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浪奔浪流电视剧剧情介绍(剧集|浪奔浪流四十年,难忘依旧上海滩)

导读 浪奔浪流电视剧文章列表:1、剧集|浪奔浪流四十年,难忘依旧上海滩2、我把最近的国产电影看了个遍,劝你们珍惜罗曼蒂克消亡史3、港台电视剧TOP:最高的10部,上海滩仅排第三

浪奔浪流电视剧文章列表:

浪奔浪流电视剧剧情介绍(剧集|浪奔浪流四十年,难忘依旧上海滩)

剧集|浪奔浪流四十年,难忘依旧上海滩

《上海滩》(1980)

1980-2020。

《上海滩》播出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

40年浪奔浪流,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脑海中总能浮现周润发奔跑着冲进教堂喊了一声“程程”,赵雅芝一回眸,眼里饱含着“爱你恨你问君知否”的无奈与幽怨,而吕良伟的戒指已经戴在了赵雅芝的手上……

冯程程与丁力教堂婚礼名场面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枭雄辈出,流派纷争,风云际会,瞬息万变,十里洋场各种势力龙争虎斗,多情儿女在此番景象下演绎出一出动人的故事,个中滋味,令人动容。

《上海滩》可能是很多人看过的第一部电视剧。

那是一个电视还是稀有物品的年代,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等旋律响起的时代,是高晓松为了看大结局在雨中卖惨的时代,那是中国初代电视观众狂热追剧的时代。

三声枪响,万人空巷;

街头巷尾,余音绕梁。

纵观中国电视剧史,剥离开时代滤镜,《上海滩》依然是当之无愧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是从剧本、表演、视听语言、价值理念来看,四十载的光阴不但没有将其消磨,反而酿成了陈年美酒,愈发香醇。

今天就让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一起再看《上海滩》!

《上海滩》第一集标题

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上海滩》中人

许文强

初从北京到上海时,系着白围巾,拎着旧皮箱,落魄潦倒。

在大街上结识了丁力,又找到了老同学老朋友方艳芸,入黑帮,崭露头角,被冯敬尧看中,和冯程程一见倾心。可他一定不会甘于寄人篱下,也不会为了爱情而是非不分,在看清冯敬尧叛国的勾当之后,毅然与其割席。

在搜捕和追杀中离开上海前往香港,以为可以平静度过一生的许文强,没想到还是引来了灭门之祸,于是他要启程重返上海滩报复冯敬尧。没有爱情牵绊的许文强,春风得意,步步高升,但是有情有义的许文强,又怎能在这乱世里豪横,他比冯敬尧多了一份忠义,比丁力多了一份学识,比上海滩上其他头头多了一份善良。

进步青年许文强,两度登上上海滩,一次,背负了沉重的痛,一次,搭上了宝贵的生命。

痛的沉重,在于他不甘于同流合污,他深知民族大义,得知精武门志士被天龙会残害时,他深知不能背叛同胞,他宁愿背叛冯敬尧也要去杀山口香子。

而生命的宝贵,在于他对理想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他要救国救民,也要追求名利,他要在这乌漆麻黑的上海滩中找到自己的幸福。

而彼时的上海滩,显然不是许文强的上海滩,于是他倒在了枪林弹雨中,只留下一个孤寂的身影。

周润发饰许文强

丁力

上海滩的起落沉浮,在丁力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集中,那个挑着扁担卖梨的不修边幅的少年,到最后一集成了上海滩的新主人。丁力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底层人向上爬的希望,而上海这个“冒险家的乐园”,给了他们无数的可能性,让他终于坐上了这个位子。

他爱,却自卑。他恨,却隐忍。他爱冯程程,所以才会因为得不到她的心而心起疑虑,才会因为她和许文强会面而大打出手。

他简单、率真、执着,经历了苦难人生,一心想带着年迈体弱的母亲搬离闸北区,一心想有机会去百乐门喝酒跳舞,一心想过着像霞飞路那般的富足日子。

他穷怕了,苦怕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牺牲一切代价,他没有许文强的锋芒毕露,但却更知道在这个悲苦社会里的进退与圆滑。

吕良伟饰丁力

冯程程

扎着两只麻花辫的冯程程,是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养尊处优,出淤泥而不染的冯程程,笑靥如花,处乱世之芳华的冯程程。她把最炽热的爱给了许文强,或许是英雄救美的感动,或许是一见倾心的缘分。

她以借书的名义去找他,未果,去餐厅,未果,去公司,未果。失落地来到教堂,却忽然遇见他,那就当做巧合吧,无关痛痒地说几句便走开。转角的一场大雪呀,仿佛都看穿了她的心思,于是他的伞撑了过来,雪中漫步,该是少女的心融化了的时分,也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名场面。

她爱得干脆,许文强离开上海去了香港,她也要追随寻访。她爱得隐忍,得知许文强在香港已经结婚,她将痛苦藏于心中不露声色。她爱得决绝,嫁给丁力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为了让许文强心头长出一块叫做“程程”的茧。

而比起冯程程的“爱”,冯程程的“成长”显得更为可贵。她接受新思想教育,希望能够改变社会风气,从香港回来之后,她加入了剧社,上演进步戏剧,她说“女人不一定要结婚的”,又高呼“离婚有什么不可以”。她希望用艺术来推动社会进步,争取女性的独立,她终于深谙世事,又清醒冷静。

