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未来的选择结局和谁在一起了(特稿:波翻浪涌 奋楫前行——回眸2022年的世界)

导读 未来的选择结局文章列表:1、特稿:波翻浪涌 奋楫前行——回眸2022年的世界2、考研故事:我参加了三次,最终上岸双一流3、新华全媒+|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的选择结局文章列表:

未来的选择结局和谁在一起了(特稿:波翻浪涌 奋楫前行——回眸2022年的世界)

特稿:波翻浪涌 奋楫前行——回眸2022年的世界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特 稿:波翻浪涌 奋楫前行——回眸2022年的世界

新华社记者凌朔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而这一年的世界,世纪疫情影响深远,气候灾害接踵而至,地缘政治紧张对立,局部冲突激烈动荡,经济复苏迟滞乏力,能源粮食价格飙升……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百年变局视阈下,人们进一步见证分裂与融合、动荡与稳定、衰退与复兴的激烈较量,在多重危机的叠加嵌套中探寻方向。

“面对这些挑战,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指明发展进步路径,为完善全球治理精准导航。

清响破空冥,赫日自当中。

危机叠加 国际安全频亮红灯

2022年,新冠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深刻演变成一场全球性危机,深入作用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多极化进程。同时,灾害、战乱、粮食和能源危机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多重危机并行、多重影响叠加,盘根错节,复杂多变。

这是6月1日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市拍摄的被炸毁的楼房。新华社发(彼得·德鲁克摄)

这一年,乌克兰危机掀起地缘海啸。

今年2月乌克兰危机的旋风式升级和此后的拉锯式延续,不仅成为地区安全的“灰犀牛”事件,且引发一揽子危机,震动地缘政治、能源格局、粮食保障、核武军控等支撑全球安全格局的支柱:美国主导的北约继续东扩,传统中立的瑞典和芬兰申请加入;美国在欧洲加速部署新型核弹;乌克兰境内有关美国军事生物活动的消息不断出现;扎波罗热核电站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北溪”海底管道爆炸;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桩桩件件,令人惊忧,全球安全,惊涛拍岸,已是悬崖百丈冰。

7月13日,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的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新华社发

这一年,能源粮食深陷冲突旋涡。

乌克兰危机背后的操盘手,联合一众盟友,机关算尽,对俄罗斯掀起制裁组合拳,试图扼守俄罗斯能源和粮食的出口通道。然而,制裁的反作用力扎扎实实地砸在其盟友和世界其他国家身上,人为制造出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演绎出一幕幕怪现象:欧洲多地左支右绌面对凛冬;欧盟国家口头喊着一同进退、背地里各显神通试图摆脱困境;非洲和西亚多国陷入严重粮食危机,而俄乌的大批粮食发不出货;美国一边火上浇油、一边大发军火能源财,成为危机中的最大获益方。

11月26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展玉的居民走过地震留下的废墟。新华社发(祖卡南摄)

这一年,自然灾害拉响全球警报。

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热浪、干旱、飓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在全球各地频繁上演,给地球生态拉响红色警报。2022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英国泰晤士河源头干涸;欧洲夏季大部分河流运输瘫痪;法国遭遇自1900年以来最热的一年;欧洲多地林火此起彼伏;巴拉圭记录到45.6摄氏度的全国最高气温;南极“冰穹C”冰盖顶部温度升至零下10摄氏度,比过去该测量点的平均温度高出38.5摄氏度……《生物科学》5月一篇科学报告指出,在35个“行星健康状况指征”中,有16个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极值,地球健康状况指征已恶化至“确定无疑正在面临气候紧急状态”的地步。地球同此凉热,生态危机并不遥远。

乱象丛生 国际秩序加剧动荡

2022年,全球秩序失调,局部动荡加剧,一些地区经济濒临衰退,部分国家社会分化对立。人类发展遇到诸多难题,相互嵌套,治理艰难。四大赤字,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成迫切挑战。

10月25日,新就任的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发表讲话后在伦敦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前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这一年,多国局势动荡,众多难题无解。

