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全球第一创投人中国首富沈南鹏~红杉中国相关网站(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创投拐点不可怕 未来20年投资机会远大于以往)

导读 全球第一创投人文章列表:1、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创投拐点不可怕 未来20年投资机会远大于以往2、十二部门联合发文,山东力促创投发展!项目储备丰厚,深创投、达晨

全球第一创投人文章列表:

全球第一创投人中国首富沈南鹏~红杉中国相关网站(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创投拐点不可怕 未来20年投资机会远大于以往)

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创投拐点不可怕 未来20年投资机会远大于以往

2021年,国内创投市场似乎充满着“拐点”。一方面政策环境变化,令不少曾经被创投机构广泛看好的赛道正失去原先的高成长潜力,另一方面美国对中概股加强监管,正令原先的“两头在外”创投模式失去增长空间,很多创投机构预计美元基金或将迎来增长“拐点”。

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对此表示,去年他最大的感受,第一个词同样是“拐点”。

“这个拐点,不仅仅是投资方向,创业方向也存在着拐点。”他指出。首先,2016-2020年很多机构预测中国创投市场将迎来大浪淘沙,但事实上并没有发生,但从去年起,创投行业大浪淘沙阶段已经来临了。其次,创投机构的投资逻辑也出现了拐点,2000-2010年期间,很多国内创业者一直在模仿美国模式,2010-2015年中国创业公司开始有自己的战略创新,2015-2020年越来越多中国创业公司开启了技术创新,但从2020年后,中国创业公司还将如何创新,又是一个创投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7年我离开KPCB创建CCV,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帮助中国企业产生新的创新。因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中国创业企业从诞生起,不仅仅要成为国内伟大企业,还要打造世界级企业,这就是一个新的拐点,值得创投机构去扶持。”他直言。这也给创投机构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拓宽创投机构自己的视野,如何帮助中国创业企业不但立足国内,更能在全球市场大展身手,都是创投机构需要提升的能力。

周炜还表示,创投行业的另一个拐点,来自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的此消彼长。国内创投市场发展初期,主要是美元基金主导,但随着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未来美元基金的出资可能会出现一个较快的收缩。相比而言,未来10年中国企业的创业创新资金扶持,将从以往依赖境外资本,转向以境内人民币资本主导。

“这需要创投机构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与各类人民币引导基金开展沟通,共同创造一个新的资金生态环境。毕竟,受益欧美相对完善的股权投资市场环境,美元基金的资金生态环境是相对成熟的,而人民币基金的资金生态环境需要众多创投机构共同磋商建设,让他变得更加成熟、有序、良好发展。”他坦言。但毫无疑问的是,未来10年,人民币基金将占据主导地位,美元基金则处于次要位置。

“近期,我跟美元基金LP(出资人)做了一个年底系列的视频会议,他们都担心互联网模式在中国是不是进入了尾声,因为中国国家相关部门似乎不支持模式型平台型公司,未来中国的大公司到底来自哪里。我就告诉他们一句话,你过去看到的互联网时代,中国每家平台企业都盯着国内市场开展竞争,Tik Tok出境发展仅仅是偶然事件,但在当前,我们在中国投资的大量硬科技公司,比如机器人公司、AI公司、自动驾驶公司、科技医疗公司,都将目标设定在打造世界级企业。”周炜表示,他还给这些美元基金LP描述了一个场景,即1990-2000年民众看科幻电影,里面出现的机器人,各种面向未来的先进机械设备都标注日文,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默认日本会在高科技领域领跑全球。到了2000-2010年,这类科幻电影里的先进科技设备标注的都是韩文,很多就认为韩国未来在高科技领域领跑全球,但从2010年起,越来越多科幻电影里的高科技设备都标注中文,中国会不会像日本、韩国般每隔10年被替换?

“我告诉这些美元基金 LP,不会,中国在高科技方面一定会领跑全球50年,甚至更长。因为中国的深度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较的。”他强调说,目前CCV有一个梦想,就是未来会在全球任何一个港口码头、工厂,养老院等领域机器人设备上,都能看到“中文”,看到他们所投资的中国硬科技企业。

“我告诉美元基金LP,未来中国会出现上百家机器人研发企业,在各个应用领域领跑全球,因此我们会重点投资智能化、数字化、全球化的中国创业公司。”他指出。对老一代创投人而言,这需要他们扭转观点,调整投资技能,重新塑造新的团队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趋势,但这背后,是未来20年的创业投资机会,将远远大于以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十二部门联合发文,山东力促创投发展!项目储备丰厚,深创投、达晨、毅达都来了

近日,山东出台的创投新政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

为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快形成“创业创新 创投”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山东省发改委等十二部门于10月24日联合印发了《山东省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近年来,山东省创业投资发展规模逐年扩大,投资山东的创业投资金额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注册在山东的创投基金备案基金数量、基金管理规模、投资案例数等主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投资山东省的创投基金累计投资额530.6亿元,山东省注册的创投基金在中基协备案的创投基金1530只、募资规模1409.2亿元。

接受采访的多家创投机构表示,均有和山东不同地区基金进行合作,通过近几年的投资发现,从几年前的较少人关注到如今机构纷纷而至,投资热情高涨,山东地区的创业环境和创投氛围都在发生变化,加上一些当地特有的产业优势,比如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氢能、医疗健康等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

18条新政力促山东创投发展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共分四部分、18条,其中涵盖了聚焦畅通创业投资“募投管退”环节、统筹资源要素和产业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协调服务等四大方面举措。

同时,还提出6大项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包括放宽引导基金出资比例,省级引导基金出资比例由原来最高可出资30%提高至40%,省、市、县(市、区)级政府共同出资比例由最高可出资50%放宽至60%;省级引导基金在天使基金工商注册之日起3年内(含3年)向社会出资人转让股权或份额的,可以省级引导基金原始出资额转让;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总部认定为基金型总部企业(机构)等等。

鼓励国有创投机构股权结构多元化。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创投机构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创投机构与社会优秀管理机构合作等细则也受到机构的关注。

京铭资本董事长兼CEO刘翔指出,具体措施来看,进一步放宽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比例上限,对于国有创投机构的管理机制进行优化,释放了更多活力,更加有利于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互动,发挥出各自最大优势。同时,《若干措施》的支持政策也是含金量十足,特别是对于优秀创投团队的“惠才政策”和创投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好的吸引力。

