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光遇115复刻先祖(光遇:白蜡恢复20根每天,新复刻树状图没变,发型2天毕业)

导读 光遇115复刻先祖文章列表:1、光遇:白蜡恢复20根每天,新复刻树状图没变,发型2天毕业2、广东被诅咒的村落,村民多数活不到40岁,多年后才找到原因3、脱发除了丑以外,都是

光遇115复刻先祖文章列表:

光遇115复刻先祖(光遇:白蜡恢复20根每天,新复刻树状图没变,发型2天毕业)

光遇:白蜡恢复20根每天,新复刻树状图没变,发型2天毕业

本期核心提要:最近蜡烛的兑换比最近有恢复到了20左右,对于蜡烛不够的玩家们又该如何取舍呢?
光遇蝴蝶结先祖人气一向不错,不单因为蝴蝶结装扮,也因为华丽的撒礼花动作和十分喜庆的红丝绒斗篷,而从光之子们对此次先祖的到来情况看,大家似乎也很满意这次复刻的蝴蝶结先祖,不但对这次的复刻物品予以了肯定,而且也认可了这次任务的难易度。


任务难度低,有手就能做
实际上,光之子们对这次的复刻感到大为满意,的确情有可原。一方面,是因为在先前的蜡烛翻倍的活动里,不少光之子们已经攒够了足够的蜡烛,来予以兑换这次的物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次的任务设计的确不难,这次到来的蝴蝶结先祖降临在了云野的山顶上,而玩家们想要解锁先祖,只需要按正常的流程收集碎片就好了。


同时,在这个收集的过程中,光之子们并没有时间的限制,也就意味着,光之子们完全可以在收集烛火的时候完成任务,这样的设计,难怪光之子们会感到简单了。而最让光之子们担忧的复刻蜡烛会增加的问题也并没有发生,因为按照正常的复刻流程来说,每当先祖复刻时,对蜡烛的数量都会有所增加。


兑换树状图没变化,毕业需115根蜡烛
但是,这次的复刻却不一样了,不仅与上一次的树状图一模一样,就连毕业需要的蜡烛数量,都没有丝毫的增加,刨除兑换爱心的蜡烛数,只需要115根就能够毕业。这或许是官方考虑到先前光之子们在护心和白棉裤的兑换上,花费了不少的蜡烛,所以才做出这样的设计,让光之子们能够如愿兑换到想要的装扮。


头发42根蜡烛,白蜡不够别毕业优先考虑换头
因此,这次的蝴蝶结先祖复刻绝对是玩家们不能够错过的复刻之一,尤其是喜欢萌妹穿搭的光之子们,可爱的蝴蝶结就更不容错过了,毕竟,不论是从任务的难易程度来看,还是从这次兑换物品的性价比上看,这次的复刻都有着很强的优势。


但对于蜡烛不够的小伙伴,哪怕不能够迅速把这一套装扮换完,也可以通过接下来复刻先祖来临的时间,至少将蝴蝶结这个头饰换下来,一天20根白蜡,两天到手还是没压力的。毕竟在光遇的装扮里,很少会有自带装饰的发型。
当然,如果有能力将全套都换下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广东被诅咒的村落,村民多数活不到40岁,多年后才找到原因

1

说起神秘的古村落,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环境清幽、与世隔绝,村民古朴长寿的画面。

就比如很出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长寿村。

这里的老人大多长寿,年龄最大的老人达到135岁,村里人的平均年龄更是达到了108岁,是世界五个长寿村之一。

但在广州省清远市的阳山县也有这么一个古村落,这里和巴马村一样拥有着原生态的风光,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还富有大量的水资源。

然而这个村子却和巴马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村子仿佛被“诅咒”了一般。

因为在这村子里发生着一件怪事,但凡在村子里居住的人基本都活不过40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村子里的村民如此短寿呢?

