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见过吗成就(中国天眼六周年!这项独一无二的球面射电望远镜都有哪些成就)
我们见过吗成就文章列表:
- 1、中国天眼六周年!这项独一无二的球面射电望远镜都有哪些成就
- 2、随笔:成就
- 3、怎样的人生,才算是真正见过世面?
- 4、超级工程成就山川相连,五集时代人文纪录片26县纪事今晚播出
- 5、亮剑选角趣事:唐国强百万片酬拒演主角,李幼斌捡漏成就经典
中国天眼六周年!这项独一无二的球面射电望远镜都有哪些成就
2016 年 9 月 25 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落成启用。截止至今年 7 月,“中国天眼”已经发现了 660 余颗新脉冲星。今天,正值“中国天眼”落成六周年,让我们跟随 FAST 的总工程师姜鹏,一起了解一下 FAST 的建造初衷、到目前为止 FAST 都取得了什么样的科研成果,以及接下来 FAST 还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01
FAST 都在观测什么?
FAST 是一台射电望远镜,会在射电波段观测太空。射电波段的发现源于一次非常偶然的事件,对于射电天文学的研究,让我们有四个非常重要的新发现,即脉冲星、星际分子、微波背景辐射、类星体。其中,对于脉冲星的观测就获得了包括中子星的发现和引力波两项诺贝尔奖。
02
FAST 诞生的“原动力”是什么?
想要获得更多、更详尽的天文学数据,就需要有更大接受面积的望远镜,对于光学望远镜如此,对于射电望远镜亦是如此。更大的接收面积,意味着会有更强的暗、弱信号探测能力,可以扩大观测样本数量,可以提高发现奇特天文学现象的几率,同时还能看到更远的天文学现象。一般来讲越遥远的天文学现象代表的是更早期的天文学现象,比如我们看到太阳是 8 分钟之前的,我们看到银河系边缘可能是十几万、二十万年前的,看到临近星系 M31 那是几万年前的,那么看到的类星体可能是一百多亿年前的,所以如果我们想看到更早期的宇宙现象怎么办?那只能朝更远的方向去看。
所以更大的望远镜对于我们回溯宇宙历史有非常大的帮助,而建设更大口径的望远镜,是科学家们永无止境的追求,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将会如此。建造 FAST 的原动力,就是为了能够看得更远,为了能够回溯宇宙更遥远的历史。
03
FAST 有什么特点?
FAST 作为球面望远镜,与传统望远镜有所不同。传统望远镜都是采用抛物面,将接收机放在抛物面的焦点上,就可以进行信号收集。那么球面和抛物面有什么区别呢?它们会有多大的偏离距离呢?这是很多人不曾设想的问题。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和他的同事通过计算,只要选择合适的交比,一个 300 米的抛物面,跟球面偏离只有 0.47 米,大概是 1.5 ‰左右,这很多人出乎意料。也就是这 0.47 米的偏离,成为了 FAST 建立的基石。
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就可以先建一个基准球面,稍微改变一下反射面形状(0.47米),就可以在这个球面上形成一个 300 米的抛物面。当我们在观测不同的天区的时候,只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形成抛物面就可以,余下的问题就怎么把接收机以正确的姿态放在交点位置上就可以。
概念虽然简单,但是完善却花了大概十几年的时间,这个抛物面到底怎么变形?用什么载体变形?接收机用什么方式控制到交点上?这都是一直在探索的。最后 FAST 的系统是这样的:将近万根钢索形成的索网,挂在一个 500 米口径的环梁上,这个索网有两千多个主索位点,每个主索节点设置一根控制索,固定在地面的作动器上。科学家通过作动器控制就可以改变这个反射面形状,在它局部区域形成 300 米的抛物面,上面有 6 套索驱动,控制一个 30 吨的馈源舱,并在舱里面装上接收机,把它控制到交点位置上。同时设立了20 台全站仪,用来测量反射面形状和接收机的位置姿态,保证了接收机姿态的控制。最后形成了 FAST 这架极其复杂的望远镜系统。
04
FAST 有多大?
