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中国惊奇先生漫画(中国惊奇先生这部国漫,真的很经典)

导读 中国神奇先生漫画文章列表:1、中国惊奇先生这部国漫,真的很经典2、没有大团圆结局?宝钗不是丑角?红楼梦还有哪些谜团3、奇女陆小曼,才貌卓绝却挥霍无度,徐志摩死后她素

中国神奇先生漫画文章列表:

中国惊奇先生漫画(中国惊奇先生这部国漫,真的很经典)

中国惊奇先生这部国漫,真的很经典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一部国产优秀动漫,虽然它已经消失在国漫的舞台上很久了,但是对我个人而言,它依旧是像《魁拔》《秦时明月》一样在打破国漫低龄化设定的一位勇者,这部国漫的名字就是《中国惊奇先生》。

虽然类似于现在《镇魂街》的设定,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却显得更加粗暴直白。而最近有幸又再次重温这部作品的我接下去就让我和大家具体来聊一聊我个人对于这一部经典国漫《中国惊奇先生》一些看法和体会。

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的完美结,角色塑造饱满

首先作为一部以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为题材基础的动漫作品,它的大部分剧情内容都是建立在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之上,所以这对于那些第一次接触这部作品的人来说,并不会产生太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如果说刚才的传统文化是让这部作品内容得以充实的基础,那么作者将这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做法则是这部作品的主流亮点。

众所周知,《中国惊奇先生》这部作品虽然是以传统道家文化为题材,但是它的故事发生时间却都是以现代为背景,大概内容就是描述了一位叫王小二的年轻人,他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而身怀绝技,长大之后从农村到大城市闯荡时所遇到的各种奇珍异事,至于具体的剧情内容,我在这里就不方便详写了,但是有一样我可以保证的是,这部作品的内容虽不敢说非常广泛,但是却实打实的包含(或者涉及)了当时社会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且用一种荒诞的手法表现出来,对于这种勇气和魄力,我个人是比较佩服的

比如说这部剧中至今都无法让我忘怀的一个小配角:ANDY刘油。

我记得他第一次的登场时在该剧的第15话,一身90后怀旧“杀马特”造型,带着满屏走马灯音效,开场就是一段带着浓浓地方乡音(很像某位明星)的自我介绍:“俺可是咱猩猩网吧,梦幻蓝玫瑰劲舞家族2Q群第一堂主,外加小靓仔咯。你可以打我,可以骂我,但你不能撕碎我对真爱的渴望。我的人生格言就是,一个人哭,真爱无敌。”

说实话,当时第一次看到他时,我就是把他当作一个活跃剧情气氛的“笑话”而已,然而慢慢的随着自己对于这部作品及这个角色的深入了解后,我才发现刘油这个角色,他代表的是一个已经远去的时代,是一个已经赶不上时代潮流速度却仍必须要随波逐流去适应新时代的一类人。而这些我们从他在剧中所所追寻的流行时尚和所执着的”真爱“信念就可以看出。

当然还有一个我觉得塑造非常好的角色就是这部剧中的黄九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得有这么一个场景,就是当他失去所有可以使用的强力道具时,他居然开始和对手谈起了中场休息直接说道”等会儿,我道具用完了,我回去拿,你们先等着。“

也许他想表达的或者说亮出了这么一个观点:我们之间是可以交流的吗,并不是只有打这一种方式,而且我现在还没准备好,现在打对我不公平。

可这种不切实际的所谓“君子约战”很明显已经无法适应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但是就是有些人能却仍然坚守着一些道理,自己前后自相矛盾,让自己在社会里显得额外的格格不入。

无厘头风格下的是一本正经的说教与反思

我承认《中国惊奇先生》放荡不羁、无厘头的叙事方式是这部作品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却也不能否认作者在整体无厘头风格下的一本正经式说教。

尤其是对于剧中善与恶之间的讨论与阐述,对于这一点我想借用《魁拔》里麟妖的一句话来描述:“能让你从心底感动的事,就一定不是什么坏事。在你被一套套完全相反的理论说的无法取舍的时候,哪一个是会让你真正感动的,对你来说,那就是对的。”

