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世界传说光明神话2攻略(角色扮演游戏时间~光之传说~评测:笔记本里的大冒险)

导读 世界传说光明神话2攻略文章列表:1、角色扮演游戏时间~光之传说~评测:笔记本里的大冒险2、弑君之君诛神之神!他是魔兽世界最霸气BOSS,只差一步就成神3、法棍,不仅仅是面包

世界传说光明神话2攻略文章列表:

世界传说光明神话2攻略(角色扮演游戏时间~光之传说~评测:笔记本里的大冒险)

角色扮演游戏时间~光之传说~评测:笔记本里的大冒险

最原始的热情加上最可爱的创意

不知道各位在小学的时候,是否也有过这样一本“不务正业”的笔记本,比起上课时被反复叮嘱的应试要点,上面记载的更多是在闲来无聊时随手留下的涂鸦,以及在课间用绘图和口述形式,进行的简陋版“角色扮演游戏”。

当时的我们,并没有什么“RPG”之类的概念。而笔记本上进行的内容,大都也是从某些古老游戏机上看来,再经过自己魔改的游戏。我至今都还记得,那时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是在冒险沿途收集怪物的手绘版《口袋妖怪》。得益于勉强够用的画技,这种游戏在我们的小圈子中流行了好一段时间。可不幸的是,这种典型的玩物丧志行为很快暴露给了大人,加上本来我也不是什么好学生,笔记本被没收也直接造成了玩家数据的丢失,最终导致大家对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游戏形式失去了兴趣。

或许是因为在那之后接触了过多的电子游戏,这段原始但却有趣的“游戏”经历,一直被我遗忘在了记忆深处。直到在几年前的某届东京电玩展上,认识了一名叫做“健太”的游戏制作人,以及他那款惊艳众评委的游戏为止。

在介绍游戏之前,请先让我简单为你们介绍一下健太。

健太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日本游戏制作人。可在那之前,他更是一名思维灵活度与实际执行力都强大到非比寻常的小学生。和大部分同龄孩子一样,健太也喜欢在每天放学之后,拉上朋友们在教室里玩上几盘游戏。但有意思的是,比起市面上那些制作精良的电子游戏,他却更喜欢让朋友们试玩由他自己亲手制作的游戏——是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那种“亲手制作”。

健太未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游戏制作者(尽管在我看来他已经实现了梦想)。在我认识他之前,健太已经制作了好几款不同类型的游戏。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游戏都由健太手边能找到的物品搭建或拼接而成,有些甚至还组合了简单的电路,就好像在游玩角色扮演游戏的间隙,他就准备了一个由一键(或者是两键)驱动的拳击游戏。虽然比起“游戏”,这似乎更像是某种玩具,但还是让我看到了他对于“玩耍”这件事情本身所带有的强烈热情。

在被击中面部之后,表示拳击手状态的面部表情纸片会掉下,玩家以此判断他们的生命值状况

在健太众多的自制游戏中,《光之传说》或许要算是他耗费了最多时间,完成度最高的那个,同时也是我认识他的契机。用健太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款纯正的“角色扮演游戏”。它讲述了一个极度王道的“勇者打败魔王拯救公主”的故事,标题中的“光(ライト)”既代表了对抗黑暗的“光明”,又表明了玩家需要“一路向右”的游戏模式,同时更是玩家在游戏中的分身,勇者“莱特”的名字。

作为一名以游戏制作为业余爱好的小学生,健太在《光之传说》中投入了成年人难以想象的成本与热情,就连他平常所使用的课桌上,都画满了用于辅助游戏进行的信息与装饰图案。在我们正式开始《光之传说》的冒险前,他甚至还特地搬来了一本巨大的“游戏说明书”,里面包含了由游戏角色与世界观的介绍,关于制作者(也就是他自己)的简历,以及一部由翻页动画制成,编排十分有趣的游戏预告片。而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就连这本说明书本身,都带有一套简单的游玩要素。

“试试从这本说明书找出隐藏的四颗星星吧”

“等等我再给游戏场景中添加一点装饰”。

为了烘托游戏氛围,健太特地将一些手工制成的装饰品放在了桌面上最不起眼的地方。

在游戏开始之前,他熟练地将游玩《光之传说》所要使用的铅笔、橡皮、音乐播放器、瓦楞纸按键等工具放置在了桌面上。其中让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用来作为角色生命值计算道具的卷尺——这似乎是健太经过多种尝试后找到的最合适道具。

至于《光之传说》的本体部分,则被保存在一本形似复古游戏机的笔记本上,当“GameMater”的健太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勇者莱特的冒险就将启程。说实话,和这本《光之传说》相比,我过去时的那本笔记本几乎可以说是粗糙到了极致,无论是贴纸与水笔绘制的游戏背景,还是由布艺组合的按键装饰,都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笔记本原本的姓名栏上,写着“GameMaster ”健太的名字

就像健太说的一样,《光之传说》的确是一款味道纯正的“角色扮演游戏”,但它又不是我们通常理解中的那种电子游戏式的“RPG”。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它更像是那种传统的桌面跑团游戏,但却又掺满了符合小孩子的有趣点子。

在GM健太充满扮演风格的语气下,故事开始了。翻开封面后,笔记本上用铅笔绘制的幻想大陆马上在我的眼前展开,跟随着他在旁白与几名角色之间的台词跳转,故事一上来就进入了高潮。而我也在他的要求下,将手放在了一边的瓦楞纸十字键上——按照健太的说法,那是用来控制勇者行动的关键——不可思议的是,在我按照他所说的是方法按下对应方向之后,纸上的勇者还真就动了起来。

结合着笔记本中的铅笔画,健太用自己感情丰富的演出与各种自制道具,在我的面前上演起了一幕幕可爱的小剧场

在序章中,勇者莱特为了救出公主与强大的魔王进行了一对一的对决,却惨遭魔王的击败,不仅没有拯救公主,还被打飞到了瓦楞纸大陆的另一头。说完,健太又将本子向前翻了一页,下一个画面中,被打飞的勇者正头朝下被埋在地里。

到了这里,健太又一次提醒我使用十字键帮助勇者从困境中脱身。看来,主导权终于来到了我的手中——就这样,我操作着勇者在健太的笔记本上展开了一场大冒险。

虽然同样设计了等级、生命值与装备等系统,但健太并没有让自己的游戏过于依赖这些。一味地计算数值并不是他想做的,对于角色扮演游戏中的战斗,健太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设计。

在《光之传说》中,勇者和魔物们的战斗并非单纯地相互攻击。面对不同的对象,玩家需要先在纸面上判断出他们的弱点后,拿着圣剑(套着剑柄的铅笔)对准有效部位进行攻击(画上一笔),虽然其中同样涉及了简单的生命值计算,但本质却更加接近于传统的书面谜题游戏——这也是我说它更类似于传统跑团游戏的原因之一,尽管你无法否认这个过程的确乐趣十足。

勇者可以使用一次必杀技终结敌人,这台名叫“必杀技老虎机”的外设可以保证玩家每次都使出不同效果的必杀

“闪耀的!纸飞机!汉堡包!”

