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逐鹿中原传奇官网(湘西文史丨芙蓉镇往事)

导读 逐鹿中原传奇官网文章列表:1、湘西文史丨芙蓉镇往事2、讲座︱童岭:五胡十六国前期的谶纬及纪年问题研究3、搜神记领衔佳作邀您在传奇与魔幻的大荒时代一起逐鹿中原4、江海交

逐鹿中原传奇官网文章列表:

逐鹿中原传奇官网(湘西文史丨芙蓉镇往事)

湘西文史丨芙蓉镇往事

芙蓉镇的前身叫王村,王村在酉水北岸,水北为阳,所以芙蓉镇的乳名叫酉阳。酉阳有两条河,山顶一条小河,山脚一条大河,大河就是酉水也叫酉溪,上游的源头连着巴渝,下游的尾巴盘在洞庭湖船可直达繁华都市汉口。山顶的小河叫做营盘溪,从几十里开外的莲花洞一路奔驰而来,到了酉阳便无去路,只得从悬崖处往山脚的酉水河里跌落,粉身碎骨却又气壮山河,七级瀑布当空而舞,秋水似千寻碧练,曼妙轻颜,春潮如万斛珍珠,卷起千堆雪。酉水在远古时期,是黄帝子孙酉人”最原始的封地,如今是洞庭水系中沅水的最大支流,有南北源。北源出自湖北宣恩县酉源山,向南偏西流至湖南龙山县境,复出境经湖北来凤和重庆酉阳,南流至重庆秀山的石堤与南源汇合。南源通称秀山河,源出贵州松桃县山羊溪,北行经重庆秀山至妙泉纳龙潭河后,东北至石堤与北源汇合,水量始增。然后折向东南流经保靖、花垣、永顺、古丈县,于镇溪入沅陵县风滩,东流至明溪口,明溪自北注入。酉水又南流至乌宿,酉溪自西注入酉水自乌宿东南流至沅陵县城关镇注入沅水。酉水全长四百七十七公里,平均宽度约十二三米,流域面积一万八千平方公里。酉阳在酉水的中段位,最早落居酉阳的是古濮人,即酉阳的土著人,他们就着悬崖而居,又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人家”。古濮人性情温和,乐与山水为伴,有众多部落,被统称为百濮。古濮人的生活发生噩梦般的变化,是在楚人进入濮地之后。西周末年,楚国第十一代君主熊霜死后,三个弟弟争夺君主之位,少弟熊徇上位,另外两弟死一逃。出逃的那位带着大量亲眷奴仆,避难于濮地的清江流域。之后楚君熊通僭越称王,开始攻打濮族,迫使汉江和清江流域的濮人,向洪荒之地的沅水带迁徙,之后楚都南移定于郢,郢地本是濮族的家园,被楚人霸占建都。

濮人落居酉阳千百年之后,酉阳又来了新伙伴,新人也不是外人,而是与濮人有着相似经历的巴人。公元前316年,巴国未能幸免被秦灭国的厄运,部分巴人被迫迁徙。巴人辗转迁徙来到酉阳,被这片开阔之地的美景所吸引,他们也就安营扎寨不再去别处,濮人也欣然接纳了他们。巴人来到西阳不久,秦楚争霸就在酉水岸边上演,公元前278年,秦将司马错领十万秦军,从乌江入酉水,在迁陵(今里耶)的八面山与楚国血战,迁陵沦陷,酉阳未能幸免,因为酉阳对岸的白鹤湾,是楚王室的流放地,驸马爷黄将军流放在此,秦军一把大火,酉阳化为灰烬。楚军联络本地势力五溪王奋起反击,在迁陵以及沅陵与秦军血战,暂时收复黔中郡。但是秦楚很快又化干戈为玉帛,于公元前272年再次结盟,左徒黄歇携太子完前往秦国做人质,秦国退出黔中郡。秦人走了之后,又引发楚军与地方山大王之争,酉阳再被血洗,彻底沦为一座空城。楚王室后裔临危受命,出任新黔中郡守,修复与地方山大王的关系,重建黔中郡,酉阳逐渐恢复了之前的人气,山民们的生活归于平静。公元前256年秦灭大周,其中支王室后裔由秦奔楚,辗转于湘水和沅水之滨,最后驻足于酉阳,栖居于瀑布之下的水帘洞中,初建王家村,于是酉阳有了第二个美称:王家村。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置酉阳县,县治就在王家村。

王氏家族在秦楚争霸如火如荼之际来到酉阳,在一片废墟上新建家园,南北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北方四合院嫁接本地吊脚楼,这种独特的建筑风貌,使得酉阳(王家村)在酉水流域熠熠生辉。酉阳(王家村)在秦汉时期繁荣昌盛,一条五里青石板长街上,流传着一个驸马爷的传奇故事但是到了汉末,枭雄纷起,魏蜀吴逐鹿中原争霸荆州,酉阳(王家村)被吴国血洗,初建酉阳的巴濮后裔往巴地迂徙,之后侨置酉阳就在巴地重现,而留守酉阳原地的王氏家族又重建了王家村。王氏家族随大唐兴盛而兴盛,统领溪州两百余年,直至唐末后晋时期,楚王马希范联手江西彭氏,以武力及私恩铲除王氏统治兼并溪州,王氏家族走向没落,王村成为彭氏王朝的行宫,默默消隐在历史之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千帆过后,物是人非,王村依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王村的河码头要下到山脚的底部,酉水河是自然的水位,入酉水的那级瀑布有十几层楼高,气势恢宏,吼声震天,整个王村都被撼动。

现今的酉水河因为下游修凤滩水电站水位上涨,淹没了原来的河码头和一大截青石板路,入酉水的那一级大瀑布也缩短了高度,少了从前的磅礴气势。但好在酉水河的水位还在比较恰当的位置,七级瀑布在春潮涌动时节依然如龙飞凤舞,横绝酉水两酉水河没有上涨之前,河码头带是非常的热闹,从河码头有条街道进到王村:一条是从河码头的城门洞到五里牌,就是那条青石板主街;一条是从河码头稍稍上游一点叫白岩山又叫猴儿岩的地方,盘旋环绕通到后湾的山路,但在河码头的那一段依然是青石板街;还有一条路是从瀑布飞落酉水河的地方往街上延伸水位没涨之前,这里叫擂钵湾,王村三面环水,突悬在酉水河上,窝在王村左边的这一段酉水河像一个圆形的擂钵,因此而得名。之外还有一条岔道:擂钵湾贴近瀑布悬崖处,称龙洞潭,瀑布飞落如蛟龙入水,潭上沿瀑布也有一条小路,一路的瀑布落差都大,一路都是天赐的水碾磨房。

从前的王村河码头周围团转住有上千户人家,每条街道的两边都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山上飞瀑流泉,山下车水马龙,王村上下游足足三十里的酉水河面,波澜不惊,静如澄练,是来往船只最合适的栖息港湾。每到夜晚玉辉初照,山下长潭映月,山上明灯千盏,瀑布起起落落,好一幅雅致又绚丽的水墨画卷。

