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报告夫人漫画在线阅读免费(痛别!杨叔子先生,一路走好)

导读 报告夫人漫画在线阅读免费文章列表:1、痛别!杨叔子先生,一路走好2、小庄:如何让作品找到自己的受众?|跨界科普写作指南3、几代民警不懈追凶 35年前命案终告破4、周杰伦

报告夫人漫画在线阅读免费文章列表:

报告夫人漫画在线阅读免费(痛别!杨叔子先生,一路走好)

痛别!杨叔子先生,一路走好

11月4日晚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

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

校长杨叔子因病医治无效

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杨叔子攻克了一系列

机械工程领域的国际难题

是国内智能制造的首倡者

他还深耕古典诗词创作

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

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他反问

“为什么不回国?”

1933年,杨叔子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

幼年时随父亲躲避抗日战火

他从小遍读《四书》《诗经》

唐诗三百首更是烂熟于心

深厚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他心中埋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1952年,杨叔子考入武汉大学

1953年,他因院系调整

进入原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

1956年,他在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1960年在北京与夫人徐辉碧教授结婚照,徐辉碧教授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

上世纪80年代

杨叔子公派前往美国做访问学者

期满后,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

拒绝延期,毅然回到祖国

有人问,留美年薪上万,为何回国

他没有解释,而是反问

“为什么不回国?”

回国后,他在华中工学院大力推进

时间序列分析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1984年底,他与同事仅花一年工夫

就研制出“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系统”

攻克了这一国际性难题

图为20世纪90年代初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

后来,杨叔子敏锐地注意到

人工智能与机械制造相融合的新趋势

将人工智能引入机械工程

提升了制造领域的智能化水平

凭着多项创新成果

1991年,58岁的杨叔子

当选中科院院士

成为华科大第一位中科院院士

他说,工程师

不能成为“文(人文文化)盲”

虽然是理工生

杨叔子却浪漫细腻,热爱写诗

无论是留校、入党、结婚等人生大事

还是送别同事、外出旅行等日常感怀

他都用诗歌来抒发和记录

60余年来写下千余首诗稿

图为1995年,杨叔子与学生在一起

多年来,他对自己的博士生

有一个严格要求

就是博士论文答辩前要先背《老子》

后来又加上了《论语》的前七篇

面对质疑,他坚定地说

工程师不能成为“文(人文文化)盲”

在他的倡导下

华科大开办了系列人文讲座

每晚,阶梯教室便挤满学生

不少外校学生也慕名而来

那些年,即便是炎夏时节

悬挂在空中的只有5台老式吊扇

260多个座位也一直是一座难求

图为1995年,杨叔子与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后交流

直至今日

华科大的所有学生

每年考一次中国语文

不及格不发学位证

理工科学生每年

必须拿两个人文学科学分

否则不能毕业

“中国语文”作为理工科学生必修课

不及格不发毕业证

杨叔子如此告诫学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

没有人文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

2010年9月18日,杨叔子为新生作入学教育报告

杨叔子的一生成果斐然

但他一直保持着谦逊

前不久,他还感慨地对爱人讲

“回顾我这一生

在党的培育下

在同志们的帮助下

做了一点工作,我是幸福的”

杨先生,一路走好!

综合: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长江日报、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 中工网

小庄:如何让作品找到自己的受众?|跨界科普写作指南

你知道现代物理学家们是怎样分析达·芬奇有没有在《救世主》中犯光学错误的吗?你知道创立了现代神经科学的诺奖得主拉蒙-卡哈尔还是一位热爱涂鸦的画家吗?你知道偏头痛的感觉如何被一位十九世纪的医生休伯特·艾里画成示意图的?你知道文学巨匠纳博科夫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发表过对一种蝴蝶迁徙演化的惊人预见吗?这些奇妙混搭的故事都让果壳联合创始人小庄写进了一本书中。

9月17日,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员、果壳联合创始人小庄携新书《放大——科学、艺术与文化的现实交汇》来到了北京图书市集朗园station的活动现场。这场活动由新京报书评周刊和中国国家地理·图书联合主办,中国首支精酿啤酒文化品牌“精酿青年 ”赞助。在活动现场,小庄分享了在实际操作当中,制作科学、艺术与文化交叉领域的内容有哪些技巧与方法;制作者又如何才能找到它们的受众。

作为新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科普出版品牌之一“果壳阅读”的创立者,小庄在四年多前决然离开了互联网以及出版行业,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专心从事科学写作和翻译。她坚定地相信,尽管相对冷门、小众,但科学、艺术、文化方面的写作在整个“大文娱”生态下有它们必然存在的理由与空间:

“我在年轻的时候尝试过不少事情,也有过各种热爱,音乐、文学、艺术等等,但给我带来最大的平静与快乐的,还是科学,它是我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深究事物的本源,去问各种为什么。我知道我和我身边一些在做科普的朋友都在坚持写作,他们中有的人还身处科研一线。能沉淀下来的好作品,一定是对某个领域某个学科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而它的影响则能够抵达许多其他领域其他学科,带去意想不到的启发。”

《放大——科学、艺术与文化的现实交汇》,小庄著,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湖南科技出版社2022年7月。

小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员,果壳联合创始人,曾担任“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公号主编,著有《放大——科学、艺术与文化的现实交汇》《爱与性的实验报告》等科普著作,长期为《财新周刊》《城市画报》撰写科学文化专栏,译有《发炎的大脑》《空气之海漫游指南》《海的那一边》等近十种作品。

如何生产优秀的科普作品?

我其实比较抗拒做一个所谓的指南,或者说给别人指导的东西,因为不太相信这样做能够真正起到作用,让受众很快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我所能提供的是自己的心路历程或者说个人经验,很难直接被运用到别人的实践中。但今天我会出现在这里,做这么一个分享,是因为我有时候也会听同行的讨论,它更多的意义在于,如果你有这样的(写作)梦想,你需要知道别人在做什么,知道有一起在走这条路的人,共同的信念是更重要的。

想进入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事业,也就是做科学、文化、艺术方面内容的生产,你首先需要寻找一个擅长的方向,也就是第一个问题,写还是讲。你需要知道自己擅长写字还是擅长讲述。这两者其实是不太一样的。我曾经是一个编辑,编辑生涯中最头疼的是遇到一种人——讲起来头头是道,觉得他懂好多,可是一旦要他把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就会发现完全不对了,简直不知所云。我以前经常改这样的稿子,简直痛不欲生。在我做杂志的时代(十几年前吧),遇到这样的人对编辑来说是个麻烦。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当下重要的内容承载方式是播客和视频,需要很多口头表达能力很强的人。我之前认为头疼的这些作者,到这个时代有了用武之地。然而,需要提醒的是,即使你只是一个以讲述为主的人,基本的文字能力还是需要的,这种文字能力主要体现在你可不可以做出清晰的提纲,整理出一定的条理性。你可能写不了非常华丽的长文,但口头讲述也要凭借基本的构架。

