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之屋2中国版电视剧(被称为城中第一佳山水的什刹海是什么样的所在?丨京华物语)
美景之屋2中国版电视剧文章列表:
- 1、被称为城中第一佳山水的什刹海是什么样的所在?丨京华物语
- 2、一本漫画里的42年 | 童书新品
- 3、妈,您能不能别再去捡垃圾了?
- 4、韩国96岁老太在自家遭8旬老汉性侵,验出DNA证据,警方却不了了之
- 5、清明上河图历代鉴藏稽考
被称为城中第一佳山水的什刹海是什么样的所在?丨京华物语
西山一带的泉水经长河汇流,由德胜门西侧的水关入城,汇为“汪洋如海”的什刹海。环什刹海一周风景若江南水乡,为古都民众最爱之景胜,环湖寺观、园林密布。作为北京诸多街市的最优美所在,什刹海有着“城中第一佳山水”的美誉。本期的京华物语就来说说什刹海。
本文选自《古都北京》,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古都北京》,王南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
清代帝王不满足于对西苑三海的经营,而是着力在京城西北郊进行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营建,最终形成了西起香山、东到海淀、南临长河的一座“园林之城”。这座园林之城以皇家园林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以及万寿山清漪园(即著名的“三山五园”)为核心。
其中有以山取胜的香山静宜园,有山水俱佳的静明园、清漪园,还有人工叠山构池的畅春、圆明二园,圆明园更以其荟萃性成为“万园之园”——正如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所言:三山五园荟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全部形式,代表着后期中国宫廷造园艺术的精华。
三山五园平面示意图。
三山五园有着各自不同的园林意象,它们所构成的整体则呈现出丰富博大的文化内涵。五园之中,畅春园以“朴素”为主要特点,反映了康熙的审美趣味;圆明园则包罗万有,体现出与畅春园正相反的“华丽”的气象;静宜园则以山之“雄”取胜,当然也有“见心斋”这样“雄中藏秀”的景致;静明园与静宜园正第三节三山五园——园林之城好形成对比,山明水秀,尤以泉胜,更多体现出“秀”的气质,当然也有宝塔的雄劲之姿;最晚建成的清漪园则是乾隆园林审美情趣的代表,其自然山水意境胜过以上诸园,为五园中之最柔媚者——乾隆所称道的“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可以见出该园“妩媚”的基本意象。可惜清末三山五园在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劫掠之下受到严重破坏,完整保留至今的仅有在清漪园基础上改建而成的颐和园——可谓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最后的杰作。
《康熙六旬万寿盛典图》中的畅春园宫门前景象。
在赫赫有名的皇家苑囿之外,京郊还有不少小型的公共园林风景区:如德胜门外和内城西南角的两处太平湖、安定门外的满井、右安门外南十里的草桥、东便门外通惠河上的二闸、南郊的丰台,等等。城中的公共园林则有什刹海、泡子河、金鱼池、陶然亭等,其中最著名的非什刹海莫属。
民国时的满井和二闸。
明代积水潭成为北京城最负盛名的风景区
什刹海元代称“积水潭”,因其水面“汪洋如海”,元人亦称之为“海子”。宋本《海子》诗有“渡桥西望似江乡”之句,足见元代海子一派水乡景致。此外由于元代积水潭为通惠河漕运之终点,于是又是一派舳舻蔽水、万桅千帆的繁华气象,成为元大都的商业中心所在。
明代积水潭不再是漕运码头,成为北京城最负盛名的风景区,并且以今什刹海西海四周最为繁盛——今之西海,明代有积水潭、水关、海子、北湖、净业湖、莲花池、什刹海等名,大量寺观、名园纷纷荟萃于此,为京城游赏之最佳去处。沿岸布置的寺观、园墅可以方便自如地引水造景,又可以巧妙地“借”园外之景;而积水潭的游人也能够尽阅周围寺观亭馆景致,可谓是互为因借、相得益彰。《帝京景物略》载:
水一道入关,而方广即三四里,其深矣,鱼之,其浅矣,莲之,菱芡之,即不莲且菱也,水则自蒲苇之,水之才也。北水多卤,而关以入者甘,水鸟盛集焉。沿水而刹者、墅者、亭者,因水也,水亦因之。梵各钟磬,亭墅各声歌,而致乃在遥见遥闻,隔水相赏。立净业寺门,目存水南。坐太师圃、晾马厂、镜园、莲花庵、刘茂才园,目存水北。东望之,方园也,宜夕。西望之,漫园、湜园、杨园、王园也,望西山,宜朝。深深之太平庵、虾菜亭、莲花社,远远之金刚寺、兴德寺,或辞众眺,或谢群游矣。
可见积水潭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不同的寺观林园景胜:著名的私家园林有定国公园、英国公园等,寺观有净业寺、三圣庵、什刹海、火神庙、镇水观音庵等等,明清以至近代为之吟咏的文人骚客不计其数。此外,由于永乐帝“靖难之变”的功臣之中以江南人士居多,因而朱棣赏赐他们大型宅第于积水潭周围,并将德胜桥以东即今之什刹海前海、后海皆辟为稻田,遣南人耕种,以慰官员们的“思乡之情”——《帝京景物略》载“(积水潭)东岸有桥,曰海子桥,曰月桥,曰三座桥。桥南北之稻田,倍于关东南之水面”。当时后海东岸有龙华寺,“寺门稻田千亩,南客秋思其乡者,数来过,闻稻香”。可见明朝时今之前海、后海为广阔的稻田,一派田园风光。
积水潭的最佳景致为银锭观山
积水潭的最佳景致为银锭观山,明代在积水潭建了德胜桥与银锭桥,将元代连成一体的海子一分为三,即成为清代及后世所谓的什刹海西海、后海、前海。德胜桥与银锭桥也随即成为什刹海中重要的景观与观景之所。其中造型小巧玲珑的银锭桥以“银锭观山”之景而声名远播,成为京城一大名胜。
银锭桥。
明代大学士李东阳一次游积水潭慈恩寺后登银锭桥观西山,吟成《慈恩寺偶成》一诗曰:
城中第一佳山水,世上几多闲岁华。
何日梦魂忘此地,旧时风景属谁家。
林亭路僻多生草,浦树秋深尚带花。
犹有可人招不得,诗成须更向渠夸。
从此“城中第一佳山水”即成为“银锭观山”的代称——《燕都游览志》称“此城中水际看山第一绝胜处也。桥东西皆水,荷芰菰蒲,不掩沧漪之色。南望宫阙,北望琳宫碧落,西望城外千万峰,远体毕露,不似净业湖之逼且障也”。
可见银锭桥由于位居前、后海之间,左右逢源,又是这片浩阔水田的核心交汇点,因而观北、西、南三面之景尽皆一览无余并有田园水色增趣。可以想见桥头遥望,远处西山延亘,近处城垣巍峨,加之湖水、稻田衬托下的民舍寺观——如一幅巨型长卷,必定美不胜收。正如清代吴岩《沿银锭河堤作》诗句所咏:“短垣高柳接城隅,遮掩楼台入画图。大好西山衔落日,碧峰如障水亭孤。”如果说积水潭、什刹海一带风光是明北京最富于诗情画意的长卷,那么“银锭观山”则是其间画龙点睛之笔,北京城的山水意境在此得到一次升华。
有趣的是,虽然由官方“钦点”的“燕京八景”并没有“银锭观山”一景,但是由于这道美景深入人心,民间总把它列入八景之中,或者称之为“燕京小八景”之一。令人痛惜的是,随着北京城市的现代建设尤其是什刹海西北方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群拔地而起,银锭观山的视野逐渐被“混凝土森林”封锁起来,加之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西山早已淡出了什刹海游人的视线;纵使“天朗气清”的时节,西山的轮廓也只能在高楼大厦的缝隙中偶然浮现——正如歌谣《钟鼓楼》中唱的: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