王村的五里青石板长街最上端叫五里牌,这是从前正式进入王村的主街口,这里有一座桥叫太平桥,所以五里牌也叫太平桥。从五里牌有一段比较平缓的石板路到半边街,街的一边是农田一边是店铺,所以叫半边街,半边街在五里牌到河码头中间的位置从半边街往河码头的这一段路顺着陡峭的悬崖和湍急的河流逐级而下,尤其是快到河码头的那里多路程的石阶,悬崖有多陡峭就有多陡峭,甚至要倒着往下退才安全,所以又叫做倒阶梯,若是从河码头往上爬甚至要胸囗贴着石阶,才能拾级而上与王村五里青石板长街平行着有条公路,也是从五里牌上方的位置,依山倍水地往河码头延伸。这条公路是新中国成立后才修建的,从五里牌进入王村,顺着青石板路的走势,经过王村一所中学,然后拐弯往后湾方向走,到后湾再盘旋着下到河码头。

王村的这所中学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被称为永顺县第二中学。母校依山而建,背后是片大果园,果园的背后是延绵的山脉。门前是那条与青石板街并行的公路,公路与青石板街中间只隔着几十米的宽度,大概有四重屋的距离。青石板街的外边便是那条叫营盘溪的瀑布小河,小河两岸住人,特别是靠有青石板街的这一边,一幢幢吊脚楼密密麻麻沿河而建,前门是街后门便是河,有些房屋的半边身子悬在河边,要用吊脚来支撑房屋的平稳,所以也叫吊脚楼。吊脚楼能起到很好的防洪效果,若遇春潮发大水,几十里山脉的山洪齐刷刷往营盘溪里灌,汇集到王村的时候,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转瞬间就把王村两岸给包围,低矮处的房屋被冲走,坡势高的房屋洪水只在有吊脚的空层打转,并且退水也快,所以王村沿河一岸的房屋全部都是吊脚楼王村山上一条溪,山下一条河,山上营盘溪是穿镇而过,溪的近岸就是有五里青石板主街的这边,对岸有一个小山炮,被称为花果山,花果山的这一边临营盘溪,也临擂钵湾,花果山的那边是个比较平整的山腰腹地,有个地方叫走马坪,在古代也曾是王氏家族的训马场所,后来又成为统领湘西八百余年的彭土司来王村行宫议政休闲时的放马场地到上个世纪初,外来文化漫入王村,走马坪这一带兴建了观音阁和文昌阁,王村正街上有天主教堂和育婴堂,育婴堂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成了学校,英国人的育婴堂在河码头,美国人的育婴堂在凉水井附近,凉水井附近还有一个天主教堂,解放后天主教堂也变成了学校,后来学校又变成了王村大型摆手堂,变成了土家人敬天地祭祖先的场所。王村对岸叫河西和河南,河西河南中间一条小河叫列溪,因为河西河南整个山势比北岸的王村低矮得多,列溪的水平缓流进酉水,没有形成瀑布的落差。河南的杜家坡山下,有个地方叫白鹤湾,这里有一大片战国古墓,公元1984年,湖南省考古队在白鹤湾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古挖掘,共发掘战国古墓六十四座,公元1987年又在白鹤湾清理了十五座战国墓,六座西汉墓。据考古认定,白鹤湾是战国末期楚国的流放地,被流放者或许是宰相级别的楚国重臣,他们虽然被流放,但是享有很高的俸禄,并且可以举家在此隐居。

王村的考古挖掘比白鹤湾还要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王村就出土了战国古墓,后来又陆续出土了战国及秦汉古墓,证明王村对河两岸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定规模的村落,又据龙山里耶出土的秦简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置酉阳县,县治就在王村。

酉水河畔的古迹远不止王村对河两岸这一处,还有两处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猛洞河是永顺县境內酉水河的支流,猛洞河边有座小城叫灵溪,是永顺县治所在,也是一座商周时代的古遗址,距王村不到百里水路。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这里就生活着一群濮人,他们以炼丹砂为生,世代繁衍于此。该遗址于公元1986年全国第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总面积为七万六千多平方米,公元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溪不远处还有一座小城,盛唐时期为王氏家族所建,是溪州土王的宫殿,被称为旧司城。唐末旧司城易主,彭氏打败王氏成为旧司城的新主人,旧日司城改名为老司城。老司城于公元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2015年7月4日,永顺老司城遗址与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溪州土王的王氏家族是两千多年前大周王朝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这支王室后裔为避秦乱,便往楚国的黔中郡迁徙,辗转几千里隐居在当时被称为酉阳的王村,给这挂在瀑布上的天籁般的原始小村庄,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礼仪文明。

据现存于湖南省图书馆《龙塔王氏族谱》(民国22年即1933年铅印本)记载:“其先避秦奔楚至溪州,古为黔中地,因避秦乱南来,先入蛮地,立基于王村,结草为庐,羁栖于此。夫坐镇即久,乃得习蛮人风俗,解其语言,探其巢穴,于蛮驯者抚恤之,冥顽者诛戮之,然后征八蛮,平九荒,定五溪。"族谱里所说的王村,即永顺县王村镇,也是该文中的王村。王村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是这样被描述的“王村镇,在湖南省永顺县南部,酉水北岸,以王姓首建村庄得名,汉为酉阳县治。”酉水汤汤,酉阳不见了,王家村也被如今的芙蓉镇取代,但是酉水北岸这个挂在瀑布上的天籁小镇,却是永永远远地荡漾在酉水之滨,春来秋往,无问西东,终于又在千年之后,在上个世纪初叶,重现酉阳雄镇的霸气与繁华,这颗被埋没了千年的湘西明珠,得以与王者之城的金陵相提并论,被赞誉为“小南京",又于上个世纪末,因一场电影而更名“芙蓉镇”。(文:郑大群 图:余光龙 卢瑞生)

讲座︱童岭:五胡十六国前期的谶纬及纪年问题研究

南京大学人文学院 童岭

2020年11月19日下午,“清华历史讲堂”系列讲座之“五胡十六国前期的谶纬及纪年问题研究”,在清华大学六教6B304举办,并线上以直播的形式同步进行。本次讲座由南京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童岭老师主讲,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顾涛老师主持。

本次演讲分四个部分,递次推进,对五胡十六国前期的谶纬及纪年问题做了深入地探讨。童岭老师首先讲到了五胡十六国史开端及分期的一些问题,包括德裔美国学者魏特夫(K.A.Wittfogel)提出的“渗透王朝”(Dynasties of Infiltration)与“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介绍了“五胡”、“十六国”的内涵,以及如何处理古人观念(谶纬、谣言)等问题。

五胡十六国史由南匈奴拉开帷幕,在对南匈奴的介绍中,童岭老师指出南匈奴并非晋末战力最强、势力最大的部族,但却是它率先起兵,拉开了游牧民族逐鹿中原的序幕。南匈奴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背后可能潜藏着北方诸族潜意识中匈奴单于家族——挛鞮氏血统最高贵的观念。此外,童岭老师尤其关注日本学者内田吟风关于北亚战马的一个观点,内田氏认为北亚内陆的马与中原、江南地区的马不同,这些地方的马不需要专门的饲料,这一马匹习性的不同导致汉唐之际中原王朝战马的机动力与草原战马相比总是处于劣势。