对这趟冒险,健太几乎将自己能想到的一切好玩的点子都给塞了进去,加上他在扮演角色一事上展现出的服务精神,让我在长达数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中,不停地惊叹于他绝不会让人感到无聊的跳跃性思维。

比如,他会在你快走出洞窟的时候,突然来上一段勇者和鼹鼠们的无厘头棒球比赛;而在棒球比赛结束后,又突然给你扔进拼豆搭成的坦克大战中;在你好不容易结束了坦克大战的对局后,又会被拉上拳击赛的擂台。接连不断的奇异展开,让我好不知多少次强忍着吐槽欲笑了出来。

撕开本子上的贴纸后,你将看见两只正在担当着现场解说员的鼹鼠,类似这样有趣的细节表现,在健太的游戏中几乎随处可见

在相邻的另一张课桌上,放着削笔刀改装成的锻冶屋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名GM,更作为一场冒险的设计者,他丝毫没有将故事拘泥于预设的游戏模式与单色的铅笔画。

虽然整体旅程我们都没有完全脱离过这本笔记,但健太还是试图在每个章节插入不同的游戏概念,并积极地应对着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变化。比如,在游玩到其中一个带有轻微恐怖元素,叫做“魔女洋馆”的章节时,教室的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他索性直接拉上了教室的窗帘,还不知从哪儿借来了一支手电,加上一如既往的卖力演出,还真就营造出了那么一种小小的诡异感。

在驾驶飞空艇的“双陆”玩法章节中,因为忘了带骰子,健太对平常上课用的六角铅笔进行了简单的改造

说实话,就感情而言,我实在太喜欢健太所创作的这款角色扮演游戏了。即使在排除掉让人惊艳的手工感后,它仍旧展现出了高到可怕的完成度。在这本不算太厚的笔记本上,你能看到是一个小男孩对于“玩心”最纯粹的追求——在跳出这个充满童趣的放学后时间之后,《角色扮演游戏时间~光之传说~》的真正制作者,已经是两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而制作这款游戏的时间,长到足以让一个孩子渡过整个童年。

我的意思是,不管那个教室中的时光是否真的存在,《光之传说》想要表达的那种最纯粹的快乐,以及对于玩耍抱有的充沛热情都是毋庸置疑的。而身为GameMater的健太,更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在进入游戏的那么几个瞬间,我似乎真的在记忆深处,看到了这么一个热爱游戏,拥有可怕头脑与动手能力的天才朋友。

当然,《角色扮演游戏时间~光之传说~》也绝对不是一款完美无缺的游戏。说到底,它就和所有独立游戏一样,有着开发经验不足所伴随的种种考量不足。但每当看着桌面上涂满的游戏笔记与可爱的故事,又不免觉得这些问题根本没有太多所谓。重要的一定是制作者像朋友一样与玩家坐在一起,并且对你毫无保留——这种感觉,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体会到了。



弑君之君诛神之神!他是魔兽世界最霸气BOSS,只差一步就成神

大家好,这里是正惊游戏,我是爱吃瓜的正惊小弟。

作为游戏圈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则搞笑梗,有关“雷电法王”的故事,相信年纪稍大一些的各位小伙伴都应该不会陌生。在那个网络游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年代,一位掌握核心电疗科技的教授,靠着种种玄学理念成为了所谓“戒网瘾”的第一人。

在当时处于舆论风波的“网瘾”游戏《魔兽世界》也恰巧在版本更新的过程中,以掌握雷电为主题,推出个一位中国风浓郁的反派BOSS,同样给不少魔兽玩家造成了心理阴影。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唠一唠这位在魔兽故事内,“电”死过无数脚男的雷电法王,有关雷神的传奇故事。

由于艾泽拉斯星魂潜藏着强大力量的关系,所以这个星球早早地就被万神殿的至高神(又名泰坦),视为了孕育最强大泰坦神灵的摇篮(注:至高神维护着全宇宙的秩序)。

为能让艾泽拉斯顺利孕育出最强力的泰坦神灵,万神殿的至高神利用自己的力量,塑造了一些泰坦守护者,去维持整个星球的秩序,并为那些有潜力的种族提供庇护,防止毁灭艾泽拉斯的事件发生。

换言之,在《魔兽世界》的早期设定中,这些由至高神塑造的泰坦守护者,就便是艾泽拉斯大陆实际意义上的神明,地位等同于希腊神话中的诸神。

(泰坦守护者)

在远古时期,这些泰坦守护者的主要责任,便就是监视艾泽拉斯大陆的异变,与那些虚空生物进行斗争,找出并封印潜伏在大陆各处的上古之神。

可由于黑暗泰坦萨格拉斯的背叛,导致万神殿与这些泰坦守护者的联系中断,加上守护者内部的一些矛盾爆发,艾泽拉斯大陆也从最初的众神时代,慢慢演变成了各方势力割据的混乱格局。

就在泰坦守护者不再出面干涉艾泽拉斯大陆历史发展时,一支由守护者莱登赋予生命的种族魔古族,却在内部爆发了极为严重的叛乱。

野心勃勃的魔古族领袖雷神,利用谋略与战争赢得魔古族数个部落分支的效忠,并开始对所谓的祖先传说与天神力量产生兴趣。

当雷神利用武力战胜守护魔古族封印之地雷霆山的部落,孤身一人前往传说中天神住处时,他遇到了封印古神亚煞极心脏的泰坦守护者莱登,且趁机偷袭了这位拥有无上雷霆之力的天神。

(泰坦守护者莱登)

就连雷神自己都没想到,就在他拙劣至极的偷袭伎俩居然对莱登奏效了,能够引导风暴雷霆力量的神器,与充满邪恶气息的亚煞极心脏,都被他蛮横地从莱登手中夺过。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的暴雪官方设定中,对于这段剧情的描写为,莱登的心脏被雷神挖了出来;而后,在暴雪吃书的过程中,该设定被改成了莱登认为艾泽拉斯不值得拯救,主动放弃了力量,进而被雷神偷袭成功。

不论如何,就在雷神不讲武德的偷袭下,他成功窃取了属于泰坦守护者的雷霆之力,并利用该力量统治了远古时期的潘达利亚,征服了魔古族个部落、昆莱山众灵、熊猫人王国等多方势力,自号“弑君之君,诛神之神”!

