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名字(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你知道是谁吗?)

导读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文章列表:1、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你知道是谁吗?2、我国早期动画片——万氏卡通3、拓展国漫出海的新思路4、AI动画科普5、动画片大闹天宫今天59岁了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文章列表: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名字(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你知道是谁吗?)

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你知道是谁吗?

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形成的丰厚文化底蕴,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动画导演,其中又以万籁鸣为代表的万氏兄弟最为耀眼。

万籁鸣,原名嘉综,江苏南京人,是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万籁鸣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中国导演艺术家,他的出现使得我们的动画可与迪斯尼相媲美。

中国动画开创者之一:万籁鸣

上世纪20年代,美国迪士尼的《汽船威利号》在中国上映,引起了万籁鸣的好奇,在欣赏之余,他和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共同探索制作卡通片的奥秘。经过无数次失败以后,万籁鸣和万古蟾为商务印书馆,制作了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这就是中国动画片的雏形和先声。

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

随后,他们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1930年又制作了《纸人搞乱记》,两部影片都采用真人与动画合拍,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河。在片中万籁鸣很注重民族性,两部作品奠定了万籁鸣的艺术风格基础。

抗日战争前夕,万氏兄弟又先后制作了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以及寓言片《龟免赛跑》,表达了他们爱国的热情。

《铁扇公主》

抗战时期,万氏兄弟共同制作了长达八千余尺的,中国第一部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影片的艺术形象、拍摄手法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作品更是影响了手冢治虫、宫崎骏等一批日本著名的动画大师。

抗战结束后,万籁鸣又开始着手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他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导演时期,导演了《野外的遭遇》、《大红花》等彩色动画短片,成为当时电影界的名人。

1961年后,万籁鸣投入到《大闹天宫》的创作中。《大闹天宫》的出世震惊了世界。

《大闹天宫》将中国的古典文学和戏曲艺术,完美地结合成了具有浓烈东方意蕴的动画片,富于装饰性和幽默感,形象夸张生动,情趣盎然,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好评,并在国际上频频获奖,万籁鸣也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峰。

追求写意风格,注重气势意境和民族意蕴,形成了万籁鸣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华民族历经黑暗变革重现曙光的艰难岁月里,中国动画在夹缝中萌芽生长,万氏兄弟犹如黑夜里的灯塔,照亮了中国动画前行的道路,在新中国迎来了百花齐放的辉煌时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我国早期动画片——万氏卡通

我国早期动画片——“万氏卡通”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万氏四兄弟”是我国早期动画片的拓荒者,早期动画片又称“万氏卡通”。他们出身于南京一个小业主家庭,从小都喜欢画画及演皮影戏。老大万籁鸣自学成才,进商务印书馆画广告及插图;老二万古蟾与老大是孪生弟兄,他从上海美专毕业后留校任教;老三万超尘、老四万涤寰都就读于东方艺专。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当时中国电影尚处于启蒙期,没有动画美术片,万氏兄弟看过美国卡通片,感到新奇有趣,便萌发了搞中国卡通片的想法。他们从1920年起,在业余开始实验搞动画片,在闸北天通庵路一条弄堂的家里亭子间,冒严寒酷暑,彻夜试验,虽不断失败,却不灰心继续摸索前进。1923年商务印书馆自制了一种“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想绘制卡通作广告,万籁鸣便招来他们兄弟们一起试制卡通广告片,一步步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创办于1924年的长城画片公司很赞赏万氏兄弟有志于动画片的探索,便邀请他们参加“长城”,提供他们试拍动画片的方便条件,终于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和画合成的动画片《大闹画宫》拍摄成功。接着又绘制了第二部动画片《一封信寄回来》。这两部原始动画片于1928年在上海首映,引起人们极大兴趣,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卡通片。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930年万氏兄弟转入大中华百合公司,又绘制了一部《纸人捣乱记》。后受左翼电影的影响,他们在联华摄制了《同胞速醒》、《精诚团结》等6部抗日动画片;该明星又摄制了《国货年》、《抵抗》、《民族通史》、《航空救国》等,其思想内容与时代脉搏合拍,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1935年拍摄的《骆驼献舞》是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在“明星”他们还试验了在故事片中穿插动画片,如在《香草美人》中绘制了金元滚滚地流过来,冲垮了中国工厂的大烟囱的动画,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取得很好效果。

