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中国操作系统cos(中国操作系统往事)

导读 中国操作系统cos文章列表:1、中国操作系统往事2、政策扶持难掩尴尬 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挑战3、政府定制版Windows 10将面世 国产操作系统错失时间窗4、木兰语言承认造假,丢

中国操作系统cos文章列表:

中国操作系统cos(中国操作系统往事)

中国操作系统往事

20年沉浮过后,操作系统走到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国产操作系统会迎来突围机会吗?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 姚心璐 编辑| 安心

“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 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2012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一场对话中这样谈到。

7年以后,在整个科技行业中,无论是PC、还是移动端,国产操作系统仍近乎空白。

并非没有过尝试。在过去20年中,研究机构、高校、国企、民企,宣布研发自主操作系统的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中科院、中国移动、阿里等明星机构和企业。最终,却在内外的多重压力下,纷纷走向没落。

如果一定要给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定义一些“亮点时刻”,可能是在2001年红旗Linux中标北京市政府订单时,也可能是在2015年,阿里云OS赢得7%国内手机系统市占率时。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亮点,早已消失在近20年的沉浮中。

发生了什么?究竟又是什么影响了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可能是技术、可能是人才、也可能是时机,迄今为止,仍然无一定论。

眼下,时至4G与5G交替、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交替,新时代即将到来,在这个可见的未来中,我们会再次看到国产操作系统的身影吗?

红旗Linux往事

多年以后 ,梁宁回忆起那场关于操作系统的争夺战时,她将其形容为“大溃败”。

这是国产操作系统第一次对国际巨头发起挑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中科院院士倪光南、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孙玉芳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中国必须拥有自主知识软件操作系统”的共识下,推出国产操作系统红旗Linux。

2000年,在红旗Linux发布半年后,中科院软件所和上海联创以6:4的出资方式,共同成立了中科红旗。

红旗Linux曾有过“辉煌时刻”,在成立仅1年后,红旗Linux成为北京市政府采购的中标平台。这次采购在行业内影响重大,当时,包括红旗、永中、金山等国产软件均中标,而微软却意外出局。此后不久,微软中国总裁高群耀辞职,据内部人士透露,此次为“被迫辞职”,原因与业绩不佳有关。

在微软价格高企、盗版Windows猖獗的当时,在政府订单之外,为了降低成本,联想、戴尔、惠普等公司也曾预装红旗系统。上线一年多以后,时任中科红旗总裁的刘博表示,国内Linux 的使用量比去年增加3、4倍,已经达到100万套。

正如倪光南所说,操作系统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生态系统,需要能够搭建起完整的软件开发者、芯片企业、终端企业、运营商等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出于这样的考虑,2002年,红旗宣布与国产办公软件永中合作,将红旗Linux和永中Office联合销售。

也正是软件,成为国产操作系统的致命伤。作为倪光南的助手,梁宁在2000年到2002年期间参与了Linux、永中office联合销售相关的工作。她回忆这段历史时,提到当时一个“要命的问题”:永中office、金山WPS等国产软件均基于Linux,这也意味着,他们与微软Office有兼容性问题。

她回忆说,时任北京市科委主任的俞慈声带头启动“启航工程”,召集中、日、韩三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如何破解微软的文档格式,以实现读写和存储的完美兼容,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没有搞定用户体验”,梁宁运营商抢跑手机操作系统

在国产PC操作系统的种种遗憾中,不得不提到晚于微软15年起步的时间差。这意味着,当移动时代来临时,国产操作系统或将迎来一次新机会。

在iPhone问世的2007年底,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发布1.0版本,婴儿期的安卓系统优势并不明显。次年推出的HTC G1是世界上首个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产品,但因卡顿、死机问题显著,销量平平。彼时,在智能手机系统中,iOS、Android、微软、诺基亚“塞班”都在争夺着未来。

在中国,首个宣布推出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是中国移动。2008年,这款名为OMS的系统上线,号称要与Android并驾齐驱,打破几大国外智能系统的垄断。

