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逐月传说txt(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凌长空 看万里山河)

导读 逐月传说txt文章列表:1、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凌长空 看万里山河2、原神锅巴是魔神是什么梗3、歌剧逐月:传统文化,时代光彩4、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每个炎黄子孙都应知道的

逐月传说txt文章列表:

逐月传说txt(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凌长空 看万里山河)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凌长空 看万里山河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年少时我总爱抬头遥望星空,寻找云海茫茫间的那一抹月色。打从记事起,月亮在我印象中就是这般遥望而不可及的模样。那时的我从未想过,未来能成为飞行员,甚至是航天员,能够巡游九天,“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定还会有机会遨游月宫……

远离,更懂家的重要

2012年6月16日,我与景海鹏、刘旺搭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天宫一号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在太空中看地球,看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飞行回来之后,常常有人问我。遗憾的是,13天的飞行任务期间,我从来没有通过舷窗亲眼看到过月亮。在太空中我们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如果人的生理节律按照90分钟一昼夜转换的话,恐怕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年”了,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再加上在阳照区时窗外的光线明亮刺目,因而我们在太空工作生活的时候,舷窗一直是用舷窗罩盖住,利用灯光来照明。工作完成后,我们才会利用难得的休闲时光,打开舷窗罩,瞭望美丽的地球和深邃的宇宙。

我经常不无艳羡地问起其他战友在太空中看月亮的情形。事实上,即便进入太空,我们距离月球仍然非常遥远。从太空看月亮与地面相似,也是清清浅浅,只是更加的清晰和明亮,也许是因为少了“浮云遮月”,这“白玉盘”自然是“清光应更多”。太空中太阳异常刺目,根本无法直视。太阳的光辉笼罩在地球的边缘,像是为地球镶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每90分钟就可以看到一次日出和日落的轮回,整个宇宙从暗到明,地球的边缘由黑色一点点变亮,从黑色至深蓝,渐渐越发明亮,直至金黄璀璨,明亮耀眼。这梦幻般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而最震撼的,莫过于回望我们的家园。从距地球340公里的地方遥看地球,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那么瑰丽耀眼。她弧段的边缘清晰可见,总是披着一层蓝白相间的光晕,阳光投射在海面上映出深深浅浅的蓝,大地脉络分明,海岸线清晰绵长。她是如此的美丽,在浩瀚的宇宙中静静地焕发着梦幻般的光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梦幻般的蔚蓝色仿佛承载了万千星河。

人类进入太空是为了发现新的世界,但当从太空回望地球,才真正明白心之所系,根之所在,才真正懂得了地球母亲的真谛。

太空是神奇的。人在太空中,心会变得宽阔,随着身体的失重,有许多东西会变得很轻很淡。可人的心却不会失重,有许多情感会在心底变得更加清晰和珍贵。比如远离了地球,才更懂得地球家园的可贵;远离了祖国,才更能体会到祖国的重要;远离了亲人,才更珍惜亲人的牵挂。在太空飞行时,我们无时无刻不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祖国和人民的强大支持。每当飞船飞临祖国上空,我们总是情不自禁聚在舷窗边遥望,那里有我们的家人朋友,有朝夕相处的战友,有血脉相连的同胞,那是我们的根,最让人牵肠挂肚。

梦想,越来越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北京的秋夜,天已微凉,一轮明月陪着我,在航天城偌大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奔跑。月到中秋,但任务在即,紧张的学习与训练填满了我的日程表。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未能团圆的中秋了,“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抬头望月,我深知月球上从不曾有美丽的仙子、乖巧的玉兔,在这颗寒冷、荒芜的星球上,布满了古老的斜长岩高地和撞击坑。但每每望向夜空,那些深深镌刻于我们民族记忆中的思念与眷恋、神话与寓意,总会随着清莹朗彻的月色向我扑面而来。

