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手机微信正式版官方免费下载(互联网杀猪盘对中老年人也下手了)

导读 手机微信2012正式版官方免费文章列表:1、互联网杀猪盘对中老年人也下手了2、海信电视 E8H 评测:升级 ULED X,画质真的很顶3、今天微信朋友圈上线十周年,还记得你发的第一

手机微信2012正式版官方免费文章列表:

手机微信正式版官方免费下载(互联网杀猪盘对中老年人也下手了)

互联网杀猪盘对中老年人也下手了

编辑导语:“中老年人上网难”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如何拉近中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距离、达成适老化改造的目标,成为了社会和企业的所需共同解决的问题。不过近几年,互联网上中老年人的身影愈发常见,此时,如何预防中老年群体触网时被“套路”,则成了另一个需思考的问题。

印象中的中老年人,在网络世界里存在感很低,但这种情况近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老年人触网速度是整体移动互联网普及速度的1.6倍,最近几年,中高龄网民群体占比显著提升。

爱上网、追流行、拍视频……许多老人不再服老,而是紧跟时代步伐、社会潮流,很多人都可以清晰感知到,手机常用的APP里,出现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身影。其中,微信、抖音、快手等APP,是老年用户拥抱数字化生活的催化剂。

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甚至变成了“网瘾少年”,在短视频、交际、游戏、K歌等各大APP中乐此不疲。

与银发群体息息相关的银发产业也在近些年备受关注。

在大环境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老年群体将成为互联网的庞大增量群体,他们是互联网头部公司的必争之地,也是许多对标中老年用户的创新公司撬动市场的关键。

近些年,众多聚焦中老年社交的公司,如糖豆、红松、小年糕等社交APP接连拿到融资,有关银发群体社交的市场需求也在被进一步挖掘,一场押注老年市场的战斗号角已然吹响。

但与此同时,相比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面对光怪陆离的互联网世界,银发群体在应对各种“潜规则”时显然有些吃力,容易被套路、被诈骗,甚至被各种互联网产品“指向性”割韭菜。

一、被打破的数字鸿沟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不时提及“熟人社会”,人与人以血缘、地缘为纽带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核心的强关系圈子,成为了个体社会支撑和归属感的主要来源。中老年群体所生长的年代,就属于典型的中国式“熟人社会”。

然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家乡,选择了“流动式”的生活方式,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对休闲时间的挤压也让他们更习惯于开展线上社交。

在这种空巢化趋势下,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次数屈指可数,如今的中老年人难以再把交往圈子局限在“熟人”范围,接触网络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选择。

但一直以来,很多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环境有些“水土不服”,他们在厚厚的互联网“围城”中处于孤立而失语的状态,逐渐成为被网络社会边缘化的“数字难民”。

互联网时代正在淘汰中老年人吗?其实未必。

“不会玩”“学不会”是中老年人亲近互联网的核心屏障,但社会在被数字化迅速改造的同时也裹挟着中老年人跳出舒适区,与子女强烈的沟通需求、与同龄人的社交需要迫使他们迈向了网络。

大多数中老年人上网的第一体验就是微信。

在微信上,中老年人通过语音、视频、红包、点赞、评论和转载文章等方式,表现得比年轻一代更活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生活状态,达到了被关注和被情感照顾的目的。

但会玩微信只不过砸开了网络壁垒的一个小缺口。疫情爆发以后,“数字革命”的步伐急速向前,使尽洪荒之力的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还是太慢了。

为解决他们上网的问题,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专门针对老年人出行、消费、文娱、医疗等服务场景,向老年人传授数字设备使用方法及经验。

两年来,在政策鼓励下,不少企业对旗下产品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各大手机厂商推出了具备了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功能的手机,互联网企业也推出了更贴合中老年人的“长辈模式”“老人友好模式”等,为中老年网民数量的增长按下加速键。

CNNIC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28%,较2020 年6月增长5.2个百分点,是各年龄段网民中规模增速最快的群体。

中老年人“网盲”的尴尬境地也随之改变,与之相关联的银发市场一改往年低活力、低潜力的状况,摇身一变成为“朝阳产业”,陆续迎来企业和资本的青睐。

其实更早时候,中老年就被盯上了,从2018年淘宝上线“亲情版淘宝”开始,各种老龄化版本的APP陆续上线,美团推出线下门票预订关怀版专区、今日头条上线头条大字版、百度APP启用语音搜索功能和语音播报功能……从技术层面填补“数字鸿沟”。

如今,一大部分“新老年”群体不仅能游刃有余地使用手机,上网需求也大增,甚至有老人沉迷于短视频、网络游戏等——之前“60岁花甲老太太,凌晨三点玩《王者荣耀》,用赵云拿五杀”就引起了热议。

社科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报告提到,对比2017年和2021年的调研数据,感觉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的老年人比例从 57.50%提高93.67%。

二、立足微信、攻占抖快

把时间拨回到2012年4月,微信发布4.0版本,正式推出“朋友圈”功能,借此俘获了一大批新用户。

次年春节之际,微信红包在亲朋好友间口口相传,改变了移动支付格局。

抢红包、发表情成为微信用户新的表达,2015年微信用户数迅速增长至5.7亿,2016年增长到7.7亿,这庞大的数据很快覆盖了大量中老年人。

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把微信当做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也形成了他们喜欢在朋友圈和亲友群发鸡汤文的刻板印象。

《中老年互联网生活报告》中提到,超八成中老年人都会在微信中发表情包、在朋友圈点赞、接收或分发红包,近七成会拍摄和转发小视频,25%的中老年人会制作手机相册,20%会制作微信表情。

2020微信公开课PRO透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9月,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1.51亿。如果扣除12岁以下和70岁以上人口,微信早在四五年前就在每个中国人、包括50-70岁的中老年群体里普及完毕了。

当然,中老年人对网络社交的探索不止步于微信,如果说微信是他们触网的培训基地,那抖音和快手则是他们网络社交的大舞台。

老家在农村、工作于一线城市的周倩,假期回家时就发现,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的生活与社交早已离不开短视频。

他们几乎每天都会花一两个小时在快手或抖音上刷搞笑视频、新闻资讯、同城视频等,既能娱乐又能“赚钱”。

不仅如此,父母的创作欲望也极为强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拍下来发到快手、抖音,时不时还要看看点赞、回复留言,乐此不疲。

网上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40岁以上用户对短视频应用的使用率提升了12%,目前仍处于高度增长状态。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走到台前,开始用抖音、快手等记录自己的生活,他们被称为“新一届老年人”。

2021年的《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受访中老年人中,有超过60%认为短视频给他们“增加了生活乐趣”,近25%认为短视频便于他们“关注朋友动态、跟朋友互动”“增进和子女之间的交流。

在短视频平台,许多老人也喜欢分享,甚至成了网红:每天都时尚精致的北海爷爷,在田野间歌唱的本亮大叔,活到老美到老的时尚奶奶团……就连济公爷爷游本昌也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这些老年网红进一步颠覆了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在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里,由于年轻用户已无增量,中老年用户正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两大社交平台正积极布局中老年社交生态。

快手本身就包含许多中老年网红和内容,在运营方面十分注重健康养生、广场舞、书法等内容,以吸引中老年用户。

数据显示,早在2019年,快手广场舞的视频超过了3.5亿人参与、800亿的曝光、10个亿的点赞和评论。

而抖音上关于老年人的内容也逐渐跟上。事实上,中老年用户已经成为抖音、快手许多头部账号的重要粉丝构成,比如抖音情感类头部账号“涂磊”,41岁以上粉丝占比34.68%;而凭借边唱歌边甩面的美食类博主“甩面姐”,41岁以上粉丝占比高达54.71%。

不得不说,抖音、快手等互联网APP,成为了中老年用户社交、消磨时间的工具,他们甚至成为APP“防沉迷”的重点对象。

三、银发人群捧红新产品

新消费产品大行其道的年代,大量关注都指向Z世代年轻人的当下,对标年轻人的社交APP以万计之,声音社交、灵魂社交、匿名社交等花样不断翻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直以来中老年社交圈比较流行的多是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全民参与性APP,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APP单一而贫乏。

根据易观千帆统计的数据,截至2021年8月,在全网数量过万的社交APP中,41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0%的产品数量只有1531个。

然而,中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不一定比年轻人弱,“不服老”是很多人的心声。

新一代的退休人群对生活品质和内容文娱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也有很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他们不仅有些闲钱,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对社交有非常强烈的需求。

近几年,系统性的人口结构变迁为中老年社交产品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除了大多数巨头开始纷纷照顾到中老年用户,垂直中老年用户的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入软件商城。

有投资者说:“人类在18世纪发现了儿童,19世纪发现了妇女,20世纪发现了老年人。”这个时代不仅没有淘汰老年人,相反,中老年人反而成为挖掘内需、促进消费的“增量市场”。

目前市场上已经陆续涌现一些专门的中老年APP,打头阵的便是大爷大妈喜闻乐见的广场舞类APP。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广场舞赛道鼎盛时期,市场就曾有超过六十多款广场舞App,但最终没有探索出长期的商业模式,赛道很快沉寂下来。

其中幸存的佼佼者糖豆是最早进入老年市场之一的广场舞APP,在2019年就完成了C轮融资,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1亿美元融资。

