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我国历史上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是?2020年7月7日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正确答案)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文章列表:
- 1、我国历史上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是?2020年7月7日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正确答案
- 2、第二个世袭制的封建王朝,商王朝
- 3、历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 4、探索中国上古时期的年表
- 5、一口气读完夏朝的历史,为什么西方极力否定那段历史?
我国历史上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是?2020年7月7日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正确答案
小鸡宝宝考考你,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是?2020年7月7日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正确答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是哪里?
商
夏
正确答案:商
答案解析:商朝又称大邑商,由商人建立的国家,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有当时文字记载的国家。这标志着华夏历史离开了传说。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已经发现的华夏最早的文。
商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还是军事上的成就都达到很高的水准。商代甲骨文“已形成完整的十进制系统”,商代的数字系统是比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同一时代的文字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
第二个世袭制的封建王朝,商王朝
商王朝(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夏朝之诸侯国部落首领契因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将自己建立的王朝称为“商”;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所以商朝又称为“殷”。经历17代31王(共510年)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迁于嚣、河亶甲自嚣迁于相。《史记》记载祖乙迁邢(河北邢台),迁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王位继承处于混乱状态。商朝从仲丁开始,商朝一度中衰,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的纷争,商朝前期的兄终弟及王位继承制度遭破坏。当继位之弟死时,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还给兄之子,因此造成了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局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阳甲在位时期,共经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
盘庚迁殷避开了水患和宗室内部斗争的混乱局面,稳定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为以后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都有了相当大的成就。商王武丁在位共五十余年,他日夕思复兴殷,苦于未得忠良之佐,后来在傅说等人的辅佐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王武丁惟才是举,衣食朴素,推进了商朝最鼎盛的时期。
武丁在位时期,灭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史书将武丁统治的59年间(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称为“武丁中兴”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后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灭亡原因:
商纣王执政晚期,昏庸暴政,导致周边部族联合起来反抗
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
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们的剥削和奴役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
商朝统治者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国内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征发,加剧了国内的矛盾;
战争俘获的奴隶太多,他没有处理好奴隶的安置,而牧野之战的倒戈也造成了商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1949年-中国少年儿童队(中国少年先锋队前身)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主要有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儿童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团等。
467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28年-安阳殷墟开始发掘
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从1928年10月13日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并经甲骨文及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942年-弘一大师圆寂
李叔同(1880年-1942年),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晚号晚晴老人。他生于天津,祖籍山西洪洞,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1942年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
1998年-美籍华人崔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是在中国河南出生并长大的美籍华人,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从事电子研究工作,成就斐然。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其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人之后,第6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
2010年-中国最后一位飞虎队员吴其轺去世
吴其轺(1918年-2010年10月13日),生于福建省闽清县十五都一个乡绅家庭。中美空军联队(其前身为“飞虎队”)飞行员。曾4次飞过被认为是死亡航线的“驼峰”航线,击落过5架日军飞机,获得17枚奖章。他是美国飞虎队第五大队在国内幸存者中最后去世的。
1884年-格林尼治国际标准时间诞生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旧译格林尼治平均时间或普遍称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英语:Greenwich Mean Time,GMT)是指位于英国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被定义在通过那里的经线。自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由于地球每天的自转是有些不规则的,而且正在缓慢减速,因此格林尼治时间已经不再被作为标准时间使用。现在的标准时间,是由原子钟报时的协调世界时(UTC)。
