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qq游戏登录超时(h1z1搜索被解禁,国内厂商真要代理了?网友:腾讯爸爸要动手了!)

导读 qq游戏登录超时文章列表:1、h1z1搜索被解禁,国内厂商真要代理了?网友:腾讯爸爸要动手了!2、站在风暴中心:如何给飞奔中的腾讯更换引擎3、QQ跑得快新手常见问题解答 qq跑

qq游戏登录超时文章列表:

qq游戏登录超时(h1z1搜索被解禁,国内厂商真要代理了?网友:腾讯爸爸要动手了!)

h1z1搜索被解禁,国内厂商真要代理了?网友:腾讯爸爸要动手了!

大家好,这里是正经游戏,我是正经小弟。

在今年八月,根据文化部的要求,曾风靡一时的游戏《H1Z1》因为血腥暴力等原因遭到了直播平台的禁播,甚至连“h1z1”的字样都在微博上被封禁了!

不过今天,突然有玩家找小弟我爆料,说微博H1Z1搜索词竟然解禁了!这一消息令不少坚持到现在的老玩家热泪盈眶,狂刷“h1z1”话题。

而国内H1Z1知名玩家“斯祥丶”,曾经33杀创下国人在北美服务器的击杀记录的主播,也第一时间发表微博表示:我们从未离开过。

既然微博关键词已经解禁,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游戏也将要来了呢?就像绝地求生那样,被腾讯代理呢?怀着极大好奇心的小弟做了个小实验。

在之前腾讯宣布绝地求生被代理前有玩家做了个试验,在浏览器中输入pubg.qq.com,会出现《绝地求生》的Logo。

小弟试了下h1z1.qq.com,发现已经出现腾讯的的页面,而用111.qq.com,却直接跳转到114。

而后小弟又试了下在cmd命令行窗口中ping该h1z1.qq.com这个网址,结果发现已经可以ping通,看来腾讯确实已经解析了该网址。

而用cmd命令行窗口中ping这个网址111.qq.com,则会出现请求超时的情况。

小弟有话说:H1Z1作为曾经最火的生存游戏,尽管现在人气依旧大不如绝地求生,却还是有一群忠实的玩家,自然不会被国内的游戏公司错过,至于是哪家公司代理,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站在风暴中心:如何给飞奔中的腾讯更换引擎

明敏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2016年的一次改变,转动了科技大厂向前奔驰的方向盘。

其时,一种兴起于谷歌、名为“Kubernetes”的集群管理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野蛮生长”——

这种被简称为K8S的技术,此后几乎被外界视作云原生技术的代名词。

身处国内的技术弄潮儿们,自然也嗅到了这股技术热浪的气息。一个新的容器项目就此在腾讯云内部悄然启动。

只是,打从事情一开始,争执和分歧其实已经在技术团队内部爆发……

项目主力于广游,便身处风暴眼中。

作为国内最早接触到K8S的一批人,于广游和他的同事们很快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新的云计算调度系统,一定是个“大事情”,代表着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但就是这么个“大事情”,摊子刚刚铺开,“往何处去”就成了大问题。

底层复杂的技术应该被包装成一个简化的服务,把K8S几十个复杂的API都“藏”起来,做成一个只暴露一个接口的、封装好的“黑盒子”,还是有别的选择,成为团队技术人员的争议点。

出于对K8S更深入的理解,于广游这样的“技术原教旨派”认为,“K8S不应该是一种面向终端用户的产品啊。这个产品的更多是企业平台用户。与其把精力花在对K8S概念的包装上,还不如做好开放、完整的K8S生态。”

尽管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具有前瞻性,但在当时,要打破多年以来团队已然验证过的成熟“经验”,去走一条看上去更复杂的路线,多少让人感觉有些风险不可控。

怎么办?

现在看来有些幸运的是,尽管团队中有不少更为资深的技术人员,但在K8S这股刚吹入国内的新风面前,大家都算是从零开始,对新观点的接受度也更高。

在于广游等人的坚持和反复游说之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面对K8S这样火花越燃越旺的技术,做正确的事或许比稳妥更重要。

这个新容器项目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明确下来:

一个完全开放原生K8S API的腾讯云“引擎”。

而这,后来也成为了更大规模技术变革的契机。

路线最终按照于广游的设想推进,但正确与否,在当时恐怕并没有人能100%确定。甚至连验证本身进行得都没有那么顺利。

转机在2018年出现。

2018年9月30日,腾讯进行成立后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也就是在这次内部变革之中,“自研上云”成为了腾讯技术发展的一大方向。

所谓自研上云,就是把腾讯内部各自跑在不同数据中心的业务全部搬到腾讯云上。

包括于广游团队所提供的腾讯版K8S在内,腾讯云打造一系列云上开发环境和功能组件,开始成为所有腾讯工程师能够共同使用的“武器”。

对于开发者们而言,这也就意味着,无需再重复造轮子,开发流程也从手工时代进入到自动化时代:不需要自己去部署物理机、虚拟机,扩缩容也不需要再折腾机器的事,全部变成面向API的自动化工作。

对于腾讯云团队而言,这样的变化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很爽”。

困境

但上云这件事,触动的显然不仅仅只有腾讯云。

具体业务开发者,事情或许就没有那么“爽”了。

光子欢乐游戏工作室技术总监马同星的团队,就在上云之初倍感压力。

彼时,欢乐游戏工作室内部打算对原有架构进行重构,以实现服务的弹性化和可拓展。

恰逢服务网格istio 1.1版本发布,两套技术方案就这样摆到了这个团队面前:

其一,是在原有架构的基础之上去增加功能,来实现自动化的流量治理和服务发现。

其二,就是完全切换到云原生方案上,对原有架构进行云原生改造。

一开始,对于彻底重构团队里不少同学忧心忡忡。原因很简单,对于开发人员来说,项目运营多年,原有的架构是经过检验成熟稳定的,开发者对其掌握的程度也比较高。

而云原生,并不是简简单单把旧的本地部署迁移到云端即可,相反,这个方案意味着一切都要遵循云上的技术标准从头来过。

其中的业务风险,不言自明。

这样的技术疑虑,也非止一例。

同样的情况,也令腾讯课堂研发中心负责人王昂和他的同事们心头一紧。

王昂的团队脱胎于QQ,而QQ本身上线十多年、月活超过8亿,早已具备成熟稳定的技术架构。

因此在2019年,面对腾讯课堂新的业务需求时,是否自研上云就成为了技术团队需要艰难抉择的问题。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QQ那套老的技术栈依然能用,而且足够稳定,能保证新业务顺利推进。

相反,走自研上云的路线,不仅意味着开发人员需要学习新的技术栈、初期工作量大大提升,各种云上组件也尚未经过充分的验证,很有可能给业务质量带来未知的影响。

只是在这样的“不爽”之中,这些团队最终仍然选择了攀登那条看上去更为艰难的路线。

原因也非常相似:

诚然,在高速狂奔的腾讯内部,去做更换技术引擎这样的事,组织上必然要承担风险和挑战。但是长远而言,无论是对技术人员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团队业务的突破,都有非常大的价值。

王昂坦言:

“作为开发者,如果只把眼光聚焦在内部自研的组件上,不仅有重复造轮子的问题,而且会越来越跟行业领先技术拉开差距。上云与否,短期来看或许没有区别,但长期则会带来研发效率的巨大差距。”

不过,与小说里那些英雄主义的桥段不同,克服抵触的心境下定决心,还只是翻过了困境的序章。

上云的过程,正如开发人员们起初所预料的那般,远不能一帆风顺……

破局

如果说最初决定上云,是基于对行业技术趋势的洞察。

那么,在经历过种种困境后仍不放弃,则因为是上云带来的切实好处,已经开始在日常运营中显现。

欢乐游戏虽从2019年开始云原生重构和平滑迁移,到2020年底仍有不少老旧模块跑在云下。2021年春节前夕,欢乐游戏工作室与手机QQ联动做了一个活动,在春节零点时刻向用户推送游戏的tips。

随着大量用户瞬间涌入游戏,让活动团队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

用户排队。

出现这样的故障,运营、非研发团队的同事其实很不理解。

“不是说系统能支持100、200万人数在线吗?怎么涌入50万就不行了?”

马同星用一个直白的例子作了解释。

比如腾讯的办公楼能够支持5000人办公,但是每天早晨电梯口还是会排很长的队。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5000人指的是容量,但电梯能运载多少人上楼指的是登入并发负载。

容量很大,并不能代表短时间内处理能力可以很强。

回到业务本身来看。

假设某个业务每秒的部署能力是处理5万请求,结果1秒钟涌来了50001个用户。

这意味着,1秒之后还有一个请求没处理,可是到了下一秒又来了50001个用户……以此类推,用户的请求就会积累。

这种积累可能会导致有几十万用户在排队,最终结果就是大量用户的请求都会超时或者被系统丢弃。

因为等排到他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5秒、10秒,这在专业上被称为过载。

而出现这一问题更加深层的原因,是当时还有部分业务没有上云,没有动态弹性计算的能力。

要知道,用户从登录到进入游戏这个流程,只要有一个卡点不能动态伸缩,就会导致排队。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云原生重构,是马同星向运营团队给出的答案。

“我和运营的小伙伴说,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大的技术重构。”

“它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如果一条路上只有1个人走,它能够让路变得很窄、节省资源;如果突然来了5万人,它又可以把路变得很宽,让这些人快速通过。”

在浅显通俗的解释下,运营团队也很快理解了马同星他们在做的事情,并切实感受到了云原生能为实际业务带来哪些好处。

这个过程中,内部团队之间的信任也悄然建立。

后续,当版本中有部分业务需要技术团队来做重构时,运营团队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解,同时也很开心业务能够上云。

而这样的故事还只是上云过程中的一隅。

透过它也显示出了上云时面临的许多棘手问题。

比如涉及到的业务往往是大体量、高营收的,无法不管业务死活去“一刀切”做迁移。

再比如需要运营、策划团队也要懂研发团队在做什么事,建立团队之间的技术信任。

简而言之,无论是马同星还是王昂团队的经历,都说明了同一件事:上云不是一蹴而就。

回顾腾讯上云几年来的经历,大致可以归结出3方面经验。

第一、研发团队通过试点项目做技术验证,建立团队信心;

第二、将不同业务逐步迁移上云,云上云下两步走,保证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回滚;

第三、腾讯云团队与业务团队之间耐心磨合。

首先来看技术团队如何建立信心。

比如马同星所在的欢乐游戏团队。

在最初决定迁移上云时,他们就开始自己去搭设服务网格做技术验证,成功之后再把技术慢慢铺开。

为此,马同星团队用一个用户体量较小的业务作为“试验田”。

验证期间,技术团队一边趟平了大大小小的坑,另一方面还加深了对云原生的认识和掌控,最初对上云的恐惧和顾虑也随之消散不少。

其次,如何平滑上云是重中之重。

马同星表示,我们期望的上云并不只是把业务直接搬到自研云里,而是从架构层面的改变。

他们采用的迁移策略是先从相对不重要的服务入手,等出现的故障逐渐减少时,再迁移核心服务。

同时,为了保证“用户无感知”,在新业务上云后,相应的云下环境不会立刻裁撤,流量保留了自动切回的能力,由此平稳度过了波动期。

最后,团队之间磨合也十分重要。

除了如上欢乐游戏研发团队和运营团队之间信任建立的故事。

在腾讯课堂这边,王昂也提到上云过程中一直和容器化、运维等团队在密切沟通。

这主要是因为云技术方案更为领先,技术栈还没有十分稳定,所以不可避免需要更为耐心的磨合。

“基本上云的组件,我们提了三四百个issue和反馈。”

