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绘画形式(线描画教程分享:中秋节主题线描画,收藏备用,在家学画画)
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文章列表:
- 1、线描画教程分享:中秋节主题线描画,收藏备用,在家学画画
- 2、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图画文字生动还原远古先民的多面生活
- 3、学国画还是学素描?其实从小就开始学画画才更重要
- 4、二战后早期绘画艺术简介
- 5、中国古代漆器的红与黑
线描画教程分享:中秋节主题线描画,收藏备用,在家学画画
课程主题:中秋节主题线描画
绘画工具:勾线笔 白色卡纸
适合人群:3-16岁少儿 家长 老师
课程模式:图文步骤 临摹素材 视频过程
课程引导:
课前提问
中秋节主题画常见的单体元素有哪些?
玉兔 嫦娥 月饼 云朵 天宫 等等
观察兔子的外形特征(耳朵长,嘴巴短,眼睛圆,嘴唇呈三瓣状)以便后期起形
月饼的外形特征:月饼的外形呈圆形,由月牙状弧线相连,侧面均有漂亮图案
在纸的中上方开始起稿(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先用铅笔起稿)
画出兔子的大耳朵
画出兔子脑袋的外轮廓,脑袋要画小点,以便突出兔子大耳朵的特点
画出兔子的五官(兔子五官的特点:眼睛圆,鼻子和嘴巴小巧且呈三瓣状)
补充兔子的身体细节和灯笼
用短弧线围一圈画出月饼
补充细节,点缀画面
完成线稿,添加点线面元素(从主体物开始)
关于线描画:
线描画: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绘画
方式,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
特点:简练、清晰,根据线的轻重、长短、粗细等笔法,创作出有形态、质感的图画。
线描画的绘图工具:素描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常用的有:铅笔 针管笔 勾线笔等)
总结:既可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进行造型训练,亦可
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图画文字生动还原远古先民的多面生活
山东泰安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志性符号
“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鸟兽之文。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是远古时期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远古时代,民智初开,中国先民通过观看天象来认识理解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利生产和生活。通过观察大地上的万物迹象发现规律、获得启迪来治理天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将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文字的发明就成为了必然。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虽然还不是正式的汉字,暂时还无法破解,但它们跟后来的文字有一定的渊源。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据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了汉字,仓颉初造文字“天雨粟,鬼夜哭”,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有了文字,文化才得以传播,并世代传承。
学习汉语言,学习语文,不能不了解汉字的起源。
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上的神秘符号
这是距今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先民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于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莒县陵阳河文化遗址出土,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
该符号被刻画在一个大口尊上,由三部分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日”、“火”、“山”(也有人认为是“日”、“月”、“山”)。因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想通过刻画符号来表达某种意思,但却又很难用一个单独的符号表达丰富的意思,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三种物象的组合。这个符号具体表达什么意思,让后人颇费思量。学者王克煜认为,这种符号联系到远古时期在泰山上燔柴祭天就可以理解了。早在五千年前,泰山就被世人尊为神山,历代帝王封禅泰山是关乎社稷天下的大事。他们登临泰山极顶,面向东方,迎接朝阳,燃起柴火,祭祀天神,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这就是所谓的“柴于上帝”,与四方诸侯各自登临境内高山向泰山遥祭的“望秩山川”仪式合称“柴望”,泰山顶玉皇庙内的“柴望遗风”匾额就可说明这种封禅泰山祭天仪式的遗存。
在表义符号的基础上,后来逐渐演变为图画文字,开始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
我们现在看早期的图画,发现它们不是一个个冰冷的符号,看早期的汉字,发现它们都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汉字,而是早期人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图景,活灵活现。
图画文字
穿越几千年时空,我们不妨想象回到远古时代,回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先民是如何通过图画来表达思想的。
看下面这张图:
上边是个圆圈,下边是一横。圆圈代表太阳,一横代表地平线,这样一说就不难知道,这个字是“旦”,意思是太阳刚刚从天边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也就是早晨的意思。
那么,下面这个图呢?
