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溧阳同城游戏大厅(苏皖八市将共建国家级都市圈 强化公共服务共享)

导读 溧阳同城游戏大厅文章列表:1、苏皖八市将共建国家级都市圈 强化公共服务共享2、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 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3、建立创新战略联盟 八市将高质量共建国家级都市圈

溧阳同城游戏大厅文章列表:

溧阳同城游戏大厅(苏皖八市将共建国家级都市圈 强化公共服务共享)

苏皖八市将共建国家级都市圈 强化公共服务共享

12月21日上午,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正式开工,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将多一条重要交通走廊。记者从当日下午召开的2018年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上了解到,南京都市圈八市将瞄准高质量一体化,建立都市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等,打造同城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横跨江苏、安徽两省,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跨省都市圈。本次会议特邀常州市和溧阳市参会。

近年来,都市圈八市围绕“共建、共享、同城化”发展目标,构建都市圈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先后成立都市圈新媒体、智能制造、物流标准化等区域产业联盟,其中都市圈物流标准化联盟已有60多家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加入,促进了都市圈物流成本降低、收益分享。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南京都市圈八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接近3.2万亿元,占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的16.3%,比十年前提高了3个百分点。

南京都市圈在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上,南京禄口机场在都市圈7市均建立异地候机楼,实现了航班查询、机票销售、异地候机服务的无缝对接。宁滁公交换乘中心投入运营,开通南京至马鞍山、镇江句容、扬州仪征的城际公交,打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产业合作上,南京与扬州共同打造“宁扬绿色新材料产业带”,加强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领域合作。生态环境上,建立重大活动赛事期间环境事件信息互通和会商机制、环境应急联动和会商机制、环境临时管控和应急机制,实现区域联防联控,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上,实现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四市公交一卡通,扩大公交一卡通使用范围,促进公交、地铁、旅游、医疗等领域互联互通,都市圈主要城市汽车客运实现联网售票。

建设一个同城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是下一步南京都市圈发展的目标。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南京都市圈将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创新资源协同融合、产业体系协作分工、基础设施快联快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市场体系统一开放、智慧服务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七大领域为突破口,全力建设国家级跨省都市圈样板。其中包括,建立都市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企业联盟、研究会、商会等合作组织作用,强化企业间科技创新网络联系,促进联盟开放创新与国际合作,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推动宁句城际轨道、宁芜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实现都市圈内主要城市半小时高铁通达;加密过江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宁镇扬、宁滁“3011”交通圈,即30分钟的快速通勤圈、1小时的休闲旅游生活圈、1小时的生产要素物流圈;研究制定毗邻地区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共同划定开发边界,加强房地产开发联动监管,防止城镇连片蔓延开发;共建中大医院南京都市圈医疗联合体,推动都市圈医院检验结果共享和互认,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毛庆)

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 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

拥有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三重身份”,如何提升城市首位度,是南京发展面临的时代命题。过去一年,南京亮出一份聚焦首位度、争先进位的年度“成绩单”。

多项指标争先进位

2018年,南京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外贸进出口目标顺利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54个,投资总额85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470亿元左右,同口径增长11%,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二。总体上看,南京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江北新区建设更是“一骑绝尘”,直管区GDP增幅预计13%,新增企业1万多家,增长近50%。

产业结构越调越“新”。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37.4:60.7,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首次突破1万亿元。

南京把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在7.5%至8%。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台积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入竣工投产或稳定运行阶段,江北新区等一批重点板块和高新区等一批载体加快发展,这些积极因素,对今年经济稳定增长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