这样大量的反馈沟通,是王昂此前从未经历过的。

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上云的另一面,成果也已开始显现。

截至目前,QQ产品、腾讯课堂已经实现100%迁移上云。

今年,他们计划将其余老业务也全部重构上云,存量业务进行迁移。

成长

今年,是“腾讯跑在腾讯云上”的第4个年头。

业务发展愈加成熟,亲历上云的工程师、开发者们心态上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比如于广游,在亲眼见证自己团队的产品成为腾讯重大技术变革的基底之后,开心的同时,也慢慢“从技术原教旨主义者变成了一个更加务实的人”。

在自研上云前期,他对遇到的一些需求非常不能理解。比如要求自研上云需要原地重启、需要指定POD去更新、需要做固定IP。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K8S的人,于广游觉得这些要求都很“不云原生”。

毕竟K8S的理念是让部署容器化的应用简单、高效,结果腾讯自研上云却提出了一堆“乱七八糟”的需求。

但随着自研上云的脚步往前迈进1-2年后,于广游慢慢发现在接触外部客户时,他们也在提类似的需求。

由此他开始意识到,一些兼容特性的出现是有必要的。在此,他用VPC举了个例子。

“比如VPC,它其实是为了让云模拟IDC的网络环境,是为了兼容企业上云之前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式,所以VPC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降低企业迁移成本。”

而这正是云产品更为核心的演进方向。

在直接使用价值之上,进一步去降低企业迁移成本,才会吸引更多企业来上云。把云原生从一个小众的前沿领域,逐渐变成一个覆盖大众需求的领域。

基于这样的思考,于广游表示自己之后看待技术问题开始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出发,并在自研上云中发现有更多创新可做。

马同星团队有位专业能力强悍的资深工程师,甚至是因为自研上云这件事,才选择继续留在腾讯。

在负责工作室上云的开发和架构设计之前,他一度觉得工作少了很多新鲜感。

但云原生架构这一技术,重新吸引了他的目光。

因为这将会改变腾讯原本的开发模式,各个团队不再自己重复“造轮子”,这个开发后台也会更加开放。

全新的技术架构,打破了团队同学们的职业发展瓶颈。

而透过自研上云这件事,更让大家感受到开源社区的意义所在。

现在,他希望随着云原生的大潮,他和团队能够对技术不断迭代,为开源社区做出更多贡献。

腾讯课堂研发中心的负责人王昂,则表示在上云过程中,“团队的技术焦虑得以缓解”。

作为从QQ团队一路走来的开发人员,他此前深刻意识到,腾讯内部老技术栈稳定、成熟的另一面,往往是与外界技术潮流的脱节。

这套技术栈会不会过时?研发人员仅在成熟技术上添砖加瓦,个人能力会不会掉队?

这些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令王昂感到十分焦虑。

直到自研上云的变革到来,各个业务部门原本各自封闭的的“烟囱模式”被打破,他和团队成员才纷纷感到技术视野大大拓宽,在面对外部挑战之时,也更具技术自信。

尽管在自研上云最初,王昂对是否使用新技术栈,仍抱有过犹疑。但从结果来看,这一决定是正确的。

现在,王昂和同事们还有了新的“兴趣爱好”:在腾讯内网连载上云的技术经验。据说追更的人还不少。

One More Thing

2021年五一前后,在核心业务基本上云后,欢乐斗地主项目组把团建去处定在了江西武功山。

当所有人徒步爬到山顶后,大家发现云是真的在脚下的。

后台同学们纷纷激动地发朋友圈:我们这才是真·上云的团队!

而这种情绪的自然流露,或许正是团队自身对于自研上云这件事,最发自内心的认同。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

QQ跑得快新手常见问题解答 qq跑得快问题解答

QQ跑得快新手常见问题解答,qq跑得快问题解答,腾讯热游qq跑得快新手常见问题解答!小伙伴们在刚入手时总有各种问题吧,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 怎么切换账号?

您好,您可以点击游戏大厅右下角设置—注销切换您的游戏账号,当前仅支持QQ账号登陆。

二、 什么是玩家加倍?为什么我不能加倍?

您好,玩家加倍是牌局公共倍数,直接影响所有人的结算结果。

1.牌局开始后有5秒的时间供玩家点击按钮选择加倍或者不加倍,选择超时则判定为选择不加倍。

2.每人加倍则玩家加倍*2,最高(4人均选择加倍)加倍数为16,最低(无人加倍)加倍数1。

3.如果您的金豆余额不满足本房间的加倍要求,则您无法选择加倍。

三、 游戏过程中可以退出么?游戏中途掉线了会怎么样?

您好,

1.游戏过程中可以使用物理返回键或打开牌桌左上角菜单选择离开。

2.确认离开将由笨笨的机器人为您代打,其输赢结果进入正常结算。

3.若您在该牌局结束前选择进入任意场次则会自动回到当前牌局继续游戏。

4.游戏中掉线的处理方法与选择离开的处理结果相同,您仍然可以快速返回加入牌局。

四、 如何获取金豆?

您好,您可以:

1.通过每日登陆、好友赠礼、完成活动或在“奖励”里完成任务免费获取金豆,也可以在牌局里赢取别人的金豆。

2.如果您金豆低于1000,系统会自动给您发1000救济金豆,让您继续游戏,每个账号每天会有3次得到救济金的机会。

3.救济金豆用完,您可以直接到商城中购买不同价值的金豆。

五、 什么是钻石?

