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步枪弹夹多少钱一个月(步枪/冲锋枪标准子弹匣装弹数多是30发的原因)

导读 步枪弹夹多少钱文章列表:1、步枪/冲锋枪标准子弹匣装弹数多是30发的原因2、为什么全世界大部分自动步枪的弹匣都是30发?3、士兵携带的子弹到底有多少?5个弹匣150发子弹,另

步枪弹夹多少钱文章列表:

步枪弹夹多少钱一个月(步枪/冲锋枪标准子弹匣装弹数多是30发的原因)

步枪/冲锋枪标准子弹匣装弹数多是30发的原因

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但其实有点技术含量的问题。

子弹的数量肯定是越多越好,少了影响火力,但多也不是想多就能多的。

现代步枪、冲锋枪用的弹匣学名叫“盒形弹仓”(box magazine),大概就是下面这个样子的,子弹与枪管平行呈横向排列并被依次推入枪膛。

很明显,这种弹匣如果要增加子弹数量就必然要增加长度。你肯定要说增加长度有什么?长就长一点呗。确实也有人这么干过,比如下面这样的。

甚至还有更夸张的,比如这样的。

你可能会觉得这很酷,但这种长弹匣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枪本身的重量会增加,而且重心会严重失衡,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还有因为子弹数量的增加,弹匣底部用来推子弹的弹簧的簧力也要加强,这样会导致装弹非常费力等等。当然,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加长弹匣最大的缺点是对卧射姿势的影响。

枪并不只是用来站着射击的。在战场上很多时候射手需要卧倒射击,以减小自己被子弹击中的概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弹匣太长卧射就会很不方便,射手只能侧着身子,非常别扭。

下图是USSR的RPK班用机枪,标配40发长弹匣,比普通AK多了10发。但同时它还标配了一个更长的两脚架用来在卧射时支撑枪身,所以弹匣长一点也无所谓。可是步枪和冲锋枪是没有脚架的,更何况就算有脚架,如果脚架超过了一定长度还是会不方便。

既然加长弹匣不方便卧射,那把弹匣上置,就像二战时Zb vz.26轻机枪那样,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呢?

您还真别说,还真有人这样干过,一些早期的冲锋枪就把弹匣放在上面。比如伯莱塔M1918,

还有二战澳洲的欧文冲锋枪。

但这种设计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弹匣上置了之后挡住了瞄准具的视线,只能像Zb vz.26那样把瞄准具设置在侧面。这么做对瞄准精度的影响先不论,首要问题是瞄具是设置在左侧还是右侧?历史上Zb vz.26是设置在左侧的,这样用右手抵右肩射击的时候自然没问题,但如果要换手射击呢?这对于步枪、冲锋枪来说是很常见的情况,这时候用左侧的瞄具就非常不方便了。还有,现代步枪、冲锋枪都在枪身上方配有通用战术导轨加装各种附件。

如果真把弹匣上置了就只能在旁边加导轨来装这些附件了。别不别扭先不说,首先还是那个问题,加在左边还是右边?基于以上种种,弹匣上置只是在二十世纪前半页昙花一现,二战之后就没人用了。

既然加长弹匣这条思路走不通,那能不能换个思路,比如利用一下枪身两边的宽度空间呢?当然可以!早就有人这么干过,比如二战时苏联标志性的冲锋枪PPSh-41,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波波莎”。

波波莎用的这种供弹具学名叫“鼓形弹仓”(drum magazine),简称“弹鼓”。这种弹鼓让波波莎有71发的弹容量,比二战时其它冲锋枪多出了一倍,因此很受欢迎。但它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

从供弹的可靠性上来讲,弹鼓是不及弹匣的,毕竟弹匣结构简单,而弹鼓则复杂得多,更复杂就意味着故障率的增加。还记得AK之父卡拉什尼科夫的经历吗?他在二战中因伤住院,和病友们聊天时萌发了设计一款可靠的冲锋枪的想法,而让他产生这个想法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曾亲眼看见自己的战友因为波波莎的供弹故障未能及时开火,最后反被德军击中。我国在初期引进波波莎(我国管它叫50式冲锋枪)的时候只引进了下面这个使用弹匣的版本,没有引进弹鼓,这也说明了问题。

当然,二战之后弹鼓依然在发展,直到今天还有,比如下面这样的。

甚至为了进一步增加装弹量,还有两侧双弹鼓的设计。

现代弹鼓相对于二战时可靠性肯定有了很大提升,但无论怎么提升,复杂的结构决定了其可靠性永远是低于同时代的弹匣的。并且除了可靠性,弹鼓还会和长弹匣一样带来枪身加重、重心失衡等问题,且这些问题往往比长弹匣更加严重,这里就不赘述了。