2018年,是南京推进创新名城建设起步之年,累计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00个,孵化引进企业862家,新增科创型企业近2.4万家,增长17%。一大批全球顶级高校院所和人才团队广泛参与,与在宁高校的合作进入深度融合阶段。3名诺贝尔奖得主、55名国内外院士来南京创新创业,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万,增长60%。首批29名高层次人才通过“举荐制”产生。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的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自然》杂志“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列第12位;2018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显示,南京创新总指数位列参评城市第4位。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南京正聚力培育“4 4 1”主导产业,种好移大树、育新苗、老树新芽“三棵树”,重点打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地标,加快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四大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以上;四大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软件业务收入达4400亿元。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南京市委在部署新一年工作时强调,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南京必须主动有为,走合作共赢之路。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要走在前列,努力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省会城市,是南京的“第一身份”。2019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聚焦“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提出要争当全省创新的策源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的高峰、产业创新的高原、人才创新的高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中心,今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建成引领全省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最新要求,南京将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力度“走出去”,与创新大国和关键小国加强创新合作,推动“深耕”,加快“生根”。同时,进一步打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的模式和通道,打造“沪宁合科创长廊”。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将积极争取南京都市圈纳入国家布局,实打实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在区域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今年将加强宁句先导区综合交通网络衔接,推动区域高速公路差别化收费,在句容、溧阳、仪征等毗邻地区探索设立特备合作区,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仇惠栋 管鹏飞)

建立创新战略联盟 八市将高质量共建国家级都市圈

本报讯(记者 毛庆) 12月21日上午,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正式开工,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将多一条重要交通走廊。记者从当日下午召开的2018年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上了解到,南京都市圈八市将瞄准高质量一体化,建立都市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等,打造同城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横跨江苏、安徽两省,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跨省都市圈。本次会议特邀常州市和溧阳市参会。

近年来,都市圈八市围绕“共建、共享、同城化”发展目标,构建都市圈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先后成立都市圈新媒体、智能制造、物流标准化等区域产业联盟,其中都市圈物流标准化联盟已有60多家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加入,促进了都市圈物流成本降低、收益分享。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南京都市圈八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接近3.2万亿元,占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的16.3%,比十年前提高了3个百分点。

南京都市圈在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上,南京禄口机场在都市圈7市均建立异地候机楼,实现了航班查询、机票销售、异地候机服务的无缝对接。宁滁公交换乘中心投入运营,开通南京至马鞍山、镇江句容、扬州仪征的城际公交,打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产业合作上,南京与扬州共同打造“宁扬绿色新材料产业带”,加强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领域合作。生态环境上,建立重大活动赛事期间环境事件信息互通和会商机制、环境应急联动和会商机制、环境临时管控和应急机制,实现区域联防联控,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上,实现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四市公交一卡通,扩大公交一卡通使用范围,促进公交、地铁、旅游、医疗等领域互联互通,都市圈主要城市汽车客运实现联网售票。

建设一个同城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是下一步南京都市圈发展的目标。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南京都市圈将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创新资源协同融合、产业体系协作分工、基础设施快联快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市场体系统一开放、智慧服务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七大领域为突破口,全力建设国家级跨省都市圈样板。其中包括,建立都市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企业联盟、研究会、商会等合作组织作用,强化企业间科技创新网络联系,促进联盟开放创新与国际合作,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推动宁句城际轨道、宁芜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实现都市圈内主要城市半小时高铁通达;加密过江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宁镇扬、宁滁“3011”交通圈,即30分钟的快速通勤圈、1小时的休闲旅游生活圈、1小时的生产要素物流圈;研究制定毗邻地区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共同划定开发边界,加强房地产开发联动监管,防止城镇连片蔓延开发;共建中大医院南京都市圈医疗联合体,推动都市圈医院检验结果共享和互认,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

长三角一体化,32项重点任务彰显南京分量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细化措施全面公布,各城市重点任务明确到位。经梳理,南京要承担共5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 在这一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生产力布局中,南京被赋予重要使命,被提及次数和在规划纲要中的排序仅列上海之后。在这个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厚重的“南京任务”更加坚定了这座特大城市发展攀升的使命担当。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南京迈步在前

《规划纲要》第三章,部署“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出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要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这一篇章中南京是“高频词”,领到了11项重点任务。“江苏优势”更是彰显了“南京作为”和城市首位度。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国家级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叠加”的江北新区正在高位攀升。南京市委明确提出,要以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支撑,建设创新氛围最佳、创新效率最高、枢纽功能最强、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营商环境最优的“五最”城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陈雯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作为沿江上溯的黄金通道,将发展能量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腹地传递辐射,战略作用日益明显,而长三角作为沿江沿海T字形交汇点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规划纲要》指出,上海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好发挥,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城市群建设成效明显,同城化效应日益显现。有媒体评论称,南京频频被《规划纲要》“@”,不仅次数多而且位次关键,彰显了特大城市的能级和长三角“第二城”的发展实力。

