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黑科技大学视频12分钟(元宇宙黑科技加持,联想未来教室再获国际大奖)

导读 黑科技大学视频12分钟文章列表:1、元宇宙黑科技加持,联想未来教室再获国际大奖2、系统流小说推荐:学霸的黑科技系统3、连续吹掉阿根廷进球,这是什么黑科技?4、新华全媒+

黑科技大学视频12分钟文章列表:

黑科技大学视频12分钟(元宇宙黑科技加持,联想未来教室再获国际大奖)

元宇宙黑科技加持,联想未来教室再获国际大奖

11月18日,国际知名商业杂志《快公司》(Fast Company)发布了其2022年 Next Big Things in Tech奖获奖名单,联想研究院智慧教育与未来交互实验室打造的“未来教室”项目,成功登上教育类别榜单。

《快公司》Next Big Things in Tech奖致力于表彰能够定义行业未来发展的技术新突破,或者现有技术的创新性、突破性应用。评价标准包括技术的相关性,新颖性,以及技术对当前或者未来行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

大奖评审委员会表示,通过AR渲染、3D人体运动追踪等混合现实技术, 教师和学生们无需佩戴头显设备,就可以在联想未来教室享受全息、互动、沉浸式的教学体验。

从未来教室,看见教育元宇宙

在11月9日结束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展示了自身在元宇宙领域的观点、技术创新以及行业应用。联想宣布,将致力于打造端到端的、虚实融合的元宇宙行业解决方案,以加速电力、办公以及教育等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要构建教育元宇宙,需要推动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虚拟空间与实体课堂的融合。联想未来教室的目标,就在于构建全新的沉浸互动教学空间,模糊物理教学环境与数字教学内容的边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虚实融合、全息互动的本地线下教育,以及远程教师与本地学生空间互连的虚实融合教学体验。

当前,联想未来教室主要包括两个应用场景——全息互动本地教学,以及远程拟真教学。

全息互动本地教学

在本地的线下教学中,联想未来教室能够将教学内容以三维全息的方式呈现在全息投影幕上。教师可以在投影幕布的后面,通过触控和体感等方式,与虚拟内容进行互动,还可以让虚拟内容与其身体叠加融合,从而呈现出混合现实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联想未来教室里,教师和学生无须穿戴或绑定额外设备,通过裸眼3D就能享受到沉浸的全息、互动体验。同时还能完成各种虚实结合的互动游戏和活动。

比如,在上地理课时,全息投影幕上能够呈现三维的地球,教师和学生能够围观并与其互动,挥手之间穿越南北两极,将整个地球尽收眼底。通过触控与体感等方式旋转、缩放并选择国家、地区和城市,探索各类动植物的分布状况与信息。而在虚拟的物理和化学实验中,对所有实验道具的操作都如臂使指,并触发相应的化学反应与物理现象。

另外,教师与学生也能够将整个身体作为游戏互动的载体融入到虚拟空间中。比如,虚拟环境中掉落的小球碰到人的身体后会自动弹开或被人接住,物理世界的人体也能够获得火焰或冰冻等趣味特效的加持,而模拟人体扫描效果能够精准获得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和轮廓,也即在全息互动教学空间中,教师与学生能够完全被数字化并与虚拟空间融合在一起。

要实现全息互动本地教学,需要一套硬件系统,具体包括前置投影仪,全息投影幕,激光雷达,电脑,以及深度摄像头等。

作为系统主体的全息投影幕,通过在玻璃基材表面贴合半透半反效果的全息投影膜而构成。教学内容来自笔记本电脑,电脑内容画面通过前置投影仪投射在全息投影幕上。激光雷达通过激光扫描获取投影平面各点的位置信息,使教师可以通过触屏与投影画面进行互动。深度摄像头可以实时采集幕后教师的深度图像,分析人体轮廓与骨骼信息,使教师通过体感与投影画面进行互动。通过把深度摄像头与全息投影幕的位置关系进行标定,能够将摄像头采集的物理空间教师人体,与投影幕显示的数字内容对应融合到一起,最终形成虚实融合的效果。

全息互动本地教学的构建包含以下关键技术:

1.虚实映射:基于人体跟踪与三维映射的全自动标定技术,使用户进入环境瞬间自动完成标定,无需借助尺寸已知的标定物,并支持全息暗场环境标定,不受光照影响;

2.虚实叠加:基于标定参数的定制化图形渲染管线技术,计算用户深度图像对应的三维面片模型,并映射到屏幕空间,实时渲染对应真实人体的完整无洞轮廓画面;