俄国学者复原游牧战士像

第二部分题为南匈奴的勃兴与谶纬之关系,童岭老师谈到了三个话题:第一、如何看待赵宋理性主义兴起前的知识、信仰与文化;第二、南匈奴入塞的历史与中原政权的处理;第三、南匈奴政权传递的不稳定性。

关于第一个话题,童岭老师认为宋朝知识理性主义兴起之后,之前典籍中存在的各种政治预言、谶纬话语都失去了存在的知识基础。但是它们仍然是后世理解、认识谶纬谣言产生时代的钥匙,对于这部分文献应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进行解读,而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童老师还举出了北朝体态雄壮、造型怪异的雷公像,宋代时已经消失,直观地表达了知识理性兴起之前与兴起之后时代的差异。

在南匈奴政权传递的问题上,童岭老师提到了刘渊的嫡长子刘和继位20天不到就被其弟刘聪杀害,及刘聪过世之后发生的靳准之乱,这些事件对匈奴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个问题上,童岭老师还特意谈到刘聪在位时立七位皇后的事情,这与传统中原王朝的习惯是极为不同的,可能是刘聪即位后政权不稳,故而以联姻的方式笼络下属部落,稳定政权。考虑到这些因素,童岭老师最后引用法国学者格鲁塞的观点对刘聪下了断语:他是保留了中国文化外表的中国式的阿提拉(Attila)。

北齐娄睿墓出土雷公像

从第三部分开始,演讲进入汉赵王朝的兴衰与谶纬的关系。刘聪即位之后,任命同族刘曜继续攻击西晋,刘曜先后攻陷洛阳、长安两京,汉赵国势逐渐达到极盛,但伴随着汉赵的兴盛,其麾下胡汉的地方势力也形成了。而刘聪过世之后的靳准之乱,广义上看也是胡汉统合过程中的一次激变。而在靳准之乱前,《晋书》曾记载了刘聪子刘约假死入梦的故事,这个故事预言了318年刘聪死后,汉赵大乱,刘氏被屠杀,仅余在外作战的刘曜诸人。童岭老师对这个故事做了详细的解读,认为故事中三个冥界的国名,蒙珠离国、遮须夷国、猗尼渠余国应该都是音译汉字,可能与北方佛教有关。涉及的地点“不周山”、“昆仑山”都可在《山海经》中看到。故事中猗尼渠余国国王给六月一枚皮囊,说“为吾遗汉皇帝”是套用《史记·秦始皇本纪》“今年祖龙死”故事的句式与内涵。故事中刘约从梦境中带出了一块白玉,这是六朝小说、唐传奇常用的手法,通过主角将梦中意见“信物”带到现实世界,把梦境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晋书》刘约假死入梦

第四部分主讲预言前赵帝国灭亡的赤牛奋靷之谶。南匈奴刘氏家族很多成员都拥有相当深厚的经学修养,前赵得到这块带有谶记的白玉后,在朝堂上进行了讨论,大多数前赵朝臣认为这是后赵石勒将要灭亡的预言,中书监刘均则根据天文分野及岁星纪年的知识对这条谶言做出了相反的理解,认为是前赵灭亡的预言。

李天飞绘赤牛奋靷图

谶言中井水竭、构五梁,要用古代天文分野的知识来理解,井指井宿,对应的地理分野是秦地,五车属于毕宿,大梁是与毕宿对应的十二星次之一,对应的地理分野是赵地。“咢酉小衰困嚣丧”、“赤牛奋靷其尽乎”两句都是对时间的预言,咢、困、赤牛都是与岁星纪年相关的,在前赵与后赵东西对决的历史中,分别有325、328、329三个关键年份与之对应,在这三个年份的大战中,羯族石勒屡屡对战败的五部匈奴实施屠杀,终十六国之世,五部匈奴再也无力建立政权。

大英图书馆藏敦煌S3326卷子

童岭老师总结前后赵的更替,认为这次政权更替绝不是一般意义上十六国政权的纷繁交替,具有显著的政治史意义。当没有尊贵血统的羯族屠戮拥有尊贵血统的“五部匈奴”而登上中原政治舞台时,预示着北方胡族的“共同体”意识中,也不再把血统作为称王称帝最重要的因素了。

顾涛老师对童岭老师的演讲做了简要的评议,点出了童岭老师做学术的重要方法——史料的精细解读,通过对《晋书》中有限几条材料的解读,获得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顾涛老师强调要做到如此深入的史料解读,在学术研究中就不能自我设限,要能跨越文史界限,做到文史交叉;要能跨越东西的界限,融汇欧美日的研究;还要关注儒释道三教,这一时期尤其不能忽略佛教、道教的影响。

在互动环节中,童岭老师谈到入塞匈奴在建立一个中原传统政权还是建立一个北族传统政权中间摇摆,突出的表现是刘渊建汉以汉朝诸帝作为祖先祭祀,刘曜建赵则祭祀冒顿,匈奴本身的矛盾与摇摆,造成了尊奉匈奴为百蛮之长的胡族整体的动摇。羯族挑战匈奴并获得胜利,是对本就在摇摆中的冒顿血统为最尊贵血统、匈奴为百蛮之长之观念的最重要的一击,之后建立政权的诸族,要么在汉人传统史书中寻找依据,要么重新构建自己的传统。童岭老师还引用内田吟风关于单于称号的研究,在匈奴之后,一段时间内,单于号还曾与可汗号一起在北方游牧诸族如柔然、敕勒中混用,之后单于号废,可汗号成为中国史上游牧民族另一个最尊贵的称号,可汗号彻底取代单于号以后,冒顿血统为百蛮之长的观念也就彻底被打破了。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王乐毅记录

责任编辑:黄晓峰

搜神记领衔佳作邀您在传奇与魔幻的大荒时代一起逐鹿中原

憨憨在前面一期提到洪荒与大荒的概念,洪荒时期憨憨推荐的《佛本是道》领衔的洪荒小说,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大荒时期的小说,由《搜神记》领衔的讲述三皇五帝时期的古代神话故事!

