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绵阳天天800(电车续航都突破800公里了,为啥还有续航焦虑呢?告诉你真实原因)

导读 折800天天9块9文章列表:1、电车续航都突破800公里了,为啥还有续航焦虑呢?告诉你真实原因2、新华全媒+丨高铁时代,穿行于大凉山的幸福慢火车3、三亚海胆事件店家称手握证据

折800天天9块9文章列表:

绵阳天天800(电车续航都突破800公里了,为啥还有续航焦虑呢?告诉你真实原因)

电车续航都突破800公里了,为啥还有续航焦虑呢?告诉你真实原因

经常有朋友说,哪天如果纯电的续航,突破1000公里了,我就买纯电车,我跟你讲,现在都已经突破800公里了。

前不久发的极氪009,它的长续航版,就已经到了822公里,用的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达到了140度电。

这个续航公里数说起来,比很多油车加满一箱油的续航公里数都长了,数据上真的很可观了,但是它能解决我们的续航焦虑吗?好像并不能。

使用CLTC的续航工况

因为大家仔细看一下,下面写的都是CLTC工况,跟大家讲CLTC这个工况,是目前NEDC,还有WLTC里面,最最虚的一个工况。这个工况如果驾驶激烈点,尤其是跑高速速度快一点,那么你可以默认打5折吧。

如果你正常用车的话,还带开空调什么的,那么你要默认打6到7折,所以我们按800公里的续航,7折算下来,那也就是500多公里,但是500多公里,你对于一台MPV来说,好像也还可以了。

但是140度电,那么充电时间要多长时间呢?如果是超级快充的话,充到80%左右,估计也就是30多分钟到40来分钟。

这个时间比起加油时间,确实是长一些的,所以结合目前加油,比充电确实还是方便些。

再加上加油时间,你要是1000公里续航,加油不需要加40分钟吧,撑死了10分钟就可以搞定。

所以尽管目前号称续航是越来越长了,而且在实验室已经突破1000公里了,但是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家续航焦虑。

充电没有加油方便

第二个充电确实没加油这么方便,加上等的时间比较长,从我试驾新能源车,我自己去充电的情况来看。

很多地方充电设施比大家想象的差远了,基本上很多地方都闻到一股尿骚味,然后下雨又没地方躲。

而且有些车子充电,你还不能待在车里面,所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觉得充电体验确实没那么好。

自己怎么去测算实际续航

所以基于现在,大家为了让数据好看,越来越多的车企,使用CLTC这个标准去测续航工况。喵哥也给大家讲一个,比较容易算的一个算法。

就是基本上现在这个电车,像小型电车的话,百公里的电耗大概在15到18个,然后中型的在20个,要是SUV大的和MPV,可能要达到22-25个,也就是百公里用多少度电。

那么你再看一下它的存电量,这个数据的是实的,就比如说极氪009,140度电的长续航版本。

你按照25个电去算的话,就是百公里耗电25度,那么算下来大概就是560公里。

你的电耗成本也就算出来了,你充电多少钱一度,要是外面充一块钱一度的,那就是百公里25块,你要是家里面充5毛8一度的,百公里也就是十几块钱。

你按照这个算法去算的话,基本上不论厂家,使用什么样的续航标准,基本上你都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实际的续航里程。

近几年大家的能耗管理,没有太大的根本性的突破和革新之前呢,基本上这个电耗,还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只不过在夏天和冬天的时候,你的电耗需要做一个上浮,所以不论厂家的数据标的多好看,你只要按喵哥教给你这个办法,去估算一下,你大概能够知道,这台车的实际续航有多少。

新华全媒+丨高铁时代,穿行于大凉山的幸福慢火车

新华社成都4月14日电 题:高铁时代,穿行于大凉山的幸福“慢火车”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

清晨6点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依洛地坝镇牛洛村的吉米木加睁开惺忪的睡眼,穿上校服,背好书包,沿着小路向上普雄火车站走去。每天清晨7点21分,5633次列车总会慢悠悠地准时进站,停靠两分钟。高铁时代,这趟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的列车有些另类。

铁路上的流动村庄

51年前,在30万筑路大军的卓绝努力下,连接川滇两省的钢铁大动脉——成昆铁路通车。在四川境内,它穿越大小凉山,将曾经闭塞的土地与外界连通。

这是即将抵达成昆铁路沙马拉达站的5634次列车和通站公路(4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

17岁的吉米木加每周乘坐的5633/5634次列车穿行在普雄与攀枝花南之间,376公里的路程沿途要停靠26个站,全程行驶11小时零4分钟。票价最高25.5元,最低2元,已经30多年没有变过。