上边是草,下边是草,中间是太阳。意思是太阳落进草丛里去了。什么时候太阳会落进草丛里?当然是傍晚,这个字就是“莫”,它是“暮”的本字,“暮”字比“莫”下边又有一个“日”(太阳),更可以清楚地看到太阳渐渐下落的动态。
一件东西,自己想要,别人也想要,必然要争。看下面这个图:
一道杠是一个木棍,代表一样东西,棍子的两头,左上和右下分别是一只手,表示两人在争一件东西。这个字就是“爭”,是“争”的本字本义。
人和人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古来有之,除了“争”,矛盾激烈的时候还会发生肢体接触冲突。看下面这个图:
左边一个人,与右边一个人相对而立。他俩在干什么呢?原来,两个人发生了争执,而且都在伸手去抓扯对方——这不就是两个人在打架吗?这个字就是“鬥”(dou),即“斗”的本字,后人说的“打架斗殴”“打斗”就是从“鬥”的本义引申而来的。
这是个幼儿,能看出头、躯干和两只胳膊,表示小孩子,这个字就是“子”。
婴儿出生后,要靠母乳喂养。婴儿不会走路,母亲喂孩子吃完奶,就要将其包在襁褓里,于是就看不到两只胳膊了,表示喂奶这事就完了、结束了,这个字就是“了”。
如果一个孩子残缺了一只胳膊,独有一只胳膊,这个字就是“孑”,后来的“茕茕孑立”一词表示孤单,就是由残缺了一只胳膊的“孑”的意思引申而来。
这个字是“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背都有些弯了,腿脚不便,不得不拄一根拐棍儿,表示年纪大了,是老人了。
一位弓背老人,没拄拐棍儿,而是由其儿子或孙子(小孩子)辅助行走,其儿子或孙子就充当了老人行走时拄的拐棍儿,下图:
这个字就是“孝”,表示晚辈对长辈孝顺的意思。
一个案几,上面放着器具,器具里盛着饭食,一个人跪在旁边正面向盛饭的器具吃饭(进食),表示一件事正在进行中,这个字就是“即”。
吃饭的人将脸转到后面,表示不再吃了,就算吃完饭了,这个字就是“既”。
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捕鱼、狩猎是人们的重要生产方式,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人们不仅下水捉鱼,还发明了鱼钩钓鱼。看下图:
一个人手里举着根钓鱼竿,钓鱼竿上是钓鱼线,一条鱼被鱼钩钩住了嘴巴,活脱脱一幅钓鱼的画面。
不仅用鱼钩、鱼竿钓鱼,人们还发明了渔网,用网捕鱼。看下图:
右边一只手在撒网,左边是鱼。这就是撒网捕鱼的画面。
……
据统计,我国汉字约有10万个,常用的约7000个。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早期的图画文字,每一个都十分的生动形象,令人叹为观止!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横平竖直见风骨,撇捺飞扬显气韵”。“汉字,这具有魔性的古老神秘的方块字,无疑是时间和空间、情感和审美的纽带”,程应峰在他的《话说汉字之美》中说,“汉语言,是世界上最有张力的语言,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是一道从时光深处照拂过来的智慧之光,点燃了文明,照亮了黑暗,摒弃了蒙昧。”
当我们走进历史,走进远古时代,怀着一颗敬重之心去欣赏先民刻画的每一幅图画,去欣赏每一个汉字,不能不为先民古老的智慧和无穷的艺术魅力所折服。有了先民智慧的基因,有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古老文脉的滋养,我们心中顿时会升起一种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也生出无穷的生命的力量。
[参考文献:李光璞《字词形义探源》]
学国画还是学素描?其实从小就开始学画画才更重要
小孩对画画很感兴趣,几乎每天都会自己画点什么。比如2021年4月画的这幅《我的家乡》大连:
《我的家乡》大连
这时的笔法还比较稚嫩,不过我觉得色彩用得明快。四格漫画的形式是参考了我以前给她买的一本漫画书。
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还是想给“兴趣”找一个启蒙老师。当初为了决定学素描还是学国画,家里讨论了好几次。我的观点是:
素描更重视透视技巧、通过光与影表达的层次感更强,能培养空间几何思维。素描之于绘画,就好像钢琴之于乐器一样。
素描
国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通过写意的手法,倾向于把物体的所有细节展现在一个平面内。国画之于绘画,就好像古筝之于乐器一样。
国画
当然这也不绝对,素描与国画两者都有互相交叉与借鉴的趋势。素描不都是“素”的;国画也不都是“平”的。
最后,我们还是听了小孩自己的意愿:先学国画、再学素描。转眼间,女儿学画画已经一年多了。(期间因为种种原因,中断了好几次)
2021年7月:暑假,开始学国画
2022年1月:寒假,开始学素描
学画画之前的阶段
这个时期,主要是通过学校的美术课学画画。在家的时候,在各种能看到的材料上画画:纸、布面、电脑画板、墙面……
2020年8月
给自行车的画像,我觉得画笔的颜色选得很好,而且还比较有层次感。