那还有人试过其它办法吗?当然有!用“盘形弹仓”(pan magazine),简称“弹盘”,最著名的就是二战USSR的DP轻机枪。

这种弹盘里子弹横向排列成一个圈,当然也有排成几层几个圈的,这里不赘述。这种设计既利用了枪身两边的宽度空间,也利用了枪身纵向的长度空间,既增加了弹容量,又把多出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枪身纵向的一段长度内,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重心失衡的问题。那它很好吗?对不起,它结构依然复杂,可靠性同样不如弹匣。

还有很多结合了弹鼓和弹盘特点的混合型大容量供弹具,估且称之为“弹筒”吧。比如下面这些。

它们要面对的还是一样的问题:可靠性、重量、重心等等。

难道就真的没有比较成功的尝试吗?其实是有的:比利时FN公司的P90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的弹匣非常独特,让它拥有了50发的弹容量。

这种独特的直形弹匣置于枪管之上,和枪管平行排列,既不会增加高度,也不会增加宽度,也不干扰瞄具。它其实是充分利用了枪身的纵向空间,并且和普通弹匣一样,子弹是横向直列排列其中的,唯一的不同是子弹和枪管呈90度夹角。当子弹被推到弹匣口时,有一个装置会将子弹先旋转90度,变成与枪管平行后再送入枪膛。

这一切看上去确实挺完美的,除了……造价。这个方案的关键就是那个将子弹旋转90度的装置,其内部结构吗……

反正肯定不便宜。弹匣毕竟是大规模消耗品,弄得这么贵实在没有必要。

那就真的没有既可靠,又便宜,又能增加弹容量的办法了吗?有啊!用弹链啊!人类枪械史上的经典设计,绝对可靠又便宜!

你肯定要说等一下!这不是重机枪才用的吗?重机枪架在那里不动,拖个长长的链条开火没问题。我拿着步枪还拖着这么长一串,那移动起来岂不是太不方便了?

这个可以解决!你拿个盒子把弹链卷好塞在里面,再把盒子挂在枪身下面,弄成像个弹鼓一样不就行了吗!

恭喜你!你总算找到了一种既可靠、又便宜、既不影响卧射、也不影响瞄准、并且还能增加弹容量的办法了!只是,这个办法对于步枪和冲锋枪来说……太重了!

本来增加弹容量就会增加重量,现在又多了一条链子,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这个方案最终只被用在了机枪上,因为机枪对重量相对不是那么敏感但对火力持续性显然有更高的要求。现代机枪,不管是班用机枪还是通用机枪,大部分用的就是这种供弹方法。(其实现代班用机枪有两大流派,另一派是用弹鼓的。但这两年弹鼓派明显势微了,以前用弹鼓的都纷纷转投盒装弹链阵营了,这证明了此方案的正确)

综上所述,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现代步枪、冲锋枪标准子弹匣的装弹数多是30发呢?因为这是人类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到的最优解。

这个最优解要分成两部分理解。一、对于步枪和冲锋枪来说,最好的供弹具就是盒形弹仓,即弹匣;二、步枪和冲锋枪的使用方式决定了其弹匣容量的上限为30发左右。

当然了还有一种别致的设计:弹匣侧置。这个和弹匣上置一样,属于在二十世纪前半页昙花一现的方案。

最早用弹匣侧置的应该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大规模应用的冲锋枪:一战时德国的MP 18。(这里可能不准确,或许有更早的弹匣侧置的枪械,本人也不太确定,如哪位大神知道欢迎补充)

注意,最早的MP 18用的还不是弹匣,是上图所示的这种弹鼓。这其实完全是因为当时这种弹鼓是现成的,德国军方在设计时就要求采用它作为供弹具。MP 18的设计师曾强烈反对使用弹鼓并要求使用弹匣,但最终军方固执己见。这也证明了我上面说的弹鼓可靠性的问题。当然,后来生产的MP 18,也包括后继型MP 28,都改用了弹匣。

使用弹匣侧置的还包括二战中的一些著名武器,像英国的司登冲锋枪。

还有德国的FG 42。

但是这种设计只是昙花一现,二战后就被抛弃了。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方案:加宽弹匣。

现在主流的弹匣主要分成单排和双排两种。单排好理解,就是弹匣内子弹紧密排成一列,但双排并不是紧密排成两列,而是子弹交错排布成两列,大概就是下面这样。

双排弹匣根据弹匣口的出弹方式又分成单进和双进,上图左边的就是双进,右边的是单进。不过这和我们的主题不相关,就不多讲了。从上面的图也能看出,所谓“双排弹匣”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双排”,它只是把单排相邻的子弹给错开一点,本质上还是单排,只不过是交错的单排。而之所以这么设计就是为了在不减少子弹数量的前提下缩短一点弹匣长度(可见弹匣长度确实是个很敏感的指标),而付出的代价就是弹匣变宽一点。总而言之,人类现在的主流弹匣都是单排弹匣。

那你肯定要问了,既然可以让弹匣变宽来换取长度上的缩短,为什么不干脆把它再做宽一点以容纳更多的子弹呢?比如做个真正的“双排”弹匣,甚至“三排”、“四排”呢?