2

广东省清远市中部的阳山县景色旖旎。

美丽的广东岭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渔水旅游风景区就位于此处,这里不仅旅游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也十分丰富,被人们称为“渔水之乡”,是名副其实的富庶之地。

在这富庶之地中,却藏着一个贫穷落后的神秘村子,它叫斜塘村。

这个村子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这个村子就像是被“诅咒”了一般,村子里的人不但短寿,而且村子里的人口也越来越少。

据村里的老人们说,村子成立于一百多年前,最初村子族谱中记载的村民有11户,一共115人。

但繁衍到现在,全村仅剩7户,一共36个人,一百多年过去了,村子里的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

尤其近几十年来,村子里的人口锐减,成年人大多活不过40岁,婴幼儿死亡率更是达到了10%,即便有侥幸活过40岁的人,身体也是病病殃殃的。

这就导致,有些村民成家后还没来得及留下子孙后代,人就去世了,有些活着的村民也因为身体原因,生不出孩子。

到现在村子里已经绝后的家庭就好几户了,还有几户人家虽然勉强留下子女,但孩子的身体情况也不容乐观。

外村人纷纷都说斜塘村被“诅咒”了,甚至还给村子起了“短寿村”的称号。

因为短寿,村里已经没有了年轻的劳动力,大家身体都十分孱弱,生产和生活都成了问题,不能生产劳作就没有经济收入,没有经济收入,村民的生活质量就无法改善,整个村子都仿佛失去了生机。

到了适婚年龄的男女青年更是连结婚找对象都是问题。

外村的人一听说是斜塘村的小伙,怎么都不肯将姑娘嫁到短命村来,本村的姑娘想要外嫁,对方一听说是斜塘村的姑娘,也都没有敢娶的。

外村人都认为斜塘村是个不祥之地,对村子里的人也是敬而远之。

3

村子里有位长者叫做黎阿婆,她如今已经94岁了,是村子里最年长的老人。

如今村子里7户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黎阿婆的子孙,黎阿婆的丈夫和4个儿子,早在黎阿婆年轻的时候就过世了。

到了孙子辈的孩子中,有4个孙子孙女不到三岁就夭折了,好不容易有长大的孙子娶了孙子媳妇,其中一个孙媳妇却因难产而亡。

村子里的人找不到短寿的原因,便将矛头指向了黎阿婆。

甚至公开责怪黎阿婆,“克”死了家人,也“克”村子,每当听到这样的说法,年迈的黎阿婆就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对别人而言,活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对黎阿婆来说,活着就是一种痛苦。

这种短命的“诅咒”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村民的心中,大家整日忧心忡忡。

有的村民开始提出了因果论,他们认为是祖上做了缺德事,受到了老天爷的惩罚,所以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说不定村子都要没了。

这种谣言越传越凶,大家甚至都到了对这种因果报应深信不疑的地步。

如果谁家得了病,干脆就自己认命,也不去治病,认为自己这是在替祖先赎罪,任由病魔折磨自己,一切都只听天由命。

难道斜塘村真的就像村民们所说的一样,受到了老天爷的惩罚,而要灭村了吗?

在这世上,有的人认命,有的人就偏不信命,想要同命运做斗争。

村子里不相信鬼神命运之说的村民,迫切地想要破除魔咒、挽救村子。

于是他们开始向外求援,将自己村子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寄给了当时著名的南方医科大学,希望学校能够帮助他们打破命运的枷锁。

村民们之所以选择南方医科大学,是因为该学校在国内非常出名,就连开国元帅叶剑英也曾亲笔为这所学校提名“第一军医大学”。

学校的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下属的南方医院更是人才济济、医术高超。

南方医科大学已经成为村民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这最后的救命稻草到底能不能帮助村民解除“诅咒”呢?

4

南方医科大学在收到村民的来信后,立刻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

学校认为,现如今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已经非常优越,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5岁左右,而这几十年来斜塘村的村民却活不过40岁,这实在是不符合常理。

他们决定立刻派出下属的南方医院,到村里帮助村民一探究竟。

医院派出了强大的医疗救助阵容,由院长亲自带队,带领心内科、消化内科和肾脏科14个科室的医学专家、教授到斜塘村为村民诊治。

来到村里后,专家们先是对全村的居住环境进行全面走访,查看村民的水土及饮食情况,村子里的田舍、猪圈、水井更是专家们查看的重点。

对村子情况了解清楚以后,专家们立刻兵分两路,一队负责为村民进行全面查体检查,另一队则负责对村民生活接触物品进行全面取样。

在为村民诊治的过程中,专家发现斜塘村村民大多患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系统等多项疾病,而且村民的寄生虫感染率高达93.1%。

