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网通传奇33wt纯网通(从美人鱼到宇宙怪兽,这些神秘动物究竟是想象还是真实?)

导读 网通传奇33wt纯网通文章列表:1、从美人鱼到宇宙怪兽,这些神秘动物究竟是想象还是真实?2、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在草原和戈壁见证星辰大海的梦想3、彭湃:焚田契闹革

网通传奇33wt纯网通文章列表:

网通传奇33wt纯网通(从美人鱼到宇宙怪兽,这些神秘动物究竟是想象还是真实?)

从美人鱼到宇宙怪兽,这些神秘动物究竟是想象还是真实?

《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法]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 著,[法]卡米耶·让维萨德 绘,樊艳梅 译,未读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2月

既然有犀牛,为什么就不能有龙呢?

倘若古时候的地理学家和博物学家说的话是真的,那么这个世界上就真的存在过长着狗头的人、引发海难的美人鱼、不死鸟和与岛屿一般大的鲸鱼。面貌奇怪的动物可能会随时从居民区周边广阔的丛林中或是深不见底的沼泽中出现。当旅行者穿越辽阔的沙漠,或者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时,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期待着不可想象的奇遇。有时,刚走出自家门口就能看到迎面而来的海洋怪物或者森林奇兽。

在一个认知尚浅、居民尚少的世界,一切皆有可能——至少一切都似是而非:不为人所知的巨兽,让人吃惊的各种变形,从不同生物,甚至人类——身上借来的各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动物。男神、女神、牧神、山神、诸多森林与水流中的神祇,一直在催生新的物种。旅行者反复讲述着侏儒、独角兽与巨鹰的古老故事,丰富着它们的内容,最终这些故事都成了一些平淡的事实。

人-马的变异(《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内页)

有时也会有学者对其中某些动物的存在表示怀疑。如普林尼就不相信有美人鱼、飞马,但他又不无委婉地说道:“在真正出现以前,有多少东西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怀疑通常很有限,大部分被记载下来的动物都会被当作真实的存在,传奇故事有时也会被证实——既然有犀牛,为什么就不能有龙呢?

大海中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怪物,但是大部分奇特的动物都存在于印度以及埃塞俄比亚(非洲大陆)。热带地区适宜巨兽、怪兽的出现。北欧地区也有不少,希罗多德描写的怪兽——狮鹫正是出现在那片极北地区。中世纪时期,旅行者一直都在寻找这些怪兽,他们的确找到了一些。所以,马可·波罗说独角兽同印度犀牛很相似。他还提到了巨大的象鸟,但这就只是他听来的了。与此同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也确信自己会在旅途中看到美人鱼——他的确看到了,但那其实只是海牛……

不管怎样,如今这个时代,没有谁会真的喜欢去描写自然本来的样子。大部分作家都认为,自然的一切都已经被别人,尤其是被亚里士多德与普林尼写尽了。关于动物的书,要么是真实存在的各种动物的狩猎指南,要么是关于动物学的论著。后者或多或少都借鉴了《动物志》,这本书源于2世纪时的一部希腊语手稿,后由圣徒昂布鲁瓦兹重写,可能由不同出处的文章集合而成。这是一本虚构的故事集,其中既有狮子与斑鸠,也有凤凰、独角兽与美人鱼。一些作者只满足于翻译这部作品,还有一些作者把普林尼或者伊西多尔·德·塞维勒作品中的一些逸闻趣事也添入了其中。大自然是一本等待解读的书,是一系列需要从动物的行为中读懂的信息。

“怪兽”是指表现出极度反常特质的动物或者人类

如果大自然借由自己在大地上创造的动物来向我们揭示他的意图:会飞的哺乳动物,比如蝙蝠;没有脚的四足动物,比如蛇;还有夜行鸟,比如猫头鹰……那么从想象中而来的动物则更像是魔鬼的杰作,由彼得·勃鲁盖尔或者热罗姆·博斯所画的魔鬼周围充满了各种混种兽、有鳞片的猫或者有翅膀的鱼,它们象征着自然界中尚未出现、规则尚未被遵循时,可怕的混沌统领着一切。混种兽及与它们相近的所有怪兽,同样吸引了早期的博物学家。所谓的“怪兽”是指表现出极度反常特质的动物或者人类,比如长着两个头的牛或者连体婴儿。最初,这种现象被视作神明意志的表现或者暗示。在成为研究对象之前,它们是有待阐释的符号。