就全北京城而言,虽然规划布局的核心意匠是在中轴线、皇城之主体建筑群及其苑囿坛庙;然而若论山水之佳韵、自然之野趣,则明北京积水潭堪为京城之冠。明北京积水潭、什刹海一带以德胜桥为界,西岸为园林景色,东岸为田园风光,这与一墙之隔的巍峨皇城、锦绣御苑真是大异其趣,倒是与千千万万阡陌胡同、合院民居共同构成了帝京的另一番面貌,从而大大丰富了明北京的城市意蕴。
什刹海、积水潭风光独以优美取胜
如果说北京城中轴线建筑群以壮美见长,皇家御苑为优美中附带壮美,那么什刹海、积水潭风光则独以优美取胜。明代“公安派”散文大家袁宏道的《游北城临水诸寺,至德胜桥水轩》一诗描写环湖景色最为精彩:
西山去城三十里,紫巘青逻见湖底。一泓寒水半庭莎,赚得白云到城里。茭叶浓浓遮雉朵,野客登堂如登舸。稻花水渍御池香,槐风阵阵宫云凉。一番热雨蹙波沸,穿檐扑屋生荷气。乍时泼墨乍清澄,云容闪烁螭蛟戏。帘波斜带水条烟,北窗雨后蔓清圆。兑将数斗薏仁酒,赁取山光不用钱。
及至清朝,什刹海一带的稻田逐渐变为满植荷花的水面,园林气息更加浓郁。清末民国时期,什刹海不但保持着十里荷香的水乡景致,并且再次成为北京内城的著名商业中心之一:湖畔有著名酒楼天香楼、会贤堂、庆云楼、一曲湖楼等,一曲湖楼更被称为“都中酒楼第一家”。前海西堤上则兴起了热闹非常的“荷花市场”,成为市民夏日消暑的最佳去处——这个两面临水的长堤形露天市场,成为北京诸多街市中最优美的所在。
民国时期的什刹海与钟鼓楼。
如今荷花市场改建成为北京最有名的酒吧街,而环什刹海前、后海也陆续开设了大量酒吧、餐馆、茶社,使得什刹海成为京城最著名的“夜生活”之所。古老的什刹海成为新的时尚之地,也是外地乃至国外游客最喜爱流连的娱乐场所之一——然则热闹是热闹非常,但什刹海作为城市山林的宁静气氛也受到强烈冲击。
种类如此丰富的园林最终形成了城市与自然完美交融的图景——郑正铎描绘了民国时期登上景山所见到的情景:
千家万户则全都隐藏在万绿丛中,看不见一片瓦,一屋顶,仿佛全城便是一片绿色的海。不到这里,你无论如何不会想象得到北平城内的树木是如何的繁密;大家小户,那一家天井不有些绿色呢。
以下援引老舍和林语堂笔下北京城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的经典城市意象作为对古都北京山水园林的这番礼赞的结束。老舍在《想北平》中写道: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曾有这样热情洋溢的描绘:
在北京,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却同时又生活在大自然之内,城市生活极高度之舒适与园林生活之美,融合为一体……千真万确,北京的自然就美,城内点缀着湖泊公园,城外环绕着清澈的玉泉河,远处有紫色的西山耸立于云端。天空的颜色也功劳不小。天空若不是那么晶莹深蓝,玉泉河的水就不会那么清澈碧绿,西山的山腰就不会有那么浓艳的淡紫。
作者/王南
摘编/安也
编辑/袁春希
导语校对/王心
一本漫画里的42年 | 童书新品
1
《中国漫画:再次发现中国》,《讽刺与幽默(人民日报漫画增刊)》主编,将将书坊 |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9月
适读年龄:6
这本漫画选自创刊于1979年的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精选出从1979年到2021年这42年来的350余幅漫画作品,内容涵盖教育、医疗、家庭、环保、职场、官场等中国社会各个方面,许多漫画出自知名漫画作家之手,如华君武、丁聪、方成等。
尽管现在提到漫画总有人将它关联到儿童阅读,但实际上这是一本不需要区别读者年龄段的漫画书,并且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它的刊登年月。
年长者读来会感叹42年来中国人生活中的变与不变。无论是1990年代还是21世纪,关于孩子上学负担重的漫画都经常出现。关于论坛灌水的漫画出现在2010年,关于在线教育的漫画则出现在2019年。“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这幅漫画刊于1984年,这个故事“80一代”大都听过。1990年代末至现在关于幸福、孤独、中年压力的漫画比从前多,特别是父母缺乏儿女陪伴的漫画,似乎1999年的春晚歌曲《常回家看看》回荡在耳畔,而“全家福”漫画中每个人都盯着手机,则凸显了我们当下的孤独。
年幼者的阅读体验可能会更有层次些。读到“猴子捞月亮”等漫画时一定会哈哈大笑,读到“北极熊的迁移”等漫画时会联想到动物保护,读到“秒杀前的等待”等漫画时一定能感觉到很熟悉,读到“剪彩迷”等漫画时肯定会想“我读不懂”,但正因为如此,它反而是一本可以由年长者带着年幼者回顾自己成长历史的参考书。每个人身上都有时代的烙印,这本书就是这些烙印的集合。
除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本漫画书还能体现汉字被精炼后的博大精深。两个字配上一幅画便能表达一篇长文的内容,或者一个成语、一首诗,便能表达另一种诙谐。不仅如此,大部分漫画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既能翻出年代感,也能翻出中国味道,在引进版漫画与绘本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实属不多见。
整本漫画书让人在哭笑不得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大概就是“讽刺与幽默”的教化作用。
2
“散步三部曲”——《散步》《游河》《露营》,大吴 著/绘,蒲蒲兰绘本馆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2021年9月
适读年龄:3
此前我们曾在书单中推荐过大吴的另外两部作品《树王》和《小鸟和雕像》,《散步》《游河》《露营》则是大吴的最新作品。作为“90后”绘本作家,大吴的作品从来都与说教无关,在散步三部曲中,尤其展现出随性而至的创作特点。他还为这三本书创作了一部主题曲,因为都是“自给自足”,其创作和录制过程颇为坎坷,大吴说,“诗意只和作品有关,创作的艰辛毫无浪漫可言”。
散步三部曲是分别发生在清晨、正午和夜晚的故事。大吴先于2018年完成《散步》第一稿,随后又画了它的两本“续集”,但三本书故事线各自独立,如果连起来阅读,情节是这样的:早上雾气正浓,兄弟俩坐船游河,雾把一切都变得朦胧,弟弟便见山不是山,开始了各种错认。把草丛错认成水鸟、把枯树错认成小鹿、把土块错认成鳄鱼……中午兄弟俩去散步,弟弟总是渴望见到一些新奇的事物,便不停地问哥哥:地下会有蚯蚓吗?地下会有兔子洞吗?地下会有暗河吗?……晚上兄弟俩去露营,弟弟认为晚上的世界和白天的世界会有所不同,便幻想着奇迹发生,先是总觉得外面有声音,然后幻想看见UFO……
每一本书里弟弟都是提问者,哥哥是回答者。如果我们都有同样的散步、游河和露营的经历,大概也会和弟弟问出相似的问题。在这三本书里,弟弟的想象和疑问都出现在图画中,用图画完成了文字未能表达的内容。在《露营》的结尾,图画上画的仿佛是UFO真的来过,这到底是不是弟弟的一个梦呢?