您好,钻石是在游戏里用于购买金豆的唯一货币,钻石的来源为人民币或Q币(Q点)购买,同时在用钻石购买金豆的过程中还会附送大量金豆,买得越多送得越多。

六、 为什么对局完后金豆数目跟输赢有出入?

您好,系统会在玩家每次对局中收取一定数量的房间费,房间费将直接从您的游戏账户里面扣除;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您的输赢超出房间限定范围时您将只会赢取/亏损范围内的金豆。

七、 A2345/JQKA2是顺子么?

您好,A2345是最小的顺子,JQKA2是最大的顺子。

八、 如何向别人赠送/索取金豆?

您好,点击好友列表,选择要赠送/索取玩家,点击赠送/索取即可。

九、 天地人牌是什么牌型?

您好,天牌是起手4个2,地牌是起手4个3,人牌只出现在癞子场中,是起手4个癞子。

十、 金豆多了为什么不能去低级场玩?

您好,金豆多了就不要去低级场蹂躏新手了:)。

警惕!暑期档诈骗案件高发 小学生大学生都有人上当

昨日,记者从泉州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放假以来,泉州发生多起学生被诈骗案件,被骗的有20岁左右的大学生,也有9岁小学生。对此,泉州市反诈骗中心也发布反诈提醒。

小学生刷视频 被诱骗转账上万元

11岁男孩小勇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放暑假后,小勇经常刷短视频。前几天,小勇看到有人平台发二维码,大意是说想领福利可以加QQ群,小勇加了群。群设置禁言,只有群主、群管理员能说话。群主说,这是一个粉丝福利群,助理会给群里的人派发礼物。接着,助理在群里发消息,把微信余额截图发给他的群友,可以获得明星亲笔签名照和1888元红包。小勇将自己的微信余额截图私聊发给了对方,对方发来微信二维码,说要领取福利,就要扫码输入虚拟代码59.99,并输入支付密码。

小勇按步骤操作,微信被扣走59.99元。小勇让对方退钱,对方让小勇建一个群将他拉进去,办理退款及福利反馈。进群后,对方说由于小勇属于未成年人付款,导致他们被冻结3万元,要求小勇配合解冻,不然就要赔偿,到法院起诉,让小勇家长坐牢。小勇害怕了,说会好好配合。对方让小勇拿家长的手机来操作。根据对方的要求,小勇用妈妈的手机扫了一个收款码,分20笔,每笔199元,共付了3980元。转完之后,对方说钱到时候会退,不过要找来大人的银行卡解冻。小勇跟妈妈要银行卡时,妈妈察觉不对劲,这才发现被骗。

9岁的小亮也被骗走了1万余元。几天前,小亮刷短视频,一人添加他为好友。对方声称小亮是未成年人,给主播刷礼物导致父母银行卡冻结,如果不处理,父母会有麻烦。被吓坏的小亮根据对方的要求拿来父母手机,按照对方教的步骤扫了二维码,支付了14笔共计10943元。小亮的父亲发现小亮被骗后,赶紧报警。

大学生找兼职 被骗存入保证金

20岁的小朋是一所高校的大学生,假期闲来无事,想找兼职做。7月18日上午,小朋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发布招聘录入员、刷单兼职信息,他点击广告链接联系对方,对方要求小朋下载“即可通讯”APP,声称他们提供的兼职是打字赚佣金,任务在“海淘代购”平台发布。随后对方发给小朋“海淘代购”平台网址,又让他下载“柠檬”APP。随后,小朋接了几个录手稿打字的任务,收到对方发来的100多元佣金。

平台上罗列着代购刷单的任务,小朋想尝试,对方要求先转保证金。小朋根据要求转了500元过去。之后小朋接到几个刷单任务,对方也陆续将几十元佣金打到平台账户上。当晚,小朋看到几个刷单任务佣金过千元,不过对方要求充值保证金,小朋陆续分5次充了5000元。等到做完任务后,小朋发现提现不了。对方称小朋完成任务超时,要继续转9000元做新任务才能解封。直到这时,小朋发觉被骗。

警方

提醒

要重视对孩子

的防骗宣传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梳理发现,每年暑期是关于学生类诈骗案件的高发期,学生被骗案件主要有兼职刷单、发福利、交易游戏装备或账号、冒充熟人亲友老师等类型。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生刷短视频,被引流到外围APP、社交软件,对方根据学生心智未成熟的特点,通过诱骗、恐吓等方式,让他们“解冻账户”、处理事情,学生慌张之余就根据对方的要求操作转账。

民警提醒,学生面对网络时代的陷阱,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一旦遇到和钱、银行卡有关的事情,要立刻联系、咨询父母。家长要教育好孩子,不要让孩子沉迷在游戏、网络、视频里,要重视对孩子的防骗教育。

作者:傅恒

来源: 东南早报

以京东到家为例:产品新人如何处理用户反馈?

众所周知,产品经理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连接用户和定义产品,用户是产品的基础,用户的声音是产品最真实的写照。理解用户需求是产品的前提,解决用户痛点是产品的核心,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产品口碑传播的巨大动力。俞军老师曾说:“用户就是需求,新用户就是新需求,要不断怀疑自己,不断迭代自己。”

一般来说,产品经理处理需求的时候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发现问题→定义需求→需求排期。 发现问题是处理需求的第一步,产品经理获取需求主要通过外部和内部两大渠道,具体来看外部包括用户反馈/访谈、竞品分析、市场调研、合作伙伴反馈/调研,而内部则包括产品数据分析,公司战略安排,同事沟通交流,自己使用观察等方式。