其创始人张远在2010年成立了生活视频网站糖豆网,广场舞只是其中一个频道。然而,在没有刻意推广的情况下,广场舞成为网站上播放量最高,增长最快的内容品类,于是糖豆发展成了一个专注于老年群体,主打线上广场舞的APP。

同年,专注于老年群体影像制作的小年糕完成了D轮融资。

小年糕原是一款有声影集制作工具,2015年建军节,小年糕公众号推出了一条纪念1998年抗洪的视频内容,这一内容在微信各个老战友群里被疯转,引发一大批相同背景用户的共鸣,进而吸引了大批用户涌入。当时公众号的粉丝只有四五万人,而这条视频点击量达到了1600多万。

这次爆发后,小年糕开始嗅到中老年用户市场的潜力,进而又推出了知青题材等富有年代感的内容,再加上,许多用户又产出了更多拥有时代印记的UGC内容,吸引更多有着相同经历的人群加入,形成连锁效应,小年糕用户中的中老年人比例一度超过80%。

而从去年开始,陆续多家专注于老年赛道的创业公司也拿到了融资。

先是在去年3月,聚焦银发文娱赛道的锣钹科技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就在锣钹科技拿到融资后不久,针对中老年人群的新消费品电商品牌米茶公社也于2021年7月完成了1000万人民币的融资。

今年一月初,中老年社交APP红松宣布完成亿元级A 轮融资,主打中老年人的兴趣社区。

兴趣社区,是中老年人社交APP的重头戏。去年被爆炒的元宇宙,其第一要素就是对彼此身份的认同,怎么也绕不开的就是社区。

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兴趣与圈层是满足社交的两个锚点,所以兴趣课程和UGC内容是中老年社区产品主流的内容形态,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社交入口。

去年八月,红松学堂脱离微信生态推出了APP,并更名为“红松”。红松APP的兴趣社交涵盖了声乐、乐器、书法、绘画、舞蹈、朗诵、健康、数码、英语、旅游等数百个兴趣领域,通过搭建平台“小站”、站长运营的方式,实现自传播和裂变吸纳用户,让用户在小站内参与兴趣社交活动。目前红松已服务超千万退休人群,拥有数千名站长。

中老年用户的未来市场潜力,当然也不只是广场舞、兴趣APP。随着高等教育程度较高的60后开始步入退休生活,中老年人在网络世界也会更潮、更有格调。

银发经济蠢蠢欲动,越来越多创业者看到了其未来的可能性,一场押注中老年市场的战斗号角已然吹响,谁也不想落于人后。

四、警惕中老年人被围猎

开启新兴社交,对于“被科技边缘化的”老年人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的背后也危机四伏。

相比于早就接触互联网的年轻一代,触网不深的银发一族,对虚拟网络世界有着更深的兴趣,于是部分互联网企业为了获取增量,开始盯上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经常出现各种显示“内存不足”“病毒威胁”等的弹窗,点进去就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安装好几个APP。

这些APP如病毒扩散般悄悄潜入一些对手机安全和维护不甚了解的中老年人手机里,甚至还会不断繁衍——点开一个,不一定又被什么弹窗或内容吸引,悄悄植入几个APP,都在等他们哪天点开,为DAU贡献一些数据。

骗他们下载APP还不算是大事,一些不法分子把镰刀挥向了老年人。

他们把中老年人的心理研究得透透的,布下了多种围猎中老年人的套路。

或许在一些不怀好意的互联网“老手”看来,作为“新手”的中老年网民真正喜欢和焦虑的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对生命接近终章的感慨;二是对积少成多致富理念的执着;三是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于是,他们祭出了三种类型的诱饵:一是保险和保健,二是理财和红包,三是陪聊和婚恋。

之前线下也有卖保险、保健品、陪聊、婚恋的,屡屡掏空中老年人钱包,只不过,这次的三大诱饵都被“数字化”了,搬到了线上。

据媒体报道,有老人就在应用出行、购物APP时被某些偶然弹出来的广告吸引,三点击两点击,最后办了一份保险,接下来每个月都会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自动扣费,半年被扣款几千元,吸引他们点击的,往往就是“领红包”“首月1元”等噱头。

还有的老人被怂恿学习理财课,刚开始说的是免费学习,结果禁不住劝说,竟买下价值近3000元的“精品课”,而那些课程内容都是从网上东拼西凑抄来的。

还有专打情感牌的陪聊及婚恋APP,更是让不少中老年人深陷其中。

当年“黄阿姨和假靳东”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件起因是江西一位年过六旬的女士自称在抖音上结识了“靳东”,甚至想要与现任丈夫离婚,与其一起生活。当然,这是一起乌龙事件,但却牵出了不少假明星欺骗老年用户的案例。

他们发布短视频,盗用名人的照片和视频再配音,有的还带有口音,短视频的像素也不高,甚至还有技术拙劣的抠图。

也许在网络世界里驰骋多年的年轻人看来,这样的骗术并不高明。但对不太熟悉网络环境的老年人而言,嘘寒问暖的“假靳东”足以让情感需求强烈的老年人中招。

而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中老年社交APP“来遇”投放的一则短视频广告引起了不小争议。

“没钱、没房、没车,看我不照样找到了小妹,就在‘来遇’上聊过了几次……这上面的女人有多主动,只要你一上线,有美女主动找你视频聊天,想聊什么就聊什么……”

一个中年大叔搂着一个身材火辣的年轻女性在镜头面前赤裸裸的表述其在‘来遇’上的搭讪经历,搭讪到奔向一气呵成,非常丝滑。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类“没眼看”的社交软件广告在短视频平台上并不少见,虽为人诟病,数据却不骗人,点赞量都以万计次,其宣传的社交软件在软件商城的下载量甚至将近千万次。

但事实上,在这些交友软件上交朋友并非能如此水到渠成。在类似的APP注册账号后,会有很多“美女”主动过来聊天。但当聊得正起劲的时候,系统会通知用户需要充值金币才能继续聊天,每条消息收费8个金币,要不就需要充会员解锁权限。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的交友、相亲需求不仅出现在电视上,还涌现在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上,一旦遇上此类交友软件,对于部分信息甄别能力较弱的中老年人来说,不小心就在平台的诱导下“一掷千金”。

与年轻人使用陌生社交App普遍以兴趣、爱好匹配好友的需求不同,单身银发族对于陌生社交应用的需求往往偏向真实、朝着“奔现”的方向或趋势发展,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没有防备心。因此,在面对“真爱”时,一些中老年人会毫不吝啬地去付费以求对方欢心,这也给市场上部分应用乘机大肆收割中老年人钱包。

除了骗子肆意横行之外,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的一些“假鸡汤”、挑拨离间的视频则让中老年人的判断能力直线下滑。

他们在观看视频中,并不能做到将自己与视频主体分割,容易自我代入,最后自怨自艾。

亦或是与视频主体进行不必要的比较,之后的不平衡导致内心受挫,最终影响家庭和谐。甚至,还有一些视频专门从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入手,看似在说道理,实际上传达一种有碍家庭和谐且错误的价值观。

也许虚拟的网络世界让如今的老人在手机上找到了慰藉,社交、娱乐、生活等都似乎变得比以往更简单,但是层出不穷的套路,往往比现实世界更复杂且难以分辨。

如何在严格监控下,利用互联网健康且安全地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需求、社交需求以及情感需求,才是数字化时代需要着重思考并付诸行动的。同时,社会也需要给予中老年人更多情感上的关爱,用更健康的方式去补足他们内心的缝隙。

作者:灵竹;编辑:齐马;公众号:商隐社(ID:shangyinshecj)

本文由 @商隐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海信电视 E8H 评测:升级 ULED X,画质真的很顶

写在前面:十年,从 ULED 到 ULED X

过去十年,智能化浪潮重新赋能了电视机,但智能化背后,一场有关电视机显示技术的坚持、博弈与突破,更让人心潮澎湃。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海信 ULED。

2012 年前后,大尺寸 OLED 电视开始出现,但 OLED 存在各种不成熟问题,以及超低的良品率,让 OLED 一时间内很难做到普及。在上述大背景下,海信决心走另外一条路线 —— 做一款比 OLED 更好的电视。

于是,以多分区动态背光控制技术为核心,具备极致控光和精准色彩还原的超画质显示技术 ——ULED 正式诞生。U,代表着 ultra,也是“极致”的意思。十年前,第一代海信 ULED,就率先实现了 500 级分区和万级的对比度,画质突破之路由此正式开启。

这项最具代表性的国产显示技术就几乎等同于海信旗舰电视代名词。其不仅打破了显示技术由国外主导的局面,更在消费者心智中,让“ULED”几乎等同于“好画质 好品质”。

当然,海信电视的创新之路从未停止过,ULED 走过十年后,ULED X 也正式诞生。9 月 20 日,在海信 ULED 战略升级暨海信视像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全新一代显示技术平台 ULED X 正式发布。

图自海信官方

ULED X,是十年来海信在光学系统、图像处理技术、显示技术创新的集大成者,承载着海信对画质、影像的全新思考,而伴随着 ULED X 的诞生,海信在 ULED 相关专利技术申请已经达到 909 项。

在数码产品的命名中,尾缀为字母“X”的往往代表着顶级、极致,ULED X 也不例外。据官方资料,“ULED X”中的“X”,代表着参考级画质科技、参考级画质标杆产品,以及以用户体验为参考的画质标准。据悉,海信基于上万家庭用户真实光照环境的研究,从背光、屏、芯片算法三个维度全面升级,为用户呈现最佳显示效果的参考级影像。

