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名字符号大全(看了近10年封禁的网络词,我才知道过去十年的流行语多有趣)
武林外传名字符号文章列表:
- 1、看了近10年封禁的网络词,我才知道过去十年的流行语多有趣
- 2、你可以叫鸡无命,我也可以叫鸡无命?口径的名称与实际尺寸的差别
- 3、炊事班的故事临了留下遗憾
- 4、七杯茶专栏 | 育女有何秘诀?广东四大金刚?你记得武林外传在哪个平台看的?
- 5、深夜干货:如何学会视频剪辑?
看了近10年封禁的网络词,我才知道过去十年的流行语多有趣
这恐怕已经不是第一次网络流行词被架上“油锅”煎了。从上半年开始,博主王左中右两篇讨论中文“死不死”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似的转发,似乎验证了大众甚至包括一些年轻人不满“网络流行词”久矣。最近,微博上的一位大 V “尚龙老师”直接将矛头指向了腾讯和字节两家公司,认为正这是这两公司的流量之争,才会导致抖音、微博等平台谐音词甚至错别字大流行。
社交平台上,“直播间”三个字里不能说,只能说“啵啵间”、赚钱不能说,只能说赚米,否则流量就会遭遇堵截。此外,抖音里的竞争机制,也让“快手”变成了“某手”、“拼多多”成了“拼夕夕”,“公众号”要叫“公主号”。这些我们已经默默接受的“变形词”,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传播被持续加固。但如果只是大人们暗戳戳的“暗号”也就算了,当越多越来孩子在网上开始冲浪,似乎也埋了隐患——这届孩子会不会以后考砸了就说“芭比Q”了,被老师留堂了就说“我真的会谢”,中文还认不全,先在网络上将流行词“学”了个遍。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我们的日常生活赋予语言以具体意义,不了解那个世界,就无法理解那里的语言。我们回顾了过去16年里互联网世界里那些流行词,它们有些是高龄网络词,已经out出如今的网络世界。有些被写进了新华词典,珍藏下来,将伴随我们下一代继续成长,成为他们语言世界的一部分。我相信虽然有些词语是消失了,但它们背后那个包含着我们一代大众记忆,充满着参与感,讨论感,平和且有温度的网络世界,永远不应该消失。
流行词out/in榜
out榜
谐音梗
神马都是浮云
“神马都是浮云”最早被追溯到《完美世界》这款游戏。2007年开放新资料片“黄昏圣殿”。其中黄三FB里的BOSS黑甲巨兽在临死前说的一句话:“仇恨,就像天边的浮云一般!”之后,网络热点“小月月”事件又将这句流行词推向大众面前。贴吧上,一篇爆料小月月雷人之举的帖子,跟帖人数瞬间爆棚。作者提到自从见识到奇葩小月月之后,“什么网络豪放女,什么兽兽,浮云!都是浮云!”
至此,“神马都是浮云”成为2010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南方都市报》曾报道,当年热词投票中,神马都市浮云“使用率”高达66.7%,成为许多网友口头禅,面对生活、工作压力,似乎一句话神马都是浮云就可以引得彼此一乐,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话。
2012年的愚人节有部电影就叫《神马都是浮云》
对呀,神马内卷,神马躺平,都是浮云。
酱紫
“酱紫”的来源是因为地方方言,福建以及南京等地区的人会将“这样子”连读成酱紫子。衍生出来的词,还是“表酱紫”,“不要这样子”。我们周杰伦同学,有时候说话也会“哎, 不要酱紫哟”。因为带着撒娇口吻和流行元素,网络上,“酱紫”一词被广泛流传使用。
“酱紫”都听不懂,你怎么能酱紫?
蒜你狠
“蒜你狠”是2010年流行起来的网络语,因为国内市场原因以及盛传吃蒜可以预防甲型流感,让不少商家看到机会,一股脑抬价,大蒜疯涨100倍,价格超过的鸡蛋和肉类。吃蒜虽是小事,在当时也是大事,引发全民和媒体紧盯关注,让不少网友和媒体平台直接礼貌吐槽“蒜你狠”。
某小泉菜刀,连蒜都拍不了,我蒜你狠!
蓝瘦香菇
“蓝瘦香菇”流行于2016年,一个广西小伙因为失恋在网上发布视频,一边表情失落,一边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蓝瘦(难受),香菇(想哭),本来一天好好的,为什么要说这种……之后这段视频在网络爆火,不少网友纷纷安慰,顺便做了系列表情包。有传播学者分析,“蓝瘦香菇”能得到广泛传播,也是切中了大家想要通过自嘲、搞笑的方式宣泄不满和生活挫折,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蓝瘦香菇”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
今天起床本来好好的,为什么要上班。蓝瘦香菇。
雨女无瓜
"雨女无瓜"、"要你寡”的梗其实并没有离我们很远,仅仅是发生在2019年的事,但已经很少再在网络平台上看见有人使用。它们都来自我们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巴啦啦小魔仙》。直到我们长大了才知道,那个小时候我们觉得挺帅的游乐王子说的其实是一口塑料普通话,“雨女无瓜”是他一脸高冷地说,“与你无关”,“要你寡”是他倔强、不屑的“要你管”。在网络上,这种表达通常用于回怼或调侃别人,因为让人摸不着头脑,杀伤力也明显降低了一个档次。
起纷争的时候,只要记得"雨女无瓜"、"要你寡”,这个世界会美好不少。
社会热点类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2009年,有个网友在贴吧里发了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该帖子在六个小时内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并且有超过1.7万互动的回复。回帖中,不少自称“亲友”的网友借题发挥,衍生出各类二创、恶搞图片。自此,“贾君鹏”和“回家吃饭”便迅速变成了那个时代的流行语。
喊了这么多年,网友们终于不像贾君鹏妈一样关心他回不回家吃饭了。
我爸是李刚
2010年在猫扑贴贴上,网友的一篇帖子引爆了网络,仅一天时间,点击量超过143万。这篇帖子描述了一起校园车祸。在河北大学超市前,一辆汽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外,一死一伤。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之后这句话,在网络上被不少网友疯狂调侃,编成段子,唱进流行歌曲里,舆论压力最终让李刚事件持续发酵,直至被彻查。不过据河北法制报记者调查,当时的在场的学生并未听到肇事者说过“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这句话。事实是如何,如今已经不得了,但这句话深刻地烙印在了那个敢于叫板嘲讽的时代,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教授张洪忠认为,“造句行动”看似幽默搞笑的背后,其实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对权力阶层的一种声讨。