给自行车的画像与实物的对比
这两幅画是用油画颜料画的,我觉得玫瑰花很有质感。
玫瑰花束 和 雪山
2021年1月~3月
自制的抓娃娃机和小纸抽:
角落生物抓娃娃机 和 小纸抽
新年的时候,照例画了一幅牛年的拜年画。在电脑自带的画板上、在自己做的布兜子上都有画作。
牛年拜年画,电脑画板上、布兜子上的角落生物,木星
因为我看她在电脑上用鼠标画画不如画笔那么精准,后来就买了一个手绘板。
2021年4月
给女儿出了道题:鸡兔同笼「三个头、十只脚」鸡兔各几何?她算完之后,还给我补充了这个图解。别说还挺有喜感的,哈哈。
鸡兔同笼的图解(画在墙上……)
2021年5月
前一天刷补的墙,第二天就变成了角落生物的军舰寿司……
角落生物的军舰寿司(画在墙上……)
2021年6月
在语文书的背面画了一张百鸟朝凤图。我觉得周围小鸟的眼睛画得很好,都看向凤凰。
语文书的背面和正面
在学校看到高年级同学画的素描,回家也模仿着画了一个球体。虽然光影看着有点奇怪,也还有那么点架势了。
素描的尝试
各种试听课的阶段
2021年7月
看了上面的那幅“素描”之后,我觉得不能再耽搁孩子了。马上就找了几个画画班试听。下面是一篇当时的试听记录:
7月3日,今天大雨,去和平广场附近的美术学校试听素描课。快到的时候,因为单行道还绕了一次路。然后进了附近的收费停车场……
学校看着有点破旧,之前与我联系的工作人员在门口接我们。之后领我们到了地下一层的教室,有霉味。
素描教室在地下一层,因为下雨漏水有点霉味
老师短发,看起来比较务实。之后上楼看着电视里的监控画面,但并没有地下室的画面。于是又下楼看了一会儿,不过小孩不自在,就又上来了。在楼下的时候还给工作人员发微信抱怨了一下楼下“有潮湿的气息”。
在楼上等的时候观察了一下,来上课的大多像是附近小区的居民,果然还是就近原则啊。
中午十二点准时,女儿拿着画作从楼梯上来了。我跟前台工作人员例行询问了一些细节之后,就出门离开了。
试听课练习画的立方体,左边是女儿画的,右边是老师画的参考
去停车场本来想找交停车费的二维码,没找到。下雨人不多就开到出口那里。出场的时候扫码交费了10元,女儿说就当洗车钱了。回家路上依然下雨——继续洗车。
到家之后感叹:这种兴趣班还是离家近的比较好,没有停车费,也有熟悉的感觉。
开始学国画的阶段
2021年7月
开始学国画的第一个月。我觉得花的渐变色处理得比较好,金鱼画得灵动飘逸:
国画花 和 国画金鱼
……[雾霾]……
2021年11月
学了两个多月的国画,积攒了一些画作:
学国画几个月积攒的画作
我在其中挑选了几张拼接在一起,在网上定制了一个帘子,挂在家里的置物架上。定制的价格很便宜,帘子的麻面质感和效果都很棒。
用国画拼接定制的帘子
2021年12月
学了一段时间国画之后,感觉不满足于平面绘画了,开始画一些有立体感的画了。
厨房一角
少年版高达,感觉有点像恶魔猎手:
少年版高达
开始学素描的阶段
2022年1月
买了一些素描铅笔,有各种H和B的:
素描铅笔
买铅笔的时候赠送了一个超小的画板,女儿在上面画了全家福。据说画里的我还是被美颜之后的。不过说实话,画面很温馨,小孩很幸福。
买铅笔赠送画板上画的全家福
2022年2月
开始学素描一个月,开始画几何物体的组合了:
素描几何物体的组合
2022年2月
黑板墙上的涂鸦:
黑板墙上画的小猫猫
2022年2月
冬奥会开始了,女儿迷上了冰墩墩。用各种形式表达了对冰墩墩的热爱……
国画版的墩墩:
国画版冰墩墩
电脑画板上的墩墩:
电脑画板上的冰墩墩
用手绘板画在电脑上画墩墩:
用手绘板在电脑上画画
……[雾霾]……
2022年5月
端午节到了,这次鸡蛋上也留下了女儿的画作:
端午节的鸡蛋画
2022年7月
汉堡的素描。我觉得芝麻画得很好,是亮点。据老师说,芝麻虽小却很难画,有的同学需要画很长时间。女儿却跟我说画芝麻很容易,画个小圈就是一个……
素描汉堡
同一节课画的白菜。白菜很难画,因为白菜太普通了,画得稍微不像就容易被看出来。我觉得这个白菜的帮子画得很有质感,跟真的白菜一样有纤维的感觉。
素描白菜
回家之后,女儿用手机上的画图软件,给这汉堡和白菜还上了色。我觉得色彩把握得很准确,尤其是西红柿皮和瓤的颜色:
彩色的汉堡和白菜
有一段时间,可达鸭挺流行的。我买了一个可达鸭玩具给她。女儿照着画了两个视角的可达鸭。就是她觉得画的鸭子看起来有点凶:
素描可达鸭
2022年8月
水杯和水壶
素描水杯和水壶
……[雾霾]……
2022年10月
长颈鹿。
素描长颈鹿
在黑板墙上的涂鸦,跟一年前相比更写意与灵动了。
黑板墙上的涂鸦
2022年11月
蝉。我觉得翅膀的透明度把握得很好。
素描蝉
小孩学画画的心得体会
家长的鼓励至关重要
我小学的时候,父母嘲笑过我画的画,我之后再也不画画了——原生家庭对于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有小孩之后,特别注意这一点。从小就给与小孩具体的鼓励,不只说画的好,而且还说哪儿画得好。
买一些简单且必要的器材
我们不是专业学画画,不需要买几百块钱一只的颜料、上万块钱一套的铅笔、高性能显卡的电脑、或者高压感的手绘板。
普通的铅笔、画板、画笔、颜料足矣。也可以考虑把家里的一面墙变成黑板墙。我家的这面黑板墙自己刷的,用了十年了质量还很好:
黑板墙
离家近的兴趣班
根据之前的经验,兴趣班还是离家近的比较好,没有停车费,也有熟悉的感觉。
二战后早期绘画艺术简介
