产与标准煤油动力喷气发动机完全不同。空客表示,氢燃料飞机的研发将为其实现可持续航空发展目标提供重要帮助。

航天

美太空军寻求工业技术以阻止网络攻击

据国防科技要闻2月10日消息,美太空系统司令部发布信息征询书,寻求阻止网络攻击和在战时保护关键网络的工业技术,以保护天基网络、地面站和基础设施。征询书信息显示,美太空军关注重点包括:一是太空网络防御,包括探测和识别威胁的自主防御技术,降低射频干扰技术,防止系统被利用,并提供防御能力;二是地面站天线,包括处理射频干扰、保障网络防御态势、保护商业系统政府数据、确保传输层安全等能力;三是网络作战/架构,包括韧性通信、数据优先级排序、数据传输、快速应对对手网络变化、模块化硬件架构设计、无需一类加密装置即可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等能力。

美国SpaceX公司40颗“星链”卫星受地球磁暴影响坠入大气层

据环球网2月10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表示,其于2月3日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中,有40颗卫星受地球磁暴影响坠入大气层。该公司发布信息称,此次地磁暴导致卫星部署高度的大气层升温,大气密度增加,大气阻力比此前发射时高出50%,使卫星无法按原计划爬升至预定轨道高度。该公司还表示,这些卫星不会与其他卫星的碰撞,在重返大气层时会完全烧毁,不会产生轨道碎片,也不会有卫星部件落回地面。

新材料

德国研究人员开发封装在定制聚合物膜中的微米级储氢颗粒

据Phys.org网2月9日消息,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Helmholtz-Zentrum Hereon)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高效的金属氢化物储氢颗粒并获得了专利。研究人员将几种氢化物颗粒结合在一起,并在颗粒上涂覆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只允许氢气通过,但不允许氧气通过,可防止不同金属氢化物的远程分离。研究人员用特殊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金属氢化物样品,得到聚合物涂覆的微米级金属氢化物颗粒在充电和放电状态下的高分辨率图像,发现聚合物涂层可以防止不同金属氢化物成分的粗化和偏析。未来,研究人员将寻找可进一步改进和定制的用于涂覆氢化物颗粒的聚合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技术》(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期刊上。

先进制造

麻省理工学院通过3D打印技术开发机器可读的隐形标签

据南极熊3D打印网2月9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3D打印技术开发了机器可读的隐形标签,用于分类和存储物理对象的数据。研究人员提出InfraredTags的概念,其嵌入在标准3D打印机制造的物体内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移除或变得模糊,比起贴在产品上的标准条形码更加耐用。研究人员选择了一家德国小公司生产的定制塑料细丝为原料,采用双层材料方法,一层材料传输红外光,另一层不透明的材料上面刻有条码。此外,研究人员还构建了一个用户界面,简化了标签(用于增强现实的QR码或ArUco标记)与物体几何形状的集成,使其可作为InfraredTags进行3D打印。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转载请注明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手机是怎么知道我们精确的位置?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产品,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比如用手机查看天气、寻找附近的美食和实时共享位置等。

那么手机是如何知道我们精确的位置?

目前手机主要的定位技术有以下几种:

GPS定位

GPS系统一共有24颗卫星,几乎覆盖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手机一旦打开定位功能,就会接收到这四颗卫星的信号,再根据信号算出你当前所在的位置。

GPS定位从最初的定位精度低,不能实时定位,发展到现如今的高精度GPS全球定位系统。

它的定位精确高、效率高、成本低,最小精度在15米左右,所以广泛用于导航。

但是GPS信号容易受云层建筑物等遮挡物的干扰,在室内几乎无法使用,而且开启GPS后手机也比较耗电,因此GPS定位主要用于室外定位。

移动基站定位

移动基站定位也就是常说的基于位置服务的LBS,它的原理主要是三点定位。

手机开机后会自动搜索附近信号最强的三个基站,由于基站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要把三个基站信号重叠的区域,按照强弱进行三角运算,就知道手机的位置在哪。

