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赛尔号巨石灵王(解密二郎神:他的主要原型竟是波斯雨神!)

导读 赛尔号巨石灵王文章列表:1、解密二郎神:他的主要原型竟是波斯雨神!2、罗建云:问道函谷关3、海南的奇石种类繁多4、玄黄八神印!第三章:玄灵小用5、小说:废物姐姐被人欺

赛尔号巨石灵王文章列表:

赛尔号巨石灵王(解密二郎神:他的主要原型竟是波斯雨神!)

解密二郎神:他的主要原型竟是波斯雨神!

原创:唐封叶

前言:

说起二郎神,那在中国民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知名度不下于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孙悟空等神仙吧。现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二郎神,基本信息如下:

姓名:杨戬

性别:男

相貌特点:英俊少年,眉间长一只竖眼

武器:三尖两刃刀、弹弓

宠物:哮天犬

部下:梅山七怪

家庭住址:灌江口

亲属:母亲为三公主,舅舅为玉帝

想必在大家心中,二郎神“自古以来”就是上面的样子。但正如易中天老师所说,从来没有什么“自古以来”这一说。二郎神的上述形象也是从无到有、由多个原型经过千百年的融合演变,到明清之后才定型的。那二郎神有哪些主要原型,各个原型里的元素又是怎么汇合在一起“炼成”今天的二郎神形象的,唐封叶就在这里说道说道。

正文:

我们首先从二郎神的重要信息——他的“籍贯”说起。大家都知道二郎神的住地或说道场在“灌江口”,简称“灌口”。那灌江口在哪里呢?原来它就在古代的灌州(县)、现在的四川成都市所辖县级市都江堰市。中国名山大川甚多,神话中的二郎神为啥住那里,这就要提到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大约2300年前的秦昭襄王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为了开通由蜀地伐楚的水上航道,同时解除蜀地水患、灌溉农田,带领蜀地军民费时10余年,修建成了包括鱼嘴分水堤、宝瓶口等在内的水利系统,这就是后世所称的都江堰工程。其实除了都江堰,当时李冰还整修了蜀地的很多河流,比如开挖沟渠、开凿航道上的巨石、夷平险滩等。因为当时技术落后、工具简单,李冰他们是靠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通过火烧来开凿山石等手段,才最终取得成功。当然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也惠及蜀地千年,灌溉良田数百万亩,使蜀地真正成为“天府之国”。

这样史诗般的工程,自然很早就被神话。在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一书中,就记载了李冰为制止江神娶妻,化身青牛与江神搏斗的传说;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也记载了李冰开凿大渡河汇入岷江入口处的溷岩时,持刀跳进水中与水神拼杀的故事。

冰凿崖时,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与神斗。——《华阳国志·蜀志》

不过可能是后人觉得堂堂郡守(秦时郡相当于省级单位),居然一言不合就亲自变牛搏斗或操刀上阵,太没有高级干部的样子了,于是慢慢又有了李冰有儿子帮父亲治水、打水怪的传说。现存的最早记载李冰儿子帮忙治水的资料是南朝梁李膺的《治水记》,里面说:

蜀守父子擒健鼍(tuó),囚于离碓之趾。

到了唐代,李冰的儿子有了排行,被称为“二郎”。唐代崔令钦《教坊记》就有《二郎神》词牌。

可能又有人会嘀咕了,为什么李冰的儿子不是大郎而是二郎呢?这个却没有任何资料有具体解答。

1974年,人们在都江堰外江出土了东汉年间雕刻的李冰石像,上面除了刻着李冰的姓名,还有“都水掾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珍水万世焉”等字样,说明东汉人当时一共造了3个人像,除了李冰还有2人,也许是李冰的随从。古人称侍从为“郎”,所以很可能是由李冰有“二郎(两个侍从)”,演化出李冰有“二郎”(排行第二的儿子)。

只不过唐代以前,“李二郎”的形象还没有留下确切记载,是比较模糊的。但自宋代以后,二郎神的形象就比较具体了。宋代张唐英在《蜀梼杌(táo wù)》中说:

(乾德)二年八月,(王)衍北巡,以宰相王锴判六军诸卫事。旌旗戈甲,百里不绝。衍戎装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如灌口神

这里张唐英虽然没直接形容“灌口神”的样子,但说五代十国之一的前蜀国后主王衍打扮得跟灌口神一样,那么灌口神自然也是戴着珍珠串成的帽子、着戎装、穿金甲,拿着弓、夹着箭的威武样子了。

除了形象,宋代对二郎神的祭祀也很特别。与中原自周代以后形成的以“太牢”(牛羊猪三牲)为最高祭祀规格不同,五代和宋朝时期人们祭祀二郎神用海量的羊,数量多到每年4万多只,令人咋舌。

那从南北朝到隋唐,经历了什么变故,让李冰儿子二郎有了拿弓矢的金甲神的模样,而且祭祀用羊十分惊人呢?清代吴任臣编纂的《十国春秋》中有了一丝线索。《十国春秋》对前蜀国后主王衍北巡也有记载,但是与张唐英的《蜀梼杌》稍微有点不同,他记道:

秋八月戊辰,帝(王衍)发成都,以同平章事王锴判六军诸卫事,帝被金甲、冠珠帽、执戈矢而行,旌旗戈甲连亘百余里不绝,百姓望之,谓为灌口祅神

大家看看最后一句,宋张唐英说“百姓望之,谓如灌口神”,清吴任臣说“百姓望之,谓为灌口祅神”,“灌口”后多了一个“祅”字!这个“祅”,左为“礻”右为“夭”,通“妖”。但很多学者认为,此处“祅”应是“祆”(右为“天”)字的误写。

原来,自公元前11世纪开始,中亚草原一带逐渐形成一种早期宗教,名叫“琐罗亚斯德教”。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之一,后来兴盛于古波斯地区,以祭拜光(日月星辰之光、火光、雷电光等)为特征,所以传入中国后被称为“拜火教”;又因他们的庙宇内没有偶像,中原人误会他们在祭拜天,所以称之为“祆教”。祆,左为“礻”,代表祭祀,右为“天”,整个字就是祭天之意。说到拜火(光),可能有人会想起金庸小说里的明教也即摩尼教,但摩尼教产生于公元3世纪,只能说算琐罗亚斯德教的一个变种。

祆教很早就通过南北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据新疆和内地的出土文物显示,两晋时西域和北朝就已经流传该教。在唐代,都城长安、洛阳内都有祆教的庙宇,热播片《长安十二时辰》中也有对该教的刻画。成都地区唐代是经济发达地区,有“扬(州)一益(州)二”之称,所以成都地区那时也流行异域的祆教。特别要提出的是,前蜀后主王衍的昭仪李舜絃,就是波斯人后裔!