OMS基于Linux内核、采用Android源代码进行开发,去掉Google搜索、邮件等服务,集合中国移动的飞信、139邮箱等,并首批搭载于联想的移动定制机OPhone上。依照中国移动的想法,这是一种软硬结合的发展方式,可以“掌控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入口”。

单以时间看,OMS操作系统可以说是抢占了先机,然而,由于基于安卓开发,而当时的安卓成熟度较低、经移动修改后体验更差。OMS手机上市后,许多用户购买联想OPhone的第一件事是手动刷机,换成其它系统。

由于反响惨淡,市场推广局面不利,几年之后,中国移动不再要求定制机搭载OMS系统,“首个国产智能手机系统”也逐渐悄无声息。

关于OMS的另一个争议是,这究竟是否是一个独立于安卓生存的操作系统?经过当时的许多技术人士分析,尽管OMS强调自己是自主系统,甚至在初期选择不兼容安卓应用,但事实上,OMS仍对安卓高度依赖,并需要跟随后者的升级而升级。

严格意义上,第一款“独立国产智能手机系统”的名号应该颁发给2年后发布的联通沃Phone系统。在发布当时,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即强调:“沃Phone与Android没有任何关系。沃Phone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正因如此,沃Phone系统也得到了国家级的多项支持,被列为国家核心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课题成果。

图注:搭载联通沃Phone系统的定制机

不过,作为运营商,联通推出沃Phone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置入自有业务,而并非抢夺市场。甚至,因为当时联通正在依托苹果iPhone的销售追赶移动,在沃Phone推广上,也平衡了这一部分利益。种种原因之下,沃Phone具备多种“先天劣势”:系统仅用于1000元到2000元的低端机、不兼容安卓应用、对每家手机厂商收取30元/台手机授权费。

更糟糕的是 ,尽管沃Phone只比移动OMS系统晚了两年,但在2011年,手机系统市场格局已是天翻地覆:OMS上线时,安卓尚仅仅占据5%市场份额,然而;伴随着三星Galaxy S的大获成功,安卓系统飞速增长,至2011年,其已经拥有超过50%的市占率,自此后,更是对市场中的其它系统呈现碾压之势。

此后,沃Phone一路溃败,2014年,其研发团队——深圳全智达通信宣布公司被同洲电子以2983.31万元全资收购。

阿里云OS的倔强与短暂辉煌

不想错过智能手机时代的不仅有运营商这样的手机界“老玩家”。时任阿里巴巴CTO、阿里云总裁的王坚曾透露说,最早,阿里希望直接进入手机市场,甚至与富士康等企业进行过洽谈,并与中国电信谈好了话费分成,但却在最后拍板时,选择了停止。“几个高管一起决定的,”他说,“手机不是阿里能做的,售后、库存,都是互联网公司不曾遇到的,这不是阿里的核心竞争力”。

退而求其次的阿里云选择了开发手机操作系统。摆在王坚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做安卓系统的再开发,二是研发对标安卓的自主系统。日后人们会知道,腾讯和百度、小米和华为等多家科技企业,均选择了前一种方案——毕竟,在已经势如破竹的安卓系统面前,坚持独立无异于自寻死路。

然而,王坚想做“自己的东西”。他的同事回忆说,王坚一直有着强烈的技术自主情节,“60后”的他常常遗憾于中国过去无法自己建造大飞机,“那么多优秀的工程师一辈子连造飞机的机会都没有”。

在王坚的坚持下,阿里云OS成为第一款由互联网企业打造的自主操作系统。阿里云率先和天云、海尔合作推出手机。然而,当阿里云进一步与宏碁手机合作时,在2012年9月13日的发布会开始前一小时,由于受到谷歌施压,宏碁取消了这次合作。

“如果在新产品上搭载阿里云操作系统,谷歌公司将会解除与其安卓产品的合作和相关技术授权”。”根据一财报道,阿里云在当时的官方声明中这样写道。

之后不久,谷歌确认了这一消息,他们同时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在声明中,谷歌将一贯宣称为自主操作系统的阿里“云OS”定义为“非兼容版安卓系统”,意味,虽然云OS不兼容安卓应用,但仍然是一个变形版的“安卓”。