基站定位的优点是速度快、方便;但是定位的精度不高,误差大概在100米到1000米,导致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基站的密度。

如果附近基站越多定位的精度也就越高,没有信号的地区就无法定位。

A-GPS定位

这种定位方式是利用手机基站的位置信息,并配合传统GPS卫星,让定位的速度更快,可以说是GPS定位的增强版。

比如说在城市里,有些信号可能会被建筑物、墙壁或树木削弱,在这样的情况下,A-GPS系统会比其他导航设备定位更快,是目前定位精度较高的一种定位技术,但是目前A-GPS在室内定位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Wi-Fi定位

Wi-Fi定位技术是室内定位技术中的一种,是除 GPS 外最常用的定位手段。

它的原理与移动基站定位类似,都是根据附近已知位置的站点进行三点定位。

当手机WiFi被打开,每一个能被搜到的热点,都有全球唯一的MAC地址。而每一个位置,都有不同数量,不同信号强弱的WiFi。这些数据的合计,就能成为这个位置独一无二的信息。

只要打开WiFi功能,即使GPS失效,也能确定你的位置。

只有5%的新手机不支持北斗?这里有检测方法

最近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宣布,经过27年的建设,目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

在大众应用方面,以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式设备为代表的北斗大众领域应用获得全面突破。2021年国内手机出货量中支持北斗的已达3.24亿部,占国内手机总出货量94.5%。

这意味着,在当前市面上出售的智能手机中只有约5%不支持北斗导航系统。2020上半年时,这个数字还只有80%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些不支持北斗导航的机型都是一些老款的功能机型,其本身并不具备定位而的能力。目前这部分功能机型在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比重并不高,并且市场份额也在逐年下滑。后续随着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和覆盖,支持北斗定位的手机比重可能会无限接近于100%。

实际上你现在正在使用的手机基本都支持了北斗导航系统,日常你使用的一些定位、导航服务中,都有使用到北斗导航的服务。当然,也有一些老款的机型尚不支持,比如目前依然有很多人在使用的iPhone11。

而从基带芯片来看,高通、联发科、华为、紫光展锐、三星等的芯片也均是支持北斗导航的,目前的手机都是使用这些厂商们的芯片。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北斗提供的这种导航服务都是“无感”的。只要你的手机支持北斗系统。手机在不同的地方,根据连接卫星的情况,会自动选择信号最好的导航系统。事实上,目前不仅仅是在国内,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北斗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比如亚太、欧洲、北美、非洲等地。再加上北斗与GPS、格纳斯等都进行了兼容的,可以说有GPS、格纳斯的地方,也都可以使用上北斗。

北斗系统是我国历时多年建立的一套独立自主的导航系统。1994 年,北斗系统开始建设,2003 年,北斗试验系统,也就是北斗一号系统终于建成,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04 年,北斗二号开始建设。2012 年,北斗区域系统建成,成为北斗二号。2020 年 7 月 31 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也就是今天的北斗三号。

北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 自主 ",该系统的所有天线、射频、基带、原子钟和用户终端,都 100% 国产化。而北斗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农林牧渔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还包括军事,国防,安全等领域。

在此之前,更令人熟知的是GPS全球定位系统,这也是当前使用最普遍的定位系统。以至于到现在,GPS甚至成为了大家口中指代定位和导航服务的关键词。

使用中国自己的导航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避免在这样的核心技术和服务领域不会被“卡脖子”,尤其是在最近这些年,独立自主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

更关键的是,北斗目前在很多地方的性能还优于GPS。目前北斗在北美,非洲等地的定位精确度在5米左右,但在亚太地区可以精确到2.5到3米。并且随着未来北斗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北斗的性能将会更加强大。

