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网贷之家金融照妖镜(P2P行业进入黑暗时刻,最严重爆雷潮席卷七月)

导读 网贷之家金融照妖镜文章列表:1、P2P行业进入黑暗时刻,最严重爆雷潮席卷七月2、征信用信用解锁单车 你的积分还好吗?3、无处不在的扫码红包,到底在薅谁的羊毛4、压力空虚伴

网贷之家金融照妖镜文章列表:

网贷之家金融照妖镜(P2P行业进入黑暗时刻,最严重爆雷潮席卷七月)

P2P行业进入黑暗时刻,最严重爆雷潮席卷七月

关注并标星AI小白投资

每天3分钟,无门槛,看懂财经

近几年以来,因为收益率高,P2P平台让人感到心跳。不过最近,它们正陆续地让人感到心衰竭。

6月,82个P2P平台集中爆雷。

7月仅过去6个工作日,已有41家平台爆雷。

善林、唐小僧炸完联璧炸,联璧炸完连环炸。大爆炸的中心,从上海转移到了杭州。

7月3日夜里,浙江佐助金服旗下的平台牛板金发布公告,因为有9852万元的借款项目出现逾期,已准备清盘。

7月6日,杭州百亿级P2P平台人人爱家金融发布清盘公告,由于借款企业大规模逾期,平台代偿出现重大困难,自7月5日起全面停止网贷业务运营并开始清盘。

7月7日,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分局发布,对杭州云端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云端金融累积成交金额高达45亿,号称16%收益率,累计用户13.3万。

杭州爆雷的平台远远不止这几家。这两天杭州出事的P2P平台加总,累计交易总额就超过了500亿,用户数量应超百万人。然而这远远还不是结束。

7月8日,当人们将目光聚焦在杭州,等着下一个爆雷的时候,上海成交额超过140亿的银票网,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向投资人兑付,公司实控人向警方投案自首。人们才猛然醒觉,爆雷潮已经不问出身、不分地区、排山倒海了。

2016年8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划定13项业务红线开始,网贷机构合规之路正式开启。到现在,合规备案进行了近两年,按照央行的整治时间表,P2P合规备案之路,仅走了一半。

然而在这个节点上,网贷行业将空前密集地爆雷。尤其七月份,会是P2P行业最为黑暗的时刻。

1

双降的寒冬

自P2P行业进行合规备案以来,一些中小型P2P平台,小爆怡情,爆雷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事。

所谓爆雷,是指P2P平台因为逾期兑付或经营不善问题,未能偿付投资人本金利息,而出现的平台停业、清盘、法人跑路、平台失联、倒闭等问题。

近期网贷平台陆续爆雷,是各种问题集中爆发的结果。要说这个锅最先该谁来背,网贷行业合规备案事宜,首当其冲。

2017年12月,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办下发的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整的57号文件规定,各地须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各地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细则推进合规备案工作。合规备案对行业的重大意义,怎样形容都不为过,“大洗牌”、“生死关”、“天堑”......

合规备案整改的过程中,P2P平台被要求进行“双降”。具体来说,就是要确保P2P行业整改期间,做到P2P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双双下降。

所谓“合规”与“不合规”,是P2P行业野草疯长一般发展后,监管部门出手整改的标志。合规与否,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84号文里提到的存量不合规业务,主要指的是平台的大标问题。很多平台几乎都存在大标问题,这也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早在2016年,银监会便要求P2P平台单一借款人在同一平台个人不得超过20万元、企业不得超过100万元。

平台借贷限额是否达标,是评判P2P平台是否合规的重要标准。

其次,作为监管要求的硬性门槛,银行存管是P2P必须做到的硬性规定。

所谓银行存管,是指通过银行存放和监管投资者的资金,平台来管理交易。做到资金和交易分开,让P2P理财平台不能直接接触到资金。将资金和交易分开,避免资金被挪用的危险。

再者,P2P平台的信息披露情况,也是合规要求里举足轻重。按照相关的规定,平台要分别从从业机构信息、平台运营信息、项目信息三个方面定义并规范了96项披露指标,披露内容包括年度报表、股东高管、资金存管、还款代偿等信息。