海问香

也许随着我们的成长和对社会认识的慢慢深刻,可能我们会发现社会里存在很多看得见却无法伸张的无奈,或许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原则来决定我们的取舍和表态,来决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或者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而这个原则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声音。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我说的是内心的声音。更深层次上说,我不觉得有善或者是恶。这个问题我不想争论,引用一句《道德经》里的话吧: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还有就是这部作品里对于角色的定性,不同于以往动漫作品中“好人没有一点坏,坏人没有一点好”的常规设定。《中国惊奇先生》这部剧就描述得比较客观,好人也有缺点,坏人也有可爱;更重要的是他在无形之中表达一种重要的观点:敌我等之间并不是绝对的不可沟通,或多或少在某一点上大家是一致的。

总结

我曾经在文章中提过一个观点:”动漫这种艺术形式从来不只是代表美好的梦想,它也是讽刺和警醒世人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所聊的国漫《中国惊奇先生》就是后者一种很好体现。

虽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中国惊奇先生》这部动画已经停止更新与制作了,但是我觉得它给我带来的冲击和感受都已经是难以忘记了。

从这一部作品里我明白了两个道理:

第一:什么善呢,什么是恶呢,或许都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找到自己、坚持自己的初心。

第二:虽然没有明确的善恶但是世界还是有规则的,但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做任何事,因为你会为你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或者说付出代价)。

对了,说一点题外话,上一次给我同样冲击和感受的国漫叫做《魁拔》。

最后你们对于这部《中国惊奇先生》有什么独特的看法,欢迎留言。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想法与意见,文中图片来自相关动画作品)

没有大团圆结局?宝钗不是丑角?红楼梦还有哪些谜团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5日电(记者上官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内容之丰富、架构之宏大、文笔之细腻,远非寻常作品可比。

日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启明现身《国博好课》直播,带来一场“从《西厢记》到《红楼梦》”的精彩讲座。也是在这次直播中,他条分缕析地讲述了《红楼梦》对“西厢故事”的引用,以及曹雪芹的种种神来之笔。

不存在“大团圆”结局?

在《红楼梦》二十三回中,有一个重要情节是“宝黛共读《西厢记》”,两个人一起读书,桃花飘落在书上、身上,是个相当美好的场景。

林黛玉(左)与贾宝玉。图片来源:87版《红楼梦》视频截图

在这里,贾宝玉给了《西厢记》一个很高的评价“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林黛玉接过书一看,结果是“越看越爱看”。

“两个人都为《西厢记》陶醉。共读《西厢记》的过程,表现的是宝黛拥有一种浓厚的共同兴趣爱好,而不是仅仅因为反封建才有了爱情。”段启明称。

另外一个细节,则有可能暗示了《红楼梦》的结局。在庚辰本中,提到林黛玉“不到一顿饭功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但是在程乙本却有了改动,“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

《西厢记》的版本中,金圣叹的“金批本”流传极广,清代乾隆时期正是其盛行之时。金圣叹认为,《西厢记》第五本不是王实甫的原作。而《红楼梦》中若干次引用《西厢记》原文,据段启明查证,全部是根据金圣叹的本子。

这样一来,金批本中的《西厢记》原作就只有前四本,每本四折,共计十六折。曹雪芹这里写林黛玉“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也在代表着认可前四本。而前四本最后,是一个悲剧结局。没有《西厢记》第五本的大团圆结局。

联系到曹雪芹对自己作品结局的处理,他对大团圆结局应该是否定的。在通行本120回《红楼梦》中,后四十回提到“沐皇恩贾家延世泽”,段启明认为,这大概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但后四十回所作出的贡献仍然巨大。“一方面完成了宝黛的爱情悲剧,也令整个《红楼梦》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段启明说。

薛宝钗在林黛玉心中不是丑角

也是从第二十三回开始,读者们发现,《西厢记》的内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红楼梦》里。薛宝钗和林黛玉关系的转变,也与此有关。

林黛玉(左)和薛宝钗。图片来源:87版《红楼梦》视频截图

一次,在酒席宴会上行酒令时,林黛玉害怕被罚,无意间说出“纱窗也没有红娘抱”等《西厢记》中的内容。薛宝钗听了,便回头看着她。

到了第四十二回写到,薛宝钗找到林黛玉,劝她“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

段启明认为,薛宝钗按照自己的人生观,认为这种书不能看,连作诗识字都是多余的。她当时对林黛玉的劝诫是善意的,也就感动了林黛玉。

从第四十二回以后,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这种状态,也让贾宝玉惊奇不已,有一次便引用《西厢记》中“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很含蓄地向黛玉询问,才知道其中原委。

