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超级兔子浏览器怎么卸载(法证建筑:在黑暗认识论的阴影下还原真相)

导读 超级兔子浏览器文章列表:1、法证建筑:在黑暗认识论的阴影下还原真相2、现金远超市值 正在掉队的搜狐还有什么故事可讲?3、to China Copy:靠抄袭发展的中国互联网4、农村养

超级兔子浏览器文章列表:

超级兔子浏览器怎么卸载(法证建筑:在黑暗认识论的阴影下还原真相)

法证建筑:在黑暗认识论的阴影下还原真相

过去十年,“法证建筑”(Forensic Architecture)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瞩目的政治实践,甚至没有之一。我必须先将其称为政治实践,其次才是艺术的、法学的、建筑的,或跨学科的。在互联网被资本、威权国家疯狂滥用的当下,“法证建筑”是极少让我们看到技术为善可能的火苗。

由Eyal Weizman领衔的“法证建筑”最早是2011年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的一个建筑研究小组,由高度专业人士(建筑师、数据分析师、电影人、软件工程师、调查记者等)组成,他们通过收集线上数据、数据挖掘、与当事人接触、3D数字模型等方式尽可能还原国家暴力机器侵犯人权、自然环境等社会事件的真实现场,以空间和时间常识校对官方机构(大部分情况是国家级别)发表的声明或确认过的“真相”。很不幸,在大部分案例中,我们都只能看到官方机构如何撒谎、打马虎、掩饰、同谋或者懒惰。

法证建筑常年工作在全球冲突的一线,在已经公开发表的44个案例中(官网上有全集),我们可以看到巴以边境、希腊极右翼、德国新纳粹、叙利亚、加里曼丹的森林等,他们面向全球征集需要他们介入的案例,在官网上,挑选新案例的原则很简单,“必须涉及人权或环境问题,该问题未由发生国家充分解决;有我们的技术可以参与的空间或建筑维度;可能让我们开发新研究技术的机会”。

不过,“法证建筑”没有要独占公民正义鳌头,此篇文章2019年6月18日发表于e-flux?becoming digital,Eyal Weizman总结了过去几年“法证建筑”的工作环境,更将这种通过收集开源素材,公开召集成员进行线上调查的工作方法称为“开放核证”(open verification),bellingcat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这种方法里,每个人都可以既在肇事现场,也在正义现场,你手机中摇摇晃晃的视频可能是下一个案例的核心锚点。本文由Eyal Weizman本人和e-flux编辑Nick Axel授权澎湃·思想市场翻译。

法证建筑,叙利亚杜马的化学攻击,2018.2018年4月7日,在反对派控制的杜马镇的一个公寓屋顶的阳台上,一个氯罐被首次拍摄到。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称,这次袭击由叛乱分子发起,他们把氯罐带到了阳台上。法证建筑与Bellingcat和纽约时报合作,通过比对俄罗斯记者拍摄的视频、现场3D模型和氯罐,我们通过确定受影响范围,证实该罐是从空中掉落的,而领空是仅由叙利亚政府控制的。2018年6月,纽约时报在调查视频和“现实增强”栏目采用了Forensic Architecture的分析。

十多年前,我会认为“法证”的想法令人反胃。受训于左翼行动主义和批判性空间实践,我本能地反对任何体制权威。法证学依赖于规范和法律框架方面的技术专长,充满了机构权威。它是国家的基本手艺之一,仅仅属于特定机构的特权:警察,秘密服务或军队。 今天,与直觉正相反,我发现自己正工作的“法证建筑(Forensic Architecture)”——一群由建筑师、电影人、程序员和记者组成的机构——正是一个法证机构,我们在不同的平台如媒体、法庭、真相委员会和文化空间公示证据。

这种变化是对我们当下社会的变化和当代冲突本质的回应。不断演进的信息和媒体环境使专制国家有能力操纵和歪曲国家罪行,但它们也给公民社会的团体提供了新的技术来反转法证凝视并监控国家,这就是“反法证学”(counter-forensics)。

在给新反动势力想到一个满意的名字前——数字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受害者情结外加阴谋论的结合体——它们已经充斥于世界各地。在我自己最熟悉的俄罗斯、波兰、 匈牙利、英国、意大利、巴西、美国和以色列大行其道。这些势力习惯于遮盖、模糊、操纵和扭曲事实。否认现实的“后真相”,无论是什么形式,都不能仅仅被理解成说谎,毕竟,谎言一直都是政治工具。我们这个时代的决定性特征可能不是对不实之词的大面积传播,而是对支持事实的机构权威的持续攻击:政府专家,大学,科学实验室,主流媒体和司法机构。

质疑国家机构的权威也是“反法证”(counter-forensics)的意义所在。我们试图揭露警察和军队的掩盖事实,政府谎言和法律制度串通一气陷害国家受害者的案例,而我们必须将这些案例与上面提到的那些政治势力的策略区分开来。

法证建筑,帕夫洛斯·菲萨斯谋杀案,2018.2013年9月,一名年轻的希腊说唱歌手被希腊极右翼政党“金色黎明”杀害。法证建筑显示,警方对此案的证词前后矛盾。 这张图片来自本调查中使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显示了主要文件(包括来自监控摄像头的数十个视频和警察之间的交流)的同步过程,由此能看出警察的互相掩饰。

黑暗认识论(Dark Epistemology)

虽然“后真相”看起来是新现象,但对于那些在当代冲突前线揭露国家罪行的人来说,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这种体现为一系列操作的“否定”形式混合了传统上宣传和审查的角色。说它是宣传,因为它涉及由国家发布的影响公众思想和行为的声明,但它不是在集团与意识形态对抗背景下构建的传统宣传。它不意图说服或告知任何事情,也不是为了宣传一个系统优于另一个系统(比如平等/自由或东方/西方),而是为了模糊感知,不让人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后真相”意图创造一个真空,当人们不再知道要思考什么,如何确定事实,何时信任他们时,当权者可以用任何东西来填补这个真空。

“后真相”也是新的审查,它阻碍了个人评估和分辨事实的能力。政府面对减少数据流通和抑制政治话语的困难,它故意选择向庞大的话语库增加更多噪音以转移注意力。

“后真相”策略的起源之一是大型烟草制造商。1970年代,面对越来越多的有关烟草致癌作用的科学证据,否认与吸烟相关的健康风险变得站不住脚时,烟草商制造了一个混乱和怀疑的“烟幕”。 由烟草公司资助的研究小组们以散射方式发布令人眼花缭乱的“反研究”,试图诋毁科学研究,创造不信任,而不提供任何连贯叙述。

“后真相”的否定(negationism)不是关于事实和如何最好地理解事实的认识论层面的讨论,而是试图对任何方法可靠地建立它们的可能性产生怀疑。 用几位评论家的话来说,它是一种“黑暗的认识论”(dark epistemology)——掩盖信息,而不是揭示。

“黑暗认识论”者的策略可能看起来像政治领域的一个新特征,但它类似于旧的法西斯主义者,他们倾向于“否定”过去种族灭绝的历史事实和目前的迫害(这些都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大否定主义者”罗伯特·费里森通过指认和夸张历史文献中微小不一致性而否认大屠杀,他甚至希望由此能引起对大屠杀是否发生过的普遍怀疑。 哲学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将这种“否定”称为一场强震(earthquake),认为它不仅摧毁了环境,如地面,建筑或道路,而且还摧毁了记录其存在和规模的工具。因为威权和极权主义政权总试图将无序的现实纳入简化的感知框架,它们对真相有深入骨髓的恐惧。

“否定”是一种特殊的修辞行为。它不仅是对政治代表领域的干预,而且还与其试图掩盖的违法行为纠缠在一起。就像仇恨言论一样,它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暴力也是它继续存在的先决条件。当什么都没有发生,或者犯罪不被认为是错误的时候,暴力就会不断发生。

“黑暗认识论”在当代冲突的前沿清晰可见。在以色列,最近国家对“灾难日”(Nakba。又称浩劫日,为巴勒斯坦纪念日,每年的5月15日,因几十万巴勒斯坦人于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独立后,被犹太人赶出家园之故。5月15日同时也是以色列国庆日,或称作独立日)的否定正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的巴勒斯坦境内暴力和侵犯人权行为进行否定的基础。

“黑暗认识论”也有军事根源,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操作原理”。西方的军事部门喜欢描述由广播误导和传播矛盾信息以影响人们的理解、情绪、动机和行为称为“心理战”,或“认知机动”。在“感知管理”(perception management)或“虚假信息”(dezinformatsiya)的名义下,俄罗斯及其支持者将战场信息武器化,发明了一种偏执、阴谋论的和充满幻觉的现实以转移公众对其在叙利亚和乌克兰行动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暴力的目标是两件事:人和物,以及暴力发生的证据。在媒体和互联网时代,“感知管理”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由网络特工和机器人军队打头阵。调查新闻中心(Centre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的詹姆斯·哈金警告说,“下一次世界大战可能会从一张不知从哪发出的像素极低、有争议的图像开始。”