《悟空传》:作者今何在简介:故事不按《西游记》中单一的叙事模式推进,而是分三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是猪八戒和阿月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二是孙悟空与紫霞热烈却又压抑的感情,三是唐僧与小白龙之间哀婉的情意。故事在猪八戒、孙悟空、唐僧三者之间不断的转换,每个故事好像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它们共同拼接成了完整的故事。

个人推荐:《悟空传》讲述了悲剧英雄孙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对命运的抗争,作者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读《西游记》的某些情节,通篇弥漫的是思考。另类的西游记,另类的玄幻经典。故事不按《西游记》中单一的叙事模式推进,而是分三条线索展开叙述:—是猪八戒和阿月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二是孙悟空与紫霞热烈却又压抑的感情,三是唐僧与小白龙之间哀婉的情意。故事在猪八戒、孙悟空、唐僧三者之间不断的转换,每个故事好像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它们共同拼接成了完整的故事。这种将叙述事件和逻辑顺序打乱,让故事在过去与现在,尘世和仙界之间自由穿超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模式.改变成的电视剧还好没又彻底毁了这部经典之作,推荐指数3颗星。

《蛮荒记》:作者树下野狐简介:大荒590年10月。黄帝率与水妖激战于真陵之野。五族离心,天崩地裂,消失了十六年的皮母地丘重现于世!这一天,距离神帝驾崩之日,恰好四年零六个月。

大荒汤谷岛,龙神太子拓拔野转世青帝蚩尤大婚在即,天下群雄前往道贺。烛龙就寄水妖秘密酝酿新的阴谋。东海之上,龙族于水妖狭路相逢,揭开大荒全面战局的序幕!

婚礼前夜,不速之客造访龙妃雨师妾,又引出一段二十年前的隐秘往事来…………

昆仑蟠桃会后,五族分裂,天下离心,大荒风云再起。九州四海,究竟谁主沉浮?洪荒往事,又隐藏了多少玄秘!理想正义,难决难舍;爱恨情仇,如火如荼。拓拔野、乔蚩尤、姬远玄、烈炎……群雄逐鹿,各领风骚,在这华夏最为瑰丽莫测的破晓,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洪荒史诗。

个人推荐:是搜神记的续篇也是野狐笔下蛮荒三部曲之一,讲昆仑蟠桃会后,黑帝虽然死了,但大荒各地确实纷争不断,妖魔倍出。拓拔野和蚩尤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故事。这里要说一下不是番茄的莽荒纪,两个人的文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个人更喜欢蛮荒记,很经典的一部作品,唯遗憾野狐的第三部曲迟迟没有再续,推荐大家看完搜神记再去读这部佳作。推荐指数4颗星

《搜神记》:作者树下野狐简介: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的洪荒时代,随着天下公认的领袖神农氏的去世,各族群雄都开始蠢蠢欲动。就在此波涛暗涌的动荡时代,少年拓拔野横空出世,在机缘巧合下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

历程,演绎一个充满传奇与魔幻的大荒时代。《搜神记 》会带你进入一个充满瑰丽山川,珍禽异兽,神功法术,爱恨情仇的梦幻般的古代神话世界。

个人推荐:佛本是道开创了洪荒流派小说,为后面的洪荒流的书籍区别划分一个洪荒的概念,搜神记无疑是一部大荒流里程碑一样的存在, 搜神记不仅继承了山海经,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中国古典作品的优秀特质,更博采众长,将神话、魔幻、武侠、言情、地理、人文、上古历史糅于一体,以史诗般的笔调再现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洪荒时代,重构瑰丽雄奇的中华神话。其思想之浩瀚、行文之奇诡、文笔之瑰丽、言辞之诙谐、情节之跌宕,已使其从纯粹的娱乐式的赏析中跳脱出来,令人不得不叹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作品本身亦成为奇幻文学史上不得不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这其中,读者可以看到武侠和玄幻前辈的身影,而少年人的无羁想像和豪放心灵,更加使其青出于蓝,从而奠定了作者新生代两大奇幻天王之一的至尊地位,成为东方新神话主义奇幻的开山之人。强烈推荐这本神作,推荐指数5颗星。

洪荒大荒流小说能堪称经典的佳作少之又少,后续憨憨会推荐一些还不错的这种类型的小说来推荐给大家。

江海交融中定格记忆之场,金伟忻新书为江苏文化研究引入海洋视角

近日,江苏资深媒体人金伟忻推出新书《激荡江海五千年》。该书汇集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14篇作品,首倡“江海文化带”概念,以江海(黄海)交融的全新视角,在“流域视野”和“千年时空”交织而成的宏阔格局下,重新审视“水韵江苏”数千年来的文明变迁、历史命运、文脉蕴积,在史观建构层面颇有独特之处。该书甫一出版,就获得了著名文学评论家丁帆、王尧,著名作家范小青、叶兆言的联袂推荐,认为这是“一本关于海洋文化的精心之作”,作者“以文字折叠江海”,“面朝大海,奔向未来”。

面对黄海文化研究的“遇冷”,金伟忻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他的困惑:“江苏境内有大江(长江)、大湖(太湖)、大河(大运河)、大海(黄海),可谓江河湖海,纵横奔流。然而,人们对运河文化、太湖文化、长江文化开掘得比较深入充分,对黄海文化的关注度则少得多。”

黄海之滨 图片来源:交汇点

今天的里下河、太湖均由黄海海侵形成;依托通江达海之便,吴王刘濞在吴地煮海为盐、开发运盐河,为后来扬泰通地区的繁荣埋下伏笔;黄海形成的滩涂成为麋鹿、丹顶鹤等异兽珍禽的天堂,“鹤鸣于九皋”“逐鹿中原”等成语掌故由此刻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激荡江海五千年》中,通过不厌其烦的史海钩沉、典籍爬梳,作者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海洋因素对地域文明的重要形塑。

江海交融的水文格局产生的影响,并不止于物质、经济、自然和生态的层面。事实上,它对地域文化的质地、特色、走向,均起到了打底和再造之功。

《激荡江海五千年》作者金伟忻。1958年3月生,江苏盐城人。历任《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中国江苏网总编辑、《新华日报》副总编辑、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报纸副刊协会会长、江苏省文化记者协会理事长。

作者大胆地将孔子标举为“江海文化带”的代表人物。原来历史上,孔子曾问官于郯,向郯国(春秋时期位于黄海边上的东夷小国)国君郯子请教官制建置方面的学问,留下了虚心问学的千古佳话。问学之余,他又登上郯城东南三十里的一座山,面对大海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苍凉慨叹,名垂千古的“孔望山”由此得名。“山还是那片山,海还是那片海,就因为孔子的一次畅意登临,引入了绵延后世的文脉之源。”作者忍不住以诗意悠远的笔触,评述孔子与黄海的这次惊艳相遇。

孔望山 图片来源:交汇点

与黄海“激情碰撞”的不止孔子。金伟忻在书中介绍,北宋名臣晏殊、吕夷简、范仲淹曾先后来到海陵西溪(今属东台)担任盐官,集结成“海陵朋友圈”,在此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吕夷简《咏牡丹》)“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范仲淹《西溪见牡丹》)等吟咏千年的诗篇。范仲淹力排众议在当地修建的捍海堰“范公堤”,与抗日民主政权阜宁县县长宋乃德修建的另一道捍海堰“宋公堤”,成为黄海沿岸地区施政者为官以德、心系百姓的生动例证。

宋公堤 图片来源:盐城市宣

《西游记》《水浒传》《镜花缘》等名著,则被金伟忻视为“江海文化带”上耸立的文学高峰。以《西游记》为例,孙悟空的形象中没有人格依附的血缘关系,没有与各种利益主体的复杂羁绊,它拥有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强大独立性、自我性和开拓性——在作者看来,这一别开生面的文学形象明显不是传统农耕文明的造物,而是洋溢着勇猛张扬的“海洋基因”。