10年过去,叫嚣“我爸是李刚”的男孩已经出狱,但 “我爸是李刚”的段子仍在上演。
洪荒之力
洪荒之力最早在2015年一部大热剧《花千骨》走红,之后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比赛上,面对记者的提问,初出茅庐的傅园慧一改之前大众印象里,运动员紧绷刻板的形象,用轻松略带俏皮的口吻说道,“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洪荒之力”迅速红遍整个网络。
没有人能永远比赛第一,但我们可以永远当那个用尽“洪荒之力”的可爱少女。
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体”来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因为剧中狄仁杰每在破案关键时刻,总是询问助手元芳的看法,“元芳,你怎么看”,这句狄仁杰的口头禅在2012年,网友吐槽之下成了流行词。但吊诡的是,直到这两年, 狄仁杰扮演者才出来澄清,自己在剧中并没有说过这句话,元芳体其实是被网友根据剧中人物特点臆造出来的。
虽然“元芳体”走红的有些莫名其妙,但有心理人士分析,在越来越忙碌和焦虑的现代社会,借元芳之问,可以满足大众对不满现象的嘲讽,答案也许并不重要,但“自我表达”式的询问一定少不了。
元芳,其实我就是问你怎么看,你不用说话。
缩写梗类
何弃疗
和yyds相似,缩写梗在过去一直很流行,像是“何弃疗”,网传出自用电击治疗网瘾少年的医生杨永信,“为什么要放弃治疗”,后多被网友用于嘲讽以及自黑,表达对停止治疗的惋惜之情。
最早对微博研究的教授学者沈阳认为,现在网络语言具有传染性和娱乐性, “网络语言的生命力”是一个伪命题,信息洪流的网络世界具有天然的过滤和筛选性,不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网络语言,将会被遗忘。
听不懂YYDS? 那你还记得何弃疗么?
人艰不拆
人生已经很艰难了,何必拆穿。听着含情脉脉,其实暗含心酸和无奈,出自林宥嘉的歌曲《说谎》,“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因为担心造词误导和负面情绪,2014年,广电局下令广播电视节目内不允许再使用“人艰不拆”。2020年教育部再次点名批评“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词,认为生造晦涩。
“人艰不拆”已不能拆穿。
高大上
“高端、大气、上档次”,简称“高大上”,也形容事物有品味,有档次,指精品店、商场等地。随着消费升级,“高大上”逐渐被另一种审美追求——低调、奢华,有内涵取代。
《武林外传》里老钱要求“高大上“月饼
“高大上”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老土的一天。
火星文类
指责00后喜欢用缩写的80、90,也曾有过一段喜欢用火星文的日子。 “火星文”泛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最先流行于台湾,由符号、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到现在,不少80、90后看到例如“劳エ”(老公)、“侽喷叐”(男朋友)、“蒶ロ耐·”(很可爱)“伱傃谁”,又或者“莓兲想埝祢.'巳宬s'1.种漝惯”(每天想念你,已经成一种习惯)、3Q古力I,I会努力D(谢谢,我会努力的),还是能一眼认出来这在说什么。这是独属于他们一代人的回忆。
in榜
早在2011年,第11版《新华字典》便收录了“房奴”“车奴”等网络流行语,等到2020年第12版的《新华字典》,就更加贴近生活,加入了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大多为流行词语。这些流行词经过严格挑选,符合较强的使用价值,具备一定内涵,偏重书面语。有些词已经习惯性地浸入我们日常生活,包含了我们现代人各种情绪和生活方式,一般人估计很难意识到,他们原先诞生于网络世界。
卖萌
故意显示自己的可爱,自身的萌。根据上下语境用法,同时包含褒义和贬义。
初心
指最初的心意,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愿望、最初的原因。
点赞
网络用语,表示“赞同”、“喜爱”等等
粉丝
因为fans的谐音,在中国指追求明显的崇拜者们。粉丝还衍生出多种词语,例如粉条、黑粉等。
北漂
指漂泊在北京的外地人。“漂”一字除了居所的不安定和漂泊,在心理层面也有不安全感,之后也衍生出多种漂义,如沪漂、蓉漂,横漂(漂泊在横店的演艺人员)等。
潜规则
团购
指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在今年隔离时期的上海,因为购物不便,以小区为单位的“团购”、“团长”、“我的团长,我的团”等流行词再次活跃在大众面前。
给力
表示给予帮助,充满鼓励的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搞笑动画《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后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给力”则正式成为当年热门词汇。
Skr
在线俚语词典“城市词典网站”就收录了包括“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和“no can no BB(不行就别瞎嚷嚷)”等网络词汇。
你可以叫鸡无命,我也可以叫鸡无命?口径的名称与实际尺寸的差别
话说在2010年,国内门户军事网站都在转一条关于英军狙击手的新闻(话说国内门户军事网站都喜欢你转我我转你的),里面说这个狙击手在阿富汗用8.59mm口径狙击步枪破了超远程狙杀纪录,当时在贴吧上就看到有人问:“那个8.59mm狙击弹是个什么弹啊?” 等搞清楚之后又说:“KAO!原来就是那个.338拉普阿-马格努姆弹啊。”
然后,有人为了方便新手军迷“正确”理解英制口径,就拉了一个枪械口径英制转公制的表格,但因为里面把.38口径换算成9.65mm,当即就被人取笑了。要知道,.38口径其实是9mm口径。其实更早以前,有一条翻译日本枪械杂志的《名X》杂志上,我就见过他们把.38口径写成是“9.65毫米”口径(题外话,这本杂志曾经把Assault Rifle硬译成“阿萨路德来复枪”)。这其实就是硬要把英制名称换成公制单位的结果。
在《武林外传》里,书生有一句台词:“你是谁,鸡无命吗?不!这只是个名字,一个代号,你可以叫鸡无命,我也可以叫鸡无命,他们都可以,把这个代号拿掉之后呢,你又是谁?”
