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命运守护夜国语版原版(网易疯狂炒冷饭?七年前老端游登陆Steam,试图再火一把?)

导读 命运守护夜国语版文章列表:1、网易疯狂炒冷饭?七年前老端游登陆Steam,试图再火一把?2、外来妹31年 十位主演十种命 有的早已飞黄腾达 有的仍在默默打拼3、2022年度全国教

命运守护夜国语版文章列表:

命运守护夜国语版原版(网易疯狂炒冷饭?七年前老端游登陆Steam,试图再火一把?)

网易疯狂炒冷饭?七年前老端游登陆Steam,试图再火一把?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本周又会有哪些好玩的新游戏等着我们呢?一起来看看吧。

【本周热点更新】

划重点:新宗派校服、内功上线 《九阴真经》周年庆资料片定档8月12日

八月已至,《 九阴真经》周年庆新资料片即将来袭!本次新资料片已正式定名为“侠影遗城”,并于8月12日正式公测。届时,整个江湖将开启一年一度的庆典盛宴,第十二宗派“刑天城”也将隆重登场。

在即将来临的新资料片中,新宗派刑天城不仅在内功、武学上尽显兵家所长,就连衣着打扮,都颇有军旅之风。同时,新宗派刑天城也是十二大宗派中,唯一一个身着铠甲服饰,手持重兵器的宗派。

除了兵家传承内功、武学,极具兵家特色的服饰外,新宗派刑天城还有着其他宗派不曾拥有的专属福利!待周年庆资料片公测后,拜入刑天城的侠士,可跳过引导直接获得全套基础宗派武学,节约大量时间快人一步。

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划重点:全新国风武侠!西山居《剑侠世界3》8月10日正式公测

西山居新一代剑侠情缘手游《剑侠世界3》将于8月10日开启全平台公测。新门派“长歌”史诗级登场,更有全新地图鼓浪屿、全新海洋系列外观、全新主线剧情、公测盛典狂欢等超多公测精彩等玩家来体验。

长歌还原经典剑侠设计,为诗仙李白传人,一袭青衣,潇洒无羁;在技能武器设定上也别出心裁,以剑为兵,剑式取山水之澄澈,来如飞瀑,罢如雨歇。可以说是把“帅”这个字贯彻到底。

同时,全新夏日地图“鼓浪屿”推出,在炎炎夏日,送你最清凉的江湖之旅。本次新地图,不仅拥有骄阳、海浪、椰树、沙滩、繁花等浪漫元素还原鼓浪屿的夏日风情,更是基于文献资料,采用unity引擎技术,模拟还原真实的宋代海岛,算得上是诚意颇丰。

划重点:《Apex英雄》等级上限提高计划 8月9日跟随第十四赛季推出

近日重生工作室公布了《Apex英雄》第十四赛季等级上限提高计划,这将使玩家可额外最多获得345个Apex包。等级上限提高功能将于8月9日游戏第十四赛季上线时正式推出。

据悉《Apex英雄》刚推出时,账户最高等级为100,当玩家达到最高等级时,你可以获得大约30个Apex包。然后在第一年,官方将其提升至500级,这让玩家能够赚取大约200个Apex包。

重生官方认为《Apex英雄》在第14季中是将这一限制进一步提高的好时机,并计划扩展最具粘性的玩家可以挖掘的内容。官方将通过循环1-500级而扩展最大等级上限,并最终将等级上限提升至2000。

划重点:《地城之光》8月11日19:00“精英服”开启

由创天互娱代理、万众瞩目的《地城之光》,在经历了“经典服”之后,终于将要在8月11日迎来“精英服”。

《地城之光》是由《龙之谷》开发商韩国Eyedentity Games精心研发,以速爽动作为玩法核心,拥有超Q的角色设定。

【本周新游发售】

划重点:完美世界旗下开放世界游戏《幻塔》的海外版 将于8月10日上线

本周8月10日,完美世界旗下开放世界手游《幻塔》的海外版将正式推出,目前全球预约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万人。

据介绍,这款游戏由腾讯海外发行公司 Level Infinite 代为发行,锁国区,连港澳台和韩国等区域都不支持,而且也不支持中文。

这几本属于现在国内大厂发行海外手游的基本策略了,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国服被海外版本影响,此前《暗黑破坏神:不朽》也采用过这种亚洲服与国服同步,外服不支持中文的做法。

划重点:《无期迷途》手游公测定档8月11日

上海自意网络出品的二次元塔防手游《无期迷途》将于8月11日全平台上线。

与传统二次元游戏偏萌系的审美有所区隔,该游戏的美术风格主打暗黑成熟风,游戏里的角色全都是帅气酷炫的大姐姐,很符合当下“御姐系”审美崛起的标准。

玩家评价方面,好评中,玩家对立绘、配音等给予肯定;差评中,有玩家指出游戏难度过大劝退新手,其次开服可能存在的内容有“宰玩家”嫌疑。

不过就冲这些姐姐们,到时可以考虑尝试一波。

划重点:《纸嫁衣4》8月12日中元节正式上线

此前,纸嫁衣工作室宣布恐怖游戏《纸嫁衣4》延期至8月12日10点上线,到本周该作品业就将迎来上线日期了。

本作是一款中式悬疑剧情解谜游戏,为《纸嫁衣》系列的第5部作品,但这一次的故事将不再和奘铃村众人的恩怨有很多关联。

喜欢这种恐怖氛围的玩家倒是不妨尝试尝试。

划重点:《双点校园》发售预告公布 8月10日正式发售

在8月10日,双点工作室开发的《双点医院》系列新作《双点校园》就将正式发售,游戏支持简体中文字幕和中文语音。

《双点校园》的玩法与《双点医院》类似,不过在游戏的完成度上要更优于前作一些,游戏中玩家不仅可以自由扩建学校,还可以在室外种植花花草草以及举办户外活动,比原先只能在固定范围中建造要强上不少。

不仅如此,游戏中还设计了许多极为有趣的内容,比如类似霍格沃茨的魔法学院、风趣幽默的校园广播、无厘头的角色互动等内容,都让玩家在体验时能有一个愉快的感受。

尤其是当校园广播说出“温馨提示,我不是你们的妈”和“全校教师注意,狗不会吃家庭作业”时,也能感受到游戏精致的本地化特色带来的魅力。

【老游戏新动作】

划重点:网易游戏MMORPG《镇魔曲》上架Steam 将于8月13日发售

网易游戏大型MMORPG《镇魔曲》Steam页面正式上线,该作计划将于8月13日正式推出,感兴趣的玩家可先将其添加愿望单。

《镇魔曲》是一款2015年上线的、定位探索和猎的的2.5DMMORPG网游。该作拥有着庞大的世界观和地域,在充满西域古风的画面当中,无数妖魔暗中潜伏,玩家的行为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主因。阻止魔教、寻找圣器、超度无辜女孩的怨灵,丰富剧情曲折感人。

只不过,说实话X博士觉得这还是网易MMO的老套路,无论从技术还是玩法似乎都与十年前的水准无异,即便登录Steam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玩家体验的地方。

划重点:经典战棋《风色幻想》全系列上架Steam 8月9日发售

由弘煜科技开发与发行的《风色幻想》系列国产战棋单机游戏今日已上线Steam商店页,并定档8月9日正式发售,同时,《风色幻想SP~封神之刻~ Remake》也预计将在今年推出,目前游戏资料尚未公开。

《风色幻想》系列以单机日系战棋类RPG游戏为主,游戏背景在人类在千年前利用“菲利斯多”击败了守护他们的命运三女神时开始。尽管《风色》系列已经是年代较早的作品,但因其世界观架构复杂庞大、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塑造立体饱满,在今日看来依旧是非常优秀的RPG作品,在老玩家的心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经典地位。

【本周热点事件】

划重点:大话西游2预约送大宝鉴!《少年奇妙游》定档8月13日!