确实有人这么搞过。下面就是美国Surefire公司推出的四排弹匣,

在实现了60发弹容量的前提下,也没有比30发的常规弹匣长太多。

其实也不止美国人,我国的05式微型冲锋枪为了实现50发的弹容量(据说当年提出这个设计指标就是因为被上面提到的P90给刺激到了)也用了四排弹匣。

那这是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吗?当然不是!加宽弹匣本质上和弹鼓一样,都是利用了枪身两侧的宽度空间。但排数一旦增加之后,内部的结构必然会变得复杂,而复杂又会带来老问题:可靠性的下降。

现在的单排弹匣底部一根弹簧加一块托弹板就够了。但如果增加排数,你要如何保证那么多排的子弹被推着往前走的同时队形又不乱呢?毕竟一旦队形乱了,就会出供弹故障。下面这张图是某个不知型号的四排弹匣的内部结构图。

从图里也能看出来这弹匣的底部结构比普通弹匣复杂得多。这么设计一来造价上升,二来故障率也会上升。所以直到今天广义上的单排弹匣依然是大家主流的选择。

最后说一句,供弹具在枪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往往是被大家轻视的,大众普遍认为那只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小部件。但实际上在所有的枪械故障中,供弹故障所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小小的供弹具绝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现在主流的单排弹匣和盒装弹链是人类枪械设计师多年探索后得到的最优解,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可靠。或许只有当都用上激光枪之后供弹故障才会成为历史吧!

为什么全世界大部分自动步枪的弹匣都是30发?

长久以来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全世界大部分自动步枪的弹匣都是30发?

不少人都曾讨论,:战场上士兵带多少子弹最合适?答案不一,总之最有利于取胜最好,但其实还有另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步枪弹匣都是装30发子弹。怎么不是20发、50发、100发,装的子弹是越多越好吗?

众所周知,步枪是绝大部分士兵的主要武器,需要它能适应各种情况下的战场需求,而火力持续性的长短便是重中之重,那么弹匣一次性装弹量的多少足以影响到取胜的关键。

我看你还怎么趴下打?

关于弹匣的使用,首先是不影响正常作战,其次是根据其使用弹药的尺寸大小、重量来决定具体采用多少发装弹,两者看似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冲突很大。装多了太重,弹匣过长会影响战术动作和姿势,装少了火力持续时间太小,需要频繁更换弹匣,贻误战机,必须在二者间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装弹量平衡点。

▲MP18最早使用的是蜗牛型32发弹鼓

因为不方便,一战后改成20发弹匣

在单兵自动火力出现之初,弹匣数量也是不统一,因为当时的栓动步枪一般都是5发、10发。变成自动火力后冲锋枪和步枪多少子弹才最适合呢?所有国家都在慢慢摸索这个平衡点,当时出现了20发、30发、32发、70发等多种弹匣。

以美国汤姆森冲锋枪弹匣为例,早期型号经常会看到使用50发的弹鼓,在黑手党手中扫射时火力十足,“芝加哥打字机”由此得名,但是配发给美军后问题很快暴露,原来的50发弹鼓在士兵长时间作战中显得太过笨重,特别是长时间持枪时,且经常卡弹。而原装的20发弹匣有显得火力不足。最后在1941年12月经过重重测试,30发方形弹匣最终成为新的标准弹匣。

二战前后,世界各国开始出现自动步枪的概念,早期北约的自动步枪如M14、FN FAL、G3,都是20发全威力弹匣。可是在越战时发现一个最显著的缺点就是火力太弱,射击时间短,需要不停的更换弹匣,导致评价较差,后来刚换装小口径时M16也是20发,在全自动模式下很快会打光,火力比不上30发的AK。

为了减少美军士兵在越南的弹药消耗量,不要让新兵动不动就扫射。M16A2被强制设定为三连发,因为美国陆军得出结论:3发点射能够在节省弹药、准确度和火力密度之间提供一个最好的平衡。

▲从上分别是20发弹匣的M16A1、

30发弹匣可以三连发的M16A1、

M4A1卡宾枪、M16A4步枪

在三连发的情况下20发弹匣显然就不适用了,它们被换上了30发弹匣。三连发正好可以打10个点射。但后来发现这个三连发挺鸡肋的,子弹并没有节省多少,反而火力被大打折扣,后面就被取消掉。

1980年北约提出了STANAG 4179(标准化协议4179),统一口径以方便于各成员国间弹药及弹匣共用,降低后勤工作量。当时北约决定,采用M16突击步枪30发弹匣作标准,其后大部分成员国跟随采用(法国这种半条腿离开北约的奇葩例外)。

