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黑龙江科技大学视频网盘(首届!银奖+1!)

导读 黑龙江科技大学视频网盘文章列表:1、首届!银奖+1!2、寒假返乡!这些高校,霸气护航3、哈工程研发潜空跨介质航行器试飞成功4、法医聊学校里的小秘密,解刨课配肉夹馍,还有

黑龙江科技大学视频网盘文章列表:

黑龙江科技大学视频网盘(首届!银奖+1!)

首届!银奖+1!

10月8日,省政府印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一届黑龙江省专利奖授奖的决定》,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彦龙团队“一株西藏高原黑木耳菌株”荣获专利银奖。

“黑龙江省专利奖”是经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准设立的省级表彰项目,每5年表彰一次,此次为首届表彰。在评选对象上,突出专利质量高、技术先进性强、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力大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在评审标准上,兼顾质量和效益,突出对运用及保护措施和成效的评价。在程序规范上,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专家评审方式,确保评选表彰工作质量。在结果运用上,切入重点产业发展路线,贴近科技创新实际,有效支撑质量龙江、创新龙江建设。

全省各市(地)政府(行署)、中省直部门、院士、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推荐(自荐)参评项目421个。经过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机构对参评项目的专利质量进行审查,由各行业领域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按照盲评、会议评审、现场答辩评审程序,提出拟授奖候选项目名单。最终由奖励委员会确定70个获奖项目名单,其中金奖10项、银奖20项、优秀奖40项。获奖项目基本涵盖数字经济、生物经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能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株西藏高原黑木耳菌株”专利第一发明人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彦龙,现任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先后受科技部、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大学委派,2007年赴黑龙江省东宁县挂职科技副县长,2010年赴西藏林芝地区开展黑木耳援藏,2018年赴黑龙江省勃利县挂职副县长,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脱贫攻坚个人记功表彰、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一株西藏高原黑木耳菌株”是从西藏高原地区采摘野生黑木耳,经过分离驯化育种的方法,筛选出一株表现优良的黑木耳菌株。该菌株具有木耳出芽齐,出耳快,采摘时间早,抗逆性强,子实体的耳片厚度大,产量高,泡发率强,口感好,矿物质元素及功能性成分的含量极其丰富的品种特点。该专利的发明及应用,丰富了黑木耳的种质资源,使西藏和东北地区种质资源间得到交流。自2019年在勃利县试种,三年来取得可喜成绩。展望未来,该专利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促进龙江黑木耳产业发展,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图文来源 | 生命科学学院
排版 | 陈书洋 张鸿昊
责任编辑 | 肖博宇

寒假返乡!这些高校,霸气护航

寒假返乡,母校护航。

12月1日,#哈工大包飞机和专列送学生返乡#的暖心举措冲上热搜,收到不少学子点赞,“很感动,虽然冬天很冷,但是哈工大给的幸福很多。”

作为国内的顶尖985,哈尔滨工业大学多次为神舟出征保驾护航。此次护航学生离校返乡,哈工大成为了学生最坚实的后盾。据小编了解,哈工大“包机”,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做足了准备。从问卷调查询问学生意愿,到学生群里统计各地包机信息,事无巨细!此外,哈工大还会根据学生需求,考虑是否联系铁路局加开火车专列,尽显周到。

截图自微博

随着寒冬的到来,不少高校已开启了寒假模式。为保障学生离校返乡途中的健康安全,像哈工大一样为广大学子开通“幸福专线”的高校不在少数,从返乡校门直达家门,可以说温暖“零距离”。

黑龙江科技大学

据“黑科大学工”公众号消息,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自愿离校返乡平安顺利,黑龙江科技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和安排部署学生离校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了学生及时、有序、安全、顺利离校返家。

学校学工部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制定《寒假离校返乡工作方案》、发布《关于学生离校返乡的温馨提示》,制作并发放“离校返乡温馨提示”卡片,提示学生务必在途中做好自我防护,全程佩戴N95口罩,为返乡学生提供各类证明、核酸报告等,开通“三站一场”专车送站服务,主动对接航空公司、学生居住地政府部门,最大程度为学生离校返乡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

截止12月5日,黑龙江科技大学已累计护送近万名大学生安全离校返乡。

图源:微博“黑龙江科技大学”超话

此外,在12月3日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国明就本市为大学生返乡提供的保障服务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据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寒假返乡工作,按照省指挥部工作要求,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在哈高校学生寒假返乡工作专班,多次专题会商,每日调度部署,交通、教育、卫健、疾控、公安、应急保障等部门分工合作,与48所在哈高校加强协调联动、密切配合,采取三项措施,共同保障学生有序返乡、安全返乡、温暖返乡。

据相关报道,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同样为学子们开启包机服务,为返乡学子保驾护航!