今年网易游戏520发布会上,大话西游2公布了将携手河南卫视特别推出国内首档游戏国风晚会《少年奇妙游》,消息一经公布,不少玩家表示十分期待。现在,大家期待已久的《少年奇妙游》官宣定档,将于8月13日晚上19:30准时开播。

目前游戏内也已经上线了“嘉年奇妙游”的玩法,与此前河南卫视晚会上的活动十分相似,感兴趣的玩家也可以前往游戏内查看。

划重点:《怪物猎人 崛起:曙光》将于8月9日举办直播活动

在8月9日,卡普空将举办一场《怪物猎人 崛起:曙光》的全新发布会,介绍该DLC后续的更新情况。

新情报确认,本次直播会展示更多第一弹免费更新内容,包括此前亮相的「月迅龙」和「红莲爆鳞龙」,以及更多第一弹更新中的怪物和系统情报。

不过看到这条新闻公告,X博士的第一反应是卡普空好像在说:“我宣布个事儿,下周我要宣布个事儿”,无限套娃。

划重点:PearlAbyss旗下大逃杀游戏《影子战场》8月10日停运 开发总监因病离职

PearlAbyss宣布,旗下的大逃杀游戏《影子战场》将于8月10日停运。到目前为止,该游戏通过Steam进行了两年多的抢先体验。而由于此次的停运,该游戏已经没有了正式上线的机会。

《影子战场》是使用《黑色沙漠》中的玩法“影子战场”为基础开发的作品,开发方向和目标为,提供跟MMORPG《黑色沙漠》不同的体验,并最终成为一款“动作大逃杀”游戏。

另一方面,据传《影子战场》是金光三开发总监负责开发的作品。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想把《影子战场》开发成PVP游戏中的综合格斗一样的游戏。但是,今年3月这位开发总监因为健康原因离开了PearlAbyss,没过多久这款游戏也宣布停运。

看来武侠类或者说冷兵器类的吃鸡,目前最成功的就是《永劫无间》了。

【本周动画新作】

划重点:漫威衍生动画《我是格鲁特》公开首张海报 8月10日将上线Disney

漫威“真树版”新短片《我是格鲁特》宣布将于8月10日上线流媒体Disney ,并公开了首张定档海报,“银河护卫队”的小树人solo出道。短片中不仅有树人格鲁特,也会出现一些新的、不同寻常的角色。

《我是格鲁特》的剧情将围绕格鲁特展开,讲述格鲁特宝宝在星际间成长的烦恼。熟悉的小树人和随身听将与观众见面,或许格鲁特除了“I am Groot”还学会了新台词。

划重点:《DOTA:龙之血》第三季8月11日将正式开播

史诗奇幻动画《DOTA:龙之血(Dragon's Blood: Book 3)》第三季,将于8月11日正式开播。

据了解,《DOTA:龙之血》第三季将继续由 Studio Mir 打造,而《X 战警:第一战》和《雷神》的编剧阿什利·米勒也将深度参与。

日前,该剧的编剧兼创作者阿什利·米勒(Ashley Miller)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是希望它有四季的.....但是我认为,就我的想法而言,拍三季是最佳选择。”所以这一部很有可能就是该动画的最后一季了。

外来妹31年 十位主演十种命 有的早已飞黄腾达 有的仍在默默打拼

远处传来了熟悉却久违的歌声。

“我不想说我很亲切,我不想说我很纯洁,可是我不能拒绝心中的感觉,看看可爱的天摸摸真实的脸,你的心情我能理解……”

杨钰莹的嗓音还是那么轻柔甜美,可是窗外的天空,却早已不再是昨日的风景。

望着天空下悠闲散步的人们,我的内心,突然生出许多感慨。

不知不觉,31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的打工妹和打工仔,如今有的办工厂当老板,各自实现了最初的梦想。有的则成了爷爷或奶奶,带着小孙子,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但我想,我们怎么也不会忘记当初——31年前,我们辛苦打拼的日子,和努力奋斗的模样吧?

31年前,一部只有十集的电视剧,就真实记录了我们当时的生存状况。

这部电视剧,就是《外来妹》。

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圳首次迎来了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汇聚到这里,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来改变命运,体现出各自的人生价值。

但打工之路,何其艰辛?那些不为人知的酸涩和苦痛,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不过,在那片热土上,我们也有太多收获,包括人生的体验、阅历的增加、知识的积累,甚至,还找到了真正的爱情。

现在回想起来,那最难的日子,却也是最美好的回忆。

《外来妹》就将那个年代那群打工者的生存状态,呈现到了荧幕之上。

1991年由广州电视台制作完成并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后,立即引起巨大轰动。当年曾出现家家都看《外来妹》,人人会唱《我不想说》的盛况。

为什么会这样?雅清觉得原因有三。一个该剧的写实风格很接地气,它通过平民化的视角,用“毫无悬浮感”的表现手法,聚集一群普通的打工妹。二是这群打工妹的命运几乎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三是演员们的表演,都很精彩。

那么,如今31年的时间过去了,各位还记得剧中的经典桥段吗?还记得剧中的演员吗?31年之后,他们都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呢?他们的人生境况,又有怎样的差别呢?

今天,当雅清和大家再次重温时,我们会发现,剧中的十位主演,他们后来拥有了十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命运。

一、陈小艺扮演赵小云

在《外来妹》中,赵小云这个民办教师的女儿,面对外面的世界,面对各种诱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对自我有着清晰的认识。我想这是她最终实现人生飞跃的最根本原因。而她与江生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十分扣人心弦。

陈小艺出演这个角色时,只有22岁,还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大三的学生。但她在剧中却呈现了清新质朴的表演。而且她清纯的颜值,楚楚动人的模样,也深得观众的喜爱。她由此一炮而红。

陈小艺1968年2月8日出生于四川乐山,父亲陈培才,是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的副团长,母亲是川剧演员。1980年,她12岁时,就参加了电影《神秘的大佛》的拍摄,在剧中和刘晓庆同演一个角色,分饰大小孟婕。

1991年她从中戏毕业后,进入北京人艺做演员。她表演朴实自然,擅于塑造人物性格,在《外来妹》、《苦菜花》、《半路夫妻》、《大工匠》、《唐山大地震》、《装台》等剧中都呈现了精湛演技。成为了观众最为熟悉的演员之一。

陈小艺1997年在拍摄电视剧《老房子》时和导演刘惠宁相识,次年两人结婚。2000年生下儿子铁蛋,大名刘恒甫,如今22岁,已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今年还报考了国家话剧院。但不知最后是否入选。

陈小艺今年54岁,按照如今的年龄划分,她还算中年演员。但她却早已开始尝试扮演中老年角色,并且因为表演经验丰富,所以也成为老戏骨一般的存在了。

二、汤镇宗扮演江生

《外来妹》这部电视剧,曾经创造过许多个第一。如第一部表现打工者生活的电视剧,第一部反映劳资关系的电视剧。同时它还是第一部聘请香港演员参演剧中角色的电视剧。

首位被聘请参演内地剧的香港演员,就是汤镇宗。他也因为在《外来妹》中出演江生一角,而在观众中迅速汇聚了超高人气。其影响力一度超过了他那曾是“TVB五虎将”之一的弟弟汤镇业。

我觉得汤镇宗之所以比汤镇业更加有“观众缘”和受欢迎,除了他形象英俊、演技沉稳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为人低调,处事严谨,出道多年来,鲜有绯闻出现。

汤镇宗在1991年之前并不为内地观众所熟知。尽管他从1981年就已经出道,并且还出演过《啼笑因缘》、《貂蝉》、《法网柔情》等剧,但一直都处于半红不紫的状态。

直到他进入内地市场,主演了90版的《封神榜》、《外来妹》等剧之后,才迎来了真正的飞黄腾达的人生。

此后,他在众多影视剧中都有出色表现,如《住别墅的女人》中的林大维、《一家两制》中的阿文,虽人设都是香港老板,但他却演绎得人各有貌。另外张纪中版《天龙八部》中的段正淳,曾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83年,汤镇宗认识了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张丽霞,两人一见钟情。1986年,两人结婚。当时汤镇宗还是一名小演员,无钱也无房,但张丽霞却始终守护在汤镇宗身边。这让汤镇宗大受感动。

两人婚后非常恩爱。次年便生下大女儿汤洛雯,长大后也成功进入演艺圈,并出演了《刀下留人》、《心理追凶》、《一笑渡凡间》等剧,演技日渐成熟,深受剧迷喜爱。

1996年,汤镇宗夫妇又生下了小女儿汤乐瑶,也长得很漂亮。她从英国学完经济专业之后,回到香港又攻读了法律专业。她如今26岁,在网络上,也是小网红一般的存在了。

算起来,汤镇宗今年66岁,他除了继续在一些影视剧中客串演出外,更多的时间,是陪伴家人。我想对于他来说,家才是最重要的,而事业只能排在第二位。

三、常戎扮演志强(强哥)

有人说,电视剧《外来妹》中的强哥活得很悲催。

对此雅清有一些不同看法。因为志强的很多选择,都与他的性格有关。他本身就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男人,为了维护这一点,他做了很多“傻事”。比如在江生面前一点都不给小云留面子,比如为了一点小事就和精仔大打出手,导致他在大安乡再也无法待下去。

不过有一点,我和大家的认识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为什么不可以像小云一样变得更优秀和强大起来呢?

