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造梦西游2甘蔗网(莫吉托传奇:从暧昧甜水到地球饮品)

导读 造梦西游2甘蔗网文章列表:1、莫吉托传奇:从暧昧甜水到地球饮品2、美炸了,90后美女摄影师将美食拍成艺术品3、中国时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之未来4、这是什么神仙操作!能把食

造梦西游2甘蔗网文章列表:

造梦西游2甘蔗网(莫吉托传奇:从暧昧甜水到地球饮品)

莫吉托传奇:从暧昧甜水到地球饮品

周杰伦的一曲《Mojito》,唱红了小众旅游目的地古巴,也让有古巴“国饮”之称的Mojito(莫吉托),近期登上了中国人的网络热搜。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鸡尾酒之一,莫吉托并不符合中国人对烈酒“原香原味”的传统审美。但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莫吉托气味清新、颜色明快、口感甜美,制作过程充满仪式感,是最值得青睐的舶来饮料之一。

同时,莫吉托的背后,还包含了诸多文化标签和历史传闻:它是加勒比海盗的消遣工具,大作家海明威的灵感来源,摇滚旗帜切·格瓦拉的文艺标签。如今,周杰伦新歌里律动的节拍,让年轻人有了更多亲近它的理由。

500年前,在古巴甘蔗庄园里战战兢兢喝着发酵糖蜜水的黑奴们没想到,其无心栽花之举,经过历史的发酵,竟然催生了莫吉托这一风靡世界的饮品,甚至发祥于地球另一端的中国绿茶,也因此多了一种有趣的表达形式。

在这个越来越近的地球上,没有一种食物是孤岛,也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莫吉托是古巴的,当然,更是世界的。

蒸馏白酒

中国人发现了酒曲,为何忽略了蒸馏术

全球六大白酒,不过是因地制宜的产物

是谁决定了MOJITO味道的下限

莫吉托滋味的基本盘,来自于它的基酒——朗姆,这种蒸馏白酒锁定了莫吉托味道的下限。作为全球范围内最晚诞生的烈酒,朗姆也是滋味最独特的一款。

因为发现了酒曲,并让它参与发酵过程,中国是最早总结整理出成熟酿酒技术的国家。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在酿制美酒后,一直用过滤、澄清等办法提高酒精度,并未想到蒸馏。

虽然“蒸”是最有中国特色的烹饪技法,但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注意到蒸汽本身,而是把关注点放到被蒸的物体上。这可能与东西方人对世界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差异有关:西方人认为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而东方人认为基本元素为“金木水火土”——是的,没有气。

一般认为,最早发明蒸馏酒技术的是阿拉伯人。早在11世纪,十字军东征凯旋时,已经从阿拉伯帝国的俘虏手中学会了蒸馏,并将之运用于西欧盛产的葡萄酒——很容易地,欧洲人得到了白兰地。

13世纪,蒙古铁蹄踏遍欧亚大陆,阿拉伯帝国覆灭。但蒸馏技术却并未因此被消灭,而是在东西方第一次政治连接的过程中,由蒙古士兵和阿拉伯俘虏传到了中国。中式白酒,由此开启它的传奇。

14世纪,蒸馏技术在北欧普及,葡萄产量不如南欧的苏格兰、爱尔兰人改用大麦、黑麦、燕麦等麦类种子酿酒,并于蒸馏后在橡木桶中存放,使之沾染了橡子的芬芳。这就是今天的苏格兰威士忌的前身。

16世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和荷兰开始了对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的殖民。因为路途遥远,在船上储存的淡水时间长了之后会发臭而无法入口。船员们发现,蒸馏后的高度白酒防腐性能很好,可以作为续命的利尿剂。为了让蒸馏酒更容易入口,酿酒厂商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种类似于蓝莓的浆果“杜松子”,并配合橙皮、豆蔻、甘草、荽子等各种香料。这就是今天的金酒。

同样在16世纪,探险家们从新大陆带回了马铃薯和玉米,俄国的苦寒不毛之地从此能种上像样的粮食了。当时,蒸馏技术经过几个世纪的迭代,已经非常成熟,在用马铃薯和玉米酿出口味不佳的基酒后,俄国人将之蒸馏成“味道纯净”的高度白酒——伏特加。

500年时间,今天全球六大白酒中的五大,先后诞生。只有朗姆酒,姗姗来迟。

糖蜜发酵

制作古巴砂糖的残液如何“废物利用”

西班牙人忽视的秘密,被英国人发现

黑奴私享竟变成了欧洲贵族风味

1493年,哥伦布发现古巴后,不仅带来了西班牙殖民者,也带来了甘蔗的根茎。相对于欧洲几乎种不出甘蔗的高纬度和干燥环境,古巴湿热的气候简直就是甘蔗的天堂。

往后几百年中,大量甘蔗庄园在古巴开辟。成熟的甘蔗经采伐后被榨汁、炼糖,并送回欧洲,启蒙了欧洲的糕点、咖啡和茶饮文化。

到今天,古巴砂糖还是与雪茄齐名的当地最大的出口物资。

但欧洲制糖工艺与中国制糖有一个巨大的差异:追求纯净。所以中国人会反复熬煮蔗浆,最后炼干水分,成为块状的固体,这是我们所谓的手工古法红糖;而白人则会在蔗浆浓缩后,以物理手段使得蔗糖晶体析出,获得“纯净”的砂糖。

砂糖的好处是甜度更高,但会浪费甘蔗汁中剩余的糖分和氨基酸。西班牙人把这种带着苦味的浆液称为“糖蜜”,通常用作饲料,也给甘蔗园中的黑奴当食物吃,以求“废物利用”。

但这种富含大量氨基酸的浆液,在炎热的加勒比地区很难长时间保存。黑人奴隶们来不及喝完,就发现糖蜜已经发酵变酸。但喝了之后,却获得了类似于饮酒一样的兴奋愉悦感。

没错,糖蜜发酵,也和水果、粮食类似,能产生酒精。虽然口味与葡萄酒、米酒不能相比,但在恶劣的环境下还能有酒喝,这对黑奴们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享受。很长时间里,糖蜜酒都是黑奴们调剂生活的享受。

16世纪末,英国战胜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获得了古巴的殖民地。与神经大条的西班牙人不同,严谨的英国人很快发现了黑奴们的私享。黑奴吃的东西,贵族当然不能吃,但如果应用于蒸馏呢,会不会得到类似于白兰地的酒液?

在那个造梦的年代,攫取黑奴的廉价食品再加工,获得类似于白兰地的昂贵商品,让冒险家们跃跃欲试,但梦想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新蒸馏的糖蜜酒口味单调尖锐,并不好喝。酿酒大师们想出了补救办法:将它装进橡木桶中,像威士忌一样进行陈酿,获得橡子的芬芳,由于陈年后颜色由清澈转深,人们叫它“金朗姆”。

但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进入19世纪后,随着加勒比蔗糖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美国南北战争掀起的黑奴解放运动,糖蜜酒越来越多,但从欧洲远航运来的橡木桶,以及储存酒液的场地却并没有增长。换言之,下游的存储熟成(酮类等风味物质的积累增多),与上游的发酵酿造工序出现了失调。

怎样消化更多没有经过熟成的、口味不佳的朗姆?当地人在经过各种尝试之后,选择模仿蒸馏以前糖蜜酒的口味,在朗姆里加入新鲜的甘蔗汁,再搭配青柠檬、薄荷调味配色,清亮碧绿的样子,与黑奴们喝的饮品区分开来,显示其鸡尾酒的贵族身份,这就是莫吉托。

暧昧甜水

MOJO MOJADITO=MOJITO

没有MOJITO,海明威是否能成为伟大作家

布鲁斯南、巩俐与MOJITO有着怎样的交集

为什么起名莫吉托?古巴流传最广的解释是,它与一种加勒比地区的传统调味料“mojo”有关。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mojo”其实是一种腌料,在制作烤牛排、烤鸡、烤鱼的时候,它能赋予肉类无与伦比的烟熏味和清新的酸味。

“mojo”的配料很多,包括油、大蒜、香菜、胡椒、盐等等,但最必不可少的是新鲜酸橙,这种原产于东亚的柑橘类果子并不适宜单独食用,相比柠檬,它有着更锐利的酸涩味。但搭配肉类,却能去腥解腻,无往不利。

作为一种鸡尾酒,莫吉托的口味也是锐利的酸:酸味来自古巴随处可得的青柠檬,锐利的口感则由薄荷鲜叶与廉价蒸馏朗姆酒复合而成。

很显然,在发明之初,莫吉托是一种男性化的饮品,它澎湃汹涌、酒味浓烈,还刻意突出了柠檬与薄荷的刺激味道。

但浪漫的拉丁裔古巴人,很快就开始对越来越流行的“mojo”进行改良,增加了甘蔗汁的用量,降低了酒精度,适合更多人享用。他们还用一个耐人寻味的西班牙单词“mojadito”为它起名。

“mojadito”,中文译为——“潮湿”。

显然,这是一个带有暧昧色彩的名字,与粤语里的“咸湿”颇有相似之处。酸甜利口的清新饮品,一定会受姑娘们的欢迎,但其中加了烈酒,酒精度不低。觥筹交错,一来二去,很适合谈恋爱的年轻男女增进感情。联系到拉丁族裔性格里的浪漫,不难想象,莫吉托在发明之初,会有怎样的助兴之妙。

20世纪上半叶,古巴革命前最纸醉金迷的时代,那时的哈瓦那是富人的天堂,钓鱼、射击、斗鸡以及灯红酒绿的街区令人倍感慰藉。Mojito的名称也是在当时被哈瓦那市中心一家名叫博德吉塔的餐厅固定下来,海明威对此功不可没,他常常说,“我的莫吉托在博德吉塔。”

1939年海明威移居到了古巴,并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以《老人与海》为首的许多作品。1953-1954年,《老人与海》一举夺得普利策新闻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古巴就这样成了他的福地。海明威曾这样表达过他对古巴的深厚情意:“我深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比起晚年他回到美国后的家庭不幸与疾病缠身,古巴就是海明威生命中最后的精神伊甸园。

事实上,这确实是海明威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他喝着一杯又一杯的莫吉托,写下了“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他还有四任妻子和无数情人——对他来说,莫吉托不仅是调剂生活的良药,还是与异性交往时最有趣的暧昧甜水。

