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为什么快播打不开(快播王欣带来的新产品,还没正式上线就被封了!)

导读 为什么快播打不开文章列表:1、快播王欣带来的新产品,还没正式上线就被封了!2、单身狗福音!QQ这些新功能,用了分分钟脱单3、快播王欣进去这3年半,他都错过了什么?4、为

为什么快播打不开文章列表:

为什么快播打不开(快播王欣带来的新产品,还没正式上线就被封了!)

快播王欣带来的新产品,还没正式上线就被封了!

12号,前快播CEO在微博宣布将要推出一款社交产品,而配图为王欣最新创建的“云歌科技公司”的团队照片,也发表了关于社交产品的见解。

王欣表示:新的社交产品应该能让朋友圈重新建立连接,我们不需要一款像微信一样场链接的聊天沟通产品。而短连接的产品能够解决社交实名化最核心的痛点。

随后王欣预告新应用将在15号发布,取名“马桶MT”

其实这款社交软件就是咱们微信里"附近的人和漂流瓶"最主要的内核就是匿名社交,有没有想到些什么?其实你想到的就是这款软件让你想的,感觉有些像在走在一个边缘的产品,有点离不开快播的影子。

尤其在主页所谓宣传的“人脉暗网”“暗网”你能想到些什么?同一天还有锤子带来的新社交产品和抖音带来的新社交软件,但是这两家的风头全被快播抢没了。

目前“马桶MT'已经开放下载,安卓可以直接下载安装,不过苹果用户必须授权信任才可以使用,并没有正式上架苹果应用商店。风头最大,也是最惨的。

这款应用还没有正式上架的时候,就被微信封杀了,所有的马桶链接全部封掉,腾讯一点机会都不给,王欣称正在和微信团队协商沟通,而微信封杀给出的原因的是涉嫌“色情,红包的激励机制违反微信规则”王欣表示很冤!

最惨的是正式上线后,在IOS链接下载后,用户登录需要收取验证码才可以登录,而绝大部分用户收不到验证码,就算收到了验证码,也登陆不了。甚至一些运营商也是直接封掉这条路。目前官网也发布公告说因为服务器压力太大而导致此次用户登录不了。

小编想说,其实王欣卖的什么药,大家都知道,只不过现在这种玩法是不是有点带来歪风了,当年快播的P2P技术绝对是一流的,为什么王欣不能把自己的功夫用在实质应用上。像马桶MT这样的边缘化匿名社交应用监管一点不会放过的。

几乎是同一天,锤子的"聊天宝“王欣的”马桶MT“抖音的”多闪“三款社交产品同时面世,虽然目前社交产品微信第一,但是这款蛋糕总会有人不断的在尝试突破。

王欣的产品还没上线就被封杀,着实可怜,但是也不值得怜悯。锤子最近经历了这场风雨,不被看好。而抖音的新型社交产品依然还是主打短视频,希望能够带来创新。

单身狗福音!QQ这些新功能,用了分分钟脱单

互联网像是一部纪录片,每天播放着各大软件App的生老病死。

在纪录片的二十年里,消失了许多让无数网友透支身体、深夜狂欢的神器。

快播、暴风、千千静听.....

也有任风吹雨打、大浪冲刷,仍屹立不倒、力争上游的大爷级App。

它便是——QQ。

整整二十年,一直坚持更新从未中断,堪称感动App界的“互联网史诗级劳模”。

这不,昨天QQ又更新一个全新版本“8.1.3”,加入一大波功能。

这些功能新鲜又实用,小雷用过后第一感觉就是:纯粹为年轻人打造。

当然,光吹你们是感受不到新功能的魅力滴。

下面,由小雷带你们游览欣赏一波~

视频浮窗播放

以前QQ视频通话,有个很麻烦的地方。

在视频途中突然有好友发消息来,如果你要回复,必须先把视频关掉,让人恼火。

现在不一样,QQ推出名叫“视频浮窗”的新功能,能把视频缩小为浮窗。

一边和A好友视频,另一边和B好友文字聊天两不误。

视频浮窗能在界面上任意移动,不怕被遮挡视野和影响操作。

聊天界面、主界面、动态界面全都行。

小雷意外发现,只要你不关闭浮窗视频,它能显示在任何界面上。

不管你是看微视、看新闻、刷空间亦或做出不可描述的操作,浮窗依旧在那。

还是上B站欣赏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亦或去知乎阅读新编的故事。

浮窗视频,永远陪着你,不离不弃。

这个新功能,贼适合异地的情侣党们。

开着QQ浮窗视频,一起看同一部电影,遇到精彩之处、感人之景,即时分享交流。

消除相隔千里的陌生疏远,仿佛彼此就在身边。

一起听歌

另外一个新功能“一起听歌”,同样适合情侣,还有朋友等等。

功能的作用如同名字描述那般,让你和好友一起听歌。

使用方法很简单,首先进入好友聊天界面——点击右上角的“设置按钮”——再点击“一起听歌”。

便会进入选歌界面,不过这里有个坑。

开始小雷以为随意点击一首歌曲的图标,就能和对方一起收听。

后来捣鼓了一会才明白,特么要点击歌曲右边的“ ”,将歌曲添加到“播放列表”。

再点击播放列表右方的“开启”,方能成功和好友一起听歌,步骤有些繁琐。

启动一起听歌后,双方的聊天界面顶部出现一个“歌曲栏”。

如果你不想听或是听厌了,能在这换歌或关闭播放。

聊天消息位置里也会弹出一个歌词浮窗,可随意移动或去掉。

小雷仔细研究了下“一起听歌”,猜测它的曲库应该来自QQ音乐。

大家都知道,周杰伦的歌曲版权全被QQ音乐买走,一家垄断。(咪咕除外)

在新功能里搜索“周杰伦”时,却有一大波周杰伦歌曲涌现而来。

对老年杰粉们相当友好。

而且一起听歌贼贴心。

支持同步多个音乐收藏列表,如空间收藏、我喜欢、默认收藏、QQ炫舞等。

意味着你在QQ里收藏的音乐,统统能分享给好友,和他们一起听,不必一个个搜索。

还有“定时播放功能”,24小时皆可设置。

想一想,一天忙碌过后,瘫倒在床上。

此时对象点播一首经典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邓丽君曼妙深情的嗓音缓缓环绕在耳边。