实际上,有关薛宝钗、林黛玉的争论从清朝时期就有。有的人“扬黛抑钗”,有的人“扬钗抑黛”。段启明说,从引《西厢记》这句话看来,薛宝钗在林黛玉心目中并不是一个丑角,并不是坏人。在贾宝玉的心目中也是如此。

更深层次反映的,则是在曹雪芹的心目中,黛玉、宝钗并不是一个“好”、一个“坏”,这就是他笔下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可以赋予二者不同的美学特征,但她们都是美的。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此外,在《红楼梦》第五回,出现一个人物“兼美”,具备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特质。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是合写在一首判词里。所以,俞平伯先生才提出“钗黛合一”论。

《红楼梦》里的多元审美

不只是宝钗和黛玉,整本《红楼梦》表现出的都是一种多元化审美。

段启明举例,第十八回写到元妃省亲,真真是“珠宝乾坤,琉璃世界”,连元妃自己都说太奢侈。

这反应的是一种热烈、华丽的场面。可就在写这一切的同时,书中也写到元妃见到祖母、母亲等亲人时,有过一段泣诉。这样的写法,总是把热烈的和清幽、柔美的结合在一起。

再比如,第四十三回,大家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给王熙凤过生日,觥筹交错。结果贾琏出了问题,闹得乌烟瘴气。紧接着却又写到平儿理妆的情节,写到贾宝玉的体贴,形成鲜明对比。

读者在欣赏《红楼梦》时,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情节冷热紧凑相应的结合在一起,体现的还是一种审美的多元化。《红楼梦》这种特殊的美学追求,就是它的一种风格。

《红楼梦》注解本。中华书局出版

引用《西厢记》还有哪些作用?

当然,《西厢记》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并不只是上述几点。在一些回目中,也起到了推动情节、表达人物内心的作用。

有一次,宝玉和黛玉开玩笑,说了一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又当着紫鹃的面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结果,林黛玉又发火了。

在那个时代,宝黛爱情的表达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在林黛玉心中也是深深埋藏的。贾宝玉忘情之间说的这些话,以及林黛玉的气愤,恰恰表现了人物心理。

“《红楼梦》写人物心理是用一种点染的手法。引两句《西厢记》,这都是一种表达。”段启明认为,这正是《红楼梦》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特点。所谓的神来之笔,写出人物神韵。

“对曹雪芹,我们要敬畏巨人。《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巨著。”段启明称。(完)

奇女陆小曼,才貌卓绝却挥霍无度,徐志摩死后她素衣终身为其编书

陆小曼集南之柔美和北之端庄于一身,是民国时期不可多得的社交女名星。这个著名的现代女画家,她复杂的情感生活备受争议。顶着“祸水”的称号,却不争不辩,是一个前卫女子……

陆小曼在一片看好声中嫁给王赓,又顶着巨大的压力转嫁徐志摩。与徐志摩结婚整5年的时间,都没生下一男半女。她花钱奢靡无度,进出赌场,抽大烟,和很多男人不清不楚。后来徐志摩在一次飞机意外事故中去世,众人指责都是陆小曼给害的。

陆小曼曾说:“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的。”她还说:“感情真不真,不在脸上、嘴上,而在心中冥冥间,睡梦里,仿佛我看见、听见了志摩的认可。”

傅抱石说:“她名不虚传,堪称东方才女,虽已年近半百,风采依旧……”

民国时期陆家可是银行金融界屈指可数的大家族。才女陆小曼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大家族,1903年出生于上海市孔家弄,作家、画家、翻译家。她可是豪门闺秀,父母的掌上明珠众星捧月,万千宠爱聚于一身。

1、芳华的寂寞

1910年,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918年,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自小就聪明美丽,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交友跳舞出入上流社交场合,挥金如土。

此时的她早已被舞池的灯光浸染了,她已离不开这样的社交舞台了。这也是她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光,然而青春的岁月是短暂的。

