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传奇归来新手攻略(守望先锋2亚服大量封号,非工作室也遭殃,玩家:这行为很暴雪)

导读 传奇归来新手礼包文章列表:1、守望先锋2亚服大量封号,非工作室也遭殃,玩家:这行为很暴雪2、画饼筹资3.5亿星际公民开启的新商法 究竟是不是好时代?3、守望先锋:归来饰品

传奇归来新手礼包文章列表:

传奇归来新手攻略(守望先锋2亚服大量封号,非工作室也遭殃,玩家:这行为很暴雪)

守望先锋2亚服大量封号,非工作室也遭殃,玩家:这行为很暴雪

大家好,这里是正惊游戏,我是正惊小弟。

因为暴雪和网易的分手已经无可避免了,面对即将停运的国服,有的玩家选择了放手,有的玩家选择了坐等关服,还有的玩家就选择了出征外服。

但是润到外服后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近日有大量转战亚服的《守望先锋:归来》玩家表示自己被封号了,其中不少还是永久封禁的,这些被封的号大多都是网购的新号,绑定虚拟手机号码的,注册地为阿根廷或者韩国的。

有玩家猜测这应该是因为有工作室转移阵地,大量购买非法账号,引起了暴雪的注意,来了个一刀切的,因此除了新号外,不少老玩家也被封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无奈的网友就表示,人家都不跟我们合作,还跑外服去,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而且可以玩的有很多,没必要热脸贴冷屁股。还有说话比较毒的网友就直接吐槽说,润外服的玩家太jian了,暴雪吃相那么难看还要去送钱。

虽然这话说的很难听,但是持有这样看法的网友还不在少数。

有网友就呼吁国内玩家拿出点骨气来,告别这个烂到根的暴雪。有网友可能也被暴雪这一刀切的操作搞火大了,就也趁机和暴雪说拜拜,有的则是卸载式告别。

当年再喜欢也是当年,现在人家都不叫我们“小甜甜”改口称“牛夫人”了,的确没必要再纠缠下去了。

还有玩家觉得暴雪这么绝情,一点旧情都不顾,更完全不顾及玩家的感受,那就搞S服。要是暴雪在国内没代理,这情况还真有可能发生,而且到时候暴雪还无可奈何。

看看现在的传奇就知道,就算韩国版权方之一的娱美德特意在国内搞了一家公司,照样没法根治S服的问题。

就暴雪一贯的操作,这波封号不可能只是针对《守望先锋:归来》,所以现在有不少在《魔兽世界》亚服的玩家也心惊胆战了,有新人就瑟瑟发抖的询问亚服封号的情况,还有玩家吐槽拉人去亚服的都是居心不良的工作室,因为只有大量的原国服玩家融入他们才能浑水摸鱼,才能把生意做起来。

小弟嘠绿共:执着的人,就算是要冒着封号的风险也会玩下去,但是有些玩家已经放下执念,知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准备好向陪伴多年的游戏告别了。现在如此情况,或许是最后的再见了。

一个正惊问题:你会远征外服去玩游戏吗?

画饼筹资3.5亿星际公民开启的新商法 究竟是不是好时代?

开放世界游戏的极致在哪里?也许R星、育碧这样的厂商能够给你多样的不同答案,但他们都未曾敢像克里斯·罗伯茨那样夸下海口:他的游戏将以一个银河系为基准,能够有数个完全可降落的星球,其上将会有大型的人类城市聚落,并且游戏还是一个多人在线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的世界中自由行事......《星际公民》所构想的就是这样近乎看起来处处都不可能实现的项目。

多年过去,《星际公民》依然是没有公测,虽然经历了多次的跳票、内部丑闻等负面消息,但这个并未正式发行的游戏却一直蒸蒸向上,已经圈到数以万计的真金白银了。就在3月15日,《星际公民》的众筹金额正式突破了3.5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只是由仅仅300万注册玩家贡献的,而游戏更有DLC、船包等收费项目,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虽然有生之年都可能会见不到游戏所谓的成品,但作为空手画饼就能拿来数以亿资金的“传奇项目”,《星际公民》确实在游戏还能怎么赚钱上迈进了长足的一步。《星际公民》为何能有这样强的营销实力?

传奇回归 引得无数北美游戏宅竞折腰

在正式讲到游戏前,我们还是需要来了解一下克里斯·罗伯茨,这位真正站在整个企划背后的男人。太空模拟飞行游戏这个类目下有相当多的精品游戏,克里斯主导的《银河飞将》系列则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中的精品,不仅引领了90年代同类型游戏的销量,甚至一度成为比肩《星球大战》的SF题材。

而克里斯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比较类似于日厂中的明星制作人——就像小岛就能代表其制作组一样,克里斯同样有着超然的地位,北美无数游戏宅更是将其捧上太空模拟游戏教父的地位。但就是这样的成就,克里斯轻而易举的就放弃了:因为电影梦,他要转行当导演了,而他的孩子《银河飞将》则彻底在发行商EA手中烂掉。

因此在9年前,《星际公民》的公布为何会迎来无数关注也就显而易见了:一者传奇归来,二来很多人都相信会见到即将划时代的产品出现。并且在一开始公布时,克里斯就提到《星际公民》将会是遗腹之作《自由枪骑兵》的强化版,更是让无数死忠直接落泪。整套操作完美复现老罗的情怀营销理论,但鉴于克里斯的才气和地位,事态更像乔布斯复活后宣布要搞新苹果,这也难怪北美支持者们那么狂热。

众筹先行 游戏赚钱的方式可以有很多

也许在项目开始前《星际公民》并非定有那么多的资金需求,克里斯当初只是想用漂亮的众筹成绩拉投资,但现如今仅靠众筹已然能支撑起整个公司的流水。在最初在Kickstarter上宣布众筹后,项目在众筹结束前得到了620万美元的资金,但《星际公民》开发公司并没有停手,他们开始承诺为游戏加入更多有可能上线的新功能,进而进一步提高所能筹得的资金上限。