通过询问了解,只有在本村居住的村民才身患各种疾病,长年在外生活的斜塘村人及其子女代后却没有这些问题,他们的身体都十分健康,这让专家们更加肯定问题一定是出在了村内。

经过一系列取样和检验检测,专家们终于发现了罪魁祸首,原来竟然是村子里,村民们日常用水的一口水井。

因为井水各项指标严重超标,对比饮用水水质检测标准来看,该井水中的亚硝酸盐已超标3倍、锰更是超标6倍。

众所周知,过量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十分严重,长期摄入高剂量的亚硝酸盐会导致癌症,人体吸收过量的亚硝酸盐会影响红细胞的运作,严重的会导致脑部缺氧,甚至死亡。

铁锰元素含量过多,也会导致人体产生不良反应,长期摄入就会导致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肠道紊乱、大便失常、严重的甚至影响生殖功能,过量的铁锰元素还会使人中毒,导致智力下降、记忆力丧失和肌肉疼痛,从而逐渐丧失行动能力。

这些严重超标的元素,就是斜塘村村民活不过40岁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过程中,南方医院的专家们还发现,斜塘村四面环山,但村子地势低洼,形成一个漏斗式的布局。

南方雨水较多,每逢下雨,村中又因石灰岩土质的原因渗水较慢,这就导致村中长年积水,各类蚊虫细菌极易滋生。

而且斜塘村的村民还保持着最初的人畜共同生活的方式,下大雨的时候,牲畜粪便也经常会随着雨水流出。

时间久了,这些粪便污水渗透到地下水之后就会污染饮用水源,这些都是村民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原因。

就此,专家终于彻底揭开了斜塘村被“诅咒”、村民们短寿的原因,压在村民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去除了。

5

知道了村民们短寿的原因后,南方医院立即组织了爱心捐助,为村民带去了1.7万元的药品和20双棉被,还将一名身患肾炎的重症儿童带回了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斜塘村的事也因南方医院专家们的到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中就包括广东省“健康直通车”委员会,这是一个专门致力于救助和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质量的组织。

在了解到斜塘村的状况后,“健康直通车”委员会立即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并表示愿意帮助村民进行整村搬迁。

“健康直通车”委员会为了能够帮助村民新建家园,还动员了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和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对斜塘村进行爱心捐助,两家企业共捐赠物资20多万元用于重建新村。

当地的共青团组织也进行了爱心筹集,共募集到资金2万多元,用于新村建成后帮助村民安装电视天线。

在当地政府、行动委员会和社会各界爱心团体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系列的选址、设计、新建等工序后,一个崭新的“金威健康新村”终于建成了。

新的村子地势平坦开阔,占地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而且紧挨着公路,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这次,村里一共新建了8栋住宅楼,每栋都是100平方米的钢筋水泥复式结构,最重要的是,新村筹建过程中,为家家户户都配备上了自来水管,从根源上解决了村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2002年9月20日,是斜塘村村民们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他们敲锣打鼓、高高高兴地搬到了自己的新家,开始迎接自己新的生活。

除了为村民们提供新的住房,当地政府还想方设法帮助村民提高经济收入,因地制宜地帮助村民们搞起了养殖等产业。

看着明亮、宽敞和电器化设备齐全的新家,还有可以增加收入的产业,村民们一个个激动无比。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心中充满了感激,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共产党,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的新生活”。

村民们可能是觉得光是口头上的感谢还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心情,他们还联合起来集体署名给政府写了感谢信,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科学知识帮助村民们破除了迷信、打破了“诅咒”,曾经笼罩在村民心中的短寿之说,早已烟消云散。

这个曾经几十年都人均寿命不到40岁的古村,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便改写了命运。

村子里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飞舞,身逢盛世,不忘党恩,生于华夏,何其有幸。

斜塘村的村民将乘着时代的东风,去开启红红火火的崭新日子,去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

脱发除了丑以外,都是优点

前不久,中国青年网对全国64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他们一半以上曾寻找各种防脱措施,7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脱发会让心情变差。

这届年轻人苦脱发久已。有网友调侃到,“90后没脱贫先脱发”,挺秃猎豹,它奔跑的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15公里。但这样的高速度,猎豹连一分钟都坚持不了。为什么?