于是那一张去往法国的船票,是她最理想的坚持。

赵雅芝饰冯程程

冯敬尧

城府深远、老谋深算的冯敬尧,已经在上海滩中看过了大半辈子的浪奔浪流了,腥风血雨中,他深知在这个危机四伏弱肉强食的世界中要遵守丛林法则。

丁力在闸北的破房子里的墙上贴着冯敬尧的照片,他对初相见的许文强说:“冯敬尧是法租界最有名的有钱人,连法国人都让他三分。他虽然风光,开始也是卖水果出身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冯敬尧这个新闻人物地位超然,令人仰视,更是底层人心中的一个光与梦。

作为黑白两道的平衡,作为一个乱世实业家,冯敬尧不是那种打打杀杀的黑帮大佬,而是笑容满面,长袍马褂,一副斯文做派。

作为上海滩的“前浪”,终于还是被“后浪”们拍死在了沙滩上,时代在变,人总该往前看,冯敬尧被取代,是不可逆的事实。

剧集的最后,许文强与定力在百乐门喝酒听歌聊心事,回想当初,不胜唏嘘。

上海滩走了老的“冯敬尧”,又来了新的“冯敬尧”,新的“冯敬尧”会取代老的“冯敬尧”,也一定会超越“冯敬尧”,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冯敬尧”。

刘丹饰冯敬尧

亦未平复此中争斗:《上海滩》中事

为生存努力向上攀登

《上海滩》虽然大部分都是棚内搭景摆拍,但是人来人往中,却展示出了高度的人文关怀。许文强刚流落至上海,就遇到了一番帮派争斗,而也是这一番争斗,让他遇上了在街头卖水果的丁力。

街头在打斗,街边套圈儿套中一尊金佛像的孩子说了全剧的第一句话“今天一共死了十四个人。”上海滩,人与人斗,佛也难渡,孩童也见怪不怪了。

桌子下躲着两个孩子看打斗

许文强来到丁力的贫民窟,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住霞飞路,去七重天,与冯敬尧握手”,勃勃野心在烂席破被中喷薄欲出。

他终于开始在上海的攀登之旅,只是为了在霞飞路混口饭吃,他就可以勇往直前地混斗厮杀,幸而遇到了许文强,教他穿西装打领带蹬皮鞋,带他成为了冯家的座上客。

丁力带许文强回家

一切的起因,都是为了生存。起初食不果腹的丁力有耐心有韧性,终于是这个来自于最底层的他,站稳了在上海滩的脚跟。

旧时的上海,形形色色,三教九流,莺歌燕舞灯红酒绿,黑帮争斗物欲横流,而社会的底层群众只能靠自己的汗水艰难求生,旧上海帮会斗争的大背景,在这个没有在上海取景的《上海滩》中却被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而旧上海的梦终究是残酷的,江湖腥风又血雨,为了生存,为了理想,谁都要努力向上攀登,莫问前程。

丁力和妈妈住的贫民窟

为名利伪装明争暗斗

丁力杀死金老板,终于认为自己也是一号人物了。

许文强却不以为然,他说“阿力,你做错了,老金一死,我们以后的日子会更加难过。”树大招风的文强和丁力,终于成了其他帮派联合对付的眼中钉。

而他们也终于成为了冯敬尧的好帮手,在冯敬尧手下,许文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伪装,什么叫做潜伏,什么叫做明争暗斗。

从单打独斗,到加入冯敬尧,许文强虽然为冯敬尧卖命,但他知道这并不是他所想要的,这个“无毒不丈夫”的上海滩,这个只相信拳头的上海滩,心中的良知让许文强不得不成为了一个撕裂的矛盾体。

回看历史上真实的上海帮派,称霸法租界的黄金荣、收买人心的杜月笙、狂字当头的张啸林.......当年现实中的上海滩大佬们,何尝不是在斗争中在名利场上崭露头角,留下了扣人心弦的故事待后人说。

许文强做上了“文哥”

为复仇从容重归江湖

在香港避难的时光,大概是许文强一生中最轻松的时刻,他可以打杂做小工,可以隐居人群享受安静的生活,但是没想到这一段静谧的时光还是被打破。赶尽杀绝斩草除根的冯敬尧派人从上海追踪到了香港,残忍地杀了他一家老小。

万念俱灰的许文强踏上北上列车,又一次回到上海。这一次,许文强不再为个人奋斗、不再为权利欲望,只为复仇。

此时压在许文强心中的仇恨积蓄到了极点,他把所有的不甘,所有的苦闷都转移到了复仇中。“我可以不做冯敬尧的女儿”,“我们一起去法国好不好?”面对程程的哀求,许文强面如雕塑,复仇的火焰早已熊熊燃烧,顾不得心中挚爱。

重返上海滩的许文强,让这个“复仇”变得那么脱俗,他更多地是为了心中的一口气,他有机会去和解,他也深明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是他没有原谅,要让冯敬尧的命,要让他身败名裂。因此在最终的决斗杀死了冯敬尧之后,他并没有快乐,并没有欣慰,仅仅是完成了心中的一个夙愿,他也无意再在江湖上厮杀。

善良如他,爱程程如他,临别之前的一次机会,依然没有一起走。

江湖就是江湖,许文强终于还是倒在了江湖。

许文强重返上海滩

许文强乱枪射死,嘴里轻唤“程程”

为未来砥砺振臂高呼

许文强是从五四运动中避难来的上海,北大的高材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抱负和憧憬,救国救民的他知道只有冯程程才是他心中的理想的白月光。

救亡图存中的许文强

他在上海还相遇了大学同学鲁秋白,以笔做枪,大肆揭露资本家的黑幕,丝毫不被金钱和强权所震慑。他的一声声呐喊,正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报国热忱。可惜在旧上海,万般不由人,投机招摇者牟取私利,而青年们却报国无门。

