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溃烂的毁灭精华有什么用(看点|有机食品知多少)

导读 毁灭精华有什么用文章列表:1、看点|有机食品知多少2、买抗糖丸抗衰老 为年轻你交了多少智商税3、我有一个毁灭地球的祖传偏方,不知当讲不当讲4、韩国史上最被低估的网游,

毁灭精华有什么用文章列表:

溃烂的毁灭精华有什么用(看点|有机食品知多少)

看点|有机食品知多少

有机的含义: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是指按照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是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来自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

有机农产品

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产品(例如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有机奶粉、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羊奶粉、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

判断标准

1、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

2、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3、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这个转换过程一般需要2-3年时间,才能够被批准为有机食品。

4、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

认证要求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生产基地在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种子或种苗来自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保、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划;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需两年以上转换期,新垦荒地例外;生产全过程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有机食品加工的基本要求:

原料必须是自己获得有机颁证的产品或野生无污染的天然产品;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 95%;只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和香料等辅助原料,不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化学物质的污染;加工过程必须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认证难度

有机食品认证新标准十分严格,有机蔬菜的独立包装上除了需贴上有机认证标签、认证单位之外还需要有17位数字构成的有机码,供消费者溯源辨真伪。同时,该标准还规定,申请有机认证的每种产品,每出产一次都要接受一次检测。另外,新规变动很大的一点就是“农残指标”“不得检出”,这一要求只能用“严苛”来形容,20多个农残指标由“限制数量标准”变为“零残留”,均要求不得检出,这对基地和企业来说,要求“高得吓人”。

产品好处

较为健康

研究显示有机产品含有较多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而重金属及致癌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

味道较好

有机农业提倡保持产品的天然成份,因此可保持食物的原来味道。

避免疾病

密集式的动物饲养方式令疾病很容易散播,而有机农业要求开放的动物饲养方式则可以令动物有空间伸展活动,增强动物的抵抗力,减低疾病散播机会。

化学物质

在有机生产的理念下,所有生产及加工处理过程均只允许在有限制的情况下施用化学物质。

生产过程

在有机生产的理念下,所有生产及加工处理过程中均不可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及其衍生物。

环境有利

有机生产鼓励使用天然物料,适量施肥及灌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场内及其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土壤

土壤退化及污染日趋严重,而土壤作为生产粮食的基本要素,人类必须对之加以保护。有机农业要求的土壤保护措施是希望恢复和维持土壤的生命力,令土壤能继续为人类提供足够而优质的食物。

不贵

有机生产规模较小,人力投资大,风险成本及运输成本也相对高昂,因此有机产品售价自然比较贵。但是,常规农业并没有将环境成本如污染、泥土肥力下降等损害计算在内,如果将环境成本反映在价格上,常规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会相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长期食用健康绿色食品,可以明显感觉免疫力增加,体质也会提升,这是体内毒素逐渐排除的正常现象。

产品鉴别

首先看标签是否有英文“ORGANIC”字样,同时还应有中文“中国有机产品”字样。其次看图标,并注意有机产品和转换期食品的区别。

对于有机配料含量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产品,可以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字样;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且等于或者高于70%的加工产品,可以标注“有机配料生产”字样;如果是有机配料含量低于70%的加工产品,只能在产品成分表中注明某种配料为“有机”字样。

烹调指南

有机食品本来充满营养,但错误的烹调方法会毁灭这些精华,同时产生毒素和废料。如何烹调有机食品?由于有机食品保质期较短,味道鲜美,不含农药、化学添加剂和转基因成分,西木博士特别建议:

·每周采购2-3次有机食品,尽量鲜吃;如果不能及时采购,可以冷冻储藏(零下18度左右);

·冰箱保鲜温度可以保持在5度左右,有机鲜鱼可以保存12小时左右,有机家禽24小时左右,有机红肉48 小时左右,有机牛奶2-3天,有机鸡蛋1-2星期;

·不需要削皮,因为50%左右的营养素通常分布在植物表皮里;

·不需要长时间浸泡,否则水溶性维生素会流失;

·尽量生吃(粮食除外),如果加热烹调,用尽量低的温度或尽量短的时间;

·粮食选择有机全麦类或全谷类,例如糙米、麦粒和豆类;

·少放调料,因为有机食物本身的味道非常鲜美;

·可以用柠檬汁或橘子汁代替盐;

·如果用盐,第一选择是天然海盐,其次是低钠盐;

·用天然矿泉水或反渗透过滤水烹调,不用或少用自来水煮汤;

·最佳的器皿是玻璃和陶瓷,因为它们不会与食物发生反应,避免或少用塑料、金属和纸器皿。

如果你不清楚加热烹调的危害,以下是各种储存和烹调方法对食物营养的破坏程度:

保鲜保存

新鲜肉类、蔬菜和水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很容易在储存中损失过半。例如,菠菜和芦笋在室温下储存三天,叶酸损失50%-70%。冰箱保鲜的损失会小一些。

·冰箱冷冻冷冻可以破坏50%左右的水溶性维生素和25%左右的脂溶性维生素。例如,冷冻蔬菜可以损失47%左右的维生素B族,特别是维生素B5(泛酸)和B6,以及20%左右的 -胡萝卜素。冷冻肉类的情况类似。

·罐瓶封装损失70%-80%维生素。

·脱水干燥损失50%左右的维生素C,以及部分维生素A。

·煮损失100%酶、90%叶酸、70%维生素C、部分维生素B族,以及部分DHA;矿物质“无机化”,吸收率下降。热烫的损失会小一些。

·蒸损失100%酶、部分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以及部分DHA,但比煮的损失要少。

·炒损失100%酶、部分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以及部分DHA,产生自由基。

·烤损失100%酶、20%维生素B族(特别是硫胺素)、部分维生素C、部分维生素E和部分DHA,产生自由基。

·炸损失100%酶、大部分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50%维生素E;蛋白被歪曲并损失达70%,尤其是谷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大部分DHA损失;产生大量自由基。

·微波炉损失100%酶、大部分DHA、部分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产生致癌物。

有机玉米每斤19元,有机山药每斤17.5元……以环保、健康著称的有机食品在各大超市中比比皆是。出于对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生长激素等问题的担忧,消费者对其越来越青睐。

有机胡萝卜每斤12元,普通胡萝卜每斤2.5元;有机冬瓜每斤4元,普通冬瓜每斤1.8元;有机荷兰黄瓜12元1斤,普通荷兰黄瓜每斤3.4元……记者走访上海家乐福新村路店,发现价格牌上有机蔬菜的价格要比常规蔬菜贵出三四倍。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莱香牛官方旗舰店】微信公众号

买抗糖丸抗衰老 为年轻你交了多少智商税

来源:科技日报

视觉中国

近年来,不少明星和美妆博主都会提及衰老与抗糖化的关系,著名歌手张韶涵也曾说过糖是摧毁身材和皮肤的杀手,抗糖化、戒糖的说法日渐走红。

除了饮食,打着抗糖旗号的美容产品也火爆起来,尤其是卖得风生水起的“抗糖丸”,商家宣称其可以代谢糖化反应的产物,价格虽几百上千,但爱美人士仍纷纷入手,仿佛吃下去就能肤白貌美、青春常驻。

然而,抗糖丸真的这么神奇吗?它真的可以帮人抵抗衰老?答案令人灰心,购买这种昂贵的保养品似乎也是在交“智商税”。

什么是糖化反应

糖分子与蛋白质或脂质分子结合可生成一种褐色物质,这种物质的沉淀可能造成皮肤的暗沉甚至老化。

按照抗糖丸的相关介绍,这是一种可以代谢掉糖化反应产物的神奇产品,而后者正是令皮肤衰老的物质之一。

那么到底什么是糖化反应呢?

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糖化反应研究是一项相对成熟的研究,有超过100年的历史,科学家发现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加热后会形成褐色的物质,甘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葡萄糖是糖的一种,它们发生反应的过程就是糖化反应。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烤过的面包片表面会出现“棕色”,其实就是糖化反应造成的。

简单说来,糖化就是我们身体内的糖分子在不受酶控制的情况下,与体内的蛋白质或脂质分子共价结合的一种结果,最终生成一种名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的物质,简称AGEs,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褐色物质”。这种褐色物质的沉淀可能造成皮肤的暗沉甚至老化,令爱美人士闻之胆寒,也给所谓的“抗糖化”披上科学的外衣。

人体可自动消除糖化产物

就像人晒黑后还会变白,糖化反应生成物也会随新陈代谢排出,尤其是青年阶段,新陈代谢速度很快,根本无需担心糖化反应。

但是,就像人晒黑后一段时间还会变白一样,糖化反应生成的AGEs也可以随着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排出。虽然糖化反应随时都在发生,人体内的蛋白质持续和糖反应,但与此同时,我们体内不断生成的新的蛋白质会将其替代。尤其是处在青年阶段,新陈代谢速度很快,根本不需要为了糖化反应担心,这个阶段的皮肤问题多半也不是糖化反应造成的,更不需要服用什么抗糖产品来解决。按照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北京世纪坛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周平的解释,人体内每时每刻都有各种各样的反应,糖化反应是其中正常的一种,产生的物质可以由人体正常代谢,不需要“操心”。他表示:“除了血糖高、糖尿病等需要相关药物控制和治疗外,其他情况下,没有抗糖化的必要,糖化过程也是不可逆的。”