除此之外,还有自融、暴力催收等被认为“不合规”的业务行为。

自融,就是有自己的实体的企业老板来线上开一个网贷平台,从网上融到的资金主要用于给自己的企业或者关联企业输血。从定义上来看,老板开平台资金的主要用途是自用。

P2P一直以来的迅猛发展,大都依赖这些“不合规”业务。 比如当大标突然被禁止,不是说直接下线此产品就了事了。平台还得花费时间调研、考察、推出、宣传新的产品,以确保在市场中仍保持吸引力。

自融、暴力催收等“不合规”运转方式被明令禁止,并成为平台能否整改过关的红线,更让一些P2P平台战战兢兢,业务无法快速拓展。长期疏于风控的平台,也因为催收方式受限,出现回款效率低,坏账率上升,从而收缩业务规模和业务覆盖面。

上述很多合规要求,是行业规范的必然之路。因此,影响较大的也是不规范的中小型P2P平台。但对整个行业面打击最大的,莫过于这些“经营合规”以外的“收益合规”——P2P数量和规模的双降。

政策对业务规模的强硬限制,让大多P2P平台业务存量不断消化,增量无法跟进,规模难以增长。也因此,收益受到极大限制,但运营成本却持续增加。

合规整改完成后,自然是进行考试。通过了“备案”,也就是考核完成了。不过,在备案前的漫长整改期,想要存活下来,没有正规良性的运营、强大的实力作后盾,P2P平台很难熬过备案过程中的寒冬。

在这场萧瑟寒冬下,那些网贷行业中潜藏已久的牛鬼蛇神,被合规备案这块照妖镜,一个个地爆了出来。

57号文件公布后的下一个月,即2018年1月,新增的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243家。在此期间,合规备案也极大冲击的那些披着P2P这张“羊皮”的庞氏骗局、高返利平台、新型传销等非法集资机构。

2

越加严厉的整改

按照最初的时间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原定是于2017年3月份结束,在去年6月份时,由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互联网金融整改通知里,明确表示将延期一年。

2018年6月30日,原本是57号文件规定的备案截止日期,P2P网贷备案验收又再次延期。7月9日,央行称要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备案延期已成定局。

备案延期,并非可以让那些一路在合规备案上狂奔的P2P平台可以喘一口气。备案延期的原因,就说明了一切。

在备案延期同时,监管部门要求各地方暂停发放网贷备案登记细则。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各地细则进行调整,实现规则的统一,避免因各地细则不同而出现监管套利情形。

用人话说就是,此前备案细则和要求,是由省级地方制定和审核。但在此过程中,国家监管部门发现地方明显会在标准、要求上纵容当地P2P平台。因此,监管部门对此强硬干预,不排除将会直接制定和推进备案的细则标准。

还有,在一些地方的监管细则落地后。由于细节方面不够完善,即使平台按照政策来整改,也难保不会出现新的问题。拿银行存管来举例,这之中就产生了假存管、存管和托管系统并行、部分存管、存而不管、属地化存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监管方面不得不随时调整,不断补充新的政策,以堵上风险口子。

在7月9日的央行文件显示,在降规模降数量的“双降”要求下,备案延期期间,将对P2P建立初步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日常运营、信息披露、数据共享、风险监测等具体事项将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

这意味着网贷平台整改继续、要求更严,后续或许还有不少平台将受到影响——整改压力更大,运营成本更高,更无法通过野蛮的方式获取大量资金,一些实力弱的中小平台选择停业清盘。

3

“唐小僧们”的致命一击

近期集中爆雷的除了有熬不过整改寒冬的中小平台,更受关注的是那些规模较大的高返利平台。唐小僧从2015年5月上线,在各个渠道烧钱投放广告,并在热播剧《琅琊榜2》中以《大梁小剧场》进行轰炸式宣传,长期以高返利来吸引投资者。上线以来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截止到爆雷前,唐小僧对外宣称交易量破1000亿。

被查封的唐小僧

唐小僧的高返利依靠的是新用户的资金补贴旧用户的高额利息。当外部新用户减少,带来的资金不足以支付旧用户的本金和利息,资金链断裂。

按理说,其他高额返利平台的爆雷,应该给唐小僧们带来更多新用户新资金,但天时地利抛弃了它们。P2P平台在流入资金紧缩的情况下,面对合规备案整改,熬到现在早已没了半条命。但市场上流动性的大幅降低,更是给P2P平台们带来致命一击。

