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亲爱的老师在线观看视频动漫(劳荣枝案背后:受害人妻子朱大红人生分岔的23年)

导读 亲爱的老师5在线观看视频文章列表:1、劳荣枝案背后:受害人妻子朱大红人生分岔的23年2、激动!兴奋!福州家长沸腾了3、2022开学第一课|江苏连云港:强国复兴有我 传承信仰

亲爱的老师5在线观看视频文章列表:

亲爱的老师在线观看视频动漫(劳荣枝案背后:受害人妻子朱大红人生分岔的23年)

劳荣枝案背后:受害人妻子朱大红人生分岔的23年

等待劳荣枝伏法,朱大红从29岁等到了52岁。

1999年,朱大红的丈夫陆中明,被劳荣枝的男友法子英以有木工活为由,骗至租住处后遭杀害分尸。此前三年间,法子英与劳荣枝已先后在南昌、温州、常州、合肥等地共同实施抢劫、绑架及故意杀人犯罪。

法子英在当年12月28日被执行枪决,劳荣枝开始了20年的逃亡,朱大红则铆着劲,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

那个曾经站在丈夫身后什么都不用操心的小女人,“像撑住家里马上要倒的房子一样顶了上去。”为了赚钱,她往往四五点就要起床,穿过半座城市去打工,农忙时又要趁着夜色回来耕种。三个年幼的孩子早早体会了失去父亲的心酸,刚刚初中毕业便辍学打工了。

陆中明、朱大红与孩子们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朱大红艰难拉扯大三个孩子的时候,劳荣枝却过着另一种生活——弹琴、画画、养狗。2019年11月28日,劳荣枝在厦门落网。2021年9月9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数罪并罚,判处劳荣枝死刑。2022年8月18日,劳荣枝案二审开庭,经过三天庭审,法庭宣布择期宣判。

23年过去,朱大红已不再年轻,眼角爬上了皱纹,头顶也钻出了白头发,但她终于要等来这个最后的结果了。

“我相信法律是公平的。”这些年,朱大红一直试图缝合她和孩子们“被击碎”的人生,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我要慢慢地、好好地过好后面的日子。”

2021年9月9日,参加完庭审的朱大红接受采访。新京报记者 李阳 摄

“幸福彻底散了”

今年52岁的朱大红看上去要比同龄人苍老得多,眼角堆起层层皱纹,斑点在脸颊上连成一片,因为常年做保洁工作,双手坚硬而粗糙,但很有力量。

60多斤的两桶水,她用肩一顶、双手一扶,就能用扁担一颤一颤地挑起水桶。她说话也是短促有力的,嗓音洪亮,蹦出的音节又快又响,有时对方还来不及听清她在说什么,电话就被飞速挂断。

朱大红很忙,忙着种地,忙着打工,忙着还债,拉扯大三个儿女,几乎全靠她一人。这样的生活二十多年如一日。但她的人生本不该是这样的。

2021年9月12日下午,朱大红挑水准备浇地。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1999年,对于当时只有29岁的朱大红来说,日子还“很有奔头”。她有一个勤劳、聪明的丈夫,三个可爱的儿女,最大的不过7岁,最小的只有3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陆中明会木匠活,在90年代一天就能挣上七八十元,朱大红经常骄傲地跟孩子们说,“你们爸爸是个手艺人,别人挣一块钱,他就能挣五块钱。”闲暇时,他就去街上收小猪仔,往南边的城市贩卖。

他还是个疼爱妻子的好丈夫。朱大红回忆起婚后生活,脸上写满了满足,那是她最幸福的几年,“我们没吵过半句嘴,他也从来没让我操过半点心。”夫妻二人憧憬着,大儿子该上小学了,等到秋天,家里再盖个砖瓦房,陆中明还打算买个新刨子。

最后一次离家前,陆中明嘱咐二儿子陆阳,“要听妈妈的话,回来给你买水果。”陆阳一直喊着,“不要去,不要去。”“这次快,农忙就回来了。”陆中明安慰他。

陆中明留下的工具箱。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一切在1999年7月22日戛然而止。“劳荣枝案”一审判决书显示,为恐吓另一名受害者,法子英以有木工活为由,将时年31岁的陆中明骗至租住处后杀害、分尸,将尸体装入冰柜,劳荣枝协助移动装有尸体的冰柜。