南京市委提出,南京要打造成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驱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走在前列。《规划纲要》点名的几大都市圈中,南京地位特殊。一方面,要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另一方面,要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南京都市圈横跨苏皖两省和长江、淮河两个流域,面积占长三角的1/5,经济总量占长三角的1/6,常住人口占长三角的1/7。南京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都市圈的探索方向是从行政区为走向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今年8月,南京都市圈扩容,新增常州金坛和溧阳,都市圈成员变成“8 2”,总面积达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500 万人。 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南京起步早、动作快。《规划纲要》明确,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这六个“先行区”中三个事关南京。记者注意到,南京力推市域的特别合作区建设。11月19日,盱眙县境内的宁淮特别合作区实现异地使用南京号码。园区企业正逐步将办公电话号码变更为“025”区号的南京号码。近期,南京市委书记带队到滁州、马鞍山等“邻居”拜访,共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合作大计。溧水和余杭已多次商讨共建宁杭合作试验示范区,共同助力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马鞍山市博望区工商联也来到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考察石塘农家乐经营,并与当地商会商讨共建合作平台,推动乡村振兴。

绿色长三角共保联治,“南京探索”获肯定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绿色是底色。《规划纲要》要求,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空间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探索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南京不断实践创新。 跨流域治气上,早在2014年,南京就与镇江、扬州等都市圈城市签订协议,明确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措施。此后,在G20峰会、国家公祭日、江苏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南京与长三角相关城市同步实施扬尘管控、企业限产等措施,有效改善大气质量,确保重大活动期间空气质量优良。 地处苏皖交界地带的石臼湖,分属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当涂县,该流域汇水面积大、污染输入难控制,水污染防治难度大。近年来,南京联合马鞍山共同建立“石臼湖共治联管水质改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石臼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目前,围网养殖破坏生态、影响候鸟迁徙等问题基本解决,“天鹅自然保护区”重现天鹅身影。 今年10月18日,皖苏两省的当涂县、博望区、溧水区和高淳区签订《石臼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四地生态环境部门一致决定,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速构建石臼湖生态环境保护共商、共治、共享一体化发展格局。 如何进一步打造更为广阔和纵深的绿色发展一体化格局?南京动作频频。今年3月,由南京牵头,杭州、无锡、常州、镇江、湖州等5市参加,共同举办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论坛,签署《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行动倡议》,探索生态经济发展与跨省区域合作新路径,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10月11日,南京、滁州两市就签署了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江北新区与滁州来安县、浦口区与滁州南谯区分别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双方将加快健全跨区域联防联治工作机制,推动长江大保护制度化、长效化。以滁河大保护区、池杉湖湿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规划协同、整治协同、监管协同,严控建设行为,带动区域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这几个合作区建设均写入了《规划纲要》。 南京市相关领导表示,下一步将与长三角各兄弟城市一道,大力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共同抓好区域大气污染、水污染协同防控防治,共同保护重要生态空间、重要生态系统,建立健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基础互联互通,做实“南京枢纽”

