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苹果已信任无法验证怎么办(爆肝近万字:分享小红书从0-1实操经验)

导读 苹果已信任无法验证文章列表:1、爆肝近万字:分享小红书从0-1实操经验2、为什么业务总做了一半就黄了?-7步行业分析法,让你心中有数3、重新认识九号4、毛主席对粟裕评价如

苹果已信任无法验证文章列表:

苹果已信任无法验证怎么办(爆肝近万字:分享小红书从0-1实操经验)

爆肝近万字:分享小红书从0-1实操经验

看过我前两篇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分别讲了如何做一篇搜索排名靠前的笔记以及拆解了小红书推荐算法的技术逻辑。这两个内容放在最前面说且站在平台的角度,因为在动辄上亿用户的app面前,把“合适”的内容推荐到“合适”的用户面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往往需要先理解平台,才能更好的做运营。就像更了解客户,才能更好的做销售。更了解用户,才能更好的做产品。

今天我们开始着手于实处,开始聊一聊怎么做好内容,或者再具体点,怎么做起来一个账号。

在聊内容之前,我想和大家先聊一个名词——“社交资本”。这个名词在100多年前被托克维尔定义,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交行为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共同认知、个体身份、规范习俗、价值文化、信任合作行为等的总称。这个概念其实没有我写的看上去很遥远,在我们每天使用的社交或者内容平台上,社交资本无处不在。表现形式也因为各个平台而不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粉丝关注量和互动量。无论形式怎么样,共同点就是可以长期积累沉淀。

对于小红书,社交资本也就是粉丝关注和互动,就像是一种可储蓄的货币。我们这些创作者通过不断的进行图文和视频笔记的创作,为自己积累财富,并且在后续的创作中享受这种财富带来的复利。我们经常说的“私域流量”就是其中一种社交资本价值的体现,创作者可以在自己积累的粉丝群体中获得有一定保障的流量和收入。

既然粉丝关注和互动就像是一种可储蓄的货币,货币体系自然是不同的,货币价值自然也是不同的。货币作为商品,本身就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准备做一个账号前,想清楚我们账号社交资本的价值形式很重要。

我认为一个账号也大致分为两类目的,交换价值以及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大多数情况是发生在账号内,博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构筑内容,粉丝看到内容对博主进行点赞、收藏、互动,对博主的社交资本进行加码。博主收获了平台内的私域价值,粉丝收获了自己的精神需求。广告主参入其中,为博主与粉丝互相交换的价值买单。博主把粉丝当傻子圈的粉,广告费低。类目优秀而且好好经营粉丝的博主,广告费高。

使用价值大多数发生在账号外,当货币付出去时,产品自然会交到买家手上。

使用价值,自然是使用了产品才是使用价值价值。博主通过内容吸引用户去站外,粉丝最终使用上产品完成双方的价值互换。即使增粉、互动再多,可能对于把账号定位于使用价值的运营来说,不值一提。

对于做交换价值的博主,账号内容应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的方向、广告变现最好的品类等方向入手。

兴趣爱好是我们自己能长期坚持的一个内容,对于大多数自己做账号的博主,爱好是长期坚持做好账号的第一前提。热爱穿搭就分享穿搭、热爱制服文化就分享制服文化、热爱摄影就分享照片、热爱旅行就分享旅游攻略、热爱美食就分享做饭做甜品、热爱时尚就分享美妆。

很多博主做账号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运营方向、变现方向,但是没有方向大概率是做不起来账号的。从兴趣爱好入手,一定程度上让你的内容和更新频率有所保障。在因为有所保障然后小有成果时,这个时候你才会系统性把在平台上分享爱好变成在平台上创作,最后这个阶段才是创作者。

创作者一定是以粉丝互动为前提创作内容的,不是更多的只是把平台作为分享自己兴趣爱好的工具。

擅长的方向和兴趣爱好很像,在做账号初期很多博主认为因为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当然是擅长的,其是有明显差别。

刚开始看陆仙人时,热爱溢出屏幕,但是明显的是不适合做模特的。另辟蹊径开始走女模特路线,不阴柔反而阳刚。粉丝资本夹裹着陆仙人,让陆仙人进入到模特以及资本的视野。

陆仙人只有一个,千千万万的想做模特的从业者却都是通过几张简单的试镜照就决定了人生。模特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他工作的岗位经验不合适这家公司,可能在另外一家公司很合适,而模特的入行标准都是统一口径。大多数人的问题是,自己的爱好可能不是那么擅长,擅长的可能并不是爱好。爱好需要自己问自己,擅长通常需要别人的评价,可以把这些都列下来,会是你内容的最佳方向。

一开始做账号就往广告变现最好的品类入手,一般都是传媒广告公司或者是全职自媒体博主,以账号的质量接广告通过广告变现。这部分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涉及到开公司、场地、人员费用支出、各类杂七杂八的费用,所以一开始就要奔着盈利点去。这部分的同学,有两个大的运营策略比较重要,即多达人类型 多商业类目。初、腰部达人是品牌商业笔记投放中心,占商业笔记的95%。

在小红书去中心化流量机制的持续影响下,品牌方大多都是选择报价适中、有一定创作能力的初、腰部达人投放,不仅能控制品牌营销中的投入成本,而且能取得更高的笔记互动转化。至于多商业类目,今年上半年投放商业笔记的品牌数量共计1.5万个,占比前三的护肤、母婴育儿、美食饮品分别占据了9.23%、8.66%、7.6%,投放金额是25亿3008万。从变现角度入手,做三个大类目下的小类目矩阵账号是比较吃香的。

对于做使用价值的博主,如何在不违规的情况下推广你的产品,并达到公司对你的工作考核,是你的北极星指标。

产品需要去做用户调研、竞品分析、渠道梳理,很多情况下你的领导或者负责人并没有把这些揉碎了去告诉你,在后面的工作中,也没有办法帮你的账号和产品调性去做结合。可以自己利用相关文件总结梳理,对于我们这些推广了很多年产品的老运营来说,做账号真的很简单,但是一个产品从0-1推广出去并且实现产品或者公司盈利,反而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很多时候我们把问题掰开来,会发现有个人的问题、有领导的问题、有公司的问题、有渠道的问题,但是在公司打工,做不出效果就是自己的问题。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小红书的内容难度不高,图片需要一定的审美,在公司工作的小伙伴最重要的是需要在自我内容表达和公司/领导需求之间寻找一个集合点。即使账号没有做好,但是你会发现做的也不错,因为不同公司对账号的标准、管理的标准、人员的标准千差万别了。

以上,无论你是什么角色,做小红书是出于什么目的,都应该对自己怎么做账号有了初步的方向。自己业余做的账号且没有明确的变现目的,那么以自己的爱好为账号内容是最合适的。对新媒体平台运营有兴趣而且有做好了变现的目的,那么需要在做账号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你自己内容的调性。把你喜欢你想做的内容,慢慢调和成用户喜欢的内容、愿意付费的内容。公司自做账号,除了立足于产品,其他所有的运营行为都要基于商业笔记的出发点了。

有了方向后,后续的运营大致分为账号、内容、变现。这三个方向,每一个主题展开来都能连续写很多专题,这篇内容也只能简单的从大方向上简单介绍。如果对每一个内容大致了解后想要深入的,可以follow我的公众号(老赵说运营),干货内容更多。

01

首先说账号,账号是创作者最基础的阵地。围绕着账号,头像、签名、瞬间、内容调性就像一个账号的门面。

如果把小红书平台比作一条商业街,街道两边的小店就像一个个账号,摆在店铺前面展示特色商品的小摊子就是笔记。账号的基础打造在内容之前,账号的基础阶段做得好,才有后面的门可罗雀(当然主页流量并没有我说的这么夸张,一般也就是总流量的1%)。

从注册账号开始说起,抛弃官方的账号定义从我们实际运营账号的角度,小红书的账号基本分为纯素人号(只实名了身份证)、个人认证的账号、机构认证的账号、企业认证的账号。前两者认证都是免费的,后两者认证需要600元。

个人认证的账号资料相对比较宽松,加红V之后和普通的账号拉不开什么功能以及运营尺度上的差距。被官方评为优秀创作者的话在账号运营尺度上有一些特权,比如优先推荐,在用户搜索框搜索时,会优先出现优质作者的用户。在推荐内容时,也会优先推荐优质作者的笔记。当小红书官方有合作或者活动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优质作者。有的人纠结个人外显认证会让自己的账号看起来专业些,实际从运营的角度,我的经验是聊胜于无。

重点说一下蓝V的机构认证和企业认证,认证都需要600块钱,不同行业的认证资料都不同,卡的比较严格。机构认证一般是事业单位或者社会组织,比如医院、学校、文旅机构(博物天文美术馆等、公园、保护区、经典)、政府机构、文化传媒机构(电视台、报社、艺术团)这些,除了以上,其他所有民企都是企业号认证。

02 企业号或者机构号主要和个人号区别于以下几点:

主页可额外添加企业门店信息,有线下实体店建议是一定挂的。无论做不做到店,到店多一些人没坏处。

用户一对一的私聊页,可以个性化的定制账号菜单栏,并且有自动回复,参考公众号的菜单栏。这里不要想着放什么敏感的自动回复消息,因为这边的自动回复上传后都是需要客服审核的,话术尺度和私信尺度一样的。

用户搜索与品牌关联度高的关键词时,会展示企业号专属入口,引导用户关注。

企业号后台绑定小红书商城,主页可以直接跳转到商城。另外,小红书对有店铺的企业号引流尺度比较宽。

企业号才可以通过蒲公英合作平台和其他小红书博主合作,进行报备笔记的投放。

支持笔记置顶,一般都是置顶最热的笔记,而且在评论区、咨询中,都让用户点点赞。社区不影响你让用户 支持你点赞,但是引导用户刷赞是违规的。这块是不是有些矛盾?相信你能理解。

企业号比个人号难做内容,初始曝光给的少,50起步,个人号起步200左右。当然也有益处,企业号引流尺度比个人号大很多,平台有意识的放宽尺度给企业号的。

相信以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最后补一个取巧的方法。前期个人号涨粉,涨到5000粉左右账号权重高了,可以直接升级成企业号。这样度过了新手期企业号的少曝光 ,直接过度到享受企业号做起来的宽尺度带来的好处。

03 账号梳理完后,是账号的门面打造。

这部分没有什么好说的,重点说一下签名栏部分。

有的人看到别人挂邮箱,现在是没法挂了,需要审核。如果能挂上,无论是挂了很久的还是才挂上的,都不要动了。挂邮箱大家翻一下上面说的账号目的或者博主身份,做广告变现的博主可以做,品牌方通过邮件沟通还是很常见的。如果是推广自己产品或者引流,就不需要挂邮箱了,EDM(邮件营销)已经是非常久远的营销方法了,转化率低的可怕,不要再把已经淘汰的营销方式拿出来再做。瞬间也不建议挂,参考邮箱。

签名栏挂自己联系方式记住一个原则:挂着的不要动、同行竞争大的行业或者产品不要挂。

如果挂上不违规,过机器算法1分钟就更新了。如果没更新,进入人工审核,一般1-3个工作日。另外,同行截图举报给客服,举报成功率是100%的。穿搭大品、读书、交友、电影等领域,这些随意,因为行业太大了,账号几乎无法变现,而且市场摊子大,不用互相竞争。保健品、医药医疗、留学这些行业,那真是神仙打架——你把我客户抢走了,我就得把你账号举报了。很多时候做起来除了账号本身的内容,还需要考虑产品本身所在行业的特殊性,再运用到日常的账号运营上。从小小的一个签名上,足以证明做的好的账号绝不仅仅只是在账号本身的。

说回账号的内容,基本上分成整个账号的内容以及单篇笔记的内容。

账号设置好之后,保持账号一卡一机,随身携带,用数据网浏览以及发布内容。无论是新账号的选择兴趣领域还是日常浏览的笔记,建议都严格按照你要做的内容去养号。养号从技术角度,对单个账号是否能做好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放在整个初期养号 日常养号 发笔记 回评论 回私信 防止违规的运营体系中,如果每一个环节都做的不好,最后账号肯定做不起来。

分享运营经验、也被朋友拉去讲课、团队从19年做小红书做到现在,我们的运营思维很奇怪的形成了闭环,回到了原点。19年我们做小红书的时候,团队有做传统媒体的、有做知乎的、有做公众号的、有做百家头条的,在面对这个新平台时,我们各自用了各自的创作风格和习惯去做新平台。做传统媒体稿的,文案太对于教条和死板,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也就是我,习惯保持了文字的严谨和内容的深度完整性)。

在面对小红书时,锱铢必较的创作习惯和小红书500字就一个逗号的文案依然火的一塌糊涂有天生的疏离与隔阂。做知乎的小伙伴,从论坛回答问题的文案结构去适应主要靠图片去通俗的呈现一个产品的表象。做百家头条的小伙伴,要从老营销号的追热点及洗稿、几乎不与用户互动的工作模式,转变成即使没有任何点赞,文案内外也要集美长、集美段扑面而来的亲切。

坚持了半年多几大百篇稿子,最后我们才找到了小红书的内容调性。开始研究运营手段、平台规则、不停的总结方法论,团队也在这个阶段稳定的开始扩张。

21年商业化在小红书想要上市的愿景中自然而然的开始推动,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开通广告尝鲜入场。就像做淘宝、公众号、抖音、快手、知乎、B站等平台,企业做免费流量控制流量成本及盈利,付费流量扩大商业规模。当时很多博主怨声哀道平台的流量倾向,对我们这些做了太多平台的职业运营比较司空见惯了。

一直到今年所有和私域有关的话题都是流量圈的热点,但对于我来说其实感受不深。

第一点是因为我们做内容流量和付费流量很多年,没有别的公司用户少或者线索成本高的窘境。

第二点是我们的产品基本上只有一次购买,如果第二次基本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了,所以私域一直没有放在心上。但是随着小红书商业化的愈演愈烈,我们更多的接触到了内部的一面。比如很多政策是朝令夕改、很多内容其实内部不同的部门岗位都有权利审核导致内容的口径不一、很多账号的规模及私信量多少都有限制,我们最多的时候每天损失几个万粉号。本质上流量都是平台的,小程序、APP、微信这些私域平台我认为在3-5年会有新的面貌。

现在我们又回归了内容创作是平台运营的第一要素,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真的很少再提套路、刀法、打法、模式,开始长期搭建我们自己的内容生态。我也坚定的认为,相比于跟你们说算法、规则、套路,其实做内容以及运营的思维框架更重要。

有一个哲学观点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第一句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初步感受,第二句是开始探究事务的本质,第三句是山仍然是山,水仍然是水,但是有了第二段的经历,表面和内核达到了文化与精神层面的认知统一。不知道大家认为,这篇内容对于平台的认知,是在哪个阶段?

04

顺着上面这段话,我们聊一聊内容是怎么生产出来最后产生效益化。

小红书文案在行业里大体分三类:博主自产、代运营生产、写手生产。

相信经过上面对内容创作的这么多铺垫,大家应该不会单纯的认为内容仅仅只是写一篇文案。写手是内容链里最底层,并没有诋毁这个职业的意思,只是相比于传统文学甚至是网文几百年几十年诞生出的写手职业,小红书运营都不是一个职业的岗位,小红书代写就更不靠谱了。QQ群有不少代写,一篇最低能到5元,包图文。一个月30篇也不到200块钱,可想而知写手的水平。水平还不随着价格的上涨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本身就是0-40分的水平,除了一些传媒公司或者企业需要大量的笔记做通稿发布,不建议大家尝试,注册一个账号一张手机卡的成本都不止这些钱了。

代运营生产内容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纯写手的代运营公司,一种是有广告brief写作经验且公司也在做广告代运营的公司。

前者也不需要尝试,大部分写手只会写公众号,只是公司增加了小红书的文案服务,质量只能说聊胜于无几乎没法火。有brief写作的写手日常的工作是有明确考核的,甲方的多少预算需要有多少的数据,文案效果相对能保证甚至ROI翻倍,找到合适的代运营公司可以考虑。最推荐的还是自己做内容,只有自己更知道你想要什么、想要输出什么,离产品进、离运营近,可以及时的调整每篇笔记的内容。

自己做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困难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不同于产品、技术,或者是会计、法律、医学、工程、土木等等其他行业岗位,很多东西都有明确的答案,且只有唯一的答案。对于写文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无论你是做什么的,让你写一篇内容,不管写的怎么样都能憋出一篇内容出来。有的人做了很多年公众号或者其他平台的内容,可能永远也做不好小红书。可能有的人从来没做过,但是能很快的就做出爆的笔记。只能说大的内容团队或者公司,有足够多的容错率以及内容运营培养成本,能让10个人里,8个人都可以做出爆文。关于爆文写作,这里就实在不想写了,写到这里已经6100字了,感兴趣的话可以follow我。

05

最后我们聊聊内容之后、变现之前的中间环节——营销环节。

《定位》这本书里提到营销的竞争是一场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最终战场不是工厂也不是市场,而是心智。心智决定市场,也决定营销的成败。小红书自己划分成三个平台,即专业号平台、蒲公英平台、聚光平台,我认为也是试图从三个不同身份的角色出发,去给用户不同的营销感受。

首先是专业号平台,基本上是商业公司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无论是宣传产品或者宣传服务,都需要第三方载体沉淀。微信依然是我推荐的优先度最高的载体,因为只要用户加到微信里就代表着无规则触达,后续无论是导到APP、小程序、官网、公众号、社群或者是直接变现,用户在不同的场景总有发挥用户价值的时候。这里要提醒一点,如果对微信直接变现没有大需求的话,亲测导其他场景违规尺度都是小一些的。

