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攻略蒂法2(最终幻想7:重制版爱丽丝三套礼服获得攻略)
完全攻略蒂法2文章列表:
- 1、最终幻想7:重制版爱丽丝三套礼服获得攻略
- 2、角色性别要由我来定!自捏时你是否选择性转呢?
- 3、18禁?纯爱?男性恋爱游戏到底是什么?
- 4、最终幻想7:重制版中,给艾瑞丝配音的演员是一位美女主播
- 5、现在的我们,为何看的还是当年的电影、玩的还是当年的游戏?
最终幻想7:重制版爱丽丝三套礼服获得攻略
在《最终幻想7:重制版》中,女主之一的蒂法共有三件礼服套装可获得,另一名女主爱丽丝Aerith也有三套礼服,分别为红色低胸礼服,红色礼服和普通礼服。
这三套礼服并非款式不同,而是华丽程度的分级。服装如何获得呢?有人以为是通过完成各种爱丽丝小事件获得,例如买花、选花装饰和夜晚偷走事件等,其实不是。
真正的获得方式的达成条件如下:在第八章中一共有6个支线任务,当玩家全部完成便可得到红色低胸礼服套装;完成3个可获得粉色连衣裙;一个都没完成则获得基本款粉丝连衣裙。
当玩家在第五区的贫民窟中什么都不做时,与玛姆对话便会触发剧情,由她来替爱丽丝进行装扮。
玩家完成全部支线任务,爱丽丝会获得漂亮性感的低胸礼服,并走红毯。
而完成3个支线则得到的是粉丝连衣裙。
最差的基本款粉丝连衣裙也会得到猫狗相伴,聊以安慰。
怎么样,如何获得这三套礼服的方法你学到了吗?
角色性别要由我来定!自捏时你是否选择性转呢?
角色自捏时你是否选择性转?
最近听某小编谈论自己玩游戏时对角色性别选择的趣事,网游中有玩家说可以从角色动作里看出操作者的性别,并且男性选择性转的概率会高那么一些。那么在单机游戏中尤其是共斗自捏时,想必也经常会关注下自己朋友这次性别是如何选择的。于是决定做个小调查,看看几位小编们在玩游戏自捏角色的时候是否会考虑性转,又是带着怎样一种心情做出选择的呢?
花痴病持续发作——海星
性别:妹子
我很喜欢在游戏里面性转,如果说原因的话真的很简单,我就是喜欢看帅哥,玩游戏的时候能看到机会最多的不就是自捏角色了么……所以除非这个游戏的男号丑到惊天地泣鬼神或者有必须选女性角色的原因,通常情况我都是会选男性角色的。其实如果深究的话这也是早年玩网游时留下的习惯,在网游里用女号时经常会被人搭讪,有时手残了还会被人鄙视,感觉非常不爽,用男号就可以回避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后来久而久之就算玩单机游戏也是优先考虑自捏男性角色了。而现在玩游戏看脸的因素真的更多些,像颜值比较高的自由战争、讨鬼传我都是玩的如痴如醉,自己长的帅当然也是沉迷的原因之一,至于颜值不够高的游戏根本提不起我的兴趣。最近玩的火纹if倒是选了女性主角,是为了追求(嫁给)帅爆的管家,咳咳……总之我就是个资深的外貌协会成员。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的女性朋友之中并没有其他喜欢性转的妹子,大家还是更喜欢自己穿上漂亮的裙子去YY帅气的NPC。
这男神是我的都别跟我抢!