中世纪时期,这个词也指多少有些吓人的传奇动物。著名的外科医生昂布鲁瓦兹·帕雷专门撰写了一本关于独角兽的书。他还写了一本书,书名是《怪兽与奇物》。一开始他就明确指出:“怪兽是指自然进程之外的动物,通常它们暗示着即将到来的不幸。”他对样貌奇特的动物与婴孩很感兴趣,他们出生时,要么多长了一个器官,要么少长了一个器官,要么脑袋长得像另一种动物。后来他又开始研究魔鬼以及关于魔鬼的幻象,接着,他又开始研究海怪、美人鱼、特里通,还有长得像和尚或者主教的鱼。

独角兽的骨骼图(《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内页)

帕雷所写的大部分神奇动物都借鉴了“宇宙学专家”安德雷·戴维的作品。帕雷大概是在旅途中见到了那些动物,但是他不顾自己的信仰随意解释它们,改变它们的模样。如今看似很寻常的动物,比如大象或者鸵鸟竟然与“树栖长毛兽”和“人面虎身兽”一起出现,这两种动物直到今天都还是谜!

正是在那个时期,即16世纪时,皮埃尔·博隆、纪尧姆·隆德莱这样的博物学家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他们参考了古代的著作,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创新。这些动物学论著粗浅地描述了欧洲的动物,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的作者对海里长着鳞片的狮子或是独角兽的兴趣。他们中有些人拒绝接受明显是编造出来的怪兽,例如用鳐鱼干假扮的鸡蛇兽或者美人鱼。其他人则愿意保留一切,他们觉得很难摒弃那些也许是由神的意志所创造的动物。

美洲的发现一开始并没有颠覆古老的神话,相反,那些发现还丰富了奇特动物的记录。探险家的故事要么表现出对神奇的动物显而易见的偏好,要么坚持客观而准确地观察事实,提出新观点。1709年,数学家、植物学家、神父路易·弗耶(Louis Feuillée)游览了新世界,并且承认了它的迷人之处:“一直孕育新生的自然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宇宙中不存在任何东西可以阻止自然促使生命发生变化。”他是这么描写马尼库(manicou)的:“一种特别的动物,天生属于怪兽……由老鼠、狐狸、猴子以及獾杂交而成。”这种动物虽然被他当作怪兽,但是它的确存在,因为我们可以根据他翔实的描写毫不犹豫地认出,它其实就是负鼠(在马提尼克岛它一直被叫作马尼库)。

怎样证明一种动物不存在呢?

19世纪人们就变得更加理性了。许多地方尚未被开发,至少对西方的旅行者是如此。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对生命世界的记录整理以系统的方式持续展开。航海家与博物学家不断发现、确认新的物种,尤其是在热带雨林与大洋深处——那里似乎隐藏着不可计数的宝藏。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怪兽开始从地球上消失,甚至连曾经的学者所写的故事中都没有将它们保留下来。从此,安德雷·戴维不再仅仅是一个“糊涂的僧侣”、一个“喜欢絮絮叨叨地讲述各种各样蠢事的人”——就像之后保罗·德洛内写的那样。

然而,许多怪兽被博物学家们亲眼见过、亲自确定过,这证明了它们的确存在。这样的动物都曾被怀疑,比如北海巨妖克拉肯,它是一种巨型枪乌贼。在马达加斯加,一些遗骨证明巨鸟曾长期存在,这使人想到神奇的罗克鸟(象鸟),虽然它们不能飞。古生物学家描写的动物比《圣经》中的利维坦或者神话中的龙更可怕——地球上诞生了恐龙!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为远古生物正名的机会:“斑龙是一种至少有30英尺(9米,1英尺≈0.3米)长的巨型蜥蜴,从它身上怎么会认不出被圣女玛莎驯服的罗纳河怪兽塔哈斯克呢?”

连乔治·居维叶本人都承认蛇颈龙与古代建筑上的水龙怪兽有几分相像。在他看来,翼手龙的确会让人想到寓言故事为我们讲述的“那些龙”,它们在上古的时候与人类夺取大地的所有权,而消灭它们,是“传奇英雄、半神和神的主要任务”。

中国龙的变形(《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内页)

在《传奇动物博物志》中,朱利·勒孔特又推进了一项研究课题,他的科学研究把过去的传说作为非常重要的依托。“只要一点点想象力,你就会相信某些巨兽的确存在过,它们之所以变得神秘是因为这一物种灭绝了。而博物学可以利用归纳法以及参照概率使原先看似随意创造的东西变成具有科学性的存在。”最早的科学,如古生物学和比较解剖学成了反宗教的缘由,因为这些可怕的动物正好对应着“对《圣经》的反抗”。“这些反抗在19世纪被认为是没有出路的,最终却被科学发现所解决。”正因为如此,1833年的《基督哲学年鉴》提出,恐龙足以让人相信《圣经·旧约》中的龙是真实存在的!

