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turboc30官方(本田|难道VTEC V6 Turbo真的不好吗?)

导读 turboc30官方文章列表:1、本田|难道VTEC V6 Turbo真的不好吗?2、本田 | V6 VTEC 涡轮引擎难道不值得爱吗?3、2020年沃尔沃S90 T8铭文版:二线插电混动豪车之选4、扭力梁被

turboc30官方文章列表:

turboc30官方(本田|难道VTEC V6 Turbo真的不好吗?)

本田|难道VTEC V6 Turbo真的不好吗?

说到本田

很多人只能联想到两个内容

直列四缸以及VTEC

然而真的这样吗

今天小C就来带各位看看

本田风格的

V6引擎

C系列

C系列是本田第一款大规模量产的V6引擎。

从1985年生产到2005年停产,可谓是伴随本田走过那段最辉煌的时间。相比于当年搭载在type R上的杀手B系列,C系列则出现在当家花旦NSX上,可谓在历史角度上还要高于B系列。

C系列使用了当年流行的90度夹角设计,排量从2.0L到3.5L不等。和后期J系列不一样,当年的C系列除却都是90度夹角设计外每一台发动机都不一样。

从技术角度来说,可分为VTEC和没有VTEC。从放置方式来说,除却C32A,C35A,C35B之外,均为横置布局。从进气角度来说,可分为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

换句话说,由于这么多差别,C系列发动机的部件互换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C系列发动机升级的费用。

C20A

C20A是最早出现的C系列之一,排量1996cc,使用相对成熟的SOHC技术,可输出143hp/6500rpm以及167Nm/5500rpm。

对于这台C20A,当年本田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其上带有一套可变进气。在3500rpm之下使用小口径进气,而超过3500rpm之后就会增加额外大口径进气用于满足高流量空气的需求,可谓是另外一种VTEC技术。

然而本田在C20A的亮点不仅如此。

在后期C20A推出涡轮版本,输出达到190bhp。而这套涡轮被称之为WingTurbo。如果对Wing Turbo不熟悉的同学,我们用另一个名称来解释它:VGT,中文全称可变几何涡轮。

对,你没看错,就是保时捷上那套技术。虽然保时捷的可变几何涡轮在技术角度远远高于本田,但是本田则是率先量产可变几何涡轮的厂家。

在涡轮版本C20A上,这套wing turbo取代了可变进气。Wing turbo有一台8-bit ECU控制从而可进行持续几何学变化。在低转速下,涡轮本体周围的机构(本田称之为Wing)会关闭,从而精确控制废气加速以及增加击打在涡轮上的废气压力。

而在2000rpm之上,Wing会进行几何学调整,从而形成类似于尺寸更大涡轮的效果。通过这种设计,低转速下的输出得到保障,而高转速的输出以及燃油性也不会有所损失。

这款涡轮版本C20A也是那个年代本田唯一一款量产涡轮引擎。然而由于成本过高,这款发动机很快就退出市场。可以说是一个以悲剧结尾的本田C系列发动机。

C25A

这是一款SOHC,四气门设计的发动机。日版可输出163hp/6000rpm以及211Nm/4500rpm。美版由于排放法规因此动力略降。值得一说的是,原厂C25A就配置了等长排气以及大流量水冷式油冷。

C30A

这款引擎可能是C系列家族中最为人所知的引擎,这和其的宿主NSX有着极大的联系。同时这也是第二款搭载VTEC的本田引擎。铝制本体,DOHC,VTEC,3.0L排量,红线8000rpm,稍加改进就能得到9000rpm,可输出273ps以及285Nm。

对于C30A,这里有相当多的第一。

举例来说,其实第一台使用钛合金接头的量产引擎。因此C30A可以在轻量化的同时达到和传统铁质组件一样的强度。在VTEC基础之上,其还是用了被称之为VVIS的系统。

VVIS本质就是两级式进气,在C30A上,二级进气会在4800rpm之上打开,以帮助C30A获得更好的呼吸和输出曲线。

而除却量产版本的C30A之外,本田在日本本土赛事诸如SuperGT也使用大量基于C30A改装而来赛用引擎。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本田厂队在2004年度JGTC(Super GT前身)所使用的赛用版本C30A。其是由Mugen进行打造,更是本田在JGTC第一款使用的涡轮的赛用引擎。虽然具体输出至今都是迷,但是有谣言为500 bhp。

C32B

C32B本质上是一款在C30A基础上精心调教而来的引擎。通过使用更大的93mm活塞,其将排量增大到3.2L。同时为了能够容纳加大的活塞,C32B使用了被称之为FRM(纤维强化金属)的技术。

FRM在C32B上是将超轻量化的氧化铝-碳纤维铸造在传统铝合金气缸表面上用以增强刚性。这套技术可以保证气缸壁更薄而同时提供更佳的冷却性能。最终输出290hp以及304Nm。

C35A

这是C系列里面排量最大的引擎。在整体布局上,C35A和C32A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比如C32A上9.6:1的压缩比就沿用在C35A上。

但除此之外,C35A则是本田第一款使用锻造接头的引擎,目的是为了更加精细的平衡以及增强刚性。同时C35A也获得了平衡曲轴以应付90度夹角发动机带来的震动。最终输出为210hp-225hp。

J系列

在1996年,C系列因为NSX的原因而正处于峰顶的时候,本田推出了全新V6引擎,J系列V6引擎。相比于前辈C系列引擎,J系列引擎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夹角改回了60度。

同时相比于C系列可使用多种布局,J系列仅仅是为横置布局打造。同时其降低了缸径,来到了98mm,更短的连杆以及特殊设计的短版曲轴。

排量则从2.5升到3.7升不等。目前为止,绝大多数J系列引擎都是SOHC,4气门设计,VTEC布局。

对于不同的玩家而言,有时候J系列是相对理想的改装方向。相比于K系列或者B系列,J系列绝对能够提供K或者B无法达到的扭矩输出,而相比于这几年价格相对还是较高的K系列,J系列则价格相对平稳。

然而J系列的问题则在于其的输出,无论如何调教,J系列永远无法达到和K系列或者B系列同等的升功率,除非加装涡轮。而相比于市场同等级别的引擎,诸如2JZ,J系列也存在先天强度不足的缺陷。

J30A

J30A是一款2997cc搭载有SOHC VTEC的引擎。

1997年开始生产,时至如今J30A已经演化成J30A1,J30A4以及J30A5,J30Y1以及JNA1多种小家族。之所以特地在这里提到J30A的原因是其其实是一台非常适合改装的引擎。

相比于其它J系列,J30A的排量略显寒酸,而相比于其他使用线圈式火花塞的J系列引擎,其的扭矩稍显不足。然而在J30A家族中,有一款被称为J30A4的引擎。

通过搭载三级VTEC以及较高的压缩比10.0:1,其输出来到了242hp以及287Nm,是当年升功率第二高的J系列引擎。

而全新的排气和一体式缸头将重量足足降低了9.1kg,而构型也更加紧凑。最终成为2003-2004沃德十佳引擎之一,也成为J引擎中最适合改装的引擎之一。

J32A

J32A是一款排量为3.2L同样搭载有SOHC VTEC的引擎。由于搭载的车型的缘故,J32A的凸轮轴设计更为激进,进气排气流量也更大,而久经考验的两级进气更是最终将其输出带到了270hp。同样J32A也分为A1,A2和A3。

对于玩家而言,J32A由于搭载在大量讴歌type-S车型上,因此调教在原厂就非常激进。Type-s上的J32A使用了全新进气,缸头,凸轮轴,甚至直接使用了来自NSX的两级进气。然而稍加对缸头和凸轮轴的改进,J32A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J35A

很多玩家热爱J35A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巨大的排量,更是因为其留下了能够增加低扭输出的空间。

Z系列

著名的地球梦系列,由于量产较少,改装潜力尚不可知。值得一提的2015款NSX搭载的就是代号Z30A的90度夹角V6引擎。

H系列

H系列是一台在路上看不到的引擎。目前H系列分成两个类型:HI14RTT和HR28TT。这是本田究极赛用发动机,能够拿到一台应该是每个本田迷心中的梦!