假如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导演,无论走到哪里,宇宙就跟到那里,那么当绘画变成一种记录方式,大吴这三本沉淀和表达想象的绘本,仿佛将我们置身于他的宇宙,读罢意犹未尽,还总想是不是可以为故事再续写个新的故事呢?
3
《跌跌撞撞的爸爸》,[日]吉竹伸介 著/绘,爱心树 | 新星出版社 2021年9月
适读对象:爸爸 妈妈
有那么多《母婴手册》,怎么没有《爸爸手册》呢?于是给孩子画了许多绘本的吉竹伸介,这次给爸爸们画了一本漫画书,也是为爸爸育儿不易来发声。这些漫画大部分来自吉竹伸介在日本月刊杂志《宝宝和妈妈》中以“爸爸眼里的育儿”为主题的连载,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全书共有55组漫画,既画了新手爸爸面对小婴儿时的开心、粗心、紧张、好奇和迷茫,也画了小婴儿到来后自己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以及爸爸想象中能为孩子提供的未来。
所谓跌跌撞撞的爸爸,是相对于育儿得心应手的妈妈而言的。当孩子出生后,“不靠谱爸爸也诞生了”。取名、喂奶、陪玩、哄睡、出门、换尿布等,妈妈们在一起交流经验时,难免吐槽爸爸的粗枝大叶,爸爸似乎沦为妈妈的配角,但其实爸爸在育儿中也有许多感悟与小心思。不管怎么说,有了孩子之后,爸爸才有机会变成一个真正成熟的大人。“一边跌跌撞撞地向前走,一边享受途中独有的风景”。
吉竹伸介说,带孩子最忙乱的那段时间,他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育儿这件事,因为当时正在“疼痛”中,现在就想把自己“结痂”之前的疼告诉读者,如果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会说”我没觉得有那么疼啊”,他就会很开心。
4
《从南极看世界》,[捷克] 大卫·伯姆 著/绘,天天出版社 2021年9月
适读年龄:9
什么是大?什么是远?什么是野性?什么是新的?什么是重要的?这本书叫“从南极看世界”,它既是讲述南极的历史,也是以南极为一个参照物,让我们通过与它的对比来认识世界。书中不乏一些优美的句子,比如“冰是我们的记忆”,也会介绍观察事物的角度,提供一些哲学上的思考,还有与南极有关的星座知识、动物知识以及关于南极探险的历史知识,把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糅合在了一起。
书中的图片采用了丰富的视觉手段,有手绘图、漫画、地图,还有真实的照片。作者大卫·伯姆为创作这本书曾亲赴南极,成书过程得到了捷克科学院、马萨里克大学南极研究中心的支持。这本书也获得了2020年德意志青少年文学奖。
5
《老石头:地球诞生以来的生命故事》,[意] 黛比·皮鲁蒂 著/绘,浪花朵朵 |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21年9月
适读年龄:3
这本书书名取得很宏大,其实故事很轻巧。许多关于生命简史的故事若文字太简单,则难以把逻辑表达清楚,若文字太多又不适合低幼儿童,这本书则放弃了直接以地球形成的历史为逻辑线,而是以老石头的见闻来展示18亿年来地球形态的变化,但若无法发现作者的用意,也可以忽略副标题,只把它简单当成是一块老石头的故事。
全书都是老石头与蜂鸟、瓢虫的对话。蜂鸟讲述自己去世界各地看见的风景,而老石头一动不动,似乎只能寂寞地待在原地,但经过老石头的讲述才知道,原来他的见闻可丰富了,他的每一次“旅程”都因地球的变动而发生。火山爆发、恐龙觅食、历经冰川时代、遇到乳齿象,植物在他身边长了又灭,灭了又长,最终形成了旁边这片松树林。原来老石头一点也不无聊呢,他就像忠实的观众,耐心地看着地球上的各种表演不断登台,不断谢幕。
6
《中国好故事Tales of China》(第二部),Melinda/Lilly/Thompson/楼夷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8月
适读年龄:3
这套书是《中国好故事Tales of China》系列的全新加推版,依托蓝思阅读分级体系编写,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总主编Thompson曾是迪士尼全球资深制作人、迪士尼英语的创始人之一。采编改写者或者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或是在英语国家长期学习工作的华人华裔,都在语言教学、青少读物开发与创意写作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全套共8本书,26个故事,10首童谣,36段音频材料,146幅原创精美插画,辅以一本创意手账,也可扫书后二维码收听音频。26个故事侧重于名胜古迹、特色菜肴、历史掌故等,都是孩子们已经熟知的中国故事或事物,比如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刀削面、叫花鸡,长城、兵马俑等。
每一本的右上角有对应的蓝思阅读分级标识,难度逐级增加。《节日童谣》两本相当于牛津阅读树1-3级;《小小心愿》《远大梦想》《中华小英雄》《中华小神童》相当于牛津阅读树4-6级;《中华小吃货》《中华大奇迹》相当于牛津阅读树7级以上。
7
《刺猬医生》,[日] 福泽由美子 著/绘,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1年6月
适读年龄:3
医院是一个充满了药水味的地方,医生穿着白大褂急匆匆地走来走去,似乎总是有些不尽人情。但在这本主要由彩铅绘制完成的绘本里,黄色、橘色和棕色是主要颜色,将刺猬医生的诊所呈现得十分温馨与温暖。刺猬医生接待了第一次走进医院的小熊,给发烧的狼打针,还把兔子小姐的熊猫玩偶也缝上了。刺猬医生医术高超,只是为什么负责接待患者的天鹅先生的伤总不见好转呢?
温暖的刺猬医生赢得了所有病人的赞赏。这本书展现的是生活中最为理想和圆满的一面,但是在病痛面前,小动物们之间表现出来的爱却很真实,医生很能干,但是他们不仅辛苦,其实也会有自己害怕的东西。
8
《一目了然建筑风琴书》,[英] 露西·达泽尔 著/绘,爱心树 |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1年8月
适读年龄:7
风琴书,是指这本书的独特装帧,它可以像手风琴一样折叠、展开,完全摊平长达2.3米,将整个建筑的发展历史呈现在眼前。适合对建筑感兴趣的小读者。
从公元前10000年到21世纪,这本书里绘制了69座伟大建筑,都是现今还能找到实物的建筑,相当于一本建筑名片集。这些建筑涵盖西东,遍布全球各地,古代的建筑多以世界闻名的为主,比如金字塔、长城、罗马斗兽场等,近现代案例中则特别注重时效性和多样性,囊括了海内外的一些建筑热点,包括近几年来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宁波职业博物馆,日本的纸管屋等。
这69座建筑的“反面”是对建筑历史的简单梳理,从新石器时代建筑一直到当代建筑,介绍了每种建筑风格的特点。这本书的译者是建筑设计师,他说翻译这本书帮助他对经典建筑案例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能从每座建筑的简洁介绍和外形对比中,看到不同风格形象的差异,并从这些风格的迭代中,找到形式上的关联与对抗,也适合在全球疫情结束后,组织参观经典建筑的旅游路线,将这本书当成一本打卡书。
编辑 | 申婵
校对 | 李世辉
妈,您能不能别再去捡垃圾了?