(雷神征服昆莱山众灵)

这位能力等同于天神的古潘达利亚帝皇,还把目光放置于征服整个艾泽拉斯大陆之上,他与强盛的赞达拉巨魔一族缔结下了盟约,欲携手将整个大陆一分为二,为魔古族与巨魔族建起光明的未来。

只可惜,还未等雷神开始征服全天下的计划之前,他就在窃取另一件泰坦守护者神器起源熔炉时,不幸被托维尔人反过来利用起源熔炉重置生命的能力给“重置”掉了。

(被重置过后的雷神)

但因为雷神对自己的陨落早有预感,他在被“重置”之前,就曾利用泰坦守护者的力量,对自己施展了一个复活法术,并将复活所需的仪式与步骤,交给了魔古族的铁杆盟友,赞达拉巨魔。

所以在《魔兽世界:熊猫人之谜》的版本更新时,这位擅长电疗,喊着“弑君之君,诛神之神”霸气口号的千古一帝,在赞达拉巨魔的帮助下成功复活,给不少脚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弟有话说:单从当时雷神的战力来看,由于他窃取了号称最强泰坦守护者莱登的力量,外加还有亚煞极心脏的加持,其实力已超越远古时期的所有泰坦守护者。假设雷神不去图谋起源熔炉的话,他完全可以从其他守护者处吸取力量,成为媲美或超越万神殿神灵的存在。

只可惜,在暴雪编剧的无情针对下,这位魔兽史上最为霸气的“弑君之君,诛神之神”,还是在千万年的沉睡之后,刚复活就被脚男的一发背刺给摆平了。

一个正惊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游戏史上的雷电法王呢?

法棍,不仅仅是面包

作者:夏瑾

头戴贝雷帽,身穿海魂衫,一手拿着红酒,另一手握着法国长棍面包——这大概是世界公认的“典型法国人”形象。作为法国文化符号之一的法棍面包,不仅是法国餐桌文化的基本元素,也是法国人日常生活的一抹缩影,更凝聚了一种法国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文化。

11月30日,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一起,“法国长棍面包制作工艺和文化”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法国全国上下欢欣鼓舞,马克龙总统也激动地称赞,法棍面包是“日常生活中250克的魔法和完美,是法国式的生活艺术的象征”。

法棍面包

1.“250克的魔法和完美”

完美的法棍面包应该具备什么特征?巴黎面包师普莉西娅·阿耶尔兹从2009年开始就在巴黎十八区经营一家名为“拉法埃尔”的街区面包店,在她看来,法棍面包应该有着金黄松脆的表皮,轻轻揉捏便会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内部松软而富有弹性,布满了奶白色的蜂窝状气孔,凑近了还能闻到酵母发酵的味道。

关于法棍面包的定义,其实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不过传统的法棍面包一般直径在6~7厘米,长度在55~65厘米之间,重量在250克左右,制作原料也只有面粉、水、盐和酵母这四种。把这四种原料按比例搅拌和揉捏,形成温度适宜的面团(面团温度大约在23至25度之间)。面团经过发酵,会生发出法国长棍面包独有的香气。发酵后的面团,会被切成一个个重量为250克的面坯。待面坯经过一段时间静置,达到适合的松软度后,面包师会把面坯揉成长棍形状。然后,这些“长棍”会被放在麻布上,进行最终的发酵。发酵结束后,面包师会使用长条形状的面板,把这些充分膨胀的“长棍”一个个转移到烤箱专用托盘上,再用锋利的器具,在“长棍”上斜着划出几道平行的裂口。这些划痕,就像是面包师留下的具有个人风格的签名,因此每个面包师手工制作出的法国长棍面包都是不同的。烤制法国长棍面包的烤炉内部砌有耐火砖,同时烤炉还必须具有蒸汽功能,这样才能确保面包表皮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20至30分钟后取出,再放在干燥通风房间里冷却,就得到了一根法棍面包。

然而,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面包师,在制作法国长棍面包时也很容易失误。2019年,巴黎面包师让-伊夫·布利尔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解释说:“法国长棍面包的制作非常依赖于天气的情况,因为必须考虑到面团、水和烤箱的温度。”在理想情况下,天气应该温暖,但不超过22摄氏度,空气要湿润,但不能太潮湿,否则,面团就会松懈,面包会变得太软。

毕沙罗《静物》中的法棍

2.“从哪儿来”的传说

关于法国长棍面包的起源,流传着很多不同版本的都市传说。

根据一些人的说法,法棍面包来自奥地利。大约在1835年,奥地利面包师奥古斯特·赞格在位于巴黎市中心的黎塞留街开了一家面包店,出售和当时在奥地利一样的长条形状的面包。另一种说法是,最早的法棍是在19世纪初由拿破仑的面包师烤制的,因为这种形状的口粮更容易塞进士兵的背包。还有一种说法是,法棍面包是20世纪初在巴黎地铁的施工工地上被发明的。当时,工人之间的械斗事件频频发生,而打斗的“凶器”大多是午餐时用于切割面包的刀具,于是工长要求面包师们制作一种能够不需要刀就可以掰开的面包,来避免工人携带“凶器”,法棍面包就这样应运而生。

不过这些坊间传说都无从考证。事实上,关于法国长棍面包的起源,法国历史学家布鲁诺·洛里欧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法棍面包没有确切的诞生时间点,也不是由某个人发明,而是巴黎面包师们久远的制作工艺经过不断发展演化而形成的。从18世纪开始,巴黎的面包师们就在制作一些被称为“趣味面包”的形状各异的面包,借以展示他们的高超技艺。在这些面包中,就有长条形状的面包,这就是法棍面包的“始祖”。而在19世纪中期,巴黎的面包外卖员就开始给一些富裕家庭配送形状类似于今天法棍面包的长条面包了。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大量法国之外的报纸和游记也记录了法国和长条面包之间的联系。1852年,在波士顿的一本叫做《今日》的杂志中,美国政治家查尔斯·黑尔描述了他在法国吃的一顿由一个煮鸡蛋、一杯咖啡和一截“靠在壁炉架上的长条面包”组成的早餐。

美国记者戴维·罗斯·洛克在他记载欧洲旅行的书中,也详细描述了巴黎这种形状修长的面包和它的制作过程:“面团经过长时间的充分揉捏后,被揉成了一个个五六英尺长,直径不超过6英寸的长条形面坯,这些面坯被放进烤箱,出炉时就变成了前所未有的最松脆美味的面包。”

欧洲食品历史和文化研究所的洛伊克·比纳西斯认为,“法棍面包”这个词的出现是在20世纪初,直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才变得家喻户晓。洛伊克·比纳西斯说,法棍面包刚问世时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品,普通百姓家里吃的是能保存更久的乡村面包。后来,法棍面包的消费才变得越来越普遍,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法棍在法国乡下也流行起来。

法棍面包为何最终取代了乡村面包,成为法国人食用的主要面包种类呢?布鲁诺·洛里欧说,随着法国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居住的不再是成员众多的大家庭,人们不再需要购买足够一家人吃好几天的乡村面包,而是养成了每天买新鲜法棍的习惯。这个看法也被美国历史学家史蒂文·卡普兰所印证,后者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城市里的人们,每天需要好几次新鲜面包,重量在1.2公斤至2公斤之间的乡村面包就显得过于庞大了。”

于是,在20世纪,美味而轻巧的法棍面包成了法国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1957年起,法国国家统计局开始将法棍面包的价格作为衡量物价和购买力变化的重要指数。今天,法棍仍然是这个国家消费排名第一的面包种类。

塞尚《有面包和鸡蛋的静物》中的长面包

3.社交属性和“童年味道”