欧洲的狮子从它原先生活的地区消失了。但正如朱利·博杰·德·伊柯西弗雷在《畸形学传统》中说的:“难道和人类失去联系的动物就完全不可能在某些不可抵达或者尚未开发的地方继续存活着吗?”只要稍稍再拓展一下假设的可能性就可以想象,恐龙及其他的史前动物很可能一直存活到了现在,就像“福尔摩斯之父”柯南·道尔在《失落的世界》中所描绘的世界那样。

我们在湖泊中寻找蛇颈龙,在非洲的沼泽地寻找梁龙,如果我们最后发现北海巨妖克拉肯的确是存在的,那我们刚刚才开始探索的深海海沟中就很可能还存活着其他的奇兽。朱利·勒孔特问道:“谁能说明白大海所有的秘密呢?”这正好回应了3个世纪前皮埃尔·博隆说过的那句话:“完全可以相信大海中会出现可怕又奇怪的东西。”

对博物学家而言,避免两种潜在的危险是很重要的。一种是普遍化的怀疑主义,它会妨碍我们接受新的观念。另一种是过于盲从,这会使他们在同行中反而显得不可信。事情并不总是清晰可辨的。如果我们抓到了一种动物,我们就可以证明它的存在,但是怎样证明一种动物不存在呢?而且,研究者有时会面对虚假的编造或者非常逼真的虚构:欧洲的动物标本制作师长久以来都在制作长翅膀的兔子和长角的兔子的标本;水手们说南部的大海中有美人鱼木乃伊——其实那是由风干的猴子和鱼尾巴组合起来的东西。

从左到右依次为梅斯的格拉乌力龙、兰斯的飞龙及鲁昂的石像龙(《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内页)

1842年,美国著名的马戏团老板费尼亚斯·T.巴纳姆在纽约展出了一条“斐济的美人鱼”,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但并没有吸引博物学家。就在旁边,他还展出了一只鸭嘴兽标本,但是也被忽略了。1845年,阿尔伯特·C.科赫(Albert C.Koch)医生展出了一只巨型动物的骸骨,地点依然是在纽约。这种动物是一种史前巨型海蛇,长约33米。但是动物学家在其拼接的骨头上发现了背脊鲸的痕迹,那是一种史前鲸鱼。

只有那些有名有姓的动物可以受到合法的保护

海蛇只不过是我们寻找的怪兽中的一种,就像北海巨妖克拉肯一样。这种神奇的动物一直都是“神秘动物学”中的明星动物。这一“研究隐藏的动物”的学科,大约于1959年建立,最终挤进了“科学”的范畴。对神秘动物学家而言,那些被认为是想象的,或者传奇的动物也许是真实存在的,哪怕它们在正规的动物学著作内尚未被描写过。在证明它们的真实存在之前,他们试图通过把这些动物与已知的动物进行对比来证明它们的可信性,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海蛇因此可以是一只长脖子的海狗,或者是尼斯湖水怪,或者是一条史前时期幸存下来的蛇颈龙,而雪怪则是幸存下来的尼安德特人。

巨鱼(《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内页)

神秘动物学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巨型枪乌贼曾经被认为只存在于神话里,可后来这个物种被人发现了,晚些时候(1900年)人们又发现了??狓。所以该学科的科学家坚持认为,其他动物只是有待于被证实,并不是不存在,尤其是在当地的传统或者传说中留下蛛丝马迹的那些动物。虽然这个领域的学者希望自己被当作真正的科学家,但他们却鲜少使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他们通常只能提交目击证词,证词虽多,却无法弥补物质证据的缺乏。

直到现在,雪怪和大脚野人的毛发依然被认为是普通四足兽的毛发,而尼斯湖水怪的照片也几乎没有任何说服力。对陌生物种的研究也是动物学研究的一部分,但是他们找到的都是历史上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小动物,而神秘动物学则只关注传说故事中的巨型动物。

不过,这些障碍从来都不曾阻止科学家们在冷静的理智与天真的热情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所以伊夫·科庞会尽全力帮助玛丽-让娜·考夫曼展开探险远行,寻找阿玛斯蒂人(Almasty),即高加索山上的雪人。在科学研究领域,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接下来将发现什么!不管涉及的是什么动物,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存在,或者能不能找到它,我们都可以假设它很稀有,濒临灭绝,因为只有那些有名有姓的动物可以受到合法的保护。

曾有一位生物学家提出要科学地命名尼斯湖水怪。1957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里,这种怪兽失去了从19世纪以来就常被人称呼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依据国际标准制定的名称nesseiteras rhombopteryx。如果有一天它真的被人发现,就可以阻止人类捕杀它,至少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期禁止捕杀。