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流向P2P平台的资金不断减少。

近半年来中国都是处于钱荒状态,去库存、棚改等原因,近一年来,全国房价疯狂暴涨。资金持续投入到更保值的房地产中。大量闲置资本进入楼市。

货币基金也吸收了大量资金。楼市大涨,股市长熊,居民选择了更为稳健的货币基金。截至2018年2月底,货币基金总规模已达到7.8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年底,增加逾万亿元。货币基金占全部公募基金的61.73%,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如果上述算是开水煮青蛙,6月底的银行年终考核,就是倒入水里的一盘熔浆。

每年6月30日,是银行业月末、季末和年中“三点一线”的关键考核时点。部分大型银行会通过回流渠道,“劝回”大量存款。而受资质限制的部分城商行,以上浮存款利率方式应对存款流失。这使得近期市面上的流动性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流入P2P平台的资金几近衰竭。

运营六年之久的小牛在线,自4月初开始,净流入资金一直为负数,但待还余额还超过百亿。

所谓资金净流入,就是指一定时间段内流入的资金(平台借款总数)减去流出的资金(平台提现总数),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正值那么就表示资金净流入,如果是负值则表示资金净流出。

如果资金净流入为正数,说明平台受投资人看好,不断有投资人增加投资或者有新的投资人加入进来。如果资金净流入为负数,且长期负数过大,意味着平台出现大量资金提现,并且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大幅缩减。说白了就是没有人投钱进来了。

以6月26日为例,小牛在线的单日净流入资金为-4631.96万,待还余额为117亿元。这很直观地说明,P2P平台的资金紧缺状况极为严重。严重到让那些只剩半条命的P2P全线坍塌。要知道,大多数P2P这一年来,主要的标的周期都是3月标。偿付频次极高,1~2个月的资金链紧缺,如履薄冰。

在网贷行业频繁爆雷的环境下,不少投资人对于投资P2P平台心生恐慌,不仅不敢继续投入,还会陆续将原本投入的资金退出。6月份,P2P行业早已雷声轰鸣,那些勉强撑到7月份的,也耗尽气数。

行业监管趋严、流动性紧缺、资金流不到P2P平台、投资人不敢投并集中挤兑....,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撑不住的平台越来越多。

7月,P2P的爆雷潮将会更加猛烈。

(完)

征信用信用解锁单车 你的积分还好吗?

这是帮主为您分享的第446篇原创文章;

我们只发有态度,有干货的原创。

共享单车在引燃口碑营销和资本混战后,如何进一步创新管理成为其下半场面对的关键问题。“让城市出行更美好”的内核正在从鼓动用户绿色出行转向更深层的企业责任担当。

3月14日,上海制定完成了《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共享自行车技术条件 第1部分:自行车》等系列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制定的背景在于,进入爆发期的共享单车在打通出行最后三公里的同时,也因不合理侵占公共空间、车辆频遭毁坏私用等问题暴露管理缺失。

此消息曝光后两天,共享单车巨头之一的ofo与芝麻信用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针对芝麻信用分650以上用户在上海地区开启信用免押模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用免押金模式的引入,将在改写行业标准的同时解决共享单车饱受诟病的资金沉淀问题。而另一方面,信用的“可定价”则能够更好引导用户规范用车,解决车辆破坏、损毁,甚至解决乱停乱放等问题,为城市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信用免押或成“行业标准”

引入信用免押后,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的用户在上海,无需交纳99元押金,即可享受骑行服务 。在具体使用方式上,用户可以在支付宝开启芝麻信用的授权,验证用户芝麻信用分、身份认证等信息后,就自动完成了ofo免押金的信用授权。需注意的是,用户注册ofo账户的手机号码,必须要与支付宝账户的手机号码保持一致,才能成功完成免押金的信用授权。

据悉,在上海所有芝麻信用的用户群体中,主体用户的芝麻信用分数均在650分及以上。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透露:此前ofo对学生、老师群体采取“免押金”的运营模式,如今信用授权免押金会进一步撬动2500万上海市民的出行需求。