2015年,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封锁后,美国和古巴开始恢复外交关系,并在2016年恢复民航通航。当时,从小读海明威长大的、前往古巴旅游的人们,蜂拥而至这家博德吉塔餐厅,在海明威曾坐过的椅子上点一杯莫吉托,看看海明威留下的墨宝“我的莫吉托在博德吉塔,我的代基里(一种古巴鸡尾酒)在El Floridita(酒吧名)”,回味大师曾经的浪漫。

在2002年的电影《007之择日而亡》中,皮尔斯·布鲁斯南向性感的哈莉·贝瑞献上一杯莫吉托鸡尾酒,哈莉·贝瑞调皮地说,“我习惯它的味道。”电影《迈阿密风云》中,巩俐和科林·法瑞尔从迈阿密赶到哈瓦那酒吧,就为了喝一口莫吉托。事实上,这些影视剧所演绎的原型,都能在海明威和他的女人们身上找到印记。

从更深的历史纵深来看,殖民的伤痛在机缘巧合下成就了朗姆酒,莫吉托也在美国实施控制时期被一名美国作家深深热爱,薄荷的清凉和柠檬的酸苦中和了蔗糖与朗姆,苏打水则带来些许辛辣刺激的口感,莫吉托仿佛也随古巴一样封印进了时间长河,不曾变化。

国饮出圈

中国人最初称它是“莫喝多”,是妙译还是错译

英、法、西、意都对MOJITO做了哪些改头换面

绿茶MOJITO是中国人的杰作吗

事实上,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莫吉托进入中国酒吧时,很多人还按照西班牙语的“J”相当于英语里的“H”、西班牙语的“T”相当于英语里的“D”这两个发音规则,将Mojito(Mohido)翻译成“莫喝多”。

虽然如今周杰伦的新歌里也准确地唱出了西班牙语的发音,但“莫喝多”三个字,今天回过头来看,依然是个兼具信达雅的高水平译名。它隐藏了让姑娘们少喝一些,别上了渣男当的意思,还表达了那个年代中国人对男女关系隐晦又保守的态度。

但严格说来,后来中国人把它译作“莫吉托”也不算是错误,因为最早这么读的,其实是一度成为古巴宗主国的英国。

作为19世纪的海上霸主,英国人依赖发达的海上贸易,凭着敏锐的时尚品位,发现莫吉托制作简单,但口味极好——调酒师大都将柠檬、薄荷和砂糖放入杯底,用一根木舂子随便碾压两下,放一份朗姆酒,加入冰块,再直接注入苏打水。英国航海家和商人们于是将莫吉托的原材料和做法带回不列颠,成就了年轻贵族们趋之若鹜的酒会必备品。

当时的英国统治者,是有“欧洲老祖母”之称的维多利亚女王——欧洲列国王室,有一大半都是她的子孙辈。贵族们的酒会,也是各国名流和统治者的社交场,莫吉托这一来自美洲、口味新奇、样子漂亮的小甜水,在登陆英国之后,很快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攻占了欧洲各国贵族阶层的饮用习惯,并自上而下地向民间传播。

因为拉美裔的古巴和英国有着天然的种族、语言和宗教差异,欧洲列国把英国人带回来的莫吉托称为“Mojito pestato”,即“欧洲版”或者“错版”。在欧洲多元文明的洗礼下,错版莫吉托很快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比如,懂吃的法国人,用甜美的利口酒替代凶猛的朗姆,减少了糖的用量,也降低了酒精度;因为欧洲缺乏青柠檬,用橘子和葡萄柚的杂交品种橘柚替代,降低了酸度。这种法式莫吉托有着亲和、温柔的特点,是特别受欢迎的餐后甜酒。

意大利人则用利古里亚沿海出产的罗勒叶替代青柠檬,再加大量的冰,放在瓦罐中饮用。意大利人追求强烈的刺激感,还通过减少辅料来提高酒精含量,这一切,都是意餐粗放又美味的典型做派。

西班牙人则带回了美洲另一块殖民地墨西哥的特产“龙舌兰酒”,这也是一种蒸馏酒,发酵材料是产于尤卡坦半岛的多肉植物龙舌兰。经过蒸馏后,龙舌兰有着比朗姆更张扬的香味,酒味也更加富有侵略性,用它来配置莫吉托,再加入薄荷和各种水果,成就了另一种香味浓重、滋味清淡的莫吉托。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变形”莫吉托越来越多,基酒包括白兰地、香槟、金巴利,水果则覆盖了石榴、覆盆子、百香果乃至椰子。有好事者做过统计,全球有记载的莫吉托做法多达300余种,其中欧洲占到200种以上。

再之后,碳酸饮料发明后,对于大多数不胜酒力的女士而言,往莫吉托中加入苏打水成了标配,气泡饮料独有的刺激感,与薄荷青柠赋予它的锐利相得益彰。甚至还有人抛弃酒精饮料,只用苏打水、雪碧或者姜汁汽水来调配所谓的“无醇莫吉托”“处女莫吉托”,满足更多人的口味。

最有意思的是,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全民禁酒。但由于当地地缘环境特殊,与西欧、美洲加勒比海形成天然的三角贸易区,饮食文化自然而然地向这些北非国家传播,包括莫吉托在内。

也不知道是谁破坏禁令偷尝酒味,或者依靠实验还原味道,当地人为了喝莫吉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特色——绿茶莫吉托:大量茶叶加水,用铁壶煮出高浓度咖啡因的茶汁,模仿酒精汹涌澎湃的“上头”感,再加上糖、薄荷叶,掩盖茶汁的苦涩,最终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饮料。

为了从颜色上更好地模仿真正的莫吉托,凸显薄荷的鲜绿,北非国家抛弃了广泛流行于西方的红茶,改用绿茶——摩洛哥、突尼斯等国,因此成为对中国绿茶需求量最高、进口量最大的贸易国,而这种绿茶莫吉托,则被当地人誉为“国饮”“妈妈的饮料”。

本版文/魏水华

周杰伦的一曲《Mojito》,唱红了小众旅游目的地古巴,也让有古巴“国饮”之称的Mojito(莫吉托),近期登上了中国人的网络热搜。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鸡尾酒之一,莫吉托并不符合中国人对烈酒“原香原味”的传统审美。但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莫吉托气味清新、颜色明快、口感甜美,制作过程充满仪式感,是最值得青睐的舶来饮料之一。

同时,莫吉托的背后,还包含了诸多文化标签和历史传闻:它是加勒比海盗的消遣工具,大作家海明威的灵感来源,摇滚旗帜切·格瓦拉的文艺标签。如今,周杰伦新歌里律动的节拍,让年轻人有了更多亲近它的理由。

500年前,在古巴甘蔗庄园里战战兢兢喝着发酵糖蜜水的黑奴们没想到,其无心栽花之举,经过历史的发酵,竟然催生了莫吉托这一风靡世界的饮品,甚至发祥于地球另一端的中国绿茶,也因此多了一种有趣的表达形式。

在这个越来越近的地球上,没有一种食物是孤岛,也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莫吉托是古巴的,当然,更是世界的。

蒸馏白酒

中国人发现了酒曲,为何忽略了蒸馏术

全球六大白酒,不过是因地制宜的产物

是谁决定了MOJITO味道的下限

莫吉托滋味的基本盘,来自于它的基酒——朗姆,这种蒸馏白酒锁定了莫吉托味道的下限。作为全球范围内最晚诞生的烈酒,朗姆也是滋味最独特的一款。

因为发现了酒曲,并让它参与发酵过程,中国是最早总结整理出成熟酿酒技术的国家。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在酿制美酒后,一直用过滤、澄清等办法提高酒精度,并未想到蒸馏。

虽然“蒸”是最有中国特色的烹饪技法,但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注意到蒸汽本身,而是把关注点放到被蒸的物体上。这可能与东西方人对世界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差异有关:西方人认为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而东方人认为基本元素为“金木水火土”——是的,没有气。

一般认为,最早发明蒸馏酒技术的是阿拉伯人。早在11世纪,十字军东征凯旋时,已经从阿拉伯帝国的俘虏手中学会了蒸馏,并将之运用于西欧盛产的葡萄酒——很容易地,欧洲人得到了白兰地。

13世纪,蒙古铁蹄踏遍欧亚大陆,阿拉伯帝国覆灭。但蒸馏技术却并未因此被消灭,而是在东西方第一次政治连接的过程中,由蒙古士兵和阿拉伯俘虏传到了中国。中式白酒,由此开启它的传奇。

14世纪,蒸馏技术在北欧普及,葡萄产量不如南欧的苏格兰、爱尔兰人改用大麦、黑麦、燕麦等麦类种子酿酒,并于蒸馏后在橡木桶中存放,使之沾染了橡子的芬芳。这就是今天的苏格兰威士忌的前身。

16世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和荷兰开始了对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的殖民。因为路途遥远,在船上储存的淡水时间长了之后会发臭而无法入口。船员们发现,蒸馏后的高度白酒防腐性能很好,可以作为续命的利尿剂。为了让蒸馏酒更容易入口,酿酒厂商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种类似于蓝莓的浆果“杜松子”,并配合橙皮、豆蔻、甘草、荽子等各种香料。这就是今天的金酒。

同样在16世纪,探险家们从新大陆带回了马铃薯和玉米,俄国的苦寒不毛之地从此能种上像样的粮食了。当时,蒸馏技术经过几个世纪的迭代,已经非常成熟,在用马铃薯和玉米酿出口味不佳的基酒后,俄国人将之蒸馏成“味道纯净”的高度白酒——伏特加。

500年时间,今天全球六大白酒中的五大,先后诞生。只有朗姆酒,姗姗来迟。

糖蜜发酵

制作古巴砂糖的残液如何“废物利用”

西班牙人忽视的秘密,被英国人发现

黑奴私享竟变成了欧洲贵族风味

1493年,哥伦布发现古巴后,不仅带来了西班牙殖民者,也带来了甘蔗的根茎。相对于欧洲几乎种不出甘蔗的高纬度和干燥环境,古巴湿热的气候简直就是甘蔗的天堂。

往后几百年中,大量甘蔗庄园在古巴开辟。成熟的甘蔗经采伐后被榨汁、炼糖,并送回欧洲,启蒙了欧洲的糕点、咖啡和茶饮文化。

到今天,古巴砂糖还是与雪茄齐名的当地最大的出口物资。

但欧洲制糖工艺与中国制糖有一个巨大的差异:追求纯净。所以中国人会反复熬煮蔗浆,最后炼干水分,成为块状的固体,这是我们所谓的手工古法红糖;而白人则会在蔗浆浓缩后,以物理手段使得蔗糖晶体析出,获得“纯净”的砂糖。

砂糖的好处是甜度更高,但会浪费甘蔗汁中剩余的糖分和氨基酸。西班牙人把这种带着苦味的浆液称为“糖蜜”,通常用作饲料,也给甘蔗园中的黑奴当食物吃,以求“废物利用”。

但这种富含大量氨基酸的浆液,在炎热的加勒比地区很难长时间保存。黑人奴隶们来不及喝完,就发现糖蜜已经发酵变酸。但喝了之后,却获得了类似于饮酒一样的兴奋愉悦感。

没错,糖蜜发酵,也和水果、粮食类似,能产生酒精。虽然口味与葡萄酒、米酒不能相比,但在恶劣的环境下还能有酒喝,这对黑奴们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享受。很长时间里,糖蜜酒都是黑奴们调剂生活的享受。

16世纪末,英国战胜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获得了古巴的殖民地。与神经大条的西班牙人不同,严谨的英国人很快发现了黑奴们的私享。黑奴吃的东西,贵族当然不能吃,但如果应用于蒸馏呢,会不会得到类似于白兰地的酒液?