有人说,拾荒人眼底的垃圾场是一块世界上最妩媚的花园。
张冬(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迎来加入“北漂”大军之后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不是因为长得多么高大帅气,也不是因为帮公司签下了多大的单子,而是在他刚刚搬进出租屋的那天,第一次下楼倒垃圾的时候,还没走近垃圾箱就被好几名大爷大妈簇拥起来,仿佛误入“饭圈”的“爱豆”。
就这样,张冬手里所有旧纸箱都归了第一个冲过来的陈大爷,零星的几个饮料瓶进了第二个冲过来的尹大叔的蛇皮袋,剩下的人只得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所以说,收废品的圈子里也有自己的“江湖”,那些纸箱子和饮料瓶里就藏着大爷大妈们的人情世故。
一
祁大妈所居住的小区和北京大多数的小区都是一样的:每栋楼楼下都有用作垃圾分类的4个垃圾箱,其中写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那两个总是满满当当,需要保洁人员每天定时清理;装“有害垃圾”的那个很少能见到有人往里扔东西,可以几天清理一次;而用来承载“可回收物”的那个垃圾桶,绝大多数时候去看都是空空如也。
祁大妈每天都“蹲守”在楼下垃圾桶附近,只要有人拎着夹带有废纸箱之类的垃圾出现,她便上前全盘接过,把其他垃圾扔进垃圾桶,再把纸箱纸盒留下,用蛇皮袋子装好。等蛇皮袋子装满了,再拉到小区外面去卖。一公斤1.3元是开到小区门口收废品的大货车给的价钱,如果再多走几步,走到更大一点的废品回收站,一公斤就能卖到1.5元,甚至更多。至于旧衣服、旧鞋这种“硬通货”,往往还没出楼道,就已经被保洁阿姨收走了。
以单元楼道为界,里面是保洁阿姨的天下,外面是拾荒老人的舞台。谁说老年人的圈子里没有内卷?稍不努力,可能连纸箱都捡不了。
5月12日,北京因各种“小道消息”掀起了新一轮的“抢菜潮”,几乎每一家超市、菜市场都排起了等待称斤和付款的长队。灯火阑珊处,队伍中的祁大妈蓦然回首,发现几个用来装菜的纸箱被超市工作人员舍弃在了灯影里。从欲说还休到蠢蠢欲动,再到最终迈开坚定的步伐,祁大妈请求身后的人帮自己守好排队的位置,走向了那一摞纸箱。
结账、付款、转身离开,走出超市的宋大妈挥一挥衣袖,没留下一点尘埃。
二
刚刚加完班回到小区的王亮(化名),从楼下的快递柜里取出了今早刚到的快递。正当他掏出钥匙准备划开包装快递的纸箱的时候,一柄锋利的裁纸刀自昏暗的夜色中向他伸了过来……
“小伙子,用这个吧。”握刀的手来自一位衣着考究的老大爷,他一脸严肃地告诉王亮:“名字、电话、地址什么的都撕下来吧,这样安全,把纸箱子留给我就行。”
“没有一个纸箱能‘活着’走进垃圾桶。”王亮开玩笑说,他对这些老人的做法并没有什么意见,一来这是人家的自由,自己无权干涉。二来自己也能少拎一段路,何乐而不为?
与王亮住在同一小区的李伟军(化名)有不同的看法:“我是真的接受不了,有些人把捡来的废品全都堆在楼道里,让人看着不舒服就先不说了,关键是影响通行,而且还有火灾隐患。”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小区的业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只要不把捡到的废品堆积在公共通道影响他人即可,也有人表示即使是存放在家里,也可能散发各种奇怪的气味,影响周围人的居住环境。同时,由于当前处于疫情防控期间,更有不少人认为在小区收废品的行为更容易造成病毒传播,应当彻底杜绝。
“你可以赚你的钱,但请不要影响我的生活。”李伟军告诉记者,每次看见楼道里有人用小推车或者蛇皮袋收集废品,甚至会有老人因为抢废品大打出手,他总会很不舒服,感觉居住体验下降了不少,只是不知道这算不算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的人比较崇尚邻里之间相濡以沫,互通有无,知道哪家在收集废品,就会把家里不用的纸箱之类的物品放到那家门口,帮助别人,方便自己;也有的人更乐意相忘于江湖,关上家门,各生悲喜。两种生活方式并无高下之分,更没有对错之别。
前提是没有违反法律规定。
三
对于在小区里收集废品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律师包华认为,单纯地收集废品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行为人的做法没有侵害到他人法律意义上的权益。”包华表示,如果只是把收集来的废品存放在自己家里,定期出售,且没有造成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等情形,那就应该是被允许的。
如果确有废品堆积挤占公共通道或者消防通道,又或者即使把废品存放在自己家里,依然出现了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等情形,此时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确实受到了侵害,可以依据民法典关于相邻关系以及侵权责任的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是说让我们产生了‘担心’就属于侵权。”对于部分业主提出的担心收集废品造成病毒传播的问题,包华强调:“是否会造成病毒传播、是否属于侵权行为,应该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来判断。”
解决小区里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是否一定要诉诸公堂?
“要治理好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仲/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翟业虎表示,新的物业管理条例生效以后,小区内所有的公共区域都不允许堆放废品,物业公司可以联合社区、街道以及公安机关对此类问题进行管理,做好相关人群的思想工作。“如果仍有执迷不悟的,可以对这些废品进行强制清理。”
此外,在北京市施行垃圾分类的背景下,翟业虎建议物业公司或者保洁人员进一步加强管理,对分类后的垃圾能即到即收,再定期交由专业的废品收购站处理,形成良性循环。
“出售这些废品所得的收益,可以作为对社区及物业公司加班加点工作的人员的奖励。”翟业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北京市的馨莲茗园小区就于近日从公共收益中支出了1万元,对积极参加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和核酸检测服务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公司人员以及12名业主进行了鼓励和慰问。
图为馨莲茗园小区业主领取慰问品。
四
收废品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一不小心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那么,这样的付出和回报是否能成正比?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小区大妈捡破烂月入6000元”“有人卖纸壳一个月挣2万5”“大妈月入近2万,坐拥多套房产却痴迷捡垃圾”……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能够被报道出来的,基本都是“人类高质量拾荒者”。就像我们问做直播赚不赚钱?那些坐拥千万粉丝的游戏主播当然赚钱;玩游戏赚不赚钱?LPL的职业选手当然赚钱;打篮球赚不赚钱?NBA的球星当然赚钱……用个体来量化群体、拿业余去对标专业,很可能得出一个伪命题。
游走在各个小区里收废品的大爷大妈显然达不到高收入标准,但一个月挣千把块补贴家用,倒是问题不大。至于这千把块算不算家庭收入的“刚需”?恐怕还得分情况讨论。
一件洗到褪色的T恤、一顶看不出年月的宽檐帽、一双沾满污渍的布鞋……这是收废品的郭大爷的形象。平时在家帮儿子儿媳看孩子的郭大爷自己没有收入,家庭日常开销全靠儿子儿媳定期给的生活费,有时候提前花完了也不好意思再找他们要。“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不操心吃不饱穿不好。” 郭大爷说:“但是孩子们挣钱也不容易,我干这个挣得也不多,不过能帮他们一点是一点吧。”
考究的棉麻衬衫、精致的机械表、已经盘到包浆的手串……这是时常与郭大爷抢“业绩”的韩大爷的装扮。韩大爷与老伴儿几年前从山西老家来到北京,帮女儿照看外孙。与郭大爷不同的是,韩大爷和老伴儿都有退休金,女儿女婿也收入可观,收废品完全就是“业余爱好”,或者也算“自主创业”?
