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汉王科技(快速标准把图像jpg、PDF,扫描件等文件转换成word文档)

导读 汉王pdfconverter文章列表:1、快速标准把图像jpg、PDF,扫描件等文件转换成word文档2、论文图片处理技巧添加编号、截图、调整大小,超级实用3、被嘲的国产新剧真香了,但这

汉王pdfconverter文章列表:

汉王科技(快速标准把图像jpg、PDF,扫描件等文件转换成word文档)

快速标准把图像jpg、PDF,扫描件等文件转换成word文档

以前把pdf转换成word最土的办法:

1、用adobe reader 打开PDF文件,然后点击打印,选择打印机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e writer,点击打印,然后保存成tif/tiff图片;

2、打开 开始/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工具/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 软件,然后再打开刚保存的tif/tiff图片;

3、点击 工具/将文本发送到word(T);

4、点击文件/另存为,命名文件并选择word文件.doc保存。

以上方法针对比较清晰的pdf文件还可以,ocr错误率还比较低。但针对扫描成pdf、图片文件的ocr转换,错误率极高,转换出来都是乱码。

另一种方法:

安装 汉王pfg ocr 软件,可在360软件管家搜索到。

下载安装后,转换操作简单快捷,识别正确率极高。

方法如下:

1、打开汉王pfg ocr 软件,然后打开要转换的图片或PDF,扫描文件,然后点击快捷键F8或菜单 识别/开始识别或工具区的开始识别按钮(如下图)。

2、即可把ocr识别出的文字,ctrl A全选或右击/全选,ctrl c或右击/复制,然后新建个word文件,把刚识别出来的内容全复制,粘贴到这边即可。

另外:该软件有一个特别好且特别强大的功能,识别出来的文字不确定的全都用红色字体显示出来,以便用户可以自己再次确认修改。

以上是我的一些工作心得,希望也能帮到您。?

微信公众号:品质生活从吃睡笑开始 一个专注于生活品质的公众号,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欢迎加入我们吧!

论文图片处理技巧添加编号、截图、调整大小,超级实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并置顶▲论文查重检测降重修改,定期推送毕业论文写作技巧,office技巧,论文重复率检测,抄袭率修改,毕业答辩,论文排版,文章写作发表等诸多优质内容,最具实战型的大学生毕业论文学习交流平台!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妥妥的,没错!

关于论文中的图片处理,今天首次提及,哪篇论文没有图表呢?哪篇论文没有图片需要处理呢?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论文中辅助性的图片编辑和简单地处理方法,非常实用哦。

一、如何给图片添加白底编号?

毕业论文中除了对图片有编号的要求,还有在图上也需要标记相应的图(a)、图(b)……等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比如下中左上角的部分如何处理呢?有人想到了Word里面的文本框,文本框其实是可以的,制作好后可以进行组合,但个人不太喜欢用文本框,比较繁琐,所以放弃。肯定是有其他的办法的。

这里提供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PhotoShop处理

在一位师姐那里得知PS可以做到。对啊,强大的PS好久没有用了,以至于都快忘记了还有这个工具了。曾经自学了一些PS技巧,这点小问题应该是难不倒的,所以尝试了一下,操作起来不难,步骤如下:

打开PS,导入图片,选择矩形选框工具,按住Shift键(为了保证拖出来的是正方形,不要求的话可以不用按),在图片左上角拖选到合适的大小,按下Shift F5键进行填充,填充底色为白色;

选择横排文字工具,输入文字,设置文字字体格式和大小,然后合并图层就好了。

方法二、附件里的绘图工具

PS的确好用,但有些同学电脑上没有安装PS软件,怎么办?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当然有!系统自带的绘图工具也挺好用的啊。试试:

打开附件里面的画图工具(指定快捷键更效率),导入图片;

点击工具上面的文本,选择不透明,输入编号文本,设置相应的字体格式与大小就可以。(如果图片尺寸一样,为了美观,建议每次设置同样大小的像素)

方法三、Irfanview的批量处理

Irfanview是一个小巧但功能极其强大的看图工具。用善用佳软老师的话说,它又不仅仅是看图工具。

这个批处理是什么概念呢?不是自动的按a、b、c……排序下去,这一点自己目前还没有实现,它指的是对于需要添加同样文本信息的图片进行批处理。比如,把下面的两张图片添加(a),得到下图的效果。这就是说,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图片可以在最后一次性批量处理,节省自己的时间,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上面。

二、如何截图更效率?

可能有人会笑:截图谁不会啊?的确,截图本来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但想要提高截图的效率就有必要提一提。

截图的工具很多,特别随着第三方截图工具的开发,截图变得更加多样和高效化。从小巧的FSCapture到功能强大且免费的PicPick截图工具,甚至作为老大哥的SnagIt截图软件,我都有尝试,但现在基本放弃,原因是系统自带的截图工具和QQ截图已经能够满足我大多数的需求,所以没有必要为了截一张图而再启动一个第三方软件。这样可以节省电脑的运行内存。

自己电脑今年是服役的第五个年头,所以能放过它就放过它,尽管它没有情绪,但是也会累。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如何使用呢。自己的使用方法是,系统自带的截图工具、QQ截图、IrfanView三者结合使用。

1.系统自带的截图工具

将附件里面的画图和截图两个工具分别指定对应的快捷键。比如,截图的指定为Ctrl Shift A;画图的指定为Ctrl Shift X;指定的方法是打开截图工具的属性对话框,在快捷键一栏指定,画图也同样操作。

另外,千万不要忘记了键盘上的Prt Sc/Sys Rq键啊,屏幕截图,再粘贴到画图工具里就好了,它的好处是可以截下下拉菜单部分。想要窗口截图就同时按住Alt Prt Sc/Sys Rq键就可以。在没有网络或者其他截图程序没有打开的时候很效率。

2.QQ截图

QQ在线的情况下,按下快捷键Ctrl Alt A就可以截图。这次整理进行了大量的截图,如果打开一个聊天窗口再点击截图的话会累趴下的,直接用快捷键啊。强烈推荐啊!