在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祆教)中,有一位与水有关的神仙,就是雨神蒂什塔尔。蒂什塔尔被波斯人认为是天上的天狼星,能司雨水。琐罗亚斯德教秉持“善恶二元论”,所以雨神蒂什塔尔自然要跟旱魃之神作斗争。蒂什塔尔虽然为女性形象,但是一个月有三次变化:上旬变为英俊健美的15岁少年郎,中旬变为金角公牛,下旬变为金耳白马。注意我们的二郎神,就是英俊健美的少年郎形象!

再对比一下祭祀方式。据史书记载,隋唐时期中亚一带信奉祆教的国家祭祀雨神蒂什塔尔时,用羊就极多。《隋书·西域传》写道:

(曹国)国中有得悉神(蒂什塔尔的另译),自西海以东诸国并敬事之。其神有金人焉,金破罗阔丈有五尺,高下相称。每日以驼五头、马十匹、羊一百口祭之,常有千人食之不尽。

曹国一天用一百只羊祭祀得悉神(蒂什塔尔的另译),一年360多天,全年祭祀用羊自然近4万只,这与宋人记载的祭祀灌口神要4万只羊完全吻合!至于曹国用驼和马,蜀人不用,这也很好解释,毕竟中原无驼少马。中国人比较节俭,自周代以后祭祀就是意思意思而已,所以蜀人祭祀灌口神4万只羊,显然说明这个神的原型应是游牧地区的神,所以要吃羊!“李二郎”后来变成“杨二郎”,很可能跟祭祀灌口神用羊有关,“吃羊的二郎神”慢慢讹误成“杨(羊)二郎”!

祆教和雨神蒂什塔尔带来中原的东西还很多,后世二郎神的武器弹弓和三尖两刃刀跟她有莫大的关系。

敦煌学研究者姜伯勤老先生考证,蒂什塔尔神话在中亚地区传播时,跟叙利亚地区的狩猎女神艾尔特米斯结合,所以有了弓矢这武器,后来二郎神的弓又演变为弹弓。而在敦煌壁画和胡人墓中,三叉戟非常常见。注意下面统万城胡人墓中的胡人武士所持的三叉戟,如果三叉往一起再合一合,是不是跟三尖两刃刀很像?

二郎神身边形影不离的哮天犬,也和祆教及蒂什塔尔有关。在祆教中,狗的地位特殊而崇高。原来祆教认为人死后被苍蝇叮咬而腐败,会永远肮脏。早期,波斯人让犬或鹰来啃噬尸体,认为这才能去除尸毒(西藏天葬就是从祆教来的);萨珊王朝(公元224年—651年)建立后,方式有所改良,犬只需围绕尸身走几圈“去毒”,搬动遗体也要在犬的注视下,称“犬视”。所以在祆教中犬的地位和人是一样的。

再说蒂什塔尔,之前说过她本是天狼星,而在西方星座中,天狼星属于大犬座,它旁边就是小犬座,所以天狼星和小犬座也是形影不离的。

现在我们清楚了,唐代兴起的“灌口祆神”,就是波斯祆教雨神蒂什塔尔和中国本土灌县水神“李二郎”的结合体。很可能是唐代信仰祆教的胡人尤其是波斯人来到成都,发现成都有水神(李冰和二郎),于是也宣传自己的雨神蒂什塔尔,最终两者互相结合,形成了“灌口祆神”带弓矢、执三叉戟(类似三尖两刃刀)、骑白马、牵白犬的英俊少年的形象。这一形象其实是外来比重胜过了本土元素。

有人可能会质疑,说不对啊,柳宗元所作的《龙城志》曾记载,隋朝末年青城山有个叫赵昱的年轻道士,被隋炀帝任命为嘉州(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太守,曾经持刀入水斩蛟除害;再后来嘉陵江发大水,已经弃官而去的赵昱突然又骑着白马现身于青色的雾气中,身边跟着几个打猎装束的侍从。

也就是说,按《龙城志》的说法,道教神仙赵昱出现在隋朝,比唐朝才由波斯祆教雨神蒂什塔尔和李二郎结合形成的“灌口二郎神”要早啊!

其实学者早就考定,《龙城志》并非真的是由唐代柳宗元所作,一般认为是北宋前中期人托名所写。隋唐的史书、笔记中,也查不到赵昱这个人。所以赵昱“隋朝人”的身份其实是宋朝人编出来的,具体说应是宋朝的道士为了扩大道教的影响、争夺信众而编出来的。为了迎合当朝,道士们故意给自家的这个神仙编了个“赵”姓,众所周知宋朝的皇姓就是赵嘛!道教的这种行为,也得到宋朝官府的支持。

原来在北宋初年,蜀人不满宋朝统治,经常借祭祀“灌口神”聚众闹事甚至造反。著名的李顺、王小波起义,就与祭神有关联。

程琳……知益州, 蜀人岁为社会以祀灌口。琳曰:“往时不诛李顺,故大乱。”乃捕为首者戮之,余百数配内地。——曾巩《隆平集》卷八《程琳传》

宋朝官府忌惮原来那个祆教色彩浓厚的“灌口神”,而且宋朝皇帝本就崇尚道教,于是就扶植道教编出的跟自家一个姓的赵姓二郎神赵昱。经过宋朝300多年统治,“二郎神是道士赵昱”的说法已经在全国深入人心,李冰家李二郎基本靠边站了(只在灌口保留影响),祆教的色彩也早看不出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时二郎神的长武器已经变为棹刀,算是三尖两刃刀的雏形。《宋会要辑稿》记载: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知益州李士衡言:“永康军村民赛社,用棹刀为戏,望行禁止。”