这个手段那是相当的有效果,很快,在制作组“开放Alpha测试”、“新增商人”等零碎条目的引诱下,游戏在两年间就空手套白狼获得了将近3000多万美元,而支持者得到则只是克里斯的深情感谢。

并且在众筹过程中,《星际公民》还解锁了全新的兜售方式:对于愿意花钱的玩家,在游戏未正式上线前就可以先购得尚处于概念中的游戏飞船,游戏上线后再正式“交车”。这个鬼才商法一下子改变了众筹的初衷,并且一箭双雕,一方面确实给玩家交付了他们所期待的“太空游戏内容”,不再用爱发电;另一方面也让游戏获得了新的生财之路,毕竟买船的钱依然是真金白银。

游戏也是在此时获得了“卖船神教”的诨名,狂热支持者继续打钱,只为获得提前体验的资格能登陆游戏去看看自己买到的天价虚拟数字模型,而制作公司也进而转变策略,转型大型线上4s店,在游戏官方视频账号上,你能见到各类风格的飞船广告片,甚至还推出过于玩梗著名汽车综艺《TOP GEAR》的飞船“船评节目”,说是营销鬼才也不为过。

筹到这么多 游戏还是连及格线都没到

有这么多研发资金,何况神级创作人坐镇,想必游戏也该顺当进行下去了,但《星际公民》制作组又开始实力诠释什么是所谓的“一波三折”。在2016年,克里斯突然宣布弃用本来开发良久的CryEngine,转投亚马逊的开放引擎,这一下子引燃了不少玩家的不信任感,毕竟此时《星际公民》已经躺着收租4年了。对于换引擎事件,克里斯直言不讳“亚马逊有更多的资金去支持项目,双方能有更多合作”,而苦苦等待的玩家自然没有得到应有的答复,他们可以说是完全白等了。

而和换引擎事件一样要命的是,《星际公民》的制作公司一直面临很严重的人员问题。项目确实相当的宏伟:克里斯宣称虚拟在线宇宙的开发就占用了公司三分之二的人手,而他想要的可是一个同时和数十万人交互的完美世界,现有工作量远赶不上开发计划。因此外包和扩招就变成了公司经营的主题,在目前,公司内部已有500多号开发人员:这已经足以比肩任何一个3A制作公司的规模。

然而游戏的现状可能有一些打脸:《星际公民》至今为止上线的只有多人模式,传说中的单人模式《42号中队》至今也只是镜花水月,宣传图比资料还多。而正式上线的部分也远远没有克里斯想法中那么美好,玩家可活动的区域并没有非常多,寥寥几个星球支持玩家来跑商,完整大城市生态圈更是直接不存在。更致命的一点是游戏的实际游玩内容捉襟见肘,几个战役和任务并没法提供太多游玩时长,挖矿、跑商的游戏方式重复单调,游戏素质甚至没法对比他的旧作《银河飞将》系列。

对于这一切,你并没法在官方处了解太多:官网上依然在兜售45美元的准入资格,官方账号依然在更新新的飞船广告,而制作公司也依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虽然他们9年了只迈出了实现蓝图的第一步,但只要克里斯和他的筹资神话没有倒下,一切就依然会那么岁月静好。

说在最后

只能说,《星际公民》在过去9年后依然是个大雷区,从很多程度而言,他们已经辜负了期待过他们的玩家。虽然这个项目还在继续,也许我们终有一天能看到《星际公民》筹资4亿、5亿乃至10亿的新闻,但很可能看不到游戏正式全面上线的那一天了,克里斯在多年以前可能确实有过在游戏里构建银河系的伟大构想,不过也许现在他关注更多的是来自华尔街的投资和公司股票价格:被商法挫败的不只有玩家,还有开发者自己。

守望先锋:归来饰品比现实更贵 谁买就是大冤种

《守望先锋:归来》推出后一直是玩家议论焦点,该作变为免费后,游戏内购物品也随之涨价。许多玩家开始回想一代的幸福时光,并希望战利品箱能回归,传奇皮肤价格能降低。最近有一位粉丝反映,《守望先锋:归来》里一件饰品比现实中卖得还贵。

国外Reddit论坛网友hi_im_red_beard分享了一张图片,将《守望先锋:归来》中Pachimari武器挂件与暴雪商店中现实版的价格进行了对比。

Pachimari武器挂件在游戏中需要700个金币(大概7美元),而在现实中只需要5美元就能买到,比游戏里便宜了2美元。

然而事情还不是那么简单,在《守望先锋:归来》中,最低购买金币的价格为5美元,即500个金币。由于没有购买200个金币的选项,如果你又没有多余金币的话,那只能花10美元购买1000个金币。怎么买都比现实中的贵。

追寻南侨机工的日子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9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追寻南侨机工的日子》的报道。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到这个日子,林少川的脑海都会浮现1945年抗战胜利场景:南侨机工们欢呼、流泪,拿出脸盆、饭碗,敲打庆祝到天亮。

华侨大学教授、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名誉馆长林少川,忘不了37年前,走到他面前的那位67岁传奇老人:抗战时期他奔波在滇缅公路上运送兵员、物资,两次受到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接见,被盟军总部派往泰国侦察日寇军事基地……

老人名叫蔡汉良,他的身后是一个特殊群体:南侨机工,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在祖国最危急关头,众多海外赤子响应陈嘉庚先生号召,自愿放弃侨居地安稳舒适生活,回国参战。

抗日战争期间归国参战的华侨约5万人。其中,南侨机工3000多人,他们由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青年组成,出生入死,奋战在“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上。1939年至1942年间,他们共运送军需物资50万吨、汽车1.5万余辆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类民用物资。

赤子功勋,永载史册。据不完全统计,南侨机工中,1000多人在抗战中牺牲,平均每公里滇缅公路牺牲一人。1000多人战后回到南洋,还有1000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留在国内。