对于法国人来说,去面包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社交习惯,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欢快的韵律和节奏。据统计,平均每天有1200万个法国消费者会推开面包店的大门,每年有超过60亿根法国长棍面包被面包师从烤箱里端出……

在法国,很多外国人惊讶于法国人在面包店直接用手抓起法棍面包。法国社会学家埃里克·比尔卢埃分析说,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这是一种文化冲击,因为他们会认为拿取面包时应该用面包钳或者用餐布裹着,绝不能直接用手去拿。然而,法国人与法棍之间有着一种特有的“肢体接触关系”,他们不仅会赤手握着法棍走在街头,还经常一边走出面包房一边迫不及待地啃食。正如法国人类学家维罗妮卡·帕尔多所说,“法棍面包,人们总是会把它们握在手里,或许正是这种亲密接触,才使这种面包在法国社会拥有一种特殊的力量”。

去面包店购买法棍也是法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一些空巢老人来说,面包店是一个产生社会联系的地方。到面包店买一根法国长棍面包,和面包师聊聊天,相互夸赞一下对方的发型和着装,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法国乡村和偏远地区,人们经常会看到手工面包师们开着自己的小卡车,把法棍面包逐家逐户卖给那些不方便外出的人。可以说,无论是城市街区的面包店,还是乡村里的面包房,都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街坊邻居经常在这里自然地相遇和寒暄;有些人还会把自己家里的钥匙留给面包店老板,以备不时之需;有些人也会在面包店张贴一些寻物启事或是租房等小广告。

面包房通常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法国长棍面包是大多数法国人第一次独自购买的东西。很多法国成年人回忆自己的童年,都会认为,父母给自己钱,让自己去买一根法国长棍面包,是小时候最重要的一个记忆,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独立消费的经历。维罗妮卡·帕尔多解释说,“独自去面包店买一根法国长棍面包,会让很多孩子具有成就感,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把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带回家。”

对于每个法国人来说,从孩提时代起,法棍面包就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埃里克·比尔卢埃说,除了牛奶之外,法国长棍面包是很多法国孩子接触的第一种食物。所以,对于所有法国人来说,法国长棍面包有着“童年的味道”。

无论男女老少,法国人的一日三餐甚至是零食,都离不开法棍面包。很多法国人会告诉你,每天早晨,掰下一截刚从面包房买来的热腾腾的法棍面包,蘸着牛奶咖啡吃下去,这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另外一些法国人则会说,在法棍面包上涂抹黄油和果酱,咬上一口,整个早晨都会令人神清气爽。

“火腿黄油法棍三明治”也是深受法国人欢迎的法棍经典吃法。据统计,“火腿黄油法棍三明治”每年在法国销量达12亿。很多在国外生活的法国人,回到法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面包店买一个“火腿黄油法棍三明治”,这才有“回家的感觉”。

4.法棍面包的“朋友圈”

可以说,法国人对法棍面包情有独钟,它是法国国内消费最多的面包类型,也是法国人在法国以外最想念的食物。在国外,法棍已经成为法国及其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战之后,法棍面包逐渐走出法国国门。随着人员的流动、文化的交流和口味的多元化,法棍面包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在欧洲、美洲、亚洲、中东各国都找到了拥趸。

法棍面包文化走进亚洲是从日本开始的,1954年法国面包大师雷蒙德·卡尔维尔教授来到日本为法式面包进行宣传。随后,他的学生、有“法国面包教父”之称的菲利普·比戈教授在1965年飞往东京,展示了传统法棍的手工制作工艺。

雷蒙德·卡尔维尔教授后来又前往日本30多次,以寻找最适合日本本地气候的法棍发酵时间和制作方法。1986年,他的朋友和学生共同创立了“法国面包国际协会”,继续进行着法日之间的面包交流。他们努力让法棍面包的制作适应当地本土的气候和习俗,同时又不失掉其原有的风味。

随后,众多法式面包甜品店在亚洲出现,很快遍及中国、韩国等地。这些面包甜品店大都属于大型连锁集团,不仅面包制作工艺是法式的,有时连原材料也来自法国,店名也用的是法语。法棍面包在挑逗各国食客味蕾的同时,也唤起了他们对法国文化的兴趣。

5.受到挑战的“霸主地位”

随着在法国千家万户的普及,法棍面包终究也难逃工业化的宿命。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和超市等分销商的竞争,使法国本土手工面包和糕点店受到严重冲击,数量大幅减少,传统法棍的制作工艺也面临着消失的威胁。据统计,在过去50年左右的时间里,平均每年有400家手工面包店消失。1970年,法国大约有5.5万家手工面包店,也就是平均每790名居民就有一家;而现在法国只有3.5万家手工面包店,平均每2000名居民才有一家。

为了保护传统面包店和手工面包师,1993年,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面包法令,对“传统法棍面包”的制作过程——揉捏、成型和烘烤——做了明确的规定,还要求制作过程必须在其售卖地点,也就是面包店进行,并且禁止使用添加剂,也不能进行冷冻,这就从法律上将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法棍面包和工业线上批量生产的法棍面包区分开来。

尽管如此,法棍面包的销量仍在下降之中,这与法国人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也不无关系。现在,吃早餐的人比以前减少了很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很多人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调查显示,从2003年到2010年,13—19岁的青少年,每天都吃早餐的人从79%下降到了59%。同时,饼干、麦片等甜食也在取代法棍面包成为很多人的早餐内容。

另外,法棍面包在法国的地位也受到外来食物的挑战。美式汉堡包和土耳其烤肉夹馍的竞争,动摇了“火腿黄油法棍三明治”在法国快餐业中的“霸主地位”。2017年开始,汉堡包在法国的销量达到15亿,超过了销量为12亿的“火腿黄油法棍三明治”。

此外,新的饮食观念也让法棍面包的地位岌岌可危。人们认为吃法棍面包会使人发胖,因此很多通过无麸质饮食减肥的人戒掉了法棍面包。与法棍面包相比,很多人更愿意选择酸面包和粗粮面包,因为它们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更有吸引力。调查显示,在2007—2016年这九年间,全球成年人面包消费数量减少了24%,而法棍面包的消费数量减少了33.6%。

6.面包节和法棍博物馆

为了保护法国长棍面包的制作工艺和文化,法国筹划了很多推广法棍面包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面包节”。“法国面包节”从1996年开始举办,在每年5月16日前后,许多法国城市都会参加。“法国面包节”是法国餐饮界的一件盛事,其间会举办现场教学工作坊,让孩子们参与学习。节日活动的重头戏是“最佳传统法棍全国大赛”,由专业人士组成评委会,对面包师做出的手工法棍面包进行评选并颁发奖项。面包师们通过比赛切磋技艺,加强交流,共同提升法棍制作水平。

除此之外,法国还有很多与法棍面包有关的比赛,例如“巴黎法棍面包大奖赛”。该比赛自1994年开始举办,获胜者会接到总统府一年的面包订单。也有一些比赛更加强调法棍制作工艺,例如“法国最好的工人之一”大赛,比赛的评价标准着重考虑对传统法棍揉面、塑性和烤制技术的掌握。“面包世界杯”也是一项重要的比赛。