吉米木加是西昌市川兴中学的初二学生,家离学校171公里,汽车大约需要4个小时,票价50元。坐火车耗时大致相同,车票只要5元。

站台上,来自越西县苏姑乡的吉木木加和妻子一人拎着一只大口袋,里面装着两头小猪,准备送给住在西昌的岳父母。

来自越西县苏姑乡的彝族乘客吉木木加(右)带上火车的小猪从袋子里爬了出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次彝族列车员俄木日古帮他把小猪重新装好(4月11日摄)。5633/5634次列车特别配备了6名彝族列车员,以更好地为当地彝族百姓服务。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为了方便群众运送牲畜,列车上有一节专门的“动物园”车厢。黄牛、山羊、肥猪,甚至马,都是这儿的“常客”。火车进站,夫妻俩抱起小猪径直走向牲畜车厢,不料一头小白猪挣脱出来,满地乱窜,列车员和夫妇俩一阵猛追,才把它“捉拿归案”。

尔赛河站,55岁的杯拉和大背着40多斤香椿上了车,大妈大婶立刻围过来,七八双手把香椿从背篼里一把一把捡出,评头论足、精挑细选一番之后只买了4把。杯拉和大并不生气,只是乐呵呵地看着大家。

另一节车厢里,卖折耳根的大妈不出四站路的功夫,就卖掉了一半的货。车厢连接处,两个少年一人拿着一根生吃,嚼得津津有味。

在5633次列车上的“流动集市”,一名彝族妇女(左一)向其他乘客售卖新鲜的折耳根(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再走两节车厢,有人把一筐子鸡装成了一朵花儿的形状;不远处,嘎嘎叫的鸭子使劲从口袋里探出脑袋……

幸福“慢火车”

46岁的列车长刘伟自从初中毕业就值乘在这趟“小慢车”上,至今已28年。

当年,他父亲从西藏部队转业后分配到铁路上,刘伟从小生活在铁路旁。小时候,他每天清晨从铁西站乘火车去普雄镇上学,母亲背着土豆、苹果坐火车去甘洛等地售卖。汽笛声是人们每晚的催眠曲。

在5633次列车的“行李车厢”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刘伟(右)了解村民携带牲畜情况(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默粟”“阿妈默粟”“粟吕”“细来”(彝语:大爷、大娘、小伙子、姑娘),他这样称呼着旅客,带着彝语口音的汉语被同事称为“团结话”。

他在列车上督促孩子们写作业,调解纠纷,甚至还搭建过“临时产房”。一些耿直的彝族老乡把出生在列车上的孩子起名叫“慢车”。吉差慢车、阿诺慢车如今都是列车上的常客。

慢火车,是孩子们的“校车”,也是人们看病的“救护车”,更是人们奔向希望的“扶贫车”。

一些上了年纪的乘客说,没有铁路的岁月里,吃盐都是问题,出门只能骑马,火车不仅带他们离开大山,也拉来了希望。

75岁的拉衣阿呷来自喜德县冕山镇,是5633/5634次列车的常客。她每两周就要坐火车去西昌批发小商品。梳子、头绳、发卡、袜子装满了口袋。虽然小生意利润微薄,却能补贴家用、打发寂寞的老年生活。

在5634次列车上,75岁的彝族妇女拉衣阿呷在整理她从西昌进的货(4月12日摄)。拉衣阿呷是5633/5634次列车的常客,她每两周就要坐火车到西昌批发小商品。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这些年,许多变化降临在车里车外: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几年间便“长出”了楼房和大棚,女童背上了书包,小不点们走进了幼儿园,年轻人走出大山时衣衫破旧,回来时已成时髦青年……

“小慢车”背后有“大账本”

今天的中国大地上,像5633/5634次列车这样的“慢火车”共有81对,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0个车站,途经四川大小凉山、吉林延边、内蒙古东部、湘西地区、云贵地区、南疆地区……

“小慢车”多经偏远贫困地区,票价几十年不变,普遍运营亏损。“坚持开行‘小慢车’似乎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但我们决不能单算‘经济账’,而要算背后的民生‘大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客运段党委副书记田小川说。

两名小乘客乘坐5633次列车去外地上学(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沙马拉达火车站,成昆线上条件最艰苦的高山小站之一,51年来孤零零地矗立在悬崖上,周边群众乘车得走山间的羊肠小道。雨季来临,洪水没过便桥,人们去车站不得不绕行四五公里。2019年,一条通站公路开始动工,两公里多的路耗资1544万元,仅路基和防护工程就耗资超过800万元。

无尽的铁轨伸向远方,沿途有许多铁道兵公墓。50多年前,2000多人为了这条铁路献出生命,他们牺牲在哪里,尸骨就埋葬在哪里。

每每看到那些墓碑,刘伟都会行注目礼。他说,虽然相距半个多世纪,他们做的是同样的事——为了百姓,为了国家,奉献一切能奉献的东西。“他们无怨,我也无悔。”

