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EAS系统 >

中投证券超强版v6(中金收购中投证券)

导读 中投证券超强版v6文章列表:1、中金收购中投证券2、维C价格不断上涨 5股龙头或有机会迎爆发3、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国中投证券-光大证券融出资金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中投证券超强版v6文章列表:

中投证券超强版v6(中金收购中投证券)

中金收购中投证券

二者的整合如何做到优势互补,能否助中金公司重拾辉煌,考验交易各方下一步的安排

《财经》记者 陆玲 秦嘉敏 龚奕洁/文王东/编辑

几经传闻,一波三折,中央汇金旗下券商中金公司合并中投证券近日终于坐实。

中金11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斥资约167亿元人民币,折合193.9亿港元,向汇金收购中投证券100%股权。中金将向汇金发行代价股份。收购完成后,中投证券将成为中金的全资子公司。

这是继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合并之后,汇金系券商的第二次大整合。分析称,或为中金A股上市扫清障碍。

有乐观分析认为,整体来看,若两家券商合并后整合顺利,有望改写行业格局。截至2015年底,中金公司和中投证券两家公司资产合计可以达到1860亿元。

合并的愿景虽好,实际效果仍需观望。二者的整合如何做到优势互补,能否助中金公司重拾辉煌,乃至实现其世界级一流投资银行的目标,考验交易各方下一步的安排,且难度不小。

伴随着申万宏源合并、中金并购中投证券,汇金系券商的资本图谱次第清晰。

一波三折

根据公告,中金公司将以每股9.95元的发行价格,向股东中央汇金发行16.78亿股,来收购中投证券100%股权,标的资产对价167亿元。交易完成后,中央汇金持有中金公司58.58%股权,而中投证券则成为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据悉,目前中金公司和中投证券已经成立联合工作组,推进整合工作,本着“稳定存量、做大增量”的原则,嫁接双方优势资源,释放协同效应。

中投证券向《财经》记者表示,此项交易完成后,两家公司注册地不变,各自保持独立法人地位,采用母子公司方式运营,中投证券将成为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面对整合安排,中金公司表示,中金公司将侧重以机构为导向的业务,中投证券将侧重经营以个人为导向的财富管理及零售经纪业务。在过渡期后,两家实体将一致使用中金品牌。

按照中金的说法,整合计划保持三个原则:维持两家业务营运及员工稳定;企业管治、员工招募与评估以及员工激励采用以市场化为基础的标准;侧重透过利用两家的优势创造增量收益。

据《财经》记者了解,此次并购重组将由中金香港证券以及农银国际来“操刀”。

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6月25日,是中国内地首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成立时的两大股东为中国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如今都已不再持有中金公司股权。

中央汇金官网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央汇金分别持有中金公司28.45%股权和中投证券100%股权。当前,中央汇金仍参股或控股的券商有申万宏源、银河证券、中投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

中投证券的前身是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后者系由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收购重组老牌券商南方证券的基础上成立的全国综合性券商。2005年9月28日在深圳成立,初始注册资本15亿元。

2008年12月31日,中投证券股权从中国建投划转至中央汇金,2011年11月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去掉了“建银”字样。

截至2015年底,中投证券共有证券营业部160家。旗下的公司包括中投天琪期货有限责任公司、中投瑞石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投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投证券投资有限公司。

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国建银投资便计划将中投证券与中金公司进行整合,以便在证券领域与主要对手一争高下。彼时,中投证券和中金的大股东都是中国建银投资。

“当时中金公司转型意志不坚定,比较犹豫,因为中金想把中投拆分,只想要中投的经纪业务,最终交易没有促成。”有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而此次合并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中央汇金对旗下券商的整合意愿。同时,中金也意识到转型的压力。

2015年11月9日,中金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当时,中金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毕明建在记者会上称,中金在投行领域有了资本金的支持,不会排除各种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并购和收购,扩大公司规模。对公司而言,有价值的并购包括:可以增强海外资产配置能力的并购,把国内财富管理规模做大的并购,把中金品牌研究能力体现出来的并购。