HR28TT

HR28TT出生来源于2010年FIA/ACO对勒芒原型车LMP2组别规则的修改。当年新规则要求新款LMP2引擎来源于超过每年销售超过1000台的量产版本。

因此本田北美研究中心在奥德赛,Pilot以及雅阁的通用版本2.5升V6引擎基础上开发出这台代号为HR28TT的赛用引擎。而另外两个竞争对手则是尼桑VK45DE以及源自于BMW的Judd V8。

在2011年初次亮相的时候,HR28TT赢得了美国勒芒的全部五战冠军。2012年HR28TT赢得LMP2组别制造商冠军。2013年的时候更是加入最新直喷技术赢得第二个LMP2制造商冠军。可惜的是,HR28TT在欧洲并不流行,在欧洲勒芒赛事中全面败给Judd V8以及VK45DE。

参数

引擎种类:全铝制V6,双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排量:2.8L气门结构:每缸四气门,SOHC凸轮轴:铁质活塞:锻造铝制活塞,低阻力涂层引擎管理系统:迈凯伦ECU,本田燃油控制单元燃油喷射方式:电喷 直喷燃油:ALMS VP MS100 E10 100-OCTANEWEC:SHELL LM24 E10 101-OCTANE

HI14RTT

这是一款本田为indianapolis 500研发的赛用引擎。2.2升排量,输出700hp,转速被限制在12000rpm,更重要的是其不是一款娇贵的引擎。2500mile才需要大修,可谓给车队节省了很多资金。

参数

引擎:双涡轮增压V6引擎排量:2.2L气门结构:每缸四气门,DOHC凸轮轴:合金铁活塞:铝制引擎管理系统:迈凯伦ECU,本田燃油控制以及DBW燃油喷射方式:电喷 直喷

今日日签

本田 | V6 VTEC 涡轮引擎难道不值得爱吗?

?说到本田

很多人只能联想到两个内容

直列四缸以及VTEC

然而真的这样吗

今天小C就来带各位看看

本田风格的

V6引擎

C系列

C系列是本田第一款大规模量产的V6引擎。

从1985年生产到2005年停产,可谓是伴随本田走过那段最辉煌的时间。相比于当年搭载在type R上的杀手B系列,C系列则出现在当家花旦NSX上,可谓在历史角度上还要高于B系列。

C系列使用了当年流行的90度夹角设计,排量从2.0L到3.5L不等。和后期J系列不一样,当年的C系列除却都是90度夹角设计外每一台发动机都不一样。

从技术角度来说,可分为VTEC和没有VTEC。从放置方式来说,除却C32A,C35A,C35B之外,均为横置布局。从进气角度来说,可分为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

换句话说,由于这么多差别,C系列发动机的部件互换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C系列发动机升级的费用。

C20A

C20A是最早出现的C系列之一,排量1996cc,使用相对成熟的SOHC技术,可输出143hp/6500rpm以及167Nm/5500rpm。

对于这台C20A,当年本田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其上带有一套可变进气。在3500rpm之下使用小口径进气,而超过3500rpm之后就会增加额外大口径进气用于满足高流量空气的需求,可谓是另外一种VTEC技术。

然而本田在C20A的亮点不仅如此。

在后期C20A推出涡轮版本,输出达到190bhp。而这套涡轮被称之为WingTurbo。如果对Wing Turbo不熟悉的同学,我们用另一个名称来解释它:VGT,中文全称可变几何涡轮。

对,你没看错,就是保时捷上那套技术。虽然保时捷的可变几何涡轮在技术角度远远高于本田,但是本田则是率先量产可变几何涡轮的厂家。

在涡轮版本C20A上,这套wing turbo取代了可变进气。Wing turbo有一台8-bit ECU控制从而可进行持续几何学变化。在低转速下,涡轮本体周围的机构(本田称之为Wing)会关闭,从而精确控制废气加速以及增加击打在涡轮上的废气压力。

而在2000rpm之上,Wing会进行几何学调整,从而形成类似于尺寸更大涡轮的效果。通过这种设计,低转速下的输出得到保障,而高转速的输出以及燃油性也不会有所损失。

这款涡轮版本C20A也是那个年代本田唯一一款量产涡轮引擎。然而由于成本过高,这款发动机很快就退出市场。可以说是一个以悲剧结尾的本田C系列发动机。

C25A

这是一款SOHC,四气门设计的发动机。日版可输出163hp/6000rpm以及211Nm/4500rpm。美版由于排放法规因此动力略降。值得一说的是,原厂C25A就配置了等长排气以及大流量水冷式油冷。

C30A

这款引擎可能是C系列家族中最为人所知的引擎,这和其的宿主NSX有着极大的联系。同时这也是第二款搭载VTEC的本田引擎。铝制本体,DOHC,VTEC,3.0L排量,红线8000rpm,稍加改进就能得到9000rpm,可输出273ps以及285Nm。

对于C30A,这里有相当多的第一。

举例来说,其实第一台使用钛合金接头的量产引擎。因此C30A可以在轻量化的同时达到和传统铁质组件一样的强度。在VTEC基础之上,其还是用了被称之为VVIS的系统。

VVIS本质就是两级式进气,在C30A上,二级进气会在4800rpm之上打开,以帮助C30A获得更好的呼吸和输出曲线。

而除却量产版本的C30A之外,本田在日本本土赛事诸如SuperGT也使用大量基于C30A改装而来赛用引擎。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本田厂队在2004年度JGTC(Super GT前身)所使用的赛用版本C30A。其是由Mugen进行打造,更是本田在JGTC第一款使用的涡轮的赛用引擎。虽然具体输出至今都是迷,但是有谣言为500 bhp。

C32B

C32B本质上是一款在C30A基础上精心调教而来的引擎。通过使用更大的93mm活塞,其将排量增大到3.2L。同时为了能够容纳加大的活塞,C32B使用了被称之为FRM(纤维强化金属)的技术。

FRM在C32B上是将超轻量化的氧化铝-碳纤维铸造在传统铝合金气缸表面上用以增强刚性。这套技术可以保证气缸壁更薄而同时提供更佳的冷却性能。最终输出290hp以及304Nm。

C35A

这是C系列里面排量最大的引擎。在整体布局上,C35A和C32A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比如C32A上9.6:1的压缩比就沿用在C35A上。

但除此之外,C35A则是本田第一款使用锻造接头的引擎,目的是为了更加精细的平衡以及增强刚性。同时C35A也获得了平衡曲轴以应付90度夹角发动机带来的震动。最终输出为210hp-225hp。

J系列

在1996年,C系列因为NSX的原因而正处于峰顶的时候,本田推出了全新V6引擎,J系列V6引擎。相比于前辈C系列引擎,J系列引擎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夹角改回了60度。

同时相比于C系列可使用多种布局,J系列仅仅是为横置布局打造。同时其降低了缸径,来到了98mm,更短的连杆以及特殊设计的短版曲轴。

排量则从2.5升到3.7升不等。目前为止,绝大多数J系列引擎都是SOHC,4气门设计,VTEC布局。

对于不同的玩家而言,有时候J系列是相对理想的改装方向。相比于K系列或者B系列,J系列绝对能够提供K或者B无法达到的扭矩输出,而相比于这几年价格相对还是较高的K系列,J系列则价格相对平稳。

然而J系列的问题则在于其的输出,无论如何调教,J系列永远无法达到和K系列或者B系列同等的升功率,除非加装涡轮。而相比于市场同等级别的引擎,诸如2JZ,J系列也存在先天强度不足的缺陷。

J30A

J30A是一款2997cc搭载有SOHC VTEC的引擎。

1997年开始生产,时至如今J30A已经演化成J30A1,J30A4以及J30A5,J30Y1以及JNA1多种小家族。之所以特地在这里提到J30A的原因是其其实是一台非常适合改装的引擎。