华大共赢管理合伙人王磊也表示,《若干措施》明确发挥调动国资的力量,增强国有创投的活力是新政的亮点之一,此前上海、苏州等地的国资在助力地方创投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此次新政更多细则落地,能够将政府的支持、国资的作用、上市公司的力量以及市场化的机制协调发挥作用,共同促进山东地区创业投资的发展。而华大共赢也已经在山东落地基金,依托华大基因龙头企业合作地方基金。

毅达资本合伙人、山东区域负责人王寅之表示,此次山东关于创投的新政在“募投管退”方面都颇具亮点。

首先,募资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募资的来源渠道。《若干措施》明确鼓励多元化的募资渠道,比如允许机构发债,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理财资金与机构合作,明确进行QFLP、QDLP的试点工作等举措,在当下行业普遍募资难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创投行业发展的一股“暖流”。

其次,投资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若干措施》对于投资早期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项目的扶持力度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从政府层面以具体的鼓励措施,像对于早期项目投资的让利、资金补偿,再例如对国有创投考核体系的差异化考核,也进一步从政策上驱动创投基金向早期项目倾斜,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以基金为杠杆促进硬科技的产业化进程。

第三,退出方面,进一步畅通了基金的退出路径。比如尝试S基金的落地,提出的股票实物分配等也具有创新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资金的效率,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将基金退出进行市场化运作。

此外,措施中明确提出,支持创投机构高端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对知名风投创投机构实施“靶向招商”,给予明确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头部创投机构来山东投资发展,对接资本市场助力企业融资,营造投资山东的良好氛围。

《若干措施》支持产业龙头企业进军创投行业。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鼓励产业龙头企业设立创投机构,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汉唐创投董事长、总经理刘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产业龙头企业设立创投机构,是未来产业投资的重要趋势之一。汉唐创投在此方面已经具有多年实践经验,与多家上市公司深度合作,着重发力产业链整合。《若干措施》的出台,对此类产业龙头企业是重大利好,一方面会激励本省的上市公司提升产业整合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和高度,另一方面也会吸引外省龙头企业参与到山东省范围内的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资本运作,为山东省的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规模效应初显 山东创业创新再晋级

根据《若干措施》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山东省创业投资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在山东省注册的创投基金数量及投资额年均增长15%以上,济南、青岛成为全球新兴风投创投中心,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区达到10个以上,50家以上头部风投创投机构落户山东,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地创业投资品牌领军企业达到30家以上,创业投资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明显增强。

近几年,山东先后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推进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的若干措施》等,各市也纷纷出台了含金量高的奖补支持政策,积极为创业投资发展培育成长的沃土、营造良好的环境,多措并举为创业投资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便利服务。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栋指出,创业投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阳光雨露,是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登陆“双创”板块的重要推动力量。

截至2022年上半年,投资山东省的创投基金累计投资额530.6亿元,同比增长40.7%,是2020年的1.6倍。从在山东省注册的创投基金看,山东省在中基协备案的创投基金1530只、募资规模14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72%,是2020年的4.4倍和3.2倍,创投基金的只数和规模在全国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3.1个和1.2个百分点。

从投资行业区域来看,也呈现出日趋多元化的态势。到2021年底,山东省创投基金涉足行业已达26个,其中新材料、环保工程、先进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网络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创投项目持股比例和投资阶段呈多样性,2021年,山东创投基金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扩张期的占比分别为24%、16.4%、15.4%和44.2%。

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方式之一,创业投资重点培育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和原始创新领域的科技企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阳光雨露,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我国资本市场中创业板超过七成、科创板超过八成的公司均得到过创投机构的多轮投资,山东2021年IPO上市的企业中,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的渗透率达到95%。

山东成项目储备“富矿” 机构深入布局

数据显示,山东拥有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3.16万户,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36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777家,“小巨人”企业757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位;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5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788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00家、2.3万家、3.2万家,逐渐成为创业投资的“丰沛资源”“科技富矿”和资本市场“价值洼地”。

王寅之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目前毅达资本在山东投资的项目数量超过50个,总金额超过30亿,其中4家企业已上市,1家企业IPO过会待发,还有一批项目在会和准备报会。早在2014年,毅达资本就在山东部署了驻地团队,2019年6月,毅达资本在烟台设立了规模30亿元的山东毅达创业投资基金。2021年,毅达资本又在济南落地了总规模3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的山东高投毅达新动能基金,这也是山东省首个实现省、市、区三级联动出资组建的园区基金。

汉唐创投在管基金规模近15亿元,其中在山东投资的企业涉及军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投资额已达数亿元。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军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

源创多盈投资于山东的项目数量51个,投资金额20亿,上市家数17家(山东有11家)。主要集中于双碳、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现代服务等。

源创多盈投资总监张潇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已经投资的龙头企业里面,已经有一些进行了相关投资,具体分为两类:第一,投资于主营业务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做大了主营业务的广度、为龙头企业新增加了业务增长点,是更为长远的发展;第二,投资于非主营业务且无关联的项目:上市企业募资的实力较强,除了主营业务外,大量闲置资金灵活运用;可参与到创投行业,发现跨赛道的优质企业并完成投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支持了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除了以上机构,包括深创投、达晨财智、同创伟业、盈科资本、洪泰基金等机构,近几年纷纷在山东设立基金。

就在本周,深创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倪泽望带队与山东财金集团、山东新动能基金公司在山东进行了全面深化合作座谈会。根据山东省财金集团、新动能基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雷介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1100余个企业项目,投资规模突破14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融资超5000亿元。

而深创投在山东也进行了长期的布局,投出了以天岳先进、英科医疗等上市公司,深创投和新动能基金公司合作落地的财金红土等多只基金,投资了万华化学、青岛天仁微纳、荣昌生物等近20个高成长性项目,为促进山东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倪泽望指出,新动能基金公司与深创投在基金投资等领域有着扎实的合作基础和良好的合作前景,期待与新动能基金公司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健全全方位务实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在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企业等领域投资合作。

责编:岳亚楠

校对:姚远

城市与资本双向奔赴,青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

进入热情如火的六月的第一天,缘于城市与资本的“盛会之约”即将再度开启,踏上发展新征程的青岛,再度彰显了不负大好时光,以奋斗赢得未来,“走在前、开新局”的担当与实干。