永康军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就是现在的都江堰市。益州知州李士衡的话意思是,当时灌口民间搞祭神活动,就拿棹刀耍着玩。为什么拿棹刀?想必那时灌口的神也即二郎神的神像也是拿棹刀的。

宋《武经总要》中的掉(棹)刀

到了元朝,二郎神赵昱的故事中又增加了梅山七圣。元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中二郎神自己有唱词:

吾神姓赵名昱,字从道,幼年曾为嘉州太守。嘉州有冷源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嘉州父老报知吾神,我亲身仗剑入水,斩其健蛟,左手提蛟首级,右手仗剑入水。见七人拜倒在地,此乃梅山七圣。

南宋后期和元代时,二郎神的故事里多了“劈山救母”这一段,它与“沉香劈山救母”一起流传,至于谁先谁后,已经搞不清了。“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被明代后期百回本的《西游记》收入,二郎神因而也有了玉帝外甥的身份。

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造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你还不知死活!”大圣道:“我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只不过在《西游记》里,二郎神只有姓(杨),没有名字。在百回本《西游记》之后、明朝末年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中,二郎神终于有了具体名字——杨戬。

熟悉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宋徽宗宠信一个叫杨戬的太监,他鱼肉百姓、搜刮民财,名声狼藉。杨二郎为什么跟这个死太监杨戬同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胡适先生猜测,认为可能跟二郎神的祭祀用羊太多、骚扰地方百姓有关。

到这里,二郎神的所有元素基本讲过了,我们该来解释一下最后一个问题——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是什么时候有的。

这个问题最简单直观的就是看古代传下来的神像。下面有两张二郎神像,年代分别为明万历和清代,注意其面部,两眉之间都没有第三只眼。

明代万历时期二郎神像,眉间没第三只眼

清代二郎神像,眉间没第三只眼

有人会说,不对啊,我看央视《西游记》里面,杨戬带天兵天将下界捉拿齐天大圣孙悟空时,不就是靠第三只眼,识破孙悟空所变的麻雀、鱼儿的吗?可惜我要告诉大家,这个在原著里其实是没有的,是电视剧编导增加上的。我们来看看原著:

四大天王与李天王俱出辕门迎接,相见毕,问及胜败之事,天王将上项事备陈一遍。真君笑道:“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只请托塔天王与我使个照妖镜,住立空中。恐他一时败阵,逃窜他方,切须与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正嚷间,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西游记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原著里,二郎神与孙悟空交战前,特地向托塔天王借照妖镜,如果他有“天眼”,自然就不用借了;而且孙悟空变化后,他只是“圆睁凤眼观看”,并没有开“第三只眼”。不但《西游记》,稍后的《封神演义》里也没有二郎神长三只眼的说法,大家没事可以仔细翻翻。

那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是啥时候才有的呢?清末说唱鼓词《沉香救母雌雄剑》里面有唱词:

当先显出一身将……牵着狗来驾着鹰,……头戴一顶三山帽,身披锁子甲黄金,面白微须三只眼,手使三尖两刃锋。……众神看罢杨小圣,认得是临江灌口二郎神。

这大概是目前最早说二郎神有三只眼的文字。所以“二郎神有三只眼”的说法差不多是清朝后期才产生的,至今顶多200年时间。

唐代观音残像

那二郎神为什么会生出三只眼呢?一些学者追溯到所谓的三星堆铜人,还有人追溯到灌县北方的少数民族氐人,其实都不靠谱。小编认为,二郎神的三只眼应该是受佛教影响,佛教中有不少菩萨、天神都是三只眼。而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中,二郎神又“目光犀利”,能认出孙悟空的各种变化,因此清代后期就有了他也有三只眼的说法。至此,二郎神的所有元素才都齐全了。

总结:二郎神最早原型是李冰儿子,这个原型奠定了二郎神的道场(灌口),还有他少年郎的简单形象;赋予二郎神最多元素的其实是外来的“和尚”——波斯祆教雨神蒂什塔尔,蒂什塔尔进一步深化了二郎神英俊少年郎的形象,并给他带来宠物犬和武器弓矢、三叉戟,三叉戟在宋代演化为棹刀也即三尖两刃刀;宋代道教为了扩大影响在官府的支持下推出赵姓二郎神赵昱,影响遍及全国;元代时,“赵二郎”的故事中收了梅山七怪(圣),同时“杨二郎劈山救母”也出现;明代《西游记》中“杨二郎”的形象基本完成;清代“杨二郎”不知何故被起名“杨戬”,清后期“杨二郎”被添上了“第三只眼”,二郎神杨戬的形象最终形成。。

主要参考资料:

书籍

常璩《华阳国志》

冯广宏《都江堰创建史》

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

滕磊《西域圣火——神秘的古波斯祆教》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编委会《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下)

论文

刘文强、徐军《都江堰渠首出土石人相关问题探讨》

胡小伟《宋代的二郎神崇拜》

栗凯凯《二郎神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探析》

侯会《二郎神源自祆教雨神考》

陶敏《柳宗元〈龙城录〉真伪新考》

罗建云:问道函谷关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里,立秋总有极其分明的时令意义。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只要立秋一到,骄阳似火的太阳就开始变得老实本分。虽然今年气候反常,但我到函谷关的那一刻,太阳还是很温柔地给了我足够的面子,没有让我汗流浃背,让我有足够的体力与精力追循老子的脚步,来此探访,来此问道。

  老实讲,《道德经》我一直看得似懂非懂,以致我在文学作品中很少写道家思想,也极少引用老子名言警句,我怕理解错了,从而贻笑千年。我翻越千山万水,来到函谷关,来到道家之源,我就得好好琢磨一下《道德经》,问道开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我做出版,知道一本书的成败首先是书名,而非内容。当然,这有争议,但我从不放弃自己的主见。《道德经》自问世以来,被翻译与传阅的次数,据说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西方的《圣经》。要知道,在这个文豪辈出、大伽林立的星球,一本著作能排名世界第二,已非一般人所能为。何况《道德经》问世时,没有先进的出版与印刷技术,主要靠口口相传,竟然千载不衰,不得不说是个伟大的奇迹。

