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世纪2什么时候出(夏朝 - 中国上古王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上古世纪什么时候能玩文章列表:
- 1、夏朝 - 中国上古王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 2、上古卷轴5上榜!这十年里最给力RPG的游戏,你都玩过吗?
- 3、夏含夷谈剑桥中国上古史出版二十年
- 4、暗黑血统创世纪传统玩法的回归与融合
- 5、盘点5款游戏史上最大甚至大过地球开放世界游戏
夏朝 - 中国上古王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简介】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据史书记载,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代黄河中下游地区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目前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厘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王,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考古研究】
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图 集中于豫西伊洛嵩地与晋南汾河下游二处
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地基图
复原图
文献中对夏朝的记载虽然丰富,但因年代久远,在考古学方面一直没有多少突破,又因始终未能找到同时代的文字记载而被学界质疑。
自1959年夏,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领小组开始在河南省中西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开展“夏墟”的调查 。1953年,在河南登封市唐庄乡花玉村发现了一处遗址,这便是1960年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的首处遗址。随后,又在豫中西、晋南地区发现了偃师二里头村、巩义稍柴村、登封告成镇、汝州临汝镇煤山街道、山西运城夏县东下冯村等多处类型相似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其中,因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最为丰富、典型,故得其名。
二里头文化有以豫西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和以晋南东下冯遗址(山西运城夏县东下冯村)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此外又有观点认为汝州临汝镇煤山街道的煤山遗址归属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特别类型——煤山类型。这些遗址的地点分布均符合文献中记载夏人活动的区域,其地层年代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商代早期的二里岗文化缺环之间的五百余年。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四个文化在黄河中游区域呈现出文化叠压的现象。二里头文化叠压在商文化之下,龙山、仰韶文化之上。夏朝在文献中的年代概念便是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转向青铜时代的过渡期。依碳-14放射性定年法,二里头文化被定于约前2395年至前1625年间。
二里头文化可分为四期,其中第三期内涵尤其丰富。
第一期的绝对年代测定为前1620±95年(树轮校正作前2080年—前1690年),以平底夹砂黑陶和泥质黑陶为典型陶器,另有少量灰陶,纹饰以蓝纹为主。一期的盆罐物品造型类似河南龙山晚期遗址出土物品。
第二期陶器以灰陶为主黑陶为次,细绳纹居多,蓝纹减少。三、四期以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为多,罕见黑陶,粗绳纹首次出现,绳纹几乎全面代替蓝纹。其绝对年代测定为前1245±90年(树轮校正:前1590年—前1300年),与早商相当。一二期与三四期差异显著。铜器在第三期首次出现,说明二里头三、四期文化已步入青铜时代。偃师二里头遗址三四期层已出土青铜器百余件,一二期则无一件,甚至连红铜渣都未见到。若认定二里头一二期为夏文化,《墨子》、《左传》等写道夏人“铸鼎于昆吾”、“铸鼎象物”等记载未必可信。从出土文物的特征看,一二期近似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煤山遗址类型,三四期更接近早商二里岗文化洛达庙期。
学者们至今还对此四期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是否归属夏文化持有分歧。主要观点有以下十四种:
① 仰韶文化便是夏文化。
②(典型)龙山文化是夏文化。
③ 灰陶文化是夏文化。
④ 齐家文化是夏文化。
⑤ 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
⑥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期是夏文化。
⑦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属于早商文化。
⑧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全四期属于夏文化。
⑨ 二里头一至三期属夏文化,四期则属早商文化。
⑩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一至三期属夏文化,四期则属早商文化。
? 东下冯类型与陶寺类型文化是夏文化。
? 良渚文化是夏文化。
? 二里头四期全属夏文化,而河南龙山文化不属于夏文化。
? 目前尚未发现夏墟,二里头文化实际是夏时期的早商、先商文化。
仰韶既夏和龙山既夏论点在1950、60年代有了新的考古发现之后未再提出。1960年代随着多处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各分层的归属问题开始浮现,或认为是早商文化、先商文化,或认为是夏文化、夏时期文化。其中以郑州洛达庙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晚期文化的洛达庙类型一度被划归早商文化,随后东干沟、七里铺、灰嘴等遗址亦被划归早商文化。
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二里头文化是早商文化,而偃师二里头遗址则是汤都西亳。学者们于1977年的登封讨论会上就王城岗、二里头、东下冯三处遗址对二里头文化的归属作出总结。定性“夏文化”为夏王朝时期活动于黄河中下游的夏民族的考古文化遗存,并据此提出四种观点:二里头全四期为夏文化;二里头一二期为夏文化、三四期为早商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一二期为夏文化、三四期为早商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全四期为夏文化。
前两种观点为主流,而多种观点一致认为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属夏文化。
王玉哲、晁福林等学者认为观点⑦最有说服力,认为一二期与三四期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民族文化,而其他观点无法解释第二期与第三期文物特征出现的明显差异。斟酌出土文物的绝对年代可以看出一二期基本处于文献记载的夏朝中晚期,而三四期已跨入到商朝早期。分析文物特征,第三期文物出现两种文化因素并存的现象,此时期偃师地区的政治、文化发生过大变革,一种观点以史籍记载的成汤灭夏作为解释。认为二里头文化全四期属夏文化的学者把二里头文化看作区别于河南龙山文化与二里岗早商文化的独特文化。全四期的文化面貌是一脉相承的。二三期间的变革是一种渐变,不是受到外来因素影响的突变,偃师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在第三期才升为都邑,所以兴建城郭。绝对年代跨入早商的第四期被解释作夏文化在商初的遗留。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在中国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且二里头的第一期不是最早的夏文化,又普遍认为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鄩。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根据地域分作晋南三里桥、豫西王湾、豫东王油坊、豫北大寒四种类型,其中豫西王湾类型直接叠压在二里头一、二期文化遗址之下,二者的文化内涵之联系十分密切,二里头一、二期应系由龙山文化王湾类型直接发展而来。杜金鹏认为在二里头二期文化晚期,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远距离迁徒,其后的三、四期较前二期分布更广,二里头后期文化的传播地点又与桀奔南巢、桀子迁北的记载吻合,非事出偶然,应与夏商之际夏族的迁徒相关。二里头一期的文化面貌不同于后三期,一期本身持续时间不长,夏文化应该还包括相似的河南或中原的龙山文化晚期,其中豫西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址主要分布于洛阳平原,与二里头一期文化遗址的分布相符,二者的考古学年代总跨约四百八十年左右,与《竹书纪年》记载夏积年四百七十一年相近。1980年代初,孙华等认为河南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尚有约百年的缺环,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文化特征仍然处于原始氏族部落阶段,并没有国家形成的迹象,可能只有豫西类型的其中一种属于夏部族的先夏文化。二里岗文化下层是二里头文化四期的衍生文化,是属于继夏兴起的早商文化,只有其前的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属于夏文化。1980年代中后期,在河南新密市发现新砦遗址,随后又在附近发现类型相似的遗址,从而弥补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期之间的文化空白,被称作二里头文化的新砦期,其下又分作早晚二期,使得二里头文化的分期增加至六期。新砦期文化的文化遗存的特征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之间,沿袭关系非常明显,是二者的文化过渡期。1983年发现的偃师商城始建于二里头文化第四期,距离二里头遗址仅6公里,可以算是夏衰商兴的表现,所以夏商的分界线应当在三、四期之间,前三期与新砦期属于夏文化,而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王城岗遗址可能是最早的夏文化的遗存。
分布于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在陶器制作方面与二里头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疑是夏代的方国文明。而山东的岳石文化与二里头、二里岗文化截然不同,一般认为属于东夷文化。一般认为分布于濮水、漳水流域的下七垣文化是先商的遗存,二里岗文化是早商的遗存。
【夏文字】
偃师二里头遗址三期陶纹汇集
据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文字始于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字,但根据考古学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为盘庚迁殷后的商朝文字,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墟的甲骨文字是一套发达的文字表述系统,至今发现有五千余字,其中解读约三分之一。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成字年代理应较早,甲骨文字前必有一套更为原始的文字表述系统,只是目前尚未发现。中国境内在新石器时期就有绘刻于陶器上的陶纹出现。这种纹饰的形状有许多类似后期的文字,疑是象形文字的原始雏形。一些陶罐器皿表面绘刻“一”、“二”、“三”、“ ? ”、“ × ”、“ 个 ”、“ 十 ”、“ ∧ ”等简单数字符号,可能用于标示罐器容量。二里头遗址发现陶纹符号二十四种,或许是一种原始文字。由于这些陶纹多以单字出现,没有构成语句,所以无法肯定它是用来表示语素的正统文字。
《左传·哀公十八年》引自《尚书·夏书》记载“ 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 ”,讲述夏后有专司占卜卜筮的官员——官占。占卜时,先由官占发布命龟之辞,向天神表达祈求的意愿,而后再用龟甲进行卜筮,描述的做法近似晚商殷人的习惯,若这段记载属实,那么夏人可能有过类似殷人《卜辞》的甲骨文字。然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卜骨只灼不刻,尚未发现类似殷墟卜辞的文字迹象。徐中舒认为汉文字滥觞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其后被殷商继承,而黄河中游的夏文化并没有同时期使用的文字,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卜骨上没有发现文字便是默证。
《史记》乃西汉作品,其中记述最早的夏殷二朝在成书年代已逾千年覆亡。太史公司马迁称商朝为“殷”,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殷”字出现的次数不是很多,而殷人自称“大邑商”却很频繁,“殷”可能是商的诸侯国和方国根据商朝最后的都城所在地而附上的他称,而“夏”则应为周人附称。太史公引用的文献应当也是周人所作。现夏人的自称已佚,亦不明殷人是否另外附予夏族他称,在卜辞的记载中可能使用了别称称呼夏族。
【洪水传说】
从吉尔伽美什到诺亚方舟,大洪水是世界诸多民族远古传说中共有的成分。鲧禹治水是洪水传说的中国版本,整个治水过程改变了黄河中下游文明的格局,为中国进入国家文明提供了契机与条件。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至前22世纪,北半球气候大幅降温。文献记载舜派禹伐三苗时,“夏有冰……五谷变化”,气候异常。前22、前21世纪交替时,气候突变,普遍转暖,游牧文明逐渐转向定居的农业生产。温度上升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北半球许多河流的中下游聚居区域发生洪灾。
根据地质学研究,黄河在公元前2050±150年有过一次大变道,由东流(山东入海)转为北流(河北、天津入海)。这次洪水泛滥影响到中下游诸多互不相干的氏族部落,治水需要一个诸族听命的中央权力来指导,于是鲧、禹被举荐。他们来自洪水影响相对小的中游地区。治水成功后,夏后氏不仅没有放弃非常时期授予的权力,反而集中权力建立王朝。这次洪水可能延续了一、二百年,居于下游的商部族首领冥,在夏朝中期还会在治水过程中丧命。豫西、晋南的河南龙山文化在二里头文化中得到了延续,而洪水前兴盛的山东龙山文化在此时衰落,甚至出现文化倒退。
史前洪水发生的真实性从侧面证实了夏朝前夕的历史,同时也揭露了鲧禹治水记载中的一些可疑之处。文献归结鲧治水的失败在于堙障,而禹的成功在于疏导,但是堵障洪水是一贯的抗洪举措,不至于使鲧被殛死。屈原质疑,“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无解大禹是如何制服洪水的。疏通九川,开辟九州等浩大工程非人力所及,这种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便在现代也难以控制,很难相信禹是仅靠疏导河流制服洪水的。大禹在位时,气候好转,季风降雨正常化,植被恢复,各大河流完成改道,洪灾自然也随着气候的改善而减少,这可能更接近于事实。