其实,在很多时候,口径的名称也仅仅是个名称而矣,并不能够代表真实的弹头直径尺寸。
比如.357马格努姆弹(.357 MANGUM)和.38特种弹(.38 SPECIAL),弹径一样都是9.1mm。
而.38超级弹(.38 SUPER)的弹径其实是9.02mm,反而是它的弹壳直径和.38特种弹一样,都是0.38英寸,这下你该明白,.38弹这个38是怎么来的吧?不是指弹头直径,而是指弹壳口部直径。
如果硬要把人家的英制名称换算成公制名称,就好像有个人名字明明叫做“张三斤”或“李五两”,认识“张三斤”和“李五两”的人,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两人是谁。如果你说这样对只认识公制单位的读者不友好,偏要用公制单位给人家改名为“张一点五公斤”或“李二百五十克”,认识的人一听到这新名字,反而是不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这一堆名称上从9mm到.356到.38的枪弹,其实都可以算是9mm口径
再比如,7.62x51mm NATO弹的民版名称叫.308温彻斯特(.308 WIN),而.300温彻斯特-马格努姆弹(.300 WIN MAG)又叫7.62x67mm,虽然一个叫.308,一个叫.300,看起来后者直径比前者直径要小,但实际上两者的弹径都是7.8mm。而7.62其实是枪膛的阳线直径,因为有些枪弹的口径名称就是用阳线直径来命名的,而另一些枪弹的口径名称则是用阴线直径来命名的。
不只是英制名称是如此,就算公制名称也是如此。例如5.56 NATO弹的弹径为5.7mm(0.224英寸),而FN 5.7x28mm的弹径同样也是5.7mm,两者的弹径一样,只是在名称上用不同的叫法。那么5.56 NATO弹这个5.56又是怎么来的呢?看下面一张图,无论军规的5.56mm NATO还是民版的.223 Rem,其他弹膛内径都是0.219英寸,也就是相当于5.56mm。
军规5.56 NATO与民版.223 Rem也略有不同,军规弹的膛压稍高,而且坡膛直径也稍有差异
5.56x45mm的弹径是5.7mm
FN 5.7x28mm的弹径也是5.7mm
又比如西方流行的手枪弹9x19mm派拉贝鲁姆弹和罗刹国的9x18mm马卡洛夫弹,虽然名称上都是9mm,但实际上只有9x19的弹径为9.03mm,而9x18却是9.27mm,毛子的东西虽短但粗哦。
比如还有10mm AUTO弹和.40 S&W弹这两种口径,前者名称用公制单位,后者名称用英制单位,但两者的弹径实际上都是10.17mm。
10mm AUTO弹的尺寸
40 S&W的原型原本就是10mm AUTO的减装药弹
而同一种口径有两、三个名称也是常有的事,比如德国的7.92x57mm步枪弹,同时也叫8x57mm或8mm毛瑟弹,在旧社会的时候还叫做“七九”弹。其实这种弹的弹径是8.1mm,而7.92或7.9都是阳线直径。
另外还有一些不同的口径,但弹径相同或相近导致名称里的数字相同,所以在完整的名称中还需要加上后缀来以示区别。例如.357马格努姆弹和.357 SIG弹,后面的Magnum和SIG就表示这两种.357弹实际上是不同的口径。就好像公制名称的7.62x39和7.62x54 R一样,乘号后面的数字就代表了这两种7.62是两个级别的口径,而7.62x54 R的后面还要加上一个R是表示其弹壳底缘是突出来的,如果有一天你发明了没有突缘的7.62x54就不要加上R了,因为底缘不同,枪机就好难通用的哦。
这是.357 MAG,跟下图最左的.357 SIG一比,就知道差异有多大了
从左到右:.357 SIG、10mm AUTO、.40 S&W
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的情况,国产的5.8x42mm步枪弹,名称叫5.8,其实弹径为6mm。好些年前,经常有人老是叫唤着要研制6mm理想口径吗?何必研制呢?直接把5.8mm改称为6mm就好了。其实当年研究5.8的时候,就有人建议过起名叫5.81,以纪念81建军节了。要是叫5.81,其实也很正常啊,无非是书写时小数点后加一位而矣。反正,名称只是个符号嘛。
还有很多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实际的弹径,可能是经过反复计算、试验、改进或者拍脑袋出来的,但这个口径的名字叫什么?可能是按真实尺寸来称呼,但也可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因此对于名称原本就是英制形式的口径,在我自己的文章里一般都不会去擅自换算成公制单位——我说的是口径的“名称”,如果是标出弹形尺寸参数时,有时我还是会换算成公制单位的,但对于名称,除非人家原本就有两三个名字,那么我会倾向于使用国内常用名惯用名,否则一般我都是直接用原名,该是叫张三斤的就叫张三斤,该是叫李二百五的就叫李二百五。不会为了迁就“公制”而去乱改名称。正如当年耶稣所说的:“名字的归名字,尺寸的归尺寸。"w
炊事班的故事临了留下遗憾
新京报记者近期见到尚敬是在大型古装喜剧《欢乐英雄》的片场,从对词、排练,再到拍摄,一场戏持续了3个多小时。尚敬非常注重演员在喜剧中的状态调节,演员每一个小失误,都会被他敏锐地捕捉到。《欢乐英雄》是尚敬三年没拍戏之后再度出山的作品。
尚敬成长于部队,上世纪80年代曾经是汽车连的普通一兵,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剧本,并对编剧导演专业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90年代,尚敬进入空军政治部话剧团,当时《我爱我家》等大量情景喜剧正在热播,其通过幽默的方式,从小人物视角展现整个社会现象的形式,令尚敬着迷。2000年,尚敬到《闲人马大姐》中客串,并借机学到了不少情景喜剧的拍摄技巧。2000年,尚敬独立执导了第一部电视剧《向阳理发店》,这也是他的情景喜剧处女作。
从2000年至今,尚敬共执导过10部情景喜剧。其中《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可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炊事班的故事》首次大胆以军队作为故事背景,以小见大,奠定了军旅情景喜剧的基础;而《武林外传》则是开创了古装情景喜剧的先河,走在时代之先的台词和人物塑造,让潮流派的“尚氏情景喜剧”风格由此确立。
与英氏情景喜剧不同,尚氏情景喜剧主张强烈的流行元素。我们能在尚敬的作品中看到无厘头的台词、现代流行文化,以及各地方言等先锋性尝试。同时,他也试图摆脱美式情景喜剧的固有模式,跳出家长里短的小格局,与军队、武侠等多种中国文化背景相结合。
“我拍的每一部情景喜剧风格都不一样,但透出的时尚趣味是相同的。”尚敬说,“我注重戏剧的特质、年轻人的趣味,以及很多流行文化的符号,我希望这些都可以贯穿在我拍的情景喜剧里,让它更具创新意义。”