  站在老子巨大的雕像前,我双手合十,仰天朝拜,心里突然出现一个问题:“《圣经》是经,《道德经》是经,为什么只有命名为经的著作才能传承千年?”问与我同行的师兄,他眨了眨眼睛,回答我:“兄弟,这个问题真没思考过,你问问老子呗,他就在你眼前。”此时的函谷关,天空分外蔚蓝,站在老子雕像脚下,我感觉自己非常渺小。“对啊,我问老子呀!”闭上眼睛,让思绪努力穿越时空,回到2500多年前,我变成一个书童,翻越千重山,跨过万条河,来到函谷关,找老子来解疑释惑了。

  老子并不在乎我是啥背景,只是对我的问题感觉很好奇。聊天中感觉他对书名似乎并不在意,只是感觉想让一部著作流传于世,必须取一个简洁易记的名字,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一个让人感悟一生的名字。《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乃“内圣外王”之学,被誉为万经之王。所以,《道德经》的书名在问世时就注定其一生不凡。我经常跟想出书的朋友讲,书要么不出版,要出就得先想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书名。自己未必流芳千古,著作可能流芳千古。

  从字面意义上解读,道指道理,德指德行,或道指规律,德指超越,二者结合到一起,道德便成了社会约定俗成的真理,告诉大家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该如何做才不偏离社会发展的轨道,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让社会心安理得。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差异很大,从老子语言的字面可以让我们感觉到,任何东西都是受约束的,在规范的范围内上行下效,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人类才能和谐共处。而《道德经》就是通过梳理人世间的条条框框,总结出可以让人信服的道理与教义,从而让学员认可,让弟子认可,让百姓认可,让社会认可,进而让帝皇将相认可。

  很多时候我想,西方《圣经》传播的是宗教,我们东方《道德经》传播的是什么呢?严格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宗教,只是我们的道教是结合华夏文明而创造的,经历两千多年的洗礼,让社会真正感觉道教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升黎民百姓思想意识有功不可没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讲,不管是《圣经》还是《道德经》,只要对社会进步有作用,就是一部好经。当然,我们国家对《道德经》的理解不一样,往往定义为书,一部传阅千年的好书,一部催人奋进的奇书,一部让人顶礼膜拜的圣书。

  站在老子身边,我想,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他未必知道《道德经》诞生之后会产生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他一定知道,尹喜让他在函谷关久留,给世人写一部著作,肯定体现了尹喜对老子本人才华、能力、学识的高度认可。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未必常有。”只有能人才能识能人,否则,庸人眼中永远只看到庸人。《道德经》能够诞生,跨越千年,我们依旧得感谢尹喜,感谢这个镇守关隘的小吏,拥有伯乐的眼光,恩威并举,终于促成《道德经》的诞生。

  驱车抵达三门峡大坝时,我感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气概。随即,我又在想,老子为什么说“上善若水”呢?如果用三门峡黄河之水来比较,好像黄河在历史的记忆中,既有水患给两岸老百姓带来的危害,也有黄河用乳汁带给世人的甘甜。在我记忆中,山泉是美女,洪水是猛兽,如何被老子认定为“上善”呢?

  陪同我参观函谷关的另一朋友毕业于人民大学,名姚良,也是颇有名气的年轻作家。我跟他说:“你能理解上善若水吗?”他扶了扶眼镜,很迷茫地望着我,似乎想说:“你一个生意人怎么有这么多问题?”随即,他接了话题,说自己不敢在圣人面前班门弄斧,提议我们一起往里走,仔细看看函谷关,也许能找到答案。

  我站在函谷关的城楼上,眺望远方,眼前出现一条河,叫涧河。涧河发源于河南陕县(今三门峡市陕州区),全长104公里,流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于洛阳市区瞿家屯流入洛河。东周灵王时,曾引涧河水,或灌农田,或灌苑囿,或济瀍水,或流入京都,与古都百姓生活与环境美化关系极为密切。涧河是黄河的支流,称不上大,也谈不上小。但在中国的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中,她俩是由无数像涧河一样的支流汇聚而成。

  我是南方人,在我的印象中是如此理解水的关系。细涓为泉,趟水为溪,载舟为江,过船为河,江河入海,海汇大洋。但来到长江以北,发现江、河顺序刚好相反。而到云贵高原,海就不是我们常说的海了,往往可能是一个小湖,甚至可能是一个小池,也可能是一个水库。在古代,交通不像现在如此发达,让老子跨越千里去体验江、河、湖、海的变化是不可能的。他能站在涧河边,观察水的变化;坐在犹龙玉露古井边,感受水的清凉,已经令人景仰了。

  老子从函谷关离去,据说得道升仙,成为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我就一直在问太上老君是哪里的,如今终于知道是河南的(一说是安徽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然,函谷关的这口井,也成为神井。相传老子著经时,即汲饮此水。历经千年沧桑,依然井固水旺,四季不息,清冽甘饴。我站在神井边,手捧甘泉入嘴,感觉清冽微甜,犹如玉露。

  仔细看这口位于涧河边的古井,再看古井边的涧河,二者其实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可以说,没有涧河的存在就不会有古井的存在;进而扩展,没有古井的存在,就不会有老子在此地久留;当然,也不会有《道德经》这部奇书的诞生。

  人之生存,很多人说是源于思想,有思想存在,才有生存的勇气与毅力。我总感觉这个理由不正确,应是有水的存在。水乃万物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怎么可能有人类?而老子也好,庄子也罢,包括孔子及我等芸芸众生,都是因为有水才有存在的可能。我去过印度洋,去过太平洋,更去过洱海、纳木错,无数次开车经过珠江、长江、湘江、潇水,让我深刻感受到,有水的地方才会孕育生命,有生命的地方才会聚集人类,进而繁衍生息,有了文化与文明。

  水本无罪,纷争有罪。有人与水的纷争,也有水与人的纷争,更有万事万物的纷争。水育人,水也害人。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就悟出这个道理,不得不佩服他乃高人。

  当然,“上善”的解读比我理解的更为广泛,但能把“上善”与“水”结合到一起,其实说明老子已经深刻理解人与水的关系,道德与水的关系,进而理解万事万物与水的关系。融合、相通,亦为水之关系。