第二个问题,长还是短。我们会看到,一些有影响力的大V特别擅长写“豆腐块”、“微博体”类型的短文章,看似寥寥几行,其实不容易,把那样的文章写好需要相当的功底,不仅要在很短的篇幅里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表达出核心观点,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煽动力,这一点是最难的。从能力上来说,有人可以写得长,有人可以写得短,这两者并不矛盾,有人也能兼顾。但我自认为不擅长写短文章,总担心意思表达得不全,因此更习惯于做加法,把所知道的相关信息多展现一些。

还有一个问题,风格选取。早期刚刚开始写文章时,我们总会有模仿的对象,所以风格的选择更多取决于模仿对象的选择。你首先要认清楚自己的语言基调是什么,可以驾驭什么风格的文字,然后再去选跟你的风格匹配的模仿对象。不能只是因为很羡慕某位作者的文字就硬要去模仿。比如说,你如果本身没有很多幽默细胞,但是又特别爱段子手,那么拼命跟他们学习是非常痛苦的,这样的模仿没有必要。我有一些朋友,随便抖个包袱就能笑翻全场,我尽管喜欢他们,却自知没办法像他们,于是就默默欣赏,自己还是写坚实的、带点深情的文字。你喜好的风格与你可以达到的风格,不必强求一致。

虽然现在内容生产可以有很多形态,不过,我在制作之前最清晰、最坚定的一点就是,不管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内核才是最重要的。这里先界定一下,今天所谈的艺术、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是在“大科学”范畴下的艺术和文化,也就是说,科学和艺术、科学和文化的交集,跟明星八卦,文青性质的表达或虚构类是不同的。要进入这些内容领域,我认为判断力、摄取力、表达力非常重要。

活动现场。

判断力,关于科学的内容一定来源于比较被认可的事实,我们用来佐证的证据一定不是道听途说的,我们在写文章前一定追溯、确认过是不是可靠的信源。这当中也会体现品位的问题,比如一个写科普文章的人跟我聊他很喜欢星座,我就会对他投以怀疑的眼光。究其到底,还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大科学”范畴下的表述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猜想引发、有求证过程、最后得到阶段性结论的,不是凭空想象或者没办法证伪的。

摄取力,我这几年有一大部分精力放在写书上,有很切身的体会,摄取力真的决定了效率和最后达到的结果。去哪里找到需要的文献,用什么工具和关键词搜索,资料库有多少,这些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得到它们的途径一定是个长期的过程。我的浏览器收藏文件夹中会有很多定期看的网站,基本上每天我都会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好玩的内容。在得到了新闻报道性质的线索后,我就开始搜相关论文,这就要用到一些在线的期刊库,有些需要历史文献,这就需要找一些图书馆。我在搜寻资料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幸福感,就像一个特别喜欢首饰的人,突然间走进了陈列着各种琳琅满目的珠宝店,恨不得把自己身上所有的包裹都塞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过载,收集了太多资料而看不完,我相信很多人也体会过这种痛苦。

选题来源和资料准备都解决之后,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变成可供阅读的内容。这时候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很重要了——就是表达力。表达力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是所谓的科班学习能给我们的。这里讲个趣事。我早期在杂志社工作,当时的主编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严锋老师,他是一位我特别钦佩的老师,博学多识。我因为大学和研究生学的专业都是高分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理科生,所以总觉得自己来做杂志这种对文字写作能力有要求的工作是不是缺了点啥,所以我就问严老师我能不能读你的博士生,心想要是读个复旦中文系的博士那就名正言顺可以做作家了嘛。他非常藐视地看了我一眼,说,如果你还想写出东西,一定不要读写作专业的研究生,真正优秀的写作者是不太可能靠那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

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句话真是醍醐灌顶。实际上,你想成为好的写作者,只有通过不停地阅读,读各种各样的东西,在你关注点之外,在你想象不到的领域,都要去了解,去看,慢慢地,你会和你见过的所有文字融为一体,并产生一个独特的你。严老师自己的阅读特别有意思,他会去看那些在我看来是浪费生命的网文,但他的观点就是,阅读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太多地设限,认为“我这样的人就应该读什么”的想法要不得。他告诉我,你要知好歹,也就是说,不仅要知道好是什么,也要知道歹是什么。这句话对我触动也是很大的,我想,拓展开来讲,自己今天能游刃有余地写作各类选题,不管它是科学方面的艺术方面的还是文化方面的,可能和小时候读的一本地摊文学也有撇不开的关系。

当然仅仅是大量阅读也不可能让你提笔就来,在阅读之外,还需要写作训练。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他们读了很多书,而且我认为他们是有能力写作的,但他们总是说等手头的事做完,等某件事情干到哪一天,等我赚到足够多的钱,等我可以悠闲下来,我再开始动手去写。好吧……如果永远是明天,那就不知道是哪一天了。不要把需要马上着手做的事情当作未来可以做的事情,未来可以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做的事情了。

如何找到自己的受众?

真正开始生产内容之后,不管你是一个自媒体生产者或者你是一个更大平台的作者,必然会面临“你写的东西给谁看”的问题。很多开始做科普写作的人都会有这个困惑,科学、艺术、文化类内容必然非常小众,不可能像写明星八卦、吃喝玩乐被那么多人阅读,你必然是寂寞的。但你要记住,既然每个人都有成为五分钟名人的机会,那么每条小众内容也都有这样的机会,你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会出现。也许你生产的东西一开始根本无人问津,但是一旦它跟某些热点、机会相契合,就被冲上头条和热搜,形成病毒式的传播。

我自己一直觉得,生产科学文化内容就像搭建一个库一样,应该把东西放在那里,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我曾参与了果壳早期的内容搭建,果壳的一个想法,是把任何新闻都当做科技新闻来做,只要有热点我们就从里面挖掘科技成分,用科技的方式解读它。而能有底气地这么做的前提是,原来的沉淀已经累积在那里,热点来了就可以天然地利用已有储备跟它绑上。