本篇文章的主角 —— 海信电视 E8H,就是一款定位于“ULED X 参考级影像”的旗舰电视新品。海信电视 E8H 共涵盖了 65、75 英寸两个尺寸段,IT之家已经拿到了 65 英寸版本,本篇文章均围绕该版本进行,那么 ULED X 体验如何?带着这些疑惑,下面我们进入评测环节。

一、控光

在评测海信电视 E8H 之前,有必要先和大家科普一下海信电视 E8H 所采用的 Mini LED 技术。

本质上,Mini LED 仍是液晶电视,Mini LED 将传统 LED 设计结构微米级化,原来一台 LED 电视可能有几十个 LED 灯,现在可以放进几千个,如此一来,Mini LED 就拥有更好的色彩表现、动态范围、对比度。

当下,高端电视产品线主要分为 Mini LED、OLED 两大主流,OLED 大家很熟悉了,高色域、高对比度以及高响应速度都是它的优势,目前主流手机基本都是 OLED 屏幕,但是在电视市场,OLED 仍存在良品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并且由于自发光特性,诸如“烧屏”等问题仍尚未得到解决。

Mini LED,则是结合了传统液晶屏和 OLED 的显示优势,同样具备高亮度、高色域以及高对比度等特点,并且,Mini LED 相较于 OLED,还具备更高的全局亮度,长寿命,以及不受面板制约、良率高等等一系列优势。也正如此,诸如苹果的高端显示器 Pro Display XDR,iPad Pro 等产品都搭载了 Mini LED 技术。

海信电视 E8H 相较于普通 Mini LED 电视普遍的 300 分区达到了 500 Mini 分区,单区控光面积更是仅为普通 Mini LED 电视的 60%。

在光源调度方面,海信设计了全新的 1 N 分布式驱动芯片架构,以信芯 U 超画质芯片协同近 20 颗分布式控光芯片,控光响应速度 10 倍提升,控光精细度提升 40%,画质表现更优。

海信 E8H 还在屏幕与背光之间加入多层光学仿生结构,用于减少光耗、提升光利用率,让画面高通透、不浮白,呈现更多层次与细节。

控光方面,海信电视 E8H 的表现可圈可点,得益于 ULED 的优势,以及 500 Mini 分区,实测中没有发现屏幕有光晕、漏光等现象。

在显示纯黑色画面的时候,海信电视 E8H 的表现极为优秀,如下图,当我们选择打开一组纯黑色照片时,在观感上相当接近 OLED 屏的“纯黑”显示效果,甚至有种“屏幕关闭”的错觉,如果不特意强调,你甚至会以为这是一款 OLED 屏的电视。

再如下组 GIF 图所示,当画面有纯黑色背景时,从正面观看,此时的黑色画面呈现的是一片“死黑”,没有任何的溢出、漏光等现象。

甚至,当我们把镜头移到电视一侧,此时画面黑色区域依旧黑的深邃,沉浸感十足,而色彩画面的周围也不存在“光晕”,就观感而言,和 OLED 电视甚至并无二致。

此外,海信 E8H 还支持超高频 PWM 8000Hz 舒适调光,保障了“用眼”安全问题。对此,我们也做了简单测试。如下图所示,即便是在手机 1/6400 快门镜头中,仍很难捕捉到海信电视 E8H 的频闪,这显然是超高频 PWM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目前,高端液晶电视普遍采用了 PWM 调光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电视,采用超高频 PWM 调光的海信电视 E8H,在屏幕显示上更舒适。

二、画质

IT之家注:下面呈现的图片、GIF 均由手机、相机拍摄,并且上传有压缩和数码转换,故仅供参考说明,并不能代表海信电视 E8H 真实的画质表现。

海信电视 E8H 分辨率为 3840 × 2160,支持 10.7 亿色显示,动态对比度达到了 10000000:1,峰值亮度为 1600 nits,屏幕色域(DCI-P3)到达了 96%,同时支持 144Hz 刷新率显示。

首先,我们通过爱色丽 i1Display Pro,来实测海信电视 E8H 的色域和色准表现。

如上图所示,经过实测,海信电视 E8H 达到了 95% DCI-P3(约值),考虑测试的误差,这个结果和官方的数字十分接近,可见这块屏幕的色彩显示非常出色。

此外,经过实测,海信电视 E8H 的平均 △ E 仅为 0.81,完全达到了专业显示器的色准水平,屏幕色彩还原相当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海信电视 E8H 还支持 AI Color 色彩空间自适应,开放 DCI-P3、BT.709、BT.2020 等多个色彩空间,通过设置 — 图像 — 视频信号 — 色彩空间,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色彩空间调节。

随后,我们又简单测试了海信电视 E8H 的亮度。相较于普通 Mini LED 的 1000nits 亮度,海信电视 E8H 达到了惊人的 1600nits 的峰值亮度,能够呈现超越 HDR 标准(0.005nit-1000nit)的影像,具备了 XDR 极致动态范围的能力。数据显示,当海信电视 E8H 屏幕显示不同大小的纯白画面时,不同区域的亮度基本都能达到 1600nit 以上。

当我们在播放诸如夕阳西下、丛林苍翠等等这些高光比自然环境的视频时,超高的屏幕亮度能够呈现出更多的高光细节,画面层次感非常强,视觉体验直接拉满。

此外,充足的亮度保障,即便是在采光充足的客厅,也依旧可以看清屏幕上的内容,可以说,超高的亮度表现,是海信电视 E8H 最核心的优势之一。

这块采用了超低反负性液晶面板的“黑曜屏”也格外给体验加分,屏体控黑效果极佳,抗眩光能力极佳。比如,当我们在白天室内正常环境下,打开一张纯黑色照片,此时屏幕也没有出现反光,依旧是漆黑一片。

当然,并不是说这块屏幕能够吸收所有光线。如下图所示,在一些复杂的光线环境下,一些很亮的光线直射到屏幕上,还是会在屏幕上留下“痕迹”,但屏幕会对这些光线做一个雾面处理,减轻了眩光效果。

所以,无论是摆放在客厅还是卧室,都无需太多担心因为摆放位置不佳,导致的屏幕“反光”问题。

此外,海信电视 E8H 还具备超高对比度与超广视角,如下图所示,左右中不同角度查看 4K 图片,色彩及画面也未出现任何变化。

视频同样如此,如下图,即便是在斜对方等极端方向看屏幕,色彩仍没有太大的变化及损失。

海信电视 E8H 显示纯色,可以看到整体效果是比较平整的,没有发现局部色偏的情况。

纯色显示测试图,相机拍摄,仅供参考

再来看看灰阶显示,IT之家用 256 阶灰度图片在海信电视 E8H 上观看,黑色到白色的灰阶过渡非常细腻自然,白色的部分很正,没有突兀的色块和断层的现象。

256 阶灰度测试图,相机拍摄,仅供参考

通过 4K 测试图,我们也简单测试了海信电视 E8H 的画质与色彩表现(图像模式设为默认)。

4K 电视色彩表现测试图,手机拍摄,仅供参考

在色彩表现测试中,色图球方面,海信电视 E8H 不同色彩均呈现出了均匀柔和的过渡,从斜 45° 的角度观看,色彩没有出现明显的漂移。左侧的 HSB 色彩系统和色彩分布图非常考验电视的显示能力,海信电视 E8H 的表现还是相对出色的。

4K 电视分辨率测试图,手机拍摄,仅供参考

最后是 4K 分辨率测试,我们放大局部来看,左侧英文区域最细小的文字也能显示清晰,蓝色箭头(1080P)、红色箭头(4K)所指的区域都能完整显示,文字没有出现“发糊”现象。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播放 4K HDR 视频,来看看海信电视 E8H 屏幕的实战表现。

相机拍摄,仅供参考

简单谈谈笔者的主观感受。首先,海信电视 E8H 的屏幕亮度极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用最高亮度播放 HDR 视频的时候,能够实现更接近真实世界的显示效果。

其次,是极高的对比度,特别是当画面出现一些明暗对比的画面时,观感非常通透,亮场够亮且不过曝,暗场细节拉满,不同色彩之间的衔接过渡非常自然,不会出现色彩断层现象。

其三,则是鲜艳的色彩表现。比如播放一些画面色彩丰富的视频,色彩拿捏的十分到位,视觉冲击力很强,更重要的是,E8H 的可视角度也极佳,各种极端角度下,也不会出“偏色”问题。

总而言之,海信电视 E8H 的屏幕素质,绝对是万元级别内数一数二的表现了,无论是色彩还是亮度、可视角度以及 HDR 显示等等方面,综合素质都相当优秀,观赏体验极佳,和高端 OLED 电视甚至都能打个有去有回。

最后再来一起看看 4K 视频的实拍图吧!