西方国家的人们开始意识到“黑暗认识论”的存在是因为这些冲突管理的战场技术最近才像尸体一样被冲打到西方主流政治的海岸。 因此,每个人权活动家多年来所熟悉的这一切终于变得可见,并被赐名为“后真相”。

一些人认为,目前对真相的攻击具有自由主义、或少数群体权利解放、身份政治、或后结构主义的左派哲学的意味,这些思想倾向于将制度化的真相、科学、启蒙价值观和常识理解为权力关系的产物和统治手段。事实上,一些“黑暗认识论”的推动者已经提到了某些后结构主义的文化英雄,这导致人们时不时将现在的这些弊病归咎于后结构主义。但是,我认为,在抵抗“黑暗认识论”时,我们需要做一些更微妙的事情,而不是要么把气撒到解构头上,要么恢复到已知的最后手段:用制度化的权力/知识守护者来捍卫旧的实证主义。

相反,批判性对于“反法证学”需要做的两件事情是至关重要的:解构官员的虚假陈述,和(部分)重构发生事件的真相。 后结构主义的怀疑文化对于揭露当权者陈述中的差距、不一致、偏见、操纵痕迹和歪曲事实至关重要,如果不是这种怀疑,我们的信任习惯很容易使我们视而不见。批判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官方声明的套路,发现其中的不一致和空白。这种批评也可以具有建设性,当我们了解事实是如何形成的,弱点在哪里,最多可以说什么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构建和捍卫它们。

法证建筑,阿约钦纳帕学生失踪案,2017年。

这张图片是2017年墨西哥非政府组织Centro Prodh和墨西哥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MUAC)的大型调查的一部分,描绘了各方关于2014年9月26日至27日在墨西哥伊瓜拉的43名学生失踪的不同叙述。数据挖掘了数千页与此事件相关的报告,将每个当事人在时间和空间上定位,检视电话里的枪声和汽车运动的关系,图表是关于失踪的所有叙述的地图。它揭示了误导性极强的国家叙事(标黑),也被不祥地称为“历史事实”,与我们参与的幸存者和NGO的证词(标红)的分歧。它的复杂性使图像成为学生们仍然缺失的矛盾版本的迷雾。它表明此次失踪不仅是身体的失踪,证据也不翼而飞。

多点视角

在当前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叛乱的背景下,那些对传统机构和专门知识的攻击从未为反霸权的知识生产真正提供基础。“后真相”的时刻不是拒绝当前对制度权威和专业知识的挑战,而是可以产生另一套真理实践,这些实践可以挑战现在的“黑暗认识论”以及传统的真相生产概念。

也许完全有必要在另一个意义使用“真相”这个词。与单点透视相反,拉丁词veritas所代表的先验的、有时是超越的“真相”概念,指在一门建制学科中工作的专家的权威。更适合我们的工作,且与veritas词源相同的术语是“核证”(verification)。核证不是作为名词或本质的真相,而是一种偶然的、集体的、多视点的实践。

“核证”一词本身可以与科学权威联系起来,它最初属于科学理论。它通过收集实证观察以确认或证伪抽象命题,无论是数学模型、科学理论还是哲学猜想。在新闻领域,“核证”证实或伪造政府、政治家、公司发言人等人的声明。但它也可以与新的素材结合(比如开源的或行动主义者提供的素材),采取开放和社会化生产证据的方法流程,融合科学和审美,并与看似不相容的机构和知识形式共同工作。

我们当下现实的一个根本特征是迅速膨胀的在线数据,这里面有大量未经处理的信息,也包括虚假信息、噪音、偏差和失真。开源调查就是在这片海域捕鱼。开源调查的方法包括收集和分析线上或其他公开来源的素材,有时还包括一些泄露、或通过信息自由许可获得的内容。开源调查基于开源代码的文化,去中心化地工作,集结网络上志同道合的实践者。

例如,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操作频繁的“非常规引渡”(extraordinary renditio)就是开源调查员们公之于众的,他们从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和吉布提这样的地方收集了如私人飞机航线、收据和地址等看似极平庸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联系在一起。同样,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隐蔽军事势力也是被在当地和异地的公民调查员们发现的,他们通过拍摄、收集、证实、地理定位和交叉比较素材,证实了俄罗斯军方在当地的存在。

法证建筑,致命警告,2018.

2018年7月14日,在加沙市,两名巴勒斯坦青少年Luai Kahil和Amir al-Nimrah被一架以色列飞机发射的导弹炸死,不久之后又发生了四次空袭。 油管上一段儿童烹饪节目的视频捕获了爆炸的远程回声,使我们能够对已找到的视频进行事件前后的时间排序。它还暴露了作为平民,在持续空袭下生活的残酷。可进入e-flux网站观看完整视频。

开源调查的第一个阶段是确定有争议文件的真实性和来源。“核证”是针对事件,但“验真”是针对单个证据,比如确定一个视频或音频文件是否被篡改。在“深伪”(deepfakes)时代,图像处理技术远超图像检测技术,“验真”必不可少。“验真”兼具垂直和水平维度,垂直维度是指对存疑文件的深入研究,比如压缩像素的组成可以证明是否篡改。水平维度是指基于分散的证据来源之间的横向关系。

事件发生时,多个视频常常由不同位置的不同人员同时拍摄,每个视频提供不同的视角和焦点。并非所有收集的视频在最初看起来都很相关,但它们可能会提供重要链接,如作为连接器或其他视频之间的时间锚点。

耐心地将不同的地面视角相互叠加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开展调查,大多数用户将他们的摄像机指向破坏方向和受害者,但有些人会用他们的摄像机寻找肇事者、抓捕证章、武器、车辆或飞机。视点越多,场景中的肇事者、受害者和旁观者的关系就越多。当视频之间相互连通时,非真视频混入的风险也会降低。真实视频更容易与其他视频连通,而非真视频则会显得格格不入。

法证建筑,Rouzan al-Najjar,2019.

208年6月1日,在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附近的一个地点抗议时,二十岁的医护人员Rouzan al-Najjar被一名以色列狙击手射杀。我们同步了可用的视频素材,绘制了每个摄像机的运动以模拟个人的位置,并建立一个可能的“弹道锥束”。

在法证建筑,我们使用3D模型作为动态数字环境来定位摄像机和其他设备。由于线上收集的大多数视频和图像都不携带元数据,我们需要在我们的“操作模型”里对它们进行地理定位。模型还通过将模拟的阴影与图像中的阴影比对,或云的移动来确定图像的时间。

在这些模型中,摄像机的视锥被倒置,图像和视频从相机向外投射,直到图像的特征与模型收集的细节匹配。 一旦将某个图像或视频校准到模型中,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匹配其他来源。模型中的视频或图像越多,对事件的看法就越完整。在操作模型里,调查者可以在图像和视频源之间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移动,因此,处理和观看移动影像的方式是空间导航,而不是传统的拼接和剪辑。

开源调查员有时被指责离他们的分析主题太远。但是,个人摄像机和互联网使调查员们能够从目击者的角度体验事件。很多记录暴行的人是冒着生命危险,有时专制政权甚至让整个地区的电力瘫痪,拍摄和上传资料可能让调查员们被枪杀。

然而,开源调查有个很大的限制,就是并非所有地方都是平等联网的,开源调查员们的注意力往往倾斜于大多数被记录的地方。此外,缺少视频本身可能就是罪行的证据之一。 区域性断网往往与国家罪行有关,比如目前不断升级的苏丹局势。警察和军队可以随时检查相机,追捕记者,删除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目击者证词和物质痕迹的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

因此,开放核证必须缩小开源分析的距离,与当地直接接触,与暴力受害者和社区建立个人联系。“法证建筑”多年来开发的分析方法包括采访当事人,帮助一些人恢复丢失的记忆。“开放核证”的模拟维度包括实地考察和素材分析。但重要的是,它还要求与亲身经历过暴力的证人建立远程或近距离的联系,将当事人视角与科学专业知识(如爆炸、火灾或流体动力学)结合,在环境问题上,与遥感、植物学和地质学结合。

“开放核证”的工作好比在特写镜头和极长镜头之间来回切换,在各个源点、视角和世界观之间横向移动。它依赖于建立一个实践社区,在这其中,调查是在社会交际间发生的——遭受暴行的人、和他们站在一起的行动主义者、开源调查员的分散网络、科学家和其他探索真相的专家。证据的呈现还必须与律师、记者联合,在我们的案例中,还时常有资助、生产和展示作品的文化机构。调查的公开过程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社会契约,包含了所有的参与者,形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生产和传播的聚合。因此,“开放核证”过的每一个案件不仅是所发生事件的证据,而且也是使其成为可能的社会关系的证据。

法证建筑,Umm al Hiran事件,2018.