抗糖丸效果缺乏权威实验证实

抗糖丸标注成分,没有任何一种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有效的“糖化抑制剂”,且没有科学权威的实验结果证实其具有抗糖效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不断变慢,甚至追不上AGEs产生的速度,这时抗糖丸闪亮登场,似乎可以帮人对抗糖化和衰老。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以抗糖丸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POLA抗糖丸为例,知乎用户“大狮狮”曾分析这种产品的标注成分,按照说明书,抗糖丸中主要包括艾草、南非红茶精华、橄榄果实精华、葡萄叶精华、鱼腥草精华等。

这些标注成分中,没有任何一种目前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有效的“糖化抑制剂”,且这些成分都没有科学权威的实验结果可以证实其具有抗糖效果。

以艾草为例,这是一种国人相对熟悉的草药,民间在端午节有悬挂艾草驱病的习俗,但无论如何提取,都没有任何可信的科学文献证明艾草可以抑制糖与蛋白质的结合从而具备抗糖作用。至于红茶、橄榄等,其对健康的好处也停留在“抗氧化”。

根据“大狮狮”的解释,抗氧化和抗糖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在糖化反应的中期和后期的确有氧化反应的参与,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抗氧化剂对于糖化反应本身都可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都可能发挥作用,但相关结论仍缺乏足够的临床科学数据作为支持。况且要想抗氧化,科学有效又经济的选择很多。

“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产品的商家宣传,而要看它的具体成分。”周平说,商家宣传只是一面之词,不能听之信之,“抗糖丸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不规范的,即便真的能抗糖,也不能叫抗糖丸,这容易误导消费者。如果叫了这个名字还不提供真实有效的成分,就是典型的蒙蔽不明真相的群众。”周平直言不讳。如果真想证明自己的产品有抗糖化的功效,厂家就要披露产品真实有效的成分,科学家再来研究和证明其是真是假,而不是商家自说自话、兜售概念。

抗衰老不需要花冤枉钱

要想减少糖化反应影响,可以在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上多下些功夫,此外,最有效防止皮肤老化的方法还是防晒。

衰老是人人都要经历的必然过程,盯着糖化反应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抗糖,明显只是一个炒作的概念。”周平强调,衰老是身体各项因素综合的结果,单纯强调吃不吃糖、吃多少糖是没有意义的。况且人就算不吃红糖、白糖、冰糖等看得见的糖块,也不能不吃米饭、面食等碳水化合物,严格说来,戒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糖是人体必需的,不吃糖人会死掉,完全不吃糖也不可能做到。”周平说。

目前抗糖丸的主力消费者是年轻人,这个群体身体机能好、新陈代谢快,完全不需要抗糖。他们之所以选择消费抗糖产品,除了听信相关宣传之外,也是出于和老年人买保健品同样的心态,追求心理安慰,所谓“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深的夜”就是如此。这个层面上讲,更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要对健康有意义得多,只是相比于早睡早起这样的具体改变,吃几颗药丸要更简单。对这个群体而言,相较于花大钱买抗糖丸,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获得良好状态的手段。

年长一些的群体面对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的情况,要想减少糖化反应的影响,可以在健康饮食上多下些功夫,比如在生活中多吃糙米,多吃绿色蔬菜、各类水果,适当吃豆制品和坚果。减少高温油炸烧烤类食物的摄入,用鱼虾替代红肉等,都可以减少糖化反应产物AGEs的沉淀,而不用花冤枉钱买保健品。

不过周平表示,已经确定的最有效保护皮肤的办法其实是有效防晒,人的衰老主要是紫外线造成的,因此防晒是护肤最重要的步骤,“紫外线是皮肤老化的最大元凶,老化不可逆转,但防晒可以对皮肤形成有效保护。比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相对来说皮肤老化就更快、更明显,因为当地的紫外线实在太强烈了。”

周平强调,皮肤状况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外在反映。“要想皮肤好,还是得注意运动、合理饮食、身心愉快,从整体上改善身心状况,皮肤状况也会随之变好。”周平说。(记者 崔爽)

我有一个毁灭地球的祖传偏方,不知当讲不当讲

编者按:人类是如何毁灭自己的?在地球平均每年爆10次的快消文化中,洪水、核爆和丧尸之外,寻找制造末日的新方法,成了科幻创作者们最头疼的事。
为此,未来事务管理局的兔子瞧老师和机核网合作了一期广播节目《末日把戏》,从最近大热的《地平线:零之曙光》聊到新浪潮时期科幻文学,本文摘取了其中精华部分,让我们就着核子可乐,嚼着防灾口粮,聊聊那些毁灭地球的冷门偏方。

世界究竟如何消亡?