目前来看,北斗 " 最大的不足 " 就在于比 GPS 晚了二三十年,在应用的成熟度和推广的普及度上不如 GPS。

如果你想要查看自己的手机是不是支持北斗,这里有几个办法:

方法一:先在手机设置中找到手机型号,再到官网或者百度查找此手机型号的参数,在参数里面找到导航与定位,就能出现支持的定位-“支持GPS(L1 L5 双频)、AGPS、GLONASS、北斗(B1I B1C B2a 三频)、伽利略(E1 E5a 双频)、QZSS(L1 L5 双频)、NavIC、蜂窝网络定位、WLAN 网络定位”,看到有北斗或者BDS的字样,就说明支持北斗系统,如果没有就是不支持北斗系统。

方法二:使用类似Cellular-Z的软件检测有没有支持北斗系统,下载并打开相关的软件,然后在软件中找到位置信息,如果卫星中有我国国旗,那么就支持北斗系统,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不支持北斗系统。

国之重器,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为啥搜星要比GPS慢?

众所周知,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今已经全面建成,完成了全球组网,但是事实上我国的北斗虽然在前段时间才刚刚完成全球组网,但是事实上我国的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早在2018年就可以进行全球定位导航的工作了!而我我国在北斗上的成功也往我国的拜托了对于美国GPS的依赖!既然如此,为什么美国不对我国的北斗进行打压呢?毕竟美国这样一个国家,再无耻事情都可以做出来,何况是打压我国的北斗呢?

事实上美国不是没有打压、干扰我国的北斗研发,但是就是在美国的打压和干扰下,我国也研制出来了自己的一套防干扰和卫星反制机制,也正是因为我国有了反制的机制,才导致了美国没有这个胆量来针对我国的北斗进行打压,而我国的北斗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但是为何国之重器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后,搜星要比GPS慢?

据了解,目前在全球有些地方,虽然北斗和GPS的定位精度相当,但是有人发现用手机搜星,几乎都是GPS卫星信号先被接受到,而之后才收到北斗的信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GPS比我国的北斗要先进吗?

其实这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先进与否并没有关系,而是GPS卫星的编号数字都小一点,所以自然显示在见面,而北斗的数字大一点,就在后面显示,这就只是按顺序显示的而已!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GPS由于发展得比较早,所以占用了最好的频段,这自然不是我国在21世纪之后才开始发展的北斗可以比的,但是如今这种几乎没有什么差距了!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呢?大家一起来讨论吧!

日本GPS崛起:2023年或摆脱美国,比它的强?我们也要注意发展

全球四大定位系统,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分别为:美国全球定位系统、欧盟“伽利略”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不过,每个系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不同区域的定位精确度或者说覆盖能力等方面,完全是不一样的。

但是,除了这四大定位系统之外,还有一些小卫星系统(基本属于区域性,增强系统),例如:印度自建的IRNSS、日本的引路号卫星系统等等,这都是可以满足自己部分需求的。

只不过,相对而言,美国全球定位系统、欧盟“伽利略”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实力更强一点。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不少的国家也在加大对自己系统的研究,想办法进行替代自己运用的系统。这不,日本版GPS又出现新消息了,我们下面来了解一下。

日本GPS建立目的是什么?2023年或摆脱美国

对于日本来说,其实从本土来讲,还是以美国的GPS为主。而日本要建立自己的GPS系统,主要目的就是美国的GPS覆盖力度不行,这是日本公开说明的原因!