2017年1月18日黎明前不久,一大群以色列警察突袭了内盖夫沙漠中的贝都因村Umm al-Hiran,以拆除几栋房屋。 两人被杀:一名贝都因村民,Yaqub Musa Abu al-Qi'an和一名以色列警察Erez Levi。 事件发生后不久,以色列政府和警方声称这起事件 Abu al-Qi’an的“恐怖袭击”。法证建筑通过采访目击者,重演了事件,同步了地面上的行动主义者分子用警用直升机的红外摄像头拍摄的视频,以揭示真实的故事: Abu al-Qi’an在被以色列警察射中后失去了对车辆的控制,轧死了警察在Levi,Abu al-Qi’an即刻流血身亡。 这一分析迫使警方撤回了对事件的叙述。

例如,我们在内盖夫沙漠的Umm al-Hiran村调查谋杀Yakub Musa Abu al-Qi’an的事件,是与村民和行动主义者联合进行的,包括Activestills的摄影师、巴勒斯坦政治家、人权律师,甚至还有一位乐于分享警方程序细节的退休警察。这个多样和强壮的网络最终导致政府官员撤回了Abu al-Qi’an是恐怖分子的指控。

“开放核证”很少有机会获得体制内真相机构所拥有的特权,他们的结论往往由其德高望重的权威门脸的支持,而门脸后其艰苦和混乱的调查工作隐而不现。我们则永远不能把人们的信任视为理所当然。当在科学论坛之外向公众展示传统的专家证词时,其真实性往往取决于科学家或其机构的资质和声誉,而“开放核证”的真实性则必须在过程中体现。开放核证的困难是获得信任,并尽可能保持获得真相和确定事实的过程的公开和透明。

“开放核证”需要充分暴露工作步骤,从情境、涉及人员、使用的素材、每一块证据材料如何和在哪被发现、验真模型、不同证据的组合方式到案件的整体叙述。这样才能让公众发挥类似科学界“同行评议”(peer-review)的作用,也就是说,要能让其他人检查原始数据、流程和结果能被复制和经得起测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视频调查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如何做”的原因,因此,案件的呈现总是需要记录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干扰。

这种开放性是必要的,因为与医学或DNA专家不同,“法证建筑”案例的基本模块,如图像、视频、物质遗骸、证词及它们的组装,也必须由非专家理解。根源于拉丁词源veritas,法证学必须公示证据,因此也必然是政治的。除了公开我们的方法和编织过的信息之外,“开放核证”必须要通过其叙述的力量、集体的动量和在图像、视频、文本和声音中呈现的修辞来说服公众。为了真正改变社会,“开放核证”需要被动员为社会政治进程的一部分,为此,必须建立社会联盟。

Bellingcat,Al-Lataminah,2018。

2017年10月,出现了几篇关于2017年3月30日在拉米那发生叙利亚空军沙林毒气袭击事件的报道。在试图否认发生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时,俄罗斯外交部无意中泄露了几页包含了叙利亚军火库中几种化学武器详细图纸的幻灯片。在这个可被描述为“开源考古学”( open source archaeology)的过程中,我们与Bellingcat的研究人员一起构建了一个炸弹的3D模型,比对已发现的碎片,核证出拉米那空袭确实使用了化学弹药。

被“污染”的知识

“黑暗认识论”者不仅攻击旧的国家权力机构,也攻击像我们这些揭露他们试图保护的权力的组织。他们攻击“开放核证”的基础条件:组合和网络化——比如包含了肇事者和受害者的一个视频总是比将十几个或更多视频同步到3D模型中更有说服力。虽然对我们来说,证据的力量在于它的组合和不同元素相互支持的程度,那些我们打算送进监狱的人攻击的正是这种复杂的构成。他们好像一定要每件证据本身都必须证明全部犯罪。(我们)获取源素材的步骤越多,素材来源和涉及的人越多,就越被他们控诉是操控、生造和审美化。每个辩护律师都会努力在不利于其客户的证据中寻找薄弱环节,但在这里似乎他们所针对的是“证据需要不同元素和多个参与者同步”的观点。

鉴于“开放核证”的协作性和复合性,那热爱黑化我们的组织采用了其他策略来抵抗它。 他们有时扫描我们分散的网络以确定哪些东西可以被称为“污染因素”(contaminating factor)。他们称之为“污染因素”的包括:个人、组织、政治派别、单个视频,甚至身份易受攻击的资方。他们声称,因为有这些“污染”,整个网络及其产生的信息都是无意义的。

2016年,我们调查了俄罗斯发动的对叙利亚医院的空袭,这家医院由无国界医生支持(MSF)。该案件结合现场叙利亚平民和医生的证词、“白头盔”中(叙利亚公民防卫,通称白头盔,是一个在2013年叙利亚内战时期于叙利亚叛军控制地区成立的以“民事防护”为名义的组织,由英国人 Raed Saleh创建。他们分别派驻于各个前线战区提供医疗服务)的第一时间响应者拍摄的多个视频,并通过俄罗斯战斗机在空袭前后起飞和着陆的记录、俄罗斯空军的声明来证实这些视频。RT电视台,俄罗斯最主要的由国家赞助的英文媒体(宣传)频道之一,以我们使用“白头盔”上传的素材攻击我们,他们声称“白头盔”在其他地方向恐怖分子和西方资助的叙利亚人权瞭望台组织提供医疗援助,使用他们的素材使我们的论述毫无价值。但“开放核证”考虑了所有可用的素材,包括交战方本身的,在认可任何记录和传播都有偏见或者倾向的前提下,对每条证据进行验真,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再看是否出现了一个故事。素材的视角越多越好,来自不同甚至敌对的来源越多,也越好。我们对证据的态度是“尊重和怀疑”,指导性问题是“它是真实的吗?”和“它是否(能和其他)联系起来?”

同在2016年,我们与国际特赦组织( Amnesty International)一起调查了叙利亚最臭名昭著的赛德纳亚监狱(Saydnaya Prison)(自2011年以来,已有多达1万3千人在赛德纳亚监狱中被处死,这些处决均在极度秘密的情况下进行。其他许多赛德纳亚监狱中的囚徒则在反复的折磨、被有系统地剥夺食物、水、药物及医疗照护后死去。他们的遗体被卡车运走,埋在万人冢),我们交叉比较了五名赛德纳亚监狱幸存者的证词,将他们置于监狱的虚拟建筑和声学模型中。此项调查极其走红,甚至导致了对该政权的普遍谴责。受到这次调查结果的压力,阿萨德总统谎称这是“由卡塔尔资助的……蓄意抹黑叙利亚政府。”还有人盯着我们得到的“开放社会基金会”(OSF)的资金,这是一个由乔治·索罗斯创立的常被诋毁的组织,但没有资助者对我们选择的案例或调查结果有任何发言权。

其他“污染”因素也可能是图像本身。肇事者经常声称颗粒感太强、模糊不清或晃动的图像质量不足以表明他们侵犯了人权。以色列使美国卫星提供商降低了在以色列国内和占领土地上可用图像的分辨率(大部分犯罪事件发生在该地区),经常声称卫星调查无法核实其在加沙的破坏。

其他时候,将调查划为“艺术”也是污染因素之一。当我们的调查质疑德国特勤局(Verfassungsschutz)特工的证词,尽管他出现在2006年新纳粹谋杀案的犯罪现场,他声称没有目睹事件过程。负责特勤局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成员采用了类似的否定主义策略,他们翻阅了我们成员的简历,挑选出团队里从艺术学校毕业的人,再加上我们在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展览,声称我们“仅仅是艺术家”,没有提供证据的资格。

由审美打造共同(commons)

与其将艺术放在一个隔离的地方,与知识生产对立,我们更应该寻找新的方法融合它。作为感知和侦测的核心能力,审美也有明显的证据维度。在证据公示的叙述、表演和组织中,审美是必不可少的。当主要的证据素材是图像和视频时,那些专业制作图像的人(如摄影师和电影人)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生产的证据被禁止进入法庭作为呈堂证供,或像兔子洞一样的司法程序让一个案件消失数年时,在艺术和文化场所的展览经常可以作为法律程序的补充甚至替代。比如我们在文献展中呈现了对国家社会主义地下组织(NSU)的调查,结果显示特工Andreas Temme的证词明显在撒谎。在文献展被成千上万人看到后,尽管Andreas Temme和基民盟代表团抗议,德国议会调查委员会被要求必须观看并回应这件“艺术作品”。本案例的成功告诉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整合文化和审美实践可能会促使艺术和法律的社会作用都发生微妙的变化。我们视文化机构同样为法证论坛,也在法律机构中同样进行策展和表演。

与文化和艺术场所的合作也给我们提供了实际的帮助,博物馆和双年展经常资助我们生产新作。NSU案件的后续调查,警方参与的雅典极右翼政党人民协会-金色黎明成员杀害反法西斯说唱歌手Pavlos Fyssas的案件,都是由位于乌特勒支的BAK基金会联合制作的。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给我们提供了调查以色列警察杀害Yakub al-Qi’an案件的预算。讽刺的是,当谎言通过权力机构传播时,挖掘真相的努力却在博物馆中占有一席之地。

与艺术和文化场所合作不仅是出于实际考虑,法证学和策展实践都同样深切关注知识生产和呈现,通过证据、物体、对话、放映或空间里的身体布阵来呈现思考和问题。

我们在艺术和人权领域工作的最近一次汇合是在惠特尼美术馆。众所周知,2018年末,以色列军队对巴勒斯坦抗议者、美国警察对弗格森骚乱的抗议者和美墨边境移民使用的催泪弹都是由沃伦·B·坎德斯所拥有的一家公司制造的,他也是美国惠特尼美术馆董事会的副主席。惠特尼博物馆邀请我们参加2019年的双年展。我们和Laura Poitras合作的作品三重追踪》(Triple-Chaser)在惠特尼美术馆调查了坎德斯的武器生意,之后,他收到了法律传票。