我想举几个例子。好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新印象派:科学实验式作画》的文章,内容主要是介绍乔治·修拉的点画法。他的作品是用一个个点画出来的,你可以理解为有点像电脑屏幕那样,用像素构成图像,用各种颜色的配比一点点形成,是非常辛苦的作画方式。很多科学研究者都关注他的画,因为里面体现了很多光学、视觉上的理论。那个文章只是我们日常发布里面的一篇,过两天沉下去了也就没人看了。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微博上有一个小孩子po了一些自己画的漫画(应该是家长po出来的),很多网友都称赞很厉害,画得好。突然一位漫画家却跳出来发表声明,说这个小孩子在抄袭自己的作品。就在事件发生第二天,我原先写的那篇文章突然就火了,就连我自己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怎么回事。实际上,我在文章中列举了一些当下的美术作品也在模仿乔治·修拉的构图,其中就包括这位漫画家的画。而那些给孩子打抱不平的人正好是看到了这一点,就指出你不也在抄袭乔治·修拉嘛,于是就把那篇文章给转火了。这件事告诉我,你永远不知道哪天你写的文章就会突然变成五分钟的头条,你能做的,就是多准备一些。

乔治·修拉《大碗岛上的周日下午》(1886),现藏于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

另外,人性是相通的,如果想让生产的内容被人接受,我们要更多想想怎么去打动别人,怎么触动人们本身的喜好、共情。引起读者的某种共鸣是特别好的一个方向,而且也很值得做,特别是科技类的内容。很多人对科学内容的印象都是又硬又冷,但科学本身并没有那么冰冷,任何科学话题一定是跟人相关的,即使我们在说很远的宇宙,但它跟你的起源有关,跟我们的归宿有关,所以我们要找到这样的点。

再说个经历,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你看过死亡的颜色吗?》,其中介绍了做玻璃雕塑的卢克·杰拉姆,他的题材是病毒。病毒是非常小的,光会直接从它身上穿透过去,不会有颜色产生,所以我们在显微镜下拍到的病毒都是无色的,如果你在图片或照片中看到花花绿绿的病毒,那是因为,过去的科学绘画处理方式习惯于给它们着色。但这位雕塑家想到的却是用玻璃做一些病毒,表达它们的无色本质。这也与艺术家本人有关,因为卢克·杰拉姆是色弱,他看到的颜色比一般人要苍白许多。他的作品当中有HIV病毒、感冒病毒和天花细菌,等等。

其中,HIV病毒的玻璃雕塑在网上po出来后,引起了轰动,因为一位HIV患者给艺术家写了一封信,说,这个雕塑第一次让他注视身体里面可能会给他带来死亡的东西,他发现竟然是这么美的形态,这让他对自己的疾病有了另外的理解。虽然信很简短,但引起了很大关注,同时也让这个雕塑家的作品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我在文章中翻译了这封信,描述了这件事情。当时我在做的公号的关注数很小,这篇文章阅读量却大大超过其他文章,获得了很多的转发。我们做这样内容的时候,需要寻找这样能让人共情的点。

除了温情,人也有寻求乐子的需要,八卦也是很好的辅料,但我认为低级趣味的八卦不可取,我们可以更多地发掘高级八卦,把它讲述出来。大家对下面这张图熟悉吗,是不是在很多小时候看的世界名著里见过它?曾有一度,引进版的《红与黑》《羊脂球》《双城记》都拿这张图当封面,真的是非常滑稽的一件事。

世界名著和教科书中常见的拉瓦锡夫妇画像。

这是拉瓦锡和他夫人的画像,拉瓦锡是十八世纪法国赫赫有名的化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悲惨的人物,因为最后被推上了断头台。曾经有个网上的热帖就是在讨论这些封面,网友们贴了很多上来。但我们想到的是,趁这个机会好好推一下拉瓦锡太太。她本身非常聪明也很有能力,在那个时候跟着拉瓦锡做科学,完成了很多工作,但因为那个时代所限,没有人讲起她。所以果壳的作者就写了个文章介绍她为科学做出的贡献,一下子很火。其实历史上很多女性为科技在各个阶段的进展作出过贡献,但是没有被留名。现在人们在重新审视这些历史,重新讲述科学史上的女性故事,一点点把她们带到大家的面前。类似这样的八卦挖掘,是很有意义的。

如何让自己的作品保持创意?

在制作内容时,不论形式或题材,最后你要让它获得尽可能多的受众脱颖而出,创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像我们在写论文时需要比较和查重,要知道别人做过些什么,哪一些别人还没有想到。我们在写文章或者生产内容的时候,心里也需要有这样一根弦,不要讲别人已经讲过的东西,即使是同样的选题,也要找到其他人没有想到的点,或者用更加有趣、别具一格的方式讲述它。

如何让自己的作品保持创意?如何让自己成为有创意的人?我这里只提供一些比较理论化的看法,但可能是实践中能够去用到的。首先创意不需要过于结构化的知识。这其实分几个层面,比如我现在写科学文化史,就必须要做系统的搜集,我的文件夹里会分门别类地把各学科、各个作者不同时期写的文章整理好,这就是一个在学习阶段产生的结构性的东西。但重点在于,当你真正开始内容生产的时候,你需要打破自己已有的结构,因为如果按照这个方式去写,就是教科书或程式化的,是很无聊的东西。真正想写出有意思的文章,需要出其不意的点。我每次写文章时,写什么用什么材料都不是问题,怎么进入才是最最折磨人的,在最开头那一下,用什么东西把读者吸过来,我会为此思考很长的时间。这不是结构性的知识能给我的,而需要天马行空的发散性思维,可能是我今天下午吃的东西或者无意间碰到的人。关于这个观点,我提供一个证据,2017年组织行为和人类决策过程(Organizational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发表的一篇论文就指出,平常我们接触的信息拥有两种信息结构:分层和平面。分层信息结构更加立体,是在学习型的过程中应用的。而平面信息结构则更加扁平。那篇论文的结论认为,在信息的处理方式上,多用平面的信息结构反倒更有利于培养出创意。

我曾经出过一本书叫《冷浪漫》,这本书就是游戏的结果,当时我们在做的科学博客上有一批作者,为了敦促他们更新,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每隔一段时间扔出一个词,要求参与的作者在这个词下写一篇文章。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学科,需要从专业角度解析这个词。我们陆陆续续选了八个关键词,包括爱、美、艺术等等。写文章之前,这些作者都会和我一起讨论,她/他准备从哪个角度去讲。这个玩票性质的活动持续了一年多,直到某天我们发现这些内容可以变成一本书了,于是就有了《冷浪漫》这本书。这本书在原创科普类书籍中是很典型的畅销书,在当时销量能超过它的可谓凤毛麟角。我很得意的是一直在做赔钱的事,直到突然有天发现可以赚点钱了。