我们都知道 FAST 的口径是 500 米,那么它具体是多大呢?我们如何给没有亲眼见过 FAST 的人量化“500 米口径”这个概念呢?有一位同事提出了这样一个说法:我们把 FAST 想象成一口锅,在这口锅里装满水,全球 70 亿人,每个人都可以从这口锅里分得 4 瓶矿泉水。
05
FAST 的建造有哪些难点?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带来的工程难度也是极大的, FAST 的索网建造就是一个难点。
用来支撑球面的索网是一个变形的载体,就像气球一样,需要把“索”当成橡皮筋或者是弹簧来用。对于橡皮筋来说,可以拉长一倍甚至两倍,但是钢索的极限变形只有 3 ‰- 4 ‰,这个量是非常小的。
FAST 的抛物面有一部分是在球面下面,有一部分是在球面上面,也就是说连接抛物面的索网要向下拽拽得下来,向上松要松得上去。但是钢索弹性变形只有 3 ‰- 4 ‰,向下拽的时候不能拽断了,向上松的时候不能虚牵了,我们需要在 4 ‰的变形范围内,把“向下拽”和“向上松”这两个功能全部实现,并且还要刚刚好,两边留的余地都非常小。
不仅如此,钢索的加工精度也很重要,假设每根索引都长一毫米,最后索再松就松不上去了。此外,温度的变化也要吃掉一部分弹性变形,所以整个索结构加工的精度是极高的,而且留的余地是非常小,整个设计就像在一个独木桥上在行走,你稍微偏一点这个项目就失败了。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没有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FAST 选址在了贵州偏远山区,很多大型设备无法进场,所以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人手工完成的,还有包括 170 多米高的塔、38 米深的人工挖孔桩、近万根钢索都是在空中散拼的。这是凝结了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巧妙的施工方式才能完成的大型项目。
06
FAST 的调试有哪些难点?
FAST 这套系统跟传统望远镜是不一样的,传统望远镜的抛物面跟交点上的接收机是天然匹配的,不管指向任何一个方向它都是天然匹配的。但对于 FAST 来说,它的反射面是 500 米跨度的索网、是近万根钢索编织成的复杂索网体系,上面是 600 米跨度的索驱动结构,外面是 30 多吨的馈源舱。这两套系统是完全独立的,而且两套系统都是柔性的控制系统,要在公里级的尺度上实现毫米级的定位精度,这是我们传统工业体育场不曾遇到的,对于传统的工程精度,500 米差 1 米,视觉上不会有任何影响,安全上也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对于 FAST 来讲,几毫米的误差都会让天线效率下降。
此外,FAST 是在贵州野外多雨多雾的环境下工作,所有的测量控制都要有全天候实现的能力,这意味着大量的光学测量实验没法全天候使用,所有东西都要重新考虑。为了保证 FAST 的全天候运行能力,我们最后是采用的是卫星定位测量系统、惯导和激光全站仪的融合测量技术。尽管激光全站仪在雨天雾天基本没法工作,但是卫星导航和惯导依然可以保证 FAST 全天候的运行能力。
这套系统一方面将不同的测量手段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在精度上也有提升,并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 FAST 的耐气候能力。后续我们还用微波测距仪代替了激光全站仪。此外,我们还经常把 GPS “倒过来”用,把基准站作为天上的卫星,反过来照馈源舱,这样达到了全天候高精度的目的。
07
FAST 有哪些成就?
从 1937 年到现在,射电望远镜已经发展了近 90 年的时间,我们的“中国天眼”在宇宙望远镜发展历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们第一次站到了制高点,而且领先的不是一点点,在精度上领先了至少 2.5 到 3 倍的水平。
FAST 的灵敏度、全天候运行能力,以及每年 6000 多个小时的观测时长,都是我们一开始没有想象到的。
FAST 不光是一个性能卓越的射电望远镜,还是一台非常好用的射电望远镜。截至今日,科学家通过 FAST 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经超过 660 颗,这个数量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 5 倍以上。同时,FAST 运行两年期间还帮助科学家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学成果,这些科学成果包括 5 篇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1 篇发表在《科学》上的论文,其中一些科学成果还在 2021 年被《自然》评选为十大突破和发现。此外,2021 年中国两院院士评选的十大科学进展中也包含了 FAST 的成果。
在这些科学成果中,比较有意思是快速射电暴,这是 2007 年才发现的新天文现象。快速射电暴是在千分之几秒的时间内,发出太阳数天、甚至一整年的能量的一种现象。科学家很好奇快速射电暴的来源是什么,但是一直没有清晰的探测到,直到具有超高灵敏度的 FAST 清晰地测到了电磁波偏转角的变化——这意味着磁层结构在这类天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基本预测了它是来自遥远的磁星。
FAST 不仅可以用在科学研究,还可以用于实际应用。比如将 FAST 跟主动雷达配合的话,将有可能在一千公里级轨道上看到毫米级水平,即观测到地球同步轨道上 50 毫米范围内的物体。要知道现在航天发射任务都依赖于碎片的通量模型,需要躲开碎片,找到合理的发射窗口。但是此前通量模型都是用国外的模型,但是有了 FAST,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自主可控的通量模型。
此外,FAST 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近地天体预警。比如 2019 年,有一个小行星在地月六分之一距离与我们擦肩而过,人类之所以没有测到,是因为它来自太阳的方向,强烈的太阳光让我们无法清晰地用光学望远镜观测到小行星。但是如果用射电波段去观测的话,就有可能更早的把它探测到,所以它将来将会是一个近地天体防御的重要的战略支撑。
未来,FAST 还会带给我们无数的想象,比如在 FAST 上加个发射装置,又能做更多好玩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天眼”给我们带来更多新奇的东西。
最后,让我们向“中国天眼”的建造者们致敬!