Early Painting Art after World War II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主义成就为基础,西方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转移到美国之前,绘画流派在艺术趋势和风格上彼此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但它们开始相互学习,并在美国环境中整合为更新的流派。抽象表现主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早期的画家学徒生涯中受益于20世纪早期的立体主义、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等运动。他通过展示形式和色彩、画家的个性和抽象特征的一致性,主张立体主义和野兽派的统一。另一位重要的画家是亚美尼亚画家阿尔希勒·高尔基(Arshile Gorky,1905年-1948年),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成功地将霍夫曼对抽象绘画的主张,即超现实主义的意象和文学性结合成了一种新的统一艺术形式。这种形式后来发展成了比较空洞、模糊和神秘的东西。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可能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画家。直到1945年,他的作品《以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1944年)为他赢得短暂的荣誉,他的作品才获得任何认可。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他独创而有力的手法在怪诞扭曲的人物中表现出一种恐怖的风格。紧随高尔基之后的是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他具有非凡的独创性和强烈的个性,倾向于暴力和冲动行为。他过去常常把油漆从高处滴下或滴落到铺在地板上的画布上。通过这种方式,他获得了一种奇妙的抽象效果,受到了从不同角度或距离观看他的作品的观众的赞赏。与波洛克联系在一起的是弗朗茨·克林(Franz Kline,1910年-1962年),他受到喧闹和暴力的城市环境的影响,试图用黑白来表现一种抽象,这种抽象旨在体现他的经历而不仅仅是抽象的形式。
上述画家都属于一个被称为抽象表现主义分支的动作绘画团体。另一分支是彩色画派,以彼得·蒙德里安(1872-1944)、马克·罗斯科(1903-1970)和巴尼特·纽曼(1905-1970)为代表。1943年,他们写给《纽约时报》编辑的一封信传达了他们对现代艺术的想法;“我们赞成简单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我们也提倡简单的形式,因为它可以摆脱幻觉,彰显真理。我们宣布,我们在精神上与原始和古老的艺术有关。”
在这三位艺术家中,蒙德里安是最大胆、最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到1946年,他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自然主义风格,其特点是与西方自然景观相比,作品结构失衡、外观不均匀、密集,具有原始性和无限性。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可能更具宗教色彩,风格更为压抑。它采用了浅色、飘忽不定、明亮优雅的风格。显示了他领会抽象艺术真正内涵的非凡能力。相比之下,巴尼特·纽曼的信条更多地是通过艺术来表达人类生活的普遍意义。他的作品显示了在探索人类未知而高贵的环境中,颜色,尤其是红色实际运用。
Early Painting during and after the War
Painting entered into a vigorous evolutionary phase after World War II, based on the modernist achievements in the 1920s and 1930s.Painting schools, which had been different from and even opposite each other in artistic trends and styles, before mov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started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then merged into yet newer schools in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 One such example was abstract expressionism.