情景喜剧传达的终归都是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只是外观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已。只要把握住这个内核再去创作,故事、包袱、笑料不过是技术性的处理,情景喜剧体现的都是某个族群、社会、家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为什么那么多观众喜欢、接受,甚至怀念情景喜剧,其实就是对一种有趣的、接地气的生活感的强烈需求。——尚敬
炊事班以小见大,突破军旅题材
2000年前,国内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大多以军人演习、军人奉献、革命战争为主,尤其凸显部队的战斗力。但展现军队生活,且更贴近观众生活的作品却屈指可数。
早年刚进入军队汽车连时,尚敬曾在炊事班工作,那里的士兵都非常质朴、可爱,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趣事。后来他成为空政的专业编剧后,他觉得如果以基层空军场上炊事班里的几个年轻大兵为切口,透过情景喜剧方式,体现部队的变化和士兵的成长,肯定既有亲和力,也有娱乐性。
“我不用拍机场、拍海洋、拍千军万马,我只需要在一个小小的炊事班里,一个操作间,一个厨房,一个小食堂一角,就可以把部队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当时国内并没有如此主流的情景喜剧,于是尚敬便带着几个业余作者到飞机场站炊事班采访士兵的生活,并结合美式情景喜剧的方式,从零开始打磨剧本。前两部《炊事班的故事》先后打磨了近一年的时间。“情景喜剧要紧跟时代发展。千禧年后,部队的生活气息、气质、面貌都很新,《炊事班的故事》其实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作品。”
《炊事班的故事》虽然形式上依旧延续了美式情景喜剧的特点,甚至连罐头式笑声也保留在内,但该剧最大的突破,无疑是将主旋律的军旅题材与情景喜剧相结合,舍弃了军队故事的刻板化,展现了风趣幽默又接地气的军旅生活。
拍到第三部,仓促赶工影响质量
在《炊事班的故事》中,“炊事班男团”的大部分角色名都和演员名相近。例如洪剑涛饰演了“胖洪”,周小斌饰演“大周”,即便是戏份不多的姚晨和闫妮,也分别饰演了“小姚”和“闫护士长”。这是以往情景喜剧中从未出现过的创作。
尚敬透露,在刚有《炊事班的故事》的创意之时,他曾与洪剑涛、毛孩、周小斌,姜超,高亚麟和胡亚捷几位相熟的空政演员参加晚会。在聊天时他突发奇想,为何不按照几位演员来打造角色?“这样能够让观众觉得人物更真实。”然而随着剧本完成,胡亚捷的档期不足,尚敬便邀请刚毕业分配到空政话剧团的沙溢来饰演“帅胡”一角,“他又帅又年轻,我觉得很符合这个角色。”除此之外,尚敬发现剧中胖洪、大周、老高都身材魁梧,他怕引起反效果,于是和高亚麟商议后让他转作幕后,邀范明出演老高一角,“但因为剧本已经全部打印出来了,所以帅胡和老高就没有再更名。”
2002到2007年,《炊事班的故事》一共拍了三部。但到了第三部,不少观众提出没有前两部那么好看了。尚敬坦言,情景喜剧的剧本一定是慢工出细活,但《炊事班的故事3》要赶在当年的八一建军节播出,所以从创作到拍摄都很仓促,剧组每天拍摄一集,两个月就完成了60集的拍摄。当年第一部耗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拍摄完成。“时间不足,让这个系列终归留下了一点遗憾。”尚敬坦言。
【尚氏关键词】
方言台词
乡音接地气,现在“土味情话”跟当年如出一辙
在尚氏情景喜剧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操持着一口独特的方言。《炊事班的故事》的演员曾回忆,洪剑涛是地道的北京人,北京话在方言中过于接近普通话,且洪剑涛的北京腔曾被尚敬吐槽像“说相声”。于是为了保持整部剧的方言特色,洪剑涛把上一部戏中学到的一口非纯正广东口音照搬到这部戏中,虽然发音并不标准,但好歹保证了方言的基调。在《武林外传》中,洪剑涛则换了河北口音。
“情景喜剧中加入方言,可以给观众带来亲近感。”在尚敬看来,演员的普通话更多是一种交流工具,情景喜剧本质就是真实、接地气,真正的乡音、乡土气,能更好地衬托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可爱之处,演员演起来也更加自然和真实。尚敬以现在流行的“土味情话”举例,“有时候一句简单的我爱你,用方言表达就很有趣。”
经典流行语
即使记不住人物,也能记住口头语
纵观尚敬的每一部情景喜剧,即便时隔多年,观众已记不清所有角色的名字,但一定能记得住某些经典台词。在尚敬的喜剧中,几乎每一个或大或小的角色,都有一句重复3次以上的常用语。尚敬坦言,经典台词的缔造确实是他在创作情景喜剧时的习惯。尚敬表示,“固有的语言表达习惯,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特征。经典台词不仅可以取得娱乐的效果,还可以让人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据悉,这些经典台词一部分是在剧本创作时,就早已为角色预设好的;还有一些则是在排练时突发奇想而来,例如《炊事班的故事》中毛孩的经典台词本来只有河南话版“弄啥嘞!俺命咋恁苦咧”,而“我谢你啊!”则是在拍摄中发现效果不错,才反复使用。“因为我排喜剧非常注重现场排练的二度创作,有时候一些好的包袱就是现场排出来的,很多精彩是靠群策群力。”
“折磨”演员
反复排练,信奉“不疯魔,不成活”
在尚敬的情景喜剧体系里,“癫狂”是他追求的最高表演境界。他经常一遍遍地要求演员排练,直到找到角色的生命力和现场的鲜活度,甚至即兴发挥才可以过关。“祖传有一句话叫不疯魔,不成活。什么是活?好的表演就是一种活,成为一种新的存在,才能叫活。不疯魔的表演,我认为就是死板一块,没有生命力。”相较《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邀请到不少大腕客串,《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却没有那么星光熠熠。尚敬坦言,首先是成本太高,请不起,其次很多腕儿接受不了他的排练方式,“我们一场戏,光是台词就得至少对四五遍,再加上现场走戏、排练,演员的配合,举手投足,即兴的噱头和发挥,这些不仔细排练绝对出不来。大腕儿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和成功经验,他们很难一遍遍磨戏,三五遍不过,人可能就急了。”
七杯茶专栏 | 育女有何秘诀?广东四大金刚?你记得武林外传在哪个平台看的?