相比于其它J系列,J30A的排量略显寒酸,而相比于其他使用线圈式火花塞的J系列引擎,其的扭矩稍显不足。然而在J30A家族中,有一款被称为J30A4的引擎。

通过搭载三级VTEC以及较高的压缩比10.0:1,其输出来到了242hp以及287Nm,是当年升功率第二高的J系列引擎。

而全新的排气和一体式缸头将重量足足降低了9.1kg,而构型也更加紧凑。最终成为2003-2004沃德十佳引擎之一,也成为J引擎中最适合改装的引擎之一。

J32A

J32A是一款排量为3.2L同样搭载有SOHC VTEC的引擎。由于搭载的车型的缘故,J32A的凸轮轴设计更为激进,进气排气流量也更大,而久经考验的两级进气更是最终将其输出带到了270hp。同样J32A也分为A1,A2和A3。

对于玩家而言,J32A由于搭载在大量讴歌type-S车型上,因此调教在原厂就非常激进。Type-s上的J32A使用了全新进气,缸头,凸轮轴,甚至直接使用了来自NSX的两级进气。然而稍加对缸头和凸轮轴的改进,J32A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J35A

很多玩家热爱J35A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巨大的排量,更是因为其留下了能够增加低扭输出的空间。

Z系列

著名的地球梦系列,由于量产较少,改装潜力尚不可知。值得一提的2015款NSX搭载的就是代号Z30A的90度夹角V6引擎。

H系列

H系列是一台在路上看不到的引擎。目前H系列分成两个类型:HI14RTT和HR28TT。这是本田究极赛用发动机,能够拿到一台应该是每个本田迷心中的梦!

HR28TT

HR28TT出生来源于2010年FIA/ACO对勒芒原型车LMP2组别规则的修改。当年新规则要求新款LMP2引擎来源于超过每年销售超过1000台的量产版本。

因此本田北美研究中心在奥德赛,Pilot以及雅阁的通用版本2.5升V6引擎基础上开发出这台代号为HR28TT的赛用引擎。而另外两个竞争对手则是尼桑VK45DE以及源自于BMW的Judd V8。

在2011年初次亮相的时候,HR28TT赢得了美国勒芒的全部五战冠军。2012年HR28TT赢得LMP2组别制造商冠军。2013年的时候更是加入最新直喷技术赢得第二个LMP2制造商冠军。可惜的是,HR28TT在欧洲并不流行,在欧洲勒芒赛事中全面败给Judd V8以及VK45DE。

参数

引擎种类:全铝制V6,双涡轮增压,缸内直喷

排量:2.8L

气门结构:每缸四气门,SOHC

凸轮轴:铁质

活塞:锻造铝制活塞,低阻力涂层

引擎管理系统:迈凯伦ECU,本田燃油控制单元

燃油喷射方式:电喷 直喷

燃油:ALMS VP MS100 E10 100-OCTANEWEC:SHELL LM24 E10 101-OCTANE

HI14RTT

这是一款本田为indianapolis 500研发的赛用引擎。2.2升排量,输出700hp,转速被限制在12000rpm,更重要的是其不是一款娇贵的引擎。2500mile才需要大修,可谓给车队节省了很多资金。

参数

引擎:双涡轮增压V6引擎

排量:2.2L

气门结构:每缸四气门,DOHC

凸轮轴:合金铁

活塞:铝制

引擎管理系统:迈凯伦ECU,本田燃油控制以及DBW

燃油喷射方式:电喷 直喷

今日日签

2020年沃尔沃S90 T8铭文版:二线插电混动豪车之选

若充电位之多寡能反映汽车制造商于电车发展方面的倾向的话,沃尔沃Volvo必然是龙头大哥之一。

不说不知,沃尔沃原来是众多厂商中唯一在旗下全线车系里都同时拥有插电式双动能Plug-in Hybrid版本,而自品牌首部全电汽车XC40 Recharge推出之后,所有Plug-in Hybrid亦均以Recharge一名挂帅,如眼前的S90 T8就已易名为S90 Recharge T8。沃尔沃亦誓言在2025年时或之前务必要全电化汽车占其全线产品一半或以上。

正如XC90所取缔的是一部已有十二年历史的产品,S90所接捧的亦是同样享有超额寿命的S80。阵容方面,正当XC90提供Momentum,R-Design以及Inscription多款不同型号之时,S90大房车方面就相较简单得多,只设Inscription单一型号,但动力系统则可选T6或T8,Volvo虽已另辟Polestar Engineered系列,但S90至今尚未受惠。

试车为顶级型号Inscription T8,另试车亦添加了两项亦是T8的仅有附属套装,相继为Premium Package和豪华组合Luxury Package。单选方面就有音响业界标杆的Bowers & Wilkins(B&W)音响系统,后气垫悬挂系统Rear Air Suspension连Four-C Active Chassis,车尾定风翼以及二十寸合金铃。

以身型尺码来说,沃尔沃S90已属大型车种阶级,其长4,963mm和横2,019mm的身材不仅大大地覆盖了平治E-Class和宝马5系,且可名正言顺地向平冶S级宣战。凭借"三围"上的大幅提升,Volvo S90终可舒舒服服地乘坐五名大人,其实若以总内厢容量而论,S90的确是比平冶E 300以及宝马5系尚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

从2013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的Volvo Concept Coupe概念车演变而来的S90,可说是自Volvo C30之后最好看的欧洲作品。修长的车头占去了全车最大的比重,除让整体视觉高贵大器之外,亦彰显了作为沃尔沃旗舰所应有的形象和气势。车首面孔可说是全车最有神韵的地方,鬼面罩使用了厂方称为Floating Grille的悬浮式镀铬水箱格栅,并起用了重新设计的厂徽,别具风格的弧形折线为引擎盖两侧增添层次感。S90也有戏剧化一面,沃尔沃便是以雷神索尔之槌Thor's Hammer来形容将头灯组合上下一分为二的卧T形LED饰条,此外,镶嵌四周的银镀装饰,叶子版处以及车尾四方徽章所刻的Inscription字眼亦是外观特征。

踏进由linear walnut和啡白双色配衬的皮革桃木车厢,一股只有顶级豪车才会散发的高雅气派逼人而来。面对驾驶者的尽是时代尖端的玩意和电子化所打做的世界。第一映入眼帘的莫过于12.3寸阔电子表板和使用直立式portrait设计的九寸大Sensus Touch触控式大芒了,其界面之大直迫苹果9.7寸iPad Pro。几乎所有适用于平板电脑上的操作方式诸如swipe上下及左右轻拨,pinch捏,drag拉,点和按等等均是Sensus所容许的,笔者发觉,其对触感的灵敏度是同业之冠,穿戴了御寒手套亦可操作如意全没影响,是沃尔沃细心用苦抑或是北欧气候的使然?