许多怪兽形象流传至今,都已经成了永远鲜活的神话,比如骏鹰就成了电影主角。有些动物,则会因为某些科学发现而再次受人欢迎。其他的动物则似乎已经从我们的想象中消失了,比如高卢人面兽身的马、羊人、狼人,还有中世纪时期传说中的鸟人——雌性的脚如麻雀爪般小巧,而雄性的脚如鸵鸟爪般巨大。反过来说,神奇的动物列表中也慢慢添进了新的物种,例如南美的卓柏卡布拉吸血兽,它的故事与其叫作古代神话,倒不如说是都市传奇。

历久弥新的《动物志》还将吸收更加具有异域风情的动物——地球之外的动物。我们已经发现了好几百个类似太阳系的星系,都是好几颗行星绕着一颗恒星公转的结构,这使得我们可以想象其他各种不同的生物,比如非常有名的“异形”。

在宇宙中,可供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与大部分地球动物需要的条件相差甚远:极端的气温、过低的气压、缺氧……所以生命非常有可能沿着不同于我们所认识的进程在别处诞生。地球外的动物长久以来都是科幻作家在探寻,他们中有一些人兴致勃勃地以地球生物为基础杜撰了“火星人”。这些“宇宙怪兽”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长着牙齿的嘴巴,就像地球上所有的四足动物一样,只是和人长得不太相同而已。不过,如今还有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想象而编撰了一份全新的关于神奇动物的名录。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弄明白这份名录究竟是想象的,还是真实的。

本文选自《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丨[法]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

摘编丨何也

编辑丨张进

导语校对丨陈荻雁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在草原和戈壁见证星辰大海的梦想

【编者按】

我们都是追梦人。

新闻记者的梦想,是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这个伟大时代前进的步伐,记录普通人的追梦故事,从深山“空巢村”的复苏到山水林田的生态变迁,从罕见病少年的大学梦圆到神舟航天员的星辰大海......

“我在现场”栏目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题,将新华社记者记录的追逐梦想的故事汇聚于此。这些故事讲述的是追梦人不停的脚步,是“中国梦”照进现实的新时代。

2003年,一条重大新闻将一粒梦想的种子埋在了我心里,生根、发芽,并静静地期待着绽放。

那一年的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成功着陆。我永远记得那个画面:返回舱打开的那一瞬间,杨利伟身着印有五星红旗的航天服,向着人们挥手。

↑ 2003年10月16日,航天员杨利伟在返回舱舱口向人们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那一刻,14岁的我在电视机前无比激动,梦想着有一天也可以为中华民族“摘星揽月上九天”的探索与成就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014年,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内蒙古从事新闻摄影工作,这里似乎距离我少年时的梦想很远,但实际上却又很近——茫茫的草原与戈壁正是中国的航天事业一次次奔向星辰大海的地方。

↑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号完成太空飞行实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太空飞行实验成功。(资料照片)

东风航天城,又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西南角。这里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多个“第一”: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艘载人飞船……还有神舟系列飞船的一次次“飞天”之旅——这里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传奇与辉煌。而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草原是神舟系列飞船成功着陆的“福地”,被誉为“神舟家园”。

↑ 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神舟”飞天,太空漫步,入住“天宫”……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随着神舟飞船的一次次升空一一成真。一代又一代的新华社记者也在这里忠实记录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追随着前辈们的脚步,逐渐熟悉着这里的草原和戈壁,也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像他们一样:用手中的镜头送神舟飞船奔向星辰大海,又迎接航天员凯旋。

↑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后,搜救人员在回收返回舱。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个月后,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着陆。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载人航天报道任务,心中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焦虑。通过学习前辈们的照片和报道总结,我从中看到了报道的不易。

11月18日下午,我和同事兵分三路赶到预定点位,在苍茫起伏的草原上静待返回舱着陆。虽然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但那一天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就在我们不停地四处张望、等待的时候,我听到“嘭”的一声,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返回舱开伞的声音,感觉距离很远。我身边经验丰富的前辈任军川立马察觉到返回舱落点应该在东北方,随后,我们大队人马驱车一路向东北狂奔。经历了无数的颠簸,终于,看到了搜救车队在远处的草原上排成一字长龙,慢慢开进。我们也紧随其后,并最终抵达了着陆点附近。

这一路上,车辆的颠簸加上内心的激动,让人难以呼吸。见到返回舱的一刻,这种紧张感又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之前无数次预想过的拍摄与传稿流程。一番忙碌下来,军大衣里早已湿透,汗湿的头发在冬日的草原上还冒出了热气。