▲所以这些我们常见的步枪使用的都是

北约STANAG通用30发弹匣

在苏联和华约这边则比较简单,二战后苏联在竞标新一代自动步枪时吸取了德国自动步枪的很多设计理念,所以在一开始的所有竞标样枪中弹匣都是和Stg44一样为30发。(AK-47只是长的像Stg44,但真正山寨它的是苏联AB-46)。

▲AK-47和它当年的竞争对手们

在AK-47胜出并成为制式武器后,华约各国也纷纷获得授权生产,许多国家直接统一规格,使用同样的子弹,甚至同样的弹匣。

▲SKS步枪的10发弹夹

▲SKS弹夹可以给AK弹匣进行快速装填

只需要三个弹夹就可以装满

据说华约因为当时AK-47使用的与SKS步枪相同的7.62X39子弹,而SKS装弹使用的是10弹夹,为了方便通用,AK的弹匣要使用SKS的10发弹夹进行装弹,同时也为了方便装弹,AK的弹匣大部分都是10的倍数,所以AK是30发弹匣,RPK轻机枪是40发长弹匣。(AK的75发弹鼓不是用弹夹一下性压入的)

▲AR也有用这种10发弹夹快速装入

回到正题,按照枪械工程学和人机工効论比较和探讨,以前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军事机构,对全自动突击步枪和卡宾以及冲锋枪弹匣30发容弹量的可行性和最满意使用度,进行过深入研究和论证,甚至经过实战验证。

▲早期很多冲锋枪都是横制或上制弹匣

就是为了在堑壕战中士兵卧射更低

实践中发现在打阻击战时,士兵两肘支地弹匣位于中间,如果弹匣过长会导致枪身无法利用两肘来固定枪身,无法保持射击精度,同时弹匣过长还导致士兵卧射姿势过高,让会让士兵上半身都暴露在掩体外,更容易中弹,所以弹匣的长度不能超过上臂,不大于25厘米,恰好就是装弹30发左右的高度。

▲此士兵使用的是大容量长弹匣,卧射时

为了不暴露身体,只能把枪横过来打

其实理论上20发弹匣是最有利射击姿态的数量,但子弹不够用,火力小,而30发弹匣做成弯曲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射击姿态与载弹量的状态(弹壳的锥度也和弹匣弯度有一定关系)。

▲81步枪卧姿射击图

这种高度是经过科学论证的

如果改用50发甚至75发的弹匣,士兵抬身就会过高,既易疲劳又暴露目标。为什么不是25发或者32发,是因为采用整数计量,30发弹匣便于计算弹量。

▲而98式步枪这种大容量弹筒的配置

只考虑了数量,却没考虑士兵拿着有多重

已经严重毁掉了步枪的平衡和人机功效

另外,容弹量超过了四五十发以上,射击时可能造成弹匣供弹不顺,卡壳几率会比30发以下的弹匣高出数倍,实战中会相当要命。所以不是大家很有默契的都使用30发弹匣,而是世界各国经过实战论证出来30发弹匣才是最科学的。

▲这种夸张的U型弹匣平时娱乐下就行了

还没打几发弹簧都跳出来了

▲这种弹匣只会成为噱头,而不可能在部队服役

士兵携带的子弹到底有多少?5个弹匣150发子弹,另外还有神器

现代的武器装备随着工艺科技的不断进步,性能变得越来越好,火力也更加强大。而这对于枪械这种在实际作战中常见的武器更是如此了。一般来说,一把枪械的作战火力主要是从它的子弹和射程来看的,要想提升枪械的威力,子弹本身的杀伤性能是一方面,射速的提高可以增强作战时候对对方的打击能力。不过射速提高就意味着消耗的子弹量更多。而每把枪械配备的子弹数目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战事中的子弹损耗量随着战斗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武器设备的升级变得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一个士兵携带的子弹弹匣只有5个左右,子弹数目大概是150发。就这些数目的子弹,要是到时候用完了会怎么办呢,士兵还能不能继续作战呢?