美国中期选举继续加剧社会分裂,再次印证政治极化、贫富分化、身份政治等痼疾加剧。英国50天见证三次首相换人,既是对保守党政府无力应对通胀危机的反映,也是对英国近些年对外政策盲从美国、不顾本国民生的民意打分。欧盟全年跟随美国制定多轮对俄制裁方案,后却被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背后捅刀。在非洲,布基纳法索发生政变。在西亚北非地区,也门内战和恐怖主义活动交织、社会动荡。中东的伊核问题、巴以问题难获进展,叙利亚北部战事持续。在朝鲜半岛周边,美国反复军演,挤压和平空间。日本则因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物价飙升日元跳水等问题陷入社会分歧。

12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这一年,美收割全球利益,多国经济承压。

经合组织11月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3.1%,明年放缓至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明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降至0.5%,美国降至1%。美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9.1%,创近41年来新高。面对高通胀,美联储祸水外引,激进加息,大幅收紧货币供应,让全世界为美国金融体系的积弊埋单。欧元区通胀空前,欧元一贬再贬,同时陷入前所未有的能源紧缺。在日本,日元一度贬值20%,国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突破250%,远高于欧盟和美国。发展中国家中,阿根廷、土耳其等金融领域承受明显压力,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等向IMF紧急寻求贷款。全球经济山雨欲来,滞胀预期正在形成。

这是11月20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拍摄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闭幕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隋先凯摄

这一年,南北分化加剧,发展鸿沟凸显。

气候变化、贫富分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堆积,发达国家面对共同责任推诿推责,全球步调难以协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1月在法国《世界报》刊文说,随着我们人类家庭的扩大,它变得日益分裂。数十亿人饱受苦难;数亿人遭遇饥饿、饥荒。逃离债务与贫困、战争与气候灾难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如果不填补全球最富有的人群和最贫穷的人群之间的鸿沟,我们就会走向一个由80亿人组成的、饱受紧张局势和不信任折磨、陷入危机和冲突的世界。在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勇敢喊出“要行动,不要空话”“是承诺就要兑现”等口号,剑指西方伪善的空头支票。

治乱安危 国际格局深刻变革

2022年,在诸多危机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新干涉主义的影子清晰可见。然而,国际格局朝向多极化秩序变革的动力也势不可挡。

这是11月11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拍摄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会场外的标识。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这一年,大国关系校准航向。

大国关系是世界秩序的压舱石。当乌克兰局势把俄美、俄欧关系降到冰点,美欧关系频生嫌隙之际,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习近平主席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广泛开展元首外交活动。从北京“冬奥外交”到中俄元首会晤,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先后访华,到G20、APEC中国的高光时刻,国际社会聚焦中国机遇,积极交往互动,倚重中国一贯公正的国际立场以及经济体量、话语分量、外交能量,期待中国为世界和平与经济复苏提供新智慧、新动能。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向世界明确了一个方向,就是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确定了一个框架,就是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或战略性框架;启动了一个进程,就是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管控和稳定中美关系。这场“峰会之峰会”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在开启中美“搭建桥梁”进程的同时,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11月11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柬埔寨首相洪森在第40届和第41届东盟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朱炜摄

这一年,“全球化”潮流再涌。

历史的十字路口,从来都会有混淆视听的岔路、弯路、歧路。当下,分裂、对抗、脱钩、断链、排挤、围堵、鼓动、窜访等论调和行为,正在干扰全球和地区重大议题设置。然而,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以东盟为例,虽然同样饱受疫情和全球经济低迷影响,但在东盟与中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基础支撑以及今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下,预计东盟今年增长率将达到5%,2023年略微放缓至4.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撰文说,11月在东南亚举行的东盟系列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似乎正在表明一种趋势,即世界各国可能正在从对抗转向恢复国际舞台上的合作,这可能成为“去全球化故事的转折点”。

这是2022年11月2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西入口。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这一年,多边合作生机勃勃。

当前,集团政治甚嚣尘上,分裂对抗风险高企,“冷战”幽灵挥之不去,个别国家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胁迫别国选边站队。然而,多数国家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越是变局乱局,越显多边主义的重要。今年,多个多边平台为构筑世界安全、增进国际互信、复苏经济活动、拓宽贸易规模带来众多新成果。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和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等,不仅带来掷地有声的政治宣言、联合声明、合作成果、交易意向,更用行动作出表率:众擎易举、独木难支,只有多边主义才是实现共同安全与共赢发展的保障。