法律、科学和审美实践的融合由来已久。视觉艺术、建筑和科学的紧密结合可以追溯到近代早期欧洲。在16世纪,关于自然的知识是由那些占据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过渡空间的实践者产生的。17世纪的欧洲艺术学院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解剖学知识、透视投影和变形透视技术。但是逐渐地,共同的认识论和审美开始分化为不同的主题和专业,到了19世纪,科学和艺术变得壁垒分明,奉客观性为圭臬的科学被视为不能融入以主观性为核心的艺术。科学家被要求尽可能减少任何具有个人色彩、情景化的特征时,艺术家们却在被要求加强它们。用Lorraine Daston和Peter Galison的话来说,“客观性渴望塑造一种没有任何求知者痕迹的知识”。出于这种还原主义的洁癖,正是这些“求知者的痕迹”被我们的批评者称之为“污染”,但对我们来说,情境性(situatedness)(或者可辨认的具体特征),是证据的决定性因素。

今天,科学与艺术之间的鸿沟必须再次闭合,“开放核证”是重新融合艺术和科学工作并创造新的美学的途径之一。“开放核证”不是客观性至上的“从无处看”,而是寻求多元的、主观的、情境化视角的互相啮合。它不是被关在权力机构内的黑匣子,而是一种跨越地点、机构类型之间的新联盟形成过程,包括实验室、艺术家工作室、大学、行动主义组织、受害者、国家和国际法律平台、媒体和文化机构。

因此,虽然“后真相”与我们的“反法证学”实践之间似乎存在明显的、肤浅的联系,比如两者都质疑由警察、情报部门和法院等政府机构的声明,但也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区别。我们不是以任何相对主义在回应当前对专业知识的怀疑,而是以一种更有生机和冒险的真相生产形式。这种形式建立在一种扩展的实践中,在这实践中,我们试图对审美和科学、新的和传统机构兼容并包。

国家犯罪者和“黑暗认识论”者总是想要破坏建立共同阵营的可能性。因为没有任何国家来保护和指导我们,建立共同阵营也是一个政治目标。每次新的调查都会诞生一个从不同观点的网格编织而成的实践社区。就这点而言,“开放核证”也是一种建设。在证据的生产和传播中必然产生的人和人的交际,最终也构筑了一个不太可能但基本的共同群体(commons),其中事实生产构成了围绕对世界的共同感知和理解建立的扩展的认知实践社区的基础。在使证据的生产和传播社会化的过程中,它最终建立了一种不太可能但却根本的阵营,在这阵营中,生产事实构成了一个扩大的认识论实践社区的基础,这个实践社区是围绕着对世界的共同看法和理解而建立的。

任何政治倡议和斗争都必须从建设共同阵营开始,这是重要的元政治条件。这些共同立场看起来类似于空气或淡水等自然资源,当它被“黑暗认识论”者的毒素污染时,我们必须保护它。 然而与水和空气不同,它不是先天存在,也不是自然的,而是需要被不断重塑、加强和争夺的社会现实。它不能被完全封闭,而其边缘必须保持对新信息、新观点、证据和解释的开放,只有异议能让它持续成长。

现金远超市值 正在掉队的搜狐还有什么故事可讲?

从1998年三大门户网站成立,到2018年数字经济繁荣发展,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20年。过去很多存在于想象中的事情比如一个手机搞定一切事情,如今梦想照亮现实。当我们回首往事,曾经带领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网易改做了游戏,新浪依靠着微博,而多项业务并举,多点开花的搜狐在掉队。

市值低于现金 搜狐怎么了

就在刚刚,搜狐(SOHU) 公司公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2019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搜狐第二季度总收入为4.75亿美元,同比下滑2%,较上一季度增长10%。

搜狐发布Q2财报:亏损3800万美元 同比减亏22%。其中,

品牌广告收入为44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2%。

搜索及搜索相关广告业务收入为2.76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2%,较上一季度增长18%。

在线游戏收入为1.02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8%,较上一季度增长3%。

搜狐媒体与搜狐视频第二季度亏损6800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减亏15%。

扣除2019年第二季度畅游晶茂映前广告相关的一次性减值,搜狐集团(包含搜狐媒体、搜狐视频、搜狗、畅游)亏损3800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减亏22%。归于搜狐集团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包括畅游晶茂的一次性减值)为5000万美元。畅游晶茂一次性减值为1700万美元。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认为,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表现都阐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搜狐在掉队,如果我们在看一下搜狐的市值与现金量对比,更会发现,搜狐的现金更是远超市值。 就连当年在五道口买的那栋房子,也已经值十几亿美元,基本赶上了搜狐市值。看到这里不禁要问一句搜狐怎么了?

下一个十年是否还有搜狐

如果说搜狐的前十年是快速发展的十年,搜狐布局了社交、电商、游戏、搜索、视频、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多项业务并举,多点开花。

那么近十年则是搜狐掉队的十年,由于个人原因,也由于公司层面的原因,搜狐错失了PC转向移动的大转变,从而掉队。

早在2013年,张朝阳当时认为新闻门户仍是刚需,会产生两种内容消费。内容消费有三种模式:一是基于板块导航的消费,有频道有编辑,满足顶部需求,二是基于个性化订阅和推荐的消费,基于大数据,自媒体这类“连接”技术满足长尾需求也就是“今日头条”模式,第三种是基于 SNS 的信息消费也就是现在的腾讯新闻与新浪新闻,通过社交网站为新闻导流。然而道理都懂的张朝阳却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搜狐也曾想像网易一样发展游戏,旗下的畅游在推出天龙八部时,更是红极一时,然而随着畅游内部管理的混乱,在天龙八部后再难看到爆款游戏。

搜狐视频应该是最早做视频的,视频业务旗下大将古永锵均离职创办优酷网,龚宇创办爱奇艺,李善友创办酷6网,昔日的旗下大将一个华丽转身成了竞争对手。

搜狗一度被认为是搜狐的增长核心,王小川当年所提的所提出的三级火箭模型“输入法-浏览器-搜索”已经宣告破产,搜狗与第一的百度是无法想抗衡了,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第二梯队的神马搜索,以及好搜。

然而近些年尽管张朝阳重回搜狐,推出了“狐友”交友软件,以及“千帆直播”,然而却并未掀起多少水花,从业绩来说更是没有丝毫助益。曾经红极一时的搜狐在掉队,像极了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跑的快的并不一定处于领先优势。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中,这一个十年搜狐掉队了,下一个十年是否还有搜狐?

to China Copy:靠抄袭发展的中国互联网

本文为经营指数专刊整理

作者:车达

微信号:rentouclub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微信号

提到抄袭,从以前的考场抄袭,到现在会想到互联网产品的抄袭,看到了会发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面对屡屡抄袭,不由得想到,时代的发展和抄袭之间,是否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要么早点抄,要么抄得更好,要么别抄。”

这是腾讯副总说过的一句话。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信息的飞速传播,同时也决定了互联网信息的重复性越来越严重,同一篇文章被多个网站转载,多个作者以自己的名义发表,这就是当下互联网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抄袭风。

在互联网的产品中,抄袭可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抄袭。

前段时间,滴滴打车风靡全国,免不了一顿“跟风”APP的诞生。

可以说,现在这个年代,只要是人的需求,几乎就没有满足不了的……

回过头来看抄袭这件事,MP3是苹果发明的吗?不是;手机是苹果发明的吗?不是;平板是苹果发明的吗?也不是(微软做得更早)。但是为什么没有人说苹果抄袭呢?因为苹果每次“抄袭”过来,就将其发挥到极致,而发挥到极致,就不再是简单的抄袭。

一直在抄袭却从没被超越。腾讯这个抄袭大王到底抄袭过多少公司?模(piao)仿(qie)过多少公司的专利?有你知道的,但是大多数你肯定不知道。(排名不分前后)

1、腾讯QQ VS ICQ

ICQ是以色列的一家软件公司开发的。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1996年,ICQ一经推出,即刻风靡全球,凭借着前所未有的创意很快在全世界拥有了大批的用户,即使在当时互联网不太发达的亚洲,市场用户量也占到了70%,在国内更是占到了80%。

2000年时,QQ打败了ICQ,成为国内即时通讯软件的王者,同时,国内的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也在QQ的迅速崛起中,慢慢地销声匿迹

结果:QQ胜 ICQ卒(国内市场)

2、腾讯游戏平台 VS联众游戏平台

2003年的时候,联众是世界上最大的休闲游戏平台,以棋牌类游戏为主,拥有2亿注册用户,月活跃用户15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60万,年收入超亿元。其时,联众、边锋、中游是休闲游戏市场上的三巨头,三巨头名气之响,影响之广,不亚于现今的三巨头BAT……