加入收废品这一行,和从业者原本社会地位、财富身价的关系不大,有饮料瓶、废纸板的地方,就有大爷大妈们永远都在追赶的“KPI”。
五
“捡垃圾这个事说了无数次了,怎么都拦不住,我现在真的是没有办法。”韩大爷的女儿曾多次跟父母交涉过收废品的问题。她认为家里并不缺这点钱,收废品又辛苦又不卫生,不仅影响邻里关系,而且会让自己很没有面子。父母这样一意孤行,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一是不想浪费,二是我们在家确实很无聊,卖点废品还能赚点零花钱,怎么就不行了?”对于儿女的不理解,韩大爷表示更不理解。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支持子女事业进城照顾孙辈,成了跟随儿女迁移的“老漂族”。语言沟通、生活方式、城乡习俗、社会交往等,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适应。不少“老漂”面临着和街坊四邻“处不熟”的尴尬。“在俺老家,都是一个村的,常常大门不关就去别人家串门、聊天。可到了城里,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一关门谁也不认识谁,话也说不上,啥事儿也干不了,闲得慌。” 郭大爷说。
而即便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老人”,在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也有着一样的困惑。类似的问题也并非我国独有,更加极端的也曾见于报端。
日本著名真人秀节目《可以跟着去你家吗》中曾出现过一位“纳豆仙人”:当年72岁的前田良久坐拥东京涉谷区的千万豪宅,却把豪宅住成了垃圾场……正门因堆满了垃圾已经不能进出,只能穿过一大片竹林走后门才能到达。
门口堆满了报纸,客厅全是垃圾,饭盒、食物散落一地。用腐烂的橘子皮洗手、一日三餐只吃纳豆拌饭、偶尔就一块酱油拌大蒜……本是“天胡”的开局,却被前田良久活成了“摆烂”。
之所以会把日子过成这样,是因为前田良久既没有成家,也没有要好的朋友。在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下,妹妹也在她60岁时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巨大的孤独感和虚无感笼罩之下他活成了如今这般模样。“纳豆仙人”甚至反问记者:“如果你认识的人都死了,你还有活着的意义吗?”
网络视频截图
六
要想除掉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应该帮助老年人培养更多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翟业虎表示,许多社区都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会在重阳节等节日举办一些相应的活动,让老社区内的老年人更容易彼此结交。“能够接触到志趣相投的新朋友,会更有利于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在物质层面已经得到极大提高的今天,精神层面的供给就显得尤为重要。翟业虎建议,街道、社区应该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开设面向老年人的乒乓球室、读书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为老年人建立更多沟通的桥梁。同时,政府应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一系列的心理讲座、健康讲座、法律讲座等公益性活动,由街道牵头,社区组织,以达到活跃社区文化的目的。
翟业虎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和街道社区都会定期安排心理咨询师,对老年人进行个性化的、有针对性地辅导或疏解。”
让老年人走出眼前的小圈子,就能看到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及“数字鸿沟”缩小,一部分中国“新老年”群体开始崛起。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的“网红老人”都不在少数,动辄坐拥几十万至几百万粉丝,毫不逊色年轻网红们。
张大爷曾是一位语文教师,退休后的他从未觉得自己无所事事。每隔一段时间,张大爷就会约上几位老友一起去城市周边骑行。看到好的风景,就用相机拍下来,遇到有趣的人和事,就用尚未“退休”的“笔杆子”记录下来,写诗、写散文、写游记,生活比许多年轻人还丰富多彩。最近,张大爷又学年轻人搞起了短视频和公众号,还积累了不少的粉丝。
“孩子们忙他们的,我忙我的,需要我看孙子了我就顶上,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就找点喜欢做的事重新上岗。”提起自己的退休生活,张大爷神采奕奕,就像时间的列车缓缓驶过人生的赛场,回望过去,还是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梦想”“拼搏”这样的字眼不只独属于年轻人。因自制的“时装”走红网络的“宝藏奶奶”、直播带货帮孙子销售当地大红杏的“豪heng老太”、70岁时报名参加四川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李启君老人、bilibili最高龄的up主之一江敏慈老人……老年人的追梦也是一路打怪升级,只要拼尽全力仍然可以乘风破浪。
就像电视剧《三十而已》里说的:“之前的三十年,我一直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里;以后,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眼前的一切,不过三十而已。”
现在的老年人更应该意识到,之前的几十年,他们一直活在对家庭、对子女的付出里。从现在开始,他们应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眼前的一切,不过七八十而已。
其实,收废品也好,培养别的兴趣爱好也罢,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幸福的晚年,才是眼前问题的最终答案。
毕竟,从垃圾场走出来之后,才能遇到更美的花园。
作者|梁成栋
来源: 法治日报
韩国96岁老太在自家遭8旬老汉性侵,验出DNA证据,警方却不了了之
老妇人在自己家中好好待着,遭到私闯民宅的男子性侵。
在有目击证人还有关键DNA证据的情况下,案件最后却不了了之,犯罪者依然逍遥法外??
近日在韩国,就曝光了这样一起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案件……
受害人是今年已经96岁的老太A某,A某年纪大了,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不常出门。
平日里,老太A某和二儿子及孙女同住在京畿道坡州市,但家人总有出门办事的时候。
老太有时喜欢把门开着,看看外面的风景,以及邻居的来来往往。
然而自去年年底以来,住在同一街区的80多岁男邻居B某,多次趁着老太A某的家人外出之际,上门对老太进行骚扰。
今年1月,当老汉B某进入屋里对老太A某进行骚扰、殴打时,正好被老太的大儿子撞见。
据老太的大儿子回忆称:“当时他骑在我母亲的身上,掐着她脖子在做些什么。”
见此情景,大儿子连忙将老汉B某从母亲身上拽了下来,将其赶出家中。
今年3月,老汉B某故技重施,再次潜入老太的家中。
这次,8旬老汉B某进入对方卧室,对无力反抗的96岁老太实施了性侵。
听到声响后,隔壁屋的老太孙女过来确认情况,看见了这惊悚一幕。
孙女当场就被吓哭了,连忙打电话报警求助。
随后,老汉B某逃离了现场,不久后就被警方逮捕。
面对审讯,8旬老汉B某坚决否认,称自己从未有过违法犯罪行为。
而另一方面,根据韩国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的鉴定结果,在受害者96岁老太的体内,检测到了老汉B某的DNA。
在有目击证人提供证言,还有DNA证据的情况下,看来即便这位8旬老汉再嘴硬,恐怕也是难逃法律的制裁了。
然而案发4个月后,当地警方于今年7月给出的结论是:老汉B某无犯罪嫌疑,并结束了调查。
警方给出的理由是,受害人96岁老太因为患有痴呆症,无法做出明确表述,证据不足。
对此结论,受害人家属表示无法接受,向司法机关提出了异议,要求重新调查老汉B某以往涉嫌殴打、私闯民宅的行为。
检察官将对案件进行重新讨论,警方也正就此案进行补充搜查。
受害人在自己家中,遭到私闯民宅的罪犯性侵。
结果因为受害人患有痴呆症,就证据不足,无法对其进行定罪!?
韩国媒体就此进行报道——
《96岁老年痴呆症妇女遭性侵……孙女看到了,DNA结果出来了,但警察却说“无罪”,一个荒谬的理由》
对此,不少韩国网友表示难以理解和无比愤怒:
“看了新闻后,我真的很生气……受害者的家属会有多沮丧?”
“真的,真的很震惊……比这起案件更令人惊讶的是警察(给出的结论)。”
“老年人即使受到性侵犯,也无法得到保护,这现实真是太可怕。请坡州警察局开除所有参与调查本案的警察!”