2016年7月“科学”期刊(Science)刊登论文,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庆龙和普度大学教授葛兰杰联合研究,表明公元前1920年左右青海省地区有过大地震引发的山崩,之后堰塞湖阻断黄河,几个月后积水满溢时溃堤,导致大洪水,为祸下游2000公里,洪水高出现代河水位达38米。所以大禹年代大洪水是可能存在的,只是年代后推并非是一般认知的五六千年以上而是四千年左右为大禹时代,那时若有一人带领众人疏导河水求取生路,最后取得政治领导权是有可能的。而所谓的疏导可能也并非神话夸大的改道黄河或大支流,而是在当时有限人口的居住区周围开导水的沟渠网。
【历史渊源】
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还有某些文献说鲧是颛顼的五世孙。这些文献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一说夏族起源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岷江上游的岷山山脉一带,而后逐渐沿随古汉水上游,经过渭水中下游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史记中记载,禹出西羌,所以夏朝可能源自羌族部落。
大禹像(宋·马麟绘) 杼全面地继承了大禹的事业
鲧禹治水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是鲧。《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被称为“崇伯鲧”。之后禹继承了鲧,为“崇伯禹”。这表明夏族早期活动于崇山附近。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治水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不善于团结族人及其他部落。《尚书·尧典》记载,尧最初认为鲧方命圮族、毁败善类而反对鲧领导治水,说明鲧在领导治水时,有不少部落对他不满。《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中又提到“鲧障洪水”,说明鲧治水的方法主要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或许这亦是鲧治水九年失败的原因之一。鲧治水失败后,被殛死于东方黄海海滨的羽山。
手持耒耜之大禹治水图 (山东嘉祥武梁祠拓片,汉刻)
禹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舜任命,继任治水的工作。禹改进其父的治水方法,疏导河流,团结各部落的族人,终于将洪水治平。《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后世传颂,治水过程可能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孟子·滕文公》提到了禹的治水方法:“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禹亦倡导农业,强调“躬耕而有天下。”《韩非子·五蠹》赞禹“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促进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随后舜又派禹去讨伐三苗。禹屡次击败三苗,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君权。《墨子·非攻》中说道禹克三苗后,“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可以说明禹在治水与讨伐三苗胜利后,夏部族已成为部族联盟首领。舜把帝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据《左传》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可见夏部落的号召力。有一次在会稽部落会盟时,防风氏首领迟到而被禹所处死。古文献中亦记载禹以诸侯部落路途的远近来分别纳贡约多少,可见夏氏族对其周边部落经济上的控制。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逝。禹又命东夷首领益为继承人,然而有很多部落都不拥戴,反而拥戴禹的儿子启。
家天下
夏王启
禹死后,益没有得到权位,反而在民众的拥护下,启得到了权位。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记载不一。《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称,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另一说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之后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经过几年的斗争后,启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先秦文献记载此事的共同点就是“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起始。随后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质疑启的权位。启都郊外的有扈氏仗义起兵,率领部族联盟向启都讨伐,与启军大战于甘。战前启称他的权位是“恭行天”的,这便是之后周朝天子论的雏形。启拥有中原民众的赞同,在人数方面占有绝大优势,最终击败有扈氏,罚贬做牧奴。这两次胜利代表中原地区的主流社会观念已从原始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
夏氏族原姓姒,但从启开始改用国名“夏”为姓。同时启不再使用伯这个称号而改用后,即“夏后启”。启能歌善舞,常常举行盛宴。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钧台,此即钧台之享,还在“天穆之野”表演歌舞。《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到启在舞蹈时“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甚至有些文献传说启曾经上天取乐舞。中国古老的乐舞文献《九辩》、《九歌》与《九招》均称启为其原作者。启统治期间,其子武观时常作乱。《韩非子·说疑》说他“害国伤民败法”,最终被诛杀。除了夏氏族内部的纠纷,为争夺部落联盟的权威,亦常常与东夷作战。
太康失国
夏启死后,其子太康继承后位。太康只顾游玩,不理政事,在位期间,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族太昊与少昊部落趁机西进。东夷族有位善射的首领羿。羿率军从东夷属地鉏迁至夏后氏的属地穷石,与当地的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穷氏。羿在夏民的拥护下夺得了夏政。随之太康投奔斟鄩的斟鄩氏。
羿夺得权位后并没有称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为王。但事实上国事全由羿来治理。此举引起不少部落的不满。其中主持天象活动的和氏与羲氏公开反对。羿说他们废时乱日,派胤率兵讨伐羲和二氏,战前作誓师辞《胤征》,在战中取胜。
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随后投奔与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从此,羿独承王位。羿好射猎,不善治理,得权后,他像太康一样,好狩猎而荒废国事。他废弃武罗、伯困、龙圉等忠臣,重用被伯明氏驱逐的不孝子弟寒浞。寒浞年少时因造谣惑众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后被有穷氏首领羿收养,成为有穷氏的一员,得到重用。寒浞势力日益强大,后来趁羿在外射猎的机会将羿及其家人杀掉,霸其权、夺其妻,生下豷、浇二子。寒浞把戈封给了他的儿子豷,把过封给了他的另一个儿子浇。浇受父命率兵先后灭掉亲夏的斟灌氏与斟鄩氏,杀了在斟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缗当时已怀下相的儿子,她从墙洞逃走至其母亲有仍氏家里避难,不久生下遗腹子少康。
夺取夏朝政权的后羿
少康中兴
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浇闻讯后,派人追杀有仍氏,少康无奈投奔有虞氏(舜之后裔),作了庖正。有虞氏首领虞思膝下无子,仅有二女。他将二女许配少康,赐给他田一成、众一旅,并把纶邑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纶邑为根据地组织余下的夏族民众,设官分职。派女艾到浇廷中密探,准备恢复夏室。此时,躲避在有鬲氏的夏室遗臣靡得知少康准备夺回政权,亲自带领斟灌、斟鄩氏的残余民众与少康会师,联合击败了寒浞。复立少康为夏后。而后少康灭浇于过,又派他的儿子杼灭豷于戈。至此,控制中原三代四后近百年的东夷族有穷氏覆灭,结束了四十载的“无王”时期。夏由此复国,后世称“少康中兴”。通过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的这段叙史可以看到华夏族平定中原方国部落(尤其是东夷族)的历程。
少康之子杼继承后位。他了解东夷对夏室的不满,为了巩固在东方的势力,他把都城从原东迁至老丘。他重视发展武器和制造兵甲。文献中常常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说法。他还派人讨伐东南沿海地区的东夷(今山东南部、安徽东部、江苏一带)。传说其获取了吉祥物九尾狐。夏朝的版图在杼的统治下扩张到了东海(今黄海)之滨。杼在位期间是夏朝最昌盛的时期。夏人对杼格外尊重,为杼举行过“报祭” 。《国语·鲁语》说道“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认为杼全面地继承了禹的事业。
杼之子槐在位时,东夷族与华夏族开始和平共处。其中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居于淮河、泗水流域的九个部落(即九夷)通常向夏后纳贡祝贺。槐逝后,其子芒继位。芒逝后,其子泄继位。这期间东夷族与华夏族逐渐同化。泄在位期间东夷族已基本同化,于是他开始向西方发展。同时,他开始对顺从夏室的方国部落封土封号。这便是数世纪后诸侯制的起始。泄逝后,其子不降继位。他曾多次率兵征讨西方的九苑。
商汤灭桀
夏桀
手持戟、把女仆当椅凳坐的桀 (山东嘉祥武梁祠拓片,汉刻)
不降年迈时,内禅于其弟扃。扃逝,其子廑继位。廑继位后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继位。他改变夏礼中祭祀祖宗的传统,开始祭祀天帝。《史记·夏本纪》记述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不少方国部落开始对夏室不满,但华夏族与东夷族的关系仍然友好。这有可能因为东夷族与华夏族的同化度较高。夏后氏自孔甲开始日趋衰落。孔甲逝,其子皋继位。皋逝,其子发继位。这段期间,方国部落与夏室的关系恶化,氏族内部的纠纷也激烈化。从孔甲经皋与发,至履癸(别名夏桀)内乱不止。
发逝后,其子履癸桀继位。桀善武,《史记·律书》记载:桀“手搏豺狼,足追四马”。桀在位期间,夏室与方国部落的关系已经破裂。给夏上贡的部落不断减少。桀因此常常讨伐不顺从的部落。古文献中说桀贪色,他在击败某个部落后会从部落中挑选出钟爱的女子作为妃子。《国语·晋语》提到的有施氏,《竹书纪年》提到的岷山氏、末喜氏均遭此下场。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与伊尹结好,桀却在洛把她夺走,伊尹愤怒中投奔商汤。桀的屡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较有权威的部族。有缗氏因不服从桀而被灭。活动于今山东省西南部的子姓商部族正在这夏乱期间兴旺了起来。桀又因商不服的借口讨伐商首领汤并败之。汤被囚禁于夏台,随后获释。除了夏室对外关系恶化外,文献中还提到桀在廷内用人失当。
桀只顾享乐不顾民间疾苦。传说夏民诅咒桀早日归天,桀听闻笑说自己是天上的太阳,太阳不死,他也死不了,夏民便指着太阳,责问太阳何时破灭,情愿与之同归于尽。大约在前17世纪末前16世纪初,商部族首领汤,利用夏民恨桀的心理,联盟方国部落讨伐桀。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与桀开战。汤的势力大,桀抵挡不过,且战且逃,最终战败于有娀氏旧址。桀逃至鸣条,汤追之,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跑到了南巢之山,并死于该处。《淮南子·修务训》所载稍有不同,说汤“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在后世的传说中,夏后桀被描写成一代暴君,后人常将夏后桀与商纣王、周厉王和周幽王四个祸国殃民的暴君并称,但在较早的文献中关于桀的记载甚为简略。《尚书·汤誓》记载商汤伐桀时举说桀的罪状只是“率遏众力,率割夏邑”。鸣条之战,夏室被推翻,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汤在亳称“王”,建立商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朝代更替。中国的首个世袭制政权,夏朝,传十四世、十七君,历时四百七十一年,于前17世纪末、前16世纪初灭亡。
后裔
夏灭亡后,剩余势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还有两支分别向南方、北方迁移。桀带着不少夏族民众从历山南迁至南巢,这便是南支。北支进入蒙古高原,与当地诸族融合,有人认为这便是后人所称的匈奴。《史记·匈奴列传》载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括地谱》更详细地解道“其(指桀)子獯粥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徒(即北原游牧民族),中国谓之匈奴。”商汤王因帝宁之故都,封夏室的一支姒姓贵族于杞国,以奉祀宗庙祖先。《史记·陈杞世家》载夏裔在“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灭商为王之后,封大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春秋末期,孔子因为崇尚夏礼,还特意去杞国访问考察。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为禹守陵至今。郭沫若、胡厚宣、程憬等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战败后的夏。根据卜辞记载,土方是位于殷西北方的一个强大方国,是武丁以及先前商王的长期征讨的对象。武丁征服土方后,在其腹地“唐土”建设大型城邑“唐”,镇压控制土方人民,此后不再有土方叛变的记载。周初,成王封晋国始君唐叔虞于此。
国号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关于“夏”字的名义来源学界主要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认为“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唐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又说,“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再成为国号。
势力范围及行政区划
夏族活动于豫中南、晋南河伊洛流域
夏朝是部落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部落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但又有些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故仅能以势力范围来表示其影响力。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活动,沿汾水、河水向东南方向迁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国语·周语上》谓,“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见伊洛河水对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传说中的九州
禹贡九州图(图上方指向西方) 宋·《禹贡山川地理图》
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夏朝的行政区划采行九州制,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中土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而“定鼎”意指建立政权。《禹贡》九州划分如下:
一、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贡道必经之处。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
二、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
三、青州,浮于汶,达于济。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
四、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
五、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六、荆州,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七、豫州,浮于洛,达于河。今河南、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角。
八、梁州,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今四川以及陕西、甘肃南端。
九、雍州,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九州托名为大禹之为事,其实是战国时人对天下区划的臆测。夏代国家处于萌芽阶段,政治辐射一般不出都邑腹地,京畿之外通过氏族制的封邦建国以及通婚结盟达成关系。因为领域狭小,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由单一的中央政权划分政区。
都城
远古时期尚未有明确的都邑概念。社会处于半畜牧游猎、半农耕定居的阶段,夏部族民随同首领以及族中壮丁迁移。耗尽当地的资源后便迁移他地,不常驻一处。夏后的居地称作“大邑”或“夏邑”,这是国家首都的原始概念。文献记载夏族首领先后定居大夏、夏墟、高密、阳城、阳翟、晋阳、平阳、冀、安邑、夏邑、斟鄩、帝丘、纶、原、老丘、西河、河南等十七处。这些都邑的具体地望均已然无从考证,其中可能有一些为同一城邑之别名。
夏族首领居地变迁
首领 | 居地 | 今地 |
鲧 | 大夏 | 相传今山西运城夏县 |
崇 | 相传今河南洛阳嵩县 | |
禹 | 高密 | 相传今河南洛阳新安县境内 |
阳城 | 相传今河南登封告成镇 | |
阳翟 | 相传今河南许昌禹州 | |
晋阳 | 相传今山西太原晋源镇 | |
平阳 | 相传今山西临汾西南 | |
安邑 | 相传今山西运城夏县东北 | |
启、太康 | 阳翟 | 见上 |
太康、中康 | 斟鄩 | 一说今河南洛阳老城区东18公里二里头遗址,一说今河南巩义西南29公里芝田镇稍柴村 |
相 | 帝丘 | 相传今河南濮阳西南 |
斟鄩 | 见上 | |
羿 | 鉏 | 一说今河南滑县 |
羿、寒浞 | 穷石 | 相传今河南洛阳南 |
少康 | 纶城 | 相传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西 |
夏邑 | 相传今河南商丘夏邑县 | |
帝丘 | 见上 | |
杼 | 原 | 一说今河南济源西北2公里庙街原城 |
杼、槐、 | 老丘 | 相传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杜良乡国都 |
芒、泄、 | ||
不降、扃 | ||
廑、孔甲、 | 西河 | 一说今河南安阳东南 |
皋、发 | ||
桀 | 斟鄩 | 见上 |
方国部落
方国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转化形成的小型国家。这些邦国位于王畿之外,不受夏后直接管辖。一些方国只是大的部族,另有一些较大的方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组织,规模甚至大于夏后氏。有穷氏代政期间,少康曾投奔有仍、有虞氏,在那里承当牧正和庖正。
有仍氏又名有任氏,风姓,居于山东济宁微山湖畔,是太昊、少昊的后裔。有仍与夏后来往密切,之间有通婚现象。相妻缗来自有仍。相被寒浞杀害时,缗已方妊,她避居故乡,在有仍生下少康。少康复兴后,封有仍族人于任国。
有虞氏乃虞幕、帝舜之后,活动于豫西北、晋南古汾水流域。舜老时,认为己儿商均不贤不肖,所以禅位于禹。禹仿效尧传舜时舜先让位于尧子丹朱的做法,让位于商均,然民众纷纷拥护禹而不理睬商均,于是禹继承了帝位,将商均分封于河南虞城附近。四世后,夏室中衰,年轻的少康逃到有虞避难,得到了首领虞思的大力协助,这才使夏室终得扭转局势,有虞氏直接关系到了夏后氏的存亡。
一说偃姓乃皋陶后裔。禹老时,荐皋陶为继承人,然皋陶先禹而死,禹又荐伯益。禹死后,伯益效仿常规,先让位给禹子启,不料启深得民心,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伯益失权。益不善罢甘休,于是与启作战,结果战败被杀。皋陶之后被封于东南六、英、许三地 。
有扈氏为夏之同姓部落。启夺益位,有扈不服,以“尧舜举贤,禹独与之”为名反对启的统治,结果在甘大战中失败,其部众被罚贬为牧奴,世代从事畜牧。
胤子伯靡原为臣服夏后的部落首领,太康失国时又归附后羿,寒浞杀羿后逃奔有鬲氏。靡闻知少康准备复兴夏室,组织有鬲、二斟兵民与少康会师。
斟灌、斟鄩氏统称“二斟”,与夏后同为姒姓,是夏代早期重要的亲夏氏族。二氏族在夏后氏的东南迁徒过程中与之融合,夏代晚期斟鄩之地更成为夏后的都邑,偃师二里头遗址可能就是斟鄩。无王时期,寒浞命子浇率兵灭二斟,同时杀死躲避斟鄩的夏后相。其剩余势力又在数年后加入少康和伯靡的联军,复兴夏室。
有缗氏为少昊另支后裔,是夏晚期东方的强大方国。夏桀在有仍召开盟会,有缗首领因不满桀的统治,愤慨归国,桀遂灭之。
有莘氏,帝喾高辛氏之后裔,启时的支子封国。夏商之际,在伊尹的帮助下,有莘氏与商汤在北亳结盟,汤还从有莘氏娶妃。
《山海经》之海外四经记录了夏后氏周边的许多方国“国”名,可能纯属神话亦可能是远古部落名称的讹化。
方国部落
【外族】
三苗
“苗”与“蛮”在上古汉语中同音同意,三苗与后世的南蛮应是同源。《战国策·魏策》记载了三苗的地望,东面洞庭,西面彭蠡,北起文山,南接衡山。尧舜时期,洪水泛滥,三苗趁机在东南作乱,曾与驩兜、共工和治水失败的鲧被四岳合称为天下“四罪”,必惩之方才咸服民众。舜派禹降服苗民,未得结果。舜晚年又亲自南征,途中在苍梧之野病逝。禹继续征苗事业,作誓师词《禹誓》,与苗军展开了一场历时七十天的大战,克服苗师,平定三苗。从此三苗衰微不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东夷
善射的后羿(汉刻)
商汤像 (宋·马麟绘)
夷人位居中原之东,故称东夷,以擅长弓矢著名。东夷族起初分布在河北保定易县至燕山南麓一带,在夏商时期分作四部,一支留居冀中,北支环绕渤海湾迁至辽东、朝鲜半岛,南支经山东南下到江淮地区,另有西支遍及华北平原西部山西、河南二省,最远达陕西,这一支在夏朝早期与夏后氏构成矛盾,曾在太康至杼的期间对夏后氏政权构成不小的威胁。有穷氏为东夷少昊后裔,兴于穷桑,其后北迁至渤海之滨鬲,在那里逐渐壮大。五帝时期曾加入有虞氏的部落联盟,协同舜帝驱逐大风、十日、九婴、猰貐、凿齿、封豨、修蛇等逆盟部落,威望一度振兴。夏初,有穷氏西迁于鉏,逼近夏后氏的心脏区域。太康时,夏室中衰,有穷氏首领羿借机西进。南渡黄河,灭结封豨、夔、洛伯、河伯四个夏后属国,占据嵩山北麓、河伯故地穷石。遂后夺取夏都斟鄩,淫放太康于豫东,另立其弟中康。中康陟,子相立,羿遂代之,如此夺取了政权。八年后,羿被义子寒浞杀害。寒浞烹羿之肉强迫羿子吞食,羿子不肯便被寒浞杀害。寒浞又娶羿妻纯狐氏,生豷、浇二子。寒浞残暴昏庸,夏后少康联合有鬲氏降臣靡、有虞、有仍、斟灌、斟鄩等亲夏氏族一举灭掉了豷、浇和寒浞。有穷氏族人自此离开河洛地区,向西南迁徒。东夷族的东南支分为九族,统称“九夷”。《竹书纪年》记载,相时,“于夷来宾”,而少康复国时,只有方夷归附,其余八支继续与夏族抗争。少康子杼在位期间,大力改善军事装备,作甲作矛,屡败夷族,把夏后的势力扩张到东海之滨。至杼子槐时,九夷纷纷归附夏后,往后夷夏彼此和睦。
商
商族子姓,源于东夷,始祖契为有娀氏简狄所生。契为禹同期人物,居于黄河下游,曾协助大禹治水。经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五位先公,商族从冀东发展到豫北。冥任夏后水官,在治水过程中死去。冥子王亥在位时,商族经济达到新的高峰,《卜辞》记载王亥一次祭祀可用牲多达五十头牛。为解决牲口过剩、不易畜养的问题,王亥将一部分牛羊托寄于河伯氏和有易氏。有易氏首领绵臣却得寸进尺,强迫王亥交出所有牲口,王亥拒绝,绵臣便将其杀害,夺走牛羊。后来王亥之弟王恒从绵臣手中夺回了牛羊。王恒之子上甲微又联合河伯氏讨伐有易氏,杀死绵臣。商族在有易氏没落的同时强大了起来。主壬、主癸时期,商族势力不断上升,他们拉拢黄河下游各氏族部落,一步步逼近中原夏后氏地区。天乙汤继位后,网罗人才,在伊尹、仲虺、女鸠、女房的协同下,始征葛,又先后消灭韦、顾、昆吾等亲夏氏族,削弱夏后势力,“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汤趁夏地发生旱灾,起兵西进,在鸣条与夏后桀展开激战,桀抵挡不过,经历山逃至南巢。汤在西亳称王,夏朝覆灭,商朝成立。
【政治】
政治体制
夏时期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国家机构与制度。夏朝的国家机构直接来源于部落联盟机构,其特征为:
国家直接管辖的范围仅限于本氏族内部。超出夏族本部落之外,其他部落首领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独立的管理权和统治权;对于夏后,他们则以臣服和纳贡的方式,表示其相互关系。
在政权形式及管理制度方面,具有专制、民主二重性,表明了国家制度开始由氏族民主政体向君主政体过渡。
当时存在着以夏王朝夏后氏为核心的方国部落联盟,这些方国部落都是在夏后氏的氏族封建制度下形成,而后与夏后保持一定关系并得到夏后的保护。《诗经》在讲述汤与桀的战争时道,“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说夏后的封国豕韦氏和顾氏协同昆吾氏、夏后氏参与战争。而东夷族有穷氏的后羿能够“因夏民以代夏政” ,亦可见有穷氏与夏后氏亲近的关系。文献记载中将太康失国与少康复国的原因归结于太康、相、寒浞三君常日在外巡猎,不恤民事,然而夏朝前期农业尚不发达,原始社会的捕猎任务全由部落内部的强丁壮男承担,君主在外打猎应属正常的生产活动,不会是丧权失国的主要原因。夏朝初期存在着夏族与外族犬牙交错的杂居景象,族群之间的斗争连绵不断。夏族最大的威胁来自东方夷族,如此二族展开了百余年激烈的夷夏之争,在杼、槐之际才拉下帷幕。太康失国至少康复国整整四十年的“无王”时期证明东夷族此时势力的强盛,也反映夏后政权的基础并不扎实。身为异族的羿,能够获得夏民的同意,通过驱赶太康的形式,夺得夏后权位,这其中仍存有“衰德而代之”的原始社会的民主禅让特征。
太康失国后,少康曾一度投奔舜之后裔,有虞氏。有虞氏首领虞思秉着思夏之德,额外照顾年轻的少康,赐予二女、田一成、众一旅,并将纶邑转交给少康治理,这使得少康在困难关头得一立足之地。然而有虞氏与夏后氏并无直接血缘关系,只是少康的五世祖禹曾被虞舜推荐为部落联盟共主,而后禹又破禅让礼传位于子。五世后的有虞氏首领似乎并没有顾及往过,转而大力支持夏后氏的传子制,这表明夏后氏的臣属部落开始认可夏族的“家天下”统治,认为夏后氏的统治才是正统的。
夏后政权建立的国家是个原始的雏形国家,因其生产力低下、政治机构不完善、交通系统落后,所以夏后的势力局限于百十里内的王畿地区。夏畿以外的地区只能通过结盟和好的方式维持影响。这种局势是夏、商、西周,上古三代共有的国家特征。
官职体系
《礼记·祭义》言,“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反映夏人对官位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夏代的职官已有明显的高低等级区别。后期文献中也提供了夏时已设大小官职的线索。《尚书·甘誓》的“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和《墨子·明鬼》的“左右六人”中指的六事之人、六卿、六人,可能是类似周时的六卿,夏后左右掌管国家事务的六位大官。《礼记·明堂位》提到的“夏后氏官百”则是六事之人的下属官员。官百之“百”指数多,并非整数,但关于百官职位的记载寥寥无几。夏时官职多称“正”,有掌管畜牧牲畜的牧正,掌管烹饪厨事的庖正,和专司造车的车正。“正”官下面还存在称作“工”的小吏。《夏书》载,“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夏后向四处巡征诗歌和意见的官员称作“遒人”。《夏书》又载,“辰不集于房,瞀奏鼓,啬夫驰,庶人走。”,讲述发生日食的时候,有“瞀”官击打大鼓以示于众,官吏和庶民各自奔走相告。“遒人”、“瞀”、“啬夫”应该都属于“工”级的小吏。夏后可能还有专司占卜卜筮的“官占” 。《墨子·耕柱》记载夏后启铸造陶鼎于昆吾时曾通过他的卜官,翁难乙,求问天神。九州的五服贡赋是夏后氏的主要经济来源,“夏后氏官百”中当有诸多官员专司赋役征收事务。《尚书·夏书》中有关于设官分职过程的概述,载道“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赋纳制度
五服示意图 (清·《钦定书经图说》)
夏代的氏族封建制度在经济方面亦有体现。《尚书》载“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说四海之内的氏族部落都归附夏后,金水木火土谷六种物质皆受到治理,明晰各处田地的优劣,将其分入三等以决定赋纳数量,使得赋纳得其正而不偏颇,赐土、赐姓,根据方国部落与夏后氏关系之密切疏远定出封建的先后次序。《禹贡》一篇又列出九州赋纳物品的具体情况,将物品数量分作上上、中上、下上、上中、中中、下中、上下、中下、下下九等。又根据与夏后氏都邑地理距离的远近分作甸、侯、绥、要、荒“五服”。
甸服:距离夏都城五百里以内的方国部落是夏都城的主要粮食供应区。百里之内者赋纳带秸秆的谷物;再往外百里者赋纳禾穗;三百里外者赋纳带稃的谷物;四百里外者赋纳粗米;五百里外者赋纳精米。
侯服:距离夏都城五百至一千里间的方国部落是夏后氏的氏族诸侯部落的封地。先小后大,五百里至六百里为采地 (即卿大夫的封地);六、七百里为男爵小国;八至千里地为侯伯大国。
绥服:距离夏都城一千至一千五百里为夏后势力所及的边缘区域。其三百里内的可推行掌管文化教育,二百里外的推行发挥武威卫戍。
要服:距离夏都城一千五百至二千里为夏后必须通过结盟交涉的方法而施加影响的区域。三百里内通过同盟和平相处,二百里外为夏民的流放地。
荒服:距离夏都城二千至二千五百里处为异族疆域,与夏后氏只有间接的沟通。三百里内的是各少数民族,二百里外是流放地。
九等和五服的描述是周人对夏朝赋纳经济的看法,非必夏代实况。如铁、镂不大可能是夏代所见物品,夏时期的诸侯爵位也无法考证。但是其中反映的一些看法,如夏后根据道途远近及各地生产情况来缴纳不同的产物,应当为夏代实况。
论述夏朝的赋纳制度,《孟子》曰“夏后氏五十 而贡,殷人七十 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意在夏人的“贡”、殷人的“助”和周人的“彻”制度实际都是在缴纳民户年产总和的十分之一,而且夏商周三代的田赋制度一脉相承,顾炎武更据此认为“古来田赋之制,实始于禹”。周朝的什一法是将一家民户在数年之间的收成总和平均后取出一个中庸常数作为缴纳数量,以夏朝的生产力和政权辐射力看,还没有能力履行这种实物地租制度。孟子记载的“贡”字,意味着民众与贵族间没有太大的强制成分,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愿性。这种民众自主性质的赋贡制度符合夏时期落后的生产力与夏后氏尚不完备的政权机构的情景,也接近于原始氏族部落的民主经济秩序。夏朝末期,夏后氏与方国部落的关系恶化,夏后桀四处讨伐,他提升田赋数额以充军费,从而加重人民负担,激化不满情绪,使之最终离弃夏后投奔商汤。征夏之际,汤曾誓言于众,“‘夏罪其如台 ?’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指诉桀的主要罪状。桀在什一“贡”赋之外征役民兵,而后民众不满便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转看殷商的“助”法制度,平民百姓在农业生产义务外另有以兵役为主的徭役责任,其结果是助法体系下的商族的可动员兵力大于夏后兵力。
刑法制度
古文献记载夏时期已具备较完善的刑法制度。《尚书·吕刑》中说道“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便是指周穆王将夏朝的《赎刑》作为制定周国刑法制度——《吕刑》的重要参考。而文中提到的《赎刑》很可能与《左传》“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的《禹刑》实为一物。然《赎刑 、《禹刑》是否为夏之刑法,具体内容如何,今已无可考。《左传》中引述《夏书》中关于夏时刑法载“昏 、墨 、贼 ,杀”,指触犯昏、墨、贼这三种罪过的人要判死刑。晋国叔向称这种刑法为“皋陶之刑”。虽然死刑观念应在新石器时代早已产生,但禹的理官皋陶可能是第一个将死刑法律化的人物。夏后槐的“圜土 ”、商汤被夏桀囚禁的“夏台”便是夏时的监狱,为中国史书记录最早的监狱。圜土是一种原始的监狱,在地下刨挖圆形的土牢,在地上搭架篱笆圈围土牢。《大禹谟》谓“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评价夏后立刑法是对民众进行治理的一种手段。