2003年,腾讯终于按捺不住对游戏市场迅速扩张的野心,悍然出手,效仿联众也推出了QQ游戏平台,专攻棋牌类的游戏。联众并没有对腾讯的介入放在心上,却没想到,腾讯打败联众,成为国内互联网的游戏霸主,只有短短一年时间。

结果:腾讯胜 联众卒

3、QQ音乐 VS 酷狗音乐

2004年成立的酷狗音乐拥有上千万使用用户是国内最先提供在线试听功能,可以说是当时音乐播放界的巨头。

2005年腾讯看准市场正式推出QQ音乐。酷狗方面,公开指责其竞争对手腾讯旗下QQ音乐“抄袭”,并指责其“竞争手段低劣,毫无创新”。直至2014年QQ音乐市场所占份额几乎和酷狗持平,总之这一场抄袭战中腾讯依然是大赢家。

结果:腾讯胜 酷狗卒

4、搜吧VS百度贴吧

2003年百度贴吧成立是百度旗下独立品牌,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

2006年1月soso搜吧成立是是腾讯旗下的一个论坛,2014年正式下线。

结果:腾讯卒 、百度胜

5、QQ网购 VS 淘宝

2003年淘宝网成立是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2011年占中国网购市场80%的份额。

QQ网购是与QQ商城、拍拍独立的电商平台,后被京东收购、

结果:腾讯卒 、淘宝胜

6、腾讯CF VS CS

《反恐精英》(《Counter-Strike》)是由Valve1999年开发的射击游戏系列。

《穿越火线》(Cross Fire,简称CF)由韩国Smile Gate开发,在韩国由Neowiz发行,在中国大陆由腾讯公司运营,2007年上线。

结果:腾讯胜 、CS卒

7、QQ飞车 VS泡泡卡丁车

跑跑卡丁车是韩国NEXON(纳克森)公司2006年出品的一款休闲类赛车竞速游戏。

《QQ飞车》是由腾讯的琳琅天上游戏工作室开发,腾讯游戏2008年发行的一款网络游戏,最高同时在线已超过300万。

结果:腾讯胜 、跑跑卡丁车卒

看到这你以为就够了?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仔细看好 不要眨眼!!!

8、 腾讯TM——MSN(微软)9、腾讯TT——IE

10、QQ直播——PPLive等11、 QQ医生——360安全卫士、超级兔子等

12、QQ软件管理——360软件管家13、QQ旋风——快车、迅雷

14、QQ拼音输入法——搜狗拼音输入法15、QQ手机浏览器——UCweb

16、QQ影音——暴风影音17、soso问问——百度知道

18、QQ浏览器5——傲游3、搜狗219、QQ团队语音——UCTalk

20、3366小游戏平台(New)——4399小游戏平台21、QQ手机浏览器——UCWEB

22、QQ桌面——UC桌面23、QQ词典——金山词霸

24、QQ影像——美图秀秀25、QQ工具条——百度、谷歌工具条

26、QQ中文搜搜——3721

———-网页类———-

27、QQ播客——土豆、优酷等 28、QQ交友中心——亚洲交友中心

29、滔滔、微博——Twitter、新浪微博 30、QQ团购——Groupon等

31、QQ空间——新浪博客 32、QQ相册——网易相册

33、QQ校友——人人网 34、QQ邮箱——Gmail、网易邮箱等

35、QQ返利——返利网36、腾讯搜搜——谷歌、百度搜索等

37、腾讯图书——起点38、腾讯下载——华军、天空

39、财付通——支付宝40、搜搜问问——百度知道

41、搜搜百科——百度百科42、QQ网址导航——好123

43、洛克王国—— 赛尔号

———-下载游戏类———-

44、QQ对战平台——浩方、VS对战平台 45、QQ堂——泡泡堂【盛大】

46、QQ三国——冒险岛【盛大】 47、QQ西游——梦幻西游【网易】

48、QQ英雄杀——三国杀49、QQ幻想、QQ自由幻想——数码精灵

50、QQ炫舞——劲舞团【久游】51、QQ寻仙 ——诛仙/52、QQ音速——O2JAM

53、QQ绿色征途——绿色征途【上海巨人】54、植物精灵大战格格巫——植物大战僵尸

———-SNS游戏类———-

55、抢车位——争车位56、QQ农场—— 开心农场等

57、QQ牧场——开心牧场、阳光牧场58、好友买卖——朋友买卖

59、QQ宝贝——开心宝贝60、Q宠大乐斗——功夫英雄

61、QQ餐厅——开心餐厅、幸福厨房62、QQ鱼塘——欢乐鱼塘

63、吉祥旅馆(校友内)——胡莱旅馆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在感叹腾讯的“复制”能力了?

有两个因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是互联网产品的可复制性非常高,有源码几乎就能复制出一个大同小异的东西(网页更不用说了);二是抄袭的违法成本低(你告我啊!一个网站多少钱?你告我侵权的各种成本多少钱?)。

但是抄袭对于中国国内互联网是只有弊端的吗?

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以抄袭起家,早期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大多都是copy国外现有的产品,但是在copy的过程中有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这样的改造或许就可以称之为微创新,而这种行为的代表即是被业界广受诟病的腾讯了,虽然被很多人斥之为抄袭,但是正如其在QQ邮箱登录界面的那句话“你说我是错的,那最好证明你是对的”,腾讯这些年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产品的本质可能copy,但是在细节方面的微创新让它在竞争中无往不利,最后成为了现在这样一个帝国。

很久之前,日本也只是个不发达的小国家,但是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的“抄袭”能力极强,认可敌人的优点,拿过来用变成自己的长处,也是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开放,或许也代表着这是一个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的黑暗森林,活下来才是王道,多少在国外的成功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狼狈而归或是不温不火,而他们的在国内的仿制者也好抄袭者也罢却风生水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先驱在中国只能变成了先烈。

创新,不是变少了,是变的普遍了。

贾跃亭在乐视发布超级手机造势时的公开信被许多人批评,因为侮辱了苹果以及存在逻辑矛盾。但其中一个观点却值得转述:“90后的前卫消费者已经不再靠iPhone来提高身份感,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流淌着互联网开放、自由、分享的血液。你可以对我的生活指指点点,但不可以指点我的生活。”体现了年轻一代对创新的要求。

年轻人需要创新,年轻人尝试创新,Copy 2 China失效,2 China Copy成为可能。

世界平得无以复加,这一切没有专利。

会抄袭不是错,错的是只会抄袭。

撇开一切的道德理念,把别人的优点拿来做改善变成自己的,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生存之道本来就是强者生存,没有人听你讲公平。但是如果只会抄袭,那注定不会成功。

更多文章请关照水木然变革三部曲:

变化,是这个时代最扣人心弦的主题。我们正在迎来中国社会最激荡的变革,水木然作品变革三部曲详尽描述了这一过程。(变革三部曲指的是:《工业4.0大革命》《跨界战争》《时代之巅》)。让我们一起开启时代变革的密码!阅读全部内容可加水木然微信号:smr669

农村养殖骗局为啥屡战屡胜?真的是对手太强了吗?值得深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农村出现了一个比较火的词,那就是“养殖骗局”,大致意思就是咱们农村人被骗去养殖,最后亏了本,从过去我们常见的养殖什么蚯蚓、蜈蚣、养鸡养鸭以及现在常见的养蜂等等,网络上我们通常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什么又是商家提供全方位的扶持,一对一指导,商品全部回收等等,可以说从广告上来看,稳赚不赔,但是一投资下去,亏得倾家荡产,于是农村“养殖骗局”这个词就这么在农村变成了一个热词,可见上当的朋友可真不少。

作为一名农村人,蜂部落小编也曾经对很多网络上推广的养殖项目感兴趣过,什么养蛇、养那种大老鼠、还有什么蜈蚣、土元等等都曾经去研究过,而且还亲手养过兔子,最终可以说每一项都亏得一败涂地,就连最后算是养殖成功的蜜蜂和猪,也是用大把的钞票作为教训养殖出来的,所以说如果没有养殖蜜蜂,在蜂部落小编看来前面的养殖都可以算是养殖骗局。

在农村像蜂部落小编一样去进行过各种养殖的人并不少,很多消息来源于网络或者几个人的几句话,成功的自然是少数,成功了那自然是功成名就,失败了,那就是养殖骗局,什么被广告欺骗,被农业频道欺骗等等,反正就不是自己的问题。

不可否认,咱们农村人确实非常能吃苦,就蜂部落小编家在养殖兔子的时候,几百只兔子每天夜里都有母兔产子,所以几乎每天夜里都是有人轮流的给兔子“接生”的,不然第二天兔子仔就死了,直到现在失败了蜂部落小编也还不知道具体兔子产子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反正是失败了,但是该投入的,该努力的,咱们家是一样没少过,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被网络上的那些吹嘘的言论欺骗了,算是上了“养殖骗局”的大当。

农村“养殖骗局”常见的几种形式

在尝尽苦头以后总是应该反省一下吧,蜂部落小编也曾经多次反省,最后找到了所谓的农村骗局的形式,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第一:网络推广

