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郭嘉是谁推荐给曹操(郭嘉为何是曹操要托付后事的人)

导读 郭嘉是谁推荐给曹操文章列表:1、郭嘉为何是曹操要托付后事的人2、曹操多疑,郭嘉、荀彧、曹仁、曹植、夏侯惇,谁是他最信任的人?3、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

郭嘉是谁推荐给曹操文章列表:

郭嘉是谁推荐给曹操(郭嘉为何是曹操要托付后事的人)

郭嘉为何是曹操要托付后事的人

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都曾为曹操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曹操非常信任这些谋臣,那么曹操最信任的谋士是谁,谁才是曹操手下第一谋士?

一般认为是郭嘉:

其一,看人很准,料定袁绍不能成就大事。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离绍而去。

其二,曹操认为能成就大事的,非此人莫属。起初,颍川名士戏志才为曹操谋士,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会见后,郭嘉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时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谋善断而深得曹操倚用。

其三,洞察人心,料事如神。曹操与袁绍大战于官渡,传闻孙策将渡江偷袭许昌,众人都很担心,郭嘉料道:“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结局: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所杀。再举一个例子, 袁绍死后,曹操想乘胜追击袁谭、袁尚,郭嘉却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结局:袁谭、袁尚果然为争冀州大打出手。

其四,君臣相遇相知传为佳话。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郭嘉死后,曹操痛不欲生。“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赤壁大战失败后,曹操仍然对郭嘉赞不绝口痛苦不已,“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至于荀彧,是曹操防守后方的重要人选。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称号。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这里的“王”,恐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君主”、“君王”,它的内涵更偏指“王道”,即依靠“圣王仁义教化”治理国家的方式。想当年,张邈与陈宫在兖州叛乱的时候,豫州刺史郭贡领兵来到荀彧镇守的城下,说要求见荀彧。荀彧单人独骑,智退敌兵,可谓有胆有识。之后辅佐曹操攻略吕布、袁绍、刘表,迎奉天子的过程中,荀彧每每进谏,往往会从大势角度,撷取影响战争胜败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那些部分,对曹操进行劝谏。比如建议曹操先攻吕布,后取徐州的时候,荀彧就从人心、粮饷、战略、战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再比如建议攻打袁绍时,荀彧引用楚汉相争的故事,从用人气度、决策、治军、德行四个方面论述了战胜的可能性。正是由于荀彧智能的全面和细致,所以我们看到他不仅能提出正确的战略战术、给予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正确政治方针,还能分拨粮草、举荐贤能,可谓样样皆通,样样皆精。因此善于用人的曹操往往让他做后方的总调度官,成为自己在外出征强大的后盾。

因此,比照韩信萧何张良的故事,这个荀彧类似于萧何,而郭嘉相当于出奇谋的张良,二人都很重要,但作为谋士肯定是郭嘉在曹操心目中最高。

曹操多疑,郭嘉、荀彧、曹仁、曹植、夏侯惇,谁是他最信任的人?

即便是有着最坚硬细密的刺的刺猬,也有柔软的肚皮。即便是一个被定义为"奸雄"的能人,他也会心甘情愿地对一些人示以信任,依赖这些人为他征战、谋略。所以"白脸"的曹操,即便在招纳英才时只在乎其才能而不在乎其德行,但还是在心中放着一杆秤,一杆衡量某人是否值得他信赖的秤。

曹操手下的将帅或谋士,几乎所有与他有交往的,都被他放在这称上进行了一番衡量。在一番比较之后能独占鳌头的武将,大抵便是夏侯惇。

夏侯惇这人,算是曹操的老朋友。在年仅十四岁时,夏侯惇因有人侮辱他的老师而将那人杀死,由此以气性刚直而闻名。曹操也正是看中夏侯惇的这个品质,很早就与这个同乡交好。待到曹操初起兵时,尽管他还势单力薄,但夏侯惇就已经坚定地站在他身旁。