1925年-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生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语: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英国政治家,至今唯一一位女性英国首相(1979年~1990年,三度连任)。撒切尔夫人是自索尔兹伯里勋爵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此外,她是英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性首相和经选举而产生的主要政党女党魁,也是曾担任重大国务官位的第一位女性。作为英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撒切尔被誉为铁娘子。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逝世,享年87岁。
1903年-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诞辰
小林多喜二(1903-1933),别名乡利基、堀英之助、伊东继,日本著名作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与中国进步文学界有较多交往,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一定影响。代表作有《蟹工船》等。
1962年-巴拿马运河大桥建成
巴拿马运河大桥,1962年10月13日建成,横跨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入口,位于巴拿马的巴尔博亚,靠近巴拿马城。大桥于1959年至1962年由美国建造,耗资2千万美元。
探索中国上古时期的年表
探索中国上古时期的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发布
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终于能向整个项目组、向社会、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了。”在科学出版社举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新书首发式上,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长舒了一口气。
记者见到,这是一本黄褐色的厚重大书,封面上印着西周青铜“利簋”,546页,共计83.6万字。
为了这本厚重的大书,不少人从青春年少熬到鬓髭皆白。于是,这本署名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大书,不仅浸润着200余位专家的年华与心血,更象征着中国学者孜孜以求、不懈探索自身文明历程的态度与精神。
二里头遗址资料照片
久违了,这份答卷
为什么会有“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这份随之而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
这要从中华文明的特征说起。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具有独立起源的古文明之一,延绵流传、从未中断。然而,我国古书上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开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追溯就存在分歧。这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古史研究中的重大缺憾。
究竟有没有夏代?夏、商、周三代的分野在什么时刻?千百年来,历代学者不断努力解答这个问题。然而,由于研究材料和手段有限,一些关键点上始终没有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科学出版社供图
西周青铜利簋,利簋上面的铭文记载了武王克商的信息。科学出版社供图
“20世纪初,疑古派率先对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方法提出疑问。随后,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特征的中国现代考古学建立,取代了传统的金石学研究,为夏商周文明的探索开辟了新途径。计算机发明后,天文历算进入了前人无法比拟的快捷精准时代。核物理引进考古学领域后,碳-14测年方法的应用对年代学研究是重大推动。”李伯谦回顾。
据悉,碳元素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具有放射性的碳-14元素随着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衰变(经过5730±4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当生物死亡后,体内的碳-14得不到补充,只能按照规律进行衰变。因此,根据生物遗骸体内碳-14减少的程度,可以计算出生物死亡的年代。只要获得可靠的样本,就可以推断生物死亡时距今的年代。
随着年代数据校正手段的提升以及加速器质谱法(AMS)的出现,碳-14测年对高精度测量以及对微量样品的测量成为可能。由此,对商周历史纪年分歧作出科学的判断,重估整个中国古代文明的时机来临了。
1995年,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及控制论专家,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的宋健倡议,“组织科学界联合研究中国古代纪年问题”。次年5月16日,被列为“九五”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宣布启动。
作为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大型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方法充满了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交织的魅力。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仇士华告诉记者:“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对传世文献和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第二条,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墓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做必要的发掘,取得系列样品,进行常规法和AMS法的碳-14测年。”
于是,一个统摄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的“超级”学术工程诞生了,参与人员是来自全国32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的200余位专家。
作为一个学术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于2000年结题,并发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给出了西周列王年代、武王克商年份、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夏商分界界标、夏代始年等结论。
那么,从“简本”到这本编修而成的“繁本”报告,结题后的20多年,专家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对夏、商前期和西周考古遗址进行进一步发掘,为先周文化和西周考古文化分期和编年提供新材料;建立河南龙山—新砦—二里头—二里岗考古年代序列;进一步深化殷墟甲骨分期研究;校验西周王年和金文历谱。”李伯谦答。
李伯谦回忆,根据简本写就的繁本报告初稿其实出来得很快,但将初稿交付给专家组,根据专家组意见对工程的9大课题、44个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补充,“时间就漫长了,大约从2005年进行到了2016年底。”拟出版的报告交给出版社时,时间已是2017年。经过对内容进行全面且精心的核实与校对,科学出版社才小心翼翼地将这本书交给大众。