再看冯程程的同学兼前男友陈翰林,一心要改革社会,报考黄埔军校无果,加入了上海巡捕房工作,凭借自己的能力升任探长之职。一心为了理想而抗争的陈翰林,书生意气,显出了当时资产阶级的软弱和腐朽,自己在报馆被乱枪打死。

考军校的陈翰林

还有欧阳汉,一个有理想抱负的话剧导演,想要用文化的力量感召国人,《海鸥》、《罗密欧与朱丽叶》,民智需要开放,思想需要解放,然而这个寻求文化图强的年轻人也被巡捕房抓走,死于非命。

冯程程,这个新女性,终于也参加了革命的队伍,为国之未来振臂高呼,她去劝说欧阳汉“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有活着才可以继续斗争。”冯程程原来才是那个闪光点,在“娜拉出走”之后,一定会完美回归。

文化兴邦的冯程程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上海滩》中情

父女情

冯程程是家里温室中的花朵,她不知道父亲做了些什么,又如何在商场上翻云覆雨,这大概就是冯敬尧对她最好的保护与最深的爱了。

冯敬尧不愿意让女儿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只希望她能够拥有最好的一切,家里只有父女俩的时候,家里是多么温馨,冯程程在父亲面前可以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冯程程有任性,冯敬尧就有多宠她爱她。

冯程程曾问过许文强世界上什么最珍贵,问许文强有没有喜欢的人。而自己的父亲在知道大势已去,想要去天津安度晚年之际,对冯程程说:“你三岁的时候,总是缠着爹在花园里陪你捉迷藏,那时候你日日夜夜想着的就是爹,一转眼都这么大了“,“我到现在才知道,什么最珍贵。只要你平平安安的,那我就什么都值得。”

最懂冯程程的喜怒哀乐的,始终还是冯敬尧。

冯敬尧这一生戎马,最爱他的,始终还是冯程程。

兄弟情

若不是逢这乱世,丁力和许文强很难认识,更难称兄道弟。

许文强提携丁力,住进了大房子时,丁力终于走进了梦寐以求的世界,他说:“文哥,以后是不是带我打天下。”

乱斗中,许文强替丁力挨了一刀,丁力认定了“打死不离亲兄弟”

许文强跟丁力说以后各走各的路,丁力却拿起刀砍向自己的手臂,说了句:兄弟从此再也不欠你了文哥,就在那一刻许文强被感动了,就算是虎穴他也跟兄弟一起进去,聪明的他早知道自己的一切都会毁在里边,却还义无反顾的跳了进去,注定了悲剧。

丁力:我还记得第一次认识你,我带你回我家,那时候,我的家。(放下油灯,站起来,环视四周)比这儿还要破,还要旧,那时候,我老是想着,有一天能去七重天,坐汽车,穿好的,还有,和冯敬尧握手。

△许文强低头抽烟。

丁力:不是你,我就离不开闸北。

△许文强和丁力表情凝重,长贵透过门上的破洞张望里面。

△许文强抽烟。

丁力:甚至穿衣配色也是你教我的。

△丁力苦笑,许文强也无奈的笑。

丁力:你救过我。

许文强:你也想杀我,阿力,一年了。

丁力:不错,一年了,我的梦想也变成真的。但是没有你文哥,哪会有我阿力?

许文强:阿力,都是命运的安排。

丁力:不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许文强:以前的事不用再说了。阿力,动手吧,我不会怪你。

男人之间的友情,比其他情感都来得浓厚,也承载了对错与道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认定了的人就坚定不移。

能左右感情的,无非就是价值观和道德选择。

也难怪有人能直上青云,有人甘愿归田园居。

爱情

(一)许文强&冯程程

冯程程那么爱着许文强,女追男追了那么远的距离,怀春的少女为了自己认定的爱情可以不顾一切,尽管一再掩饰,也难以让那份思念绯红了脸颊。

而许文强,爱得更加深沉,也爱得更不动声色,他知道许文强的女人终不能得到该有的幸福,即便你“不怕做寡妇”,但是责任告诉他爱是克制,喜欢是放肆,于是,他隐忍。

然而她又是冯敬尧的女儿,许文强问冯程程,“你爹是好人吗?”程程答:“对我好的都是好人。”许文强一再暗示“我很坏”,爱我没结果,但是他们的心早已在一起。

最深情的一幕,反而发生在许文强婚后的香港,那深情的一拥,那两声“珍重”,已经超越了所有的言语。即便再也没能在一起,这一生也已足矣。

都说女人是男人最好的大学,而冯程程,是许文强永远没能毕业的那一所,在这段感情中,他完成的是一个“学渣”的觉醒。

(二)丁力&冯程程

丁力根本不懂爱情。他想要的,永远只是他自己,任他如何追求冯程程,都只是满足自己的存在感。

可悲哀就在于,那个年代将婚姻作为向上攀登的筹码可是太常见了 ,他终究需要的是一个婚姻里的玩偶,不尊重女性,全然不顾冯程程的思想和事业,因而他和她冯程程永远是两个世界的人,永远不可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感情的事就是这样,三观不同,只能是互相折磨,永远也走不远。

而冯程程对许文强的失望,对许文强的爱与恨成就了一段破败的婚姻。丁力变了,变得太快了,他的变,是在大世界里将单纯的自我染成了锈迹斑斑,而自己却浑然不察,自我感觉良好。

冯程程大胆地选择离婚,离开上海,而丁力,也会有别的情人相好,妻妾姨太。如果没有觉醒,他终归会成为腐朽的那一环。

(三)许文强&方艳芸

许文强到上海找一个朋友,住在霞飞路五号,方艳芸。

丁力告诉他,方艳芸是上海滩著名的交际花。

如果许文强乐天知命,和方艳芸在一起也不失为一个浪漫的选择,可以灯红酒绿,夜夜笙歌。这个方艳芸,聪明伶俐,有学问见识,懂分寸知取舍,他为许文强出谋划策,做许文强背后的支撑。