而朱大红还在老家等待丈夫打工回来。直到一个月后,她才从亲戚口中得知丈夫遇害的消息。朱大红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农忙时会组织人到各家帮忙插秧、半夜也会爬起来帮别人干活的老好人,怎么会被杀害。

“我感觉天都塌了,幸福彻底散了。”朱大红顿了几秒,才又说下去,“我这一辈子不会再遇到他这样的人。”

“我的人生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陆中明遇害后,朱大红开始害怕走夜路,“感觉见到哪个人都像杀人犯。”乡间土路少有灯光,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家走。

小路的尽头便是她的家,砖瓦房没能盖起来,土房没了人维护修葺越来越破败——屋顶盖着茅草,墙壁裂了道大缝,塞满了塑料纸来挡风,因为怕倾倒,就用个树桩子撑着,但还是经不起风雨,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屋子西北角是用砖垒起的床,上面没有棉絮被子,只铺了一层薄薄的木板,再叠层草。

法律援助律师刘静洁第一次见到朱大红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她记得,两个孩子坐在床边,手里拿着的生山芋还挂着泥巴,他们好歹搓搓就一口啃下去。

朱大红一见到刘静洁就哭了,她想不明白,“我的人生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法子英已于1999年12月28日被执行枪决,劳荣枝一直在逃,但朱大红提出的民事赔偿,却因“法子英无实际赔偿能力,免予赔偿”。

支撑不下去了,朱大红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娘家,家里住不开,就去借邻居家不住的房子。看着三个孩子吃不好穿不好,那时的朱大红想过死。

最后是女儿打消了她轻生的念头,“小孩子站在面前,我的心又活过来了。我这样做,对不起孩子,也对不起父母。人活在世上,最起码要知道感恩,要知道回报。”

朱大红与陆中明的三个孩子。从左至右分别为女儿陆晴(化名)、大儿子、二儿子陆阳(化名)。受访者供图

2004年左右,朱大红带着孩子回到了丈夫的家乡合肥市长丰县怀堂村,照顾婆婆。用刘静洁的话来说,“她像撑住家里马上要倒的房子一样顶了上去。”

陆中明遇害后,婆婆终日以泪洗面,双眼渐渐失明了。家里没有劳动力,种地变得格外艰难,朱大红生性要强,不愿意总麻烦别人,再加上种地的收入一年只有四五千块钱,维持不了全家的生计,她不得不外出打工。

孩子们很小就学会了照顾自己。小学三四年级时,陆晴学着自己做饭——把锅搭在小煤炉上,加点白水,自家种的白菜放进去煮一煮就是一餐。伙食最好的,是学校中午两三块钱一份的盖浇饭,陆阳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晚上就不必再琢磨吃的。

衣服也是捡别人不要的穿,五颜六色,裤子肥大,有的还破了洞。一年冬天,陆晴收到一双还算新的红色小皮鞋,但太薄了,她被冻得坐在马路边大哭,陆阳没办法,只能胡乱给鞋里塞点纸取暖。

有时放学回家,门被锁住,兄妹俩进不去屋,坐在家门口哭。朱大红回来,看见孩子们哭,她也跟着哭。

这种时候,她总是格外想念陆中明,但又不敢跟孩子倾诉,怕惹得他们伤心。偶尔陆阳惹她生气,她才会吐出一句:“你没继承你爸爸的聪明。”

陆阳和陆晴对父亲的记忆,全部来自于照片和母亲的只言片语。在陆阳保留的照片里,父亲的笑容总是舒展——有撑在摩托车上的,有站在油菜花田里的,还有和朱大红并肩坐在一起抱着孩子的,照片里母亲的脸上也有笑容。

在朱大红的印象里,孩子们只知道父亲去世了,案件细节直到劳荣枝落网后才知道。但在孩子们的世界中,没有了父亲,本身就意味着不同。

陆阳最怕开家长会,他不愿意回答爸爸为什么没有来,性格也越来越自卑。青春期时,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有点叛逆,跟着调皮的同学拿了一把别人家门口晒的花生偷偷卖掉,被老师请了家长。朱大红从打工地赶到学校,走一路哭一路,“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儿子?”陆阳推着自行车跟在母亲身后,“那一刻我感觉我特别错,一下子就成熟了。”

从那之后,陆阳很少和母亲顶嘴,感到委屈时,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他学会了跟自己和解,“爸爸不在了,妈妈一个人不管多难也想把这个家撑起来,我得赶紧长大,照顾我妈妈。”