兼爱则治 国际合作走向未来

2022年初,全世界聚焦北京,奥运圣火下,“一起向未来”的启示寓意隽永。世界在各类问题中会出现分歧,但人类发展依旧要靠寻找价值的共同点、利益的公约数、发展的新路径。金秋十月,全世界再次聚焦北京,在中共二十大的响亮声音中,思考国家发展、时代发展、世界发展的金钥匙。

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12次发射任务全部完成。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这一年,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展示新启迪。

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当世界放缓发展脚步,中国频频被聚光灯照射: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18.5%,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超9000米石油深井鸣笛开钻;中国空间站闪耀太空……走在昂扬奋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所有这一切中国亮点,都找到了设计的原点。俄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开辟“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埃塞俄比亚教授贝尔胡特斯法评价中国式现代化“鼓舞世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具有启发借鉴意义。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研究员通孟戴维认为“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真正的奇迹”,正在“激发许多发展中国家勇敢探索发展和繁荣的本国方案”。

这是7月26日在克罗地亚科马尔纳拍摄的由中企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桥通车仪式上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李学军摄

这一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演示新路径。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今年12月7日,首趟“香蕉专列”从老挝首都万象发车,点对点驶往湖南长沙。对于老挝蕉农来说,专列上搭载的不只是抱团成长的香蕉,更有一个陆锁国向陆联国启航的梦想。在印度尼西亚,连接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铁梦正在实现;在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实现了当地人快速通勤南北国土的夙愿;在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国父隧道项目结束了南亚地区没有水底隧道的历史……一线铁路、一条隧道、一座大桥,联通了地理,规划了发展,更在“行天下之大道”。目前,在国家层面,中老、中柬、中巴等越来越多双边命运共同体不断收获成果;在地区范围,中国同周边国家、亚太、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茁壮成长;在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得到积极呼应。世界真切认同,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带来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与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在实处,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这是5月23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年会上拍摄的一个分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这一年,世界发展规律为人类标示方向。

世界正在时与势、危与机、向与背、竞与合中演变,人类正在进与退、兼与独、损与益中抉择。中国先哲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当今世界的大象,是和平与发展,是对话与协商,是共建与共享,是合作与共赢,是交流与互鉴,是开放与包容,是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是世界文明多元多样,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福祉。执此大象,无所不往。

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习近平主席通过“云讲坛”再次发出响亮中国声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为身处各种挑战的世界指明发展大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

这是历史前进的逻辑,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回首2022年的世界,任凭波翻浪涌,我亦奋楫前行。

考研故事:我参加了三次,最终上岸双一流

#我的考研故事#

一年一集的考研故事又将上演,2020年,我也有幸担任主演。

总的来说,我应该算是准备了三次考研,时间跨度了五年。

我们都是无名之辈

第一次考研

2015年,我与女朋友一起准备考研,那年我们大三。那时,虽然已经没有向家里要钱上学,但是面对1500 的巨额考研培训费,自己也是努力了1个月才搞定两个人的第一阶段的考研培训费。准备开始应该是4-5月份吧,两个人也只买了一本1575,我花了10多天自己排了一份电子版的,而让她用的实体书。我也记不得我到底学习了什么,准备了什么,复习了什么。现在还有印象的就是我背了差不多20页的单词,当然,不是从abondon开始的。

考研绿皮书

对于这个暑假,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我记得我做过几套阅读题,每篇阅读都能对2-3个。与她相比,我的正确率似乎更高。那个时候,好像虚荣心比上进心更多。蹚入这趟大军的我好像也只是混一个帽子罢了。那时,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炒菜、煮饭和写代码了。英语课听了2次,政治课听了1次。专业都还没有定好,钱交得倒是比较快。想着,是不是自己到了9月份该急的时候就会认真准备了。那时,也在想,或许自己可以通过保研本校,不用参加统考了。

但是,正如人人皆知的,机会只倾倒向准备充足的人。当时,除了有满满的虚荣心和盲目的自信心,好像什么也没有。自然,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申请保研,申请保研需要什么。也就好像和保研没有了什么关系。

每天一个单元

考研又是怎么一种情况呢?