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chool was Hans Hofmann who benefited from the earlier 20th century movements like cubism,fauvism and expressionism in his early apprenticeship as a painter. He argued for the unification of cubism and fauvism by showing the possibility for agreement of form and colour, painter's personality and abstract features. Another important painter was Armenian painter Arshile Gorky ( 1905 - 1948) who, during his short life,successfully combined Hofman's claim for abstract painting:surrealistic imagery and literariness into one new unified form of art.This later developed into something less substantial, vague and mysterious. Francis Bacon ( 1909 - 1992 )was probably the most influential British painter in the 20th century. His work had not received any recognition until 1945 when his works like "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xion" (1944) won him almost instant honour. His original and powerful techniques displayed a style of terror in grotesquely distorted figures in his later works.Closely following Gorky was Jackson Pollock (1912 - 1956) who possessed great originality and a strong personality, inclined to violence and impulsive acts. He used to release or drip paint as drips or dribbles from a height down onto a cloth spread over the floor. In this way, he achieved a marvellous abstract effect appreciated by viewers who looked at his work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r distances. Linked with Pollock was Franz Kline (1910 - 1962) who,influenced by the noisy and violent urban environment, tried to demonstrate a kind of abstraction in black and white, which intended to represent what he experienced rather than abstract form.
The above painters all belong to a group termed action painting as a branch of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nother group is that of colours,represented by Piet Mondrian (1872 - 1944) , Mark Rothko ( 1903-1970) and Barnett Newman ( 1905 - 1970). Their idea of modern art was conveyed in a letter they wrote to The New York Times editor in1943; "We are in favour of the simple expression of complicated ideas. We also advocate plain form because it could get rid of illusion and manifest truth. We declare that we are spiritually related to the primitive and old art."