朱大红曾用来拉稻子的木板车,现在被搁置在墙角。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把家撑起来

要不是几个月前,朱大红把腿摔断,不得不在家休养,她还会在合肥没日没夜地做着那份宾馆保洁工作。

她已经干了十几年,早中晚三班倒,旺季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打扫三四十间客房,长期甩被子、换床单、刷马桶,她的肩膀、双腿和腰背时常疼痛,总是贴着膏药。即便气力耗尽,每月工资也只有两三千块。

为了加班方便,朱大红花一两百块钱在市区租了间民房,水泥墙壁光秃秃的,连陆阳也不大愿意去,“天稍热,就像进了微波炉,透不过气来。”

这样也比每天来回跑强多了。从村里到打工的地方将近20公里,朱大红要先骑电动车到公交站,她近两年才学会骑,车技还十分不熟练,正常不过20分钟的路程,她要花去近3倍的时间。

早些年还没公交车的时候,路上要耗费更久。早上四五点钟,她就要从家出发,一路走到村口或镇上,再搭车穿过半座城市,“每天早出晚归,一路哭着去合肥打工。”

赶上农忙就更不得了。

下班后,朱大红要立刻赶回村子,在门口点盏灯,一个人把白天晒好的稻子再翻一面,直至半夜。到了浇水的季节,她挨家挨户借机器抽水;该收获的时候,因为没有拖拉机,朱大红只好拉着木板车割稻子,两个孩子在后面推,至少要走两里路,万一碰到下雨,就只能任由稻子被淋湿发霉。

“那些日子,天都是黑的,看不到亮。”其实改嫁不是没可能,但她不愿意。“宁可我自己苦,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不能让我的小孩成了孤儿,最后成了流浪儿,说不定走向社会成为什么败类。”

朱大红家里煤炉与煤气灶,墙壁已经被熏黑。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她咬牙撑了下来。陆阳和陆晴上初中时,朱大红终于将砖房涂上了水泥,那时,村里几乎都住上了水泥房。她还给孩子们买了自行车,以免他们步行六七公里上学太过辛苦。家里添置了煤气灶,但没有油烟机,墙壁被熏得发黑。

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陆阳会骑着自行车,到村口接送母亲。放学后,兄妹俩就泡在田里干活,收稻子、摘棉花、拾花生。

三个孩子都在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辍学打工。家里虽然靠朱大红一点一点撑了起来,但一人的收入养活全家仍是入不敷出,债务越滚越多。

陆阳一门心思想赚钱还债,初中的每个寒暑假,他都想办法打工。辍学之后,他去搓面条,做服务员,到厂里打螺丝,研究过跑腿送外卖,“哪个钱多做哪个。”去年的时候,他白天做厨师学徒,晚上搬货。

搬货的都是中年人,年轻人极少,“因为太累了。”最多的一次,他一晚上搬了七八吨货物,“感觉胳膊不是我自己的胳膊,腿不是我自己的腿。”手上被磨出了老茧,他还是挺了下来,“我们得接受现实,该吃的苦还是要吃。”

朱大红没少和他吵架,觉得学门手艺才是正经事,陆阳只是默默听着,盘算着走一步算一步。

“没让孩子把书读成,这是我的一个遗憾。”朱大红有点自责。但孩子们对她,只有感恩。

一次朱大红过生日,女儿发来短信:亲爱的妈妈,这些年你含辛茹苦把我们带大,你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我心里暖暖的,孩子知道我的苦。”朱大红很欣慰,这条短信她一直留着,一个人的时候,总是翻出来看看。

朱大红一家常年在外务工,家门经常落锁。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等待一个结果

刘静洁认识朱大红超过20年了,她看着这个坚强的女人把破碎的生活一点点缝合,也看着她身上留下了越来越多岁月的痕迹,她知道,劳荣枝始终是朱大红心里的一根刺。

1999年,法子英刚被执行死刑时,朱大红经常给刘静洁打电话:“劳荣枝怎么还没被抓到?”刘静洁理解她,“朱大红一直抱着希望,想给陆中明一个交代,也期待能得到一点赔偿。”

朱大红记得自己十多年前最为焦虑,成天想着“消失了”的劳荣枝。她的名字,她那张头发烫着“大波浪”的照片,不停地在朱大红脑袋里打转。

最近几年,朱大红有时反倒安慰起刘静洁:“很有可能她躲在哪里,不好找到。我相信警察总会找到她的。”