《冷浪漫》,新星出版社2015年7月。

对于创意来说,讲故事是特别重要的。《纽约科学院年报》(Annual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今年3月份的文章介绍说,研究创意的团队发现,培养创意最有效的方式是让接受培训的人去讲故事,比如让他描述一个事情,天马行空地想象各种可能,在叙事中完成创意的激发和启动。对于写作来说,这点就抓到了本质,真正好看的文章、好看的书一定是会讲故事的。

我就说下《上帝掷骰子吗》,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你就会明白作者想跟你讲这些物理学家的八卦,一种娓娓道来的说书人的感觉就出来了。还有我以前的果壳阅读团队做的《心外传奇》,最近出了典藏版,讲述心外手术进展的历史,作者自己就是一个心脏外科医生,他前些年在韩国进修的时候每天泡图书馆,发现了很多领域前辈的好玩故事,于是就用博客文章的形式一个个地写下来,当他写到五六篇的时候,我们劝说他,要不然就写成一本书吧,就这样,这些故事组成了这本书。

无论你是发公号文章还是写书,都要去琢磨怎么把故事讲得动人。我前面提到的论文里也讲了,创意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或者结果,这其实并不重要,创意的过程本身就能触发无数的可能性,这才是重要的,在无数可能性中最后一定能产生一个阶段性的最优解,就是所谓的灵感了。

写成好的作品,一定先要学会模仿

下面是推荐阅读时间了。大家如有志于科技、文化、艺术方面的非虚构写作,我就非常推荐去读一下约翰·迈克菲,他是这方面的老法师,他的《写作这门手艺——普林斯顿大学写作课》、《控制自然》、《与荒野同行》都有中文版,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很好的典范教材。《寻路中国》的作者何伟就是迈克菲的优秀门生,迈克菲还有一个弟子叫理查德·普雷斯顿,他的成名作是讲述埃博拉病毒的《血疫》,HBO根据这本书拍了六集迷你剧。这本书非常有镜头感,每个时间点出现得非常好,有点像美剧《二十四小时》,但它实际上出现在这部美剧之前,普雷斯顿是用镜头法写了整本书,他是我心目中的写作楷模。他的另一本《血殇》讲的是更近的一次埃博拉疫情,他采访了疫情暴发中心的医院里的那些幸存者,记录了他们的生与死,那些故事都很让我泪目,特别是死去的院长的故事太打动人了。这个作者对我来说是具有启发性的,我想学习他最好的方式是翻译他,所以好不容易从朋友手中抢下来一本还没译成中文的,是讲天花病毒的,结合最近的猴痘危机,可以说值得一读,我已经在今年年初交稿了。

《血疫》,理查德·普雷斯顿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3月。

好的写作一定先要模仿、学习。我每年都会翻译两本左右的英文书,科普类的为主,有时候也有文学类的,我翻译这些书的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它们很有学习的价值。比如2020年出版的《空气之海漫游指南》讲气候和天气现象的。大家现在每天都听到气候变化,但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如何从历史上追溯变化,现在的这些状态意味着什么?真正把这些问题搞明白的人很少,我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我通过翻译一本书了解真相,而且获益匪浅,因为它的文笔也十分好,作者本身是一位加拿大诗人。另外一本今年早些时候出版的《发炎的大脑》,我会推荐给身边得了抑郁症的朋友,这本书认为现在主流的用血清素缺乏来解释抑郁症的观点是有问题的,这只是一个结果,并非原因,作者是剑桥大学精神病学系的主任,而且有和制药厂商合作的经历,他倾向的解释是那些抑郁的大脑处于一种炎症状态,而之后的药物开发必须审视这一点。

《伴生:我们与动物的故事》,阿伊莎?阿赫塔著,小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10月。

《伴生:我们与动物的故事》近期会出版,讲的是人和宠物的关系,书的作者是一名神经科医生,她小时候遭受过性侵,又是少数族裔女孩,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养宠物对她的治疗非常重要,她也通过这个角度采访了很多人,甚至跑到监狱里采访连环杀手(因为连环杀手童年早期都会有虐待动物的迹象),这是一本很扎实的、引人深思的书,我也非常荣幸,因为翻译它而跻身“译文纪实”系列的译者。

分享嘉宾/小庄

整理/李永博

校对/王心。

几代民警不懈追凶 35年前命案终告破

35年前,一艘搁浅在浙江省舟山市摘箬山岛的渔船,成了一起重大凶案的现场。船舱内有多处血迹和钝器敲打痕迹,船上6名船员失踪,船员携带的货款下落不明。警方经现场勘查,分析系一起特大抢劫杀人案,两名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潜逃。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几代民警的不懈追凶下,这起舟山市历时最久、被害人数最多的命案积案于近日告破,两名犯罪嫌疑人被舟山警方抓获,对35年前的不法行为供认不讳。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浙江公安机关,就当年凶案始末进行深入采访。

偏僻岛屿突发命案

摘箬山岛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南部海域,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交通十分不便的悬水小岛。

1987年3月18日,一艘船号为“浙岱渔6141”的渔船搁浅在摘箬山岛离岸20米的浅滩上。让岛上群众感到奇怪的是,这艘渔船停靠了两天,都没见人下来,于是有人报了警。

接到群众报警后,舟山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民警立即坐船赶往现场调查。经勘查,警方在鳖壳(供船员休息的卧舱)四壁发现若干喷溅状血迹,在船上其他位置发现多处血迹,鳖壳内有钝器敲打的痕迹。刑事技术人员从进入鳖壳的门档上提取到了一枚血痕迹。

当时,鱼货生意都是现金交易,而船上的人员、货款下落不明,警方遂以特大抢劫杀人案件为方向进行侦办。案情重大,浙江省公安厅成立专案组,组织指导舟山、宁波警方开展专案侦查。专案组进行了地毯式的走访调查,了解到船只来自岱山县某镇某村,6名船员是一家人,船老大一直从事贩鱼生意,船员分别是他的两个弟弟、儿子、未婚女婿和大外甥。

1987年3月12日,他们从岱山县出发,到嵊泗县嵊山镇收购鱼货后,驶往宁波贩卖。3月17日,船老大在宁波水产码头曾与本案嫌疑人交谈,对方雇他们运输一批鱼。然而,次日早晨他们的船就被发现搁浅在摘箬山岛。