相机拍摄,仅供参考

三、音质

音响部分,海信电视 E8H 搭载了 2.1 声道杜比全景声音响,采用全新跑道型全频音响单元,后置 25W 超大功率、1.3L 大容积超潜重低音单元,低音可下潜至 60Hz,音箱总功率为 49W。同时,E8H 还搭载 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支持 DTS Virtual X 音效,包括 Hi-Sound pro 天籁引擎 、Ai Scence Fit 内容感知、Ai Vocal 人声清晰、Ai Upscaling 环绕声场转换、Ai Room Fit 空间感知等一系列功能。

IT之家用蔡琴老师的《渡口》,进行了简单体验。

就笔者个人的实际听感而言,海信电视 E8H 的音域够广,中频、高频的人声和弦乐部分,非常的明亮,干净,有着足够的张力,但又不是那么辣耳朵;低音也非常澎湃,特别是曲子最开始的鼓声,其下潜很深,有着很明显的延伸感,也不闷。整体而言,海信电视 E8H 的声音表现是能够给用户带来十足惊喜的。

四、设计

海信电视 E8H 正面依旧是“全面屏”造型,65 英寸的屏幕搭配极窄的边框,“一眼望去全是屏”。

在底座设计上,海信电视 E8H 采用了类似“拱桥”的设计语言,官方表示设计灵感来自梵高的《加卢赛桥》。

海信电视 E8H 的剑锋底座与电视左右两侧边框平齐,整机呈现出了“悬浮”姿态。

海信电视 E8H 左右上边框极窄,边框还采用了全金属拉丝工艺,稳固性比较好。

下边框最左侧,是海信以及 XDR、Mini 的金属镌刻 Logo,在光线照射下,这些略凸起的金属镌刻都会呈现出金光闪闪的高端美感。

再往右侧,还有一个冰海蓝色点缀的领带铭牌,这是 FIFA 世界杯的专属丝印,致敬卡塔尔世界杯专属标识。

电视正面右下方,则是海信电视“ULED X”的镌刻标识。

透明的状态指示灯位于机身中央略偏左侧的位置,这里还是光感探头。电视正面下边框的最下侧,还有一道钻切高亮边设计,让产品在设计美学上多了几分秩序感。

总而言之,海信电视 E8H 在设计上依旧走的是高端、奢华路线。虽然高屏占的屏幕占据了正面绝大部分的面积,留给设计的空间不多,但海信电视 E8H 依旧在这些有限的空间里,做出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比如拉丝中框和镌刻的 Logo 标识,细节设计考究且精致,而整体风格又保证了简约、百搭,是一种彰显尊荣风范,但又不显浮夸的设计。

背面,海信电视 E8H 采用了纯黑色的背板,最上方为大面积的散热孔,正中间略凸起的小方块是低音发声单元。

海信电视 E8H 的数据接口均位于电视背面的右侧区域,电源接口位于背板左侧,且支持插拔。

数据接口方面,包括有线电视输入、数字 RF 接口、模拟 RF 接口、2 个 HDMI2.0、1 个 HDMI2.1 全功能、2 个 USB2.0 接口以及一个网口。

对于一款定位高端的电视而言,HDMI2.1 是必不可少的,HDMI 2.1 最高支持 4K 120Hz 信号输入,拥有 FRL (Fixed Rate Link 固定比例频宽速率) 传输模式,传输带宽最高可达 48 Gbps。

蓝牙遥控器造型方面,依旧是海信“祖传”设计,但相应的开关、功能等按键一应俱全,排列分布清晰且合理,没有任何上手难度。

五、交互

硬件部分,海信电视 E8H 搭载了四核 A73 处理器,4 64GB 存储,支持海信小聚智能语音助手,支持 2.4G&5G 双频 WiFi,这个配置对于一台电视而言是完全够用的,在笔者测试的这几天时间里,未出现任何卡顿等问题。

系统方面,海信电视 E8H 搭载的是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 JUUI7.0,支持 FULLINK 联屏互动、AI 远近双场语音、健身镜、手机摄像头联动以及聚好看内容生态。

JUUI7.0 采用了大屏电视常见的 UI 设计语言,首页提供了我的、VIP、电视剧、电影、综艺、少儿、教育、音乐、健身、应用、生活、有声等等资源。

通过遥控器上下左右键即可切换,也可以通过语音方式控制,E8H 还支持 24 种方言的识别,同时实现 6 种方言的语言对话,无论是家里的小孩,还是对数码产品不太熟悉的老人,都不会存在难上手的问题。

笔者尝试用青岛本地话说“我要看猫和老鼠”,此时 E8H 仍能准确识别,并快速呈现我想要的内容。

此外,JUUI7.0 还提供了类似手机的“负一屏”设计,诸如快速切换信号源,我的应用、媒体中心、AI 摄像头、屏幕亮度调节、护眼模式开启、U 盘、投屏等等功能都可以在这个“负一屏”进行操作。在“负一屏”的顶部,还有 AIoT 中心,显示温度、PM2.5 之外,还支持 5000 设备智慧互联。

应用生态方面,海信电视 E8H 内置了微信电视、家庭相册、QQ 音乐、AI 体感、日历、家庭私有云、小聚识图、家庭留言板、视频通话、Hi 音乐、小聚管家、地震预警等等电视应用,同时也支持第三方应用的下载。

此外,手机摄像头联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电视本身不带摄像头的情况下,电视可以调用手机的摄像头,协同 AI 健身开启健身功能。不过目前该功能需要 OTA,当然你也可以通过 USB 接口外接一个摄像头,以实现健身镜等功能。

在交互方面,海信 E8H 同样支持手机交互,手机端下载“聚好看”App,登录聚好看账号后,即可通过同账号、同网络两种方式控制电视。功能方面,除了基础的控制之外,“聚好看”App 还提供了视频投屏、音乐投屏、文件投屏、照片投屏等丰富投屏选项,还支持视频通话、应用管理、小聚在家、AI 电视墙等等功能。

上文提到过,海信电视 E8H 具备 144Hz 原生高刷,同时还配备了一枚 HMDI2.1 接口,支持 ALLM 自动低延迟、VRR 可变刷新率、支持 Freesync 防撕裂。为此,E8H 还加入了几个很贴心的功能:常用游戏设置集中显性化,更便于玩家操作;当电视接入 HDMI 2.1 时,比如 PS5 主机,此时系统会自动启动“幻影游戏 Turbo”;还提供了专门的“智慧游戏设置和显示”界面,开启“实时游戏响应”模式等,确保电视的延迟最低,给玩家们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

写在最后:

500 Mini 分区、高达 1600nit 的峰值亮度、XDR 极致动态范围、144Hz 高刷、自研信芯 U 超画质芯片,以及媲美 OLED 的色彩显示等等... 事实证明,海信电视 E8H 确实是一款有着先锋画质的旗舰电视产品。如果你追求绝佳的屏幕和出众的影音表现,那么海信电视 E8H 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越过山丘,又见山丘。

ULED 诞生十余年后,海信带着 ULED X,这项在显示领域的跨越式升级技术,引领整个行业迈向 XDR 时代。海信电视 E8H 全方位出色的屏幕素质,向我们证明,ULED X 就是海信下一个十年的扛鼎之作。

今天微信朋友圈上线十周年,还记得你发的第一条是什么吗?

今天微信朋友圈上线十周年,还记得你发的第一条是什么吗?

2022年4月19日,微信朋友圈功能上线十周年。

十年光阴似箭,朋友圈记载的喜怒哀乐,仍历历在目。

从2012到2022,微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朋友圈也不再只是一项“社交功能”。分享琐碎日常,记录生活点滴,发表文字图片与音乐,它承载了许多人的回忆和未来,现实与梦想,成长及老去。

那么,你还记得自己发的第一条朋友圈吗?

【记得当时青春正好 你爱谈天我爱笑】

来自云南某房地产公司的文员溪溪,今年34岁。十年前的她刚刚步入社会,是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纪。那时电影《2012》火遍全国,玛雅人的预言让大家开始了“末日”前的中二狂欢。

“感谢小泥巴同学的邀约,是芥末日的last supper。”

朋友圈截图。受访者提供

“当时大家都在转发玛雅人的预言,说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溪溪回忆当时的情景:“小泥巴是我当时的一个同事,刚好那天她约我去她家吃饭,我就发了一个这样的朋友圈。”

说起十年来的变化,溪溪调侃自己“虽然没有升职加薪,但是沉稳了许多”,而“小泥巴”被调往其他部门,尽管联系变少了,但两人也还是关系不错的朋友。溪溪笑着说,“我会把这条朋友圈分享给她看看的。”

十年前陪你吃饭的人,十年后还在你身边,可以一起说笑谈天,何其珍贵。

聚餐图片。受访者提供

除了美食,音乐也同样不可辜负。在成为导演前,薛先生做过一段时间的音乐发烧友,他的第一条朋友圈始于2012年草莓音乐节的现场。

“全场合唱《狮子座》”

朋友圈截图。受访者提供

“这条朋友圈是和同事一起去草莓音乐节发的,当时互相拍了很多照片。”彼时的薛先生还没成为薛导,只是传媒行业的一个快乐打工人,“当时处于美好的青春,是吃了星星的超级玛丽,一蹦两米高,一切皆有可能。现在像蘑菇,在地上蛄蛹,瞻前顾后。”

薛先生剧组拍摄图。受访者提供

虽然自嘲“心态老了”,但薛先生却从未掩饰过自己对“青春”的偏爱。2019年,他执导的某部青春题材剧入围了豆瓣华语剧集评分年度前十名。或许33岁的薛先生能在自己的作品里,窥见那么一点从前青春的影子,就如同他所说的,“下一个十年希望自己再变年轻一点。”

【有人长大 有人成熟 有人坚守梦想不动摇】

2012年,当时入行十余载的摄像师旭哥,拍下了北京夕阳下的车流。

“回家。”

朋友圈截图。受访者提供

“那是整个电视行业最好的时代。”当天结束完直播录棚的旭哥驱车回家——彼时他就职的某档电视栏目业界闻名,收视率相当高,而到了2022年,这个节目遭遇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受网络的冲击,大家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变成了手机,都不追着电视看了。”

由物及人,旭哥有些唏嘘,“这十年来,觉得自己老了,跟不上了。现在年轻人用着很便捷的东西,我感觉就是比他们要落后,就跟现在我看待我父母那一辈是一样的。”

拍摄纪录片时随手拍太庙。受访者提供

1972年出生的旭哥给自己许的愿望是“赶紧退休”。话是这么说,然而近几年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参与了好几部文化类纪录片的拍摄,“做一些非时效性的,更加有知识性的,有更深意义的东西,是电视行业应该去发展的。”

作为崭露头角的电视人,旭哥的同事小曹刚刚结束一个和北京冬奥会相关的大项目。这个25岁的青年翻出了他的第一条朋友圈。

“郭叔叔谢啦!”