其实这种子弹不够的情况一般只会出现在突击队当中,要是打的是阵地战,或是一些防御类型的战斗的话,那基本不用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这种情况下子弹足够用。但在突击队中,每位士兵携带的子弹数目都是有一定份额的标准的,有些人会认为只有200发不到的子弹数,根本就不够用。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个数字对于有经验的老兵而言,是够用的。他们会把枪械调制到单发的位置,射击的时候会尽量选择点射的方式,这样就不容易出现一股脑持续把子弹射出来的情况,也就不容易把子弹全部用光了。

有些人会觉得出行的时候就不能多带一点子弹么,这样不就没问题了。但是要知道,单兵作战情况下,士兵的负重本来就很大,如果带太多的子弹只会影响行动的进程。如今,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作战的时候大概会配备4-6个弹匣,单兵携带的子弹数目也会根据作战形式进行改变。在战场上,在使用枪械的时候不会一直呆在一个地方进行扫射,而是会随时移动自己的位置,进行点射,因为只有一个火力点就会增加被敌军攻击的危险。这正是弹匣配备有限的原因。而且相较于现在的枪械配弹量,我国过去的时候,子弹更加不够用。

在抗战的时候,我国每把枪的配备数量不到20发,很多时候单兵手上只有五发子弹,而当时日军的步枪携弹量是120发。就这样的差距下,我国的士兵依然努力奋战,训练出一个个枪法准的战士。之后我国吸取了子弹少的教训,在后续的步枪设计中增加了子弹的数目,比如56式步枪,可以携带的弹桥数为10个,每个弹桥有10发子弹,这样总共就有100发。到了现代更是升级到150发左右。

现代作战的不是以往那种单兵冲出来的情况了,很多部门都会协同作战,就算这边不行了,也会有后备的援助队伍出现。单兵使用的武器也变得越来越多,一个部队里面不是只有枪,还有很多像追击炮,火箭炮,榴弹发射器等先进的武器,因为有了这些陆军武器的搭配,枪械设备用到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这种情况下士兵携带的子弹数目理论上是够的。

但是为了尽量避免出现子弹不够用的情况,如何让士兵快速更换弹夹,填充子弹成为研究的方向。一开始,为了更换手动装弹的方式,有人研制出压弹器,但是这种装备体积太大了,不好携带。因此之后有了更为方便的方法,那就是用桥夹子弹包装。

一般来说,士兵只需要把供弹孔往下按,就能快速的把桥夹里面的子弹装进去。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战过程中装填子弹慢的难题。看来还真是“神器”了。

除此之外,还有人为了装填方便设计出一种预先封装的弹匣,这种方式下子弹是已经压好了的,可以随时拿出来使用,比如奥地利就有一款步枪AUG配备了这个装置。很多人很看好这种方式,不过也有人认为它并不适合长时间的使用,因为长期的存放之后容易造成供弹方面的问题。而且它的制作成本高,对需求量高的国家来说不是很实用。

上战场要带这么多东西,德军毛瑟98K步枪各种附件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野战装备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更早的时候使用的装备相比,表面上差别不大,尽管在引进新装备的同时,材料也得到了改进和改进。一名步兵装备了一条皮革皮带,两个大的弹药袋,面包袋,水壶,小铲子和搬运工具, 防毒面具装在一个钢制的圆筒里,用一根带子挂在左肩,系在腰带上,放在面包袋的上方,。额外的物品可以在战斗包的帮助下携带,这个包框架被固定在支撑带的后面,并包括一个用于额外生活用品的小袋子。为了携带更大的生存负荷,还有一个包,里面装着额外的衣服、天气保护装备(大衣和或毛毯)、口粮、生活用品和最低限度的舒适物品。腰带、皮带和其他皮革制品通常是黑色的。德国的作战装备重量相对较轻,构造坚固,设计精良,功能齐全,总体质量较高,尽管在后来的战争中不断恶化。尽管材料和颜色常常有很大的差异,但大多数种类的设备都保持着高度的设计标准化,之后它的质量没有急剧恶化。

德军的步枪弹夹包

通常,德军的步枪弹夹包可不会轻易 “出场”。士兵只有在得到明确命令后,才能将弹夹包与全套作战服装和装备一同佩戴,全副武装这种场景发生在如参加游行庆典等。当然,士兵在执行持枪护卫或警戒任务时,弹夹包也会单独出场。此时,士兵可以只佩戴弹夹包,不携带其他装备。弹夹包的佩戴数量、佩戴位置都是有要求的。一般情况下,前线作战士兵每人可携带两只弹夹包,二线人员每人只可配一只。历史上也有特殊情况发生,比如,有时候,一些战斗中的德军士兵只佩戴着一只弹夹包,而运输部队和维修部队人员却拥有两只弹夹包。至于佩戴位置,按照要求,戴两只弹夹包时,弹夹包在外腰带上的位置应当距离金属带头3厘米远。只戴一只弹夹包时,弹夹包的位置就根据其它替代了第二个弹夹包的装备所需要佩戴的位置来决定,即戴在腰带左侧或右侧。