因为有不少刚接触运营的朋友都对引流很感兴趣,所以我主要展开来说微信引流。虽然导流到私域是各平台都打击的重点,但是各平台方的政策和实际实施口径并不是统一的。各平台对私信引流的检测方式不同,这里直接把我做小红书多年的引流经验公开。

关于微信号的形式,手机号<字母 手机号<无规则字母<英文单词 数字,英文单词 数字的微信号形式优先级最高。至于其他的导流词,就不要再用V、微信、威信、WX、VX这些15年前就已经被论坛、贴吧放在屏蔽词库里的词了。

关于私信回复用户的优先级,完全陌生用户(没有给你发过消息)<陌生粉丝(是你的粉丝但是没有发过消息)<私信粉丝(是你的粉丝并且主动私信你),陌生用户每天可以回复20条,再多了发不出去。

这里要提醒一点的是,有的粉丝评论我们了,我们去私信粉丝,最后违规了。不少人对引流处罚愤愤不平,认为用户评论了我们,当然可以回复用户。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小白思维,即事情的合理性=平台/算法的合理性。万变不离其宗,大家在引流的过程中应该也是状况百出,总的来说都可以参考上面的引流基本规则。

蒲公英平台是小红书开放给品牌方和博主的商业互选平台,基本上各个平台都会控制一个品牌报备笔记和下水笔记(没报备的笔记)的比例。如果大家走品牌推广的形式去做种草电商,建议测试好笔记的报备率后规模化的去做,相比直通车价格的水涨船高,可能几个好的PR给你带来的收益会大于电商的付费流量。

内容电商也是单独出一篇也能写很多字的内容,这里也略过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follow我的公众号(老赵说运营)。

聚光平台基本上是开放给我们这些特别强调客户线索和投入产出ROI的公司,无论是种草、销量、客资,消耗了广告费平台方都会给你最直观的数据。

这一点和达人种草不同,因为达人所代表的内容流量本身就不稳定,广告在你跑出合适的CPA或者单价roi比较好的CPC时,是可以稳定作为公司的一块增长蓝图的。内容做的好的建议跑笔记信息流或者搜索,广告跑的好的建议跑落地页。

另外提示一点,如果公司投放金额比较少又能达到不错的效果,那么可以试试薯条,也许性价比会更高一些。这一块也不展开来说了,和大家说一声抱歉。

最后我们来进行总结,我知道用200字来总结上面将近8000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不得不用更加凝练或者“不通俗”的话长话短说。

在小红书创作首先应该是真实的,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公司做,需要建立一种自我和公众的全新的关系——不是刻意的“人设”,而是你本人或者公司自然的延伸。内容一定是真实的,只是你通过不同的内容形式自我表达给公众。随着你创作的不断成本,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内容品牌。

你对账号的价值形式方向会取决于你需要积累哪些社交资本。当社交资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机会才会转向内容变现,或者说面向长期信任关系的变现,这是一种更健康的商业模式。创作者在创作出内容后,内容就不属于自己了,它需要实现读者或者粉丝的一些梦想、需求。但是我不建议你做的内容全为读者服务,因为爆款是迭代的,全为读者服务账号没有价值,坚持自我表达和粉丝平台需求的交集点是你的创作方向。

创造真实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和质量。这种一贯的品质能为粉丝带来稳定的预期,这是一道逐渐积累的护城河,让后来的创作者难以模仿和复制,让个人垄断更加持久和难以逾越。

最后,祝大家运营顺利!

本文由 @老赵说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为什么业务总做了一半就黄了?-7步行业分析法,让你心中有数

在关注市场或者创业时,时常要判断这个行业值不值得进入。对此,本文从行业概况、产业链分析、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动能分析、竞争格局分析、关键取胜因素、企业自身能力盘点与SWOT分析七个方面做了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公司最近关注某一市场,但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切入,作为负责人,你该怎么办?你准备打算创业,关于如何选赛道,此时你该如何思考?

创业九死一生、市场变换莫测,起身前,不妨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要不要进入行业?

    如何进入行业并获得成功?

    如何持续地获得成功?

本篇我们尝试对于“要不要进入行业?”做下探讨。到底值不值得进入行业,我们把问题继续拆解如下:

    行业是做什么的?

    行业是否足够有吸引力?

    竞争怎么样?

    关键取胜因素是什么?

    企业自身是否有机会吃到蛋糕?

要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

一、行业概况

二、产业链分析

三、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盈利能力分析

四、行业动能分析

五、竞争格局分析

六、关键取胜因素

七、企业自身能力盘点与SWOT分析

一、行业概况

1. 行业定义

首先我们得明白行业是做什么,对它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主要包括:行业的定义、行业分类、发展历程。

我们以智慧停车行业为例:

智慧停车行业是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实现车位采集、管理、预订、导航、移动支付停车费、资源调度等信息化管理。

按照停车场的管控方式,智慧停车可以分为封闭停车场管控方案、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车位诱导解决方案等。

2. 行业发展历程

了解到基本的行业定义,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一个行业的过去及现在,梳理关键历史节点。

通常一个行业按时间为周期可划分四个阶段:导入期、 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图片来源:知乎投行大师兄-财报里的公司秘密

(1)导入期

导入期通常处于行业探索阶段,产品及商业模式待验证,相关竞争者较少,此时进入的风险较大,一旦市场验证成功,很有可能形成先发优势。

区块链、元宇宙等,都处于这个阶段。

(2)成长期

行业内产品及商业模式已经被市场认可,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竞争者开始相继进入,往往一些巨头公司在此时大举进入,凭借资金、用户积累等雄厚的资源快速抢占市场。

腾讯视频、QQ音乐、微信等都是后来居上。

(3)成熟期

产品及商业模式非常成熟,竞争趋于白热化,各家产品差异不大,市场接近饱和,此时重点应该关注运营效率的提升、降低成本,寻找行业新的增长曲线,关注一些潜在竞争对手。

当前的外卖行业,各家开始比拼运营效率,谁能够通过精细化的运营策略,最大化提高骑手的人单效率,缩短送餐时间,谁就能在成本和用户体验上更具优势。

keep从工具到社区到电商、搜狗输入法从”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的战略均找到了自身第二增长曲线。

(4)衰退期

行业进入衰退期,增长趋缓,通常有替代品的出现,对于处于衰退期的行业,应该尽量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最大化榨取最后的市场价值,另外也可通过出售的方式,将业务卖给别人。

2005年IBM判断个人PC在未来利润增长将会下滑,将ThinkPad卖给联想,转型做计算机行业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

根据行业发展周期我们来分析下智慧停车行业的整个发展历程。

依据停车场信息智能化程度,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智慧停车1.0(基础信息化)、智慧停车2.0(平台联网化、电子支付)和智慧停车3.0(无人化管理、无感支付)阶段。

目前,我国智慧停车发展已经步入3.0阶段,停车场能够实现无人收费,车主自助完成入库、缴费和出库。

这个阶段的无人值守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基本成熟,各城市纷纷制定城市级停车政策,有诸多城市级停车项目纷纷落地,BOT、政府购买等政企合作模式已经基本成熟。

各类垂直智慧停车公司以及百度、阿里、腾讯巨头相继入局,我们基本上可以判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二、产业链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理清行业与产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行业依附产业链条中的某一环节。

以手机为例,它的上游为芯片、相机、显示屏等终端零部件,下游为零售渠道,比如,线上京东、线下苏宁等。

产业链地图,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两个层面:

1. 产业链结构

产业链结构一般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一般为基础产业环节,中游一般为产业应用环节、下游一般为流通、销售、消费环节。

通过梳理产业链条,我们能知道行业在链条中所处的位置,行业内部角色有哪些分类。

以智慧停车行业为例,解决方案服务商处在产业链的中游,他的上下游分别为基础设备供应商、渠道代理商、政府、停车运营商、车主。

解决方案服务商本身又分为城市级停车解决方案服务商、封闭停车场解决方案服务商(园区、社区、医院等)及二者的综合体。

2. 行业运转逻辑

行业运转逻辑就是从产业链的视角看各环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转。

我们以停车的产业链地图作为讲解示例:

(1)物流

上游设备供应商将相机、芯片、算法等基础软硬件产品供货给中游解决方案服务商,中游服务商对外提供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产品销售有三条线:

    渠道代理商采购上游产品,再向供应给终端需求者;

    直销给政府、停车场运营公司;

    作为生态伙伴。

(2)资金流

车主向车位运营组织(政府、停车运营公司)支付停车费,停车运营组织购买服务商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采购上游设备商基础软硬件。

另外从产业链地图中可以看出,部分解决方案服务商已经开始推出“远程托管停车场”服务,间接参与停车场运营,分流部分停车运营环节的利润。

(3)信息流

信息的流转在以虚拟产品为主的产业链中比较明显。

在停车产业链中,车场、车位信息联网,车主通过APP查询周边停车位,并导航至停车场,实现停车场、车位信息的流转。

(4)总结一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解决方案服务商并非所有的产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很多基础部件是采购其他厂商产品。

