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手机qq名片背景图片(没有上进心,活着等于没活VS活着总比死了强,堕落又怎样)

导读 手机qq名片背景图片文章列表:1、没有上进心,活着等于没活VS活着总比死了强,堕落又怎样2、名片内容|设计名片通常包含哪些常见信息?具体怎么写?3、QQ名片赞到底体现了什

手机qq名片背景图片文章列表:

手机qq名片背景图片(没有上进心,活着等于没活VS活着总比死了强,堕落又怎样)

没有上进心,活着等于没活VS活着总比死了强,堕落又怎样

#上进心# 真的很重要吗?

这个问题其实对于很多人都有困惑,恰好今天又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吧。

现实生活中,毋庸置疑,存在两派。

㈠只要能健康平安的活着,开心度过每一天,没有上进心也无所谓。

㈡一个人仅仅是肉体活着,而上进的精神却死了,那么他的人生毫无意义。

以上两派,是对上进心的看法最多的看法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首先,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有无上进心没有对与错,这只不过是一个人的选择。

如果赞同的话,然后我们就继续分析(不赞同的话,可以摆出观点我都会虚心接受哦,毕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对于这两种情况,都是针对于说话者的情况来看的。

①如果只是一个人生活,不需要照顾父母,不结婚生子,不需要考虑任何事情,并且也没有什么特别想要追求的目标与事物,只是自己一个人生活的话。

完全可以怎么开心怎么来,有无上进心可能会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毕竟,没有任何事情是需要考虑的,自己的一切都很自由,活着就好的这种想法对于这类人来说并不能认定为错误。

但是在我看来大多数情况下,很少有人任何时候都只有自己,没有自己看重的人和事物。

②但如果不是一个人过,或是有想要实现的目标和追寻的事物。

那个人认为上进心就很重要了,这时候如果选择安于现状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时代在变化,别的不说,说一个俗气的例子,物价肯定会一直上涨,难道我们不会想着多去赚钱养家糊口吗?总不能让家庭的经济状况安于现状,然后慢慢的落后于物价的增长速度吧?

再来,恰好你又有一个想要追寻的事物或目标,如果没有上进心,又怎么会一直为之付出努力而得到成功呢?难不成坐等天生掉馅饼?

我在此突然还想起了朋友的QQ名片背景,然后去截了个图(因为挺尴尬,所以把名字打了马赛克)

“你为什么要那么努力?”

“因为我喜欢的东西都很贵,我想去的地方都很远,我爱的人都超完美。”

想起来这段话以后,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变得更好,或是想要为了什么而改变,那上进心肯定是必不可少了(除了安于现状或是盲目安于现状的两类人)

▼▼▼▼▼▼▼▼▼▼▼▼▼▼▼▼▼▼▼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个人对于有无上进心的看法,更加偏重于“堕落”与“积极”的区别。

对于一些应该承担责任却每日每夜碌碌无为的人,这就是个没有上进心且堕落的表现。

从大的角度来说,没有上进心的话,残酷一点的话就是人变咸鱼。毕竟这个社会是竞争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万事万物都要区分个三六九等。没有上进心,便会懈怠,容易处于社会的底层。喜欢安逸,经济条件不容易提升,没有做事情的动力,容易懒和宅。

从自我内心来说,如果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愿意安于现状,图个快乐自在,那么上进心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吧。

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上进心”绝对是有益无害,可以激励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实现自我。

但是还是要注意不要让“上进心”变成一剂毒药,上进心过强容易不择手段,容易不切实际,容易遭受挫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说,由于上进心都不能被绝对的判定为是好事或者是坏事,一切都要分情况而定,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走的路,一切都要看自己如何选择了。

——好啦,就先说到这里吧——

最后放个有趣的段子就结束吧:

————————感谢您的阅读————————

名片内容|设计名片通常包含哪些常见信息?具体怎么写?