  这些年我反复思考《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时我在想,老子究竟讲什么?好像在讲一个道理,但又无法让人理解一个道理,如果用现在的大白话说,就是等于没讲。坊间在讨论《道德经》时,也不乏有人说《道德经》太深奥了,我们无法理解;或是说《道德经》纯粹是胡说八道,专为不懂装懂的人设的“残局”。

  我是做出版的,天天跟书打交道,自然不认这个理。只是感觉为什么我们普通老百姓要理解《道德经》如此难?“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哲学关系,还是逻辑关系;是辩证关系,还是相对关系?我尝试想问师兄,也想问姚良才子。话到嘴边,又收回去了。要知道,这年代,不管是作家还是诗人,不管是才子还是佳人,最难写的是伟人,最难聊的是《道德经》。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有几个人敢在别人面前聊这些看似高深又似乎人人都懂的话题?换是写作,我们首先要避开写历史伟人,因为要超越太难;换是出版,我们首先要避开《道德经》,因为要讲清楚太难。当然,《易经》也难,难怪好多博物馆经常把八卦图弄错。当然,我也必须承认,不了解八卦,不认识八卦,不谈八卦。文人嘛,总想给自己留个好名声,不想因为错谈歪理,最终成为笑柄。

  来到了函谷关,来到了道家之源,仔细目睹用巨石雕刻的《道德经》,我心里默默想,老子呀,你可是大圣人,你给我们留下大难题了,你具体跟我讲讲什么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直白一点,不要拗来拗去,我的智慧是有限的,怕理解不了。

  我站立在函谷关的藏经楼前,闭目凝神,想从此地再度寻找老子,当面问他,在写《道德经》时是如何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此刻,已是下午,日薄西山,跟我一样来此探源、问道的人也开始陆续返回。他们见我在发呆,便问我遇到什么难题了?我说,即将人生半百,真没弄明白什么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位长者跟我讲,他都年逾古稀,满头银发,同样没弄明白是什么道理。旁边一个阿姨说:“小伙子,如果你真弄懂了,你就不再读《道德经》了……”我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么回事。

  我想推开藏经楼的大门,但又不敢推开,怕万一在藏经楼里再次遇到老子,他要跟我讲《道德经》,不让我回去,那我以后就麻烦了。我是一家之主,得把家庭经营好;也是一企之主,得把公司经营好;更是一厂之主,得把工厂经营好。

  道是啥?对我此刻来说,应该是我的家庭与事业,当然也是我的理想与追求,与传统意义上的道理似乎有些不同。名是啥?对我此刻来说,应该是我的名望与理想,当然也是我的美梦与奢望,与传统意义上的德行似乎有些不同。

  道曰道,亦为路,可以用脚走出来,可以用车压出来,更可以用机器设备开山填海造出来。如果这样理解,就知“道”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与环境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而名,有些是可以得到的,有些是不可以得到的,二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名利双收”或“名存实亡”,也可能奋斗一辈子,终究“默默无名”。发现汉字太伟大了,经过老子这样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一番折腾,意义更深,境界更高,以致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说我了解“道”与“名”。

  常言道:“不懂装懂非君子。”穿梭在函谷关的古道中,漫步在函谷关的城楼上,看白云朵朵,听蝉鸣鸟叫,享受大西北吹来的阵阵秋风。突发奇想,要是我到函谷关买处宅子,建所私塾,请全国各地道教名家来此说禅论道,是否可以把《道德经》探明白、说清楚呢?姚良说,其实,不用建一处宅子,就对函谷关景区稍做改造,变成青少年传统文化培训基地、中老年人国学文化教育基地,让全国高校的老教授、老学者来此免费讲学,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久,深奥难懂的《道德经》自然就浅显易懂了。我说:“培育君子乎?”老子似乎从山野传来回声:“培育君子也。”在我耳际嗡嗡作响,久久萦绕,好似山谷回响,也似再三叮嘱……

  (作者系民进会员、东莞市作家协会理事、东莞市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潇湘文化》主编,出版有散文集《人生四十年》。)

海南的奇石种类繁多

海南黄蜡石

  从蕴藏多种奥运元素的奇石到蜚声岛内外的海南黄蜡石,再到千疮百孔的火山石——海南的奇石可谓种类繁多,千姿百态。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返璞归真成为人们精神领域的一大追求,能代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石正日渐成为收藏界的宠儿。

近日,琼海的奇石爱好者金先生收藏了一方独特的奥运奇石,在他看来,该奇石具有“构图精美、色彩罕见、包浆老到、奥运元素多、一石多字义、寓意深远、收藏价值高”的特点,可谓海南奇石收藏中的一朵奇葩。

奇石:奥运元素蕴藏其间

记者看到,这块石头长约40cm,宽约28cm,高约63cm,呈椭圆形。其灰青、浅褐色的石面上,凸起的黄金纹路格外醒目,一个手持火炬迈开大步奔跑的人形,构成了神奇的“中国印”。

  金先生玩石多年,对奇石的收藏颇有心得。他认为,我国赏石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赡,任何人一旦爱上了奇石,都会沉醉其中。

对于他收藏的此方中国印石,金先生颇为得意,详细解释了其中的妙处。首先是构图奇巧。此方“中国印”的黄金纹是由上面的一条龙、下面的一只凤共同组成的,它既有“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又有“龙腾四海同贺奥运百年”的神韵。

奇石的奥运元素颇多。“中国印”下方由粗细不一的黄金纹组成“鸟巢”图案,上方则如一凸起的黄金色的人形似在手持火炬奔跑,其天然图案与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李宁凌空奔跑点燃主火炬的情形十分神似。奇石正面右上侧方有一“福娃”和若干只蝙蝠,背面有一由黄金纹和银白纹构成平纹的运动员参加竞技运动的肖像图案,共同演绎出这方奇石的鬼斧神工。

  同时,这方石中还是一块文字石。从“中国印”印文上看,除似“京”字外,也像“文”字(“文”字上半部又隐现“山”字)或抽象字“发”字,而“鸟巢”图案又似由“田”字构成。一块奇石有多个文字呈现,更是件奇珍。