3.虚实联动:基于渲染画面的视觉增强处理计算与人体互动模型构建技术,实现人体边缘与人体表面和三维内容与场景的丰富互动。

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全息互动教学场景

远程拟真教学

除了全息互动本地教学,联想未来教室的第二个场景是远程拟真教学,即授课教师和上课学生分别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比如老师在北京,学生在海南,但通过大幅面全息投影膜和弧形投影幕等设备和技术,能够把双方所在的不同物理空间在虚拟环境中融合连通,教师仿佛亲临课堂现场,学生感觉教师就在眼前,产生高度的临场感和沉浸感效果。

远程拟真教学硬件系统

远程拟真教学采用基于手写、手势、体感、语音的多模态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为教师远程授课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授课电脑外接手势交互设备,让教师可以对虚拟场景中的三维对象进行旋转、缩放、选择、重置等操作。教师端还引入深度摄像头,使教师能够基于空间位置与三维场景进行交互,也可以基于骨骼运动跟踪驱动虚拟数字形象与远端学生互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完成一些控制操作,也可以使用语音助手辅助教学过程。

联想未来教室已落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推动两所高校建成了全球首个5G 4K 全息混合现实课堂,可以实现北京、西安和武汉三地的虚实融合教学。此外,在过去的几年中,凭借业界领先的技术和方案,联想未来教室多次夺得业界大奖。2021年,入围国际教育界的“奥斯卡”——Reimagine Education Awards(重构教育奖)。今年则入选了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示范案例,并荣获了2022中国多媒体企业创新技术奖。

不只是未来教育,还有未来办公“魔界空间”

构建联想未来教室的核心技术,比如全息交互,应用场景其实非常广泛。

比如在办公领域,基于全息交互等技术,联想研究院打造了面向远程协作办公场景的“魔界空间”(Lenovo Cyber Space)项目。“魔界空间”通过人与空间的智能感知,人与人、人与数据、人与空间的智能交互,能够让身处不同物理空间的人相聚在同一个虚拟的或者虚实融合的办公空间。即便相隔万里,也能“当面”谈笑风生。

未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将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范围,而是将变为一个虚实交融的世界。联想研究院将持续打造虚实融合的元宇宙技术和解决方案,不断推动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系统流小说推荐: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小说名: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作者名:晨星LL

类型:

科幻、学霸、科普向、系统流、升学

字数:447.7万 完结 评分:9.6分 4410人评分

简介:

系统,积分能换钱吗? 不能。

淦,那我要你何用? 我能让你成为学霸。”

从数学猜想到可控核聚变,从一张黑板到无垠的星空。

这是一个关于学霸的故事。

好评:

(1)这本书呢?虽然定向是科幻文。但是呢作者有非常硬的基础的学科知识。好像还是大学的博士还是硕士来的?

而且最强的是他可以解释那种知识的来源以及科幻的原理。虽然有点枯燥,但是逻辑感非常的强。

不会像某些小说那样一笔带过,感觉非常的潦草或者非常的不真实。需要非常强的底。而且我最佩服的是这个小说作者边看论文边写小说。

而且这个小说主角的研发和知识都是一步一步慢慢来的,不是那种突然就升级,突然就升级,让人感觉一不真实,他是一个一个脚印来的。最后再说一句。陆神NB。

(2)作为系统文,脱离了普通的打怪升级。而是变成了科技改变世界,中间穿插了许多有意思的思考,完全可以当做科幻小说的背景一样庞大。

文笔风趣,人物有血有肉,就是主角越来越不真实,像是圣人一样。从出了大学开始就变成了拥有系统的我研究出了新时代了。

(3)这真的是我认为的最好的一本学霸文,甚至可以说学霸文的巅峰。无论是文笔,剧情还是说人物刻画,这本书都是合格的。

但它最出众的应该是其专业性,作者的知识储备以及在文献资料方面下的苦功让这本书在专业知识方面远超同类。

无论是现有科技还是那些现在只是处于概念中的科技,甚至于太空电梯,曲径引擎这种极为超前的想法,作者都能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

尽管无论是我们,还是作者,对这些知识都只是一知半解,我们或许看不懂这本书里的大量公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畅想那个美好的未来。

此外,尽管我们看不懂公式,但谁不期待陆神装b呢。

(4)看完<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算是一本硬科学的系统流小说,可以看得出作者查了不少科学期刊和论文。