也许是一株极为致命的流感病毒冲破了物种界限,成功感染人类宿主,或者一次激烈的边界冲突令元首头脑一热,按下了核弹按钮,或者事情根本就不在人类掌控之中,你一觉醒来,发现某个不怀好意的未知物正朝地球全速冲刺,不管它是小行星、战舰还是二向箔,总之过了今晚,就没有然后了。

△ 。。。过了今晚就没有然后了(图源:hydesu)

1826年,玛丽·雪莱在小说《最后一个人》参照圣经故事发明了瘟疫灭世法。之后的末日文学中,洪水、怪兽、病毒、外星人、内战、超新星爆发等常见手段被轮番试了100多年。如今随便点开几部新番,地球平均每个季度爆炸1次,人类文明每年重启十几回。在毁灭地球这项浩大的工程里,如何有效而富有创意地制造末日成了头号难题。

△ 玛丽·雪莱《最后一个人》

很快,我们发现有一群不务正业的科幻作家,不喜欢钻研科学理论,算计彗星轨道和病毒传播速度,反而专找偏方怪方。他们笔下的地球往往死得莫名其妙,却充满了……嗯,野性的张力。

一、彗星来的那一夜,什么也没有发生

老牌英国科幻作家H.G.威尔斯十分钟爱让彗星略过地球。(不太懂物理的)他在1897年写下科幻短篇《星》,天空中巨大的白色彗星一点点逼近,引力作用下地球上洪水泛滥、死伤无数。结果彗星只是打个了擦边球飞走了,还月球轨道带偏了一点。

△ 喵喵喵?说好的撞地球呢?(图源:Jonnes Carther)

上世纪3、40年代,现代自然科学体系逐渐成型后,人类逐渐把后启示录文学中的瘟疫、洪水等玩出花样,毁灭方式也比较靠谱。虽然威尔斯这篇小说要让牛顿气得直拍棺材板,但仍有作家热衷于这种画风清奇的疯狂想法。

太阳爆炸也是常见的末日元素,拉里·尼文的科幻短篇《没准的月亮》中,主角斯坦夜观天象,发现月亮突然亮度大增。他推测,假如太阳爆炸成超新星,处于夜半球的他们则会通过月亮观察到剧增的光芒。好在太阳的喷流比光速略慢,理论上,在转到昼半球、直面太阳之前,他们还有几小时逃生时间。

△ 《没准的月亮》封面

会不会是错觉呢?斯坦在放浪形骸、开始末日狂欢的人群中保持了一点理智,但一个半小时后,他发现木星也变亮了。而1.5小时,正是太阳光到达木星再反射回地球的时间。

天大亮时,等死的斯坦突然清醒过来,发觉事情没那么简单:理论上太阳这颗恒星质量很小,天文学界普遍认为它不会爆炸,而是在耗尽之时变成红巨星而后坍缩。所以,没准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耀斑爆发,仅仅烧毁地球表面。人们转念一想,当初阿波罗登月时带回的岩石标本,部分有着融化的痕迹,好像被什么东西燎过一样。难道是上次耀斑爆发的证据?

△ 闪瞎双眼的大月亮(图源:Mother Jones)

1961年英国科幻片《地球着火的那一天》则是冷战核阴影下的产品。核试验兴起的60年代,人类不禁担忧:天天在北半球搞核爆,万一把地球推离轨道、离太阳越来越近,怎么办?然而导演Val Guest并没计算地球离开轨道掉落下去需要几百万年,而是立刻着手准备防灾:在南半球爆一个更大的核弹,用反作用力往回推一推。结尾,世界各地的广播在播送南半球核爆倒计时,电影在最后一秒结束。

△ 热死人了(《地球着火的那一天》剧照)

故事的结尾只剩猜测,就像威尔斯对月球跑偏之后的太阳系只字未提。彗星没有撞地球,地球没有飞向太阳,太阳也没有爆炸,虚惊过后仔细一想,你还是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

二、毁灭人类靠自己,我发起疯来连自己都打

自然元素玩得差不多后,科幻作家发现比起等待不可控的洪荒之力,人类用细菌、生物学手段自行了结岂不干脆。不不,不是战争、投毒、自相残杀,而是从根源上断子绝孙。

1964年英国科幻作家布莱恩·奥尔蒂斯的《灰胡子》,写的是人类因为核实验失败而失去生育能力。晚些时候,06年卡隆阿方索导演的《人类之子》改编P.D.詹姆斯的同名小说,也剥夺了人类的生育能力,19年来,地球上没有婴儿降生,只剩下非法移民女孩“肯”腹中尚未出生的胎儿。

△《灰胡子》

格雷格·贝尔《血音乐》中的“自残”方式更加高级。我们知道,人体有智慧的部件集中在神经细胞、脑细胞中,此外大部分不是这类。如果有一种生物,其全身的细胞都像神经/脑细胞那样,那么只需很小一块就能拥有极高智慧。根据这种假设,生物学家维吉尔发明出一种智慧生物,但公司却勒令他停止研究。不甘心的维吉尔把这种生物注射进自己体内,带到外界,散播到全世界。

△《血音乐》

最后,这些细胞通过传播、感染,在人类的血液里奏响末日音乐——被感染人群建立高等文明,开启智慧进阶,那些生命虽然身体强壮、百毒不侵,但已经成为了全新的物种。人类?对不起,那是什么,能吃吗?