在6月1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许德林介绍,由青岛市政府主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指导的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将于2022年6月10日至11日举办。

本次大会以“创投风投创时代,创新创业创未来——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构筑科技策源新高地”为主题,紧扣创投风投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亮点精彩纷呈,有望成为一届更加精彩、更有特色、更具影响力的创投风投盛会,为青岛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新动能。

这份“盛会自信”的背后,是青岛对资本始终如一的“诚意之邀”。

2019年5月9日至10日,青岛举办了首届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正式向全球资本发出成为青岛“城市合伙人”的邀请,认知资本、借力资本、善用资本成为这座有着浓厚金融基因的城市的发展新思维。

三年多来,青岛从政策体系、营商环境再到产业生态、城市氛围的营造上全方位协同发力,让“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握在一起,努力成为“城市合伙人”心中的首选之地,创投风投机构来青合作的热情日渐高涨,私募基金行业发展速度远高于全国。

与此同时,已成功举办三届的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行业聚焦的高端专业会议,见证了三年来青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走过的每滴汗水、每个笑靥、每个跨越。

围绕经济金融方面关键性议题,前三届大会都邀请了众多国内外创投界大咖交流探讨、分享思路、凝聚共识,为青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为中国创投风投行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创投风投的“青岛声音”日渐响亮。

这份“盛会自信”的背后,更是青岛与资本共生共荣的相互成就。

适宜创投风投发展生态圈的打造,资本之水的汹涌澎湃,带给这座城市的深刻改变,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青岛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资本“第三城”。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末,青岛私募基金管理人436家,居全国第10位;管理基金1895只,居全国第9位;管理规模1777.45亿元,居全国第14位。

在四年之前的2018年末,青岛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管理规模存量仅分别为236家、414只、640.4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15位、19位、21位。

不仅是数量的增长、位次的前移,更为重要的是,高质量资本聚集极大地改变了青岛的产业版图,浇灌出青岛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欣欣向荣”。无论是创新引领的新旧动能转换,还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悄然布局,因为资本的赋能,都得以“加速跑”,产业活力被空前激发。

几个简单的数据可以力证。

相关机构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城市榜单,青岛位居第9位,从各个分指标来看,青岛科技创新产出排名全国第9,科技创新潜力排名全国第5,体现了在相关方面的创新引领力。

2021年,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4.5%。

这份“盛会自信”的背后,是城市与资本共同向未来的坚定。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新蓝图,明确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航向。

步入新发展阶段,随着产业变革的加速,城市间的竞争正日益从过去围绕低端产业的同质竞争,转向更高层级的产业链竞争,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全面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产业形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城市间的比较优势也在相应地深刻调整。

创投风投资本作为撬动城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集聚、资金汇集的重要杠杆,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体经济振兴、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再塑青岛发展新优势的必选项。

也正因如此,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较以往更受关注与期待,青岛将以更高的标准向全世界呈现一场资本盛宴,展现青岛乃至中国在创投风投领域的开放与活力、成长与自信,让城市因盛会而闪亮,让盛会因城市而嬗变。

如约而至的盛会

关键时刻的关键抉择,总会激发出一座城市超乎想象的澎湃活力。

当下,受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的如约而至,传递出孜孜以求于资本之力激荡城市发展新能级的决心与信心,展现出握手资本、握手未来的诚意与热情,城市与资本的双向奔赴“再加速”。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介绍,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是青岛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精神的具体举措,更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集金融市场要素资源,有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际行动。

据悉,本届创投风投大会会期两天,内容紧凑、集约高效,紧密围绕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展开,立足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共同探讨全球创业与投资新机遇。大会将切实发挥创投风投的助推作用,全面推动创投风投中心和高质量资本聚集高地建设,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本届大会重点体现“三大聚焦”。

聚焦实体赋能。大会将创投风投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位,为与会嘉宾提供更精准的交流场景,持续激发产业活力,加强资本与科技创新策源的立体联动与交流合作。参会机构涵盖深创投、盈科资本、东方富海、松禾资本、鼎晖投资、基石资本、中芯聚源、弘毅投资等头部创业投资机构及股权投资机构。

聚焦“两链融合”。大会聚焦创新生态营造、企业培育成长、产业集群发展,组织开展对话交流、成果发布、项目路演,推动创新链与资本链深度融合,为创新企业打造融资直通车。

聚焦“开放共享”。大会将邀请中国证监会、中基协、省政府有关负责人以及近百位国内外主流投资机构、智库专家参会。围绕责任投资、科创金融、产业投资、科研成果转化、城市更新等话题展开思维碰撞,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创新交流共同体。

拔节生长的资本之城

以盛会为平台链接全球资本,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不断拔节生长是青岛执著于“盛会之邀”的动力所在, 而三年多的努力与探索印证了创投风投中心建设的全面起势。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介绍,围绕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全市上下协同努力,在聚集市场要素资源、促进创投风投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创业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多次获得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高度肯定。

2021年,青岛创业投资产业集群成为纳入省重点培育支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的唯一金融领域产业,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建设首次作为重要任务之一纳入山东省“十四五规划”。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加强劲有力。截至2021年末,我市股权创投类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占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比例为79%,较全国平均占比高12个百分点。全市接受股权创投类私募基金在投项目共计1360个,在投规模1037亿元,超半数集中在“四新”经济领域。

基金助力“双招双引”效果突显,加速重点产业集聚,通过资本招商成功引入京东方落户青岛,优化 “芯屏“产业集群布局;引入视频人工智能拟上市企业以萨技术、催生人工智能第一股创新奇智,不断壮大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创投风投的深度参与也助力企业上市屡创新高。2020年,青岛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7家,2021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青岛军团”的强势崛起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抹耀眼的亮色。

创投风投的助力,还使得“青岛军团”既涌现出如海泰新光、云路新材等掌握核心“硬科技”的科创板企业,也有如征和工业、冠中生态等细分领域行业冠军登陆资本市场,更为我市储备了电科思仪、中加特、中科航星等上市后备资源。

2020年、2021年青岛创业投资实际募资额和实际投资额考核在全省均位列第一。

青岛创投风投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经验,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地方体制改革经验专门刊登推广。

高质量的资本矩阵中,具有“四两拨千斤”作用的政府引导基金不可或缺,其使命之一就是提高本土创新创业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机构投向科创企业的早期阶段。