用户反馈就是产品需求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说通过用户反馈去了解产品的现状和问题,是最高效最有用的方法。然而很多产品新人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拿到用户反馈的问题后,不加以归纳处理,不重新定义需求,就开始做功能,最后的结果基本上就是事倍功半。本文以整理京东到家用户反馈为例,给产品新人处理用户反馈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按照①用户反馈收集→②用户反馈整理→ ③用户反馈分析→ ④用户反馈建议的处理思路对「京东到家」在应用商店&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的用户反馈进行整理。

产品背景:【京东到家】是一款京东集团基于传统B2C业务模式向更高频次商品服务领域延伸发展出的全新商业模式,它既基于京东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优势、同时在共享经济风行的推动下依托“互联网 ”技术大力发展“众包物流”,整合各类O2O生活类目,向消费者提供生鲜及超市产品的配送,并基于LBS定位实现1小时内快速送达,打造生活服务一体化应用平台。对于【京东到家】这款O2O产品来说,提高业务效率和用户口碑至关重要,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对产品的打磨和发展来说意义非凡。

一、用户反馈收集

1. 获取用户反馈的渠道

一般来说,获取用户反馈的渠道可以分成三类:公开,半公开,内部。其中公开渠道包括应用市场(App Store IOS应用市场&百度、华为、小米、360等安卓应用市场)和公共社交平台,半公开渠道包括半公开社交平台(微信、QQ等朋友圈动态)、线上社群(微信群、QQ群等各类用户社群),内部渠道(后台反馈、客服记录、用户投诉、电话录音、邮件建议等)。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公开渠道基本可以通过具体平台全部收集到,半公开渠道可以通过日常关注或深入用户群体部分收集,内部渠道基本也可以全部收集到。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监测到所有用户的反馈,所以要根据产品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在用户集中度较高的平台合适的渠道整理。

2. 公开渠道反馈注意点

公开渠道反馈集中,数量大且收集较方便,一般来说,APP类产品会比较多的通过公开渠道整理用户反馈,可以说是用户反馈中比较高效好用的渠道。在公开渠道的反馈收集中,应用市场监测应该着重注意的有:

    低分差评(1~3分);

    有效评价(有实际描述) ;

    异常行为(水军刷榜、恶意评价) ;

    竞品变化(竞争对手的应用变化)。

公共社交平台同理:

    贬义搜索搭配(产品 差评/反馈/问题/垃圾等);

    有效评价(有实际描述) ;

    异常行为(水军刷榜、恶意评价、产品热点、焦点问题);

    竞品变化(竞品 关键词搭配)。

回到【京东到家】,因为并非京东到家的产品经理,这次我们就以公开渠道应用商店&新浪微博&百度贴吧为例,对「京东到家」的用户反馈进行整理。首先需要对产品的总体用户反馈情况有初步的认识:

(近三个月京东到家在App Store 总体评论情况)

通过查询,App Store上京东到家当前版本评分次数16842条,低分差评(1~3分)382条,占比仅为2.27%。微博和贴吧作为媒体社交平台,主要表达用户的心情和观点和产品体验,检索京东 相关名词后发现绝大多数用户评价正面,贬义搜索搭配(产品 差评/反馈/问题/垃圾等)负面评价相对较少但依然存在,能查询到的共上百条,多为业务流程的(商品质量,配送时间,客服反馈)服务体验问题。可以看出评论绝大多数用户评价正面占据主导,负面评价相对较少但总数也不少依然值得关注。

二. 用户反馈整理

1. 用户反馈整理流程

整理应用商店的用户反馈时,通常首先会检查好评/差评是否短时间激增等异常刷榜、恶意评价行为,记录后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将一些单纯吐槽发泄类的无效差评反馈剔除,再对差评反馈进行数据维度分类,整理成表格,方便后期更好分析和解决问题。

初步整理【京东到家】应用商店的反馈,发现4-5月存在一例异常行为:“因APP权限问题差评激增”,通过竞品跟踪监测到“盒马鲜生”舆情数据上升快速,共收集最近时间段不为空的原始用户差评反馈200条,其中应用商店140条( IOS应用市场52条、安卓应用市场88条),新浪微博30条,百度贴吧30条。

2. 用户反馈表格制作

将用户反馈的维度主要整理为:反馈平台、发表时间,作者,用户反馈内容、用户反馈类别,(可根据分析需要增加:评分/App版本/城市等其他项)整理如下所示:

(1)应用商店

(2)新浪微博

(3)百度贴吧

三. 典型反馈分析

1. 用户反馈图表绘制

在把最近时间用户反馈分维度整理成表格后,通常要根据反馈的问题类别统计对应数据并绘制成图表,以便更直观了解用户具体问题集中程度和影响面大小,更好分析原因,需求排序,解决问题。

从整理来看:【京东到家】的反馈集中在软件问题、商品问题、配送问题、客服问题、评价退货等10大类问题上。引发用户短期内爆发不满的软件权限要求过多问题居于首位,占15.42%;其次是配送超时问题,占14.23%;然后是商品质量问题以及客服无法解决具体问题,比例都超过9.88%。具体图表如下:

通过用户反馈可以获得用户的各种想法问题,但用户需求并不等于产品需求,盲目听从用户不是一件好事,产品要有自己的特性和定位,而不是追求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产品经理需要平衡好产品定位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坚持&调整&突出产品特性和定位,让更多的用户接受,创造更大的价值。

2. 用户需求梳理筛选

在做完用户反馈收集整理工作之后,就需要根据这些用户需求梳理出产品需求。因为需求是场景下的需求,场景是用户的场景,脱离了「场景」的需求分析毫无意义,所以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了解用户和场景。通常情况下产品经理会按照【用户-场景-问题】的合理规范使用思维导图做需求分析。

根据百度指数,【京东到家】主要用户为:位于服务覆盖到的29座一、二线城市,年龄为20~49岁的青、壮年。其中,30~39岁用户为绝对主力,用户男女比例较均衡,男性占比55 %,女性占比45 %。

据此我们将【京东到家】主要用户细分为20-29岁年轻男女、30-39岁年轻夫妻、40-49岁壮年家庭及50岁以上中老年朋友,整理如下:

当我们整理完用户反馈后,常常遇到的问题不是需求太少无事可做,而是需求太多无从下手。在真实工作中我们会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资源里只能做有限的事情,就需要我们筛选出产品需求,那么如何定义需求的优先级呢?