一时间,业界对阿里云的质疑扑面而来。云OS究竟是否涉嫌抄袭?根据王坚的解释,一个安卓手机的架构基本包括底层开源Linux、中间层虚拟机和上层应用框架,其它企业选择的“再开发”是指自己定制应用层,而阿里深入至中间层,打造了自有的虚拟机。

无论结论如何,这次纷争对于云OS是一次重大打击。谷歌能够要求宏碁停止与阿里合作,因为宏碁属于OHA(开放手机联盟),这是一个由谷歌发起的组织,成员可以提前获得新版安卓,在海外市场认可度极高。

彼时,国内华为、中兴、联想、OPPO,国外HTC、摩托罗拉、三星、LG、索爱等主流手机企业,均为OHA成员。阿里云与宏碁合作流产,昭示着与这些品牌合作的可能均付之东流。

王坚当时几乎成为众矢之的,他后来对媒体说,“在推出阿里云OS的这一年,我遭到的骂比这辈子都多。”一年之后,王坚卸任阿里云总裁。

不过,从当时的动作看,阿里对于YunOS是寄予厚望的。2012年9月20日,阿里宣布YunOS将独立于阿里云事业群运行,受阿里巴巴集团直接管理。此外,阿里宣称,YunOS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级产品,将向其投入2亿美金。

2013年3月2日,YunOS网站上线,系统名称也从阿里云OS更名为阿里巴巴YunOS。

云OS究竟是否为自主系统的争议延续了很长时间,不过在阿里力推下,YunOS的发展没有停滞。在2014、2015年,凭借与魅族合作,YunOS曾一度占据国内手机操作系统份额的7%。这堪称是YunOS的巅峰时刻。

不过,随着小众手机市场逐渐萎缩,YunOS声量逐渐减小,在最近数年,当阿里再次公布YunOS的更新版本时,已不再强调这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

困境中的机遇

20年沉浮,始终力主国产自主操作系统的倪光南也从60岁向80岁迈进,而国产操作系统仍未迈进主流市场——在这一点上,甚至还不如芯片。

在很长时间里,不仅市场对国产操作系统的使用体验评价不佳,甚至由于某些“前科”,导致国产操作系统在舆论中常常中与“骗局”绑在一起。

最著名的一起造假案发生于2006年,国发科技大学负责研发的麒麟操作系统被曝出与开源代码FreeBSD在源代码上高度相似。分析者认为,尽管麒麟宣布拥有完全自主版权的内核,但事实上,创新程度可能仅为10%,麒麟官方被迫承认了这一事实。

“许多国产操作系统厂商的出发点在于国家补贴,而不是商业化角度。”曾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在这一环境下,使用者意愿不高,研发者动力不足,近年以来,先后推出的COS、960 OS、元心OS等国产操作系统,均无甚声响。

然而,自2018年以来,种种迹象表明,市场需要一款或多款成熟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

机遇潜行,市场意愿也在提高。2018年5月,腾讯CEO马化腾在一次论坛上提到,作为应用开发商,希望可以支持更多服务,“在国产芯片上能够运行、包括国产操作系统上也能够运行”。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操作系统,一旦发生了我们不能够再使用这些(来自 Google 和微软的)操作系统的情况,我们就会做好启动 B 计划的准备。”在最新的消息中,这款“B系统”被称为麒麟OS,也有消息称其真名为“鸿蒙”。

在一篇“华为老兵”的自述中,作者表示,自己曾与倪光南讨论,两人彼此都认为,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对国产操作系统已经更加友好:首先,作为超级App,微信已经通过小程序构筑了丰富的生态,用户可以减少App;其次,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用户主要使用的App均为国产。

两个论据指向同一个结论——如果中国市场在当下推出国产操作系统,只需得到国内企业的支持,不会重蹈被微软、谷歌限制的覆辙。

另一个可能对国产操作系统形成利好的是,随着智能手机产业走向成熟,科技界已经将目光投向下一个时代:车联网和物联网。而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科技时代的变迁,都会有可能造成产业链各个层面的洗牌,这其中包括终端商,也包括操作系统。