抗日战争期间,万氏兄弟到武汉、重庆影厂绘制“抗战标语卡通”,配合了抗日救国宣传。1940年后他们在新华公司绘制拍摄了一部动画长片《铁窗公主》(9本)取得成功。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解放后,万氏兄弟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如鱼得水,拍摄了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很富有民族风格,获得国际大奖。老二万古蟾创造了新型的剪纸动画片,老三万超尘创造了彩色木偶片,均多次获得国际电影奖。

拓展国漫出海的新思路

作者:中国动漫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 宋磊

中国动漫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海外传播更与国家形象建构息息相关,“走出去”已成为国漫的重要战略布局。如今从创作个体到资源平台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发挥动漫产业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先导作用,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屡清两条核心脉络:第一是在内容层面上,国漫如何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表达好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将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海外;第二是在经营层面上,国漫怎样从海外的猎奇市场扩展到大众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国漫在内容和经营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从内容上看,“出海”的作品突出了中国元素,越来越有“中国范”。比如漫画《包拯传奇》就对河南开封古建筑进行了实地采风,再现了宋朝国都的风土人情,创作出一个崭新的清官“包拯”的形象,该漫画作品在法国等欧洲市场十分热销。糅合了中国饮食文化和功夫文化的电视动画片《孔小西与哈基姆》,通过巧妙设置的剧情和颇具亲和力的人物形象成功打入具有较强壁垒的中东市场。而以中国民间故事为背景的动画片《大禹治水》,展现出中国人尊重自然又无畏艰险的品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美国尼克儿童频道全球预购的第一部中国动画片。

《包拯传奇》

此外,国漫逐渐形成以“国风”为特色的流行文化符号,“出海”国漫更加“接地气”。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画电影力作的海外发行,全球市场逐渐了解到了一种来自中国的新审美——国风。这些动画中的人物、道具、场景等都蕴含着浓郁的中国味道,但又不像传统美术片那样晦涩难懂,而是以流行文化的方式来呈现。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动漫输出,都是因为参考了当地适用全球市场的流行文化的审美才得以大获全胜,成功打入各地市场。由此可见,这种“国风”审美有助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这是民族动画的创造性呈现,也是文化自信的创新性表达。

《白蛇:缘起》

在经营方面,“出海”的国漫也有诸多改进。首先是动漫作品从“展播展映”状态到进入主流发行体系。此前,中国动漫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主要靠当地的影展、展映来实现,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但难以进入主流市场。近年来,随着国漫的商业化程度逐渐增强,很多作品已经在海外主流电视台成功播映、并通过院线发行进入到海外的大众市场。比如央视动画公司制作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美猴王》《哪吒传奇》《少年狄仁杰》等多部作品出口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熊出没》系列动画片发行至美国、意大利等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在迪士尼、索尼、奈飞等全球知名平台播出,其动画电影《熊出没之变形记》在土耳其等国热映;由广西电视台打造的“中国动漫”栏目先后与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电视台签约,使《西游记》《白头叶猴之嘉猴壮壮》等国产动画得以进军东南亚市场。

其次,深度合作项目逐年增多。随着制作水平的提升、产业实力的增强,国内动漫企业加强了与海外的合拍合作,大大促进了国漫在海外的落地与传播。比如央视动画目前推出的国际合作“熊猫 ”战略,就先后与捷克、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合拍了《熊猫和小鼹鼠》《熊猫和开心球》《熊猫和奇异鸟》等动画片;还有《功夫熊猫3》《许愿神龙》《疯狂大冒险》等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海外市场需求的动画电影合拍项目近年也相继投拍、上映。

此外,通过预售合作的形式提前从海外市场收益,也成为国漫“出海”的新“姿势”。以前,创作团队几乎不敢奢望作品能在未完成的情况下被买走,但随着《洛宝贝》《艾米与咕噜》等国产动画的海外热播,国漫获得海外预售订单已不再稀奇,《未来机器城》就获得了高达3000万美元的海外预售额,得以提前收回成本。