一个真正有自信的人,绝不会仅靠所谓的“大男子主义”来维持最后的体面。

扮演志强的常戎,当年29岁。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不久,并因在电影《疯狂的代价》中扮演反派孙大成而被更多观众所熟悉。

其实常戎在1980年,就已经登上银幕,在电影《十天》中和祝新运做搭档,在其中出演虎仔一角。那年他17岁。表演天赋初露端倪。

随后他又出演了《春晖》、《风云初记》等电影,1988年如愿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在《傣女之恋》、《青春冲动》、《中华之剑》、《生死搭档》等影视剧中都有不俗表现,擅长塑造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

在《外来妹》中,常戎延续了自己的粗犷硬朗的表演风格,将强哥这一角色塑造得形象鲜明。

虽然在剧中志强的性格很“执拗”,但在生活中,常戎却是个随遇而安的男人。他在43岁那年,才遇见了心中的“仙女”——话剧演员张远。两人一见钟情,相恋不到三个月便举办了婚礼。虽是“闪婚”,但婚后却十分恩爱,从未有任何绯闻传出。尤其是女儿常格里拉出生后,常戎更是变成“女儿奴”,面对女儿时那宠溺的眼神,羡煞旁人。

常戎今年60岁,但健壮的体型还如同年轻小伙一样。他如今凭借众多经典作品已成为众多观众所欣赏的著名演员,接下来他将有《长江人家》和《大国船梦》等作品陆续与大家见面。我们很期待他在这些作品中的表现。

四、缪婉霞扮演赵玉兰

我觉得玉兰是《外来妹》里,几位从湖南农村走出来的姑娘中,比较幸福的一位。性格温柔的她最终和深圳当地的福生结为了夫妻,也算为自己的人生,找到归宿。而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众多外地打工妹,都做出了和玉兰同样的选择。

玉兰的扮演者,名叫缪婉霞。这是个并不知名的演员。似乎除了《外来妹》,再找不出她其他的代表作品。就包括她演完《外来妹》之后的去向,我们也无从得知。一位演员,就这样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也是遗憾。

五、廖伟能扮演福生

很多朋友在看过《外来妹》这部剧之后都说,福生这个小伙子真是不错,为人真诚热情,又踏实肯干,玉兰嫁给他,指定差不了。

扮演福生的这位演员,一看就是广东本地人。但大伙可能对他并不是很熟悉。在此我们给大家做个介绍。他叫廖伟能,从广州21中毕业后,于1987年考入了广东电视台举办的艺员训练班。紧接着便在《外来妹》中出演了福生一角。

此外,他还曾在《七十二家房客4》中扮演阿信,在《落地,请开手机》中扮演叶来福等角色。1993年,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摄影专业,随后成为导演。2017年曾执导《X的绝命诅咒》,可惜影响力非常有限。他是在影视剧圈拼搏多年却依然默默无闻的众多追梦人中的一员,且与初进圈时相比,有江河日下之势。

六、邵晓微扮演赵凤珍

赵凤珍这个角色,在《外来妹》中的设定,也代表了外来打工妹的一部分群体。她们做事认真负责,但因为文化有限,所有很多观念都难以改变。她是几位湖南来的打工妹中的大姐,也可以说是带领她们走出山村的“领头人”。然而当小云等人为了自我发展而不断改变时,她却固守着自己的“愚忠”。

扮演赵凤珍的邵晓微,后来改名邵晓薇。她的年龄其实比陈小艺还小两岁,但演起大姐来却很是像模像样。她这些年其实也一直都在坚持演戏,并且演技成熟稳健。但因为出演的大都是配角,而且不善炒作,所以并不被更多观众所熟知。

除了《外来妹》外,她还曾在《湘西剿匪记》中出演过金七妹,在电影《归去来》中扮演过苗姑,在电视剧《桃花寨》扮演过廖秋兰。在2016年央视播出的《海棠依旧》这部剧中,她还出演了陈琮英一角。

这是一位低调的女演员,认真地演戏,诚恳地拿出作品,却不图名利。

七、白珊扮演赵秀英

几乎看过《外来妹》这部剧的观众都说,在剧中扮演女3号赵秀英的女演员,长得太漂亮了,而且气质清纯。有人觉得她比扮演小云的陈小艺漂亮多了。我深有同感。

秀英为了“逃婚”而选择和小云、玉兰等人一起,加入到南下打工的队伍。

但这个原本很淳朴的姑娘,自从进入大城市后,却在眼前的光怪陆离中迷失了方向,并最终沦为“阶下囚”。

在剧中扮演秀英的白珊,和陈小艺一样,也出生于艺术世家。他的父亲就是创作出《洞庭鱼米乡》、《小背篓》等经典歌曲的作曲家白诚仁,母亲是舞蹈演员。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白珊顺理成章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18岁那年,她就在电影《西行囚车》中出演了祭红一角。然后在19岁那年,便遇到了《外来妹》中秀英这个角色。尽管她年纪不大,但表演却非常灵动,将秀英那复杂的内心诠释得淋漓尽致。

此后,白珊又出演了《纪晓岚》、《男妇女主任》、《漂亮的女邻居》等影视剧,并于2003年获得了长影厂“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的荣誉,由此成为影视大腕。又在《美人心计》、《宫锁珠帘》、《大丫鬟》、《陆贞传奇》等剧中担任了女主角或重要角色。

2010年,白珊在长沙生下一个女儿,成为了一位幸福妈妈。然而她并未停驻自己的演艺脚步。如今51岁的她仍活跃在影视镜头前,而且她还是那么美丽,那么惊艳。

八、冯俊高扮演林主管(精仔)

林主管虽然在《外来妹》中是个配角,但他的扮演者,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原因有二。一是他的表演真实可信。二是他长得很帅,玉树临风。有网友甚至觉得他比在剧中出演男一号的汤镇宗还要帅。

扮演林主管的演员,当时名叫冯俊高(现已改名冯进高),原本是学粤剧出身。他1971年考入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创办的粤剧培训班,毕业后进入广东粤剧院工作。

1985年,冯俊高开始进行影视创作,先是在电视剧《商界》中扮演马俊发,然后便在《外来妹》中出演了林主管精仔,获得好评。这之后,他又在《情满珠江》中扮演了苏光,在《包公生死劫》中扮演了展昭,在《隋唐英雄传》中扮演了李密,在钟汉良版的《天龙八部》中扮演了慕容博等角色。

从英俊小生到老戏骨,他一部一个脚印走了过来。虽没有成为顶流明星,但却作品多多。

九、杨青扮演金玲(靓妹)

我觉得杨青是《外来妹》中演得最好的演员之一。她的表演真正做到了“神形兼备”。

尽管她在一众美女中,的确显得“其貌不扬”。然而她的形象、她的戏路、她的表现,却使她所塑造的金玲这个角色,是那么鲜活生动,令人难忘。

许多看过《外来妹》的观众,提到这部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她所扮演的“靓妹”一角。

杨青参演《外来妹》时,也还只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她1988年入学时就曾引发“争议”。因为她长得“不好看”,和同班同学蒋雯丽、许晴等美女比起来,更是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很多人认为她根本不适合做演员。

然而她通过在《外来妹》中出神入化的表演,却狠狠甩了这些“不识货”的人一耳光。

谁说长得不好看,就不能当演员?