人口
夏朝的人口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由于年代久远,只得通过数学推拟进行研究。刘昭曾为《后汉书·郡国志一》补注,引用皇甫谧之《帝王世纪》道,“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实际是皇甫谧根据秦汉西晋的人口逆推计算得出的数字。现代学者宋镇豪根据少康割据纶邑时“有众一旅 ”以及杜预注解“五百人为旅”的记载进行推算,认为五百人只是可出动的兵数,加入老弱妇孺则纶邑应有人口1500至2500人,权当是一个夏代中小型城邑的人口数目。然而“众一旅”未必是一个明确的数量单位,更可能理解为“一群人”的意思,这只能说明少康时期已经有了一定人口数量的概念。但由于没有传世于今的文献记载,即便夏时存在过人口调查的制度,目前也还无法讨论。人口统计只有在具体空间范围的限制下才有意义,而目前尚无法对夏朝的具体势力范围作出精确的复原,所以还不好探讨逆推得出的数目与全部人口数目的关系。《尚书大传·虞传》讲述舜时,“古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 ”,汉郑玄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此盖虞夏之数也。”王育民据此按每家五口人计算虞夏之际有43.2万户、216万人。最后还有利用二里头文化遗址考古调查进行的推算。宋镇豪统计高于五千居民的城邑有三座,四至五千人口的有一座,三千人口的有四座,一、二千的有九座,五百到九百的有九座,三百以下的有五座。二十七座样本城邑平均人口1000至1800人,如此估计总人口在240至270万之间。
社会
夏朝处于氏族部落过渡到君主国家的萌芽期,古代礼学家划定夏朝为“大同”时期的终结、“小康”时期的开端。《礼记·礼运》一篇全面地描述了从禹开始的小康社会面貌,大同时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而关于小康时期是篇谓,“今大道 既隐,天下为家”,讲述禹启之际“公天下”变作“家天下”,不传贤而传于子。远古的这次嬗变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其主要成因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的物质生产形式的飞速发展。在多余物品产量增长的同时,氏族贵族的权利一同升涨,伴随着的是氏族内部矛盾的激化与少数上层贵族对物质财富的垄断。这种情况下,氏族部落内的原始民主禅让制度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而被君主世袭制取代。世袭制导致氏族、胞族内部的权力争夺竞争,遂而出现军事事务。这种情况应早在舜禹时期便已构成问题,所以禹才会破例禅位于子。或说禹先让给年迈的皋陶,又让于不得民心的益,对于这种作为战国时人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礼记·檀弓下》谓,“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 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又谓,“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夏之前的舜时期实行禅位制度,君主以德相让,进而重视人的德性。夏亡后的殷商时期生产力大为提高,剩余产品普及民户,人民开始重视对财富的积累。夏时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与世袭封建社会的过渡期,社会上下形成等级观念,人的价值逐渐以他在社会的等级高低定位,而这个社会级别又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方式世袭相传。一个人在社会中得到的礼节待遇,根据的是他的社会等级,而不是他的德性情操。夏朝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后期与青铜时代的过渡阶段,社会生活在生产技术的提高与中央集权落实的同时有了质的变化。
七孔玉刀 (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经济】
农业
在夏代,农业文明有较大的发展。《论语·泰伯》载禹“尽力乎沟洫”,变水灾为水利,服务农耕。其实水利技术的应用是黄河流域人民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慢慢积累开发出来的,并非大禹一人所为。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酿造酒,夏后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原文化中的龙山文化就有了酿酒的习惯,到了生产力更强的夏代,酿好酒、饮好酒变成了一种权力和财力的象征。
古文献中记载到的“杜康造酒”、“仪狄作酒”、“太康造秫酒”、“少康作秫酒” 等传说都可以佐证酒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性。夏商西周时期的酒均为度数不高的粮食酒,并不浓烈。《礼记·玉藻》中记载古人饮酒饮三爵后依然肃静脑明。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可能是在夏代编成的。畜牧业有一定发展,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如有扈氏在甘战败后,被贬为牧奴从事畜牧工作。三代庶民的主食是由各类谷物做成的粥饭。将黍、粟、稷、稻煮成稀粥、浓粥食用,社会上层则多食干饭,偶食青菜。只有在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时才宰牲,礼肉置于鼎内在地下储藏。在多处二里头文化遗址都有发现黍壳、稻壳的遗存。
黑陶酒觚(196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手工业
《考工记》记载,“夏后氏上匠”,表明夏后重视手工生产业。夏朝一代成功地将中原文明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细石器、骨角器、蚌器等新石器时代的器物逐渐被陶器、漆器、玉器、绿松石器、红铜器和青铜器取代。
相传尧舜时期已经使用漆器,夏禹时作为祭器使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远古时期木、漆器具被人民广泛利用,但木制品容易腐朽,不易保存,现代发掘出的器件较少。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几件漆器的木胎都已腐去,但仍可辨出器形。从器形研究,有漆筒、漆鼓、漆钵、漆豆、平底漆盒、漆制棺材等多种。夏代玉器制造已有相当的水平,《左传》记载周初分封鲁国公伯禽时,赐予传世宝玉,并非实用工具。二里头文化第三期的出土文物中有中国最早的青铜兵器,与“禹穴之时,以铜为兵”的记载一致。铜器种类繁多,有戈、刀、锛、凿、锥、鱼钩等多种青铜工具和武器。此外还发现如木炭、红铜渣、陶范片、坩埚片等青铜制造的痕迹。
夏代新石器时期,纺织业有了进步,出现了原始的织布机,纺织原料在社会下层多为葛、麻,社会上层多用毛 、革,当时已经有了染衣的习惯。虽然至今尚未发现二里头文化使用丝绸的考古证据,但在更早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都有相关的考古发现,再结合《夏小正》的记载,“三月,……摄桑。桑摄而记之,急桑也。……妾、子始蚕。”夏人使用过丝织品也在情理之中。
青铜酒爵 (198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青铜管流爵
商业
《盐铁论》记载,“夏后以玄贝”,说明汉人认为夏朝使用贝币。世界诸多远古文化都以天然贝蚌作为货币使用,其前提是必须具备足够的数量并且有长期供应海贝的渠道,然而夏后氏是河流文明,它的势力范围局限于黄河中下游,直至中晚期才扩张到黄海之滨,之前又长期与东方夷族敌对,不大可能存储太多的贝蚌。夏代的商业交易更可能是通过谷粟粮食以及牛羊牲畜等生存的必需品来完成的。在二里头遗址发现天然海贝、蚌贝,以及骨贝、石贝、铜贝等人造贝,可能充当货币使用。
黑陶蛋壳高柄杯 (1976年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出土)
红陶空足鬶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交通与建设】
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导山疏河,对开发古代水陆道路交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史记·夏本纪》载禹治水时,“陆行乘车,水行乘船 ,泥行 乘橇 ,山行乘檋 ,……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大禹治水时,通行非常不便,大禹利用车、船、橇、檋等交通工具跨越山川泥沙。他率领群众修筑连通九州的陆路,助进了贡纳制度的实施,也方便了各地的经济往来。夏后的交通区域东西至少五、六百里,南北至少三、四百里。《国语·周语》记载,“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提醒在农历九月雨季过后,整修道路,在十月干旱的冬季,架建桥梁。
偃师二里头遗址规模之大是远古黄河流域前所未见的,也是同期考古文化中没有的。它坐落于广大的二里头文化区域的地理中心,可以视为夏代的一座都邑或大型城市。已确认有一、二号两座宫殿,另在二号宫殿北墙还有第四期增修的一处同等大小的六号基址。此二处宫殿建筑群体现出中轴线的布局。一号宫殿略呈正方形,缺东北一角,东西总宽96.2米、南北总长107米,占地总面积9585平方米。主殿堂位于夯土台基北部,坐北朝南,面阔8间、进深3间。四周由墙壁相围,内有廊庑行道,东墙有一侧房。中轴线正南面有敞开的大门,分为三个门道,北部、东部各有一侧门。二号宫殿东西宽58米,南北长72.8米,有四面围墙和东、南、西三面回廊。主体殿堂夯土台基有3米厚度。一、二号宫殿都拥有陶制的排水管道,而二号的设施保存的相对完整。管道由多节圆形陶管连接构成。每节直径在16.5至22厘米间,长52至58厘米,壁厚约2厘米,置于预先挖好的约一米深的地下土沟槽内,以防止渗水。厚达5至7厘米的石板架于沟槽、陶管之上,以防止行人压裂陶管。管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通过落差将宫殿庭院内的雨水排出到院外。宫殿区以外有纵横交错的土路、作坊以及夯土城墙。
【文化】
艺术
夏代,社会上下开始形成阶级,艺术品亦随之分化。广众的下层人民使用的器物造型实用,纹饰简单,向朴素的审美方向发展。而上层贵族王亲垂青的礼器向着纹饰复杂、造型万变的方向演变。下层器皿纹饰以简单的几何图纹居多,或有牲畜纹、鱼纹等一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题材。上层礼器纹饰多见繁杂的云雷纹、眼纹、蛇纹、兽面纹等,题材多与鬼神相关。河南龙山晚期文化与二里头早期文化的陶器制造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一种黑陶杯具胎片薄如蛋壳,称作“蛋壳杯”,其灰黑的光泽远看仿佛金属制成。器表还刻有花纹镂孔。二里头出土的二、三期陶器表面多施有蓝纹、绳纹或方格纹等饰纹,又偶见指甲纹、划纹、羽毛纹、圆圈纹、镂刻等几何图案。三代只有实用器物的装饰艺术,而缺乏从纯艺术动机出发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
两件绿松石镶嵌青铜兽面牌饰 (1981、8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音乐
在山西夏县东下冯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的造型接近商周时期青铜礼磬的石磬
中国早在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就有乐器出现。有关音乐在中国的起始,文献记载众说纷纭。《吕氏春秋·古乐篇》和《尚书·益稷》记载帝喾、帝舜时期便已经有多种乐器,其中一些乐器的名称古书语焉不详。《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开 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髙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传说夏后启乘龙做客天宫,从天帝那里偷取《九歌》、《九招》、《九辨》自己享用,于是人间有了歌乐。《吕氏春秋·音初》记载大禹在东南巡视时遇到涂山氏之女,涂山氏作“候人兮猗”歌一首,这是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情歌,一说是汉代的南音之始。《周礼·大司乐》记载夏人为歌颂大禹治水的功劳,表演《大夏》,泛作祭祀山川的乐舞 ,直到战国时期还被鲁国当作宫廷舞乐演出。《礼记·祭统》记载“八佾以舞夏 ”,八人为一佾,八佾是六十四人组成的纵横相等的表演方队,按照周代的礼法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用如此大型的方队,可见《大夏》等级之高。夏时期的乐器以骨、木、石、革、陶制作,种类包括摇响器、响球、笛、哨、鼓、磬、钟、铃、埙、号角等。相对周边的考古文化,二里头文化出土的乐器颇为匮乏。1960年在偃师二里头遗址第三期层出土一件灰陶埙,空心,橄榄形,顶部有一小吹口,腰中部一侧有直径0.4厘米的音孔,据测试可发出音分为40和47的a?、c二音。又发现长55.5厘米、高28.5厘米、厚4.8厘米的石磬,其造型已接近商周时期的青铜礼磬。
文学
夏代人民主要以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形式进行文学创作。歌谣题材多与劳动生活密切相关,而神话则用来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深奥事物。然而这些口头文学没有传流于世,在考古领域发现与夏同时期的文字材料之前,是无法更深入地研究夏代文学的。这可以称作是中国文学艺术前的艺术期。周人崇尚夏朝文化,在方方面面仿效夏人作为。语言方面,周人认为夏朝的通用语言是“夏言”。上古“夏”、“雅”相通,“夏言”又称作“雅言”,是周朝社会上层人士交流使用的语言,周代的《诗经》便是以雅言写作。
【技术】
冶铸铜业是夏朝新兴的重要手工业。二里头一、二期文物中出现玉制礼器,说明其已经有相当文化水平。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至于青铜器,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如果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时期的文化,那么这件青铜器就是夏朝时期的。夏朝人使用的工具被认为是以石器为主。《周书》记载夏桀时,昆吾氏将泥坏烧作瓦片,说明夏朝晚期的建筑已经开始使用瓦片。
先秦文献中有关于夏官奚仲造车的记载,薛国远祖奚仲被夏后任命为车正,监管造车事务。《史记·夏本纪》又记载大禹治水时“陆行乘车,水行乘船”说明车早在大禹时期就出现了。《左传》记载“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说夏后把车作为赏功酬劳之物发配给下官。此外,《世本》有记载“亥作服牛,相土作乘马 ”,并有殷墟卜辞佐证,证明同时期的商部族亦有马车。
筏与独木舟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中期就已出现,夏人长期依靠黄河、伊水、洛水河畔居住,舟筏应当也是常见的渡河工具。夏代在中后期步入青铜时代,金属工具的出现提供了建造木板船的条件,应当说木板船在中国最晚出现于夏代。东夷族居邻黄海之滨,拥有较高的航海技术,这是河流文明的夏后氏无法攀比的领域。《论语·宪问》记载,“羿善射,奡荡舟 ”,奡即寒浞之子浇 ,说他是一位善于操驾舟船的人物,而且其中的“荡”字可以说明这是一种有目的、用人力操控的航行,不再是原始的漂泊。《禹贡》道,“朝夕迎之,则遂行而上 ”,记载夏人懂得利用潮汐规律作近岸航行。
【天文历法】