资本方的深度合作为国漫“出海”打开了新思路:近年来中国动漫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越来越多,如梦东方电影有限公司在美国投资项目《鹿精灵》、光线传媒投资5.7亿日元与日本通耀公司共同开发人气动画作品等。而腾讯、爱奇艺、优酷、B站等互联网平台在创制网络动画片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与日本市场对接,《从前有座灵剑山》等10余部国产网络动画得以成功登陆日本电视台。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从原来的海外动画加工厂变成了国际项目发包方,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国漫实力的增强。

当然,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背后的隐忧。目前,国漫“出海”的内容力建设亟待加强,传播力建设也有待提升,其支撑力建设更需要完善。这三个问题说明国漫的整体制作水平距世界顶尖产品还有差距,在发行上也没有建立起全面立体的国际体系,对海外大众市场的影响力较小,在政策支持、金融支撑、市场研究辅助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一部动漫作品能够打进全球市场,往往是在三个“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实现——内部深挖与外部广借的有机结合、价值观与符号体系的复杂糅合、资本力量与国家力量的协同联合。目前,中国动漫在本土文化的挖掘上大部分还停留在外在元素植入的层面,对文化价值、核心内涵的挖掘较浅,缺乏像《花木兰》《功夫熊猫》这种借助国际流行元素宣传本国价值观的结合产品。

国漫目前正在经历从对本土文化朴素表达到本土文化创新表达的转型时期,未来还要经历海外文化的本土表达这个更高阶段,也只有达到第三阶段的作品,才能避免国漫在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的“水土不服”,让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能够“水到渠成”,在“出海”时更加畅通无阻。(宋磊)

AI动画科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丽臻 东营报道

10月28日是世界动画日。1892年的10月28日,简易动画《一杯可口的啤酒》在巴黎的博物馆展出,这是史上第一部动画影片的公开放映。为纪念这一天,世界动画协会组织将10月28日设立为国际动画日。

中国动画史萌芽于1922年。“万氏兄弟”四人是中国动画的开创者。他们于1922年为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创了中国动画之先河。

20世纪20至40年代,万氏兄弟又相继创作出了《大闹画室》《骆驼献舞》《铁扇公主》等优秀动画作品,在亚洲引起剧烈反响,“中国流派”从此登上世界动画史的历史舞台。

196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以齐白石的画为灵感,采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以其浓重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再次将“中国流派”推上高峰。

1961年,由“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执导的国产动画《大闹天宫》上映。这是中国第二部长篇彩色动画片,片中大量应用戏曲、庙宇建筑、传统绘画等中国文化元素,其别具一格的动画风格让“中国流派”在国际动画影视界名声大噪。

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续发力,创作了《天书奇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多部家喻户晓的动画作品。

然而,中国动画发展之路并不一帆风顺,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面对迪士尼、福克斯等欧美动画业主体的冲击,国产动画产业一度面临转型难题,从此陷入低潮期。

近年来,国产动画进入“国漫复兴”时代,动漫“3D电影”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叫好又卖座的作品。这些作品,几乎都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民间文学故事。通过3D动画形式,对角色进行再创造,从传统故事中提取精神内核,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深受90后、00后喜爱,在年轻群体中掀起一阵“国潮”风。

自1922年《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上映以来,国产动画已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百年里,国产动画经历了初创时的萌芽期和巅峰期、上世纪末的低潮期、以及如今的“国漫复兴”时期。

作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产动画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回忆,也是青年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再创造的重要载体。相信未来,国产动画将以更新颖、更现代化的表达形式,让中华故事、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以动画为载体,呈现给更多的中国观众。

动画片大闹天宫今天59岁了,这两位先驱是几代人的爷青回

《大闹天宫》剧照

从中国第一部独创动画片《大闹画室》到中国第一部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从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到第一部彩色影院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万籁鸣、万古蟾为中国美术片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雏形到精品的突破。12月14日下午,由上海电影家协会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办的“赤诚童心万古长青——纪念万籁鸣、万古蟾诞辰120周年”活动在文艺会堂多功能厅举行。59年前的12月14日,是《大闹天宫》上集完成的日子。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南京秦淮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何素玉,上海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芸,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董事长、书记范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杜亮,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上美影老艺术家们,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上海海上油画雕塑创作中心理事长钱逸敏,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林等出席了纪念活动。上美影青年代表,高校动画专业学生代表也参加了活动。