3.IrfanView

IrfanView其实不是截图工具,它是看图工具。它的强大之处令人惊叹,不仅功能强大,操作还极为效率。截图和它有 什么关系吗?是的,有关系!不知道大家又多少人尝试过复制文字截图的方式?示范一下。比如,我选中这一句话的文字,粘贴到IrfanView里面,得到的就是这样的图:

Paste_Image.png

这样的截图方式支持MindManager截图,效果很好,可以保留思维导图的原貌;而对于FreeMind,则是以类似目录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顺便提一下,类似的,Word里面的选择性粘贴也可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摸索一下。

三、图片如何转化成文字?

上面见识了文字转化成图片的方法,反过来,图片也是可以转换成文字的。

先来看一看方法:

CAJViewer

有些同学会用到知网的CAJViewer文献阅读工具,这个有自带的文字识别工具,识别度还可以。平时使用的时候,多用复制粘贴就很方便。它支持CAACAJpdf等常用的文件格式。对于图片是不是也可以呢?图片直接识别需要借助Acrobat软件。想要用CAJViewer转换的,可以转换一下自己的思想,把图片转换成PDF格式的文件不就可以了嘛!怎么转换?用第三方软件还是?第三方软件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必要。用Word就能够搞定的事情,何必多增加一款不必要的软件。思路如下:

把图片插入到Word里面;

把Word另存为PDF格式的文件;

用CAJViewer打开PDF文件,用文字识别工具识别。

另外,Onenote也有类似的功能,而Acrobat还支持pdf全文转换。

在上研究生之前,知道了一款叫做汉王的软件,可以把书本或手头资料的内容转化成文字,那会觉得好效率啊。后来发现,其操作极其的麻烦,先要用相机把内容拍下来,然后把图片导入到电脑上,再转pdf,再把pdf转文字,转换完还要纠正错误……繁琐吗?不用说啊!真正需要从书本或纸质资料上把内容录入到电脑上的不多,因为好多的资料在网上都能够找到,所以放弃!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也就看一些文献,摘录一点于自己有用的东西,但往往有用的东西不多。对于输入速度稍微慢一点的可以考虑用这样的方法,如果输入速度快,就没有必要了。

四、如何减小和放大图片?

1.如何减小图片?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因为想起两年前自己在考四六级的时候,需要上交照片,而照片大小有要求,好像是不能20K。结果是大家都不会,连自己这个号称自学了PS的也是捣鼓了好久,感觉都有些颜面扫地啊。最后花了不少时间才勉强处理好,但后来发现,解决的办法竟然那么的简单,而自己弄的太过复杂了,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还把自己折腾的不行。

看看下面的图,原始图所占用的空间是75K,更改一个值后减小了为原来的1/3大小啊,但好像还不能满足要求,这让自己想到,好像图片的格式不一样,尺寸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图片,png格式的就要比jpg要大,遂把更改后的图另存为jpg格式的,占用的空间立马就减下来了,只有7K啊!

但注意,不要只看大小

png格式的图片稍大,是无损压缩;而jpg格式是有损压缩的,也就是牺牲了图片的质量。

这个知道怎么操作的吗?用PS吗?No!打开一个PS程序都要等待半天的好吗!那需要第三方软件吗?费时间吗?答案都是不需要啊!用系统自带画图工具的重新调整尺寸啊!更改百分比就好了啊!就这么简单!

这让自己想起了电梯里面的那句话:

Life is really simple, but we insist on making it complicated.

2.如何放大图片?

既然缩小可以用画图工具,那放大也可以用画图工具吗?不行啊!因为放大后就失真了,图片变得模糊不堪啊。这个就要借助于第三方的软件了。如PhotoZoom Pro就可以了,可以消除锯齿,放大后相当程度上保留原图的清晰度,重要的是,支持批量放大或压缩啊!

3.论文的体积太大,如何减小?

论文写完之后,发现体积太大了,几十兆啊!想要减小,怎么办?

都知道一个文字只占有两个字节的空间,所以,如果论文的体积太大,很大可能是图片大多或者图片体积太大。知道了原因,就有了解决办法。所以选用批量减小图片的体积就好了。怎么减小呢?尝试了一下,把图片的百分比减小一倍,文档的大小从25M减小到了7M左右。如下图。自己的思路是这样的:

把图片批量转换成png格式(格式工厂就可以);

批量压缩png格式图片(上面的PhotoZoom Pro软件挺好用的)

说明:之所以要把图片转换成png格式,是因为,如果直接用jpg格式压缩可能导致图片根本就看不清。(上面提到的,jpg格式是有损压缩的,牺牲了图片的质量)

五、如何给图片/文件批量命名?

经常做实验,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图片、实验数据、文本文件等等,文件的名称通常是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数字组成,数据积累增多,时间一长就可能想不起来那些是什么内容,所以有时候就想要对那些文件进行批量命名。或者,即使没有那么多的数据困扰,当你出去游玩,采用相机拍摄的大量照片,想要换成自己想要的,包含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的名字,怎么办?批量命名啊!

批量命名的工具也很多,自行搜索就有可以,上手也没有压力。比如IrfanView和TC就支持,或者下载一个专门的批量命名的工具都是可以的。

六、总结

图片,不管是放大、缩小,还是添加编号,都可以批量处理。所以,可以考虑写完论文后再一次性处理图片。

以上就是这次的分享内容,以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于24小时内删除。

推荐理由

论文查重检测系统,覆盖知网、维普、paperpass等各大主流查重检测系统,专业论文检测,专业为您服务。专业检测,官网可查,与学校检测一致!联系我们:QQ:2271826147,微信:paper3698

被嘲的国产新剧真香了,但这些话我必须说

又一部国产剧在群嘲中开播。

又在真香定律中获得一批忠实粉丝。

国内,频上热搜:

外网群众,追到上头:

豆瓣评分不高。

但经不住各种安利,Sir抛开偏见看了几集。

果然,问题的确有。

可亮点,居然也不少。

既然有争议。

行。

Sir今天就敞开聊一聊,不足在哪,又好在哪。

《大明风华》

之前的官方宣传。

“历史正剧”。

加上一众演技担当的老戏骨,王学圻、梁冠华等参演,给观众错觉:

完全复刻史书,1比1展现曾经的大明盛世。

但,很多人忽视了——

对历史正剧的定义,每个人的解释不尽相同。

如果仅因期待落空,就忽视掉这部剧的亮点。

Sir觉得,大亏。

围绕《大明风华》的争论,正是当下一个典型。

反映出我们对待当下国产文娱剧目时,纠结的心态:

在看惯浮躁离地的国产剧后,我们期待转变,甚至急切到产生某种偏见。

而《大明风华》要做的。

正是重塑。

重塑人物

抛掉正剧的包袱,《大明风华》是一部正儿八经的古装群像剧。

可能很多年轻人会嗑汤唯 朱亚文这对男女主演的CP爱情。

但,在《大明风华》里,率先出圈的。

是男人戏。

朱家五子,一度占据热搜。

老戏骨,以明成祖朱棣(王学圻 饰),和太子朱高炽(梁冠华 饰)为代表。

中生代,有汉王朱高煦(俞灏明 饰),赵王朱高燧(栾元晖 饰)。

年轻人,朱瞻基(朱亚文 饰)。

放在明朝永乐年间,这五个天潢贵胄,可谓全天下最有权势的男团。

《大明风华》真实地让观众开了眼。

按传统,君臣父子,最是无情帝王家。

说远的。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故事,每年都会来来回回讲几遍。

诸皇子明争暗斗,只为博皇帝一笑。

宗法,礼制,把父子之间调教得都不会说句人话。

说近的。

高分剧《琅琊榜》,梅长苏精心谋划几十集,步步为营……

为啥?

不过为了让他皇帝老舅说句真心话。

就连最近大热的《庆余年》也一样。

太多这样压抑的细节:

庆帝稍稍一大喘气,长公主、太子、二皇子……

无不是突发心脏病般,跪地认错。

这哪是父子?

当然,他们都没有错。

在皇室这个修罗场,父与子,就是最严苛、最微妙的竞争关系。

但。

有没有第二种可能?

Sir敢说,从来没有历史剧像《大明风华》那么拍。

好玩。

先看人设。

严厉的父亲,懦弱的大儿子,两个调皮捣蛋的小儿子,以及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孙子。

五个大男人,凑成一桌热闹戏。

要Sir说,这就是大明朝版本的《我爱我家》啊。

剧中一切的斗争都可以弱化。

比如核心的太子之位争夺,往大了看,各种波诡云谲的盘外招。

是太子装傻装天真也好,汉王充楞性子直也罢,为了讨欢心,以谋定储君之位,这是我们熟悉的。

但往小了看。

不过是一家兄弟之间日常斗嘴,整日互损,父亲夹在中间难以抉择的家庭剧目,这是最小白的观众也能看明白的。

说一个宝藏人物。

太子朱高炽。

历史上,长得极胖,身体有残疾,但为人宽和,颇有能力。

剧中,让曾经口若悬河的狄大人饰演,长的胖,行动迟缓,说话结巴,时常连脑子也不够灵光。

在父亲面前,每一次都吓的连完整话都说不出来,只能靠着儿子出面帮着解围。

但这样一个真实历史人物的趣味性重现,却贡献了朱家五子中最高的吸粉能力。

面对父亲,紧张结巴,之后大喘气。

好一个憨憨。

当父亲要检查作业(监国成绩)时……

Sir更是看到了曾经在学校里的自己。

惴惴不安,可怜兮兮。

问天不灵,问地也不灵。

在父亲的强大气场下,朱高炽被反复摩擦,感觉随时会崩溃的样子,忍不住让人想摸头安慰。

在皇上面前是这样,私下更好玩。

佛系地心宽体胖,却又笨拙地追求精致。

比如,为了减肥,大早上起来练剑,一晚上少吃四碗饭……

再看台词。

满满的生活化。

比如,剧中放弃了文言文的之乎者也,放弃了传统的父皇、儿臣等自带气场的叫法。

兄长,就直呼老大。

因为对于朱瞻基来说,从小长在皇宫,这有啥大不了的故事?

不就是你爹和你二叔三叔之间的斗嘴,然后每次都气坏你爷爷的日常。

事情,都是可以放在明面上来谈的。

朱棣在孙子面前,说儿子的不成器。

朱瞻基,在父亲和叔叔们面前,听他们编排老爷子。

当然,也有出岔子的时候。

前几集中最有笑点的地方,是朱瞻基当着父亲的面,编排二叔。

二叔的脑袋满地滚

大家不都踏实了吗

结果?

二叔从父亲庞大的身躯后,优雅闪现。

再来一个不失礼貌的微笑——

~

哈哈哈。

一瞬间尴尬到空气突然安静,在线打脸。

除了在称呼上,还有日常的口语。

比如“脏话”。

与文官讲话,朱棣总保持体面。

但在武将面前,讨论战术时,当即换了一种气氛——

叉着腰,“飙脏话”。

语气马上转换成糙老爷们,与武将们瞬间打成一片。

什么是雄才大略?

不用跌宕的剧情衬托,不用浩大的场面硬撑。

巧妙的日常,即可。

诚然,《大明风华》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正剧”。

但。

它也绝不是为了趣味,在瞎编、胡编。

相反,它试图以日常的角度,打破我们对皇室的固有印象。

这就是我们对《大明风华》理解偏差的地方。

也是Sir认为的,它的亮点之一:

扒掉皇权的外衣,打碎我们对权力的想象。

从人物设计、演员表演,到台词表达……

都在消解刻板的人物,以填充真实的人味儿。

只有当观众接受了他们是真实的人。

所有君臣、父子、朝堂、党争,才显得可信可感。

重塑宫廷

古装剧,通俗点说,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种女人打架,后宫之争,如《甄嬛传》;

一种男人打架,朝堂争斗,如《大明王朝1566》。

受众,也泾渭分明。

唯独《大明风华》,尝试打破这种边界。

用亦庄亦谐的风格,去试图糅合差异。

先看男人打架。

剧中再现了一个永乐盛世的模样。

郑和下西洋后万国来朝。

天朝上国,之于周边诸国的朝贡与保护政策。

以及永乐朝堂内部,对于建文帝旧党的警惕引发的一系列动荡。

这朝野戏,一点不儿戏。

家庭的烟火气虽说了很多,但帝王家的无情一点没少。

到处是手段。

万国来朝之后,皇帝遭到刺杀。

不论有没有,是不是,先夺权——

废掉太子监国权柄。

夺权不够,再彻查——

让老二老三带人带兵,把京城查个底朝天。

汉王赵王想作乱,朱棣按兵不动,发兵设下陷阱,看他们态度。

虽是父子,亦是君臣。

一旦有动作,立刻诛杀无误。

即便是最萌的太子朱高炽,他总在父亲面前装傻充愣。

是真的吗?