在型号方面,德军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弹夹包。这里列举几种。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皇军队士兵主要使用的两种不同型号的弹夹包:M1887型弹夹包和M1888型弹夹包。M1887型弹夹包是专门为Gew71步枪设计的。Gew71步枪是何方神圣?它是由毛瑟兄弟公司所设计的,德皇威廉二世重整军备后采用的第一种制式步枪。特别之处就在于只能单发装填单发射击,使用11毫米子弹。弹夹包根据它的特点设计,因此弹夹包内部有“蜂窝” 状隔层,每只弹夹包内能将30发11毫米步枪弹垂直插入固定。因为Gew71步枪不能使用弹夹,所以严格意义上,M1887 型弹夹包其实并不能称为弹夹包,但并不影响它的广泛使用。

M1887型弹夹包的制作材料为牛皮,从整体的外形看,像一个长方形的箱子,要想开盖,得从后向前掀开。正面是一个皮革制的活页,将盖子和弹夹包主体连接在一起,而在盖子的两侧各有一条皮带,皮带末端有一条小开口,可扣在弹夹包侧面的黄铜制大头钉上。先将此处解扣,掀开盖子,就可以打开弹夹包。看看背面,中央偏上的位置有一个用皮革固定的D环,用于挂在Y带的挂钩上,提供了除腰带环外的另一固定点。背面还有两条皮制腰带环,可将弹夹包佩戴在外腰带上,腰带环的上端用线缝固定在弹夹包开口的边缘,有一条小开口的下端则穿过一条皮环延伸到弹夹包底部,再扣到弹夹包底部的铜制大头钉上。这个设计的好处就是能使士兵只需要将弹夹包上的腰带环从大头钉上解下就可以将弹夹包整个抽离外腰带,不需要解下整个外腰带。这个设计也因此被称为“快速拆卸系统”,一直被沿用到后来Gew98步枪型弹夹包使用的M1909型弹夹包和二战时期K98k步枪使用的M1911型弹夹包上。

M1888型弹夹包则是M1887型弹夹包结构类似的变形版,体积有所缩小,外形更圆滑,从顶部看是一个肾形,内部的蜂窝状隔层数量也减少,只能容纳15发子弹。M1887型和M1888型弹夹包不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德皇陆军大量使用,其生产也一直持续着,直到一战结束。其主要配备人群是工兵、机械化部队和步兵炮炮手等兵种,部分预备队、后备军和国民军也会使用。随着时间推移,毛瑟兄弟公司继Gew71式步枪之后,研制出了新的Gew88和Gew98式步枪。这两种步枪均采用7.92 x57毫米子弹,并且用弹夹供弹,能够极大提高单兵的火力强度和射击速度。自然,原本专为Gew71式步枪设计的M1887/88型弹夹包就适不了应新型步枪,于是一种全新的弹夹包就出现了:M1909型弹夹包。

M1909型弹夹包的外形与M1887/88型弹夹包不同,独到之处在于它具有三个独立的装弹盒,即三联结构,每个弹盒内可装入三只五联装弹夹,即每个弹盒内装15发7.92毫米步枪弹,整个弹夹包的装弹量达到45发。每只M1909型弹夹包的上部长度约为20.5-21.5厘米,下部长度约为16.5-17.5厘米,高度约为9.5-10.5厘米,厚度约为5.5- 6厘米。 每个弹盒都配有各自单独的盒盖,每个盒盖正面内侧缝有一条12厘米长1.6厘米宽向下渐细的皮带,每条皮带的尾端都有一条小开口,用于扣在每个弹盒底部的黄铜制大头钉上。1915年后,这些大头钉都改成铁或钢制,然后镀锌。

当然,也有保留之处,比如,弹夹包背面的两侧各有一条14厘米长2厘米宽的腰带环,它们的顶端都是用铆钉固定,然后将开有小开口的末端向下穿过两条也是用铆钉固定在弹夹包底部两侧的水平皮带环,延伸到弹夹包底部,扣在靠外面的两颗大头钉上,这项设计就是原来M1887/88型弹夹包上的“快速拆卸系统”,除了腰带环顶端的固定方式不同,原理完全一样。另一处设计保留就是,在背面中央靠上位置用线和铆钉双重固定一个皮带环,这个环上穿着一个黄铜制的D环,D环可将弹夹包挂在士兵Y带前面的钩子上。

一战爆发前,德军储存在仓库里的所有M1909型弹夹包都是未经染色的棕褐色,自1915年起它们连同其他皮革制品一起被染成了黑色。而没有经过染色的弹夹包也一直在前线部队中使用。也有一些弹夹包被东线前线的德军士兵自行加工,染成了白色,供冬天使用,以达到更好的伪装效果。起初,供步兵使用,前线的每个士兵会发到两只这种弹夹包,携弹总数达到90发。后来,那些原来使用M1887/88型弹夹包的工兵、机械化部队、步兵炮炮手和部分预备队、后备军及国民军部队也都陆续换装M1909型弹夹包。