北方民族大学

近日,受疫情影响,银川至全国各地航班多数停运。为解决学校学生返乡困难问题,北方民族大学主动沟通对接银川河东机场,积极商议开设学生定制航班,共同推出线上购票专项渠道、机场大巴专线接送、学生专用柜台、绿色通道等暖心举措,全力保障该校学子顺利返乡。

12月3日,由银川直飞贵阳的北方民族大学学生定制航班首发仪式在学校主楼西广场举行。学校党委书记刀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永强,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李红燕到现场欢送学生回家。当四辆机场大巴载着同学们缓缓驶出校园时,同学们激动地喊着“我爱北民大!”。

图源:北方民族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12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发布《关于做好近期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即日起,学生可自愿申请离校返乡,由院系(培养单位)审批。为保障学生离校返乡途中的健康安全,华中科技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返乡学生提供送站服务。

12月7日起,华中科技大学每天安排直送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武汉天河国际机场4条线路专车,免费乘坐。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12月6日,“湖南大学”公众号发布通知表示,为更好满足同学们近期集中返乡乘车需求,学校特开通学生离校返乡专线,直送长沙高铁南站和黄花国际机场,采取“线上提前预约 免费乘坐”模式。

截图自“湖南大学”公众号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校团委公众号“清华紫荆之声”11月27日晚发出通知,为更好服务并保障同学在返乡途中的健康安全,学校提前开通学生返乡“清华专线”,直送北京西站、北京站、北京南站、朝阳站、丰台站、首都机场T2/T3、大兴机场7个站点,采取“线上提前预约 免费乘坐”模式。

12月1日,“清华紫荆之声”再次发文,新增北京北站、清河站2个站点,同时部分线路发车班次进一步增加,末班车时间延长,且运营周期进一步延长(至少运营至12月11日)。

截图自“清华紫荆之声”公众号

齐齐哈尔大学

据学校官网消息,齐齐哈尔大学严格贯彻落实属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按照“实事求是、科学精准”原则,精心组织在校学生闭环分批错峰返乡。从12月1日起,两万余名齐大学子陆续踏上了有序、安全、温暖的返乡之旅。

齐大学子的平安顺利返乡,是广大教职员工最大的牵挂,同时也备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与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公交公司,克服了送站专用车紧缺难题,在三个校区分别设立送站点,为返乡学生提供“点对点”送站和“闭环”出行服务,同时在“两站一场”设置专门乘车点,使同学们免受寒风中等车的煎熬。目前,甘南、拜泉、青冈、伊春、泰来等地已派出专门车辆到校,闭环接学生返乡。在这次特殊的返乡旅途中,校地携手送出的暖心服务赢得了同学们的纷纷点赞。

图源:齐齐哈尔大学

吉林大学

11月30日,“吉林大学学生工作”公众号发布《关于为吉林大学在校学生提供包机专线服务的通知》,通知提到,“因目前机票票源紧张,为保障在校学生顺利返乡,学校积极协调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吉林分公司为吉林大学学子定制八条包机专线。”分别是长春到杭州,郑州、武汉、广州、重庆、济南、兰州、长沙。

此外,通知中还明确,机票会略低于市场价格;龙嘉机场为吉林大学单独设置专属柜台办理乘机手续通道;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包机专线乘员仅限吉大在校学生。

截图自“吉林大学学生工作”公众号

黑龙江大学

11月30日,黑龙江大学发布离校学生返乡温馨提示,从11月30日起至12月10日,哈市学生、省内(哈外)家庭所在地允许返乡学生、省外家庭所在地允许返乡学生离校分批、错峰离校。离校期间,学校为同学们统一调配“两站一场”送站车辆,“手递手”护送同学们至各交通站点。(备注:省内兰西、木兰、杜蒙、青冈等县区政府正与学校对接,后续将派专车入校接属地学生返乡。)

截图自“黑龙江大学”公众号

中山大学

据“中山大学”公众号消息,11月26日,在符合出发地及接收地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在中山大学多部门协作下,严格做好交通、物资、安全等各方面保障,广州校区南校园第一批学生498人,已搭乘专车离校返乡。

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高松、党委副书记余敏斌、副校长杨东华当天在现场研究相关工作,并为离校返乡的学生送行。