羊城晚报每周日推出“七杯茶”专版,特约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新加坡六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专栏文章,再加上面向广大读者征稿的“随手拍”图文专栏,文章虽短小,七杯茶有韵,请诸位慢慢品——
·拒绝流行·
好内容不分长短
文/曹林[北京时事评论员]
爱奇艺和抖音宣布达成合作,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依据合作,爱奇艺将向抖音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用于短视频创作。两巨头合作,在热搜上被称为“爱抖组合”。过去长短视频打得很凶,有人评论说,打得越凶,合作的可能性越高。愿意打架,说明互相之间都有想要的东西。——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不打不相识,因恨生爱,各补长短,共生共赢,这是爱追剧爱刷视频的用户最乐见的!
这是好事,有利于优质内容价值的更大发掘和传播。用户至上,说到底就是“优质内容至上”,愿意重金为用户买好内容,愿意为好内容的传播打破媒介障碍,愿意为优质内容的生产而不惜投入。一直对发型不满意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都不肯承认是脸的问题。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内容,优质内容两三个小时,用户都觉得短,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垃圾内容即使不到一分钟,用户都觉得太长,浪费时间。
抖音用户、爱奇艺用户、快手用户、搜狐网友、某报读者——以平台给用户命名,这是平台的视角,以平台为中心的符号标签。说实话,用户会这么看自己的身份吗?用户会有清晰的平台身份认同吗?并不会。对此,平台应有理性的认知,只有平台才最在意平台,用户永远只会是优质内容的忠诚跟随者,而不会有强烈的平台身份归属。用户一般只会说,我找到一个好电影,我给你推荐一部好剧,我给你转发一段好玩的视频,很少会说“我在某平台看到一段视频”“我在某平台看了一部好电影”。用户会脱口而出“我是《小欢喜》的铁粉”,很少会说“我是某平台的铁杆用户”,用户的焦点永远首先是内容。源源不断的好内容,才培养了用户对一个平台的忠诚。
光阴像一把不会拍断的刀,看《武林外传》的那代人都人近中年了,你会记得《武林外传》是在哪个平台看的吗?不会,管它呢,无论在哪看的,无论如今是到网站买会员看回放,在抖音刷到经典桥段,还是在电视台看到重播,都能唤起满满的快乐回忆。抖音与爱奇艺跨越长短的合作,实际上也是对好内容的致敬,一般内容如过眼云烟,好内容才值得不断被再生产。
·昙花的话·
育女秘诀
文/尤今[新加坡作家]
阿晓的独生女阿珊,勤奋有礼,快乐开朗。最近,在聚会上,大家向阿晓请教育女秘诀,阿晓微笑地说道——
很简单呀,我用的是先减后加的方法。小的时候,由于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她做错事,对她讲道理犹如对牛弹琴,我用的是能够快速奏效的减法——减去她所爱的东西。这一招,远比体罚奏效——体罚会让她手心痛上短短几秒钟,不旋踵,便会忘个一干二净了;然而,剥夺她所爱的东西,却能让她铭记终生。我向她强调,有些戒条,是我的底线,一旦触犯,便得受罚。比如:对长辈无礼、撒谎、偷窃、霸凌、骂粗话,等等。阿珊嗜食巧克力、爱读漫画、喜欢玩拼图;我便曾经在她触犯某些戒条时,把巧克力、漫画和拼图丢进垃圾桶。由于我有言在先,她纵然心痛,也只能自吞苦果。知道我言出必行,她自此便学会了自律。
等她上了中学,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便开始施行加法了——想方设法把她所爱的东西加给她,不管在哪一方面,只要她有出色的表现,我都会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赏,让她心中时时刻刻存有憧憬、存有盼头,不时挑战自己,更上一层楼。
然而,或说回来,减法也好,加法也罢,我想,养儿育女最重要的还是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关心,让孩子知道背后永远有一双爱的眼睛在追随着,他们一定会以爱易爱的。
·大珠小珠·
“广东四大金刚”与汤小铭
文/林墉[广州画家]
张绍城、陈衍宁、伍启中、招炽挺四人皆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同级生,性相投,1966年曾合绘《南海长城》连环画,精美新颖,领一时之风尚,画坛为之倾倒,争相传摹,一时羊城纸贵,群誉为“四大天王”。
1972年,余与陈衍宁、汤小铭、伍启中合绘水粉组画《国际歌》,一中堂,八小幅成二联,合九件,送全国美展,因国际题材而落选。选前广东作品暂放中央戏剧学院礼堂,闻讯多有前往观摩者,折服而誉为“广东四大金刚”。
汤小铭,广西桂林人,性聪慧,就读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尝以女装赴晚会,花巾包头,红袄布裤,黑色土布鞋,做羞涩状而不启口,真绝好小姑娘也。
汤小铭善舞,曾与女画家杨白子跳新疆舞《春天》,于武汉获奖,此节目即成学校保留节目。余曾为之伴奏,小铭多即兴动作,富剧场效果。
小铭曾因神经衰弱疗养于从化温泉,半年中练就一手行草书法,峭拔生动,合乎其性。
小铭于音调、动作敏感,听歌看舞,即能模仿,虽不精准,但富感觉。
·夜阑听风·
颠扑不灭的文学薪火
文/彦火[香港作家]