可能是,也可以是演戏。

当然,父子俩都对此心知肚明。

这些斗法,藏在日常家庭争吵之间。

偶尔讲透,能让权力这个词,更显狰狞。

再看女人戏。

汤唯的风情自不必谈,朱亚文在剧中的角色,在历史上就是大明早期第一高富帅。

文能提笔绘丹青,武能上阵砍人头的典范。

撩妹功夫,Sir甘拜下风。

面对女主,大明王朝第一高富帅的霸道总裁范儿。

带她吃饭,骑马,射箭,逛诏狱,然后见家长。

但面对家中的长辈们,又是一副乖巧的机灵鬼模样,安心充当他爷爷的分身和传话筒。

故事才刚刚开始,朱瞻基就已经靠个人魅力,牢固地锁住了不少受众。

但这还只是《大明风华》在打破壁垒的一个尝试。

更难得的,是它在努力灌溉人味儿的同时,尽力逼出角色的人性。

去神性,说人话。

举个例子,朱棣。

之前有关朱元璋的造型问题,引发争议。

特效制作的朱元璋,阴森恐怖。

但。

很多人忽略掉了,这发生在朱棣的梦中。

那个站在朝堂上的人不是朱元璋,而是朱棣自己心中所有恐惧的具象。

很少有人能拍出皇帝的心病和恐惧来源。

这场戏Sir特别喜欢。

梦中,朱棣提着刀,穿过一条阴森的走廊,却来到了上朝的大殿之中。

金銮殿上,站着父亲朱元璋,身边还有失踪已久的建文帝。

自己做错事被抓住的窘迫,得不到父亲认可的愤恨,对父亲的崇敬与恐惧……

五味杂陈。

这场戏,才是对剧中朱棣所有谨慎与冷血的解释:

当皇帝,就像走夜路,拔剑四顾,四处寻敌而不得。

他北伐建功立业,一代人做几代人的事,不过是为了超过父亲,不落人口实,让自己心安。

他不喜欢太子的仁弱,但又惧怕手足相残的悲剧在自己家发生。

他希望家庭和睦,但又知道权力传承中必须下狠心。

所以他设局,他考验,是在放纵皇子们自找死路,给他一个结束比赛的机会。

这些纠结,才是这个老头子最大的梦魇。

不仅是他。

内心的彷徨,也将出现在未来作乱的朱高煦,手刃叔叔的朱瞻基身上。

△ 立下flag的朱瞻基后来果然英年早逝,仅38岁

这是远超Sir对这部剧期待的惊艳——

一部所谓的古装群像剧,居然看到了如此微观透彻的君王剖析。

虽然直白,但足够细腻。

这也是《大明风华》的第二个亮点:

难得地捅破了君王的自我保护伪装,展示他们与普通人无异的恐惧愤怒,更展示出这些情绪背后,都有成长中最深刻的源头。

重塑“真实”

Sir不是要为《大明风华》做无意义的吹捧。

从各种角度,的确能找出它的不合理。

比如,服装。

设计是张叔平,国内影视剧服装设计的扛鼎人物之一,9次金马,11座金像,操刀过《花样年华》《东邪西毒》《让子弹飞》《金陵十三钗》等等影坛大作。

剧中,主角们的明代服装,雍容华丽,大气十足。

可一经播出,很多人指出,有着不少的历史错误。

有人因此就直接给出差评。

再比如,剧情设计、言谈举止等,都被加之“不尊重史实”的罪名。

但,这剧真的差到天怒人怨么?

Sir先不做评判。

就在前天,于正评价《大明风华》的微博,上了热搜。

于正此人风评如何,客观与否先不谈,行文中有一段话Sir觉得很有意义。

引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对待一部作品的正确态度?

很多人业内人士下场讨论,比如汪海林。

创作者的文化趣味或有差异,但喜欢作品的观众不应该因此被划分出高低。

说这话,也是因为许多中国观众内心,有着对“历史正剧”的一种偏执:

即使做不到一比一还原,也应对历史俯首称臣地“尊重”。

但真的是这样吗?

该这样吗?

先说一比一还原,可行性几乎为零。

Sir读历史的时候,曾有过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把二十四史按照历史记载,一板一眼地拍摄重现一遍。

多震撼啊?

呵呵。

当Sir了解到影视工业的巨大成本之后,才发现,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在这个评判的维度上,所谓戏剧,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在这个标准下,请同样,给《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等打差评。

对还原历史的刻薄要求,于艺术创作,无疑是最重的枷锁,是对艺术创作本身最严重的践踏。

再说“尊重”。

怎么样才算尊重历史?

在Sir理解:不言之凿凿,不故意造谣。

在此基础上,应该留有艺术发挥的余地。

但如果以“历史”为名,吹毛求疵,全盘否定,Sir认为这是对历史的绑架。

古装剧,本是普通人了解历史的文艺作品。

不应该被一小撮人的优越感裹挟,成为学者们才能解释的专利。

在采访中,导演张挺也阐述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写戏不是靠考证,而是靠了解基本史实后,进行史实戏剧化。

……历史这东西,第一,它并不高深;第二,它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不属于少数人的专利;第三,历史讲的就是过去死去的人和事吗?其实是说当时的活人、当时发生的真事儿……

说到底,历史之于我们是什么?