在那个造梦的年代,攫取黑奴的廉价食品再加工,获得类似于白兰地的昂贵商品,让冒险家们跃跃欲试,但梦想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新蒸馏的糖蜜酒口味单调尖锐,并不好喝。酿酒大师们想出了补救办法:将它装进橡木桶中,像威士忌一样进行陈酿,获得橡子的芬芳,由于陈年后颜色由清澈转深,人们叫它“金朗姆”。

但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进入19世纪后,随着加勒比蔗糖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美国南北战争掀起的黑奴解放运动,糖蜜酒越来越多,但从欧洲远航运来的橡木桶,以及储存酒液的场地却并没有增长。换言之,下游的存储熟成(酮类等风味物质的积累增多),与上游的发酵酿造工序出现了失调。

怎样消化更多没有经过熟成的、口味不佳的朗姆?当地人在经过各种尝试之后,选择模仿蒸馏以前糖蜜酒的口味,在朗姆里加入新鲜的甘蔗汁,再搭配青柠檬、薄荷调味配色,清亮碧绿的样子,与黑奴们喝的饮品区分开来,显示其鸡尾酒的贵族身份,这就是莫吉托。

暧昧甜水

MOJO MOJADITO=MOJITO

没有MOJITO,海明威是否能成为伟大作家

布鲁斯南、巩俐与MOJITO有着怎样的交集

为什么起名莫吉托?古巴流传最广的解释是,它与一种加勒比地区的传统调味料“mojo”有关。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mojo”其实是一种腌料,在制作烤牛排、烤鸡、烤鱼的时候,它能赋予肉类无与伦比的烟熏味和清新的酸味。

“mojo”的配料很多,包括油、大蒜、香菜、胡椒、盐等等,但最必不可少的是新鲜酸橙,这种原产于东亚的柑橘类果子并不适宜单独食用,相比柠檬,它有着更锐利的酸涩味。但搭配肉类,却能去腥解腻,无往不利。

作为一种鸡尾酒,莫吉托的口味也是锐利的酸:酸味来自古巴随处可得的青柠檬,锐利的口感则由薄荷鲜叶与廉价蒸馏朗姆酒复合而成。

很显然,在发明之初,莫吉托是一种男性化的饮品,它澎湃汹涌、酒味浓烈,还刻意突出了柠檬与薄荷的刺激味道。

但浪漫的拉丁裔古巴人,很快就开始对越来越流行的“mojo”进行改良,增加了甘蔗汁的用量,降低了酒精度,适合更多人享用。他们还用一个耐人寻味的西班牙单词“mojadito”为它起名。

“mojadito”,中文译为——“潮湿”。

显然,这是一个带有暧昧色彩的名字,与粤语里的“咸湿”颇有相似之处。酸甜利口的清新饮品,一定会受姑娘们的欢迎,但其中加了烈酒,酒精度不低。觥筹交错,一来二去,很适合谈恋爱的年轻男女增进感情。联系到拉丁族裔性格里的浪漫,不难想象,莫吉托在发明之初,会有怎样的助兴之妙。

20世纪上半叶,古巴革命前最纸醉金迷的时代,那时的哈瓦那是富人的天堂,钓鱼、射击、斗鸡以及灯红酒绿的街区令人倍感慰藉。Mojito的名称也是在当时被哈瓦那市中心一家名叫博德吉塔的餐厅固定下来,海明威对此功不可没,他常常说,“我的莫吉托在博德吉塔。”

1939年海明威移居到了古巴,并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以《老人与海》为首的许多作品。1953-1954年,《老人与海》一举夺得普利策新闻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古巴就这样成了他的福地。海明威曾这样表达过他对古巴的深厚情意:“我深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比起晚年他回到美国后的家庭不幸与疾病缠身,古巴就是海明威生命中最后的精神伊甸园。

事实上,这确实是海明威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他喝着一杯又一杯的莫吉托,写下了“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他还有四任妻子和无数情人——对他来说,莫吉托不仅是调剂生活的良药,还是与异性交往时最有趣的暧昧甜水。

2015年,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封锁后,美国和古巴开始恢复外交关系,并在2016年恢复民航通航。当时,从小读海明威长大的、前往古巴旅游的人们,蜂拥而至这家博德吉塔餐厅,在海明威曾坐过的椅子上点一杯莫吉托,看看海明威留下的墨宝“我的莫吉托在博德吉塔,我的代基里(一种古巴鸡尾酒)在El Floridita(酒吧名)”,回味大师曾经的浪漫。

在2002年的电影《007之择日而亡》中,皮尔斯·布鲁斯南向性感的哈莉·贝瑞献上一杯莫吉托鸡尾酒,哈莉·贝瑞调皮地说,“我习惯它的味道。”电影《迈阿密风云》中,巩俐和科林·法瑞尔从迈阿密赶到哈瓦那酒吧,就为了喝一口莫吉托。事实上,这些影视剧所演绎的原型,都能在海明威和他的女人们身上找到印记。

从更深的历史纵深来看,殖民的伤痛在机缘巧合下成就了朗姆酒,莫吉托也在美国实施控制时期被一名美国作家深深热爱,薄荷的清凉和柠檬的酸苦中和了蔗糖与朗姆,苏打水则带来些许辛辣刺激的口感,莫吉托仿佛也随古巴一样封印进了时间长河,不曾变化。

国饮出圈

中国人最初称它是“莫喝多”,是妙译还是错译

英、法、西、意都对MOJITO做了哪些改头换面

绿茶MOJITO是中国人的杰作吗

事实上,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莫吉托进入中国酒吧时,很多人还按照西班牙语的“J”相当于英语里的“H”、西班牙语的“T”相当于英语里的“D”这两个发音规则,将Mojito(Mohido)翻译成“莫喝多”。

虽然如今周杰伦的新歌里也准确地唱出了西班牙语的发音,但“莫喝多”三个字,今天回过头来看,依然是个兼具信达雅的高水平译名。它隐藏了让姑娘们少喝一些,别上了渣男当的意思,还表达了那个年代中国人对男女关系隐晦又保守的态度。

但严格说来,后来中国人把它译作“莫吉托”也不算是错误,因为最早这么读的,其实是一度成为古巴宗主国的英国。

作为19世纪的海上霸主,英国人依赖发达的海上贸易,凭着敏锐的时尚品位,发现莫吉托制作简单,但口味极好——调酒师大都将柠檬、薄荷和砂糖放入杯底,用一根木舂子随便碾压两下,放一份朗姆酒,加入冰块,再直接注入苏打水。英国航海家和商人们于是将莫吉托的原材料和做法带回不列颠,成就了年轻贵族们趋之若鹜的酒会必备品。

当时的英国统治者,是有“欧洲老祖母”之称的维多利亚女王——欧洲列国王室,有一大半都是她的子孙辈。贵族们的酒会,也是各国名流和统治者的社交场,莫吉托这一来自美洲、口味新奇、样子漂亮的小甜水,在登陆英国之后,很快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攻占了欧洲各国贵族阶层的饮用习惯,并自上而下地向民间传播。

因为拉美裔的古巴和英国有着天然的种族、语言和宗教差异,欧洲列国把英国人带回来的莫吉托称为“Mojito pestato”,即“欧洲版”或者“错版”。在欧洲多元文明的洗礼下,错版莫吉托很快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比如,懂吃的法国人,用甜美的利口酒替代凶猛的朗姆,减少了糖的用量,也降低了酒精度;因为欧洲缺乏青柠檬,用橘子和葡萄柚的杂交品种橘柚替代,降低了酸度。这种法式莫吉托有着亲和、温柔的特点,是特别受欢迎的餐后甜酒。

意大利人则用利古里亚沿海出产的罗勒叶替代青柠檬,再加大量的冰,放在瓦罐中饮用。意大利人追求强烈的刺激感,还通过减少辅料来提高酒精含量,这一切,都是意餐粗放又美味的典型做派。

西班牙人则带回了美洲另一块殖民地墨西哥的特产“龙舌兰酒”,这也是一种蒸馏酒,发酵材料是产于尤卡坦半岛的多肉植物龙舌兰。经过蒸馏后,龙舌兰有着比朗姆更张扬的香味,酒味也更加富有侵略性,用它来配置莫吉托,再加入薄荷和各种水果,成就了另一种香味浓重、滋味清淡的莫吉托。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变形”莫吉托越来越多,基酒包括白兰地、香槟、金巴利,水果则覆盖了石榴、覆盆子、百香果乃至椰子。有好事者做过统计,全球有记载的莫吉托做法多达300余种,其中欧洲占到200种以上。

再之后,碳酸饮料发明后,对于大多数不胜酒力的女士而言,往莫吉托中加入苏打水成了标配,气泡饮料独有的刺激感,与薄荷青柠赋予它的锐利相得益彰。甚至还有人抛弃酒精饮料,只用苏打水、雪碧或者姜汁汽水来调配所谓的“无醇莫吉托”“处女莫吉托”,满足更多人的口味。