只要演到合适的角色,人人都可能成明星。

杨青在《外来妹》中,就遇到了非常适合她的角色——金玲(靓女)。

这个角色,不仅笨,而且懒,还长得不好看,毛病一大堆,最终在打工时,还丢了一支胳膊。按理说这并不是一个很讨喜的人物,但因为杨青活灵活现的表演,却使观众对金玲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心。

就因为这个角色,杨青成功跻身于国内实力派演员的队伍中。

此后,她在《我爱我家》、《候车大厅》、《重案六组》、《炊事班的故事》、《家产》、《抹布女也有春天》等剧中的表现都各自精彩,张力十足。每次演出,都令人忘记她的容颜,而对她的演技佩服有加。

而更加精彩的,是她的感情生活。与长得美貌如花但情路一直不畅的同班同学许晴相比,杨青的婚姻生活堪称完美。她不仅很早就结了婚,嫁给了一位德国人,生下了孩子定居国外。而且她还坐拥私人酒庄。不拍戏的日子,她就和丈夫打理酒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很多人都说“丑女不好嫁”。杨青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甩了这些“脑子僵化”的人一耳光。

十、李婷扮演阿芳

阿芳是《外来妹》中的女二号。是个又可怜又遭人恨的角色。最初她视小云为“假想敌”,但最终被小云的真诚所打动,和小云一起,成为了自强不息的打工妹中的佼佼者。

阿芳的扮演者是李婷。她是杨青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同班同学。当时有网友称,这两位同学,一个演了《外来妹》中最美的阿芳,一个演了“最丑”的靓妹。但她们的表演,都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李婷出生于1968年10月26日,小小年纪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表演天赋。1988年,她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读大二时便被谢晋导演选中,在《清凉寺的钟声》中出演了美丽的秀秀姑娘。紧接着她便在《外来妹》中扮演了阿芳。她的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不知惊艳了多少人的视线呢。

李婷从电影学院毕业后,又出演过《白眉大侠》、《英雄无悔》、《法不容情》、《冬至》、《大江东去》、《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剧。均呈现出了不俗的演技。然而正当大家期待她的新角色时,却突然传来了她因病去世的消息。

李婷在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和同班同学张子健举办了婚礼,婚后生下一个女儿。然而2005年,李婷突然向张子健提出离婚。当时张子健感觉不明就里。直到2012年8月13日,李婷因患癌症医治无效而去世,张子健才反应过来。

原来,李婷早在2003年就查出了癌症。但她瞒住了家人,不仅没有告诉张子健,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没有告知。而且为了不拖累张子健,她忍痛选择了离婚。李婷病逝后,张子健悲痛不已。他曾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达过非常后悔当时没能陪在李婷身边。

李婷去世后,圈中众多好友都纷纷前来为她送别。在大家的心中,李婷一直都是坚强、乐观的形象。却没想到年仅44岁就告别了人世。

如今我们再次通过《外来妹》看到李婷所扮演的阿芳时,心中更多了几分感慨。所谓世事无常,我们每个人,都该认真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年复一年,梦回故乡,天边的你在身旁,随那热泪在风中流淌,流得那岁月短又长……”这是电视剧《外来妹》中的片尾曲,由毛宁演唱。只是跟《我不想说》相比,这首歌似乎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不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们的眼前,也依然会出现《外来妹》中的一幅幅画面。

31年后,当年的打工妹打工者如今当然都有了巨大变化。如今再看《外来妹》,也不过是对自己的青春,进行一次重温和追忆。那么,亲爱的朋友们,当年看《外来妹》时你在哪里?是否和剧中人产生过“共鸣”?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对我们曾经的年华,做一番回顾吧。

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本文系DJ雅清团队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欢迎阅读:

昔日男星王伟平 25岁爆红 娶初恋为妻 50岁息影 如今做外公 女儿比他红

都说北影厂帅哥多 放眼一看果然不假 今天只说29位 帅气无敌演技佳

气质不硬,就别再尬演军人了,这6位男星演军人,看着让人真难受

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简介

推选活动启事

为宣传庆祝第38个教师节,广泛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激励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现决定组织开展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一、推选范围

曾获得过省部级(含)以上荣誉称号,并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

二、推选名额

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产生候选人,从中产生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三、推选条件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实履行国家教育职责,坚持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事迹感人,享有很高社会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力,人民群众公认。

四、活动流程

1.推荐候选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推荐候选人并征求省级党委宣传部门意见。

2.确定候选人

活动组委会对各地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确定64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3.事迹公示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刊登候选人名单及简介,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青在线、央广网、中国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开辟专题网页刊登候选人名单及详细事迹,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从8月2日至8月16日。

公示期间,欢迎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了解学习楷模候选人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候选人有异议,请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委员会办公室反映。

电子邮箱:jsszhc@moe.edu.cn,电话:010-66096771。

4.确定结果

推选委员会根据公示反馈和实际情况,从64名候选人中推选出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五、宣传表彰

教师节期间,将对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进行宣传表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委员会

2022年8月2日

01康绍忠

康绍忠,男,汉族,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坚守在农业科学教学一线,组织全国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课程体系建设,创建了野外综合实训平台,创新“四融合”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他创建了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体系和旱区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模式,建立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促进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他长期坚持帮扶西北旱区边远农村教育,资助建设7所希望小学。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

02郑丹娜

郑丹娜,女,汉族,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校长、教师。她扎根教学一线29年,用和学生互写“悄悄话”的方式,关心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学生优秀品格,25年累计超过500万字。她提出了“全接纳-慢引导”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她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引路人”,建立区级“班主任工作室”,带领班主任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生命成长共同体”。她打破学校“围墙”,开设“杨柳书院”,面向全校师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开放,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影响带动了区域居民综合素养的提升。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03张维

张维,男,汉族,1958年5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大学教授。从教34年,他始终坚守在高校教学一线,参与了我国金融工程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培养出国内首批金融工程方向博士。他积极开展学部教学改革,探索建立了本科生“全导师制”,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实行“博士申请审核制”,提倡并亲自带头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教学方式的新探索。他担任天津大学-南开中学“未来杰出人才领军计划”导师,到云南、四川等地中学为学生进行科普讲座。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04李建国

李建国,男,汉族,1973年7月生,中共党员,天津职业大学教授。他扎根职业教育一线29年,身体力行践行工匠精神,创新实训教学体系。他坚持产学结合、以产养学、以产促学、校企一体,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指导65名学生获得天津市高职院校数控技能大赛一等奖,23名学生获得全国数控类大赛一等奖。他传授技艺、服务社会,致力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先后创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机械实训中心和全国首个增材制造技术推广中心,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示范窗口。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等荣誉。

05姚静

姚静,女,汉族,1978年6月生,中共党员,燕山大学教授。她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倡导并践行“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教学理念,提出以项目为主线的架构式教学方法和沉浸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活化教室”和“翻转课堂”多种教学模式。她创建《液压专业导论》课程,打造两门省级一流线上课程,建立思政教学平台,创立机控专业竞赛制实践项目品牌。她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倡导“一生一赛”“一生一技”,带领团队构建“三个主体、三项支撑、二条驱动、一套体系”创新拔尖人才一体化培育体系。曾获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06白恒云

白恒云,女,汉族,1978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油召乡李元寨小学教师。她扎根偏远乡村学校18年,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实施“对号法”,注重学生成长过程性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她积极倡导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变革,带领学生学习书法、手工、音乐、绘本等多门课程,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她守护农村孩子,关注学困生和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时常拿出钱物资助贫困学生,用温暖和关爱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她所带的班级班风良好,教学成绩突出,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师德标兵等荣誉。

07李粉霞

李粉霞,女,汉族,1976年2月生,中共党员,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她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连续四届参加数控技能大赛,取得全省数控铣工职工组第一名。她潜心教学,重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 思政化 信息化”教学改革,打造有趣、易懂、接地气的课堂。她因材施教,建立“传、帮、带、练”四级培优机制,探索出“分梯次、能力递进”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她注重团队建设,构建“帮、练、赛、聘”的教师培养模式,创建工作室,打造了一支优秀的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开发实训项目服务企业。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08张昀

张昀,女,汉族,1966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第二中学教师。她坚守课堂一线,大胆创新教学,摸索出学案导学“五环节”教学模式、“一三五”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参与编写的《初中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方案》被省内初中学校广泛使用。她多次主动到乡村学校交流任教,探索出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县推广。她爱生如子,38年来坚持家访,辅导学困生,资助贫困生,是阳泉市首届道德模范。她示范引领,推广教学经验,指导的青年教师成为省市“三晋名师”“学科带头人”,交流任教过的3所农村学校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09阿拉坦仓