荡涤走一天的疲惫,丝丝暖意流淌心间~

当然,如果你和小雷一样,属于万年单身狗。

亲,这边建议您和好友一起收听《柠檬树》。

打卡相机

视频、听歌、自拍,QQ交友三板斧。

视频、听歌都有了,自拍又怎会少。

这次更新QQ新增了一个叫“打卡相机”的自拍功能。

点击主界面右上方的相机图标即可启动。

别以为这只是普通的美颜自拍。

看到最下面那一栏花花绿绿的图标没,全是五花八门、鬼斧神工的“滤镜”。

其中最朴素的白色“魔法棒图标”,是所有滤镜的大合集。

手指往右滑动打开白色魔法棒,你会看到成千上万已分类好的滤镜。

最新、打卡、装饰、表情包、迪士尼公主、趣味等。

没有你不喜欢,只有你找不到——QQ打卡相机。

比如小雷就找到一个妖娆妩媚又不失英气阳光的“SUPER”滤镜。

自拍完后可以直发QQ空间、好友等,让你的盛世美颜传遍QQ每一个角落。

语音消息支持转文字和声/文同时发送

语音转文字功能,能将超长语音转化成文字发送。

可不是以前的把好友语音转为文字,而是将自己的语音转为文字发送给好友。

就像下面演示这样。

操作也没什么难度,在录制完语音后,手指别松开,朝左滑动。

QQ即会自动把语音转为文字,不过小雷测试了下,目前只支持普通话。

比较人性化一点是,你可以把转化后的文字和语音同时发送给好友。

效果像这样。

其实语音转文字也不是什么新鲜功能了,微信早在6月份开始内测。

8月初正式上线,人家语音还支持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种语言,比QQ的强不少。

群聊天窗口左滑查看群友卡片

在群聊天界面,任一位置左滑,可以查看群员的卡片。

卡片内容包括:星座、入群时间、地区等。

不过是之前左滑查看“好友卡片”的扩展版,从好友延伸到群员。

挖掘对方信息,制造话题、便于交流之类罢了。

玩过一遍QQ新功能后,小雷觉得QQ这个老家伙越活越年轻。

一起听歌、打卡相机、视频浮窗等各种天马行空的新功能,全是为年轻人打造。

而且都指向一个目的:方便交友。

实用方便同时又迎合主流QQ用户的需求——处CP。

不得不给QQ点个赞,真的是在全心全意为用户着想。

再回头看看微信,简直就是当代明学家之典范。

夜间模式,没有;语音进度条;没有;语音倍速,没有;群收纳,没有.....

总而言之,你想要的我都不给——明学大成者?微信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离不开微信,小雷只能默默祈祷微信能听取广大用户的诉求。

大发慈悲,早日增加点实用功能。

快播王欣进去这3年半,他都错过了什么?

近日,王欣出狱了。当天晚上,他的3位70后铁哥们——欢聚时代CEO李学凌、58赶集CEO姚劲波、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给他置办了一个接风宴。

从左至右:姚劲波、王欣、何小鹏、李学凌

据说37岁的王欣依然有“想干成点事儿”的心气儿,席间,他还跟三位大哥聊起了时下火热的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何小鹏都忍不住在微博上写道“坚信不久将来,江湖中会有王大师的下一段的传奇故事”。

看来王欣在踏踏实实过完春节后,就可能会有下一个创业项目了。

王欣进去这3年半,他都错过了什么?

2014年的时候,互联网思维还很火,那是一个不开特斯拉就显得没逼格,不读《三体》就不懂降维攻击,享受不了雕爷牛腩就会被怼“味蕾没打开”的大众创业时代。那时移动互联网至少还有3年的红利期……

王欣进去这3年半,中国的互联网江湖又重新排了一次座位:BAT变成了AT,小巨头里TMD崭露头角。

创业者的To VC模式也变成了To AT模式,几乎每一次行业淘汰赛的最终胜出者背后,都会有AT的身影。创业也不再是Copy to China,而是Copy from China,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模式开始领先全球,同时国内市场也走向了饱和。

王欣这次出狱后可能会发现,自己依然有技术、有钱、也有资源,但用户却不够用了,获取用户的成本已经变得极大。他如果要二次创业,需要面对的会是阿里与腾讯这两强,以及戴威这些90后创业者的前后夹击。

王欣进去这3年半,至少错过了6个创业风口:O2O(包括各种上门服务)、视频直播、共享单车、无人零售、区块链(包括各种用技术割韭菜的现象)、人工智能。更不用说AR/VR、电动汽车、内容付费还有最近兴起的撒币答题模式。

每个创业风口留给创业者的窗口期越来越短:从1年到1周。

王欣进去这3年半,他的兄弟更有钱了:何小鹏二次创业了,几天前刚刚融完22亿元B轮融资;姚劲波与李学凌也入选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富豪榜第37位和第30位,两人的财富总和高达156亿元。

王欣的另外一个“好基友”陌陌唐岩,在2014年12月也带领公司在美国上市了,如今身家81亿元,是他们5个人中最富的。

但这些混的不错的兄弟没有忘记狱中的王欣,2015年6月,王欣妻子曾发了一条“老公你好吗”的长微博,李学凌、姚劲波、何小鹏、唐岩等人悉数为她打赏。

王欣进去这3年半,贾跃亭来了一次生态化反:不过王欣可能感受并不深刻,因为他进去时,贾跃亭在国外,他出来时,贾跃亭还是在国外……唯一不同的是,如今乐视被“忽悠瘸了”。

王欣还能干点啥?

据中国企业家的报道说王欣曾经在监狱中研究过AR、VR和区块链。并且重点关注了迅雷推出的玩客币,想从中借鉴一些东西。不过可惜的是ICO目前在国内已经被列为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了。这方面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

王欣会投靠曾经快播的天使投资人周鸿祎吗?——去年11月360公司还推出了一个短视频项目,其LOGO像极了曾经的快播,媒体和网友们纷纷猜测这是否是在给王欣的出狱提前铺路。

不过听昨晚何小鹏的口气“江湖中会有王大师的下一段的传奇故事”,貌似王欣独自二次创业的概率比投靠某个大佬的概率更大一些。

王欣独自创业能做什么呢?如果再做短视频,王欣会发现他将面临抖音、快手这样的新对手;如果按照网友们“我欠快播一个会员”的想法去做收费视频平台,王欣也会遇到爱奇艺这样的老对手。

今天还有投资界爆料说很多投资人都想投资刚出狱的王欣,并打趣道“现在的天使投资,要从监狱抢起了”——

投资界爆料

如果王欣想拿投资,他身边的姚劲波、李学凌、何小鹏、唐岩能拿出的钱就已经够多了。

不过小爆觉得目前最合适王欣的去处,应该是某家投资公司,很多失败或失意的创业者都曾借投资机构短期过渡。

比如2008年被老周踢出360的傅盛,曾经短期加盟经纬中国疗伤;比如2010年创办小米前的雷军,曾经自己做了两三年的天使投资人,边看项目,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领域;当然也有像朱啸虎那样,创业失败后,直接转型成为了长期的投资人。

王欣需要这样一个缓冲期,去熟悉现在瞬息万变的创业大环境,伺机而动。

王欣的境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在谈到王欣的人生境遇,以及观察了中国许多大佬的创业故事后,小爆得出一个结论:34岁之前无大佬。

前阵子自杀的80后创业者茅侃侃也是在34、35岁的年龄遇到了坎儿,十分可惜。这个坎儿有的创业者没能迈过去,因此一蹶不振;但有的人迈过去了,最后成为了大佬——

比如史玉柱在1997年35岁时,巨人资金链断裂,欠下过2亿元债务;