最有意思的是,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全民禁酒。但由于当地地缘环境特殊,与西欧、美洲加勒比海形成天然的三角贸易区,饮食文化自然而然地向这些北非国家传播,包括莫吉托在内。

也不知道是谁破坏禁令偷尝酒味,或者依靠实验还原味道,当地人为了喝莫吉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特色——绿茶莫吉托:大量茶叶加水,用铁壶煮出高浓度咖啡因的茶汁,模仿酒精汹涌澎湃的“上头”感,再加上糖、薄荷叶,掩盖茶汁的苦涩,最终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饮料。

为了从颜色上更好地模仿真正的莫吉托,凸显薄荷的鲜绿,北非国家抛弃了广泛流行于西方的红茶,改用绿茶——摩洛哥、突尼斯等国,因此成为对中国绿茶需求量最高、进口量最大的贸易国,而这种绿茶莫吉托,则被当地人誉为“国饮”“妈妈的饮料”。

本版文/魏水华

来源:千龙网

美炸了,90后美女摄影师将美食拍成艺术品

汤汤=图,格瑞特=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带给我们积极进取的动力。但如果我们自身能力有限或者环境有限,梦想很难实现时,失望伤心在所难免。

看过北京女摄影师汤汤的《食物造的梦》系列之后,我意识到,梦想能否实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创意。

用食物制作的物品

汤汤以食物为媒介,发挥想象力,创造并记录了一个个农村儿童小小而真实的梦。

有调查显示,在部分中国农村,每年有约 25% 的农产品卖不出去,而当地农民又主要靠农产品获得生活资金。

农民面对滞销的农产品只有无奈,它们既不能缓解家庭生活的经济压力,扔掉坏掉又很可惜,成了“鸡肋”。

男孩叫王安哲,特别爱笑爱“演”。拍他的时候,他时不时的就把手插在兜里,一副很帅的样子。

红枣做的书包,是最香最有灵魂(好吃)的一个了。

这样环境下的儿童,心中的诸多梦想都暂时很难实现,比如想要书包、篮球、玩具小熊……

汤汤和她的朋友们恰恰将这两个表面上毫无联系的元素结合在了一起,用滞销的农产品圆了孩子们的梦。

每当看到孩子们真诚单纯的笑容时,汤汤总会感叹创意赋予了食物新的力量。

男孩叫刘锴涛,初见面时十分腼腆羞涩,但玩起球来又格外放得开。我们用2公斤红豆和黑豆,一颗颗围绕球形的方向固定制作成一个篮球。

女孩叫候芮溪,她想要一个自己的钢琴,对于农村孩子,钢琴像是贵族的玩具不可企及。在滞销的食材里,黑白米正好呼应了黑白键的颜色,2 袋大米换来了一个玩具钢琴。

黑白米做的钢琴

你作为职业摄影师有多长时间了?平时的工作拍摄内容是什么?

汤汤:只拍食物有三年时间了,都是一些纯商业拍摄任务。因此,我接触到了很多食物产品,了解不少种类的食物,也更能激发一些对于食物的拍摄创意。

谈谈《食物造的梦》系列创作的初衷吧。

汤汤:这组照片源于淘宝网发起了的一个农村公益项目,初衷很简单,想把农村滞销的农产品通过简单的创意和设计变成农村孩子一个小小的圆梦物,比如一个书包、一个篮球、一把课椅或仅仅只是一本书。它们虽然不是真实的梦想中的物品,但对孩子们来讲,可能会比真实的书包、篮球、课椅更有趣味性和意义。

最开始时,食物摄影师、食物造型师以及经纪公司的人员一起敲定了项目创意。当时,我们能想到的有关“食物造梦”的创意很多,比如用食物塑造台灯、鞋子、儿童、毛衣等物品,但最后能很形象、很完整展现出来的成品不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如创意合不合适、食物制作过程的难易、最终画面是否美观等。

对我来说,从只是记录食材的美,到挖掘食材全新的个性,再到这次让食物除了可口和美丽外还具有一种全新的力量,是一种自我成长。同时,我也因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感到成就满满。

穿蓝色小棉袄的郭孜潇,很开心的带上家里花生做的帽子。1.5公斤的花生做的一个花生帽,帽子的细节也用花生做球球的装饰。

花生做的帽子

对于拍摄人物,你们有什么选择标准吗?

汤汤:没有什么标准。我们去到农村当地,是特别希望有更多小朋友参与进来的,所以没有任何限制,很乐意和他们一起制作这些“礼物”。

就地取材有什么困难吗?挑选食物有什么标准?

汤汤:这个其实不难,它们都是最普通的农产品,红枣、红豆、甘蔗等都是随处可得的,但是我会挑选色泽鲜艳、外形规则并且形态符合制作造型的个体。

孩子们对制作完的“礼物”都很满意吗?

汤汤:我会邀请他们也加入制作过程,这样他们会觉得很好奇很好玩,有机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并把它们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他们都是很满意的,并且意犹未尽。

男孩叫刘文博,黑黑的、爱傻笑,他特别想要一个适合他高度的椅子,这样就可以不费劲的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三捆甘蔗才能做成一个椅子。甘蔗看起来像竹子,但其实远比竹子脆弱,暴露在空气里半天,水分尽失,就会散架。

甘蔗做的椅子

有没有什么难忘的拍摄经历?

汤汤:开始拍摄时,孩子们会羞涩和害怕,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们,他们没有见过这么多陌生人和镜头,当镜头对准他们时甚至会感到恐惧,这是一个拍摄难点。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与他们相处,一起聊天一起游戏一起选择食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才使他们放下戒备,并勇敢地在镜头前展现真实的一面。记得拍摄“篮球”那组照片的时候,主人公小男孩叫刘锴涛,初见面时他十分腼腆羞涩,但玩起球来又格外放得开,当制作完毕后,甚至把红豆做的篮球当真的篮球一样去投篮。

这组照片的社会反响如何?你想要通过它们表达怎样的情感?

汤汤:这组作品的反响很好,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很欣慰。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组作品让更多人关注到滞销的农产品和农村儿童的生活,如果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帮助就更好了。我也希望看到作品的人都能意识到食物的力量,并从自身做起杜绝浪费食物的行为。

还将继续拍摄下去吗?

汤汤: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非常想继续这个系列的拍摄。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我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

女孩叫郭兆槑,她的梦想是想要一个洋娃娃,于是我们尝试用滞销的土豆,做了一个“泰迪熊”。最困难的是能找到刚好四肢,头身形状并且固定在一起正好一比一的搭配。

这本“食物”书对食材要求高,制作难度也最大。

(本文节选自《摄影世界》2018 年 11 月刊)

中国时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之未来

服装,作为文化形态和权力结构的视觉表征,隐喻着我们所传达的个体价值,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联。自古以来,服装的设计灵感、面料生产和后期制作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在清代画家冷枚的《耕织图》中,女性在织机前不断重复着缫丝和纺纱的动作,一如今日我们在服装生产车间所见之场景:缝纫机发出咔嚓声响,工人在此完成时装品牌的订单,他们夜以继日赶制出的成品将会被送往线下零售端,被消费者买走,或将成为这些时尚爱好者衣橱中的常青款,又或将在风格更迭的浪潮中被丢弃。在擅长“造梦”的时尚产业背后,在华美的服饰和T台之外,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浪费。

由赛得利 (Sateri)、MSC咨询和第一财经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可持续时尚消费报告》指出,时尚产业是全球第二大用水户,每年产生全球20%的废水,近50万吨的塑料微纤维会被释放进海洋,相当于500亿个塑料瓶。而作为服装制造业大国,中国每年都有超过2600万吨的衣物和面料被当作垃圾处理,产生高达2000万吨的纺织废弃物,其回收率却不足10%。曾经,在前工业化时期,时尚的目的是将创意、面料和工艺等多元化的“物”联结为一个整体,为人类的交际和文化的流动提供媒介;现在,时尚被打上了“非环保”、“拜物主义”和“工业化”的标签,加之疫情的冲击,整个行业都处于转型和变革的风口浪尖。

《2020中国可持续时尚消费报告》相关数据

在中国,对于“可持续时尚”的思考和实践也同步进入了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社交媒体成为了品牌和时尚从业者发声的关键出口,从叶晓薇创建的yehyehyeh创新社,到崔丹参与发起的有料空间workshop,时尚界正将可持续理念传递给更为广阔的大众,试图塑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品牌端作为维系可持续进程的桥梁,需要对供应链生产环境、透明度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海归潮”中,越来越多中国设计师从纽约、巴黎和伦敦这样的传统时装之都回到国内,身体力行地在中国践行着可持续时尚:方妍楠选择运用回收的玻璃珠为身着Susan Fang的女孩们编织梦想;裘淑婷在其品牌每一季的剩余面料上加以印花和刺绣,于环保和浪漫情怀之间找到了平衡点;untitlab?的创意总监Sans则大胆地从未来世界寻觅方法,在鞋履设计中广泛使用依靠科技制造的新型植物皮革......