年轻时的朱大红(左)与律师刘静洁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2019年11月28日,潜逃20年的劳荣枝在厦门落网。三年过去,朱大红还是可以飞快地说出这个日子。

她还记得劳荣枝被捕的第二天晚上,她正准备烧饭,陆阳犹豫着拉住她:“妈,是爸爸的事情。另一个人好像被逮到了。”朱大红激动极了,赶忙找刘静洁求证。

接着,采访她的记者蜂拥而至。在刘静洁的办公室里,律师和朱大红被团团围住,卷宗被翻得散了架,只能靠透明胶带固定。朱大红不太适应采访,刘静洁记得,她只说了几句就匆匆离开。

朱大红一直不愿意以受害者家属的身份被关注,她不想被议论,被可怜,收获或同情或惋惜的目光。有次买菜,有人认出了她,但她否认了。

2020年12月21日,劳荣枝案一审在南昌开庭。朱大红参加过法子英的庭审,那时的她觉得法子英特别可怕,“浑身起鸡皮疙瘩,连话都不敢讲。”但她无法控制自己愤怒的表情,那张年轻又严肃的面孔被记者拍下来,印在了当年的报纸上。

这次面对劳荣枝,她不再害怕,只想亲眼看看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杀害她的丈夫。

庭审中,坐在公诉人身后的朱大红一直面无表情,偶尔低着头。听到陆中明的案件时,她坐直了,忍不住哽咽着问劳荣枝:“你的心是肉长的吗?”

2020年12月,劳荣枝案一审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次开庭。图源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等待宣判的8个月里,朱大红的急躁又被唤起。她时不时打电话给刘静洁:“如果不判死刑怎么办呢?能赔偿多少钱呢?”

2021年9月9日,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劳荣枝死刑。听到宣判,朱大红轻松了不少,她对着镜头微笑:“我对结果很满意。”

唯一不满意的是48065.5元的赔偿判决。刘静洁很清楚,这些补偿远远不够,她向法院申请了司法救助。

“劳荣枝案”一审的结果,多少给了朱大红一些底气。

庭审宣判后的晚上,朱大红在高铁站找路,一位保洁员凑上来:“你是上电视的那个人吧?”这次朱大红没有回避,“又不是干什么坏事,认出我没什么大不了的。”

2021年9月,陆中明的墓地,野草已经长高。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孩子们特意去祭拜了陆中明。坟前的野草已经没过脚踝,被烧焦的草变得灰白,混着鞭炮的碎屑,铺在坟前厚厚一层,一只红蜻蜓落在摇晃的草上,陆晴双手合十,将消息念给父亲。

之后,朱大红一家照旧沿袭着此前的生活。等待劳荣枝二审结果的这一年,朱大红的内心更加平静。她相信劳荣枝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她不愿意再多想这些,只想过好以后的日子,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

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朱大红和孩子们要再去陆中明坟前看一看。23年过去,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应受访者要求,陆阳、陆晴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左琳

编辑 刘倩 校对 王心

激动!兴奋!福州家长沸腾了

“非常激动!”

“盼了多长时间”

今天,福州家长们沸腾了!

人间最美芳菲日

正是少年读书时

今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继高三、初三学生复课后

福州初二初一、小学、幼儿园

结束“网课”模式

正式复课,回归校园!

鼓山中心幼儿园

乌山小学

台江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这一天早晨

老师们早早到岗就位

迎接返校的孩子们

“老师好!”“同学们早!”

校园重新热闹了起来

那一道熟悉的风景

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台江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入校途中听见

升国旗奏国歌的声音

学生马上驻足敬礼

乌山小学

当然

现场也少不了开心的家长

“有一种幸福,叫孩子终于回学校了!”

台江第三中心小学

台江区滨江幼儿园

“请戴好口罩,保持距离!”

复课的学生在教师与安保人员引导下

保持一米间距,有序测温入校

则徐中学

晋安榕博小学

茶园山中心小学

教学楼的标语,跑道的气息

校园的小树都在向你们打招呼

孩子们兴奋地摆出桃心队形

晋安榕博小学

台三小开展了

一场特别的心理主题复学仪式↓↓

台三小

“层层通关”后

学生们终于坐在了熟悉的教室

则徐中学

则徐中学

鼓一小

心情如何?是熟悉、是兴奋?