虽然很多数学公式我完全看不懂,但看了评论,那些公式都是真的,不像很多都市文都是一笔带过,主角牛逼一下就把各种估计破解,这本书中的主角是一步一步慢慢地细想,并且作者都会把该猜想的公式或是实验说明详细解说。

说实话和<美食供应商>的写法非常相似,除了主角不断的牛逼外,还留了一些敌人和组织,就像原本酸甜口味中加点辣味,前中期剧情发展算是比较平缓,但到了后期的未来篇,进度就有点加快,让人感觉有点过于急促。

(5)不过想想也情有可原,毕竟未来的一些发明和科学原理都只能靠作者自己去想象,所以就没法像之前那样有太多材料参考。

作者的文笔也让人十分有想象空间,尤其是小艾这角色,配上颜文字,真的是太可爱了,至于结局,作者留了几个空白让读者自己想象,例如天灾,纯爱还是后宫,悲剧还是大团圆,就让大家自己去决定了。

总而言之喜欢科技类的,这本算是值得一看,如果是看到数学就想睡的,那这本开头可能就比较劝退了(P.S这本书有一地方大家怀疑和<我真没想出名啊>这书联动,至于是不是大家就自己猜想吧)。

(6)简单说一下吧,作为没那么苛刻读者,看完前面一段较为无聊的章节,中间一大段是很值得阅读的,但是到后面上火星后说实话就已经不怎么样了,但就全文来说,还是值得看一看的。

(7)总体来说值得一看,逻辑感很强,没有那些过于俗套的装b打脸,虽然有些地方的确看不懂,可看得出作者要不有点东西或者就查阅了很多资料,会让你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个人觉得感情线过于单调,虽然主角人设是个钢铁直男可感情线过于单调了,总感觉缺点什么。

还有就是看到几百张后就感觉有点枯燥乏味了,作为一个老书虫有点审美疲劳了,没有继续读下去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总体来说比较起现在烂大街的装b打脸小说还是可以看得下去的。

(8)作者绝对是个学霸,除了理工科对于历史也有研究,精准的预言俄罗斯和乌克兰会在顿涅茨克打仗(做出判断的时间是2020年3月),要没有新闻我都不知道这个地方会在哪里。

(9)这本书前期真的非常不错,但是看到那个姓颜的医生的时候,也就是第七百三十一章,特别是从主角手里抢东西,还立马就上嘴喝,我就受不了了,还是个军人,一点军人的样子都没有,就感觉像一个刁蛮大小姐,吐了啊。

我其实觉得还是不要写那么多的女配,在这种学霸文里,感情线就不需要那么多,把女主陈玉梅的人设改一下,也不要把主角写得像是一个木头似的,水到渠成就可以了。

因为我还没有看到后期,所以后面就不随意评论了,但是就前七百章,感觉主角遇上的女生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

(10)其实很多人褒贬不一,正常,有的人喜欢系统文装x或者是喜欢看里面研究那些科研的情节。

作者后面为了让主角有个不错的结局,为了让人物丰满一点,设计了女主,并且围绕男女主感情设计了开放式结尾,弄得要写下一部似的。

有些人认为,黑科技小说你给我弄一个爱情结局,这不玩我吗?有些人认为作者用心了,被感动到了。因此慎选!

(11)就目前看到快四百章了,首先文笔很不错,剧情也很棒,最重要的还是这玩意让人看不懂,文凭不够真看不明白,看来这玩意还得是牛逼的学霸才能看懂,学渣的世界只有——w槽,牛掰格拉斯,666,等等来表达学渣对学霸的佩服,看完之后才发现,这年头没点学历不配看智商类小说,着实打击人!

这本书整体肯定是很好的,评论区基本看不到差评,就算有差评也是可以接受的差评,喜欢这一类小说的友友们可以冲一冲。



连续吹掉阿根廷进球,这是什么黑科技?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都芃

11月22日晚上,球迷再次为阿根廷哭泣了。

在当天晚上进行的世界杯小组赛C组首轮比赛中,阿根廷队1:2不敌沙特阿拉伯队,爆出了本届世界杯开赛至今最大的冷门。

11月22日,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C组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在这场比赛中,阿根廷队除了打进一粒点球外,有三粒进球因越位全部被判定无效。而首次引入世界杯的半自动越位判罚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战功赫赫”。不仅如此,阿根廷队全场比赛总计被吹罚了10次越位,刷新了2018年VAR(视频助理裁判)引入世界杯后,单场比赛中越位判罚次数的新高。