我们总提起那句话:

读史,以明智。

历史之于现代的我们,应该是一面镜子。

以曾经的教训,警惕我们不堕入深沟;以曾经的智慧,指引我们追求光明。

但当我们要求这面镜子,选择性地反射。

只看它的严肃,诡秘,高深……

这不是一张明镜。

而是被我们控制的,一张魔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移动办公不用愁,汉王e摘客V710来解忧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深入到用户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者对于智能终端的便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限制产品便携性的一大元凶应该就是各式各样的连接线,其次就是臃肿与笨重。因此一台便于携带的移动办公设备汉王e摘客V710应运而生,凭借其小巧的外形,强大的功能,为推进移动办公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让移动办公更轻松。下面,就让e摘客V710的忠实粉丝小张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款神器,看看V710是如何在小张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吧。

(汉王e摘客V710)

大家好,我是小张,一名汉王e摘客V710的直接受益者加忠实粉丝,并不是打广告哦,实用不实用且看我的真实体验。作为一家大型公司的销售人员,每天要处理的文件和奔波在路上时间简直一样多。见客户、扫描合同、上传单据,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到结算时,不仅要在自家公司整理文件,还要到客户那里扫描、核对数据,那真是白天黑夜连轴转。但自从公司给我们部门配备了汉王e摘客V710后,这些问题统统迎刃而解,工作效率比之前高了好多倍,业绩也如火箭班上升。

(手持式扫描仪——汉王e摘客V710)

“以前我们公司使用的是又笨重老旧的扫描仪,我真的是受够了,不但扫描速度如龟速,而且操作起来还特别繁琐,在公司还好说,每次去到客户那里核对数据的时候对于我来说都如同灾难日,客户住在市区还好,随便找个复印社,如果去到郊区我就要叫上同伴搬上我们那台“古董”般的扫描仪,极其不方便,非常耽误我们部门的工作效率。” 小张向小编吐槽。

“不过,自从有了汉王e摘客V710以后,我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手持式的外观设计,让汉王e摘客V710的机身犹如一只“笔”,非常方便携带使用,没有乱七八糟的线,没有繁琐的程序,我在自己的工位上就可以扫描,再也不用在扫描仪和工位之间来回跑了。而且,外出去见客户那核对数据时,我也可以很方便的将它放到自己的包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满街找复印店和搬动笨重仪器的窘境了。”小张高兴地讲道。

(小巧便捷,方便携带)

小张告诉我们,他们公司的销售,都是每个人负责一大片区域,每次出差都会有很多的单据需要扫描存档,回到宾馆,看到那些堆积如山的文件难免会让人心情烦躁,尤其是去复印店扫描的时候,不但要排队,而且扫描本身也需要很多的时间。但自从用了汉王e摘客V710以后,这种情况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他只需一键操作就能将纸质文件转换成可编辑的电子文档。扫描一张A4幅面的整页资料,轻轻一刷,只需要2秒,整个操作过程还无杂音。现在小张还会充分利用在地铁、高铁等出行时间,利用e摘客V710随时随地办公,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提高了公司的整体业绩。达到了客户满意,领导满意的双重标准。

(整页扫描,快速高效)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小张说财务报表是他们经常要处理的文件,而在面对这些办公文件时,难免会有扫描不清晰、不利于录入、表格结构复杂、内容量大等问题,但一款汉王e摘客V710全部帮他解决了。这主要得益于汉王e摘客V710搭载了汉王OCR识别核心,使得它能够自动判别各种通用性印刷体表格,智能分析各种中、英、繁、表、图混排格式的文本。而且,全新的分栏技术,还能够做到对电子表格的高清还原,扫描的电子文档还可以编辑,不仅能调整表格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也方便了后续工作中的更新调整。

(高清还原,图像清晰)

另外,小张说他们有时会碰到一些红头文件和公章提取,然而传统的扫描仪根本就识别不出红头文件,更别提公章提取了。但汉王e摘客V710只需在‘公文’模式下,就可以对红头文件进行编辑和调整,而且,将文档导入WORD后,文件中的红章还可以任意拖动,连红章下的日期也可以清晰识别,这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

(公文识别,红章提取)

值得一提的是,汉王e摘客V710内置的WIFI模块,在联网以后,无需数据线,便可以实现与智能设备的移动互联,他可以一边扫描录入,一边利用手机或者电脑查看,真正做到了资料易存易看,现在无论在何时何地,小张都可以用V710,加一台笔记本电脑极速办公。小张笑着说,现在正是年底冲业绩的时候,时间就是金钱,有了V710年底的升值加薪是肯定的了。

(WIFI互联,易存易看)

为了帮助商务出差人士减轻压力,汉王e摘客V710还随机赠送了三款性价比超高的软件。其中,拼图精灵能将两张图片进行自动无缝对接,对于扫描篇幅比较大的文档非常适用;而阅读精灵,则可以用“听”的方式来对文档进行校正,即使在匆忙的旅途中,也不会耽误工作;此外,用户还可以用扫描笔扫描照片或屏幕上不可编辑的文字内容,通过屏幕摘抄软件进行识别,就能够将它转化为可编辑文本。这些辅助软件让商务出差人士更加便捷省心。

(附赠软件,简单实用)

无论从移动办公,便捷携带考虑,亦或是描质量,产品功能考量,汉王e摘客V710的表现都是非常出色的,进一步摆脱线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办公。

翁志飞雁塔圣教序研究附二玄社出版原石对照图片

瑶台婵娟 不胜绮罗

——略论褚遂良的楷书

翁志飞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褚遂良学书经历、笔法转变的原因及其工具材料的考察,来认识褚氏楷法在承续晋人确立唐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楷法 以行入楷 挑踢缠纸法 天平笔

楷书,虽然成熟较晚,但无疑地是书法艺术最为重要的根基。因为它是所有书体中用笔节奏最为丰富的书体[也有人认为草书是用笔最丰富的书体。],唐孙过庭《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又宋黄坚庭《论书》云:“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也。”说明了楷书与草书极为密切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楷草中,也同时存在于楷行当中。如果说章草根基于隶书的话,那么,整个二王及唐人狂草系统都是建立在楷书基础之上的。正如近人张宗祥所云:“自草之兴,有盛名者杜度、崔瑗、崔实、张芝、皇象。至晋王羲之始用章草法,一变而为今草。今草行而章草废,则今草用笔不近隶而近楷,楷行而隶废故也。创草之祖虽不可定,极草之法则张伯英、王逸少其人也。”[ 张宗祥《书学源流论》。]而二王的笔法系统至隋唐之际已趋于断绝,如唐孙过庭《书谱》云:“……而东晋士人,互相陶染,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绝,无所质问;设有所会,缄秘已深。”经历了南北朝、隋的政治动荡,士族大多消亡,所谓士族内相传的笔法口诀亦随之消亡殆尽。学书只能从前人遗迹当中揣摩其笔法,毕竟能与真迹朝夕相对的,也只有极少数人,所以才有孙氏斯道愈微之叹了!但有一个人,凭借着他极为高深的书法修养,精湛的鉴赏水平,将古今这条线重新接续上去。他就是被后人称为一代教化主的褚遂良。本文试图从他的学书经历,不同时期书风演变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他在书法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一、学书经历