高速奔跑,让体温快速升高,又因为厚厚的毛发阻碍热量快速散发。如果再跑下去,它就会中暑死亡。

刚刚开始直立行走的人类祖先,如果身上是一层厚厚的毛发,夏季在室外走最多20分钟就会中暑。而人类大脑到了41.7摄氏度就会脑死亡。

人类要保持37℃的恒定体温,又要长时间在室外狩猎采集,身体散热不好可不行。于是,人类就慢慢把体毛都进化没了,只留下局部很少的毛发。比如头发。

头发少的脑袋,散热好。这个道理很好理解。

发量较多的人,每连续工作1小时,头顶温度就会上升0.5度,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头脑发热,思路不清。那头发少的人就没有这个烦恼。都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不是没有道理的。

达尔文

莎士比亚

头发是从毛囊里长出来的。毛囊在胚胎时期开始形成并发育。毛囊的生长是周期性的,分为四个阶段,“生长期”、“退化期”、“静止期”、“脱落期”,周而复始。

不同部位的毛囊生长期不同,生长期越长,毛发就会长得越长。比如头皮毛囊的生长期是2至6年,而睫毛的生长期只有30天,所以,睫毛没办法长太长。

毛囊的生长周期一般情况下会保持一种平衡状态,此消彼长,数量基本恒定。可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脱落的多而生长的少,就形成“秃头”了。导致“秃头”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疾病,疾病本身或者治疗药物损伤了毛囊细胞,头发就会脱落。

但有两个问题目前仍是待解的谜。一个是人体是如何保持毛囊生长周期平衡的。第二个就是毛囊被杀死后,还能再生吗?不知道。反正目前还没找到毛囊再生的方法。

秃顶的人,地位更高

人类自己也知道毛发是进化的标志,所以,很早以前,人类就把毛发多少当作区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在《圣经》里,没有毛发的人是天选之人,地位很高。

比如上帝就宠爱没有毛发的雅各,雅各非法抢了哥哥以扫的继承权,上帝也没有惩罚他。而以扫就是个浑身毛发浓密的人。

在古罗马,头发蓬乱的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被看成是野蛮人。在中国,一直都认为一身浓密的体毛是动物特征。到了十六十七世纪,体毛浓密的欧洲人来到中国,还被认为是野蛮人。

所以,要那么多头发有啥用?

我们说头发少的人,更受人尊敬,但并不是头发不重要。今天头发多数是一种外观,但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头发的地位曾经很高很高很高。

天生毛发稀少是好的,但被人割掉头发,那就不一样了,割发代表着惩罚和耻辱。

比如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发布军令,不管是谁,如果残踏麦田,就要斩首。可是,他自己的马却冲进了麦田。三军统帅怎么能被割头?于是他拔剑割发,并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割发能代替割头,头发的作用厉害吧。

在欧洲割发被认为是一种侮辱。圣女贞德被烧死前,头发被剃光。法国大革命期间,玛丽皇后被砍头前也要剃头。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处死前被剃光所有毛发。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国家,一些被认为和纳粹有勾结的女人,也被剃光头发然后游街。

电影《圣女贞德》

直到现在,犯人入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头。

头发还有明显的政治意义。在军队里,修剪的整整齐齐的短发,意味着秩序和规范,而在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茂盛的头发代表着政治地位和权利。所以当时假发盛行。

假发在古埃及就有了。那时的上层社会,戴假发代表着身份地位的尊贵。法老不仅戴假发,还戴假胡子。后来,这种风气也传到古罗马的上层社会。

中世纪时期,戴假发的潮流一度衰落。但到路易十三时,这股潮流再度兴起。假发一度供不应求,为此法国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假发行会。

路易十三

十七、十八世纪,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假发越来越夸张。造型奇特,极尽奢华,远远超出了头发本来的功能。

比如,有的假发可以高达1米,重十几斤,头发上装饰着各种夸张造型,比如轮船模型、鸟笼子等等。

为了让假发散发香味和增加质感,他们还往假发上撒大量香粉。但由于体积太大,不容易清洗,时间长了,那些假发会发出难闻的味道,甚至滋长细菌。

我国满清入关后实行“留发不留头”政策,引发多地大规模流血事件。民国建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剪掉满清遗留的辫子,同样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很多人不惜自杀来反抗。