如果你想进入这个行业,并不需要产品、技术全部自己研发。

在销售层面,我们知道有代理商销售、直销和生态伙伴三条路径,进一步分析各途径自占比及目标客户类型,占比分别为60%、30%、1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销售层面,这个行业渠道代理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其次为直销渠道。

直销渠道主要为一些行业大客户。

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三个渠道近几年的增长趋势,假如直销的比重逐年升高,这就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通过资金流转的分析,我们能清晰的知道行业利润来源于哪,分流到哪些环节,不同环节角色的分成比例,并由此判断目标行业及上下游的市场规模。

在智慧停车行业中,中游服务商市场规模约200-300亿,下游停车场运营环节至少千亿以上的市场规模。

关于如何画产业链地图,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

① 分解行业阶段

从资源生产到消费,按照上下游分解法,一般会经历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消费环节。

针对一个陌生的行业,通过阅读行研报告、企业调研、阅读企业年报等方式,可大致摸透产业链条。

在停车产业链中,上游基础设备供应商将车牌识别相机、算法、芯片等基础产品提供给中游解决方案服务商,解决方案服务商对外提供面向不同客户类型的解决方案,通过各类销售渠道提供给最终客户。

② 阶段分析与分类

第一步我们已经将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梳理出来了,同一个行业内部也会分为不同角色,我们需要按照相似性进行归类。

在停车产业链中,上游设备供应商按照提供方式分为:硬件设备提供商和软件设备提供商。

中游解决方案服务商按照提供方案类型分为封闭停车场解决方案和路内停车解决方案。

销售渠道有渠道代理商、直销、生态伙伴三种方式,下游按照车位产权类型有政府和停车运营公司两类,车主是最终车位的使用者。

③ 产业链玩家分析

产业链梳理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将行业重点企业填写至产业链地图。

④ 产业链运转逻辑

行业运转逻辑主要看产业链内各角色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不同行业类型略有差异,实体类的行业更多看物流和资金流,虚拟产品为主的行业主要看信息流和资金流。

三、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盈利能力分析

1. 市场规模测算

市场规模=客户数量×客单价×复购

客户数量需要定义至细分行业的客户数量,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评估,而客单价与复购通常所处行业及商业模式有关。

比如我们要测算一下智慧停车市场一、二线及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规模。

首先来看宏观市场的用户数,通过调研我们知道全国停车场数量约70万,其中一、二线以上城市数量占比35%,智慧化停车场的比例为35%,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10%,智慧化停车场的比例为10%。

由此我们可以算出一、二线城市待改造停车场的数量为27万个(70万×35%),三线及以下城市待改造停车场数量为25万(70万×10%)。

通过调研我们知道智慧停车在服务模式及行业定价有以下几种模式:

我们分别测算下云停车和云托管市场规模:

(1)云停车市场规模

云停车标准版模式二:单个停车场按两进两出4个车道测算,每次签署至少1年期合同(一年内复购率次数为1)。

(2)云托管市场规模

云托管服务模式二:按月付费,假设月流失率为10%,单个客户生命周期为10个月。

2. 增长趋势分析

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是判断行业是快速发展最直观的体现。

我们既可以通过一些咨询公司、证券公司找到相关行研资料,也可以统计行业内头企业历年的财报营收额,做出趋势图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 盈利能力

通过以上两步我们已经能了解到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接下来我们需要对盈利能力做下评估,有些行业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都不错,盈利能力确一般。

盈利能力强的行业,客户通常有较强的付费意愿,利润率也较高,此时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行业内标杆且的财报,了解行业的盈利能力。

我们看捷顺科技2020年企业年报,能直观的看到各个业务线的毛利率,其中智能停车业务线毛利率为42.7%。

通过对财报中的成本的分析,我们发现公司主要的经营费用有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占比最大(约48%),其次为管理费用(约27%)和研发费用(约20%),因为有资金沉淀产生的利息,所以财务费用为-3%,扣除后得出停车业务净利润率约为11.7%。

2020年捷顺科技停车业务利润测算表

资料来源:捷顺2020年年报

资料来源:捷顺2020年年报

四、行业动能分析

一个行业处在快速发展期,背后一定有驱动行业快速增长的原因,可以称之为行业动能。

行业动能分为有外部动能和内部动能:

外部动能:人、技术、政策导致外部供求端发生变化。

1. 人的层面

一般从群体而非个体的细度去研究,人内心世界的变迁,基本人生价值观和态度及自我表达方式。

比如,我们要去研究70后、80后、90后他们的价值观、消费能力的不同,人是所有产品最终的需求者,人的变化将会导致需求发生变化。

2. 政策层面

一般为行业发展指引、政策利好或限制性文件。政策很多情况能主导一个行业的兴衰。行业限制的解开、行业的打压等,这种力量往往是迅速和立杆见影的。

比如,改革开放、早些年P2P行业的强制关停、近些年K12教育的打压、房地产市场的黄金10年到如今的政策打压。

以智慧停车为例,我们来看看政策对需求的影响。

2021年5月政府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的通知》。

从2021年至2025年,整个社会新增车位数量会迅速增加,停车场智能化建设加速,到2025年车位基本满足需求,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2025年至2035年,车位进一步增加,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实现车位供给充足,实现发达国家车位配比1:1.3的水平,城市停车系统全免建成。

总的来说,2021年至2035年是行业窗口期,车位改造数量和智能化改造需求都有较明显的增长。

3. 技术层面

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或创造新需求的技术趋势。

新技术的出现产生了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新产品对老产品的替代,在需求端会造成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比如,近些年的产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会驱动原有行业产生新一轮的增长,谁能利用新技术抓住机会,谁就能获得成倍的增长。

内部动能指的产业链内部变动产生相互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方面来了解:同业竞争、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潜在替代品。

4. 同业竞争

同业竞争指的是同一行业内竞争对手的的变化,竞争对手的行为对企业带来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比如,互联网金融行业,国家对这个行业严格监管,导致大量缺少相关资质的企业关停,这对资质齐全的企业其实是利好,竞争减缓。

改革开放,原来受管制的行业,涌入大量市场竞争者,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竞争力。

(1)卖方议价能力

上游供应商在产品或服务上实施提价或断供,造成下游企业经营成本或产品成本的变化。

比如,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的限制,对国内手机行业的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对下游材料、化工行业的影响。

(2)卖方的议价能力

下游买家对渠道的把控能力的强弱反过来会影响上游供货商供货品质及价格。

渠道能力控制的越强,对上游供货商越不利,越会降低上游供货商的利润空间,反之下游渠道商对渠道控制力不强,渠道间竞争较为激烈,上游供货商选择的范围越大,不容易被裹挟。

比如,以前3C产品销售的渠道主要为苏宁、国美线下大卖场,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渠道商很容易裹挟上游供货商,获取更多利润空间。京东、天猫等其他线上渠道起来以后,上游供货商可选择的渠道范围变多,卖方市场话语权降低。

(3)潜在竞争者

目前尚未出现正面竞争,但用户群体有重叠,从业务延展性上具有切入市场的可能性。

比如,美团虽然早期是一家团购公司,在商旅、酒店与携程存在用户群体的重叠,通过不断拓展边界,如今已经涉足本地生活多个场景。

5. 替代品

替代品指的是非相同产品,但都是在解决相同用户群体,同一类需求的产品。

替代品通常在产品、价格层面较原来有较大的优势,甚至可能会完全颠覆掉原有的产品。

比如,外卖的兴起导致方便面销量的下滑,两者本质上都是解决一类人不方便或不愿意做饭的需求,外卖的食用体验优于方便面,是方便面的有效替代品。

智能手机和相机(非专业相机)都是满足普通用户日常拍照记录的需求,智能手机作为替代品在携带便利性、社交传播方面有更大优势。

五、竞争格局分析

竞争格局有四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垄断、寡头。

图片来源:知乎投行大师兄-财报里的公司秘密

我们可以用市场集中度,来判断行业的竞争格局。

如何评估市场集中度,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交叉验证评估。

1. 市场份额占比

市场集中度=行业Top N(一般为top5或10)公司营收额/市场规模 *100%

以智慧停车行业为例,整个智慧停车市场约156亿,头部三家上市公司2020年总营收17.34亿,总市场份额占比11%,由此判断当前市场集中度不高。

资料来源: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

2. 实际调研

通过实际走访、调研,直观的感受不同企业产品在在市面的实际覆盖率。

实地调研16个停车场,道闸设备共11个厂家,有4家设备覆盖超过2个项目,其余均为其他厂家。

通过3家上市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及实际调研直观感受,我们基本可以得出,智慧停车当前市场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企业较多、各家提供不同质量的产品,可以相互替代,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市场集中度是可以动态变化的,从分散到集中化,再到垄断化。