偶尔也要装一下——魔神
性别:汉子
在共斗游戏中比如《怪物猎人》,《讨鬼传》由于要捏人,性别选择在这些系列中是最常见的,除去这些同样也有像《绝体绝命都市》,《无尽传说》等这种男女主角双路线剧情不一样的RPG游戏,当然还有像《横行霸道OL》等主机上的网游,自然少不了捏人然后选择性别的过程。不过个人其实并没有太过纠结于这个系统,因为我也没有传说中的选择恐惧症。但是仔细回想一下之前玩过的一些共斗游戏比如《MH》、《PS》和《SS》等,惊人的发现自己全部清一色的男性角色,这样看来可能由于自己本身的男性,选择一样的性别代入感自然会强一些。不过说起来这些共斗游戏的男女其实意义不大,毕竟穿上厚厚的衣服之后“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些游戏中很看中男女的玩家我想可能对战斗时的呐喊和被打败时候的娇喘更有兴趣了。在那些RPG游戏里面,有着像想《女神异闻录3P》那种因为选择男女主角线路不同而直接影响主要剧情的游戏,也有像《口袋妖怪》这种选男选女都没太大区别的游戏,前者为了游戏剧情的完整性,我会都玩一遍,但第一次基本都会是男主角;后者的话和共斗游戏一样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代入感,不过如果游戏中的男女角色外表或者属性设计有些不太平均的话可能就另当别论了,举个例子,比如《真名法典》系列的人设,妹子各各十分养眼,而汉子撇去少数几个美型男子其他那可真的是五大三粗,如果这放在一起让我选我可能会毫不犹豫的妹子啦。
双路线全体验
基情与绅士间踌躇——竹子
性别:汉子
每次遇到自捏问题都要纠结很久,因为自己觉得“赏心悦目”往往比实用更重要,尤其是共斗类游戏我要面对这名角色很久。就比如个人最爱的《怪物猎人》系列,男性霸气的老山武士装、女性性感的麒麟装都会给我一种“美”的冲击感,当年《2G》用金手指随便改男女玩的不亦乐乎,任性的把好看的装备都试穿一遍。于是现在每次新作发售前就会陷入深思、也许到发售后都还没考虑好。当然《SS》这类能随时换的真是好评,总之纠结到最后决定一次选男一次选女好了。
在RPG和其他固定角色的游戏类型里可能相对就被动了一些,不过个人这里偏爱精美的女性人设比如《战场女武神》中出动的很多都是女性角色出动,《FF13》基本也只用奶挺一人,等到了《FF13-3》只有单主角了虽然看到很多喜欢斯诺的玩家充满了不悦,但自己还是在窃喜的。因此个人是否选择性转还是在于该角色是否对自己有吸引力,毕竟像我这样的绅士能从第三人称视角盯着一个设计完美且婀娜多姿的女孩子心情还是格外愉快的。帅哥美男我也是来者不拒,更何况自带腿玩年属性的萌妹子呢?
其实给我个冰牙也凑合用了
要从剧情体验考虑——阿卡
性别:妹子
我自己玩单机游戏的时候一般都是不会选择性转的,因为首先单机游戏的主角本来就大多都是男性,也就是说我玩单机游戏的常态就是在玩性转,所以好不容易玩能够自定义主角性别的游戏,难道还玩性转?但是同时还有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就是在剧情上,有时候部分游戏在剧情设置初期就以男性角度出发,而不同性别主角的剧情就只是把男女称谓上一些有出入的地方修正一下,然后就完事了,这样的游戏作为一个剧情流玩家,从体验剧情完整性的角度考虑,也只能选择性转了,就当这游戏不能自定义性别玩吧。
至于从角色动作看出操作者性别这个问题,应该还是男女行为习惯的差异,一般来说女性玩家更倾向于冷静谨慎的游戏策略(当然也会有不想动脑但求一爽的女玩家),而男性玩家更多会在游戏中选择更有风险冒进的进攻方式(同时当然也有喜欢谋而后动查清攻略细节再开怪的男玩家),所以从此看来从动作角色能不能看出操作者性别这个问题还是要按实际情况而定。
本来就是在玩性转
亭主关白大丈夫——K’
性别:汉子
在早些时候的游戏中(尤其是日式RPG游戏)女性角色通常被设定为辅助类型居多,男性角色通常更加注重攻击,还有就是当时一般都是男性角色作为主角。就像当年的《最终幻想7》一样,虽然蒂法也有着不错的攻击力而且等级高了之后的能力也非常出众但我从不会给她身上装备“保护”魔石,因为我觉得女性就是需要来“被保护”的。而且在爱丽丝被杀的那一刻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这可能也是后来我一直使用男性角色的很关键的一环。而且身位一名男性玩家,在那时候就被打下了男性角色更强的思想。在当年也接触过一些网游,当时身边朋友也发生了不少因为“人妖”而被骗的经历。因为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更加的坦诚、真诚。虽然现在的游戏(尤其是共斗游戏)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在能力上均无差别而且女性角色更加漂亮,但因为那时候根深蒂固的思想让我义无反顾的坚持着玩游戏选择男性角色的想法。
当然在游戏中我从不会因为其他玩家使用与本人非同性别产生抵触或排斥。因为人物的建立选择还有审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尤其在《怪物猎人》系列中,身边也有男性朋友使用女性角色的,确实不得不说有些服装女性角色穿上更加的养眼漂亮,男性角色穿上后就体现不出那种美了,我也曾动过以后尝试使用女性角色的念头而且尝试了几次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我还是坚持着我自己的想法,不管什么游戏我就是我坚持着选择男性角色。
这个妹子由我来保护!