Among the three, Mondrian was the most daring and pioneering with his artistic endeavour. By 1946, he established his unique naturalistic style, which was marked by a structure of imbalance,uneven and dense in 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 of primitiveness and immenseness in relation to Western natural landscapes. Mark Rothko's work was perhaps more religious and depressed in manner.It used a light-coloured, wandering, bright and elegant style. showing his ability to identify the real meaning of abstract art. Comparatively Barnett Newman's creed was more a manifestation of universal meaning of human life by means of art. His work suggested, in the use of colours, especially the use of red, an exploration of unknown and noble circumstance for the human race.
声明:本文根据叶胜年《西方文化导论》相关章节编译。
中国古代漆器的红与黑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朱红色漆木碗
西汉彩绘双层九子漆奁
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楚汉漆文化的繁荣,直至明清达到顶峰,中国可谓世界上最喜欢用漆制作器物的国家,并将漆艺绵延传承,走过了7000年漫长而辉煌的历程。
作为传统漆器的两种主要色彩,红色和黑色在漆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为“标准色”,成为漆器色彩的基本美学特征。
“墨染其上,朱画其内”自先秦就是传统
漆器一般是以竹木皮麻为胎,外涂漆色,是古代器具中的骄子,髹(xiū)饰的器物多是食具、酒具、祭器、日用品、陈设品、家具、兵器和门楼等。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也是出土漆器最多的国家。目前所见对漆器的最早记载为“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裁)之,削锯之其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出自《韩非子·十过》。
早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就已经有了较高水准的漆器,如1978年在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出土了一件缠藤篾朱漆筒形器和一件木质、敛口、有圈足、器壁外均涂有朱红色漆的木碗(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这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由此考证,利用生漆作为涂料使用在我国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商周时期漆被广泛运用并开始种植漆林,《周礼·地官司徒·载师》中记载“唯其漆林之征,二十有五”,《史记·货殖列传》中载“陈夏千亩漆”。这一时期色彩的使用已有等级之分,红色为统治阶级所独用色。据文献记载或考古挖掘发现这一时期漆器色彩运用较多的就是红、黑色漆。
殷墟考古发现四个大墓,发掘出大批量的雕花木器,其中涂朱印纹数量最多,还镶嵌蚌壳、松绿石等材质,同时随挖掘出土的还有鼓和盾等,都髹以红底黑纹漆。另外当时在红黑基础上还发展出一种新的漆色,在黑漆中加入少量的红色,色彩如雀头色,称为“雀饰”,主要用于车马上漆艺的修饰使用。
周代漆艺己相当成熟,漆器延续商代红、黑搭配色彩形式,并在红黑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多种色彩,然而红黑对比搭配的方式和色彩观念仍未改变,还流行一种红色漆皮镶嵌蚌壳及螺钿等材质的装饰技法。
战国时期,漆器取代了青铜器成为社会主流,漆器制作工艺手法都有质的飞跃。考古挖掘发现有近千座楚墓出土漆器,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都髹以红黑漆,以黑底红纹为多,红底黑纹较少见,辅以其他各色,色彩搭配形成鲜明对比,朴素而华美。虽然也出现了蓝、绿、紫、黄等彩漆,但是红、黑色彩依然是主流,且作为漆器的惯用底色除了运用黑漆外,彩色漆作底的就只有朱漆,延续了“禹作祭器,墨染其上,朱画其内”的传统,为后来秦汉时期红、黑色主导漆器色彩奠定基础。