三亚海胆事件店家称手握证据很可能起诉消费者

来源:央广网

近日,有游客反映三亚某餐厅售卖的海胆蒸蛋没有海胆、龙虾被调包及价格过高等问题,引发人们热议。4月11日,三亚市相关部门官方通报初步调查结果,称暂未发现该商家上述欺诈行为,并就此事正做进一步深入调查。4月12日,海南省省长冯飞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此事主动表态,表示将继续深入调查,依法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消费者当事人:商家仍没有合理解释,曝光此事只为维护正当权益

“他们现在还没有回应。”消费者当事人张先生称,自己提出公布商家的监控视频和录音的要求,对方还没有回应,并且针对大家关注的“海胆蒸蛋到底有没有海胆”,也没有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有什么说什么。”张先生介绍,当时他们尝试与商家经理沟通,但经理很强势,说:“可以杀一只海胆给你们看,但这只要你们买单。”张先生认为,自己已经质疑他们的产品,为什么还要自己买单?他和同伴认为,这道菜用的海胆外壳也像之前炖煮用过的。

张先生说,自己也向店家提出餐费能否打折,因为菜品价格过高,“220块钱6个海胆蒸蛋,就当吃的是餐厅风景,不是海鲜。”他也试图让自己心理平衡一些。“之前说澳洲龙虾800块钱一斤,最后买单的时候又变成988块钱一斤。”张先生很生气,甚至报了警,但也没有协商出结果。“他(经理)提出可以打九五折,但已经带有侮辱性的语气了。”张先生说,同时旁边有好心人提醒不要把事情搞大,自己最后气不过付了除海胆蒸蛋以外2400多块钱全款,第二天就离开了三亚,之后餐厅经理电话联系提出可以免单,但他拒绝了。

图片来源:张先生社交平台

在张先生看来,之所以曝光这件事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希望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让以后的游客可以放心去三亚旅游。“实际上我们去三亚就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回忆,找事情并不是我的初衷。”他说,“花这么多钱还搞欺诈,这就没意思了。”

图片来源:张先生社交平台

餐厅负责人:问题处理“没有瑕疵”,事情会“反转”,很可能起诉消费者

“我们会组织一个新闻发布会。”涉事餐厅负责人在接受《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三亚市政府调查给出“定性”报告之后会在网上发声,并有底气保证他们在整个服务、食品生产加工以及对客户问题处理的过程中都没有瑕疵,“最终结果出来会有反转”。餐饮评分网站显示,“云起?观沧海SEESEA”是一家新晋网红打卡餐厅,地处旅游景区内,紧邻三亚大东海海边,就餐环境临海,事发后,目前仍正常营业。

据餐厅经理介绍,整个餐厅有很多摄像头监控,包括海鲜池的摄像头还有录音功能,“客人选择海鲜,包括有一个服务员提醒他的过程都能看到。”甚至厨房的摄像头中有两个还和三亚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网。他说,在客户(张先生)提出“打对折”等一系列无理要求后,他们就按照公司的应急预案安排一位员工全程录像,“他还声称要把我们店搞垮,不然对不起他的几百万粉丝。”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把监控视频公布?这位经理解释,事情发生后由于协助调查需要提供大量资料,无暇顾及发布,并且他认为,视频最终要由权威机构来发布,如果他们自己发布会被认为是剪辑过的,没有人相信。

“我们有95%的可能会对他(张先生)进行起诉。”餐厅负责人说,此事发生后,已将所有资料提供给相关部门,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也到店检查并表示支持餐厅维权。“另5%是要视客户挽回事情的态度、道歉程度而定。”

法学专家朱巍:证据链缺失,定价权不能完全交由市场

“消费者要求有关部门公布调查视频完全有根据。”法学专家朱巍质疑,如果有,为何不在当晚出警时就公布?不涉及隐私、商业秘密以及国家安全的相关资料应当向社会公开,之后事件愈演愈烈也是由于官方回应没有扎实的证据,对于海胆蒸蛋中到底有没有海胆也没有明确的解释,令人生疑。

朱巍指出,官方通报中“按规定,大龙虾超1.5斤属于稀缺产品,由经营者根据成本自主定价”本身就有问题。他解释道,首先从法律角度讲“没有什么特殊商品”,价格法应用于所有商品,“贵也应该有定价,不能让市场自由议价”,更不应该把定价权交给旅游城市的一线店铺。“旅游城市多是外地游客而非熟客,如果再把自由定价权交给他们,就会催生宰客行为。”朱巍认为,商家应事先告知消费者价格,且这一价格应该通过价格管理部门的监管,同时保证售卖的产品与消费者最终享用的东西是一致的,这样才能有效消除质疑。

针对消费者提到当时现场有一位女士说“如果不给钱可能不好走”是善意提醒而不是威胁他,朱巍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威胁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值得关注的是,在已有监控视频记录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找到这位女士呢?如果没有找到,商家就推定是一个好意的提醒,是否有待商榷?