在最近两、三年中,折戟手机市场的阿里YunOS仍在持续更新,在2016年确立首个IoT物联网软件开发国际标准,此后不久,YunO加入物联网标准组织ZigBee;2015年,华为首次推出了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 OS。

最新的消息是,美国东部时间5月20日,据英国金融时报,华为西欧业务副总Tim Watkins称,在谷歌表示会限制向华为提供部分安卓系统服务后,华为正准备发布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Watkins提到,华为之前就在打造该系统,已经在中国的部分地区测试,预计很快能推出。

今天的市场环境正经历风云变幻。在接下来的科技市场中,会有中国操作系统的一席之地吗?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政策扶持难掩尴尬 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挑战

属于中国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迎来破冰之旅。日前,在“国产操作系统产业信息安全领域应用论坛”上,元心科技公司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正式亮相。据悉,在安全方面,元心科技公司针对中国消费者的操作习惯做了专门的优化。

要知道,这也是继11月初,中央发出明确指示,要求从政府内部开始,先对国产操作系统进行普及后的最新进展。对此,中国工程院士倪光南指出:“通过构建中国国产操作系统的应用商店,围绕应用商店来构建国产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先把这些应用做起来,将会促进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不过从目前形势来看,国产手机操作系统要想取代Android、iOS等系统尚需时日,突围之路仍需统筹的规划和完整的产业链。

国产自主OS终破茧

近年来,在国产智能手机迎来大发展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屡屡传出首次自主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开发的讯息,包括小米MIUI、阿里云OS、同洲960、COS操作系统等,但实际上这些系统有的是基于Linux代码的二次开发,有的是基于Android系统定制化开发,都很难称为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而近日由北京元心科技公司推出,并于今年8月完成研发工作的元心操作系统称得上是中国首款移动操作系统。

据悉,元心操作系统与众多安卓或类安卓的系统不同,是基于纯Linux开发的操作系统。在遵循相关开源协议的框架下,元心吸收和借鉴了很多无知识产权冲突的优秀开源成果,对安全和图形等方面做了重大的创新与改进,提供基于C 的QT和HTML5两种开发语言。目前,主要面向行业用户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元心操作系统和Android系统与此前的通州960操作系统不同,二者并不能同时运行。不过,元心操作系统可以通过冷启动的方式选择另外一个系统;同时,元心也正在与第三方合作,将来可以通过第三方的虚拟机来无缝地运行大部分安卓应用程序。

元心科技董事长史文勇表示,元心手机操作系统最大的形式创新就是自主可控,“我们在安全方面做了很多测试,这个是很多其他高端手机不具备的。此外,根据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在系统的使用体验上做了优化。”

新操作系统利好国产商发展

随着元心操作系统的尘埃落定,业界对此的看法也是甚嚣尘上。那么,这样的手机操作系统对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国产商来说,价值几何?在Android、iOS系统大兵压境之下,新操作系统又有多少生存空间?

显然,对中国而言,拥有自主手机操作系统是值得骄傲的。目前,除了小米MIUI、魅族的阿里云OS等厂商对安卓系统做一些改变外,大部分手机厂商仍旧直接用上安卓系统。因此,随着元心手机操作系统的诞生,自主性成为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代名词。

需要指出的是,新操作系统除了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国产自主性不足外,还有利于构筑信息安全渠道。目前,所谓的国产手机,除了品牌是自己的外,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国外生产,操作系统内的APP负面新闻比比皆是。吸费、广告、病毒等成为常态。而元心操作系统在从安全信息角度讲,“能够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增强安全防御。对于一些对安全要求较高的重要部门来说,相对于现有的操作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倪光南对此表示。

当然,拥有了自主、安全性能的国产操作系统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其未来的发展也必定受益匪浅。要知道,安卓对于操作系统底层核心技术的保护,并不允许手机厂商进行过于深入的开发定制,此前便出现过阿里操作系统与宏碁合作被谷歌叫停的事件。或许,在短时间内,国产手机操作系统还不能深入人心,一旦手机厂商配合、加入这一“大家庭”,那么,谷歌的安卓还有多少市场?