父母知道小曼的价值,精心地为她挑选合适的对象。王赓1895年生毕业清华大学,赴美留学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又有西点军校背景前途不可限量。

19岁的她就这样懵懵懂懂嫁给王赓。婚后王赓也是对她疼爱有加,王赓是个传统的男人,一心扑在他的事业上。只要妻子在家中相夫教子,那就足够了。可她是陆小曼啊!她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她渴望浪漫不喜欢被世俗绑架。

一场社交舞会下来,吃喝打扮,可能就要花掉王赓一个月的收入。常年这样的开销王家还是有些吃力的,多次的社交聚会邀请王赓参与,但都被工作忙拒绝了,此时的她开始感到孤独和寂寞,她不愿做被关在笼中的金丝雀。

名媛们无聊的时候,吃饭、喝酒、打牌、跳舞、唱戏,在以前这是太过于平淡的一件事了,可现在变了。生活变得太过无趣,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与家人经常发生矛盾甚至恶语相向。

婚后的生活太痛苦了,开始吵架消极反抗。缺少丈夫的浪漫陪伴,加上家人的责骂,生活开始消沉。她开始觉得王赓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但是王赓丝毫没察觉出小曼内心的变化。

2、机会

此时的王赓可能有点厌倦了,在公务缠身时,他会懒散地对志摩说:“志摩我在忙,叫小曼陪你一起去吧!”有时王赓还会对小曼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去玩吧!”就这样二人在无意的交往中暗生情愫了。

王赓和志摩本就是好友。但是面对富有浪漫情怀的诗人,王赓大意了。徐志摩曾错过林薇因这样的才女,现在又面对这样不可多得的奇女子,徐志摩被深深吸引了。这是上天故意的安排吧!

此时的志摩与小曼可算同病相怜。诗人的才华浪漫填补了小曼内心的空虚与无助。一个美丽多情的才女弥补浪漫诗人的失恋。

他们热恋了。爱情是自私的是勇敢的,面对这世间的重重阻隔。面对封建礼制的打压,他们一见倾心、义无反顾、山盟海誓,就这样他们彼此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他们打算结婚。

3、离开的结局

就在要结婚前,徐志摩突然离开去了印度,独自剩下她一个人在战斗了。思念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陆小曼。她身体越来越差,几次要放弃的时候,都是徐志摩的鼓励,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在一个没有女子提出要离婚的年代,她第一个提出。换成是我们现在这样的年代都得三思,就为了追逐这虚无的爱情。得知小曼和志摩的事情后,王赓非常的痛苦。一边好友,一边是妻子。王赓想尽各种办法挽回,可惜他们俩毕竟不是一路人,无法体会陆小曼的感受。

小曼也曾寻求自己母亲的帮助,没想到父母非但没有帮助,还执意要破坏她和志摩的关系。为了等徐志摩回来,她几次病倒不愿离开。后来父母的以死威胁,最终小曼同意一起移居上海。

徐志摩回国后找不到小曼,几经奔波。去找他的前妻张幼仪,又找胡适和刘海栗帮忙。最后还请出他的老师梁启超作为他们的证婚人。王赓最终同意离婚,出乎意料的是王赓参加了他们的婚礼,还亲手写了七个大字“苦尽甘来方知味”作为贺礼。

1926年10月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了。结婚五年多的时间,也许有个一男半女,她的生活将会是美好的。可是命运就是这样安排,不管是和王赓还是徐志摩在一起,他们都没有小孩。

难道她们都不喜欢小孩?这个原因有点让人痛心,为了和徐志摩结婚。陆小曼瞒着两个男人打掉王赓的孩子,已至后来落下病根,终身不能怀孕。这对一个女人来说代价太大了。

4、诗人的痛苦

小曼和徐志摩在硖石不到2个月就被迫离开家乡来了上海,此时的小曼身体越来越差,后来的几年一直与药为伴。他以前就有心脏病、胃病、神经衰弱等疾病,从北京到硖石再到上海病情一直在加重。

徐志摩在上海的这段时间一直不怎么愉快,这个浪漫主义诗人,开始慢慢感受到与小曼生活上的痛苦,婚姻瞬间的美丽,一点一点地折磨着他,从美丽浪漫的爱情,到大喜大悲的经历,到现在的不喜不悲。