褚遂良(隋开皇十六年——唐显庆三年596—658)唐张怀瓘《书断》云:“褚遂良,河南阳翟人。父亮,银青光禄大夫、太常卿。遂良官至尚书左仆射、河南公。博学通识,有王佐之才,忠谠之臣也。善书,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真书甚得媚趣,若瑶台青璅,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其行草之间,即居二公之后。……遂良隶、行入妙。亦尝师授史陵,然史有古直,伤于疏瘦也。”之前的李嗣真《书后品》云:“太宗与汉王元昌、褚仆射遂良等皆授之于史陵,褚首师虞,后又学史,乃谓陵曰:‘此法更不可教人。’是其妙处也。”李、张去褚不远,说法相近,应无疑议。说明史陵书风缺乏一种婉约的风姿,褚氏学他不会很久。由此可知褚的学书经历为:虞世南——史陵——王羲之。

所谓“少则服膺虞监”,笔者以为是他早年看到虞世南的书迹而学习佩服他,而他们结交应在唐高祖武德四年,虞入唐为秦府参军,遂良时为秦王府鎧曹参军,时年二十六岁。笔者认为对褚氏产生重要影响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欧阳询,因为他早年受到北派书风的影响,并以此奠定笔法根基,而欧为北派代表人物,隋炀帝大业二年七月,褚遂良父亮奉诏偕潘徽、欧阳询等人助越公杨素撰《魏书》,会素薨而止,欧褚之交可能始于此,但就此而说欧阳询教过褚遂良笔法似不太现实。但无疑是受到过极为重要的影响!(《伊阙佛龛碑》与《房彦谦碑》单字对比,图1、2、3、4),所以清梁巘《评书帖》要说:“褚河南书《龙门三龛记》,中年笔也,平正刚健,法本欧阳,多参八分。”贞观元年,褚遂良为弘文馆馆主,检校事物,奉敕虞世南偕欧阳询入弘文馆教示楷法,褚氏时年三十二岁。这是学书的绝佳年纪,欧虞的教学实践,无疑会对褚氏书风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之后到贞观十三年,奉敕鉴定内府所收右军书迹,这段时间,他的书风还受到史陵的重要影响。宋赵明诚《金石录》云:“右《隋禹庙残碑》,其文字摩灭十五六,而其末隐隐可辨,云‘会稽郡’,史陵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唐张怀瓘《书断》云:‘褚遂良尝师史陵,盖当时名笔也。’”《禹庙残碑》今已不可得见,史陵又史书缺如。唐太宗与汉王元昌皆师之,可见史陵在当时极副盛名,可能因无官职而烟灭了。所谓“笔法精妙,不减欧虞。”说明史书有融合欧虞之意,或融合南北书风之意。褚氏《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即有此意,此风或近史陵,亦未可知也!史陵用笔伤于疏瘦,褚氏晚年《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也是瘦劲的风格,很可能就是受到史陵的影响。

褚遂良的祖述右军应该是其青年时期至贞观十年,四十一岁时,已初具面目,得以因魏徵“甚得王逸少体”之誉而诏令待书。贞观十三年,褚遂良于起居郎任上偕校书郎王知敬等于玄武门四长波门外鉴定内府书法真伪,撰《王羲之书目》。唐太宗之所以放心将内府所藏交于褚氏鉴定,说明他此时已深闇晋人笔法,其书能得晋人体势,得到太宗的肯定。其《王羲之书目》行书五十八卷第一卷即为《兰亭序》,虽然褚氏在此之前可能接触过较多的羲之书迹,但真正对其之后书风起重大影响的则是《兰亭序》。此作唐太宗于贞观年间得于智永弟子辨才,曾令欧、虞、褚等人临写,欧虞此时都已届古稀之年,笔势书风早已定型,不可能准确实临,又是奉帝命临写如此高难度的作品,自然就会显得拘束而多楷意,如《定武兰亭》。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唐代不象我们现在这样可以拿着近似真迹的印刷品朝夕对临的条件,能看到真迹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象《兰亭》这样重要的作品,笔者以为太宗是不可能会让他人朝夕临摹的,所以,即使如欧虞,要在极短的时间把握其笔法特征也是有极大难度的。而褚遂良就不同了,他正值中年,又是奉帝命鉴定内府法书真伪,在当时来说是看到右军真迹最多最全面的人,有更多机会学习临摹《兰亭》真迹。同时相对较年青,书风尚未定型,能不断将其用笔吸收融汇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可以说鉴定内府法书、撰书目是褚遂良晚年变化,即将羲之行书笔意融入其楷书成自家面目的重要契机。(冯摹《兰亭》、《伊阙佛龛碑》及《雁塔圣教序》单字对比,图5、6、7)[这里之所以用冯摹本,主要是基于冯摹本用笔特征与晋人风格相近似,与日本藏智永《真草千字文》也能找到前后的对应关系。]

可以说褚遂良将羲之行书笔意融入其楷书,最终完成了他书法上的蜕变,形成“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劲,渣滓去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 清王澍。]的风格。