强化协同创新和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南京的任务达15项。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率先应用,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等。 加强协同创新,南京是较早的倡议者。今年1月,南京研究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合肥共同推进长三角科创圈建设”的设想,并牵头起草了相关建设方案和框架协议。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南京深入研讨“长三角创新圈”;随后先后举办“长三角科创圈共建创新平台(南京)圆桌会议”、长三角科技创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达成共建长三角科创圈的共识。在长三角科创圈的总体框架设想中,南京是“一核三极多点”布局中的重要一极。 值得一提的是,纲要中提到的未来网络实验设施,自去年已启动建设。项目位于南京江宁,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牵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电信研究院共同参与,是我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建设的唯一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项目团队已成功研制全球首个支持300个城市1000个节点的大网操作系统,实现自主可控,已在中国联通A网和青云骨干网稳定运行,相关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南京先天条件优越;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盘棋”,南京“内联外通”动作频频。南京是江苏省唯一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海港、国家级高铁枢纽的城市,也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公交都市、世界交通领袖城市。今年9月,南京入选全国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意味着南京成为内外贸货品流动的重要节点,将深度参与到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大战略中,并以此提升城市能级,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记者了解到,南京正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之长,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打造“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铁路方面,南沿江铁路已经开工建设,北沿江、宁淮、宁扬宁马、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速方面,目前正加快建设溧阳至高淳高速公路、宁马高速扩建工程、宁合高速改扩建、高淳至宣城等项目;机场方面,目前已成立东部机场集团,禄口国际机场航线通达国内80多个主要城市,32条国际航线通达30个国际和地区城市航点,高铁南京南站城市候机楼正式运行;公交方面,目前已建成11条过江通道,在建6条过江通道,2条过江隧道免费通行。目前,江苏交通一卡通可刷遍苏浙皖36个城市,覆盖省内13个设区市,以及浙江温州、宁波等8个城市,安徽除合肥外的15个城市,上海市的部分公交线路。

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由南京承担的重点任务清单

一、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11项) 1.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项) 2.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1项) 3.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1项) 4.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2项) 5.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城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相对集中居住和创业发展。(1项) 6.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规划衔接,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会治安协同管理,加强重大污染、安全事故等联合管控与应急处置,共同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3项) 7.统筹规划建设长江、淮河、大运河和新安江上下游两岸景观,加强环太湖、杭州湾、海洋海岛人文景观协同保护,强化跨界丘陵山地的开发管控和景观协调,加快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加强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1项) 二、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1项) 8.推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1项) 三、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14项) 9.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积极审慎开展沪杭等磁悬浮项目规划研究。(6项) 10.加快推进宁马、合宁、京沪等高速公路改扩建,提升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达效率。(2项) 11.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规划建设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过江通道和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1项) 12.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1项) 13.加强沿海沿江港口江海联运合作与联动发展,鼓励各港口集团采用交叉持股等方式强化合作,推动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1项) 14.在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淮河出海通道,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小洋山港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1项) 15.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率先应用,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1项) 16.推进电网建设改造与智能化应用,优化皖电东送、三峡水电沿江输电通道建设,开展区域大容量柔性输电、区域智慧能源网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安徽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依托两淮煤炭基地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保障长三角供电安全可靠。加强跨区域重点电力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江通道,实施南通-上海崇明500千伏联网工程、申能淮北平山电厂二期、省际联络线增容工程。(1项) 四、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2项) 17.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昆山杜克大学等一批国际化教育样板区。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上海电子信息、江苏软件、浙江智能制造、安徽国际商务等联合教育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2项) 五、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4项) 18.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构建跨境电商枢纽,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1项) 19.依托上海国际大都市和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高水平打造国际组织和总部经济聚集区。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合肥)合作智慧产业园及太仓、芜湖、嘉兴等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等一批国别合作园区。依托重大国际产业合作项目和对外投资集聚区,加快建设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莫桑比克贝拉经贸合作区等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国内企业组团出海。(2项) 20.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19届亚运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展会,开展系列重大国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活动。(1项) 交汇点记者 仇惠栋 李凯 董翔 颜芳

北沿江高铁计划今年全线开工,长三角敲定未来四年66项快联快通交通工程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2022 年 1 月 11 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视频会议。会上,三省一市交通部门发布了两项倡议书,审议通过了三项协议书,审议发布《关于携手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宣言》。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协议,未来四年,长三角三省一市计划共同推进 66 项省际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项目,并明确了具体推进时间。在铁路方面,今年还将开工或分段开工 8 条省际铁路,备受关注的北沿江高铁计划今年全线开工。