“天生地造文字奇,惊疑仓颉留遗迹。”文字石的奇妙,在于自然奇石之美与汉字文化信息的结合,让人在赏读过程中体验自然奇趣与文化共鸣。有人说,文字石是奇石艺术的珍品,也是石文化的精髓,越来越受到赏石界、艺术界及大众的青睐和热捧。

金先生说,奇石的色彩也颇为罕见。此奇石纹路前面为黄金纹,背面是银白纹,具有“前进黄金、后贴白银”的美好寓意。其奇石底色为:正面左方为灰青色,右侧方为深浅不一的紫褐色,背面左方是深紫色,右下方是银白色,加上前后凸起的纹路的黄金色,此奇石共有四种颜色。据藏家介绍,四色共生一奇石非常罕见,属于珍品石。

奇缘:摸鱼摸出奥运石

谈到此奥运奇石的发现过程,金先生说那也是一段奇缘。

20多年前,五指山深处一位苏姓黎胞,在山沟里摸鱼时,看到这方奇石卧在水中似一石龟,背上有状凸起的金纹,十分漂亮。就拼力将此石捡拾回来,放在自家竹棚搭成的厨房门口,当作镇宅的宝石。后来,他发现此石越摸手感越好,其包浆也越来越漂亮,便更加珍爱此石了。

2009年秋,有数名画家、摄影家到他家一带采风,路过他家时,来自海口的一位姓卢的画家发现此石后欣喜无比。他初看此卧石像一只千年寿龟,又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图案相似,当即提出要购买此石。

  但苏老汉坚决不同意。他说,自己与此奇石有缘,已相伴近17年,感情颇深,不舍得卖。后来,老卢又跑了8次五指山,意欲拿下此奇石,但始终未能如愿。

苏老汉依旧每天摸着石头,过着平淡的日子。直到2010年清明过后,苏老汉突然病倒瘫痪在床,他一生未娶,家境贫寒,多亏侄子阿旺跑前跑后,精心照料才得以痊愈。此后苏老汉就将石头送给了侄子阿旺。

后来,阿旺所在的村庄通往山外的道路因长年失修,黎胞们出入十分不便,两人商议后,决定用此石换点钱为大家办点实事,就托一杨姓友人代为转手。此后,海口、三亚甚至广东、天津等地众多藏家闻讯,纷纷前来鉴赏或叫出高价。金先生说几经波折后,自己最终成为此方奇石的第三位主人。

奇岛:孕育千姿百态奇石

而谈到海南省的奇石收藏,海南省赏石文化协会会长刘宏智更是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海南的观赏石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五指山、七仙岭、六连岭、霸王岭、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毛阳河、南圣河等山川河流中,大体可分为造型石、图文石、矿物晶体、生物化石和特种石等。造型石又占了较大的比重,最具代表性的有海南黄蜡石、五指山畅好石以及峨蔓火山石等。

刘宏智说,海南黄蜡石品种丰富,非常有特色,堪与著名的云南黄龙玉媲美,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默默扮演”嫁衣“的角色。由于当时海南的赏石文化发展缓慢,市场信息掌握较少,很多内地石商远赴琼岛“掠夺”资源,将大量海南精品黄蜡石转运到内地,冒充知名产地的观赏石高价出售,但也逐渐提升了海南黄蜡石的名气。

五指山畅好多产怪石,石友们将其中一种怪异的水冲石称为畅好水冲石,也是海南赏石界比较推崇的石种之一。峨蔓火山石则保留着岩浆凝固时的千姿百态,颜色多为咖啡色,孔洞较多,赏玩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此外,图纹石中有代表性的为五指山畅好乡的虎纹石和昌化江流域的昌江图纹石;矿物晶体中在观赏界颇为出名的是屯昌的水晶、昌江石禄的孔雀石、文昌蓬莱的蓝宝石等;海南螃蟹化石零散分布在东部、西部、北部沿海一带,国内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沈炎彬曾专门为这一稀有且珍贵的生物化石撰写论文。

海南省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还出产硅化木,澄迈石友老冯收藏的一块水冲硅化木《蛟龙出海》曾在“2008中国(昆明)东盟石文化博览会”中获金奖。海南省还盛产特种石,几十万年前,海口石山镇火山爆发,形成大量火山岩,很多可以做园林观赏石,可以体现海南的地理、地貌特征。

北宋的苏东坡不仅是位文学大家,也是个玩石头的大师,他对奇石文化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丑石”古代赏石理论,指出“石文而丑”,开创了“丑而美,丑而秀,丑而雄”的赏石之先行。

  东坡先生贬谪海南期间,对昌化岭上的巨石“峻灵王”推崇备至。在他所作的《峻灵王庙碑》中,不仅细数此石的来历传说,更认为自己能九死一生离开海南,全赖峻灵王的庇护,并对此深怀感激。“自念谪居海南三岁,饮咸食腥,陵暴飓雾而得还者,山川之神实相之。再拜稽首,西向而辞焉,且书其事,碑而铭之”。

刘宏智说,相较内地很多地方而言,海南奇石收藏起步比较晚,比较多的人参与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众多石友、石农家中的观赏石交易也颇为火爆,有的石头还没走向市场,就已被收藏者”抢“走了。更有人靠寻找奇石发家致富,盖起了三层小楼。“海南的赏石文化还略显青涩,需要文化部门加以市场引导和扶持,进而拓宽海南的文化艺术品领域,将海南的赏石文化市场发扬光大。”

玄黄八神印!第三章:玄灵小用

玄灵小用

然而如今在这硕大山脉最外围却是有着两道有些突兀的身影,说是突兀,是因为这两位一个是远看起来似大限将至的老者,一个又是看起来稚气未脱的孩童。

二者看起来没有一点可以在黑水乌山这有着“炼狱之地”之称的恐怖地方生存的资本。

老者身穿一身白衣,留着白须,说是老者,近看却从他身上看不到丝毫年老者该有的迟暮,举手投足间都能看出老者的不凡。

(网图,侵权删改)

老者右手牵着的孩童一身灰色麻衣,面目清秀可爱,三步做两步的走着,虽已是常年行走在这山脉地界,但依然对身边的奇石异草充满着好奇。

一边看看四周,看到新奇的事物总要追着老者问个不停,又时不时的仰头看看身旁的老者,每当看到老者的面庞时都会嘿嘿一笑,充满着灵气。

“轩儿,昨日教与你的武修与灵修的修炼等级你可曾记住啊?