本文根据 FAST 总工程师姜鹏在星空讲坛的演讲整理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随笔:成就
你见过母亲羡慕别人的目光吗?你见过父亲苦苦哀求别人的样子吗?都老大不小了,别等到家人需要你的时候,除了眼泪,什么都没有......
赚钱是你唯一的出路,即使没有清晨熬好的粥,没有灯火通明的家,你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然你背井离乡干嘛?是挣钱交房租,还是赚钱吃外卖?
大家都是第一次活,不妨大胆一点,你也可以很优秀,从现在开始努力。
视频网站上这样的文案我见过不少。但是内心确实有些触动,心如同被针扎了一样。看到第一条评论点赞大约有1.3万。评论是这样的:“我已经36岁了如今一事无成!”这种贩卖焦虑的文案,却又偏偏容易引起共鸣。然而,这些文案一点实质性的帮助都没有。
我不知道1.3万人点赞意味着什么?但是我觉得这1.3万人大部分的遭遇是应该和点评人的情况差不多。这个世界的二八守恒定律,其中八成人的财富基本都是被二成人掌握的。毕竟资源有限,毕竟财富有限,所以一事无成的人是大部分人。而两成大部分是既得利益者,他占了时代机遇和社会红利有所成就的人,和能力无关,和成就无关。
撇开财富不谈,我们谈谈成就,在我们的认知的领域里,问问自己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不能什么事情都要以创造价值来衡定自己的成就,那没有意义。从个人而言,想想我们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有的人说,我在简书坚持写作了一千天,写作能力日益精进,算不算成就?我认为相对个人来说,这就是成就!能让自己感觉到快乐,而自己又愿意付出行动的事情,这就是成就!和自己挣了多少钱没有多少关系,和自己有多少幸福感有关系。
也有人说,我生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我努力培养他,看着他进入理想的大学之后,我内心非常开心快乐。算不算个人成就?这也算是个人的成就。个人成就价值观没有标准,取决于自己内心的幸福感。
又有人说了,实现这些都是需要日常所有吃喝拉撒的资金去维持的。反问一句,我们看电影,打游戏,谈恋爱等事情难道都不需要日常资金去维持吗?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炼狱,维持生存之后要作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人的一生不单只是活着这一件事,毕竟除了活着我们可以做更多让自己变得快乐的事。做一些能拿得出来给人分享的事,这就是成就。
有一位身价很高的朋友和我说,要取得财富自由,你要变成一个自己都讨厌的人,变成一个只想赚钱的机器。在一个赚钱领域深耕,把身边一个个无形的竞争者全部打败,即便六亲不认迷失自己也要勇往直前。放不下心中的底线,自然得不到那些没有底线的人的财富。
所谓底线,我们容易肤浅地认为是道德底线。其实底线只是我们内心中的障碍。玩个游戏:有个朋友拉我们做发财的项目做不做?不用想,我们本能想着不做的思维占了一大部分。不要找理由,你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哪怕有一丝丝犹豫都算输。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底线。哈哈哈!明白了吗?
我们就是普通人,线性思维局限了自己。我们通常回想一堆和项目无关的事情,这个朋友怎么样?坑我怎么办?犯不犯法?钱怎么分?我没钱怎么办?直到最后才考虑项目本身的问题,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所以,我们最终在机会面前不知道机会,而失去了机会。
怎样的人生,才算是真正见过世面?