——通过辨析“江海文化带”对地域文化勃兴的多元牵引,作者重新沉淀了一批宝贵的“记忆之场”。《激荡江海五千年》一书深受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记忆之场”观点的影响,在诺拉看来,记忆之场不论自然的或人为的,直接经验的或抽象创作的,均链接起一个群体的身份认同。金伟忻也希望,他书中梳理的那些动人故事、诸多并非“网红打卡地”的文化遗迹,能够发挥“记忆之场”的功能,托举今人溯流而上,让沉睡的文脉重新气韵生动。

黄海之滨 来源:交汇点

《激荡江海五千年》一书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面对海洋的姿态问题。对远古先民来说,精卫填海的神话反映出他们对海洋的恐惧;对秦皇汉武来说,海洋是其开疆拓土、访仙问道的欲望载体;对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郑和来说,海洋是财富与危险的总和;对近代世界格局来说,面对或背对海洋隐喻了一个民族是开拓进取抑或抱残守缺。侵略者凭借船坚炮利叩开民族大门的屈辱历史,和此后魏源写下的《海国图志》、张謇兴办的盐垦公司,拼凑出古老民族被迫迎向海洋、绝地求生的悲壮旅程。

作者认为,海洋文明和陆地文明没有孰优孰劣,任何一个文明都需要在海洋和陆地的互生中找寻发展之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中,迎向海洋的姿态不应意味着贪婪、扩张和殖民,而应代表着民族心灵的自由开阔,民族精神的刚健昂扬,和文化心态上的兼容并包。

通海垦牧公司第一届股东会的合影老照片,拍摄于1901年。图片来源:张謇纪念馆

“望其澎湃奔腾之势,则感世界潮流之变,而思何以应之;望其浩瀚广袤之状,则感孕育万物之德,而思何以敬之;望其吸纳百川之广,则感有容乃大之量,而思何以效之”……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范敬宜应泰州市政府邀请写下的《重修望海楼记》,恰切地点出了金伟忻《激荡江海五千年》的题旨。可以想见,在“海洋强国”的时代步伐里,在“一带一路”的春风劲吹中,江、海、陆将深度交融,更多的江海故事将由此诞生,对后人来说,这或许又是另外一本《激荡江海五千年》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附:《激荡江海五千年》一书名家推荐语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穿越这片独有的江河湖海、灵山名丘,锻造了世界文明史上那颗耀眼的明珠,所以这些辉煌流淌在作者的笔端,汇集于此书的字里行间,大气磅礴,汹涌澎湃,卷起千堆雪,激荡五千年,面朝大海,奔向未来。作品虽不是字字珠玑、鬼斧神工,却也有惊天地、泣鬼神之气魄。

——丁帆

江海的奔涌,历史的痕印,组成了文字的盛宴——《激荡江海五千年》值得一读。

——范小青

一本关于海洋文化的精心之作,读了让人增加知识。

——叶兆言

以文字折叠江海,以空间凝固时间,纵横捭阖于悠悠天地间。在苍茫辽阔的时空中,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或对话,或沉吟,融山水、自然、人文、历史、现实、社会、人性于一体,打开了文化散文的新境界。

——王尧

附:穿过宏阔江海的“记忆之场”

——《激荡江海五千年》创作手记

文 |金伟忻

一、探寻钩沉悠远的“记忆之场”

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是,我们的社会由于广泛的变迁而隐没乃至失去了许多文化记忆。为此,我想到了黄海岸线,想到了江海交汇处那片宏阔绵延的自然空间。

上世纪80年代,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提出了“记忆之场”的概念。他认为,档案、图书馆、博物馆,还有纪念仪式、节日、先贤祠、传说等等,均能成为人们从历史中寻找记忆的切入点。他说,只要是人们的历史意识聚焦其上,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记忆渐进式沉淀的,都是“记忆之场”。他眼中的这些记忆之场,“是合成的变体,它与生死、与时间和永恒有着内在的联系;它置身于集体与个体、平淡与神圣、静止与变动的螺旋关系中”。聚焦这些沉淀的“记忆之场”,去探寻或再现消逝在时间长河中的文化事件、历史人物、地域流变和城市变迁,会有更为深广的现实意义。

江苏境内有大江(长江)、大湖(太湖)、大河(大运河)、大海(黄海),可谓是江海湖河,纵横奔流,万川朝宗。然而,在文化研究层面人们对运河文化、太湖文化、长江文化的关注度很高,开掘得比较深入充分,而对黄海文化的关注度则要冷得多少得多。我注意到一个突出的地方现象,即在江苏的文化叙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城市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太湖文化、园林文化。就连盐城、南通、泰州这些沿海地区,文化研究层面提到的也大多是盐业文化和近代张謇引领的滩涂垦牧文化。如果我们从远古文化层面回溯,连云港应该是江苏文化最为丰厚的地区之一。如今连云港却有着浓厚的“西游文化”情结,虚构的孙悟空竟然成了一个地区的“人文形象”;泰州文学群亮出的品牌则是“里下河流派”,似乎早已远离了海洋的喧嚣;唐宋时代的扬州曾是长三角区域最早的开放型港口城市,如今扬州聚焦的仅仅是唐诗“烟花三月下扬州”里的意象。

依托黄海而勃兴的盐业,无疑是江苏沿海的先进产业,也是历代朝廷十分依赖的财政支柱,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隔膜宏阔的黄海,海洋文化应该是江苏人开放包容人文性格中最重要的“基因”。

人们何以会如此淡忘、轻视,乃至屏蔽黄海呢?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近代以来沿海区域的经济比较落后,而长江以南经济圈日趋发达的缘故吧。

江苏是海洋大省,海岸线绵延千里,滩涂空间不断生长,其中集聚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文化“记忆之场”——

这里有走进中华民族文化史的麋鹿与丹顶鹤,如今已“固化”为江海民俗文化的图腾;有大禹父亲鲧治水失败而被舜“殛鲧于羽山”的悲情传说;有连云港将军崖凿刻了人类最早仰望星空的崖画遗存;有孔子登临的名山孔望山及早于敦煌两百多年刻凿的道教合一的摩崖石刻群;有中国最早开发海洋的产业基地——煮海烧盐;有最为吸引人的海洋梦想——寻找海上仙山;有单篇冠全唐抒写人与自然的哲理长诗《春江花月夜》;有最精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有最脍炙人口的侠义传奇《水浒传》和最悲情的家族兴衰故事《红楼梦》;有张謇创办的通海牧垦公司引领了近代中国沿海滩涂的最早开发,还有备受全球关注的世界自然遗产湿地。

从纵向的历史维度审视,东夷文化、辽海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运河文化、江南文化,其实都与黄海岸线特有的地理涵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

从城市发展史的视角看,扬州曾是长三角最早开放的江海港口型城市,明朝时期的苏州、南京,也一度是走向海洋的城市。如今,在长三角的城市集群中,上海依然是无可替代的龙头。未来江苏最具发展潜力的将会是南通、盐城和连云港这些沿海城市,因为这里拥有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阔大空间。