18禁?纯爱?男性恋爱游戏到底是什么?
《恋与制作人》等“乙女游戏”在宣发期能频登微博热搜、进入大众视野,腾讯新游《光与夜之恋》公测当日一度登上了AppStore免费榜榜首,开测半月有余也依旧在Top50之内。不免有玩家在社区好奇提问:“为什么只有‘乙女游戏’,没有‘乙男游戏’?”
从定义上看,“面向男性的恋爱模拟游戏”不仅存在,还是种发展了30余年的老类型——GalGame。
“Gal”即为“Girl and Love”之意,游戏主线通常由玩家和多名二次元美少女发展恋爱关系,游玩形式以文字AVG为主,即通过大量文字、对白、立绘等来完成叙事,得益于动画推广,《Fate》《CLANNAD》等系列作品在国内拥有不俗的知名度。
2009年发行的PSP游戏《Fate/无限代码》
“不就是‘黄油’么!”这种误解时常发生在GalGame圈内圈外的玩家之间,也常有玩家向朋友推荐某游戏,结果被反过来质问“为何没有H内容”或“为何全是文字没有战斗”。视觉小说、色情游戏、GalGame之间的界限的确非常模糊,可以将其想象成三个互有交集的圆圈,三种类型各自存在些许渗透。
在类型发源地日本,GalGame大多被划为“18禁”,不过这种游戏的主要卖点依然是“攻略美少女”而非“情色”,国内语境下的GalGame则多以纯爱类为主。有粉丝将“GalGame中的性爱描写”比喻成“一顿饭菜中作为调剂的咸菜”,算是精准描述了二者关系。
那么国内的GalGame圈子有多小呢?知乎类似提问下,有答主称“貌似回答区的都认识”,从中可见一斑。
“说到底,真正有需求的男性向游戏在我国存在法律风险。无法像乙女游戏那样拥有热度,并不是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做,大家其实太知道怎么做了。”一位游戏制作人向毒眸坦言。
Steam“恋爱模拟”类游戏好评榜,部分游戏标签不言自明
国产GalGame虽然也诞生过一些热门作品,但整体依然处于“圈地自萌”的状态,受制于游戏类型本身的性质、玩法、受众等难题,要出现大众级爆款似乎仍遥遥无期。
“国G”的火,燃在焖炉里
GalGame是纯粹的“舶来品”。
1985年日本厂商JAST制作了一款名为《天使们的午后》的18禁游戏,首次结合了动漫风格的人物形象与文字冒险的游戏形式,是为GalGame始祖,7年后的《同级生》则将恋爱元素注入,“和美少女谈恋爱”的游戏主题基本成型。
一种在“国G圈”里公认的说法是,国产GalGame的起源动机并不复杂:日本GalGame通过互联网传到国内,玩到了就也想自己开始做。由于早期作品以同人创作为主,最早的“国G”较难考究,《二次元狂热》(增刊)一篇文章按现今的广义定义逆推,追溯到了1998年台湾制作组在DOS系统上发售的一款据《红楼梦》改编的同名成人向游戏。
ACG论坛的兴起和线下动漫展会的出现,让国产GalGame出现过一轮创作小高峰,2008-2009年作品数量超过了此前10年的总和。不过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GalGame的流通形式只有在网站上免费发布或参加线下同人展贩售,属于爱好者们之间的狭窄交流,并未形成有体系的商业模式。
第一款有转折点意义的GalGame是2015年发售的《高考恋爱一百天》。和其它独立游戏一样,Steam平台的进入为中国一批小型团队提供了商业渠道,制作者能够便捷地上传自己的作品,避开申领版号的限制。该游戏制作人“炒饭”任教于武汉某大学,全部项目组成员均为兼职,花费一年时间才让作品顺利问世,上架一个月就卖出了10万份。
《高考恋爱一百天》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销量完成了国产同人GalGame的突破!”制作人“炒饭”曾在社区上兴奋表示。日本一款GalGame实现盈利销量需在5000份以上,《高考恋爱一百天》显然远远超出了这一数字,不过其售价仅为45元,是日本GalGame通常售价的十分之一,“卖了一年盈利资金终于达到了四位数”。