阿拉坦仓,男,蒙古族,1963年2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他在祖国北疆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4年,始终参与一线教学,主持的《行星运动与常微分方程》成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他创造性地实施了“石榴籽”培根铸魂育人工程,担任来自34个民族的56名学生组成的“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班的班主任。他潜心治学、勇于创新,证明了无穷维哈密顿算子谱的对称性和完备性,破解了宇宙天体力学上的数学难题,使我国在哈密顿系统研究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他牵头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

10吴福全

吴福全,男,蒙古族,1977年1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一中学教师。他扎根草原教育22年,在教学中,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形成化学学科“22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质量显著。作为班主任,他爱生如子,坚持尊重和信任是最好的成长催化剂,用细心和耐心温暖困难学生。他善于抓住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进行表扬、鼓励、引导,他所带班级曾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班集体”。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学科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等荣誉。

11丁仁彧

丁仁彧,男,汉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他从医从教16年,立足重症医学,为学生量身制定个性化教学培养计划,倾囊相授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巧。他乐教善启,和学生共同查阅文献资料、讨论诊疗策略,使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的精准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践行医者担当,2017年主动请缨加入辽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为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培养了一批重症医学人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担任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队长,在抗疫一线教学并实践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使用,成功救治120余名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曾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12佟艳

佟艳,女,汉族,1967年10月生,中共党员,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她从事思政课教学32年,探索形成了“内外上下结合,课团统一,部门联动,知能品行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她积极创新思政育人载体,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政课教学传播渠道,指导学生利用广播站播报党史故事、时政新闻,创建10余个校外实践育人基地,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组织实施培育“雷锋式职业人”工程,将雷锋精神与职业教育和思政课教学融为一体,成为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色品牌。她爱生如子,时刻关注关爱学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佟妈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辽宁省教书育人模范等荣誉。

13孙正聿

孙正聿,男,汉族,1946年11月生,无党派人士,吉林大学教授。从教40年来,他坚持“以科研支撑教学,用理论铸魂育人”,树立了“为人为学、其道一也”的师德师风,用个人奖金为青年教师设立教育教学改革奖励基金,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专业人才。他提出了“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推进了当代中国哲学观念变革,引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他的著作《哲学通论》成为全国高校通识课教育的经典教材,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科学普及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14李玉

李玉,男,汉族,1944年1月生,中共党员,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教41年,始终致力于菌物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办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起从专科到博士后的菌物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养菌物学领域研究生300余名。他带领团队扎根生产一线,研发食用菌栽培技术300余项,把对菌物学的研究延伸到与国民经济紧密结合的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领域,真正把“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他积极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国际化,研究创建适宜国外气候的食用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打造国际食用菌产业新高地。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

15杨士莪

杨士莪,男,汉族,1931年8月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扎根水声学科教育72年,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学成回国后,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参与培养了中国首批水声专业骨干和青年教师队伍,开创了中国水声教育的新格局。作为中国水声定位方法最早的提出者和技术决策者,他带领团队开展水声定位系统研制,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位系统研制等重大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将课程建设与思政建设紧密结合,把水声学作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战场,带领学生加强基础研究,全力攻坚关键技术,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荣誉。

16吴文舟

吴文舟,男,汉族,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道台桥镇平原学校教师。从教以来,他始终奋斗在农村基础教育一线,资助20名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他关爱学生,无私奉献,曾经冒雪为8公里外摔伤腿的学生连续补课多天。他积极学习,以研促教,长期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不断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帮助学校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他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17王振义

王振义,男,汉族,1924年11月生,群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奋斗在医学教育一线超过70年,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造就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他于1986年在国际上首创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他98岁仍然活跃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育的前沿阵地,自创特殊的“考卷”查房方式,培育锻造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

18周美琴

周美琴,女,汉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35年的特教生涯中,她肩负着守护特殊儿童的使命,甘当“孩子王”,勇做排头兵。她坚持走“医教结合”的道路,贯彻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的教育理念,构建以脑瘫孩子教育为特色,适合残障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她积极探索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之路,鼓励教师学习新一代多媒体软件与技术,开发各类教学课件,打造适合特殊教育学生知识学习与康复训练的数字化、信息化课堂,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曾获全国特教园丁奖、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19杨瑞清

杨瑞清,男,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教师。他41年坚持扎根乡村办教育,始终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现代乡村学校独具特色的时代新人培育之路。他两次拒绝进城,创办的行知小学从一所简陋破旧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为集幼、小、中和教育实践基地为一体的集团化现代学校。他创建教育基地,把乡土生活作为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学生校外活动、劳动实践、生态教育模式。他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只因放不下村里的孩子和自己的教育理想。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

20王建国

王建国,男,汉族,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教33年,他探索建筑教育前沿,提出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教学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该专业教学改革。他从中国城市建设优秀案例中深挖思政元素,在学生心中播下专业报国的种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将课程教学与国家战略、城乡建设相结合,带领学生参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乡村环境提升等工作。他带领教学团队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

21卢中秋

卢中秋,男,汉族,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教授。他深耕医学教育,改革临床教学,主持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提出了“三维一体(基地医院、专业基地、专业组)”的急诊医学住培联动管理模式。他深钻医学研究,研发了系列新技术、新药物,牵头编写脓毒症诊疗方案、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在国内推广应用。他勇担社会责任,建成温州及周边地区中毒救治协作网络,推广、规范基层医院中毒救治技术,引领学生坚守“生命至上”的从医信念。他曾在万米高空的航班上救治乘客,获媒体广泛报道。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22章振乐

章振乐,男,汉族,1973年12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校长、教师。他从教近30年,深入钻研新时代劳动育人的新路径,开创了五育融合、家校社协同、综合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模式。他参与编写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成立了中国新劳动教育学校联盟、长三角新劳动教育20校联盟,多次赴西藏、贵州、四川、青海等地支教,为各地作专题讲座百余场。他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多种创新形式,开发了农耕课堂、农户课堂及手艺课堂三大类别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曾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浙江省春蚕奖等荣誉。

23朱满洲

朱满洲,男,汉族,1965年9月生,农工党党员,安徽大学教授。他始终站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一线,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向全省推广,提升学生对前沿新材料的认知。他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引领、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等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压力与挫折,不断磨炼意志品质。他组建并形成了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在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化学研究方面处于前沿地位,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4杨明生

杨明生,男,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教师。他从教38年来,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无私奉献,虽身患多种疾病,仍坚守在教学一线,践行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他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和育人导向,提出“以文化人、以文育德”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探索多种育人实践,强化德育实践效果。他坚持教育科研、改革兴校,大力推进以备课改革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5范繁荣

范繁荣,男,汉族,1967年3月生,中共党员,福建三明林业学校副校长、教师。他一直坚守在教书育人工作一线,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坚持将德育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他学识扎实,善于创新,教学中坚持“产、学、研、用”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作品竞赛获一等奖。他经常奔波在全省各地,潜心钻研林业实用技术、探索林业新技术推广应用,为乡村林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福建省第五届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

26付心知

付心知,女,汉族,1975年12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她身残志坚,克服自身听力残障任教聋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激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以进步回报家庭和社会。她提出适性教学主张,采用图式化教学法,提升了聋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她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聋校语文课堂,录制的系列微课受到广泛好评,指导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学大赛获优异成绩。她推进融合教育,成立泉州市首个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向全省农村和山区特校开展上门送教服务。曾获全国特教园丁奖、福建省首届最美教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

27王向红

王向红,女,汉族,1969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上饶市第四幼儿园园长、教师。她秉持“孩子开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办园宗旨,对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园所文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进行科学管理。她倾心育人,致力于关注和满足每个幼儿的成长需求,倡导“家园合力、家园共育”理念,推进家校有效合作。她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利用幼儿离园后的休整时间,坚持每周开展培训、教研,持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曾获第十三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江西省第二批幼儿教育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28朱志辉

朱志辉,男,汉族,1978年3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麻田中心学校校长、教师。他扎根山区26年,把默默无闻的山区学校打造成以摔跤为特色的农村体育名校。他研发“砺新课程”体系,推动“摔跤进课堂”,构建了“1 3 N”校本课程选修模式,创新开展乡村学校体育活动。他坚持“五育并举”“以体育人”,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累计为省市级体校输送100多名优秀摔跤运动员,所教学生获得400多枚奖牌。曾获首届全国双十佳中小学体育教师、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29相佃国

相佃国,男,汉族,1965年8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青岛第六十六中学校长、教师。他从教39年,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项目研究团队,开发建设红色文化课程,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化、活动化,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他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提出“小组研学”模式,着眼于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建构,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成长。他关心爱护教师,搭建金字塔式的教师成长平台,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引领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30张新锋