截至目前,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联合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国家队”引导基金、中金资本等央企以及前海母基金等国内知名机构累计参股设立基金125支,总规模1299.1亿元、实缴规模463.8亿元,其中市级政府引导基金认缴164.5亿元、实缴60.5亿元,撬动资本近8倍,较好发挥了财政资金吸引撬动作用,协同社会资本共同致力于青岛市创投风投中心建设。

寻求“未来之光”

资本是“黏合剂”,驱动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的聚合;更是“催化剂”,让创新、创造、创业更快地发生。

正因如此,资本流动与变化正日渐成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变迁的映射,资本的力量日渐强大,甚至被视作一座城市发展的“未来之光”,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谁抢占了资本先机,谁就拥有了赢得未来的“密钥”。

一直以来,深圳创投风投多项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 4月初,深圳发布实施《关于促进深圳风投创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引发关注。《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深圳创业投资发展环境,力求集聚全球顶级创新资本要素资源,赋能全市科创企业发展,助力深圳打造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对高质量创投风投资本的渴求,正成为城市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尺。

当下的青岛,正按照“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四个发展导向,重点在打造“六个城市”上集中发力、全面推进。其中,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就是要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在重大产业项目上实现突破,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前列;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而这,更需要高质量的资本助力。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青岛也不断“加码”。

近日,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进一步支持打造创投风投中心若干政策措施奖励实施细则》,明确对各类创投风投机构的奖励条件、奖励对象和相关程序,切实发挥政策对吸引资本集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构建创投风投生态的带动作用。

打造适合创投风投发展的最佳生态圈是青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重中之重,而这种生态圈,制度完善及具体措施的全面谋划是最基础“底座”,伴随《实施细则》的出台,“底座”正更加完善与坚固。

站在全新的历史锚点,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将是一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让我们静待盛会开启,去共同感受城市与资本双向奔赴的脉搏跳动。

二○二二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将于六月十日启幕

包括一场主论坛、六大专场、二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路演

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6月1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青岛市政府主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指导的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1日举办。本次大会以“创投风投创时代,创新创业创未来——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构筑科技策源新高地”为主题,紧扣创投风投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为加快青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据悉,本届大会将以“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采取“一主六专双路演”的会议结构,包括1场主论坛、6大专场及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其中,6大专场主要围绕“开放融通——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资本聚力市南,科创共赢未来”“践行责任投资,构建共赢产业生态”“打造创投风投示范区,引领财富管理新突破”“科创母基金助力青岛科技策源新高地”和“区市线上推介”展开;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则涵盖院士成果转化项目和“四新”经济项目2大板块。

与前三届创投风投大会相比,本届大会在公布内容上有所创新,在继续发布行业年度白皮书、签约重点基金项目的同时,首次邀请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参会,围绕有效发挥创投风投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作用,不断拓宽创投风投与实体经济对接渠道。其创新内容包括公布最具投资潜力企业名录;展示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建设三年来取得的成果;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首次开设项目路演专场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的出席嘉宾不乏重量级。截至目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深交所副总经理李辉,中国诚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童来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小奇等嘉宾将出席大会。

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

会期

6月10日至11日

主题

创投风投创时代,创新创业创未来——

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构筑科技策源新高地

议程

『一主六专双路演』

1场主论坛

6大专场

开放融通——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资本聚力市南,科创共赢未来

践行责任投资,构建共赢产业生态

打造创投风投示范区,引领财富管理新突破

科创母基金助力青岛科技策源新高地

区市线上推介

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路演

院士成果转化项目

“四新”经济项目

创新

首次邀请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参会,围绕有效发挥创投风投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作用,不断拓宽创投风投与实体经济对接渠道

将公布最具投资潜力企业名录

展示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建设三年来取得的成果

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首次开设项目路演专场

三大聚焦

聚焦实体赋能:将创投风投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位,加强资本与科技创新策源的立体联动与交流合作。参会机构涵盖深创投、盈科资本、东方富海、松禾资本、鼎晖投资、基石资本、中芯聚源、弘毅投资等头部创业投资机构及股权投资机构

聚焦“两链融合”:将聚焦创新生态营造、企业培育成长、产业集群发展,组织开展对话交流、成果发布、项目路演,推动创新链与资本链深度融合,为创新企业打造融资直通车

聚焦“开放共享”:邀请近百位国内外主流投资机构、智库专家参会,围绕责任投资、科创金融、产业投资、科研成果转化、城市更新等话题展开思维碰撞,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创新交流共同体

来源:青岛日报

中国创投人去新加坡讨生活|钛媒体创投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这一国土面积仅有733.1平方千米,约等于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面积总和的宜居花园城市----新加坡,成为了资本聚集的饕餮盛宴场。

仅9月这里就举办了6场大型商业会议,募资方向的Super Return Asia,Mercer Global Investment Forums 、Tech in Asia Conference、 Deal street Asia主办的亚洲 PE VC峰会, Milken Institue主办的亚洲峰会,Asia Crypto Week主办的加密货币会议TOKEN 2049。

“本以为Token 2049是一个高规格的会议,没想到是一个大的‘Party场’,”一位前来到新加坡寻找机会的创业者说,“近百场活动,近百场Party,任何会议结束后都有Party环节,大家会一起约一场宵夜或喝点小酒聊至深夜,在这里从未感受到国内的资本寒冬。”

当时朋友圈有传言,国内有七成的投资人、企业家都在新加坡参加活动,致使当地酒店的价格直线飙升2-3倍,有的甚至被炒到上万元一晚上,被老板安排前往参加Super Return Asia活动的某美元基金募资负责人Shery不禁感叹,“简直是一酒店难求呀。”

看似热闹,真正谈钱的没几个。“大佬来这里是为了休闲吧,游艇局、酒局、雪茄局、养生局、谈经济形势局,场面堪称《华尔街之狼》现场版,别人‘战绩’如何我不清楚,反正我是虚行一趟。” 这是Shery对于新加坡之行的总结。

资本的饕餮盛宴

新加坡本地从来不缺钱。

亿万富翁家办的云集之地。Henley & Partners研报显示,2022年预计会有2800名亿万富翁前往新加坡,通过设立家族办公室的方式管理资产。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戴森电器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等众多世界顶级富豪,均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