除常见的空调,音响,导航和手机接驳各种功能之外,其他界面尚包括驾驶性能和表现记录,一连串的云端应用程式如Park and Pay,internet radio以及Apple CarPlay等等。充满艺术细胞的设计师不忘在内厢四处布以令人爱不释手的点缀,除已在XC90上展现过的引擎开关掣及Drive Mode掣之外,鲜见的出风口银镀把柄Airblades亦同样地精彩万分。与Bowers & Wilkins (B&W)携手研发出来的19喇叭音响系统也是一绝,据闻,近挡风玻璃的高音单体是B&W首次应用于车内的设计,作用是将挡风玻璃造成的回音减至最低,如此栩栩如生的音乐细节实是让人心动不已。

与没有插电功能的Hybrid相比较,PHEV不同和较好之处便是可提供数十公里兼高速的纯电驾驶享受和乐趣,凭借11.6kWh锂电池模组辅助之下,S90 T8就能以纯电模式行驶33公里,直至电量降至特定水平时或深踩油门时才改以引擎驱动。S90 T8搭载了T8动力单位,此两公升四气缸的一大特色便是连气应用机械增压supercharger以及涡轮增压turbo,串联双增压设计之后,系统本身便拥有313匹马力和295磅呎的强大动力,现今再加上由锂电池供电的电马达鞭策之下,于6,000rpm时,最大马力提升至400匹,并低至2,200rpm之时高具472磅呎深厚扭力,试想,其0 -100 km/h的4.9秒加速表现还比保时捷Panamera之5.6秒更快,若以高性能而非纯以悭油视之的话,其售价亦不无道理。

S90 T8的充电插头可兼容240V-Level 2快速和120V电源-Level 1家电两种制式,但就没有充电最快的Level 3制式。当使用Level 2充电站的240V电流时,S90 T8只须短短三小时便能将电池充得满满,当然它亦提供充电cable让你使用住家的120V电源-Level 1,但就需要八( 120V/8A)至十三小时(120V/12A)才能将电池充满。换言之,只要时时刻刻充到电,把T8当纯电车用及永不须入油亦理应全没问题。在满电和满油的情况之下,续航力是可达560公里,但电也是付费能源之一,所以,纵然在零油耗之下,油耗数值依然需要表述但指标就化为Le/100 km,而T8之综合Le/100 km为4.0,而汽油引擎本身耗油数据则为8.3/7.5/7.9。

马力和扭力数据果真无花无假,引擎从起步那刻便已透发雄厚推动力,反应快速敏捷,慢车后再度加速不仅感觉不到turbo lag的存在,倒大有电钻般随唤随到的迅即回应表现,出色的八前速自动波箱无疑起有很大关键,而"D"档下的"B"档亦非常好使好用,在任何收油慢车情况下将Orrefors水晶玻璃波棍从D拨下一级便能收取脚踏煞制之效,并可借此回收能源补充电池,若厂方能在軚盘上加装具相同效能的拨片的话就更为好使好用了。

S90 T8亦附设多种驾驶模式,分别为AWD,Pure,Hybrid,Polestar Engineered以及Off Road,此外,显示屏餐牌内亦有"Charge"模式以机动行车方式来充电及加注全电航程。Polestar Engineered模式决不能与Polestar Engineered型号相提并论,模式实质为Polestar Optimisation一种。话说如此,切入Polestar Engineered模式亦可瞬即将战斗力大大提升,无不予人一番震撼感受。

八前速自动波箱和全天候四轮驱动系统是标准设备。四驱系统沿用已为沃尔沃效力多年的Haldex组合,在大部分情形之下,系统会将高至95%的动力传至前轮,当遇前轮打滑或路面有变时才会将动力传送至后方继而驱动后轮,在极端情况之下也可将全数动力输至后轮之上,运作时是不会惊动你的,过程也完全不须驾驶者操心。试车亦加配了性能更高更全面的4-Corner连Four-C Active Chassis气垫悬挂系统,以每秒五百次监察路况、驾驶者及车子本身变化来调整车架以最佳状态来配合Comfort、 Eco、Dynamic及Off-road驾驶模式。S90还配备多种防打滑和应付失控的科技包括有Traction Control,Active Yaw Control,Corner Traction Control以及Spin Control。转弯抹角时,Corner Traction Control更使用十分先进的torque vectoring系统来将适当的煞制力应用于内轮并把动力集中后轮来消减过少转向现象发生。

无论是在转弯操控或在行车畅顺表现方面,S90都有其大将之风,这点不多不少也要拜其出色悬架设计所赐。前多连杆和后Integral Link独立式悬架设计除很有效地降低噪音之外,亦把路面上任何不平都过滤得干干净净。

倾力演绎的Volvo S90无论在科技内涵,安全设备和豪华舒适程度上都已然尽善尽美,对追求品味和独特性格的买家来说,S90尤以Recharge T8就更可说是luxury sedan豪华轿车层面上的不二之选。

规格:

型号: 2020 Volvo S90 T8 Inscription

轴距(mm): 3,061

长宽高(mm): 5,083/1,879/1,450

车重 (kg): 1,764

引擎: 2.0-litre Supercharged and Turbocharged四汽缸,11.6kWh锂电池,电马达

最大马力: 400 hp (综合)

最高扭力: 472 lb-ft (综合)

波箱 :八前速自动波箱

摆布:前置引擎四轮驱动

煞制-前:透气碟

煞制-后:透气碟

油耗(城市/高速/组合)- L/100 km: 8.3/7.5/7.9

轮胎尺码: 255/45R19

扭力梁被妖魔化了?其实销量好的车,大部分都是扭力梁

最近上市的别克全新昂科拉,全系用的是扭力梁后悬挂。而今年下半年上市的新一代马3,也从现款的独立后悬,改成了扭力梁的半独立悬挂。很多人都对其操控和舒适度持怀疑态度。

打从速腾断轴事件开始,国内舆论似乎谈扭力梁而色变。但是,经过大量的统计,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规律”:销量榜上排名越靠前的车,扭力梁后悬挂竟然是最主流的选择。

这可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有数据依据。举个栗子,在今年上半年轿车销量排行榜上,前3名清一色用的扭力梁,前5名有4款,前10名有6款,前20名有10款,前50名有29款……

为什么扭力梁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渣?但为什么扭力梁却卖的最好呢?

销量最好的紧凑型轿车,八成用扭力梁

在轿车领域,我们选了销量前50名的车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用扭力梁后悬挂系统的竟然有29款,占比58%。但如果我们去掉里面14款B级以上车型——因为这些车全都采用了多连杆独立后悬挂,在剩下的36款车里面(包括4款A0级车型,以及32款紧凑型家用轿车),扭力梁的占比就超过了80%!

如下图,销量前20的轿车里,有10款用了扭力梁,全部为紧凑轿车。

▲2019上半年轿车销量榜前20名,销量数据来源:乘联会

接下来,我们把榜单上的A0级以下车型和B级以上车型都去掉,专门研究紧凑型车,结果发现,在卖得最好的50款紧凑型家用轿车里面,只有11款用了多连杆后悬挂,其余全是用的扭力梁,占比为78%,跟前面提到的80%也是无比接近。

再具体来看车型,比如备受大家热捧的大众品牌,在进入轿车销量榜前20的车里面,用了扭力梁的就占了4个——朗逸、宝来、桑塔纳和捷达。前50里面则有6款,高尔夫和POLO相继加入。

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认知被颠覆了,但别急,这还不是全部呢。

MPV用独立悬挂的只有20%

MPV同样让人想不到。销量前20名的车型里,采用独立悬挂的车都只有4款,其余的多数为扭力梁,占比50%,不然就是更加让你无语的钢板弹簧,占比30%——其中销量最大的“神车”五菱宏光,就是钢板弹簧后悬挂的代表。这样一加起来,也就是说80%的MPV车型都用的非独立悬挂,是不是没想到?