这种“养殖骗局”通常来源于网络,常见的就是浏览器的竞价,或者信息流广告的推送,通常为签订合同养殖,产品商家回收,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到现场搭建,后续服务全程跟踪的形式。

这看起来是很诱人的,很多商家还免费提供产品,似乎只要咱出点力气就行了,但是最后却发现并没有这么简单,失败的人还是占了多数,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了这样的项目——“养殖骗局”。

第二:农业频道

这也是农村很多朋友中招的原因之一,因为是农业频道,看起来权威,所以相信的人也很多。看到谁养鸡赚钱了,马上开始着手准备养殖,看起来还真是高效率,不用领导审批,不用市场调查,干起来就是那么干净利落,不曾想养殖了不到一年全部死光光,失败得也是那么干净利落,最后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农业频道的都是骗子。

第三:说到了兴头上

这种骗局在农村也比较常见,有的农村朋友找不到事情做,总是几个人约起来喝点小酒,然后讨论一下发财大业,突然几个人感觉喂养某样东西还行,比如兔子,皮毛可以销售,肉可以吃,连拉出来的粪便经过发酵以后还可以作为肥料,而且还有人收购。

这么一讨论下来,突然感觉这东西全身是宝,主要是养殖成本还非常低,兔子是吃草的,出仔的时候七八只一窝,还差不多一个月就可以出仔一次,这么一算,这就是完全的无本生意,养殖个百十来只母兔,天天有兔崽子出,一只卖10块,10只100块,100只1000块,养10000只一年就可以净赚10万了,需要消耗的就是一天力气,因为农村有的是草,最后一养殖下来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几个月的时间,不说出了兔崽子,连种兔都死光了,然后又得出了结论,骗子!

在农村流行“养殖骗局”的说法,但是农村还流行一句话,那就是36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又说的是,每个行业都是有人赚钱的,就如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行业,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亏了的,只是赚钱的人是少数而已。

其实关于养殖这东西,蜂部落小编觉得也是满足二八定律原则的,虽然我们一直在说“养殖骗局”,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是成功的,如果我们用二八定律规则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在养殖项目中,只有20%是成功的或者连20%都达不到,其余的80%都是炮灰。既然有人成功,何来骗局?

是“骗局”还是“自杀”?

很多朋友把养殖失败归结于遭受了骗局,但是作为一名在农村经历过很多养殖又看过很多养殖的蜂部落小编看来,很多所谓的“养殖骗局”,与其说是“骗局”,不如说是“自杀”。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几乎所有失败的农村养殖项目都具有下面的特点:

第一:前期考察不足

就比如上面我们看到的一样,很多朋友在网络上看到某样养殖项目以后,突然感觉很可以,不做前期的市场调查,直接就开始投入到项目中,连项目是不是适合在当地开展和自己是否真的具备发展这个项目的条件都没有考虑,最后项目半途而废。

这种情况非常多,就算做了考察也是简单的考察,算账的时候只会算赚的,不会算亏得的成本,意外风险也不会预估,完全以最美的姿态来面对养殖,这自然是难以成功的。

第二:乐观预估成本

很多农村朋友在网络上看到养殖项目的时候就只看了一个投入的资本是多少,看起来几千块钱就可以投资,但是却忽略了几千块钱投资的实际上只是初次购买的成本,是在一个理想化的模式下建立的盈利模式,最后把合同签了才发现,几千块钱买了货品以后,建立养殖场就要好几万,于是还没养殖就宣布失败,但是有合同在,你拿人家没招呀,其实还是前期考察和经验问题。

有的朋友更是乐观,比如养殖兔子的看到自己有几间空房子就认为已经有了“养殖场”,最后兔子一到没几天打架都要死一大堆,突然购买笼子都来不及,看似可以节约成本的,反而成了加速养殖失败的催化剂,有的勉强开始养殖了才发现,兔子很能吃,少了不合算,多了喂草根本喂不起,购买饲料吧,成本太高,而且预防接种这些技术完全没有,这些成本被忽略,注定会失败。

第三:所谓的市场还落在集市销售上

在我们家当地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朋友把养殖出来的产品定位在集市销售上,以为集市上的价格就是最后产品销售的价格,根本没有前瞻思维和现代化销售手段,导致很多勉强养殖成功的的,由于没有销路最后也只能是亏本关门大吉,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第四: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现代化养殖

在现代化的养殖场中,根据蜂部落小编的经验来看,可以说成功的项目,把预防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就说现在咱们家养殖的猪,预防接种从来不会少,而且严格消毒,科学的进行选种,这是咱们家养殖的猪能够成功的原因吧。

但是在农村很多养殖户根本还没有预防接种的观念,认为只要是有公有母关在一起能出仔就行了,于是大量的近亲繁殖,回交,产品质量越来越差,还说人家给的产品有问题,失败实际上一开始就注定了。

这样的例子在农村数不胜数,我们不否认存在农村所谓的“养殖骗局”,但是作为一个养殖项目,咱们在投资的时候,前期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朋友在开始做养殖项目的时候,只看到人家成功的时候,没有看到人家失败的时候。

其实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很多农业频道播放的养殖成功案例,基本上都是先亏得几乎倾家荡产以后慢慢找到了门道,最后慢慢爬起来的,而那些失败的经验,并不是我们观察一个报道就可以明白的,所以说以蜂部落小编的经验来看,在我们提到农村”种植骗局“的时候,不妨多考虑一下,到底是项目骗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骗了自己。以上就是今天蜂部落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下方分享您的看法,我们明天再见。

Notion的思想来源和投资人

软件产业 60 年,而商业软件的历史只有40年。我们看软件产业的周期历史,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快接近末期,新的周期已经来到。或许 Notion 就是这个周期里面的一个顺应周期的东西。

先引一段纯银对于Notion的介绍和评价:

在纯银看来:

notion是一个极高自由度的记录与创作工具,就像玩乐高一样,不断地组合 block,组合数据库属性,像一张大画布一样满足各种内容搭建场景。我个人看重由它生成网页的美观,以及多重嵌套 Page 带来的树状信息结构。比如说,我会用 notion来制作个人旅行计划,犬校招募新人的说明网页,甚至是团队公共主页——包含新人入职流程,团队公共信息等。我现在用 Tower 来做这件事,但用 notion 来做毫无疑问会漂亮和清晰很多。

至于 notion可能的缺点,我目前认为是:

缺乏大众化的主干场景,依赖用户的创造力来创造个性化用途

可实现的场景用途中,大部分有强大的替代品,如看板和日程表

上手门槛较高,单单是了解 40 多个 block 类型就脑壳痛

移动端体验不佳,以及在移动端浏览器的打开速度较慢

因此,我目前并不认为 notion 会成为像 slack 那样高速增长的工具巨头,但我会使用它来创建网页,甚至是协作创建网页。它代表了工具进化的一个分支。

以及,对于 notion 一直说自己是 slack 缺失的另一半,并不认同。因为slack 是一个大众化的协作工具,而notion:

协作工具很多都需要 “节点” 来带动。tower 这种特别麻烦,需要管理层作为节点,把 tower 作为管理工具来用,所以流行不起来。

slack 比较好的是,它是一个平等沟通的渠道,不需要自上而下地推。一个群里 20 个人,一个活跃分子带头,就有可能把 slack 给带起来。

notion 的问题是,他也是平等协作不假,但它的节点是那种有点点 geek 的人,有创造力的人,IT 潮人,以及协作功能本身就比较弱。因此节点数量和应用场景都比 slack 少太多太多了。

文/fonter

2018年,就职于字节跳动效率工程团队时,首次了解 Notion,那时他刚在文档中引入 database,在默默壮大中,成为当年 Product Hunt 的年度 App。 惊讶于协作工具的新形态,以及背后的自由度和丰富度,于是开启一段好奇心驱动的兔子洞探索,有感于其 CEO( Ivan Zhao/赵伊 )的 2 句话,探究了 Notion 背后的先锋人物的思想,开始了一段令我感动的沉浸之旅。

- tools for thought;

- 我并没有创新什么,我只是在复刻历史;

当然,我也发现中美 2 地都是同时洞察到文档乃至协同工具领域将会出现重大变化,不管是软件周期的预示还是创作者群体/maker们的洞察,都暗示着这一轮周期的来临。

如今, Notion 已经成为硅谷炙手可热的初创团队,NYT 今年4月报道其融资 5000 万美元估值 20 亿美元[1]。Notion 的使用者(也是最大的支撑者)也在不断泛化,从硅谷泛化到全球,从常青藤的精英泛化到中国的大学生。于是我想借着机会聊一下 Notion 的支撑者们。

本文分3部分

Notion 背后的先锋

Notion 的 团队

Notion 的 9 位投资人

?