夏人可能已经掌握许多天文、历法知识。《左传·昭公十七年》引自《尚书·夏书》道,“辰不集于房”,指太阳不在房屋的上空完整出现,这便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关于日食的记载。《竹书纪年》载夏桀十五年时,“夜中星陨如雨”,又是中国最早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太平御览》引《孝经钩命诀》道,“(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记录夏初期曾发生罕见的金、木、水、火、土“五星聚”的天文现象。夏朝晚期的三位君主,胤甲(廑)、孔甲、履癸(桀),都以天干为名,这种做法近似商朝君王的命名方式,如若实为夏时称谓而非殷周人附会的别名,则可以说明干支纪日法在夏晚期已经出现。根据《竹书纪年》,夏商更替之际,谈到了“黄色的青蛙、昏暗的调养、三个太阳、七月结霜和五谷凋零”等奇异现象,有学者认为这是记录了米诺斯火山爆发。
《论语》中孔子主张“行夏之时”,至今中国传统农历还有别名“夏历”,这些迹象可以说明夏时为农业生产需要,结合积累的天文知识编成简单的历法。“夏历”在《诗经》、《左传》、《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中都有记载,至少在周初的唐国(即晋国)境内通用。《大戴礼记》引述的一篇《夏小正》,其经文部分文句简奥,不似东周文风,最迟成书于春秋早期,是中国最早的历书,对各个月份的物候、气候、星象信息做了简单的记录。《夏小正》根据月球的盈亏将一年分作十二个月,但没有五年置二闰月的迹象,亦无四季的分别。在五月记载“时有养日”,在十月记载“时有养夜”,《左传》注解“养者长也”,说明《夏小正》的五月份里有白昼最长的一天(即夏至),十月份里有黑夜最长的一天(即冬至),然而华北平原的冬至应在十一月而非十月,说明这种历法尚不准确,制成年代比较原始。
【宗教】
二里头遗址三期三处无圹墓,骨架有捆绑挣扎迹象,表明可能是人祭
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即便在风调雨顺的季节也无法完全避免食物不足的危险,对此人民感到无能为力,设法通过超越自然的力量达到支配自然的愿望以保证丰收,因而牺牲人畜来讨好天神,试图利用祭祀活动摆脱自然世界对人类生存施加的压力。人祭在中国黄河流域最早见于上游的齐家文化,当时多为夫死妻殉,而后又发展成奴仆殉葬,认为妻妾仆人的灵魂可以在死后的世界里服务主人。二里头文化也有人祭的迹象,但规模远小于商朝数以百计的祭祀数量。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分为有圹墓和无圹墓二种。以有圹单人土墓为多数,葬人仰身直肢,陪葬现象较少。此外还有少数的无圹墓,没有随葬品,多见于灰坑附近,偶有碎陶片,甚至有的与牲畜同葬,可见葬人社会地位之低下,生前可能是罪人、战俘或奴隶。许多无圹墓葬人呈现非正常死亡的迹象。葬人身体姿态极不自然,有双手交叉举过头顶、置于胸前或反折于背后等死前被捆绑的迹象,甚至还有一些颅骨破裂,身首分离。可能是夏时期人祭、人殉的证据。除祭人、祭田,夏代还有祭房的祭祀活动。二里头遗址三期一号宫殿四周有几处祭祀坑,发现狗、猪等兽骨。还有五座墓葬点缀于庭院和廊庑区,葬人皆为非正常死亡,无随葬物品,墓穴狭窄,打破宫殿基址,无法确定是奠基祭祀还是落成祭祀。
远古人民在烘烤兽肉时发现骨头炸裂的现象,炸出的裂纹痕形万变,颇为深奥,引起古人的注意,其后在狩猎、战争等活动中取得圆满结果时,人们便开始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把它视为神灵对事物的前兆预言,作为知识积累下来,称作占卜。因其步骤复杂、知识繁奥,部落内有专司占卜的巫师,垄断卜骨的解读权。黄河流域在龙山文化时期开始兴盛占卜。《左传》记载夏朝有占卜官吏。二里头文化全四期都有出土牛、羊、猪肩胛卜骨。这些卜骨只在背面烧灼,不钻不凿,未刻字,较殷墟卜辞更为原始。
《尚书·甘誓》: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这说明夏代已有“天命”的观念。
【科技】
夏代设有历法官。后人专门整理的《夏小正》,已经被现代的天文学者证实是综合夏代至春秋时期历法知识的古籍,《夏小正》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书中除二月、十一与十二月外,每月载有确定季节的星象(主要是拱极星象与黄道星象)以指导务农生产,另外亦有记载当月植物之生长形态、动物之活动习性与祭祀(亦为物候学之重要典籍)。
由于《夏小正》内容涉及星象与农业赖以使用之历法的关系,对古代天象与先秦历法研究也有相当重要之参考价值。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其经文有463字,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以及采集、渔猎等活动。
地图的出现,从夏禹治水的传说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经认识了许多高山大河,确定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学会了开渠、分洪、修堤,并且掌握了计算、测量和绘制简单的地图。传说大禹通过自己的实践,收集了九州岛岛献来的铜等金属,铸了九个大鼎,鼎上分别有各州的山川、草木、禽兽,有人说这可能是导游的“指南图”,或者说是4000年前的原始地图。
【军事】
夏朝的军队,是为了维护统治而发明的专职征战的工具。夏以前,各部落、部落联盟之间的征战由部落内部的青壮年男子负担,夏建立后,中原形成了统一的部落共同体,并出现了国家机构,因此专职战斗的队伍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禹征三苗,称他所统领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启征有扈氏,严厉告诫所属的军队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足见当时已有强大的军队。
《甘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夏朝统治者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建立了一支奴隶主军队,于是原始形态的兵制也随之产生。夏朝军队由夏王掌握。在确立启的统治地位的甘之战中(甘在今陕西户县西),启要求全体参战者要严格执行命令,对勇敢作战、执行命令的人给予奖励,反之则予以惩罚。据《尚书·甘誓》记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可见,夏朝的军队已经有严格的纪律。由于夏朝处在阶级社会早期,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因而夏朝的军队数量不多。例如,夏五世国王少康逃亡到有虞氏时,住在纶(今河南虞城东南),只有500部属。后来,少康联合斟寻氏和斟灌氏两个部落,推翻了窃据夏朝的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夏朝军队以步兵为主,但车兵已开始出现。《甘誓》中“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不正,汝不恭恭”的记载,证实了车兵的存在。左是车左,执弓主射;右为车右,执戈矛主刺杀;御者居中。一辆战车,三个乘员,与后来商朝车兵编制一样。另外,《司马法》中将夏代战车称为钩车。夏朝军队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木石制造的戈、矛、斧、殳和弓箭,也有少量的青铜兵器。夏朝时还没有常备军,只有贵族组成的平时卫队,作为夏王的警卫。如果发生战争,夏王就临时征集奴隶主组成军队进行战斗。
【军事制度】
夏朝军事制度的具体情况因史料匮乏,难以考证,只得从战争史中窥视夏朝的军事制度。《甘誓》启与有扈氏的战争的叙述中提到夏后召令六卿 ,六卿是六路军队之将领的统称 ,六卿各领一军,夏后拥有最高军权,指挥六卿,可见夏时已有军权集中的制度。《甘誓》记载了夏后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动员令,此乃中国历史最早的军法记载。是篇谓,“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反映启时的军法还是相当严厉的。《司马法·天子之义》载,“旗,夏后氏玄首,人之执也。章,夏后氏以日月,尚明也。”似乎说明夏后的军队在战场上有旗手使用黑旗指挥,其兵卒以日月章符彼此识别。
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知夏代有车兵和步兵两个兵种,当时还没有骑兵。夏时已有木制的马战车,车上的兵士分为左、右、御,御者驾驭战车、指挥作战,左右二排兵士守护御者。但就远古的生产力而言,马车的制造极为有限,只可供夏后或上级将领指挥使用,车兵也不会是战场上的主力。步兵是夏代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时兵农合一,没有将军队职业化,和平时期从事正常的农业、畜牧活动,在战争时期变成军事力量。远古兵器出自生产劳动工具,多数器件具有战争和劳动的双重用途。根据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夏代兵器以木、石、骨制兵器为大宗,另在三期以后发现少许青铜兵器。木制兵器以殳、棒、弓为主,因木胎易腐,残存器件较少。石制兵器种类很多,以石斧、石钺、石戈、石球、石制箭镞、石制矛头为代表。骨蚌多用于箭镞制作,以及用于增强木殳、木棒杀伤力的辅助物。三期以后出现青铜兵器,但一直处于少数,可能供应夏后、将领以及社会上层人士佩戴。此外还有青铜和玉石制作的礼仪兵器作为贵族的随葬品。
【学术争议】
“夏文化”即古文献中的中原夏后氏世袭政权,区别于在同时期存在的其他中原部落文化或“夏时期文化”。“夏时期文化”根据较准确的碳-14定年法毋庸置疑,例如二里头文化,根据碳-14定年法,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夏时期,故此可以肯定“夏时期文化”的存在。但在没有从考古遗址中发掘出与夏时期相当的确切的古文字之前,尚无法肯定地将其与先秦古文献中的夏后氏联系在一起,也无法有说服力地证明夏后氏和夏朝的存在。
目前并未找到夏朝同时期或商代关于夏人、夏后氏的记载,目前出土的甲骨文中,没有提到过夏这个字,也没有提到殷商灭夏的事。最早的传世文献记载出现于西周。《逸周书·度邑》云:“自雒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论语》中也有“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的句子,《竹书纪年》与《史记·夏本纪》等历史文献亦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夏朝的纪年与世系。因此传统上,中国的学术界对夏朝的存在一直坚信不疑。
20世纪初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掀起了古史辨运动。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结合西方近代史学的科学思辨方法检讨中国传统史学。一些野史给大禹赋上了神的特征,《绎史》记载四千多年前的太古时期有位名称“大禹”的神仙,是女娲氏的十九代孙,活存三百六十岁,尧时有位治水贤臣,尧评价他的功劳好比太古的“大禹”神,所以赐名他为“禹”。文献记载的一些远古人物的年岁往往高达百余岁,这不会是一个人的年岁,更可能是古代邦国部落的兴存年岁。顾颉刚根据《说文解字》“禹,虫也。从禸,象形”的记载,认为禹可能是九鼎上铸刻的虫型纹,代表一种似蛇似龙之蜥蜴类的动物,因呈敷土爬行的姿态,所以被后人视为开辟道路、开辟九州的神奇人物。鲁迅又在《故事新编·理水》故事中将这种似虫的动物改成一种蠕虫的概念,而后以讹传讹,出现了“大禹是条虫”的说法。顾颉刚最终放弃了这则假说。
先秦文献中关于羿生存的年代的记载并不固定,最早在尧时,最晚在周幽王时。在西汉初年的文献中才成为“因夏民以代夏政”的夏王。“后羿”可能是东夷族首领的称呼,“十日并出”、“后羿射日”可能是东夷族的神话传说,而后羿代夏故事的原型可能取材于商朝中期商族与东夷的战争史。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的这段历史处于夏后氏建国初期,很难想象在第二代君主执权时就出现了失国的情况。崔述质疑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他认为上古质朴,夏后多以单字命名,唯有太康、中康、少康三者均名“康”。中康为太康之弟,少康为中康之孙,这种隔世同名的现象尤为奇怪,不似名而更似号,可三者的兴贤作为又相互迥异。此三君可能原名为天干“庚”,为避讳而更作“康”,与夏朝后期的“胤甲”、“孔甲”、“履癸”一样,近似商王以天干为帝名的做法,可能是商周时期编造出的人物。顾颉刚认为自从孟子称赞“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后,儒家书籍关于启的记载便转贬为褒,还编出众臣不朝觐益而拥护启的故事来解释家天下的大变革。启的性质从而被分化,优点保留在启,缺点全归到太康一人身上。戴震认为其实并没有太康这个人,可能是后人混淆《楚辞·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的记载,误连读作“夏康”造成的。另一种解释说夏朝太康、中康、相、少康四君的世系源于殷商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四位先公,其历史又取材自商朝中期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的历史。商代中期,因受到东夷族的军事威胁,商王太戊被迫放弃经营了近二百年的都城亳,其后四王屡迁都邑,至祖乙迁邢后才得以复兴。周人认为己与夏族有缘,自称“有夏”,又认为商族属于东夷族系,所以将商族中期的复兴史移花接木地写成夏朝中兴史,刻意体现夷夏矛盾的渊源之久远,如此理证周灭商的行为。
更有观点认为夏史或有较多的夸大成分,许多和商朝的历史相似,或完全由周人杜撰而成。而《尚书·多士》记载周人训诰商族遗民“殷革夏命 ”,若是周人毫无根据地编造,商族遗民是根本不可能信服的,周族的统治者也不会用它来训诰商民,夏的存在与殷商灭夏的历史应是确切的。西周初期便有“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与“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等文献叙述足以证明西周人认为周前有殷、殷前有夏,夏灭于殷亦可作为周灭殷的前车之鉴。秦始皇帝焚书坑儒,大量先秦典籍失传,然而,成书于西汉的《夏本纪》与近四百年后出土的战国时人写的《竹书纪年》大致吻合,说明司马迁作《夏本纪》应有所根据,且今人熟知的一些夏朝的历史故事成形较早,但未能就此判定司马迁或许只是参考了内容近似竹书纪年的其他的周代文献。
【奴隶社会】
根据马克思历史理论,夏、商、周三代被定性为奴隶社会,此观点争论较多。奴隶社会以社会下层的广大奴隶群众为主要生产角色,然而就传统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工作并没有发现中国上古时期广泛实行奴隶制度的迹象。卡尔·马克思总结古希腊、古罗马和古日耳曼民族的社会历史提论,原始社会的原生形态在向文明迈进时,衍变为次生形态,奴隶或农奴制度取代原始的氏族公社,他认为原始氏族制度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古代的中国,氏族制度并没有消失,而它在很长的时期内顽强的保存着。在国家的萌芽期,原始的氏族公社制度无法承载对广大区域进行有效管理的任务,从而衍变为一种氏族封建的世袭制度。又在西周时期衍变为宗法封建制度。有效的施行奴隶制度需要一个完善的中央集权体系和一个强大的军事势力,这是夏代不具备的。中国在三代时期曾施行过小规模的奴隶制度,但始终没有达到西方文明的规模。在古希腊的城邦里奴隶人口普遍超逾自由人口,奴隶人口占古罗马意大利半岛总人口的四成以上。三代社会的主体分别是“众人”和“庶人”,尽管社会地位低下,他们还是有家有户的平民,其生产作物通过“贡”、“助”、“彻”赋交于上,而不是奴隶制下的无偿掠夺。真正的奴隶只是比例占少数的罪人和战俘,他们并没有取代庶民主体成为三代社会的主要劳动力,而更多的是用于人祭。
【君主年表】
黄帝(少典之子)前2495年—前2395年
昌意(黄帝次子)未在位
颛顼(昌意之子)前2322年—前2245年
帝喾(蟜极长子)前2245年—前2176年
尧(帝喾次子)前2168年—前2097年
舜(瞽瞍长子)前2097年—前2037年
鲧(颛顼玄孙)前2037年—前2029年
大禹(鲧之子)前2029年—前1978年
启(禹之子)前1978年—前1963年
太康 前1963年—前1955年
中康 前1955年—前1946年
相 前1946年—前1916年
后羿、寒浞 前1916年-1871年
少康 前1871年—前1852年
予(杼)前1852年—前1837年
槐 前1837年—前1795年
芒 前1795年—前1779年
泄 前1779年—前1756年
不降 前1756年—前1699年
扃 前1699年—前1682年
廑(胤甲)前1682年—前1675年
孔甲 前1675年—前1669年
皋 前1667年—前1657年
发 前1657年—前1651年
桀(履癸)前1651年—前1600年
源自:网络
上古卷轴5上榜!这十年里最给力RPG的游戏,你都玩过吗?