口罩下是一张张笑脸

“疫”别多日

亲爱的老师们

我们想念三尺讲台上的您了……

台三小

茶园山中心小学

亲爱的同学们

想念彼此在一起吵吵闹闹的日子

台三小

虽然一直在家上网课

但是学习的氛围和环境都没有在学校好

学校不只是学习的地方

还是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

触得到摸得着的老师同学们

让人格外安心

屏西小学

幼儿园的小可爱们也回归啦

扫码刷卡、小手消毒、体温检测……

各项入园流程有条不紊

一切井然有序,层层落实安全检查

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鼓山中心幼儿园

鼓山中心幼儿园复学第一课

戴口罩比赛↓

鼓山中心幼儿园

还有不少学校

复课第一课观看了

福州新闻网的复课提醒↓

双虹小学

延伸阅读

为了今天的复课

4月10日

福州各校(园)开展全面消杀

提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预案

储备好疫情防控物资

完整掌握开学前14天学生出行动态

和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情况

精准排查师生健康状况

为复学做好了充分准备

小朋友们分时段分班级进入校园,在教师引导下有序做核酸检测。叶诚/摄

工作人员在学校大厅内消杀叶诚/摄

如今,校园生活重新启航

昂起头,大步向前

少年加油!

福州市民注意

当前疫情防控面临挑战

各位千万别麻痹、别侥幸!

一起做好个人防护:

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

常通风!不扎堆!莫大意!

配合防疫,不瞒报!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福州新闻网记者组

来源: 福州日报

2022开学第一课|江苏连云港:强国复兴有我 传承信仰之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新学期即将开始

连云港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广电台

联合录制了

“2022开学第一课”

欢迎大家观看

2022开学第一课

第一篇章 信仰之光

张蓝兮

新时代江苏好少年代表

红色故事中的信仰之光

权太琦

全国学雷锋标兵

诚信、坚守,用几代雷锋车手学雷锋的感人故事

传递信仰的力量

第二篇章 温暖普爱

倪叶陶

连云港市优秀科学教师代表

用科技教育的创新方式引领孩子们带着书本走进大自然

杨皓舒

连云港疾控中心急传科

目前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正确防疫的小常识

杨海东

连云港市防疫专家、青少年心理专家

介绍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新措施,青少年如何应对焦虑情绪

第三篇章 强国有我

杨子豪

面对家庭困境,自力更生的新晋大学生代表

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力量来源,自强不息的新时代青年理念

徐海明

连云港市荣获“中国好人”称号的志愿者代表

坚持公益十余年,讲述志愿者故事,传递感人瞬间

来源:连云港文明办

(尧尧)

来源: 文明连云港

在血透方舱里完成生命的接力——一位肾内科主任的日记

需要定期血透的患者核酸阳性怎么办?4月7日,承担着浦东新区大量血浆净化量的浦东医院,转为新冠定点医院,这也意味着阳性血透患者有了“血透方舱”。复旦大学博导、主任医师,浦东医院肾内科主任金惠敏和他的伙伴们成为了特殊的生命守护者。以下是他的救治日记故事。

2022年4月6日

4月6日本来应该是一个相对轻松的一天,常规三班(一次血透需要4小时,正常一天最多翻三班,到一天血透工作结束就是夜间10点了)做好后就应该完成任务,准备第二天接新冠阳性的血透患者。

没想到,没等第三班结束,第一个阳性病人因为急性肺水肿已经到了,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安排至急诊,紧急调拨医生和护士作床边透析。随后,又有源源不断的阳性患者被120从上海各个地方转来收入病房,肾内科出动5个医生以最快的速度摸清了最后一次透析的时间,发现其中有一些已经5-7天没有透析过,必须立刻启动血透第四班,即夜间11时到凌晨的“加班血透”。

然而,此时负责转运等辅助工作的工友已经下班,只能由医生来推着患者去血透室,连我这个快要退休的老先生也要干体力活——将患者送回病房,医生、护士齐上阵,推轮椅的推轮椅,搀扶病人的搀扶病人,凌晨4点多最后全部安全转移到病房床头。

2022年4月9日

今天晚上,又有一批需要急透的患者,大多数患者的状况不好,年龄大,体弱,下不了床,眼睛失明……由于是新患者,杨秀红、张华两位年轻医生不停地和患者、家属沟通,了解第一手资料。血透室护士带教老师沈丽更是连着上了第三个血透班。