当时的摘箬山岛上住着134户人家,警方走访询问了群众以及往返岛渡的船老大,得知3月18日早晨,有两名来历不明的男子曾在案发地点附近出现,后乘坐渡船离开,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对两名嫌疑人进行了准确刻画,但限于当时的侦查条件和科技手段,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这两人非常困难,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追凶数年嫌犯落网

今年8月31日22时许,正值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攻坚期间,一条消息让舟山刑警振奋不已:经公安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四级公安机关联合技术攻坚,认定现场提取的血痕迹与宁波宁海籍男子蒋某某相符,蒋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接到报告后,浙江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王成国高度重视,听取专案情况汇报,并对案件侦破提出具体要求。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聂展云每日调度案件进展,并派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主要负责人及专家组实地指导专案侦办。舟山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赵骏全程指挥,依托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机制,逐一细化任务清单、责任分工、完成时限,按照“2小时一汇总、半天一会商”要求,争分夺秒推进各项工作。

专案组同步制定了严密的调查、抓捕、讯问方案,又锁定了另一名嫌疑人薛某某。9月7日,抓捕时机成熟,在丽水、宁波两地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先后在丽水和宁波将犯罪嫌疑人蒋某某和薛某某抓获。经讯问,两人对抢劫杀害6名船员并抛尸大海的不法行为供认不讳。

犯罪嫌疑人蒋某某开过个人诊所,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薛某某当过船老大,作案时在宁波某渔业公司上班。蒋某某家与薛某某家只隔了一条街,两人读小学时就认识,并都喜欢赌博。当年两人为了还赌债,商量要搞点钱,看中了海鲜交易的大量现金,于是在码头蹲点物色作案对象。其间,两人以贩运鱼货为名,找上了被害人船老大,准备了作案工具上船。船驶出后,待到后半夜,他俩择机将船上6人残忍杀害并抛尸大海。他俩本想赶紧驾船逃跑,不料船搁浅在了摘箬山岛。

被警方抓获时,蒋某某和薛某某都已有了家室,生儿育女。在警方讯问过程中,蒋某某悔恨不已:“想到这个事情就后悔,但没办法了,我对不起小孩、老婆,对不起他们(被害人)家里人。”

几代民警全力攻坚

从1987年命案发生,到今年9月7日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35年命案积案的攻破,凝聚的是几代刑侦民警付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三级公安机关对这起特大命案积案的侦破工作从未放弃、从未停止,每一年警方都要进行梳理研究并将侦查情况汇总,舟山市公安局每一任局长都认真听取案件情况汇报,时时关注侦办进展。特别是近年来,警方加大了技术攻坚的力度,力求在新时期新科技的助力下有新的突破。专案组成员经历了多次人员调整、新老交替,最初的专案组成员都已退休。

今年88岁,头发已花白的老刑警周兆康在当年案发时是舟山地区公安处第一任刑侦科科长,听闻案件破获时,他立刻伸出两根手指问道:“凶手是不是两个人?”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他长舒一口气,神情有些激动。因为他们当时对犯罪嫌疑人的刻画和犯罪过程的重建,与现在侦破后获悉的实际情况几无二致。

周兆康对35年前的情况至今仍记得一清二楚。“退休后我还常常梦到在破这个案子,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心觉了。”

浙江省公安厅原副厅长徐定安在当年是舟山地区公安处刑侦科副科长,也是案件的现场勘查员。今年9月1日,当他得知物证比中后,当即带着35年前为侦办此案记下近一整本内容的工作笔记本,马不停蹄地赶到舟山,为侦办突破提供意见。案子侦破后,他如释重负:“心中一直有种隐痛,现在可以放下了。”

在当时有限的侦查条件下,老一代侦查员千方百计固定了关键证据,他们深入的现场调查、全面的现场分析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刻画,为最终破获此案打下了坚实基础。2021年8月退休的老刑警柴海滨是当年案发时勘查现场的照相员,在退休前,他把自己侦办过的案件胶片、照片全部转化整理成数码格式,以便接下来的民警办案查阅。他当年在案发现场拍的140余张照片、一段26分钟的录像是案件侦办的重要证据。

“科技的发展是案件侦破的必备因素。”舟山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支队长周志海说,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部省市区四级公安机关的联合技术攻坚,为案件侦办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此外,舟山公安机关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精品化打造情指勤舆合成作战中心侦查分中心,完成了硬件改造和软件配套,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不断成熟,提升了侦查工作实力,为案件侦办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保障,增强了全警攻坚克难的决心信心。

“父亲的遇害,使我们家顿时陷入了困境,感谢舟山公安,这么多年一直在努力侦破案件,这两个凶手终于抓到了,我父亲和其他遇害的亲人可以瞑目了。”被害人的女儿得知案件侦破后,向办案民警表达了感激之情。

记者王春 通讯员 董文骐 支奕

来源: 法治日报

周杰伦后绑定刘畊宏 巨星传奇三度冲击IPO这次要讲啥故事

《周游记2》的广告。受访者供图。

被称为“周杰伦概念股”的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星传奇”)第三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三度赴港冲刺IPO,巨星传奇的主营业务变化不大,新零售业务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低碳健康管理产品魔胴咖啡的销售。2022年上半年,魔胴咖啡销售占公司总收入比62%。

不过,在巨星传奇招股书中记者发现,为了分散风险,除周杰伦外,公司也在加强与新IP刘畊宏夫妻合作。

在招股书中,巨星传奇对外定位是一家新零售运营商,目标是将IP赋能业务模式的成功与其他核心产品及IP内容相结合,并加以巩固及复制。

三度冲击IPO的巨星传奇这次要讲啥故事?