“三千英雄卫家国,如今全球剩一人。”生活在重庆的蒋印生,今年95岁,是唯一健在的南侨机工。

以史为鉴。“记住南侨机工,记住所有为战胜法西斯主义作出牺牲与努力的人们,昭示来者,居安思危。”林少川说。

当活生生的南侨机工亲历者来到眼前

198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日那天,蔡汉良走到林少川面前,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珍藏多年的照片、奖状、证明书、纪念章。一段传奇故事就此展开。

原籍福建南安的蔡汉良,10岁时随伯父到泰国读书,小学毕业后在叔父的公司里开火车、修火车。1939年,听闻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急需大批熟练机工,他响应陈嘉庚先生号召,报名回国。

当时叔父的老朋友有意把女儿许配给蔡汉良,许诺拨出店铺让他独立开店,还愿意提供16辆汽车帮助他经营客运公司。但蔡汉良义无反顾加入第九批回国机工队伍。

抗日期间,我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1938年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战时我国唯一的国际通道。

这条公路全长1146公里,由云南昆明直达缅甸腊戍,沿途要翻越高山、穿过大河,行程七八天,当时国内司机与修理工十分匮乏,蔡汉良他们的到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据蔡汉良讲述,南侨机工从海外回来,投入紧张的军事运输,人人要闯过四个“生死关”:

险路关——滇缅公路沿途悬崖、峭壁、陡坡、急弯、深谷、湍流,稍有不慎,便车毁人亡。

雨季关——滇缅公路突击建成,路基未稳,一到雨季,泥泞塌方,险象环生。

瘴疟关——滇缅公路途经世界有名的“烟瘴之地”,毒蚊猖獗,恶疟流行。

空袭关——日寇为封锁滇缅公路,时常派飞机空袭、轰炸,愈演愈烈。

“南侨机工是拿着生命在救国,甚至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林少川感叹。

1940年,陈嘉庚先生率团回国慰劳抗战军民,特地到滇缅公路上慰问南侨机工。蔡汉良作为代表,两次见到陈嘉庚先生,用闽南语当面汇报机工情况。

日寇偷袭珍珠港后,中国组织远征军入缅。蔡汉良担任分队长,直接运送兵员、军火和其他补给品。

日寇飞机轰炸保山,蔡汉良躲过一劫,好友却被炸死。将南侨机工车队疏散到大理后,蔡汉良奉命回来掩埋死难者。沿途所见,尸横遍地、惨绝人寰。

1942年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南侨机工被国民党当局草率裁掉。后来,蔡汉良被盟军总部选调进行特种训练。1944年被派往泰国,侦察日寇在泰国的军事基地。他打入日本人的菜馆探听消息,把写有情报的日文报纸伪装成皮鞋包装纸……历经种种风险,顺利完成任务。后来,盟军总部派出飞机,把这一军事基地炸成一片火海。

“抗战史上还有如此轰轰烈烈的爱国壮举!”第一次和亲历者蔡汉良零距离接触,活生生的南侨机工历史扑面而来,林少川被震撼到了。

小时候,林少川生活在福建泉州双阳华侨农场。7岁时,他从姑姑口中听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名字——陈嘉庚。恢复高考后,他于1978年进入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历史系就读,毕业后成了华侨大学教师,专门从事华侨历史课教学与研究工作。

为了编写“华侨史教学大纲”,林少川把陈嘉庚先生所写的《南侨回忆录》放在案上,早晚翻阅。他注意到书里有10多处提到“南侨机工”。但直到蔡汉良来到面前,这段历史才真正进入林少川视野。

“试问全国10多亿人能有几人知道南侨机工?我这样的专职华侨历史教师,如果本身都对南侨机工历史不了解,怎能教学生?”林少川很快写成《一个华侨机工的经历——记滇缅公路的南侨机工蔡汉良》一文,并编入华侨大学《华侨史讲义》,作为华侨史公共课教材。

“应该将南侨机工历史作为课题来研究,记录历史,正本清源。”林少川请蔡汉良介绍福建各地幸存的南侨机工来口述历史。那段时间,华侨大学成了“南侨机工的家”,先后有20多人次来到林少川面前,有的由蔡汉良亲自带来,有的由蔡汉良捎口信介绍来。林少川时常为老人们提供食宿,他的爱人也帮忙煮饭招待老人。

林少川为每人平均录下4小时录音,如今这些录音带都还在。“老人们带着浓重闽南语口音的讲述,是珍贵的历史见证。”

1990年,蔡汉良老人在家乡福建南安去世,享年71岁。林少川赶去和他见了最后一面。他告诉这位改变自己人生的老人,“南侨机工的历史,将会被更多人知道”。

两年60多个县市的寻踪觅迹

1987年,林少川踏上滇缅公路,包里带着一封陈嘉庚侄子陈共存亲笔签名的介绍信。

那一年,时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的陈共存,回国慰问健在的南侨机工。在厦门宾馆,他见到了特地从泉州坐了几小时车子赶过来的林少川。

陈共存读过《一个华侨机工的经历——记滇缅公路的南侨机工蔡汉良》,他相信林少川是那个可以到全国各地考察南侨机工史迹的人。

“是的,寻访南侨机工历史,走遍天涯海角我也愿意。”面对陈共存的请托,林少川当场应允。

在华侨大学支持下,青年林少川说走就走,随身带着介绍信、录音机、记录本,还分别带上黑白相机与彩色相机。

深入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8省份60多个县市,林少川在各地侨联帮助下,抢救式记录了100多位南侨机工及部分遗属的动人故事。

海外生涯、响应号召、滇缅公路抗战、战后生活……南侨机工们对林少川和盘托出了最宝贵的人生经历。

当时这些海外赤子,有的放弃待遇优厚的职业回国;有的年仅十七八岁,却虚报20岁只为“够条件”回来;有的惜别未婚妻约好胜利归来再相见;有的改名瞒着家人秘密加入机工队伍……他们中,既有司机、修理工,又有工程师、大学生。