凌晨3点半,血透全部结束,还是我们的护士和医生把患者转运回不同的病务。有一个体重很大的患者结束血透后,需要下床转至轮椅,全靠我这个快60岁的老医生和一个体小力弱的护士,结果,把这个患者转至轮椅上,我们的内衣全湿透了。

从3月20日至4月8日,我已经连续上了10个夜场血透班。每一个后半夜的血透班都充满着艰辛,充满着危险,已经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事情,我们只能尽全力把风险降到最低。

我们不怕流血流汗,更不怕新冠病毒,我们怕的是冷漠的心,怕的是没人能理解我们的辛苦付出。

2022年4月11日

今天中午和付顺昆医生一起进去做临时深静脉置管,到底是天气热了,穿上大白,还没干活呢,浑身上下已经出汗了。戴上两双手套,我们的小付医生手感还是不错,一针找到静脉,非常顺利的放好深静脉。

战晓丽医生从早上6点接班一直干到下午近3点,结果还没有饭吃。是我们亲爱的肾内科护士长李莉临时找来一份饭才解决了战医生的温饱问题。一个班下来,每个人都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真希望尽快解决血透病人运送难问题,让我们的医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治疗和关心病人身上。我们医生护士的状况改善了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022年4月12日

今天是转为定点医院的第六天,象往常一样上午7点半左右赶到医院,杨秀红(上午班),张华医生(后夜班)和我共同交接班,其中有一个尿毒症血透病人肺部严重感染,请呼吸科包红主任会诊后决定最后治疗方案。

我们的医生护士可以说正从事着最危险的工作,不仅要防冠状病毒,而且还是超负荷运转,工作强度极大,已经超过了我们身体的极限。就像今天查房,我和杨秀红医生一起查13A和13B的所有病人,查下来浑身是汗,脱防护服的时候,刚刚完成一脱,我就差点晕倒,平息了几分钟后,才逐渐缓解进入二脱。

我们每个医护可能随时就会倒下,但是,一个医生倒下去了,其他医生仍要接过他的工作,继续生命接力。(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张琪)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89岁独居奶奶与90后女孩的故事,暖哭了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这几天,很多人被上海的一对“忘年交”打动着:她们是浦东一个小区的邻居,89岁的独居老人漪安奶奶(化名)住在10楼;“90后”涂小鹿(化名)住在25楼。3月下旬开始,小鹿在空闲时当起了小区志愿者,她和漪安奶奶是在一次入户核酸检测中认识的,整个四月份,小鹿时不时会去看看漪安奶奶,给她送一些必要的物资。

漪安奶奶则回赠一本英文画册,并手写了两封信给小鹿,信中的称呼从“涂小姐”变成“小涂”;信的结尾从“拥抱您,我的姑娘”变成了“拥抱你,我的姑娘”。两位相差近六十岁的邻居约好,等疫情结束,一起去外滩兜风。

相识:三块新鲜的海绵蛋糕

“亲爱的涂小姐,我们有缘相识、相见,无私地帮助我这个年迈的老人,不胜感激……”

涂小鹿是在今年2月搬来这个新家的。她说,自己第一次做志愿者是3月30日,“大白”挨家挨户地入户给居民做全员核酸,因为小区里老人比较多,他们不太会使用手机、弄二维码,所以自己想提前帮他们准备好。

“第一次做核酸时认识了漪安奶奶,到她家时,奶奶说她快90岁了,没有牙齿,然后就把假牙卸下来给我看。当时我们也看了一下奶奶的冰箱,物资也挺全。第二次我们再去敲门做核酸的时候,她情绪比较激动,把同事们往外推。我进去了,想着至少看一下奶奶为什么不肯做,是需要帮助还是有别的原因,她跟我说,人很难受。”

因为饮食习惯,漪安奶奶吃不了小区准备的老人餐,小区封控,女儿和家政阿姨也不能前来照料。瘦瘦小小的奶奶站在眼前,冰箱里是吃剩的半瓶花生酱。

“看到奶奶抹眼泪了,我当时也跟她一块哭,安慰她。她说牙不好,只能吃一些软软的东西,想吃点蛋糕。我说那我帮你去买。回家在网络上四处搜寻后发现附近有一家蛋糕店还开着,但是要定时去买。蛋糕店10点45分开门,我就上了个闹钟,第二天10点40分蹲在蛋糕店门口抢到了三块,给奶奶送去了。”涂小鹿说。