比如,空调行业20年前有几百家,市场集中度较为分散,到09年左右,仅剩30个左右品牌活跃在市场上,集中趋势明显,到2018年空调市场行业top5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近80%,仅格力就占比约40%,出现了寡头垄断。

应该有优先选择目前市场集中度低,但未来会走向集中化的行业。

行业发展初期,竞争压力不大,各企业产品、品牌差距不大,市场高速增长,消费者尚未对某一品牌形成绝对信任,恰恰这个阶段是新企业进入的绝佳时期。

通过有效的竞争策略,有可能超过原有的竞争对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发展,在产品、品牌、规模上形成壁垒,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上升,最终形成稳定的寡头垄断局面。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行业现状已经稳定的存在很多年,之前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产生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形成类似蚂蚁市场,此时如果能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互联网就是一种边际成本极低,容易产生规模经济的行业),改变原有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就会获得巨大机会。

文章前面分析的停车产业中,某些解决方案服务商,推出“远程托管停车场”的模式,改变了原来传统停车场运营公司规模不经济的运营模式,通过集中的“云端坐席”,车场运营的边际成本降低,更容易获得规模化增长和低成本优势。

如果一个行业已经处于集中度很高、寡头垄断的阶段,新进入者要想进入将会面临很高的壁垒,除非有颠覆性的产品或模式创新。

对于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如果还想进入,我们实际上是在原有的存量市场做对对标竞品的替代,只有在新产品价值 >旧产品价值 替换成本时,才有渗透的可能。

比如,2010年的手机行业,iPhone的出现打破了摩托罗拉、诺基亚传统智能机雄霸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

六、竞争关键要素

竞争关键要素是一家企业能够阻挡外部竞争者,持续获得成功的护城河。

不同行业,竞争的关键因是不一样的。

对于一线白酒行业来说,它的关键因素是品牌。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它的关键因素是融资和拿地能力。

一般有以下几类,可作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1. 技术壁垒

竞争企业短时间内想要实现难度很大,技术本身带来的用户价值很大。

比如,芯片、光刻机、药物等。

2. 网络效应

平台的单边或多边用越多,不同角色间产生的交互越多,平台带来的价值网络越大。

比如,微信好友之间、滴滴司乘关系、电商平台卖家、买家等等都是网络效应的典型。

3. 专利保护

一些药企通过申请专利保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独家开发权利。

4. 替换成本

用户在某一产品沉淀的资源的越多,越容易产生迁移成本。

比如,某些SaaS公司,利用企业在使用产品时产生的一些数据,給企业做一些经营诊断报告,使用时间越长,诊断结果越精确,使客户产生迁移成本。

5. 品牌效益

定位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你的产品能够牢牢占据顾客心智中的某一位置,就会形成品牌效应,产生信任感,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比如,出国留学培训=新东方 ,可乐=可口可乐。

6. 成本优势

低成本能给后进入企业在产品销售价格上造成很大压力。

一般能带来成本优势的有三种情况:规模化采购、商业模式创新、精细化运营。

规模化采购:沃尔玛极低的产品价格来自全球的规划化采购。

商业模式创新:电商相比于传统线下零售能带来低于10%的价格,原因是其商业模式缩短了中间的层层渠道商链条。

精细化运营:美团外卖智能派单,提高骑手人单效率。

7. 融资能力

一些互联网公司早期烧钱阶段,早些年滴滴VS快的、百团大战、共享单车,都通过烧钱补贴用户,快速抢占市场。

8. 政策性壁垒

某些行业只与允许某些企业有特许经营的权利。

比如,银行、石油、通信等行业。

9. 客户关系

比如,集团性公司内部资源不对外开放、本地政府对当地企业的支持、一些政企客户的定向采购。

行业竞争要素除了与行业本身有关,与行业所处的阶段也有关系。

行业早期的重点是产品、商业模式间的竞争。

成长期的重点在于如何获得快速的增长。

成熟期重点在于精细化运营带来成本的降低,最大化商业价值,谁能用有效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收益,谁就更具竞争力。

衰退期的重点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能够出现第二条增长曲线。

七、企业自身能力盘点与SWOT分析

总结一句话:通过分析某个行业,发现存在市场机会,进一步分析机会产生原因,行业竞争情况,找出竞争的关键因素,匹配企业自身能力,决定是否进入行业。

最后通过SWOT分析,结合外部机会和威胁,梳理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制定战略。

作者:卖油翁;来源公众号:数字化产品经理(ID:gh_d34ffc29f95d)

本文由@数字化产品经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于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重新认识九号

一家已经十年的硬科技上市公司,为何会如此「不安分」?

前段时间,国内手机行业整体消减接近 50% 产量的新闻,一度带来了整个电子消费品行业的巨大焦虑。

但这两天,短交通领域的九号公司竟然第一次签了代言人,如此大规模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一下引发了行业热议。

九号公司在全球短交通领域的几年时间里,依靠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快速崛起,成为了产业里的新巨头。但是除了九号上市的时候,一直没看到九号什么大新闻,更别提这种大规模的市场活动了。

从去年 90 多亿的全球营收来看,这家公司产品在全球卖得是真好,而且从利润率上看,是 DJI 大疆那种「品类顶流」的感觉,一直是「产品狠、话不多」的风格。我也接触过九号公司的 CEO 王野,一直觉得他是个超级理性的创业者 ——如果你要卖弄个模糊的「大概念」,他一定会追问你这到底是在说啥、有没有量化数据支撑、推论依据是什么。

所以九号公司突然开始通过品牌宣传提升知名度,还是让人很意外的。毕竟今年经济环境不好,无数公司都在降低预期、收缩预算。这就像平时看起来四平八稳低头赶路的一位朋友,在大家艰难跋涉之中突然开始「放声高歌」一曲:「骑妙出行,一起九号」。

能感受到九号公司希望开始引领敢于冒险、创新、爱玩的生活态度。但这种做事风格的变化背后到底是「不安分」?还是有什么值得发现的逻辑?

这个「案」必须要破一下。

01「静水潜流」

我当年认识王野的时候,正是九号用 12 公斤的轻量化设计和 1999 元的价格,把平衡车从数万元的奢侈品,变为人人触手可及的科技酷玩之时。直到现在,九号还占据了全球电动平衡车 70% 的份额。

后来,我又目睹了九号在电动滑板车领域形成第二曲线,这几年它又进入电动两轮车市场,完成了对短交通领域的全面覆盖。

九号平衡车燃动版

从我的视角来看,九号公司一直是一家典型的技术 产品驱动型的公司,推崇工程师文化,信仰为用户提供好产品。这种公司一般都有个特点,就是希望以产品本身来沟通,去建立用户认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类公司大多在用户中美誉度很高,但非用户当中的认知度就会低一些。

王野,最初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很内敛的人,和他交流没有那么多激情四溢的语言,很容易被看作典型的工程师。

但现在想想,我当年应该是没有更全面地认识王野,原来他内心也是一个「原力激荡」的主。

回想我最早跟他见面,就是因为我好奇九号公司如何全资收购了平衡车「鼻祖」Segway(赛格威)。

要知道当时九号公司刚刚成立不到 3 年,还处于初创阶段,这笔交易被外界形容为「蛇吞象」。据我了解,为了这次收购,九号公司不仅做了专项融资,还几乎耗尽所有资金,甚至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日常经营都要勒紧裤腰带。

王野那次跟我解释了他们下这个决心的原因,主要是九号要想做好平衡车,就绕不过这个品类的创建者 Segway,它拥有强大的专利壁垒。如果不面对这个问题,那九号最多只是一家中国白牌公司,在中国市场卖点货,根本不可能成为全球化的公司。他们左思右想,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将就」。

这个故事的逻辑似乎很容易懂,但我觉得还无法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到底是什么让王野不能接受在中国市场挣够钱就行了,非要下决心去冒这个险?这看似理性的决策逻辑背后,有没有其他东西在起作用?