明月皎皎,银汉无声。每一次抬头都怀着“千里共婵娟”的希冀,每一次仰望也都催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追问——月亮之上有什么?宇宙之外,又到底是什么模样?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从战国诗人屈原的《天问》到明朝万户飞天的尝试……飞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与我们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如今,随着国力的强盛和科技的发展,在几代航天大军的默默耕耘下,千年梦想,一朝得圆。

中秋夜,航天城里到处是明亮的灯光,满是忙碌的身影,而头顶那轮明月也始终相伴同行,带着千里之外的思念,载着千年之远的期盼——抬头望月,月光皎皎,绰绰暗影仿若月宫主人伸手邀约。此时此刻,我无比坚信,在奔向浩瀚宇宙的征途上,我们众志成城,心之所向,行则必达!

(作者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本报记者余建斌、曹怡晴采访整理)

来源: 人民日报

原神锅巴是魔神是什么梗

r原神锅巴是魔神是什么梗?原神在新的逐月节剧情中,众人要一起寻找传说中的灶神,揭晓真实身份,而在剧情中锅巴格外抢镜,很多玩家都看到了锅巴是魔神这个梗,所以都在问锅巴是魔神吗,今天我给大家分析一下锅巴真实身份,赶紧来了解一下吧。r

r

r原神锅巴是魔神什么梗r

r

r r

r

r通过逐月节的剧情可以看出来,锅巴在很多剧情场景中都十分抢镜,尤其是在望舒客栈吃饭的时候,”锅巴,坏“这句话可以说是让锅巴有大火了起来。r

r

r所以大家都注意到锅巴很可能是这次剧情中要寻找的魔神灶神,因此这个锅巴是魔神梗也就出来了。r

r

r不过锅巴还真有可能是魔神,接下来就给大家分析一下:r

r

r1、通过香菱的角色故事4可以看到,锅巴是在神龛附近找到的,并且锅巴非常喜欢香菱的料理,走到哪都和香菱形影不离,要知道神龛是一个古代放置神仙塑像建筑,因此可以看出锅巴很可能是魔神。r

r

r r

r

r2、在逐月节剧情中,最后萍姥姥会说一句话:呵呵,是啊,毕竟,锅巴就是你们要找的灶神——「炉灶之魔神」马克修斯。r

r

r r

r

r3、锅巴之所以现在变得很弱,是因为把力量奉献给了璃月的人们。r

r

r r

r

r4、灶神也是魔神之一,可能是排名第35位的魔神灶神,活动最后钟离也会出现,并且会说久违了老友。r

r

r总而言之,种种迹象表明,锅巴就是灶神,即马克休斯魔神,所以香菱平时身边跟着的锅巴就是魔神,因此这个梗也就变成真的了。r

歌剧逐月:传统文化,时代光彩

辽宁歌剧院是北国歌剧重镇,我对这个剧院的关注,始自二十九年前的《归去来》。《归去来》的题材选自《山海经》,“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两个故事是其主线(还穿插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曲作者徐占海当时是沈阳音乐学院的讲师,第一次写歌剧,懵懵懂懂地进了歌剧之门。评论界对这个戏的肯定,给了徐占海十足的勇气,此后,他陆续创作了歌剧《苍原》《钓鱼城》和《雪原》,成为沈音作曲系的知名教授和有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

尽管《归去来》尚未进入中国经典歌剧之列,其独到的艺术个性和品位,仍被辽歌人乃至歌剧界萦系于心。一年前,辽歌新班子决定复排《归去来》,并更名为《逐月》。近年来,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星星之火》都出现了复排版,新时期创作的《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均获“文华大奖”)及《再别康桥》《伤逝》《青春之歌》(北大版)等歌剧剧目也出现了不仅局限在原创演院团的复排。从而证明了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国歌剧,确实已拥有了一批经典的、优秀的、不应忽视或忘却而应继续传承的剧目。