▲2019上半年MPV销量榜前20名,销量数据来源:乘联会

其实,连别克GL-8和本田奥德赛这样的MPV“老大哥”都在用扭力梁,也就不难理解其他车型为啥也会纷纷跟进了。毕竟,MPV讲究的是乘坐空间和舒适,而舒适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空间宽敞,如此一来,扭力梁正好能发挥长处。

只有SUV,大部分都用了独立悬挂

只不过,SUV领域的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销量榜前50的车里面,扭力梁的使用比例要低不少,只有13款车采用扭力梁,占比为26%——而且,这13款车里面,除了宝骏530一款车是紧凑级的之外,其余12款都是小型SUV。

如下图,在销量前20的SUV里,有四款是扭力梁。

▲2019上半年SUV销量榜前20名,销量数据来源:乘联会

所以,仅仅在SUV市场里,独立悬挂才是主流,而非独立悬挂更多出现在小型SUV上。

改进后的扭力梁,其实不输多连杆独立后悬

受前几年大众速腾“断轴”事件的影响,不少人似乎“谈扭力梁色变”。还有的人已经习惯将扭力梁与“档次低、不可靠”画上等号,甚至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无论运动性还是舒适性,扭力梁都不是一个好选择。

▲前些年大众速腾的扭力梁后悬挂发生“断轴”部位

但这些说法其实过于偏激,可以说是带着有色眼镜在看待扭力梁。而且,统计结果已经表明,尽管说不好的声音那么多,但销量证明,其实很多人并不是那么排斥扭力梁。

扭力梁悬挂,俗称“板儿悬”,由于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等特点,在小型前驱车的后悬挂系统上很常见。但其实,无论高尔夫、福克斯等有着运动标签和拉力赛基因的紧凑型轿车,还是别克GL-8、本田奥德赛等主打舒适的公商务型MPV,大家都在使用扭力梁。

所以,大家真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扭力梁,这种应用了数十年的悬挂结构,可以说是当今最为成熟,最为可靠的结构。更何况,不少功底深厚的车企还在扭力梁上玩出了新花样,使得其实际性能不输多连杆独立后悬挂。

那么,车企都在扭力梁上玩出了哪些新花样呢?

变截面扭力梁

在这方面,法国人就很擅长。多年来,除雪铁龙C5、C6和标致508等B级车采用多连杆之外,雪铁龙和标致旗下目前在中国销售的其他车型清一色用了扭力梁——包括豪华个性品牌DS。

法国人之所以能把扭力梁调校得如此优秀,原因就在于他们使用了变截面扭力梁结构。这种“中间窄两头粗”的横梁结构,不仅能为车轮提供足够的横向支撑,还因为横梁中部截面在垂直方向上的抗弯截面系数较小,使得两侧车轮能更自由地活动,也就是说左右两侧干涉更小。

这样的技术,如今也有其他品牌在采用,比如名爵就在其小型SUV车型ZS系列上面应用。

当然,扭力梁的推陈出新并非变截面这一种方式。除了在横梁上做文章,还可以在结构上进行补充或者优化。

扭力梁-瓦特连杆

比如说通用,别克新近推出的昂科拉GX这款紧凑型SUV,就在顶配车型采用了扭力梁 瓦特连杆的新组合。别看就只是增加了个瓦特连杆这么简单,其带来的驾控感和抗颠簸程度都有差别——这一点,上个星期笔者在成都试驾GX的时候,已经有深刻感受。

从结构上看,瓦特连杆就是在后悬挂左右各增加一根推杆,两根推杆通过杠杆机构连接(杠杆机构固定在后桥副车架上),相互作用,彼此限制活动范围,保证车身和车轴之间的垂直运动关系。如此一来,悬挂两边受力更加均匀,车辆侧倾就会有明显减少。特别是在转弯等极限情况下,能够大大提升车身稳定性。

同时,普通的扭力梁悬架,后桥衬套因为需要同时承担纵向力与侧向力,所以多与车身纵轴线呈一定角度布置,以兼顾舒适性与操控性。瓦特连杆就能有效弥补扭力梁的这个短板——甚至可以说是解放了后桥衬套,使其仅承担纵向力,因而衬套可以布置成与车身纵轴线垂直,也就提升了舒适性。

其实,瓦特连杆是欧宝的专利,其作用就是平衡舒适性与操控性——在此之前,通用已经在别克威朗、雪佛兰科鲁兹上面应用了这种后悬挂的结构组合。加入了瓦特连杆的扭力梁悬挂有多厉害?此前,别克威朗GS的欧洲兄弟——欧宝雅特GTC(最大马力177匹),在霍根海姆赛道跑出了1分21秒整的好成绩,比欧版三代思域Type-R(最大马力201匹)还快了0.3秒,动力弱了24匹还能更快,很大一部分功劳就是因为底盘,再具体点就是因为这个瓦特连杆。

弹簧小改进,操控大提升

除了通用之外,福特也在扭力梁的潜力挖掘上做出了贡献。

比如轿车市场曾经稳坐多年头把交椅的福克斯,其最新一代车型就在扭力梁上面玩出了新花样,而且是独门利器。新一代福克斯的扭力梁后悬架采用了名为“力矢量弹簧”的技术,这也是福特的专利——这种弹簧最先应用于新嘉年华ST性能款。

“力矢量弹簧”跟普通圆柱弹簧的最大区别,就是通过改变弹簧两头的迎面角度,在车辆进入弯道时,外侧弹簧能给车身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度,利于高速过弯时保持车身姿态。

写在最后

的确,独立悬挂虽在改善车内乘坐舒适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因为零部件多、结构复杂,而伴随着重量大、占用空间大、调校要求高、后期维修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而且,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扭力梁与多连杆悬挂在普通民用车领域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就连一些豪华品牌都没有放弃扭力梁。比如奔驰A级、沃尔沃C30、英菲尼迪ESQ等,甚至连讴歌CDX这样的紧凑型SUV都在用扭力梁后悬挂,但因为它加入了自适应减振系统,不仅驾控表现跟多连杆悬挂没什么差别,甚至在舒适性方面还有一定优势。

最后,还是那句话,鞋合不合脚,自己试过才知道,选车也是如此。对半独立悬挂,请秉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不要一棒子打死。毕竟,作为一种已经存在几十年的悬挂结构,它的优势也是无法抹杀的。

今日话题

买车时,其他各方面都满意,你会因为扭力梁而放弃选择吗?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想跟作者交流,请加作者个人的工作微信:Super_Turbo_Snail。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更安全的沃尔沃汽车,送给孩子的安全课

以瑞典为荣的沃尔沃在中国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了。

· 沃尔沃汽车品牌体验中心(中国)运用互动式、数字化的手段将品牌历史与文化相融合,令参观者可以回顾沃尔沃汽车的安全历史,同时领略沃尔沃汽车倡导的北欧幸福生活方式。

汽车有文化相信一家成功的百年品牌的成功不是偶然,一定会有其初心。如果问这家北欧品牌的初心,无论是其自身还是其观察家和消费者,都会脱口而出,“安全”。

沃尔沃说安全有它的合理性,发明了汽车安全带,并第一个把安全带用于量产车上,安全带在现在汽车的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是无可质疑的。所以,沃尔沃的安全历史值得致敬。

安全性突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值得植入到品牌基因里。沃尔沃以安全性为口号展开了汽车营销。沃尔沃销售人员会告诉你,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设计都是为了安全而生的。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曾说:“像沃尔沃这样的企业,必须要笃定的追求某一些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是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如何能够让这些价值观,从呈现形式上更加现代化,符合现代人的特点;而从形式上则更有创造力,更能直达人心。我们一直以来做的品牌梳理,想你所想,护你所爱,让你与众不同,都是在这方面做的尝试。”

然而, 在汽车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很难有单独的厂家研发出有垄断性的汽车安全技术。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不断会有汽车厂家比肩沃尔沃, 这个时候还在反复的说”安全技术“,显然不合时宜,安全值得说的远远不止于此。

能不能在说安全的同时,说点别的或者说得更有层次感?

沃尔沃目标消费群体特征曾被归纳为“安全、低调、高品位”。这原本没什么问题,在欧洲它也所向披靡。但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特点就是在对所有产品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哪个出名买哪个,既然大家都买,就算不是最好,也不会太差。

?