朱巍表示,对商家监管越严,对外地消费者保护越好,才更有利于地区软实力的提升,反之可能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后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朱巍认为有三点需要重视:第一,完善证据链,监管部门有权力公布视频资料;第二,对类似龙虾等所谓特供或特需食品定价要明确,不能完全交由市场;第三,对当地做生意的商家积极进行监管与宣传教育,不能亡羊补牢,要未雨绸缪。

起底辟谷培训班:练功代替吃饭 点穴针灸治百病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断食”的第5天,李媚背上长了红疹。辟谷培训班的讲师告诉她,“这是身体在排毒。”

李媚认为是自己功力不够。她深吸一口气,大约40秒后,鼓起的小腹随着吐气声逐渐恢复原状。她感觉头晕目眩,急促地做了几次深呼吸后抬起头向讲师问道,“我能做到不用口鼻呼吸吗?”

“进入你身体的是宇宙能量,要用意念控制住就可以。”讲师拿起水杯,缓缓喝了一口水。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公园旁的一栋公寓内,辟谷班讲师桢如自称是药王孙思邈的第61代传人。

人民网《人民直击》记者通过“荔枝微课”线上课加入上述辟谷培训班。经卧底调查发现,该辟谷培训班为期3天的线下培训收费2380元。培训现场,讲师让学员不吃任何食物,通过练功“采集宇宙能量”饱腹;还宣称辟谷能治愈任何疾病,包括癌症。讲师还现场给学生“点穴”治风湿,号称能用意念隔空取物。

“荔枝微课”中辟谷课程费用截图。

学员断食5天“精神恍惚”

“若要长生,腹中常清;若要不死,肠无渣滓。”桢如和妻子重明开设的“线上辟谷指导”课程页面宣称。该线上课程共13节,收费699元,均为录播视频,已有800多人次观看。其中一节课的视频页面中,使用了“CCTV1”的台标,模拟成电视画面介绍辟谷。

以上课程设在“荔枝微课”——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大众知识分享平台。用户可以录播或者直播的形式在平台上开课,收取课程费。

在“药王六字诀服气视频及代练”的课程视频中,讲师桢如配以旁白让学员“站立放松,融入宇宙”;双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掐指,弯腰双手向下,同时 “吐浊气”;随后,将双手越过头顶位置向下压,再合十状置于胸前,做出吞咽口水的动作;大约3秒后,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掐指,弯腰吐气。整套动作要重复18次,才能完成“服气练功”。

桢如和重明在“荔枝微课”的简介中,均有“国家高级辟谷养生指导师”的头衔。重明还上传了一张信息不完整的“辟谷培训证书”,发证单位为“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3月底,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心在2016年后取消了‘辟谷养生指导师’证书的培训、考试和发放工作。”该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称,持2016年以前发放的“辟谷养生指导师”证书就业或经营的,对证书的真实性提供查询服务,对证书的有效性质不做解释。

辟谷课程费用价目表。人民网 游天燚摄

记者报名参加了为期7天的线上辟谷课程,被讲师重明拉入一个名为“2022.3.9线上集体辟谷群”的微信群里,群里有17名学员。讲师在群里称,辟谷期间不能吃任何食物,只能喝水,每天早中晚需坚持服气练功代替食物给予的营养。

每天早上和晚上,重明都会在群里准时发送语音提醒学员辟谷练功。学员每天都在群里打卡,报告自己的体重和状态。辟谷的第5天,有学员称“感觉整个人很虚,精神有些恍惚”,有学员直言“坚持不下去了”。

早中晚三套“功法”替代吃饭

讲师重明介绍,线上辟谷课程只适合初学者,只能学到辟谷的皮毛。记者表示想要辟谷减肥,重明称,最好加入线下的培训课程,由功法深厚的讲师桢如面对面地带学员练功。

线下辟谷培训课程分为“3天集体共修”“7天集体共修”等10种课程,价格从2380元到11800元不等。线下课程相比线上课程,多了“数字能量”“点穴”“行禅”“龙腾九式”“辟谷心法”等。

3月初,记者以新学员的身份进入线下辟谷培训班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通州区运河公园旁的一栋公寓内,记者在“重明身心同疗”工作室见到讲师桢如和60岁的学员张英。

上午9时30分,桢如带着记者和张英来到运河公园旁的步道,开启辟谷的第一课——行禅。“放松身体,吸气的同时走3步,吐气的同时走3步,重复动作。”

“行禅没有时间限制,只要觉得身体发热就行。”桢如称,“目的是要吸收阳气,为辟谷练功做准备。”