另外,法国还有一些专门保存与法棍面包有关藏品的博物馆,例如索恩-卢瓦尔省的“小麦和面包之家博物馆”、沃克吕兹省的“面包店博物馆”、下莱茵省的“阿尔萨斯面包之家博物馆”等,藏品有面包房里用来放置待发面团的长形柳条筐、用来把法棍送进烤箱的特定铲子等。

在法国的一些面包师培训学校,制作法棍面包是一项最基本的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奥利维埃·杜布莱解释:“这是因为法棍是在法国销售量最大的面包种类,因此每个学员都必须掌握这项技能。”杜布莱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年龄各异,既有20岁的年轻人,也有60岁的老者。学员马秋·达·席尔瓦说,他之所以学习制作法国长棍面包,是“希望把制作法棍时的愉快心情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品尝时能体会到同样的快乐”。

法国面包师培训学校的教师同时也是法国长棍面包制作工艺的保护者和传承者。学员们在面包师培训学校里学习制作法棍面包的要领,反复练习,然后再去面包房实习,通过一遍遍的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

无论是移居国外的法国手工面包师,还是越来越多的被法国传统面包烘焙方法所吸引的外国手工面包师,都在传播着法国长棍面包的传统工艺和文化。这次申遗的成功,对这项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正如法国面包师和糕点师全国联合会主席多米尼克·安拉克所说,法棍是法国面包的象征,是法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将法国人凝聚在一起,代表了法国人的“身份”。因此,法棍面包的传统工艺和文化,是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5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外媒评2021年优化最好的PC游戏TOP10:光明记忆:无限上榜

近日,外媒DSOGaming评选了2021年PC端优化最佳的十款游戏,但这份名单与今年年初时想象的相去甚远,因为例如受人期待的《极限竞速:地平线5》、《光环:无限》、《往日不再》都不在这份名单中。

排名如下:

1.《地铁:离去》增强版

2.《生化危机:村庄》

3.《使命召唤:先锋》

4.《光明记忆:无限》

5.《异形:火力小队》

6.《破晓传说》

7.《风火轮:爆发》

8.《古惑狼4:时机已到》

9.《王国之心3》

10.《杀手3》

DSOGaming认为针对PC进行优化的游戏是一款能够在各种PC配置上流畅运行的游戏。优化后的游戏也应该减少旧显卡和cpu的压力。此外,DSOGaming还考虑了其他“小细节”,例如整体稳定性、鼠标移动、是否存在帧平滑等问题。

张邦炜:如何看待近年来的宋史热?| 专访

人们对宋朝历史的印象发生了一百八十度扭转——从以前“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刻板印象,到如今“宋粉”盛赞宋朝,认为宋朝政治稳定、法制文明、文化发达、处在近代前夜、是现代的拂晓。其中,著名“宋粉”吴钩以生动的文风给读者普及宋史,比如,宋代也有“黄金周”、宋代也有“外卖”……在这波“宋史热”中发挥了很大影响力。

去年大热的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一个月前,在张邦炜的新书《两宋王朝史》《宋代皇亲与政治》出版座谈会上,学者赵冬梅提到“吴钩的写作存在问题”。后来吴钩回应,感谢赵老师的批评,如果有例子,批评会更有针对性。吴钩说:“我十年前喜欢在微博上与别人争,争论,争吵。现在一点兴趣也没有了。各说各话就行。”

张邦炜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已经八十一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在“燕京书评”的采访中,张邦炜称“吴钩的东西我看得不多,我觉得他的某些考据很有水平,我也应该向他学习。”而且,他还认为,“批评通俗作者做得不专业,我觉得意义不大”,“如果你觉得他们写得不好,你可以写出更好的”。

《两宋王朝史》,张邦炜著,汉唐阳光 | 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那么,张邦炜是如何看待这波“宋史热”的?他又是如何看待“宋粉”的?在我们对张邦炜的采访中,张邦炜梳理了国人对宋史的态度转变,甚至声称,他自己就是一名资深“宋粉”,但与当下的“宋粉”比起来,差别主要在“度”上。对于吴钩同样如此,张邦炜对吴钩的印象不错,认为其归纳能力强、善于表达,但“不必讳言,我不赞同吴先生将宋代视为近代的前夜、现代的拂晓。”“吴先生的主要问题只怕在于如何拿捏分寸。吴钩先生对我的著述也会有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有关吴钩的这起小风波牵扯出通俗历史读物与专业历史研究之间的张力,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通俗历史写作?如何去铺设连接专业与大众的知识桥梁?在采访中,张邦炜认为,历史研究者与历史通俗读物作者不应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圈子,更不应当相互对立。专业史学研究者与大众史学写作者之间的相互批评不可少,但互相指责不必要,如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才能更好。

采写 | 徐悦东

张邦炜,1940年生。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曾任四川省政协常委,曾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宋辽金西夏社会生活史》(合著)、《宋代婚姻家族史论》《宋代政治文化史论》《两宋王朝史》《宋代皇亲与政治》等。

“我与所谓‘宋粉’的差别主要是一个‘度’字。”

新京报:在传统上,大家对宋朝的评价是“积贫积弱”。如今,网上的“宋粉”喜欢赞扬宋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乃至处在近代前夜。而你对宋朝“弱而不贫”的评价显得较为折中。你觉得大家对宋朝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这些年来会有这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张邦炜:我觉得“宋粉”一词只怕不很妥当,更不应含有贬义,表达权理当受到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本人就是个“宋粉”,而且是个资深“宋粉”。1961年,我读研究生时,当时学界的气氛是“一提到汉朝、唐朝,就褒就捧:盛世治世;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我没有跟随我的导师金宝祥先生学唐史,决然自主选择学宋史,因为我认为两宋时代很值得研究。

我早年就不大赞同宋代“积贫积弱”说,认为宋代“弱而不贫”,并称:“宋代横比当时世界各国,超越世界各国,处于领先地位;宋代纵比前代,超越前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汉朝、唐朝之后的又一座新高峰。”“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先进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经济腾飞,一次文化高涨,足以同汉朝、唐朝前后相辉映,相互争妍丽。”

我的这些浅见似乎至今仍被所谓“宋粉”不时引用。我与所谓“宋粉”的差别主要是一个“度”字,过犹不及,凡事都得讲分寸。我不称宋朝为“巅峰”,仅称“高峰”,并且认为前面的汉、唐也是“高峰”,自以为这样才比较恰当。前贤说:“真理多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愚见以为,“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宋代——东方的文艺复兴”一类的说法,往前多走了一步。翦伯赞说:“‘一叶惊秋’是诗人的敏感,作为一个历史家至少要多看到几片落叶,才能说秋天到了。”(摘自翦伯赞:《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光明日报》1961年12月22日)翦老《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这篇文章是1961年刊发的,当时我刚开始研习宋史,在方法论上对我影响很大。