和王野第一次交流的时候,我并没有挖到更多信息。但我记得后来某次一起吃饭,有个细节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王野说,他和他的师兄,也是创业伙伴,现九号公司董事长高禄峰,之所以选择在平衡车赛道开启这次创业,并不是源于某种商业推理的逻辑,而是源于一种纯感性的兴奋。

他们有一次去三亚旅游,在沙滩上试驾了当时刚出现不久的 Segway 平衡车,王野形容那个感觉就像瞬间被击中了,有点类似「魔法时刻」,平衡车带来的体验是如此简单而有趣,那种「随心而动」的感觉让他们无比赞叹,认为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不过,当时平衡车非常昂贵,一台车价格至少要 8 万元,体积和重量也都很大,只能属于少数人用在特定场景。他们当时觉得,要是只有这么少的人能用,那这个创新真是太可惜了。如果平衡车能做得小一些,价格能降到几千元,那大众用户就都可以使用它,想着就觉得特别兴奋。

九号公司收购 Segway 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王野、高禄峰的创业思路,就是围绕着「把平衡车带入大众消费」这个点,有那么些科技平权化的意思。从创业之初到随后的几年,Segway 都是他们心中的启蒙和原力。当王野不想「将就」在中国市场,或者是鸡贼地回避专利问题时,他们坚持远赴美国去找 Segway 寻求合作,想推动这个创新向更大市场普及。突然,他们发现 Segway 已经因为创始人的离开,处于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的状态——这个门派的「开山鼻祖」,快要做不下去了。

这个突然出现的契机,对一家原本只是满怀希望来寻求合作的年轻公司,绝对是「一半紧张,一半兴奋」。最终,九号做出「拼死收购」的决策,除了理性的分析和计算,也一定有感性的东西起了微妙的作用。王野回忆说,毕竟有机会接过这个旗帜,把它做到更好,这件事太令人热血沸腾了。

其实很多时候,去理解一个理科生的内心世界,确实需要一点时间。随着我跟王野后续交流的不断深入,我甚至觉得他工程师的外表下面,还有更多可以挖掘的东西。

比如有一次我聊到,因为小时候我父亲给了我一本《我们到了月球》的书,激发了我一生对航天的热爱。王野说他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小时候接触阿童木、变形金刚、高达,让他埋下了对机器人强烈的兴趣;而高中、大学阶段接触了阿些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说,让王野更是把机器人这个技术领域当成了自己要长期追求的东西。王野说,在他的世界里,岁数越大就越觉得机器人不再只是有趣很酷,而是深信它就是未来。机器人和人可以共存,帮助处理很多事情,人就可以更自由,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创造、社交和娱乐。

王野的第一次创业是在 2002 年左右,他们注意到当时流行一种黑白屏的电子宠物,但显示能力和交互能力都很差,所以他们开始自己研发一种小型六足机器人,希望其可以像很酷的家庭宠物一样自由移动,还能通过摄像头拍摄和传输照片和视频。

想法很美好,但那毕竟是 2002 年,当时这个产品受限于技术环境,连基本的无线传输都是巨大问题,拍个照片像素根本没法看,视频也恨不得一帧一帧跳。

虽然王野每次都会说,那时候做产品的想法太不成熟,但就是这个被认为是「失败」的产品,却一直被他都放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

可能就是这种「梦想家」的气质,让王野内心中始终有一种不安分,这种「不安分」也嵌入了九号公司。比如九号平衡车延展出来的「卡丁车套件」,可以狂飙到极速 70 公里的电动滑板车,以及可以在半自动驾驶状态下自己回到特定位置的三轮电动滑板车,能够保持自平衡不摔倒的电动两轮车等等,从中都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不安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很多「觉得很有趣,但是还不够好」的产品,被藏在实验室里。

苹果联合创始人沃滋尼亚克(中)骑行最早一版平衡车——Segway PT

我记得王野说过,做平衡车的时候,让它最有满足感的一次用户反馈,是来自苹果的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他给九号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反馈自己的用车体验,并感谢他们创造了这么「随心而动」的产品。

沃兹尼亚克因为 70 多岁了,身材有些发胖,走路还有些喘。他特别感谢这个产品,让自己可以「如此自如地,在我家周围四处游走。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体验了。」

王野说他特别开心和满足,因为这位极客前辈感受到了,他最想用技术带给用户的那种「自由感」。

归根结底,所有的创业和产品都是一种「借口」或「手段」,最终都是创始团队「静水潜流」的内心映射。在短交通领域,用技术带给更多人「自由感」,可能才是王野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02 价值主张和「有品有牌」

九号公司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它是一个诞生在中国,却在全球创造价值的创业公司。从财报来看,2021 年九号在海外的收入为 44.46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91.46 亿元)的比例为 48.6%,国际化业务占非常高;同时,九号在海外市场的毛利率为 27.9%,明显高于国内市场的 18.8%。

其实如果我们回顾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我觉得至少走过了三个台阶。

第一阶,特点是运用中国的成本优势,但「无品无牌」,用 ODM 或者白牌的方式把产品卖到国外,主要拼的是低价优势。

第二阶,可以叫运用效率优势,但「有品无牌」。比如虽然企业也注册了一个品牌,进入一个品类,但只是通过亚马逊等平台进行销售,官网也没什么销量,当然品牌本身没有太大的忠诚度。用户看中的并不是你的品牌,更多的可能是在平台比价后,觉得你的性价比不错,而这个性价比更多的是通过中国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优势来实现的,而不是靠技术创新。

第三阶,可以叫价值主张带来的「有品有牌」。这个时候,企业有能力去定义某个品类,官网有足够的销量,品牌有较高忠诚度和认可度,大家会直接去搜索品牌购买,甚至占据着这个品类里最贵产品的大部分份额。这必须靠一个品牌独特的价值主张,而价值主张又往往需要技术创新支撑,并且还要真能用较高的价格收回技术创新的投入。

九号公司上市现场

在中国,真正做到第三阶的硬件企业其实并不多,比如我们熟悉的 DJI 大疆肯定是最典型的代表。今天来看,新一代中国创业者正在越来越多的向这个台阶进发。我认为九号公司是这一波中很好的榜样。

价值主张这个词听起来很虚,但其实特别具体。说白了,在任何领域,能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都有很多选择,但是用户因为你的价值主张而增加了一个「共识」,进而也增加了一个购买的理由。

价值主张不是一句广告词,绝大部分时候是靠产品本身来实现的。硬件的世界,永远不存在依靠一个「凡客体」营销,就可以迅速火起来的逻辑。

但价值主张又不能只是产品本身,因为如果让用户购买完产品,才能完成表达,这种效率是非常受限的。

我接触过很多中国有经验的硬件创业者,发现他们在很长时间里,都非常不愿意像快消品那样去做大规模市场营销,而更希望把产品做好,用产品说话。其实这背后的逻辑是,硬件不可能有快消品那样的毛利率,所以无法支持一个很难计算清楚 ROI 的大规模市场活动。他们需要先用产品来表达,去验证自己的价值,去慢慢赢得用户的信任。

即便是已经很优秀的硬件创业者,他们内心似乎总有一种纠结:本身是理工科背景,崇尚工程师文化,不会没事就把梦想挂在嘴上,说要成为改变世界的人。但每个人心里都有很「野」的一面,他们不轻易说出来,是总觉得自己不够强大,做得还不够好,要卖出更多的产品才能印证自己的主张是对的。

做硬件的难,就体现在这里。纵使你心中波澜壮阔,纵使你有再独特的价值主张,但产品、技术和市场的坡,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的爬过去。

九号公司之前显然也是这样的。估计这家公司多少年来的营销预算,都是「产品营销预算」,我就没怎么看到过这家公司在品牌上的投入。

但最近看到这家公司开始聘请代言人,并第一次大胆表达自己的一些主张和风格,还挺令人惊喜的。这至少说明九号公司在自信心上跨入了一个新台阶,接下来要开始对世界大声表达自己的主张了。

其实,我和九号公司 CEO 王野还真探讨过,为什么他们过去不怎么发声,但产品却总显得那么「不安分」。

王野经常说很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有着年轻、潮酷的感觉。我当时就开玩笑质疑他,「你作为一个 40 多岁,理工科背景的创业者,言谈举止都似乎跟这两个词关联不大啊,你是不是先要改一改?」

王野反击我,不要过于字面化地去理解这两个词的意义。「年轻潮酷,是冒险尝鲜,愿意玩。再进一步说,就是要保持年轻的心态,不害怕创新和失败,不墨守成规,敢做一些酷的事情,或者说对风险的偏好高一点。」

九号智能电动滑板车 F 系列

去年,我知道王野经常骑着自家的滑板车在公园遛娃,就让他推荐一款九号最值得买的滑板车,我也想跟风体验下这种感觉。他给我隆重介绍了一款当时重量、续航、速度都最好的产品,说它「已经是接近终极技术状态的产品了」。

我买到之后发现,他推荐给我的一个重要理由——极速可以达到 30 公里,其实用不到。因为到达时速 25 公里之后,我就不太敢继续提速了。

他却淡淡的说:「你还是开的太少了。没有速度就没有乐趣,你最终会感受到的。」

九号对速度的「激情」远没到尽头。最近,九号新推出的国内定价 19000 元(海外定价约 4000 美元)的超级电动滑板车 GT2,极速竟然达到 70 公里。虽然我猜这肯定成不了主流产品,甚至想不明白都是什么人会去买这么「野」的型号,但我听懂了王野在产品身上想表达的那种「不安分」。

对他来讲,时速达到 25 公里,能满足大部分人需求是不够的,或者说只用商业、市场维度的理性来定义全部产品是不够的。那点「野」是必须表达的主张。

这种原力满满、有所执着的公司,的确招人喜欢。其实很多时候,这代表着在用户还没有完全觉醒的时刻,你要敢于带着用户去追求更好的东西。

九号电动两轮车 F60

随着九号公司的产品线延展到电动两轮车领域,我曾经和王野探讨一个问题,或者是担心,他过去在平衡车、滑板车这样的新赛道,技术创新和「不安分」的特质非常有效,但对于电动两轮车这样一个看起来功能基本够用,主要拼性价比的领域,技术可发挥的空间是不是太小了?这个赛道还能「野」得起来吗?