毋庸置疑的是,在当下的中国,他们正用新的方式和态度面对可持续时尚这个诞生已久的议题——那么,中国的可持续时尚究竟走了多远?年轻的设计师又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蓝图?让我们在与方妍楠、裘淑婷和Sans的对话中寻找答案。

Susan Fang

自然生长

用编织的技法将彩色薄纱和天鹅绒丝带一层层串联,空气随着双手的舞动注入其中,原本平坦、轻盈的面料被赋予了立体感和温度,一件适用于任何身型的裙装就此奇迹般地诞生。然而,创造这样的一次“奇迹”绝非易事,设计师方妍楠要花上近四天的时间,在工作台前重复上百次类似的动作,“每一件衣服所需的丝带数量和薄纱尺寸都不同,非常考验制作者的记忆力、熟练度和耐心。”对大多数高级时装屋、独立设计师品牌和新型商业品牌来说,冗杂的工艺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多方面的浪费,Susan Fang却与之相反。

当一众品牌急于实现供应链端的可持续时,方妍楠选择从创意端去重新审视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若为了打造精美的廓形就要浪费大量原材料,就去掉廓形,让柔软的丝带直接贴合身体;如若消费者因身型变化而不得不丢弃喜爱的衣物,就取消尺码,让衣物自由伸展。“完成一件衣服后,剩余的丝带不仅可以转嫁至另一件衣服上,还可以用来制作包装。比如耳环就只需要一排丝带,衣服需要用到六排,编排完成后再系上蝴蝶结,就能当作防尘袋或托特包使用。”她时不时用双手比划出每一个步骤,全方位向我介绍这个名为“ 空气丝带 ”(Air-Ribbon)的新系列 。

使用了“空气丝带”的Susan Fang 2021秋冬系列

滑动查看更多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气”是推动世界运转、维持人类生命的源动力,自然能量始终在万物的此消彼长中保持守恒。受此启发,她于三年前创造性地发明了零浪费的“空气编织”(Air-Weave)工艺,而后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空气刺绣”(Air-Embroidery)系列,即用植物染的方式制作印花,再用传统刺绣的手法将羽毛缝制进不同的面料层中,整个过程不会造成任何浪费,所有的材料都能物尽其用。2019年,方妍楠入围 LVMH Prize大奖赛,行业里最耀眼的镁光灯聚焦到了这位来自东方水乡的女孩身上,“现如今,可持续时尚不应该只停留在生产层面,对设计理念的传承和革新也是一种可持续。”

方妍楠出生在宁波,这个鱼米之乡位于浙江省东部,北临杭州湾,是长三角地区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也是古时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自在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其快速发展为富饶港口城市,20世纪以来,无数浙商从这里走出,身体力行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虽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宁波却没有被消费主义过度侵蚀,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其提供了完美的保护伞。绵延的雨水滋养着城市周边的林木,田野在跳跃的阳光下呈现出草木华滋的景象——这是方妍楠3岁前对家乡的核心记忆,“我的妈妈是农民出身,也因此格外珍惜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她会把家中剩余的面料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在她手中,什么都不会被浪费。”于任何一位设计师而言,风格和方法论的形成都离不开个体经验和环境的塑造,家乡的风光无疑加深了方妍楠对自然的体认,但在可持续时尚还不算时兴的90年代,年幼的她却从母亲的生活方式中触及了可持续的理念,“可持续就是从生活出发,站在大自然的视角看待一切,这也正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习惯。”

使用了“空气编织”的Susan Fang 2020春夏系列

滑动查看更多

5岁那年,方妍楠跟随母亲漂洋过海来到了加拿大,之后又辗转于英国、美国和中国之间。接受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她拥有更为宽阔的视野,也磨练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在各类意识形态的激荡中,她更加懂得如何将中国的传统精髓转译至时装设计中。在中央圣马丁学院攻读女装设计期间,母亲每逢假期就会从家乡来伦敦看望她。作为无数学子心中的时尚圣殿,圣马丁的学业压力极大,“那时我经常做噩梦,为了缓解焦虑,妈妈曾陪着我去美国山区徒步一周。我们也因为热爱不同文化,去各地旅游、参观美术馆。”四处游走的过程中,方妍楠悉心观察、感受周遭的一切,她会因巴黎某间美术馆中莫奈和毕加索的作品而惊叹,更会因西班牙南部阳光下摇曳的白杨树而驻足。当我向她求证,一位设计师是否难以在可持续时尚和自己的美学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她说:“在我为那些绝无仅有的风景而动容时,我瞬间明白,我们身上的衣物也取之于自然,美扎根于自然,可持续的概念亦是源自自然,三者互为一体,从来都不会矛盾。”

一次潜水时方妍楠不经意间发现,在阳光的散射下,从呼吸管中涌出的泡泡呈现出了彩虹般的色彩,一个用水晶玻璃珠制作配饰的想法在她脑海中萌生。不久后,她设计的珠珠包问世,一时间火遍全网,很多女孩因买到了珠珠包而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她们的社交媒体上。“或许只有小部分消费者知道,由回收丢弃的玻璃弹珠制成的珠珠包同样是零浪费产品,我们会从各地的工厂中收集被丢弃的玻璃珠,再按照不同包款的尺寸和形状用线将其串联,剩下的玻璃珠则会被用作衣服和鞋子上的装饰,又或是捐给上海的蒲公英慈善基金会。”她补充道。

环保弹珠系列珠珠包

实际上,当可持续时尚成为这个行业的关键词时,为了博得消费者和业界的认同,很多品牌动辄大肆宣扬他们精心打造的可持续产品,以及那些听上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新型科技,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甚至会因此而感到疲惫。伴随着不绝于耳的议论声,可持续逐渐成为了很多设计师背负的压力。“对我来说,可持续是一件潜移默化的事,不一定非要通过科技来实现。我们应着眼于当下,而不是过度依赖未来。”两年前,方妍楠受邀去哥本哈根参加可持续时尚论坛,一位学者的观点与她不谋而合:即使采用了可持续的材质,在制作过程中还是会产生废料,唯有从设计出发,才有可能减少70%至90%的浪费。在这个人人都试图为可持续时尚正名,并马不停蹄地探寻新出路的当下,方妍楠向我坦言,她对于可持续时尚的理解其实一直都没有变过。

方妍楠从自然中走出,又与自然共同生长。从青海玉树到新疆昭和,她每次都会前往中国的边远城市拍摄品牌的季度广告片。没有奢华的置景,没有精心挑选的模特,更没有特定的方案和计划,她和摄影师郭濮源会边走边记录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让当地居民穿上Susan Fang的服装,用镜头捕捉真情流露的瞬间。在拍摄2021秋冬系列的广告片时,他们将内蒙古作为最终目的地,这里远离大都市的喧嚣,看不见华灯初上的景象,唯有“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田园风光。这里的人自给自足,万物都在循环往复中自由生长,“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出发,让可持续时尚变成一个更为开放和包容的体系,这是我下意识的习惯,也是今时今日所需的新方法。”她笑着说。

Susan Fang 2021秋冬系列广告,在内蒙古拍摄完成。

摄影:郭濮源

Shuting Qiu

可持续的浪漫

裘淑婷的工作室位于上海静安区的一座写字楼中,两公里开外就是繁华的市中心,静安嘉里中心、瑞欧百货和恒隆广场在南京西路上接连排开,从一个商场走出后,步行五分钟即可到达另一个商场,其紧凑程度如同奢侈品牌上新的速度一样让人应接不暇。相较之下,裘淑婷这里闹中取静,钢筋混凝土的白墙隔绝了外界的喧闹,让设计师得以安心创作。工作室的面积虽不算大,却划分出了不同的功能区:各个独立的办公室外,衣架上依次悬挂着不同季度的样衣,如若走进裘淑婷的办公室,一眼就能看到两块贴满印花布料和花卉图案的白板,在右边的窗户旁,她的“高光时刻”依次排开:H&M设计大奖最终候选人证书、日本BIG设计大赛特别奖的奖杯、那个曾出现在蔡依林《UglyBeauty》专辑封面上的红色金属嘴唇......而她的桌子上则整齐摆放着一打正方形的布料 ,“你看,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剩余的面料。”她说。

Shuting Qiu工作室的库存面料一角

今年3月,裘淑婷入围LVMH Prize大奖的半决赛,同时于上海时装周发布了个人品牌Shuting Qiu 2021秋冬系列。利落的廓形、不规则的长裙、互相交杂的格纹和花卉纹样......裘淑婷将适用于男装的廓形与女性化的印花相结合,让服装呈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美感。时尚界对这位冉冉升起的新星赞不绝口,纷纷用“浪漫”和“先锋”一类的词汇去形容她的设计,我们的确可以从她的风格中发觉来自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前卫气质,以及与其师 Walter VanBeirendonck同样的高级品位,却往往因这种强烈的视觉语言而忽略了她在可持续层面做出的努力。

在时尚界,面对众口难调的消费者和变幻莫测的市场,品牌往往难以精准预估每一季的销售量,而那些卖不出去的产品也被称为“死库存”(Deadstock),每年都会造成上千亿元的浪费。在Shuting Qiu 2021秋冬系列中,我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实方法:该系列70%的用料来自品牌往季的库存,以及从全球各地回收的面料,用来缝制面料的纱线也由废弃塑料瓶制作而成。而在同年的春夏系列中,她使用了回收的牛仔面料,又在这种厚重的材质上附以精致的真丝提花工艺,“我们会和杭州、苏州当地做刺绣的阿姨合作,虽然她们对这种技艺烂熟于心,其后辈却早已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传统便无法延续下去。但如果能将其与时装结合,既不会造成劳动力的浪费,也可以实现人文层面的可持续。”

众所周知的是,时尚行业的供应链透明度较低,生产环境和流程无法被追踪,劳工权益因此难以得到保障。时尚评论人Dana Thomas在《奢侈的》一书中揭露了时尚产业的血汗工厂和劳工危机。为了生产丝绸面料,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工厂里,工人要用手缠丝,继而拆散蚕茧,再将其拍打、拧成细丝。这道工序异常繁琐,还会产生大量的脏水和难闻的气味,工人们在车间高强度作业,却领着微薄的薪水——这是整个服装制造业长期以来的境况。尽管牛仔不如丝绸那般价格高昂,但从原材料棉花的生产到产品被送往零售端,制作一条牛仔裤需要消耗近4000升水。如果时装的生产量保持目前的速度,那么到2030年,对水的需求量将超过世界水供给量的40%。这样的数字让人如鲠在喉,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大品牌选择用高科技应对,在这个迷恋新鲜事物的行业,作为独立设计师的裘淑婷却选择让废弃的面料“起死回生”,不失为一种可持续的新方式。

Shuting Qiu 2021秋冬系列

滑动查看更多

实际上,早在裘淑婷进入公众视野之前,她就已经开始探索可持续时尚的可能性。“虽然在安特卫普读书期间,学校更注重创意和个人DNA的展现,但欧洲时尚界对可持续的关注却是下意识的。”说着,她回忆起之前在巴黎参加Showroom的经历,那时,一位LVMH集团的人士来到她的展位前,还没有仔细看服装,就单刀直入地问道:“你的可持续体现在哪里?”接着,他又说:“作为一位新人设计师,对可持续时尚的践行是至关重要的。”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加之两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破坏,欧美时尚界尤为注重环保问题。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制造业进驻,“Made inChina”的标签几乎随处可见。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当下的中国几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前进,但天灾却接踵而至。