“几乎每个人回国参战,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林少川熟知这段历史,但聊起来还会忍不住落泪。

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一书中写道:“有一修机工在洋十余年,每月收入坡币二百余元,自甘牺牲,并招同伴十余人,带其全副机器前往。”

林少川在滇缅公路实地寻访发现,书里记载的这位修机工,就是在新加坡一家英国汽车公司任工程师的王文松。

“当时招募广告规定机工月薪仅国币30元,王文松却舍去海外折合国币约700元的月薪,告别老母亲、妻子和三个孩子,带领一批伙伴,自备全副机修器具回国效力。南侨机工的爱国情操与奉献精神何等高尚!”林少川说。

在贵州,林少川采访了将全家老小送回故乡福建而铁心参战的新加坡华侨机工许志光,他仍珍藏着1939年3月陈嘉庚亲笔签署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华侨青年许志光君,热心国家,此次毅然牺牲原有职业,回国服务司机工作,帮助国家,殊足钦佩。现伊母及其妻子,拟不日遄返原籍安居……希予以特别优待。”从这封历经半个世纪沧桑的珍贵信件中,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辗转多省,每段故事都让林少川刻骨铭心:福建永春机工刘瑞齐忍痛离开新婚妻子,回来共赴国难;马来亚华侨李月美女扮男装回国抗日,被誉为“当代花木兰”;海南机工王云峰与妻子李雪莲死里逃生、破镜重圆……

“是海风送来的消息,祖国正在危急。我怎能窒闷在咽郁的岛上,空闲着两膀的力气!挣开绊羁的苦链,去呼吸在祖国的草原,斗争要求每一个黄帝子孙捏起拳头……”1939年的抗战诗歌《我们来自海外》,把南侨机工的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段寻踪之旅走了两年。彼时交通不便,林少川辗转火车、汽车,一路采访记录、拍照留资。他清晰记得,第一年春节回到家时,刚牙牙学语的女儿抱着他的脖子喊了100多声“爸爸”。

林少川搜集保存了大量一手资料,包括口述录音、历史证件、现状实录及档案史料等,其中诸如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的日记手稿、南侨机工纪念章、侨务委员会奖状、军事委员会证明书、南侨慰劳团锦旗,还有华侨先锋大队别具一格的老式“结婚证书”及殉难机工的碑铭墓刻等,都是华侨参加抗战最真实的历史见证。

“再多的付出都值得。”林少川说。

1994年8月,林少川所著约30万字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书出版,后被改编为五集《南侨机工》电视纪录片,向抗战胜利50周年献礼。2015年,林少川又出版《烽火赤子心: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

2020年,林少川与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合作,主编“南侨机工文史资料丛书”。这套《赤子功勋 民族忠魂》包括《南侨机工纪实录》与《南侨机工图文录》两卷。丛书收集数万份历史图片、撰稿100多万字、汇编1300多页。烽火燃烧的南侨机工岁月,随着新书出版,又一次从历史深处走进公众视野。

我们该如何纪念那段南侨情

8月,林少川受邀出席于山东青岛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世纪大采风年度盛典,讲述《南侨机工:赤子功勋 民族忠魂》。9月,林少川将到浙江杭州参加筹拍《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影视研讨会。

从南侨机工历史记录者,到这段历史生命的延续者,林少川“退而不休”,忙得不亦乐乎。他感到欣慰:这些年在海内外共同努力下,南侨机工研究由“冷门”变成“热门”,那群卫国者被清晰地还原出伟岸的模样。“现在提起南侨机工,全国乃至世界不少人都知道这段历史。”

如今,走进滇缅公路起点昆明,可以看到一座雄伟庄严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正面刻着“赤子功勋”四个大字。

在云南畹町,也有一座纪念碑,那是南侨机工林福来的义子林晓昌所立。

林晓昌是当年林少川探访滇缅公路时的口述者之一。义父林福来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每每想到牺牲在滇缅公路的南侨机工战友都感到遗憾悲痛。他告诉林晓昌,将来若有能力,要为这些先辈们建一个“家”,建一个忠魂所依的归宿,让世人永远记住他们。

林晓昌后来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履行了对义父的承诺。纪念碑于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落成。在纪念碑旁,2015年政府出资,又修建了一座“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每逢“七七”“九三”纪念日,南侨机工后人和世人都会来此缅怀先辈伟绩。

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吉隆坡,分别为回国抗战殉难的南侨机工设立了纪念碑。2013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陈嘉庚基金等,共同在晚晴园建立“新加坡南侨机工纪念雕塑”。

这段历史记忆不仅属于华人华侨,也为全人类历史留下璀璨的精神旗帜。2018年,“南侨机工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名录》,这些档案经汇总整理,共850卷,涵盖1937年至1948年,包含电文、公函、表册、照片等,真实记录了抗战期间3000多名南洋华侨志愿回国抗日的全过程。

2019年,在南侨机工回国参战80周年之际,林少川与媒体记者再次重走滇缅公路,续写南侨机工新篇,拍摄了三集纪录片《南侨机工:一个不该忘却的名字》。时隔30多年重返滇缅公路,林少川再次见到南侨机工罗开瑚,老人已103岁,特别题词“永远的南侨机工”,留下珍贵墨宝。

时光飞逝,如今南侨机工仅剩重庆一人,他是祖籍广东、出身于印度华侨家庭的蒋印生。在抗战公路二十四道拐,身着挂满奖章的西装,老人缓缓抬起右手,将庄严的军礼献给牺牲的战友们。

生命凋零,但历史并未远去。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南侨机工,尝试用新方式讲述这段历史。

2020年,纪录片《赤子足迹》从家庭相册切入,讲述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故事。2021年,舞剧《南侨机工》亮相第八届福建艺术节。今年,“七七”事变85周年前夕,以王云峰夫妻为原型的琼剧《南侨情》在海南首演。