初平元年(190),曹操被袁绍任命为代理的奋武将军,夏侯惇便在其手下任司马,并率军驻扎在白马。同时,夏侯惇还被任命为折冲校尉,兼任东郡太守。曹操征讨陶谦时,夏侯惇又奉命留守濮阳。待到张邈投降吕布,因为当时曹操的一家老小正在邺城,夏侯惇便轻车从简,赶去保护曹家人。这足以体现曹操和夏侯惇有着极其亲密而稳固的关系。

不过在赶去保护曹家人的时候,夏侯惇路遇吕布大军。一开始兵力不多的夏侯惇甚至占了上风,将吕布逼退之濮阳。不过吕布旋即用诈降之计,让手下深入虎口挟持了夏侯惇。

危急之下,夏侯惇手下一员大将韩浩以"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的决心围攻挟持者。所幸最终绑匪被灭,夏侯惇被成功救下。但大抵是与吕布的梁子就此结下了,后来在随曹操对阵吕布时,夏侯惇又被吕布命人放出的乱箭射伤了左眼,从此成了为独眼将军。

不过此后,这独眼更像是夏侯惇的勋章。他先是被曹操提拔为建武将军,任陈留和济阴的太守,并获得高安乡侯的爵位,后又成为河南尹,得到便宜行事,不受等级限制的特权。

想想看,曹操是多谨慎的一个人。但面对夏侯惇,曹操不仅时常邀其与自己同乘一辆车,还特许他出入自己的起居室。如果这都不算信任,那曹操身边怕是没有一个活人了。

而在谋士群体中,当属郭嘉最得曹操信任和器重。他和曹操的交情并不如夏侯惇的开始得那么早。曹、郭二人结识,依赖于曹操手下一员重要谋士荀彧的推荐。但两人一见如故,曹操给了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的极高评价。而拒绝过袁绍的郭嘉也慨叹,曹操才是"真吾主"。

尔后,郭嘉用数条瓦解袁绍、袁谭和袁尚等人的计谋,回报着曹操对他的赏识。而曹操,也用不断采纳郭嘉的建议和洧阳亭侯的爵位,表达自己对其的欣赏和信任。只可惜,这个被曹操计划着待到四海初定,自己西去以后就要将天下托付给他的年轻人,居然早曹操很多年去世。

这让曹操在此后数次陷入不利局面时扼腕叹惋,要是郭嘉还在,自己哪至于落到这个地步啊?

此外,在曹操的诸子当中,我们熟悉的曹植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深得曹操偏爱。曹操一生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其原配丁夫人虽未留下子嗣,但仅续弦的卞夫人就生下了曹丕、曹植、曹彰和曹熊四人。而因为曹操向来秉持"读书悟道方能立长世"的教育理念,自幼文采出众的曹植便深得父亲喜爱,把同样期待父亲偏爱的弟兄们远远甩在身后。

后来年纪渐长,曹植的武功也进步颇大。跟在父亲身后去往前线,他时常能展现出几分父亲的风范。所以曹操也生出了到底该选择嫡长子曹丕还是选择宠爱的曹植继位的纠结。

可曹植最终还是辜负了父亲的厚望。卷入夺位之争后,曹植从自信发展为自负,竟在一次醉酒后骑马穿过帝王才能走的司马门。后来还对他心怀期待的曹操在危难之时命他支援,结果曹植再次因醉酒而误了事。故而最终,曹植凭借任性妄为和饮酒不节,成功将曹操对他的青睐和信任消磨殆尽。

不过话说回来,曹操虽以"奸雄"、"枭雄"之名屹立于世,但他也是个多情、重情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对性格率真、性情儒雅的曹植偏爱有加,也不会光是史有所载的落泪次数就高达十四次。且在他人生最后一次落泪时,他怀抱最年幼的女儿,指着最年幼的儿子,对着已然成年的曹丕、曹植、曹彰和曹彪道,我把你们这些弟弟妹妹托付给你们,拖累你们了。

一面能纵横疆场,一面又存着感情的脆弱,如此的曹操,怕是一旦认定了谁值得信赖,就会对他毫无保留。那夏侯惇、郭嘉,以及曹植这些儿子,大抵在他心中的分量也并无多少差异。

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呢?