清明上河图历代鉴藏稽考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原作没有款署作者姓名和创作时间。对于张择端其人其艺,《宣和画谱》《广川画跋》《画继》等南北宋间画学类著作和《宋史》等官修史书以及《洞天清录》等宋代名士杂记,均无记载。将《清明上河图》定为北宋时期的张择端所画,只是来自画幅后金朝人士的题跋和歌咏,此后元明时期的一些藏家均是根据前人这些题咏,确定的作者和创作时期。通过分析《清明上河图》画幅后历代鉴藏家的题咏,能够深入探赜这幅名作的来龙去脉和艺术价值,从而泮释围绕这幅作品的诸多谜团。
局部图
《清明上河图》卷,北宋,张择端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该作曾为清宫廷收藏,清《石渠宝笈三编》对这幅画作的总体描述是:本幅绢本,纵七寸六分,横一丈六尺五寸,设色画。城郭、舟车、桥梁、廛市,水陆辐辏,人物喧阗,极汴都繁盛景象。无款印。[1]
北京故宫博物院对其的总体描述为: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厘米。全画可分三段: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人物往来。中断以“上土桥”为中心。后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市商店鳞次栉比等。[2]
这是一幅设色绢画,属于中国传统的横幅卷轴画,画上未留作者姓名和创作年代等相关信息。后世将该作定为北宋年间张择端所画,皆缘于《清明上河图》画幅后历代鉴藏者的题跋、赋诗和钤章等。通过这些题跋、赋诗和钤章,今人亦可以一揆《清明上河图》在历代流传的大致情况。
一、金朝时期
《清明上河图》画幅后最早的一段题跋来在金朝时期的燕山人张著: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
“大定”是金世宗年号,大定丙午是公元1186年。《石渠宝笈三编》在著录《清明上河图》最后的“谨案”部分,考证张著:“字仲扬,永安人,泰和五年校监御府书画。”“泰和”是金章宗年号,泰和五年是1205年。这说明张著在金章宗时期曾供职于金宫廷。据张著记述,张择端官居翰林,是东武人,今山东诸城人,曾游学京师,擅长界画。他的名作除了《清明上河图》外,还有一幅《西湖争标图》。后者已经失传。著录这两幅作品的《向氏评论图画记》,也早已失传。
在张著的题跋之后,画幅拖尾先后有款署“竹堂张公药”“邺郡郦权”“临洺王磵”和“博平张世积”等四人的咏歌之诗。除竹堂是名号外,邺郡、临洺、博平三者都是地名。张公药的题诗为三首七绝,其中第一首是:
通衢车马正喧阗,祗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
据此诗,此幅所画为宣和年间景象,“祗”为“适”“恰”之义。后两句说明,翰林张择端将该作献给了皇帝徽宗,那时正是繁华昌隆之时。但成书于北宋徽宗宣和庚子岁夏至日(1120年)的《宣和画谱》,共收录画家231人,张择端不在其中。
郦权也是三首绝句,其中第二首是:
车毂人肩困击磨,珠帘十里拂笙歌。而今遗老空垂涕,犹幸宣和与政和。(宋之奢靡,至宣政间尤甚)
“犹幸宣和与政和”,意指中原百姓仍然盼望着能重回宣政年间的盛世景象。这句再次表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宣政年间京师风物。
王磵所题为两首绝句,末一首是:
两桥无日绝江船(东门二桥,俗谓之上桥、下桥),十里笙歌邑屋连。极目如今尽禾黍,却开图本看风烟。
张世积也是两首绝句,末一首是:
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幕翠烟中。
这些诗无非是“麦秀悲殷、黍离愍周”,抒发作者兴亡之感。
张公药诗中的“翰林”定为张择端无疑。因为张著的题跋在前,张公药的赋诗承后。后者显然认可前者的评定。张著的跋语中没言及《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而张公药的诗中提到“宣和”,郦权的诗中提到“宣和与政和”。这说明他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判,并非只依据张著的跋语。
据画幅拖尾这四人之后的元人杨準题跋可知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四人和张著一样也都是金朝人,杨準称他们是“亡金诸老”。
张公药的祖父北宋宣和末年曾知太原,而其孙则高中金章宗建安二年(1197年)进士。张公药距离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少则几年,多则不过几十年。郦权约卒于1193年,王磵卒于1203年,张世积生卒年不详。除了张世积外,张公药、郦权、王磵三人和张著都是同时代人,且可能都还年长于他。他们的赋诗虽在张著之后,但距离前朝只会比张著更近。他们诗中对北宋都城汴京今昔巨变的描绘和后世人相较而言,必定更真实可信;他们将《清明上河图》认定为是北宋宣和年间张择端翰林所绘,可信度必然很高。
可以推定,金灭北宋后,《清明上河图》流徙北方,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等五人不仅获观,且先后留下了题跋和咏歌。其中张公药、郦权、王磵三人为友人。有史料记载,王磵“所与游,皆世知名士”,其中包括“张公药元石”和“郦权元舆”。[3] 这三人有可能是同观,并先后留题。
虽然此期的藏家不明,但《清明上河图》必定曾在这五人之间传观,并为后世提供了作者和创作年代等的宝贵信息。
二、元朝时期
(一)杨準
《清明上河图》在金朝五人的题咏之后,紧接着的是元人杨準的一段长跋。杨準在跋中首先肯定张著的记述,他写道:“右故宋翰林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一卷,金大定间燕山张著跋云:《向氏图画记》所谓选入神品者是也。”他在“翰林张择端”前加了“宋”字。这是张著跋语中所没有的。杨準认定《清明上河图》是宋翰林张择端的作品,依据仍然是上述张著和张公药等人的题咏。
接下来,杨準记述了他获藏《清明上河图》的经过:
我元至正之辛卯,準寓蓟日久,稍访求古今名笔,以新耳目,会有以兹图见喻者。且云图初留秘府,后为官匠装池者,以似本易去,而售于贵官某氏。某后守真定,主藏者复私之,以鬻于武林陈某。陈得之且数年。坐他事稍窘急,又闻守且归,恐遂速祸怨,思欲密付诸贤士君子。準闻语即倾橐购之,盖平生癖好在是也。
元至正辛卯是公元1351年,蓟,今属天津市。时间地点都很明确。在元代,《清明上河图》最初藏在元秘府,然后被宫廷一位负责装裱绘画的人,以赝本替换而出,卖给了一位显贵。这位显贵出守真定,他没有将此画带在身边,委托他人代管。这位代管者,竟私自将该作卖给了武林陈某。杨準就是从这位陈某手中购得了《清明上河图》。 杨準在蓟州购得此作,与金朝时期《清明上河图》流徙北方情况完全符合。武林陈某,虽是杭州人,当时应流寓北方。
杨準随后的跋语中,描述《清明上河图》“卷前有徽庙标题,后有亡金诸老诗若干首,私印之杂志于诗后者若干枚”。《清明上河图》卷首处有宋徽宗题写的标题,这是前述五人没有表述的。这进一步佐证了张公药等人认定的《清明上河图》创作时期。“亡金诸老诗若干首”,即指张公药等人的题诗。
杨準在跋语中和“亡金诸老”一样,抒写了自己的兴亡感叹:
夫何京攸父子,以权奸柄国,使万姓愁痛,强虏桀骜,而汴之受祸,有不忍言者。意是图脱稿,曾几何时,而向之承平故态,已索然荒烟野草之不胜其感矣。
他认为这幅画完成之后没过多久,汴京就被金兵攻陷;兵燹之后,沧海桑田、满目荒凉。
杨準在跋语的最后部分高度评价该作:
吾知画者之意,盖将以观当时而夸后代也。不然,则厄于时而思殚其伎以杰然自异于众史也。何其精能之至,而毫发无遗恨欤!此岂一朝一夕所能就者?其用心亦良苦矣。