2018年,新加坡家族办公室数量仅50家,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已增至800家。据报道,目前至少有600个家族办公室的申请者正等待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审批,即将带来的资金额超过120亿新币。

家族办公室的爆发现象要归功于2019年,当时新加坡政府 “不遗余力”的推广,不仅降低家族办公室的设立门槛还给予很多优惠的税收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家族办公室税务豁免政策13R和13X(2022年已分别更名为13O和13U)。

当全球富豪蜂拥而至时,今年4月新加坡政府提高了家办税务豁免计划下设立基金的门槛。13O免税计划的门槛,从原来没有明确规定(市场共识为500万美金起)到现在的1000万新币(约合5000万人民币),且在两年内要达到2000万新币(约合1亿人民币),金额是原来的四倍。

“业绩一般的投资机构很难拿成熟家办的钱,新成立的家办或许有机会,但需要时间等待他们落地。”新加坡投资人George向钛媒体表示。

依据George的描述,目前新加坡的家办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成熟家办,他们对资金的用途、投资规划非常清晰,资本应该投向哪里,投给谁,有一份明确的清单。比如,更倾向投资国内头部美元基金,这一类的GP过往拥有漂亮的投资业绩、全球化的视野、投资经验丰富且在新加坡设有办公室,便于与LP随时沟通投资策略和资源对接。

另一种是新成立的家办,钱还没到位。新规后家办的审核时间从原来的4个月延长至8个月,目前恐怕是万人“朝圣”新加坡的热度大于资金落地的速度。

国内的一线投资机构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蓝驰创投、源码资本、元璟资本等十余家机构均在新加坡开设办公室。

海外资本也同样看好新加坡。2022年7月,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在新加坡开设办公室,以扩大其在该地区的投资组合;今年5月,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在新加坡开设办事处,这是维港投资在中国香港以外的首个办事处。

FA同步跟上,继华兴资本19年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后,光源资本、泰合资本今年也先后在新加坡设立总部。

据悉,今年8月泰合资本与新加坡合作伙伴Mask Network,围绕Web 2.0与Web 3.0连接与发展的话题举办了一场4个小时的沙龙活动,邀请到近80位新加坡本地及泰合生态圈创业者、投资人们到达现场。

“相较于2021年的火热,今年东南亚市场风格变得趋于谨慎,但优秀的早期项目从数量和融资金额角度仍然保持交易热度,一些有业绩支撑且估值合理的成长期项目也陆续完成大额融资,不少东南亚市场本地VC此前募集了金额可观的新基金,在市场整体估值中枢下移的过程中可以找到更为合适的布局机会。”深耕东南亚市场多年,服务了不少区域头部创业企业融资交易的本地精品投行千赐资本 Favour Capital创始合伙人方叶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

新加坡吸引着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富豪、创新领域公司、投资机构扎堆前往,2022年,这片“财富圣地”显得异常热闹。

“只是一个办公室”

同一个新加坡,在大家眼中的定位略显不同。

“新加坡只是一个办公室,在其背后我们是看好快速成长的东南亚市场。” 华兴资本东南亚私募融资业务负责人秦川如此描述新加坡办公室的定位。

从新加坡起飞,两个小时即可抵达印尼首都雅加达或越南胡志明市,作为通往整个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再合适不过。

对于此,光源资本东南亚首席代表兼新加坡办公室负责人薛敏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新加坡总部是作为辐射东南亚和海外其余地区的中枢,工作方向会围绕促进中国与东南亚本地的资本和战略合作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东南亚本地项目的投融资顾问服务、并购服务、战略合作业务,以及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的资本合作及战略业务落地的增值服务。”

“新加坡的地位有明显的提升。”对出海业务熟悉,拥有中国、美国、新加坡三地工作和生活经历的高榕资本合伙人刘新华在接受采访表示,“第一,硅谷逃亡,如今的美国硅谷已与往年大不相同,整个国家的安全指数,宜居指数在下降;第二,高榕资本平时投资、孵化的大部分项目是面向全球华人,拥有四分之三华人人口的新加坡在此时非常具有吸引力;

第三,新加坡已并非华人社会、中国企业出海试水第一站、东南亚区域总部这样的简单定位。”

他列举道:“第一,新加坡本地已经出生、成长乃至繁衍出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创业公司,比如跨境电商Shopee、多元化出行平台Grab,起步于新加坡拓展至整个东南亚市场。同时,过去一年基于Web 3.0、SaaS的创业者也开始在新加坡设立公司、设立总部,但是他们的志向远不止东南亚市场,而是瞄准了全球化市场。比如我们之前有投资过的ADVANCE.AI,触角已从东南亚市场延展至欧、美、日、韩等地区。

第二,许多出海企业采用双总部平行运作模式,一个在国内,一个在新加坡,这些现象足以证明新加坡的地位的提升。”

钛媒体了解到,蓝驰创投的被投企业高仙机器人、潞晨科技等新锐企业已在新加坡设立了办公室。

蓝驰创投表示:“portfolio海外市场的比例超过50%,去年在新加坡成立办公室,一方面是因为新加坡汇聚了大量的创业公司,是华人与技术创业者的高度聚集地,与蓝驰创投一贯的布局思路吻合;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支持被投企业出海。”

另一类“没有准备好”的投资机构,他们把新加坡当做潜在的LP池子。

尽管当时疫情严重,往返中新两地大约需要隔离俩个月,Shery仍然被合伙人委以重任派来参加Super Return Asia活动,“合伙人说整个创投圈都去新加坡了,你还不去,怎么募资,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短短的几天会议募集到资金是不可能的事情,本次出行能做的是摸底,了解LP对国内机构的看法、投资意愿、看重的指标是什么,也了解下同行在募资难的情况之下如何进展。”Shery如是说。

“国内美元基金投资遇阻,美元基金LP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直接导致募资难度再度提升,去新加坡或许变成了美元基金的一种被动选择。”一位业内投资人感叹。

对于此现象方叶表示很理解:“一些国内美元基金的LP希望看到他们所布局的GP能够走出去,拥有覆盖出海国际化项目及本地案子布局的能力,国内的VC拥有深厚的行业理解与交易经验,如果加深对当地市场的理解会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同时,国内VC也希望他们的项目国际化、本地化成色更高,我们今年接到了越来越多中国出海东南亚企业的业务合作需求。”