其真正意义在于题材。长期以来国产GalGame仍以日式风格为主,如今大量二次元游戏甚至直接提供日语配音,《高考恋爱一百天》则真实还原了中国学生在特定人生时期的心理与生活,无疑更能让国内玩家产生代入感。“有点像是撞大运的结果,这个题材恰好被我们抓住了。”“炒饭”在当年的采访中说。
可惜的是这款有爆款潜力的游戏没能打开更大市场、接触到更多受众,至今也没能手游化、系列化。由于涉及“早恋”,去年7月其官微还发博表示要“筹备改名”。
2017年的《三色绘恋》也将题材确定为“中国式学园故事”,以武汉作为故事背景,用全Live2D立绘与CG将制作水准向上拉了一截,发售不到一年销量突破40万份,两年突破100万份,被普遍视作“第一部真正实现商业化的国G”。
但它采用的销售策略是定价6元的“低价倾销”(后调为11元),2020年的续作《三色绘恋S》被Steam平台以“涉及儿童色情”的理由拒审,制作组干脆宣布“不卖了,老用户免费”。
游戏《三色绘恋》截图
换言之,该系列尽管打开了市场,但不仅没有给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商业模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其它制作组的生存空间,被部分同行评为“搅局者”、“提前透支了国G市场”。
近年日本的GalGame市场本身就在不断萎缩,每年都有以此为主的厂商宣布倒闭,2018-2020年商业作品(相对于同人作品)数量均在500部以下。
这种环境下国内也难以实现突破,去年的《恋爱绮谭》众筹预期超过900%,制作阵容号称“国G国家队”,但在GalGame圈外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水花,为其宣发出过力的玩家也不由得在知乎上感叹:“尽管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可是这样的‘火’终究只能闷在炉子里,烧不到外面的草原。”
与生俱来的“宿命”
《恋爱绮谭》制作人“windchaos”曾在其一篇专栏文章中自述,去参加一场独立游戏开发者聚会时被朋友问及“是开发什么游戏的”,他想了想回答说是做文字AVG的,即便如此依然受到了其它制作组的鄙视和不屑,“就连一些一同开发Gal的伙伴都觉得Gal不算游戏”。
类似的窘境体现在许多方面,从受众角度看,GalGame所针对的用户群很固定:对二次元兴趣浓厚的重度宅男,这也是为何它是种只能诞生于日本社会背景下的小众类型。
对于更广泛的玩家群体来说,如果只是为了“和女主角产生情感连接”这种体验,未必要在GalGame中取得,去技术力更强、玩法更丰富的一线3A大作里照样能体会到,譬如蒂法可能是影响力远超任何GalGame角色的“二次元老婆”。
《最终幻想7:重制版》中的蒂法·洛克哈特
而GalGame所能提供的故事体验也并不具备形式壁垒,这就导致大部分圈外玩家如果联想到GalGame的独特吸引力,只会预期尺度更大的情色内容,就不如直接去玩纯粹的“黄油”游戏。
对比其镜像类型“乙女游戏”,男性所接触的游戏类型通常会比女性丰富很多,对游戏市场的消费贡献占比也要高出许多。《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女性用户贡献的实际销售收入占比为22.8%,但女性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人,占中国游戏用户整体数量的46.2%。
这意味着,女性用户是游戏市场的增量用户,待激发的消费潜力更高,“乙女游戏”正是投入这片蓝海的针对性新品,而GalGame却是在从已趋稳定的男性游戏用户中分一杯羹,“乙女游戏”能大热,GalGame却只有“闷火”也就不足为奇了。
乙女游戏《虔诚之花的晚钟》
何况GalGame有着在根源上就无法避开的“尺度”问题,不论上架ios、安卓还是TapTap,付费游戏均需版号,只要游戏稍微出格,过不了审、拿不到版号就少了占绝对优势的手游渠道。
此外,部分从业者认为目前女性向游戏所面临的尺度压力小于男性向游戏,有开发者告诉毒眸:“甚至腐作不太过分就也是合规的。有非黄油GalGame作者就向我吐槽过:凭什么腐作里上来没三分钟就让两个男的脱上衣啃来啃去就可以,我让女性角色穿少一点就不行?”