这本文化散文集,是我尝试对江苏江海文化记忆的一次沉淀,是把区域的自然价值和丰厚的文化价值进行融合的个性化呈现。就我个人而言,这里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亦如我在自序中所说:“那是一种源自家乡地域的深沉依恋,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心结,更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内心向往。”

二、大视野下的城市兴衰与地域流变

《激荡江海五千年》汇集了我近几年来先后创作的14篇作品。就其主题而言,其中涉及的有黄海岸线迁移、自然山水、人物传说、生命传奇、城市兴衰、水系迭代、河流变迁等等,集中表达出江海流域鲜明的地域标识和丰厚绵延的文脉传承。

有人说,历史是我们过往实践的一切。

回溯昨天的历史,钩沉重要的历史人物、地域性文化事件和城市流变的轨迹,有助于我们深入地审视历史,把握其内在规律,进而给今天的发展以深刻启示,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当下重塑文化自信的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说:“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在《激荡江海五千年》创作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城市兴衰、水系变迁和地域流变,期望在更为宏阔的历史视野中,钩沉海岸线的迁移与沿海经济兴衰的内在关联,让人们清晰地看到海洋贸易和盐业经济对历史上沿海区域繁荣发展的支撑,看到海洋经济对江苏文化勃兴的多元牵引,看到江海交融对江苏人文资源的深厚集聚。

现在许多地方的文化研究,常常固守在一个个狭小的行政区划中,习惯于“围墙”式的思维方式,这是非常狭隘的。这种行政区划“情结”局限了视野,限制了地方文化研究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多个关联性地区竞相争抢稀缺人文资源的现象。其实,春秋时代,姑苏和扬州的邗城都隶属于吴国;汉代的扬州、南通、盐城则同为刘濞领封的吴国;苏北许多区域的行政管辖也与今天的行政划分大相径庭,我们绝不能因此而人为地切割悠久的文脉。

当然,进行这一类散文创作无疑需要做大量的功课,对我来说就是静下来多读书,多收集沿海地区的地方史志、文化名人史料以及历史事件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这个基础上,我常常细心地捡拾散落在不同区域的地方史志、文学和诗歌中的关联碎片,然后用现代意识烛照微光,去探微寻幽抽丝剥茧,再以与时俱进的价值“丝线”将其串联扩张,进而呈现出被岁月淹没的一系列场景与故事,使人们从中感悟出一脉相承的文化源流。

《羽山,千古叩问》一文,思接千载,旁征博引,探寻丰富史料中形成共识的研究成果,侧重还原传说中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失败后,遭遇被放逐被冤屈、最终被殛羽山的历史悲剧,努力再现这位部落英雄护佑苍生、勇于担当、刚正直言的生命姿态;《伯渎河,悠远的交响》,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河流史,力求以其诗意的笔触为人们钩沉伯渎河开源江南的前世今生,和流传在伯渎河畔震撼人心的历史传奇,深度触摸泰伯智慧的人格襟怀与江南文化传承的内在关联。《范仲淹的海陵朋友圈》则以其人际关系的视角切入,再现泰州历史上千年一遇的文化现象,展示北宋时期晏殊、吕夷简、范仲淹、胡瑗、滕子京、富弼等文化名人相闻相知于海陵的人生际遇,以及他们关切民生、砥砺振奋的精神气度。

把一个个相对孤立的区域化碎片化的传说、遗存和事件,在更大的时空中去进行梳理、延展和开掘,会使我们对绵延的文脉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从中获得许多独到的发现。

三、拓展中的“流域视野”与“千年时空”

打开文化散文创作的新境界,需要创作者跳出一般历史书写者的藩篱。

坦率地说,在地理维度上,我更多着眼的是“流域视野”;在时间维度上,我追求的是“千年时空”意识。由此,也形成了一种旁征博引的文气与纵横捭阖的宏阔气势。文学评论家丁帆直言其感受是“大气磅礴,汹涌澎湃”;王尧的评价是“以文字折叠江海,以空间凝固时间,纵横捭阖于天地之间”。这些是对我这样的文化散文创作新手的莫大激励,坚定了我开拓前行的自信。

为何要突出“流域视野”呢?因为它与相对固化的行政地区视野不同,如果说漫长的海岸线是博大宏阔的,是变动不羁的,是开放包容的,那么这样的生存环境自然会对人们的文化观念形成深刻影响,并印刻在相应的文化机理之中。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流域视野”和“千年时空”意识,有利于我们在更大的空间中还原历史情景,去触摸江海多元文化生长、互动、交融的脉络与机理。

创作实践中我觉得,在苍茫辽阔的时空中,将自己的笔触探入悠远的历史情境,投射现代价值的审视目光,常常能营造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生动的在场感以及旁征博引的学术感。《黄海文化带寻望》以行走黄海岸线的巡望叙事方式,穿越千年时空,把散落在千里沿线的碎片化人文遗存、历史传说、历史名人、宗教名刹和文学作品串联起来,展现出了一条丰厚多元、瑰丽多姿又极具地域禀赋的文化长廊。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追溯,也是一次跨学科的开拓性探寻。

《浦东之东》中,我以凌空俯视的开阔视野,深度呈现了长三角江海交汇的广袤原野上,扬州、苏州和上海几座城市的更迭迁移,以及走过荒芜、越过苍凉、历经开放、拥抱繁盛的宏阔历程,使人深刻体悟到中华民族崛起的百年希冀和正经历的千年变局。我追求的是一位新闻人目光四射的敏锐、散文化的恣肆灵动与学者化的探寻深度。

不同的职业背景常常会决定其散文创作的个性底色。诗人笔下的散文,学者笔下的散文,戏剧家笔下的散文和新闻人笔下的散文,叙说方式自然是风貌各异。近三十年的新闻实践,使我在题材选择、视角切入上,还是“在场”情境呈现与思辨深度的开掘上,比较自觉地融入了新闻思维与历史思维,当这些元素与文学呈现有机地杂糅,也就铸就了属于大历史大散文的叙事风貌。

这种“大”,自然包含着题材选择的高度、观察视野的宽度和穿越时空的长度。《海岸线,自然生长的史诗》《堤越千年》《黄海文化带寻望》《激荡江海五千年》,这些题材的开掘与展开,都融入了敏锐的新闻素养和大局观中的现实站位。我相信,作品惟有拥有大视野大格局,才会拥有大气象。把超越时空的大历史意识渗透在每一篇作品的结构布局中,是我在创作中努力追求的目标。《运河时代,一座都城的兴衰》《走向海洋的都城回声》《浦东之东》起笔时,都是从地域流变处着力,多维度呈现城市兴衰、朝代更迭、时世变迁,既有跨越千年的时间长度,又有丰富历史细节的开掘,还有特定地域变迁轨迹的专业梳理,在生动的文学叙事中,在劲健的开放笔力中,我想尽力去拓展历史文化散文新的境界。

我深知,这种创作实践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有扎实的历史学专科能力、跨学科的知识储备、生动的叙事方式和穿越时空的长波段洞察。我自明,这些都不是自己所长。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视而不见,甚至是放弃慎终追远的应有情怀。

无论成败,我们都应该勇毅前行。

巅峰时期的鲜卑族有多厉害,建立十三个政权,影响我国近千年

说起鲜卑族,学习古代史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民族。在古代史上,鲜卑族也曾出现过,对我国历史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鲜卑族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和我们认为的完全不一样,可以说鲜卑族的影响远远大于我们在书上学习过的。除了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出现过,在其他时间也有鲜卑族的身影。鲜卑族的历史和我们认为的完全不同,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看一下鲜卑族到底是什么样的,有着怎样的历史?