每个玩家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神作,而最近国外一家游戏媒体Wccftech给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答案,该媒体发布了一份名单评选出这十年里最优秀RPG游戏,其中包括九款最佳游戏,还有15款不容错过的佳作。
?
在最佳RPG游戏里包括《巫师3》、《神界:原罪2》、《上古卷轴5:天际》和《黑暗之魂》等游戏,不过有网友表示不能理解,既然《尼尔:机械纪元》也能入选,为什么反而《荒野大镖客2》佳作没有上榜单呢?对此,有玩家表示大表哥2不能算作RPG?这个分类标准,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
小编想提醒大家的是,毕竟只是媒体编辑给出的游戏清单,排名本身也不分先后,名额毕竟还是有限的很难面面俱到,每个人的口味和标准都不同。非要说的话,诸如《塞尔达传说》又该怎么说?
最佳RPG:
《神界:原罪2》
《龙之信条:黑暗崛起》
《尼尔:机械纪元》
《辐射:新维加斯》
《巫师3:狂猎》
《女神异闻录5》
《上古卷轴5:天际》
《黑暗之魂》
《质量效应2》
?
值得一玩的佳作:
《怪物猎人:世界》
《勇者斗恶龙11》
《伊苏8》
《异度之刃X》
《如龙0》
《龙腾世纪:审判》
《死亡细胞》
《永恒之柱》
《地下传说》
《暴君》
《暗黑破坏神3》
《刺客信条:奥德赛》
《极乐迪斯科》
《杀出重围:人类革命》
?
虽然不同的人评价,口味和标准都不太一样,不过这些游戏所属地区和厂商还是比较均衡的,比如,虽然宫崎英高的《只狼》在2019年大放异彩,但因为已经有《黑暗之魂》入选,《只狼》也未能列选其中,而暴雪也只有《暗黑破坏神3》一款游戏入围,还是照顾了各大厂,这么多好游戏,大家又玩过几款呢?
夏含夷谈剑桥中国上古史出版二十年
夏含夷(澎湃新闻 蒋立冬 绘)
1999年,由鲁惟一和夏含夷主编的《剑桥中国上古史:从文明的起源到公元前221年》(以下简称《剑桥中国上古史》)一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今年9月,为纪念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出版二十周年,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上海书评》借此机会采访了主编之一、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杰出教授夏含夷,请他谈谈这本书出版前后的情况。
《剑桥中国上古史》出版二十年了,您作为主编之一,能先简单介绍这本书出版的情况吗?
夏含夷:整个剑桥中国史系列是1966年策划的,1986年鲁惟一和崔瑞德主编的《剑桥秦汉史》出版,很多书评说,中国历史怎么会从秦汉开始?正好鲁惟一那个时候在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他自己也承认有这样一个问题,但是因为他是做汉代的专家,他说自己没有资格来编上古史,所以请我和他一起合编。我们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合作,这是1991年。你知道,在西方学术界,一本书出版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后才有一些书评。所以正好是1990、1991年左右有一些书评出来了,而鲁惟一正好在我们那里。1966年的时候,其实他们也考虑编上古史。但是那个时候至少遇到两三个问题。1966年,“文革”刚刚开始;另一个就是从1962年开始,像《文物》《考古》杂志这样的学术期刊都逐渐停刊了。他们已经知道考古学对中国上古史是多么重要,但是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多少人做,张光直先生第一集的《中国考古学》是1963年刚刚出来的。所以他们说虽然知道考古学非常重要,但是这个时间好像还不成熟。而且他们担心没有学术刊物,没有考古报告。另外,鲁惟一说,西方学术界有一些人在做先秦思想史,但是真正做先秦史,却没有这样的人,所以也写不出来。到1991年,这个情况已经大不一样,那个时候考古学已经非常重要。你如果做先秦史,不做考古也不行。另外一个就是在九十年代,已经有很多考古报告可以看到。而且,在西方学术界,至少有一些人是在做先秦史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时间、这个情况已经可以做了,大概就是这样。
剑桥中国史,还有几本还没出来。原先是想出六本,到最后好像计划是十六本。但是还有几本还没有出,比如说六朝史,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出来。第一本主编是费正清和崔瑞德。费正清在哈佛大学,崔瑞德那个时候还在伦敦大学,然后跳到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崔瑞德也编了隋唐史,说是隋唐的第一本。他们原先是设计两本。1978年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时候,除了崔瑞德一个人以外,其他的作者要么已经去世,要么就已经离开学术界,所以第二本就没法做。我跟鲁惟一谈,《剑桥中国上古史》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出得快,因为考古学每年都有新的发现。如果有一些作者文章提供得早,然后有新的东西出来,他们就会说:我要修改。然后那就会轮流地修改,就没办法弄了。所以我们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得快,最好要在五年以内出版。我们收到出版社的合同是1994年,到正式出版是1999年。正好是五年。所以实际上目前出版的这几种,我们是最快的一种,这几乎是想不到的快。
《剑桥中国上古史》
鲁惟一是做汉代研究的,您跟他合作的时候会有什么问题吗?
夏含夷: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有一部流行的电视剧,叫做《亲爱的同志》,是讲两个男人住在纽约,他们性格完全不一样。一个人就是乱七八糟的,是一个记者;另外一个人是同性恋,什么东西都要很整齐。他们俩住在一个公寓。这两人的个性应该是矛盾的,但是到最后都会解决好。我跟鲁惟一的合作也有点像这个样子。他比我大三十岁。他是1922年生,我是1952年生;他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我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我们个性完全不一样。
他在芝加哥大学的时候,有一间办公室。你如果去我的办公室,会发现很乱,地板上都是书。我看完一本书,就扔到地上。我进鲁惟一的办公室,他正在工作。我说我们回去吧,他就要把书锁在书桌里面。他说自己以前在情报部门工作,每天晚上必须把所用的东西锁起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这个习惯。你如果去他家,他有套很漂亮房子,在外面的一间办公室,每一本书都在书架上,都是放得很整齐的。我一看,感觉不舒服,因为太整齐了。但是他看我的办公室也不舒服。可能就是正好两个人可以互补。我觉得我的长处和他的短处,配得还好,他的长处和我的短处也配得很好。所以我们合作得还不错。我们两个人大概不管学问如何,还是能够组织一些项目。
我们当时一面要考虑上古史的内容,另外一面就是考虑有没有人能写这个东西?就把两个合起来综合考虑。人选第一呢就是要水平高,但是我们还要看他们能不能准时写文章。到最后我们就邀请了十二个人,加上我和鲁惟一,一共十四个人。每一个人不但是同意做,而且得接受我们的条件:我们说从1994年开始,再过六个月,要开一次筹备会,然后在一年内要写出初稿,所以他们都是接受了的。
你们作为主编,其实不会过多干涉作者的观点,但是因为上古史中西方的分歧挺大的。举个例子来说,中国人写上古史的话,一定会写神话传说,不是当作信史,但是至少是作为一个神话的存在。但是《剑桥中国上古史》完全不提。像类似这样的观念,你们会做一些协调吗?或者您和鲁惟一之前就已经把这些大致约定下来了,开始就不提什么神话传说。
夏含夷:历史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就是确定一个比较窄的历史定义——有文字资料。没有文字资料之前,不是信史。比如说《禹贡》,我们不相信是夏代的东西;《尧典》,我们不相信是夏代的。我们认为真正的历史文字资料是从甲骨文开始的。我知道在中国国内有批评,但是我们的原则是非常严格的,就是历史是什么东西。我们写的是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描述。当然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概念。中国人如果有另外一个历史概念,那是中国人的事。我们这十四个人,应该算是我们西方学术界上古史方面最齐整的学者,我们作为主编,不会强迫他们遵守我们的概念。比如,贝格利所写的跟吉德炜对商代的概念稍微不一样。这应该算是比较正常的。
但是也有点极端。贝格利那章最后一段,不多,一百个字,是在批评中国考古,说他们都是民族主义者。有点像你吃饭的时候,最后一道是甜点,如果批评甜点,会显得整顿晚饭都不是太好吃。鲁惟一就给他写信建议,要么是删掉,要么改得客气些。贝格利回信说一个字也不改。鲁惟一也同意了,因为贝格利才是作者。
在中国的学术界,做考古的和做古文献的,其实是两拨人,他们受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术训练,交流可能大不够,您在编《剑桥中国上古史》的时候,是怎样平衡考古和文献之间的关系的?
夏含夷:我们就是把它们放在一块,但是要说平衡,恐怕也不能平衡。每个作者都有同样的字数,我们说每一章都有十万字。考古的篇幅稍微长一点,因为他们有很多插图,但是字数也是受到限制。我们写文献章节的也是十万字,这是平衡的。但是你如果是说观念上的平衡,或者方法上的平衡?就没办法做。有的人,譬如说巫鸿,美国很多人批评他,说他太中国化。他本来就是一个中国人,说他太中国化,是因为他使用了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比如罗泰说,我们完全不应该用传世文献,而且他说根本不应该用文字资料,考古工作就是只用考古的东西。他这样说,但是真正做的时候,不完全是这样的。还有贝格利,其实贝格利的书评,我觉得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是对的,我觉得巫鸿的那本书写得实在有一些问题。但是有一点,贝格利说巫鸿的问题就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我觉得不能这么说。我那个时候就公开就说不可以。
夏含夷在上海杨浦图书馆演讲,后方屏幕为夏含夷与其老师爱新觉罗·毓鋆
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最早是疑古思潮。后来李学勤先生说要走出疑古时代,这些年其实我们从原来的疑古,又转向信古,您怎样看待国内的思潮的变化?
夏含夷:要说疑古、信古,这样的词汇好像是没有意义的。疑古,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这样质疑的态度,我们对什么东西都要怀疑。史嘉柏批评我说我信古,是一个什么信仰。在西方学术界,你要批评一个学者,说他这个学问是根据信仰的,就是最狠的骂人话。所以我们不会“信”古。但是疑古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古史辨派的东西,信古当然并不是因为李先生那一次演讲才有的一个词汇,还有一个上下文的语境了。疑古派,很多人说很科学,西方学者说很科学,我觉得一点也不科学。疑古派,他们的前提就是打倒传统文化,就是要打破孔子思想。顾颉刚公开说的,这是他的目的。到三十年代,他和他的老师开始有矛盾。胡适在“五四”运动的时候,也是要打破孔子思想,但是到三十年代,他看到安阳的发掘工作,他说,我过去这个想法恐怕是不对的。在老子之前,中国有比较发达的文化,所以他就开始改变,说过去说的可能有点过分。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两个人就有矛盾。很多人说顾颉刚是非常伟大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很伟大的历史学家。李学勤是非常伟大的学者。我得承认,李先生的说法,在很多方面,比顾颉刚先生的说法要合理很多。这是按照我们所看到的出土文献,他们过去说有那么多的伪书,这个观点不能维持下去。我们现在知道这些书,也应该是战国时代的。然而,李先生的说法也有问题,我们确实不应该“信”我们的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当年做《剑桥中国上古史》的时候,您说组织十几个人,实际上这些人一个是水准很高,另外一个就是能很快地写好。现在年轻一辈的学者,您觉得他们和你们那一辈的学者,最大的区别在哪里?现在假如有人要重编这本书,您觉得会有什么不同?