方寸之间的新加坡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或投资东南亚的中枢,或募资的新希望,但它并非核心“战场”。

并非核心“战场”

“新加坡市场太小,天花板太低了,给投资人的想象空间太有限了。” George表示。

新加坡的总面积大约是上海的五分之一,人口也只有500多万,自古以来它的优势是政治环境稳定、法律机制和监管制度透明、文化多元开放、高端人才聚集,增长的引擎也从来不是依靠当地人,而是发挥枢纽中心的作用,撬动全球资源来进行整合,疫情之后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2022年,索尼、戴森、台积电等大型跨国企业都在新加坡设立了亚洲总部。国内的互联网知名企业腾讯、阿里巴巴、华为、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爱奇艺,游戏企业米哈游、莉莉丝、跨境快时尚服装品牌 Shein也在新加坡“安营扎寨”。目前,约有37400家国际企业将业务设立在新加坡,其中包括7000家跨国公司。

“东南亚本地的创业者的人群画像与前几年相比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之前不少优秀的创始人拥有投资、咨询及投行背景,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有产业经验以及深厚技术背景的创业者,本地化理解及国际化的能力是他们的强项。” 在方叶看来。

但秦川则认为:“不少中国创业者是经历过互联网战争的一批人,他们在互联网的技术和玩法上都有相当过硬的实力,另外,能吃苦是中国人的优势,凭这些足以‘卷’起当地市场的‘战争’”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去新加坡就职、打工,据统计新加坡的人均DGP已经达到8万美元,日常生活的成本非常高,但面积却只有上海的五分之一。“这反向说明,新加坡不可能生产出那么多人才,这刚好是中国的优势,比如工程师红利、供应链人才的红利,中国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资源库。” 这是刘新华看到的中国企业的机会。

相较于国内硬科技、医疗大健康、企业服务三大赛道吸纳市场上六成的资金,教育、游戏行业几乎濒临消亡的状态,新加坡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TMT、教育、文娱、游戏、科技、医疗、跨境电商、物流等等,各个赛道百花齐放。

“有主动来创业的,也有被动来创业的。比如教育和游戏行业,国内教育赛道的发展遭遇瓶颈,创业者就把项目搬到了新加坡来做,先在新加坡找到目标人群做小规模的市场验证,然后进军印尼,这一类企业他们成立的第一天就是一家面向印尼市场的企业,并不是新加坡市场,新加坡人口太少,给予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想象空间太小。

再比如,游戏项目也是同样的操作方式,国内游戏版号的发行时而停止,时而发行,创业公司是要活的,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干脆拉着队伍出来新加坡成立公司,进军东南亚,这些是被迫出海的企业。”投资人David向钛媒体创投家讲述着他的观察。

据了解,中国公司来新加坡开设办公室非常简单,只需要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办好。

方叶也看到了国内主动出海东南亚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多,比如跨境电商服务、DTC、物流、SaaS等领域。中国成熟的供应链具有天然的优势,再加上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自古就是物流贸易的要塞,为通往全球各地创造了便利条件。

此外,今年10月27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就推动物流、移动支付等领域,建立了电商合作机制,为跨境电商提供了进一步便利。

复制到东南亚

新加坡市场做得好,并不代表东南亚市场能做好。

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包括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总人口数量超过6.5亿,是除中国、印度之外人口最多的区域市场,但是每一个区域都存在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

“不宜完全照搬,需要在本地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产品和服务。”秦川表示。

以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为例,为了适应不同地域用户的使用习惯,上线了马来西亚版、泰国版、新加坡版等等好多版本,App版本分别做差异化运营,比如印尼早晚高峰很容易堵车,Shopee的印尼版就曾经专门在高峰期推出摇金币的游戏,让用户堵在路上的时候可以摇金币换折扣,而马来西亚的版本在相同时段就没有这个活动。

据《2021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东南亚互联网经济在2030年有望达1万亿美元规模,逐步进入“数字十年”,其中电商、交通与食品、数字金融服务等行业,推动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GMV)达1740亿美元,到2025年预计超3600亿美元。

疫情让东南亚人逐渐习惯“线上生活”,直接把互联网普及率拉升了一个台阶,这两年东南亚的电商、游戏、视频、物流等市场规模正在呈爆发式增长。

蓝驰创投创始合伙人陈维广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数字化经济正在加速到来,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这是一个主动参与科技助力经济增长的绝佳机会。”

面对东南亚的高速增长,这个绝佳机会也存在其挑战。

在东南亚,新加坡之外的其他国家,很多本地人甚至连信用卡都没有,这也意味着没有信用记录、消费习惯等相关数据,擅长做大数据分析的中国公司难以发挥技术优势。

“我们看到东南亚SaaS生态需要一些时间去培养,企业端付费意愿在发生变化。当下也有不少跨境电商、文娱相关的中国创业者瞄准东南亚的庞大用户基数及新兴中产阶级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这是很有机会的探索。”据方叶对东南亚市场的观察。

东南亚其他国家还处于早期阶段,类似15年前的中国。 “很多中国的模式创新可以借鉴,但不一定完全Copy From China。”AC Ventures管理合伙人黄佩华表示。

“不同于大体量的单一市场,由于市场基础、文化语言差异以及政策的不同,在东南亚进行区域化复制是稀缺性能力,这对团队的本地化执行能力要求非常高。”在方叶看来。

比如物流巨头极兔速递,脱胎于oppo系列,创始人李杰起初只为解决oppo手机在印尼地区的运输丢件的问题,不曾想到,后期随着oppo手机业务的快速发展,极兔速递慢慢初具规模,并凭借着OPPO的销售网络开始承接其他业务。

目前已成为一家覆盖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新加坡、中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墨西哥、巴西、埃及共13个国家国际物流运输商,并获得了新加坡Temasek淡马锡 、博裕资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华港联合家族办公室的超78亿美元融资。

更有趣的是,极兔速递依据其对印尼市场的了解,衍生出了东南亚彩护品牌Y.O.U,至今已拓展至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覆盖近4万个点位,其背后依托的则是中国成熟的美妆供应链。2022年初获得了隐山资本、海纳亚洲创投基金、高榕资本、ATM Capital易达资本、M31资本的C轮 4000万美元。

“无论国内、国外创业都逃不出本地化这个命题,产品服务如何本地化、团队如何本地化、如何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快速占领市场。新加坡市场如此,东南亚市场亦是如此,想要一招鲜吃遍天是不现实的。”秦川表示。