66个重大交通项目助力长三角快联快通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3年来,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重大事项和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此次会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交通部门经过深入研究和友好协商,共同审议通过了《长三角跨省市交通基础设施快联快通建设实施合作协议(2022-2025)》,确定了未来4年即将实施的20项省际铁路、16项省际高速公路、21项省际普通公路、9项省际航道项目清单,着力打造一体化、多层次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快联快通水平。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协议,未来4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将加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一体衔接。持续推进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铁路、宁淮铁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经南京至合肥段、扬州经镇江南京至马鞍山铁路镇江至马鞍山段、沪苏嘉线等项目;加快推进宁宣铁路、南京至杭州铁路二通道、苏州经淀山湖至上海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同时,三省一市还将加快推进跨省市公路建设以及跨区域航道建设。建成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千黄高速公路等项目;续建苏州至台州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汾湖大道(吴江)-兴善公路(嘉善)、金南路(青浦)-浦港路东延(吴江)等;加快推进南京至广德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杭申线、长湖申线等省市际航道建设;积极开展乍嘉苏航道、秦淮河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长三角试点统一驾培、汽修管理服务标准体系

此次视频会还发布了《关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共同推进城际(市域)铁路一体化发展”的倡议书》《关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共同促进区域汽车服务行业一体化发展”的倡议书》,同时审议通过了《长三角地区危货道路运输智控体系共建合作协议》《长三角“两客一危一货”联防联控合作协议》。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根据上述倡议协议,今年,“长三角一体化车生活公共服务平台”已按计划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启动试点,上线“驾培、汽修、停车、救援、搬家”五大版块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功能。力图通过长三角区域内的数据共享、标准共建、行业共管等,实现统一管理标准、服务规范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传统汽服行业向“新汽服”转型,优化区域汽车服务生态圈。

此外,三省一市还将聚焦危货运输安全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监管手段,通过跨区域协同,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危货运输全链条闭环监管,提升区域危货运输安全智控水平。共同推进长三角省际“两客一危一货”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在统筹规划执法站点资源、区域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统一执法监管制度标准、联合惩戒、安全应急联动处置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全面提升区域道路运输“两客一危一货”联合执法监管能力。

今年长三角再开工8条省际铁路

这66个项目何时开建?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专题合作组2022年工作思路,今年,长三角就即将有8条省际铁路即将全线开工或者分段开工。

具体来说,今年三省一市在共同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方面,将以加快城际和市域市郊铁路建设为重点,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线开工沪渝蓉沿江高铁合肥至上海段、南通经苏州嘉兴至宁波铁路、扬州经镇江南京至马鞍山铁路镇江至马鞍山段、宁芜铁路扩能工程。开工建设盐城经泰州无锡常州宜兴至湖州铁路江苏段、宿迁至合肥铁路江苏段、上海经乍浦至杭州铁路浙江段、沪苏嘉线的上海示范区线和浙江嘉善至西塘线。加快宁淮铁路、沪苏湖铁路、沪通铁路二期、南京至马鞍山线段、南京至滁州线等项目建设。加快上海嘉闵线北延伸段、上海经乍浦至杭州铁路上海段、宜兴至湖州铁路、南京至宣城铁路、南京经滁州至蚌埠铁路南京至滁州段、南京至杭州铁路二通道、如东经南通苏州至湖州城际铁路、苏州经淀山湖至上海城际铁路、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等前期工作。

今年, 三省一市在加快打通省际待贯通公路方面,将建成宁宣杭高速江苏段和浙江段、宁芜高速公路江苏段、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江苏段、千黄高速公路安徽段。开工建设蚌埠至五河至泗洪高速公路安徽段、申苏浙皖高速拓宽工程浙江段,力争开工沪武高速公路扩建江苏段。力争建成338省道江宁段、淮徐快速通道江苏段。

在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方面,将建成南京禄口机场T1航站楼南指廊、上海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快建设盐城南洋机场T1航站楼改造、上海虹桥机场局部改扩建。加快推动大场机场迁建,合作共建南通新机场。开工建设扬泰机场二期扩建、常州奔牛机场航站区改扩建等工程。同时,探索开通长三角区域通用机场跨省(市)低空旅游、通勤航线,推动“通航 ”融合发展。

此外,三省一市还将协同推进长三角智慧绿色交通建设,推进杭绍甬-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甬湾区高速公路环、沪宁合高速公路等Z字形智慧公路示范通道建设,打造长三角智慧走廊。推进运输服务高质量一体化,力争实现长三角地区公交“一码通”。继续推动社保卡加载交通功能工作,丰富交通出行“同城待遇”内涵。

附66个项目截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