香港作家联会最近选编了《香港作家》网络版的文章,并以合集形式出纸质本。
《香港作家》过去一直被视为同人杂志,印数很有限,阅读量更少,作者群很狭窄。自从编辑部改组及《香港作家》改为网络版后,作者队伍为之开阔,除了拨出更多篇幅刊登作联会员的作品外,还兼容不少海内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论从内容、题材或文章的质素,都大有提升和改善,成为华人社会一块瞩目的文化园地。尤其是每一期的“名家名作”栏目,吸引不少海内外殿堂级的作家投稿,更使杂志的品位有了进一步提升。
不管怎样,过去两年以迄,经历了疫情的严重打击,在时代风云震荡、商业大石挤压下,明明灭灭文学薪火,仍然颠扑不灭,这是值得告慰的。
想起台湾的张香华大姐在眼睛几乎完全失明情况下,仍然孜孜地创作不辍,为《香港作家》写稿,令我们作为文学园丁更不敢偷懒。
古人曾说道:“音为知者珍,书为识者传,瞽旷之调钟,未必求解于同世;格言高文,岂患莫赏而减之哉!”意为好的音乐、好的文章都会为知音者、识者所传播,如春秋时期的乐师瞽旷,天生失明,仍然可以辨别声乐。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让我们共同来开垦这块在商业社会里勃然生色的文学园地吧。
·不知不觉·
小说的明线与暗线
文/钟红明[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这些年,已经不像往年,和人面谈稿子;而是用邮件与微信来替代。但最新的第四期《收获》“青年专号”上一部小说,却几乎可以说是跟作者“谈”出来的。
最初是笔谈,作者修改后发来,后面就变成了面谈。这就是90后的作者夏麦的中篇《盛年的情人》。人们最容易用“成长”一言以蔽之大部分青年作品的故事,但它却采取了一种阶段性“回望”的姿态。夏麦是学计算机与经营的,可谓业余写作。最早读到这部作品时,我只觉得从语言到作者想要表述的观念和故事,都非常硬实。想塞进去的东西太多了,我对她说,你需要做减法。那时小说的副题是“娜拉出走之后”。显然,女性主义的意图是她的出发点。
夏麦不是上海人,所以,会对上海的“美”有敏锐的感受。某次我们看着夜幕中的外滩江景,聊她的这部小说,分手时竟然到了深夜;有两次是在禅院般的素食处。一般的作者都是听听,而她会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让我觉得,毕竟是理科生出身,严谨。
小说的明线是县域经济叙事,但经济扩张放缓乃至停滞时,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与身不由己。女孩阿梦,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外婆曾经是大户人家,但后来落魄地投奔乡下亲戚,因而阿梦的母亲是重视钱与实利的。而阿梦少年时,因为学费与画材不菲,母亲不让她再学画画,她瞬间就从楼上一跃而下,幸好只是骨折。她读艺术研究生的时候,家里的工厂遇到压力,当时她有一个有钱的未婚夫,许诺让她主持一个艺术基金会,帮她办画展,同时也给她父母的厂订单。以原生家庭的熏染,她原本是习惯物质法则的,但她的绘画创作遇到了瓶颈,身体也出现各种不适。这时,她遇到了做电影配乐的海外音乐家胡煜。在去边地放松自己的时候,她感受到灵魂需要呼吸,身体的疾患,源自心灵的不自由……
小说从她返回故乡的县城,家里破产了开始写起,在陪伴母亲的最后日子里,她也以一种“回忆录”的方式,回望自身。在母亲葬礼之后,她来到曾经与胡煜一起旅居的边地客栈,重新整理几年前同胡煜的感情。至此,小说这一条暗线——女性的困境,不可放弃的自尊,对自身独立确立——才在对盛年青春的追忆中完成了,阿梦同时完成了一次自我蜕变。
·如是我闻·
为何读书?
文/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近日读朱熹的《中庸章句》,其中有“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这让我想到马克斯·韦伯的著名演讲《以学术为志业》。
韦伯认为,大学的学术生涯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发狂的、毫无把握的冒险,韦伯要求所有想从事大学教师职业的人都应当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将学术作为自己精神上的志业:“你真的相信,你能年复一年看着平庸之辈一个接一个爬到比你高的位置,而既不愤恨又无挫折感吗?自然我们得到的回答总是:‘当然,我活着只是为了我的志业。’学术工作跟其他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那发自内心对学问的献身,他才会因为献身于志业,给人以高贵与尊严的印象。”
德文的Beruf是神的呼唤,是一种内心向往的行为。朱熹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朱熹的话,也让我思考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随手拍·
井冈山上 图/文 唐亮
“八一”来临之际,去了井冈山参观。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看到一位妈妈带孩子拜祭先烈,井冈山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
随手拍专用邮箱:ycwbwyb@163.com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校对 | 李红雨
深夜干货:如何学会视频剪辑?
Q:如何真正学会视频剪辑?