谁都看得出来方艳芸是爱许文强的,而且爱得润物无声,初见时,许文强对方艳芸说:“我想把以前北平的事情全忘掉。”方艳芸说:“包括你我之间的感情?”许文强说:“艳芸,你是我的好朋友。”

即使混迹风尘,她也忘不了,在北平上学时的风华正茂,而许文强一定是校园里引人注目的“校草”,引来一片爱慕者,方艳芸便是这其中之一,但许文强保持着距离,把她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而北平那些往事,正是许文强心中的痛,是他想遗忘的那一部分。

但方艳芸,值得在许文强心中有一个位置,所谓红颜知己,方艳芸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四)许文强&阿娣

来到香港的许文强,遇到了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阿娣。

而这一份普通对于崩溃边缘的许文强何尝不是一种安慰,于是阿娣带给许文强的这份安定,使他有了重新做人的冲动,从生死搏斗和歌舞升平中走过,落魄的许文强只想吃一顿饱饭,有一个安稳的生活。

冯程程的再次到来,让许文强动摇了,而杀手的痛下杀手,让许文强在沉默中爆发了。

许文强终究是许文强,他又怎能安心一直守在普通的岁月里,让他所有的进步成空,这样的他会变得没有价值,这样的他连自己也会瞧不起。

这一份血债,催化了他的成长,而阿娣和肚子里未出生的孩子,将会是他一生的痛。

说《上海滩》是一部爱情剧,会显得格局太小。

它没有在爱情上大肆渲染,甚至全剧都没有人说过一句“我爱你”,没有一个吻戏镜头。

在这个情境下的男男女女,何尝不是时代的棋子,一点也由不得自己的选择,对于许文强来说,有一个避风港湾阿娣,有一个知己方艳芸,还有一个一生挚爱冯程程,再加上在运动中失去的初恋晓冬……所有的爱,就这么飘过来,荡过去,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细沙。

好在《上海滩》留白地表达,克制地抒情,给观众多了一些思考,也让人多感受了一份悲凉。

仍愿翻,百千浪:一些难忘的场面

《上海滩》25集的篇幅,留下了许多经典场面,也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等待着继续去被发现,这大概也就是经典的魅力,不多着笔墨,不多说废话,人物之间的对话点到即止,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个眼神,足以让人品味把玩。

(一)

丁力去买花,花铺老板以为他来收保护费。人生的起落,原来可以就在一夜之间:

(二)

程程等文强,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所谓碰巧遇到,其实都是精心设计:

(三)

冯敬尧和女儿的亲子时光,如果没有纷争,该是多么幸福美满的家庭:

许文强与冯敬尧决斗,许文强举枪时,镜头切了一个程程的表情,这何尝不是程程内心的抉择:

……

诸如种种,还有好多场面令人难忘,欣喜的、甜蜜的、刺激的、无奈的、意难平的、郁结在心的……这些真切的情感体验,任凭岁月流转,沧桑变幻,都依然深刻。

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每一次沉默,都足以让人回味。

总结

七十年代末的TVB,把眼光放开到了香港之外,终于筹拍了这部《上海滩》,视角聚焦在民国上海,让人窥探黑帮争斗的血雨腥风,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十多位编剧,十多位导演,日日夜夜的赶工,勤勤恳恳地制作,终于诞生了甜蜜的果实。

吕良伟在他的自传《路是无限宽广》写道:

“我们大约拍到10多集的时候,无线播出了《上海滩》的第一集。播出的那一天,全剧组的人都激动了。晚7点,陈树楷把机器一关,说:“休息!大家去看电视!”我们整个剧组的人,都挤到一台小电视前面去,看播出的《上海滩》。我和同事们挤在一起,看到屏幕上出现了挑着卖梨担子的丁力和许文强;看到上海滩三个字出现,‘浪奔、浪涌’的主题曲唱起来,心里的激动真是没有办法形容。不光是我,我们整个剧组的人看着《上海滩》,一种大家紧密相连的感觉油然而生。每天从早到晚的辛苦,精益求精只因为凝聚了太多的期望。”

时光匆匆四十年,经典依然恒久流传。

这就是《上海滩》,浪奔浪流的《上海滩》,诉不尽的《上海滩》,时代绝响《上海滩》!

我把最近的国产电影看了个遍,劝你们珍惜罗曼蒂克消亡史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封面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喜欢一种电影,看完之后有强烈的表达欲,但落笔却会被一种说不出的情绪笼罩,当影院灯光亮起时,感觉有种面对茫茫荒野的低落和迷惘。

说实话,院线电影已经很久没有给过我这样的感受了。

一直等到年末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和很多非商业片上映后的情况一致,《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口碑两极分化的严重,肯定有很大比例的人觉得影片形式大于内容,故作炫技看不懂。

并不欣赏用看电影标榜高级,但更不能理解一口一个“我不管我就是看不懂”的勇气,不喜欢可以探讨,看不懂就再看一遍,问题有时候甚至不在影片,而是自身多一点。

说回影片。

故事发生于民国二十三年到民国三十四年的上海(1934-1945),横跨了重庆、香港、菲律宾。

一开场就是葛优演的陆先生,因为工人闹事活埋了客串的赵宝刚。

这一幕跟历史上青帮大佬杜月笙活埋了工人领袖汪寿华一模一样。再往后看会发现,《罗曼蒂克消亡史》人物众多,但和历史有一种整齐的对仗:

葛优演的陆先生是青帮老大杜月笙,倪大红演的王先生分明是大佬黄金荣,马晓伟演自然是张啸林,袁泉演的吴小姐投射的是民国影后胡蝶……

袁泉饰演吴小姐

倪大红饰演王先生

而我其实是没那么在意原型的。

乱世中的上海滩,什么事情没有发生过,又有什么故事没有原型呢?

