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千名学生跳扁担舞(论新时代民族艺术发展)

导读 千名学生跳扁担舞文章列表:1、论新时代民族艺术发展2、淮安涟水县扁担村:金扁担挑起村民幸福担3、射弩斗鸡长桌宴 广西大化瑶乡布努瑶欢度祝著节4、壮乡艺术之花竞放亚洲文

千名学生跳扁担舞文章列表:

千名学生跳扁担舞(论新时代民族艺术发展)

论新时代民族艺术发展

作者:马乐

进入新时代,草原上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艺术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乌兰牧骑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乌兰牧骑的成功经验以及新时代乌兰牧骑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是民族艺术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一体文艺成果。民族艺术是我国文艺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民族艺术应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题中之意。新时代,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民族艺术持续繁荣发展,需要从艺术创作、传播形态、人才培养、政策保障等几方面进行推动和变革。

一.传承创新,为民族艺术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五千年文明,勤劳勇敢、多才多艺的中华各民族创造了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的民族艺术,这些艺术包含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雕塑等等,其中很多都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朝鲜族农乐舞、藏族史诗《格萨尔》、侗族大歌民歌“花儿”、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等等。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体现着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凝结着民族智慧与审美追求,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永不退色的价值。民族艺术不论如何发展都不应丢掉自己的“根”和“魂”,把优秀传统艺术传承下来是民族艺术发展的基石。

进入新时代,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传统民族艺术赖以栖息的生态空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少数民族艺术随着时代发展也悄然加入了时代元素,如蒙古族呼麦与说唱表演、戏曲唱法与现代舞台表演艺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为适应文化旅游业发展而编排的民族艺术混合表演等等,其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如民俗风情表演《鄂尔多斯婚礼》等。文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对于民族艺术仅仅只是传承恐怕难以维持其长远发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反映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的当下精神面貌,对优秀传统民族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为民族艺术注入新鲜血液,是民族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各个民族的艺术由于地域、历史等多种因素而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之所以各种民族艺术都能够蓬勃发展,是因为其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即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因而对民族艺术进行传承创新,关键是要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是何种艺术门类,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支舞蹈、一首歌、一出戏、一幅画都应来源于各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带去精神鼓舞,在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群众中创作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形成民族艺术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融合传播,为民族艺术发展找寻外在推力

艺术作品创作出来,最终要通过表演、展示抵达人们群众,实现艺术作品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传统的表演、展示可以内蒙古草原上的乌兰牧骑为代表,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这种面对面的实地表演和展示给观众带来了真实可互动的视觉听觉盛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可谓是最直接地传递了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可否认这种艺术作品的传播方式是最为生动、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方式,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巨变,各类视听产品、文学作品在互联网上海量供给,哪怕是在偏远的牧区、山区,只要有移动信号以及智能手机,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的精神文化产品就会直接输送到人民群众,面对如此高速的传播生态,如果民族艺术仍以传统面对面表演和展示作为唯一传播途径,而不去探索新的传播媒介,那么被遗忘是极其容易的。在视听新媒体为主导的传播格局中,人们群众“遗忘”“疏远”民族艺术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再需要民族艺术的陶冶和指引了,而是因为相比于网络文艺,民族艺术的获取变得不方便了。

新时代,无论是乌兰牧骑还是民族艺术,研究其发展途径都不能忽视和绕过传播方式这一重要媒介。在坚持走进人民、走进牧区、社区、家庭面对面地实地演出的同时,也应该结合互联网、移动端,将艺术作品的表演和展示网络化、数据化,通过实演、网络点播、直播等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传播,让民族艺术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在第一时间抵达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在传播加速的同时,扩大了民族艺术的影响范围,也会推动民族艺术作品的创作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三.培养人才,实现民族艺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民族艺术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对特定的族群有着较为强烈的引领作用,少数民族可以从其民族艺术上探寻民族历史、民族信仰并找寻族群归属感。民族艺术在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民族艺术的发展必须朝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民族艺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还是表演者都应该做到德艺双馨,方能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正确引领。目前民族文艺工作者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应该加大对艺术从业人员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民族艺术的品质。