“绑定”周杰伦和他的朋友们?巨星传奇三度冲击IPO

近日,被称为“周杰伦概念股”的巨星传奇又向港交所递材料了,这是该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此前其曾于2021年9月和2022年3月向港交所递表,都已失效。

公司对于前两次冲刺为何无疾而终并未披露具体信息。

从巨星传奇的股权关系上来看,周杰伦本人并未持有巨星传奇任何股份,但巨星传奇大部分创始人和高管大多是周杰伦的亲朋好友。

根据招股书,周杰伦多年的商业伙伴马心婷 ( 透过其全资拥有的公司 Harmony Culture ) 、周杰伦的经纪人杨峻荣及周杰伦母亲叶惠美 ( 透过全资拥有同等股份的公司 Legend Key ) 及周杰伦经纪公司杰威尔音乐曾经的高管陈中 ( 透过其全资拥有的公司 Max One ) 分别实益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的 27.63%、27.63% 及 9.21%,而根据创始人于 2021 年 9 月 13 日订立的一致行动方协议,连同彼等有权集体对公司 64.47% 的表决权行使控制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检索招股书发现,周杰伦一共被提及463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司两大主要业务,一是靠明星效应引流而销售魔胴咖啡、汽水及魔胴魔芋螺蛳粉等健康产品,二是充当“新媒体运营员”,通过制作《周同学》《周游记1》等名人IP内容授权给电视台获得收入,同时这些内容为公司零售业务起到增加品牌曝光度的营销作用。

2017年,巨星传奇为周杰伦量身打造了户外真人秀《周游记》。同时,巨星传奇还是周杰伦多场大型音乐会的分包商、策划者和投资者。并与周杰伦的艺人经纪公司杰威尔音乐订立了为期10年的IP授权协议,据此,巨星传奇获得了开展与周杰伦及其IP有关的各类项目的优先权。

2020年3月,周杰伦综艺《周游记》播出,魔胴咖啡不仅多处植入广告,周杰伦和嘉宾们还通过口播方式宣传产品。或借助于此,2020年魔胴咖啡总销量达到331万盒,实现收入3.32亿元,占巨星传奇72.6%的收入。

而深度捆绑周杰伦所造成的单一化依赖,或是巨星传奇的风险点。公司承认,他们依赖于与周杰伦在新零售及IP创作及营运业务方面的合作,消费者对周杰伦的好感或曝光率产生的任何负面影响均可能对他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为缓减公司过于依赖周杰伦IP,巨星传奇已与方文山及南拳妈妈成员各自订立谅解备忘录。2021年巨星传奇还和周杰伦好友庾澄庆、刘畊宏有了合作。招股书显示,2021年,巨星传奇策划创作了以庾澄庆为主角的音乐脱口秀《既来之则乐之》。

周杰伦之后,刘畊宏成巨星传奇新的IP,魔胴咖啡上了刘畊宏直播间

“有个项目能让刘畊宏帮你赚钱。”近日,多名魔胴防弹咖啡代理商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推售一款售价2980元的短视频精英特训营,并声称只要加入,公司会借助刘畊宏的流量在抖音兴趣电商平台帮助个人实现月收入过万。

根据招股书,魔胴防弹咖啡是通过昆山巨星汀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星汀奢”)作为总经销协助巨星传奇分销不同产品,并负责分销网络的开发、管理,以及分销商的培训。巨星汀奢也是此次短视频精英特训营的发起者。

巨星汀奢的宣传招募广告。受访者供图。

只要交2980元,不仅月收入轻松过万,还能与刘畊宏见面合作。众多魔胴防弹咖啡代理商口中的“顶天好事”究竟是什么?

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显示,交付2980元后,会收获价值990元魔胴咖啡(3盒),并享受公司赠送的抖音拍剪课程和主播课程,粉丝达1000名,即能开通橱窗带货享受公司产品20%-40%的高倍拥金。

“公司会教你推销话术,也会提供和刘畊宏、vivi姐(刘畊宏的妻子王婉霏)相关的视频,只需按照素材发布,不需要自己出镜,在视频下方挂小黄车即可售卖。”一名魔胴防弹咖啡代理商表示,刘畊宏的流量和名气能带动产品销量。

当记者问及项目难度和完成程度时,多名魔胴防弹咖啡代理商坦言自己和团队人员暂时未达到1000名粉丝,没有开通小黄车业务。

不仅经销商口中三句不离刘畊宏,在此次巨星传奇更新的招股书里,也超过300次提及刘畊宏。

招股书显示,2021年11月,巨星传奇与W&V成立天赋星球,巨星传奇持有70%,W&V持有30%,W&V为刘畊宏的艺人经纪公司。双方订立了一份关于与刘畊宏的合作协议,天赋星球主要就刘畊宏在中国的娱乐及表现业务提供策划及管理服务。

巨星传奇表示,公司在2021年策划并制作了一档以刘畊宏为中心的综艺节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创收约为850万元,“这表明我们能够与周杰伦以外的其他艺人共同创造IP 。”

2021年11月,天赋星球、刘畊宏与内地MCN公司无忧传媒订立合作协议。协议中,刘畊宏承诺于2022年提供直播营销服务。2022年4月,刘畊宏凭借健身操在网络爆火,其抖音账号粉丝数量自2022年4月至2022年5月实现十倍增长,新增粉丝6000万人。截至目前,刘畊宏抖音粉丝数7301.2万人。

“我们计划利用刘畊宏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知名度,通过其明星IP为我们的业务赋能。除刘先生外,我们亦与其配偶王女士(我们与其在2022年7月订立合作协议)进行合作。”招股书称,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通过刘畊宏直播环节内容策划及创作收获合约金额约人民币4940万元。

贝壳财经记者观看直播注意到,刘畊宏在直播间有多次售卖魔胴咖啡、爱吃鲜摩人抹茶粉等巨星传奇相关产品。

招股书显示,2022 年7月组织直播带货以来,由刘畊宏爱人王女士等名星及其他 KOL 宣传新推出的巨星传奇产品关注度大增。7、8 两个月进行的电商直播带货中,巨星传奇录得的交易额共 2390 万元,IP 创造及营运业务中获得的收入大幅增长。

一杯单价47元,谁在买魔胴咖啡?明星加持下魔胴防弹咖啡是智商税吗?

“公司产品从来不打折,4盒一个疗程起卖。”一名代理商告诉贝壳财经记者,4盒魔胴防弹咖啡零售价为1320元,一盒7条,一天喝一杯。由此计算得出,一条魔胴防弹咖啡单价超47元。

魔胴防弹咖啡的宣传广告。受访者供图。

“成为经销商会有活动。”该代理商表示,交付4200元后,就可以成为“钻石”客户,能拿15盒魔胴防弹咖啡,平均一盒售价280元。如果想成为战略经销商,享有经营权益,则需投资34000元。其中,2000元为保证金,32000元为货款,可以拿货160盒,平均一盒只要200元。

该代理商进一步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成为战略经销商可以通过零售赚取销售差价,同时战略经销商可以招各级团购代理,直接给代理发货,赚取销售差价,而且战略经销商可以获得推荐奖和团队管理奖。