外部环境的“恶”必然会引发人类对于青山绿水的向往,“近年来,在中国时尚界,可持续的理念正由点及面地扩张。”今年6月,裘淑婷参加了有料空间workshop的第三期,与设计师Susan Fang和Langer Chen一同探讨环保印染的趋势与未来。“这个活动的地点在新天地的中庭,是上海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现如今,时尚界对于可持续的讨论不免有些陈词滥调的意味,但消费者是否真的理解,又是否能让可持续的衣服物尽其用,则是另外一回事。在裘淑婷看来,中国设计师需要做的不仅是打通供应链,让工厂使用可持续的材料,更应该从消费端着手,通过相关的活动让可持续时尚触及更广泛的人群。

在生活中,裘淑婷几乎不会买快时尚的产品,她会穿自己品牌的服装,或是购买川久保玲和安特卫普六君子的Archive,“培养理性的消费习惯,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是我们每个人践行可持续时尚最直接的方式。”她点了点头说。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时尚界原本的步伐,供应链中断、线下门店关闭、时装周取消......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在此之前,裘淑婷一直与意大利环保面料公司Bonotto合作,“因为疫情,我们拿不到原本需要的面料,因此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往季的库存。当我将Shuting Qiu的品牌DNA融入这些看似无法‘重生’的面料中时,我才发现其中的妙处。”

在大多数人眼中,可持续时尚往往不那么“时尚”,但裘淑婷却认为并非如此,“什么东西都可以被反复利用,就看你怎么才能用得妙。你可以把一块剩余的面料做成一个小的手提袋,也可以为其加上刺绣,所有东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美学传达出来。”说着,她指向沙发上摆放的一只紫色方形靠枕,“这也是我用剩余面料做的。”裘淑婷一直希望借助更多媒介去表达她的可持续理念,“等到我们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成熟了,我或许会推出家居产品也不一定。”在当下抑或是未来,这份属于Shuting Qiu的可持续浪漫终将延续下去,无论形式为何。

untitlab?

未来先锋

同衣服一样,鞋履也是社会身份的象征。在经典美剧《绯闻女孩》中,来自纽约上东区的女主角Serena和Blair,几乎每天都踩着七八厘米的高跟鞋出行,有司机接送的她们从不担心鞋子被弄脏或磨损,Christian Louboutin和Jimmy Choo自然成为了首选。受庞大消费市场的驱动,鞋子逐渐成为时尚产业中与包袋并驾齐驱的庞大品类,也是奢侈品牌获取高额利润的关键所在。然而,可持续咨询公司Quantis数据显示,鞋类制造每年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4%。为了制造皮鞋,每年都有超过5000万只动物被养殖和屠宰。

坚定的环保主义者 Stella McCartney曾在一次采访中愤慨地说道:“滥用化学品、砍伐森林、屠杀动物——这些都是毫无发展前景的行为。一旦你放弃了用动物皮毛制作鞋子或包袋的执念,你就走在了行业的前沿。”这位可持续时尚的先驱虽然言辞激进,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传统的皮革鞣制工艺会使用如铝、铬和锆一类的重金属,所产生的废物不仅对人体有害,甚至无法被生物降解。“大部分奢侈品牌会选用真皮制作包袋和鞋子的原因在于,相较于那些新型科技材质,真皮的制作难度更低,透气性和舒适度也的确更胜一筹,长期使用后产生的褶皱肌理也更有质感。”untitlab?的艺术总监Sans在电话那头告诉我。

左图:环保素皮革切割测试

右图:植物染牛仔测试

自疫情暴发以来,Sans一直待在伦敦的家中,我们的对话也只能通过互联网实现。“欧洲的大部分城市仍处于封锁期,而这种足不出户的日子恰巧给予了我独立思考的时间。当我接连看到关于洪水、火灾和台风的新闻时,我更加确信untitlab?应该走我们一直坚持的可持续道路。”高中时,Sans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环保社社长,接连参加了植树、箱子改造和旧物回收等活动,自那时起逐渐养成了环保意识。在英国求学期间,素食体验让他更为深刻地体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当时想,是不是可以把服装设计和环保结合在一起?”

2019年,Sans与田才、Justin Zen共同创立了鞋履品牌untitlab?,凭借夸张的几何造型和“性别流动”的设计理念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短短两年间就先后在伦敦时装周、Pitti Uomo男装周和巴黎时装周发布作品,同时在全球拥有接近50家授权零售店。虽然untitlab?的热度至今不减,却鲜少有消费者知道他们一直在使用环保材料,“可持续是一个自然的、内在的过程,我们不想把它做成一个标签化或符号化的东西,环保是准则而非噱头。”Sans严肃地说。

untitlab?工作室的整体区域

在untitlab?2021秋冬系列中,Sans使用超级纤维材料打造了即着拖鞋(Slip-On),又用蜥蜴纹纯素皮打造了绑带高跟拖鞋和露趾高帮靴,“我想制造一种反差感,让那些热衷于动物皮革的消费者意识到,环保皮革也可以呈现出他们想要视觉效果。”由于废弃真皮的二次处理难度较大,与服装相比,鞋履制作更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方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可持续。自萌生了开创untitlab?的想法至今,Sans和团队成员就一直在全球各地寻找生产环保皮革的公司。“新产品使用了30%源于植物(甘蔗废渣)中提取再生资源作为部分粗原料而制成的绒面革材料,该超细纤维材料来自日本 Ultrasuede?,这家公司致力于从食品加工厂回收的自然副产品中提取原料。此前我们还和意大利的Coronet有过合作,他们在半个世纪前就开始从谷物中提取聚合物,并以此制作环保皮革。”

实际上,如今市面上常见的“素皮”依然是无法被生物降解的石油产物,附着在上面的微型塑料脱落后,仍会渗透进土地,继而进入到我们的食物链中。尽管马克思早已通过唯物辩证法证明,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形态更迭,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加持,但不容否认的是,过分依赖科技会遭到反噬。正因如此,新科技的开发逻辑和应用方式格外重要,“接下来,我们会尝试使用更多生物基材料,比如那些从菠萝叶、香蕉皮、海藻和菌菇中提取基质和纤维制造出的皮革,这是一个变废为宝、资源再利用的过程,也是我们践行可持续时尚的新举措。”尽管新材料离大规模的市场投放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这股浪潮已经波及了时尚界的各个角落。当新型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可持续时尚的未来也似乎更为明朗了。

untitlab? 2021秋冬系列广告

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无疑加快了可持续时尚的进程,但这类产品高昂的价格却让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打开Stella McCartney的线上购物商城,一双的环保材质运动鞋售价695美元,一条人造丝绸印花长裙的价格高达2000美元。当我问及这是否是可持续时尚的矛盾点时,Sans说:“我对可持续时尚的理解是,消费者可以穿一件衣服或一双鞋子很久。作为品牌方,我们不能引导消费者过度消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购买自己真正需要和喜欢的产品,才是最良性的消费方式。”

从供应链、品牌端到消费端,Sans一直在寻找属于中国的新模式:他们会选择同样有环保意识的面料供应商和工厂,为工人设计工作服,让劳动者更有归属感;在品牌层面上,Sans会根据每一季度的设计去选择能呈现出untitlab?美学的环保材料;面对消费者时,他希望通过设计将可持续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消费者。毋庸置疑的是,Sans是一位来自未来的先锋,却也是一位着眼于当下的务实者。“如果国内也有同样致力于研发生物基面料的科技公司,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希望你们快点找到untitlab?。”在这段长达一小时的通话接近尾声时,Sans补充道,语气中透露着殷切的期望。

工厂正在制作生产untitlab?的产品

结语

“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数千年前,荀子在《天论》中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这样的自然主义情怀也浸润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从过往到当下,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取于自然。

日月星辰,季节流转,冷暖交替,伴随着自然变迁,人们的衣着也随之增减,并在无数穿与脱的动作之间,因生产力的进步演变出难以计数的服装。如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选择重新溯源悠远的中国古代自然愿景,怀着关切的心,力图为可持续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赋予新意。

现如今,可持续时尚不再是一个扁平的哲学概念,而是一个涵盖人文、自然、科学和商业的多元语汇。在中国时尚界,每一个个体都在为这项关系全人类福祉的事业而努力:方妍楠坚持从衣物的源头出发,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转译至时装中,在设计环节实现了零浪费;裘淑婷赋予了废弃面料第二次生命,制造了一种可持续的浪漫;Sans借助了科技的力量,却以此来反哺时装。在遥远的古希腊时代,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构造了理想城市的模型:哲学家、护国者、士兵和普通公民各司其职,共同维系着正义和公平。尽管身处于强调命运共同体和集体叙事的21世纪,我们仍可以相信个体的力量,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者,可持续时尚才得以延续至今——新的方法始终藏在过去的经验中,这是时尚教会我们的道理。

撰文 蔡雨彤

编辑 Mark Liu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是什么神仙操作!能把食物拍得这么美的也只有她了!

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玉米?是这种顶着最时髦爆炸头穿着大蒜喇叭裤的玉米吗?

还是如此清新柔美的羊肉?

梦幻的蘑菇?

春天到了,仙女们的高跟鞋也要开始准备起来。

还有必不可少的项链:

夸张的耳饰也不能落下。

相信看到这些照片的你和城画君一样感叹,原来食物还能这样拍!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见识一下食物摄影师这个有趣的职业。

食物摄影师汤汤,现居北京的湘妹子,90后最早的那批,白羊座。刚刚那些图片都是她的作品,才入行4年的她,目前已经在创意设计网站站酷上拥有1000多万人气。

其实汤汤刚毕业时从事着高薪的互联网行业,由于受不了加班而裸辞,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摄影行业。没想到,并没有比之前轻松。不过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汤汤一点都不觉得累。

她说选择拍摄食物这个方向基本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食物是生活里最美好的一个缩影,她希望看到食物除了烹饪以外的更多面,并记录下那些美好。

在她眼中,它们是珍珠是礼服是建筑是灯具,是一部舞台剧;它们游过泳,还和水彩画共舞过...

汤汤个人最喜欢的水彩系列,她说谈不上多好,但这是她主动去做一些食物以外的可能尝试

不仅如此,汤汤还用食物造梦。在中国农村,每年有25%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于是汤汤参与了下面这组公益摄影项目,用滞销的食物给小朋友们做玩具,红枣、土豆和甘蔗统统变成了书包、玩偶和桌椅.....