名片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宣传信息等

个人信息

姓名:难记难认,别称代替

可用真实姓名、昵称、网名、别名、英文名等

职位:不同身份,不同名片

一款名片对应一种身份,职位浅显易懂,不同身份对应专属名片

联系方式:简洁明了,不重复,好操作

推荐二维码(微信、QQ等) 电话

企业信息

名称:公司中英文全称

网址:官网等

联系方式:

    二维码:媒体平台(公众号、微博号、知乎号、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等)& 服务平台(小程序、淘宝店、天猫店、京东店等)

    电话:座机更显正规

    地址:尽量详细好找,少用编号,多用主路或附近知名地标等做指引

    邮箱:推荐QQ或网易邮箱

宣传信息

企业宣传:标志、宣传语、文化、理念、愿景等

业务宣传:产品经营范围、服务优势特点等

总结

规划名片内容的大致流程是:

    整理信息(将所有要体现的信息写出来)

    分类信息(一般正面放个人 企业信息,背面放宣传信息)

    突出重点(做好取舍,展示信息越少,重点越突出)

本文持续更新,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看

QQ名片赞到底体现了什么?

QQ名片赞已经推出了很久的时间,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这个赞对我们而言有什么功能?或者说腾讯推出这个功能的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这从攀比心的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了,人的攀比心真的很奇妙。一个小小的赞就会刷出存在感!

被赞的:感觉很好,更喜欢在社交上表现自己。

赞别人的:间接的打招呼方式,跟别人联系感情。

运营商:不花一毛钱运营方,就让用户完善了自己的资料界面,增加了在QQ上的消耗时间。这是不是很高明呢?

并且竟然还催生了刷赞这种业务!这所有不过攀比心在作怪。而腾讯恰恰运用了这种心理。

二〇二〇流行语:触摸凡人的喜怒哀乐

作者:杨 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语”不同。一年一度的社会流行语,记录着时代发展的脉动,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近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相关网站、杂志相继发布年度流行语,“逆行者”“后浪”“打工人”“凡尔赛文学”等脱颖而出。在2020年的这些流行语中,既可以听到时代的波澜壮阔,也能触摸人间的喜怒哀乐,让我们阅读这些流行语,感受其中的时代记忆与精神。

家国情怀:写在每一个平凡的人身上

时光倒流至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打乱了我们的日常。全国医卫工作者逆流而上,驰援湖北,他们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逆行者”。“逆行”本义是在道路交通上反向行走,极其危险,带着贬义色彩,而今年的流行语“逆行者”则是一个褒义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他们是平凡的普通人,却在抗疫中体现出传统的家国情怀。由此,“逆行者”可以称为本年度当之无愧的最美热词。

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产生了一大批流行语。中国各地民众团结起来,“守望相助”,在世界各国中树起了抗疫的典范;“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面对疫情全球蔓延,国与国之间相互支援,合作抗疫。这两个热词,一内一外,昭示着面对共同敌人之时人类精神的伟岸。

5G等科技的发展让“直播带货”应运而生,一批“大流量”带货主播,显示出经济新生态。当人们被迫宅在家中办公、上学时,“云课堂”“云会议”出现了,学生们在家上网课,因没有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教师监管,家长不得不使出各种招数与之“斗智斗勇”,犹如跟“神兽”相斗。“神兽”一语,戏谑中透着疫情之下民众的乐观情绪。当各行各业的人们面对疫情闯过一个个难关,家国情感无疑有了现实依托与民生意味。

国庆期间,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热映,电影歌颂中国各地为改变家乡贫穷而无私奉献的普通人,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我和我的家乡”一时口耳相传。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许多手艺人分享他们家乡的非遗、风物,无数个草根在网络平台给故乡物产作直播带货。“网红”丁真意外走红,让全国网友都关注到丁真家乡川西高原的牧牛、山水,丁真由此成为家乡的一张名片。从去年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到今年丁真的高原山水,这些“网红”还让外国人打开了一扇看见美好中国的窗口。放在全球化的视野看,个人与家乡、乡土与国家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在网络时代,每个传递出家乡美好、文化美好的普通人都可以担当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国庆档另一部电影《夺冠》则贡献了另一个流行词:“夺冠”。曾经,女排为了国家荣誉顽强拼搏,勇夺五连冠,深深鼓舞着40多年前因改革开放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这是家国情怀,新一代女排在为国争光的同时还强调一种享受体育的愉悦、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家国情怀不仅是宏大叙事,也是个体关怀。中国自古强调家国同构,这是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的秘密。在全球一体的21世纪,在面对疫情危机的今年,重新审视家国情怀,无疑可以发现:它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乡土的,也是国际的;既挺在“逆行者”的脊梁上,也在每一个阳光乐观的“丁真”眼眸中。家国情怀,并非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写在平凡朴素的每一个人身上。