最核心的就是遵循【重要性 紧迫性】原则,按照需求“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的优先级来安排。其中:

用户需求重要性=使用某功能的用户率(用户使用基数)*人均使用某功能的次数(用户使用频次)*类别重要性(对用户重要程度)

而类别重要性是动态的,可以分成基本型、期望型和兴奋型需求三类。

当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简化方法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

    看用户量和发生频率;

    看开发难度和效果;

    看产品价值;

    看对目标群体的熟悉程度 。

这里我们选取用户量和发生频率四象限原则来判断:

根据用户量大频率高、用户量大频率低、用户量小频率高、用户量小频率低的用户量和发生频率四象限顺序来判断可得:

①配送超时问题>②商品质量问题>③客服无法解决具体问题>④软件权限要求过多>其他

前四大类问题占了反馈总数约50%,而且投诉问题,评价问题,客服问题,退货问题很多都是由产品质量和配送速度这两个问题引发。因此如果能满足用户需求,解决好这四大问题基本就能减少一大半用户反馈。

四. 用户反馈建议

1. 原因分析与解决建议

在明确了问题产生的“用户”、“场景”这些“看得见” 的前置后,要想对症下药,给出更合适的解决方案,产品经理还需要结合问题产生的“看不见的”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从内因、外因,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从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等角度分析来看。深入平台涉及的各方,拆解业务的每个流程,考虑用户使用的每个步骤:

接下来我们以配送超时问题、商品质量问题、客服无法解决具体问题、软件权限要求过多这四大代表性问题为例进行分析并尝试给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建议:

(1)配送速度问题

京东商城物流体验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误以为京东到家的配送和京东商城是同一回事,但其实恰恰相反,京东一直引以为傲的商城物流体系与京东到家这项业务并没有关系,实际上看,京东到家配送时间过长问题时常发生,生鲜一小时到家并不能保证。

从内因来看:

本质上这与京东到家非B2C而是O2O的“轻模式”有关,京东到家为各大中小型实体零售商和用户提供线上信息平台,不碰触线下流程。订单产生实际上来自于合作入驻的商家,订单配送则全部交由社会化“众包物流”平台达达来完成。

正是由于不负责商品和配送环节,业务流程较复杂,信息更不对称,平台管理更加困难,社会化“众包物流”必然存在配送员配送专业性问题,为配送超时问题埋下隐患。

从外因来看:

具体流程上看:线下零售商入驻京东到家,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下单后,众包送货员通过手机抢单→到对应超市取货打包→扫码开始配送→送达后客户最后签单确认。这个过程中,京东到家提供平台和技术收取商品抽成和配送费。零售商卖出商品获得收入,消费者付出商品价格和配送费获得商品和配送服务,配送员通过配送获得配送费。这个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原因有:

    配送员人数不足:订单需要众包配送员配送,在活动促销等用户订单过多时,很可能,配送来不及无法接单订单积压致使配送延迟。

    存在盲目抢单:配送以单量为依据获得收入导致配送员为获得更多订单可能存在距离过远、订单过多、配送不便时仍然抢单配送,致使配送延迟。

    出货环节耗时:配送员取货时需要替用户到对应超市自行挑选订单上的商品打包,出货环节使配送时间大为延长,超市大、商品多、订单多、商家缺货补货时很容易致使配送延迟。

    配送过程不专业:而在配送过程中,众包配送员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坏了、不熟悉路况、甚至迷路也有可能,存在专业性无法保证问题,致使配送延迟。

当然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堵车车祸等意外事件等问题也会导致配送超时问题,但这些属于无法抵抗外力,暂不讨论。

从竞品参考:3公里范围内最快30分钟送达的“盒马”

“盒马鲜生”属于B2C的重模式,自营商品和配送,统一采购、商品、价格、库存、营销和配送。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深度融合,线上销售的商品来自线下门店,配送订单产生在自己的线上、线下的零售平台,线下门店前店后仓,生鲜商品标准化。系统管理线下门店的同时充分支持线上订单的快速处理。订单没有起送金额不收取配送费,可以预约精确到半小时,消费者下单后3公里范围内最快30分钟送达。

具体来看:

    拣货快:盒马是分布式拣货,算法把订单打散,变成不同的拣货员就近拣货,整个拣货过程时间严格控制在3分钟之内。

    流转快:拣选好的商品通过吊装到超市顶部的悬挂系统自动传输,快速流转到后仓进行打包,整个传输过程严格控制在3分钟之内。

    后仓包装快:盒马会根据订单商品组成、相近的预约时间、相近的消费者位置、相似的配送员的路径,验算后指引商品自动合单,帮助打包员在后仓快速打包,整个打包过程也严格控制在3分钟以内。

    上路配送快:经过前面9分钟的处理后,订单会用垂直升降系统送到物流中心出货,留给配送员在路上时间约20分钟,足够实现3公里范围内30分钟到家。

简要来说,盒马因为自营的统一管理,综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及先进设备,实现人、货、场三者之间的最优化匹配,从供应链、仓储到配送,盒马都有自己的完整物流体系,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

解决方案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及竞品运营情况, 要想完全解决配送超时的问题,需要京东到家参与到商品和配送自营上去,统一管理提高效率。可以看到,京东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京东推出京东生鲜自营生鲜,也打出了7FRESH迎抗盒马鲜生。但是对【京东到家】而言,这种本质改变并非易事,涉及平台定位等方方面面,短期内也没有指导实际操作的意义,因此可以尝试选择从流程上改进以完善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