结尾

“当下全球面临着多重危机影响,我们或许正在一个四五十年大周期的变化。创业者需要适当调整,从过去十几年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重新找寻机会。由于每个市场各具特点,初创企业在目前的环境下想要在不同市场同时作战是较为困难的。”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

他建议,对于创业者想实施全球策略前,要想想中国发生了什么,美国和中国的发展节奏,国家在全球的角色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力,要想明白如何利用好国内市场的比较优势、不同市场的政策影响力,比如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新能源投入,创业者能否利用好这些机会。才能更聚焦地出击以获得成功。

基于多年东南亚本地头部项目融资交易经验,方叶也通常会向出海的创业者提两个问题:“第一,优势评估,对比当地创业者、竞品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第二,是否拥有足够的本地化和国际化能力。”

新加坡成不了谁的救命稻草,全球经济格局巨变之下,唯有不断适应变化才可得以生存。(本文首发钛媒体App,编辑 | 郭虹妘)

应受访者要求,本人中Shery、David、George均为化名

调查丨美元募资正回暖,头部GP仍受青睐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2022年下半年伊始,多家VC机构相继宣布成功募集大额美元基金,一级市场的热情再度被点燃。

7月初,红杉中国被指已完成新一期约90亿美元(约608亿人民币)基金的募集,且此轮募资据悉收到了超过120亿美元(约811亿人民币)的认购;7月11日,启明创投宣布第八期美元基金已完成超额募资,总额达25亿美元(约169亿人民币);紧随其后的还有凯辉基金,宣布完成创新基金三期的首次关账,尽管并非美元但是也以外币为主,金额超过6亿欧元(约40亿人民币),重点投向中国。而春华资本、经纬、高榕等也相继进行新一轮美元基金的募资布局。

事实上,囿于当前的环境,今年VC机构募资的大背景并不乐观,但沉寂许久的投资机构们相继获得如此规模的“弹药”补给,或许显示出国际资金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

进入下半年后,美元VC机构的募资是否变得“相对容易”?新募集基金又将投向哪些细分赛道?当下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前景,各个机构以及海外市场的LP(有限合伙人)如何看待?带着上述问题,证券时报记者深入采访了多家美元基金以寻求最贴近市场的答案。

美元基金集中官宣大额募资

今年以来,虽然国内外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关于外资“撤离中国”的讨论甚嚣尘上,但过去几个月,国内多家美元基金相继宣布完成了美元募资或首次关账。据美国证监会文件(SEC Filing)显示,红杉中国备案登记了新一期美元基金,其中包括一只种子基金(Seed Fund)、一只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 Fund)、一只扩张基金(Expansion Fund)和一只成长期基金(Growth Fund)。据悉,美元LP对红杉中国美元基金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此轮募资计划目标是80亿美元,收到了超过120亿美元的认购,超额认购达50%,最终金额敲定在90亿美元。

无独有偶,另一家头部机构启明创投的第八期美元基金也同样超募,新基金打破了以往每期基金较上期基金规模增长约30%的惯例,此次规模超过上期募资的一倍以上,最终金额锁定在25亿美元。这也是在新冠大流行发生后,启明创投在30个月时间里连续完成的第二次美元基金募资,也将成为年内国内创业投资领域最大的美元募资之一。

以红杉中国、启明创投为代表的机构逆势募资,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市场逐渐回暖的信号,表明长期来看,国际资金仍坚定看好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前景。LP智库创始人国立波认为,虽然今年上半年美元LP在投资于中国的美元基金中出资大幅下滑,但成熟的、理性的LP还是会继续投资于中国市场,红杉中国美元基金超募的消息也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

就在上周,光速中国宣布旗下新基金已募资超70亿美元,其中23.6亿美元的后期“全球基金”将继续践行光速全球化发展的策略,通过中国、美国、印度、以色列、欧洲和东南亚的投资团队,投资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创业公司。与此同时,早在去年年底,光速中国完成9.2亿美元募资,加大绿色科技与硬科技的投资比重。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光速全球基金、光速美国和光速印度基金的超募完成,体现了全球机构投资者LP对光速的认可,光速的全球平台正在为所有成员企业提供全球视野及强大的资源支持,希望能积极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蓝驰创投在今年上半年也完成了合计规模55亿元人民币的双币基金募集。其中,美元基金LP包含了国际知名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等,过往投资人的复投率极高。“基于对蓝驰的认可,本期双币基金LP中,有多家机构都是连续出资。”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说。

上半年募资市场经历寒冬

事实上,今年以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元基金募资都处于寒冬状态。4月份时,就有传言称业内某大型美元基金募资受阻。现实情况也的确不容乐观,另类资产数据平台Preqin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四个月,中国内地注册运营的基金管理人募集的基金数量为16只,募资总额仅为65.6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均为去年同期的13%左右(不含政府引导基金)。而去年全年的募资总额为992.4亿美元。不仅如此,全球范围内投资于中国的美元基金募资下滑幅度同样明显。2022年一季度,投资中国的美元基金募集金额仅为14亿美元,约为去年四季度的三分之一。这是2018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且已是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下滑。

Preqin大中华区管理人数据副总裁黎子彬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中国,最激烈的募集阶段已经过去了,这几年不管人民币还是美元基金,都持续地在走下坡。基金管理人已没有了足够的信心募集新基金,而把干火药(基金备用金)比例降低,改往优化投后管理,务求把过往已投项目的价值最大化,借此推高未实现投资价值。

也有美元基金负责募资人士和记者透露,从去年开始,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让一些全球LP调整了配置策略,欧美的PE/VC市场比较成熟,而国内政策的频繁变动让他们没有太多空间去适应和反应,所以变得相对谨慎。监管趋势的变化将持续向私募市场施加影响,海外机构认为,关注政府的长期政策方向是投资中国市场的关键。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共20只外币基金发生新一轮募集,同比下降57.4%;披露募集金额约合315.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幅度达62.6%,史无前例。

国立波认为,美元基金募资难,究其深层原因,不是海外LP不想投资中国市场,而是LP的出资标准正在提高,考察的维度更加全面。反而因为合适的GP(普通合伙人)稀缺,才会产生像红杉中国美元基金超募,海外LP报团取暖的募资效果。