奋进人生:每一位努力的青年都值得被肯定

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哔哩哔哩网站发布的短视频《后浪》在成为舆论焦点的同时贡献了一个热词:“后浪”。视频中,演员何冰激情演讲,以“后浪”称呼新一代青年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认可与赞美。曾经,许多年轻人身上有着 “非主流”“不着调”“太叛逆”的标签,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青年一代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后浪”承担起了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已成为当下的“希望一代”。同样,在抗疫一线帅气利落、潇洒清爽的女性医护人员,网友称她们很“飒”。巾帼不让须眉,一个“飒”,是网友们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无论是“后浪”还是“飒”,都切合了当代青年迎难而上、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

《后浪》在赢得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讨论,互联网上掀起了不同代际人群对话的“声浪”。一些人认为《后浪》中年轻人的处境与自己并不完全一致,他们对于自己被上一代人定义并不情愿,其实这恰恰呈现了不同代际人群开诚布公的对话姿态,争议不一定意味着隔阂,也意味着平等的沟通。互联网世界的共识其实是没有绝对共识,“前浪”对于“后浪”的召唤,出于前辈对生生不息的社会进步的憧憬,“后浪”对于“前浪”的“异议”,其实也是他们开始担当社会重责、展现青春力量的宣言。

就在《后浪》发布不久,短视频平台快手发布了自己的宣传片《看见》,片中操着土味普通话的大叔黄春生一句“加油,奥利给”,让网友看到,普通人也可以是自己的英雄。如果说《后浪》是一次形式新颖的代际对话,是“前浪”以平等甚至新奇仰望的姿态对“后浪”的一次喊话,《看见》则是以一种平视的视角赞美普通人的生活,其中渗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其实,抖音、快手平台有许多平凡努力但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湮没于人群当中的他们始终有着“被看见”的强烈愿望,喊出“加油,奥利给”的黄春生,其本人命运跌宕起伏却心怀乐观的生活态度,无疑感染着人们:他们努力生活、拼命奋斗,其实就是要让自己被关注、被看见。

在《后浪》的“潮”与《看见》的“土”之间,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参差百态。其实,这些年关于不同群体的青年、不同状态的青年,有各式各样的称谓。如“斜杠青年”,他们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发挥着业余才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文艺青年”,他们无疑也在活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态度。在这个更加全面、更加多元的时代,我们要理解不同青年群体的选择和价值,也要对他们努力的姿态给予点赞,但同时,也要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为年轻人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从而让青年一代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网络潮流:戏谑之下,仍怀抱一份生活的真诚

网络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制造着新话语。“有内味了”其实是“有那味了”,“那”在北方方言口语中可读作“nei”,便被网友拿来表达调侃、吐槽。“集美”,起源于网络直播博主“迷人的郭老师”因口音将“姐妹们”说成“集美们”,“深藏blue”玩的也是谐音梗,即深藏不露。有时网友轻松偷懒一下,把一些词缩写:“九漏鱼”全称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多用来比喻文化程度较低的艺人;“爷青回”,人们看到儿时经典影视,不禁感叹“我的青春回来了”。单身与恋爱自然也是网络的常用“梗”,有人可以拿“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秀恩爱,有人在过完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后感叹自己还是“双节棍”。

一般而言,突发的公共事件常常成为流行语扩散的“引爆器”,今年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热词,一些网络事件也制造出一些值得玩味的流行语。“年轻人不讲武德” “耗子尾汁”,制造出这些流行语的马保国,引发了一场后现代主义式的网络狂欢。狂欢之后,我们还是要呼唤更加清新健朗的网络文化氛围。

被人玩坏的“公共梗”,不只“耗子尾汁”,还有“凡尔赛文学”。“凡尔赛”一语来源于法国凡尔赛宫廷贵族的浮华奢靡,网友借此比喻生活高档奢华。今年一位网络博主在分享自己生活日常时,在看似不经意的行文中,处处透露出生活的高级,被网友戏称为“凡尔赛文学”。其实,通过炫耀展示优越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希望自己的人生更美好,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过“凡尔赛文学”式的炫耀,因为借助新媒体让炫耀具有了一种社会扩大效应,同时比起过去“土豪”式炫耀更加含蓄、巧妙。