经常有人在别人不知道某些事或不理解某些事时,总是说别人是乡巴佬,没见过世面。也就是说,别人见到得少,知道得少,那就是没见过世面。那到底什么是“见过世面”?
在有些人眼中,所谓见世面,就是物质的丰盈。穿上华服,坐上豪车,享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奢侈生活,这就是见过的世面。知道得多,见到得多,懂得得多,那就是高人一等。
林清玄说:“所谓见过世面,就是会讲究,能将就。”这更接近见过世面的本意。一个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既不会因为一时的春风得意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因为眼前的困顿失意而踌躇不前。
01、见过世面,就是不惧怕失败
面对生活,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这才是“见世面”的真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坦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这才是见过的世面。也唯有见过世面的人,才能做到心境水平,不起波澜。
生活中常听有人说:“我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点小事难得到我?”所谓风浪,也就是成败得失、坎坷艰难。虽然这不是人生见世面的唯一标准,但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见世面”经历之一。
经历过失败,才知道人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从失败的废墟上重新站起来,才会明白,人生起起落落是常态,一时的低谷并不可怕,沉溺于失败中自怨自艾,才是真正的失败。
面对失败,不气馁;面对成功,不自满。这样才能懂得生活的无常和无可捉摸。见过失败的惨烈,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历经成功的艰难,才会懂得必然中有太多的偶然。
不害怕失败,也善于从失败中找收获。换个角度想,人生路上的失意,未必不是上天安排的“见世面”。经历过竞争的残酷,见识过生活的阴暗,遇到过善良与邪恶的交织,才会明白世界的真实。
02、见过世面,就是不得意忘形
常常有人把“见世面”和“优越感”混为一谈,动辄显摆自己的过往。认为自己能取得成就,多认识几个人,那就是“见过世面”,那就高人一等,别人都要匍匐在他脚下。
殊不知,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太过得意忘形不仅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会惹来别人的憎恨和远离,甚至于背后捅刀。同时,太过得意忘形容易失去对自我的控制,把缺点暴露出来。
处世越狂的人,认知水平往往越浅薄。真正的高手,往往是沉得住气、弯得下腰,低得下头的人。一个只知道一味逞强的人,到处锋芒毕露的人,迟早会败在他的无知和狂妄上。
越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处世越是云淡风轻。他们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强自出头,到处显摆,最终只会被“枪打出头鸟”,让自己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败于他自认为的“优越感”上。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幸运时,不得意忘形,懂得谦虚做人;颓败时,不垂头丧气,不慌张,懂得沉默中积蓄力量。拥有大智慧的人,都懂得韬光养晦,忍耐一时。有资格骄傲而不骄傲,有成就卖弄而不卖弄,才是真正的高贵。
03、见过世面,不耽于低级欲望
人的一生往往与欲望脱不开关系。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那便会失去对生活的追求。从某些方面来讲,欲望是推动人前进的原动力。有了欲望,就会有追求,就会积极进取,就会有进步。
然而,欲望是双刃剑,正常的欲望,促进人的进步。当一个人欲壑难填,欲望超出了自己能力追求的范围,那欲望就会变成促使人变成魔鬼的工具。有些人为了满足欲望,变得肆无忌惮地伤害别人。
欲望是有高低之分的。高级的欲望促人奋进,低级的欲望,让人失去自我,除了让人沉溺其中,寻求短暂的快乐之外,只会让人变得失去理智,用非正常的手段去强取豪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总是太容易被欲望所左右。寅吃卯粮、坐山吃空、超前消费、浮夸、无底线等放纵的生活,让自己陷于低级欲望的陷阱,被欲望所奴役,让生活很容易陷入困顿。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会挣脱低级欲望的桎梏,活得别开生面。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不会让低级欲望消耗自己,在高级欲望中自律,度过煎熬,成就自己。见过世面的人,懂得是人控制欲望,而不是欲望控制人。
04、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见过世面
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所谓“见过世面”,最后不过是剖开浮华的表象,见证最真实的自己。坚守自己的初心,不被欲望迷惑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你的内核是什么样的,你所追求的世面就是什么样的。你追求炫彩,让自己迷失于浮华当中;还是你追求平实,通过生活用平静之心去看待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怎样的心态,就有怎样的生活。