张新锋,男,汉族,1974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东营职业学院教授。他潜心钻研化工分析专业技能,秉持知行合一理念,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他深入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推陈出新,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他倡导在教育的过程中培育爱、激发爱和传播爱,将爱好化工技能的学生聚拢在一起,创立化工专业社团,连续5年带领学生晋级国赛,培养的7名学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聘用,6名学生被评为东营市技术能手,33人被评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指导的社团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曾获齐鲁最美教师等荣誉。

31刘先生

刘先生,男,汉族,1979年5月生,中共党员,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他从事职业教育15年,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赛促学,为国家培养数控技术后备高技能人才。他作为指导教师,带领辅导学生参加专业领域国际级、国家级、省级等数控技能比赛,培育出一大批“金牌”选手。他探索创建了数控技能竞赛梯队建设训练机制,形成教练三梯队和选手三梯队竞赛培养、选拔机制,不仅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更充分锻炼了青年教师。曾获全国技术能手、河南省文明教师、中原技能大奖等荣誉。

32张鹏程

张鹏程,男,汉族,1982年9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校长、教师。他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将自己全部精力和热情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他数年来以校为家,既是“教师”亦是“家长”,出资助学,改善办学环境。他的努力和付出让仅有27名学生、濒临关停的教学点发展成为有180名孩子、校园环境焕然一新的完全小学,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师者的大爱精神。曾获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感动中原年度人物等荣誉。

33宗福邦

宗福邦,男,汉族,1936年3月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教授。他在武汉大学任教60年,埋首丹铅,为往圣继绝学;打造团队,致力于学术薪传;以身作则,耄耋之年仍志存问道,学而不辍。自1975年以来,一直献身于国家古籍整理研究和团队科研攻关,曾参编《汉语大字典》,主编《故训汇纂》《中华大典·音韵分典》《古音汇纂》。他培养了一批学术实力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学者。作为领军人物,他打造了武汉大学古籍所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34马丹

马丹,女,汉族,1973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她作为形体课兼礼仪课的教师,在28年的从教生涯中,以“尚礼、塑形”作为教学目标,以“弘礼、塑人”作为教育目标,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自2016年以来,她两次申请参加“组团式”援藏工作,用无私的爱关心藏族孩子发展,坚持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农牧民学生家里家访,先后资助多名藏族学生完成学业。她始终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创建了一支充满藏文化特色的舞蹈啦啦操队,带领学生走上全国舞台。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35陈政清

陈政清,男,汉族,1947年10月生,无党派人士,湖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深耕教书育人30余年,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行业卓越人才。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原创的电涡流阻尼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上海中心大厦、苏通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家速滑馆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领衔的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

36郭晓芳

郭晓芳,女,汉族,1979年12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她作为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讲授新时代“云端”思政课,从人物主题、内容形式、传播渠道多维度创新,将思政教育“养分”融入学生喜爱的时、事、人、物等“活教材”中,打造出46个大课专题、600余个配套课程。她的创新课堂覆盖全省2.8万余所学校并辐射全国,单节课学习人次突破3000万,单个平台学习人次突破1亿,形成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我是接班人”网络思政品牌。曾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37莫雷

莫雷,男,汉族,1950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他从教41年以来,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他坚持科研思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指导研究生团队创立了原创性的学习双机制理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理论。他在科学研究中进行政治引领,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培养学生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与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领衔的心理学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

38苏东青

苏东青,女,汉族,1973年7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校长、教师。她深耕基础教育31年,用教育初心照亮儿童成长之路,开创“党建 特色”教育品牌,创新“智慧 个性”培养路径,构建“三引三创实验模式”和“百年党史、百年校史、红棉文化”三融合的经验,培养“言雅传文明、字雅承经典、德雅润人生、博雅志高远、艺雅扬个性、心雅养大气”的“六雅学子”。她作为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力推一科一策、一师一题、智慧团建,开发云端课程。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39周龙军

周龙军,男,汉族,1967年7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他坚守职业教育33年,以爱育爱,用心育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每一位学子成长成人成才。他通过规范言行、课程思政等方式方法,推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他寓教于乐,强化实践,创新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构建了“实趣活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以研促教,教研结合,潜心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他传帮带引,献智出力,为广西职教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

40石兰松

石兰松,男,瑶族,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中心学校刁望教学点教师。他扎根偏僻的石山库区,三十六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乡村教师的初心使命。他每天4趟往返,义务摆渡接送学生上下学,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使命担当,圆孩子们的上学梦。他用心用情关注孩子们成长成才,不仅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还为孩子们做饭、照顾孩子们生活,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不老松”。疫情防控期间,他作为登记员、宣传员,确保学生健康安全。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

41王宏

王宏,男,汉族,1968年8月生,中共党员,海南省海南中学校长、教师。他是学科教学的引领者,32年来始终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所教授的数学课被作为典型示范课和案例教学分析课,教育教学成效突出。他是以德施教的践行者,一切从学生出发,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受到师生爱戴。他业务精湛,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创建了“三中心”“七主体”“多维一体”的高中生发展指导体系,先后担任三所中学的校长、一所小学的校长和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在基础教育的不同战线发光发热。曾获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海南省骨干教师等荣誉。

42王琦

王琦,男,汉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海南大学教授。他从教32年来,注重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相融合,积极探索“三全育人”、德法兼修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他积极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开设模拟审判课程、发起国际模拟法庭大赛、组织模拟法庭比赛等活动,探索协同育人新型教学模式,取得丰硕成果。他注重科研育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积极推进科研反哺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学术能力。他关爱学生,捐资助学助困,并将所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奖金捐献给困难学生。曾获海南省高校教学名师奖、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

43袁敏

袁敏,女,汉族,1976年2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第一中学教师。她生于教师世家,默默耕耘教坛二十五载,坚守三尺讲台,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善于以诗化的语言和动人的情感营造课堂氛围,深受学生喜爱,教学业绩突出。她热爱学生,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生活上细致关心,感情上耐心呵护,教育上耐心引导,成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指导学生成长为鲜活灵动、健康昂扬的生命个体。她作为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先后到多所薄弱学校助教助研,长期担任薄弱学校校外联系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优秀女园丁等荣誉。

44段胜峰

段胜峰,男,汉族,197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他扎根教书育人一线29年,坚持服务人民和国家战略需要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农 文 旅”“农 艺 商”“传 帮 带”等乡村振兴服务模式,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00多名。他注重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为人胸怀,坚持“为生命而设计”“为家乡而设计”“为人民而设计”,指导学生获得国际重要奖项15项、国内奖项240余项,赢得了广泛赞誉。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重庆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

45马均

马均,男,汉族,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他扎根农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一线35年,以田间地头为课堂,言传身教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培养的20余名博士生、50余名硕士生都已成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骨干。他将育人和育稻相结合,带领学生解决农业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到试验田的技术难题,选派研究生到基地开展论文研究,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坚定信念融入教学,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他长期深入基层,传播新技术、普及新成果、培育新农民,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

46张先庚

张先庚,女,汉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她坚守教学一线32年,带领团队培养大批卫生健康人才,带领学校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她热心教育公益事业,组建了以毕业生为主的健康服务志愿队,打造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健康扶贫典范,助力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建了130人的疫情防控志愿队,守护了当地居民生命健康。曾获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

47汪李莉

汪李莉,女,汉族,1969年6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贵阳分校校长、教师。她潜心教学,创新育人模式,开发“芳舟”特色课程,将德育和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报国志。她爱生如子,以爱育爱,在大队辅导员的岗位工作18年里,始终如一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呵护。她尽职尽责,在担任一所城郊接合部学校校长期间,用短短4年时间将其打造成全省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色学校。她用情用心,致力于推进“情景育人”沉浸式、体验式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每一面墙、每一个阵地都成为活教材,创设的“温馨家园—留守儿童之家”被媒体报道。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

48谢贵华

谢贵华,男,苗族,1965年6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凯里学院附属中学校长、教师。海外留学回国的他,在育人模式和教育管理方面推陈出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提质培优,推动学校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他悉心关爱学生,做师生身边的“知心校长”,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深受师生爱戴,被学生称为“善解人意的华哥”。他力推教育均衡发展,走遍黔东南州各县市,组织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为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49杨斌