↑ 2016年11月18日,工作人员在对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进行处置。

第一次参加航天报道,既有报道任务带来的紧张刺激,又有团队作战带来的乐趣,令人欲罢不能。从此,我对航天发射与回收报道正式“上瘾”。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空间站的逐步建成,载人航天的发射与回收任务也相对频繁。我和同事也在不断地适应新情况,力求突破。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这次报道,我与同事在严寒和大雪中第一时间赶到着陆现场。拍完画面后,我们随身携带的两台电脑在寒风中自动关机。幸亏我们预先放了一台备用电脑在车内保温,才有惊无险地传回照片,实现了独家首发。那一天四子王旗寒风凛冽,但我的内心却持续燃烧。在镜头下,我看到了飘扬的五星红旗,这是不断勇攀高峰的航天梦,是不断鼓励国人前进的载人航天精神。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报道,我和同事借鉴以往经验,设置了多个拍摄点位,我们分工明确,分别负责拍摄不同景别、不同构图的照片。

↑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三个月后,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在2021年9月17日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不同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位于内蒙古西部,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东风着陆场一直作为载人飞船气象备份着陆场。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是东风着陆场由备份变主场后,首次执行航天员搜救任务。同样,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东风着陆场参加飞船返回舱回收报道任务。

东风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这里与四子王旗着陆场相比,更加难以辨别方向,没有手机信号,也没有以往的拍摄经验可以借鉴。为了完成好报道任务,我和同事彭源在前辈任军川的带领下提前抵达东风着陆场,与相关单位沟通对接,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报道方案。最终,我们第一时间从地面拍摄到返回舱开伞并成功着陆的珍贵画面,为报道增光添彩。

↑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空中打开降落伞。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摄

↑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为保障发稿畅通,我和同事们架设好BGAN海事卫星。紧接着,我绕到着陆点北侧,成功拍摄到了三名航天员出舱后的画面。

↑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

随后,我操作无人机从空中拍摄了返回舱着陆后工作人员对返回舱进行处置的画面↓

有了这几次的拍摄经验,我和同事们又开始进行新的思索:如何让我们拍摄的照片能够具有星辰大海的感觉?如何让画面更符合梦想的色彩?于是,我们展开了新的探索。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

15日深夜,我和同事早早地来到发射现场附近,我把一台相机用用三脚架固定好,设置了比较慢的快门,并在神舟发射的时候,拍摄了上面这张照片:神舟飞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呼啸着,奔向星辰大海。

2022年4月16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这次报道,我和同事力图以更快的速度在空中发现返回舱,并在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点。

“看,飞船在那里!”同行的同事用手指着头顶不远处的天空喊道。“嘭” 的一声,只见一朵粉色的伞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我立即按动快门,全程拍摄了返回舱开伞、降落、着陆的珍贵瞬间。

↑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翟志刚安全顺利出舱。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 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合成照片)。

↑ 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飞向太空的瞬间。

“任务一项接着一项,都非常复杂非常重要。”航天员陈冬在接受采访时说,“面对这么庞大的系统、繁重的任务,我们完成任务的标准没有变,就是要拼。”拼搏,奉献,这正是航天人早已写进基因的精神。陈冬简单的话语,振聋发聩,令我震撼不已,也激励着我继续前行。

2022年11月29日夜,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6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当日,我与同事反复勘察,精心选择了多个拍摄点位,力求尽量还原飞船发射的光轨。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飞船在漫天星河中冲向太空的画面被记录下来。

↑ 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翱翔在漫天的星河中。

几天之后,陈冬、刘洋、蔡旭哲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首次夜间着陆,加之戈壁严寒,给我们的回收报道任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我们在寒夜中等待着,等待着。来了!天空中传来返回舱开伞的爆炸声,搜救部队的车队也开始行动起来,远远望去,闪烁的灯光在黑夜中像一条蜿蜒的长龙向着陆点缓缓“游”去。车辆飞奔在满是梭梭根的戈壁上,扬起的尘土阻碍了视线,我抓紧扶手,尽可能寻找远处的光亮。经过漫长的行驶,远处的亮光越来越明显,我们及时抵达了着陆现场。

↑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在着陆现场,返回舱“侧躺”在地上,通体是进入大气层时的灼烧痕迹。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我最终拍摄到了三名航天员出舱的画面,并快速传回总社。

↑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一夜,发稿结束时,我看着浩瀚星空恢复深沉,苍茫戈壁重归寂静,心生无比敬畏。飞天之路不是浪漫的散文诗,多年来,新华社的镜头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心血与汗水、记录下神舟飞船的一次次直冲云霄,返回舱的一次次成功着陆。那道飞向星空的光,勉励我用记者的脚步去丈量航天的进步!勉励我去记录一代代航天人顽强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