游戏性问题和尺度问题,也就直接限制了国产GalGame的宣发。前者会致使即便在专门的游戏社区内推广,得到的大部分反馈也都是误解,后者甚至让部分GalGame玩家有一种“不愿出圈”的心态,担心该类型被过多关注继而引来更严的限制乃至封杀。
如果把范围扩大到“有二次元美少女的游戏”,商业密码倒是早就被找到。2019年二次元游戏用户达到1.16亿,2020年,中国移动游戏收入排名前100名的产品中,“卡通动漫风格”占比达到了65%,《原神》《崩坏3》等热门游戏均可视为这条脉络的延伸产物,但那就早已脱离GalGame的范畴了。
《原神》
不过日益增加的Z世代二次元用户的确可以视作GalGame在未来的潜在用户,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国产GalGame还需面临一重特殊挑战——Gal圈内也极少有只玩国G的玩家,还是日本GalGame占据主流。
如今日本厂商也愈发注重拓展海外市场,并在游戏里加上官方中文,比如销量破300万、主要画师为中国人的《NEKOPARA》系列在开发时就自带繁中,以HIKARI-FIELD为代表的日本发行商在国内推出了《爱上火车》、《苍之彼方的四重奏》、《月影魅像》等一系列游戏的中文版本。
和积淀深厚的日厂直接竞争,目前国产GalGame在故事创作、绘画水平等技术层面缺乏优势,唯一能深耕的只有更贴近本土受众的题材优势。另一方面,日本的“ACG”三位一体,漫画、动画、轻小说等联动形态能给IP带来非常大的传播加持,这种待遇也是国产GalGame在特定国情下可遇不可求的。
去年11月,WePlay文化展上设立了“文字AVG”专区,并在主舞台进行中文Gal圈的专业评选——“CNGAL游戏大赏”颁奖,这是国产GalGame迈出圈外的积极信号,即使如此,线下发酵离“破圈”依然任重道远。
WePlay文化展主题海报
“windchaos”曾在自己专栏中写过的一段话,目前或许依然能作为这种游戏类型的现状总结:
“这是自GalGame诞生伊始就已经决定了的宿命——它本来就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圈子,圈里的人自给自足、其乐融融。可它竟然天真又卑微地想要爬出那道围墙,妄想看看墙外的世界。”
文|廖艺舟
编辑|李凤桃
最终幻想7:重制版中,给艾瑞丝配音的演员是一位美女主播
前几天,博士和大家分享了文章《<最终幻想7:重制版>两大女神,蒂法与艾瑞丝三种礼服选择攻略》,介绍了《最终幻想7:重制版》中两个重要的女性角色的礼服分歧内容。这一点自然是超出原作《最终幻想7》很多的,重制版中的女主角的外貌和动作给玩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最终幻想7:重制版》中的角色展现是非常全面的,除了外貌、礼服、动作之外,这次的重制版还加入了语音,想必大家对这次的配音也是非常满意的。今天,博士就和大家分享了一则《最终幻想7:重制版》配音演员的八卦趣闻,这位担任英文版艾瑞丝(爱丽丝)配音的美女素人在听到自己配音的时候,直接喜极而泣了!
英文版《最终幻想7:重制版》艾瑞丝的配音演员叫做“Briana”,在配音这个圈子算是素人,她同时还是一名演员和游戏主播,显然不怎么出名。不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她获得了给艾瑞丝配音的机会。如今,游戏正式推出了,“Briana”自然要玩玩看。结果当艾瑞丝出现发声的时候,短短的几句话就让“Briana”非常开心,后面甚至还直接哭了出来!