今年8月下旬,《逐月》在沈阳盛京大剧院公演。《逐月》的故事来自神话传说,来自传统文化,爱是这个戏的主题。用本剧艺术总监田剑峰的话来概括:因为对人民的爱,后羿射日,斩杀怪兽;因为对人民的爱,后羿就是死去也要化作众鬼之王宗布神,除暴安良,力保人世平安;因为爱,他与飞入月宫的恋人嫦娥千古相望,留下一个世代传颂的爱情故事。

编剧孙浩、丁小春尽量在固定词牌下写唱词,相对白话的唱词,尽量保证了词牌所限的字数和韵脚,而词牌名在字幕中的出现,也使传统文化的色彩时时显现。看着《喜朝天》《花非花》《情久长》《字字双》《折丹桂》《人月圆》这样的与剧情相对吻合的词牌名的出现,略有古典诗词修养的观众自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后羿这个角色的悲剧性处理,彰显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力度。

作曲家没有满足《归去来》的音乐成就,也因着剧本的调整和修改,重新谱写了六十余页的音乐。在谱写过程中,徐占海唯一不自信的是时隔近三十年,新写的音乐能否与原来的音乐相互融合。从演出效果来看,他的担心显然多余。后羿、嫦娥、逢蒙(后羿的随从)、蝴蝶(爱着逢蒙的姑娘)四个主要角色各占男高、女高、男中、女中声部,各自的主要咏叹调,如后羿的《霜叶飞》《八归》,嫦娥的《惜分飞》与《离别难》,蝴蝶的《字字双》等,都相对独立、完整,也顾及与其前后剧情,尤其是合唱部分的有机衔接。几段重要的二重唱、三重唱及讴歌主题的合唱都恰如其分地起到了支撑作用。如:后羿、嫦娥与逢蒙的三重唱,没有像常规的唱词字数基本一致的写法,而是采用了与各自心境相贴切的不同词牌:《醉垂鞭》《花非花》和《归字谣》,恰当地塑造了人物的不同个性,展示了重唱的艺术张力。后羿与嫦娥的二重唱“我们俩默默无语”在全剧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首尾呼应,产生了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后羿、逢蒙的主要唱段,还能听出一些戏曲元素(如京剧和秦腔)的痕迹,可能是因为演员的美声唱法,使得作曲家的匠心没有很准确、很到位地体现出来。剧中的合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给了合唱演员充分展示合唱魅力的机会。这些合唱长短得当,有效地营造了戏剧效果,推进了戏剧发展。当年初听《归去来》时,对音乐的感觉是新颖和略显超前,如今的感觉则完全是一部正歌剧的、毫不落伍的、非常讲究、非常中国化的音乐。

青年导演沈亮给予《逐月》以诗意的诠释,她所采用的对那个令人唏嘘也教人珍惜的爱情传说的大开大合的调度,对“圆”的日月满缺的不同角度的具象表现,都体现出这个戏的当代观照。如其所言:人生,就是在一场场的轮回中生生不息;爱,让浩瀚宇宙中微尘般的人光芒万丈,万世不磨!

“逐月”一词,通常的解释是:一月一月地。用作剧名,自然仍有原意,但显然不止于此,因为剧中恰有嫦娥奔月及后羿思念嫦娥的情节。我理解,《逐月》之“月”,不仅是月亮之月,更是美的象征。“逐”还有“追逐”的一层含义。在对爱的讴歌中,在中国故事的歌剧讲述中,《逐月》也展示了歌剧人对美的追求。

作者:蒋力,系中央歌剧院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每个炎黄子孙都应知道的30个传说

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1.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盘古开天辟地还有一层意思:盘是盘问、盘诘的意思,古是以前就存在的事物,可以理解为早以存在的“道”。整句话意思就是:不断追溯早已存在的“道”,可以开辟天地。

2.女娲造人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神话的古书籍记载例如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和《楚辞》等。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3.伏羲画卦