统筹规划,做真正的突围

有了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国产操作系统似乎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自主、安全、未来。这是多少手机厂商梦寐以求的结局,好像随着首款操作系统地诞生,一下子就解决了。可是,真得那么简单?

首先,从Android和苹果iOS系统的市场率之高令人望尘莫及。据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安卓系手机市占率达84%。Android和iOS市场占有率份额超96%。而中国市场作出的贡献不言而喻。进一步说,国产手机要在这两大座大山中生存,面临的压力必定是非常巨大的。

其次,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新操作系统的时机貌似晚了点。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如今的“天时”早已被Android早早拥有,这样的局面是,导致的厂商支持率逐渐向Android靠拢。试问,要形成一定的规模相应需要多长时间来整合?

再次,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用户对新系统的忠诚度又有多少?如今,谈起操作系统Android、iOS占主流。事物的改变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新的改变,但这这个过程中,国产手机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研发、自主权的改变都是亟需攻破的难题。

因此,对首款手机操作系统来说,首款,并不意味着就是胜利。自主,并不意味着就能成功。只有在突围的道路上,统筹规划,确定行业标准、完善产业链才能在接下来的“征途”上势如破竹。

政府定制版Windows 10将面世 国产操作系统错失时间窗

□本报记者 蔡晓卿

曾几何时,当微软Windows 8在国内被全面“封杀”时,振兴国产操作系统的呼声便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这一愿望似乎已经落空。微软大中华区CEO贺乐赋近日表示:微软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中国政府专用版Windows 10操作系统,现已完成第一个版本。

在斯诺登事件之后,政府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央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层面。此次政府版Windows10的面世,折射出国产操作系统发展雷声大、雨点小,竞争力不足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产操作系统敲响警钟——亟须建设属于自己的生态环境。

Win10推出中国政府定制版

中国政府和国企即将用上定制版本的微软操作系统Windows10。3月20日,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贺乐赋公开表示:微软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中国政府专用版Windows 10操作系统,现已完成第一个版本。

据了解,与普通Windows 10相比,专用版或会去除一些针对消费者的应用和功能,以增强产品的易管理性和安全性,满足中国政府的特殊需要。但“专用Windows 10系统”的核心始终是一款Windows产品,这个系统可以使用生态系统内的现有应用软件。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操作系统有微软的Windows、苹果的Mac OS和开源系统Linux。据市场调研机构Net Applications去年的数据显示,Windows的市场份额为91.39%,俨然是傲视天下的霸主。

国产系统崛起步履艰辛

2014年,微软官方表示,停止对Windows XP系统的技术支持,不再更新安全补丁。当时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便提出要求:“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业界都认为国产操作系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事实上国产操作系统存在运行不稳定,时常卡顿、死机现象。国产操作系统要与国外竞争者形成正面抗衡,当下还面临很多困难。

第一,国内软件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国产操作系统水平低下也与起步晚等不无关系。国内软件产品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一提及国产操作系统,最为人所知的应该是中科红旗、银河麒麟、中标Linux、同洲电子960手机、中国COS等操作系统,但这些国产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却寥寥无几。目前国内操作系统在民用和消费市场上份额还不到0.1%。

第二,在国内,由于产业链上下游尚未完全打通,国产操作系统没有形成生态系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国产操作系统过于依赖政府采购、国有企业等少数大客户,导致缺乏市场扩张能力。而且,操作系统不可能只单依靠一个或者几个厂商就能支持起来,现有的国产操作系统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也说明这个产业仍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第三,究根结底还在于国产操作系统创新力不足,其都是基于Linux代码研发, 并进行深度修改。对于开发者而言,在微软的Windows、苹果的Mac OS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的情况下,要想做出差异化、特殊化的新亮点的国产操作系统可谓难于上青天。

情怀撑不起国产操作系统

国产操作系统错过如此绝佳的机遇也令人唏嘘不已。不过,有分析认为,对于国产系统的支持,国内往往是停留在政策和情感上,烧钱式地强推,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国产操作系统的一个生态环境问题。所谓的生态环境包括软件开发者、芯片企业、终端企业、运营商等产业链上的各主体,构建起一个覆盖配件、终端、应用服务等诸多环节。国产操作系统若要强大发展,必须要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首先,要提升国内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是加快技术研发,掌握自主的核心技术,不能再停留在模仿阶段。诸如中科红旗等国产操作系统的失败经验也说明,企业如果没有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在政策春风等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快速成长,但之后也会遭遇消退或反弹。