事实上,此前永安行、骑呗、优拜、北京公共自行车等共享单车都已接入芝麻信用,推行免押模式。永安董事长孙继胜曾表示,永安免押金扫码信用租车已达到8500万人次,其中,逾期、违约的人次不到50例。

永安行免押金单车

不过,在业内看来,不管是只计划在“陆家嘴商业圈先期投放5000辆自行车”的永安行,还是更多在三四线城市渗透的其他品牌,都没有此次接入占据共享单车半壁江山的ofo意义来的重大——芝麻信用分被引入ofo后,免押模式才具有了现象级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整体市场份额中,ofo以51.2%的市场占有率占据行业半壁江山。而权威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摩拜单车月活跃用户量已达313.5万人以上,市场领先优势明显。

此前有数据估算,二者加起来已经可以撬动近40亿元的沉淀资金。这笔押金如何管理,企业是否用其盈利都成为颇具争议的焦点。

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并不愿意在多个APP投入押金支付一个使用频次有限的服务。而随着芝麻信用分的引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这个困扰——只要你的芝麻分够高,你就可以免除押金。(又省下了99块钱 oh yeah ——来自钱包瘪瘪的小编)

关于此举对单车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张巳丁坦言,押金模式是很多行业采用的传统方式,共享单车初级阶段交押金不可避免。“我们最早做共享单车是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都是用学生证和教师证就可以使用共享单车服务,不需要缴纳押金。押金对于我们来说一直以来都不是大问题。”

这显然不仅仅是一种获客和营销策略,张巳丁认为,通过信用解锁的方式,可以探索的是共享单车下一阶段的使用新模式。”

这的确是问题关键所在。随着信用分的引入,几乎可以预见,共享单车另一巨头摩拜也必须做出相关动作回应。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就相当于变相设置了行业门槛,如果你不接受这个新模式,那么就会导致用户的逆选择。而最终,随着两大巨头在此问题上形成一致,“信用免押模式”则将正式成为共享单车的行业标准。而后入场的玩家也无法走靠押金扩充现金流的老路。

有观察人士指出,这种从押金模式到信用模式的转变,在解决用户押金安全的同时,其实让共享单车的下半场拐点提前到来——如何创新服务品质、提升用户体验将成为企业发力的重点。

探索城市治理新方

但信用模式引入带来的意义又显然不止于此。

事实上,自共享单车这一新物种投入市场伊始,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国人诚信水平的大考。此前一篇冠以 “国民照妖镜”的热帖曾刷爆朋友圈,文章以图片形式罗列了“共享单车的n种死法”:加装私锁、推车下河、大卸八块等毁坏车辆的方式五花八门。

ofo: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啊……

而另一方面,上述破坏信用体系的低素质行为,叠加企业大举铺车带来单车数量激增,便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很大困扰——乱停乱放,占用公共空间甚至行车道等行为屡禁不止。

根据上海自行车协会方面调研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12个共享单车互联网企业驻扎在上海,共享单车突破了28万台。上海市自行车协会会长郭建荣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总共有450万上海居民下载了各个共享单车品牌的APP,上海市场的单车数量今年上半年就会基本达到饱和。

“有的共享单车公司在上海已经投放了十万台单车,但公司在上海也就50人左右。”郭建荣认为,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在线下也得靠人来提供服务,否则乱停乱放的现象无法避免。(修车师傅和自行车厂商的春…春天?)

有舆论甚至指出,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共享单车可能会给城市管理者“添堵”。

在上海几个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出“主动或委托第三方对共享单车停放区域的车辆秩序和环境整洁进行管理”的方式,但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仍无法摆脱滞后低效,还会浪费更多社会资源,与共享经济初衷背道而驰。

在此背景下,将共享单车与征信系统对接就成为一种必要且“智慧”的解决之道。

目前在引入信用免押的共享单车公司中,不同公司基于对市场判断设定不同的标准,例如永安行则将免押金的芝麻信用分降到了600分,而ofo则设置在650分。在“信用可定价”的背后,信用违约的惩戒体系也在跟进——共享单车公司制定了联合惩戒的方法,如果有不文明的骑行,或者破坏行为,则会影响到用户的信用分。而信用分的降低,会导致用户无法享受各类免押金的优惠政策,甚至包括信用卡、租车、个人贷款等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在一位观察人士看来,相对企业通过在自己的APP端制定的扣分措施,损伤征信以及带来的一系列惩戒将更具威慑力,而且立竿见影,可以真正实现以“信用”驱动城市治理。