“凡尔赛文学”被戳破,正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清醒,他们直面真实人生,认清生活本质。人们虽然对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但并不盲目崇拜纸醉金迷与矫饰浮夸,相反,人们更多信奉的依然是脚踏实地的真实感。网民对“凡尔赛文学”的调侃与戏谑,正是人们内心对真诚表达的呼唤。今年网络的另一流行词“u1s1”,意思是“有一说一”,无疑表明这部分网友的态度:与其费尽心思层层包裹语言,刻意营造良好的自我感觉,不如让生活简单一些,让人与人的心灵更近一些。

今年,反映个体生存的流行语以“打工人”最能触动大众情绪,这是当代年轻人面对职场和生活压力的情绪宣泄。戳中大众情绪的,除了“打工人”,还有“内卷”,形象地展现出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其实,无论是“内卷化”还是“打工人”,都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珍贵的社会反馈机制。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要呼唤更加健全的法制,更加公平公正的机会,更加切实温暖的观照,给予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让他们以更为热情、饱满的状态面向未来。(杨 铖)

来源: 新华日报

思客问答|陈春花:为什么有的企业做得非常好,还是被淘汰了?

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业?

北大国发院陈春花教授发表演讲

互联网时代,一切行业都面临着被重新定义、重新洗牌的风险。

六年前,我们在描述企业环境使用最多的词是“变”,简单的一个“变”字就已经能概括发生的一切。

可是到了三年前,我们的关键词是“不确定性”,因为有许多角度多维、性质复杂且不可预测的事件,已经远远超出“变”这个字的概念范围。

仅仅过了一年,这个关键词又调整成“数字化时代”,原因是一个远超所有的变化突然出现:一切都提速了。

首先是技术普及提速了。比如电话的普及率,从10%上升到40%用了39年;但是从电话到移动电话只花了6年,到智能电话就更快了,仅用了3年。华为前一阵公布了智慧电话的消息,不知道普及速度是不是两年就能完成。在用户聚集方面,提速体现得更为明显:QQ聚集5亿用户用了10年,而微信实现同一目标只用了3.5年。

其次是行业调整提速了。京东和淘宝对传统零售业形成相对优势,前后花了10年时间;但滴滴、优步形成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性优势仅用了3年。

为什么有的企业做的非常好,也还是被淘汰了?

数字化生存时代,企业经营中三个最重要的元素也随之发生调整。

数字化生存时代,企业经营中三个最重要的元素也随之发生调整。

一是组织寿命。我们以前讲做一个品牌大概要花四五十年的时间。但现在你想做一个品牌,如果方法得当,也许两三年就可以做出来。

二是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会变得非常快。比如,我本人不是特别愿意换手机,觉得很麻烦。可是我现在不得不换,因为手机已经变成连接所有东西的一个载体,不换就等于跟所有关联隔绝了。

第三,因为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被调整了,留给企业争夺客户的时间窗口变得非常短。这一客观情况令企业必须频繁更新换代产品。一款新产品出来,企业只有很少的时间去争夺客户注意力,因为很快就会有相似的产品蜂拥而至。

企业最难的,是做得非常好还被淘汰,原因是什么?因为有一个从来不做这个行业的人转来做这个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今天各个行业都有一个叫“重新定义”的新元素出现。原来的行业其实可以根据线性预测,后来发现有的企业发展更快,我们又把它称为“指数级增长”,也会有一个指数型组织的理论。但如今这两个理论已经不够用了,今天的增长出现了断裂,彻底把行业打断,把企业原来所有的增长都拿掉。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如火如荼的新零售业,都是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这些之前不做零售的人来做零售。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零售业的规则已经被颠覆了。

做零售业的人很清楚,传统的零售,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都依赖于三样东西:人、货、场。也就是说一定要到有人流的地方,一定要货品齐全,一定要有一个卖场。只要具备以上三项要素,基本会成功。所以零售的核心就是选址、选址、再选址,只要选址对了,这个店基本没问题。

新零售则完全不按照以上三点规则运作。新零售不要人或场,只要物流、交付和线下线上打通。新零售考虑的是如何把货送到顾客家中。因此,它不太考虑是不是有卖场,就算有,也应该是体验中心。