其次,政府应在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上加大对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加快IT领域相关人才的培养,要做好操作系统,庞大的研发团队是必不可缺的。操作系统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集约经济才能快速发展,没有国家的支持也是难以做到的。

最后,国产操作系统厂商要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企业合作,利用优势资源,实现应用开发者的导入,建立统一的应用商店,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体系。

据报道,2015年,戴尔中国区负责人透露戴尔在中国的电脑,40%以上的电脑预装的是中标麒麟的操作系统。由此可见,国产操作系统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木兰语言承认造假,丢人都丢到火星去了

前两天,有媒体报道称,中科院计算所旗下的实验室发布了一款名为“木兰”的编程语言。木兰编译组负责人表示,这套编程语言自主可控,并有望成为“智能物联时代的C语言”。

不过,说个实话,如果是前几年,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还会激动一下。但现在,第一反应已经变成了“不会又是一个骗钱项目吗?”。

果不其然,在程序员圈子里,木兰很快就被锤爆了。知乎上,各路大神表示,所谓的木兰就是Python换壳,甚至直接调用了Python的库,没有重新开发解释器,二次开发都谈不上。

舆论压力下,木兰编译团队负责人刘雷终于跑出来道歉,承认了两点:木兰编程语言主要用于中小学教育,而非夸大的智能物联网;32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基于Python的二次开发,而非自主研发。

现在,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打着自主研发的旗号,号称为智能物联时代的服务的木兰,又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骗局,又一次消费着大家对国产自主技术的热情。

在过去的2019年里,各种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自主技术的重要性。而芯片和操作系统,则是科技和互联网行业里最最核心的部分。对每一个中国用户而言,都无比期望看到国产芯片、国产系统能够崛起。

然而,打着自主创新、爱国情怀幌子的圈钱把戏,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那去年的“红芯”来说,一款号称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宣布融资了两个亿。但被扒皮后大家发现,它的源代码来自谷歌的Chromium项目,说白了就是一款换壳的谷歌浏览器。

(图源:微博网友Touko)

实际上,Chrome浏览器很好用,插件丰富、启动速度快、界面简洁等等,都是它的优点。国内有很多基于Chromium内核的浏览器,比如搜狗、360等互联网公司都推出过这类产品,在保留了谷歌原生浏览器优点的基础上,还研发了很多本地化的功能,更适合国内用户使用。

但区别在于,搜狗360们都老老实实地表示自己的浏览器是基于谷歌的技术和源代码,并且还积极给整个开源社区做贡献,得到过谷歌的表彰。

而红芯这样的,不但隐瞒了自己套壳的事实,还偏偏说自己是自主创新,甚至不要脸地号称打破了垄断。当然,就这样,还能融2个多亿,可见投资人也的确比较心大。

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一点,2014年的时候,一款名为“COS”的手机操作系统出现了,名字很霸气,是“中国操作系统”的英文简称(China Operate System)。一发布就表示支持10万款应用。

然而,很快大家就发现,COS的界面系统和HTC的Sence UI高度相似,而且和安卓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现在,COS当年的豪言壮语早已烟消云散,甚至连官方网站都已经打不开了。

当然,最最夸张的,还要属十几年前的汉芯事件,用砂纸打磨CPU,并且大张旗鼓地成立公司、开发布会,脸不红心不跳地拿着研发款项。

芯片、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科技产品最核心的部分,依然牢牢地被西方世界掌控着。所以,国人对自主研发有着莫大的热情和期盼。

只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基本是由美国主导的,不管是底层芯片还是操作系统,乃至各种技术规范,都被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着。要打破这些高耸的壁垒,太难了!