今年7月,市场传中金公司与中央汇金旗下中投证券就潜在并购商谈。中金公司回应称,与中投证券正就战略合作及业务机会进行探讨,但探讨处于非常初步阶段,并未与该公司达成任何意向或订立任何具约束力的协议。

今年10月,据《财经》记者从中投证券内部人士了解,其被告知与中金的合并已进入实质阶段,正准备搬家,因合并后中投的部分卖方业务会搬往月坛南街的新办公室。

11月4日,中金H股“因有重大收购事项待公告”停牌。中金公司财富管理部前任执行总经理吴小平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慨叹,这么多年,终于合并了。中金公司终于明白,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不能再拘泥于内延式扩张,不能再拘泥于以投行业务为主,应该做更多的资产负债表生意,用经纪业务带动财富管理业务,以实现公司的收入结构转型。

在经纪业务上,中金公司自2003年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各设了一家证券营业部之后,有六年没有拓展零售经纪业务,直到2009年才陆续增设营业部。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金公司在中国内地18个城市设有20个证券营业部;中投证券则在全国28个地区设有营业部160家。

据中投证券2015年报显示,公司股基交易金额11.15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2.072%,行业排名第14位。截至2015年,以经纪业务收入计算,中投证券位列11位。中金公司均不在前20位之列。

中投证券表示,双方整合之后,客户基础将进一步夯实,实现对大、中、小型企业及机构、个人客户更为深度的覆盖,构建均衡的一、二级市场业务结构,整体规模将显著扩大,主要指标跃升至行业第一梯队,增强抵御风险及应对资本市场波动的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整合挑战

中金收购中投证券是机构业务和零售业务互补的逻辑。中金虽认为自己将全盘主导交易,但中投证券的资产负债表和营收规模却不在其下,交易实质实为对等合并,而这种旗鼓相当的两方融合是难度最高的。

如何做到优势互补,考验后期的整合,不仅包括业务上的取长补短,更要在企业文化、管理机制、人事安排等方面融合。有业内人士担心中金收购中投证券后做大不易,做强更难。

在吴小平看来,整合的难度主要集中于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方面。两家虽然体量相当,但是名气上相距甚远。中金公司是高大上的投行贵族,中投证券是一家非常传统的接地气的经纪商,文化差异巨大,无论是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做事方式和价值观,很难轻易自然融合。

“这个合并说了很多年,拖得如此久,双方公司文化的不合拍是可以想象的。”吴小平告诉《财经》记者,如果不是为了避免发展被边缘化、做大资产体量、做大财富业务、加大管理费收入,那么这个合并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薪酬体系差异显著,合并后问题将暴露无遗。如何妥善安排薪酬制度是个问题。吴小平告诉《财经》记者。

稍有不慎,可以预见的是人才的流失不可避免。中投证券部分非经纪业务部门的员工则担心可能会被中金“瞧不上”,以致将来会“主动”辞职。

“中金的人可能瞧不起中投证券。即使过去了,以后的日子也未必好过。与其到时磨合不愉快,还不如先自谋生路。”一位中投证券离职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其投行部门已有很多同事开始找下家,而债券部门亦有多人离职或准备离职。

吴小平告诉《财经》记者,虽然此次中金是全面收购中投证券,但其真正看上的还是中投的经纪业务。至于两家的投行、资管等部门,估计会各干各的,以时间换融合,直到新盘洗好。

中金公司业务重心定位于高净值个人及企业客户,其在资管、投行、自营业务方面优于中投证券;但在经纪业务方面,不及中投证券,后者拥有零售业务上的绝对优势。

“中投证券的优势就是网点多。这也是中投能给中金带来的最大贡献,即把中金需要规模化的财富管理业务做上去。中金的财富管理初期业务模式不错,但发展太慢,用了八年的时间才建起来,就是因为缺少网点。”吴小平告诉《财经》记者。

据悉,本次中金收购中投证券,营业部将从20个扩充到接近200个,这将有利于中金公司扩张财富管理业务,产生规模共振效益。

艰难转型

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境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也是第一家合资券商。