图源:中山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11月26日,在符合出发地及接收地返乡条件,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在广东药科大学多部门协作下,严格做好交通、物资、安全等各方面保障,根据学生自愿原则,学校广州校区赤岗校园第一批学生111人搭乘专车离校返乡。

据了解,广东药科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学校防控办、学生工作部、后勤管理处、赤岗校区办、宝岗校区办、各相关学院等周密部署,有序调度,按照工作方案落细落实,每辆车分配有1名负责老师,负责老师由各学院辅导员、党员突击队员担任,他们细致关照,贴心守护,帮助学生顺利返乡。

图源:广东药科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据“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会”公众号消息,近日,山西师范大学充分协调各类工作,有条不紊地推动学生有序返乡。一辆辆接送大巴,一则则返乡公告,一条条提醒消息,背后是来自山西师大的温暖。

据了解,为了学生安全返乡 ,山西师范大学成立了专班组,对接各个县区政府与太原铁路局,派出大巴接送学子回家,设身处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

图源:“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会”公众号

太原理工大学

根据疫情防控最新要求,为最大程度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太原理工大学免费开通了“返家送站专线”,“点对点”护送大家前往车站和机场,乘车返家,平安回家。同时,为能确保学生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离校,

学校每日在各校区为学生开展离校前核酸检测服务。

太原理工大学各相关单位、各学院严密制定方案、核实信息、核酸检测,安排志愿者搬运行李、维持秩序,每一项工作都落细落实确保万无一失,切实加强服务保障。

“春天就要来了,一切都会好的,春季开学我一定来迎接大家回学校。”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还为返乡学子送来了N95防护口罩,细心叮嘱大家,全程戴好防护口罩,路上注意安全。

图源: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近日,为最大程度保护学生安全返乡,山西财经大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的号召,抽调专人成立学生返乡工作小组,主动对接联络各地政府,紧密对接,护送学生安全返乡。

学校党委书记丁耀武,党委副书记、校长田祥宇,党委副书记张永德,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卫国和王志强等住校校领导,多次前往学生工作部现场办公、一线指挥。由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高俐弘、经贸外语学院辅导员王彦杰等人组成的学生返乡工作小组,不间断持续作战,广泛浏览政府门户网站,主动搜集各地政府、机关联系方式,紧密对接,及时确定工作方案,精准统计返乡学生信息,统筹安排外地来并车辆,校地通力合作,确保学生安全返乡。

截止12月5日,学校先后派车50余趟,安全输送数千名学生安全返乡。

图源:山西财经大学

吕梁学院

据吕梁学院官方微博消息,吕梁学院统一安排车辆为返乡学生送站。

截图自吕梁学院官方微博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12月5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们踏上了回家的路。据阳泉日报报道,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安排下,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和市教育局、市交通局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对接学生家乡所在地市(县)相关部门,共同开展“点对点”暖心护航工作。

学院主动联系学生所在属地,了解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详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与需求,在保障每一位学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12月1日起,相继分批、有序组织了近万名学生离校返乡。每一辆返乡大巴车上都安排了至少一名学生党员作为跟车骨干,做好跟车服务,及时反馈途中情况。

图源:阳泉日报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专车可以直接从校园出发,到达火车站和汽车站!”据红网报道,12月6日早上,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众多学子坐上了直通车站爱心专车。

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与春运高峰期重叠,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优化调整了期末考试和放假时间。为更好地保障学生离校返乡途中的健康安全,该校在东、西两个校区组织“爱心送站”专线车共11辆,分别前往柳叶湖汽车站和常德火车站,为学生离校返乡温暖护航。在等待“爱心专车”出发过程中,学校领导、各学院负责人、辅导员协助乘车学生搬运行李,并引导大家有序排队上车。党委书记、督导专员覃佐媛,校长李旋旗等到场,亲切与师生交流,并叮嘱他们注意自身安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以生为本,通过设立从学校出发直达车站的公交,为学生减轻了出行压力,让更多学生安全顺利轻松地回家。

图源:红网

归途漫漫!学子的平安顺利回家,是学校最大的牵挂。暖心返家送站专线,传递的不仅是贴心和温情,更是学校对众多学子的一份祝福。无论是已经顺利返乡,还是正在收拾行囊,准备踏上返乡旅途的学子,愿大家在母校的“硬核”举措一路护航的同时,也要做好自身防护,平安到家!

以上信息为不完全整理,你还知道哪些高校开通了“返乡专线”,欢迎分享!这个冬天,母校还有哪些暖心举措温暖了你的心窝?