几块包装盒上挂着薄薄水汽的新鲜海绵蛋糕,送到了漪安奶奶家中。“她很高兴,从兜里面摸出来20块钱,一定要塞给我。她是一个很体面的老人,不想白白拿你的东西。”涂小鹿说。

交往:《星空》、梵高画册和风铃草

熟络之后,涂小鹿有空就去十楼看看漪安奶奶需要什么帮助,但她不常停留,几乎是放下东西就走。

“她一定是需要什么了才会来找你。后来我有了她女儿的联系方式,她女儿有时晚上会送点饭,送点烧好的罗宋汤,给她买药或者一些物资。她女儿会叫同城快递到小区门口,我去小区门口帮她拿回去;偶尔我囤货的时候,会给奶奶带下去一点我烤好的小面包。”涂小鹿说。

漪安奶奶以前是一所中学的西洋画老师,餐桌上垫一张梵高的《向日葵》。涂小鹿喜欢画画,于是赠给奶奶一幅自己临摹的梵高的《星空》。好多天之后,漪安奶奶带着一本全英文的梵高的画册回赠给小鹿,里面附带了一封手写的信——这是小鹿收到的第一封来自漪安奶奶的信: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养成自律,自尊自爱,独居是要付出代价的……送来的蔬菜收了一部分,有些因为牙齿咬不了,还给您。拥抱您,我的姑娘。”

物资保供逐渐顺畅,涂小鹿和楼里的邻居还一起“团”到了鲜花,5月7日,一把紫色的风铃草送到了十楼。涂小鹿说:“漪安奶奶像个第一次收到花的少女,拿着花吻了又吻,欣喜地拍照,发给自己的好友们。”

“我知道她肯定会喜欢鲜花的,她心里住着一个少女,她喜欢的东西、她的思想、她的谈吐,包括她的画都很‘少女’。清明节前后,我下去找她的时候,她画了一幅画,画上有一个女孩,手上捧着三个不同颜色的爱心。她当时跟我说,那个女孩是她,手上捧着的三个爱心是她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女。”涂小鹿说。

约定:解封后,要去外滩兜风

因为突如其来的封控,邻居变得熟悉起来,在小鹿看来,不管是漪安奶奶还是楼里的其他小伙伴,都十分温暖有爱。小鹿喜欢做饭,一些邻居直接将买来的物资寄到她手中,等到饭点拿上一个饭盒去盛。

“很奇妙的。我的隔壁住了一对年纪比较大的夫妻,刚开始我买到菜会分他们一半;阿姨也很客气,经常我送她东西,过两天一定要做个吃的还给我。我和年纪比较小的女孩子们一起团购,当团长,开着三轮车给封控楼的居民送货。有个小姐姐是16楼的,每天都去居委会报到,帮助整个小区的老人去配药、发放药;邻里突然之间一下子拉得特别近。”涂小鹿说。

5月9日,涂小鹿收到了来自漪安奶奶的第二封信——这一天她听说奶奶家鸡蛋告急,于是把自己团的鸡蛋分了一些出来,匆匆留给奶奶就回家开会了。不一会儿,漪安奶奶敲了敲门,塞了一封信,转身走了。信中夹了二十块钱:“蛋钱一定收下,这样,以后可以交往。”这时,信中的称呼已经开始变化。

“第一封写的是涂小姐,后面就写了小涂,信中她自己的称谓也有了变化。第一封是有信封的,是一封比较正式的信,第二封是一张折起来的纸,里面夹着鸡蛋钱。”

“花开花落,樱花走了,桃花又开,春天呀!春天”——这是漪安奶奶在自己的素描画旁写下的字句。画是一位少女的侧脸,仰望高处开满花朵的枝桠,星星点点的花瓣正飘落下来。

涂小鹿说:“我答应漪安奶奶,解封之后要开车带她出去玩,我问奶奶想去哪,她说‘我想去外滩,你开车带我去外滩兜风’,我一下被她的浪漫击中了。我说,‘好,我再带你去找一家好喝的咖啡,在街边坐着聊会天、晒晒太阳,好不好?’她一下高兴得不得了,跳起来拍手。她是一个很浪漫又很有趣的人。”

总台记者/周益帆 杨静

新媒体编辑/廉金亮 高丹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