成立伊始,中金公司就以“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体制改革、战略重组和海外融资等提供多种服务”为使命。成立后的前十多年,中金公司在中国投行界一枝独秀,几乎承接了众多大型国有企业的IPO项目,包揽了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建行、农行等巨型客户。

数据显示,2009年,中金IPO承销金额为113亿美元,市场份额在亚太区所有投行中名列第一。境内其他投行中只有中信证券入围前十名,承销金额不到中金的一半。

到2010年,农行IPO似乎成了中金投行业绩转向的分水岭。也在这一年,中金发起股东摩根士丹利退出,中国建银投资将其所持占比43.35%的中金股权正式划拨至中央汇金公司。自此,汇金成为中金的第一大股东。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擅长与大型国企打交道的中金弱势开始显现,在中国IPO市场迎来融资高峰——在2011年新发277家的背景下,中金IPO业务反而大幅缩水,其股票主承销金额被中信证券甩开一大截,而且第一次被国信证券、平安证券超过。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金公司仅实现净利润1.39亿元,较2010年大跌84.7%。2014年营收大增至61.55亿元,净利润增至11.18亿元,但仍大幅落后于同业。

到2015年,营收排名,中金第23位;净利润排名,中金公司排名42位;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排名,排49位,甚至较2014年下降了9位,市场份额也由0.655%降至0.483%,下降幅度高达26.25%,是排名前50位的证券公司中市场份额缩减最为严重的。

2010年左右,随着人才流失问题加剧,中金开始被称作“没落的贵族”。

2010年,供职中金12年半的中金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贝多广重回摩根大通,哈继铭、高挺等一批中金公司核心骨干纷纷离职。2014年5月,在中金任职长达十年的中金原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执行主席蒋国荣离职,中金公司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凌瀚燊也于同年6月离职。

2014年10月14日,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宣布离职。朱云来在1998年、即中金公司创立仅三年后就加入,任职达16年,朱的离职被称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2010年左右,随着大项目的逐渐减少,中金曾试图进行改变,彼时内部有过战略的分歧,一部分想转型做规模,但一部分还想继续做精品投行,做中国的高盛。”彼时,一位接近中金高层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或许根本原因还在于中金骨子里的贵族血统或者傲慢在作祟。

不过,有接近中金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虽然中金的国内业务下滑,但中金的海外业务一直发展不错。2014年,中金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达到27.9%,是中国所有证券公司中最高的。1997年至2014年间,按交易价值计,中金累计完成的境外或跨境投行交易总金额占比为42.7%。

2014年中金公司投行业务在香港IPO保荐项目家数和融资额均排名第一、中国并购业务排名第一。其中中金作为牵头投行,参与了去年香港前两大IPO项目,即融资37.2亿美元的万达商业地产和融资36.4亿美元的中广核电力。

2015年,随着中金香港上市,作为国内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投行,中金公司开始加快海外业务布局。据悉,目前已形成了覆盖中国大陆及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的全球化网络布局。

中金2016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共完成A股股本再融资发行项目11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173.14亿元,同比增长196.0%,投行业务略有复苏。

汇金系券商版图

近年来,汇金一直致力于改变旗下券商“大而不强”的现状,整合旗下机构做大做强。

2008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一参一控”政策,即同一单位、个人,或受同一单位、个人实际控制的多家单位、个人,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制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要在2010年12月31日前达标,不符合规定的证券公司不能申请上市。但汇金系及建银系券商由于复杂的股权关系可延至2013年5月31日。

“一参一控”政策的推出无疑对于汇金系券商上市影响巨大。随着整改期限的迫近与到期,加之2012年证券行业创新的开展及多项创新业务的开闸,券商对于融资的需求日益突出。

彼时,东方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等多家券商H股IPO成功,多家上市券商宣布收购业务,如中信证券收购法国里昂证券以及方正证券收购民族证券等。