让自行车回归城市,不仅是共享单车创业企业想达到的商业目标,同时也是政府乐见的城市景象。而如何管理,如何引导,通过信用评分的引入则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在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看来,这种信用驱动的治理方式将成为趋势,10年后中国所有城市都将成为信用城市。“信息孤岛情况将被打破、信用评价体系健全,先享后付处处可见,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机制将成为信用社会的通行规则。没有信用的人将寸步难行。”

【版权说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

作者:《中国经营报》记者 欣醍帮主

如欲转载请联系我们

如想加入琥珀金融帮社群,请添加“NoNo帮主”为好友,微信号459915989,为保证社群质量,添加时请附上个人信息“公司+职务+姓名”。

[琥珀原创热文]

琥珀金融帮

hupojrb

中国经营报旗下垂直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全媒体平台。已经入驻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网贷之家,新浪财经头条、网贷天眼、网易、腾讯等媒体平台。致力于为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产品。

无处不在的扫码红包,到底在薅谁的羊毛

导读:在一年年全民花样“薅羊毛”的过程中,传统观念中“红包”的意味也在逐渐被人们淡忘。这种变化,也可以理解为“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和“红包拿来,我要发财”之间的因果转换。

1/ “送菜”三小时赚五千

“手机扫描红包码,把红包钱转给我,免费领白菜!”

月初,北京某小区门外来了一位有些特殊的商家,他裹着一身绿色军大衣,戴着黑框眼镜,一边高喊“白菜不要钱”,一边井然有序地指挥着围观人群“扫码领白菜”。

这位摊主背后的卡车上,一侧贴着红包二维码和收款二维码的瓦楞纸板,另一侧则是满满一车堆得高人一头的白菜。卡车背后,一条红底白字写着“不要钱白菜”五个大字的横幅格外抢眼。

摊主正在清理白菜摊,近两吨白菜,“送”完只用了三小时不到

走近一看,贴有二维码的瓦楞纸板下方原来还有一份“红包兑白菜”价目表,顾客扫码扫出4.99元以下红包可领一棵,扫出5元到9.99元可领两棵……如果扫出40元以上红包,则能从摊主这里领到10棵白菜。

“真的假的?这是真的吗?”虽然40元能够买到不只10棵白菜(以12月10日前后北京市市区内0.7元/公斤的均价和一棵大白菜2公斤的价格来计算),但摊主“不要钱”“送白菜”的连声叫卖,还是引来不少人在菜摊前驻足询问。

气温已是零下的北京还是没能消解路人“免费领白菜”的热情。在摊主的帮助下,不少人拿出手机扫码领红包、扫来的红包转给摊主,随后便能根据红包的金额大小领走数量不等的白菜。而当一名路过的中年男子扫出68元的红包时,周围更是炸开了锅。

价目表上没有这么高金额的红包——但摊主丝毫不慌,惊叹之余,让这名男子用一个大黑塑料口袋领走了15棵白菜,看上去颇为“大方”。

围观人群“领白菜”的热情更加高涨,甚至有人充当起了“秩序员”,自发指挥起了排队和扫码,现场排起来的长队也一度让一旁来往的车辆出现拥堵。

这些排队领白菜的人当中以中老年人居多,会扫码的不时有人抱着白菜欢天喜地地离开,不会扫码的人想领白菜,摊主则打趣说:“老头手机不能扫别着急,回家找儿子。”另外一位参与了“扫码领白菜”的年轻人则有些尴尬:“别人一扫都是几十元,我只扫到几分钱,领到了一棵白菜。”

2/ “薅”出来的乱象

“为什么做不要钱的白菜摊?”