美国科幻作家James Tiptree(本名AliceBradley Sheldon)使用的感染方式更有效——先传染给全世界,最后再告诉你们。她的代表作《艾恩博士的最后飞行》以仿照工作报告的形式展开,主角艾恩博士发明了一种潜伏期极短、无发病前兆且必死无疑的细菌,某日于国际会议上宣布:细菌就在我体内,在座的各位都被感染了。

△《艾恩博士的最后飞行》后来被翻拍成了电影

这时你才发现,此前他环游世界,都是为了传播病毒。最后小说暗示,艾恩博士是为了拯救地球生态而来,不同于盖亚假说中的地球苏醒毁灭人类,在Tiptree的笔下,人类首次将自己净化出地球表面。

三、谁动了我的黑洞? 那些手残导致的意外

阴谋论人人都爱,但意外总是更有张力。在科幻作家将星球爆炸、细菌生物战试过一轮后,大卫·布林的《地球》是集灾难现象之大成之作,洪水、火山、地震轮番上阵,但最有创意的还要数人类搞出了微型黑洞做研究,却一不小心弄丢了——丢了的黑洞跑到地壳内部,人类只好想尽办法在地球被吞噬之前把它弄出来。

△《地球》,灾难教科书

2015年,尼尔·史蒂芬森的新作《七夏娃》同样有关黑洞。但这次,不知道谁把黑洞扔到了月球里,月球变成了一大堆碎块。这堆碎块没有变成星环,而是凭借势能往下砸,按计划将在5000年内逐渐砸光地球表面。这时,7个可以生育的年轻女性决定用单性繁殖加基因改造的方式延续人类,被称为“七夏娃”(Seven Eves)。5000年后,夏娃们的后代重返地球,发现地上还有活人——灾难中,他们躲进了大洋深处,地层下面,高原之上,但在几千年中逐渐分化,走上了与太空人类迥然不同的进化道路。

△《七夏娃》改编电影海报

此外,因为手残导致的灾难还有很多。一辈子都在写“德累斯顿那点事”的库尔特·冯内古特《猫的摇篮》比较干脆,发明了一种使水在常温下瞬间冻结的冰-9,人类一个手抖掉把它进海里,整个地球冻成了大冰块。荒谬古怪的黑色幽默,让《猫的摇篮》一举成为他最受赞誉的小说之一。

△《猫的赞歌》,一个翻着花绳毁灭世界的故事

8、90年代后,后启示录文学的模式逐渐趋同,末日灾难科幻中,人类社会的重建总是那么相似,不外乎文明一点点复苏、冲突、融合,风靡美国文坛的《加州三部曲》《莱伯维茨的赞歌》《邮差》《美铁之战》等都属此类。文明重建中,人性的异化除了血浆堆成的自相残杀,巧妙的侧面描写极其稀少,比如——

在哈兰·埃里森的《男孩和他的狗》中,末世废土上,男孩Vic和狗狗Blood相依为命,直到认识了来自避难所的女孩奎拉。艰难时刻,女孩与狗之间如何抉择?对末世的表现,什么也比不上小说末尾寥寥数语的暗示:火光一闪,男孩杀了女孩喂狗。爱是什么?男孩思考:他爱他的狗。

△《男孩与他的狗》改拍电影剧照

2011年独立电影《忧郁症》又名《世纪末婚礼》。主角和家人参加了一场婚礼,本是欢庆场合,所有人却闷闷不乐,气氛极度压抑。最后你才发现,地球马上要和小行星相撞,这可能是人类最后一场婚礼,罹患忧郁症的不是主角一人,而是全体人类。

△《忧郁症》剧照

哦,原来末日可以没有血浆、丧尸和天地大冲撞。大灾过后文明重启的主旋律里,你那不妨回头看看那些荒诞的想象,看地球如何毁灭得漫不经心——物理学家翻着花绳看核弹爆炸,宇宙拆迁队随手一划将地球核平,男孩将女孩喂给心爱的狗狗,末日狂欢中,面对“我可以砸您的车玩儿吗”的礼貌询问,你微笑着点头。