一战爆发后,为了提高M1909型弹夹包产量和节约原料,有人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化型,有人采用过铁皮来制造,但是这些改进方案都不太理想。即便到了战争后期,弹夹包的皮革质量有很大下降,但确实用于这种装备制造上的原料从来没有改变过。德国人后来也为使用与K98 k自动式步枪同样类型子弹的G43半自动步枪发展出了新的布制和皮制弹夹包,但新弹夹包又大又宽,似乎是M1911型弹夹包的倒退型。因此,制造过程几乎又回到了最初的M1909型弹夹包上。

除了弹夹包,步兵在他们的包中携带额外的弹药,一个人的总标准装载150发子弹。尽管如此,当gew98首次推出时,还是有人担心,配备这种快射步枪的步兵可能会迅速消耗弹药,使自己毫无防御能力。因此,从1908年开始,步枪弹药都是装在枪托里发放的,这样部队就可以很容易地携带额外的弹药。每个弹夹夹有14个五发弹夹,连的弹药车里有一个弹夹(即70发子弹)供全连的机枪兵作为后备。4枚子弹装在一个纸板箱内,每个子弹药箱装5个盒子,即每箱1 400发子弹。由于棉花的短缺,从1917年开始,绑带就被抛弃了。随后,每个板条箱里的5个纸板箱里,每个纸板箱里都装着20个更小的盒子,每个盒子里装着3个5发的夹子,也就是每箱1500发。

至于颜色,战前时期的德国陆军弹夹包,通常由生牛皮制成,背面无染色,无上蜡,能够避免弄脏外衣。但频繁使用后,背面颜色也会逐渐变黑,慢慢接近正面颜色。到了战争期间,弹夹包背面则全部染成了黑色。非洲军团的历史照片中显示,直到投降,德军大量使用的步枪弹夹包是黑色的。当然,也有一些弹夹包被东线前线的德军士兵自行加工,染成了白色,供冬天使用,以达到更好的伪装效果。

其他附件

毛瑟98系列步相对简单,坚固和可靠,但仍然需要一定的保养,在枪口下的管子里装有一根清洁棒,拧在一起就是一根长清洗杆,从1934年开始,每个步枪兵都有一套单独的清洁用具,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罐头,大约烟草罐头大小,两端都有铰链状的盖子,可以装在面包袋里,也可以装在突击包的特制口袋里。罐头的一格里装着清洁器材,另一格里装着清洁桶链、油瓶、孔刷、室刷和拆卸工具。尽管这一装备的问题意味着清洁杆不再用于日常清洁,但它仍然被安装在新步枪上,几乎一直到战争结束,因为它有助于将哑弹从枪管中推出。早期的Kar 98k武器配备了一个金属板式的前视保护/枪口罩,但在射击之前必须拆除。后来士兵们被发给四个半一次性橡胶枪口塞来防止泥浆和污垢进入枪管,

每一支新出厂的毛瑟步枪都伴随着一把新的刺刀,Seitengeweht(字面意思是侧枪),它全长65厘米,刀长53厘米,与法国长勒贝尔步枪及其埃皮式刺刀相媲美。刺刀通过t形杆安装在枪管下。尽管当时的许多刺刀都使用枪口环,毛瑟却不使用,因为这种环会改变枪管的振动谐波,从而影响射击精度,实践证明,长而较薄的毛瑟刺刀很脆弱,容易弯曲。它被Seitengewehr 98/02和Seitengewehr 98/05取代,前者拥有更短、更坚固的44厘米刀片,后者拥有仍相当坚固的37厘米刀片。所有的Seitengewehr 98型刺刀的刀柄上都有弯刃。与其他一些国家使用的前掠式三角刀相比,它们在捕捉敌人时效果要差得多。。Pioniere和一些步兵被发给了Seitengewehr 98型刺刀,刺刀背面有锯齿。尽管这种变种只是作为一种工具,盟军的宣传利用了它可怕的外表。许多德国士兵不愿携带刺刀,担心携带刺刀被捕后会受到虐待。

在整个一战期间,由于标准的德国刺刀短缺,一些是从过时的或被缴获的型号改装而来的德国刺刀叫是Seitengewehr 84/98,这是通常发给装备马枪的人。它的剑刃较小(250毫米),没有弯刀,使用的材料更少,在战壕中也更轻更容易操作。当20世纪30年代重新装备的时候,Seitengewehr 84/98被选为新的标准刺刀,并且在整个二战中只做了微小的修改。不过,在近距离作战中,德国国防军更相信自动武器和手榴弹,而不是刺刀。为了简化生产,刺刀附件最终从Kriegsmodell版本的Kar 98k中消失了。鞘最初是用皮革制成的,但很脆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更坚固、更便宜的钢鞘所取代。在训练中,新兵们用刺刀沙袋来培养战斗精神,用装在假步枪上的“刺刀”练习战斗。这种训练对真正的刺刀战斗几乎没有帮助,双方士兵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用刺刀进行了一场疯子一样的激烈战斗,