两吨的白菜,不到三小时便被领光。被问及做“免费白菜摊”的缘由,这位摊主笑着说了一句“商业机密”。

但从微博网友“1818黄金眼”现场发回的视频来看,这场看似慈善的“免费发白菜”活动显然不是什么“机密”——12月,支付宝官方发起了“支付宝发红包,你赚赏金”活动,在支付宝客户端中搜索“赚钱红包”或点击惠支付栏目“赚钱红包升级”卡片即可参与。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活动生成一个红包二维码,其他人通过扫描这个二维码领取支付宝红包后,如果下次消费时使用了这个红包,二维码的所有人就能领取到与红包金额等额的现金奖励。

锌刻度记者(微信号:beefix)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对部分用户的采访后发现,那些没有用过或很少使用支付宝花呗服务的人往往会在扫码后得到一个金额还算可观的“花呗红包”,余额宝同理。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二维码的所有人可以在没有任何成本的情况下赚取“红包赏金”,而这在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掀起了一阵全民“薅羊毛”的热潮,这片热潮当中,乱象丛生。

一方面,每年都会借此机会趁机牟利的“薅羊毛”灰色产业链再度活跃起来。就在12月活动开启不久,便有利用伪基站群发红包短信的事件爆出,而据网友粗略测算,群发一万条红包短信的成本约500元,这些红包短信即便只有一半点击率、每个红包开出1毛钱就能回本,多于一毛便能实现盈利。

这样的红包码随处可见

针对红包短信群发骚扰,支付宝官方虽然在活动规则和后续回应中都做了明确限制并在红包的二维码页面提供了“举报骚扰”选项,但这个选项效力有限,对那些利用伪基站进行短信群发的不法分子收效甚微,用户也不堪其扰。

另一方面,虽然很多人对“羊毛”并不感冒,但当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让他们掏出手机“扫码领红包”时,这盘“羊毛”二话不说扣向了他们的鼻孔,也让人颇为恼火。

“半个月不到,花呗竟然用了快两百块。”一位过去曾有意戒除网贷、树立健康消费习惯的朋友告诉记者,花呗里多出来的两百块还款金额让有“强迫症”的他感到难受,“亲朋好友软磨硬泡给你一个红包,还非要让你当场用,付款的时候才发现这红包原来是‘花呗红包’。”

这位朋友还向记者感叹,一年又一年全民花样“薅羊毛”下来,“红包”在他眼中的味道其实已经变了:“以前大家逢年过节‘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现在上出租车司机一脸贪婪地看着你,眼里写着‘红包拿来,我要发财’。”

3/ 红包打开,谁在焦虑?

“支付宝扫码领个红包,用红包付钱还能帮你省点钱。”

邀人扫码虽然的确能在某些时候帮对方省钱,但大家心里也越来越清楚,背后驱动这个行为的终极力量,还是对方用掉那个红包之后为自己换回的那点收益。整个流程往好了说是我们在为已被移动支付主宰的生活增添一点情趣和互动,往坏了说,则是一部分人爱小便宜、希望能“薅羊毛”心理的一面照妖镜。

因而对这场一年一次的“红包雨”,人们的态度也有些复杂。

“小半年没联系的朋友突然发微信让你扫码领红包,这样的‘便宜’你都不捡,你说你是太有钱了‘膨胀了’还是没有人情味变无趣了?”重庆上班族小何向记者吐槽,即便工作很忙,他平日与家里长辈也还算亲密,而自12月这场“红包雨”倾盆而下,让一切都变了味道:“每天都在群里发二维码,群里发完还要私聊发。现在出门用进行手机付款,我都只能使用微信支付来进行抗议了。”

而在文首提到的“扫码送白菜”现场,一位领了白菜的小伙子却评价说:“老头、老太太通过这些活动也学会了支付宝,以后消费观念也提高了,支付宝永远不亏。”

显然,“红包雨”带来的这场“薅羊毛”的浪潮,想推动的还是支付宝自家花呗、余额宝等等服务,用“发钱”的方式赚一波用户数量。二维码红包活动之外,支付宝本月还推出了“到店支付15天瓜分15亿”的活动,这个活动的推广挂在支付宝客户端首页,看上去相当诱人。

支付宝在焦虑吗?