9月份不仅是考研的准备黄金季节,也是实习火热的季节。其实,我还在纠结要不要认真准备。说是纠结要不要认证,更恰当的应该说是在纠结自己能不能努力,自己还会不会努力。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其实早已忘记了什么叫做努力,怎么样去努力,如何努力,怎么有效努力了。这些早已忘却了,如今自己看着和我一样读研究生和博士(明年读博士了)的同僚,更加清楚的知道。当时作为一个普通二本学生,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和无望。

当时可喜的是,自己发现很喜欢和中学生打到一起,感觉自己似乎非常喜欢教学。并且认为,未来自己要读研,读了研也会出来继续当老师。从我当时的认识和选择来看,这确实是我唯一的选择和方向。毕竟,当时我已经不敢搞科研了,经过了3年的实验室福尔马林熏泡,早已受够那让人头晕、头疼的味道。

除此以外,自己性格特征和实验期间受到指导老师的影响, 立志从现在开始生根在教学第一线。一个多月的实验后,果断完全放弃了考研。也就全力支持女朋友考研了。

实习结束后,也就投入了找工作的大军了。女朋友参加考研的前,我也顺利找到了工作。考研后,也将她拉入了自己的工作单位。两人就开始了没羞没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是第一次考研经历。

自己的励志和计划墙

第二次考研

虽然说,我可能有三次参加考研的经历,其实,这个第二次应该算是没有了。

没有发生什么故事。唯一可能有的故事,那就是。我有几天挣扎了一下,我老婆就给我买了一堆书回来,让我好好准备考研。但是,那个时候,自己又搞上比较好的副业。加上工作上也是参加各种比赛,应接不暇。算了花了点钱就结束了。故事应该发生在工作的第二年或者第三年。那时,老婆研究生已经快毕业了。

考研奔跑计时器

第三次考研

这一次,工作已经5年了。

心智稍微成熟了点,做决定也不再过于冲动。虽然现在觉得自己仍然像个小孩子。

这次考研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生活所迫,不甘于过于平庸,不甘于一望有际的生活,不甘于那一点点工资,不甘于没有自己老婆收入低。该死的男人的自尊心。这之前,每个月2万多的收入习惯了。换了一个单位,每个月4000元。确实令人难以接受,自己也努力了一学期,试图与朋友合作开发其他的项目。最终收入都难以回到之前。这是让人非常难受的。你的努力换不来一些物质上的满足。毕竟,成年人似乎越来越不喜欢精神上的满足了。

月度总结表,满满的成就感

另外,看着老婆的工资越来越多,是自己的好几倍。看着自己的工资,觉得自己越发的渺小。再考虑自己的性格,难以甘心做一个家庭煮男。于是,在与朋友合作之余,也搞其他的项目。也搞过抖音带货。交了不少学费。最终以放弃收尾。

同时,这个单位给自己的事业生活带来的也是无尽的光明。那光明也是特别是明,明晃晃的告诉自己。你就这样了。思前考后,自己就像失去了主人的小狗一样。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某天,又听到老婆在枕边对自己的各种期待。各种对我们未来的生活的期待。而自己只有无尽的无助和无力,在一声声叹息中,最终终于决定再次拾起丢下的书,重新系上“奋斗”两个字,重新给自己注入青春的血液和印记。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也大概在分别纠结了1周,最终定了我们这儿的双一流&985&211,我们这个大区域的No1。没有选择北京,没有选择教育。选择了科研,也想为未来选择家庭。其实,也感谢自己本科没有考研,否则离现在的起点都会差很多。

第二学期,也就开始准备复习了。复习也就发生了太多故事了。

7月份辞职,算是正式开始复习。

每天复习10个小时,5个小时都在复习英语,3个小时在复习政治,两门专业课每天都复习一个小时。好在,最后考试,英语也算是没有丢人,考了个60分。政治72分。也勉强还行了。专业课,当然两门都在前三。说实话,自己英语是以为能考80分以上的。政治其实感觉做也好了,选择题45分以上。可能后面的由于自己字太丑了吧,得分率很低。