杨斌,男,汉族,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他坚持潜心育人,创新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冶金领域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他坚持科研育人,带领团队建成“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平台,指导和带领师生打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真空冶金创新团队和工程研究中心。他潜心治学,带领团队在学科前沿追求卓越,研发了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技术,解决了稀散金属、贵金属等绿色高效提炼的难题,带领的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云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50杨国旺

杨国旺,男,汉族,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他扎根乡村教育37年,努力发展山区优质教育,让乡村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他带领教师教学兴校,千方百计改善教学条件,建成地处乡镇的高中,培育教师乐教、学生勤学的良好氛围,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他爱生如子,推行“三生工程”,对家庭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对学业困难学生精准辅导、对学业优秀学生精准扶优,协助2万多名农村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51米玛

米玛,男,藏族,1966年4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藏医药大学校长、教授。他从事藏医药教育30余年,坚持以生为本,关心学生成长,通过师承带徒、课堂教学等途径,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他常年坚守教学一线,坚持传帮带,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中青年教师,培养了大批藏医药专业高层次教师。他心系基层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长年承担基层全科医师等各项培训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藏医外治技艺法传承人等荣誉。

52索朗顿珠

索朗顿珠,男,藏族,1973年6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小学教师。他扎根边境26年,长期致力于一线教学和管理工作,注重因材施教,有力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他坚守德育教育阵地,注重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德育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他立足民族教育实际,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他注重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凝聚起了教育的奋进力量。曾获西藏自治区“两基”攻坚先进个人、全区优秀校长等荣誉。

53陈雪

陈雪,女,汉族,1974年1月生,群众,陕西省西安小学教师。她扎根教育30年,用智慧和爱心耕耘讲坛。作为班主任,她以“爱心、耐心、细心、慧心、执着心、宽容心”关注每位孩子,班级建设成果丰硕。作为语文教师,她积极倡导分层教学,备课“细”、上课“精”、辅导“实”、考核“活”,坚持开展语文实践,为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提供丰富营养,育人成效显著。在抗震抗洪、脱贫攻坚中,她捐钱捐物,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曾获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54王怡

王怡,女,汉族,1970年3月生,中共党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扎根西部28年,她始终在绿色建筑环境领域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一线工作,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紧跟科学前沿,坚持科教协同,潜心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在提升工业建筑环境质量、改善工人作业环境并降低建筑能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注重科研育人,突破系列科研难题,育人成效显著。她长年致力于科学普及、科学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55安文军

安文军,男,裕固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明花学校教师。他扎根牧区教育30年,坚守教育初心,用爱心、耐心和智慧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他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制定学习策略,大力倡导情景化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行合一。他爱生如子,在班主任工作中细致入微,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在管理中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倡导快乐教育,推进少年宫活动,开设书画、手工制作、花样跳绳、足球等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乡镇骨干教师、甘肃省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56郑炳林

郑炳林,男,汉族,1956年7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教授。任教40余年来,他扎根西部,默默奉献,带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发展成享誉海内外的敦煌学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资料信息的中心。他坚守冷门绝学研究,甘坐冷板凳,拿着放大镜,利用缩微胶卷,一部一部地不断推出敦煌学力作,为改变“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牢牢掌握了国内外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从他手中接过敦煌研究的接力棒,逐渐构筑起敦煌学研究的人才高地。曾获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

57李富香

李富香,女,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她扎根职业教育26年,带领团队创新“模块引领、任务驱动、四段递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分工协作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科研课题研发,学生技能水平稳步提升。作为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她建立政行企校协同机制,成立“青海省汽车技术服务产教联盟”,安排教师脱产去企业实践或本科院校跟岗锻炼,推动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曾获青海省教书育人楷模、青海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58李秀琴

李秀琴,女,土族,1972年11月生,群众,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第一小学教师。她扎根基层乡村小学18年,长期担任班主任,成功打造良好班风、学风,用真情和爱心呵护每一位学生茁壮成长。在乡村小学任教期间,她言传身教,爱生如子,为生病学生补课,亲自上山找回辍学学生,自学手语帮助残疾学生学习知识,育人成效显著。她注重启发学生,更新教学方法,积极适应教育信息化进程,主动承担网络教学任务,力求讲好每一堂课。曾获青海省杰出教师、青海省先进工作者、青海省最美教师等荣誉。

59马景林

马景林,男,回族,1965年5月生,群众,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田老庄乡深沟完全小学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37年,用点滴平凡的育人故事书写着乡村教育者的不平凡。他长期担任班主任,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技能,做到教学相长。他积极拥抱“互联网 教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主动承担起“空中课堂”评课和学生作业辅导的任务,并参与小学数学课后习题讲解微课制作,分享至周边学校,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书育人楷模、宁夏回族自治区骨干教师等荣誉。

60刘娟

刘娟,女,汉族,1970年5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教师。她辛勤耕耘在宁夏医学教育一线28年,以报国之心,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扎根西北医学教育,搭建的“神经可塑性研究”实验室和创新团队获批为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她以担当之心,推进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领头雁”效应,引领年轻同事不断创新,带领学科快速发展。她以使命之心,抢抓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探索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创新举措已见成效。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最美科技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61祖力亚提·司马义

祖力亚提·司马义,女,维吾尔族,1977年9月生,中共党员,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她扎根新疆教育22年,立足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实际,注重引领和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统一。她讲授本硕博课程近10门,带领教学团队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具有多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5 1 N”课程体系,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坚持科研育人,带领学生赴南北疆调研,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访学等,培养各民族研究生49名。曾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

62余金

余金,男,汉族,1965年3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八一中学教师。从教38年,他扎根边疆、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长期担任班主任,用心用情打造班风学风。他资助困难学生,帮助多名学生圆梦大学。他用心教书、潜心育人,指导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级奖项,育人成效显著。他铸魂育人,帮助和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优秀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级教师等荣誉。

63孙怡

孙怡,女,汉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教师。22年从教生涯,她扎根学前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职责,坚持不断学习、探索提升,用爱心、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每名幼儿。挂职支教期间,她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将一所新建幼儿园办成了教学设施完备、教学理念先进、办园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她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学校、进课堂,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教育力量。曾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64吴翠云

吴翠云,女,汉族,1968年5月生,中共党员,塔里木大学教授。她扎根边疆教育32年,以深厚的学科素养和不懈的教学探索,构建了“一体两翼”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行“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育人成效明显。她带领团队攻克新疆盐旱区密植枣园栽培系列技术难题,助推产业发展转型和乡村振兴。她将家国情怀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爱国爱疆、担当奉献,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躬身践行者和传播者。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2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22年4月21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尊敬的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各位博鳌亚洲论坛理事,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再次在“云端”相聚,共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出席年会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人类还未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仍脆弱乏力,又叠加发展鸿沟加剧的矛盾;气候变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补,数字治理等新课题又摆在我们面前。在这样的背景下,论坛年会以“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为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矛盾并不可怕,正是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过去两年多来,国际社会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作出了艰苦努力。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我们要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人类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各国要相互支持,加强防疫措施协调,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国际合力。要坚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确保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无论是对外提供疫苗还是海外生产疫苗,中国都言必信、行必果。中国将继续向非洲、东盟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为弥合“免疫鸿沟”作出积极努力。

——我们要共同促进经济复苏。新冠肺炎疫情对过去10年全球减贫成果造成重大冲击,复苏不均衡加剧全球不平等,南北鸿沟持续扩大。我们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运用科技增强动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紧迫需求,围绕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推进务实合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去年,我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近百个国家响应和支持。我们正在同国际社会一道,稳步推进倡议落地落实。

——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事实再次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为了促进世界安危与共,中方愿在此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我们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我们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我们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展现大国的样子。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亚洲人民历经热战冷战,饱经沧桑忧患,深知和平弥足珍贵,发展来之不易。过去几十年,亚洲地区总体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就了“亚洲奇迹”。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我们要继续把亚洲发展好、建设好,展现亚洲的韧性、智慧、力量,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

第一,坚定维护亚洲和平。地区和平稳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哪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地区国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今天,亚洲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积极推动亚洲合作。亚洲国家谚语说,“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共赢合作是亚洲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有效提升了地区硬联通、软联通水平。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推动亚洲形成更加开放的大市场,促进亚洲共赢合作迈出新步伐。

第三,共同促进亚洲团结。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这是亚洲应有的襟怀和气度。我们要巩固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维护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区域秩序。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域内域外,都应该为亚洲添彩而不添乱,都要共走和平发展大道,共谋合作共赢大计,共创团结进步的亚洲大家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两个多月前,中国向世界奉献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各国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下半年,我们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擘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中国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中国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优化外资促进服务,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国将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中国将全面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同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将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古人说,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我们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一定能汇聚起合作共赢的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迎来人类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完)

夜航船|心居:女性视角下的生活奇观

太狗血了!