这一系列活动的收益数据公布前,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益普索发布的《2018第三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中锌刻度记者(微信号:beefix)发现,今年第三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相较往年基本没有变化,但在支付宝曾一家独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腾讯已经赶上甚至有超越之势。

两大移动支付用户渗透对比,图:益普索

公开数据显示,微信今年3月的月活用户已超10亿,而微信用户几乎都在使用微信支付;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9月初则提到,支付宝目前在国内的活跃用户超过7亿,根据本次调查中双方84.3%和63.6%的渗透率来推算,双方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约为8.6亿和6.6亿。

移动支付“双寡头”格局已然形成,未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竞争还会更加激烈,而前者有微信、QQ等平台社交关系链作为支撑,在社交领域屡战屡败的支付宝,也许还会降下更多这样的“红包雨”。

了解更多科技数码以及闲置数码产品出售估价,可添加电脑报二哥(微信号so2-so2)免费咨询。

压力空虚伴随焦虑,如何缓解?阅读是这个时代反脆弱的有力武器

文|若水

有压力就会有焦虑,现代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焦虑孩子上哪所学校,似乎名校是孩子成材的重要筹码。考试前,孩子复习到深夜,怕考差了抬不起头。谈恋爱无房无车怕被搁置,一家人东挪西借撑面子。住进大house,依旧有烦恼,各种网贷心慌慌,发了工资都填坑。每个阶段的劳心忧虑,像软件提前写好了程序,孩子踏上父母当初的路,开始一代代的焦虑……

这些焦虑,不管是竞争引起的,还是攀比引起的,或是生存压力引起的,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对未来有不确定性,而自身又缺乏对抗脆弱的能力。

可以说,不确定性是现代人焦虑来源。而如何有效对待这种焦虑是我们关心的话题。

短视频让我们充实,也剥夺了思考能力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在这个让人焦虑,无所适从的脆弱时代,空余时间去读书,无疑是正确选择。

然而扎心的事实却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刷视频的人越来越多。至今,我手机上不敢下载dou音一类的App,我怕自己控制不住将空虚时间都耗费在上面,更怕孩子上瘾难戒,在本该好好读书的年纪里堕落成网络瘾君子。

不可否认,这类短视频给我们带来不少快乐和满足,让我们有更多谈资。但它的危害不容忽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当我们无意浏览了感兴趣的视频,软件强大的个人分析功能,会将类似的视频推给我们。一个接一个的短视频让我们目不暇接,不容思考,长时以往,我们便如温水中的青蛙失去了思考和辩识能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个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而视频看似一时很爽,但从长远看它是剥夺了我们思考的能力。

阅读,是现代人成长最快的有力武器

畅销书作家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有句名言,“读书是反脆弱的学习方式”。樊登读书的创始人樊登践行了这一方式,并深深认可。

樊登读书,是知识付费时代的代表。目前注册用户突破4千万,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也许就躺在你的朋友圈中。

它的发起人——樊登,有三个标签:学霸、主持人、创业者。但这个光鲜亮丽的人也曾有过焦虑空虚的时候。

早年,樊登在参加某电视台以“50万年薪聘请主持人”的大赛获得冠军后,樊登受崔永元邀请来到央视,跟着学做《实话实说》节目。每次的节目策划会让樊登感觉自身欠缺文化,尤其说到孔孟一类他压根听不懂。每周一期节目,他的空余时间挺多,他一边担心节目未来,一边惶恐自身知识欠缺,再加上房贷困扰,很长一段时间,樊登焦虑不安,无所适从。

在纠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时,樊登试着拿起了书本。

当读到《论语》中“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时,樊登豁然开朗,君子应该立下大志向,瞬间他被论语治愈了。

所以2013年,樊登从体制内辞职的他创办了樊登读书,不仅自己读书,还将精选好书以精华解读的方式,点亮很多人晦暗的内心。他的畅销书《读懂一本书》的封面上,印着“阅读,是人类反脆弱的强大武器。”

樊登曾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就像他说的,“读书不一定能让我们成为影响世界的伟人,但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讲书,是高效的沉浸式学习

我家姑娘每次读到一本好书,常会激情澎湃或感同身受,甚至想要立马行动改变,但过一段时间你问她那本书的相关,她几乎没留下印象。

我的写作课老师百合,每读一本书,都要写若干书评。她读《认知觉醒》后,对书中理念很有感触,不仅力荐此书,还从不同角度陆续写下40多篇感悟。听她说课,不少观点张口就来、贴合语境。她说,如果没有读后的这些书评,她对一本书绝对没有这么深的印象。

她常说,阅读后要一定要拆书,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该书内涵,书中理念成为自己认知领域的一部分。