“阳气是什么?”记者又问。

“是日月精华,宇宙能量。”桢如说。

“辟谷吃的不是饭,是服气,服气辟谷是靠采集宇宙能量,满足人体的各种营养需求。” 11时30分许,行禅完毕后,学员回到公寓内学习理论、练习服气功法。“就像花草树木一样,他们什么都不吃,阳光、空气、水就能让它们生长。”桢如打了个比喻。

讲师桢如带领学员“练功服气”。人民网 游天燚摄

桢如带领学员练习3套服气功法——“药王六字诀服气法”“龙腾九式”和“上古能量服气法”。桢如嘴里念着“让身体融入宇宙”“打开百会”,紧接着声音低沉且绵长喊出——“开”。他介绍,这是一种咒语,也是一种仪式,相比于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的优势是“有我的能量加持”。

在现场,他要求学员将双手掌心置于头顶,两脚颠3下,将“宇宙能量”灌入体内,双手合十置于胸前,憋气3秒后,将口中津液和气吞下,送至下丹田;再重复掐指弯腰动作吐气,依次发出“嘘”“呵”“呼”“嘶”“吹”“嘻”的声音,循环18次后,把双手相叠放在小腹处,顺逆时针各按揉9圈。“药王六字诀服气法”完成。

在介绍“龙腾九式”时,桢如称,“也是服气辟谷吸收宇宙能量的一种功法。”每一式都有特殊的名字,同样每式18次。收功时,学员被要求齐声朗诵感恩词。

“上古能量驱寒服气法”则是在晚饭时间练习。桢如介绍,这一功法不仅可以汲取宇宙能量,助睡眠,还能排除体内毒素。他让记者平躺在床上,大口吸气,让腹部充满气,随后憋住,直到胸闷无法忍受时,再缓慢将气呼出。每次练习十五分钟左右,即可收功。“锁住吸入身体的能量,长此练习,可不用口鼻呼吸。”

发功“点穴”给学员治风湿

学员张英称自己得了风湿,时常因病导致膝盖疼痛。

桢如要求张英坐在椅子上,放松身体。只见桢如用手按住张英的肩部,将大拇指或食指按住张英肩部的穴位进行按压。之后,按压张英的脊柱。桢如把整套动作称为“点穴”。

“把我拥有的功力输入她的体内,提高她的免疫力。”桢如对点穴做解释称,“这和按摩是有区别的,我练习的气功,输入的是能量。”

大约10分钟后,桢如将手掌紧贴张英的背部,完成点穴功法的最后一个环节。他试图将自己的“宇宙能量”再次输入张英体内。

“感觉身体微微发热,身心舒畅了些。”张英描述被点穴后的感觉,“这全靠老师的功力,别人是没有能量的。”

讲师在给学员点穴,宣称能驱寒治风湿。人民网 游天燚摄

桢如自信地说能祛除张英体内的寒气、治好风湿。他也让记者坐下体验发功点穴。整套流程结束后,桢如问记者,“感觉怎么样。”

“没啥感觉。”记者回复。

桢如笑了笑说,“每个人的机体不一样,你比较排斥我输入进去的能量,所以你没有感觉。”

“你怎么知道我的身体是排斥的?”记者反问。

“我用意念能感觉到你体内在排斥。”桢如解释,“能不能吸收宇宙能量,取决于你是否心诚。然后用意念就能摄取能量,想象着手上召唤过来的气里充满能量,将它输入体内。”

桢如自称修炼服气辟谷13年,“能用意念感知事物状态,甚至能做到隔空取物。”记者要求其现场表演“隔空取物”被拒。 “不能随便展示。” 桢如称。

“你怎么知道线上的学员有没有练功服气?”记者问。

“能感知得到。”桢如再一次举例,“比如说你回家后,我用意念就知道你在家的状态。”

白血病患者辟谷后“奇迹”自愈?

线下辟谷培训的第二天,60岁的张英饿得不行。她不断喝水饱腹,“每天要喝三四斤水”。

“我们‘吃饭’吧。”上午9点,张英等不及,主动要求讲师带领练功服气。

服气结束后,桢如继续讲述服气辟谷的原理。据他描述,服气吸收的宇宙能量会附加在细胞中,吞噬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细胞,修复病灶。这一说法被桢如称为“细胞吞噬学”。

“不管是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癌症,都能通过细胞吞噬治愈。”桢如介绍,辟谷是激发人体潜能,靠身体本能的修复能力,没有任何药物干预的情况下,病情会得到治愈。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辟谷来治愈病情。”桢如向记者举例,“我以前一个学员是白血病,通过辟谷后,他到医院检查发现指标一切正常,医生都觉得是奇迹,后来再也没有到医院治疗。”