在徐志摩到北京后写给陆小曼的信中,有一半是谈到钱的问题。陆小曼在钱的问题上给徐志摩造成很大的压力。

徐志摩一直忍受着,他应该给他更好的条件满足小曼的物质追求,于是他们搬到了法租的花园别墅,后来又搬到一座有三层楼的豪华别墅,在过惯有钱人的生活中陆小曼才觉得这才是他该过的生活。

她是一个大手大脚花钱的女人,她常去戏院,还喜欢去赌场,日常用的都是洋货,去高档餐厅更是家常便饭。也许这才是她的本性,这一点有了解过陆小曼的人应该都知道。

当时的朋友王映霞就回忆说:“陆小曼买衣服从来不问价钱,不管需不需要,喜欢就买。”只要她需要花钱的,徐志摩就得想办法,他参与三所大学的讲课,还要兼职写诗赚稿费,只为供养着她。

陆小曼身边从不缺朋友,徐志摩就这样卑微地活在陆小曼身边。与之相比的第三者,翁端午天天到陆小曼家,有说有笑亲密无间,此种暧昧关系在那个年代是道不明的,但小曼是深爱着徐志摩的。

5、护她周全

在徐志摩去世后,翁端午照顾她,供养着她。翁端午也是个有家室的人。也算是一个出身名门的人,祖上是光绪皇帝的老师,自然也是家财万贯。他懂女人陆小曼是个有才华又漂亮的女人,与陆小曼有相同的爱好抽大烟。

徐志摩生前是知道这些事的。他的母亲曾告诉过媳妇在家与别的男人抽大烟的事,徐志摩说:“只要陆小曼和翁先生是一起躺在烟榻上吸他们的大烟,就不会出什么事。”

陆小曼一生三个重要的男人,王赓、徐志摩、翁端午三个,就像是陆小曼命中注定的护花使者。正人君子王赓激发她的少女情怀,浪漫诗人徐志摩给她自由的爱情,翁端午则是继承徐志摩成为她后半生的“点烟人”。

可以想象被大烟控制的女人,没大烟抽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这是徐志摩早就看到的,他供着她由着她。徐志摩不希望她因被大烟控制,变成风流寡妇的样子,这样有辱自己家族的名声。

陆小曼喜欢上海这种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引起小报记者的关注,在《福尔摩斯小报》上对陆小曼进行大肆的攻击,当时的报纸文章,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祸水”这个罪名就是这时期被扣上的。

徐志摩死后,她的生活一下失去了保护,徐家的指责痛骂,就连何竞武、胡适、林徽因、金岳霖都不肯原谅陆小曼。

在悲痛中陆小曼写下长篇悼文《哭摩》,过去她听不进徐志摩的劝,现在徐志摩死了她开始变了。素服终身,不再出入歌舞晚宴,大门不出,明亮的卧室挂着徐志摩大大的遗像,每隔几天,买一束鲜花送给他,深表忏悔。

她不仅是漂亮多才多艺的女人,能歌善舞,交际广泛。这样的女人连徐志摩的前妻都嫉妒她,王赓想拥有她,徐志摩想追到她,翁端午想占有他。陆小曼只属于她自己,她并不属于任何人的。他们甘愿共同守护这样的一个奇女子,愿化春泥更护花。

6、成就

徐志摩的死使她后半生开了挂。后半生她做两件事:一是绝不损毁徐志摩的声誉,潜心修炼自己的绘画天赋。二是为徐志摩编书,完成徐志摩的书籍就有《云游》《徐志摩诗选》《志摩全集》《志摩日记》《爱眉小札》。

她下定决心开始学画,请何天建和陈半丁教画,王星伯教诗。于1941年开办个人画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作品入选第一次第二次全国美展,1957年加入美术家协会,1959年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

她成为了妇女们的榜样,也成为了那个他希望的看到的人。“祸水”这个名称渐渐地远去了。

纵观她的一生,她有些自私,总要别人围着她转。这是上天赋予她的能力。她可以毁自己的一生,也可以毁别人的一生,但她也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生。

也许这就是才女,一生惊奇与世斗艳。尝遍人生心酸苦乐,唯留一代才女美名,曼妙的身姿回荡我们脑海。愿这样的才女能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因为他们的身上肯定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

作者:伏念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