讲书呢?是比拆书更高一层的阅读学习形式,也是樊登老师的切身体验。

樊登的《读懂一本书》里,有他密密麻麻的手写思维导图。每看一本书,他带着问题,读后通过思维导图将内容细化梳理。他不习惯用现成的思维导图软件去做这个事,他说,手动写过的内容更容易在大脑中扎根发芽。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果一个人能够读懂一本书,还愿意讲出来,当然也是老师。

如同旅游,随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之后,大脑中有种感觉“好像看了很多地方,但对每个景点好像没有印象”。阅读也一样,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不如沉浸式阅读。而要做到沉浸式阅读效果,讲书,无疑是将阅读的效果发挥到最佳的方式。

总结: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如今这个社会,我们有更多的焦虑和不解,我们更没有理由远离阅读。

所以我们要进行沉浸式阅读,因为它不仅会增加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改变Ta的认知结构,还会改变一个人的精气神,塑造一个人的容貌。

武汉作家艾小羊在讲课时也曾提到,读书多了,一个人会显得年轻。所以说读书让人解惑,疑惑少了,心自然舒展,相由心生,面容自然变得舒展。

生活就是照妖镜,在情感故事中领悟成长。

「涓涓意念,终汇成河

对普通人来说,疫情过后会是一片狼藉吗?

疫情就像是一面照妖镜,让很多原本扑朔迷离的事显出了原型。

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都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样停摆的后果几乎是致命的。

为什么这么说,可以从身边的实例来看。一个线下教育培训从业者,一个旅游业从业者。别的地方不说,就湖北而言。

眺望

一,教育行业

疫情影响整个教育行业,学校的教学可以转为线上进行,因为整个 国家都是如此,没什么过多可谈的。要说的是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特别是线下教育机构。

只能上网课的现实,让很多线上做教育培训的认为是个大好机会,正好可以干掉线下机构的竞争,其本因身就是线上模式,这不正是好时机吗!可事实未必是这样!

据我自身了解而言,即便是正式开学后,学校会加课。学生的时间少了,能上校外培训机构的课也会相应减少。从我这个从事线上教育的朋友反映的情况来看,从全民居家开始至现在,他带的课逐渐在减少。我们同在武汉,不过他在线上教学,学生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并不固定。

我自身是从事线下教育培训的,在武汉。自疫情开始至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能开工的措施。我们之前是纯线下课堂模式,2月1日得知复工日期不定时就在想法补救,找过别人平台,最终因不能适应而放弃。尝试通过直播授课,学生家长反映网课时间已经很长,不想在晚上或是周末继续上了。所以直到现在,都是停工状态,最终全员工资停发。

这是我和我身边的实际情况。

劳动力

二,旅游行业

还是武汉,朋友经营一家旅行社。不仅是停工到现在,即便4月8日武汉放开管控,能出去旅游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一方面,现在虽说形势好转,但危险并不低。多半的人一时半会儿不会想着出去旅游,毕竟保命要紧,即便武汉的人想旅游也不一定能出去。另一方面,就算武汉的人出去了,就能好好的旅游吗?我看不见得。到了外地还是得先隔离,这样出去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就是换个地方隔离?

再者说,2月一整个月,3月一整个月,大部分私企和小企业应该都是工资停发或是只发个基本生活保障而已。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法支撑旅游的花费。

劳动

目前的情况是,武汉的国企和事业单位基本都已经复工。但这些单位就业的劳动力不是构成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成分,就武汉的1500多万人口来说,这些国企和事业单位吸纳的就业人员一定没有超过100万。除去退休的人员和尚未进入社会的人员,绝大部分的劳动力还是分布于民企、私企或是自雇者。

小微企业员工或是自雇经营者,在2个月没有收入或是收入骤减的情况下,支出是一定还有的。不管是花呗还是网贷又或是信用卡,以及日常生活成本,都必不可少。当然会有很多人另谋出路,毕竟要生活要有收入,穷则思变。要做的,就是通过其他方式再次实现营收大于支出。

以上所言,均是从我本身出发,立足于我所在的城市。其他地方如何,我未可知。为今之计,只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尽快回归正常。毕竟对普通大众来说,工作的确是一种需要,谋生的需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