二、笔法传承及演变

至初唐,由于时代变迁,在学习二王书法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不单单是由于社会风气,学术思潮,还包括执运等用笔的具体细节上。可惜褚遂良在这方面没有给我们留下片言只字,只有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张旭:“后问于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关于“印印泥”,沈尹默先生认为:“前人用它来形容用笔,自然也和锥画沙一样,是说明藏锋和用力深入之意。而印印泥还有一丝不走样的意思,是下笔既稳且准的形容。要达到这一步,就得执笔合法,而手腕又要经过基本训练的硬工夫,才能有既稳且准的把握。”[《沈尹默记书丛稿》之《唐颜真卿<述张旭笔法十二意>》。]这里张旭认为褚遂良用笔多藏锋逆势,以求点画的力度与明净。唐徐浩《论书》云:“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于此可见,中唐书家如颜真卿、徐浩都特别强调藏锋、逆势,以求点画的力度,这与初唐用笔已有较大的区别。欧虞虽也讲藏锋,但更重笔势,注重藏露的自然转换产生的一种节奏感,所以颜、徐的讲藏锋,正好反衬出褚遂良的露锋取势,露锋也有顺逆之别(《雁塔圣教序》与米芾临羲之《大道帖》单字起笔对比,图8、9)这种顺逆用笔的多角度变化,到宋代的米芾即演化为八面出锋。

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褚遂良的执笔。当然,史书无载,我们只能以唐太宗的执笔为参照,其云:“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唐李世民《笔法决》。]说明初唐执笔已是竖腕正锋,不象晋人的斜执笔了。这种执笔无疑减弱了使转用笔而加强了提按用笔,(《伊阙佛龛碑》单字,图10)所以,笔者认为褚氏中期及之前执笔应与之相近。至晚年才领悟羲之执笔的斜侧之意,以行入楷,书风变化较大!(《伊阙佛龛碑》与《雁塔圣教序》单字对比,图11、12)如《伊阙佛龛碑》字势平正,点画提按的节律较为均匀,而《雁塔圣教序》字势较强,中侧锋交替用笔幅度大,转换自然,这也是其字势多变的原因所在。这种用笔的特点主要得自《兰亭序》,一是露锋起笔,然后是“S”型使转运笔增强笔势,接着就是逆势衔接转换,由顺而逆,再由逆而顺,同时还伴有用笔的翻转,这种用笔在《兰亭》中较为普遍,在这个过程中再增加点画起伏的节律,以用笔使转统摄始终。所谓:“字里金声,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唐人书评》。]正是这种使转节律的生动体现。

与羲之不同的是,褚氏更增强了单个点画书写过程当中用笔的起伏波动。宋初的周越受其影响而演化为颤笔,黄庭坚所谓由荡桨而悟笔法实亦渊源于此,如其《书右军文赋后》云:“今方悟古人沈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李翘叟出褚遂良临右军书文赋,豪劲清润,真天下之奇书也。”而这种用笔在王书中是没有的,所以,张宗祥说:“褚遂良学王而得其媚。拘者厚重有余,流丽不足,力胜韵也;媚者流丽有余厚重不足,韵胜力也。褚已与王分道,虞犹不自标异。”[张宗祥《书学源流论》]所谓分道,主要指在用笔起伏的节奏上,还有就是用笔挑踢的习惯。这个习惯至颜柳表现得更为明显,尤为米芾所诟病,其《跋颜书》云:“颜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谈天成之趣。此帖尤多褚法,石刻醴泉尉时及《麻姑山记》,皆褚法也。此特贵其真迹尔,非《争坐帖》比。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宋米芾《宝晋英光集》补遗。]宋姜夔《续书谱》云: “晋人挑剔或带斜拂,或横引向外,至颜、柳始正锋为之,正锋则无飘逸之气。”又“颜、柳结体既异古人,用笔复溺于一偏,予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百年间,人争效之,字画刚劲高明,固不为书法之无助,而魏、晋之风轨,则扫地矣。”因为,晋人斜执笔,所以称为斜拂,斜拂容易写得飘扬,正锋则容易显得沉稳,而难于飘逸。所谓“挑踢”与“挑剔”意义相近,都有拨动的意思。或即“钩”、“戈”之法。《宣和书谱》云:“太宗乃以书师世南,然尝患‘戈’脚不工,偶作‘戬’字,随空落其戈,令世南足之,以示魏徵曰:‘今窥圣作,唯戬字戈法逼真’。”为什么太宗“戈”法写不好呢?因为晋人斜执笔,“钩”、“戈”之法随笔势自然而出。初唐执笔趋正,直接“钩”、“戈”容易产生圭角,所以,在“钩”、“戈”底部要稍作提顿,再提钩,要多两个动作。即“挑踢”之意。(《颜勤礼碑》与《玄秘塔碑》单字对比,图13、14)虞世南多得智永晋隋人笔意,似不需如此而能出以自然。其实,由于执笔的变异,对许多点画的写法,书家自然也会作相应地调整,笔法由此而改变。米氏对晋人笔法深有所会,他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中间的变化,特别是可能他认为练颜柳挑剔笔法很难由楷书过度到行书,所以,批评尤为尖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褚、颜、柳由于笔法的改变,将自己的审美融入其中,调整融合,确立了新的笔法体系,从这个方面来说,真正奠定唐代楷法的不是欧、虞,而是褚、颜!

关于结构,沙孟海将其归为:“秀朗细挺一路。结法也从北齐出来,由于运笔细挺,另成一种境界,以《龙藏寺》为代表。下开褚遂良、二薛。……属于‘平划宽结’的类型,承前启后现象明显。”[沙孟海《中国书法史图录》第二卷概说隋代。

?清杨守敬《跋<伊阙佛龛碑>》

?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原注云:“凡兔毛长而劲者曰毫,短而弱者曰毳。”

?原注云:“用麻纸者,欲其体实,得水不胀。”

?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宋董逌《广川书跋》。

?《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皆伪作,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清刘熙载《艺概》卷五]清杨守敬云:“欧公谓此奇伟,余则云:方整宽博,伟则有之,非用奇也。盖犹沿陈隋旧格,登善晚年始力求变化耳。又知婵娟婀娜,先要历此境界。?楷书结构实导源于八分,由于用笔有内擫与外拓的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即“斜划紧结”和“平画宽结”。羲之笔法严谨,多内擫,所以,体势趋于险劲内敛。而献之放逸多外拓,所以体势稍开张平正。陈隋间,献之书风盛极一时,是形成这种体势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褚氏结体基本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晚年,他力学右军,由于笔势的增强,在体势上则稍显“斜划紧结”之意,隶意蜕尽,而至婉媚遒劲瘦硬通神之境!