相传八卦是伏羲画的。在人类的蒙昧时代,生活艰难困苦,就在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他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他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史书记载:《史记·太史公自序》、《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礼记》、《左传》等。

4.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5.雷泽华胥

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居于昆仑山东南吴国西陲大泽之内,只要以手拍腹,便会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经久不绝,震耳欲聋,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

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

6.夸父逐日。

最早出自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的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的心里,于是开始逐日。他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他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人类的桃花源;而他的身躯化作夸父山。一般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勇敢光明慈爱的淳朴人格。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大自然的困境、追求光明的美好愿望。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7.西王母。

在上古神话中,王母娘娘被称为“西王母”。古书《山海经》中描写了西王母的形象:“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就是西王母样子虽然像人,但却长着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齿,很会用像野兽一样的声音吼叫呼啸,蓬散的头发酷似不吉利的戴胜鸟头上醒目的羽冠,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居昆仑山中。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把作为上古神祗的她纳入道教神话体系,并且逐渐演变为高贵的女神。在后来的许多中国古代著作中,她开始成为天上的女王,人类幸福和长寿之神,还传说她拥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著名的月中仙女姮娥就是因为偷吃了她的神药而飞到月亮上的。道教把王母娘娘的地位抬得很高,为道教的最高女神,与东王公分别对男女神仙进行管理。

8.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

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9.北溟鲲鹏。

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10.千年应龙。

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根据《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11.羲和御日。

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东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御,通“驭 ”。

古神话传说,太阳乘坐六龙牵拉、由羲和驾驭的车,每日在天上行走。现以“羲和驭日”借指日月旋转,周而复始,亦喻时光易逝。

12.常羲沐月。

《山海经》中,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

为什么月神要调和阴阳?这是由中国历法的特点所决定的。和现代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所谓公历不同,中国传统历法(所谓夏历),是阴阳合历,所谓阴阳合历是指同时参照太阳和月亮(太阴)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由于太阳的周而复始的公转决定了寒暑冷暖的推移循环,所以要根据太阳的运行确定历法的季节,中国传统历法中的节气就是典型的节气;另一方面,由于月相的晦朔弦望的变化十分明显,可以据以纪日子,所以中国传统历法又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月份,由此就形成了典型的阴阳合历。

13.后羿射日。

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方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

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死了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鸟尽死,坠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14.嫦娥奔月

是中国十大古代爱情故事之一。

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有关于嫦娥的神话传说,自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姮娥,演变为传说中的嫦娥。自古以来都有学者认为称为“羿”的有多个,处于不同时期,从而难以判断嫦娥是何时人物。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写照。另外“嫦娥奔月”还是中国现在进行的航天探月工程的好名称。

15.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吴刚伐桂的神话,接下来的故事有5种以上的传说,包括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轩辕剑,蟾蜍和玉兔,七仙女和董永,唐明皇漫游月宫创作了《霓裳曲》等等。

16.东圣王公。

东王公与西王母共为道教尊神。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楚地信仰“东皇太一”神,又称“东君”,即为神化了的太阳神(太阳星君),此为东王公之前身。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三教搜神大全》、《元始上真众仙记》、《枕中书》等典籍均有记载。

17.刑天断首。

故事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山海经.校注》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铲平,因而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高会民)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来赞颂刑天的精神。

18.共工触天。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领虾兵蟹将,向火神发动进攻。火神祝融驾着遍身冒着烈焰的火龙出来迎战。水神共工命令相柳和浮游将三江五海的水汲上来,往祝融他们那里倾去。刹时间长空中浊浪飞泻,黑涛翻腾,白云被淹没,神火又被浇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烧了起来,加上祝融请来风神帮忙,风助火威,火乘风势,炽炽烈烈地直扑共工。共工他们想留住大水来御火,可是水泻千里,哪里留得住。火焰又长舌般地卷来,共工他们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共工率领水军且战且退,祝融直逼水宫,水神共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战。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获得了全胜。浮游活活气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狼狈地向天边逃去。