理解《罗曼蒂克消亡史》,重在“消亡”。

里面几乎所有的情爱、关系,全都跌入在历史的漩涡中,极速变化,最后趋向干巴巴的现实,惨烈的遭遇和毫无美感的苟且。既有爱情的消逝,诗意的消失,也有时代精神的消弭。

更具体地说,是某种文明遭遇战争暴力时,发生的令人无限感伤的没落。是某个时代走末尾,礼崩乐坏。

这种消弭,从日本人渡部野蛮地扯下章子怡的樱花耳环开始,带着原罪的后代跑向战俘营,也无法结束。战争催生的野蛮新世界,无情撕裂了旧时代的文明。

人们向往《上海滩》里的浪奔浪流,但黄浦江深偏偏没有浪。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昔日风光那般馥郁,转眼都作古。雨打飘萍的战争年代,无法逃脱命运的禁锢,就要接受命运的禁言。就好像陆先生越过那检查台后,双手举起,站成了一个十字架,沉默,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因为,彼时的活着永远比罗曼蒂克重要。

至于那些痴男怨女一拍即合的过往,家族黑帮血雨腥风的情仇,就都留在了那个被浪费的岁月。

闫妮饰演的王妈被日本人打死

《罗曼蒂克消亡史》正是用最克制的方式呈现最惨烈的暴力与性,它不用宏大炮火场面也将战争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可以说他是对战争创伤的反思,而十里洋场的上海不过是人性蹉跎背后那块上好的幕布和致敬意味的符号堆砌。

影片处处可见向经典致敬的影子,《教父》的先礼后兵,《低俗小说》的无厘头对话,《美国往事》的后座强暴。

昆汀这著名的恋足癖

陆先生将带手的玉镯返还给赵宝刚,正应了教父那句“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破处”一番戏虐后,童子鸡残忍地抛尸荒野,何尝不像《低俗小说》那段关于汉堡的对话?

这与《布达佩斯大饭店》更是何其相似:古斯塔夫·H端着的,是茨威格笔下对古典欧洲的人文精神的留恋,陆先生端着的,是对礼仪秩序、精致美丽的信念。

所以茨威格会自杀,就像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更像明朝灭亡之后,那些辞官隐居、穷困潦倒的文人们,写下《陶庵梦忆》,做着怀念故国的梦。

小儿子跑到战俘营求救

最后战场从上海(中国战场)转移到菲律宾(太平洋(601099,股吧)战场),也让人想起大岛渚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私以为除了与历史进程相合之外,故事地理位置的转变对影片表达也有重要的限定作用。

岛屿象征这与世隔绝,他者即地狱。

常年远离本土大陆征战,参战双方的道德立场容易变得不定而模糊。以至到后来,渡部说他越来越想活着,想活着的念头代表他是一个人,一位父亲,而不是时刻准备牺牲的皇军。

导演程耳

当然《罗曼蒂克消亡史》并不是完满的。

较之处女作《边境风云》较小的格局,导演把玩的结构,玩出了该有的魅力。抛开精心构筑的几何画面,《罗曼蒂克消亡史》在人物塑造上没有绝对的主角,破碎的结构更多像在破坏群像的关联性。好在选角成功,参演演员演技经得起考验,能镇场又出彩。

影片处处可见精心构筑的空间几何镜头,而强迫症似的对称构图和上帝视角的俯拍,并不是由情节推进自然生成。这种导演个人化的趣味是腔调,也要接受观者的费解。

但还是那个观点,产业基础好,电影商品属性日渐强烈的今天,观众习惯挥着打完折30出头的电影票cosplay上帝,习惯于被讨好和被满足。能有个导演拍点自己真正想表达的,而不只是敷衍你只说你爱听的话,已经是影迷能得到的最大尊重了。

我珍视这份尊重。

文丨刘付诗晨 邹密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封面新闻

港台电视剧TOP:最高的10部,上海滩仅排第三,第一是?

10.《义不容情》 《义不容情》是一部经典情仇剧,一同也是一部悲惨剧。全剧以梅芳香冤案局势,又以她的儿子丁有康违法受刑完毕,丁有康在死囚牢房里出世,最后又死在绞刑架上。该剧把兄弟情演绎得透彻而有些残酷 ,丁有康这样丧尽天良的大奸大恶之徒在港剧中也是头一回呈现,温兆伦成功地演绎了这个把人道弱点发挥到极致的人。对照黄日华扮演的大哥丁有健的隐忍克己、有情有义,兄弟恩怨剧自此有了可以拷贝的标准模板。

9.《流氓大亨》 如果说《义不容情》里演得最好的是温兆伦,那《流氓大亨》里演得最好的肯定是万梓良,其实论剧本无缺度来说前者的加工要比后者来的更细致和深化,后者作为雏形仍是显得有点稚嫩和不成熟,但胜在扮演好,其实前者总体的扮演也不错,只是我比较怨念某些人,而本剧里我挑剔得不多

8.《心意无价》 是在初一时中心二台播放的这部电视剧,男孩子对这种言情片兴趣不大,说实话早就遗忘是什么内容了,但主题曲却能一向清楚的记住,由于我的同桌如同很喜欢看,下课后有时会唱这个主题曲,唱得还挺好听。 “我喜欢你爱你却难以开口 ,只好悄然走在你身后。”现在重温这首歌只能感叹芳华的美好了,多希望能懂得珍惜好时光啊!