此外,云南省德宏职业学院师生用剪纸动画再现南侨机工的英雄故事;滇缅公路历史博物馆馆长陈达娅与南侨机工后人们一起创作情景组歌《南侨颂》……

华侨博物院名誉院长陈毅明曾参与纪录片受访,并为“南侨机工文史资料丛书”《赤子功勋 民族忠魂》写序。她接受采访时说:“每当提起南侨机工的回忆,总是让我热泪盈眶,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海外华侨表现出决不当亡国奴、共赴国难的情怀何其壮烈,那是中国人挺起了脊梁,扬起了阳刚之气的社会风貌。”

林少川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他首次在华侨大学采访蔡汉良的场景。如今蔡汉良老人早已作古,但他的南侨机工历史流传下来了。历史在传递。从采访南侨机工到被采访,从记录历史到参与把南侨机工故事制作成动画、影视剧,林少川忙碌了半辈子,无怨无悔。“世事沧桑、岁月流转,南侨机工的赤子忠心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继续奋勇向前。”

相关报道

烽火岁月中,三位南侨机工的故事

“南侨机工”全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各地回国参与抗战的三千多名华侨汽车司机及修理技术人员的通称。

抗战爆发后,1938年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我国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但大型货运汽车驾驶、维修人员十分匮乏。“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得知后,于1939年2月发布《南侨总会6号通告》,并在报上刊登广告,号召机工回国服务。

当时机工招募条件如下:一、能驾驶大型货运汽车的司机及修理工。二、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持有当地(侨居地)汽车驾驶执照者。三、略识中文,略会讲普通话,无不良嗜好(尤其不嗜酒)。四、凡应募者,须持该地筹赈会或商会介绍信,知其平素确具爱国志愿。

陈嘉庚振臂一呼,得到南洋华侨热烈响应。烽火岁月中,三位南侨机工的故事十分典型。

从橡胶厂学徒到军火运输司机——林福来

林福来,1918年出生在马来亚一个华侨小商人家庭,原籍福建厦门。因父母早逝,林福来18岁便进入陈嘉庚创办的橡胶工厂当学徒,见习汽车驾驶和汽车修理。21岁那年,他怀着一腔热血与几个朋友一起,报名成为南侨机工。

抵达昆明后,经过两个多月军事操练课和驾驶操纵课,林福来被分配到西南运输处第十四大队当司机,主要任务是将军火和汽油等抗战物资运往昆明。出车执行任务饱一顿、饿一顿,经常还有生命危险。

有一次,林福来抢运军火途中为避免与对面车相撞,连人带车翻下山,被倾翻的弹药箱压住,幸得队友救护才免于一死,但身上多处负伤,小腿被剜去一大块肉。他亲眼见到许多队友因车祸、疟疾或轰炸而牺牲,仅他亲手掩埋尸体的就有100多个。

林福来在运输途中曾搭救了原籍福建的许姓华侨一家,患难见真情,与许家大女儿结为夫妻。抗战胜利后,林福来一度随许家到缅甸生活,后回国定居于云南畹町。

“当代花木兰”——李月美

李月美,1918年出生于马来亚槟城华侨家庭,原籍广东台山。抗日战争初期,李月美响应陈嘉庚号召,前往筹赈会报名,但被告知不收女机工。于是李月美瞒着家人,女扮男装回国抗日。

李月美一行经过海上几天几夜颠簸,上岸后又乘火车到达昆明,军训后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1940年,李月美因公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幸亏路过的海南籍南侨机工杨维铨奋力抢救。

李月美和杨维铨在相处中相爱,成就了滇缅公路上传奇姻缘。当时媒体报道称赞李月美是“当代花木兰”。廖仲恺夫人、著名社会活动家何香凝女士特地题词“巾帼英雄”赠予李月美。

战后复员与家人团聚的李月美定居缅甸,哺育了10个孩子。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亲切接见李月美,对她的爱国情操给予高度评价。之后,李月美带着孩子回中国定居。1968年,李月美逝世。

唯一健在的南侨机工——蒋印生

蒋印生,1927年出生于印度一个富裕华侨家庭,所以起名“印生”。他原本可以继承家族衣钵成为受人尊敬的医生,但他从小听父亲教导,“你是中国人,祖国若是不强盛,海外华侨再有钱,也会被人看不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未满13岁的蒋印生瞒着家人,虚报年龄报名成为南侨机工。

经过一个多月严苛训练,蒋印生正式走上滇缅公路。日本军机每天在头顶狂轰滥炸。有一次,日机俯冲下来,近距离打出一连串子弹,蒋印生亲眼看到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倒下。蒋印生年龄最小,受到大家保护。一次躲在弹坑里,日本飞机冲下来轰炸,年长的机工把他护在身下自己却牺牲了。

抗战胜利那天,蒋印生兴奋地把手里的饭碗扔掉,跑上街载歌载舞。他选择暂时留下来看看祖国,没想到一留就是数十载。

蒋印生后来在解放军部队承担运输任务,多次立功。转业到四川(后为重庆)一家运输公司后,他开了20多年客车,被评为特级驾驶员。1979年,蒋印生实现多年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一年,他辗转回印度探亲,跪倒在80多岁的老母亲面前。但他谢绝了母亲留在印度的建议,回到中国。他说自己舍不得那片战友们献出热血和生命的土地。

2015年9月3日,蒋印生作为南侨机工代表受邀晋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9年10月1日,蒋印生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传奇特工袁殊:五重身份,卧底日伪、中统、军统、黑帮都担任要职

中国近代历史当中,有五个著名的情报组织:中统、军统、日伪、黑帮、中央特科……

我党有一位传奇特工名叫袁殊,在以上五个情报部门当中,全部都担任重要职务,史称五重间谍!

(袁殊)

军统和中统,是国民党的情报组织,日本和伪军是敌人的情报组织,黑帮则属于是民间情报组织。

袁殊身为中国共产党的特工,在以上组织当中,卧底十三年! 