当你对生活永远做最坏的打算,抱最好的期待,那么,再大的风浪也不会击垮你,再远的路途也不会摧毁你。漫漫人生路,见想见的世面,成为想成为的人,才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超级工程成就山川相连,五集时代人文纪录片26县纪事今晚播出
浙江,10.18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四分之三是群山和丘陵,山区26县深藏其间,涵盖天台山、括苍山、雁荡山等东南名山,地貌奇秀,也是充满浪漫诗意的唐诗之路,在这里,浙江人正在书写同样璀璨的新时代篇章。
作为浙江广电集团“献礼二十大”纪录片矩阵的第二部,五集时代人文纪录片《26县纪事》将在浙江卫视重磅推出,浙江卫视官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中国蓝TV、蓝媒联盟、“美丽浙江”矩阵号都将同步直播。
今天21:10,《26县纪事》将播出第一集《山川》,讲述超级工程成就山川相连,以高科技力量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26县迈向共富之路的故事。
直击超级工程建设现场
看科技力量如何助力发展
位于浙江温州苍南的三澳核电站,投资1200亿,共同富裕示范区成立后省内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之一;云和1000千伏的都榕二线,“西电东送”大动脉灵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100米的地下洞穴中,TBM硬岩掘进机正在穿山破岩;鳌江上游,中国东部最大的城市分洪隧洞已经建成……
《26县纪事》将直击这一项项超级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与作业现场,揭示高科技力量如何助力山区26县快速发展。安全电压的两万八千倍的特高压带电作业中,国网浙江的技术人员展示了怎样惊险又专业的“神操作”?你见过用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吊装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钢环吗?你见过地无三尺平的山区是怎样建机场的吗?你知道目前中国东部最大的“城市良心”工程有多大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程始终
三澳核电基地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525亿千瓦时,每年将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604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多少?造林多少?水源地库区水下打桩是怎么做到零污染的?在大峡谷建造一座混凝土大桥,却不用运进去一粒砂石建材,又是怎么做到的?
县县通高速,衢宁铁路、杭黄铁路、杭台高铁建成通车,衢丽铁路、杭衢高铁、杭温高铁的建设推进,浙江山区26县不仅飞速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还让每一项工程的每一道工序,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程始终。浙江山区26县,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网络化交通格局的同时,正不计代价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
今晚21:10,敬请锁定浙江卫视五集时代人文纪录片《26县纪事》第一集《山川》,见证山区26县共富之路及顶尖科技力量助力发展的奇迹。
亮剑选角趣事:唐国强百万片酬拒演主角,李幼斌捡漏成就经典
2004年,《亮剑》导演陈健找到李幼斌:“李云龙这个角色就是为你量身打造啊,考虑一下?”
李幼斌看了两眼剧本,本能拒绝:“兄弟,这10集就有8集在打仗,我今年都46岁了,身体不抗造啊。”
哪知,当时他的红颜知己史兰芽看过后,直呼: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好剧,你一定得演!
就这样,李幼斌细细斟酌剧本后,觉得确实很对胃口,决定出演,
他的这一决定,让自己中年大火,也为《亮剑》这部戏注入了灵魂。
一经播出,《亮剑》便成为荧屏神话,平均收视率高达11.4,豆瓣评分至今保持9.5分,成为观众心中永不磨灭的军旅经典。
但事实上,李幼斌被导演“骗”了,当初李云龙的第一人选另有他人,除此外,其他角色的选择也是充满坎坷。
今天,柴叔就来跟大家唠唠,《亮剑》选角幕后的那些小插曲,也许还能找到它经久不衰的原因。
红颜知己力推,成就李幼斌版李云龙
话说,由于当时的市场大环境,《亮剑》这部作品从被发掘,到拿到版权,再到正式立项,花费了三年时间。
不被看好是一大硬伤,确定开拍前,总投资还不到900万,30集的制作,每集分不到30万。
投资不够,质量来凑,导演一狠心,既然如此,那我得找个大咖来演主角,把收视率搞上去。
于是,当时的电视一哥,靠《雍正王朝》、《长征》等剧红透半边天的唐国强,成为李云龙最佳人选。
为了表示诚意,导演一狠心,开出55万的“天价”片酬。
可论唐当时的身价,这点钱不值一提,果不其然,他委婉拒绝了,导演随后追加到100万,对方还是无动于衷。
无奈之下,导演只能找到咖位略小的李幼斌,他倒是没在乎片酬的事情,上来先看剧本。
一看,李云龙全程在打仗,拍摄难度可想而知,再一想,自己都46岁啦,怕身体经不起折腾,想着干脆拒绝吧。
正巧,好友史兰芽看到剧本,被深深吸引,觉得李云龙是难得一遇的好角色,很出彩,极力推荐:你一定要演!