在此背景下,汇金公司对旗下券商的整改开始借助行政手段干预。2012年10月份汇金系资本规模最大的银河证券获国务院特批,于H股上市。

2010年,汇金与上海国际集团分别对各自所持有的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的股权进行了置换,使汇金持股申银万国55.38%,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4年在中央汇金推动下,申银万国证券换股吸收合并宏源证券,被称作“证券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申万和宏源的合并,使得这两家原本综合排名在行业第十位左右的公司进入了第一梯队。据公司年报显示,2015年申万宏源营收233.2亿元,行业排名第七。

此时,汇金系券商就只剩下四家,中金公司、申万宏源、银河证券与中投证券。而中投证券何去何从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据悉,随着“汇金系”券商平台整合的预期越发强烈,中投证券自身的危机感日益沉重。2011年中投证券高层震荡,调整到位后,2012年中投证券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与汇金公司签订了《经营目标责任书》。但此后,基本没有实现。

后在2013年,银河证券上市前夕,传出中投证券可能被银河证券收购的消息。后者也将借机回归A股,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一方面银河与中投皆是综合性券商,互补性不强,另一方面银河内部亦更复杂,遂放弃。

而到了2014年,汇金高层又在酝酿中金收购中投证券,但遭到以中投证券董事长龙增来为代表的部分管理层的抵触。据《财经》记者了解,彼时龙增来多次在内部力陈中金收购中投证券的各种弊端。

2015年6月17日,龙增来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被中央纪委通报,并撤销其党内职务,免去职务。

日前,中金收购中投证券的设想历尽波折后终于成行。虽然整合难度不小,有业内人士乐观分析,有申万宏源的合并在前,汇金应该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经验。

国内证券业发展至今,与海外机构相比,体量不小,但同质化程度高,业务模式差异化不明显。随着原本垄断的牌照逐渐开放给银行、保险和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的倒逼,各券商如何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行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甚为关键。

(本文首刊于2016年11月14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维C价格不断上涨 5股龙头或有机会迎爆发

维C价格不断上涨 概念股或受益

据生意社监消息,上周国内饲料级维C市场价格再次上调,石药集团、华北制药、山东天力受环境污染影响被勒令停产,市场库存逐渐减少,维C供应逐渐趋于紧张。

目前国内部分厂家饲料级维C原粉报价在之前的40元/公斤的基础上,再次上调至54-60元/公斤,市场成交价逐渐上涨至50元/公斤左右,下游寻货增加,市场强势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国内饲料级维C生产者价格指数由12月中旬的32800元/吨上涨至3月中旬的46000元/吨,累计上涨超过40%。

环保压力推动此次维生素C价格上涨

2016年维生素C国内产量约为16.1万吨,出口月13.2万吨,国内供应约2.9万吨。市场份额方面,帝斯曼收购江山制药以后已成为全球第一,国内目前是石药、鲁维和江山三足鼎立。

根据2014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石家庄要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市区19家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当中包括华北制药、华北制药合资子公司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华北制药威可达有限公司等药企。

华北制药因为14年开始搬迁故产量在15年骤减,根据博亚和 讯数据华北制药14年VC供应16000吨,15年下降至4000吨,当时已经形成一定供给缺口,但因为其他企业供应量增加,VC价格仅仅出现小幅波动。2016年底石家庄的勒令停产加速了对2014年发布的企业搬迁方案的进度,但因为华北制药生产量已经骤减,故分析人士认为石药的停产造成的供给缺口才是推动此次VC价格的抬升诱因。

年后环保高压力度亦不减

2017年2月15日起,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及另外四位副部长亲自带队,赴京津冀及周边18个城市,开展采取进驻地方的形势,进驻时间已达一个月,查了将近6000个部门、单位和企业,发现2000多个问题。看见工厂冒烟就查,对于环保不合格的企业打出高额罚款、查封扣押、停产关闭的组合拳。如此环保高压下,造成的供给缺口时间已经和2011年VK3接近。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维生素C涨价已经具备突发性重大事件的前提,同时也具备了向历史毛利高点(100元/kg)冲击的动力。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相关企业的复产是此次价格持续的关键。