哈工程研发潜空跨介质航行器试飞成功

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 通讯员朱虹

让飞机会潜水,让潜器会飞。科幻创意变成了现实。记者4日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该校水下机器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历时一年多,研发出两架既能上天也能入海的潜空跨介质航行器,分别命名为“长弓1号”“长弓2号”,近日在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水库试飞成功。

这两款航行器类似两架小飞机,能在空中、水面、水下切换自如,可负重1千克,潜深100米,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机与数传电台,完成大气边界层与海洋边界层界面观测。

团队负责人、哈工程船舶工程学院教授李晔介绍,两款航行器分别采用了固定翼和折叠翼结构,均能够迅速跨越水空介质,在空中稳定飞行,在水下隐蔽航行,全程无需人工控制。

空气和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介质,潜空跨介质航行器在不同环境介质中航行时,会受到未知的风、浪、流联合干扰,所受环境外力情况和相应动力学响应都有显著差异。李晔告诉记者,不同介质跨越是研发瓶颈所在。设计之初,经过对多旋翼、倾转旋翼、固定翼等构型方案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团队最终确定固定翼飞行构型方案。

固定翼相比其他结构,在介质跨越过程中用时更短,但研发难度更大。不同于多旋翼可以在水面上起飞,固定翼飞行器可以直接跨越水空界面,这种跨域方式并无适合的数学模型可参考。综合水中和空中各项性能参数要求,团队进行了无数次仿真实验,最终完成样机总体方案设计。

让“飞机潜水”是哈工程科研团队看家本领,但让“潜器会飞”着实给团队带来不小挑战。技术负责人、哈工程博士生孙祥仁介绍,通常航行器为抗压,下潜越深材料越重,但机身过重就无法轻盈起飞,因此,团队通过一系列手段为航行器减重,连1克重电线也斤斤计较,力求将总重控制到最低。

最终,固定翼与折叠翼样机双双成功实现跨域航行,意味着融合空中飞行、水面游弋、水下巡航能力于一体的跨介质航行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业内专家评价,这种航行器用途广泛,在海洋探索和开发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来源: 科技日报

法医聊学校里的小秘密,解刨课配肉夹馍,还有那不能触碰的高压锅

有没有对法医比较感兴趣的同学们?看电视里的法医,觉得又飒又酷,纯纯的技术工种。不需要趋炎附势,简直是完美人设的代名词。

但现实中如果遇见了法医,又会莫名地觉得有些害怕。毕竟工作性质的关系,那心理素质和平时的见闻,定然和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会莫名其妙地有一种威压的感觉,还经常看见很多关于法医的恐怖剧情和故事。那真实的法医专业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探索一下。

法医专业,神秘又搞笑

有些学生以为法医是临床医学的一种,之后和其他学生有的干皮肤科,有的干普外科一样,一部分临床的医生,选择了法医。

法医其实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叫法医学。上学的时候学的就是法医的相关知识,专业性很强。

专业课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诊断科,生理学,病理学,局部解剖学,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法医人类学,法医精神病学等等。

有同学调侃说,法医学得久了,可能就不喜欢活人了,但其实并不是。大家都是普通人,法医学久了,最多就是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我们不同罢了。

一名法医就说,上学的时候,解刨课上普通学生会觉得有些不舒服的反应。但等到法医学多了,习惯之后,甚至可以带着肉夹馍去教室吃掉,丝毫不耽误。

女生确实就没有什么温柔似水的感觉了,见惯了大场面,对一般女生来说很管用的撩妹技巧,对她们来说就不管用了。

比如看恐怖电影,去鬼屋玩,讲鬼故事之类的。这些伎俩应该是不管用了,甚至可能还会被女生上一课。

那些法医不能碰的东西,你了解几个?

法医专业是警察和医生的结合,这两个专业加在一起,安全感爆棚。但法医小哥哥说,法医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禁忌。如果有机会接触到法医专业的人,他们的这些东西,是不能碰的。

这三样东西很简单:手机,照相机,和电饭锅。

法医的手机不能动,是因为里面的图库里有太多的秘密,可能不是普通学生能接受的范围,法医的图库想一下就比较可怕。

照相机定然也是这个原理了,谁家好人没事去翻看法医的照相机,里面估计不会有什么好看的。再有应该也不会有人会想要法医给他拍照,毕竟他们这些能微笑拍手的人,应该不是很熟练。