目前来看,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根据艾瑞咨询去年的一个报告,用户在购买电动两轮车时,电池及续航、骑座舒适性等仍然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不过,依然有超过 20% 的用户,会关注智能化功能。在这背后,是随着智能化概念的渗透和技术的成熟,用户对电动车需求已经从基本的性价比,向更具体验价值和操作感的智能化转变。

九号公司就像是这股浪潮上的潮头,用机器人技术赋予产品智能化,推动电动两轮车行业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进化。验证这种思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业绩。2021 年,九号公司的电动两轮车销量达到了 42 万台,销售规模 12 亿元,成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

从最近大手笔的动作来看,九号公司很明显希望在新的阶段,引领一些新的变化。

算起来,今年正好是九号公司创建 10 年的时刻,这个时候它依旧「不安分」,我觉得挺好。一个公司,短期可以赢在技术和产品,但长期的生命力,最终将根植于它独有的价值主张。

毛主席对粟裕评价如何?李银桥晚年接受采访:再不说永远没人知道

粟裕将军智深勇沉,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成长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将。

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晚年接受采访时,说:毛主席对粟裕评价很高,称赞粟裕为“最会带兵打仗的人”。

李银桥很激动地将这段多年前的往事说了出来,他怕再不说,就没人知道了。

那么,毛主席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的?为什么会对粟裕评价如此之高?

一 、普通士兵中的“黑马”

粟裕不是张扬的人,他刚见到毛主席时,虽然内心很激动,但并不张扬,他选择默默无闻地跟在毛主席的身边,学习着毛主席的作战方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粟裕的内敛,毛主席都没有和这位勤勉的“好学生”熟悉起来。

直到1929年,毛主席因为身体原因去往了福建的天子洞养病,粟裕奉命率部保卫毛主席安全,这时粟裕才真正有了近距离接触毛主席的机会。

最开始,粟裕严格按照规定行事,每天都按时按点的探望、问候,和以前一样,从不会多说一句话,也就没有引起毛主席的注意。

不过,粟裕的勤恳和负责还是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粟裕将自己率领的几百号人分成了两拨,一拨亲自带队保护毛主席安全,一拨负责在驻地执行警戒工作,以防范附近国民党陈维远部忽然搞偷袭。

毛主席是爱才的,他看见粟裕能在短时间内将保卫工作安排得如此周到,觉得这个同志能力不错。

之后,在不断接触粟裕后,毛主席更是对这个沉默寡言,将一切付诸于行动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1930年,毛主席回到井冈山,粟裕得到机会,出任红四十六师师长,由朱德、毛主席直接指挥。

从此时开始,粟裕和毛主席才有了真正的接触,而粟裕也开始正式跟随毛主席“学打仗”。

不得不说,粟裕在军事方面确实十分聪明,再加上他多年来的潜心学习,这使得他在得到领兵作战的机会后,军事才能很快便显露了出来。

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粟裕凭借自己对战场形势的了解,给毛主席谏言献策,最后战争获得了胜利,还活捉了国民党将领张辉瓒。

之后,粟裕又一次率军同“飞将军”黄公略率领的军队配合作战,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战胜了蒋介石的公秉藩部。

战后,粟裕将自己作战心得和请战指示发送给了毛主席和朱德,毛主席注意到了粟裕的军事才能,认为这个人日后肯定有一番大作为。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粟裕一直没有更多的机会领兵作战。

直到8年后,毛主席在延安指挥抗战时,想起了粟裕这个多年前的老部下,他多次打听粟裕的情况,却得到了“粟裕可能已经牺牲”的报告。

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心中顿感一阵心痛与惋惜。

1937年,陕北召开苏区代表大会,在悼念因为战争牺牲的同志时,粟裕的名字出现在烈士名单里,这是毛主席的意思。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粟裕印象很好,也非常重视。

不过,所有人包括毛主席都没想到,粟裕的“牺牲”只是一场乌龙,他不仅好好地活着,还成了一匹潜伏在普通士兵中的黑马。

二、 战无不胜的粟裕

在为粟裕等人举行过追悼大会的七个月后,周子昆得到了粟裕还活着的消息,赶紧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个消息,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粟裕当时在战场受了重伤,被紧急救治后,转移到后方休养了几年,导致一些不清楚实际情况的人,都以为粟裕直接在战场牺牲了,才传出来这个流言。

1944年,为了阻止日军的侵略计划,粟裕集中了5个团的兵力与日军展开了攻占车桥的战斗。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作战,车桥战役胜利了。

这次战斗意义重大,不仅将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布局连成一个整体,也有效地巩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时,毛主席说了一句极具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毛主席是慧眼识珠的,从粟裕开始在战斗中显露冰山一角的才华时,毛主席就注意到了他,而这句话后来得到了历史的验证。

1946年,粟裕指挥着华东野战军共3万余人同蒋介石集团的12万人作战。

由于我军的人数和武器都比不过国军,作战劣势非常明显。

不过,在粟裕的灵活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在40多天内连连传来作战捷报。

这场大规模战役中,粟裕率领部队几乎歼灭了超过自身两倍的敌军,这就是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

在这之后,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在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又多次取胜。

尤其在淮海战役中,粟裕灵活地指挥着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4万余人。

如果说苏中七战七捷是粟裕行军作战生涯中的高光时刻,那么后来粟裕率领部队打赢了多次胜仗,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的优秀表现,就是粟裕能力的完全发挥。

淮海战役的胜利,让毛主席啧啧称奇,他夸赞粟裕道:在淮海战役中,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建国后,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元帅时,还向这位外国元帅称赞了粟裕,他说:自己有很多战友,其中有个人名叫粟裕,是最会带兵打仗的人,他不仅指挥了淮海战役,也一样出身于湖南。

由此可见,粟裕凭借自己的“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战功,已经深深地获得了毛主席的认可。

毛主席和蒋介石不一样,蒋介石喜欢干涉部下作战。

而毛主席很信任自己的同志,他将华东野战军的战场指挥权交由粟裕,并多次交代粟裕重视战场的紧急形势,可直接指挥作战。

毛主席的信任,使得粟裕能够根据战场形势合理调兵遣将,打赢了一场场战争,让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后来,毛主席在准备的攻台计划中,指挥战役的第一人选首要考虑的是粟裕,当时粟裕也接下了这个重任。

粟裕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对于解放台湾问题看得非常透彻,他在研究现代战争中,对陆海空三军配合作战方面非常看重,并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

之后,粟裕又同新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商量了对台作战的具体事宜,计划聚集50万部队用于攻台作战,只要成功登台,打赢国民党军队的胜算是非常大的。

只是粟裕的很多关于攻台的想法还未实施,朝鲜战争就爆发了,毛主席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全,下令暂停攻台计划,将重点放在抗美援朝上。

虽然暂停了攻台计划,但是在抗美援朝中,毛主席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粟裕,他明确的向粟裕传达了:要求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指挥的重任。

三、 “人才、将才、帅才”——粟裕

可是,此时的粟裕却因为常年领兵作战,旧伤复发,每天都坚持带病工作,得知这是毛主席亲自将保家卫国的重任交给自己,他深感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他立即向下传达了援朝的指令。

不料,在准备援朝作战前,粟裕的病情愈发严重,头疼眼晕越来越严重,已经无法工作。

粟裕深感自己要辜负毛主席的信任,立刻将自己的病情报告上报了毛主席。

只是粟裕病得太严重了,经过十几天的治疗,仍不见好转,他怕耽误领军作战的时间,再次将自己的病情报告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到粟裕的病情报告后,对粟裕表示了关怀,希望粟裕能好好养伤。

后来,中央经过慎重决议之后,将援朝的重任交到了彭德怀手上。

就这样,彭德怀元帅踏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而粟裕则在夫人楚青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莫斯科治病的道路。

在莫斯科经过长达一个月时间的初步检查,医生初步断定粟裕因为神经长期处于过度紧张和过度疲劳状态,且受伤次数较多,才引发病症。

之后的治疗和检查中,粟裕的胃病又复发了,医生判断他因为长期在战场上饮食不规律,还多次翻滚、摔打、跌倒等,导致身体内的整个肠子都处于错位状态。

粟裕的胃病经过手术恢复之后,还没好好休养,脑神经旧疾又发作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粟裕的身体基本痊愈之后,就从苏联回了北京。

在北京休养的粟裕,本以为会就此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结果又一次接到了中央的指示,要他任职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1954年,毛主席找粟裕谈话,让他任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粟裕非常感谢毛主席对他的信任,但他还是谦虚的对毛主席说:自己不能胜任。