鲜卑人起源非常早,在匈奴崛起的时候,鲜卑就已经存在了。史书上记载“鲜卑,东胡别种。”不过鲜卑当时的实力和匈奴无法相比,实力比匈奴弱得多,所以在匈奴人称霸草原的时候,鲜卑人不得不退往草原东部的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大兴安岭一代。当时中原王朝称呼这些人为胡人,由于鲜卑族主要活动区域在东北方,所以也称呼他们为东胡。不过东胡不仅仅指的是鲜卑,而是生活在东北一带的所有少数民族。

在匈奴人不断骚扰中原的时候,鲜卑人也跟随匈奴人进攻过中原。毕竟实力没有匈奴强大,不追随匈奴的脚步也不行。不过当匈奴在后来一分为二的时候,鲜卑人立刻起来反抗匈奴,并且还打败了称霸草原的北匈奴。也正因如此,北匈奴才开始向西迁徙,后来到了欧洲。北匈奴走后,鲜卑人开始称霸了草原。不过此时鲜卑虽然称霸了草原,不过并没有完成统一,整个鲜卑分成了若干个部落,大家各自为政。当然,这里面也免不了相互讨伐。一直到东汉后期的时候,檀石槐短暂统一了鲜卑各部。

这里需要特别说一下檀石槐这个人,可以说他是鲜卑历史中的传奇人物之一。檀石槐不仅统一了鲜卑各部,他还不断扩张鲜卑的势力。他向北进攻,攻打当时的丁零;向西进攻乌孙,占领了这里。这个地方可是东汉管理西域各国的重要通道之一,现在被他给占领了;向南进攻东汉,经常骚扰东汉边界各个郡县。汉桓帝打不过他,想通过和亲解决边境纠纷,不过他并不理睬东汉的和亲,可以说还是比较霸气的;向东扩张,一直进攻扶余,基本上占领了现在全部的东北地区。在他的带领下,鲜卑第一次完成了统一,势力达到了顶峰。不过他去世后,鲜卑再一次进入分裂。

檀石槐去世后的鲜卑,虽然分裂了,但各个部落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此时的鲜卑出现了一些实力强大的部落。比如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拓跋鲜卑、秃发鲜卑、段部鲜卑、乞伏鲜卑。这些都是鲜卑中比较强大的部落,被称为鲜卑六大部落,他们可以说在整个草原地区都是称霸一方。

东汉末年的时候,由于连年战乱,中原王朝势力急剧下降,此时各少数民族进入了中原地区。再加上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征兵,少数民族在中原各地的势力开始上升。此时鲜卑族也进入了中原王朝,影响越来越大。魏晋时期,鲜卑人在中原各地的实力越来越大。不过由于中央政府实力强大,他们还不敢和中央对抗。鲜卑各部落在和中原王朝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中原文化,慢慢改变自己,鲜卑各部落的实力也在逐渐强大。

西晋灭亡之后,皇室南迁,北方各地出现了权力真空。此时盘踞在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鲜卑人在此时可以说格外的显眼,因为鲜卑人建立的政权非常多。可以说,鲜卑一些强大的部落都建立过自己的政权,我们看一下大致的状况。

首先看一下慕容鲜卑。慕容鲜卑和鲜卑其他部落不同的是,他们不仅弓马娴熟,而且对中原文化非常精通,慕容鲜卑汉化还是比较严重的。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率先在中原地区建立自己的政权。慕容鲜卑建立的政权基本上都叫燕国,因为他们居住主要地方是燕地,所以国名叫燕。而且由于他们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就叫燕国。后面的政权多数是延续这个名字。我们看一下慕容鲜卑到底建立了哪些燕国。

前燕,这是慕容鲜卑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前燕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一共存在34年的时间。前燕在巅峰的时候占领了半个北方,和前秦平分整个北方。不过后来在前秦崛起的时候,前燕被前秦所灭。被前秦灭亡正常,毕竟前秦在淝水之战前一直都是无敌般的存在,没有任何政权能够打败前秦。

后燕,这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在公元384年建立的。前燕被灭之后,皇室成员大多数成了前秦的俘虏。公元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很多之前被前秦吞并的国家纷纷复国,后燕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建立的。后燕也有过巅峰,不过被北魏打败后,一蹶不振,甚至一分为二,直至灭亡。后燕一共存在24年。

西燕,后燕的建立者是前秦的冠军将军慕容垂,也是在384年建立的。这个政权也是在淝水之战后建立的。不过由于后燕的建立者不是前燕皇室,而且当时后燕已经建立了。为了正统,后燕不断进攻西燕,最终西燕被后燕所灭,只存在了10年时间。

南燕,南燕是由后燕宗室范阳王慕容德在398年所建。后燕被北魏打败的时候,慕容德趁机独立建立了南燕。这个政权并不是被自己所灭的,而是在410年被刘宋的刘裕所灭,一共存在了13年时间。这个还是比较少见的,被南方政权所灭。

北燕,北燕的建立者是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在407年所建。不过慕容云自始至终都是傀儡,大权被冯跋掌控。北魏统一北方的时候,北燕在436年被北魏所灭。北燕一共存在了30年时间,还不算太短。

这就是鲜卑慕容的状况,一个小小的部落前后一共建立了5个燕国,可以说还是比较厉害的。这足以说明慕容鲜卑的实力了。《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一直要光复大燕,就是指上面的那些燕国。这里就能发现一件事,北宋的时候是有鲜卑人的,不过他们大多数其他人杂居了,时间久了之后,被慢慢同化了。其实鲜卑慕容不仅建立了燕国,还有一个政权也是他们建立的,这就是吐谷浑。

早在西晋的时候,慕容吐谷浑就带着自己的部落重新找一片土地安居。他们来到了今天的青海、甘肃一带,建立了吐谷浑政权。这个政权一直到663年被武则天派人灭亡了。不过吐谷浑政权虽然灭亡了,但他们的统治者还在,他们继续保留原有的风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直到北宋时期,吐谷浑人还在。不过后来他们大多数被北宋、西夏、辽国、吐蕃等政权慢慢同化了,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吐谷浑退出历史后,至此鲜卑慕容的历史算是彻底终结了。

其次看一下秃发鲜卑。秃发鲜卑的部落名称很奇怪,感觉不是很舒服。不过这只是部落的名称而已。秃发鲜卑主要生活区域在河西一带,所以也叫河西鲜卑。秃发鲜卑建立的政权只有一个,这就是南凉。