我敢肯定,假如你想毁灭地球,照着这些法子来,一辈子也当不上终结者,但假如地球如此毁灭,谨遵这些偏方,你活下来的几率一定更高。

特别支持:机核网、兔子瞧
责编:船长
作者:不存在日报

韩国史上最被低估的网游, 上线后成为最大黑马游戏!堪称翻版魔兽

《战神之路》(原名:灵魂回响)是韩国Nvius公司开发的一款3D奇幻MMORPG,目前游戏由上海昊嘉网络重新运营,此次的《战神之路》涅槃重生采用了韩服最新版本,并且游戏一反传统MMORPG“战法牧”的铁三角设定,更使得本作在操作上极具操作成就感。要知道曾经它可是被韩媒誉为“集天堂系列精华为一体的革新之作”

北欧神话的背景故事

游戏《战神之路》以北欧神话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神和巨人为了争夺世界的主导地位而不断进行战争的神话时代,众神之王奥丁击败了巨人之王伊米尔,但是巨人的血液也将世界万物给污染了,随后一些想要反抗奥丁统治的人想要收集灵魂碎片来复活伊米尔,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其实本作采用北欧神话作为背景设定,在众神的设定上自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而原本北欧神话基本都是基于冰岛文献《挨达》的残本,所以很多细节内容几乎都是语焉不详。这就给各种改编作品留下了非常多二次创作的空间,如漫威的《雷神3:诸神的黄昏》以及今年即将发售的《战神4》都是以北欧神话改编而来的。另外,北欧神话也是所有神话体系中唯一一个交代了具体结尾的神话体系,“诸神的黄昏”预示着所有的神明毁灭,单就这一个故事就足以引出无数延伸的故事。

而在《战神之路》中,同样赋予了游戏宏大的剧情展开,巨人的灵魂散落人间,众神沉睡,作为灵魂守护者的玩家化作各个种族的战士为拯救世界挺身而出与黑暗势力对抗。

放弃治疗,打破铁三角定则

在《战神之路》中共设计了7大职业,圣骑士、战士、法师、弓手、刺客、术士、守护者每个都有着独特的战斗方式。不过这个游戏中唯独少了治疗职业,这样一来传统MMORPG中常见的铁三角模式在这个游戏中就被彻底打破。

或许有人会问没有治疗这游戏要怎么玩?那我们不妨从游戏的技能说起,首先游戏中每一个职业都有着固定的技能体系,在角色定位上,虽然没有治疗单位,不过还是有着坦克、输出以及辅助的定位。并且游戏同样设计有天赋系统,每个职业都有两套天赋可选,在天赋系统上玩家需要从每个纵列的三个天赋中选出两个,并且横向天赋中还存在有一定的层级递进关系,如何选择搭配也是游戏的一大玩点。

在明确了游戏的技能与天赋后,你会发现游戏中为你提供了大量的闪避、控制(击倒、击退、击飞)、减伤效果的技能,通过这些技能的组合覆盖以及合理的输出循环来达成一次华丽的击杀。也正是如此,游戏赋予了玩家更多的操作空间,在你击杀敌人及BOSS后同样会获得更多的操作快感及成就感。

另外游戏还设计了一套灵魂系统,玩家可以通过打怪来获得“混沌的灵魂”,在据点可以对混沌灵魂进行净化,净化后玩家的4种灵魂属性(希望引导,纯洁意志,勇气火焰,平安之手)会随机得到强化点数。强化对应的灵魂能够让你的属性得到更多的强化。

类似魔兽世界的玩法:任务、刷本、PVP

作为一款MMORPG,游戏的升级过程自然是以任务驱动,游戏没有采用国产端游智障般的自动寻路系统,而是贴心地在地图上标示出任务NPC的位置以及在界面上的箭头指引(差不多就是《魔兽世界》装了插件的效果),最方便的是游戏在交接任务时增设了一个“F”键,这样一来游戏的任务交接过程就便携了许多,也可以说是游戏人性化的一面吧。

打副本自然是游戏的核心玩点,不过《战神之路》的副本设计显然要独特的多,游戏并不是让你一上来就去和其他玩家组队刷本,这样不仅副本容错性低,也极其容易发生争执。根据不同等级设计的单人副本显然更符合时下快餐化的游戏体验,并且玩家在经历过大量的单机副本之后再与其他玩家组队,基本就不会出现新手玩家坑人的情况。

至于游戏在PVP内容上,在相同的操作水平下,各个职业间的平衡性设计算较为不错的.而另一方面游戏在战场的设计上加入了动态平衡的设计,就算低等级的玩家进入游戏在属性上也会提高至与高等级玩家相同的水平,从而使游戏的战斗更加的平衡。

编辑总结:

总的来说《战神之路》作为一款MMORPG的表现还是比较优秀的,虽然游戏在系统引擎上看上去有些跟不上时代,不过游戏在设计上有着它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能够给玩家带来与众不同的游戏体验。

为何日本摩市能够触底反弹?拿来主义可以有!