毛主席作为粟裕的直接领导,对粟裕非常了解,他微笑着对粟裕说:我相信你是可以胜任的,不过花朵虽然非常漂亮,但也离不开绿叶的扶持,你要好好干。

可见,毛主席对粟裕过去任职三年副总参谋长职务所获得的的成果是非常满意的。

后来,周恩来的贴身卫士韩福裕回忆说,自己曾跟随周恩来去过一次中南海,碰巧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韩福裕是周恩来的卫士后,很随和地问他,叫什么名字。

韩福裕(左)

韩福裕答道:自己叫韩福裕,又怕毛主席因为自己的浓重口音,听不清字,赶紧补充道:韩信的韩,幸福的福,粟裕的裕。

毛主席听到后,笑着说:这个名字寓意很好呀,将中国的两大军事家韩信和粟裕都包含了,你还比他们都幸福。

毛主席平时就是幽默可亲的,对于韩福裕的名字虽是一句幽默的戏言,但可以看出来毛主席对粟裕的看重,更是对粟裕军事能力的欣赏。

其实,毛主席对粟裕从来是不吝啬赞赏的,在粟裕打赢济南战役后,毛主席夸奖他是“人才、将才、帅才”

陈毅笑着说,粟裕是樊哙。

毛主席似乎对这个比喻感到不满意,还专门强调说:粟裕就是他自己,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也是人民的好儿子。

这些对粟裕的夸赞,他本人是不知道的,但是在场的警卫罗瑞卿、李银桥都听到了。

正因如此,李银桥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他不讲出来,就永远没有人知道了。

后来,粟裕在北京去世后,负责火化的老师傅从他的骨灰中发现了三块豆粒大小的薄片,仔细查看后,才发现是弹片,众人这才知道,粟裕生前经常头疼就是这三块弹片引起的。

一生为国为民而战,粟裕将军在战场中多次负伤,后又被这三块弹片折磨,可他依旧为建设祖国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正如毛主席所说,粟裕是属于人民解放军的,是属于人民的,他的无私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怀念。

警方最新预警!假的,已有人被骗

最新骗局来了!

警方紧急预警!

已有人被骗!

这些都是假的!假的!假的!

借“数字人民币”忽悠

女子被骗转账4万元

随着数字人民币陆续被人们了解、使用,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民众对数字人民币想积极参与使用的心态进行诈骗活动,造成民众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近日,厦门警方发布一起典型案例,并通过该案例向广大市民群众预警,揭秘骗术,提醒市民小心提防不法分子借“数字人民币”行骗。

案件详情如下:

8月28日上午,郑女士手机接到一个自称是“异地疾控中心”的电话,电话里对方称郑女士是密接人员。对方问郑女士,一个171开头的号码是不是郑女士的,郑女士说不是,对方说该号码登记的人员就是郑女士,郑女士坚持说不是自己的号码。随后,对方以“协助调查”为由帮郑女士转接到某市公安局,让郑女士与“警方”核实。

之后,一名自称是“某市公安局的民警”跟郑女士联系,郑女士报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对方说,郑女士名下的账户涉嫌案件,还声称如果不是郑女士本人就需要郑女士进行核验。对方给了郑女士两个QQ号让郑女士添加。添加成功之后,对方通过QQ语音跟郑女士联系。语音里,郑女士把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告知对方,便于对方“核查案情”。

接着,该“民警”向郑女士称

郑女士的身份信息被冒用

需要通过账户验证进行嫌疑的排除

如何“排除”?

对方说需要郑女士

下载“数字人民币”APP!

于是,郑女士便按对方要求下载了“数字人民币”APP,并使用自己的手机号和银行卡号注册了数字人民币APP账号。之后,郑女士按照对方要求把自己支付宝里的钱提现到建行卡里。同时,郑女士还退出自己的微信、手机定位、短信提示。

不久后

对方报了一个账号给郑女士

郑女士通过自己的数字人民币APP

转账给这个账户8次

每次5000元,共计4万元

8月28日晚上,郑女士在家继续跟对方联系,对方称让郑女士等消息。可是,到了29日上午,郑女士问对方办理情况以及对方的警号信息时,发现对方支支吾吾的,郑女士就感觉不对劲了。于是,郑女士联系某市110,对方称郑女士是遭遇诈骗了。

此时

郑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并报警

目前

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揭秘:

“升级版”骗术

让人以为只是“虚拟交易”

据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民警介绍,郑女士遭遇的是冒充公检法的“升级版”骗术。此次骗局中,骗子利用近期疫情防控热点和民众配合防疫的意愿设计诈骗圈套,让部分民众一开始便信以为真。随后利用民众对于国家机关的信任和急于澄清事实的焦虑心理,诱导被骗人进行转账以“自证清白”。

另外,此次的“转账”过程,骗子不再只是让受害者将钱款转至“安全账户”,而是要求使用“数字人民币”。

据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分析,骗子之所以如此“操作”,是利用了部分市民群众对于“数字人民币”使用不熟悉的原因,郑女士在报警时便向警方表示,自己在此之前没有使用过数字人民币,以为数字人民币转账只是虚拟交易,钱款不会转出去。

另外,骗子在行骗过程中,要求郑女士退出自己的微信、手机定位、短信提示,导致郑女士通过数字人民币转账时收不到金融部门的提醒通知消息,无法第一时间发觉钱款转出。

警方提醒:

真正的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或视频连线方式办理案件,也不会要求提供资金证明。

凡是自称公检法并要求转账的都涉及诈骗。

真正的防疫人员绝对不会询问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

不会索要银行卡号、密码或验证码;

不会以任何理由让市民群众转账或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拨打96110全国反诈劝阻专线进行咨询举报。

紧急提醒!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出

骗子也开始蹭热点近期,这些经典骗局穿上数字人民币的“马甲”卷土重来了!

当心!

假活动:

存1万体验数字人民币

A某手机收到一条“数字人民币预约登记”的短信,并附带了一个网址链接。

由于前天A某在朋友圈看到“数字人民币试点发行预约登记”活动推文,便放松警惕点开了网址。

随后,系统提示需要存入1万元方可体验数字人民币,A某根据页面提示转入资金,片刻后资金即被转走,符某方知受骗。

【网警提醒】大家在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时需留意,不要进入来源不明的“活动链接”或“活动页面”,不要在来源不明的页面中填写任何个人信息或转账。

假流调:

用数字人民币“核查”资金

B某接到自称是某市防疫人员来电,对方称“疫情流调发现张某违反防疫规定,涉嫌故意隐瞒风险区行程,已被通缉”,要求B某通过“资金核查”的方式核验身份信息。

B某惊慌失措,与对方加了微信好友,安装了对方发来的木马软件,并在对方引导下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先将银行账户中8万元兑换为数字人民币,后将数字人民币转账至不法分子掌握的其他钱包中。

之后B某意识到不对劲,与当地疾控中心联系方知受骗。

【网警提醒】真正的防疫人员绝对不会询问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不会索要银行卡号、密码或验证码;不会以任何理由让您转账或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假公安:

以开通数字钱包为由共享屏幕获得账号密码

C某接到自称是市某管理局的来电,声称C某名下的手机号码曾发布违规信息,需要配合调查。

对方报出C某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和银行卡号等信息,让C某深信不疑。

随后对方转接“市公安局”,声称C某涉嫌诈骗活动,需要其提供财力证明,并要求和米某进行手机屏幕共享。

C某在对方指示下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并将10万元银行存款充入数字人民币钱包,对方在屏幕共享过程中窃取C某的交易密码等信息,随后立即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将10万元资金分3笔转走,C某才惊觉受骗。

【网警提醒】真正的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或视频连线方式办理案件,也不会要求提供资金证明。凡是自称公检法并要求转账的都涉及诈骗。

假网站:

称可以投资获利,有炒作空间

朋友向D某推荐“央行数字币”交易网站,称“央行数字币”价格实时波动,用户可以线上交易“央行数字币”获利。

D某登录网站后点击充值,显示“入金通道正在维护,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充值”,咨询客服被告知要将资金转入一个个人银行账户。

D某就有点怀疑,于是给银行打电话询问,确认这就是一个诈骗网站。

【网警提醒】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等价,不存在交易炒作空间,请勿相信用数字人民币在交易所交易获利等诈骗信息。

不法分子利用数字人民币热点和部分民众贪利心态,设计虚假交易网站并伪造“利好行情”以骗取资金,被骗人充值后则永远无法提现。

真正的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等价,不存在交易炒作空间。

网警提醒:

1.任何单位或机构(如公检法、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不会直接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要求您向指定数字钱包、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进行转账汇款,请勿相信此类要求。

2.数字钱包的名称由用户自行设置,不一定代表对方真实身份,请勿仅依据钱包名称判定对方身份。

3.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币和硬币等价,不存在交易炒作空间,请勿相信数字人民币在交易所交易获利等诈骗信息。

若有任何疑问

也可拨打96110

全国反诈劝阻专线咨询举报

一旦发现被骗

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谨防受骗

综合:广州日报微信号、海峡导报

来源: 工人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