比如马云在1998年34岁时,北漂第二次创业但遭遇失败,他和团队成员在一家破旧的小酒吧里一遍遍的唱着《真心英雄》,最后一起抱头痛哭,然后灰溜溜回到了杭州;

比如李彦宏在2002年34岁时,还在苦苦的为百度寻找未来的方向,当时因为互联网泡沫出现,百度与门户正式决裂,转型独立做搜索困难重重,李彦宏甚至在美国向妻子马东敏求助说“我需要你,你回来帮我吧”;

再比如刘强东在2008年34岁时,京东曾濒临破产,他觉得无法面对员工,焦虑的一夜白头。

这些如今人前光鲜的互联网大佬们,在34岁时都曾面临“看似过不去的坎儿”。34岁之前,他们不是大佬;34岁之后,他们有了成为大佬的潜力。

褚时健那句话说的好: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2014年,34岁的王欣被抓,面临牢狱之灾,依然应验着这个创业者的“34岁考验”。

王欣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

3年半后的今天,王欣出狱后收获的是坚守家庭的妻子、接风洗尘的大哥们,一呼百应的网友,以及热情追捧的资本,他的未来才有更多的想象力。

为什么中国版Clubhouse逃不开被玩票的命运?

文 | 熊出没请注意

Clubhouse是什么?

是接下来一周我们必须赶制出来的产品。

调侃照进现实。

从年前火到年后,从国外火到国内,Clubhouse成了现象级产品。细细观之,Clubhouse的火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程是其自身的一夜爆火,目前疲态已显。后半程,则主要归功于国内复制者的接力。

主流大厂,微博、快手等平台趁着热度,有意无意地组织起了大V连麦活动;创业公司、投资机构不谋而合盯上语音社交,誓要搞出一个“中国版Clubhouse”;中等体量的公司最为激进,团队加班加点进行像素级致敬,上线App。

坊间流传,除了目前已经露面的这些,还有数十个同类项目正在路上。不出意外,接下来的两周,语音社交的狂欢将再迎高潮。

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风口之下的狂欢和成功是相互独立的两码事。即便大厂、中厂、创业公司齐上阵,也依然无法掩盖中国版Clubhouse难产的事实。

大厂集体“薅流量”

有钱任性的大厂,对待风口的态度向来明确:做不做成不重要,热闹该凑还是得凑的。也正是出于此点,大厂追风口的诚意远不及同赛道的其他竞品。

借着Clubhouse的东风,春节期间微博、快手的相关举动就显露了大厂大厂面对新兴风口时的典型心理——广撒网,多敛鱼。

2月12日,大年初一。距离Clubhouse蹿红已经过去十天有余,快手策划的语音直播活动《大家说》开播。每天找来不同的名人大V,在聊天室以音频对话的形式进行直播。期间观众可以围观互动,上麦参与聊天。

对照Clubhouse的room,不得不说,快手聊天室有语音社交那味了。无独有偶,与快手同期,微博发起了#直播连麦春节档#。玩法基本一致,大V连麦直播,观众举手上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玩法蹭了语音社交的热点,但是微博、快手两场活动仅仅停留在Clubhouse连麦的基本功能,未做深入探索。所以,与其说发力语音社交,不如说是在自己平台上打了一个“补丁”。

并且,打“补丁”对于大厂而言,是件十分省力的事情。“从玩法上看,快手、微博的连麦聊天和Clubhouse相似,但实际上还是不太一样。抖音、快手之前就有语音房,微博的连麦直播也不是新功能,这样的语音房与多年以前的YY、9158等产品是一脉相承的”,早年开发过社交App的Tom向熊出墨表示。

跟进热点而又浅尝辄止,细数过往,大厂向来都是如此。究其原因,他们瞄准的并非产品创新,而是风口背后的热度、流量。

例如三年前那场直播撒币风潮,王思聪“带货”之后一夜之间爆火,国内主流互联网公司加班加点跟进,全网共同推动一场流量狂欢,流量到手、热度消散之后,只剩下一地鸡毛。事件推进节奏一致,蹭热点引流屡试不爽,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借助本次Clubhouse点燃的语音社交,快手和微博收获了预期中的流量。数据显示,快手《大家说》直播在线观看总人数场均超过4000万,微博#直播连麦春节档#话题收获了2.9亿阅读。

流量导向之下,资金、资源优势明显的大厂轻松跟上热点,产品方面却少了应有的笃定与诚意,这注定了大厂与中国版Clubhouse无缘。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每次社交领域起了新的风向,阿里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即时通讯火热时,阿里推出过来往。音乐社交走红后,阿里发布唱鸭、鲸鸣。校园社交领域阿里布局了real如我......

不同于其他大厂敷衍地打补丁,阿里的策略则是坚持上线独立App。这次也不例外,2月9日,阿里旗下的Meetclub官微发声,中国版Clubhouse即将上线,阿里的同学正在加班加点赶工。

阿里对社交领域的渴望和坚持,丝毫不比社交专业户腾讯差,尽管无数次被媒体评论为“阿里没有社交基因”,但还在不断尝试的路上。正因如此,阿里打造中国版Clubhouse的成功率也存疑。

门槛太高,创业公司熬不到最后

大厂醉翁之意不在酒,那是否意味着用心做事的创业公司有了更大的赢面?

理论如此,可是,受实力所限,创业公司笑到最后的希望十分渺茫。如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所讲,“中国创业基本都是抄美国,从抄的角度来讲,抄这个产品的创业门槛太高了。”

前文提到,音频社交在中国并非新鲜产物,技术不会成为创业公司入局的最大阻碍。前熊猫直播联合创始人庄明浩也认为,“国内复制Clubhouse的技术难度很低”。这也给了创业团队盲目自信的底气,业界消息称多个音频社交项目都在酝酿之中。

然而,庄明浩的观点还有后半句,“从结果看我持悲观看法”。

结合Clubhouse的产品特性以及中国音频社交的发展环境来看,技术之外,资金、运营才是将创业公司挡在门外的真正门槛所在。

首先,和其他产品一样,语音社交App上线前期吸引用户离不开铺天盖地的推广。并且,该类产品的拉新对名人的依赖性较高。Clubhouse蹿红的导火索是马斯克的带货。对话吧前两天的刷屏,亦是受各路大佬所带动。

身为创业公司,资金自然是其短板。凭一己之力跟不上烧钱抢市场的节奏,且目前Clubhouse也没有可靠的盈利方案供国内复制者参考借鉴,若再找不到投资机构供血,推广活动无法铺开,请不来大佬站台,创业公司很可能倒在起跑线。

百团大战、网约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等等,过往每一次风口都是如此。以烧钱换市场套路用到极致的共享单车为例,早期野蛮生长阶段,创业公司之间拼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谁有更多的钱烧。天使轮数百万人民币,A轮数百万美元,B轮数千万美元,C轮之后数亿美元,一年两轮融资方才烧出来一个ofo。