戴笠是军统少将,袁殊同时也是军统少将。汪精卫是大汉奸,袁殊也是“大汉奸”。

汪精卫去日本人那里告状,说袁殊的地位太高,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殊不知袁殊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人。

单单是特科、军统、日伪三重特工,就足以让人名垂青史。

而袁殊这位五重特工,到底有什么传奇经历呢?由此开始咱们今天的文章,且看传奇间谍,卧底虎穴狼窝!

这一切的一切,要从1911年说起,袁殊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父亲是同盟会的老会员。

袁殊童年时期,就因为家里吃不饱饭,所以跟着母亲,去找上海的远房亲戚,谋个果腹的门路。

1923年,袁殊进入上海的一家印刷厂做学徒,在繁忙的工作当中,总是抽时间学习,后来勤工俭学去读书。

在国共合作时期,袁殊参军入伍,随着浩浩荡荡的大革命,血战北洋军阀,属于是行伍出身。

(北伐时期的袁殊)

就在革命前途一片大好的局势下,国民党右派挥动血腥屠刀,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袁殊对此非常的愤怒,他在1928年的时候,带着妻子东渡日本去留学,先后在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攻读新闻学与东洋史。

袁殊在日本留学期间,袁殊学会了日语,涉足媒体圈,因为痛恨蒋介石,所以开始接触共产主义理论。

(袁殊在日本东京留学时留影)

改变袁殊命运的,是他回国之后创办了一家小小的报刊,名叫《文艺新闻》袁殊原本是想着成为职业记者,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特工。

袁殊租了一间十平方的小房子,当做小报社的小小编辑部;经费来源,是妻子从娘家借的五百块钱;印刷和发行则是找朋友帮忙。

当时上海的报刊,都被外国势力或者黑帮控制,袁殊之所以创办报社,就是希望成为独立的媒体人。

1931年3月16日,《文艺新闻》首次发行,虽然袁殊嘴上说立场中立,实际上该报纸属于是典型的向左媒体。

关于“左和右”的历史较为复杂,笔者在这里简单举个例子:鲁迅和冯雪峰,是左翼作家联盟的领军人物简称左联,而左联是左翼文化的中流砥柱,想要从国民党右派的手中,夺取宣传阵地。

国民党右派的那帮人,杀害了左联的十八位作家,史称:左联五烈士。

因为没人敢报道这件事,所以长达数月的时间里,很少有谁知道那十八位左派作家遇害的事情。

恰逢袁殊的报社开业,报社虽然很小,但袁殊勇敢站了出来,他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刊登文章说是:有读者打听那几位左联作家的下落。

紧接着又刊登第二位读者来信,有读者说那几位左联作家已经遇害。

(冯雪峰)

其实这两封信,都是左联的冯雪峰所写,借助袁殊的报纸,披露左联文人遇害的血案。

揭露“左联五烈士”遇害的文章发表之后,袁殊的这个小报社,很快就火了起来,总共出版了六十期,是左翼文化圈的报刊当中,寿命最长的一家报社。

袁殊凭借该报纸进入左翼文化圈,认识了新闻斗士潘梓年。

大家可能对潘梓年这个名字比较陌生,此人未来会创办《新华日报》并且担任第一任社长,想必中国人都知道新华日报的鼎鼎大名!

(潘梓年)

此处埋下伏笔:潘梓年有一位堂弟,乃是中共的顶尖特工潘汉年……

如果袁殊没有当特工的话,以他在新闻界的地位,估计也会成为这个圈子名垂青史的人物。

再看此时的中共情报组织中央特科,因为顾顺章叛变,所以出现了重大损失。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迅速重建特科。红色特工潘汉年,在重建特科的过程当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1年10月,潘梓年和潘汉年兄弟二人,在上海静安寺的爱文义路一家咖啡馆,约了袁殊喝咖啡。

(潘汉年)

袁殊去一进门,看到咖啡馆很安静,漂亮的白俄罗斯女服务员迎面走来,紧接着他看到角落里坐着两个人,这是他第一次遇到潘汉年。

三人落座闲聊一阵,咖啡也喝了半杯,袁殊早就想加入左翼文化圈的前卫组织。潘汉年说你的这个愿望实现了。

袁殊心头一喜,可潘汉年紧接着却说:“你加入的是秘密前卫组织,普通的组织成员是不知道你的身份的……”

袁殊所接到的任务,便是想方设法的,打入国民党的高层,为特科获取情报。

恰好当时的《文艺新闻》一直被国民党攻击,所以袁殊索性停办了该报纸,他此时最重要的任务,从报刊转向了特工。

袁殊也改了名字叫袁逍逸,藏起自己的左翼色彩,一头扎进了隐蔽战线。

在特科的秘密训练下,袁殊才稍稍掌握了一些门道,初期工作的时候,总是四处碰壁。袁殊一脸茫然,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特工。

直到1932年,冬天刚刚过去,上海还残存着些许的寒意,袁殊收到表哥贾伯涛的消息,得知表哥即将来上海。

贾伯涛是黄埔一期生,其实含金量自然很高,这都1932年了,能够活下来的一期生,多数都担任要职。

袁殊觉察到打入国民党的机会,所以写信给表哥,说自己想要在政府某个一官半职。

贾伯涛收到袁殊的来信之后,联络自己的老朋友吴醒亚,希望吴醒亚提携提携表弟袁殊。

(吴醒亚)

吴醒亚的职务,表面上上海社会局的局长,实际上是中统特务头子。吴醒亚在见到袁殊之后,问袁殊想从事什么工作?

袁殊说想要从事新闻工作,此事对于吴醒亚来说,无非是一句话的事情,直接就给安排了。

吴醒亚并没有说自己是特务,而是暗中仔细观察袁殊,认为这年轻人很棒,未来兴许能培养培养做特务。

袁殊拿着吴醒亚写的条子,进入了新声通讯社当记者,有了这一层身份的掩护之后,便可经常进入南京政府采访,进入日本领事馆采访。

日本领事馆要举行记者招待会,袁殊去参加的时候,故意带了一本日本杂志,暗示自己精通日语,他故意展露的这个细节,果然大获成功!