订单需要众包配送员配送环节:

①提高配送员人数/活跃度:

大力推广达达,招募到更多配送员很重要。

研究接单保底/接单奖励/提高配送薪资,高峰时配送薪酬激励的可能性,提高大众接单频率。

根据地区和商家订单情况可与达达/商家合作,招募专职配送员。

②完善配送路线规划:

根据订单时间、位置等合理规划,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配送效率。

配送员抢单环节:

①完善配送薪资机制,不单纯以单量为依据:

可设置其他标准项,如设置订单推广提成、根据配送员资历、配送员服务好评、商品重量、是否超时等问题动态调整配送薪酬,完善配送薪资机制减少盲目接单。

②送达与否由用户确认,减少未送达时配送员点击送达:

配送员因可以自己点击送达,很多无法送达情况下肆无忌惮地会点击送达,然后迟送,不是很严重时顾客很多情况不会评论反馈,但后台却获取这些错误的信息计算配送时间,会使数据失真,因此需要建立送达用户确认机制。

③计算配送员配送能力,合理建议或限制送货上限:

当每个送货员送货在每次每小时超过多少单,系统建议不再接单,因为送到第4、5个用户时,很可能超过1小时。但如果接下来的订单是下一个时段或附近的预约订单,那么是可以让送货员一起送的,这样能降低每单分摊送货成本。所以这点需要大数据建模智能计算确定派送员配送能力,具体是否可行还需要根据实验讨论。

配送员打包出货环节

①商家专职员工负责提前打包:

取消配送员打包环节,入驻商家负责提前打包。

②鼓励大商家集货入库,建立店内仓:

鼓励大商家建立京东到家配送员绿色通道,特殊窗口。

集中货物建立店内仓,方便配送员打包,减少配送员打包环节耗时。

③提高库存信息准确性,减少线下商品实际缺货情况:

京东到家可与大零售商合作设置专门的仓储数据管理员、鼓励小零售商提高更新频率,对接零售商内部和京东到家平台两大库存系统,尽可能实时更新增加数据准确性。

完善平台库存商品数据后台,努力与大商家的库存数据系统对接,可考虑为入驻小商家提供门店库存数据管理后台,实现数据自动实时更新。

配送途中环节:

①给予更完善的配送路线规划:

平台不断优化配送路线规划能力,配送员通过APP指导减少堵车,远路等路面耗时。

②鼓励配送员使用交通工具:

有限给有交通工具的配送员接单,对使用交通工具配送的配送员给予一定补贴,减少配送时间。

(2)商品质量问题

京东商城自营的产品质量较高也给消费者留下了良好印象,但京东到家的商品质量却并不总是令人满意,时常会出现商品快到保质期,水果蔬菜等坏了烂了的情况。

从内因来看:

本质上还是由之前说到京东到家提供线上平台不碰触线下流程的O2O“轻模式”导致。订单产生来自于入驻商家,配送由“众包物流”平台完成。正是由于不负责商品和配送环节,无法接触、检查、保护商品,商品质量在流程上管理十分困难。非自营的各个大小零售商入驻必然存在商品商量把控不严的问题,为商品质量问题埋下隐患。

从外因来看:

具体流程上看:各个零售商通过各个渠道自行采购运输商品→采购后的上架商品为零售,非标准化没有预包装,存在差异→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看标准化图片及描述下单,众包配送员通过手机抢单→到对应超市取货打包→扫码开始配送→送达后客户最后签单确认。这个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原因有:

    非统一采购:各个零售商通过各自渠道采购,源头上就存在商品质量不一问题。

    非标准化没有预包装:不同零售商相同商品之间存在差异,零售商本身相同商品存在差异,图片与实物之间存在差异,展示上就存在商品质量不一问题。

    取货质量把控不严:由于时间问题以及并非消费者亲自购买,商家或配送员选货时对商品质量把控不严。

    打包包装简单:商品没有预包装,只使用塑料袋简单打包。同时也没有分类打包,全部商品散装堆在一起。

    配送途中保护不当:而在配送过程中,天气过雨水打湿、碰撞颠簸、商品本身太多情况下容易挤压、串味等问题导致商品质量受影响。

    消费者未对商品及时处理:可能送达后有些商品没有及时保鲜,没有分类存放,过了一会回头再看可能就存在商品变质等问题。

从竞品参考:

“盒马鲜生”B2C的重模式,自营商品和配送,统一采购、商品、价格、库存、营销和配送。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深度融合,线上销售的商品来自线下门店,配送订单产生在自己的线上、线下的零售平台,线下门店前店后仓,生鲜商品标准化。

首先从采购开始就由专业买手团队深入原产地选品,确保产品品质;其次商品采用预包装,标准化,分类打包,店内甚至没有电子秤。再次依托大数据实现精准货物管理和智能补货确保产品新鲜程度;然后配送则由专职盒马配送员负责,配送人员有统一装备,都配有保温保湿袋,支持热链、冷链和货物配送,温度覆盖了零下18度到60度,配送用的箱子和冰袋都可以回收重复利用,在3公里范围内确保新鲜到家。最后,店内还配有餐饮区,消费者还可以即买即吃,立享美味。

解决方案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及竞品运营情况, 要想完全解决配送超时的问题,需要京东到家参与到商品和配送自营上去,建立统一标准化的商品供应链体系,从每个环节严格把控商品质量。显然这对京东到家还不太现实,因此我们考虑从流程上进行改善:

    尽可能统一采购:尽可能与更多零售商合作集中渠道采购尽可能多种类的商品,减少渠道来源过多质量不一问题。

    商品标准化预包装:鼓励尽可能多的建议商家产品标准化,进行预包装,分类包装,提高商品质量。

    取货注意质量把控:商家在对商品标准化预时注意筛选商品质量,配送员取货时需要对商品质量进行确认,根据商品质量出现问题的环节,对应责任人需要负责。

    加强配送途中保护:商品预包装,鼓励分类打包,最好给配送员提供重复使用的保温保湿箱子/袋子。简单的可以多装几个袋子,将拎环处打结,保证配商品不被污染。

    配送员或软件提醒消费者及时对商品及时处理:送达后对商品及时保鲜,分类存放,减少商品变质问题。

(3)客服无法解决具体问题

通常来说,正是用户在前期使用体验中出现了配送问题,质量问题,软件问题等各种不愉快,于是就会去寻找客服人员进行后期的问题处理、弥补补偿,然而京东到家的客服在很多情况下只能道歉赔不是,似乎不能给客户实际解决很多问题。

从内因来看:

还是因为京东到家的“轻模式”,不碰触线下流程。正是由于不负责商品和配送环节,业务流程较复杂,信息传递更不对称,对商品配送等把控力不足,平台管理比较困难,客服人员无法寻思了解真实情况,触碰一线,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

从外因来看:

具体流程上看:用户出现问题→寻找客服描述→客服初步了解→寻找责任人进一步核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服处理办法给予用户处理结果→反馈到商家/配送员等具体责任人→具体责任人落实处理。这个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原因有:

    消费者联系不上客服:很多情况反馈过多,客服处理来不及,同时客服下班,不在线时间无法回复,导致回复不及时。

    描述不清,客服不了解:用户有时候对问题描述不清,同时用户消息不集中,接待客服更换不了解情况,用户需要多次描述,导致无法及时处理。

    联系时间长,核实难度大:需要寻找各方当事人联系方式,沟通了解,花费时间长。信息不对称,相关当事人互相推诿,核实难度大。

    当事人不处理、慢处理、乱处理:客服无法掌控具体当事人,不能保证处理过程和结果。

    解决方案建议:

    提供商家客服、增加平台客服、客服排班:提供商家客服直接联系、增加平台客服数量分担工作压力,同时根据客服数据安排客服排班,保证有人及时回复。

    反馈晒选、问题引导、客服端用户记录连贯留存:通过常见问题,机器人客服减少不必要的询问。引导客户快速清晰描述问题,可培训客服、问题细分,机器人客服。用户记录连贯留存接待客服更换也能了解解情况,及时处理。

    建立信息化服务数据,统一客服信息系统:快速查询各种信息,多渠道及时反馈,减少联系时间,减少信息不对称,加速核实。

    完善流程管理责任机制:在各流程进行数据确认,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严格区分当事人负责,落实问题处理后的核实。

(4)软件权限要求过多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不安全感,人们对自己的隐私问题越来越敏感,软件权限是产品更好服务的需要,但京东到家软件上要求获取所有权限必然引发用户强烈不满。

从内因来看:

这是用户个人隐私与平台利益不统一的矛盾,不安全感。手机承载着用户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各种软件权限意味着用户个人信息的暴露,一个购物软件需要获取所有权限,不同意不能下单的不合理使得用户强烈抵触。

从外因来看:

具体流程上看:产品服务需要权限→弹窗申请权限要求→用户同意或拒绝。这个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原因有:

    缺失权限必要性的思考:产品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更好的服务希望新用户能打开相应的权限,但没有具体思考分析真正需要哪些,一次性要求全部导致用户不满。

    缺失权限说明:需要权限时没有给予用户友好说明,平台其他地方也没有说明权限使用目的,导致用户不满。

    用户没有选择权利:不开启全部权限无法下单,简直奔溃的操作。

解决方案建议:

    减少不必要权限或需要时申请:为什么需要?是否必须要?需要什么权限?京东到家考虑后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权限,分开获取权限,分解用户反抗情绪。

    友好的说明:如提醒开启定位是为了减少用户手动定位的麻烦,不会用于其他使用,给予用户安全感,减少抵触。

    不强制要求,给予用户选择权利:例如不自动定位,可以允许手动定位,不想要消息通知可以关闭等。

2. 用户反馈处理小结

总的来说,京东到家目前作为生鲜电商的领头羊,给零售商带来了新的思路,也给用户带来了新的体验。其与超市合作不碰触商品和配送的”轻模式“实现了前期的快速发展,获得了广大零售商和消费者,但这同样也带来把控力度不足的问题,使得京东到家再送货时效、商品质量、效率成本、场景体验方面还存在很大进步空间。

京东到家需要于商业本身构筑壁垒,长期来看购物体验和良好的口碑影响巨大。而用户反馈集中反应的问题正是产品的劣势,只有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不断取长补短,不断质疑,不断创新、不断迭代才能打造一款真正的好产品,否则很可能只是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在未来落后于 “盒马鲜生”,给他人做嫁衣。

总结一下产品新人在处理用户反馈的总体流程:首先需要利用不同工具和略在具体平台上从公开、半公开、内部渠道获取用户反馈,要求着重注意一些要点。其次根据具体反馈进行数据维度的分类,整理成表格。 再次根据反馈的问题类别统计对应数据并绘制成图表。然后按照”用户-场景-问题“的规范使用思维导图梳理筛选出产品需求,根据根据”重要性 紧迫性“原则使用一些方法定义需求的优先级。最后对选取优先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尝试给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建议。

本文通过以京东到家为例对用户反馈收集、整理、分析、建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用户反馈的处理有所帮助。

后话:

因为不是京东到家产品经理,也没有实际经验,作为一个产品小白学习和查找资料总结后的一些想法,难免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大家见笑,还请多指正,提建议,说看法。

本文由 @陈剑鑫jess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