7.《星星知我心》 回想猛地从未这么明晰,星星知我心根本就是伴着我的长大的那是我8、9岁了当时看的时分就觉得他们会哭,兄弟姐妹爱情深沉除此并没有多大的感受,今日看了她的时间,我才知道是一部好电视剧||

6.《一剪梅》 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是在二十多年前,当时我还在读初一。虽然是个典范学生,很少看电视,但只需片头音乐一响起,我就冲到电视机前,开端与剧中人物共悲喜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赵时俊和沈心慈之间的爱情依然让我长叹连连。他们如此相爱,但却咫尺天涯,相见不能相认。

5.《再向虎山行》 武打港剧《再向虎山行》是小学五年级期间播放的,年少时并没觉得多美观,只对剧情存留了含糊回想。近来在优酷网上观赏了影友上传的精彩视频重温经典,打的特过瘾演的也特逼真,尤其是粤语版的更为原汁原味。对青少年时代热播过的港台剧包含新加坡、日韩、欧美剧集等过目难忘,抛却个人的爱情要素,必须得招认精品典藏真是叫人百看不厌。成人怀旧是由于年少懵懂才最纯真、质朴吧!

4.《八仙过海》 小学时分最迷的电视剧,就是那种神话类的,惋惜那时这样的电视剧数量太少,常常能碰上的就只需《西游记》和《封神榜》,看完之后还想看,可是接下来就是那些村庄体裁的三姑六婆式的情节内容,作为一个小孩子,实在是看不下去那样的东西,所以也只需把心思放在每晚六点播出的动画片上了吧。

3.《上海滩》 看到这个片名,心中就不由得的响起主题曲“浪奔,浪流”,想起的是主人公许文强、丁力、冯程程,乃至冯程程的爸爸,形象明显,好像目见。

2.83版《射雕英雄传》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喜欢83版射雕,只是喜欢自己的年少回想算了。在80年代,精力文娱匮乏,83射雕进入大陆,给那一代大陆人留下的冲击远远不是一部武侠电视剧所能概括的。

1.《大侠霍元甲》 现在再看,这个版本无疑有些小气,特挤有些落后,场景有些狭小,但从编剧到配乐,到人物描写,无疑都是最经典的。无愧开始万人空巷的局势。

周冬雨出品的阳台上被骂圈钱烂片?我只想说句公道话

前段时间,电影《阳台上》的主创在院校做路演时,一观众起身指责导演张猛拍了部圈钱烂片,这一事件也让本就文艺气息十足的影片未映先凉。

看完后,影神也get到了那位观众所谓的“烂”点:

主要人物的关系在影片一个小时后才有交代,碎片化的细节点、缓慢的节奏、慵懒的氛围,都不利于未事先了解大致内容的观众理解剧情,加上导演张猛此次青春絮语式的影像镜头没了《钢的琴》的凛冽与诙谐,可能会使观影体验倍感沉闷。

但讲句公道话,这些非常规的碎片化叙事并不表明《阳台上》就是一部烂片,反而是借男主人公张英雄护家、情爱、成长的三重失败,为观众描绘出一个少年成长失败的故事,并以舒缓的节奏编织出一段新上海滩悲梦。

护家的失败:妈宝男复仇记

在船上聊天时,奶茶店兄弟沈重评说张英雄:“你梦里爽了,醒了却忘了,这梦不白做了吗?”正是这句闲谈,点明了张英雄的个人特点——延宕,即犹豫,想法与行动上的不一致。

作为一个居住在国际化大都市下的上海棚户区贫困人家的孩子,张英雄的主动性显得极为虚弱,而且理想化:在游戏的世界,期盼“国富民强,世界和平”。

正是这样一个将人生理想交给社会的人,恰恰遭到了社会的背弃。此处,张英雄的父亲与《钢的琴》中的陈桂林形成互文关系。陈桂林通过造钢琴以挽回女儿,结果跟那两根象征东北老工业区没落的烟囱一样,瞬间崩塌。而张英雄的父亲也将拆迁当做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结果搭上一条老命。父之没落,相得益彰。

父亲死后,寄人篱下的张英雄找不到工作(也没打算找),喝奶茶的功夫,他无意间通过店内墙纸的缝隙窥视到“杀父仇人”陆志强的女儿,并决定像哈姆雷特般,在奶茶店做工以报家仇,维护家的尊严。

尽管这家不招上海人的奶茶店为张英雄提供了复仇场地,但犹豫延宕的性格,导致张英雄的复仇大业必将以失败告终。板寸,眼含忧郁,张英雄的外貌透露了他“敢想不敢干”的特性,浴室刺杀陆志强的血腥戏码只是少年梦中的意淫。这一行动上的无力感,恰恰也反映出张英雄妈宝男的形象。

被舅舅一家嫌弃,张英雄选择流泪,而不是立马冲出去找工作。虽已毕业,但张英雄一日三餐还得靠老娘,自己没主见,生活能力极差(工作时盖奶盖都没力气)。

那晚,张英雄像小姑娘一样乘着沈重的摩托回家看妈妈。思念母亲的心理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对母亲过度地依恋(恋母)。本想保护这个家的张英雄,在与母亲难以割舍的依附下再难摆脱这个家。

名字理想大气,性格羸弱不堪,“英雄”也注定是一个时代压制下的戴着枷锁跳舞的人。

情爱的失败:傻子引发的性启蒙

懵懂男孩一般都会选择片中的奶茶店收银员,楚腰卫鬓、千娇百媚,绝对的性感尤物。然而,一声不吭的张英雄却一反常态地看中了由周冬雨扮演的智障陆珊珊。

除复仇外,张英雄也被动地对陆珊珊产生好感。在他的习性中,绝不可能主动跟女孩子产生关系,他必须在其他实践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与异性发生碰撞。而对陆珊珊的追求,又暴露了男性择偶过程中的权力倾向。