沃尔沃1994年进入中国,2006年实现国产。然而在中国的车主中,如何形成与这悠久的历史相匹配的品牌认可度,让爱它的人对它赞不绝口,让还未爱的人说出“安全”,沃尔沃品牌的安全认知上,需要东方化。

欧洲人在这样的品牌战略里浸淫了百年,加上其本身注重实用的群体特征,自然十分买账。而沃尔沃在中国,运用东方思维,在安全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安全体系,抑或是安全品牌的传播话术和业务条线实践,其目的无疑是想突破自己的安全圈进入更为广阔的安全世界。

安全一直是沃尔沃汽车最核心的基因,该基因不仅体现全系产品人性化的设计、出色的驾控性能和前瞻性的智能安全科技上,也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环境的友好上,更体现在沃尔沃汽车的品牌理念上。

2010年之后的头几年,这家意为“滚滚向前(Volvo)”的品牌,在中国的营销活动主要集中在体育领域,无论是赞助高尔夫公开赛和全球帆船赛,还是在2012年签约林书豪为自己代言,都体现了这一倾向。而它在高端经济和高雅文化领域,却鲜有动作。营销方式单一,受众面小,也是其“不得不低调”的一个原因。此外,沃尔沃的产品线不够丰富,例如,在D级车市场,沃尔沃一直没有推出有竞争力的车型,这使得很多高端用户对它的爱无处安放。

之后,考虑到相较于家庭观念较重的欧美用户,中国的消费新贵们显然更注重个性化与自我体验。沃尔沃主动改变以往清高、自我的形象,车型设计不再固守原来的风格,更重视注入时尚元素,贴近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在2013年、2014年高档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时候,沃尔沃推出了V40、V60、S60、XC60等数款产品。这些产品助力沃尔沃于2014年在中国市场销售超过8万辆。

沃尔沃在华节奏感渐强。从2014年开始,中国市场就已经成为沃尔沃汽车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目前,沃尔沃汽车中国已拥有3座制造基地、1座发动机工厂,1座研发中心和1座设计中心,亚太区总部也于今年3月落成并投入使用。

?

位于成都的沃尔沃汽车品牌体验中心(中国)作为国内第一家以全维度和全价值链为理念打造的汽车品牌体验中心,秉持“从平台到科技,从产线到产品,从品牌到文化”的“全价值链”展示理念,通过数字化和多媒体交互式体验设计,力求为每一位观众提供关于沃尔沃过去到现在,并面向可持续未来的品牌和产品体验。

继2019年上半年销量增长之后,沃尔沃7月销量继续保持同比增长,最新公布的7月销量数据显示,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涨幅最大,相较去年7月的1.01万辆,同比增加24.9%至1.26万辆。今年1月至7月,沃尔沃总销量同比增长7.3%至39.5万辆,在华销量由7.1万辆上升至约8.04万辆,涨幅达12.3%。

?

2018年“问?道”,袁小林表示:“从2010年开始,沃尔沃汽车最大的变化就是虽然植根于瑞典,但从产品战略的制定到设计、研发、生产、采购和销售,都以全球视野来运营,沃尔沃品牌的追求没有变。”

?

近日,“问?道2019 沃尔沃汽车安全体验夏令营”在成都开营,沃尔沃汽车的研发人员和公司高管分享了沃尔沃汽车的安全理念。据悉,沃尔沃汽车集团通过其风险投资部门创立的沃尔沃汽车科技基金入股儿童共享出行服务公司Zūm,旨在为儿童提供定制化共享出行服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

2019年“问?道”,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市场副总裁车艳华介绍说——

·沃尔沃汽车开放中央数字图书馆,向行业免费分享60年来对汽车安全深入研究的数据,同时指出在汽车安全开发领域的不平等问题。基于这些研究和自有的碰撞数据,沃尔沃汽车制造了不同性别和体型的虚拟碰撞试验假人,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事故原因,并开发出不但能保护男性也能保护女性的安全技术。

1927年,商人阿瑟·格布尔森和工程师古斯塔夫·拉尔森达成了一份商业策划。不容小觑的是,这份完全扎根于瑞典的汽车事业,浸染着瑞典这个国度智慧而儒雅的全部基因,反过来它的成长又深深印刻在这个国家之中。

在冰雪国度中走出来的品牌,安全是它的首要考量。1930年液压刹车装置;1959年三点式安全带;1966年推出世界上最安全的轿车——Volvo 144;1967年后向式儿童座椅 ;1976年3元触媒转换器;1998年IC充气窗帘、WHIPS头、颈部保护系统等;2006年汽车盲点信息系统(BLIS);2010年带全力自动刹车的行人探测系统......沃尔沃首创的安全技术,成为了汽车行业安全问题的话语领袖。这种极具北欧特色的设计和对于安全的推崇,成为一种具有全球性、毫无争议的共识。而更为深入的来看,在沃尔沃这个品牌中,每一款车型不局限于工业设计,更多的是对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生活的理解和品质的追求。但从现在的事实来看,它需要增加另外一种更为严谨、客观而与时俱进的修辞:万物互联下的安全。

在梅特卡夫定律中,网络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万物互联,无疑会取得难以置信的强大效果。任何维度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境界,与体格、体制相适应,才是环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在依托市场 互联网 生态系统的商业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下,秉承着安全的价值核心,沃尔沃也积极进行着万物互联的转身。

沃尔沃汽车中国高管曾有言:“在万物互联的未来社会,车将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它将成为更了解用户需求的、具有移动属性的个性化超级智能终端。”

而这,为了迎来一个更好的时代。

?

尼克斯·柏林,生于1920年6月17日。1958年受雇于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成为该公司的首席安全工程师,负责沃尔沃汽车的安全设计,发明了三点式汽车安全带。

?

很多人认识不到系安全带的重要性,对轻松“咔嗒”一下系安全带总觉得麻烦世界上安全带的标准形式是沃尔沃尼尔斯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这种汽车安全带开始为人接受始于1967年,尼尔斯在美国发表了《28000宗意外报告》,当中记录了1966年瑞典国内所有牵涉沃尔沃汽车的交通意外,数字清楚显示,三点式安全带不但在超过半数的个案中,降低甚至避免乘客受伤的机会,更能够保住性命。

?

?

?

据沃尔沃官微

20世纪60年代初,汽车技术飞速发展,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各种乘车安全保护装置相继问世。安全带作为最传统的安全防护设备,是为成人设计的,对于儿童并不适用。

因为儿童的骨骼稚嫩,当汽车发生碰撞、速度迅速降低时身体会因巨大惯性向前猛冲,此时侧跨身体的成人安全带可能会造成儿童胸部肋骨骨折、窒息甚至颈骨折断的危险。

为了保护儿童乘车的安全,由沃尔沃公司设计制作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开发设计儿童安全座椅的灵感来自于航天器中的宇航员座椅,这种座椅可以承受太空舱升空和降落时产生巨大力量,从而使宇航员免受伤害。沃尔沃公司根据这一原理,提出了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的概念。

事实证明,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儿童在汽车发生紧急制动或者意外碰撞情况下所受到的伤害。因此,儿童安全座椅很快被消费者接受,并且慢慢在全世界得到推广。

?

·从2021年款车型起,沃尔沃汽车旗下所有车型都将配备“Care Key关爱钥匙”。该项配置将允许沃尔沃车主在将车辆交给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年轻司机使用之前,为车辆设置最高限速。

?

沃尔沃“快递到车”(Deliver to Car)。2015年,携手瑞典创业公司urb-it,沃尔沃推出了“快递到车”的服务。这是一项提升传统快递体验的全新服务——网购商品下单两小时内“快递到车”。我觉得其意义似乎提供了一种效率和工作解决方式。既是创新,也完全基于沃尔沃自身品牌的理念。

?

沃尔沃是1972年第一个提出环保责任的汽车企业。严格执行以环境法律规定为依据,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以责任制为核心,以签订合同的形式,规定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图片来源汽车有文化《科技财经圈》)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和NOx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装备。

· 在未来通过设置最高车速:沃尔沃汽车曾宣布从2020年起,将其所有新出厂汽车的最高时速限制在180公里/小时,以此发出警示超速危险的强烈信号。

1927年,商人阿瑟·格布尔森和工程师古斯塔夫·拉尔森达成了一份商业策划。不容小觑的是,这份完全扎根于瑞典的汽车事业,浸染着瑞典这个国度智慧而儒雅的全部基因,反过来它的成长又深深印刻在这个国家之中。

?