汤汤亲自去到河北一处乡下,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与拍摄。

这是汤汤第一次感觉到,食物建立起味蕾和美感以外,还可以搭载梦想。虽然它们都不是真实的,但对小朋友和汤汤来说,这些食物创作更有意义。

小朋友戴着自家花生做的帽子可开心了

还配有花生仁做的装饰,精致!

还有红豆篮球、黑白米钢琴、土豆洋娃娃、甘蔗课桌凳、红枣书包与卷心菜书本

汤汤说,她不太擅长料理,也并不急迫想看到它们美味的样子,她更多地关注食物本身和可能的第二性。

她最新拍摄的蒙德里安的便当盒,就把蒙德里安的概念与食物结合起来,呈现出了食物的点线面。一组以艺术大师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为灵感的食物摄影,一个设计师的便当盒。

蒙德里安是汤汤尊敬的第一位艺术大师,大学一年级工业设计史课,老师放了一张红蓝椅的幻灯片,用色以及造型的独特一下子就把汤汤给吸引了,“他的风格和纯粹的表达方式,巧妙地将艺术和设计结合,用平面的方式去包含色彩空间结构和更深层的艺术力量,往往简约不简单的东西却最能打动人。”

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她一共做了两三个“便当盒”,试了几十种食材。整个便当盒完全是汤汤自己“搭建”的,没有的东西会想办法自己做出来,没有理想的颜色就用颜料上色。

拍了几十万张照片的汤汤越来越觉得,其实最美的还是大自然,是大自然的造物,让一个个食物的形状、颜色、质感独特又性感。

而她做的只是在它们最美的时候按下快门,给大家分享她看食物世界的样子。

2016年她还拍摄了一整年的24节气,24种食材,直到现在已经完成了48节气。汤汤说,在这之前,对节气仅限于听过不熟悉,也搞不懂谷雨白露是什么的程度,慢慢走过48节气,太感慨大自然造物的慷慨,相信自己拍再多也只是自然万物的千分之一或者万分之一。

这些食物照片看起来非常简约,似乎很好拍,但其实从构思到拍摄,实施起来特别繁琐,要画图、挑选食物、切成想要的形状、还得用镊子小心地摆放......

汤汤说,?物一旦?来造型,就非常不容易,有很多食材都是不听话的模特,它们有些不易保存, 拍?会就会氧化,比如羊肉肥牛卷,温度??全都塌成?肉泥。

这是汤汤拍摄的一组名叫《食物音节》的公益项目,内容是10道菜,是由32种食材,数十种调料组成的“素食餐”。

城画君为大家选了几个特别简单易操作的菜谱,赶紧来学一学:

茄 汁 虾 仁 豆 腐

菜谱过程

1.虾仁加入适量盐、料酒、姜片、淀粉抓匀腌制半小时入味去腥

2.豆腐切小块,焯水后沥干水份,另起锅加入油,豆腐烧至五成热后翻炒后盛出备用

3.锅中留油,五成热放入葱、姜片爆香,加入虾仁翻炒至微变色

4.加入豆腐、番茄酱翻炒

5.出锅前加盐、淋入水淀粉

松 仁 玉 米

菜谱过程

1. 准备好解冻的玉米粒,青豆(如果用新鲜的甜玉米和新鲜青豆则需要把玉米粒用刀切下,与青豆一同放入开水中烫两三分钟煮熟捞出过凉水)胡萝卜粒,荸荠粒,鱼肉丁

2. 锅烧热下少许油,下入生松子小火翻炒一下

3. 先下鱼肉炒至断生,接着下胡萝卜与荸荠,同样炒至断生。

4. 加入青豆和玉米粒快速翻炒几下,加入盐炒匀调味即可。

烤 口 蘑 烟 熏 三 文 鱼

菜谱过程

1.食材准备展示:口蘑洗净后去茎,洋葱和小番茄切碎

2.将黑胡椒、盐洒在口蘑“小碗”中

3.将洋葱粒和番茄粒,塞在口蘑“小碗”里

4.200摄氏度,烤13~15分钟。看到口蘑中汁水丰盈即可

5.烟熏三文鱼切小片点缀

知道你们还是止不住的好奇,城画君特意找到了这位食物摄影师,聊了聊她与摄影的故事,还帮大家问到了你们最想知道的摄影干货!

城市画报 X YUMTANG

城画君:辞职后为什么选择了去学摄影?

YUMTANG:不想废柴。(想做一些喜欢的事

城画君:在你拍摄的这么多作品中,哪个最有难度?

YUMTANG:下一个作品。拍摄出来的作品就是解决了创意和拍摄问题的作品,而做创意内容最困难的是一个好的且新的创意想法以及完美的实施创意。

城画君:食物摄影师拍完食物会影响食欲吗?

YUMTANG:不会啊,但绝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边拍边吃。

城画君:能分享一下喜欢的摄影师吗?

YUMTANG:纪实摄影里我特别喜欢Vivian Maier,她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保姆摄影师,她的视角总充斥着幽默,丝毫没有因为保姆这个职业而把不满表达在画面里。自然摄影里我特别喜欢Gregory Colbert,通过拍摄动物表达他内心的诗意和和谐的爱。当代摄影里我特别喜欢斯洛伐克的女摄影师Evelyn Bencicova,她的作品有丰富的造型构图和古典美学的电影画面,充满了荒诞,紧张,悲伤,痛苦等等一系列情绪,以及没有表情的模特塑造与强烈故事节奏。

城画君:有没有对摄影厌倦的时刻?

YUMTANG:当然,在没有好想法的时候,因为特别不喜欢重复自我。但一旦有新奇的点子就好像重新爱上食物和摄影。

城画君:最近喜欢的电影?

YUMTANG:最近回看了李安导演拍的父亲三部曲,他的电影小时候没看懂,现在才觉得很值得看。

城画君: 能不能给城画读者分享一些简单的食物摄影技巧?

YUMTANG:首先还是被说烂了的多拍。熟能生巧,不要害怕拍摄,积累经验。第二是积累了一些总结出拍摄习惯和对画面的构图和光线以及角度的敏感。第三是适当加入气氛,食物是最能诉说生活情绪的东西,适当的加入场景氛围,它表达不单单是垂涎欲滴的食物还有那美好的生活诗意。

城画君:有没有万能搭配食物,就是怎么拍都好看,怎么搭都百搭?

YUMTANG:水果,颜色丰富长得干净好看的都会给画面加分哈哈。

# 讲讲

关于食物,

你有些怎样的奇思妙想?

评论区等你分享

今日编辑|EDITOR

Aimee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疫情之下,中国旅游业走向何方?

摘要本世纪初,旅游业提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要在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蓦然回首,20年过得真快,一晃就到了要兑现目标的时候。
在旅游吸引物投资领域,由于最大金主房地产陷入困境,也一并拖累了旅游大项目的投资。过去很多地产企业搞旅游,玩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可是当狗肉都跌价了,再按部就班以文化旅游的名义做房地产项目,就有点玩不转了,所以对旅游项目投资商而言,能不能炖出一锅高质量的文化旅游“羊头汤”,反而成了旅游地产的主要矛盾。

在2020年之初,当重新面对“这个世界会好吗?”,“旅游业会好吗?”这样问题的时候,却不由自主想到三个字:“太难了”。

1980年,梁漱溟先生做了一个访谈录,多年后集结成一本书,名曰《这个世界会好吗?》,访谈中,梁先生虽不乏反思与批判,但还是站在儒家的立场,对中国充满信心。

1999年,朴树唱了一首歌《我去2000年》,有一句歌词是“大家一起去休闲,就让该简单的简单;大家一起来干杯,为这个快乐的年代”。听到这样的歌,世纪末的悲伤似乎很容易被新世纪的乐观一扫而空。

本世纪初,旅游业提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要在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蓦然回首,20年过得真快,一晃就到了要兑现目标的时候。当然,有时候,遗忘目标比兑现目标更需要人生智慧。

过去2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确很快,但在2020年之初,当重新面对“这个世界会好吗?”,“旅游业会好吗?”这样问题的时候,却不由自主想到三个字:“太难了”。

疫情成为影响今年旅游业最大的“黑天鹅”

至于旅游业的走势,首先是取决于疫情的走势。目前来看,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最大的不利因素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长,传播更为隐蔽,防控难度更大;有利因素在于政府经验和应对能力总体上有很大提高,舆论监督的逐步到位,同时防范疫情的反应速度和举措也远胜过2003年。

因此尽管现在伴随病例数量的快速增加,疫情和舆情一起发酵,民众精神高度紧张,但随着应对疫情走上正轨,有理由相信在今年一季度,对疫情的战斗有望取得阶段性胜利,这也能为后续旅游业的复苏赢得更多时间。

其次,是疫情对旅游业的直接损失。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其价值具有“不可储存性”。因此,说什么未来“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的,都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像2003非典一样,随着各种旅游活动的停止,今年旅游业的经济损失已经无可挽回,因此今年旅游业全行业的亏损可能很难避免。

虽然不是战斗在一线的医疗机构,但为应对疫情,不管是旅游企业还是旅游从业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疫情控制之后,政府需要系统研究恢复举措,出台政策、最大限度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再次从长期来看,旅游已经成为民众的刚需,这不会因为疫情及其他冲击而改变。2003年非典之后,提了一个概念,说旅游业敏感的(sensitive),不是脆弱的(fragile )。只要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在,旅游业重新崛起的基础还在。

电影《芙蓉镇》结束前有一句台词,叫“活着,像牲口一样的活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相信旅游企业只要坚持住,一定还有翻盘的机会。

不管何其艰难,路还得继续走。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未来旅游业发展定了调,就是高质量发展。但这个高质量发展更多是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的要求,至于2020年旅游业可能出现的情况,还需要做一番梳理。趋势很多,这里摘要说六个:

一 市场的调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尚清先生牵头做了一个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其中提到一个观点,“中国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从后来的实际情况看,的确如此,中国旅游业整体保持了比国民经济更快的发展速度。

尽管近年来旅游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但是如果扣除旅游收入增长中物价上涨因素,其超前国民经济的速度已经不是那么突出。大体可以判断,随着旅游业达到相当规模,中国旅游市场已经从最初的高速增长期,进入到平稳发展期。而从市场经营的实际情况看,更是不容乐观。

一方面国民旅游消费增长的红利更多流向了国外,另一方面,“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情况普遍存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从长远来看,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旅游消费市场无疑是充满前景;但短期来看,这样的消费潜力是否能真正变成市场机遇,又另当别论。

新裤子乐队在《你要跳舞吗?》的歌中唱到“每当浪潮来临的时候,你会不会也伤心?”不知道旅游业者听到这句歌词又会做何之想?