美国的GPS虽然在全球实力很强,我们基础性地简单看一下:

GPS是一个全球性、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和时间传递系统,并且是军民双用的系统。当然,对大家来说,使用率最高的也就是“导航”了。

所以,GPS为了占据这个市场,也加强了布局。包括我国的汽车领域,也被占据过。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该年GPS产品销售额已达近50亿元,环比上年增长50.8%以上。

当然,随着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汽车导航系统的导航,多数都在用本国的产品了。据统计:

截至2021年底,已有超过79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安装使用北斗系统,近8000台各型号北斗终端在铁路领域应用推广。

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台/套,手持巡护型终端、北斗应急指挥终端、北斗车载终端超过15000台/套用于森林防火,医疗健康、远程监控、线上服务等下游运营服务环节产值近2000亿元。所以,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真的是完全有必要的。

而日本没有本土的全球性卫星系统。所以,也是利用美国的GPS,但是在日本上空运行的时候,它的运行时间非常短,同时在山峰和高层建筑之间的电波信号太差,所以,导致日本整体使用的GPS信号偏差。

而引路号卫星发射升空之中,每天在日本上空可以停留的时间会大大加长,那么就可以使得日本汽车导航系统的检测精度得到大幅提高,误差控制在1米以下。所以,日本也是花费了“巨资”来进行打造。

而在2022年,日本再次提到了该系统——东日本高速公路公司(NEXCO东日本)表示,将使用准天顶卫星“引路”号的技术,在2023年实现除雪车自动驾驶。

所以,为了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位置信息,日本计划在2023年,从4颗卫星增加到7颗,预计可以在不依赖美国GPS的情况下单独使用。也就是说:2023年,日本或摆脱对GPS的依赖,让自己的卫星系统崛起,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日本GPS比美国GPS还厉害?

按照日本公布的消息来看,“引路号”卫星呈长方形,长和宽均为3米左右,高约6米,重约4吨。

第一颗卫星是在2010年发射的,而在2017年的时候,日本追加发射了3颗,所以,在地球上空已经有4颗“引路号”卫星在运行了。

那日本GPS比美国GPS还厉害?按照公布的情况来看,美国的GPS公布民用精度约10米。但是,这只是民用,在军用上的实力还要强很多。

按照美国P码是精确测定数据显示,P码同时调制到载波和载波上,测距精度为0.3米,因其巨大的军事价值,1994年起美国实施了AS政策,只有美国及其盟友等少数授权的用户才能够使用到P码,来获取高精度的数据。

所以,美国的GPS的确比较强悍。当然,也有人说可以达到0.1米,主要是在不同的位置上,精确度可能存在差异。

而日本的“引路号”卫星就算是发射到了7颗,也是不如美国的GPS,也不属于全球高精度卫星。

但是日本说了,可以在自己国家实现高强度定位,在4颗卫星的运行情况之下,通过与美国的GPS的并用,即使在大楼和山谷间,也能实现误差最小6厘米的高精度定位信息。所以,在达到7颗之后,至少在本土上的运用,比美国的GPS厉害。

当然,要是整体与美国的GPS相比较的话,那日本这个差远了。美国的GPS在部分技术上进行对比,可能也只有欧盟“伽利略”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竞争了。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日本的GPS能够很快占据市场。

不过,日本虽然GPS发展不够强大,但是后续的潜力很大,“引路”卫星还有望运用于无人拖拉机提升农作效率、小型无人机送快递等方面。在灾害发生时,通过卫星传达平安信息等避难所状况的用途也在研究之中,所以,不可小觑。

有一个问题令人担忧,我们也要注意发展

日本在2022年既然公布了新计划,那意味着在未来可能会扩大市场。只不过,全球四大定位系统的市场,日本可能也不会那么快被占用。

只不过,从信息化的时代来讲,每个国家可能都会发展自己独立的卫星系统,这个也完全是正常的。

所以,按照日本GPS发展的情况来看,能够在2023年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并且单独使用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要超越全球四大定位系统的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在卫星的数量上都不在一个级别。只不过我们需要警惕的日本的发展,那就是——日本GPS的发展会不会走美国GPS的路线,实现军民“双用”,那这个影响可能就较大了。

就如: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系统,一直说是建立“高速网络”系统,结果星链卫星的通信传输、卫星成像、遥感探测等方面,早已在美国军方中运用了。

所以,就怕日本后面改变了,这个是我们需要关注日本发展GPS的动态,提前做好相关性的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