以我们最熟悉的手机操作系统而言,在iOS和安卓之外另起炉灶,最关键部分不是技术而是生态。

Windows Phone、MeeGo、WebOS……太多手机系统都无疾而终了,而国产系统想要重新占领已经趋于饱和的手机市场了,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比如原本想在手机市场发力的阿里云系统,现在也重点转到了IoT、车联网等领域。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领域,尽管艰难,但依然有很多国产厂商在不留余力地坚持着。

华为在2019年遇到了美国政府的围堵,但自主研发的海思麒麟芯片已经成长起来,在手机行业站稳了脚跟,成功突围。

此外,华为打造的自主研发系统鸿蒙也打开了局面,首先在大屏设备上获得了应用。不管未来的局势如何,在最关键的芯片和系统上,华为已经握住了自己的底牌。

国内知名芯片品牌龙芯,也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市场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尽管在消费级CPU市场,龙芯无法和英特尔AMD较量,但在嵌入式市场、超算领域等,龙芯可以一战。我国自主定位系统北斗中,就有三颗卫星采用了来自龙芯的芯片。

在芯片代工领域,中芯国际在快速成长。去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宣布成功实现14nm FinFET量产,这对我们而言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

此前,有外媒报道称,美国准备进一步限制技术出口,美国技术超过10%的产品将不能出售给实体名单企业。如果这项新禁令生效的话,意味着台积电的14nm产线将无法给华为等企业使用。

而根据最新消息,中芯国际已经拿到了华为14nm的订单。此外,经过台积电评估,7nm工艺采用的美国技术不到10%,可以继续给华为使用。一番操作之下,华为算是渡过了眼下的难关。

正因为有这么多踏实做事、默默用成绩说话的人存在,我们才能看到实现核心技术自主独立的希望。而木兰、汉芯们玩的把戏,无非是用冠冕堂皇的纸去裹住真相的火焰,被戳穿后,除了让大家失望愤怒外,也无形中打击了那些真正做出成绩的人。

木兰标榜的所谓的从娃娃抓起的儿童编程系统,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圈钱说辞。Python的入门难度本身就比一般的编程语言要低,实用性也不差。不管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没有必要去学习和使用这样一款四不像的语言。

真正面向青少年编程的好的课程有很多,例如苹果在iPad上推出的Swift Playgrounds,微软组织的《我的世界》“编程1小时”等。通过这些免费的课程,同样可以让小朋友体验到编程的乐趣。

所以,面对这些打着各种旗号、消费国内用户情怀的所谓自主技术,我们还是擦亮眼睛吧。

最后,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中科院计算所已经发布公告,表示木兰负责人刘雷已经被停职检查,并将会对木兰事件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所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湖北软件行业20年·人物故事 | 天喻信息董事长张新访

创业勇担当 创新不停步

张新访,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与系统技术研究所所长、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湖北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称号。

寄语: 希望在建设数字世界的新征程中与同行携手共进,为国家及行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是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0205)。天喻信息聚焦于数据安全智能卡、金融终端、智慧教育、税务服务、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等领域业务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数据安全领域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智能卡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支付市场POS终端设备主要供应商和K12阶段智慧教育云平台领军企业。公司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拥有近200项专利,近500项软件著作权,是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竞争力百强企业。基于数据安全领域的技术优势,天喻信息大力开拓物联网服务、智慧教育、互联网税务服务等领域,并积极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国家鼓励发展的前沿技术领域。

不负使命,开发CAD软件打破国外垄断

改革开放之后,CAD软件传入国内,但在西方企业的主导下,无论产品价格还是本地化程度都让国内企业难以接受。研发中国人自己的CAD软件不仅仅是为了打破国外对该软件的垄断,也是为了让国内的企业能够省去无数经费,用上更合适的软件,更是为了掌握行业话语权并推动整个产业链安全、健康地发展。

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连续读完本硕博的张新访怀着一腔报国热情,继续留在学校的CAD中心做完博士后,并于1994年起担任学校用于开发CAD成立的武汉华中软件公司的总经理,1996年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肩负重任的张新访在CAD领域磨剑十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他满怀信心地带领团队一路过关斩将,推出了符合中国企业需求的CAD软件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受到国内企业欢迎和国家部委肯定。张新访还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九五” 攻关项目、“十五”攻关项目、“86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科技论文数十篇,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