李幼斌这才把剧本又仔细看了一遍,确实,李云龙的性格和自己倒有几分相像,有发挥空间。
就这样,他接下了这一角色。不过,如他所料,拍摄过程受了不少苦。
剧组为了省钱,直接在山西农村找了几间废弃的屋子,租来两台摄像机,就开始工作。
机器连轴转,人也不能停歇,作为主演,李幼斌一天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剩下时间还要完成大量的台词任务。
一次,张光北去房间找他,敲了半天门也没反应,心里一慌,担心出什么事,破门而入后,才发现,他躺在浴缸里睡着了,手里还握着台词本,这也真的是够拼。
拍摄期正值冬季,条件简陋,环境恶劣,工作紧张,李幼斌一下子病倒了,进度不能停。
拍楚云飞宴请李云龙那场戏时,按规定不能真的喝酒,但李幼斌发着高烧,脸色苍白,浑身颤抖,实在是演不出那种豪气冲天的状态啊。
没办法,他只能真的喝二锅头,既能抵御寒冷,又能面色红润一些,达到上镜效果。
即便如此艰苦,但他们从未放弃对质量的高要求。
李云龙带独立团攻打平安县城那场戏,有一个镜头台词只是简单地“开炮、开炮、开炮”,李幼斌扯着嗓子连喊三天才过关。
最终成就了这段NG次数最多的经典镜头,李幼斌的那三声怒吼,喊出了军人的血性和对爱人的愧疚,直击灵魂。
类似这样的拍摄故事有很多,李幼斌凭借着丰富的经验、高超的处理技巧和对角色出色的理解,避开了脸谱化演绎,而是把自己全情带入,把血气方刚的李云龙演“活”啦。
有人说,要感谢当年唐国强的“不演之恩”,才有了李幼斌版本不衰败的经典之作。
阴差阳错,何政军出演政委赵刚
何政军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何绍宽是一位老革命,曾做过刘伯承的警卫员,受父亲影响,他入行后,一直都对军旅题材的作品感兴趣。
但导演起初找到他时,并不打算让他演赵刚,而是另一个角色,何政军不太想演,心里一直在犹豫。
至于具体是演什么,何政军一直保密,倒是好友张光北透露,可能导演一开始想让他演楚云飞,但是否真相如此,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幸运的是,导演再次打电话来,让何政军考虑政委赵刚一角,正中下怀,他花费三天时间,仔细研读剧本,分析角色,跟导演打了保票:我一定演好!
其实,何政军想演赵刚,与父亲有很大的关系。
说来也巧,剧中赵刚所在部队是129师,老父亲当年也曾在129师任职,他想通过这部戏,重走父亲当年的岁月。
就这样,何政军顺利入组。
拍摄期间,他曾打电话给父亲,说在山西拍戏,父亲嘱咐他,有时间去自己战斗过的地方看看,一聊才知道,拍戏场地正是当年父亲拼搏的地方。
命运如此安排,让何政军更加觉得,出演赵刚一角意义重大,他也更用心塑造,不像是在演绎,而是真的从历史中走出来的人物。
他饰演的赵刚能文能武,一派正气,充满睿智,与李云龙配合默契,深得观众喜欢。
有趣的是,一次现实生活中,何政军停车失误,出了点小状况,交警过来查看,竟脱口而出:“赵政委”,随后反应过来,开了处罚单。
接过罚单的何政军一下愣住了,只见单子上署名是“何政委”,而非本名“何政军”,他急忙澄清,才避免了这场乌龙事件。
不过,这也恰恰证明了角色形象的鲜活,深入人心。
看剧本“热血沸腾”,张光北调整档期出演楚云飞
《亮剑》的导演陈健和制片主任袁乃旗都是张光北的好朋友,一致认为他适合演楚云飞。
结果,当时作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制片人的张光北,正忙着后期,时间排不开,就拒绝啦。
袁乃旗坚持说,你先看看剧本再做决定。
收到剧本后,张光北越看越迷,看得那叫一个热血沸腾,这楚云飞虽为晋绥军团长,但也是胆识过人,能谋善断啊。
他当即打电话过去:“这戏你们还定谁了?”