根据外媒的报道,“Briana”本身很喜欢喝酒,但是在进行《最终幻想7:重制版》试音的那段时间,“Briana”做到了滴酒不沾,非常的专业!她表示:“作为配音员,你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坏习惯。如果我确实得到了这个角色,那我必须确保我的喉咙在最佳状态,喝酒不再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与“Briana”竞争这个机会的老配音演员自然有很多,大家其实一开始都是很看好“Briana”。但是“Briana”却认为:虽然她没有为游戏配音的经验,甚至没玩过那款游戏的原版,但她仍然为了这一切在做准备。由于原版并没有配音,所以她选择观看网上的关于《最终幻想7》的各种资料,并让自己沉浸在《最终幻想7》的世界中,最终“Briana”凭借着自己对于艾瑞丝的理解获得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今,游戏已经正式推出了,英文玩家在体验过游戏之后,似乎不再纠结于“Briana”没玩过《最终幻想7》这件事了,大家都非常喜欢“Briana”的配音。“Briana”在玩游戏的时候会喜极而泣,博士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她的作品获得了玩家们的认可。
博士觉得:相对于演员和游戏主播两个职业,“Briana”在配音上其实挺“吃亏”的,因为她的美貌无法通过声音来传递,所以“Briana”一定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来揣摩艾瑞丝的状态。付出后收获回报,自己的声音也能获得其他人的认可,这可能也是“Briana”会喜极而泣的原因之一。
如果克劳德是博士来配音的话,我做梦都会笑醒吧!
现在的我们,为何看的还是当年的电影、玩的还是当年的游戏?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时光穿梭机,二十年前的人穿越到现在应该会十分迷惑。时间走过二十年,大家玩的游戏、看的电影还是同一款。
《海上钢琴师》上映二十多年后重新上映,1997 年的经典游戏《最终幻想VII》在 2020 年推出重制版,暴雪游戏推出《魔兽世界》怀旧服…...
二十年后,为何游戏厂商、电影发行商重新推出这些经典作品?
我们渴望优质作品
从 1905 年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到今天,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一百多年,去年总票房已经达到了 642.66 亿元,但好作品仍然不多。
相比之下,电影市场上的一部分作品,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下限。
号称投资 7.5 亿、国内特效第一梯队的电影《阿修罗》,豆瓣评分 3.0;
科幻电影《上海堡垒》,剧情崩坏,被观众称作「关上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豆瓣评分 2.9;
影帝梁朝伟加持,《欧洲攻略》最终还是落得个豆瓣评分 3.6 分…...
多番狂轰乱炸下,市场和观众都更趋于冷静,质量和口碑成为了观众进入影院的重第一要素,也是电影制片方、发行商选择电影的重要因素,已经被验证作品质量的经典电影再度发行也就不奇怪了。
《海上钢琴师》在豆瓣电影 TOP250 榜单中排第 11 位,而关于这部经典电影的讨论,二十年间从未停歇。对电影剧情的讨论、解读,主角 1900 为何选择一生不下船,不前往更大的陆地世界…...
显然,《海上钢琴师》4K 修复版再度激活了观众,定档的消息一发布就登顶了各大社交媒体热榜。
结果也证明了观众对它的认可,尽管重新上映的版本比导演剪辑版版少了约 40 多分钟,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披露的数据《海上钢琴师》4K 修复版 8 天票房破亿,总票房 1.43 亿,豆瓣评分 9.3。
对于电影制作方来说发行经典电影还有一个好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毕竟电影已经拍好了。
据华盛顿日报报道,美国部分影院复工后上映的也是类似《大白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经典电影,电影票价格极其优惠,基本在 2-5 美元左右。
相比新电影,这些经典电影的制作方收取的票房分成会更低一些,这对停业几个月的电影行业,期待电影的观众来说都是十分利好的操作方式。
游戏作为娱乐产品和电影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制作生产周期都比较长,一款游戏制作周期 1-3 年时正常情况,跳票也是屡见不鲜;盈利方面游戏和电影一样,大多都依靠每个消费者的付费,作品质量和口碑是影响最终销量、制作商和发行商最终营收的重要因素。
和电影行业一样,在发行新作制作成本和最终发售风险都比较高的情况下,重新发售经典作品或在经典的基础上调整,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1997 年发售的游戏《最终幻想 VII》是这一系列口碑、销量最成功的作品,在今年 4 月我们见到了它的重制版《最终幻想 VII 重制版》。