夏含夷:我不知道,你必须要问问他们,我已经做过这个事情,就不再做了。他们也不会邀请我做。朱渊清先生提到说,我早期的论文集,有点像柯马丁的工作,说我早期的风格跟后面不一样。他说我好像是分成两个人,就是我对《诗经》、对《周易》的研究,想象力很大;我讲古文字学、铜器铭文学,科学性很强、非常严肃。其实我早期的时候也做过铜器铭文学、甲骨文学,这些都是比较严肃的。所以我觉得不是因为年轻,而是对象和陈述的一个差别。这就要看是什么内容。因为针对经典,所以想象力比较强。如果是做文字学,应该是比较客观一点。当然,在西方学术界,柯马丁是我们这个小领域最活跃的一个学者。几乎每年都开一次会,很快就编一本书出来。比如说他前年刚出版的《尚书》的论文集。如果由柯马丁来做上古史的主编,会是另一个样子。最近我们组织了《剑桥中国上古史》出版二十周年纪念会,第一个想法就是邀请下一代,其次我要邀请的是我们原来的作者。十四个人中,已经有三个作者去世了,张光直先生、吉德炜先生、倪德卫先生。鲁惟一先生今年九十七岁,还有许倬云先生也九十岁了,除了这五个人,另外一些人完全就没有回信,都不感兴趣。只有四个人参加,我,巫鸿、罗泰、夏德安。这就说明原来的作者对那本书现在一点也不感兴趣。但是我另外邀请的是下一代的,基本上是希望每一章都配一个人,但是到最后还是不能完全配合。譬如说,西周史我邀请的是李峰。如果重写,我可以想象大概十四章中七八章的作者。但是如果是另外一个主编,可能会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构。二十年前的那个结构是我和鲁惟一决定的,可能别人觉得这个结构是没有道理的。
在北京召开的《剑桥中国上古史》出版二十周年纪念会
这本书出了二十年了,但是在这二十年里,有很多新出土的文献以及考古的发现,您觉得根据这些新材料,这本书的一些结论会不会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夏含夷: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我经常说,我们这本书已经过时了,没必要翻译了。而且翻译不了,太难了,篇幅太长了。如果要翻译就翻译一些最近的论文。但是在这二十年,是不是有根本的一些不同、明显的错误呢?我觉得有一些地方应该补充。但是基本错误,我觉得不一定有。比如说商代,那个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有洹北商城,这是2000年以后才发掘的。这样的话我们知道就是从二里岗到殷墟,还有一个洹北商城时期。对考古学家来说这非常重要。但是,对中国上古史会不会很重要?我觉得不一定那么重要。你如果不知道有一个洹北商城,你对商代的文明还会有同样的理解。最明显的大概就是战国时代出土的文献。因为那个时候,战国时代的文献有什么?郭店简是1998年出版的,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用,更不用说更晚出版的上博简和清华简。这些东西非常重要,引起了很多人的研究,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新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写本。古代的文献是怎么创造、抄写、流传的?我们过去好像没有探讨这些问题。西方学者更注意写本文化,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但是不会影响到我们所有对战国时代文明的理解。
当然,如果现在写战国思想史,或者战国术数,肯定是会利用这些东西。像夏德安,他写术数的那一章,他现在知道的比那个时候要多得多。材料肯定丰富多了,但他的基本思路没有改变。如果我们十四个人,能够有一个时间机器,从1999年或者1994年我们开始写作的时候,飞到现在。那么写一个新的本子,这些新的发现当然都会运用。但是他们基本的结论,我估计差别不会太大。说这本书过时了,也不太过时。中国人看这本书学不了什么东西,但是西方的学生如果要知道先秦史,选择一个入门,应该还是这本书。
李零先生在北大开了《剑桥中国上古史》的读书课,他说本课关心的问题是了解和分析汉学家和中国考古学家对考古成果解读的差异。不知道您怎么理解这种差异?
夏含夷:我知道李零开的这个课。我们这本书刚刚出版的时候,李零也组织了一批人,每一个人都写一章的书评。到最后没有多少人写。但是有一点,唐际根在《读书》发表了贝格利那一章的书评。我觉得唐际根写得很好,他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人批评老外的时候,他们往往说你看这个人在这里有一个错字,那就说明他们不懂中文。如果我看了一本中国人写的书,也会发现有错字,难道说他们都不会中文?我不会这么说,但是有些中国人就是要找出这些小问题。这种批评我觉得没意义,唐际根就不会这么做,他批评的都是很有内容的。但是李零组织的那些人只有两三个人写这样的文章,水平不都如唐际根的那样客观。只有一个人写综合的书评,是上海大学的谢维扬教授。他说,要把考古的资料与传世文献融合起来,《剑桥中国上古史》低估了传世文献,而把考古材料看得太重了。
暗黑血统创世纪传统玩法的回归与融合
本文来自NGA
?
引言:暗黑血统系列的前尘往事
暗黑血统创世纪(Darksiders Genesis)是由Airship Syndicate工作室开发,THQ Nordic发行的动作冒险解密游戏。
暗黑血统的游戏设定源于基督教文化中的天启四骑士(又称末日四骑士,英语: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出自《圣经新约》末篇《启示录》第6章,传统上和文学作品里将其解释为白马骑士-瘟疫、红马骑士-战争、黑马骑士-饥荒、灰马骑士(一说绿马骑士)-死亡,不过,对于白马骑士的解释略有争议,有神职人员和宗教学者认为其代表征服。在圣经中提到名字的只有灰马骑士死亡,而红马骑士有战争的寓意,所以后来以天启四骑士为设定的游戏可以进行一些改编,在暗黑血统中,天启四骑士是:战争(一代和创世纪主角)、死亡(二代主角)、狂怒(三代主角)、灾祸(创世纪主角)。
启示录以“七神封印”作为一个契机,寓意着旧世界的毁灭和新世界的诞生,所以在众多的核爆题材作品和游戏(辐射、废土、孤岛危机新黎明等)会使用“后启示录”这样一个词语作为风格的描述。而天启四骑士就是封印的揭示者与末日的执行者 一键重启人类世界 ,不过不同于基督教文化中的天启骑士设定,暗黑血统中的四马人一键毁灭的是他们原本所属的种族奈非利(Nephilim)人,他们作为焦灼议会(Charred Council)的工具马人,维持着天堂、地狱与人界的势力平衡
*奈非利(Nephilim)人在圣经中指天使与人类结合的子女:“那时"神的儿子们"(天使)与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大菠萝中的涅法雷姆骑士也是借鉴了这个设定
在暗黑血统1中,天使abbadon计划偷偷打破6封印打算在地球引出地狱开战,人类基本就在两方战争中被屠杀殆尽了。焦灼议会本身没有办法插手因为封印没有全部破坏,所以偷偷派下一个四骑士War去阻双方,但是本身War的出现不符合规定,所以War的力量渐渐消失被打败并带回焦灼议会,结果焦灼议会否认派下War并裁定因为War私自下界导致了末世毁灭了人类,并监禁War等待判决,War据理力争并打算下界调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2代就是Death为了拯救war决定去复活人类的故事,加入了更多RPG元素(技能系统,经验与升级,更多武器的使用),3代则是控制Rage击败7宗罪,但游戏从系统上几乎完全转为了魂系玩法。而本作创世纪是一个外传性质的作品,讲述了1代之前的故事,揭示了天使与恶魔战争的缘起。
那么为什么THQ Nordic决定让A组来开发这样一部外传呢?我估计大概是因为战神夜袭和暗黑血统系列都是同一个原画师Joe的漫改作品,而战神夜袭也是好评如潮的优秀作品。
但无论如何,让只完成过一个小品级回合制游戏的工作室来负责暗黑血统的作品开发,尽管打上了“衍生品”、“小品级(售价仅99元)”的标签作为心理预防针,成品质量如何还是让人有些担心的。
不过最终就我的游戏体验来看,虽然本作有一些不太合理的设计也欠打磨,但是整体而言,在原作工作室从暗黑血统3&遗迹灰烬重生开始转型魂系玩法以后,反而是由Airship Syndicate负责开发的创世纪又回归了系列原本的冒险 解谜的传统玩法,无论是马上的死神收割者,还是悬崖峭壁上的 印第安纳琼斯 跑酷探险家,这都是我们更为熟悉的那个暗黑血统,而在收集养成方面,创世纪也加入了类恶魔城的“探索能力”和“碎片收集”设定,总体而言,本作是一款出色的动作冒险游戏,下文会对其玩法和优缺点做一个详尽的介绍。
快速了解暗黑血统创世纪(Darksiders Genesis)
[发行时间]
*本作发行于2019年12月6日
[游戏类型]
动作 跑酷 解谜 冒险 刷刷刷
*割草小怪、精英&BOSS战、爬墙钩爪二段跳滑翔构成的跑酷与飞刀&传送门等探索能力构成的解谜要素的结合式本作主要的游玩方式
[游戏价格]
Fantasy girl 圣女战棋 血污夜之仪式 赛博朋克2077 八方旅人
*售价99元,预购享15%折扣(已经没了,但是等一个darksider打包优惠应该不难)
[性价比]
全款购入 打折购入 平平无奇 能退就退 白送也亏
*本作的游戏素质和体量还是对得起售价
[玩家群体]
儿童 所有人 休闲玩家 硬核大佬 挂逼
*动作、解谜、跑酷的环节都不那么硬核,是一个老少咸宜的游戏
[配置需求]
土豆 神州 IBM 外星人 天河一号
*官配推荐显卡配置是960-1060,可能是因为技能光影效果还蛮酷炫的比较吃资源,1060开全高特效还是蛮流畅的,没有测试更低的配置能不能跑
[游戏性]
学徒 助手 工匠 专家 大师
*动作(尤其是处决)帅气、技能酷炫、操作流畅,作为一个ACT游戏还是蛮不错的,但是解谜部分缺乏引导,没有一个学习曲线,收集和养成系统也相对无趣
[难度]
俄罗斯方块 刺客信条 超级玛丽 黑暗之魂 只狼
*除了部分跳跳乐因为存档点设置较少需要多次尝试基本没有太多难点
[时长]
超短(1小时) 短(1天) 中等(1周) 长(1月) 无穷无尽
*17个关卡,流程通关约15-20小时,但是要收集完整碎片每个关卡至少需要打3次
[剧情]
科比的儿子 小时代 神奇女侠 蝙蝠侠 冰与火之歌
*标准爆米花剧情,工具马人沦为恶魔打工仔的悲惨故事,不过灾祸的吐槽是亮点
[画面]
马赛克 小鸡吃米图 百鸟朝凤图 富春山居图 蒙娜丽莎
*整体美工水准不错,就是这个RTS游戏的视角有点扣分
[音乐]
鸡你太美 青春修炼手册 告白气球 以父之名 月光曲
*配乐非常到位,尤其是各类环境音效,不过缺一首抓人的主题曲
[其他]
多人游戏 单人游戏 持续更新 社区支持 创意工坊
*支持本地分屏、steam远程同乐、steam多人联机
基本玩法:可重复刷的关卡制游戏
?
首先要说的是有些玩家说看了视频很像暗黑,实际上一点都不像,唯一相似的大概是开了几个封印会放出来BOSS这个设定
游戏分为4个难度:简单、普通、困难、天启(需要通关困难难度开启)
?
游戏内有一些文本收集简单的说明了背景设定
暗黑血统创世纪分为17个关卡,每个关卡都拥有着BOSS与精英战、解谜过场环节和丰富的收集品(部分收集品需要后续的关卡获得特定探索能力以后才能解锁)。
?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自由切换战争和灾祸,也可以选择本地分屏或者steam远程联机(是不是听起来很像三位一体?)
战争是一个以近战攻击为主的大剑战士 盖伦 ,特点是皮糙肉厚,可以招架(仅限近战的一段攻击),攻击范围大,同时部分攻击会对部分怪物产生一定的硬直效果,神怒Y技能可以蓄力强化(都是垃圾..)
远程是一个持双枪 卢锡安 ,但是也能拿出小刀来比划一下的敏捷型战士。特点是拥有各色强力子弹,累计攻击次数会进入强大的暴走状态,可以连射蓄力状态的特殊子弹。
?
游戏中有一些内置任务,在关卡中完成后可以获取一些资源奖励
游戏中每完成一个关卡后会回到恶魔空间,在这个空间可以在恶魔商人处购买碎片、生命&神怒强化、药水效果强化、动作连招系统等。且有一个传送门可以回到任意完成过的关卡重复游玩。因为本作使用了类似恶魔城&血污的刷碎片收集机制,所以对于全收集而言,反复游玩关卡是必须的
战斗相关:丰富的招式系统
本作的按键相当丰富,到了手柄的XYAB、4个肩键、十字键、2个摇杆加起来都快要不够用的地步...
XYAB分别对应着轻攻击、重攻击(战争的可以蓄力)、跳跃、处决,4个肩键则是闪避、普通射击(战争为勾爪)、特殊射击(战争为格挡)、能力选用(组合键、换子弹、技能、人物以及释放大招),十字键为快捷选择探索技能,双摇杆就是常规设定不赘述。考虑到5种探索能力的切换、2个使用方式完全不同角色的切换、12种主动技能&子弹的切换,这个操作量就相当复杂了,而甚至还有些操作是没出现在说明中的,比如在轻重攻击后接跳跃会分别出现一个动作不同的升龙攻击
?
除此以外,第3章结束后还专门有一个商人提供招式系统的强化和套路的增加(比如空中擒拿和二踢脚),帮助玩家将这个游戏变为 一个没有连招系统的 鬼泣
?
初始默认2瓶血,每瓶回复50%血量(注意是两个角色公用的),血瓶可以在恶魔空间商人处升级,包括使用次数(上限5)和附带效果(溢出的治疗量转为可捡取的治疗绿球、喝药回一个大招点灯)
?
初始2个大招黄点,战争的大招是一个大范围的旋风斩型AOE,灾祸是开一个会攻击的分身,大招效果也同样可以在老家商人处升级(关卡过程中遇到的召唤石柱也可以购买任何商人物品)
?
两个角色而言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战斗风格差异,战争的攻击范围大,打部分小怪有几率硬直,闪避距离远,是大开大合的打法,推荐闪避进场直接开大然后按B处决收割掉残血小怪(掉一些黄点又把大招能量补上了),然后打残局。
?
而灾祸可以远距离白嫖伤害,且特殊子弹输出爆炸,但是相对脆且没有攻击硬直,适合打相对笨重的敌人和大部分的BOSS,但是遇到远程强力怪群时相对乏力。
探索相关:更强调时效性的跑酷与经典解密系统的回归
?
在暗黑血统中经典的飞刀、炸弹、传送门等解谜元素在本作中得到了回归,而经典的横竖爬杆也回来了(虽然因为视线太远,斜45度视角导致各种对不准而爬柱子出事),结合火盆勾爪二段跳滑翔这样一些动作元素,跑酷 解谜成为了本作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玩法。但相对于暗黑血统1&2,本作的跑酷更加强调时效性,坍塌的石台、倒出的融铁、燃烧的石柱等都更需要玩家操作兼具准确和快速。除此以外环境因素也更加重要,比如在二段跳和滑翔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养成相关:核心系统与收集品
本作中的养成系统分为两块:核心系统和收集品。
?