1927年4月14日,哥德堡Hisingen岛上一座工厂的大门开启。从这里面行驶出第一辆VOLVO汽车。一辆四缸发动机An open tourer浏览车,车型名称是OV4,这辆车售价4800瑞典克朗,随后推出的PV4三厢车售价要高出1,000 瑞典克朗。

?

『VOLVO OV4』公司计划各款车型生产500辆,但瑞典消费者似乎不太买账。第一年只售出297辆。

?

1928年VOLVO特别加长版的PV4三厢车出品了。它的引擎盖稍长,前支柱略细,配有距形的后车窗,并安装了保险杠。而当时保险杠还不是标准配置。公司的第一辆卡车,型号1下线。它很快取得了成功。卡车和后来生产的客车在最初的几十年里成为了VOLVO主要的出口产品。

?

『VOLVO PV4』1929年,一款新的6汽缸汽车PV651取代了之前的4汽缸车型。相比OV4而言,PV651更长,更宽,底盘也更坚固。在这一年,公司共售出了1383辆车,其中27辆车出口,出口地区甚至到了较远的阿根廷和巴拿马。

?

『VOLVO PV651』

?

1930年,二款7座的出租车车型推出,TR671和TR672。以TR开头的车型将全部用于早期的VOLVO出租车。另一款新车是PV652,比PV651更为豪华的升级版。VOLVO从它的母公司SKF那里买下Hisingen工厂,VOLVO的汽车都是在这家工厂生产的。两年后的1932年VOLVO到达它制造史上的一个里程碑:VOLVO的第1万辆车下线了。到此时为止,VOLVO共生产了6200辆卡车和3800辆汽车。最早的VOLVO客车—LV70B下线,它是在卡车底盘的基础上生产的。沃尔沃迎来了瑞典警察局的第一张大订单,40辆PV652S。之后沃尔沃生产出了更多的警车,除满足国内市场外也用于出口。

?

『VOLVO TR671』1936年,PV51上市,它可以看做是VOLVO首次尝试生产更为大众化的家用汽车。它采用了6缸发动机。随后的1937年初,PV52上市了。相比PV51而言,拥有更高的规格配置,但在其它方面却几乎一模一样。不同之处包括:一对防晒板,一对雨刮器,电子钟,悬架方向盘sprung steering wheel,暖器和去雾器,更响亮的喇叭,折叠靠背,后排坐阅读灯以及每扇车门上都安装了扶手。这一年,VOLVO共生产了1815辆车。

1944年,PV444和PV60在9月份Stockholm的VOLVO车展上继续亮相。为期10天的活动吸引了差不多15万观众。PV444售价4800 瑞典克朗,和1927年VOLVO的第一辆车售价相同。在2周时间里,PV444的订单达到2300份,不过这款车一直到1947年才得以真正交货。在发动机方面,PV60承接了战前VOLVO车的特点:是一款坚固的传统车型。到1950年止,公司共生产了超过3000台PV60。

?

『VOLVO PV60』1947年,PV444在二月开始正式投产。公司计划销售12,000台,当时已经销售了10,181台。由于在1944年的Stockholm的展览上承诺的售价为4800 瑞典克朗,公司最初出售的2300台车是亏本的。1947年PV444的零售价是8000 瑞典克朗。此时公司已经有3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到11200万瑞典克朗。

?

『VOLVO PV444生产线』

?

『VOLVO PV444上市』1949年,这一年VOLVO的汽车生产量超过了卡车和客车,这是自1928年VOLVO卡车投产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同年PV444的一个特别版本PV444 S投产了。它的外观颜色采用了鸽子灰,内饰采用了灰色和红色。一辆黑色的PV444于8月下线,它是公司生产的第10万辆车。公司已经总共出口了2万台车,大部分是商务用车。大约有6000名员工在VOLVO工作。

?

『VOLVO PV444a』

?

『VOLVO PV444S』1951年,PV444的C系列推出,对车外部的变更较少,更重要的是技术的进步。这一年,由绿色塑料制成的车外防晒板成为每辆车的标准配件,大们大多称之为强盗帽。AB VOLVO的年营业额达到3.1亿瑞典克朗。1952年1月份第25000台PV444下线。VOLVO在哥德堡和Olofstrom的工厂开始研发它的第一辆旅行车。同年8月升级版的PV444 D系列投产了。

?

『VOLVO PV444C』1953年,这一年PV444成为瑞典最畅销的汽车。1955年PV444E和PV444ES推出了。

?

『PV444E』

?

?

『PV444ES』

?

PV444车型众多,经历过多次升级和改款,将VOLOV品牌植入人心。

1956年,随着销量的快速上升,1月份VOLVO生产出了第10万辆PV444。同年VOLVO历史上另一款有名的车型P120系列(AMAZON)发布。1957年VOLVO P120系列正式投产。前座椅二点式安全带在这一年成为VOLVO车的标准配置。VOLVO跑车停产,而1957也是生产PV444的最后一年。

?

P120系列推出后,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意味着PV车型的终结。但不是这样的。1958年8月份VOLVO推出了PV544,它是PV444的完全改进版和升级版。一共有四款车型,提供了不同的发动机和配置的选择。这时后排座的安全带加固也成为VOLVO车的标准配置。AB VOLVO的营业额首次超过了10亿瑞典克朗。1959年前座三点安全带已经成为VOLVO P120系列和PV544系列的标准配置。这使得VOLVO成为世界第一家将三点安全带做为标准配置的公司。

1961年,P1800 Coupe跑车投产,它采用了全新的B18发动机。马力强劲的B18发动机也用于PV544和P120系列。而PV544也采用了新的同步啮合3-4种速度的变速箱。同年10月,双门设计的P121正式推出。

?

『P1800 Coupe』

P120系列旅行车首次安装了机动刹车(power brakes)。另外一项重要的革新是公司聘请了医学专家来共同设计VOLVO车的前座椅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这一年VOLVO测试了第一辆安装有逆向儿童座椅的车型。这一年的总产量是118464台车,包括8040套由海外厂家组装的车。公司生产出了它的第100万辆车,VOLVO已经是瑞典最大的公司。10月20日,最后一辆黑色的PV544在LUNDBY厂下线。当天有一个户外的庆祝活动,26名VOLVO的员工通过抽奖的方式每人获得了一辆白色的PV544,这也给PV544,这一曾经改写过VOLVO历史的车型一个完美的结束。PV444和544共生了44万辆,其中出口16万辆。

1966年,VOLVO 144系列在8月首次亮相,它在安全领域又前进了一大步。它四个轮子安装了盘式制动器、可溃式转向柱、三点安全带采用了新型带扣。车身的前后都采用了能量吸收压皱区,此外它的制动系统采用了名为L—SPLIT独特构造。最初的144系列采用了二个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85和115马力。使用115马力发动机的车型叫做144S。新款VOLVO获得了广泛的赞扬,并且很快被评为瑞典当年的年度车型。

?

『144S』

1967年,VOLVO推出全球首创的逆向儿童坐椅。后排座也装配了安全带。VOLVO144很快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并且它完全满足了美国后来推出的车辆安全标准,并且走在这些安全标准之前。6月份VOLVO 142s双门车面市,145型旅行车也于当年晚一些面市。亚马逊现在已经采用了机动刹车,可溃式转向柱以及新的安全性的方向盘,这个方向盘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自动折断。出口美国的车型的双化油器采用了排放控制系统。

?

『145旅行版』

?

『142S』

?

『142S』1968年,设计独特的6汽缸VOLVO 164推出了,它的精良设计包括动力转向和自动变速器。此时,亚马逊和140都采用了安装有排放控制系统的新B20发动机。140系列创造了销售记录,成为瑞典历史上最畅销的车型。前座椅安装了头枕。一家新的VOLVO装配工厂在马来西亚开业,它的年产量达2500台车。

?