他称赞该作“精能之至”“毫发无遗恨”;他认为这样的画作,绝非短期内所能绘就。
跋语最后的落款是“至正壬辰九月望日,西昌玉华素士杨準跋。钤印二:準、京兆文章家印。”元至正壬辰是1352年。杨準于购画的第二年,在画幅后题写了这段长跋。
(二)刘汉
杨準之后,是刘汉的题跋。刘汉是在杨準处得观是图,“壬辰秋,避地来西昌,杨君公平以余之专门也,出所藏《清明上河图》以示”。杨準之所以邀刘汉共赏,是因为刘汉精于鉴赏。刘汉写道:“余自幼喜画学,业之四十年,平生所见古今画,以轴计者奚啻累千百。”刘汉有四十年的专业积淀,且寓目古今绘画不啻千百轴。这样一位专业人士,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
余熟视再四,然后知宇宙间精艺绝伦有如此者。向氏所谓选入神品,诚非虚语。而或者犹以井蛙之见,妄加疵纇。甚矣,其不知子都之姣,而亦何足为是图轻重哉!呜呼!此希世玩也。为杨氏子若孙者,尚珍袭之。
子都是中国历史上美男子之一,春秋时期郑国人。刘汉真是杨準知音,对该作赞美之至。落款为:“至正甲午正月望,新喻刘汉谨跋。”元至正甲午为1354年。
(三)李祁
刘汉之后,为李祁题跋。其开头写道:
静山周氏文府所藏《清明上河图》,乃故宋宣政年间名笔也。笔意精妙,固自宜入神品。观者见其邑屋之繁,舟车之盛,商贾财货之充羡盈溢,无不嗟赏歆慕,恨不得亲生其时,亲目其事。
其跋语后的落款是“岁在旃蒙大荒落,云阳李祁题。钤印二:李一初氏、不二心老人。”“旃蒙大荒落”是指乙巳年。元代共经历两个乙巳年,1305和1365年。由于李祁为元末明初人,这个“乙巳”年,定是1365年。李祁是云阳人,今属湖南茶陵,他在元代高中进士,对元朝忠心耿耿,其号“不二心老人”,是说对元朝不怀二心。“一初”是其字。洪武初年,明太祖开“礼乐馆”,征聘宿学名儒,李祁坚决回绝明朝的邀请。他是有名的元遗民。明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是李祁五世从孙。
李祁获观《清明上河图》是1365年在静山人周文府家。此距1354年,相隔11年。在这个时期内,《清明上河图》已由杨準转归周文府。杨、周之间,可能还有其他人经手。李祁认同该作成于北宋宣、政年间,并称赞其为神品之作。
三、明朝时期
(一)吴宽
李祁之后,是明代名臣吴宽题跋:
金燕山张著以此图为张择端笔,必有所据。至后人乃以择端作于宋宣政间。今《画谱》具在,当时有如斯人斯艺,而独遗其名氏,何耶?大卿朱公,藏之已久。予始获展阅,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朱公云此图有稿本在张英公家。盖其经营布置,各极其态,信非率易所能成也。吴宽。
从吴宽跋语中不难看出,他对《清明上河图》作者和作画时间等问题,是不无怀疑的。他相信张著必有所据。但所据何在?吴宽是明状元,翰林,曾陪君侍读,享有“文定”的谥号。这样饱学的一位名家,也只能依据张著的题跋来判定作者,别无其他证据。《宣和画谱》不载其人其艺,尤其令吴宽存疑。而画幅后的“亡金诸老诗”及元人题跋等,看来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吴宽获观此作是在大卿朱公家。“大卿朱公”就是入明后的一位藏家。“恍然如入汴京”“各极其态”等语,表明吴宽非常欣赏该作。
(二)李东阳李东阳的咏歌和跋语,紧承吴宽之后。他先是赋诗咏歌,然后留下了不同时期的两篇题跋。其古诗长达36句,每句七言,亦可视为九首七言绝句连缀在一起。咏诗后,李东阳写道: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今大理卿致仕鹤坡朱公所藏也。族祖希蘧先生之遗墨在焉。予三十年前见之。今其卷帙完好如故,展玩累日,为之叹惋不能已。因题其后。
落款为:宏志辛亥九月壬子,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云阳李东阳识。钤印三:长沙、宾之、茶陵新洲故家。
宏志辛亥年是1491年。李东阳在这一年的九月获观《清明上河图》,该图为大理卿致仕鹤坡朱公所藏。此朱公与吴宽所记朱公,显然是同一人。吴宽与李东阳同时人,吴年长李十二岁。吴所记“大卿朱公”与李所记“大理卿致仕鹤坡朱公”,官职是一致的。“致仕”是指官员退休。可以推知,吴宽与朱公接洽时,朱公尚在任,而李东阳时,朱公已卸任。这与吴、李的年龄差距,也正相符合。李所记“族祖希蘧先生”,正是李祁。“希蘧先生”也是李祁名号之一。李东阳三十年前就曾观赏过《清明上河图》,这次是第二次获观。三十年过后,该图保存完好如故,李东阳很感慨,“展玩累日,为之叹惋不能已”。
十几年过后,1515年,《清明上河图》竟然为李东阳所有,他感慨系之,在画幅后留下了第二篇跋语。这是一段八百余字的长跋。在这篇跋语的一开始,李东阳写道:
右《清明上河图》一卷,宋翰林画史东武张择端所作。上河云者,盖其时俗所尚,若今之上塚然。故其盛如此也。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人形不能寸,小者才一二分。
李东阳对“上河”的解释是时俗所尚,就如同他那个时代的人在清明节外出扫墓一样。接下来他浓墨重彩对画面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描述,他对画面的观察细致入微,笔触所及,毫发毕现。由此可见,李东阳对《清明上河图》钟爱之至。他称赞该作:
所谓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数,而笔势简劲,意态生动,隐见之殊形,向背之相准,不见其错误改窜之迹,殆杜少陵所谓毫发无遗憾者。非蚤作夜思,日累岁积不能到,其亦可谓难已。
李东阳在跋语的后部分,集中笔墨阐述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和传绪问题:
此图当作于宣政以前,丰亨豫大之世,卷首有祐陵瘦筋五字签,及双龙小印,而画谱不载。金大定年间,燕山张著有跋,据《向氏书画记》,谓与《西湖争标图》,俱选入神品。既归元秘府,至正间,为装池官匠,以似本易去,售于贵官某氏,某出守真定,主藏者复私之,以售于武林陈彦廉氏,陈有急又闻守且归,惧不能守,西昌杨準重价购之,而具述其故云尔。
后又为静山周氏所得,吾族祖云阳先生为跋其后。又有蓝氏珍玩、吴氏家藏诸印,皆无邑里名字,不知何年复入京师。予始见于大理卿朱文征家,为赋长句,继为少师徐文靖公所藏,公未属纩,谓云阳手泽所书在,治命其孙中书舍人文灿以归于予。
卷轴完整如故,盖四十余年,凡三见而后得也。
前人多将《清明上河图》定为北宋宣和、政和年间的画作,而李东阳将之推到“宣政以前”。他描述“卷首有祐陵瘦筋五字签,及双龙小印,而画谱不载”。“祐陵”即指宋徽宗,“瘦筋”是徽宗书体风格,常称作“瘦金”。《书史会要》说宋徽宗对其书法“自号瘦金书”。[4] 李东阳跋语中不仅描述了宋徽宗题写的“清明上河图”五字标题,还首次写及了标题旁的“双龙小印”。这是前人跋语中略而未述的。他将《清明上河图》从元秘府流出的时间,定为“至正间”,无疑是根据杨準跋语而推定。杨準收藏之后的线索就到了静山周氏,再到大理卿朱文征,然后是徐文靖,最后到了李东阳手中。周、朱之间为元、明的分界。徐文靖临终前考虑到画幅后李祁的跋语,就将该作赠予了李祁的后人李东阳。这是李第三次见到《清明上河图》,而且这一次竟然成了该作的主人。画幅上还留有“蓝氏珍玩”“吴氏家藏”诸印,这说明《清明上河图》曾为这两家所藏,时间当在元明之间。因为元人的跋语中没有言及这些印章,而朱文征之后至李东阳之间的传绪线索又是十分明确的。
李东阳跋语的落款是:“正德乙亥三月二十七日,李东阳书于怀麓堂之西轩。钤印二:怀麓堂印、大学士章。”明正德乙亥为公元1515年。这一年李东阳68岁,他于次年去世。
(三)陆完