堑壕战导致军队迅速开始寻找将手榴弹投射到无法投掷的地方的方法。德国人在战争开始时只储备了有限的实验性M13步枪榴弹,可连接到任何Gew 98步枪的枪管上,将手榴弹发射到320米的理论射程,但精度相当低,容易发生早爆和哑弹。改进后的M14更加安全可靠。但代价是将射程降低到200米,虽然没有圆盘的话,超出这个范围的精度是很差的。尽管如此,手榴弹的杆还是会损坏来复枪的枪管。后坐力非常大,所以不建议从肩膀上发射这些手榴弹。这种步枪可以跪着射击,枪托放在地上,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特殊的发射架,由木材制成,装有专用瞄准具。与此同时,法国在1916年引进了具有开创性的维维安-贝西尔榴弹发射器。德国人迅速采用了一种类似的武器,完全取代了早期的杆状步枪手榴弹。,虽然M17的射程更短,威力也不如杆状步枪手榴弹,但它使用起来更安全,而且不需要特殊的空包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使用了两个榴弹发射器。第一种是Gewehrgranatengerat zur Panzerbekampfung 40(用于步枪手榴弹装置,)大型反坦克榴弹的穿透力大约是早期设计的两倍,能够以60度的冲击角穿透80毫米的装甲,理论上,这种手榴弹的威力足以穿透盟军最常见的谢尔曼或T-34坦克的正面装甲,尽管它还不够精确,无法精确地瞄准坦克的薄弱环节。Gewehrgranatengerat恢复了使用空白弹来发射手榴弹的旧方法,而不是M17使用的实弹。每个手榴弹都配有空包弹,用纸带固定在尾部。虽然这比使用实弹射击要不方便,而且会产生发射实弹而不是空弹的风险,但它感觉是值得的,因为它提高了精确度,设计更紧凑,理论上,手榴弹发射杯是装在腰带上的,只有当它被用来发射手榴弹时才会安装在步枪上。通常是半永久性地安装,只有在部队离开前线时才会拆卸。

弹性弹匣套出现,射手新装备Ascent系列弹匣套弹匣套黑科技

官方网站:www.armsrock.com

新浪官方微博:@轻兵器爱好者

@ARMSROCK军事潮流

新款PHLster & AXL Advnaced Ascent系列弹匣套

我们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PHLster与AXL Advanced系列合作产品中的第一个产品。在这些产品中,这两家公司将解决现有弹匣套产品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据发布会报道,Ascent系列弹匣套将为隐蔽携带带来全新的新型材料、科技与性能。

下图是材料和设计的特写:

以下是他们的介绍:

来自AXL Advanced富有创造力的材料专家们以对升级Crye,Spiritus和First Spear装备的高科技、实用且创新性的部件而闻名。而PHLster将与AXL Advanced的专家们联手合作,为隐蔽携带带来新的科技和性能。

传统的弹性弹匣套很薄,也十分普遍和舒适。但重新插入弹匣可能会有些困难。硬质弹匣套可能会令使用者感到不适,可能会鼓起一块,也可能无法放入不同的弹匣。而通过使用超高强度且有韧性的聚合物纺织物,Ascent弹匣套有足够的刚性保持自身形状,同时让本身很薄,舒适,而且能像弹性弹匣套一样通用。

弹匣套的弹性部分提供足够的松紧范围来适应相当多不同的单排或双排手枪弹匣。薄薄的聚合物外骨骼强化弹匣套并提供独特的安装点,以适应不同的装备。

这让我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系列通用、纤薄、轻如鸿毛的弹性弹匣套,且同时兼容Discreet Carry Concepts的背夹,以及我们独特的OWB腰带板。手枪和步枪弹夹套均有在售。每个弹匣套配有DCC背夹(手枪匣为MOD4,步枪匣为MonoBlock),以及固定背夹或原装的OWB腰带板所必需的配件。

手枪弹匣套的OWB腰带板为穿腰带提供两个选择,以适应较大或较小的弹匣。如需OWB携带,将板安装到弹夹套的背面,通过使用三个调节孔中的一个来选择你偏好的角度,然后将腰带从弹匣后面穿过腰带板上的缝隙。

这就有了市面上最贴合身体、稳定、不易钩住衣服且低姿态的OWB弹匣套之一。弹力带使得弹匣套也能放入其它必需物品,比如手电、多功能工具钳和止血带。

Ascent系列弹匣套与PHLster Flex系统完全通用。无论你的用途是什么,Ascent弹匣套将为你提供OWB中最低可视度的选择,同时和为IWB提供一个纤薄、舒适和高通用性的选择,加以无可匹敌的特点和性能。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轻兵器爱好者】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回复关键字 “ 九月 ” 看本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