核心系统是类似恶魔城碎片的设置,BOSS掉落大核心,小怪掉落小核心。核心可以放在对应的插槽中,类型相匹配时可以获得生命加成的被动。槽位安插碎片必须是连续的,如果跳过插槽安插碎片不会产生效果。
核心效果分为3个档次,根据玩家收集的碎片数量决定,其中BOSS是固定3个碎片上限,怪物则分为10-30个不等,碎片等级分别是1个碎片1档,50%碎片1档,满碎片1档,值得注意的是插槽本身有效力等级(1-3),注意把满级碎片插到3级槽位中才能获得完整的属性加成。
核心的效果主要分为基础数值的加成(生命、攻击、神怒等)和效果加成(比如闪避后产生熔岩轨迹、格挡后增加伤害等)
?
收集品主要包括生命之石头(每3个碎片增加生命上限,上限9次)、神怒之石(每3个碎片增加神怒上限,上限5次)、深渊铠甲(收集5个碎片增加生命上限、一个皮肤和一个额外的大核心插槽)
除此以外还有探索技能(比如飞刀、传送门)和战斗技能&子弹可供收集,游戏中存在着大量的魂(可以杀怪反复刷)和海盗金币(固定数量和位置,多半涉及一些跑酷和解密元素)可以获取,在地图中开启“藏宝图”后会解锁所有物品的位置:其中欺诈者之门需要欺诈者钥匙开启(各个地图都可以获取,也可以在商人处购买)
基地中可以使用海盗金币和魂向商人购买生命、神怒石碎片、血药升级、技能升级等,但商品数量有限,且不反复刷的话,魂也不会够用,同时部分海盗金币的位置也必须等剧情向前推进拿到新的探索技能才能重回关卡获取
暗黑血统创世纪(Darksiders Genesis)的优点与不足
经典玩法的回归与灾祸的亮眼表现
无论是解密 战斗的经典玩法、飞刀&传送门等经典解密道具、爬墙上杆的经典跑酷场景、经典角色WAR的回归,还是酷炫处决系统(对不同类型的怪物还有不同的处决动画),这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暗黑血统的回归,而新的骑士灾祸无论在其吐槽能力MAX的人设还是飘逸酷炫的战斗风格上都颇为吸粉。作为一款衍生作品,创世纪算是超额完成了系列粉丝对其的期待。
?
而雪地关卡有点让人回想起了二代的序章
?
游戏的地图设计非常精巧,10多个关卡特色各异,序章的关卡远看有点像魂3
?
特写还有点像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的矮人堡垒
酷炫的战斗体验
由于自己懒得不会做GIF所以摘几个商店的动态图:
?
?
?
本作的操作感觉非常拉风,无论是马上的骑砍还是各种花式招数、子弹,都是兼具了打击感和视觉享受的回馈
?
而灾祸多样的子弹甚至玩出了合金弹头&枪牢的感觉~
遗憾的是战争的技能效果都太弱,一顿操作猛如虎 两下硬直被秒杀 ,就实用性而言被灾祸的子弹完爆,大部分技能都不如直接开大 处决收割来的实用
丰富的操作要素
?
无论是战斗还是解密,操作要素都很丰富,习惯了魂系战斗回合制的唯唯诺诺,这种以上位者形态存在的重拳出击爽快战斗还是感觉不错的。遗憾的是探索技能在战斗中实用性很小,比如勾爪拉过来没有晕眩效果(我大概是LOL玩多了),飞刀没什么伤害等等。这种战斗和探索的割裂还是让人感觉有些遗憾
无趣的收集品系统
刷碎片而言,恶魔城&血污的碎片是整个改变了游戏的玩法..
而创世纪的碎片只是增加了一些数值和不痛不痒的被动效果和数值改变,对于玩法并没有任何的改进,体验也没有任何提升,这就让人刷的非常无味了
至于生命&神怒&铠甲&技能的收集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养成要素,这对于一款将刷刷刷作为部分体验的游戏是扣分项
由于碎片系统本身的无趣和收集品的中规中矩,本作在物品获取上并没有太多的快感可言,也导致了地图上尽管宝箱和收集品花样百出,但是并不能给人多少“开箱”的乐趣
相对于暗黑血统本家做的遗迹灰烬重生,尽管物品系统也不太丰富,但是还是有几十种特性各异的物品让人有一些刷的念头
欠打磨的游戏
包括了粗糙的UI,解密缺乏引导系统(得有一个学习曲线,引导玩家明白游戏的套路,这一点三位一体做的就好得多),技能和操作缺乏说明,生物核心镶嵌进去甚至不能看状态,拿出来才能看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本作相对粗糙的一面。
其他一些小问题
很多人反映字幕太快(20秒的对话字幕2秒就没了),其实对话内容并不复杂,听也能听个七七八八,所以我倒没感觉是太大的问题
已经完成的关卡内没有快捷传送点也是一个问题,毕竟不是每个地图都能骑马驰骋,还有不少需要连续跑酷
总结:工具马人 madness return
暗黑血统创世纪以一个RTS游戏的视角复刻了系列的经典玩法,非常接近1代的体验,同时有着设计出色的新骑士“灾祸”,而Airship Syndicate工作室也继承了他们在战神夜袭中的插科打诨剧情风格和精巧、可探索性高的地牢设计。游戏在收集系统上有些借鉴恶魔城&血污碎片系统的意思,趣味程度平平,在探索上增加了时效性,让这个过程的趣味性更足,但问题在于作为一个刷刷刷设定的游戏,这种探索上的难度成为了一个负面的因素,而这一点因为关卡没有快捷传送点(去刷BOSS)显得更加突出了,一个高难度跑酷的地图一次游玩是加分,但是反复游玩就是折磨了。
整体而言本作的游戏质量不错,对于喜欢系列作品或者动作冒险&解密的玩家是值得尝试的佳作
总体评价
酷炫的战斗体验
丰富的操作要素
精巧的地图设计和大量的探索要素
灾祸的战斗和个性设计
-战争的战斗技能太弱
-平庸乏味的收集品系统
-欠打磨的游戏引导和UI
盘点5款游戏史上最大甚至大过地球开放世界游戏
这一期我们换另一个有趣的主题,来看看游戏史上地图最大甚至大过地球的五个开放世界游戏,这些世界大到让你团团转,甚至你永远都无法找到边界,是不是很好奇哪些游戏会上榜灯?值得注意的是,本期只盘点主流定义下的开放世界游戏,一些地图虽然开放,但太过力。游戏不在榜单之列。
第五名,正当防卫三首发日,2015年12月1日地图面积,1036平方千米。是不是对这个数值没有什么概念,在现实世界中,他正好和一个香港差不多大,这时候你肯定会问,这个面积的确很大了,可是在游戏世界中真的能排到这么靠前的名次吗?没有对比,没有伤害,以旷野之息、g ta553为例,这些游戏世界大家都觉得很大吧,可是和正当防卫三一比。都是弟弟,当你在游戏中远眺美景时,一定能够感受到这张地图的辽阔。本作最大乐趣是在如此巨大的自由世界中搞出各种最有威力亦或者最有创意的爆炸效果。这哪里是正当防卫,完全是过度防卫。故事剧情发生在二代的六年后,主角最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洗澡,一个虚构的地中海上的共和国岛屿被拒。为了恢复同胞的自由,男主必须推翻将军统治,成为当地叛军的首领。虽然陈词烂掉,平平无奇,但创意破坏和爆炸玩法被大大强调。玩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炸飞一切,自由使用爪钩,火箭筒,霰弹枪,喷气式战斗机,直升机,船车等一系列武器和载具。搞破坏之余还能穿戴飞鼠装,降落伞自由活动,挑战各种小游戏。想要解锁更多的小游戏,需要先解放该地区的城镇和军事设施。游戏有亮点,值得一玩,算得上上佳之作,但可惜许多区域没有太多细节,只是单纯的大而已,由此可见,开放世界绝非越大越好。
第四名,最终幻想15,首发日2016年11月29日,地图面积2020平方千米,作为2016年一款开发了十年的FF系列新作横空出世,当时所有的玩家在下载游戏的那一刻就知晓这一定是一款大作,因为游戏容量实在是太大了,主机。版本至少需要50G b Windows版本至少需要100GB,这些都只是纸面上的最低要求,实际所需存储空间更多。体量这么大,地图肯定不小。目前玩家普遍接受的2020平方千米是由飞行测试以及驾车测试模拟计算得出。以旅行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款堪称完美的开放世界作品,
带着基友,开着车,
吃着美食听着歌,
先来水生走一走,
还有妹子喊我哥。
哎呀,好诗好诗,据说光是什么恶魔组合动画就占了近20个GB,如此之大的工作量真的业界少有。但是1RPG游戏角度来看, Ff15是有瑕疵的。玩家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剧情上,男主是露西斯王国的王子,搞魔法的路西斯王国和另一个搞黑科技的尼夫海姆帝国一直在打仗,一般来说黑科技比较厉害,所以路西斯王国一直在打败仗,丢土地。在签订和平协议的前一天,路西斯国王将自己的杀马特王子,也就是男主提前送出城,给他安排了几个男人。他去找公主结婚,顺便游山玩水,故事由此展开。王子虽然有很重要的使命,但是他一点也不着急。剧情的问题主要是突兀,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忽然跳到那里,总感觉少了一些内容。这和游戏的开发进程有很大关系,十年中,开发团队换了很多人,还经历了PS 3 到PS 4的主机换代。总的来说 质量不错,还是好玩的。
第三名,上古卷轴5,2B,首发日1996年9月20日,地图面积21万平方千米。1996年毕设推出了上古卷轴系列的第二部作品,那时候老头滚动条这个梗还没有出现,那时候也没有宅男们最爱的mode,那时候只有一种名为XG的3D引擎,但毕设凭借这个引擎和他超越时代的游戏理解,打造出了游戏史上最早的开放世界RPG之一。即使这张地图现在看起来很粗糙,基于系统生成,但是她的确满足如今开放世界的定义,无限的任务,自由的地图,有剧情,有主线,有支线,完成任务没有先后顺序,所以它被归为开放世界而非沙盒是更加合理的。相比类型,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上古二的地图到底有多大,赛斯特给出的答案是,21万平,两千米约等于一个英国。他们还声称游戏内包括15000个城市、乡村、地下城和待探索区域,玩家为了验证,曾经用三个小时不间断在游戏地图中疯狂奔跑,结果只走了不到20分钟的路程。虽然有一点夸张,但这张地图的确很大。
第二名信息公民阿尔法版本,首发日2019年8月8日,地图大小,40万平方千米。聊完了陆地在进一步盖伦到太空中的开放世界游戏,许多玩家一定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星际公民,因为他是截止目前最有野心战舰,最浪漫世界观,最庞大签宇宙一直在扩张计划的一块。根据2015年的官方采访,开发者计划打造超过400块的立方千米的可玩面积,每个星球均有详尽的设定和历史背景,看起来制作无比精良,看起来大饼史无前例,但是他可能会成为游戏史上最大的骗局。2016年,信息公民团队发起众筹,截至2016年底,筹募资金超过一亿四千万美金,截至2018年1.8亿美金,截至2021年2月1日3.43亿美金。这些资金数额已经创造了历史,除此之外,心机公民一直在卖船,实在离谱,官方捞钱越来越多,但游戏开发进度依旧缓慢,没有人知道还需要多少年才能等到正式发售日。为了平息众怒,也为了继续PVE玩家,从两年前开始,开发团队在官网上开始推出阿尔法版本。阿尔法版本一直在更新,我简单介绍一下最新版的游戏内容,让玩家对星际公民最终成品有一个蓝图,在30世纪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地球联合帝国。UEE玩家选择一个人物和出生地星球,醒来后收到优异的消息。大战任务是前往某个空间站支持正规军。你可以先逛一逛巨大的未来都市,然后收集物资起航战斗,使用量子跃迁前往空间站。接着你可以自由挑选任务,闲逛星系,和NPC对话赚钱。战斗不同的活动会发生在完全不同的地点。战斗上,星际公民提供基地战和太空战,也就是FPS模式和太空射击模式,力图在游戏中完全模拟未来真正的经济生活。玩家可以选择做一个走私犯,海盗,护卫军人或者赏金猎人,这就是信息公民的含义。除了线上合作,官方也会推出单人模式42中队,创造一款史上最硬核,最浪漫,真正属于太空爱好者的现代游戏。星际公民无疑是一种信仰,只是这个信仰很有可能永远无法变成现实。
第一名《No Man’s Sky》也就是《无人深空》,首发日2016年8月9日地图大小,1800平方千米的星球,如果说前面的星际公民可能是。大到骗局,No my sky绝对是从骗局到心酸逆袭,这些年他经历了太多太多。作为一款算法辅助生成的宇宙开放世界游戏,官方给出的理论面积是255个星系。假如你无限的游玩这款游戏,所累积体验的地图面积肯定是大宇信息公民的。再说逆袭2016年游戏首发之前,官方不停的说比E3宣传片美到不行。玩家以为玩到的游戏是这样的,但实际上是内容粗糙,画面太丑。和预告完全是两款游戏,负面评论铺天盖地,玩家直接调侃这是没有男人的天空。一直没有人会玩这款游戏,但开发者没有放弃,他们不断完成当初的承诺于无数次大中小更新,游戏的意境和内容越来越好,换作别的开发团队可能早就放弃了,毕竟游戏都卖完了,钱也赚了。几年里,玩家评价逐渐反转,开发公司更被冠上一个良心的称号。每个星球的环境由算法决定,景色、土地、气候、生物可能会完全不同。许多玩家和媒体都曾评选出他们心中的top美丽星球有的是真正的美,有的则是诡异到极致便成了美。最开始玩家会降落在一个星球,面对各种恶劣环境和可怕的生物,做任务,挖矿、打架,建基地,升级装备等等,修好飞船后前往下一个星球,如此反复下去,超越一个又一个星系,探索宇宙。不过这个游戏是有一个结局成就的,具体我就不去。目前只有不到1%的玩家达成此项成就,毕竟游戏肝度太高,绝大部分玩家无法投入如此多的时间。不过作为一款开放世界游戏,享受过程才是重点,结局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这里是游戏小新,我们下次再见,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