阿根廷队用一次次的跑动、冲刺,为球迷反复讲解了什么是越位,也让观众见识到了半自动越位判罚技术的“火眼金睛”。

11月22日,阿根廷队球员劳塔罗(左)在比赛中挑射破门,之后进球因越位在先被判无效。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要理解半自动越位判罚技术的厉害之处,首先要清楚越位判罚的难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教师、国际级足球裁判员艾堃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通常来讲,越位规则要求进攻方队员在传出最后一脚球的同时,最后一个接球的进攻队员的身体有效部位,不得超过防守方距离本方球门第二近的队员(距离第一近的通常为门将)的身体。

听不懂不要紧,简单来说,它要求裁判在做出一个准确的越位判罚时,要在最后一脚传球的一瞬间,厘清传球队员、接球队员和防守队员三者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球员和足球时刻都处在高速运动中,要在电光石火间做出准确判罚,这对于人眼来说极具挑战。

为了避免裁判肉眼观察不准确造成的误判,国际足联在2018年将VAR引入世界杯。在国际足坛普及VAR的这几年,误判虽然大大减少,但球迷们的不满却一点没少。动辄数分钟的判罚时间、吹毛求疵的判罚尺度等问题都屡遭球迷诟病。为了改进VAR的不足,国际足联在本届世界杯祭出了更厉害的“杀手锏”——半自动越位判罚技术。

该技术的运行路径可以拆分为两个关键步骤。

首先,要确定进攻队员最后一脚传球的时间。这主要依赖于本届卡塔尔世界杯的官方比赛用球“旅程”(Al Rihla)。其内置的惯性测量单元(IMU)传感器在数个柔软支架的支撑下被放置在了足球内部的正中心,能够以每秒500次的频率向决策中心发送足球的运行数据。国际足联技术与创新总监约翰内斯·霍兹米勒表示,该传感器可以实时发送足球在多方向运行上的加速度信息,系统将根据足球加速度的变化,自动判断出足球离开进攻队员脚部的精准时间。

图源:adidas官网

随后则是关键的画越位线环节,布置在体育场屋顶下方的12个专用跟踪摄像头将运用视频动作捕捉技术,跟踪每个球员身体上的29个与越位有关的身体部位,形成29个数据点,以每秒50次的频率,将有关该部位的位置、时间等信息数据发送至决策中心。

最后,系统会将足球传回的时间信息和摄像头跟踪得到的球员肢体位置信息进行整合、计算,得出供主裁判参考的判罚结果。

图源:国际足联官网

虽然过程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只需要3到4秒,裁判就可以得到一个由系统计算出的精确结果。而如果最终主裁判决定采纳该结果,系统就会通过运动员身体上采集到的数据,借助3D人体姿态重建技术,自动生成一段3D动画。该动画将以最佳视角详细画出越位线的位置以及越位球员在接球时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并在体育场的巨型屏幕上及转播画面中播放,让球迷们对判罚心服口服。

图源:国际足联官网

必须强调的是,半自动越位判罚技术虽好,但最终的判罚决策权仍在主裁判手中。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皮耶路易吉·科里纳反复强调,该方案之所以命名为“半自动越位判罚技术”,便是因为其只能为主裁判提供是否越位的参考结果,而并不做出最终判罚。换句话说,主裁判也可以不采纳它给出的参考结果。

艾堃也表示,在进行越位判罚时,助理裁判员不仅要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判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其根据规则对比赛发生的事实进行主观判断,“比如处在越位位置的进攻队员虽然没有接球,但其是否干扰了对方队员、是否参与了进攻、有没有通过移动来干扰对方队员处理球等,这些判罚涉及到对于比赛的深入理解,机器暂时无法做出完全准确的判断。”

图源:国际足联官网

但也有球迷已经忍不住开始吐槽该技术过于准确的结果正在“杀死”足球比赛的魅力。进球后球员不能立刻庆祝,球迷也不得不反复观看回放,猜测进球是否有效。作为一项全新技术,无论球迷还是比赛参与者,都仍然需要时间去适应。但公平作为体育比赛的应有之义,我们从来都不应该放弃。如今,技术的飞速进步,正在帮助我们无限靠近它。

编辑:张爽

审核:朱丽

新华全媒+丨高山滑雪黑科技帮你量身打造训练方案

高山滑雪项目是雪场上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运动员们滑起来看似轻盈飘逸,要想摘金夺银却不容易。

滑行过程中受到重力、空气升力和阻力、地面支撑力和摩阻力以及骨骼肌肉力等作用,风环境条件与运动员的成绩息息相关。

2019年起,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的“科技冬奥”专项课题针对雪场风环境进行研究,帮助滑雪运动员量身打造训练方案。

记者:杨仕彦、谷训、柯高阳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科技感拉满!这届冬奥会有哪些黑科技?