『VOLVO 164』1970年,成立VOLVO道路事故研究小组,致力于VOLVO车的事故调查。VOLVO P120系列历经14年,共售出667323辆车,最后停产。一台黄色的VOLVO 144下线,它是VOLVO生产的第200万辆车。P120系列的成功帮助VOLVO成为了瑞典最大的汽车企业。

1972年,沃尔沃计划增加一些小型车的生产,因此它买下了荷兰DAF的汽车制造公司33%的股份。同时沃尔沃安全实验车(VESC)推出了,这辆车实际上是一个建造在车轮上的实验室,它逐渐发展为可以为所有的安全系统提供测试:例如安全气囊,ABS刹车以及可伸缩保险杠。这一年新的技术创新包括:危险警告灯,安全带提醒装置,以及儿童逆向坐椅锁。

?

『沃尔沃VECC』

1974年,这年夏天,沃尔沃推出了新一代车型沃尔沃240以及260。他们独特的车头设计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2月份,一家新的沃尔沃汽车制造厂在瑞典的KALMAR开业。这家工厂在外观上看起来不是那么传统,而它生产的产品也是这样。这家工厂采用了特殊的运送装置来运送生产出来的汽车,工人们分成小组进行重复性工作。

?

『沃尔沃260』

1976年,沃尔沃BV汽车公司推出一款新车沃尔沃343,它标志着公司进入小型车市场。同年,美国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购买了沃尔沃240,它们被用于制定美国车辆安全标准,这项标准是所有进入美国市场的新车都必需通过的。同年,沃尔沃生产出了它的第300万辆车。

?

?

『沃尔沃240』

1978年,沃尔沃安全概念车,VSCC亮相。沃尔沃汽车生产公司成为沃尔沃CAR CORPORATION的子公司。它的第一任主席是Hakan Frisinger。汽车销售额首次超过100亿瑞典克朗。汽车销售已占到沃尔沃集团总营业额的54%。沃尔沃集团管理层提出一个和挪威成立合资公司的远期议案,但沃尔沃的大部分股东投票反对,因此这个方案也宣告失败。

1980年,沃尔沃推出它的第一款涡轮发动机车,沃尔沃240 TURBO车型,它由155马力的B21ET发动机驱动。1982年沃尔沃760下线了。起初它有二种6缸发动机可以选择汽油的B28E和TD24 turbo柴油发动机。TD24可以使沃尔沃760 GLE在13秒内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柴油动力车。

?

『沃尔沃240 Turbo』

?

『沃尔沃240 Turbo旅行版』

?

『沃尔沃760GLE』

?

『沃尔沃760』

1984年,沃尔沃740的新品增加了二款车型:GLE和TURBO。740GLE采用了四汽缸2.3升发动机,并且发动机采用了无触点点火系统。740 TURBO有2.3升,182马力(DIN)发动机,这是一款配有中冷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另外740车型还有一种6汽缸,2.4升的柴油发动机版本。

?

?

『沃尔沃740 Turbo』

1985年,沃尔沃推出了一款豪华双门车780,成为沃尔沃汽车家族的顶级车型。它在日内瓦车展上首次展出,这是沃尔沃和意大利BERTON联合研发的。荷兰的沃尔沃则推出了沃尔沃480 ES,运动流线型的4座车。这是沃尔沃第一次推出前轮驱动的车子。

1987年,这一年ABS刹车成为沃尔沃740和480的选装配置。随后的1988年推出了紧凑型轿车沃尔沃440。另外沃尔沃推出了升级版的740GLT,这款车使用的16气门的四缸发动机,这是沃尔沃首次使用每缸四气门的发动机。1989年,沃尔沃为400系列推出了新的三厢车460。

?

『沃尔沃740GLT』

1990年,沃尔沃推出了豪华轿车960。这款车拥有排气量为3L的直列6缸发动机,并配备电控自动变速器。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轿车常用的惯性卷筒型安全带在这一年由沃尔沃发明并应用于轿车。

?

『沃尔沃960』

1991年,850 GLT面市。

1992年,沃尔沃为旗下沃尔沃740、940和960的3个系列车型标配了侧面撞击保护系统,同时车前排乘客座位上也采用了安全气囊。

?

1993年2月,沃尔沃推出了850旅行车,并于8月推出了850TURBO。随着它的面市,它的最大功率为225马力,也成为沃尔沃历史上最大动力的发动机。沃尔沃车的三个后座已经全部安装了惯性卷筒型自动安全带。5月份,最后一辆沃尔沃240下线,这是一辆旅行车。这一系列的车共售出了超过280万辆。第二年,日内瓦车展上,沃尔沃850 T-5R揭开面纱。这款车配备最大功率250马力的直列5缸发动机。这款车成为当时沃尔沃历史上最大动力的汽车。

『沃尔沃850旅行版』

1995年,沃尔沃S40和V40面世。这是沃尔沃和三菱合作共同开发的紧凑型轿车。侧面撞击安全气囊已经成为标配。

1996年11月,最后一辆沃尔沃400系列下线,这一系列车共销售了约70万辆。另外沃尔沃推出了850 Bi-Fue l双燃料车推出,它可以由汽油或压缩天然汽CNG驱动。另外一款新车是沃尔沃 850 AWD,这是沃尔沃第一辆全轮驱动车。在巴黎车展上,公司选择展出沃尔沃C70 coupe。沃尔沃推出了S70和V70,这两款车接替了沃尔沃850。

在品牌新的命名体系里,S代表三厢轿车,V代表多功能车(旅行车),C代表跑车或敞蓬车。沃尔沃 960轿车系列现在变成了S90,960旅行车变成了V90。这一年一件特别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沃尔沃生产了它的第1千万辆车,一辆绿色的沃尔沃960 ROYAL。

1998年5月,沃尔沃S80揭开面纱,它是在沃尔沃新的大车平台上生产的第一台车。它的革新包括:由直列6缸发动机提供动力的前轮驱动,膨胀式防护汽帘系统,头颈部安全保护系统(WHIPS),车载GSM电话和前进的高精IT技术的采用。这一年,940、S90和V90都停产了。它们共生产了667000辆。

?

『沃尔沃S80』

2000年,新款沃尔沃S40和V40,新沃尔沃V70和V70XC,以及全新的三厢跑车沃尔沃S60上市。

?

『沃尔沃S60』

2001年,沃尔沃汽车推出了自己的D5系列柴油发动机。相比同动力的油汽发动机,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低30%。升级后的双燃料发动机现在可以提供CNG和LPG供选择。具有新驱动系统的沃尔沃S60 AWD推出。它的电控液压系统的中心采用了全轮驱动。

2002年1月份的底特律车展上,全新的沃尔沃XC90推出。XC90一经推出就立即受到了欢迎。没有任何一辆沃尔沃车像它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它很快在欧州和美国的独立车身测试中获得最高的安全评级。4月14日,沃尔沃为了庆祝它诞生75周年推出了沃尔沃S60R和V70R高性能车。它安装有6速变速箱和AWD全轮驱动系统,并搭载拥有最大功率为300马力和400N·m扭矩的发动机。

2003年,新一代的紧凑型沃尔沃汽车推出:沃尔沃S40和V50。虽然S40沿用了以前的名字,它其实是全新的车型,采用了和沃尔沃较大车辆一样的侧面踫撞保护系统,搭载1.6L 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S40是沃尔沃第一辆百公里油耗低于5升的车辆。

?

?

?

『沃尔沃V50』

?

2004年,沃尔沃全球首创地推出了盲点信息系统(BLIS),这种系统带摄像头可以监测到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潜在的盲点。

2005年,沃尔沃推出了全新一代C70。

?

?

『沃尔沃C70』

2006年,沃尔沃推出了一款掀背型紧凑型轿车C30。它最初只是做为一款设计概念车出现在底特律车展上。沃尔沃汽车开始在中国生产,最初的产品是S40。

在新价值观的驱使下,人们不再想成为像其他人一样的个体,而希望自己是唯一的。人们更加渴望功能上的形式感,不再想要与其他人一样的汽车。(未完待续)

(本文参考沃尔沃官方图书及相关报道,特此感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