相信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大家并不陌生,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然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胆大心细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化为自己的成长的养料。对于咱摩托车行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国内摩托车市场的发展轨迹,很大程度可以从国外先进市场得到印证,并从中获取宝贵经验。毕竟摩托车从生产工具的传统定位,演变为个性化娱乐设备是必然发展趋势,咱们中国的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还处于正在进行时,自然免不了从中“拿来”些先进经验,以免走多了弯路。

这不,最近日本摩托车市场的发展轨迹就挺值得咱们参考参考的。摩托哥手里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一直不太景气的日本本土摩托车产业,在去年却出现了令人深感意外的逆势增长,这让不少唱衰日本摩市,唱衰未来摩托车发展趋势的所谓“专业人士”们一脸懵逼。

2016年日本125mL及以上排量车型产销不尽如人意

要知道,近年来对日本本土摩托车行业不被看好绝非空穴来风。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好不容易从泡沫经济中复苏的日本市场,又开始走起了下坡路。而这背后的顽疾,其实早已并非是日本摩托车行业自身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决策、社会观念密不可分。

摩托哥先掰一掰这个日本社会问题。大家都知道日本并不禁摩,确实挺让人羡慕的,但是其社会层面对摩托车的歧视同样存在,严重程度甚至超过国内,这也就从根本上对整个日本摩托车产业造成了深远影响。社会观念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而对于日本摩托车行业的这份歧视,从诞生到存续已经超过了30个年头。

暴走族文化的标志性改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摩托车交通事故数量增加、暴走族增多,车辆的噪音问题和危险驾驶行为等诸多负面信息被搬到了台前。随后在1982年,日本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家长联合会,正式决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针对高中生“不考驾照”、“不买车”、“不乘车”的“三不运动”,这里面不仅针对摩托车,连汽车都在限制范围之内。

群马县厅公开撤回“三不运动”,鼓励在校生学习摩托车、汽车驾驶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家长联合会并非是官方政府组织,但作为日本除学校外最有权力的教育相关团体,在学校教育及社会舆论的双重导向下,于社会层面形成了“摩托车是危险的交通工具”的观点。尽管1997年该决议有所松动,到2012年开始向交通安全教育转变,但整个社会的影响依旧存在。

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受“三不运动”影响的学生群体,现在已经是40~50岁为人父母的年龄,受“摩托车是危险的交通工具”这一观点的影响根深蒂固,大多都对自己子女驾驶摩托车持反对态度,特别是驾驶经验少的母亲这块儿,对子女提出想要考取摩托车驾照、购买并骑乘摩托车的抵触非常强,这就从根本上截断了行业新鲜血液的供给。

125mL以下车型驾照增量逐年递减显著

这一运动对日本摩托车行业造成了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里摩托哥手上恰好有组数据可以侧面说明一下。据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日本新增驾照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从2000年至今,125mL以下车型驾照增量从39.8万人降至11.7万人,增量下滑接近70%;

125mL及以上车型驾照增量缓慢降低

走势看起来相对平缓的125mL及以上车型的新增驾照,增量下滑也接近35%。不仅如此,目前日本摩托车行业甚至已经陷入了专业人才紧张,青黄不接的严峻态势。而这很有可能就是咱们国内摩托车产业的未来写照。

社会层面歧视摩托车群体,从根本上制约了整个市场的规模与发展,这也成了众多专家们唱衰日本市场的重要依据。其实在国内,咱们的大环境也不容乐观,且不提各种禁限摩缘由在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这里不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的孩子告诉你想要考摩托车驾照,想要骑车,你会怎么想?你的伴侣和家人会怎么想?会很愉快的同意吗?答案不言而喻。毕竟类似邓振虎、李昊煜那样举家支持从小参与的小小越野明星,始终只是少数。

其实在摩托哥看来,抛开那些套路化的讨论不提,仅仅只是在生活中,摩托车可以成为带来快乐的游乐设施,甚至成为亲子之间的纽带。想要从根源上提振整个摩托车产业,无论海外还是国内,对年轻市场的培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不,意识到问题严峻性的日本摩托车行业,为了召唤年轻群体的回归,近年来开始从众多领域着手努力,其中最为核心的两点,就是父母意识的改革,以及学生意识的改革。

毕竟学生对摩托车车的兴趣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向父母层面传递“两轮车是安全的”、“掌握摩托车驾驶技巧是必要的”、“摩托车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牵绊”等信息极为重要。而对于学生层面,对摩托车兴趣的培养、对安全驾驶理念的灌输尤为重要。