作为2022年开年振奋人心的盛大体育赛事,本届冬奥会已经接近尾声。俗话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22北京冬奥会不仅是聚集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重大赛事,更是一个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大舞台。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面向北京冬奥会的实际需求,围绕办赛、参赛、观赛、安全、示范五大板块部署科研任务。据了解,专项共安排部署80个科研项目,共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

01科技带来全新观赛视角

“云”智能转播感受360°立体呈现

一个半世纪前在报纸上看延期体育报道的观众当然不会想到,现代奥运开始的第125个年头,人们已经可以用电影般的效果和以4K/8K的超高清格式实时观看比赛。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史上首个核心系统100%上云的奥运会,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统迁移至阿里云上,这是百年奥运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工程。

借助云计算优势,OBS Cloud使许多现场的采编工作可以转移到云上,实现远程操作,极大降低了奥运现场的转播负载。对于一些中小型转播媒体来说,甚至不需要到奥运会现场,在本国就可以远程接收、转播赛事内容。

在5G大规模覆盖下,AR/VR设备、高清视频、短视频等为大家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全新视角的观赛体验。同时,人工智能合成视频技术对运动员动作瞬间进行360度捕捉,这是传统的转播技术无法达到的。

这个技术的实现还与首都体育馆中设置的40台4K摄像机阵列和3台8KVR相机是分不开的。这些摄像机不仅能实现让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观看运动员比赛的角度,以及体验“子弹时间”的观看特效,还可以精准捕捉运动员的动作细节。

此次的北京冬奥会让奥运转播将不再仅依赖卫星传输,而是通过奥运转播云,走向全球数十亿观众。

百度智能云3D AI技术捕捉每一帧的精彩

高手之间的对决就在毫厘之间,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看清和看懂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每一帧关键动作,百度智能云通过“3D AI”技术打造出“同场竞技”系统,将单人比赛项目变成“多人比赛”,实现冠、亚军比赛画面的三维恢复和虚拟叠加,方便观众通过一个赛道看到不同选手的实时动作。

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对运动员动作进行量化分析,将滑行速度、腾空高度、落地远度、旋转角度等一系列运动数据与原始画面叠加起来。这解决了高速度、高难度动作还原的难题。技术呈现的画面再配合专业解说的技术分解,观众可以更直观地从流畅性、完成度、难度、多样性和美观度等角度看懂选手之间的技术差异,轻松看懂冠亚军之争。

例如,在谷爱凌的夺冠比赛中,百度智能云的3D AI技术——“时空定格”技术通过对运动员进行量化分析,并把高速连续动作定格到3D空间,帮观众能一秒看清了谷爱凌夺冠瞬间的逆天动作。

3D AI分析谷爱凌逆天动作

并且,百度智能云还在线上打造了虚拟跳台,让观众实现“亲临现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首钢滑雪大跳台进行了三维重建与虚拟还原,打造1比1的场馆3D 模型,观众可以通过3D场景漫游的形式,从远景、全景、近景等多角度自由视角观赏大跳台,并可以切换日景、夜景、水景等不同的视觉效果,周围环境、跳台弧度,赛道难度通通一览无余。

02科技智造冬奥会场馆

二氧化碳制冷打造冬奥史上“最快的冰”

在本届冬奥会赛程中,诞生多个奥运记录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何如此丝滑?

在二、三厘米厚的冰面下,埋了十余层不同的结构。防潮层、防冻层、渗透层……其中一层,是密布的制冰管,其中流动着液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便是“冰丝带”的隐藏黑科技。

这是人类冬奥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天然工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替代传统制冷剂氟利昂制造的冰面。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张信荣多年来一直研究与开发“跨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让温室气体化身高效资源,在赛场上实现环保节能最大化。

国家速滑馆

经过研究与设计团队的努力,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块通过二氧化碳制冷制造的冰面温差最终控制在0.5℃,低于奥组委提出的1.5℃标准,硬度均匀,利于运动员创造好的成绩。二氧化碳系统制冷过程中产生大量高品质余热,通过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可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场馆的热水、浇冰、除湿等场景,相比较传统冰场可以有20%以上的能效提升。