在关注现有从业人员素质技艺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未来从业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可提早进行艺术熏陶浸润,让他们从小接触优秀民族艺术,感知民族艺术的魅力和精神力量,播撒传播传承发扬的种子。如壮族的扁担舞目前已走进多所中小学校园,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班、课间操随处可见跳着扁担舞的青少年,很多孩子们由被动参与最终变成了主动热爱。目前民族艺术的传承者断层现象严重,“从娃娃抓起”是以长远眼光确保民族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四.制定政策,为民族艺术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全国各地有许许多多像乌兰牧骑一样的民族艺术团体,多年来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遍大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激发基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做出了光辉贡献。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族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民族艺术队伍正面临着时代变革的发展阵痛,以乌兰牧骑为例,近年来受经费、编制、人才培养与流动等影响,队伍平均年龄多数超过40岁,十多年没有新人进来,编制配额严重不足,演出经费及薪资待遇明显偏低等成为各地乌兰牧骑遇到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民族艺术发展的普遍瓶颈。针对以上问题,民族艺术的发展急需政策扶持和正确引导,如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保护民族艺术,引导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使艺术价值合理适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令人欣慰的是,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已制定了乌兰牧骑工作方案,开展了以乌兰牧骑演出为主的一系列工作计划,《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已列入自治区人大2018——2022年立法计划,并已经开始在区内进行了立法调研。

新时代民族艺术的发展应继续挖掘、提炼、创排更多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现实的优秀文艺作品,把创作现实题材作品作为根本任务,把视角对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播中开拓、在培养上用心、在政策上强化,实现民族艺术的繁荣发展。(马乐)

淮安涟水县扁担村:金扁担挑起村民幸福担

新华社南京10月19日电 题:淮安涟水县扁担村:“金扁担”挑起村民“幸福担”

新华社记者朱筱

秋日午后,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入眼便是一条似扁担般狭长的潺潺河流,在暖阳照耀下波光粼粼。63岁的村民张红正在家门口打理菜地,时不时地照看下自家经营的小卖部,忙碌中透着一份惬意。“这几年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扁担村地处淮安、连云港、宿迁三市交界,区位偏远、地势低洼、交通不便,一度被称为“穷扁担”。近年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该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稻虾养殖、瓜蒌种植、蚕桑种养等产业,“穷扁担”成为一头挑起绿水青山、一头担起金山银山的“金扁担”。

在村里的一片天水产养殖场内,水清岸绿,一排桃树环绕周围,几处喷泉点缀其中。养殖户丁娴正忙着包装刚捕捞上来的螃蟹,“蟹遇桃花”的包装盒令人耳目一新。丁娴原本在北京工作生活,去年回到家乡承包了68亩蟹塘搞养殖,打造一片心中的“桃花源”。

丁娴说,她承包的蟹塘目前总产量在1.2万斤左右,中秋节期间已经卖了三分之一,剩余的预计在重阳节前后售完。“除了养殖螃蟹,我还计划在附近承包300亩左右的采摘园,种植草莓、葡萄等水果,丰富业态。”

扁担村党总支书记范从伟介绍,该村靠近高沟镇的今世缘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干部主动与该景区对接,发展乡村旅游。“不到3年时间,村里就发展起垂钓、农家乐、烧烤屋,每年可接纳游客10万人次。”

紧挨着一片天水产养殖场,村民徐祝春承包了300亩瓜蒌产业园,一片片吊瓜藤上挂满一簇簇饱满硕大的果实。“瓜蒌是药食同源的食物,瓜蒌籽营养丰富,瓜蒌皮和根可作为中药材。”徐祝春说,今年瓜蒌亩产在300斤左右,每斤市场价在18元到25元之间,深加工炒熟后若按一斤30元算,亩产可接近1万元。

为促使当地农业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扁担村村民集中流转了2200余亩土地发展瓜蒌、虾蟹和蚕桑等产业,同时还建立起4个农村合作社,带动21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约8600元增长到2019年的2万余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为25.7万元,全面实现脱贫。

村民腰包鼓起来后,精神也要富起来。近年来,扁担村新建116平方米村史馆,建成占地800平方米包含21个功能室的综合服务中心,同时还组建起村级文艺宣传队,全面开展文化会演、科普教育、法治宣传等活动,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

每天晚饭后,张红都会约上几个村民到村部广场跳广场舞,闲暇之余也会参加村里组织的锣鼓队。“过去我们村被称为‘穷扁担’,现在这根扁担挑起了全村人的‘幸福担’。”张红笑着说。

作者:朱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网

射弩斗鸡长桌宴 广西大化瑶乡布努瑶欢度祝著节

当地民众身着民族服饰参加“祝著节”活动。 黄艳梅 摄

当地民众身着民族服饰参加“祝著节”活动。 黄艳梅 摄

中新网河池6月23日电(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23日举办2022年布努瑶祝著节庆祝活动。射弩、打陀螺、斗鸡比赛、瑶家长桌宴、民俗风情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当地布努瑶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与体验。

当地民众大摆长桌宴欢迎嘉宾及游客。 陈冠言 摄

布努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祝著节”也称“达努节”、“祖娘节”或瑶年,是布努瑶纪念先祖密洛陀的传统节日,也是布努瑶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大化县是中国10多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的县份,是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的诞生地。