朋友圈截图。受访者提供

“这张照片是2013年9月6日,在高中新生入学典礼上拍下的。那年我们去的军训基地在一个部队的驻地附近,人生里第一次摸到了枪。”对于文案中的“郭叔叔”,小曹解释,“我们的教官姓郭,是一名武警士官,对我们很好,训练结束后我们都管他叫郭叔叔。”

那时向往军旅生活的少年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然而在一步一步的前进中,他隐约触摸到了梦想的边缘,“上高中之后我加入了学生会,开始在校广播站负责每周的广播,就想以后能当一名播音员。”

记者小曹工作照。受访者提供

如今的小曹成为了一名记者,“现在觉得梦想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因为不管是播音员还是记者都属于新闻工作者,而且记者还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新闻现场。”

和小曹对比起来,43岁的康先生显得比较务实。

“秦淮风景”

朋友圈截图。受访者提供

康先生介绍,他的第一条朋友圈发布于2013年的南京夫子庙,“那时候我刚从安徽老家回南京,元宵节约了几个朋友去南京夫子庙游玩。”

当时的他处于而立之年,在某个跨国企业上班,因为工作调度举家搬到南京,“我们一家人搬到南京,还需要租房住,房间也小。”

为了给家人挣一份未来,他每日奔波劳碌,“因为应酬喝酒,有一次回家的时候坐地铁坐反了方向,坐的是末班车,最后被乘警叫醒后,我打车回家的。”

康先生近照。受访者提供

“曾经的小鲜肉,变成‘油腻’大叔了”,康先生保留着一份勇于自嘲的幽默感。人到中年,攒下些许家业,十年前的他干劲十足,敢于打拼,现在的他成熟稳重,考虑事情更加圆满,下一个十年,他希望自己能实现财富自由,时间自由,给亲人和爱人更好的生活。

【一场典礼一顿饭 是桃李满天下前的日常】

老师,或许是时光最苛待,又最优待的人。2014年9月2日,数学教师小杨满怀欣喜地分享了这样的一组照片。

“开学第一课”

朋友圈截图。受访者提供

“这是我们搬进新校区的‘开学第一课’,面对环境优美的校舍,老师和同学们都很高兴”,小杨语气温柔,“图上的学生是121班,现在部分孩子已经参加工作,还有部分孩子准备大学毕业了,同学们放假后有空就会回来看望我。”

虽然同事们喜欢戏称杨老师为“小杨”,但其实她的教龄已有数十年。回忆起青涩时期,小杨老师忍俊不禁,“刚当老师的时候管不住学生,会被学生气哭,出校门还被门卫拦住,说要班主任批假的请假条才能离开。”

刚毕业的时候,小杨老师在乡镇学校就职,照顾着很多留守家中的孩子,“衣服破了会亲手帮他们缝,学生生病我亲自送去看医生。”

她的拳拳之心孩子们都看在眼里,“那时候条件艰苦,要去食堂挑热水,班里的男生轮流帮我挑热水。每到周末收假,他们会拿青菜、糍粑挂在你房间门口。”

去年的开学季,小杨老师和另一批祖国的花朵相遇了。她的愿望很朴素,“希望我能做到乐教于学,希望学生学有所成。”

朋友圈截图。受访者提供

时间倒退回2013年。在同一个学校里,教生物的邹老师紧赶慢赶扒完食堂的晚饭后,又继续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她随手拍下了当天的伙食,发到了朋友圈里。

“吃了一个学期的周一固定晚餐”

朋友圈截图。受访者提供

“猪肉焖腐竹,白萝卜。味道很一般,凑合吃饱不饿就行了。是在办公室里随手拍的,没什么特别的故事,只是觉得当时的伙食条件不好,工作也蛮辛苦的。”从业16年,邹老师早已习惯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她轻描淡写地说,“考试前后、复习、改卷的时候比较忙。偶尔会没时间吃饭,现在肠胃不是很好。”

昨天中午,她分享了食堂新鲜出炉的午饭,小白菜、葫芦瓜、牛腩炖萝卜。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简单的三餐中,老师们迎来送往,托举起了一个民族的未来。

学校食堂午饭。受访者提供

【你拼命发芽她白了头发 一起写下一撇一捺】

2012年10月24日,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公园里,一对兄妹冲着镜头笑得灿烂。这个瞬间被妈妈雨茉收集下来,发到了朋友圈里。

朋友圈截图。受访者提供

“刚发现可以发朋友圈了,就测试了一下这个功能,大概是做妈妈的天性,爱晒娃。”说起自家神兽,妈妈雨茉滔滔不绝,“两个孩子性格都乖巧懂事。儿子比较幽默,女儿比较沉稳淡定,有些慢性子。他们跟父母没有代沟,什么事都可以交流。”

翻出孩子们的最新合照,雨茉发出了“时间都去哪了”的感慨,“十年前,儿子9岁,女儿3岁。现如今儿子19岁即将高考,女儿也马上要上初二了。”

孩子近期合照。受访者提供

如今两个孩子在天津念书,雨茉在山东工作,最近三年里很少有享受天伦之乐的空闲。和十年前相比,雨茉最大的变化就是更注重保养身体了,“健康是一种责任,有个健康的身体才可以照顾好老人孩子,也不给其他人增加负担。”

40岁的雨茉对下一个十年许下了美好的期望,“希望孩子们能升学顺利,参加工作顺利,父母亲人一定要健康平安。”

而在2013年2月9日,来自广西的另一位母亲林林,用孩子恬静的睡颜,占领了自己第一条朋友圈的版面。

“春晚中,小旻旻居然睡着了。”

朋友圈截图。受访者提供

“孩子当时大概1岁7个月。他爸爸家一直都有个传统,就是要陪着爷爷奶奶看春晚。还没有到12点,孩子就睡着了,我们觉得很可爱,又是第一次使用朋友圈,就发啦。”林林笑称,在这条朋友圈下评论“跟他爷爷一个德性”的是孩子他爸,因为孩子的爷爷也是看着春晚就会在沙发上睡着。

九年后,小旻旻长成了大旻旻,“11岁,五年级的他是一个超级小暖男,很会照顾妈妈和弟弟。”

孩子近照。受访者提供

“这张图片是2月20日拍的。今年的冬天超级冷,寒假时他会先起床,煮好鸡蛋让我们吃。睡觉前,他会帮我们用吹风机吹暖被窝,再回他自己房间睡觉,还是很懂事的。”

老公孩子热炕头以后,妈妈林林的脾气变化很大。原本性格急躁的她在孩子的成长中逐渐克制自己,“我经常跟孩子说‘妈妈也才当了11年的妈妈,我们需要一起成长’。”

林林的愿望平凡而真诚,“下一个十年,唯愿两个孩子健康平安,我们小两口努力把小日子过红火。”

其实,十年并不只是朋友圈的十年,也是世事变迁的十年。文案记录的是回忆,图片承载的是爱意。一箪一食,盛满了中国式人生,一字一句,折射出中国式伦理。青春、回忆、老去,成长、相爱、别离,师生、家人、团聚,都在这方天地,都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点点滴滴里。

提示:

打开微信--我--朋友圈--我的朋友圈--向上滑动--点击左上角日期--滑到最早的年份、月份--第一条朋友圈就出现了。

[ 编辑: 佘湘娥 ]

微信朋友圈 10 年了,你还会用它分享自己的生活吗?

2012 年 4 月 19 日,朋友圈功能上线。

转眼 10 年,朋友圈已经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使用功能之一。作为影响力最大的私人表达产品,我们在新闻里可以看到各个科技公司创始人针对某一事件的朋友圈回应截图;我们可以跟进不同事件的进展,看哪些东西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可以晒生活,分享测试结果,玩你画我猜。

这里像一个熟人汇聚的广场,干什么的都有。当然,也不只是熟人,微商代购、摇一摇认识的朋友,忘记即时备注后再也想不起对方是谁的「陌生人」,他们也在你的朋友圈。

2019 年张小龙公布的数据是超过 1 亿的人把(朋友圈)这个开关设置了三天可见,「这是微信里面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

而在 2022 年,打开这个开关的人变成了 2 亿。每天有 1.2 亿用户发朋友圈,但同时有 2 亿人的朋友圈 3 天可见。从自带滤镜选择的发图应用到 2 亿用户设置门槛的分享平台,走过 10 年的朋友圈,你还会在那里分享你的生活动态吗?