南凉,公元397年由秃发乌孤建立。这个政权实力并不强,统治范围在甘肃、宁夏一带,国家也比较贫弱。公元414年,南凉发生饥荒,西秦趁机派军队进攻南凉,南凉被灭。从这里可以看出南凉的实力了,因为饥荒就被灭国,实力确实不行。

第三看一下段部鲜卑。段部鲜卑是属于东部鲜卑的一支,主要生活在辽西一带,强大的时候,北京这一带都是其势力范围。段部鲜卑的第一位首领是段日陆眷,段部鲜卑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强大起来的,之后才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段部鲜卑和鲜卑其他部族不一样的是,他们始终臣服于东晋,这在当时还是比较少见的。要知道东晋的统治范围可是在江南,距离辽西非常远,不过段部鲜卑自始至终都臣服东晋。现在看一下段部鲜卑建立了哪些政权。

赵,这是段部鲜卑建立的唯一一个政权。这个政权是段部鲜卑的末代首领段末波之子段勤建立的,不过刚建立没多久就被灭亡了。段勤只是过了一把称帝的瘾而已。其实段部鲜卑时代都被东晋封为辽西公,与其说政权名称是赵,不如说是辽西。不过不知道东晋当时怎么想的,竟然让别人把段部鲜卑给灭了。这可以说北方政权中为数不多的效忠于东晋的,对东晋的北伐有重要意义。

乞伏鲜卑居住在陇右地区,是陇右鲜卑中实力非常强大的部落。乞伏鲜卑在前秦崛起的时候,臣服于前秦。这一点很正常,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几乎都臣服于前秦,这足以说明前秦的实力。苻坚当年任命乞伏鲜卑的首领任命乞伏国仁为前将军、先锋骑。本来是想带着他一起进攻东晋的,结果苻坚在前线失败后,乞伏国仁就在后面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个政权也是乞伏鲜卑建立唯一的政权。

西秦,这是乞伏国仁在385年建立的政权,看国号就知道是受前秦的影响。前秦从建立之后一直和吐谷浑作战,第一次亡国也和吐谷浑有关,后来也是被吐谷浑灭国的。两次建国一共存在37年,实力并不是很强。

第五看一下拓跋鲜卑。拓跋鲜卑和上面的秃发鲜卑可以说是一支,只不过后来慢慢有点变化而已,两者是真正的同根同源。和秃发鲜卑比起来,拓跋鲜卑还是比较厉害的,实力比秃发鲜卑强大的多。拓跋鲜卑一共建立了三个政权,这三个政权对我国历史影响非常大。我们看一下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

首先是北魏。北魏的前身是代国,西晋时,晋愍帝在315年册封拓跋猗卢为代王。东晋时期,代国虽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机构,但实力并不强。前秦崛起的时候,代国被前秦名将邓羌、苻洛等人灭亡。淝水之战后,拓跋鲜卑也想趁机摆脱前秦控制。前首领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带着拓跋鲜卑一些人在386年重新建立代国,后来改国号为魏,这就是北魏。

前秦灭亡之后,北魏是继前秦第二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公元439年,北魏统一整个北方。此时北魏和南方的刘宋以秦岭淮河为界。后来由于北魏内部汉族、鲜卑族矛盾严重,就出现了孝文帝改革。不过这次改革没彻底解决北魏的矛盾。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动荡不断,最终在534年一分为二。这也就是后来的东魏和西魏。

其次是东魏。534年,高欢立仅十一岁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东魏开始。东魏皇室自始至终都是皇帝,大权由高欢家族掌握。公元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覆灭。

第三是西魏。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与诸臣支持元宝炬为帝,西魏正式建立。和东魏一样,西魏皇室也是傀儡。557年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覆灭。

这就是拓跋鲜卑的状况。总得来说,在鲜卑族的部落中,拓跋鲜卑的实力和慕容鲜卑不相上下,影响也非常大。当然,拓跋鲜卑建立的三个魏国,只有北魏是自己建立的,其他两个魏国都是傀儡而已,没什么意义。

第六看一下宇文鲜卑。宇文鲜卑是鲜卑东部的一支,在东晋十六国的时候,宇文鲜卑实力并不是很强,所以他需要找一个靠山。不过宇文鲜卑找靠山的时候找错了,他们找到了后赵,之后一直和慕容鲜卑作对。要知道慕容鲜卑巅峰的时候差点统一北方,此时宇文鲜卑被打的是一天不如一天。一直到北魏后期,宇文鲜卑才趁机崛起。尔朱荣崛起的时候,宇文鲜卑中的宇文泰追随他。尔朱荣被杀后,宇文泰趁机掌握一部分军权,之后在关中立足。北魏分裂的时候,西魏就是在宇文泰的支持下建立的。不过宇文泰的后人灭亡了西魏,建立了新的政权。

北周,这是宇文鲜卑建立的政权。557年,宇文泰的弟弟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覆灭,北周正式建立。北周建立之后和北齐矛盾不断。577年,北周在周武帝的带领下灭亡了北齐,统一了整个北方。此时的北周已经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不过后来连续代皇帝早逝,大权被外戚杨坚掌握。581年,杨坚推翻北周,自己称帝建立隋朝。北周正式灭亡。北周是鲜卑人最后建立的政权,也是实力非常大的一个政权。

现在看一下鲜卑族一共建立了多少个政权,慕容鲜卑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吐谷浑六个政权;秃发鲜卑建立了南梁;段部鲜卑建立了赵;乞伏鲜卑建立了西秦;拓跋鲜卑建立了北魏、东魏、西魏;宇文鲜卑建立了北周。鲜卑六大部落一共建立了13个政权。这些政权除了吐谷浑,其他的在灭亡之后多数都被其他民族同化了,最后逐渐消失。只有吐谷浑一直存在到北宋时期才彻底消失。这样看的话,从东汉时期,一直到北宋时期,鲜卑一共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近千年时间。

鲜卑族建立的这13个政权,北魏、北周统一了整个北方,前燕也差点统一北方。这三个是实力非常强大的。至于其他政权,实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小。

除了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权也深受鲜卑人的影响。比如隋朝、唐朝,这两个王朝里面有很多鲜卑血统,深受鲜卑文化影响。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就是鲜卑族人。唐朝的建立者李渊的母亲就是独孤伽罗的妹妹,李渊也有一半的鲜卑血统,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也是鲜卑人,可以说李唐王朝里的鲜卑血统非常多。当然,隋唐之所以这么包容开放,和鲜卑血统也有一定的关系。隋唐时期的文化、政治、风俗里都有鲜卑人的身影。

这就是鲜卑族所建立的政权及影响。隋唐之后,鲜卑族大多数都被其他民族同化了。尤其是契丹人的崛起,让鲜卑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历史上了。当然,也有人说,契丹人就是鲜卑的一支演变而来的。鲜卑族虽然从历史上消失了,但他们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参考资料:

《史记》、《晋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