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头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这场大战。后来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事迹,大地重回正常。

共工的传说,《史记》、《国语》、《淮南子》等典籍均有记载。

19.女娲补天。

女娲氏,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样苗条。女娲补天的故事和盘古开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两个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传说,女娲为了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了一块未用。有人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补天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女娲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

淮南子、列子、论衡等均有记载。

20.鬼臾区划五行。

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又曰:“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

21.火正祝融。

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帝王,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时三皇五帝五帝之一(有争议),葬衡阳市南岳区。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衡山,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相传名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

《山海经·海内经》一书中关于他的出生作了以下叙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火正曰祝融”。

22.金正蓐收。

蓐收为秋神,左耳有蛇,乘两条龙。是为白帝少昊的辅佐神,有人说蓐收为白帝之子。还有说他是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名,司秋。

据《淮南子·天文篇》载“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说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所以望河楼前有“蓐收之府”牌坊。少昊与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两座牌坊同时在西岳庙出现。《山海经》又说∶“蓐收住在泑山”。这山南面多美玉,北面多雄黄。在山上可以望见西边太阳落下的地方,那时的光气乜是圆的。管太阳下去的神叫红光,据说这就是蓐收。

23.水正玄冥。

古官名。五行官之一。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姓氏,封为上公,祀为贵神……木正曰句芒,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水正曰玄冥 ,土正曰 后土 。”

24.鲧布息壤。

鲧,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人物,黄帝的后裔、玄帝颛顼的玄孙,是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父亲。息壤:传说中一种能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

《山海经·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

25.木正句芒。

句(读gōu)芒,或名句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

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竟一点影响也没有了。不过我们可以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他:他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

《吕氏春秋·孟春》:其帝太皞,其神句芒。

26.金睛无支祁。

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山海经》:“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无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

27.诛除相繇。

相繇,也作相柳,是传说中水神共工的部下,相繇蛇身而九首。所到之处皆被他吃的一干二净,并且将土地化为沼泽,这种沼泽的水有毒、无法饮用,因此相柳所到之地都变为无人区,连动物也不能生存。

在共工被禹消灭后,相柳继续危害人间,禹数次将它击败,相繇被大禹杀死后,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化成了蛇。但是相柳的血却污染了土地,使庄稼不能生长,相柳的传说象征着大禹治水的反复性和水灾给古代人带来的危害。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

28.玄鸟生商。

在远古的黄河之滨,一只“玄鸟”唱着歌儿从空中飞来,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它是天的使者,原始部落的人们一个个对它顶礼膜拜。一个叫简狄的女人,吞服“玄鸟”下的蛋后,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叫契。契,即是阏伯,就是传说中的商之始祖。

《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就是“玄鸟生商”的美丽故事。

29.仓颉造字。

传说中仓颉[jié]生有“双瞳四目”。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

30.燧人取火。

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让人们享受到光明,让人们无须生活在黑暗中,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他的事迹是对人类最初征服火的一曲颂歌。人征服了火,火磨炼了人,人成了星际间的万物之灵。

《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

图文均来自网络

刚刚,总书记提到这些中国神话故事,个个富含哲理,给孩子收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20日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下面,小编就带你回顾一下这些颂扬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吧!

盘古开天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女娲补天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以两位英灵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伏羲画卦

在人类的蒙昧时代,生活艰难困苦,就在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他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

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卦台山、伏羲庙、先天殿和天水伏羲庙先天殿、伏羲圣像侧,一面是振翼龙马,一面是河图洛书,天花板上是六十四卦图,这些都是伏羲画卦传说的形象化写照。原卦台山上还留存石刀、石斧等生产工具,以表示对伏羲领导部族艰苦奋斗的纪念。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夸父追日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

夸父看到这中情景很难过,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地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故事来源: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