三、褚遂良所用工具材料

《隋唐嘉话》记褚遂良与虞世南论书事云:“褚遂良问虞监曰:‘某书何如永师?’曰:‘闻彼一字直钱五万,官岂得若此?’曰:‘何如欧阳询?’曰:‘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官岂得若此。’褚恚曰:‘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虞曰:‘若使手和笔调,遇合作者,亦深可贵尚。’褚喜而退。”又《新唐书》《裴行俭传》记裴氏言:“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不择纸笔而妍捷者,余与虞世南耳。”可见褚遂良对于工具材料极为讲究。就书写工具而方,最为重要的是笔制。那我们如何来认识初唐笔制及由于执运的不同在其作品当中的不同体现呢?

一般认为秦将蒙恬是制笔工艺的第一个总结者,晋崔豹《古今注答释义篇》曰:“牛亨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本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创制笔披柱之法,至魏韦诞披柱法成熟,其言曰:‘作笔当以铁梳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使不髯茹。讫,各别之,皆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平如。用衣羊青毛,缩羊青毛,去羊毫头二分许,然后合扁,卷令极圆。讫,痛颉之。以所整羊毛中或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复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痛颉,内管中,宁随毛长者使深,宁小不大,笔之要也。”?(敦煌汉笔,可能与之相近,图15)可见,柱与披并非整齐一致,而有长短之不同。魏时主要的书写材料还是简牍,所以宁小不大,多延前制。至王羲之又一变,其《笔经》云:“採毫竟,以纸裹石灰汁,微火上煮令薄沸,所以去其腻也。先用人发杪数十茎,杂青羊毛并兔毳,?惟令齐平,以麻纸裹柱根令治,?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令柱不见,然后安之。”(前凉笔,可能与之相近,图16)创为缠纸法,这是为了适应当时用纸的需要,因为纸张的使用使字体增大,相应地笔也要比以前做得大,但兔毫的长度是定的,所以,要想做得比以前大,又要做得结实,蓄墨多,只能缠纸以实笔腔,这里特别要注意之处在于副毫的长度至少要跟主毫长度相等或过长一点点才能令柱不见。由于柱与副之间有纸相隔,柱、副毫不能相融无间,这样若斜侧执笔,副毫与柱之间很容易脱开,远看点画象有重影。(冯摹《兰亭》与《雁塔圣教序》单字对比,图17、18)这种笔制至中唐成熟,由于体尚丰肥,以至采用多层缠纸法。如日本正仓院所藏天平笔。(图19)马衡《记汉居延笔》云:“此天平笔被毫已脱,惟存其柱,柱根有物裹之,约占笔头之五分之三,疑即麻纸也。”?褚氏笔制应近于羲之《笔经》所述。右军笔制适用于斜执侧锋取势,若较正执笔,则由于笔锋过硬,不易按锋使毫,所以,初唐书风普遍显得瘦劲。褚氏早年楷书作品如《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用笔使转提按的幅度都不是很大,可能就是由于执笔姿势的改变而笔制及运笔方式未能作相应调整有关,至其晚年的《雁塔圣教序》,则由于吸收了大量王羲之《兰序》笔法,使转提按幅度较大,用笔稍侧,所以副毫大量带出,形成许多看似特殊的点画,(《雁塔》图)这种情况也同时出现在他晚年另一种作品《房玄龄碑》中。(图20)这种副毫带出的点画在羲之法书中并不多见,这可能是因为褚字要大于羲之,相应地笔也比羲之大。由于主副毫问有缠纸,当时笔工可能在处理主副毫时衔接得不够理想。这种情况在颜真卿《祭姪稿》中就不那么明显,(《祭姪稿》单字,图21)可见,当时笔制已不适合于过侧取势了!宋董逌《广川书跋》云:“褚河南书本逸少,而能自成家法,然疏瘦劲练,又似西汉,往往不减铜筩等书,故非后世所能及也。昔逸少的受书法,有谓多骨微肉者筋书,多肉微骨者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河南岂所谓瘦硬通神者耶。?这不单单指褚书晚年风格,也是这种笔及性能的生动描绘!

所以,历代笔制以蒙恬、羲之、初唐、宋初为重要转折点,也是笔法调整演变的关键所在,其中的初唐、宋初变化为尤剧。褚氏的调整为唐代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以上所述笔法结构皆指褚遂良楷书而言,?其笔法结构早年得北派体势,中年受史陵影响,书风瘦劲,同时研习王字,晚年习右军《兰亭》而入其室,神龙变化,以行入楷,“钩”、“戈”稍有挑踢之意,这是由于执笔姿势的改变而进行的调整,至颜柳挑踢之习达于顶点,挑踢有碍于运笔的自然连贯与转换,有违晋人自然之旨,为米芾作痛斥。这也是中唐之后,行书多无可观者的主要原因。当然,主要责任不在褚氏,正所谓时代压之,不能高古。对于书法而言,每个时代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褚的援行入楷,将羲之行书笔法融入楷书,将楷书写得神采飞杨,至于前人未有之境,同时注重运笔的起伏跌宕,加以禅蜕,实开宋人尚意书风。因为宋人尚意,虽说取法晋人,实多由唐人上溯,故不可避免地都会受到褚遂良浅移默化地影响。因为,不论对于哪个时代的学书者来说褚遂良都无疑是一个贯通古今的极为重要的人物,所以清刘熙载誉之为“唐之广大教化主”,?实又不仅限于唐代了!

也有人认为草书是用笔最丰富的书体。

张宗祥《书学源流论》。

这里之所以用冯摹本,主要是基于冯摹本用笔特征与晋人风格相近似,与日本藏智永《真草千字文》也能找到前后的对应关系。

清王澍。

《沈尹默记书丛稿》之《唐颜真卿<述张旭笔法十二意>》。

唐李世民《笔法决》。

《唐人书评》。

张宗祥《书学源流论》

宋米芾《宝晋英光集》补遗。

沙孟海《中国书法史图录》第二卷概说隋代。

?清杨守敬《跋<伊阙佛龛碑>》

?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原注云:“凡兔毛长而劲者曰毫,短而弱者曰毳。”

?原注云:“用麻纸者,欲其体实,得水不胀。”

?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宋董逌《广川书跋》。

?《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皆伪作,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清刘熙载《艺概》卷五

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