婚前有私生子的外地媳妇、一个赛一个刻薄的刁钻婆婆、“攀上高枝”还与前任纠缠不清再出轨的“凤凰男”、鼓动儿子让儿媳妇分担其婚前巨额债务并惦记儿媳妇财产的自私公公……谁会想到,一部剧里竟可以拥有如此多让人憎恶的角色?而剧中三观离谱、行为荒谬的几位女性简直可称荧屏最讨厌人物的“天花板”,不管是我弱我有理的冯晓琴,还是我穷我傲娇的施源妈妈……

尽管人们常说现实生活远比影视作品呈现出来的更狗血,但当太多奇葩的事情集中发生在一个大家庭里时,还是让人难以相信,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有你想象不到的一地鸡毛,也有你想象不到的满目疮痍。

3月17日,由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同名小说改编,滕华涛执导的电视剧《心居》在东方卫视开播,一个在女性视角下以写实为主要拍摄方式的都市生活剧,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并让人们纷纷对两位女主角进行自觉“站队”。但具有话题性,就注定是一部优质作品了吗?

实难苟同。

与多年前滕华涛执导的《蜗居》一样,《心居》也是以买房为切入点展开叙事的。不同的是,《蜗居》中,房子是“灵魂”,整个故事以房子、房奴为焦点,直面房价飙升大背景下的社会现实,从而展现海萍、海藻两姐妹的人生在欲望诱惑、物质制约中产生的剧烈震荡,而在《心居》中,房子只是一个“引线”,只为开启戏剧冲突和推动叙事发展,而后是以琐碎的生活诠释冯晓琴与顾清俞两个不同阶层的女性,她们的职场奋斗、情感问题、婚姻生活、命运走向……

从一开始,《心居》就充满了火药味。

外地媳妇冯晓琴、精英女性顾清俞,各自代表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两类女性,她们的生活就是主战场。以往的家庭生活剧,多是将重点放在难以调和的婆媳关系上,但围绕这对姑嫂的生活展开的《心居》,首先将矛盾对立放在了姑嫂关系,从这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故事线,不难看出,《心居》试图以展示她们在生活态度上的转变,来刻画她们在经历生活馈赠的幸运与不幸后,如何从同性互斥达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可惜,这只是美好的愿景。

剧中,两位女主角的人设,都有瑕疵。

家庭主妇冯晓琴,精于算计、工于心计,为自己的梦想不惜道德绑架丈夫家人,拥有3万存款就敢于谋划买250万的新房,一副丈夫的姐姐有钱帮我天经地义的架势,就是一个希望靠婚姻改变命运的女性;

外企高管顾清俞,高冷傲慢、独立自信,事业成功的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过着优渥的生活,但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全身散发着优越感,长期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弟妹冯晓琴,一直处处留心、时时提防。

人性原本就是复杂多面的,似乎这样塑造顾清俞和冯晓琴,也没有什么错,她们都有自私的一面,也都有善良的一面。顾清俞因为对冯晓琴持有偏见,所考虑的都是自家人的利益,冯晓琴则因为太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对他人抱有理所当然的奢望。而骨子里的善良,又成为她们两个人的共性,顾清俞除了没有为弟妹买房,事无巨细关照原生家庭;冯晓琴即便在丈夫家人对她颇有怨言的情况下,仍然悉心照顾一家老小。

只是,一开始关于她们人设的定调,让人很难转变这糟糕的初始印象,即使后来的剧情中,冯晓琴自立自强、努力上进,顾清俞开始渐渐卸掉对冯晓琴的防备,都无法抹煞当初的那点厌弃。而且,冯晓琴的两副面孔,多少有些拧巴,让人很难将那个理直气壮算计大姑姐的冯晓琴,和对那些在送餐过程中认识的孤寡老人传递无限善意的冯晓琴,联系起来融合成一体。至于顾清俞,无论是对初恋白月光的执着与付出,还是在职场的有钱有闲、不近人情,都缺少了一种真实感,只是一个臆想出来的投行女精英的形象。

当一个人物形象的价值观,观众无法认同时,当一个人物形象缺少烟火气,观众感受到距离感时,自然也无法对其遭遇产生普遍的共情。

不光两位女主角的人设不甚讨喜,剧中还有一众无论思维模式、行为举止都异于常人脑回路的配角——“知三当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挑战道德底线的冯茜茜;对年薪几百万的“白富美”儿媳百般挑剔万种为难的蛮横霸道的施源妈妈;苛待儿媳、嘴巴恶毒、一副势利小人嘴脸的顾昕妈妈……

不堪的人设,造就不堪的剧情,如此种种,让一部原本致力于描摹普通人沪上生活图景的电视剧,槽点多多,负能量满满。太多不够正面的人物形象,让《心居》里的各种诡事,更像是为创造矛盾戏剧冲突而刻意而为之的“猎奇”与“审丑”,这也加剧了这个故事在某些地方的奇幻与荒诞。

但,有一说一,虽然《心居》中的角色人设鲜有正常三观的普通人,且一些剧情不合逻辑、有悖常理,可是在一些细节上,《心居》又将中国式家庭微妙的人物关系呈现得异常鲜活。一个大家庭,就是一个修罗场。父女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亲戚关系……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环相扣,勾勒出一些女性在现实家庭生活中的真实境遇。

在顾清俞的原生家庭,顾家父子与清俞时常开小会,将冯晓琴排除在外;在顾昕的家中,顾昕妈妈只夸自己儿子的好,而对儿媳葛玥各种数落;在施源的家,无论顾清俞如何优秀把儿媳妇的本分做得多好,也无法换来施源妈妈的肯定、感激……

一方面是婆家对儿媳妇的忽视、刁难,而另一方面,顾清俞父亲对亲家的无理所表现出来的隐忍、妥协,葛玥父亲教育女儿对婆婆的忍让、殷勤,又体现出父母对女儿的关心、爱护。

没有血缘关系,一个女性难以融入一个新的家庭,真正成为这个家中的一份子,虽是老生常谈,却是真实定律。这不得不让人有所感触,剧情狗血是真的,生活圈里的人际关系也是真的。

从各自的立场与角度,剧中人各有各的委屈,各有各的不易,而《心居》看似是两个不同阶层的女性之间的博弈,实则通过琐事构建人物关系、集中戏剧矛盾,不仅描绘出这个家庭里每个成员的喜怒哀乐,也延伸探讨一些社会议题,例如三观不合的家庭联姻后的相处方式,例如独居老人如何安顿晚年生活,例如女强男弱的婚姻将走向何处?

在不同的话题讨论中,《心居》最为关注的还是女性在生活变局中的自我成长。

曾一度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冯晓琴,在丈夫去世后,开始脚踏实地当外卖员,每天为生活忙碌奔波;曾不自觉有一种优越感在身的顾清俞,对冯晓琴曾经的提防、计较原来事出有因,但在不断接触中她没有再像从前那般咄咄逼人,并且在看到冯晓琴认真对待养老院的工作时,对她的态度有所转变,开始肯定她的能力、理解她的处境。

一个开始探索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在现实与梦想拥有巨大落差的婚姻中重塑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

这是《心居》在剧情距离开局渐远后,才释放出来的积极的正能量。当然,剧中也有一个始终如一的正面角色,顾清俞的追求者“钻石王老五”展翔,这个看似吊儿郎当的中年人,痴情到十几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心中的“女神”,且豁达、仗义、善良,乐于助人。他的存在,是这个故事初期的抓马剧情里,为数不多的正义之光。

若不是《心居》在前几集进行了扭曲的价值观和奇葩剧情的猛烈输出,若不是两位女主角在前期并不为人喜欢的人设,若不在意个别演员对角色诠释技巧的略失水准,想必《心居》是可以成为一部聚焦个体命运在时代中的沉浮和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的精良之作的,如今呢?

我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女性视角下的生活奇观,如此而已。

作者/钟玲

图片/@电视剧心居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