中国人的“太空舞步”越跳越远,精彩连连。中华民族正把一个个伟大梦想的跨越,标记在浩瀚太空之上。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也将用自己最大努力去开拓新的报道领域和方式,更好地讲述中国航天故事。

监制:王建华 费茂华

统筹:周大庆 刘金海

记者:连振

编辑:卢烨 程婷婷 蔡湘鑫

彭湃:焚田契闹革命的农民运动大王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五一”假期,岭南春光正好。广东汕尾市海丰县风景秀丽的龙津河边,一座外墙素白的两层仿西式小楼前游客如织,这里是革命烈士彭湃的故居。

彭湃像新华社发

走进故居,屋内陈设简朴,大堂里是彭湃一家人革命事迹的图片展览。彭湃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彭湃,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1896年10月,彭湃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1921年回国,在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

彭湃出身富贵,却亲近农民。农村凋敝、农民贫苦的现实曾让年少的彭湃深刻了解了旧社会的腐朽和苦难。1922年,彭湃只身走进农村、了解农民疾苦、组织农民起来、开展农民运动。他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他也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爷爷曾经说‘什么是革命?革命就要为大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我们要革命就要主张大多数人的利益。’当时中国大多数人在哪里?大多数人就是农民。我们党就要为他们争取权益。”彭湃烈士的孙女彭伊娜说。

1922年7月,彭湃和张妈安等6人成立海陆丰第一个农会——“六人农会”,从此点燃农民运动的火种,农民运动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到次年7月,扩展到陆丰、惠阳等10县,彭湃相继组建了惠州农民联合会和广东省农会。

1924年4月,彭湃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和骨干教员。

1925年3月上旬,彭湃组织成立中共海丰支部,并担任书记。

1927年3月赴武汉,彭湃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并任执行委员兼秘书长。

大革命失败后,彭湃赴南昌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党的八七会议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他当选政治局委员,后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10月底返抵海陆丰,策动武装起义。

1927年11月,彭湃领导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1928年11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1929年8月,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监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英勇斗争。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当年8月30日,彭湃与战友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高唱《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为革命、为信仰,彭湃可以慷慨就义,而对家人,他也有男儿衷肠。

“冰妹:从此永别,望妹努力前进,兄谢你的爱!万望保重,余言不尽。你爱的湃”。这是慷慨就义前,彭湃于狱中写给妻子的遗书。

红色家风代代相传。今年3月22日,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96岁的彭士禄院士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

彭士禄的另一个身份是彭湃的儿子。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父母亲把家产无私分给了农民,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彭士禄曾说,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如今,当年彭湃领导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活动的中心——“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彭湃故居也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点”,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海内外中华儿女前来参观、凭吊。数据显示,仅今年“五一”假期,汕尾全市接待红色旅游游客就突破了30万人次。

(新华社广州5月8日电记者毛鑫)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09日0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细数欧洲杯父子兵

2000年,小舒梅切尔(右)与父亲合影。

老布林德(上) 执教荷兰队期间,与儿子(左)一同出席新闻发布会。 图片来源于网路

老基耶萨

小基耶萨(蓝衣)得到认可,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奔跑。新华社发

深圳晚报记者 林炜航

等待了两场比赛,费德里科·基耶萨终于在小组赛最后一场首发了。北京时间6月21日凌晨对阵威尔士队的比赛中,意大利队1比0小胜,以三战全胜的战绩晋级淘汰赛,而且创造30连胜连续11场比赛不丢球的纪录。费德里科·基耶萨成为这场比赛的最佳球员,继承了父亲恩里科·基耶萨的基因,为意大利国家队争夺荣誉。而在本届欧洲杯赛场上,还有很多“名宿之后”,他们秉承父亲意志,期待青出于蓝。

基耶萨父子

小基耶萨以父之名冲击冠军

恩里科·基耶萨在90年代是一流中锋,职业生涯曾在意甲赛场出场380次,攻入138个进球。效力帕尔马期间,他和克雷斯波组成锋线双杀,让意甲群雄一时难以招架。老基耶萨曾代表意大利队参加了1996年欧洲杯。

小基耶萨是一名生于1997年的小将,目前效力于尤文图斯。小基耶萨与父亲一样是一名前锋,突破能力出色,本赛季他在意甲出场33次,攻入9球并贡献9次助攻。本届欧洲杯,他在对阵威尔士队的比赛中发挥出色,通过速度给对方制造威胁,还差点攻入扩大比分的进球。在淘汰赛阶段,小基耶萨会成为意大利队冲冠的重要力量。