因为陆珊珊年纪较小,而且智商只有十岁,思想单纯,选择智障做女友(性启蒙),而不是选择性感御姐,主要因为前者比后者好驾驭。而且,一个对母亲极度依恋的男孩,也会刻意回避强势的女生。张英雄喜欢陆珊珊实际上是自己软弱被动型人格的正常反应。

在与陆珊珊交往的过程中,张英雄会有作为男人的成就感,摆脱阴柔气,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与其说《阳台上》拍的是恋爱的戏,倒不如说它是一部情欲电影。

例如,有一个陆珊珊把酸奶吃得全身都是的镜头,恶心的不适感冲击着观众的心理。该镜头的前一场戏展示的是一滩血,以及张英雄呕吐的画面。由此联想,吃酸奶这一动作配合之前的镜头,构成情欲隐喻:一滩血像是张英雄试图夺取陆珊珊贞操的性暗示,然而最终还是一吐了之,让情爱在直观的生理冲击下走向滑铁卢。

每次周冬雨出现的时候,前后的镜头内容都有所呼应,画面内容在镜头的一张一弛中映射人物交流中的一呼一吸。

除了镜头的肉体化,影片色彩的运用给人以情色的意味,粉色的情欲、红色的危险以及绿色的天真,尽显挑逗之感,美妙而直观地引燃男性荷尔蒙。

导演通过内容、镜头,展现了张英雄在这场复仇之路上情欲的起起落落。当他从身后想抱住陆珊珊时,女孩手中的煎饼跌落地面,少年这才发现女孩同自己相似的无力感。

雨水冲刷着废墟,而这场无疾而终的性启蒙,也反映出张英雄的情感状态终究是一场梦游太虚幻境般的意淫:敢想不敢做。

成长的失败:海上梦魇中沉默的许文强

影片关乎张英雄成长的故事,而这一兜兜转转的成长,以失败告终。

作为一个阴柔的男性,张英雄的成长必定得建立在父权上,摆脱原本母亲的束缚,离开那个完全由母亲娘家(父亲死后寄居在舅舅家)构成的家庭环境中。所以,张英雄必在复仇或者情爱上完成一次突破,才能宣告成长。

很多观众觉得,张英雄丢掉水果刀,是与自己的和解。然而,作为片中“复仇”的象征,刀是张英雄自我成长与父权建构的重要道具,丢掉刀,是成长的放弃。另外,意图对陆珊珊下手,也是通过阳具来建构父权,而最终的放手,意味着张英雄从少年向成人转变的二次失败。

除了张英雄成长的失败外,东北打工仔沈重的英雄梦也在兄弟的“背叛”下幻灭。

当他跟“湖南冯程程”颠鸾倒凤之际,张英雄看到了好兄弟在自己推荐给他的小天地——“东方皇帝”号轮船上,与爱人共享云雨,还穿着自己的新鞋子,反观张英雄却连个“港督”(傻子陆珊珊)也搞不定。

内心极不平衡的他向老板告发了沈重带自己做小偷,以及沈重跟前台同事的情事。这里,互文再次产生:一个东北爷们本想着像许文强那样死在百乐门门口,潇洒走一回。有趣的是,沈重最终如愿以偿,他确实像许文强一样,受到兄弟丁力(张英雄)的背叛,只是百乐门变成了厕所,灯红酒绿成了腥臊恶臭。

就张猛一以贯之的时代落寞语境来看,此次《阳台上》借助少年复仇成长的故事描述了昔日上海滩神话的失语。

那是个热血英雄浪奔浪流的年代,可惜,百年后的上海虽还是那个上海,只是暗淡的百乐门、残垣断壁的弄堂棚户,早已不见上海滩昔日的风采,而那阳台上的妙龄小姑娘,也成了智商停留在10岁的不愿长大的孩子。

试问:又有多少人回得去那个弄堂口,望一望亭子间的阳台上?

什么样的影像记忆是上海的请回答1990

电视剧《繁花》海报。

■记者 柳青

王家卫执导电视剧《繁花》,开机两年零两个月后,发布第二支预告片,不到一分半钟,像水库开闸,放出浪奔浪流的1992年黄河路往事。这符合金宇澄的心愿。当年他被问及“希望王家卫拍出上海的哪些日常”时,明确说:“比如1990年代的黄河路,那些金碧辉煌的色彩和粉色灯光交替……走黄河路总有一种感觉,在和平的年代,古今是一样的,一定的空气光照湿度温度下,所有五花八门的动植物、微生物都出来了,就是上海话‘市面’。”作家带着哀怜和幽默的心意,仔细观察并记录了“五花八门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对话一来一去,当代小说形态和旧式说书文本的夹层里开出了《繁花》。

金宇澄自谦,他对王家卫说,现想来当年的繁华,说和写是随便的,难的是镜头表达,因为镜头是实实在在的。其实,回望30年前上海“闹哄哄的辉煌”正发生时,“实实在在的镜头”是存在过的,虽不似后来的《繁花》浓艳,却以“在场”的优势保留了一份关于“上海市面”的影像志。时过境迁,那些画面和故事,与《繁花》暗暗呼应,在日常生活琐细的特征里辨认上海这座城市的内涵,沉淀着市民社会里独特的审美记忆。围绕着一座城市的美学度量衡是流动的,有“长恨歌”余音绕梁、“电波”永不消逝,也有改革开放以后喧嚣的烟火气里,“繁花”迷人眼。