问题来了,资本对待音频社交是否有足够的热情?答案或许是否定的。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近日就资金成本指出,“这对创新公司来说也很难了”。要知道,面对音频社交态度谨慎的朱啸虎,恰是那个在共享单车大战中砸钱砸的最凶,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人。

其次,烧钱大战过后,运营是支撑音频社交产品长续的核心能力,这也是创业团队的短板所在。

“马斯克过来之后,氛围是不是真的很好,这才是产品的厉害之处。对于KOL讲说,平台只是一个发声工具而已,特别不重要,因为KOL无论在哪发生都会有人过来听”,Tom告诉熊出墨,“平台的产品结构如果能够承接好KOL引来的流量,把他们自然地区隔起来,让他们社交起来,这是很可贵的产品力。Clubhouse在这点上是非常强的,确实形成了一些有社交氛围的房间。”

这也正应了周亚辉的观点,“这个产品的运营难度是很高的。我特别不建议创业公司做,这个产品留存很差,所以创业团队会死的很难看的。”

并且,用户增长对应着团队挑战难度的提升,接踵而至的便是生态变差、劣币驱逐良币、监管压力等等一系列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阶段国内音频社交用户多为互联网圈内人士,关注话题、认知程度较为统一。而破圈之后,各个圈层用户质量不一,针对不可控的聊天内容,如何在聊天室和用户之间进行合理的匹配?

综上,创业公司在中国的Clubhouse的赛道里,资金实力、运营能力都无法支撑他们笑到最后,大概率将沦为风口之中的第一批炮灰。

复制粘贴,抄作业的中厂抄不明白

大厂、创业公司说罢,夹在中间的中等体量的互联网公司成了全村的希望。

与大厂比,中厂的根基不如大厂牢靠,倒逼他们在追逐风口时投入更多精力。所以,通常情况下中厂会顺势推出独立App作为子产品,一旦成功,将其纳入产品矩阵,这样就多了一个可讲的新故事。

与小厂比,中厂的优势很明显,已有的业务基础使得资金、运营都具备了一定的保障。

比如,映客公司研发团队加班加点开发出的对话吧App,于除夕正式打响了打响了中国Clubhouse的第一枪。上周,映客创始人奉佑生、朱啸虎、周亚辉等人在对话吧的一场对话中透露,映客为打好音频社交之战准备了40亿。

国内第一枪由奉佑生打响是在意料之中,社交就是奉佑生的老本行,蜜live、映客等产品也证明了奉佑生在社交战场的实力。并且,奉佑生提及,“我们认为首先跑的是速度,这种产品其实是指数级传播的产品,所以要求速度。”

但跑得太快的问题是,灵魂落在了身后。根据对话吧目前的状态来看,抢在第一交作业的映客似乎也没想明白该怎么玩。

产品形态方面,对话吧对Clubhouse进行了像素级拷贝。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对话吧又只是对Clubhouse拷贝了大概,设计简陋、操作逻辑不顺、卡顿等问题在所难免。

更重要的是,Clubhouse的一些核心功能,对话吧并不具备。例如,Clubhouse应用内禁止一切形式的录音,包括录音、录屏都会被应用禁止,对话吧未设相关限制。而类似图片阅后即焚的社交体验,其实是Clubhouse抓住用户的“错失恐惧症”心理,提升用户粘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左:Clubhouse 右:对话吧

用户一恒向熊出墨吐槽了两点非常重要的体验差距。

第一,Clubhouse对主持人、Speakers、发言人关注的听众以及普通听众设置了明显的分栏,简洁又细致。对话吧的room更像是beta版,看上去很粗糙。

第二,想比对话吧,Clubhouse还提供主题club,这块介于话题和聊天室之间的区域,让体验更多了一层社区的氛围,可玩性更强。

另外,关于产品定位以及未来规划,抄作业的对话吧也没想明白。

根据上周“在中国能做成一个Clubhouse吗”的对话内容,朱啸虎认为Clubhouse和对话吧应该偏向知乎的模式,做知识分享,奉佑生表示这类产品价值在于重构线下会议场景,让用户更低成本地获取行业知识。

然而,Clubhousehe的思路更倾向于社交,并没有内容沉淀相关规划,也就不存在类似知乎的离线内容、结构性内容和搜索功能,用户只能在线即时获取信息。这与一众大佬给对话吧规划的路线存在本质差异,也使得对话吧陷进了实际功能与规划不符的拧巴状态。

基于对Clubhouse、对话吧的使用体验,Tom表示,“他(奉佑生)可能知道这么做没戏,但也必须得做。像这种像素级复制的,除非自己对Clubhouse理解的非常非常透彻,所谓的抄作业才有价值。不然,钱会白花,时间会白耽误。”

值得注意的是,对话吧App在iOS、安卓应用商店均已下架。官方回应称,“因为技术和产品形态还不够成熟,我们正在完善。”

社交领域老兵奉佑生坐镇,被是做中国Clubhouse第一枪的对话吧如此高开低走,无疑给后续排队上线的同类产品蒙上一层阴霾。

结语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由五个层次构成,其中社交需求处于第三层。而需求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社交需求的潜力仅次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社交领域蕴藏着无限可能性,也就是所谓的“社交无终局”。

也正是由此,业界才会掀起一波又一波社交创新的热潮。即便前方站着微信这样手握12亿用户的巨人,新生力量依然前赴后继,发起进攻。

没人否认“社交无终局”的正确性,但也不要混淆了无终局与无门槛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向前追溯,似曾相识的场景在两年前其实就已经上演过。快播创始人王欣推出匿名社交应用马桶MT,字节跳动把短视频和社交结合做了多闪,罗永浩整合社交、内容、电商等要素押注子弹短信,三人风风火火要在社交领域来一场颠覆式创新,声势较这一波有过之无不及。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虽然瞄准的细分赛道、产品定位不一,但是产品结构创新、用户生态、内容合规、商业模式等等该有的问题一个不落。现在,这些问题又成了中国版Clubhouse的试金石。

大厂一心只想薅流量的敷衍,创业公司跨不过的高门槛,中厂为抢先发优势而蒙眼抄作业。就现状而言,无人能通过试金石的检验。

鉴于此,中国版Clubhouse的口号喊得越响,就越是逃不出被“玩票”的命运。(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活下去|50万人对创业黄金时代的回答

2018,创业黄金时代结束的一年

昨晚,36氪发布的这篇深度报道,一共获得了超50万次的阅读,约 4 万次的转发。

近一年来,创投行业的起伏跌宕 —— 资本的飘摇波动,创业者所面临的融资不顺、增长乏力、被迫裁员等等困境,都在这篇文章的刷屏转发中被无限扩散、放大。

从昨晚到今晨,我们翻遍了大大小小的公司 CEO 们的朋友圈。

他们一部分人,行至中路,听见王慧文看来,反而这就是“下半场”应有的样子。

另一部分人,则出乎意料地击掌称快,因为,一个时代的终结,往往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端。他们认定新时代有属于自己的船票。

我们试图听到创业者、投资人在刷屏背后的声音,希望以大家深度的思考激发彼此对未来的远见。

所以,我们在 8 小时内,把三个问题抛给了 50 多位创投人,他们的回答有的现实,有的有趣,有的,脑洞超过想象。同时我们也整理了部分读者的创业感悟,愿你也能从下文的观点中,收获力量,知道怎么走向未来。

文 | 创业者、投资人、36氪读者

采访整理 | 苑伶 杨轩 詹妮 佳敏 咏仪 刘士武 思齐 梦悦 小石头 陈绍元 陈之琰 刘旌 熊乙 方婷 沈冬

图片 | 视觉中国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你会把时钟拨回哪一年?去做什么?