其发展战略经销商的宣传广告。受访者供图。

“直接招进一个战略经销商,可以获得8%的推广补贴,以后补货能永远享受16元/盒的推广费用。间接管理培训一个战略经销商,可以获得4%的推广补贴,以后补货能永远享受8元/盒的推广费用。新招20名战略经销商,则可以晋升为分公司,享受更高级别待遇。”

根据巨星传奇第一次披露的招股书,魔胴防弹咖啡生产方式为代工,供应商为杭州衡美;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巨星传奇对杭州衡美的采购额分别为0万、1388.7万、7438.9万和2568.9万,合计1.14亿元,同期魔胴咖啡的销售量分别为0盒、63.2万盒、331.5万盒、116.4万盒,合计511.1万盒,粗略计算得出,每盒均价20.68元。

根据招股书,公司的魔胴咖啡、魔胴糕点等多个产品是以生酮饮食概念为主。巨星传奇在此次招股书中提到,魔胴糕点更适合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模式并可实现减肥,以增加蛋白质及膳食纤维的 含量。

而在巨星传奇2021年3月提交的招股书里,公司更是强调,魔胴防弹咖啡是一款健康减脂饮料,产品成分主要包括初榨椰子油、中链甘油三酯MCT油等油脂。

巨星传奇招股书显示:传统的防弹咖啡为源自“生酮”健康管理制度的产品概念。魔胴咖啡为我们的首个低热量健康管理产品,并为一种体重管理饮料,专为魔胴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计划设计。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计划是指用高蛋白及高脂肪比例的食物及其他低碳水化合物食物作为主要营养补充剂,替代大米、面粉或糖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及能量摄入,以满足计划的脂肪╱能量比,碳水化合物在能量供应结构的比例少于10%,通常对试图减肥或患有癫痫或糖尿病的人有用。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生酮饮食是采用极低的碳水化合物,较高的脂肪和适中的蛋白质。以脂肪为主要能源,由于脂肪代谢后会产生酮体,故被称为生酮饮食。碳水化合物是最干净的能源。生酮饮食只能在短期内应用,不建议长期使用。不管哪种饮食,只有每天摄入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才能达到减重的目的,生酮饮食也是如此。

中国注册营养师,原浙大二院临床营养师金星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生酮饮食,考虑到安全性,不作为首选,建议在尝试其它减重饮食模式无效后,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进行短期的生酮,需要监测血酮、肝肾功能、体成分的变化,同时密切关注血脂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衡美并非巨星传奇的独家供应商。贝壳财经记者查询杭州衡美官网发现,杭州衡美有36家合作客户,客户之一的野兽生活也推出类似的防弹咖啡,价格低于巨星传奇。

那么,谁才是巨星传奇防弹咖啡的购买主力?

通过招股书得知,巨星汀奢作为总经销,通过分销商和分销商下的经销商构成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利用微信、抖音等社交渠道把魔胴咖啡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巨星传奇的分销网络分别由36名、74名、575名及699名分销商以及639名、2719名、16519名及18871名经销商组成。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分销网络分别包括706名分销商及16698名经销商。

2019年至2021年,2022年1-6月,巨星传奇透过巨星汀奢以分销代理协助分销模式销售所得的收入分别为0.72亿元、3.4亿元、2.54亿元和0.77亿元,占相应年度总收入的83%、74.6%、69.6%和62%。

有接近巨星传奇的相关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公司对产品的定价是根据市场行情,定价高,并不只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还有服务的附加值。该人士解释称,“比如卖出一份魔胴防弹咖啡,不是单是产品,还是利用产品带动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公司顾问每天会打电话给消费者,搭配饮食来管理体重。是有全套的服务的概念和理念在里头。”

去年营收净利润双降,今年上半年营收再下滑,巨星传奇故事如何讲?

在今年,巨星传奇绑定了刘畊宏夫妻这对人气 IP,但公司在经营方面,营收却下滑了逾两成。

根据招股书,2018 年 -2021 年,巨星传奇实现收入分别为 9468.2 万元、8658.5 万元、4.57 亿元、3.6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23.5 万元、2355.9 万元、7806.4 万元、4364.9 万元。

而2022年上半年,其实现营收1.25亿元,同比下降24.7%,归属净利润1451.2万元,同比增长53.4%。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从2021年下半年起,巨星传奇的经销商数量在不断减少。通过计算,2021年下半年巨星传奇比上半年减少1517名经销商,2022年上半年,公司再度流失2173名经销商。

按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巨星传奇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876.5万元、2271.9万元、8036.4万元和6993.3万元;2022年上半年,巨星传奇的经调整净利润为2135.0万元。

同时,其毛利率由2021年上半年的61.2%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59.4%。

对于今年上半年巨星传奇的毛利及毛利率同比下滑,巨星传奇表示,主要是由于来自新零售业务的毛利减少,而IP创造及营运业务毛利增加部分未能抵消上述减少部分。公司毛利率则由去年同期的61.2%减少至今年上半年的59.4%,主要是由于新零售业务的毛利率减少所致。

不过在营销费用方面,巨星传奇的营销费用占收入总额的比例在逐年提升。2018年-2021年,巨星传奇产生的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分别为660万元、1439万元、9491万元、9381万元,分别占公司收入总额的7.0%、16.6%、20.8%、25.7%。

对于上市募集资金用途,巨星传奇表示,上市集资主要用于研发新产品、增加品牌曝光率及产品销售、创建独有的明星IP及相关IP內容、销售及营销等。此外,在2023年至2025年,公司预期将收购3至6家合适的目标公司。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

发出工作信息8分钟后,35岁的他永远离开了……

他身着威严的警服,安静地躺在那里,怀有9个月身孕的妻子,坐在床边,手轻轻抚着他的脸。微颤的肩膀,涨红的眼眶,紧咬着嘴唇凝视着她的爱人。

三岁懵懂的女儿从姥爷怀抱中挣脱,不停摇着爸爸的手臂,稚气地央求:“爸爸,快起来陪我玩啊,你怎么不动呢?”

......