创办天喻,跨界智能卡建功勋

1997年,距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有三年,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积累和发展的经济模式遇到了瓶颈,加上CAD软件的目标客户多为工程类国企,受体制制约,效益不佳,CAD市场出现了天花板。

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张新访一边带领团队承接一些系统项目,维持企业的现金流和队伍;另一边也开始为企业寻找蓝海市场。经过多方考察和研究,张新访决定带领团队向智能卡领域转型。彼时,智能卡领域尚属前沿产业,门槛高,且被国外巨头垄断,该项提议遭到了董事会的质疑。然而,张新访看准了智能卡市场的巨大潜力,他深信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的能力,最终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说服董事会,推动了公司的战略转型。1999年,为了支持公司转型,武汉华中软件公司改组为武汉天喻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张新访任公司总经理。2000年,天喻转为股份公司,张新访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作为智能卡的核心,嵌入式操作系统和CAD软件虽然都是软件,但应用环境和技术要求却有很大不同。面对挑战,张新访告诉同事们:“Impossible = I’m possible”(没有不可能)。他牵头组建了最强的研发团队迎难而上,通过为期半年的封闭式开发,在1999年成功推出了第一代天喻智能卡操作系统TYCOS1.0,并于当年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检测中心检测认定,成为国内第一款智能卡操作系统,由此让企业从CAD开发商成功转型为智能卡供应商。天喻信息也因此有了中国智能卡领域“黄埔军校”的美誉。

洞察未来,续写时代新篇章

2011年,张新访带领已成立十余年的天喻成功登录深交所创业板,迎来了事业的收获时刻,但作为一个不忘初心的学者型企业家,张新访显然有着更大的理想和抱负。当天喻在智能卡领域持续取得成功的时候,他已开始思考企业面临的危机。张新访敏锐地看到了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带给企业的挑战和机遇,适时提出“创业布局、创新发展、创造机制”的新型战略思路,大力推动天喻将业务领域扩展到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展开了新的创业创新之旅。

2013年,张新访亲自起草了天喻的移动互联网战略规划,带领天喻先后进入智慧教育、互联网税务服务、移动金融终端以及物联网领域,不遗余力推进企业业务转型。

在张新访的主导下,天喻围绕国家教育信息化,从零起步,跨界创新,成功推出K12智慧教育系列产品,先后成为教育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商、科技部支撑计划“教育云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支撑单位和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2016年,天喻K12教育云平台全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同年,天喻首次入选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

2015年,“互联网 ”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张新访带领天喻响应国家号召,在业内率先推出“百旺580”系列互联网税务服务产品,以更高效、便捷的服务跨越地域限制并受到全国众多纳税企业的欢迎。2017年,张新访瞄准第三方支付市场布局的天喻POS产品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天喻迅速成为第三方支付市场POS产品冠军。

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科技创新大潮不停地奔涌向前。张新访始终保持着对科技趋势的洞察力,引领天喻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力。2018年,天喻获得第25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2019年,张新访领导天喻全面进军IoT领域。2020年又推动天喻成立新技术研究院,以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突破口,努力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新技术研究院拥有一支包含海外知名专家在内的高水平技术专家团队并在部分领域已取得研究成果。前不久,张新访又主导天喻组建中央研发院,整合天喻研发创新资源和力量,进一步赋能业务发展。

科技创新周期的快速缩短是当今科技变革的首要特征,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力已成为高科技企业筑牢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宝。张新访带领天喻长期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并结出了丰硕果实。在中国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的征程中,张新访将继续以创业创新的精神引领天喻走向新的成功。

“湖北软件行业20年·人物故事”——系列专访

2000-2020,是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成立发展的20年,更是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零散到聚合壮大的20年。20年间,湖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追梦、逐梦、筑梦的先进代表人物,他们或深耕国产化,或挖掘细分领域专有技术,或致力于产业生态搭建,或孜孜不倦为产业输送了大批人才,解决大量人员就业,促进了大量本土优质企业诞生,为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

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谨以“湖北软件行业20年·人物故事”系列专访,致敬行业拓路先驱的先进事迹。20年,一起走,向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