翦伯赞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历史认知具有主观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宋代“声容盛而武备衰”,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人们当然向往武功强盛的汉朝、唐朝,因而贬低积弱不振的宋代,甚至因其弱而称其贫。而今形势不同了,人们更加看重经济、文化、民生,在这些方面宋代无疑超越包括汉、唐在内的前代。这应当是宋代历史地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现今人们赞美宋代,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翦老指出:“我们不是写诗歌,可以全凭感情”,不能“盲目歌颂”。翦老非常强调看问题应全面,他说:“既要看到历史上的光明面,也要看到历史上的黑暗面。”历朝历代概莫能外,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当睁开双眼看宋代,宋代不是一切都好,样样处处都好,也有黑暗面。

至于目前研究宋史的人越来越多,可能与严耕望先生那句话有关:“宋史是青年可大展拳脚的园地。”社会上的宋史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吴钩先生为代表的所谓“宋粉”作者的推动,他们的书籍很能吸引读者眼球。近年来情况有些变化,邓小南、虞云国、赵冬梅等宋史学者的著述、演讲和视频很受读者、受众欢迎,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加。可见专业宋史研究者在普及宋史知识方面完全能够有所作为。

新京报:“宋粉”经常夸宋朝外戚干政少、后妃少插手朝政、宗室权势受限、没有阉党作乱,总体上来说,皇位转移平稳。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为何宋朝会有这个其他朝代所没有的特点?

张邦炜:岂止所谓“宋粉”,从宋人程颐、邵雍、叶适到近人柳诒徵、蔡东藩等前贤往哲早已如此称赞宋朝。程颐称:本朝“百年无内乱。”邵雍说:本朝“百年无心腹患。”我的师爷爷蔡东藩认为:“宋朝的善政却有数种:第一种是整肃宫闱,没有女祸;第二种是抑制宦官,没有奄祸;第三种是睦好懿亲,没有宗室祸;第四种是防闲戚里,没有外戚祸;……不但汉、唐未能相比,就是夏、商、周三代恐怕还逊它一筹。”

拙著《宋代皇亲与政治》分为四章,较为具体地论证这四种“善政”,认为蔡老之说与史实大致相符,宋代“基本无内乱”。并在《余论》中指出,宋代“基本无内乱”的原因在于“大体无内朝”。当时我就担心“无内乱”、“无内朝”两说被简单化、极端化,因而特意使用“基本”、“大体”两词加以限制。我特别强调“无内乱”并非矛盾,皇亲国戚之间的争斗依旧激烈,在宗室近亲中仍然出现了一些试图争夺皇位的“皇帝迷”,这是封建时代难以根除的痼疾。如果说所谓“宋粉”有什么问题,可能是又往前多走了一步。

《宋代皇亲与政治》,张邦炜著,汉唐阳光|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宋代为什么“基本无内乱”?是因为不少朝代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内朝,而宋代有个特点是“大体无内朝”。至于宋代为什么会如此,这是道难题,难在不是仅凭史料就能解决的问题。正如赵俪生老师所说:“要考证,也要思辨。”但思辨更易产生歧义。宋代为什么“无内乱”?我在《宋代皇亲与政治》一书的《余论》中已经自问自答,拙著先从观念的束缚与制度的约束两个方面作答。接着又问:为什么这些限制皇亲国戚权势的制度并未全然成为一纸空文?主要原因之一是宋代士大夫群体是一支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他们在落实这些制度上作用不小。并称:“士大夫——皇亲国戚的克星。”这道难题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解答。如有兴趣,请读读拙著并指正。

宋朝军事“弱”,是防止藩镇割据的代价吗?

新京报:你认为宋朝“弱而不贫”,为何宋朝会“弱”?是因为在军事体制上兵权收归中央,使得军中武将临阵指挥权不足的缘故吗?宋朝军事上的“文弱”是为了防止藩镇割据所付出的代价吗?

张邦炜:宋朝军队人数众多,宋仁宗皇祐初年高达141万之众,其中虽然包括40万左右的“力役之兵”厢军,但“武备之兵”禁军不下百万。为何兵多不能打仗,宋朝会“弱”?其原因太多,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缘故,很难备举。下面只能举例式地简略说说。客观原因如五代时期长城所在的燕云地区的丢失,使得北方边境无险可守。宋朝疆域小于汉、唐两代,战马紧缺问题突出,虽多方设法解决,但始终收效不大。而宋军遭遇的又是兵力强劲的辽军、金军,尤其是蒙古铁骑,号称“天下无敌”。

主观原因更多,如从国策上说,为了防止藩镇形成割据、武将拥兵自重,宋朝重文轻武,重用文臣,压抑武将。从体制上说,宋朝实行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分割军权。枢密院有调兵权而无握兵权,三衙有握兵权而无调兵权,战事发生,统兵官由皇帝临时任命,于是形成了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将不专兵的局面。皇帝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甚至用阵图指挥前线作战,其结果往往是运筹于深宫之中,致败于千里之外。

从军纪上说,朝廷对武将既压抑又宽纵,把宽纵作为对压抑的补偿。对于武将私役士兵、克扣军饷等违法行为一般不予严加查处,对于败将通常处分很轻。将帅威望低,不敢从严治军,结果军纪松弛、士兵骄惰。当时人感叹:“呜呼,军政如此,孰救败亡!”从士气上说,宋代有名谚语云:“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兵在社会上被看作下贱职业,脸上手上刺着字的士兵备受歧视,士气低落。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从策略上说,北宋晚期的联金攻辽和南宋晚期的联蒙攻金不无可取之处,但在施行策略的过程中败笔颇多,结果良策变为失策,一个已经衰弱的敌人倒下,一个更为强大的兴起,最终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诸如此类,我在《两宋王朝史》一书略有陈述,此处不再过多重复。

在上述种种原因中,有主因与次因之分。人们通常将重文轻武的国策、军权分割的体制视为首要原因,其中还有“宋朝军事上的‘文弱’是为了防止藩镇割据所付出的代价”一说,但代价未免太大。其实北宋前期以后,藩镇割据的威胁大体成为过去,重文轻武的国策理当适时作些必要的调整。不可否认,在战争形势异常严峻时,重文轻武的国策也曾有所松动,但从总体上看,这一国策终有宋一代并无实质性的改变。

“宣扬包拯一类的清官并非根除腐败的妙药。”

新京报:中国人认识名臣包拯,可能首先是通过“包青天”的传说。你觉得为何在那么多名臣当中,包拯会被民间社会神化,成为了妇孺皆知的“青天大老爷”呢?你是怎么看待民间对“包青天”的崇拜的?