未来预测

生意社化工分社维生素C产品分析师认为2016年受环保因素影响,导致国内部分厂家被勒令停产,导致市场货源紧张,推动维C市场价格上涨,但下游需求并未呈现明显增加,导致维C市场并无明显需求动力。目前对维C市场主要推动作用仍然是环保因素厂家停产导致市场货源紧张,从而带动维C市场价格上涨,预计2017年维C市场将呈现“W”走势运行。

维C概念股

华北制药:维生素B12产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公司还生产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

东北制药:维生素C五大家族之一,是国家四大维生素C龙头企业之一。

东北制药:Vc龙头,复兴在即

东北制药 000597

研究机构:国联证券 分析师:周静 撰写日期:2016-11-10

多种原料药涨价,Vc有望走出价格低谷。

原料药业务呈现回暖态势,主要受益于价格提升(氯霉素、金刚烷胺等)、成本降低等,预计具备较好的可持续性。Vc行业在亏损持续、环保趋严等压力下,行业过剩产能正逐步出清,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来临,作为行业龙头之一,有望在Vc复兴过程中充分受益。另外,产能较大的吡拉西坦、左尼卡汀等占也有望为公司业绩反转提供较好支撑。

制剂类优势品种稳定增长,卡孕、整肠生增速有望提高。

公司制剂主要产品包括阿奇霉素、磷霉素、卡孕栓和东维力、整肠生以及麻精系列产品等,其中卡孕和整肠生颗粒是公司独家品种。公司在阿奇霉素和磷霉素以及东维力方面占据优势的市场份额,凭借公司的品牌优势和产品需求的增长,我们认为这些品种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速。而卡孕和整肠生这两个独家品种,凭借细分行业的持续扩容和公司的竞争实力,有望成长为5亿大品种,近几年随着二胎的影响和搬迁的结束,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

医药商业有望成长为区域龙头。

公司是辽宁地区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之一,拥有优质的医药商业物流与分销平台,并拥有医药电商B2BB2C资质,具有危险货品运输资质,可提供进出口贸易全程一站式服务。我们预计在公司的大力开拓以及商业政策的影响下,商业有望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盈利预计及评级。

预计16-18年EPS分别为0.11、0.46、0.61,对应10月17日收盘价10.29元,PE分别为93、22、17倍,鉴于Vc价格有望走出低谷、多种原料药价格回暖、员工持股有望激发企业发展潜力,业绩提升概率较高,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Vc涨价低于预期、员工持股计划慢于预期

华北制药:制剂占比持续提高,研发捷报连连不断

华北制药 600812

研究机构:长城证券 分析师:赵浩然 撰写日期:2016-08-26

事件回顾

19日晚间华北制药公布2016年中期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9.59亿元,同比下滑12.00%,实现归母净利润3,011.88万元,同比下滑12.62%,EPS为0.018元。

同日,公司还公告全资子公司华北制药秦皇岛有限公司收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签发的他克莫司胶囊(10g:10mg)《药品注册批件》。

投资要点

原料药继续下滑,制剂占比持续提高

原料药收入下滑,下半年有望改观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9亿元,同比下滑12.00%,剔除商业因素的影响,公司工业板块累计收入31.15亿,较15年同期32.59亿元的规模相比较,下滑4.42%。

其中原料药业务受环保治理升级改造等因素的影响,收入同比下滑15.37%,是导致其整体收入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预计伴随公司下半年原料药业务恢复正常,其下滑局面有望得到改观。

制剂占比持续提高,印证前期转型判断

今年上半年公司制剂业务表现较好,其中化学制剂业务实现营收17.94亿,生物制剂业务收入1.24亿,制剂业务合计在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6成,这也正印证了我们前期关于公司正由原料药企业向制剂企业转型的判断。

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期间费用率增长过快

制剂毛利率增加,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制剂业务毛利率提升明显,化学制剂业务增加了5.45个百分点、生物制剂业务增加11.61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化学原料药、化学中间体则受环保改造、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5.81/12.70个百分点。

分产品来看,在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类、维生素及营养保健品、神经/血液系统用药等类别的毛利率均较去年同期增加十个点以上。