因此,这份久违了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全面综合与总结,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和重要新进展。
穿越历史的迷雾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目标,是制定出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
具体而言,有四个目标:其一,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包括西周早期、中期和晚期前半段共10个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其二,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其三,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其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我们所做的就是穿越历史的迷雾,给夏、商、周的历史与分界划‘线’。”仇士华这样形容。
关于西周,文献记载颇为丰厚,而出土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无疑是划定王年的有力支撑。因此,工程专家们对西周列王在位时间的研究,内容颇为丰富。
关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后的王年,学术界已有定论。共和之前,含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工程均给出了“拟年长历表”。
其中懿王元年的推定,较有代表性。古本《竹书纪年》有“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学者们认为,“天再旦”是一次日出之际发生的日食,“郑”在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华县。根据现代天文学方法,经对公元前1000—前840年的日食进行全面计算,发现只有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可以在西周郑地造成“天再旦”的现场。由此,懿王元年被推定为公元前899年。
《史记·周本纪》中有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描述:“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距武王”“纣师皆倒兵以战”“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这段描述,便是“武王克商”。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克商的年份,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谜题之一。它是商与周的分野,象征着一个王朝的终结和另一个王朝的开始。
先辈学者也曾对这一年份做出探究,所依据的主要是“历术推算”“证诸文献、金文历日”“累计王公之年”“回推天象”等方法,报告中以表格形式列出了44种推断。
“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依据的,是对丰镐遗址出土器物进行常规及AMS碳-14测年,与此同时,根据典籍记载进行天文推算,最后与青铜上的金文对照,得出最终结论。
丰镐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南郊沣河两岸,是文王迁徙定下来的都城,一直沿用到平王东迁洛邑,作为都城的历史贯穿整个西周。
为了获得该遗址翔实的分期材料,承担“夏商周断代工程”“丰、镐址分期与年代测定”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沛西工作队,在当地进行了多次发掘,其中两个地层为考古学上划分商周界限提供了理想依据。经过对相应地层出土器物进行测年,武王克商之年被限定在公元前1060年—前1000年之间。
专家组在梳理了《尚书》《汉书》《国语》等典籍以及利簋上的铭文中关于武王克商的天象记载后,发现了“岁在鹑火”“岁星中天”等关键信息。根据天文计算逐层筛选,提出了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或公元前1027年三个方案。因公元前1046年与西周金文历谱衔接较好,也符合典籍中的多种描述,因此判断,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之年。
依照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思路,报告中专家组给出了一份“夏商周年表”,三代积年如下: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一定会有质疑,但我们坦然面对质疑。争议本身,也是学术向前发展的标志之一。”仇士华说。
中华文明从未断裂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刘庆柱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极其重要的一环,在于建立了有科学作为依据的夏代基本年代框架。
报告显示: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殿、墓葬和青铜冶制作坊,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和骨角器。依据对出土文物进行常规碳-14测年,二里头遗址第一期在公元前1780—前1708年之间,第四期在公元前1557—前1512年之间。
专家组认为,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出土遗物来看,二里头遗址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当为一处都邑遗址,其延续时间,和典籍里提及的“斟鄩”作为夏代都邑的历史相符合。而且,学界对二里头文化是否代表了整个夏文化的发展过程尚无定论。换言之,二里头尚不是最早的夏文化。
依据典籍里关于夏代积年的记载和天文推算,以及对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等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AMS碳-14测年,“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夏代始于公元前2070年,终于公元前1600年。
这一结论,是对“夏代是否存在”等质疑的回应。
刘庆柱回顾,国际学界长期对中华文明存在偏见——在19世纪传教士足迹遍布中国时,他们认为中华文明是“西风东渐”的成果;在中国本土发现彩陶器后,他们认为彩陶是域外文明输入中国的成果,直至夏鼐先生证明河南的仰韶文化早于甘肃的齐家文化,彩陶并非从新疆、甘肃输入中原,这种观念才被推翻;在甲骨文发现之前,西方并不承认商代的存在;在甲骨文发现之后,又以没有发现更早的文字为由,否定早商和夏代的存在。
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对自身文明不断发掘、证实,不断体认的过程,刘庆柱感慨。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因此,建立夏商周年代学“标尺”,于古文明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于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而言,意义也不言而喻。
“从现有的知识体系来看,工程使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得出的结论是公允的、值得信赖的。”刘庆柱强调。
因为常规碳-14测年、AMS碳-14测年、天文学推算、金文历谱推算、典籍印证等方式相互结合,是多重证据法的运用,是可以重复的,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而可以重复、可被证实或者证伪,正是科学的特征。
“‘夏商周断代工程’,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建设,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刘庆柱说。
李伯谦说,他们希望,对夏、商、周文明的研究,能继续深入下去。对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意见,他们给予认真关注。对于新发现、新观念带来的认识上的突破和新的研究前进,他们寄予热切期待。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4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口气读完夏朝的历史,为什么西方极力否定那段历史?