张邦炜:有位宋朝人说:“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宋代清官虽然少,但有可能被神化为“青天大老爷”的官员还是有一些。之所以选择包拯,是因为他的事迹较突出,记载也比较多。包拯清正廉洁,他称贪官为民贼,力主从重惩处。他做官后,“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他要求后代不得贪赃枉法,“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为民请命,当时百姓深受科率摊派之苦,赋役不均之害。他上疏宋仁宗,请罢天下科率。他任权三司使时,清查隐漏土地,试图实现赋役公平。包拯刚直不阿。宋仁宗宠爱张贵妃,任命她的伯父张尧佐为宣徽使,包拯坚决反对,敢于同皇上在金殿上争吵,“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包拯权知开封府时,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开封民谚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史书记载,民间把“包拯笑”比喻为“黄河清”,其中已经包含某些神化的成分。

电视剧《包青天》剧照。

后来民间神化包拯,主要不是依据史书,而是来源于文艺作品,如小说《包公案》《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铡包勉》之类。文艺作品中包公的形象与史书中包拯的原型差别很大。历史上的包拯并非黑脸粗人,是个文弱书生,天圣五年进士。陈士美、秦香莲的故事纯属虚构,历史上无其人其事。

民间崇拜“包青天”,是因为帝制时代贪官多,清官少,太腐败。民众崇拜“包青天”,曲折地表达了他们根除腐败、严惩贪官的强烈要求,渴望公平、正义的美好愿望。宋朝以后,历代朝廷参与神化包拯一类的清官,既是出于遏制贪腐过度的需要,过度贪腐将江山不保;同时又是忽悠百姓的手段,试图让民众区别看待朝廷与贪官。宣扬包拯一类的清官并非根除腐败的妙药。根除腐败靠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是反腐的良方,但在帝制时代根本做不到,只能是幻想。

若是王安石变法成功,北宋是否能避免亡国?

新京报: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王安石变法难度极高、急于求成,触及了各个阶层的利益。但也有人认为,宋神宗才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负责人,但后人将宋神宗与王安石进行切割。你觉得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吗?蔡京也推行新法,但其施政方针与王安石形同实异,所以你也说北宋不是唱着老调子,而是唱着新调子,因极度腐败而亡国的。那若是王安石变法成功,北宋是否能避免亡国?

张邦炜:人们习惯将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改革称为王安石变法,其实称为熙丰变法或许更准确些。熙丰变法分为宋神宗、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和宋神宗亲自主持的元丰改制两个阶段。

熙宁变法主要损害的是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熙宁变法难就难在既要损害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又要同既得利益阶层商量着办,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是很难成功的。熙宁变法是帝制时代的一次由上而下的改革,离不开最高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宋神宗从支持至动摇的变化无疑是熙宁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熙宁变法自身存在三个明显的缺陷,一是没有将富国与富民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北宋人说:“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其实,祖宗旧法未必“惠民”,而熙宁新法则仅“惠国”而不“惠民”。二是没有将开源与节流很好地结合起来,王安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承诺并未兑现。三是没有把推行变法与整顿吏治很好地结合起来,廉政建设无实效,“良吏实寡,赇取如故”,民众满意度低,失落感重。加之王安石集团不久便陷入内斗,削弱了熙宁变法派的力量,难以应对实力强大的反熙宁变法派。对于这些,《两宋王朝史》上编第五章第二节《熙宁变法》已有概述。

王安石

南宋时期,人们往往追根溯源,将王安石与蔡京混为一谈,把北宋灭亡的罪责归结于王安石。宋高宗就说:“天下之乱,生于安石。”此说依据很不充足。蔡京的崇宁新法与王安石的熙宁新法确实形同实异,不是一回事。前引北宋人所说“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便将两者明确地区分开来。在南宋人中,也有客观、公正的说法:“(蔡)京名为遵用熙丰之典,乃实肆为纷更,未有一事合熙丰者。” 至于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北宋是否能避免亡国?历史不能假设,但从原则上说,北宋迟早会灭亡,一家一姓的赵宋王朝绝无万世一系的可能,是逃不出“历史周期律”的。

新京报:有人认为宋朝皇权加强、相权减弱,也有人认为宋朝相权加强,皇权变弱,甚至处在君主立宪的边缘。简单地说,你认为宋代的皇权和相权的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

张邦炜:皇权和相权不是两种平行的权力,皇帝拥有最高统治权,宰相仅有最高行政权,在通常情况下,相权从属并服务于皇权,两者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皇权和相权不存在此强彼必弱,彼弱此必强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宋代两者都有所加强。皇权加强主要表现在皇帝的地位相当稳固,没有谁能够同他分庭抗礼,更不可能凌驾于他之上以至于取而代之,皇权越发至高无上。正如陆游所说:“今朝廷内无权家世臣,外无强藩悍将。”宋代被某些学者称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皇权虽然至高无上,但并非不受任何约束。皇权在观念上受限制,诸如“王者无私”论、“人君有过”论、“君道无为”论之类。

相权加强的主要表现是宰相“事无不统”。皇帝应当尊重宰相的行政权,因此宋仁宗有“万事只由中书”一说。如果皇帝侵夺宰相的行政权,将受到台谏等官员的谴责和抵制。“不由凤阁(即中书)鸾台(即门下),盖不谓之诏令”;“凡不由三省施行者,名曰斜封墨敕,不足效也。”宋代士大夫以敢言著称,或许与此有关,宋代皇帝一般比较开明。上面是就总体状况而论,至于具体情况则因时而异,尤其与皇帝的个性有关,应作具体分析。

至于君主立宪,有宪法与议会两个必备条件。宋代尚无这两个概念,更谈不上倡议与推行。总之,宋代绝无君主立宪的迹象。元、明两朝离君主立宪比宋代更远。直到晚清,才出现了一丝可能性,但始终没有变为现实。宋代皇权并未虚化,皇帝始终牢牢地掌握着至关重要的两种权力,即最终决定权和宰相任免权。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不能将唐宋变化等同于唐宋变革。”

新京报:你认为“唐宋变革”是客观存在的,但你说这个概念现在已经被泛化了,变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那你觉得“唐宋变革”这个概念应该具体限制在哪些方面?“唐宋变革论”对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邦炜:侯外庐先生1959年发表《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发展及其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特征》一文,胡如雷先生次年又刊出《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一文。我在读过这两篇论文后,已信从唐宋变革论,因而自称较为固执的唐宋变革论者。侯、胡二先生的论文对我们认知中国历史颇有助益,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古代历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所发展,并呈现出阶段性。对于传统社会长期停滞,周而复始一说,不能作绝对化理解。

1963年《宫崎市定论文选集》翻译出版,我才知道日本学界也有唐宋变革论。此书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了我对唐宋变革论的认知。但我赞同的不是日本学者的主张,而是侯、胡二先生等中国学者的见解。我认为,东京大学派的宋代封建论和京都大学派的宋代近世说,各走极端,均不足取。宫崎市定的《从部曲从佃户》,题目很好。但其将佃户解释为自由佃农不妥,宋代的佃农只是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而已。

《宫崎市定论文选集(两册)》,[日]宫崎市定著,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组编译,商务印书馆,1963(上册)1965(下册)。

“唐宋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胡如雷先生在1979年出版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一书第二十章《中国封建史前期、后期的划分及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中有比较具体的论述。诸如土地制度,唐代以前国有土地较多,宋代减少,不可能再推行占田制、均田制;赋役制度,其征收摊派方式从重人轻地转向重地轻人;产权深化,土地占有者的称呼由“豪民”、“兼并之家”到“公然号称田主”,等等。