“学会辟谷后,还可以用意念帮助其他人治疗疾病。”桢如称,“不能向其他人说治病的原理,外人不懂,说了就是泄露天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医科主任秦鉴表示,细胞自噬并非是好的细胞把坏的细胞吃掉。细胞自噬是一种现象,具体对哪些疾病有好处还不清楚,依然在学术层面研究,未达到应用和操作的程度。

中山大学中医禁食疗法研究组成员邱超平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辟谷。辟谷期间因需要连续断食,患有营养不良、严重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精神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病症的人都不宜辟谷。

“辟谷在中医业内被称为禁食疗法,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根据不同受众的情况选择是否可以禁食。”邱超平称,“如果宣称辟谷治病,那已经属于医学范畴。”

“修仙论”与心理暗示

桢如和重明接触服气辟谷是在2009年,桢如对外宣称药王孙思邈传人。他自称这么多年来一直从事辟谷培训,已在通州买房安了家。

桢如称从业13年来教过2万余人辟谷练功。他创办的名为“辟谷家园辟谷养生总群”的微信群里,有389名学员,都是上过线下课程后被拉进群的。记者发现,有些沉迷于服气辟谷的学员上过线下课程后,会再次掏钱购买线上课程。

反复交钱上线下和线上课程的老学员可成为桢如的弟子。3月7日,弟子李媚到工作室找到桢如,称辟谷后身体出现的红疹。桢如解释说,“身体在排毒”。

当着记者的面,桢如向李媚传授一套功法,指导她深吸一口气的同时鼓起小腹,当觉得难以忍受时候,慢慢吐气。李媚尝试后,感觉头晕目眩。

“让能量在体内游走,促进排毒。”桢如解释称,“我可以憋4分钟左右。”

“这是电视剧里面的‘龟息大法’吗?”记者疑惑。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桢如称,只要练好这个功法,能做到不用口鼻呼吸,只用皮肤呼吸。

他接着解释称,这是一套高级的服气功法。“就像动物冬眠可以3个月不吃东西,人也可以做到,调用先天能量维持生命。”

“为什么古人要修仙,通过什么方式,服气辟谷就是其中之一。”桢如再次解释,“这是普通人能使用的修仙方法。”

李媚对此深信不疑。当天下午,她在练习“药王六字诀服气法”时,双手置于头顶,努力地将吸收到的“宇宙能量”灌入身体,吐气的时长也比师父桢如表现得更长,更加卖力。

桢如编写的“辟谷指导手册”。人民网 游天燚摄

辟谷培训期间,记者在“重明身心同疗”工作室内发现“催眠术”“暗示心理学”“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等多种书籍。

记者翻看《暗示心理学》发现,书中甚至记载如何用心理暗示应对癌症患者。书中称,“无论肿瘤的性质如何,形态如何,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可以制止癌细胞的生长,最终被身体的免疫细胞吸收消失。”

秦鉴表示,一些辟谷讲师在宣称辟谷的作用上,并未按照科学的理论进行解释,而是将其神秘化,加上不断向学员心理暗示,引导学员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会有一定的催眠效果,让学员认为“有感觉”。

秦鉴称,“中医禁食疗法在医学界得到共识,但是在社会上还是缺乏认同,会被一些人偷换概念转移到辟谷治病上去,存在灰色地带。”

记者询问桢如,“如果辟谷能治病,能用意念控制事物,为什么那么担心别人知道?”

“很多人不会相信的,在他们看来这就是邪教。”随后,桢如又补上一句,“只有有缘人可以修炼。”

记者指着书架上的书籍询问桢如,“这些算是心理暗示吗?”

桢如顺着记者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迟疑数秒后说道,“你也可以这么理解。”

“我没医师资格证”

记者网上搜索发现,近年来,辟谷培训班涉非法经营被相关部门查处的消息屡见报端。有些培训班借“喝风”“服气”“清水”等概念开展,甚至涉及利用迷信致人死亡。

桢如在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开办的辟谷培训班曾于2017年6月被媒体曝光。海淀区工商、卫生部门对其进行调查,辟谷家园凤凰岭培训班被关停。

“停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搬来了通州,就开始准备走线上课程。”桢如回忆曾经被媒体曝光的情况,“我在现场就发现去卧底的记者,还不止一个。但是最后他们去查的时候,就是看看我的卫生怎么样。因为我在那里做饭什么的,要有卫生许可证。”

“我一般不随便说辟谷能治病“,面对记者质疑,桢如说,就怕被曝光,一抓一个准。

桢如透露,他曾用意念加持的方式,通过针灸为客户治疗疾病。

记者发现,在桢如的一本“VIP客户信息档案表”中,详细记录了他为客户针灸信息,针灸一次收费180元至360元不等。其中一名张姓客户已经针灸20次,总消费6380元。

桢如为客户针灸的信息档案表。人民网 游天燚摄

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的批复》指出,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针刺、发泡灸、牵引、中医微创类技术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不得宣传治疗作用。