头发代表的社会和政治价值观,有时候比生命还重要。

头发如此重要,打理头发就成了一件特别慎重的事情。西方的理发师尤其厉害,他们是外科医生的祖师爷。

在西方人看来,头发是身体的一部分,修剪头发跟放血一样,都是给人治病。1462年,英王爱德华四世成立了第一个理发师公会,其成员都身兼两职,专职理发和作外科手术。一直到300年后,理发师和外科医生才正式分家。

直到现在,理发店外面的红蓝白圆柱,还保留着理发师和外科医生曾经的联系。柱子上的红色蓝色分别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白色则代表绷带。

秃顶的人,更有魅力

2004年,贝瑞大学的心理学家马斯卡雷拉做了一个实验,他把PS过的3张"秃头男"照片和3张"正常男"的照片,拿给101位男性和101位女性,让他们打分。

结果他发现,虽然在生理吸引力方面,秃头男得分较低,但另一方面得分却很高,他们被一致认为更有智慧、知识渊博、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地位高而且诚实。而这些都是成熟的特质。

换句话说,头发少给人一种力量和权威感,显得更有社会地位。

列宁年轻时和中年时

丘吉尔年轻时和老年时

马斯卡雷拉推测,秃可能进化成了一个高社会地位的标志,有些女人认为这点难以抗拒。

普京的经典硬汉照,如果头发茂密是不是生猛力度减弱?

为了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替马斯卡雷拉解释一句,他本人可一点都不秃。

有趣的是,秃男也被认为很不具有侵略性。“你想啊,早期的人类男性全裸着,一身毛绒绒地跑来跑去,所以你可以想象一头蓬乱的头发,杂草丛生的大胡子——各种体毛——他们真是很有威胁感的样子,”马斯卡雷拉说。

秃掉,可能是一个把成熟的高社会地位男人,和有敌意的青少年区分开来的方法。

秃顶率奇高的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不落后。

日本《科学朝日》杂志报道,男性在胎胚时期就有大量雄性激素分泌出现,雄性激素能促进右半脑的发育,而右半脑主司图像、几何等空间识别的形象思维。空间识别能力与数学才能甚为密切,因此,那些容易脱发和秃顶者,数学等方面的才能远远高于一般男性。

威廉王子的脱发渐进式

同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信息管理学讲师艾伯特-曼尼斯称,在其对秃顶男人研究的三项实验中,第一个实验发现秃顶男性比其它男性更具男子气概和显性强势;第二个实验发现人们会认为秃顶男性比同等身高头发茂密男性更高(平均高1厘米),并且认为他们更加强壮;第三个实验发现人们认为秃顶男性潜在地具有领导才能。

看看这几位已经卸任的政要发际线,好像确实有道理。

左起: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是为脱发困扰。我只能说,你再焦虑也阻挡不了脱发的历史进程滚滚向前。

生发什么的,就是螳臂当车。

现在的脱发人群以20岁到40岁之间为主,比上一代人“脱龄”提前了整整20年,完完全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去年,一位号称“日本脱发研究第一人”的板见智医生受邀参加NHK的放送节目,用长达30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大家解答了脱发困扰。

网友看完后纷纷表示:哇塞,真是太有用太专业了!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这位专家的终结结论是:大家都别困扰了,该秃还是会秃。

看看这位医生真诚的发际线,就知道医生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结论。

作者:亚理思多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如何看待活起来的非遗?专家这样说

央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记者黄玉玲)为庆祝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0日,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182家各级各类图书馆举办“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系列活动及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活动,带动社会各界更加深入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展览现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关键是“非物质”属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大类:文献遗产、文物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是“非物质”属性。非物质性,是非遗区别于文献和文物的最大特点。它没有物质载体,而是人自身所承载的文化观念、文化技能与文化成果。通过这些观念与技能,我们的祖先书写了文献、制造了文物,更创造出了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等丰富璀璨的非物质文化成果。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廖永霞告诉央广网记者,非遗的载体是人,是人身上所传承的“活态”文化遗产。通过口耳相承,将一代又一代的智慧与记忆传给我们。我们希望更多的非遗文化通过“活态”的影像记忆保存下来。

我国的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记者了解到,自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全新的时代。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设立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一词家喻户晓,非遗保护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的9种保护方法,其中“立档”指的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持续的记录,并将记录成果有序保存。