雅马哈针对初学者的举行培训活动

为此日本众多相关企业与团体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例如本田、铃木、川崎等企业,每年都会举行以亲子互动为核心的摩托车驾驶体验活动;向学校发出邀请,免费到摩托车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与交通部门合作,到学校进行安全讲座等等。

“完完整整摩托祭”上的儿童摩托体验环节

而以日本的优秀骑士学校为代表的驾驶培训机构,也在通过每年固定举行庆典活动等方式,努力改善社会层面对摩托车的既定印象。琦玉县每年一度的“完完整整摩托祭”就非常有名,其中在专业老师现场指导下,向全副武装的小朋友们传达骑行的乐趣的“儿童摩托体验”人气极高。

以《爆音少女》为主题的官方周边痛车

此外,日本的动漫产业也成了为向年轻群体传递骑行乐趣的新高地。众多企业联合赞助的动画《爆音少女》人气极高,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效应;近期热播《摇曳露营》凭借萌娘与硬核摩旅、露营的完美融合,更被捧为了日本摩托车业界的救世主。

不过在摩托哥看来最为重要的一项,是日本几家摩托厂家联合组成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专门针对取得小排量摩托车驾照的学生群体进行规范的安全教育,并以高等学校、大学为单位,提供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训练用车及专业教练,力求从根本上扭转“摩托车是危险的交通工具”的社会歧视。

除社会问题以外,当时分析家们持续唱衰日本摩托产业,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客观原因,那就是2016年日本推行的“平成28年尾气排放新规”。

就实际情况而言,新规的执行确实对日本摩托车产业造成了极大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日本日常生活中刚需车型的50mL排量摩托车,所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在“猴子”诞生50周年之际,日本本田社长加藤千明宣布该车停产

“平成28年尾气排放新规”对尾气排放的要求基本等同于欧IV标准,十分严格。过去排放法规的升级,研发能力强大的众多日本厂家,通过二冲程升级三冲程、导入水冷系统进一步压榨功率等方式,在保证动力不衰减的前提下适应当期排放标准,然而这次等同欧IV标准的新规,发动机结构相对简单的无极变数车型还能勉强跟进,然而类似本田“猴子”这样需要换挡操作的50mL产品,即便技术雄厚如本田,都深感束手无策,只能无奈宣布停产。

最后的50mL本田“猴子”的纪念款

而同样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今年7月国IV排放标准落地,这一标准的严苛程度甚至超过了欧IV,显然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将是非常严峻的考验,想来日本摩托车行业应对市场变革的经验,或许值得我们“拿来”借鉴一番。

以本田为例,在小排量领域,尽管50mL的“猴子”受限技术原因已经停产,但是市场需求始终存在,所以本田准备推出125mL的换代产品。同时还有企业加入了名为“E-KIZUNA Project”的以新能源车型在城市的全方位应用试验项目,雅马哈的E-Vino都是其中的重点车型,升级或是向新能源领域延伸不失为一种思路。

格外抢眼的雅马哈电动版E-Vino

抛开产品不提,对市场变迁的把控,更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重点。据统计,日本去年新增摩托用户中,女性占比提升极快,而这与目前国内踏板车畅销,女性增伤迅速的大趋势不谋而合。在近年推出新品当中,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众多日系企业均加快了针对女性用户车型的推出速度,同时开始引导习惯小排量车型驾驶的女性骑士,向轻、小二轮车(即日本的125mL及以上车型)进行尝试。

此外,在日本摩托车行业相关企业、协会,甚至向政府相关部门寻求协助。例如不久前,日本警察厅就向社会征求建议,缩短125mL车型驾照考取的周期。这一议题获得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并顺利通过;自民党官员也提出了降低两轮车高速路收费的议题,力争将其降低至普通两轮车的一半,以减低摩托车的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半径;东京都警署则是力求为两轮车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用车环境,专门推出了一款摩托车停车地图。

2017年日本125mL及以上排量车型销售增幅显著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在社会多方的共同协助下,事实上去年日本本土摩托车产销并没有如同分析家预测的那样持续走低,而是出现大幅增长,显然只要方法得当,无论是社会层面的歧视,亦或是政策法规的阻拦,摩托车行业有能力拥有充足的生存空间。

或许会有摩友犯嘀咕,那可是日本,那里不禁摩,那里的政府和摩企关系好着呢,我们从中能学个啥?这里摩托哥并不想就禁限摩的话题做过多的延展讨论,作为行业相关人士,哥自然对于摩托禁限持反对态度的,并且每年都会就反禁摩的发表我们的看法。

但是在这里,摩托哥以日本为例,则是希望我们在讨论行业突围困局的话题时,眼光能够更加宽广一些,不仅仅只是狭隘的关注车型、排量、价位,而是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更深的层次切入,去寻求解决方案。就如同开篇提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来”!然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胆大心细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化为咱们摩托车行业成长的养料。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