布林德父子

父亲是传奇,儿子是斗士

丹尼·布林德活跃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是阿贾克斯的防线名将,退役之后曾担任阿贾克斯、荷兰国家队主教练。球员时代,他曾帮助阿贾克斯拿到欧洲联盟杯、欧洲冠军杯和丰田杯冠军,还夺取5次荷甲联赛桂冠以及4个荷兰杯冠军,是阿贾克斯的传奇球员。可惜他在1988年没有得到国家队征召,未能随荷兰队夺得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欧洲杯冠军。

老布林德的儿子戴利·布林德年少成名,作为左后卫,他在阿贾克斯一鸣惊人,帮助球队连续第三次卫冕荷甲冠军。2014年世界杯,他与荷兰队一起杀入了四强。虽然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但戴利·布林德顽强地坚持站在球场上,通过手术置入了心脏除颤器保障生命安全。本届欧洲杯,31岁的戴利·布林德是“郁金香军团”的后防支柱,带领球队走上复兴路。

舒梅切尔父子

父亲的纪录儿子来打破

1992年欧洲杯,丹麦队上演了黑马夺冠的“美丽童话”,当年为丹麦队守门的,便是彼得·舒梅切尔。1988年至2001年,彼得·舒梅切尔代表丹麦国家男子足球队共出场129次,是丹麦国家队历史上出场次数最多的球员。帮助丹麦队拿到欧洲杯冠军的同时,他还创造了470分钟的丹麦国家队不失球纪录。

彼得·舒梅切尔的儿子卡斯帕·舒梅切尔也是一位出色的门将。他目前效力于英超球队莱斯特城,在2016年帮助球队创造“蓝狐童话”,首夺英超冠军。小舒梅切尔从2013年开始成为丹麦队的守护神,代表球队参加了一届欧洲杯和一届世界杯。2018年,他成功超越父亲,将丹麦国家队不失球纪录延长至540分钟。对舒梅切尔父子来说,这或许是最光荣、最开心的回忆了。本届欧洲杯,小舒梅切尔继续为丹麦队把守大门,为“丹麦童话”奋斗到最后一刻。

布斯克茨父子

“小布”秉承父亲足球意志

老布斯克茨名叫卡洛斯,是出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球员,司职门将,曾效力于西甲豪门巴塞罗那。不过,老布的职业生涯并不起眼,曾是巴萨梦一队的边缘人物。而塞尔吉奥·布斯克茨则继承了父亲的足球意志,为“布家”扬名立万。

塞尔吉奥·布斯克茨是一名中场。2008年,布斯克茨入选巴萨一队,并与球队一起获得了30个冠军奖杯。与此同时,他也帮助西班牙国家队在2010年、2012年与球队一起夺得了世界杯和欧洲杯冠军。

来源: 深圳晚报

状态回勇帮手难觅,莱万在波兰队还能待多久?

眼含泪水,黯然神伤。6月24日凌晨,圣彼得堡体育场,莱万多夫斯基挥手告别2020欧洲杯,留下了3粒进球和波兰小组垫底的数据。

和3年前世界杯的落寞退场相似,莱万没能率领波兰队在世界大赛更进一步。莱万曾说职业生涯中的最困难的时刻是俄罗斯世界杯,如今同样的问题抛给他,波兰队长恐怕会在2018世界杯、2020欧洲杯之间难以取舍。

德甲、德国杯、德国超级杯、欧冠、欧洲超级杯、世俱杯,莱万几乎拿到了所有俱乐部荣誉,波兰足球先生、德甲金靴、欧冠金靴、欧洲金靴、欧足联最佳球员、世界足球先生,个人荣誉也实现了大满贯。唯独在国家队,他始终无法将波兰队带向更高的舞台。

告别欧洲杯,莱万神情沮丧。图/新华社

3场3球,波兰仍垫底出局

2008年9月,20岁的莱万上演波兰国家队首秀。本届欧洲杯前,过去十余年间,莱万先后率队参加了2012年欧洲杯、2016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11场比赛总计打进两球。波兰曾在5年前闯进欧洲杯8强,但2012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均止步小组赛。

联赛赛场进球如麻,代表波兰队出战世界大赛却进球了了,外界的口诛笔伐自然难以避免,甚至有人称莱万为“大赛软脚蟹”。莱万深知披上国家队战袍后的压力,但始终没有退缩。

客观地讲,过去两届欧洲杯,莱万攻入的两粒进球均弥足珍贵。2012年欧洲杯揭幕战,身为东道主之一的波兰1比1战平希腊,打入那届欧洲杯首球的正是莱万。2016年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开场仅仅100秒,莱万便为球队首开纪录,可惜波兰点球大战惜败于最终的冠军葡萄牙。