为便于更多公众参与此次活动,国家图书馆于6月10日在国家图书馆官网非遗传承人记录成果线上展示专区,发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纪录片。廖永霞表示,为了抢救和记录传承人的记忆和技艺,我们对传承人进行口述访谈,实践记录、传承教学记录,并收集其相关文献,为每一位传承人构建专题资源库。

记者获悉,今年展映的115部纪录片均为2015年以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验收完成的8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项目优秀成果,涉及题材和主体对象丰富多样、拍摄创意和技术手段新颖特别,其中20部为首次发布。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展览现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记录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2015年4月,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原文化部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通知》并下发了抢救性记录规范工作规范,记录工作全面启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实施。

进入21世纪,非遗的记录方式也从传统的文字记录发展到了影音图文相结合的多媒体记录。对非遗的记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基础工作,不只能为非遗研究提供证据支持,更能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资源保障。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认为,传承人记录工作中,传承人的核心不在于记录自身的生平,而在于其自身的记忆、智慧和所掌握的非遗技能。没有人就没有非遗。非遗价值都体现在传承人本身,对他们智慧和技能的记录就是非常好的非遗保护和进一步传播传承的重要手段,这才是核心的核心、根本的根本。

上新三星堆青铜器再续颜值传奇

新华社成都6月4日电(记者吴晓颖 李倩薇 张超群)“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再次惊艳世人。在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出土的千余件重要文物中,国之重器青铜器再续“传奇”,出现了一些新器形。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面积约12平方公里。遗址于1927年首次发现,1934年开展了第一次考古发掘,1986年发现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包括青铜器、玉器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

其中,以近四米高的青铜神树,高2.6米、重360斤的青铜立人像为代表的一批国宝级青铜器,以奇特的造型风格、狞厉诡谲之美、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瞩目。

这是2021年3月17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2号“祭祀坑”的青铜神树。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三星堆的青铜器系统中,更多表现神像和祖先本身,宗教色彩更为浓郁。青铜虎、青铜鸟脚人像等这些独特的器物,体现了古蜀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说。

2019年,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启动。中国30多家科研单位和院校携手对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所在区域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结合物理勘探、遥感考古等手段,新发现三号至八号6个“祭祀坑”。

此次发掘,又有大量青铜器“现身”,种类虽与此前相似,但出现了一些新器形。其中,一只肩部有立鸟纹饰的圆口方尊吸引了不少考古工作者的目光。铜尊在中国商代是重要的祭祀礼器,也是贮盛美酒的重器。

“据我了解,目前只发现了两件圆口方尊,另一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陈坤龙说,这种器形或许显示了从铸造圆尊到方尊的过渡。

三号“祭祀坑”出土的一件也属国宝级文物。该人像通高115厘米,下部为一铜人,双手合握于身前,头部顶一块方板,方板连接青铜大口尊,尊的肩部有精美的龙形装饰。

这是2021年5月14日在三星堆遗址拍摄的青铜顶尊人像局部。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30多年前,二号‘祭祀坑’曾出土一件通高15厘米的顶尊跪坐人像,但接近真实比例的顶尊跪坐人像则属首次发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说,这件尊的形制、技法与纹样和同时期长江流域、中原地区的铜尊相似,但将人像与尊组合为一体的造型,属古蜀文明原创,体现了地域文化特性。

古蜀文明也深深烙上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印记。在陈坤龙看来,三星堆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合金成分,以及一些器物的纹饰都与中原地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加工工艺上,三星堆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均是以陶范法铸造为主;两地区青铜器的主要成分也都是由铜、锡、铅组成的三元合金;在器形上,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从器形到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找到祖型,这些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

这是2021年5月14日在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拍摄的青铜器。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三星堆青铜器的“高颜值”也征服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许杰博士,“三星堆是世界青铜文明史上的‘颜值’担当,它的青铜器艺术造型非常生动,具有极高的视觉辨识度,并以其强烈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在世界青铜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与30多年前不同的是,新的考古理念、现代科技手段被运用到此次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中。发掘现场建造了考古发掘舱,配置了观测记录仪器、多学科实验室,能对出土器物进行现场分析、信息提取和文物保护,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

让考古学家们更为振奋的是,随着大量文物的出土、整理、修复,借助高科技及多学科、多团队考古力量,“祭祀坑”性质、神庙样貌等诸多谜题有望解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