图为“一县一品 农餐对接”活动现场,广西各地美食菜肴集中展示。 陈冠言 摄

当天,在大化县达吽小镇美食广场,当地民众身着民族服饰,表演原生态民族歌舞。当地还举行射弩、打陀螺、三人板鞋竞速等传统体育竞技及斗鸡比赛,保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图为大化县《壮瑶大席》展示现场。 陈冠言 摄

作为“中国长寿之乡”,大化县结合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以“山水大化、美食之乡”作为旅游发展定位,走“生态食材 美食 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打造了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主题名宴、广西桂菜名宴——壮瑶大席等壮瑶风味系列美食,先后获评为“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中国康养美食之乡”“中国最佳美食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康养美食旅游名县”。

图为大化县《壮瑶大席》展示现场。 陈冠言 摄

当天,瑶族同胞备上美酒佳肴及五色糯米饭,大摆长桌宴欢迎嘉宾及游客。在《壮瑶大席》展示现场,一场“舌尖盛宴”让食客大快朵颐。《壮瑶大席》共有58套佳肴,88个品种,188道菜,含有小菜、汤类、冷菜、大菜、热菜、小吃等12大类,呈现出当地饮食文化特色。

图为斗鸡比赛现场。 陈冠言 摄

广西14个地级市最具地标的美食作品也在大化县进行集中展示。在广西“百县百味”菜品展示现场,广西各地名厨精心制作了125道美食特色菜,名厨还现场烹制梧州纸包鸡、横县鱼生、合浦大月饼、柳州螺蛳粉等美食小吃,人气火爆。

据悉,本次活动,大化县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力量,加快推进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步伐。该县将于6月24日举行祭祀布努瑶始祖“密洛陀”仪式,开展布努瑶铜鼓、扁担舞等民族文化展演活动,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完)

壮乡艺术之花竞放亚洲文明盛会

5月16日上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亚洲文明巡游、亚洲美食节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王晓辉,中宣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徐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等中方领导及相关国家驻华大使出席开幕活动,与一万多名观众共同观看了巡游演出。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受文化和旅游部邀请,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了广西演艺集团、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优秀舞蹈演员组成的广西艺术团参加巡游活动,全国仅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演出。

广西艺术团在主舞台表演

亚洲文明巡游活动由“中华风采”等四个板块组成,广西艺术团在第三板块“神州风韵”中精彩亮相,为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各国来宾和全国观众演绎了扁担舞、铜鼓舞等极具广西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同时融入了刘三姐山歌、壮族嘹歌、民族服饰等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展现了新时代广西的壮美风姿,向各国观众、全国观众发出了壮美广西的盛情邀请,得到在场观众的热情呼应。

“神州风韵”板块

为了在亚洲文明巡游的舞台上展现更有广西特色的壮族文化,广西演艺集团创作演出中心副总监、巡演编导组成员温海夫,广西演艺集团营运管理中心演出服务部副主任侯人尹、编导付鑫浩,广西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老师张琛琛等广西艺术团编导团队对演出节目进行了多次修改提高,让观众在一个小时的巡游表演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广西壮族文化。

广西艺术团为观众带来铜鼓舞、扁担舞等壮族舞蹈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广西艺术团团长贾玉成表示,亚洲文明巡游是一次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盛会,为广西壮族多彩的民族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也是一次亚洲文化交流互鉴的盛会,真正让亚洲文明对话“落地开花”。

广西艺术团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巡游中表演

与亚洲文明巡游同时、同地举办的还有亚洲美食节活动,共设置了亚洲特色餐饮等8个展区,现场观众在欣赏精彩的巡游表演后,可以品尝来自泰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特色美食。(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11月开跑

新华社南宁9月27日电(记者郭轶凡)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2018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暨“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马山站)将于11月4日在广西马山开跑,赛事设山地马拉松42公里个人赛、21公里个人赛和9公里群众健身赛三大竞技项目。

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已成功举办两届,首届赛事获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最美赛道”称号。本届比赛赛道在往年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参加山地马拉松42公里个人赛、21公里个人赛的专业选手,将从弄拉广场出发,途经三甲乡村旅游区、古寨瑶族乡、椿草地、金银花基地等景区,直观感受壮族三声部民歌、会鼓、扁担舞等民俗文化。

在赛道设计上,42公里个人赛累计爬升2128米,山地土路与碎石路面占比18%;21公里个人赛累计爬升1590米。

赛事举办期间,组委会还将在马山县攀岩特色体育小镇的核心区三甲乡村旅游区推出星空露营派对、飞拉达、皮划艇、桨板、泡泡足球、走扁带等一系列山地户外体验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