“我没医师资格证”,桢如坦言“算是非法行医”,不会轻易给别人针灸,客户基本上都是熟人,“怕被举报”。在加入辟谷培训班两天后,张英提前离开,私底下向记者说,“我认为有些话是乱说的。”

3天辟谷培训课程结束时,桢如将一本自己编写的辟谷指导手册递给记者。手册中不仅描述了辟谷不靠五谷杂粮来维护人体的营养所需,还列举一些通过辟谷治疗癌症的案例,甚至描述辟谷是“脱胎换骨”,是“创造神话”。

(文中李媚、张英为化名)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rmzj@people.cn

甘肃:谱写富民兴陇时代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靳昊 陈之殷

绵延高原,茫茫戈壁,甘肃如一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西北。丝绸古道上,回荡着千百年前的驼铃声响。

96年前的冬天,一个点燃甘肃革命火种的组织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在甘肃最早的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从此甘肃人民开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甘肃从历史深处走来。“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甘肃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作为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甘肃全省上下以贫困不除誓不罢休的豪情壮志,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意志,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甘肃正朝着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目标奋勇前进。

甘肃东乡漫川杏花竞芳菲。新华社发

陇原大地传承红色基因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

1925年冬,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在兰州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甘肃人民开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吴岱峰等在陕甘交界地区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征期间,党中央在甘肃先后召开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统一思想,休整部队,确定了北上抗日总方针,完成了落脚点问题的重大抉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冬,红西路军为打通国际路线,转战河西、奋勇作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展现出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陇原大地上的红色革命火种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在张掖,一批反映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舞台剧争相亮相。在金昌,74岁的张有学老人制作红船模型,献礼建党一百周年。在嘉峪关,老党员张天顺展示入党52年来收藏的3000多件有关党的藏品,让更多人了解党史,传承红色基因。酒泉市把党史学习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用高质量发展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陇原大地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广大干部群众在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力开启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甘肃天水山地花开田园美。新华社发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5月24日,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在祁丰乡讨赖河流域巡河时,拍摄到珍稀濒危动物雪豹的踪迹。这正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逐年向好的生动证明。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局部生态破坏问题曾十分突出,几轮大规模开发活动导致祁连山生态明显退化。2017年以来,整治保护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成为张掖市“天字一号”工程。经过动真碰硬抓整治,整改任务按期完成,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全部分类退出,42座水电站全部分类处置,25个旅游设施项目全面完成整改,核心区农牧民全部搬迁。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管网络构建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理顺优化。祁连山生态治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过去八步沙地区,每年十级以上的大风要刮五六次,现在刮风次数减少了,级别也降低了。”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说。40年前,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林场是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吞噬农田和村庄。40年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接续奋斗,累计完成治沙造林23.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43万亩,使区域性风沙危害得到明显改善。

2013年秋季,庆阳市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规划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万亩以上,到2020年年底完成造林700万亩以上。这个面积相当于“绿色宝库”子午岭在庆阳境内的总面积,故称“再造一个子午岭”。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截至2020年年底,庆阳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30.85万亩。庆阳市把工程建设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近年来全市建成家庭林场87个,发展“森林人家”120多家,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为贫困户增加林业政策性收入7120万元、生态管护资金5394.4万元、工程建设劳务收入7.2亿元。

沿G316国道进入卓尼县,也就进入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干净的道路提示游客已进入“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2015年以来,甘南州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入手,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十三五”期间,甘南州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的目标,建成16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城乡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甘南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胜地”,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100个“旅游减贫案例”中甘南荣获3席,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入选全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典型案例。

“今天的甘肃,从黄河之滨到祁连之麓,从雪域高原到黄土大塬,一幅山川秀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甘肃省省长任振鹤这样总结“十三五”时期甘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摆脱贫困,逐梦小康

初夏时节,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一棵棵油松、柠条、山杏生机勃勃,为山坡披上绿装。很难想象,在这片过去年均降水量只有290毫米而年蒸发量高达1485毫米的土地上,能生长出一片片鲜活、坚韧、绿意耀眼的树林。

在甘肃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而布楞沟村又是东乡县最穷苦的村庄之一。布楞沟村是纯东乡族村,共有62户315人。2012年,布楞沟村群众人均纯收入为1624.1元,贫困发生率高达96%。

在布楞沟村,水比油贵。村民吃水要翻山越岭、人背畜驮,往返15公里运水。这里黄土盖过脚面,一道道山梁阻隔了布楞沟与外面的世界。村民看病要爬上山梁,徒步两小时到9公里以外的乡卫生院治疗,村民往往小病不去治,大病没钱治。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教育难、就医难、增收难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