那本日本杂志,引起了日本领事馆随员岩井英一的注意,岩井英一表面上是领事馆随员(未来的副领事),实际上是日本情报部门的高级间谍。

岩井英一看到袁殊的日文杂志之后,于是主动去跟袁殊交朋友,俩人很快就成了好友,聊天说地,谈局势。

(岩井英一)

岩井英一经过仔细观察,认为袁殊是做间谍的好材料,所以发出邀请,希望袁殊担任日本领事馆的情报员……

前文说过的吴醒亚,此人观察了袁殊很久之后,所以也让袁殊担任情报股的股长,成为中统大特务。

从此时开始,袁殊就已经有了三重身份,日本间谍、中统特务、以及实际上的中共特工。

袁殊回去告诉吴醒亚,说自己已经打入了日本情报部门,吴醒亚得知此事非常高兴,认为中统的棋子,打入了日本间谍机构,好好好,太好啦!

袁殊靠着日本和国民党的关系,能够拿到第一手的新闻资料,所以成了上海滩的新闻界红人。

结果更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1934年的时候,上海黑帮的顶尖元老曹幼珊,麾下有黄金荣这样的徒弟之后,又要收关门弟子,所以把袁殊收入麾下。

也就是说,袁殊、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在辈分上平起平坐,乃是同门师兄弟!

袁殊从加入特科,再到拥有多重身份,看似大有可为,可实际上他对情报工作并不熟练。

中央特科的王子春,一直手把手带着袁殊,直到1935年,才把袁殊培养成、能够独立执行任务的特工。

王子春心里正美呢,自己带出来的特科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总算可以为革命做贡献了。

谁知突然之间,军统的爪牙抓走了袁殊,特科疑惑不解,所以赶紧去调查这件事。

袁殊才刚刚出道,为何就遭逢大难了呢?这件事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

(1931年,袁牧之与袁殊的合影)

经过调查之后,才知道是苏联第三国际远东情报局负责人华尔顿,被军统特务给抓了。

军统审讯华尔顿的时候,结果此人一言不发,就跟哑巴似的,因为一个字也不说,所以此案被称之为:怪西人案。

军统搜华尔顿的时候,搜出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袁殊的身份信息,所以军统才会抓袁殊。

特科疑惑不解,袁殊跟苏联特工,有什么联系呢?

一查才知道,袁殊将王子春当做老师,因为有一段时间联系不上王子春,所以托人帮忙联系。

结果托来托去,谁知托到了苏联特工那里,恰巧军统抓住了苏联远东情报局的负责人,因而就搜出了袁殊的身份信息。

袁殊入狱之后,被判了两年半的监禁。因为有多重间谍的身份,甭说日本和国民党了,单单是上海黑帮,都会出钱保释袁殊,因为大哥大的师弟,同样也是大哥大。

(上海黑帮高层为师父曹幼珊祝寿,照片背景是:上海市政府)

袁殊没过多久就出狱了,然后远赴日本,想要避避风头;再归来的时候,依旧住在上海。

西安事变之后,也就国共合作了,潘汉年回到上海,担任八路军的上海办事处主任。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戴笠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杜月笙,说抗日紧急关头,急需特务人才。

杜月笙赶紧推荐袁殊,说袁殊熟悉日本精通日语,是自己的好师弟,绝对是做特务的好材料!肯定能为抗日做贡献!

(杜月笙和戴笠)

戴笠赶紧去找袁殊,问你现在靠什么生活?袁殊说自己靠着老婆救济生活。

戴笠当即掏了一笔钱,随后说现在大敌当前,需要袁殊为抗日做贡献,去震慑汉奸,去暗战倭寇。

袁殊答应之后,随即成了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也就是说在军统内部,军衔和戴笠一样高。

一般人看来,袁殊是上海滩的记者;在中统看来,袁殊是情报股的股长;在黑帮看来,乃是大哥大的师弟;在军统看来,袁殊是少将组长。

在日本人看来,袁殊是日本的情报员,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情报员。

从此时开始,以袁殊五重间谍的身份,未来必然会大放异彩……

袁殊的首要任务是抗日,他立刻注意到了上海黑帮,想要军统和黑帮强强联合。

如果说上海黑帮当中,谁才最牛的人?或许会有人说是杜月笙,其实斧头帮的帮主王亚樵,同样是黑帮的顶尖人物。

袁殊既然想抗日,这时候最佳的合作对象,就是王亚樵留下的斧头帮。

(王亚樵)

关于王亚樵的历史,笔者在这里简单介绍几句:

王亚樵是斧头帮的帮主,被一些史学家,称之为抗日功臣;也被部分史学家,称之为中国近代第一杀手。

王亚樵坚决抗日,谁不抵抗就暗杀谁,吓得蒋介石和汪精卫心惊胆战。

戴笠为了保护蒋介石,所以在1936年,出手暗杀了王亚樵,连脸皮都给割了下来。

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了,袁殊是军统的人,又需要斧头帮的协助。也就是说,现在王亚樵已经死了,斧头帮恨透了军统。

袁殊找到斧头帮的高层,他说现在要放下私人恩怨,当务之急是抗日。

斧头帮倒也没有怎么计较私仇,选择和袁殊展开合作,他们盯上了日本在上海虹口的军火库。

该军火库,设置在虹口的本田纱厂后院,每天进进出出的绝大部分都是日本人。

唯独做饭的厨师是中国人,所以袁殊和斧头帮,盯上了那军火库的中国厨师,整天过去套近乎。

袁殊从军统那里搞来了高爆炸药,做好了爆破的准备!