马上要大一了,虽然报了个工商管理但是从初中时就喜欢视频剪辑,从自己手里的视频里不断的加入音乐,特效,文字,不断的拼凑,我觉得让我有一种充实感,我想,如果我对它的热情在毕业后还没有递减,不出八九我以后就会进入这个行业,我打算利用大学空余时间来学习这个,我想问一下,我该需要学习些什么呢?准备一些什么?A:非常羡慕题主,羡慕你在还没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喜欢了「视频剪辑」,我更羡慕你的时代充满了各种资源和机会,因为我上初中那时候除了看别人制作神奇的Flash动画以外,我啥也不懂。
--学渣羡慕完毕,现在步入正题--
一、在当今这个时代,教程、素材、模版、案例均可以唾手可得:
1、「教程」可以帮你了解视频制作、后期剪辑的基本知识,比如各种轨、各种层、各种合成、各种关键帧、各种关系、各个软件之间的搭配使用,直到你融会贯通、信手拈来。
2、而一个视频剪辑师都会有自己的「素材库」,素材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视频、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文字剧本。
所以你的电脑配置要足够好,尤其是硬盘得足够大。我最早渲染一部仅仅不到3分钟的游戏视频,耗时一个通宵!而且你渲染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干,甚至还要冒着断电死机重启的风险。
3、「模版」就不用多说了,现在随便一搜什么都有,你完全可以下载一些不同的模版来研究,研究别人做这个模版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方法,然后去研究它、学习它、掌握它。只要你学会了方法,那么再DIY一个属于自己的模版就非常容易了。
4、学会研究并分析「案例」是一项基本技能,比如你看一段广告、游戏片花、电影片头等等,可以去揣摩它是如何完成的,用了什么软件、用了什么手段,假想自己能否模仿着做一个一模一样的。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武林外传》的片头:
武林外传片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3MjUyOTEy.html
网上有很多关于这个片头的制作方法以及工程文件,做起来也很简单,我就不细说了 。
二、关于使用什么软件,个人建议多学多用,不仅要学而且要勤用,如果不勤用就会日渐生疏,严重的会让你丧失对软件以及视频编辑的创作能力和使用能力。
我不是专业学这个的,只会一点点Vegas AE PS,3D部分也会一点点,个人认为做一些普通的视频是完全够用的,至少我早年做游戏视频不论是音视频剪辑还是特效,都足够。而我对软件部分有以下建议:
1、多学多用熟能生巧,多参考多研究多尝试,不懂的可以在网上请教高手;
2、虽然软件特别繁多,但个人不推荐使用类似会声会影这类的家用傻瓜软件,此类软件会让你偷懒,不易于你进步。哪怕你今后要从事婚庆行业,也不能过度依赖会声会影和各种模版;
3、视频编辑涉及的行业很广,不同行业对视频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游戏与微电影就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建议题主要了解一些关于视频类型的知识,比如游戏视频的创作过程、微电影的拍摄与剪辑过程、MV的制作过程、视频动画的制作过程、婚庆的拍摄制作过程、企业宣传片的制作过程。
三、上面提到了软件的一些小干货和小建议,这部分着重说一下视频剪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视频制作绝非是「片头 内容 片尾」这么简单,一个好的构思(剧本)和优秀创新的剪辑方法是非常为视频本身增光添彩的。
比如:芒果台《变形计》,也许就是几个镜头的黑白慢速回放,配上一段《夜的钢琴曲》或《river flows in you》,瞬间就会让这些过往零碎的片段显得格外温情、格外感动。
而这,正是视频剪辑的一种诠释,一种表达,视频剪辑师也是“导演”,我们可以利用软件去剪辑去配乐,让原本乏味平淡的视频变得十分动人心扉,让人不得不为你的优秀剪辑以及对原素材和原剧本的深刻理解点一个赞。
2、我最初自学视频剪辑的时候,会很傻瓜的在片头片尾的字幕和转场上做文章,其实很傻,尤其是当你的一些特效或剪辑手法非常生硬的时候,会显得你的剪辑很失败,换句话说就是很不专业。
我是自学的视频制作,我对它的理解就是:「细腻」 「创意」 「诚意」。
「细腻」:本想贴一张以前制作一部游戏视频的Vegas截图,结果忘了硬盘格过。我为什么要把细腻拿出来说呢?因为我这个人性子非常急,最初做视频的时候,我恨不得早点渲染、早点上传优酷,可是当我的受众给我指出意见的时候,我除了羞愧再无二话。记得当时的错误是一处字幕错误。
往后,我依然是不断的犯错,但一次会比一次更好。
记得一次是我们游戏团队做一部游戏宣传片(在PCG和优酷游戏都发布过),当时我和副站长是分别分工,我负责视频的剧本和剪辑,他负责拍摄。那是我们第一次合作,要运用3个游戏服务器,要动员超过50人,其中大部分人是没有参演经验的。
但那次我们非常成功,不论是剧本选材的创意角度,以及剪辑的稳定性和配乐的契合性都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当然最令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先手发布直接秒掉了竞争对手,那个竞争对手是率先使用了720p高清,而且他们有更稳定的服务器和技术配合度更高的演员,只是,他们输在了创意和细腻。
我们的视频从前期准备,再到录制过程,以及后期动用了管理人员一起对视频的校对、意见转达,因而视频完整度很高。要知道那时我们压缩后400多M的视频文件要在QQ中转站轮番传输和校对,工作量其实很大的,而且每秒50KB的上传速度..