夏朝,真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叫华夏的孩子?那么,一些国家为什么要不择手段地否定我们的历史呢?这一期,让我用图解的方式,让你一饱眼福,了解夏朝的辉煌历史。
夏朝时,华夏已经从石器时代迈入了青铜时代,勇士们披上了由兽皮制成的甲胄,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出现过的“沉默”,也在这个时候被创造出来,而夏朝的第一块夏石,也在这个时候被发现,为华夏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将整个世界都抛在了身后。同时夏朝也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之朝代,共传14代17王国祚约471年,后被商朝所灭。在大禹之前的上古时期,都是谁有本事谁来当首领?但到了夏朝,就被起变成了世袭制。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还得从头说起。在三皇五帝时代,华夏各大部族都是实行禅让制的,有本事的人,就能成为部族的族长。
相传和是轩辕氏第六代皇太孙,在黄河治水有功,被顺禅让位,成为大夏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四十六年,以阳城为都城。与病死后,按照禅让制传统,本意是要将身份禅让给同治水的博弈与禹之子,但起不认帐,这老板也不能全让你们治水的人来做吧?于是,起仗手中的兵权,以武力战胜了博弈者,取得了上位,于是,他仗着手里有兵权,先用武力打败了博尔德,获得了继承权,然后打败了强势的尤利安,铲除了华夏部族内部的反对派,最后把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实行奴隶制的国家。名义上,太康在位二十九年,实则只有两年时间。
泰康被废后,他的兄弟仲康成被立为夏国的嫡系首领。仲康虽然名义上坐了十三年的王位,但是他的实权却是被他的子嗣们牢牢掌握着。但是仲康是个有志气的好小伙子,只要能干就行。原则上不要吵吵闹闹,说做就做,于是出兵征伐,不料却把自己弄得一团糟。接着是他的儿子项少龙继位,俗话说,父债子偿,项少龙在朝28年,还了他父亲的债,但朝上的事情,依然是子孙们说了算,你病了,自然会有人要你的命。韩浞的子嗣们乘机叛乱,想要夺取政权,就像他们最终在韩浞的攻打下自杀一样。
后羿、韩浞两人所在的时代,就是我们所说的吴王时代,韩浞执政三十二年,却不想,项少龙临死前,留下了一个儿子,叫做少康。少康为了复兴先祖之威,借助同姓部族之力,联合旧臣,灭掉了寒国,重立夏国,并将夏国的国都迁到了原来的地方,他在位二十二年,史称少康的中兴。后羿、韩浞两人所在的时代,就是我们所说的吴王时代,韩浞执政三十二年,自少康之后,一百年间,大夏王朝一共更换了四位首领,夏注,夏怀。夏王、夏蟹这位爷,四个字写的很好,他发明了兽皮战甲,让士兵们的战力大幅度提升,他开始了对东方大陆的大规模征战,扩大了夏朝的版图,让夏朝的实力达到了巅峰,他还开创了沉寂千年的大典。夏谢死后,长子不将继承了十一代族长的位置,却从未将他的幼子孔甲接过,这让夏朝隐隐有了衰败的迹象。不将一开始担心自己的儿子孔甲性格孤僻,治国无方,所以决定更改传承体系,让他继承自己的兄弟军。军队在这里为时21年,可以说是风平浪静。
病死之后,他将王位传给了其子金,金在位的时候,夏朝开始没落,一个名为商的势力开始兴盛起来,而金在安逸的享受了二十年的荣华富贵之后,便将他遗留下来的烂摊子丢给了孔甲这个不肯臣服的儿子。孔甲接过这本应是他的宝座。后更是变本加厉,放荡不羁,无恶不作,俨然一个昏君的模样。在他执政的31年间,各个部族的首领都纷纷叛变,夏朝也渐渐瓦解。孔甲死后,其子高、孙子发相继登上王位,而夏朝也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诸侯不再来朝,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等到夏朝末代大佬夏桀上台,他就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没完没了的征兵、建宫,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在约为五十二年之后,夏桀被商汤打败,在明争暗斗中被逐出朝堂,并在饥饿中死去,从而结束了夏朝将近五百年的统治。
如果我们不承认夏朝的辉煌,那么我们的传令兵也就3700多年了,这对于中华的文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喜欢的朋友请点个赞,继续关注,等下一期,我会带你们一起一口气读完大商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