至于说法医的高压锅,这个就更好理解了,记得法医专业人的高压锅,或者是其他的锅,都要小心,尽量不要使用。因为你也不敢保证,里面煮过的东西是什么 。

看到这还有多少同学对法医比较感兴趣?如果还是不能劝退好奇心,想要尝试一下,需要做什么准备呢?我们也来看一下,看看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综合性的人才。

法医专业学校

法医专业,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和临床相比其实不相上下,所以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要更多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就算了,成绩在600 的同学们,可以考虑一下。

成绩理想的同学们,想要报考法医类专业高校,就要找对学校了。这十所学校的实力比较强劲,可以的话,积极努力地去报考,未来前途无量。

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还有我们的西安交大。

这个排名不分先后,同学们就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学校的录取分数来选择合适的学校就可以了。至于说哪里好,哪里坏,倒也不一定是哪里分数高,哪里就更好。

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和自己家乡比较近的学校就读。一些学校和当地的事业单位在录取的时候,有一定的优势,老师也有相对应的人脉,比较有利于就业。

笔者寄语:

想要学法医专业的同学们,奉劝一句,不要冲动。有时候只是一时冲动,并不是说很适合这个专业。想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合适,可以先找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视频,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适应。

对于法医和医学这类的相关专业,毕业之后的对口性很强。同时适配的路线也比较窄,如果不从事相关工作,其实就业范围还是很有限,也不是很乐观的,所以不要学了才后悔哦。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调查|看科技小院如何在田字格里成就创新大文章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缺人才、缺技术,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如何留下技术、培养人才,变“走马观花”为“下马种花”?如今在全国各地建立的“科技小院”成为责任担纲。

在龙江大地上,“科技小院”的师生们,“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地驻地服务“三农”,送技术、解难题、抓培训,引导农民高产高效生产,促进增收致富。与此同时,“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下,学子们也与田地里的庄稼一同茁壮成长,一项项创新科研、一篇篇师生论文,在“田字格”里成就。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建立的10个“科技小院”喜获国家支持建设。记者跟随专家们的脚步,踏察“科技小院”是如何带领农民,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之路的。

亮出“杀手锏”:破解“卡脖子”问题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金秋9月,五常市龙凤山乡辉煌村的稻花香水稻试验田里,稻浪滚滚,稻花飘香。

村书记李哲求捻着饱满的稻粒,满意地笑着:“感谢‘科技小院’的师生们,解决了一个个‘卡脖子’问题,才使水稻长势如此喜人……”

五常大米作为大米中的“爱马仕”,香飘全国。然而,近年来产量有限、易倒伏、香气退化等问题,困扰着稻农和专家们。

彭显龙教授在稻田调查

一年前,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彭显龙带领师生在辉煌村建立的“黑龙江五常水稻科技小院”获国家批准建立,这更激励他们针对“三大瓶颈”问题,攻坚克难,不断寻求最优解。

9月8日,在学校正给学生上课的彭显龙接到李哲求的电话:“一场大雨过后,水稻也没倒伏!哈哈哈……”

师生们在田间指导和作业

“通过近3年的研究,实施水肥优化管理,可以减少化肥10%,解决50%的倒伏问题;拔节前1周左右再喷施化控剂,还可促进增产10%以上。”彭显龙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龙凤山乡500多亩地都应用了此抗倒伏新技术,超1000亩地采用了单独养分管理技术,农民每亩地可增收节支100元以上。

近年来,稻花香品种出现香气退化和食味品质降低的状况。对此,“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日日夜夜坚守在田地和试验室里,不断完善着“解决方案”。经两年研究,通过生物科技手段,增加了稻米香气含量,并通过优化氮肥管理,降低了稻米中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了稻米食味品质……

“近年来,各项技术应用总面积达3000多万亩,促进农民增收30亿元以上。为我省水稻产业发展和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彭显龙高兴地说。

绿色“防控”:防病要跟着“科技小院”学

在铁力市满江红村的大地上,一眼望去,既无绿叶也无枯枝,这里被称为全国“一村一品”平贝示范村,难道今年土地荒芜了?