而那厨师骑着三轮车,晚上出门买菜,准备明天做饭。

斧头帮过去套近乎,对厨师说:今晚给你介绍对象。

袁殊他们悄悄的,将炸药藏在了南瓜和冬瓜当中(某纪录片说藏在白菜当中,其实是错误的,实际上是藏在冬瓜里面)

厨师骑着三轮车回到军火库,将南瓜和冬瓜卸车之后,着急忙慌的要去找斧头帮,聊聊介绍对象的事情。

结果当天晚上,日本的虹口军火库,燃起了冲天大火!!

(日军指挥官在上海虹口海军陆战队本部对士兵进行训示)

虹口军火库爆炸之后,日本不敢对外说实话,只能打碎门牙往肚子里面咽,对外说是有人不小心点燃了油料,才导致这一火灾发生。

话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抗日杀手,一次次发起锄奸行动,吓得汉奸夜不能寐。

所以内地的这帮汉奸,开始成立特务部门,让丁默邨和李士群负责此事,总部设立在上海的极斯菲尔路76号,也就是电影当中的76号魔窟。

后来有很多本书,说袁殊为了锄奸,所以要爆破76号。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关于此事的经过,大概脉络如下:

丁默邨和李士群,得知袁殊是军统少将,所以想要拉拢袁殊当汉奸,进入76号当日伪的特务。

袁殊不肯当汉奸,而丁默邨和李士群又极力拉拢,故意带着袁殊,去看日本人的机密。

(76号魔窟)

丁默邨和李士群对袁殊说,现在你看到了日本的机密,要么加入日伪特务部门,要么被枪毙。

袁殊则说自己回去考虑考虑,因此他成了少数进入76号之后,又能活着出去的抗日人士。

袁殊回去之后,索性反杀丁默邨和李士群,于是决定通过挖地道的方式,挖五十米进入76号,然后采用炸药,将这帮人送上天。

结果袁殊在军统的上线被抓,领导被抓之后很快叛变,将下属袁殊的爆破计划,全盘告诉了汉奸。

袁殊随即被捕,李士群非常愤怒,说要枪毙袁殊。其实这俩人原本是朋友,在抗战之前多有交集。

(李士群)

所以袁殊对李士群说,念在旧交情的份上,让自己回去收拾衣服告别妻子。其实袁殊想回去,让妻子赶紧想办法营救,联系岩井英一。

与此同时,潘汉年也在想方设法的营救袁殊,他赶紧让袁殊的妻子,联络岩井英一。

而岩井英一得知袁殊被捕,立刻出面营救,此人给了李世群压力之后,袁殊这才活着离开76号。

岩井英一,为什么要救袁殊呢?大致原因如下:

日本的内斗很厉害,不仅自己跟自己斗,而且还跟汉奸斗,例如岩井英一所代表的日本外务省,就看76号很不顺眼。

岩井英一之所以救袁殊,他希望利用袁殊的身份,达到所谓“以华制华”的目的。

岩井英一认为袁殊是难得的人才,倘若投入到日本麾下,肯定能够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是他救袁殊的原因之一。

袁殊暗中请示潘汉年,潘汉年直接表示,打入日伪的内部!

袁殊改了名字叫严军光,以军统少将的身份,去跟岩井英一搞所谓的合作。

岩井英一非常高兴,近期跟军统打得是血流成河,居然能把军统的少将拉到日本这边,他认为这是“大功”一件。

袁殊暗中联络戴笠的时候,明确说明自己是因为上线出卖,所以才被迫和日本人合作,现在想打入日寇内部,继续抗日。

戴笠需要的就是这种人!立刻回信袁殊,打入日伪内部!所以从那之后,袁殊一直暗中和军统联络。

这个多边关系,变得越来越离奇:袁殊是中统的人、黑帮的人、军统的人、日伪的人……实际上是中共特科的人。

日本开始扶植袁殊,搞那个所谓的“兴亚建国”随着袁殊地位越来越高,以至于汪精卫害怕了。

汪精卫执掌“伪政府”结果在汉奸争宠的时候,担心自己的伪政府,争不过袁殊的“兴亚建国”,害怕地位下降。

所以汪精卫去日本人那里告状,最终“兴亚建国”和“汪伪”合并,此事才算告终。

这时候就可以看出袁殊的卓越贡献,南方有很多国共两党的抗日力量,急需日本人的情报。

就拿粟裕所在的新四军来说,粟裕能在南方打得风生水起,在这一过程当中,便获得了伪装者的情报支持。

那时候,潘汉年也是胆子大,在日伪的内部设立秘密电台!!等于是把情报尖刀,捅进敌人的心脏里。

有汉奸发现不对劲,所以就去报告袁殊,说发现可疑的电台,袁殊瞪着眼训斥汉奸,少在这里疑神疑鬼。

袁殊拿着日本人给的大量经费,前去支援新四军,新四军再去打日本,形成良性循环。

(袁殊提供情报,帮助新四军对付日寇的篱笆墙战术)

还有就是,苏联正在跟德国死战,却担心日本人进攻远东,准备用几十万军队,想要保护后院。

也正是袁殊提供的情报,说日本人不会进攻远东。所以苏联将几十万军队,全部投入到对德作战当中,而不是用来提防日本。

袁殊的这些贡献,只有潘汉年和李克农等等少数人知道。

(1984年袁殊(右2)在江南旅游留影)

袁殊在日伪担任伪教育厅的厅长,他在1945年的年初,认为自己脱离日本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辞去了多数的伪职务,仅仅留了个伪上海市政府参议的官衔。

日本投降之后,袁殊获得了军统授予的中将军衔,这是对袁殊抗日贡献的肯定。

紧接着,袁殊见到了戴笠,戴笠夸奖袁殊,说以后前途无限什么什么的。

没过几天,戴笠去找袁殊的时候,发现袁殊失踪了……袁殊自然是去了解放区,回到队伍的怀抱当中。

袁殊的传奇经历很精彩,碍于篇幅原因,今天暂时分享到这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