看到手里牵着的孩童终于安顿下来,老者趁机问道。老者说话间透露着严厉,又有那么一丝欣慰。

“岳爷爷,轩儿可都还记着呢,让轩儿给您背背吧!”

孩童双手背后,蹦蹦跳跳的到老者面前,一边退着走一边炫耀似的说着:

“玄黄大陆修炼者分两种,一种是玄武修炼者,修炼等级森严,从弱到强依次是武者、武士、武师、武将、武帅、武王、武宗、武皇、武尊、武帝!而另一种派系是玄灵修炼者,从弱到强的等级依次是灵者、灵士、灵师、灵将、灵帅、灵王、灵宗、灵皇、灵尊、灵帝。”

每从孩童嘴里蹦出一个词,有着婴儿肥的小手指就伸出一只,修炼一事显然在这孩子心里已经了解甚多。

“那么轩儿你告诉我实力的估量除了看修炼层次的高低也就是玄武、玄灵之力的底蕴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嗯,这个岳爷爷也跟轩儿说过呢,实力的估量除了修炼层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玄技,也就是不管是玄武者还是玄灵者在战斗是瞬间爆发出的力量惊人的战技”

“哈哈,轩儿也长大了,都八岁了,也该接触一些这方面的东西了,今晚岳爷爷就教你一些基本的修炼吐纳方法,如何?”

“噢噢噢,岳爷爷你终于肯教我开始修炼啦,轩儿早都想开始修炼了呢,轩儿要变得强大,保护岳爷爷,还有………………我想知道当年到底是谁杀害了我的爹娘。”

轩儿说着说着情绪也是低沉了下来,显然也是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接着紧了紧身后背的一个黑色包裹转过身去在幼嫩的脸上抹了抹,随后又迅速转过头,朝着老者露出洁白的牙齿笑了笑

“轩儿一定好好努力,变成强者的!”

说着,还举了举小小的拳头,着实娇憨。

看的老者都不禁笑了笑,随即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轩儿的头道:

“开始修炼的话咱们也是时候找个安定的地方了,好了,轩儿跟紧我,小心附近出没的妖兽。”

………………………………

又走了些许时辰,不知何时,孩童轩儿早已有恢复了一个八岁孩子该有的天真烂漫。

眼看黄昏将至,老者停下脚步,轩儿扭头疑惑的回头看看老者:

“岳爷爷,您走不动了吗?要不让轩儿背您吧!”

老者笑了笑:“哈哈,轩儿,你可背不动我这个糟老头子呢,等你长高,有了力气再说吧。”

说着,老者溺爱的摸了摸轩儿的大脑袋

“咱们就在这棵大树上暂居,你看怎么样啊?”

说着老者指了指眼前仰头看不见尖的参天大树。

(网图,侵权删改)

“在树上?!好啊好啊,一定特别有趣!”

说罢一双大眼睛就开始上下打量着这棵大树,似乎要亲自下手似的。

“哈哈,轩儿站远些,看岳爷爷露一手”

老者说着轻“嗬”一声,也不见老者的双手有什么大的动作,只是略微张开,神奇的事情便发生了。

(网图,侵权删改)

只见半空中空间似乎扭动了一下,空间中的灵力开始变得活跃起来,隐约间空间都有些扭曲,随后竟凭空出现了一把些许泛着青光的巨大弯刀,弯刀无柄,只是弯刀之中玄灵之力频频闪动,透着股凌厉之气

还不等南轩把长大的嘴巴闭上,那空中的弯刀就已经呼啸着向着周围最近的一棵巨树砍去,青色弯刀锋利无比,树干触之即断。

在砍断了几棵大树后,这弯刀已经在这树木茂密的丛林中清出了一片足够两人活动的空地,一截截树干整齐的堆放在地上。

这时弯刀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般轰然散去,但是不待灵力散开,又见一双青色大手已经再次凭空出现。

这双大手就像无形中有着胳膊操作一般,在空中频频跳动,将砍好的树干一根根拿到之前选定的那棵参天大树的一处离地大约二十米高的树杈上。

接着空中便热闹起来,灵力凝聚的锤子,凿子,刀片等等工具出现在这“施工现场”,然后开始敲击、镶嵌、搭建……

不过是一会时间,那离地二十米高处的巨大树杈上就出现了一个足够两人住的小树屋。

轩儿一直兴奋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眼神中神色跳跃,掩不住的好奇,同时心中也默默念着一定也要变成岳爷爷这般的强者,最起码以后和岳爷爷在林间闯荡的时候,可以分担岳爷爷制作木房的精力。

这般想着,小南轩还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

恩,自己真聪明。

眼看着树屋建成,轩儿赶快虎虎的甩掉身上的的包裹便要缠着老者带自己上去看看这神奇的木屋。

老者仿佛对自己的杰作也很满意,笑呵呵的低头对轩儿言了一句“小心了”就抱着轩儿跳上了树屋,这过程中不免又迎来轩儿的阵阵惊呼。

………………………………………

然而在两人看不到的地方,远处拐角的巨石之后正有一个奇异小兽也用好奇的眼光审视着这一切。

这小兽浑身火红色绒毛,看上去和狮子有着几分相似,但头上又多了两个角,且它的尾巴似乎有点长的过头了,竟然还有着一小节拖在地上,看上去甚是诡异,绒毛上不断涌动着的火热能量,预示着火红小兽的不凡。

小说:废物姐姐被人欺负了,小男孩掏出一把大锤子,追着恶人打

丁念之捂嘴笑,他发现自从林紫君加入战队之后,整个战队多了一些生机。

原本丁钰总是杵在队伍末尾,一句话不说,谁也不理。

现在看着他刺一剑,后退,换个地方再刺一剑,看起来比平时狡猾多了。

而丁帅,一边扰乱视线一边说着废话,气的箫远是浑身颤抖。

可恶,太可恶了!箫远愤怒的看向自己的四个手下,“你们看什么戏,还不快来帮忙!”