和《最终幻想 VII》一样,《最终幻想 VII 重制版》一经发售就获得了玩家的追捧,仅 3 天就售出了 350 万套,是 PS4 平台上销售最快的游戏之一。媒体评价也十分不错, Metacritic 均分 87 分, IGN 则给出了 8 分。
同样的,去年上线的《魔兽世界》怀旧服也引发了玩家们的狂欢,开服当天服务器爆满,等待登录成了常态,连完成任务刷小怪都排出了一列长长的队列。
尽管经典游戏、电影都会存在内容重复的情况,玩家、观众已经体验过作品内容,但正是因为内容重复,口碑已经证明了作品质量,二十年后新一批观众、玩家进入主流消费圈,同样需要高质量作品。
而且,经典作品再发行可不是一比一复制。
经典重现背后的技术
二十年后时代环境、审美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正是因为有了新的技术,经典作品才能重新焕发光彩,适应时代环境与审美。
《海上钢琴师》重新上映时,官方宣发时特意强调影院上映的是 4K 修复版本,随着时间流逝,二十多年前上映的胶片版本也受到了一定的损耗,修复技术能让电影保持和经典胶片版相同的光影质感,最大程度上还原经典版的体验过程。
相比初始放映的版本,4K 修复版有着更高的分辨率、细腻的画面、层次分明的色彩,能较好的适应如今的影院环境,提供更适合时代环境的观影体验。
最近在影迷圈疯传,被称为北影最强毕业作品的电影《犯罪分子》,同样是使用胶片拍摄的,也是依靠新技术才得以在视频平台上线。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和图像增强等技术的发展,AI 智能修复技术出现了。相比传统修复技术依靠人工,耗时又费力,AI 智能修复技术修复速度更快、成本也更低。
流媒体、视频网站、互联网让观众适应了高清视频,而经典老片在修复技术的帮助下提升分辨率、增加清晰度等让观众得以重温经典。
游戏也一样,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画面质量、人物精致程度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这些因素在如今也是评价一款游戏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比 1997 年发售的《最终幻想 VII》,重制版基于虚幻引擎 4 制作,画面质量和人物精细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这也是《最终幻想 VII 重制版》能获得销量到口碑全面的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 B 站等视频平台上能看到大量玩家上传、剪辑的重制版游戏内容,其中最活跃、讨论量最高的当属游戏的两位女主角蒂法和爱丽丝。更高清更精细的人物形象、更顺畅的动作,为她两赢取了更多粉丝,也为游戏争取了更高的销量。
5 月中旬,Epic Games 旗下的虚幻引擎放出了基于 PlayStation 5 的虚幻引擎 5 真机演示视频,丰富的光影效果、堪称身临其境的声音效果,让它迅速登上了社交平台热门话题,朋友圈、B 站等等地方都能看到关于它的讨论。
技术在不断进步,经典和新技术的结合更是提供了复合式的体验,无论是曾经的观众、玩家,还是新玩家都能享受到不错的体验。
质量为王
经典复刻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
暴雪游戏出品的《魔兽争霸III:重制版》发售初期就遭遇了媒体、玩家的差评,Metacritic 均分 59 分,用户评分更是被愤怒的用户刷到 0.6 分,显然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成绩。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游戏质量不过关,尽管经典版为重制版带来了极高的人气,但怎么也挡不住游戏 bug 多啊,叠字、对话错乱随处可见。
阿尔萨斯变成了 「 坏尔萨斯」,巫妖王的神器霜之哀伤变成了 「 霜之哀姐」,拔出它就能获得 「 永傻的力量」,暗夜精灵伊利丹变成恶魔猎手时说出 「 如此木大的力量」。
同时还有类似无法进如游戏,重复加载等问题。
本来对「暴雪出品,必属精品」的老玩家就对游戏抱有较高的预期,结果发售后问题如此之多,也难怪玩家们纷纷差评,《魔兽争霸III:重制版》也成为了 Metacritic 上暴雪用户评分最低的作品。
同样是高清重制版,《最终幻想 VII 重制版》则不一样,除了画面、人物模型的升级更新,81 GB 的游戏内容让玩家看到《最终幻想 VII》中作为背景的米德加地区全貌,记忆中模糊的画面现在变成近乎真实的画面,可谓梦想成真。
增加的游戏剧情也为玩家们所津津乐道,蒂法、爱丽丝与克劳德的情感纠缠、男主角克劳德女装跳舞名场面……
《最终幻想 VII 重制版》作为一款 RPG 游戏,地图、画质、剧情、人物等多方更新重制,造就了一个梦幻般的游戏世界,它不仅仅是老玩家的精神乐园,也是新玩家们一段特别的精神之旅。
经典作品人气居高不下,但并非所有经典作品消费者都买账,最终质量不过关,《魔兽争霸III:重制版》就是前车之鉴。
作品质量,永远都是影响消费选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来源:懂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