漆侠先生作为唐宋变革论者,将唐宋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简要地概括为从庄园农奴制到以封建租佃制占主导地位。至于政治制度,则是从门阀政治到文官政治。唐代处于过渡期,系半门阀半文官政治。王曾瑜先生所说“从门第到有出身、无出身”,按照我的理解,即是对唐宋政治制度演进的概括。这一现象也可称为从“尚姓”即崇尚门阀到“尚官”即注重科举出身、格外看重官职。

唐朝人将“门地、人物、文学皆第一”,叫做“三绝”,将“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取五姓(即头等门阀)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可见当时既“尚姓”又“尚官”。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上面这些均着眼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不能简单化。唐宋变革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制度上,但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影响。如与从门阀政治到文官政治的走向相适应,唐代的最高学府国子学系贵胄子弟学校,而宋代的太学则是官民子弟混合学校。“榜下择婿”即有权有钱者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并成为风气。这分明是由“尚姓”到“尚官”的具体体现。

凡事一“热”就容易出问题。唐宋变革论先后“热”了两次,第一次是上世纪50、60年代之交,讨论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问题,出现了打破王朝体系、取消朝代称号的主张,如不称魏晋南北朝隋唐而称三至九世纪,不称宋代而称十至十三世纪之类。对此,连郭沫若、翦伯赞先生也不赞成。郭老说:“事实上既存在过朝代,如何能抹得掉呢?”翦老说,倒脏水不能连小孩一起倒掉。

第二次是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断裂化,唐宋变革不是一刀两断的社会革命,而是有因有革的渐变进程。研究唐宋变革,对比法不甚可取,宜用过程论。又如夸大化,认为唐宋之际变革之剧、影响之深超过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将宋代社会视为与唐代截然不同的“新社会”。再一个是泛化,唐宋变化太多,但唐宋变革专指那些社会结构性的变革,某些变化虽大,与唐宋变革并无多大关联。如宋代南食和北食两大饮食系统正式形成,主要是适应南方人与北方人的饮食习惯的不同需求。宋代茅屋减少、瓦舍增多,是由茅屋容易引起火灾以及砖瓦生产的发展等因素所促成。宋代最终完成从席地而坐到垂脚而坐这一起坐方式的重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高足家具的出现和普及的结果。即使是某些研究者着重探讨的宋代妇女地位问题,也很难说与唐宋社会变革有多少直接的关联。总之,不能将唐宋变化等同于唐宋变革,两者不是一回事。柳立言先生《何谓唐宋变革》一文中已有精彩论述。

《宋代的家庭和法律》,柳立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

新京报:我们经常会提到,唐代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到明清,社会开始变得性禁锢,对妇女的压迫变得更严重。有人认为这是从宋代开始的,因为宋代理学是祸首。请问真的是这样的吗?与唐代相比,宋朝的社会风气是相对禁锢的吗?

张邦炜: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唐时礼教束缚不严,社会较为开放;宋人贞节观念颇重,妇女很难再嫁。同时又认为:唐代处于性自由奔放阶段,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性禁锢最为严厉的时期。我个人认为,此说很难成立,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偏离史实。我做过抽样式统计,与唐代相比,宋代再嫁妇女不是较少,而是稍多。称唐代性自由奔放有以偏概全之嫌,相当开放的敦煌性文化并不具有典型性,不能代表唐代全国各地的整体状况。如果仅以某一特定地域而论,宋代岭南某些地方盛行的“卷伴”、“听气”、“飞驼”、“多妻”等习俗表明,其性生活的开放程度与唐代敦煌地区不相上下。从总体状态上说,唐、宋两代均处于性压抑期,并无实质性的不同,只有程度上的差异。

第二,不应归罪于程朱理学。程颐虽有“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一语,但理学家同时又说:“夫妇以义合,义绝则离。”程颐主张:“出妻令其可嫁。”他们并不一概反对妇女改嫁。程颐家族中就有另嫁妇女,程颐的态度是默许,甚至赞扬。朱熹虽有“去人欲,存天理”一说,但程颐曾说:“圣人所欲,不逾矩。”朱熹也说:“人欲中自有天理。”他们并不笼统反对一切人欲。理学家们的主张既非禁欲,也非纵欲,而是节欲。理学兴起于两宋,流弊主要在明清。

第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说系唐宋变革论的泛化和误解。力主此说者不仅硬将宋代实行性禁锢、妇女再嫁难同唐宋变革相关联,并进而以此为证,认为唐宋变革意味着停滞乃至下降,中国古代社会走下坡路始于两宋。其实妇女社会地位问题及性问题与唐宋变革并无关联,唐宋变革意味着历史的进步。白寿彝将宋代定性为中国古代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本人高度认同。

电视剧《大宋宫词》剧照。

“历史研究者与历史通俗读物的作者不应当相互对立。”

新京报:你曾在采访中说,专业研究者不应把通俗写作看作冒犯。如果觉得他们写得不好,就自己写出更好的作品。那你觉得,优秀的通俗史学读物应该是怎么样的?大众史学写作和学术写作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关系?你如何看待如今市面上大众史学写作的现状?

张邦炜:批评使人进步,商讨推进学术。我个人认为,专业史学研究者与大众史学写作者之间,相互批评不可少,互相指责不必要,如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更好。历史研究者与历史通俗读物作者不应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圈子,更不应当相互对立。与大众史学写作一样,专业史学研究这些年来成就不小,问题也不少。某知名学者如此评论当前的学术著作:“从学术的角度来看,现在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书是可出可不出的。”某宋史研究者认为:“在(近50年来的)1.5万篇宋史论文中,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完全没有学术价值的废品,余下的到底有多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很难说。”我见闻不广,难以判定这两种估计是否精确。但我不禁想到金宝祥老师当年的教诲:“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多必滥”。

吴钩先生是通俗宋史读物作者中的佼佼者。我买了两三本,准备认真学习,但因精力不佳,始终未读,不敢对吴先生的学问妄加评议。我只是在《澎湃新闻》上粗略地浏览了吴先生的几篇文章,印象不错。《宋朝人到衙门打官司,需要下跪吗?》,力图使用包括图像在内的史料做考证。《为什么说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归纳能力强。《宋代也有“黄金周”》,很善于表达。不必讳言,我不赞同吴先生将宋代视为近代的前夜、现代的拂晓。前面已说,吴先生的主要问题只怕在于如何拿捏分寸。吴钩先生对我的著述也会有看法,欢迎批评指正。如果说专业宋史研究者的当务之急在于提高论著的学术性,那么通俗宋史作者只怕应当在提升作品的准确度方面再下功夫。“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愿与专业宋史研究者和通俗宋史作者,我的同行们共勉。

历史研究不应当成为专业历史研究者圈内自娱自乐的游戏,普及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专业历史研究者理当双管齐下,在致力于提高历史研究水平的同时,更多参与历史通俗读物的写作。果能如此,历史通俗读物的科学性、准确性势必大大提高。即使历史研究著作也应当注重通俗性、可读性,力争有较多的读者。

作者 | 徐悦东

编辑 | 青青子、罗东

校对:贾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