结果他一开口,丁念之这边哗啦啦站出一堆人,一个个怒目而视,纷纷把拳头握的咔咔响。

林祥笑眯眯的看着那些人,道,“行啊,咱都一起上,我们这边灵师境也不少。”

丁玲撸袖子,娇喝一声,“来啊,干啊,谁怕谁啊!”

南宫鸿宝从空间袋中抽出一把巨大锤子,眨着大眼睛兴奋道,“天仙姐姐我来啦!”

房子般巨大的大锤。

众人只觉得头顶仿佛升起一座巨山,那巨锤直接阻挡了太阳射下的光线,一片巨大阴影将所有人笼罩。

众人惊悚,卧槽哪里来的这么大的锤子!还有这个小家伙是怎么举起来的!

箫远简直要吓尿了,那他娘的是什么鬼!

一个分神差点被丁钰刺中,吓得他赶紧集中注意力,然而林紫君的阵法已经设好,她打了个响指。

丁钰两人快速后退。

啪的一声,整个杀阵瞬间亮了起来。

箫远只觉一股寒意直扑头顶,整个大地突然裂开,一股强大的火舌从地底喷出!

箫远吓得立刻设下结界,却不料自己结界的灵力突然消失,再一看,他体内的灵力竟然被阵法给吸收了。

“这是什么鬼阵法!”箫远慌了,眼睁睁的看着火舌朝他吞噬而来。

他想逃跑,可是无论他怎么逃,都无法踏出那阵法一步,就像是遇到了鬼打墙,箫远长这么大,什么时候这么绝望过!

箫远的四个手下慌忙的想去救箫远,却发现丁帅那一群人哄然冲了上来,对着她们就是一顿乱刺乱砍,气的简直抓狂。

太无耻了!怎么会有这么无耻的队伍!

“放着我来!”南宫鸿宝忽然大喊一声,迈着小短腿蹬蹬蹬的就冲了过来,手中巨锤举起——

我屮艸芔茻!

众人惊得汗毛倒竖,撒脚丫子就往外跑。

轰的一声巨响,巨锤像是一座山峰从头顶落下!

整个大地都跟着颤了颤,魔兽森林鸟雀乱飞,甚至森林中一人多高的石头都被这力量震的飞起。

同样被震飞的还有丁念之这群人。

丁帅等人飞在空中简直要哭了,以后再也不小看废柴了,太恐怖了!

都是大佬,都得好吃好喝供着!

嘭嘭嘭一个个都栽落在地。

林紫君扶额,这次真是意料之外,究竟是她前世低估了南宫鸿宝,还是南宫鸿宝本就这么强大。

其他地方正在猎杀魔兽的人只觉得大地颤了颤!

一脸惊恐的看向惊恐的魔兽,地震了?

南宫鸿宝收了锤子,嗷一声跑过去抱住林紫君的大腿,“天仙姐姐,刚才好吓人喔。”

混战什么的太可怕了,容易误伤小孩子,当然要一锤子都打扁。

林紫君:“……”

南宫鸿宝麻利的拉住林紫君的手按在自己的胸前,眨着水汪汪的眼睛道,“姐姐你摸摸,我现在心跳好快,是不是快被吓死了?”

众人嘴角抽搐,大佬,大魔王,你还要点脸不!

刚才差点被吓死的是我们好不好!

要不是我们跑得快,现在肯定被砸扁了,你这是多恨我们啊。

林紫君扶额,有点哭笑不得,只能安慰他道,“鸿小宝,咱要淡定,就算山崩于前也要面不改色。”

南宫鸿宝眨着星星眼认真点头,“嗯呐!”

林紫君朝着前面看过去,地面砸出了巨石般的坑。

那四个女子嵌入地面,她们的防御被一锤子碎的稀里哗啦,一个个躺在地上只剩一口气了。

她们至死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被一锤子给锤死了。

林紫君对丁金、丁银、丁宝三姐妹招了招手,指着还在阵法里鬼哭狼嚎的箫远道,“你们看这阵法,和刚才你们设下的阵法有何不同。”

“我知道我知道!”南宫鸿宝兴奋的举爪子,“这里面多设立了一个聚灵阵,会吸收四周的灵气,所以不会像之前那个阵法一样,用完就废!”

那三姐妹听完眼前一亮。

她们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果然如此!

原本聚灵阵很难嵌入杀阵,但林紫君改变了杀阵的一个符文,这个符文改变之后,聚灵阵竟然真的完美融合在了杀阵之中!

甚至,二级阵法在林紫君手里发挥出了三级阵法的威力!

三姐妹看林紫君的目光都变了,此刻满是崇拜。

转瞬间斩杀数十头赤血狼,实力深不可测。

收灵王境中阶魔兽为兽宠,一脚黑魔虎臣服,驭兽无敌。

轻易让二级阵法发挥三级阵法的威力,还解决了阵法缺陷,阵法无敌。

林紫君真乃神人!

三姐妹此刻才真正的意识到,那些说林紫君是废柴的人,才是真的瞎了眼。

林紫君当然不知道三姐妹的想法,她此刻笑眯眯的看着南宫鸿宝,语气温柔却又让人毛骨悚然,“鸿小宝,说吧,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跟踪我们的。”

丁家三姐妹设阵法的时候,南宫鸿宝可是不在的。

既然不在,那他是怎么知道阵法情况的?

这小家伙,到底是跟踪了多久?

南宫鸿宝心虚的对着食指,无辜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见林紫君这次似乎是不打算放过他了,南宫鸿宝小手拽着衣角,低着头委屈道,“我就是感觉,你很熟悉很熟悉,好想和你亲近才跟踪你的,姐姐你是不是生我气不要我了。”

南宫鸿宝哽咽,眼眶瞬间红了,一双大眼睛满是泪水,活像林紫君是个欺负他了的大坏蛋。

看的众人心软的一塌糊涂,丁玲抹着眼泪道,“紫君,我们别赶他走好不好?”

其余人点头,丁帅更是咬着手绢眼泪汪汪,“抛弃孩子的都是大尾巴狼。”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