“我这两天一直胸闷不舒服,一会儿去医院,下午的会不一定能回来。”

9月20日8时51分,他发出了这条工作信息。8分钟后,在单位连续驻守了19天的张隽杰,在岗位上轰然倒下。

生前带来了很多温暖

才如此让人无法接受他的离去

“能干我就多干点儿”

8月底,辽宁大连突发疫情,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控工作形势,张隽杰再次主动请缨作战,吃住在单位,参与流调溯源、兼顾理化检验鉴定“双线作战”。

“我还年轻,我先上。”每每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张隽杰总是这样说。他这句话又岂只是因他年轻?更饱含着对同事战友的深厚情谊,对专业岗位的执着坚守。

流调工作争分夺秒。为了能够以最快速度找出疫情风险点、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建议,他没日没夜的与电脑、电话为伴,每天休息不到五小时,上追源头,下拓密接,汇总数据、不漏一人。期间又连续工作50多个小时,以精准的检验鉴定为多起突发案事件的侦破和定性提供了关键证据。

驻守岗位的张隽杰,正在与家人视频通话。

9月18日,连续奋战了17天,刚刚回去休息了几小时的张隽杰又回到了工作岗位。“过几天我家老二该出生了,我怕到时候请假了你们压力大,现在能干我就多干点儿”。同事洛峰回想当天的一幕,润红了双眼。他总是很少考虑自己,把更多方便留给别人。

“9.19 值班 上午:沈阳出差手续/查询99年底档/制作鉴定文书 下午:走审批手续”工作日志上,简练而井井有条地写着他这一日的工作安排。吃过午饭的他已明显感到胸闷不适。同事们都劝他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去休息,“先等等吧,今天检材多,明天再说。”考虑到手头堆积的工作,他还是决定当天留守岗位。检验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又是一天不到5小时的休息。

9月20日一早,一切如故,张隽杰似乎还是那个不知疲倦的“化学家”。他有条不紊地跟领导汇报了前一天的检验情况。8时35分,他将那两份昨夜刚刚完成的鉴定报告书交给领导审核。8点51分,交接下午会议工作。9时许,坐在办公桌旁的他,正起身时突然失去意识摔倒在地,呼吸几乎停止,已进入昏迷状态,而他的嘴却微微张着,似乎还有许多话要说。

“和他在一起很安心”

“他工作极其严谨,出具的报告几乎没有丝毫问题。他每检验一起,都会自己额外做好备份。这是他多年来坚持的习惯,也是他独有的。”一大队大队长王彬反复摩挲着桌上的两摞厚厚的档案低沉地说,他的眼里有赞赏、有不舍、更有隐忍,“他再不用管这些了,他是我手下最好的兵!”王彬哽咽说完,再也抑制不住,掩面而泣。

遇到棘手的案件,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不知疲倦。研究案情和钻研技术,是他最挚爱的事。夜深人静之时,战友们常见到他在操作间里与各种试剂“相伴”,因此他被誉为警营里的“化学家”。他经常一扎进实验室就是两三个整天,除了被同事拖去吃饭,他困了就窝在行军床上对付一觉,累了就揉一揉酸胀的肩膀。

“自信与勇气来自精准与理性”“我即大连 大连即我”,刑事科学技术支队楼梯转角处,张隽杰一身“白大褂”、阳光帅气的宣传海报映入眼帘。

他以一股学者式的“钻劲”,和战友并肩攻克了一个个科研难关,破获了一件件大案要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累计完成各项检验及鉴定工作820余起,处理各类检材4000余份,勘查各类案事件现场300余起,先后参与多起重特大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先后出具鉴定文书300余份,为各类案件定性提供科学根据,让无声的证言“开口说话”。

“和他在一起,很安心。”这是刑事科学技术支队的领导和全体战友们常说的一句话。

“他身上有着老一代技术人的那股劲”

“他说他就喜欢搞技术,带我们一起搞科研,上报了课题,说好一起去领奖......”年中上报的公安部科技应用创新项目课题,成为了作为组长的张隽杰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他身上流淌着老一代技术人的精神传承,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固土固水,供人乘凉,却从不索取……”,张隽杰初入警的师傅许婷珊竭力让自己的眼泪不要倾泄而出,却还是数次哽咽。

理化检验鉴定工作是复杂而枯燥的,他却能用“匠心”打磨“家伙式儿”。2018年,张隽杰作为技术处专业技术青年骨干,参加了由公安部刑侦局组织的刑事重点标准专项工作,主持承担《疑似毒品中哌嗪类的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检验方法》的行业标准制定。作为攻关负责人,他通过查阅资料、外出学习、反复实验,经过两年努力,最终在2020年完成所有实验及相关材料申报工作。

左二为张隽杰

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代表着大连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了部级水准,走在全国前列。张隽杰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已于2021年10月14日发布,并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力推动和指引了相关案件的检验鉴定。他的“匠心”为大连公安赢得了同行的认可。

2019年刑事技术支队启动移动实验室建设项目。作为全国第一台移动实验室,张隽杰负责移动实验室的应用探索和日常维护保养。移动实验室可以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采集和检验,通过线上比对立即得出结果,实现快速、实时、高效检测,为执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为彻底用好这辆最先进的装备,他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多次赴外地参加学习,最终成为这辆“移动实验室”的“指挥官”。在一次重要任务中,张隽杰作为大连市理化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其中,使用我市最新锐的车载移动实验室作为检验利器,经过连续六个昼夜的紧张工作,检验样品51批次、710份,平均一天100多份的工作量,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确保万无一失。

“他值得所有人信任和依赖”

办公室窗台上,一盆他悉心种下的草莓还在不知情地生长着。草莓是张隽杰女儿最爱吃的水果,从浇水、施肥、到亲自授粉,他仔细研究、悉心照料。他种的草莓每次只能长出5、6个,结出的果子不大却很甜。草莓一长好,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摘下,开心地拿回家给女儿吃。

“太突然了,感觉失去了一位亲人。”张隽杰朝夕相处的同事姜俊峰红肿的眼圈又湿润了。他阳光正气、温文尔雅,为人纯粹亲和,把单位当作他的家,把同事当作他的亲人,为家里的大事小情他操心付出,为家人他提供帮助和支持。同事母亲去世,在最艰难的几个月里,张隽杰陪伴左右宽慰支持;怀孕同事出现场不方便,他主动承担;同事家里买房首付不够,他知道后伸出援手;他特意自费买了修精密仪器的工具包,自学仪器构造,研究维修方式,省下每次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维修保养费......

桌上井井有条摆放的办公用品,电脑文件夹里清晰记录的检材清单,宿舍衣柜里整齐挂着的警服,还有停放在墙边的黑色自行车......他热爱生活、酷爱运动,为了更好地锻炼身体,他买了一辆黑色自行车每天上下班。在他离开前的那个早上还跟同事说:“今天骑车感觉很疲惫,可能因为太久没有锻炼了。”

张隽杰的同事们不愿挪动任何一样他的物品,就好像他从未离开过。

赤胆忠心,警魂不灭

浩然正气,精神永存

战友,一路走好

转自丨大连公安

来源: 中国警察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