Notion 背后的先锋

2016年在一次 designernews.co 社区对 Ivan Zhao/赵伊(以下简称 Zhao ) 的采访[2]中, Zhao 提到,Old Office 是演化而来的,不是最佳设计。Notion 是 post-MS Office,是抛开 Office 的历史包袱来设计。而他设计 Notion 的灵感来源于另一段历史,由美国早期计算机先锋们的想法构成的。他坦诚并谦虚的说到,我并没有创新什么,我只是在复刻历史。

我们打开 notion.so 的 About 页面可以看到,提到 3 个人物的 3 句话,他们分别是 Alan Kay、Doug Engelbart 与 Ted Nelson。而他们 3 人的思想也是「 tools for thought 」思想链里的紧密链接的一环,还是同时代的人物。

- augment our collective intellect

[Doug Engelbart]

- amplify imagination

[Alan Kay]

- expand our thoughts far beyond text on paper [Ted Nelson]

左→右:Doug Engelbart → Alan Kay → Ted Nelson

Doug Engelbart

说起他,除了著名的鼠标之父类介绍外,我更喜欢说他的 3 个故事,以描绘他对我强烈的启迪。

1950 年的推理

Doug 在 25 岁时求婚成功,作为一个在大萧条中长大的人,他从小被灌输了 3 个目标:「上大学,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 现在他都做到了。好像人生没有值得做的事情了。他估计自己一生中还有大约 550 万分钟的工作时间。25岁的他开始思考他需要把这些时间投资到什么事情上去?

在决策过程的早期,我就不把金钱当作一个目标。 我是在类似「钱够生活所用就 OK 」 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我从来不认识有钱人。

但到了1950年,在我看来,世界变化之巨犹如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以至于我决定寻找一个能为人类带来最大回报的人生目标。

— Doug Engelbart

在之后持续的几个月里,他推断出这样的想法。

    他想将事业专注在让世界变得更好上面;

    任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的都是集体协作的结果;

    利用人类集体的智慧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问题的关键;

    若能大幅度的提高集体智慧(augment our collective intellect),就能推进每一个重要问题的解决;

    计算机可能作为大幅度的提高人类这一能力的工具。

1962 年的论文

在 1962 年他首次以成型的论文记录了他在 1950 年前后的思考,并在之后的1968 年举行第一次公开演示以向世人表达他的愿景。

-通过提高人的智力,我的意思是提高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理解问题,并推断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说的不是单独的在某个情况下才能使用的技巧,而是指将预感的、实验性的、无形的、和人们对状态的感知与技术、符号、方法、以及有力的电子助力相结合,在这一结合的领域上的新的生活方式 。

-一方面,人类系统包括范式、组织、程序、习俗、方法、语言、态度、技能、知识、训练等等,所有这些都存在于人类基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之中。

- 另一方面,有工具系统,其中包括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增强系统。工具和人类系统共同进化,以制造更好的工具和系统,从而使我们自力更生。

—《 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

我很喜欢 Bret Victor (主导写了iOS 的HIG,iOS 多点触控专利发明人)在 Doug 逝世后介绍他时[3]说到观点,关于 Doug 我们问的最不重要的问题:「他建造了什么?」 。而我们要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他想创造什么样的世界?」(这些都在 1962paper.org 他的那篇论文里) 。

1968 年的演示

1968 年秋天的计算机大会上 Doug 演示 NLS(oN-Line System)来证明计算机可以用来增强人类智力。NLS 其中包括图形界面、文字处理,超级链接,多人协同的文字处理,以及与相隔 30 英里外的同事进行视频会议(今天这个演示被称为《The Mother of All Demos》,成为了60年代自由主义和黑客文化的顶峰。关于演示的详细资料,可以阅读 1968demo.org )。

the features of NLS

- The computer mouse

- 2-dimensional display editing

- In-file object addressing, linking

-Formatting directives

- DistribuTed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 Uniform command syntax

- Protocols for virtual terminals

-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s

- Compilable "Command Meta Language"

- Hypermedia 超媒体

- Integrated hypermedia email

- Hypermedia publishing

- Outline processing

- Flexible view control

- Cross-file editing

- Document version control

- Shared-screen teleconferencing

- Computer-aided meetings

- Context-sensitive help

- Universal "user interface" front-end module

- Multi-tool integration

- Grammar-driven command language interpreter

我们看到 NLS 包含的大部分正在协同工具里演化着,但是 Bret Victor 提醒[3]我们 「不能引用现在来理解过去」。Bret 拿 「Shared-screen teleconferencing」举例,Doug 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是不同的,可以说是「同音异义词」 ,而这中间的理解的差异正是 Notion 所要去实现。

在 Notion 的办公室,我们会看到书架旁摆着设计师们为 Doug 画的素描。

Doug 在 2013 年过世,他既不富有,也不出名,也没有权势,不过这些从来都不是他的目标。他一直以来所渴望的是一个准备好的世界,为此他想方设法给予各种帮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位于加州库比蒂诺的 Tymshare 办公室(收购 Doug 数字资产的公司 )距离苹果公司总部只有几个街区之遥。而苹果公司这个上万亿美元的生意正是由图标、鼠标、窗口、位图屏幕以及其他 Doug 发明的创意构成的。

他扩充人类智力的愿景其实就是给心灵新建一个房子。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是一座大教堂。而建大教堂需要时间... 他建造了很好的工具,在1968年demo之后,其他人都想借用他的 demo 以及思想,他自由无私的分享。通过分享,他希望人们帮助他一起建造大教堂,让他早日来到世间。... 我们都是站在一条大鲸鱼上,捕捞着小鱼。

— Paul Saffo 给 Doug Engelbart 的悼词

Alan Kay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在面向对象编程和窗口式图形用户界面方面作出了先驱性贡献,他是Smalltalk的最初设计者。2003年获得图灵奖。目前担任Viewpoints研究院院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兼职教授。曾任Apple公司院士,惠普公司资深院士。

2013 年,Bret Victor 在博客中总结了这一年他惊为天人的阅读,其中提到 Alan Kay。在 Bret Victor 眼中, Alan Kay 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4],但是人们却并没有真正了解他的思想(Alan Kay 给 Bret Victor 的评价也挺高,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用户界面设计头脑之一)。

当作者比读者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下思考时,误解就产生了。一个读者可能会在战术(短暂执行的角度)层面思考:「今天我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 而作者却在战略层面(长久的发展角度)思考:「我们如何能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当真正的进步需要放弃今天的世界并且重新开始的时候,这种误解会变得更加严重。

我们就好像是在树枝上爬的蚂蚁,大部分蚂蚁很高兴在分支上,很高兴的向前走。

但是, 有一些特殊的蚂蚁,不知为什么,他们能看到更大的图画。他们可以看到这个分枝是个死胡同。他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真的要向前走的话,我们必须原路返回很长一段。他们通常很难去和那些只能看见自己分支的那些蚂蚁解释。对他们而言,前面的这条路看似乎可以永远走下去。

Alan Kay 就是那只看到更大的图画的蚂蚁。

—— Bret Victor

Alan 并不符合人们对傲慢自大、反社会的黑客或者象牙塔里的计算机科学家的印象。他穿着跑鞋和灯芯绒服饰,留着细小的小胡子,一头蓬松的白发。他是如此的难以想象,以至于你可以在他工作的地方的大厅里碰到他而不会注意到他,即使他是老板。

Alan 很难接受教育。刚开始的时候,他比他所有的同学和大多数老师都了解得更多,而且他不介意大声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种才能让他被赶出了教室,在操场上挨了打。

所以成为另一位硅谷百万富翁,或者接受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席,对他的吸引力不及将这种力量投入到每一个被赶出教室的聪明孩子手里。数以百万计的便携式,负担得起的「想象力放大器(imagination Amplifier)」落入手中的八岁的儿童就是他的愿景。

而这个「想象力放大器(imagination Amplifier)」的关键在于构造一个全新的动态的媒介(medium)。Alan 看待计算机的方式是迥异于我们的。他把计算机当成一个媒介(Computer-as-medium),而不是把计算机当成技术(Computer-as-technology) 。

Bret Victor 用了印刷术的类比向我们解释了这个观点。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被广泛认为是第二个千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它彻底改变了人们构想和描述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方式,并开启了现代化时期。

印刷机的文化重要性与技术(油墨和金属字体)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印刷机如何作为一种媒介,以特定的方式放大人类的思想。

印刷品直接促成了一个受过教育和文化修养的社会的出现,(例如)使社会自我管理的想法成为可能。美国宪法只能存在于一个有文化的印刷文化中,在那里(例如)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的文章观点可以在报纸上辩论。

当你在看 Alan Kay 的东西时,试着不要去想计算机技术,而是去想一个不同的社会,这个社会人们可以在计算机媒介提供的新的维度下进行自如的思考和辩论。 不要去想「写代码 coding」 (那些是墨水和金属类型的问题,已经过去了),也不要去想「软件开发者 software developers」(中世纪抄写员只有在非文化社会中才合理)。 而是去思考 modeling phenomena、modeling situations、 simulating models 以及 gaining a common-sense intuition for nonlinear dynamic processes。在这个新社会中,每个受教育的人都可以做这些事。正如我们今天在书写的媒介下阅读或书写复杂的逻辑论证一样简单和自然。

「阅读」 曾经是那些少数神职人员(牧师、僧侣)的特权,他们负责给大众传达不容置疑的神圣真理。而今天,阅读成为了每个人做的事。想象一个世界里,科学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向大众传达不容置疑的真理,而是每个人做的事情。而这个世界就是 Alan Kay 想要创造的世界。