如今,布楞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6户村民搬进新居,家家户户通上了清澈的自来水。村卫生室建成了,布楞沟石化小学建起来了,硬化路如一条玉带连接起家家户户,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布楞沟东乡手抓羊肉”远销北京,48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去年为村集体增收21万元。2020年年底,布楞沟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18元,是2012年收入的4.87倍。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石化、厦门市湖里区、方大集团等社会各界的倾力帮扶下,布楞沟村干部群众发扬坚韧执着、苦干实干、感恩奋进的精神,以加快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公共服务为切入点,以培育富民产业为支撑,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核心,2014年,布楞沟村在东乡县偏远特困村中率先脱贫。”布楞沟村党支部书记张翼庆说。

布楞沟村的脱贫历程,是整个甘肃省脱贫攻坚史诗中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甘肃省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现行标准下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2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8个国家片区贫困县和17个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告别了困扰甘肃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经过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战,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基础;脱贫地区发展基础得到前所未有改善,乡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特色富民产业形成遍地开花态势,群众持续增收能力大幅提升;脱贫群众迸发出自立自强干劲,迈向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斗志更加昂扬;党群干群关系呈现出鱼水情深局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在不久前落幕的甘肃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甘肃省委书记尹弘总结道。

千年莫高窟“永葆青春”

2020年是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百廿年来,从文物四散、破败不堪到丝路明珠重绽光华,这座千年艺术瑰宝的命运,正是百年沧桑巨变的生动注脚。

保护、研究、弘扬是敦煌研究院的三大使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物散存于全世界数十家收藏机构。“我院正积极争取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合作,将世界各国敦煌文物数字化资源整合起来,在我国建成完整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资源库,实现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数字化回归。”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去年6月,敦煌研究院已累计为230多个洞窟建立数字档案,千年莫高窟以数字化的方式“永葆青春”。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介绍:“在甘肃省科技厅支持下,我们建立了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着力打造重点的国家级平台。建成的多场耦合实验室可模拟外界自然环境,用于壁画和土遗址劣化机理,能更好支撑预防性保护。去年我们完成了60多个洞窟的日常维护,准备用三到四年完成重点洞窟的日常维护。”

老一辈学人曾为敦煌“吾国学术之伤心史”而深深遗憾,而如今“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状况已彻底改变,中国已经掌握了敦煌学的国际话语权。敦煌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和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敦煌学研究基地,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播丝绸之路精神、助力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了独特贡献。

兰州大学敦煌学博士赵晓星毕业后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当我面对壁画时,我的心灵特别平静,所以我也很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在学术研究之余,她参与了“敦煌岁时节令”“趣敦煌”等项目,把枯燥晦涩的学术著作通过漫画等生动形式向公众分享。

借助新媒体平台,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敦煌岁时节令”“吾爱敦煌”等数字媒体品牌,“敦煌岁时节令”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如今的莫高窟,正成为新一代出圈的“网红”,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传统文化艺术。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我们老两口退休后,每周都会坐公交过来逛一逛。你看,现在的兰州多美啊!”山青、水净、岸绿、天蓝,站在兰铁泵站观景台上,62岁的王旭东拿出手机,将奔流不息的黄河定格在瞬间。

两山对峙,大河中流,金城兰州因黄河而兴。

2016年12月,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后,致力于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园林景观提升、环境秩序整治、旅游开发运营、服务功能完善、夜间经济发展“六篇文章”。如今的黄河风情线,处处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擦亮了“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兰州新名片。

“今年仅五一期间,景区就接待游客516万人次。我们将立足‘十四五’规划,科学统筹谋划,努力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使黄河真正成为造福兰州人民的幸福河。”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文书平说道。

2019年3月,兰州启动“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兰州’”三年行动,旨在通过开展规划引领服务、精品工程建设、城市精细管理、交通快捷保障四大行动,致力实现城市品质品位“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

“以前不想上下楼,拎点东西都很费劲。现在有了电梯,不用闷在家里喽。”兰州城关区雁宁路社区的张阿姨今年67岁,两年前通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她所在的楼栋安装了电梯,从此老两口再也不用为上下楼发愁。

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生介绍,“十三五”期间,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抓改革、促发展,兰州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住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批交通路网项目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35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9万多个,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00个,涉及10.82万户,惠及群众30余万人;改造老旧楼院160处、老旧小区416个,为老旧楼院加装电梯800多部。

2020年11月10日,兰州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得牌’,而是让老百姓得利;不是让城市‘受奖’,而是让老百姓受惠。”兰州市文明办副主任王玉涛表示,通过协调推进城市的“硬件”与“软件”、“面子”与“里子”同步发展,切实解决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不净、不畅、不绿、不美、不宁的突出问题。

而今,一座繁荣、和谐、美丽、宜居的现代化精致兰州,正铺展出日新月异的幸福画卷。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3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