李东阳的题跋之后是明嘉靖年间陆完的一段题跋。陆完针对吴宽跋语中《宣和画谱》没有著录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的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陆完分析,《宣和书谱》没有记载苏东坡和黄山谷,那是因为蔡京排斥他们。他推定张择端在当时“必亦非附蔡氏者”。他的结论是“《画谱》之不载择端,犹《书谱》之不载苏黄也”。同时,陆完还提出一种可能性:“不然,则择端之艺,其著于谱成之后欤?”这样,他在跋语中就回应了吴宽的疑问。
陆完跋语后的落款是“嘉靖甲申二月望日,长洲陆完书。钤印三:陈湖、清泉白石、吴郡陆氏。”这一年是1524年。
(四)冯保《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清明上河图》画作的最后一段跋语来自明万历年间的冯保。冯保在跋语中首先写道:“余侍御之暇,尝阅图籍,见宋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语中未言明该作为谁所有,但既然是“侍御之暇”阅图籍,那么这幅画想必是藏在宫中的。冯保是太监。他落款是“时万历六年,岁在戊寅仲秋之吉,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监事,司礼监太监,镇阳双林冯保跋。钤印四:侍御余情、冯永享收藏书画记、冯保印、永享。”跋语后的钤印中有“冯永享收藏书画记”。既有这款印章,这幅画当时应该已转到冯保手中。万历六年是1578年。冯保高度赞扬该作“迥出神品”,“虽隋珠和璧,不足云贵,诚希世之珍欤!”
(五)鹭津如寿冯保跋语之后,画幅后尚有鹭津如寿的两首七言绝句。诗,抒写兴亡之感和画作几经易主的慨叹。诗后仅款署“鹭津如寿”,钤印一“如寿印”。鹭津如寿观画时间、处所均不详。“鹭津如寿”不知何许人。学界有说“鹭津”为厦门,“如寿”是清初僧人,居福建开元寺。[5] 但此说尚无可靠证据。此人既然在明末冯保之后留题,当为明末清初人,姑列入明代。
四、明清画学著作对《清明上河图》的鉴评和该作最终依归
明代文嘉《严氏书画记·名画三》中记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文嘉是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仲子,家学之渊深非比寻常。书中有一段对该作明代藏家的记述:“昆山顾氏本,图藏宜兴徐文靖公家,后归西涯李氏。李归陈湖陆氏,陆氏子负官缗质于昆山顾氏,有人以一千二百金置之。”[6] 李东阳号西涯。陆完跋语后的钤印中有“陈湖”。《清明上河图》幅后,陆完的题跋紧接李东阳的题跋,那么由徐文靖到李东阳到陆完,这条传绪线索就是确定无疑的。昆山顾氏应该是从事典当业的。陆完的儿子欠下官债,将《清明上河图》典当给顾氏,然后有人出钱一千二百金将之购去。看来陆完子到期无力赎回这幅名作。由昆山顾氏手中流出之后,《清明上河图》就辗转到了严嵩府上。严嵩身败后,家产被抄,所收藏书画全部归官府。文嘉于嘉靖乙丑五月(1565年),受提学宾崖何公委派,负责检阅这些书画,于是得观《清明上河图》。他的《严氏书画记》为后来根据当时笔记整理而成,款署时间是隆庆戊辰冬十二月十七日(1568年)。自严嵩之后,《清明上河图》为官府所有,后为太监冯保鉴藏。这与冯保题跋的内容又是对应的。这样,《清明上河图》在明代的流传线索相当明晰:大理卿朱文征(吴宽、李东阳获观)——少师徐文靖——大学士李东阳——长洲陆完——昆山顾氏——民间——严嵩——官府——太监冯保
令人费解的是文嘉《严氏书画记》对《清明上河图》评价不高,“然所画皆舟车城郭、桥梁市廛之景,品亦宋之寻常等,无高古气也”。[6]
晚于文嘉的董其昌在其《画旨》中对《清明上河图》也有一段评定:“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皆南宋时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笔法纤细,亦近李昭道,惜骨力乏耳。”[7] 董其昌对《清明上河图》不仅评价不高,且将创作时间推后至南宋。他认为是张择端在南宋时的忆旧之作。
清代孙承泽在其《庚子销夏记》中附和董其昌的观点,“《上河图》乃南宋人追忆故京之盛,而写清明繁盛之景也”。[8] 他说《清明上河图》“传世者不一而足,以张择端为佳,上有‘宣和’、‘天力’等玺。予于淄川士夫家见之。”[8] 前述跋语中,无人言及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宣和”“天历”印玺。天历是元朝年号。
将《清明上河图》定为张择端在南宋时期的追忆之作,全然不顾历史事实。金元明时期多位名士的题跋就是有力证据。董其昌和孙承泽显然没有读到这些题跋,以此可以判定他们未见到原作,仅凭耳食下结论。董其昌对《清明上河图》评价不高,应该就是这种原因。但文嘉接触的必是原作,他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与前人题跋大相违背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初次观感。阎立本在荆州观赏张僧繇的壁画,初次印象就不佳,他竟然认为张僧繇“定虚得名耳”。文嘉接受查验严嵩所藏书画“历三阅月始克毕事”,可见数量之大,费时之久;他自己说“当时漫记数目以呈,不暇详别”。[9] 在这种情况下,对书画的鉴赏,很容易出现误判。
进入清代之后,可从《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清明上河图》清人钤章,推断部分藏家。这些名章有“毕沅秘藏”“毕泷审定”“陆丹叔氏秘笈”“丹叔真赏”等。毕沅和毕泷是兄弟。陆丹叔名陆费墀。毕沅和陆费墀都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清明上河图》由毕家进入清嘉庆内府,清亡后由溥仪手中流落民间,1948年为东北文馆会收藏,1950年转到东北博物馆,后归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5]
注 释
[1]钦定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十二.
[2]故宫博物院官网: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3]黄应列 戴强:《清明上河图》早期题跋者生平事迹考略[C],辽宁省博物馆学术论文集(1999-2008)第2册.
[4][明]张丑:清河书画舫[M],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69.
[5]陈传席:《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及收藏流传[J],美术研究 2009- 02.
[6][明]张丑:清河书画舫[M],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35.
[7][明]董其昌:画旨[M],毛建波校注,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094、095.
[8][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M],白云波 古玉清点校,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90.
[9][明]张丑:清河书画舫[M],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30
(作者: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李苏杭)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