今天所有的新零售,讨论最多的都是物流、配送。整个零售业的游戏规则已被颠覆。如果传统零售企业没有察觉到这个变化,很有可能被淘汰了都不清楚原因。

拿什么来驾驭你,层出不穷地“不确定性”?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来讲,就要有能力,以“变与不变”应对不确定性。

所有行业都在被重新定义,每个行业都有可能被颠覆。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来讲,就要有能力,以“变与不变”应对不确定性。

首先,激活人人潜能,赋能组织增长。

今天做组织管理,最在意的就是能不能释放员工个体的力量,而不是说有多么强的管控能力。

举个例子,什么叫赋能?公司给员工一个岗位,一个员工愿意做的岗位,这就相当于是一个表现的舞台。有了这个机会,员工就能够把能量释放出来。

我曾到一个企业,有个员工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首席员工”,我一下子就特别佩服。企业设立“首席员工”的职位给这个员工后,这个人就能安心做员工,不会考虑其他事。可我们的传统企业,连一个副总也不愿意给,连一个主管也不愿意给,最后给你个助理职位。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人们不会有任何感觉,因为这种赋能员工根本不愿意做。

传统企业的管理很在意有没有人帮助员工,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领导很像一个大家长,总觉得有人“罩着”员工会比较重要。但随着“赋能”进程的深入,这种传统管理方式的焦点会慢慢转移到员工的自我管理上,这些都将是非常大的变化。

其次,具备非连续、不可预测、非线性的思维。

企业必须养成一种思维模式,即用未来决定现在,不是用现在去看未来。企业一定要从未来看回到现在,才知道今天做的事情是否能令自己走向未来。如果我们能训练这种思维方式,就可以保证大家确实能不断地应对变化。

这种改变最重要的要求就是革自己的命,这是最难的,但也是必须要做的。革自己的命难在什么地方?一是突破你的思维方式,第二是摆脱你的过往经验,第三是战胜你自己。

我曾经带过一个企业做彻底转型。我要求组织转型和业务转型同步做,给自己限定时间是三年完成。我曾做过三次大的组织变革,所有的同事都非常痛苦。我们甚至因为变革,利润也出现下滑,这些都是要承受的。到第四次变革的时候,我的同事们已经习惯了,他们接着就问我第五次变革什么时候来?

因此,如果一个组织形成了接受改变的习惯,就会认为改变是正常,把改变看做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组织能不能养成自我变革,主动接受变化的习惯。

第三,挖掘内部管理的协同性。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分权、分利、分工。但今天把这些东西分完之后,企业效率可能也不会很高,原因就是组织的绩效由外部决定,不由内部决定。企业把东西都分完后,一个外面跨界的人就能把你打死。现在说的保证协同的效率,这是很大的调整。企业高管要多跟不同的人沟通,不要老在组织内部。如果高管90%的时间都是花在企业内部,这种情况还是很让人担心的,必须拓展沟通渠道。

以上这些我是讲“变”,但总有“不变”的。

第一,对于做经营的人而言,唯一不变的就是顾客价值。我们之前说过唯一能解雇所有人的只有顾客。很多人说企业是被时代淘汰,被技术淘汰,但真正淘汰我们的是顾客。这跟技术、时代、同行、跨界都没关系,就是你的顾客不要你了。

乔布斯有很多话被人引用,但是真正打动我的只有一句。他说必须从顾客开始再回到技术,这才是真正的做产品研究。你先从顾客端开始,然后再回到技术,这时候才是真正的产品研发。如果不是这样的逻辑,你就不是做产品研发,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

第二,在环境不确定的前提下,唯一确定的只有你自己。我们应对变化都是因为我们自己有能力去应对。

第三,企业唯一的选择其实是行动。大家可能都知道我有过一个观点:理想跟现实在我这里没有距离。为什么没有距离呢?你只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放上行动就可以了。只要放了行动,就一定能从现实走到理想,如果你的理想没有变成现实,一定是因为你中间没有放行动,或者你对行动的坚持度不够。

所以我有三个东西可以确定,一是顾客价值,二是你自己,三是采取行动,所以关键的还是要向自己挑战。

有种观点认为,企业要变,可能会牵扯整个组织调整,权力划分,可能遭遇一些抵抗,而组织流程的调整也需要企业付出一些相应的经济成本,该如何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此你怎么看?把你的精彩观点分享给大家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