上美影老艺术家常光希向大家深情介绍了万籁鸣先生、万古蟾先生为美术片奉献奋斗的一生。两位万老是孪生兄弟,可以说是动画片和剪纸片两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动画发展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兄弟二人经常去南京夫子庙,最吸引万氏兄弟的莫过于走马灯、木偶戏和皮影戏,因为他们总是在想如何让自己画中的人物、山水动起来,这三者正好符合他们的心意。他们不仅爱看,回家后还用纸板、木棍,自己做人偶,照着别人的样子演,吸引了一群小观众的围观。工作之后,万老们在租住的亭子间里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地摸索动画的制作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终于制作出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和《大闹画室》。有了许多短片的经验,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问世,1958年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诞生,1964年《大闹天宫》完成拍摄,万老年逾花甲,夙愿得偿。这几部被载入动画史册的经典动画背后,是万氏兄弟奋斗一生的创新精神、艺术追求和爱国情怀,向我们呈现了中国动画的文化自信。

《渔童》剧照

常光希代表上美影,向参加活动来宾展示了上美影老艺术家钱运达、段孝萱、浦家祥、严定宪、林文肖、周克勤通过文字向两位万老表达的敬意和思念。

秦淮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何素玉发表致辞,向两位万老致敬,并与南京历保集团董事长、书记范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杜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共同揭幕,宣布万氏故居暨《大闹天宫》美术馆合作项目启动。

《金色的海螺》剧照

万籁鸣先生之子万国伟通过视频代表家属向主办方和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朋友们表示感谢。万籁鸣常常对他说:“别看现在《大闹天宫》在国内国外知名度很高,要是没有大家,也就没有《大闹天宫》。导演唐澄,编剧李克弱,美术设计张光宇张正宇,还有负责动画设计、绘景、摄影的年轻人,都做出了贡献。”“做人要进步,要突破自己,要始终向上。”与万古蟾先生共同导演《金色的海螺》的上美影老艺术家钱运达也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怀念之情。

在主题对话环节,主持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陈波与上美影老艺术家常光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上海海上油画雕塑创作中心理事长钱逸敏,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林以“探索民族动画,讲好中国故事——当下动画行业需要‘万籁鸣、万古蟾精神’”为题,进行了生动又深刻的探讨。

《骄傲的将军》剧照

万籁鸣先生和万古蟾先生是富有童心、亲近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艺术家。从亭子间到上美影,从南京到上海,始终保持着对动画事业的热情,不怕苦不怕难,一心一意追求梦想,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不断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自己。1956年,上美影摄制的动画《骄傲的将军》拉开了“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的序幕,在《大闹天宫》时到达了一个极高的水平,自此,上美影从形式和内容上,对“民族风格”不断进行探索,创作了“水墨、剪纸、木偶”动画片,并衍生出了拉毛剪纸等形式,从神话、戏剧、民俗等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上美影建厂至今,在时代中不断发展壮大。上美影厂长速达介绍了近期上美影的跨界合作案例。从体育到娱乐,从游戏到酒店,从数码电器到食品饮料,IP为产品赋能的效果十分惊人。中国冰雪运动中心与上美影联合出品“中国冰雪大扩列”宣传片微博热搜排名第4,话题阅读量近5亿,讨论量近60万。京东618营销活动深入合作,共同发布品牌微电影《JOYSTORYⅢ:重返618号》,在全渠道达到了78亿级的曝光。

《我为歌狂》剧照

未来,上美影新作“大耳朵图图”第二部大电影《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即将于观众见面,CG动画《孙悟空之火焰山》、水墨长篇动画《斑羚飞渡》等正在急锣密鼓地制作中。

图片来源:现场由上海电影家协会供图,其余为剧照

作者:王彦

编辑:姜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