@王欣 云歌智能创始人& CEO、原快播创始人& CEO

不管回到哪一年,我都是在全力以赴做自己想要的产品。对我来说,当下就是最好的时代。

@黄何 魔晶创始人兼CEO、Talkbox创始团队成员、《创业时代》卢卡原型

我想倒回2011年中,TalkBox作为移动语音聊天的创新者但是在“千信大战”中失利的时候。当微信已经在高速增长中的时候。我们应该果断放弃中国市场,不和国内的巨头血拼,而是转战已经占有优势的东南亚地区。因为当年的错误决策,我们不但在中国市场失利,也在东南亚地区失去了排名第一的宝座,被LINE等新兴社交的软件取代。

@顾俊 小麦铺 联合创始人

回到 2015 年,更专注极致的把判定正确的社交电商做好。当时做一个项目就想把拼多多、云集、小红书都干了,现在看专注干哪个都对,但对一个早期公司来说都做了就错。

@连杰 订单兔 创始人

我希望回到 2008 年。我会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研究用户、研究产品上。忽略所有的热点、趋势,忽视所有投资人的观点、甚至不花时间看创业报道。

@瞿芳 小红书 创始人

只能过去十年吗,那就2008年吧,那时就开始义无反顾地创业,不用等到五年后再all in。

@万旭成 SEE 小电铺 创始人

回到 10 年前,我会长期休学 all in 互联网的创业。

10 年前恰好是我第一次休学创业,我从武汉大学休学半年,作为设计系专业的学生,在网络上自学了代码编程搭了一个外语学习的 BBS,现在回头看当时的流量几乎是免费,在天涯上发一次帖,就能够获得几万的流量。后来因为返校中断了项目,后来也做过一些其他创业的尝试。现在回头看,当时的一系列尝试更多是基于对互联网的热情,但缺少了对商业的理解,这也是很多尝试没有坚持下来的原因。

@屠熙蔚 FUSE 创始人

我的想法和创业无关,时钟拨回去 2008年,我会疯狂买房。

@任静 指南猫 创始人

回到 2009 年买比特币,等到 2017 年卖掉。

@印建坤 异乡好居 创始人

我应该不会选择任何一个年头将时钟拨回去。不是因为我是个现实主义者,而是因为我真的觉得现在就是做异乡好居的黄金时代,早了或晚了都不行。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不能少。

@高路房 进化动力 创始人

2016 年。那一年,我们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在错误的方向上消耗了太多时间和资源,另一个错误是,公司在风口上,没有多拿钱。回到那年,会做好两件事:1、先谋远,而后动;2.、该拿钱,就多拿钱。

@河源 现年 25 岁创业 13 年的连续创业者

很多看似触手可及的创业机会,是跟没有在这个跑道上深耕的人无关的。

如果能够回到过去,我反倒会告诉十年前的自己,那些机会其实并不属于没有准备好的你,你唯独应该做的是就是在内容和商业上去培植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为将来的机会做好准备。不要看着什么就 all in。

@茄子 《太吾绘卷》螺舟工作室 创始人

如果能时间倒回,最想要回到三年前,在一开始就坚定自己做程序的决心,这样就不会因为找的程序员不合适而浪费一年的制作时间了。不过,话虽如此,其实凡事都是有必须经历的过程的,失去了过程,可能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另外,我也相信,无论什么事,都是过程更有意义,就像玩游戏,体验过程远比通关有趣。

@陈悦天 辰海资本合伙人

时钟回拨,那肯定是 2008 年啊,这样我十年来所有的做错的选择就都能选对了。那我经过十年就可以隐退江湖了。

决定?最最后悔的决定就是没有投资米哈游。

@郭山汕 红杉资本合伙人

那些错误的决定非常珍贵,没有这些错误的决定,迎来不了那次最重要的正确决定。而且,错误的投资决定,验证时间较短,不用很久你就会知道投错了。所以,我也不愿意去改那些错误决定,特别是成本低的错误决定。

@肖敏 经纬中国合伙人

错过的项目太多了,很难回到哪个项目决策点,哈哈!可能会选回到 8 年前加入经纬前,选择去创业,而非加入VC。过去的 10 年都是创业的黄金十年,而移动时代这种历史性的红利机会非常稀缺。创业和 VC 虽然都是对时代的深度理解,但亲手改变世界和帮助别人改变世界带来的幸福感强度还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也非常喜欢VC这个工作,也热爱帮助我成长的经纬这个平台。

创业似乎越来越难了,你觉得什么特质的人更能抓住下一个时代的机会?

@高路房 进化动力 CEO

我认为与时间无关,成功创业者的特质和诺贝尔奖的得奖者的人群画像挺像的,佛陀与希特勒。前者代表着,无尽的包容与细致,这类人能网聚人才与资源,机会通过多层次触角,总会辐射到他们;后者代表着偏执狂,对于自己从事事业的偏执与信仰,能够将产品、服务、模式、团队都推向为目标服务的极致。

@罗明 蔬东坡 创始人

创业成功和大多数人都没有关系。过去十年有无数次机会做成功一个哪怕蔬东坡这种年营收几千万的小企业,未来的机会同样有只会更多。每年都有赚上千万的企业,赚几百万的个人,但都不能算是获得巨大成功的创业公司。

@王欣 云歌智能创始人& CEO、原快播创始人& CEO

高举高打、靠着烧钱占领市场或者贴钱补贴用户的产品最终都很难长久的生存。今年资本环境不景气反而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机会 —— 发现用户的一些例外的需求是现有系统无法满足的,这可能就是这部分用户的刚需,通过产品快速提供解决方案,就可以通过小群体发现大市场。

上升通道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发掘“例外”需求的能力,看到机会比给出解决方案更重要,这也是我之前跟大家提到的做产品的商业感。

@刘梦媛 衣二三 创始人

成长型人格和审时度势。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腔热血之后的学习和快速成长很重要,参考克鲁格的心理效应,很多人都处于第一个状态,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如想到达”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和”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这种成长和学习不是知识和资讯的输入,而是扩大思维通道。