二 模式的转变

30年前,崔健唱“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可惜今天很多年轻人已经在快如闪电的时代中,记不起这样的老歌。旅游虽不是变革的风头浪尖,但变革依然在持续进行。

在旅行社领域,除了主打出境市场和主攻小众市场的旅行社还有一定发展之外,传统旅行社日子都不太好过。特别是2019年旅行社鼻祖托马斯.库克的倒下,更让一众守旧的旅行社后背发凉。

在旅游互联网领域,流量大户跨界来袭,气势汹汹。靠送外卖起家的美团,短短几年时间,就超越众多老牌互联网旅游“新贵”,在2019年成了酒店预订间夜数的“新新贵”;而腾讯高举“一部手机游某某”的大旗,玩起了旅游产业互联网的套路;那个刚过了七年之痒的字节跳动,一方面以“山里dou是好风光”在旅游圈挠痒,一方面也在盘算如何将客户流量转化成旅游收入的产量。

在旅游住宿领域,早年跑步进京“评星”,而今却是主动申请“摘星”。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星级饭店式微的同时,各类新型住宿方式却是如火如荼。当然,一窝蜂涌向民宿也不是好事,毕竟民宿不是旅游投资的“诺亚方舟”。

在旅游吸引物投资领域,由于最大金主房地产陷入困境,也一并拖累了旅游大项目的投资。

过去很多地产企业搞旅游,玩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可是当狗肉都跌价了,再按部就班以文化旅游的名义做房地产项目,就有点玩不转了,所以对旅游项目投资商而言,能不能炖出一锅高质量的文化旅游“羊头汤”,反而成了旅游地产的主要矛盾。

三 企业的分化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前两年高歌猛进的旅游投资弄潮儿不少都陷入了困境。万达壮士断腕,将大把文旅资产打包卖给了融创;海航集团从“买买买”到“卖卖卖”,让人顿感“旅生无常”;还有大玩旅游PPP的东方园林,在匆匆那年上了一把中国旅游20强之后,然后留下一袭落寞的背影。据说投资大神巴菲特讲过一句话,“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有人含泪而去,就有人果断入场。有弄潮儿呛水,同样也有“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豪情。“大胃王”孙宏斌虽然不唱要打败迪士尼的高调,但却埋头苦干地狂收各种旅游资产;方特,“一不小心”在三四线城市落子近30个主题乐园;复兴旅文也四处播撒地中海俱乐部的种子,大有把休闲度假产业进行到底的势头。

还有祥源集团,不断吃进旅游景区项目,试图挣脱房地产的怀抱,勇敢地拥抱旅游发展的明天。“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

四 技术的进步

旅游本是一个适合“文科女”玩的领域,现在也开始进入大量“工科男”的视野。就消费者而言,旅游追求的是体验,故而作为应用场景,有助于提高游客体验感的技术将会大有用武之地。

正因为如此,在主题公园里的游艺设备技术的进步,会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尖叫度。同样,虚拟现实的运用也将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惊喜,特别是在文物旅游当中,虚拟现实技术为解决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现实的解决方案。

不过,未来几年,旅游领域虚拟现实运用的程度还远远达不到美国电影大片“头号玩家”的程度,毕竟在造梦方面,电影比旅游走得更远。旅游与电影不同,它是真实世界的梦,因此,未来的趋势应该不是虚拟现实取代旅游真实,而是虚拟现实助力旅游真实。

就产业本身而言,旅游业也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问题,技术的进步在提高旅游业经营效率、管理效率的同时,必然也会减少旅游领域的就业岗位。“甘蔗没有两头甜”,旅游不能既强调产业进步,又立志于做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旅游产业运行的后台,同制造业或者其他生产服务业相似,人工智能会加速取代人工服务,旅游业的产业效率也会因之不断提高。但在直接接触游客的产业运行前端,技术进步将是一个慢变的过程。毕竟线上不能取代线下,旅游作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体验、交互体验的重要方式,是很难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

对旅游而言,技术固然重要,但技术并非万能。好的技术应该是帮助游客更好地发现世界,发现自己。

监管的严格

2019年,旅游行业在感受市场寒流的同时,也感受到监管的风暴。也许,冬天本就是大浪淘沙的最好时机。除了若干A级景区因为不能达到标准被文化和旅游部以及省市文化旅游部门摘牌之外;更值得关注的还有政府致力于“治本”的制度性监管措施的推出。

2019年11月底,作为首例,桂林盛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导游被列入全国旅游市场黑名单,这也让旅游领域的信用管理开始浮出水面。在政府职能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信用档案的完善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信用管理未来将会成为旅游市场管理的重要武器。

除此之外,未来政府还将推出针对在线旅游企业的监管办法,同时还将推动“体验式”暗访评估的常态化。虽然旅游市场治理中的猫鼠游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对多数旅游企业而言,靠违法违规方式赚取利润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以创新出业绩,以管理出效益应该成为旅游企业未来真正的生存发展之道。

政策的加强

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让对外贸易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加之银根收紧,大水漫灌式投资的告别,让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得不更多依赖消费。虽然促进旅游消费的原因更多要在旅游之外去找,但是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也反映了国家层面对激发旅游消费的殷殷之盼。可以预见,

进入2020年,国家层面对旅游的重视力度和支持力度还会不断加强。除了对旅游本身的政策支持之外,结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脱贫攻坚、对外交流等重大战略,旅游的综合效益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地方层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对旅游业的重视较之国家层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随着地方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的完成,各地在文旅融合政策方面也开始积极探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打气鼓劲式的旅游政策之外,一些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也在陆续开始出台,比如2019年12月,广西政府办公厅出台的支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用地的政策就很有代表性。

诗人顾城在《墓床》一诗中写道,“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或许,2020年的旅游业,是落幕和退场者已尽的人时,同样也是坚持和创新者的不尽人世。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平台活动推荐

【会议时间】:2020年8月29日—31日【为期3天,含实地项目考察】

【会议地点】:中国·成都

【报名电话】:田经理 17610768117(同微信)

【参会对象】:政府机关、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单位、运营商、规划设计机构、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大会400人规模)

【主办单位】: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壹方城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

【峰会特色】:实操专家讲解 案例分析 模块总结 实地考察峰会议程第一版块康养文旅小镇土地政策、产业发展及运营实践解读

分享主题:新《土地管理法》关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最新解读及田园、 康养、文旅土地利用新空间 李兵弟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多次参与中央1号文件起草

分享主题:森林康养·田园综合体项目申报及成功拿地与盈利操盘 柳 俊丨中国旅游策划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规划委员会委员、旗鉴旅业常务副总

分享主题:实战文旅康养度假项目, 从策划到落地 —让你的诗与远方落地生根 张士谊丨HZS汇张思合伙人、金盘奖年度杰出人物、哈佛大学设计硕士、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规划委员会核心委员

分享主题:康养·文旅项目需要“运营先行”—— 以玉屏山森林康养基地、绵阳市游仙区 乡村振兴等为例 赵 芳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森林康养研究专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兼四川省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绵阳幸福山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展翔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分享主题:世界康养圣地泰国齐瓦颂、美国图森峡谷农场给中国康养项目的操盘启示 陈延年丨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壹方城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战略委员会主席、万科十年千亿战略顾问

分享主题:文旅地产的操盘运营解析以阿那亚为例:定位、规划、客户、引流、招商、社群 刘 炜丨青普九州创始人、壹方城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阿那亚九州会前总经理

分享主题:世界旅游度假/温泉医养圣地--法国薇姿小镇健康旅游目的地全产业链发展 叶剑明丨 法国薇姿公司大中华区代表、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温泉专业委员会特聘顾问

圆桌对话丨康养·文旅产业最新政策及当前产业发展遇到的核心问题探讨及答疑嘉宾:柳俊、张士谊、赵芳、陈延年、叶剑明、刘炜

分享主题:后疫情时代文旅运营的一剂强心针--如何能够打造能赚钱的夜游项目 雷艺礴丨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壹方城文化产业研究院农文旅项目操盘顾问、壹方城幻光总经理】

分享主题:机构闭环与全域康养 袁 璿丨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某上市地产公司康养产业公司总经理、四川 大学华西医学院医院管理MBA、亲睦家创始合伙人、成都医疗健康 投资集团特聘专家顾问

分享主题:善用IP赋能, 快速激活文旅项目的实操解析 黄信彰丨肯默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文创专委会执 行主席、台湾观光工厂教父第五版块品牌IP价值赋能与康养文旅项目落地操盘解读

分享主题:文旅神盘“麓湖”:构建面向“富裕时代” 的城市微度假目的地 楚 云丨麓湖策划负责人

分享主题:欧洲旅游地产开发及管理领军品牌PVCP ——“度假 地产”商业模式解析(拟) 李 祺丨Dimitri Delopoulos CEO、PVCP璞蔚房地产首席执行官

分享主题:文旅项目如何用对赌模式赢得百万客流量 刘 磊 丨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锦上添花董事长、中国文化街区重新定义者

分享主题:美国康养模式下的本土化实践-水印康养小镇的落地与运营 汪 勇 丨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水印养老社区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圆桌对话 丨当前康养·文旅小镇顶层设计及落地运营过程中主要问题探讨及答疑

分享主题:农康旅综合体重磅策划 &农业项目申报解读 陈 放丨博士、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策划委员会执行主席、农业部规划项目评审 专家、北京创意江山规划设计院院长、北京创意村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长、联合国(CCC/UN)特聘策划专家

分享主题:康养文旅·田园小镇如何获取土地及管控投资风险 柳 俊丨中国旅游策划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规划委员会委员、旗鉴旅业常务副总

往届峰会游学展示

往届峰会

游学项目考察

报名方式

电话报名:田经理 17610768117(电话报名优先)

短信报名:编辑公司名称 参加人数 对接电话发送到:17610768117微信报名:(扫码请备注“咨询成都峰会”否则不通过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直通主办方(正式的报名流程:领取报名表→填写报名表审核 → 办理报名费用→开具发票)

报到通知在开始前三天发放,请提前预定机票,如需会务组协助请联系田经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