每天都在努力多学习一会儿,并且必须要高效

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自信心,可能工作后,对于自己看得更清楚了,也更清楚作为一个人,爆发力的来源和大小了吧。也可能从教几年,对于如何学习看得更清楚了吧。最后笔试第8,面试100分,成功被录取。

老婆,爸妈,老丈人和丈母娘都全力支持自己考研,这也是让自己满足和开心之处。当然,这一切肯定也是由于我们已经解决了人生了很多大事了。

时间真快,感觉刚刚入学,明年自己也将读博了。大龄研究生,却是要压力大得多。

感动和回忆全在一段文字中

新华全媒+|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潘洁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14日对外发布。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意义何在?将实现怎样的预期目标?有哪些具体部署?记者采访权威人士进行解读。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意义重大

纲要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纲要涵盖十一个部分、三十八条,全面阐释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规划背景,明确总体要求,提出政策举措。

纲要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彰显大国担当的主动选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纲要指出,综合来看,我国扩大内需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准确把握国内市场发展规律,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仍大有可为。”赵辰昕说,我国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潜力巨大,补短板锻长板投资需求旺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将进一步拓宽国内市场空间,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将引领创造更多市场需求。

明确中长期目标和三大重点任务

“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纲要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

纲要还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居民消费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抓手。赵辰昕说,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2万美元,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生产方式相结合,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全面促进消费潜力巨大。下一步,将围绕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大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其中的一项重点就是要拓展投资空间,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赵辰昕说,我国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研究表明,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然很大,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步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投入力度亟待加大,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未来一段时期,围绕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改善供给质量,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为投资需求合理增长增添持久动力。

纲要还部署了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三大重点任务。

“市场是大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国经济优势所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张茉楠说,纲要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明确提出三大重点任务,思路更明确、方向更清晰、措施更有力,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提供指引。

提出八个方面政策举措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纲要按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投资再生产的扩大内需全链条,从全面促进消费、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供给质量、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八个方面作出部署,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这八个方面的具体任务。

“政策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一系列以民生福祉为导向的促消费政策将加快推动全体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和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居民增收事关消费增长,也是社会关注焦点。纲要提出,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内需发展后劲。

赵辰昕说,要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重要政策目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人力资本投入,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初次分配政策体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拓宽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渠道。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华为汪严旻:安全隐私的能力是未来智能汽车的竞争力之一

智能电动车改善了人们的出行体验,同样也带来了分工模式的改变,灵魂论就此诞生。智能车的灵魂究竟应不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反正上汽肯定第一个不答应,不过对于那些不在乎又没办法或是认为业务跨界才是智能车未来的车企来说,他们选择将自己的灵魂交出去,交给了“不造车”的华为。

ICT巨头切入火热的造车赛道,华为有苦衷但也确实不想浪费自己的优势,于是成立了华为智选车业务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以AITO品牌为例,所谓智选模式就是华为联合车厂一起打造AITO品牌,这个过程中华为深度介入了AITO车型的产品定义、设计、研发、品控以及销售等各环节。

在华为的赋能下,问界M5、M7上市即热销,不断创下销量新高,今年十月又问鼎新势力销量冠军。像黑马一样,AITO用1年时间走过了新品牌过去需要3-5年时间才能走过的道路。

问界这么火或许是用了就欲罢不能的鸿蒙车机系统,以丝滑流畅、简洁智能、安全可靠又丰富的全场景交互体验著称,听说华为人将进入问界车内之后的时间称之为魔法时刻。隔壁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更直接,在接受《晚点》采访被问到问界卖的好到底是华为的渠道强还是品牌强时,“是华为强”李想说。

于是,在首届可持续出行大会上,我们找到了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总裁汪严旻与我们分享在这个火热的造车时代中他以及华为冷静的思考。在汽车这个没有几年沉淀很难被看好的世界里,一个新品牌靠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华为的魔法究竟是什么?