在东汉末年,曹操的实力一开始是相对弱小的,其之所以能一步一步地强大起来,消灭袁绍、袁术、马超、吕布、刘表等诸侯,离不开“挟天子以令诸侯”确立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迎接汉献帝刘协之前,袁绍的手下也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但是,袁绍却选择拒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呢?

首先,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袁绍自己拒绝迎接汉献帝刘协。在东汉末年,袁绍不仅在实力上更加强大,而且在地理位置上比曹操更加靠近汉献帝,也即袁绍本来是有机会在曹操之前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但是,袁绍选择拒绝了这一策略,而曹操选择实行策略。一方面,就曹操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有实现命令诸侯的效果,比如袁术、刘表、袁绍等诸侯,乃至于刘备、孙权,都没有听命于曹操。

那么,既然不能让诸侯听命于自己,曹操干嘛还要尊奉汉献帝刘协呢?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奉汉献帝迁都许昌,他不仅获得了董昭、钟繇等原汉室臣僚,而且赢得了大批士人的归心。也即在当时的士族心中,不少还是倾向于尊奉东汉皇室的。毕竟汉朝数百年的余威尚存,而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后,不少士族和谋士都愿意为曹操效力了。比如经荀彧推荐,荀攸从荆州、郭嘉从袁绍处投到曹操麾下,避乱江南的杜袭、赵俨也于次年返归许昌。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下,曹操最终击败了各路诸侯,平定了北方中原地区。

和曹操相对应的是,袁绍之所以拒绝迎接汉献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袁绍本来就拥有众多士族的支持,手下的谋士和武将也是人才济济。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袁绍)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相对于曹操,袁绍家族“四世三公”,获得了众多士族和豪杰的支持。由此,对于袁绍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价值和作用是相对较低的。更为关键的是,就割据中原的袁绍,本来就对东汉皇室没有较大的敬意。

最后,就袁绍的兄弟袁术,在东汉末年选择自立为帝。虽然袁绍没有称帝,但是,其也不会甘愿将自己打下的江山送给汉献帝。就“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说,是有利有弊的。就弊端来说,就是迎接汉献帝后,自己的手下可能有所分化,一部分人可能去拥立汉献帝。而这,无疑会直接削弱自身的实力。就曹操来说,在取代汉朝的过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弊端日益凸显,成为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的原因之一。总的来说,就袁绍这位诸侯,正是出于以上的考虑,所以在手下谋士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后,选择了予以拒绝。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时缺乏士族和豪杰支持的曹操,则主动奉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

文/情怀历史

三国预言家鬼才郭嘉,一生从未出错,如果他不死曹操能否平定天下

现在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虽然这个和历史没什么关系,但总归是三国迷的一个遗憾,虽然说诸葛亮出山和郭嘉没有什么关系吧,但两位都是三国史上顶级的谋士,没能较量一番,确实总能让人浮想联翩。

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正好是诸葛亮随刘备出山的那一年。

这件事还不足以,把郭嘉和运筹帷幄的诸葛亮联想到一块儿,那么郭嘉究竟有多大的才能,才成了三国迷的一大遗憾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三国鬼才郭嘉!

郭嘉,字奉孝,史书上说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被誉为鬼才。

郭嘉可谓是看透了天下之事,出生于颍川(今河南禹州),少年时的郭嘉就早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必将会大乱,二十多岁就开始秘密结交有志之士,身边的人却没有一个人知道。

21岁的时候,郭嘉遇见了袁绍,一眼便知道此人优柔寡断成不了大业,当时的郭嘉和袁绍底下的谋士关系不错,曾经劝说道“袁绍只能效仿周公的礼贤下士,却做不到知人善用。思虑多端,却无要领,喜欢谋划,却优柔寡断。”仿佛直接说出了袁绍的后半生。

于是郭嘉离开了袁绍,闲置六年不曾出山。

公元196年,荀彧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两人相见,惺惺相惜。一场谈话下来,曹操大喜找到了助他成就大业之人,郭嘉亦是如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伯乐。