审时度势并不意味着当下不是好的创业时间点,实际上考验的是创业者能不能穿透现象找到本质需求,一个公司真正的价值在于产品价值是不是正好满足了用户需求的价值,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永远都是好的创业时间点。

审时度势的另一层意思是,创始人应该提前对大环境进行预判和准备,把握自己所处的阶段、优劣势,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合作,做对的选择,其实也是对创业者综合能力的考验。例如衣二三在今年 9 月接受了阿里的战投,这不是外界所理解的“站队”问题,而是作为一个还在发展期的创业公司,对于衣二三来说,更大的价值在于业务层面上对于整个赛道的共同探讨。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出发于创业者精神,长久于企业家精神。

@印建坤 异乡好居 创始人

创业其实一直都是难的,实际上我很不理解过去10年的创业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简单”?我相信在容易的年代诞生的企业都不会伟大。苦难辉煌和凤凰涅槃是有道理的,这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家对人性的理解和拿捏准确的前提条件。

@李维 万达院线游戏 COO

创业本身就很难,大量资本泡沫带来了虚假繁荣和自我错误判断。国际化视野但做事接地气执行能力很强的公司可以成功。可以看看大众点评,今日头条和滴滴。

要深刻理解用户,要做好产品服务,一定要先专注再考虑扩张。团队一定要有专业度和务实,一定要能够整合资源抱大腿,一定要深入研究对手。以上要求都是很多团队不重视的。其实就是建立真的而不是自欺欺人的优势,并且真的对对手如数家珍。靠广告和补贴扩张用户模式是虚假繁荣行不通。

@顾俊 小麦铺 联合创始人

如果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咬牙坚持到最后的人。

@杨毅 Flow 创始人

现在基本很难在单点的创新突破就获得十倍的增长了,所以需要综合的特质。

@茄子 《太吾绘卷》螺舟工作室 创始人

这个问题其实我比较难回答,我只是一个想做游戏的普通人,没有研究过这么高深的“学问”,但如果就游戏制作而言,我觉得游戏制作者应该不断打开新的局面,让玩家玩到新的东西,人类的本质之一,应该就是探索未知吧。

@连杰 订单兔 创始人

我认为只是融资难,并不意味着创业难,因为融资难这个问题对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公平的。被资金抬高的创业成本,如人工房租也会降下来。经济增长放缓后,企业竞争比拼的从需求侧的争夺能力转化成供给侧优化能力,能够在一个领域深钻下去、做3万个小时以上,才有可能才在供给侧做出贡献。

@任静 指南猫 创始人

创业的本质是经营一家企业,企业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赚钱才是根本。有美好的理想,也得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如果一家企业连最通俗的赚钱都做不到,想要成就更美好的理想就更难了。

目光长远,弹性大,耐得住孤苦,对自己够狠,心定,不盲目跟风,不计较一时得失,甘愿接地气、反精英文化的精英。

@万旭成 SEE 小电铺 创始人

每一个技术革命的早期,创业者可以不分背景、资源进入行业并获得早期红利,但当下互联网见顶之后,首先对人就产生了门槛,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优秀的创业者一定是对科技、互联网经济以及企业经营都有深度的理解的。创始人和企业必须的特质一定是“不设边界”,保持混沌和初心,变化是常态。未来的创业者一定是科技驱动的创业者,他们对于技术有足够强的理解和兴趣,对新的变化保持敏感并落地于实践当中。

@刘博 清流资本 合伙人

增长会掩盖问题,危机会暴露问题,问题被暴露出来才有机会被解决。水大鱼大的时代可以让很多人称为“创业者”,但经济下行才能 test 谁能解决问题,最终成为“守业者”;真正相信自己做的事情的人会坚持下去,觉得在替 VC 们做他们相信的事情的人会 out。

@肖敏 经纬中国合伙人

现在这种经济环境对创业者是好事。好的公司是具有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的,死在退潮后沙滩上的,除了运气不好外,更多的是基本工不扎实。要享受创业成功带来的荣耀,就要耐得住千万次煎熬。环境恶劣了,杂音也就少了。踏实的创业者不应该为此焦虑,好公司总是能融到钱,无非是融资金额小一点,估值合理些,周期长一点。

总体来讲是对创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喧嚣过去后,需要精耕细作,急功近利的很难成功。另外基于基础科技的创业者会越开越多,改造产业的创业者也会越来越多。创业的基础基础素质也会因此提高。

你认为未来的机会在哪?

@徐正 每日优鲜创始人兼 CEO

未来机会在于海陆空:

①空:AI

②陆:深耕产业

③海:国际化

@魏基栋 松灵机器人 CEO

十年以后就两个主赛道,IOT 第一,无人驾驶第二。

@瞿芳 小红书 创始人

以人为主的新型智能商业。

@一位创业者

努力活下去。

@连杰 订单兔 创始人

放弃幻想,准备斗争。能够陪你度过寒冬的只有用户。长期来看,以红利为导向的投资机构和创业团队退出市场是好事。

@侯波 浣熊先生 创始人

中国人多,人力成本依然很低,所以短期不看企业服务市场。但看好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诞生)、农业(人多能提升农产品优势)、虚拟社交(真实社交无法解决的那部分需求)。

@李维 万达院线游戏 COO

我们持续看好游戏市场的细分领域头部机会,全球化机会。也看好游戏 机会,比如游戏 教育。

@冯驌 好好住 创始人

我很想跳出去说个观点,如果你对「创业」的前提定义是「融资」,那么脱离投资人这个群体看未来的机会是没有意义的,对这类创业而言,未来是一个三元方程:创业者,用户,投资人。但如果我们不把「创业」局限在「融资」的前提下,the future is everywhere,我看到过太多不去融资的美妙的创业者。

寒冷地区的人往往更有战斗力。

@黄何 魔晶创始人兼CEO、Talkbox创始团队成员、《创业时代》卢卡原型

我觉得没有必要去预测风口,在每次 YC Demoday 开始前,YC 的 CEO Sam 会跟一会儿要上台亮相的创业者说,Demoday 是残酷的,一定有些公司大受欢迎被资本追捧,而有的公司无人问津颗粒无收。但是在 YC 的孵化历史上,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在 Demoday 2-3 年后,所在领域才成为资本追捧的“风口”的公司。“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永远是创业者的宗旨,只要所做的产品真正在解决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那就是未来的机会。

@魏磊 简式科技 创始人

大佬都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我也回答不好,但是我觉得只要自己的方向没有选错坚持往下走,结果都不会太差吧!

还有一个现象是,你们那篇文章我朋友圈里的其他创业者转发都是看好未来的十年,都是乐观的,没有为现在而悲却都在为未来而喜!不知道大家都是有这么大的雄心壮志和对自己的信心还是盲目自信、外表自信!这种状态我很疑惑,为什么大家都在为不可知的未来而喜,却不为已知的现在而悲?这是可喜还是可忧的事?