爱范儿副主编 李超凡:

我是高中毕业后注册的微信,刚好也是朋友圈上线一年左右的时间。

很快朋友圈就代替了 QQ 空间,成为了我的新日志。无论是上课、社团、实习、恋爱,我都恨不得于在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动态。

那时候好友数还不到一百,一天却能发十几条朋友圈,朋友圈的互动也很活跃,朋友圈这样好友是我真心想要与之分享的对象。

和很多人一样,我在工作后发朋友圈的频率有了明显下降。有好几次在编辑好了朋友圈后思量再三后默默删除了。

在职场,你的微信头像甚至都不一定能随意选择,因为可能会影响你的职业形象,更何况朋友圈。大量的职场导师告诉你,要用朋友圈经营自己的个人 IP。

直接的原因,是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少。这里面发朋友圈几乎必需分组,分组是个刚需功能,我估计这是朋友圈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之一,也说明了发朋友圈不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

不过朋友圈依然是我分享和记录人生重要时刻的第一选择。

产品经理焱:

打开朋友圈的频次是差不多的。因为微信朋友圈有红点提示的,对我这种有强迫症的人来说看到红点都会点,所以我会在自己空闲的时候会打开朋友圈,基本都会刷到底。

我自己和周围朋友发朋友圈的频次的确比以前少。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微信已经不是一个完全的私域的一个空间了,它其实加了很多工作的人,加了很多同事,也加了很多不是特别熟的朋友,所以它变成一个半私域的空间。大家发朋友圈的时候还是会把好的一面形象展示出去,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定的负担压力,所以会尽量少发或不发。

知晓程序前编辑 冷思真:

我自己翻了一下,我 2012 年末基本上是在发图,那个时候还在用微信朋友圈自带的滤镜。现在滤镜没有了,发图也越来越谨慎了。最近的朋友圈很少出现自己的照片了,大多是宠物,分享一些很有共鸣的文章,还有公司给的「任务」。

我觉得朋友圈加了太多好友肯定是一个原因,但另一个问题可能是工作之后大家的表达欲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我因为兴趣原因加了很多还在高中、大学念书的朋友,他们的朋友圈还是很日常,每天吃吃喝喝、开开心心很有生活的活力。反而是成年工作的朋友分享越来越少,朋友圈是分享生活的,我偶尔会觉得很多人工作之后就没有生活了。我有两个同事就每周基本都去玩,他们的朋友圈就很有趣,其他人不发我估计大部分时候可能和我一样宅家躺。

我觉得和产品关系不是很大,可能和大家所处阶段的改变以及 app 上的社交关系链关系更大一些。

知晓程序读者 颜:

我自己的朋友圈发送频率略有下降,大概一个月 1~2 条;打开频率在工作之后明显逐年降低了,因为加的同事、客户、合作伙伴越来越多,而熟悉的人每天都在通过聊天分享生活,就不再那么好奇其他好友发在朋友圈的内容了。

产品经理 huoge:

我刚刚最考虑的一点,还是微信里面加的人。因为我加了很多不是特别熟的人,朋友圈、视频号这些你可以给外界展示的东西都是你自己的 IP。所以你想变成别人眼中的什么样子,或者说你自己想包装成什么样子,这都会和你对朋友圈的使用是有关的。

我觉得朋友圈的内容一定是你自己想给别人看到的一个形象。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点,如果我觉得我想发内容和我心里真实的想法不是特别一致,或者说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我就不发。不然发这个东西的意义其实就会变成,被点赞和评论所引导。

你自己的心里肯定会有一个标准,如果这个东西可能就是符合你「规则」的,在你心里的一个分数可能已经要 8 分、9 分可以发。如果这东西你自己想了半天会犹豫的话,可能就只有 4 分、5 分,或者说你真的是不是特别犹豫想发,其实也不会发。每个人都不一样。

知晓程序前编辑 冷思真:

不会,根据我同时拥有 12-22 以及 22-32、45 三个年龄段好友的朋友圈来看,克制的是你自己,不是你在微信的表达。 只能说大家在微信的好友多了之后,也会对自己的表达更为慎重,把它当作自己人设的一种补充。有人会选择去其他平台分享,有人会选择在微信建小号。

不同的是,换工作、家中亲人逝世、毕业、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大部分人还是会发朋友圈分享。

▲ 年轻的朋友们甚至很喜欢装饰自己的朋友圈,图为朋友圈封面

知晓程序读者 颜:

很显然,随着年龄增长,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在朋友圈发言变得越来越克制了,会有「包袱」,潜意识里也有一个给自己的「人设」,发布之前总会想这个合适吗?会不会显得很幼稚?所以我建了个「微信小号」,只加了亲密的人,十分话痨,用以分享生活日常,可以明显看出内容上的差别。

爱范儿副主编 李超凡:

其实我印象最深的朋友圈功能是分组和三天可见。

我太太以前特烦我在朋友圈发工作的内容,「你要发就把我屏蔽。」我有一次直接设置成三天可见,她说怎么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

我觉得分组和三天可见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在朋友圈的社交压力,但对部分最核心的好友的体验是不够好的,从产品逻辑上没错,因为真的「朋友」如今在好友里的占比可能并不高,它照顾了最主流的用户。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提出了著名的「150 定律」,说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 148 人,四舍五入约是 150 人。

在微信里我能维持的社交关系上限也差不多是这样,但大部分人的微信好友数都远超过这个数字 。如果你不没耐心朋友圈分割成一个个小的朋友圈,那么大概就要牺牲那「150」的体验。

产品经理 huoge

朋友圈本身是一个很完整的产品体系。我个人觉得它做特别大的变动其实会有一定的风险。像微信基础的功能的话,一变它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十几亿人的使用习惯。所以这种情况下其实它的变化是非常慎重的,就是每一个按钮,然后每一个功能的迭代都会很慎重。

微信的产品经理肯定也知道很多不同的用户诉求,他们也不希望大家完全不发(朋友圈),但他一定要找一个平衡。所以朋友圈其实会有很多小变化,我觉得这些变化其实只是一种妥协的方式,因为一个产品其实要满足这么多人是很不容易的。所现在大家看到的应该是微信产品经理妥协的方式,我甚至不认为他们是觉得是个最好的方式。

最好的方式可能就像之前一样。朋友圈,为什么还要设置三天可见呢?这就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又想保护隐私,又不希望你不发,又尊重现在大家的一些习惯,妥协各种需求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了解到的是微信本身它的迭代的审核会比其他的 app 要严很多。它承载的用户基本就是全中国可能 90% 以上的用户,本身里面就涵盖的生态是非常复杂的。刚刚提到的很多功能不是说不做,而是在想做了之后他有没有可能产生所谓的更大负面的影响。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很多合规性产品会考虑的点。

有些功能的确是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但不代表微信觉得该做。一个新功能会不会被作恶?这个功能会不会被用烂?你想的都不一定,你只代表你自己或者你所在的群体,不能代表全部的微信用户。

▲ 微信

知晓程序前编辑 冷思真:

虽然朋友圈 10 年,但功能和最初相比其实没有什么变化。我个人认为是最初两年整个产品形态就已经非常完善了,之后做的更多是添补,去尽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图片、文字的折叠,我觉得就是为了减少朋友圈过多的推广内内容对用户的打扰。

至于很多用户期待的功能,一部分是微信觉得不适合,一部分是上了之后因为其他原因下线,应该都是很难去期待的了。

微信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向外界透露朋友圈数据是在 2019 年的微信公开课 PRO 上,当时张小龙说「从发布到现在,每天进去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没有停下来的势头。到现在每天有 7.5 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 100 亿次。」

不过他前面说的一句话,我觉得能够更好地概括朋友圈不需要多大更新依旧能提供产品价值的原因:

关于朋友圈,其实我要多说几句。很多人都说要逃离朋友圈,或者说不怎么用朋友圈了……真相并不是这样子的。因为朋友圈本身就是社交,所以一个人怎么可能逃离社交,即使你发东西少了,你也会去看他,然后也去互动点赞评论。它本身也是个社交行为。

知晓程序读者 颜:

感觉都有点不痛不痒,会去尝试,但并不觉得新奇。没想到都 10 年了,朋友圈还不能发动图,视频长度还不能超过 1 分钟,还不能分享语音,评论区还不能回复表情包。

中宣部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安机关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成效

来源:中国网

中宣传部于2022年7月25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安机关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成效。公安部党委委员孙茂利、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局长吴德清、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局长王瑛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江平、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主持。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7场。我们邀请到公安部党委委员孙茂利先生、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局长吴德清先生、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先生、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先生、网络安全保卫局局长王瑛玮先生、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江平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公安机关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成效,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孙茂利先生作介绍。

公安部党委委员 孙茂利: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智能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国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十年来始终保持高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一、毫不动摇地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根本原则。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平安中国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将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强大力量。

二、毫不动摇地将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紧盯影响政治安全的突出风险,以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治疆方略,深化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全国连续5年多未发生暴恐案事件。坚决维护港澳地区安全稳定,推动实现港澳地区长治久安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三、毫不动摇地将维护社会安定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基本目标。充分发挥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紧盯重大经济金融风险,2013年以来,破获经济犯罪案件90.8万起,挽回经济损失4774.6亿元。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等工作,切实维护国家生物、生态安全。加强铁路、民航、港航和道路交通管理,有力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安保任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围绕 “六稳”“六保”,在户籍、交管、移民出入境等方面推出系列便民利企措施,提前完成1亿人进城落户目标,1亿多群众享受到跨省异地驾考、车检、补换证等便利。