本届欧洲杯,波兰与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同组。首战斯洛伐克,莱万在进攻端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但最后两场小组赛,几乎是莱万一个人扛着球队前行。

对阵西班牙,莱万下半场攻入1球,艰难逼平对手,拿到了本届欧洲杯的唯一一个积分。今晨对阵瑞典,波兰队制造的威胁几乎都来自莱万一人,也是他在下半场连入两球让球队看到晋级希望。可惜莱万独木难支,瑞典第90分钟的绝杀让波兰垫底出局。

莱万赛后难掩失落,“这是我表现最好的一届欧洲杯,打进了3粒进球,但这无法安慰我。我宁愿把所有的进球转换为球队的小组出线。或许是运气不佳,我们在本届欧洲杯付出了一切,回报却这么少。”

波兰队最终垫底出局。图/IC PHOTO

频繁换帅,改革成效甚微

5年前的法兰西之夏,虽然波兰队在8进4的比赛中遗憾不敌葡萄牙,但创造了队史的世界大赛最佳战绩。时任主帅纳瓦尔卡成为波兰球迷心中的英雄,纳瓦尔卡当时对未来信心满满,“希望这是波兰足球新纪元的开始。”

2018年世界杯小组黯然出局,让波兰足球新纪元的美梦破碎,同时不断有媒体爆出队内的不合传闻。队员们不满意纳瓦尔卡的战术安排,后者于世界杯结束后下课。有消息称,老队长布拉什奇科夫斯基与莱万心生嫌隙,队内几位老将开始孤立莱万……

重重压力之下,波兰足协将名宿布里泽琴科推上国家队主帅的位置,开始了一系列改革,部分老将被弃用,越来越多的新人披上国家队战袍。率队拿到2020欧洲杯正赛的门票,布里泽琴科的国家队改革原本顺风顺水。但在去年欧国联比赛期间,他与头号球星莱万之间的矛盾逐渐变得不可调和。

莱万称,球队可以拿出更好的战术体系,布里泽琴科强硬回应,“我赛前和莱万交流时,他说一切没问题。我建议球员要管好自己,不要总是拿体系来给自己的表现不佳找理由。”布里泽琴科的下课在所难免。

今年年初,保罗·索萨接任波兰国家队主帅,上任之初便明确了莱万的绝对核心地位,并承诺不会只让莱万一个人踢球,“C罗无疑是一个传奇,但现在的世界最佳球员是莱万。”

只是现实非常残酷,纳瓦尔卡、布里泽琴科两任主帅始终没有找到使用莱万的最佳办法,保罗·索萨上任后,莱万身边的得力帮手却已寥寥无几。经过5年的不断改革,波兰队等到了莱万的大赛爆发,换来的却是小组垫底出局。

波兰队创造历史的机会不多了。图/IC PHOTO

没人喂球,难觅得力帮手

过去两个赛季,莱万在俱乐部的表现有目共睹。上赛季德甲攻入34球,欧冠攻入15球,成为联赛金靴、欧冠金靴,拜仁连拿德甲、德国杯、德国超级杯、欧冠、欧洲超级杯、世俱杯冠军,成就六冠王伟业。

去年年底,莱万力压梅西、C罗,当选世界足球先生。本赛季,他更是状态火热,代表拜仁在德甲联赛攻入41球,打破盖德·穆勒尘封49年的纪录。单纯考虑最近两个赛季的表现,莱万“世一锋”的称号当之无愧。

跟随波兰队备战欧洲杯之初,莱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还有不少出色的球员,希望有人能够扮演我俱乐部队友托马斯·穆勒的角色,我希望得到更多支持。”可惜事与愿违,皮什切克、米利克曾是莱万在国家队最仰仗的帮手,前者因伤无缘欧洲杯,后者虽然入选26人大名单,但也因伤病未能出场。

效力拜仁时,莱万身边有穆勒、萨内,身后有科曼、格雷茨卡、格纳布里,甚至卢卡斯·埃尔南德斯、基米希也能从后卫位置插上助攻。到了欧洲杯赛场,他的身边只有杰林斯基、弗兰科夫斯基等人,为莱万送出威胁传球的次数非常有限。

莱万不得不接受这种俱乐部、国家队之间的巨大落差,也必须承受又一次折戟世界大赛的现实和来自外界的压力。只是莱万即将年满33岁,明年的卡塔尔世界杯很可能成为他参加的最后一届世界大赛,留给莱万和波兰队创造历史的机会不多了。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编辑 王希翀 校对 吴兴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