@思慕雪饮品 创始人

未来的机会和以前一样多,主要是因为世界总人口一直在上升。

这些机会更多的是有互联网信息,交通工具的加快等硬件基础的优化,使得未来创业有相对的而不是绝对性的技术性门槛。包括未来5G的机会就有很多,差不多会影响到各个行业的间基础的突破性发展,包括基础科学医疗,交通教育等太多了。

@任静 指南猫 创始人

人工智能、文化服务和宇宙探索领域。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替代人工和人脑运算,还能提高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社会产能将空前丰沛,信息将充斥满生活,将会有更多人实现物质满足和认知提升,转而开始渴望探索未知世界和产生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已在文化服务这条路上跋涉,当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先活下来、赚更多钱。

@高路房 进化动力 创始人

人工智能 物联网(AIOT),两者可视为下个创新创业时代的基础设施,物联网打通了线下场景大数据的触达渠道,人工智能解决了物联网数据维度的感知问题。而新兴的基础设施,必将带来新的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的机会。至于我们,我们在家电这个物联网领域已经趴了两三年,准备了嵌入式端-雾端-云端的全套解决方案,围绕家电场景做了2年的数据储备。随着低成本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成熟,我们的机会应该来了。

下一代技术平台带来的红利,现在看AI、自动驾驶、区块链、智能音箱、VRAR等等都有可能,这一类是最性感但也是风险最高的投资领域,但谁成为接棒互联网的下一个事情还没有定论,这些行业也特别需要前面提到的有信仰的创业者。

@崔璀 Momself 创始人

陪伴经济。

随着算力的增长,以及经济形势的波动,我认为人内心底层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会愈发凸显。美国有过“口红效应”,在经济波动时期,口红的销量会增长,代表着人们对温度和美好的渴求。在这个意义上,情感、心理、女性主义和自我的探求,围绕这些方向,还会有很多机会。

最重要的是,以妈妈为核心的女性人群,承担了亲密关系的枢纽作用,同时社会环境又对她们在职场的发展有很多要求,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为这个群体提供服务,创造价值,是我们在准备的。

@万旭成 SEE 小电铺 创始人

和 PC 向移动互联网转移一样,当下的机会在于移动向 AI 转移。对于所有创业团队来说,算法和数据的重要性除了体现在运营层面之外,更需要提升到战略层面。智能化和 AI 化一定是趋势,小电铺自己也已经组建了一个 20 人的AI Lab,接下来会将 AI 运用到内容制作和商品分发上,改变生产力和改变效率。

@王欣 云歌智能创始人& CEO、原快播创始人& CEO

未来是个体崛起的时代,零工经济是新的趋势,市场网络的发展会创造比现在社交网络更大的机会。我们也有产品在市场网络方向布局,通过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建立人际网络,实现更高效的服务调度,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通道。

@刘博 清流资本 合伙人

我们过去靠参与世界分工获得高速增长,好处是我们极大程度的发挥了勤劳中国人的比较优势,坏处是我们变成了最高效的螺丝钉。比较优势消失、世界合作与分工重新制定的时候,我们需要提升整体的整合能力,在自己内部把合作和分工的事规划好,尤其是在高附加值的环节,看好未来的国有品牌,看好跨界的有产业整合能力的创业者。

@曹大容 云九资本 创始合伙人

金融危机不是世界末日,危险中往往藏着最大的机会。移动互联网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全面移动化,所以创业者仍看问题视野广阔一点会取得更大成绩。下一代的社交,电商,AI,区块链等赛道都非常有机会。新技术的突破会带来爆发式的的增长,是最值得关注的方向之一,但需要遵循商业本质,不要人造一些概念专门来toVC。云九一直以来都非常着重寻找强大的创始团队以及崭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热点,这始终是我们关注的大方向。

@郭山汕 红杉资本 合伙人

过去10年出现过的机会都很看好,包括我们认为很拥挤,头部很集中的行业。

@肖敏 经纬中国 合伙人

看好消费市场以及由此延展开的相关产业创新,例如供应链等领域。已经积极布局了一些零售市场后面的新供应链公司,如行云等好几家。例如共享、租赁或者二手交易平台公司,这个领域也投资了易点租、多抓鱼,Plum等公司。同时也在关注服务领域的新交易类公司,之前就投了优剪,闪修侠等几家。最近还在看新模式的保险销售公司。

@陈悦天 辰海资本 合伙人

我仍然大面上看好传媒行业的十年周期以上的机会。细分行业近期看好偶像行业。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机会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行业的机会,但是这个领域我仍然在研究。

所以仍然在积累资源,并且在看一些偶像行业的公司。

@金城 洪泰大文娱产业基金 合伙人

下一步会有很多整合和跨界的机会。整合不仅是互通有无,而是整个效率的提高。创业者要自觉地参与到整合里,最后一定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事儿。跨界则是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寻找新的通路,全盘推翻的创新在目前的环境下风险较大,但是利用原有优势拓展,是一条兼顾现在和未来的更优方式。

@冯铮 顺为资本 VP

1、是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互联网把商业效率提高以后,用户可能会更加的分层和专注在自己信任的平台或者品牌上,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真直接从航司和酒店而不是平台来预定机酒。人才层面,中国培养的大量互联网人才正在并可能持续外溢,带来一大波出海的机会。

2、国家释放的红利,尤其是经济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可能会主动放宽一些行业或者资产,这也可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红利。

来自部分读者的创业感悟

他们的创业真实故事

@Wen

创业四年了,第一年眼看人家起高楼,宴宾客,眼红的很,于是四处吹牛,找钱,公司差点倒了。今天整理邮件,忽然发现有一个叫融资的文件夹,最后一封邮件定格在15年10月。这三年来聚焦于公司的市场份额,利润和团队的成长,现在看着公司账户上千万的净现,一年的纳税就得百万,没有人家企业几亿估值那又怎样?

我们还活着,足以热泪盈眶。

@刘强@Artand

对于移动互联网这一代的创业者来说,2018年是哀鸿遍野的一年,而2019年必定会更惨,2020年也可能缓不过来,就像马云曾说的那句名言一样: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

创业者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放弃融资圈钱的执念,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的、良性的商业模式和造血技能。过去十年之间,资本运作的概念换了一个又一个,从SNS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O2O、消费升级、共享经济、VR/AR、新零售、人工智能、区块链。曾经那一块块肥沃的土壤逐渐变成了盐碱地,当初只靠编造谎言融资割韭菜的套路早就没人相信了。

我从2013年创业至今,几轮下来公司也融到了一些钱,虽说所处行业不大但也算做到了头部,然而名声在外的同时自己却活得很窘迫,我和我的合伙人虽然身价一斑但手头里却捉襟见肘。王慧文说的没错:觉得公司值钱,有的时候只是一种妄念。

年底我们会停掉所有的投放,2019年将可能陷入增长减缓或停滞的状态,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公司的收入和造血能力正在逐年稳步的提升,养家糊口至少是没什么问题了。接下来,祝福我和我的同行们能够坚持活到下一个时代,让我们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下一个时代的来临。其实,想到自己将有机会再度见证并参与到一个新时代的发展进程里,还是蛮激动的。