四、毫不动摇地将保障人民安宁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价值追求。以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为突破口,2018年以来共打掉黑恶势力组织集团1.66万个,扫黑除恶斗争成为党的十九大以来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保持对八类主要刑事犯罪的严打高压势头,2021年立案数比2012年下降64.4%,全国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9%,我国长期处于全球命案发案率最低国家行列。聚焦“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多发性案件和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2021年6月以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案数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

五、毫不动摇地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建立完善“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为纽带,以深化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为支撑,涵盖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成。全力推进“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建成智能安防社区25.6万个。全面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推行“两队一室”“一区(格)一警”“一村一辅警”等警务模式,基层社会治安防范治理“立体网格”初步形成。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建设, 2021年与2012年相比,涉校涉医案件大幅下降,治安案件查处数下降38.4%。

六、毫不动摇地将维护网络安全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理念,持续开展“净网”专项行动。2017年以来,共侦破案件25.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8.5万名。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依法开展网络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网络和数据安全。

七、毫不动摇地将深化警务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聚焦战斗力标准,立足实战化要求,深化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机关做精、警种做优、基层做强、基础做实,公安改革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效能进一步提升,为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

八、毫不动摇地将建设“四个铁一般”公安队伍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坚实保障。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强化政治建警,深化改革强警,抓好实战实训,严格队伍管理,创新从优待警,公安队伍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十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700余名民警因公牺牲,5万余名民警因公负伤;1人被追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1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1人获授“七一勋章”,1人获授“八一勋章”,9名个人和1个集体被授予(追授)“时代楷模”,一大批先进典型荣获省部级荣誉,240余万人次、24万余个集体被记功嘉奖。

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忠诚履职尽责,不断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先说这些,谢谢。

寿小丽: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举手提问。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关注到,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违法犯罪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变化。请问,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力军,在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空间上做了什么工作?谢谢。

孙茂利: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也具有时代阶段性发展特点的一个问题。我想请我们网络安全保卫局的王瑛玮局长回答这个问题。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局长王瑛玮: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与行业飞速发展,在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新的网络犯罪形态和生态。各级公安机关聚焦网上突出违法犯罪和网络乱象,坚持“全链打击、生态治理”策略,以打开路、以打促管、以管促治,有力维护了网络空间安全和网上秩序稳定。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公安部连续5年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净网”专项行动,以集群战役和专项整治为抓手,以人民群众满意、网络秩序安定为目标,对网络违法犯罪发起强大攻势。

一是严打突出网络违法犯罪。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客攻击破坏、网络黑产、网络赌博、网络淫秽色情、网上虚假信息等严重危害网络秩序和人民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出重拳、破案件、除团伙。专项行动以来,共侦破各类网络犯罪案件25.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8.5万名。

二是聚焦生态打击发力。针对物料供应、技术支持、广告推广和支付结算等网络犯罪关键要素环节,公安机关坚持打七寸、打全链、打生态,对涉案人员、团伙和企业依法严打严管,切实斩断网络利益链条。2021年打掉非法支付结算等各类团伙60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3万余名。

三是加强网络秩序整治。公安机关坚持打击与整治并重,切实加强网络平台源头治理,不断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依法整治违法有害信息突出的网络应用服务、以及被用于实施违法犯罪的各类网络服务,促进互联网产业和生态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深化“一案双查”,对网络犯罪案件中涉及的企业,依法严查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行为。专项行动以来共对16.2万家违法互联网企业、单位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坚持依法管网、依法治网,始终保持对各类网络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深入整治网络黑灰产和网络乱象,不断净化网络生态,为平安中国建设保驾护航。谢谢。

新华社记者: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很多诈骗贩子藏匿在境外。请问打击此类案件有哪些难点?公安机关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谢谢。

孙茂利:

谢谢你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犯罪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犯罪持续下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当前的主流犯罪,并且在世界各国均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特别是新冠疫情背景下,公众生产生活加速向网上转移,进一步加剧了案件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全球性打击治理难题。

一是跨国有组织犯罪打击更加困难。境外诈骗集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且呈现出多行业支撑、产业化分布、集团化运作、精细化分工等跨国有组织犯罪特征。

二是诈骗手法更新迭代变化快。诈骗集团紧跟社会热点,利用区块链、元宇宙、虚拟货币、AI智能、GOIP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犯罪工具和诈骗手法,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

三是出境打击受制约。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境外作案占比达80%,受全球疫情影响,公安机关出境打击遇到诸多困难。四是源头稳控待加强。部分重点地区属地责任落实还不到位,人员控不住、劝不回,仍有大量涉诈重点人员滞留境外。

五是国际合作需强化。各国警方合作打击此类犯罪的框架性协议有待完善,难以及时启动侦查程序,跨境打击和调查取证难度大。

对此,公安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四专两合力”的总体工作思路,依托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会同国家移民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积极克服疫情影响,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想方设法推动国际执法合作。努力克服疫情困难,先后向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派出多个工作组,积极开展国际执法合作,先后将近千名嫌疑人从境外遣返回国,有力震慑了境外诈骗集团。

二是多措并举立足境内打境外。不间断组织开展集群战役,强力推进“断卡”行动,严厉打击卡头卡贩,全力挤压犯罪空间;强力推进“断流”专案,深挖彻查境内外犯罪团伙,全力切断偷渡通道;强力开展“拔钉”行动,深挖一批重大头目和骨干,全数缉捕境内目标,全力缉捕境外目标。

三是加大力度开展源头管控。依托国务院联席会议机制,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拦截劝阻和教育劝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大幅度压减赴境外作案人员,最大限度挤压境外诈骗分子生存空间。

我就先回答这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出部署。刚才发布人也提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成为推进中国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近年来公安机关推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成效?谢谢。

孙茂利: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基本举措和基本支撑。这个问题具体的一些情况,有请治安管理局的仇保利局长回答。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

感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作出有关决策部署。为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公安部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基础工程,作为提升公安机关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确性,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制度机制,组织全国公安机关统筹力量配置、夯实支点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优化防控机制,在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确保重大活动安全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进一步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地落实,经批准,公安部组织开展了“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指导各地以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做精做强专业化防控,广泛开展社会化防控、探索推进智能化防控。全国共建设2.1万个街面警务站,13.6万个社区警务室,5026个智慧公安检查站,建成25.6万个智能安防社区,其中智慧安防小区77.8万个,培育平安类社会组织2.1万个,有力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立体化、信息化水平。2021年,在全国“两抢”案件与2012年相比下降96.1%,全国盗窃案件与2012年相比下降62.6%,21.8万个小区实现了“零发案”。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治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朝阳群众”“沈阳义勇”“杭州义警”“苏州蓝盾志愿者”“厦门百姓”“深圳深众”等一大批群防群治品牌,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整体防控格局,警民联手构建的“平安共同体”有力助力了“中国之治”。

下一步,公安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以“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为牵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防控体系整体效能,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我们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和道路通车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了。请问目前我们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怎么样?另外,这几年我们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指数有没有什么样的变化?谢谢。

孙茂利:

谢谢。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也有很好的成效。具体这个问题,请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江平回答。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江平:

谢谢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全力确保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分别达到4.06亿辆、4.92亿人,同比2012年分别增加1.6亿辆、2.27亿人,道路交通安全各项指数持续向好,重大以上交通事故起数从2012年的25起下降到2021年的4起,已连续33个月未发生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起数降幅达到59.3%。

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提请国务院出台《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连续编制发布“十二五”“十三五”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即将发布“十四五”规划,系统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任务和重大工程。

二是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推动依法治理,建立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龙头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将醉酒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纳入刑法打击范围。

三是强化源头风险防控。推动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近70万公里危险道路得到治理。持续开展“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隐患治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货车非法改装、超限超载治理。严管路面通行秩序,严查严处易肇事肇祸交通违法。

四是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健全“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农村交通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地区“两站两员”建设。实施公安交通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强化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应用,推动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五是持续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推动设立122“全国交通安全日”,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全面推广应用交管互联网服务平台和“交管12123”手机APP,年均为驾驶人点对点提供安全预警、临界业务提示3.31亿条。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还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大量存在。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认真抓好夏季突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百日行动”,为群众出行创造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据了解,今年3月公安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请您介绍一下专项行动开展的有关情况。谢谢。

孙茂利:

谢谢你的问题。详细情况,请刑事侦查局的刘忠义局长来回答。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

谢谢记者的提问。今年3月,公安部会同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全国妇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妇女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踪被拐的妇女儿童。截至目前,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906起,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妇女儿童1198名,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1069人,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组织开展好此次专项行动,公安部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统一部署。各地公安机关扎实工作,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专项行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一是扎实做好线索摸排和信息采集。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开展涉拐线索专项摸排,重点围绕失踪被拐妇女儿童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身源不明人员等,深入开展摸排和DNA采集工作。公安部刑侦局梳理汇总了各地公安机关5000余个免费采血点的地址和联系电话。通过公安部刑侦局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对外发布,方便群众就近快速联系公安机关免费采血。

二是组织开展刑事技术集中比对会战。公安部从全国优选一批刑事技术、情报研判专家,开展线上刑事技术比对会战。凝聚专家智慧,汇聚数据资源,强化专业协同,创新应用战法,全面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助力专项行动攻坚。