“目前敲定李幼斌和何政军了,这不还差你吗。”
听到这两人的名字,张光北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李幼斌就住楼下,何政军是大学同学,多大的缘分哪。
他迫不及待打电话给老同学:“军,听说你去《亮剑》那戏啊,我也接下了。”
听完这话,何政军以为他是去做制片,当领导了,还心想,老同学坐镇,我的片酬是不是能高点?
哪曾想,定妆这天,张光北来了,何政军纳闷:你怎么今天来了?
“我来试妆啊。”
两人相视一笑:“高片酬无望啦,哈哈。”
玩笑归玩笑,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这三人的组合无敌啦,他们在镜头前的运筹帷幄,你争我斗却又一致对外,完全没有演戏痕迹,倒像是真实的历史再现。
怪不得有网友说,老版《亮剑》不像是军旅电视剧,更像是纪录片,真实不浮夸。
靠着“坑蒙拐骗”,张桐喜获魏和尚一角
第二天就要开拍,演员也基本敲定,但导演觉得演警卫员魏和尚的演员还是差点儿意思。
差5分钟就晚上七点了,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只能暂定啦。
就在这时,张桐敲门进来:“导演,您好,我来面试警卫员。”
“警卫员要会武术,你行吗?”
听完这话,张桐把资料放在一旁,退后两步,干脆利落地来了几个招式,立定。
导演严肃的表情突然就舒展开了,“就你啦,到楼上签合同吧。”
这下轮到张桐呆住了,这样就可以啦?不过,能得到角色还是很开心的,下一秒他就屁颠屁颠地跟着工作人员办手续去了。
后来,张桐才在一次节目中坦白,自己其实并不会什么武术,也就知道那几个招式,幸亏导演没有深究,才没露馅。
不过,角色是“骗”来的,他演得还是很卖力的,还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记者朋友到剧组探班,还是新人的张桐哪见过这阵仗啊,想着一定要在镜头前好好表现。
恰好那场戏是魏和尚背着李云龙在山坡上跑,起身的时候重心没控制好,再加上地面结冰,张桐只顾得埋头跑,脚下一滑,直接把肩上的李云龙“飞”了出去。
更逗的是,每次导演一喊开拍,入戏太深的张桐就立马冲在李云龙前面,可他是警卫员啊,应该跟在后面的,惹得大家哭笑不得。
不过好在他的态度很好,有前辈指导他时,都会虚心接受改正,大家对他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亮剑》之后,张桐发展很好,演了很多正派硬汉形象,去年在《觉醒年代》中饰演李大钊先生,圈粉无数。
民间高手动真格,大咖客串笑料多
剧组需要找一个会说日语的演员,找了三天都没有合适的人选,急得副导大喊:“有没有人会说日语啊,来演个角色。”
大家都沉默不语,突然,大巴车司机杨清文默默地来了句:“我会,我可以。”
副导以为他在开玩笑,就拿来一张日语台词,结果杨清文顺利地就读下来啦,不得不佩服。
原来,当初杨清文苦学日语,想着家乡旅游业发展起来,能做个导游或翻译,结果日语学会了,当地旅游业迟迟没有发展;做出租车司机,也拉不到日本客人,英雄无用武之地。
没想到,来剧组当司机,这日语反倒派上了用场。
杨清文出演黑岛森田后,导演十分满意,还特意给他另外加了一个角色,台词足足有十多分钟。
这部戏之后,杨清文从司机转行为群众演员,邀约不少,参与了《永不磨灭的番号》、《雪豹》等剧。
为了节约经费,《亮剑》剧组可谓是煞费功夫,不仅主演分饰多角,就连工作人员也友情客串。
比如,李幼斌除了演李云龙,还客串了一个小土匪,结果被魏和尚给“解决”了。
导演陈健客串了李云龙学习时的班长老罗,喜欢背后打小报告。
副导演李炎冰则直接客串了敌人山崎冶平。
……
不过,这些小角色虽为客串,但丝毫没有失掉水准,效果绝对在线。
选角之路历经坎坷,但每位演员都为了角色付出最大程度的努力,最终成就了经典之作《亮剑》。
这些年,抗日神剧层出不穷,无论是演员配置还是金钱投入,超过《亮剑》的一大把,但《亮剑》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却只增不减。
距离2005年播出,已经过去17年之久,但若论起经典军旅片,观众还是认定《亮剑》为经典中的经典,无法超越。
-END-
【文 | 小鹿布谷 】
【编辑 |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