@YAN AO

区块链创业老兵一枚,近四年了,见证了行业从默默无闻到突然爆发,也就一两年时间,这个行业充满了泡沫,到不破不立,越发觉得好的商业模式才是关键。

@杨福海

我也是创业者,不知道为什么,我反而更加愿意看到这样的时候到来,是该对不良企业和vc进行清理和洗牌了。创业不是非理性的,创业拼的不是融资的能力,很多创业者甚至还没理解自己在做什么,解决了什么需求和痛点,被资本冲昏了头脑。

他们对于这个时代的真实看法

@张深刻

每一个时代的人各有使命。你可以弄潮,跌落或爬起,但是局限的高墙始终在面前,不能逾越。我相信,越往后的日子,盘根错结的大树,以及攀附在大树上个性鲜明的树叶会在这片越来越适宜的土壤里生活,小树苗的成长则愈发困难。

毕竟,我们已经告别了上一个时代。

@家华Johnny

大潮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这些年的资本热钱也给了很多盲目的为了创业而创业的人以莫名其妙的自信。

所以在资本撤离也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其实关键点还在与德不配位,你做企业的核心目标是要干嘛,搞不清楚,总觉得别人在创业我也该试试。2018年往后,没有这种“好”事了。埋头苦干找好自己的定位,当然对真正踏实做内容的创业团队来说,2019才是创业元年。

@张艳军

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创业者都要时刻警醒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解决什么问题;真正价值是什么;市场空间有多大。只有把三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放开手脚去干。虽说创业成功率极低,但要为在创业道路上的朋友加油助威,因为他们有改变世界的胸怀和胆识。

@太平

中国经济大轮回小波短底部集中在今年明年,这现象是很正常的,关键是锻炼了活下来的真英雄,只有那些早看到了寒冬备足了粮草等方案过冬的,才能享受到春天的到来。

2020可能是回升的起点,你还活着吗?

@赵亚(Sign)

想起前两天看到关于一些知名老牌上市公司纷纷集中倒下的文章,比较幸运的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都接触过,现在结合此文最大的感受是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谁都跳不开吃完时代的兴奋剂和壮阳药的副作用,所谓各种时代福利让发展起来的人出现了虚胖的富贵病。

在多如牛毛的案例中,绝大部分不是市场问题,大环境再差也不可能寸毛不生,根结在于企业经营本身,初级的公司好高骛远,习惯了伸手向家里要钱就缺少了自我谋生的基础经验,家里财务收紧的时候自然就被钳制。成人了的大怪兽身宽体胖体积大了动作自然就慢,新陈代谢慢了就容易生病。

我们会发现到最后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让他持续活下去,然后他有一个相对理性的脑子可以合理支配他的钱和资源,最后在两者的前提之下找到他的立业核心从而深耕下去。

企业亦是如此,资本热冷了的时候我就觉得真正的创业者越来越少了,不是我悲观,二是大家用生命和时间实践换来的认知一是让一部分人产生了畏惧甚至恐惧,二是消耗甚至是透支了他的财务-资源和精神力,一个伤了根基的人,短板会致命,这些不是技能上的,是精神和金钱上的。

他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天戈

BAT巨头校招全面停止,准独角兽都在裁员,之前资本堆积烧钱击鼓传花式的项目基本上都告一段落。从各个“风口圈” “币圈”“共享圈”都凉凉,资本谨慎态度只能选择头部现象明显的企业去,下面一批创业者基本上融不到资,消费全线下沉渠道放厮杀惨烈。

这个寒冬,这个新时代将属于匠人们,真正脚踏实地创造价值的企业家!

@董良翠Share

急功近利和人造风口,迅速透支了投资生态。创业不是以小博大,而是脚踏实地培养自己的造血能力。头部企业也应做好的生态引导。黄金时代不停轮回,坚持信念,抓住每个机会稳住。

在最低谷的时候,谁又猜得到明年是不是新黄金时代的起点呢?

@Alvin.Q

与其说是创业黄金时代的结束,不如说是创业浮夸时代的暂时终结。创业,创的是产业和行业,而不是风口和投机,这是创业者要深刻理解并时刻警醒的概念。一个行业里,小到一个需求,大到产业结构,只要去找,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机会;然而资本宽松环境下的疯狂套利和无脑投机吹起了一些泡沫,使得真正稀少的机会显得更为稀缺,也当大家误以为遍地都是金子,可是等潮退了就会看到谁在裸泳。

贸易战带来的全球化贸易问题,使得全世界的资本、资本家、各行各业从业者都人心惶惶;你慌乱了,没站稳,就倒下了,心理上这道坎过不去,就真的过不去了,失去的一切就都真的失去了。所以你要稳住,我们要稳住!

@YiFan

改变总是伴随阵痛,只能说盲目创业旧时代已落幕,实干兴邦的新时代正在孕育而生,没有什么救世主,最终的胜利只会眷顾自强者,初心犹在,何惧失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致敬一同抵御寒冬的战友们。

@纪苏恒_Socrates

有人亏钱,就必然有人赚钱。钱去哪儿了,就去做什么吧。创业本来就应该跟传统行业一样。vc只是帮你扩大规模,赚更多,不是替你担成本。自己不想盈利模式就是不对的。没盈利的项目也不应该投。

愿所有人共勉。

哪怕满世界都是饭店,依然有新的饭店开张。需求在。互联网也一样。哪怕到处都是竞争者,也不是没有了机会。

什么是他们眼中真正的创业者?

@傻麻酱

一定程度上还是觉得只有无中生有的,平地起高楼的,亦或者是一声爆破的,夷为平地的,存在强烈变因的事情才有劲儿,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创业者们一直在奔跑无非是寻找一股劲儿而已,黄金的战衣只是让他们除了奔跑还多出了很多新的技能罢了。

现如今脱掉了黄金战衣他们还是那群人,他们没变吧,还是有那股强烈的要摆脱无趣轨迹的心气,他们只是不是超人了,他们还是要奔跑的。

@?.

其实市场缺钱了是客观原因,投资者变得谨慎和恢复理性是主观原因。市场只是缺钱了而不是没钱。寒冬的真正根本原因是太多的创业项目没有清晰、合理、持续的盈利模型,在讲故事造风口的洪流里,投资人和创业者们争先恐后,唯恐被前进的车轮抛下,殊不知提前透支了自己的投资能力,而创业者则是严重透支了行业未来几年的持续红利。最终,大家都被车轮碾成尘埃。

不过创业者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只要春天来了,依然能在看似不起眼的泥土里,开出又一朵娇艳诱人的花。

@黄江安

创业感悟:资本是把双刃剑,但不是救世主。只靠资本催大的赛道而不能验证盈利模式的创业那就是一场赌注。创业中不能承受之重,不是创业的坎坷路,不是高企的债务,而是不被理解的痛苦。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创业者,请好好对待他们。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