踏着脚下的黑土地,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张丽莉告诉记者:“宝贝,都在土里呢!”平贝,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每年6月下种,第二年4月出芽,生长期只有60多天。

上世纪50年代,铁力人就开始人工种植平贝,在全国平贝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可多年连作导致病害和抗药性日益严重,平贝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这一可愁坏了当地人。

基于此状况,“黑龙江铁力平贝科技小院”于去年9月获国家批准建立,当地人翘首以盼地迎来了以张丽莉为首席专家的“科技小院”团队。

平贝科技小院

张丽莉老师在做调查笔记

张丽莉告诉记者:“进驻小院后,着力调研导致病虫害的根本原因,发现主要为黑腐病和根腐病,以及叶斑病,有的地方存在多种病害同时感染的情况。”

遭受病虫害的平贝和地块

她从手机里调出一张照片让记者看:“这是去年收购的平贝,鳞茎上的黑色部分就是病害。”接着,又调出另一张照片:“这是平贝种植地块,一个个大坑就是病灶,因无法根治,只能挖走后用生石灰消毒。”

病虫害,被称为农业第一“杀手”。为解决这一难题,“科技小院”在满村红贝平贝中药材有限公司基地进行试验,并针对合作社种植的300亩平贝进行病害绿色防控。“一方面指导农民对症选药、适时施用;另一方面建议将生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张丽莉说。

绿色防控后的地块

“地里的病灶大坑终于没了。”合作社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份平贝收获后,与其他农户一比,平贝鳞茎病害损失降低5%-10%。按产量6-8斤/平方米、15元/斤计算,增收达100万元以上。

其他农户“眼红”地表示:“明年防病要跟着‘科技小院’学。”铁力镇平贝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仅此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预计可为当地增收千万元。

就地取“才”: 变“输血”为“造血”

“50头猪,死了大半……”王道江原是亚布力林场的一名普通职工,后转型养猪。第一次养猪虽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没有放弃,去年年初,他参与了当地三家养殖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获得了很好的收益,成为当地生态养猪的带头人。

回想起自己的“人生转折点”,王道江由衷感谢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刘洪贵。“养猪是技术活儿啊,听了刘老师讲授的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正在讲课的刘洪贵老师

亚布力林业局董事长任立权发现,很多养殖户同王道江一样,急需技术支持。于是2020年末,邀请刘洪贵等专家,积极培训养殖户。

生猪科技小院

依托亚布力林业局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在青云林场内建立的“黑龙江亚布力生猪科技小院”,于去年9月获国家批准建立。针对北方气候寒冷,猪舍内高湿、空气质量差等普遍性问题,以刘洪贵为首席专家的“科技小院”创建了北方寒区生猪特有的福利饲养模式及体系,大受养殖户欢迎。

“我们不仅要送技术上门,更要就地取‘才’,变‘输血’为‘造血’。”这成了刘洪贵心中的执念。

于是,“科技小院”一方面在养殖基地进行科技养殖示范,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繁殖育种、营养、疾病防控及饲养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对养殖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点对点、点对面的技术指导,实现了与养殖户有效对接,打通了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加之网络授课,截至目前,已培训超600人次。

9月9日,亚布力林业局有限公司养殖板块负责人张雪久告诉记者:“通过‘科技小院’的技术指导和管理示范,遏制了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使育肥猪成活率由原来的98%提高到99%,出栏时间提前了一周。”

在“科技小院”的现场指导及示范下,去年全镇15个林场启动了生猪养殖项目,创收近600万元。此外,“科技小院”还针对2个养殖合作社,给予圈舍建设工艺及养殖技术管理指导,目前,生猪已接近出栏,预计可创收近300万元。

热爱“三农”:在田间大地成就的文章更有价值

“科技小院”是一种集农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新模式,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生产一线,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

据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介绍,目前该校建设的10个“科技小院”,针对大豆、水稻、马铃薯、小浆果,以及生猪等种植、养殖产业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有21名研究生在各“科技小院”内开展科研活动。

刘佳俊在记录平贝拌种方案

刘佳俊是农学博士。作为“科技小院”的成员,感触颇深:“种地我们比不过农民,他们种了一辈子,靠的是经验,但我们掌握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二者融合,才能推动农业发展。”

齐文晶在田间观测、调整插秧线

齐文晶今年研二,她入驻“五常水稻科技小院”已一年多了,每天在老师指导下,做抗倒伏实验,或指导农民施肥等。她对记者说:“驻地实践,使我们的专业技能有了多次质的飞跃。”

“在田间大地成就的文章,更有价值。”刘洪贵告诉记者,“生猪科技小院”自成立以来,入驻研究生8人,团队发表相关论文10篇,发明专利1项。

“科技小院”受到普遍点赞。彭显龙表示:“‘科技小院’引领研究生们深入农业一线和产业前沿,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得到的技术更有针对性。这不仅有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更有示范推广的意义。同时,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三农’意识,为乡村振兴建功立业。”

来源:龙头新闻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