对了,那位竞争对手现在在芒果台做后期,87年的眼镜哥,你会不会正在看我这篇答案?哈哈~
扯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细腻」的重要性,哪怕是一个关键帧、哪怕是一个字幕的位置、哪怕是一个字体的选择、哪怕是配乐的选择,都能体现出你剪辑的水平。因为受众是不懂你幕后的辛苦,只在乎你呈现出来的精彩,记得要用细腻来讨好受众,对得起自己。
「创意」:我上面说到的创意,其实是在08年的时候参考了美剧的处理方式,而当时在游戏视频制作圈里,几乎没人用这种方式。算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吧,比如片头和音效的渐进式处理,以及整体视频的代入感和节奏感处理的非常合理紧凑,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很爽。
而之后的优酷评论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你搞的什么玩意儿,有的人说酷毙了。
创意是把双刃剑,我们不可能讨好每个人的口味,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我认为就足够了。但不得过于偏执或过于讨好别人,这个需要权衡。
另外送一句:有智商的那叫创意,没智商的那叫随意。
「诚意」:在个人作品里,我始终认为诚意非常重要,哪怕你时间很短,也一定要带上足够的诚意,不能草草了事,不能因为着急就随便一拖不去处理特效。
观众们都不傻,你的视频是什么水平其实一般人都能看得出来。
比如:
A:你的视频特效用的太多了,有些喧宾夺主,主次不清。
B:你这什么玩意儿,别人在漂移开车,你给我配的是梁静茹的勇气,搞毛啊?
C:底部走字幕用大粗体,这已经不是智商的问题,是审美的问题啊亲,选个好字体能屎人吗?
D:转场能不能不这么敷衍了事?还不如傻瓜的会声会影呢!
E:你这视频调的什么色啊,一会儿暖一会冷,一会亮一会暗,这剪辑师是色盲还是色弱?
F:你这视频段落衔接的也忒快了,比我的心跳速度还快,反人类?
G:我靠,这什么水平?字幕里面多了一个符号「.」,我有强迫症你造吗?
....
而我认为,真正的诚意,就是你在剪辑一部视频的时候,有没有去从他人角度来考虑。
你的点滴诚意,是可以完全体现在视频里,认真和敏感的人是很容易感受到。而这份诚意不仅是对受众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结语---:
衷心祝福你能在视频剪辑的道路上走的更好,因为我知道有太多年轻人非常非常的有天赋,他们敢想敢做,而且现在的学校和自身条件都很好,非常利于去执行并实现你的梦想。
我也看过很多15~18岁的同学做出的视频,非常优秀,非常专业,比某些传媒学校的专业学生还专业,他们在处理素材和镜头的时候专业程度只能让你叹服。比如游戏人物3D动作分割、以及动作与配乐的节点选择、视频的流畅度和完整度等等。
而就我认识的几个在北京某传媒影视学校的学生,眼看着大学快上完了,结果剪个片子连基本的「调色」都没有,更别提「审片能力」和「剪辑能力」了。而就我举例的,这些都算班上中上水平的学生了。
就我09年认识的一个湖北武汉的17岁少年,他的视频作品已经在德国的某游戏官网被置顶,几十万人的日均访问,和上万的下载量,优酷和YT的播放次数更是令人满意。而他仅仅是在课外时间自学的AE和Vegas,如果不报他的年龄,当时一个广告公司的人还逗着说:“我还以为是同行做的。”
哦对了,这个来自武汉的小子,后来做了几部关于DOTA的视频,当年在超玩和WODOTA很有人气的喔,点击率很火爆,但后来的他很低调,名字我就不提了,他现在刚大学毕业。
所以题主以及类似题主的朋友,努力吧,我相信你的梦想不止是学成之后进电视台、广告公司或影视传媒公司这么简单,有朝一日事业有成的你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你。
---尾巴---
如果这个答案对题主或类似题主的人有帮助,我大喜~!
如果还有不太明白的,我愿意尽我所能解决各位的困惑。
利益相关:非该行业从业者 纯业余的视频制作爱好者
---后记---
由于这几天我帐号无故被知乎禁止访问,今天刑满释放的我统一回复一下评论:
1、清明节我特意上了QQ问了他,白天一直没回我,晚上才回,说不想在知乎上被扒隐私,他现在所学的以及即将从事的行业,都与影视后期无关。我唯一能为各位透漏的是,他是2009年加入过wodota,出品过4部DOTA视频(都是精品),我随便搜了一下他在网上的视频,17173的播放次数是22.7万,并且被某个游戏解说推荐过,上过游戏风云。(这个解说和小苍关系很好,懂的人应该知道他是谁了)
而这部视频他只用了Vegas PS,连3D和AE都没用到。当然了,和REP精彩程度也有关系。后来他客串过LOL的解说,一口标准的武汉普通话。我能说的就这些了,这臭小子现在可能正在看我的专栏呢,压力很大。
2、我个人是从「游戏视频」过渡到「生活视频」(类似微电影、蠢爸爸),跨度是非常大的,两个类型是完全不一样的,包括剪辑手法和处理套路都不一样,但是游戏视频的剪辑创作是非常自由化的,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我个人非常推荐喜欢做游戏视频的玩家,可以从CS(CF)、类DOTA游戏、赛车类游戏来找到切入口。而且赛车类的视频是很容易做的,曾经最火爆的「跑跑卡丁车」游戏视频跟风潮,什么车队宣传片啊特别的火,还有劲舞团。当时我也接过一些这些游戏视频的单子,每分钟200~500不等,这些都是游戏视频火热的象征。
3、关于我,知乎这地方高人太多了,随便写一点料就可能被全盘曝光,我曾经在egms「月蚀多媒体」呆过一小段时间,主要是学习视频制作技巧,而在游戏视频制作圈如果你不知道煎饼和葱那就孤陋寡闻了。我唯一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作品上过游戏风云里的CS节目,上过优酷游戏视频榜,其余再没什么光荣业绩了。
其实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游戏视频剪辑高手,有的被腾讯游戏、新浪、盛大挖走,你们看到的一些大型网游的宣传片,有的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而且我特别想说的是,很多电影或生活视频剪的好的人,未必就能做一部优秀的游戏视频,这是两个领域,各位一定要明白。就和婚庆影楼、广告片是一样的,手法都是不同。像我后来跳出游戏视频圈子以后,也做过类似叫兽蠢爸爸的「恶搞视频」,也做过「微电影」,也做过「企业宣传片」,也做过「婚庆DVD」,也做过「MV剪辑」。
来源:知乎
作者:李嫑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