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总裁汪严旻

以下是他的分享(浓缩版):

我们在业务实践中发现,我们的车企客户,如果它的产品销量上不去,成不了爆款,那不管是对于车企还是对于华为来说,商业模式都无法闭环。

如何打造一款优秀的产品?我们认为,除了传统汽车所必备的安全、操控、加速性能、外观以及内饰之外,我们还必须赋予智能化汽车以新的体验。

华为在手机、平板、电脑等全场景智慧生活领域有非常好的互联互通的经验,特别是华为还面向全场景终端构筑了领先的鸿蒙操作系统。所以我们决定,把华为鸿蒙之会座舱作为问界产品的核心长板去打造。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人员,把自己过去数年间在手机/平板上积累的经验和能力,移植到车机上进行适配和调测。

鸿蒙智能座舱领先体验的背后,离不开华为在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基础能力方面的长期持续投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UX人机交互的能力,包括色彩、设计、动效、音效等;二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生态能力,没有强大的底层操作系统和生态服务能力,一切都是幻想;三是AI的能力,包括小艺语音和服务功能,是华为一直着重打造的人机交互和智能服务能力,也是几亿台终端设备不断积累的强大能力;四是安全隐私的能力,这是华为一直坚持的底线,同时也是未来智能汽车的竞争力之一。

对于华为来说,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是以“消费者体验”作为衡量标准和指引方向,希望我们未来和车企的合作,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极致产品。

曼联名宿巨头两儿子签约曼城!瓦拉内伤病警报解除,换下只因疲劳

现年38岁的前曼联中场达伦·弗莱彻,目前是俱乐部的技术总监,并在滕哈格的教练组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弗莱彻的双胞胎儿子,却即将与死敌曼城签下正式的职业球员合同,拒绝转投父亲过去效力、现在任职的球队!

弗莱彻的儿子杰克和泰勒·弗莱彻(Jack and Tyler Fletcher),都是中场球员,本赛季年满16岁,在曼城青训体系颇受好评。在父亲去年出任曼联高管后,曾有传闻称他将说服两个孩子加入红魔,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苏格兰前国脚非常乐意让儿子在蓝月亮继续踢球。

其实这不难理解,毕竟父母都望子成龙。过去,弗莱彻将儿子送到曼城青训体系,是因为伊蒂哈德的训练设施更好,教练水平更高;而曼联的相关设施,按照C罗的说法,与他十多年前离开时并没有升级!现在,曼城是英超的新霸主,而曼联能否复兴还是未知数,因此,相信换做大部分的父母,也会选择留在曼城。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弗莱彻很乐意让两个孩子自己选择未来,并不强求他们一定要为自己过去效力的曼联踢球。而曼联球员的孩子加入曼城青训,早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从80年代的红魔球员韦夫·安德森,到92班成员菲尔·内维尔,还有其他球队转会而来的安迪·科尔、鲁尼、范佩西,都曾将孩子送到曼城青训营学习。数据显示,这些球员加起来,曾为曼联出场超过1300场!

英媒证实,弗莱彻的两个儿子将获得曼城的一年学徒合同,只要表现出色,之后将会自动转化为3年职业球员合同。在两个小弗莱彻中,杰克的打法与父亲非常相似,本赛季已经代表曼城18岁以下青年队上阵。他们都可以选择苏格兰队或者英格兰队,两人尚未决定代表谁出场。泰勒上个月曾入选英格兰16岁以下国青,参加了在西班牙进行的八国足联杯。

与此同时,曼联一线队中卫瓦拉内带来好消息,他在世界杯决赛中虽然提前被换下,但队医诊断并未受伤,只是疲劳而已。瓦拉内在与阿根廷队的加时赛下半场一次防守后倒地,再也没有回到球场。但《曼彻斯特晚报》称,这只是劳累导致的小伤,休息后就能康复。

不过,29岁的瓦拉内肯定将无缘12月27日曼联在老特拉福德与诺丁汉森林的英超联赛,但他也许可以在12月30日出战狼队,那是红魔今年最后一战。

另一位跻身世界杯决赛的曼联中卫利桑德罗·马丁内斯,在阿根廷队夺冠后非常兴奋,虽然他没有出场,但仍然通宵达旦庆祝,门将埃米利亚诺·马丁内斯发布的视频显示,利马与好友克里斯蒂安·罗梅罗清晨6点还在打FIFA游戏。虽然24岁的利马没能在世界杯决赛登场,但庆祝也将花费他不少精力,同样无法参加近期曼联的比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