秦汉时期被称为漆艺史上的“黄金时期”。秦汉时期漆艺红、黑漆的运用达到鼎盛时期,几乎统治了秦汉近500年间漆器色彩。如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大量漆器,品种多达十多种,绝大部分特点为外黑内朱,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
汉代在继承了战国和秦代漆艺的特色基础上,将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和生产漆器。从出土漆器和资料文献记载中发现,汉代的漆器特征常见器内红色,器外黑色或辅以红色纹样,“外黑内朱”形式明显。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双层九子漆奁(lián),外表黑褐色为底,其上贴金箔施彩绘,盒内部髹朱漆,红黑色彩搭配金箔,凸显典雅、富贵之感。
儒家、道家美学思想以“红”“黑”为正统色
红黑配成为中国古代漆器的主流色,不仅是因为它的朴素中显华美,更是因为中国人崇黑尚红的观念。我国传统的色彩观,是带有哲学意义的五原色理论体系,是一种被纳入阴阳五行学说中的色彩论,以五色代表一切色彩,《周礼考工记》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五色即指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两极色。黑色是诸多色彩中视觉最清晰的颜色,在我国古代色彩观念中,是最高的色彩崇拜,也是单色崇拜时间最长的一种色彩,经过单色崇拜的长期过程,自夏代开始就具有特殊的位置。
孔子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规范一个“礼”字,主张用色按伦理、秩序,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把色彩的象征性作为“礼”的规范推广向整个古代社会。儒家美学思想注重“正色”,包括红、黄、青、白、黑,认为正色是正统、高雅的色彩。孔子曰:“恶紫之夺朱也”,红为“正色”、“上色”,紫为“杂色”,紫夺正色与“礼”不符,为不仁。儒家用“化”来为色彩区分等级,是否符合“礼”之法成为色彩审美依据的标准。千百年来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华民族产生了红色情结。阶级统治者把红色作为奖赏,来赏赐忠勇之士,更有汉代刘邦规定只有刘姓诸王邸宅可用朱红漆门,以此来彰显其姓氏尊贵,以至于后来“朱门”成为尊贵的专用代称。
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中的哲学意味较浓,区别于儒家的礼仪道德观,其提出的“五色令人目盲”“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的思想无不体现其对于政治统治者追寻朴素黑白二色的审美观念。老子反对过度奢侈,主张“清心寡欲”,他对色彩无好恶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之美。道家追崇黑白,认为黑白高居于其他一切色之上,道家美学色彩观对中国艺术表现颇有影响。如中国水墨画就极具体现,白纸黑墨将中国人文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黑白这两个性格特征对立的颜色在艺术表现上却产生了十分和谐的效果。
漆器作品中的留黑类似于中国画中的留白
我国的阴阳五行说中把黑色作为北方和冬天之色,《史记封禅书》中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这十分明显的表现了黑色的情感倾向。在中国文化里具有沉重的神秘之感,它承袭最原始的色彩感知,与白构成原始色彩感知的基础,逐步形成红、黄、青、白、黑的五色体系,完成了从单纯的单色崇拜逐渐向自发的审美升华的过程。我国古代的色彩观认为黑、白包容了世界的一切色彩,认为在“黑、白”两极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色阶变化,漆器作品中的留黑类似于中国画中的留白,可以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
从我国传统绘画的用笔用色上来看,勾勒于宣纸上的墨线正显露着黑漆髹涂在漆器上的装饰性线条的优良传统。正如清代画家石涛所说的那样:黑团团里黑团团,黑墨团里天地宽。所以中国古代画家用有限的墨色创造了无限的色彩斑斓的世界,可以说是属于中国艺术的一种特殊的色彩表现方法。
漆器的颜色一直以红黑二色为主,这与漆色的制作技术的特殊性也是分不开的。在天然漆液中加入黑炭粉就可生成黑漆,且这种炭粉极易获得,如木柴经燃烧后的黑烟、黑灰采集后即可使用,黑色就顺其自然的首先出现在髹漆工艺里。另外,红色漆的获取主要是采用矿物质朱砂入漆调制,故又称朱漆,朱砂是我国一种特有的颜料,产自南方。有资料表明,它也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颜料之一,在天然漆液里掺入矿物质朱砂粉末调制成朱漆。朱砂调漆后具有坚固华丽且永不褪色的优点,较之其他矿物颜料粉更为稳定,这也是红色与黑色不断使用且得以扩展的原因之一。
文/本报记者 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