欣欣向荣底色上的一抹乡愁

《繁花》开篇,沪生路过静安寺菜场,被陶陶拉进大闸蟹摊位,陶陶讲市井风月,三言两语,话锋转过,挖苦沪生的婚姻:“白萍出国几年了,也不离婚。”阿宝与沪生独处,免不了问:“白萍有消息吧。”1993年,胡雪杨执导长片处女作《留守女士》,开场一段旁白:“大城市掀起出国热潮,留下来的家眷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1996年,张弘和富敏执导的电视剧《上海人在东京》播出。来易来去难去,是那时的日常。

沪生与白萍电话,白萍追问沪生怎样想她,沪生不响,白萍挂了电话。终究是罅隙已深。《留守女士》也开始于越洋电话,乃青从新闻里听到旧金山地震,她挂念丈夫,然而电话接通,那一头是陌生女子的声音。沪生或乃青,他们的故事无关破解配偶真相的悬疑,沪生自陈“自从父母出事,我就明白了,一切毫无意义”,《留守女士》少了悲凉和虚无,更多是细腻地追索一个女人在剧变的环境里萍踪无定的心迹。电影里有一场接一场的酒局、饭局和舞会,在这些分易分聚难聚的场合,留守的人离开,离开的人回来,回来的人再度离开,留下来的人们同病相怜终又分道扬镳。对比同时期张艺谋导演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胡雪杨后来导演的电视剧《半生缘》,《留守女士》在制造的“上海印象”是反传奇和反奇观的。镜头里是正在改变中的城市尚且不确定的风貌,八万人体育场和内环高架尚未建成,华亭宾馆是大型工地的背景,然而导演并不满足于留下自然主义的市容纪录,影像敏锐地描摹着当时上海和上海人的精神意态,捕捉到欣欣向荣底色上的一抹乡愁,一边破釜沉舟,一边别有幽愁暗恨生。《留守女士》与《繁花》殊途同归于同一种魅力,创作者以理解之深情面对着似乎无序的城市众生相,照单全收了乱哄哄的立场,并不试图居高临下地给出标准答案。

小市民计较中的世情悲喜剧

《繁花》里,沪生和梅瑞恋爱,互为对方备胎。沪生的未婚妻白萍,“别人介绍的,优点是有房子”。梅瑞也有一个以结婚为目标的男朋友,“北四川路有房子”。陶陶为风月所累,精疲力尽时跌落小琴的温柔乡,以为是余生寄托,但小琴另有所爱,万般绕指柔是图他的票子和房子。嘈嘈切切的故事讲到最后,沪生和阿宝的发小小毛,临终时为了莫干山路租赁房的过户,一家人在医院里闹出好大一场风波。

在1990年代的上海,“房子”是戏剧发生的场所,更是无可回避的戏剧主题,小市民为寻片瓦遮头而穷尽心思螺蛳壳里做道场。《繁花》阡陌交错的地图写作,层迭铺陈“住哪里”“搬哪里”“和谁住”无数是非背后琐细的人的戏剧。这样层次丰富的世情悲喜剧,在彭小莲导演的《假装没感觉》也出现过。巧的是,扮演阿宝的胡歌,在《假装没感觉》里是惹动主角阿霞少女心思的邻家男孩。

《假装没感觉》上映于2002年,小说原作是徐敏霞在1998年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作品。未满18岁的作者写了一对母女艰难安居的苦涩故事,导演以朴素克制的影像表达,延伸了原作中涉及阶层、性别和代际的思考。电影里,少女阿霞和母亲从一个“家”到下一个,居无定所,她们栖身的房子和街区,组成上海多层次的城市景观,也是经济能力和阶层地位的具象化。阿霞和母亲被冷漠的知识分子所弃,离开了看得见城市天际线的高层楼房;姑娘唱着“回家”来到苏州河畔新式里弄的外婆家,然而三代人挤两间厢房,那里不是她和母亲的安身之所;几经周折,母亲和父亲谈判得到的一笔补偿,母女俩以此买到“自己的房子”,虽是陋室,却能推窗看见苏州河上的四川路桥和远处的东方明珠。《假装没感觉》之后,彭小莲接连拍了两部更有野心的“海上传奇”,是深入历史纵深处的《美丽上海》和《上海伦巴》。但她对上海的感知与表达,最有冲击力的意象是看似平实的《假装没感觉》里反复出现的苏州河湾——流水潺潺,驳船来来往往,风平浪静中蕴着不断向前的恒力。恰似这座城市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眼看起高楼,眼看宴宾客,斤斤计较的生活是此地皮相,内里的韧性才是特有的精神气质。

1996年,李欣导演了《谈情说爱》,因为电影不拘于常规的叙事结构,以及片中反复出现的梧桐街道和花园洋房,这电影一度被指责“自恋倾向严重”。现在看起来,交错时间线程的叙事虽有过时的炫技感,但碎片化的短叙事灵活地从一段关系滑动到另一段,年轻的创作者以宽宥的伦理尺度,不作回避地记录着欲望年代的青春轶事,影片并不试图从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里“升华”出意义,却透过看似浮浪的情绪,显现了现代生活复杂且不确定的光谱。

《留守女士》《谈情说爱》《假装没感觉》……凡此种种与1990年代有关的往事,到了老练的“说书人”金宇澄笔下,“人生往往就这样乱,这样无序,在城市生活中,这样的聚散是普通人经历的真实情景,因此这样的无意义成了一种意义。”作家以冲破惯例的写作召唤一个冲破惯例的年代,这也是王家卫面临的挑战——他能多大程度冲破镜头表达的惯例,电视剧《繁花》会是让人信服的上海版“请回答1990”?

来源: 文汇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