Ted Nelson

Ted 为我们熟知的是,他是 Hyperlink(超链接)和 Hypertext (超文本)词语的发明人。然后 Doug 才是实际上这个概念的最早工程实现者。Ted 是文科类型的人,Doug 是工程类型的人。Doug 更关心的是构建解决问题的工具箱和工作坊,而不是推测这种工具可能创造出什么样的文学形式。

Ted 对这种二分法深感遗憾,因为这种二分法让他长期远离计算机,困扰他一生。Ted 没有能力创造一些东西,即使他能够清楚地想象出来,这在软件世界中并不少见。这个问题是如此普遍,以至于计算机编程的一个非官方规则( Babbage 定律)是: 「任何大型编程项目所需的时间总是你估计的两倍」 。

Ted 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想「给世界一个更好的表达思考和想法的方法,expand our thoughts far beyond text on paper」 。 他眼中的东西叫做 Xanadu Project(上都计划),在过去四十多年里,Ted 仿佛生活在平行宇宙中,堂吉诃德般地建造着他心目中的数字世外桃源。

「上都计划」思想则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组织形式,它要主动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计算机世界,基于一种完全不同的电子文档——平行页面,视觉互联。

在 Xanadu Project 中 Ted 坚持:

上都计划的评论标注

我们必须能够标记任何东西

在任何东西上加笔记

在任何东西上加注释或加边注

用可视化的方式显示相关联的内容

上都计划的超文本链接

被引用方的授权

不会失效的链接

更简易和宽松的版权协议

双向链接

相连文档之间的并排对照

深度版本管理

增量出版

在 Ivan Zhao 的书架上,右侧一本泛黄的 Ted 著《Computer Lib / Dream Machine 》

国外媒体喜欢用一副悲情臭老头的语调描述他,大都是着眼于嘲笑他眼高手低以及直言不讳的臭脾气,他得罪了所有在学术、商业和军事计算领域能够帮助他的人,看他对教育制度的疯狂评价。

和 Alan 一样,Ted 讨厌教育制度。

「 我一辈子都讨厌学校,从一年级到高中,每一分钟都讨厌。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我这样讨厌学校的人,尽管我认为其他辍学生也是这样。... 在媒体中,一旦你建立了前提,你就几乎锁定了轨道。一旦你有了课程,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教育系统。换句话说学校是一个雇佣教师的系统,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为他一直在做的事情找到一个借口,就像警察需要罪犯一样。」

——Ted Nelson

?

增强人类智力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想过,不知道怎么样想的事情,却在百年来驱动人类的天才先锋长老冒险家在工具的路途上研究。

他们可以花费他们近半生的时间,虽遥远但并不放弃。就像植物一样,缓慢而坚定的生长着。类似这种长期的愿景才能驱使一个人或者团队走得更远和更深。Notion 的愿景也是增强人类的智力这个领域,Ivan Zhao/赵伊 一直以来社交媒体签名都是 tools for thought。其实除了字面意思之外,他还指的是一本同名科技思想史的书。

书的作者也是来自那个时代天才、先锋、长老以及冒险家聚集的施乐实验室。《tools for thought》 开篇指出计算机革命(作为增强人类智力的初衷)远未达成目标。

计算机这个硬件的是智力增强技术的产物,来源的背景计算航海天文中的数据,但是却是一开始就是被设计来作为扩大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书中着重挖掘了智力增强的思想链,介绍了思想链背后的一系列希腊哲学家、英国逻辑学家、匈牙利数学家和美国发明家的故事。

在 Babbage 和 Boole 之间,他们是一体2面,这2种动机在几个世纪里面指引或者内驱世人去想象并成功塑造出了计算机。

一方是科学家工程师,总是渴望有一个设备来分离他们的创造力和事务工作,解放他们的思想去追求更有趣的问题,繁琐的计算交给机器。

另一方是有个更抽象更恢弘的欲望,用一套数学符号系统去捕捉人类理性思考的过程。

—— 《tools for thought》

人们可以用计算机来扩大思维和交流,作为智力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工具,这个想法并不是主流计算机工业或正统计算机科学的发明,甚至也不是自制计算机专家的发明。他们的工作植根于古老的、同样古怪的、同样有远见的工作。 除非你知道思维放大技术从何而来,否则你无法真正猜测它将走向何方。

Notion 是人类智力增强计划在现代的一种表现,是 Ivan Zhao/赵伊 阅读学习智力增强的思想链上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遗存的产物。我们同时也看到了欧美的年轻人都不同程度的在实践这种愿景,除了 Notion 之外,还有如 Roam Search、Workflowy、Liquid、Obsidian、coda、Airtable 等。

?

Notion 的团队

- 在多样性上,Notion 团队的都有接近1/3的女性或者少数族裔的雇员;

- 能观察到他们的用人策略:能力全栈、B端经验以及5-10年丰厚经验;

- Stripe(简直像硅谷初创企业的黄埔军校)的关系带来一批员工;

CEO :Ivan Zhao/赵伊

Ivan Zhao/赵伊1987年出生于中国新疆,幼时随父母迁居北京读小学,小学时候就开始接触编程。后举家移民加拿大,在加拿大上的高中和大学。

大学时主修认知科学,曾经开发来一款基于维基百科的知识探索付费游戏 3 Degree 并成为 AppStore 教育类畅销 App。大学时候主修的认知科学课程让他接触到了前面提到的3个计算机历史上的先锋人物。

毕业后 Ivan Zhao/赵伊在 Inkling 从事教育产品相关的设计工作,认识了他的天使投资人 Matt Macinnis(Inkling 的 CEO,前苹果公司全球教育市场的高级经理)。

联合创始人 :Simon Last

Simon Last 有一张长脸,是一个设计开发兼具的全栈工程师,马里兰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在 Nebula 和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做过短暂的实习软件工程师。和 Zhao 一样喜欢摄影和数字艺术,在做 Notion 之前做过很多好玩的实验包括游戏,大都是给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编程创造的。

COO:Akshay Kothari

现年 33 岁,印度裔,也是 Notion 的早期投资人。拥有10年的产品管理经验,2018年年底加入 Notion 之前是 LinkedIn 国际业务产品负责人。

出生在印度的第七大城市 Ahmedabad,考上斯坦福大学读电气工程学位,期间创业开发了新闻阅读业务 Pulse。3年时间积攒了3000万的用户,被LinkedIn 以 9000 万美元收购。加入 LinkedIn 之后不久回到印度,一直在印度本地开拓市场,5 年后升为 LinkedIn 国际业务的产品总负责人。

?

Notion 的投资人

这是 Notion 网站公布的早期8位投资人,不过这里肯定不能少掉的一位就是,Ivan Zhao/赵伊 的妈妈。2016 年,Zhao 从妈妈那里借了 15 万美元以维持运转,彼时,Notion 3年前融资的 200 万美元快花光了。

8位投资人的背景和豪华的业绩,侧面反映了那些嗅觉敏感的人感知的趋势大概是什么。

Shana Fisher:纽约风投大牛,投过 Pinterest, Stripe, FiftyThree。

Naval Ravikant:股权投资界的鼻祖,投过 Twitter, Uber, Yammer。

Ram Shriram:Sherpalo Ventures 合伙人,Google 董事。

Phin Barnes:First Round Capital 的合伙人。

Aydin Senkut:Felicis Ventures 的创始人,1999年任职Google,第一任产品经理,帮助推出了谷歌前10 个海外网站。经典案例Fitbit 和 Shopify。

Matt Macinnis:Ivan Zhao 前老板,Inkling的 CEO,苹果前全球教育市场的高级经理。

Elad Gil:Twitter 前 VP,投过 Airbnb, Stripe, Square, Pinterest。

Mike Vernal:红杉资本合伙人,facebook 负责平台关系的前VP。

投资人的视角

投资人 Ram Shriram 于 2013 年投资了 Notion,他说「我们使用的许多产品都是 1990 年代设计的」。

在70年代,我们开始数字化文档。我们把纸片变成了文字处理器(WordStar) ,把会计账簿变成了电子表格(VisiCalc) ,把教授的幻灯片变成了演示文稿(Harvard Graphics)。

在接下来的40年里,数字世界完全改变了。操作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数据库已经超越了关系。电视从广播到有线电视再到在线视频。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取而代之。

令人惊讶的是,文件,在基本和结构层面上,并没有改变。但是我们使用文档的方式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不再试图将物理类比数字化。我们使用文档作为管理团队的工具。

软件产业 60 年,而商业软件的历史只有40年。我们看软件产业的周期 [6]历史,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快接近末期,新的周期已经来到。或许 Notion 就是这个周期里面的一个顺应周期的东西。

?

References

[1]NYT 报道融资新闻:dwz.date/barN

[2]Design News 采访: dwz.date/batv

[3]读Engelbart :worrydream.com/Engelbart/

[4]读Alan Kay:worrydream.com/Links2013/

[5]Ivan Zhao:twitter.com/ivanhzhao

[6]软件的下一轮周期:dwz.date/bat2

[7]Shuo Yang:medium.com/@yang140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