三是强力推进重大案件侦办。公安部挂牌督办116起重大拐卖妇女儿童案件,指导各地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破案攻坚;集中发布了7个A级通缉令、19个B级通缉令,会同最高检、最高法联合发布通告敦促拐卖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最大限度铲除拐卖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

四是持续开展综合治理。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目前,公安部作为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正在推动35家成员单位制定《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实施细则》,形成反拐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合力,逐步建立完善集预防、打击、救助、康复为一体的反拐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反拐社会氛围。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关键一环。请问,公安机关在网络安全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孙茂利: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比较专业的问题请网络安全保卫局局长王瑛玮回答。

王瑛玮: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安机关作为网络安全监管部门,认真履职尽责,指导监督各单位、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要求,不断提升我国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保护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网络安全保护制度体系。推动建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健全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组织制定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指导监督网络运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二是开展常态化网络安全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公安机关每年都组织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和技术检测,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网络安全问题隐患,监督网络运营者依法履行安全保护责任和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出动警力数十万人次,对近10万家单位、30余万个信息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并消除各类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隐患220余万个。

三是加强网络安全通报预警和事件处置。健全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和应对处置,及时处置了一批网络安全事件,有力维护了国家网络安全。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全面推动落实网络安全“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和“动态防御、主动防御、纵深防御、精准防护、整体防控、联防联控”的“三化六防”措施,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全力保障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近年来,公安机关在强化政治训练、推进全警实战大练兵,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素质能力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孙茂利:

谢谢。公安机关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主力军。要做好我们的工作,队伍是基础和保障。相关的情况和问题,有请我们人事训练局的吴德清局长回答。

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局长吴德清: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公安队伍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公安部党委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训词精神,始终坚持把强化全警政治训练和实战练兵作为提升队伍战斗力的根本途径紧抓不放。特别是2019年以来,公安机关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坚持从高从难从严,组织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全警实战大练兵活动,有效提升了公安队伍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实战本领。

一是强化政治轮训。各级公安机关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党委“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各类公安民警教育培训、公安院校教学的首课主课必修课,紧密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各类政治轮巡班7.5万余期、共有602.3万多人次参加培训,着力打牢公安队伍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

二是强化实战化专业训练。全国公安机关坚持聚焦战斗力标准,立足实战化要求,加强专业化建设,举办各类警务技战术训练班、专业培训班等30余万期;聚焦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提高应对复杂情况、驾驭复杂局势水平,组织开展各类对抗性比武竞赛和实战演练25万多场次。组织实施三轮次全国公安机关“素质强警交流合作”,通过结队帮扶、互派锻炼、送教上门等方式,为西部地区公安机关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

三是强化实战化教学改革。各级公安机关始终把公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这个源头关口抓住不放,突出政治标准和专业能力,持续深化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改革,完善公安院校招生与公安机关招警协调机制。推进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健全“校局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和“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符合实战需要的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强化实战化基础保障。各级公安机关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深入推进教官、基地、教材、信息化等保障建设。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选聘专兼职警务技战术教官和警务专业教官9万余名;省、市两级公安机关基本实现了公安训练基地全覆盖,半数以上的县级公安机关已经自建或合建了公安训练基地;同时,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制作发布训练手册、案例汇编、微课程等98.4万部(册);组织建设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构建全覆盖、现代化的在线培训体系。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过去十年,公安系统一直在力推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方面主要在哪些地方发力?目前有哪些实质性效果?谢谢。

孙茂利:

公安机关从基本职责上讲就是执法机关,所以执法办案是公安机关的主责主业,是履行为民服务的基本载体和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聚焦法治公安建设目标,持续深化公安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是执法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备。我们配合推动重点领域公安立法,配合立法机关制定了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等重要的法律法规。同时,我们不断完善执法标准,规范执法程序,修订完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程序规定,制定公安机关的执法细则、现场执法指引,为基层的执法办案提供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和规程,减少执法的随意性。

二是执法监督管理更加系统严密。我们持续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着力构建系统严密、运行高效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深化受立案改革,推进由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对刑事案件的重点执法环节进行统一审核、统一对接检察机关。在派出所等基层执法单位实施法制员制度,加强执法办案的质量管控。健全完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和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三是执法服务保障更加智能高效。全面完成了派出所等基层执法场所的办案区规范化设置,同时按照安全、规范、集约、智能、高效的原则,我们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建设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推行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一体化运行模式。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建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994个,完成计划率达到了97.4%。我们全面推行网上办案,执法办案更加规范、透明,也更加高效,执法监督更加精准,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执法全流程记录制度,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四是执法能力水平取得显著成效。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和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化全警实战大练兵,组织开展“教科书”式执法培训,推行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不断提升民警的法治素养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在职民警约有190余万人取得了基本级执法资格,6万人取得了高级执法资格。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公安机关持续严厉整治醉驾酒驾,促进了全社会形成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良好氛围。请问如何评价醉驾入刑以来取得的成效?谢谢。

孙茂利:

这是全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问题。醉驾入刑是咱们国家预防性刑事立法的一个成功立法例。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也成为我们公安机关执法和普法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相关的具体情况,还是有请交通管理局的李江平局长予以回答。

李江平:

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酒驾醉驾的严厉整治态势,与检法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实现了酒驾醉驾治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从醉驾入刑11年的实践效果来看,酒驾醉驾治理是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难题、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成功实践。

一是酒驾醉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从不同角度看,比如,目前执法中每检查100辆车发现醉驾的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了70%以上。再比如,从群众酒后出行方式选择看,大多数人都能自觉选择代驾等方式出行,全国酒后代驾订单年均达到2亿笔。

二是酒驾醉驾导致的伤亡事故大量减少。醉驾入刑以来,全国机动车增长89%,驾驶人增长123%,但11年来全国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累计减少数万起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伤亡交通事故,避免了数万家庭因交通事故破碎、返贫,充分体现了醉驾入刑坚持生命至上的立法初衷。

三是“酒后禁驾”成为广泛社会共识。“酒后禁驾”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自觉行为,成为社会普遍认同和支持的文明准则和法治规则。从社会舆情调查情况看,人民群众充分肯定执法成效,普遍支持继续严厉整治酒驾醉驾。

四是“醉驾入刑”被誉为中国法治样板。酒驾醉驾治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唯一的标准,“像治理醉驾一样”治理其他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一种模式,为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生动实践。

五是酒驾醉驾治理有效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行为严肃处理,成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促进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法纪意识,对于整治“四风”等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良法善治,久久为功。酒驾醉驾具有反复性、顽固性、长期性,稍有放松就会反弹。借此机会,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亲朋好友互相提醒,坚决抵制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谢谢。

寿小丽:

还有两位记者举手,最后两个问题。

封面新闻记者:

近期唐山打人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请问公安部在事件发生后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扫黑除恶和治安整治方面还将有哪些部署?谢谢。

孙茂利:

如你所言,唐山打人事件一度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一起违法犯罪案件,事后的相关工作,请我们刑事侦查局的刘忠义局长作介绍。

刘忠义:

谢谢记者的提问。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公安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并从全国抽调专家赴一线指导案件侦办。目前案件侦办进展顺利,具体情况会向社会公布。

我们充分理解全社会对于案件侦办工作的高度关注,正因为如此,专案组对涉及的每一条违法犯罪线索均全力以赴地开展侦查调查,务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请大家相信,公安机关一定会彻底查清全案,依法严惩犯罪。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扫黑除恶和治安整治方面的问题,近期,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这是任务所需、形势所需、群众所需,依法严厉打击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触手可及,保障就在身边。我们坚持依法严打方针,既要快破大案,也要多破小案,既要打出声威,也要治出成效。截至目前,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刑侦部门共破各类刑事案件4.9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2万名,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同时,我们还将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继续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公安部党委研究出台了《公安部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意见》,全面总结固化专项斗争经验做法,完善工作机制,针对黑恶犯罪的新情况,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村霸”“沙霸”“矿霸”等传统领域黑恶犯罪,依法严惩“套路贷”“裸聊”敲诈等利用网络实施的黑恶犯罪活动。深入开展追捕黑恶犯罪在逃人员的缉捕“漏网之鱼”行动。自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以来,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249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48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2万名,有力地巩固了专项斗争成果。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以宣传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为契机,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打开路、惩防并举、积极构建、主动发现、全面打击、精准防控、综合治理,高效配合的反有组织犯罪工作新格局,持续提高扫黑除恶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谢谢。

天目新闻记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诞生了广为人知的“枫桥经验”,请问新时代全国公安机关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并且参与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并且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可以分享?谢谢。

孙茂利:

好,“枫桥经验”是社会治理社会化、平安中国建设全社会参与的生动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相关的具体一些经验做法,请治安管理局的仇保利局长作介绍。

仇保利:

好,感谢刚才的记者朋友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公安部历来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部署指导全国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等专项工作,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2019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经报中央批准,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了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作为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紧紧围绕涉疫等各类矛盾纠纷,做好化解民忧、纾解民困工作,严防各类矛盾交织叠加,最大限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初始阶段。广大派出所结合接处警、查办案、驻社区,通过上门走访、部门通气会、群众恳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社会脉搏,努力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全干预、勤调处。同时,充分依托“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方式,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公安派出所摸排化解矛盾纠纷605万起,消除安全隐患388万处,有效地预防了一大批案事件的发生。

下一步,公安部将指导全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创建加强以公安派出所为重点的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化解矛盾纠纷,坚决防控风险隐患,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谢谢。

寿小丽: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