从此,郭奉孝重出江湖,做了曹操的军师祭酒,为曹操出谋划策,也是忠心耿耿。

次年便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据理列出了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不但振作了曹军的斗志,也为曹操拟定了长远的作战目标。

198年,刘关张三人展现出了非凡的气质,曹操欲杀刘备,郭嘉已不可伤了天下英雄之心,阻止了曹操。但郭嘉看出刘备得人心,不甘为人之下,所以建议曹操,软禁刘备。但不可放纵敌人,说过,如果放走刘备,日后必成最大的祸患。可见郭嘉识人之准,放走刘备也成了曹操为数不多的悔恨之事。

公元200年,在郭嘉的计策下,为避免于袁绍作战腹背受敌,郭嘉深知袁绍此人优柔寡断,迅速发兵击败了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果然,在袁绍还没来得及反应,刘备就已经被击败,曹操与袁绍开始了官渡之战。官渡之战还未开始,江东孙策准备发兵攻打许昌,许昌一旦失守,曹操的大本营就没了,此时曹营开始人心动荡。

在这紧要关头,郭嘉就预测到,不用支援许昌,孙策刚刚征战江东,仇敌众多,如果踏入中原,必死无疑。果不其然又被郭嘉说中,孙策被人刺杀于北上的路上。

于是官渡之战开始,曹操还是没有十足的信心,面对比自己强大的袁绍,郭嘉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很快的,拿下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惜天妒英才,过慧易夭。38的郭嘉在北上的路上,与世长辞。生命垂危的郭嘉,依然为曹操制定了长远的作战计划,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平定了辽东,灭了乌桓,彻底统一了中国北方。

从此世间再无鬼才,郭嘉去世哪年,刚好是诸葛亮出山之际,诸葛亮曾多次用计策大败曹军,帮助刘备赢得了蜀汉天下,如果不是天妒英才,那么你们认为郭嘉和诸葛亮哪个可以闻名天下?哪个能多胜一筹呢?

历史上郭嘉是否有提醒曹操杀司马懿?

郭嘉,字奉孝,生于公元170年,卒于公元207年,东汉末期颍川阳翟人,公元207年郭嘉随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享年38岁,英年早逝。

郭嘉在21岁时,曾去投奔袁绍,此时的袁绍正是最强大的时候,然而郭嘉一眼看出袁绍不能成大事,后弃袁绍隐居六年。公元196年,郭嘉经荀彧介绍给曹操,经与曹操交谈后,被曹操封为军师祭酒。为曹操四处征战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郭嘉

郭嘉最大的特点是神机妙算,善于分析时事及人物,算无遗策,分析人物性格行为非常准确,如郭嘉分析孙策树敌太多,一定会死于刺杀,果然被说中,再如郭嘉分析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时,说曹操有十胜,而袁绍有十败,堪称经典分析,合情合理,并神机妙算,郭嘉堪称三国第一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而且郭嘉是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曹操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基本上都带着郭嘉,并且曹操能够容忍郭嘉的一些生活习俗的不敬,可以说是爱乌及乌。郭嘉英年早逝,在随曹操平定乌丸后病逝,时年38年,即公元207年。

司马懿

公元201年,曹操曾听闻司马懿的名声,曾派人去请司马懿出仕,但司马懿不知道何故,以自已身体有疾病为由,拒绝曹操的邀请,曹操还派人去打听司马懿的消息,被司马懿装病骗过。

公元208年,曹操使用强制手段请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害怕了,于是答应曹操了。但此时郭嘉去世已经一年了, 也就是说郭嘉没有见过司马懿,而且司马懿比郭嘉还小10岁,所以郭嘉不可能提醒曹操杀司马懿,假如郭嘉真的与司马懿同朝为官,以郭嘉看人的眼光,一定能看出司马懿的狼子野心。说郭嘉临死前提醒曹操杀司马懿多半是三国演义和一些影视剧的说法,历史上不存在这事。

曹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