“但红杉中国美元基金的超募,对于其他GP来说很难复制。”他补充道,“并不表明投资于中国的美元基金募资会发生趋势性逆转,那些具有好的业绩纪录和品牌力的机构才会获得美元LP青睐。”

也有机构透露,因为比较早看到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在去年就完成了百亿美元的募资,提前把钱拿到手了,因此对于宏观环境和政策走势的趋势性预判也成为选择募资时机的重要前提。

投的过硬才能“募得够多”

事实上,一级市场美元基金诸如募资等关键信息并不完全公开,证券时报记者问询过的多家头部美元机构也均表示,出于合规要求并不会主动披露募资金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沈南鹏执掌下的红杉中国作为全球头部VC机构的代表,过往持续的优秀业绩为此次超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能让LP蜂拥掏钱的核心原因。

资料显示,红杉中国目前管理资金规模超3000亿人民币,投资项目达到900多家,其中包括130余家独角兽公司,其中就有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药明康德、SHEIN等明星项目代表。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公开资料统计,从2019年至今, 累计有66家公司在A股、港股、美股成功IPO,其中不乏多个百倍回报的项目。

自成立以来,启明创投以其出色的投资业绩,同样获得全球范围内的出资人的广泛认可。根据其官网披露信息,目前旗下管理11只美元基金,7只人民币基金,已募管理资产总额达到94亿美元。截至目前,已投资超过480家高速成长的创新企业,其中有超过180家分别在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香港交易所、上交所及深交所等交易所上市,及合并等退出,有70多家企业成为行业公认的独角兽和超级独角兽企业,包括小米集团、美团、哔哩哔哩、知乎、石头科技、甘李药业 等多家明星公司。

除了业绩数据,LP还会看重各家机构所布局的投资领域:投早投小投科技似乎已成“标配”。以红杉中国为例,此次募集的四只基金都将持续专注于科技、消费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启明创投的新基金包括了主基金和医疗健康平行基金,其中主基金就将继续专注于科技及消费(Technology and Consumer, T&C)、医疗健康(Healthcare)两大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投资。而一直聚焦于早期科技项目投资的蓝驰创投,新基金将延续新能源、新效率、新交互、新科学四大方向。

“风险投资和成长期投资是我们的主要产品和业务,而且我们高度聚焦科技领域,其路径与对冲基金或传统并购不同。” 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在6月和达利欧的深度对话中明确指出,“最近的6~9个月里,全球科技行业趋向平和。我们首次看到,投资者在实际投资私人企业时能得到更合理的估值。坦率地说,科技公司自身之间的竞争因此变得更理性了。我希望这能带来更健康的环境,不仅有利于科技创新,而且有利于投资者。”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表示,在新一期基金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在科技及消费、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助力企业家实现梦想,打造世界一流的企业。

陈维广则指出,做科技投资,精准识别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归根结底是信心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内,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会不断瓦解、消除,投资市场的活力也会恢复。而资本市场的变化不应动摇我们对基本面的判断,有扎实基本面的公司终将释放价值,且中国不缺有创新价值的科技公司。

用增资行动表态

“因为海外经济不景气,普遍面临通胀压力,未来一两年都是收缩态势,从长期的宏观经济和增长来看,未来十年中国无疑最有潜力,海外的长线资金基于资产配置需求及多样性没有理由不投资中国,只是节奏和速度的问题。”一家有中国背景的、在欧洲本土进行早期投资的机构负责人李峰(化名)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的观察,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更为灵活,有比较迅速的转向,在全世界寻找合适的资产配置,而欧洲的LP更显保守,转弯会慢一点。”

事实上,整体而言,国际投资者对配置私募股权的需求持续强劲,仍坚定看好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前景,看多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带来的结构性机会,相信中国创业者和企业家穿越周期和创造长期价值的能力。

中国作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大型LP显然无法拒绝中国的吸引力。多家名列全球权威行业媒体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榜单靠前的海外投资机构,仍对在华投资持良好态度,比如管理着156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华盛顿州投资委员会,其中就有3.5%的份额投资于中国。该机构研究指出,新兴市场是风险报告的常规组成部分,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分析风险,但很少会在短期内改变投资策略。

而这在Preqin的研究也得到很好证明。黎子彬根据数据分析的结论指出,从年初到大概4月的时候,大中华区的投资者对市场依旧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从我们与LP们的对话,也能发现他们会继续投放更多资金到另类投资,特别是PE类别,比如大健康、新材料、生物科技和再生能源等。

资金动向是最好的行动注脚。大额出资事实上反映出海外长线资金对全球范围内具备高增长潜力的投资区域的认可。这些头部美元VC机构背后,集聚了来自海外的各类主权基金、慈善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长期机构LP,以及一些包括美国、欧洲、中东、亚洲等地区新的参与者。

近日有消息传出,哈佛大学捐赠基金正在新加坡开设办公室,以扩大其在该地区的投资组合。作为超级美元LP之一,哈佛大学捐赠基金来到亚洲备受瞩目。根据2021财年的数据,哈佛捐赠基金在私募股权投资板块的配置比例已超过了其他投资板块。美元大LP直接来到新加坡此举也备受国内基金关注,以往募资都是VC机构奔赴海外积极路演,现在来到亚洲市场也期待给美元募资环境会带来新的积极变化。

投资挤泡沫 中国创投力量在崛起

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也传递到了一级市场。2021年开始,香港和美国的上市企业大幅调整就给美元基金带来一定冲击。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赴港和赴美上市的数量均大幅下降,上市后的表现和前几年相比也是天壤之别。

安永此前发布的《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IPO市场》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香港市场预计共有2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177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IPO数量减少56%,而筹资额下降高达92%。有机构坦言,当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需要时间修复对中国资产的信心。而近期二级市场的回暖也是一个积极信号。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表示,短期来看,全球宏观经济的变化下,受市场的影响,投资者会变得更为谨慎。企业的估值也在发生变化,她举例到,医疗健康领域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有点过热的现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出现一些估值泡沫,一些新股破发就是对市场的教育,资本投资需要回归到理性的角度。

国立波认为,中国创投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有能力管理好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VC/PE基金管理人,将成为中国VC/PE行业的中坚力量以及常青力量,也将成为代表中国背景团队的世界创投力量。这些经受过国内外周期考验、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执行力的GP,对于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促进世界交互融合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