“水立方”“冰立方”自由切换

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冰壶比赛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在本届冬奥周期完成了从“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蜕变。

经过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大学和中建一局、商汤科技等科研团队近60天的协作。2019年底,一套包括可转换场地、可调节环境、智慧场景控制和增强观赛体验等关键技术的冬夏场景智能转换体系得以成功自主研发。

“冰立方”改造效果图

为了将泳池改造成为冰壶比赛场地,设计团队先是在具有一定坡度的泳池底部,安装了可调节的钢结构支架、混凝土面板和高性能隔热层等装置,将泳池变为平地,最后在上面铺设一层约8厘米厚的薄冰。就此,国家游泳中心成为世界首个实现冰—水转换的双奥场馆。也就是说,当冬奥会结束,这座建筑能再次以“水立方”的姿态呈现于大众面前。

03科技保障快速公正判断

AI辅助裁判

一场体育赛事最重要的就是“公平竞争,公平判断”,若仅凭裁判肉眼进行评判,裁决结果可能会有存在争议、甚至出现误判的情况。

在今年的冬奥会上,科技为体育竞技提供了更精准的方案。基于数字化和3D技术的AI裁判,可以克服高度、光线等复杂因素,捕捉在运动员的细微动作,通过回放和分解动作,还可以在赛前为运动员提供定制方案。

2022年1月21日,花样滑冰AI辅助评分系统1.0产品发布,由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与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共同发起,同时启动花样滑冰AI辅助评分系统2.0建设,AI头部企业第四范式将提供人工智能算法、平台等全面支持。

这套辅助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赛前训练的评分和检测,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与深度学习,对运动员的整体运动轨迹进行实时追踪,实现稳定性可视化的比赛评判。

总台自主研发的超高速4K轨道相机“猎豹”系统

此外,短道速滑比赛中更是采用独立的仲裁摄像系统。仲裁摄像系统大多包括多机位视频记录和慢动作重放系统,通过固定摄像机精准拍摄记录每一圈或者每个运动员的比赛信息,可以以慢动作模式详细分析运动员的每个动作。

04科技助力运动健儿

智能移动方舱实现30秒生成诊断报告

冬奥会的许多比赛项目危险系数大,例如短道速滑、自由滑雪大跳台等,需要准备快速医疗救援装备以应对不时之需。

智能移动方舱面积不到20平米,配备便携式智能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卧式锥形束CT、冻伤面部数据采集系统等用于冻伤及颌面创伤现场诊治的关键整体化设备,同时内置两个重要的系统平台,一个是基于医疗大数据和AI的智能化诊疗平台,另一个是基于5G网络和语音智能提示技术的专家远程审核网络平台,CT影像从导入到生成报告只需30秒,显著提高冬奥会现场救治水平。

依托两个平台,医生可以在事发时作出快速决策,提高了冬奥会现场救治水平,缩短了救治时间,保证了移动方舱内救治的高效与专业。

“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面对突发状况,应急医疗救援就是在与时间赛跑,节约一分钟就能给受伤的运动员带来转机与希望,而救援时间的高效压缩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

自主创新为雪蜡车添翼

从概念到方案、从设计到制造,首台国产雪蜡车达到了国内首创、世界领先、完全国产,折射了中国 “智造”的新成就。

为了解决车内低温热启动、安装环境狭窄等问题,海尔卡奥斯共新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包括解决机器低温制热启动、可靠性运转检测、带有内循环功能的新风机、空调低温制热启动防止低压故障的控制方法等。加上应用海尔原自有的11项专利,在整个过程中应用专利17项。

我国在研制这台雪蜡车之中,共申报了81项专利,做到了24项技术突破,成功将核心技术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我国自主创新的首台雪蜡车可以帮助运动员在雪面滑行时获得适宜的摩擦力,从而节省体力、提升竞技水平。

风洞实验室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

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之前风洞主要用于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的空气流动,以验证气流阻力对飞行器或物体的影响。

当今全球不少国家已将风洞应用于体育训练中,模拟真实的气流、水流条件,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利用风洞技术,除了可以帮助运动员科学调整运动时的姿态之外,还可以对运动服装、器材进行风阻系数的测试,为高性能运动装备的设计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本届冬奥会,我国将风洞实验室提供给了跳台滑雪、钢架雪车等竞速类项目运动队,帮助他们更高效训练、提升成绩。

风洞实验室

北京冬奥会即将落幕,这一次,我们骄傲地展示着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强大实力。

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中国智造!

end

“所有内容均为公开信息,仅以信息传播为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