制剂业务毛利率增加带动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公司上半年综合毛利率18.76%,同比增加2.53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增长过快,财务结构存在改善空间 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3.48亿、1.94亿、1.54亿,三项费用率合计17.59%,较去年同期提高2.27%,期间费用率的过快增长侵蚀了上半年的经营成果。

一直以来,财务费用居高不下是压制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截止到二季末,公司短期负债18.03亿、长期借款21.13亿,公司正在积极通过发行公司债、短融债券等方式调整财务结构,未来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研发底蕴雄厚,捷报连连不断

雄厚的研发底蕴是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季度以来公司获得他克莫司软膏《药品注册批件》,阿尼芬净原料药及制剂、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研发管线上捷报连连不断。

我们认为,在新药审批从严的情况下,新品种的获批使得公司在新治疗领域储备品种不断增加,极大丰富产品结构,此外,伴随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提速,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也有利于公司在存量品种竞争中占据先行优势。

投资建议:

根据公司中报情况,我们暂调整公司16-18年的业绩为0.73亿、1.42亿和2.10亿,我们认为公司制剂业务占比持续增加,整体盈利能力得到稳步提高,收益质量明显好转,而且伴随公司财务结构的调整,期间费用未来存在较大改善空间,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不变。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药研发风险。

精华制药:中药全产业链布局提升竞争力,积极探索精准医疗

精华制药 002349

研究机构:中投证券 分析师:张镭 撰写日期:2017-02-20

根据公司近日发布的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增幅12.96%;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幅111.36%,EPS0.39元。同时,公司公告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转增10股派1.50元(含税)。

投资要点:

中药制剂品种优势强,中药饮片项目顺利推进。公司中成药制剂重点品种王氏保赤丸、大柴胡颗粒、季德胜蛇药片为全国独家品种,公司通过营销改革加强对此类品种的增量提效,效果显著。正柴胡饮颗粒、金荞麦片市场拓展空间大。2016年中药制剂贡献营收2.60亿元,同比增幅29.47%,预计未来1-2年仍将保持20%-30%的高速增长。陇西保和堂与亳州保和堂的无硫化中药饮片项目进展顺利,预计能够较快投入使用。未来,中药全产业链布局将助力公司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东力企管并表,原料药及中间体产销量增幅巨大。2016年东力企管完成业绩盈利承诺,并表业绩6382.29万元。本年度公司积极拓展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国外市场,在高端市场争取利润,低端市场分摊成本的策略指导下,扑米酮增速稳健,丙硫氧嘧啶市占率提升,二氧五环电解液与力托那韦销售取得突破进展。公司近日在如东新设一条原料药生产线,预计未来公司原料药业务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在研品种市场空间大,有望助力公司实现爆发式增长。公司在研1.1类新药、第二代靶向抗肿瘤药物倍他替尼目前已获批临床,生物药领域已布局VEGFR-2全人源单抗、PDL-1全人源单抗、注射用重组白蛋白/干扰素融合蛋白。在研品种市场空间巨大,一旦研发成功,将为公司增长提供巨大动力。 2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17-19年EPS分别为0.52/0.66/0.78,对应PE 分别为43.98/34.74/29.35,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给予2017年45倍PE,公司目标价为23.40元。

风险提示:无硫饮片项目进展低于预期,在研品种研发进展不顺利

北大医药:二季度亏损减轻,静待原料药剥离

北大医药 000788

研究机构:东吴证券 分析师:洪阳 撰写日期:2015-08-18

事件:公司发布中报,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31亿,同比减少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亿,同比下降401%。受周期性原料药产能过剩影响,公司主要原料药产品价格、销量大幅下滑,原料药业务板块遭受较大冲击,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公司新厂转固后运营成本增加和医药流通领域业务范围扩大,管理费用同比上升了5000万左右,进一步加剧亏损。公司CEO黄璘辞去职务,聘任于二龙先生为公司CEO,聘任汪磊为公司财务总监。

二季度亏损减轻,原料药业务逐步淡出,静待剥离:一季度收入4.58亿,亏损9141万,二季度收入4.73亿,亏损4399万,毛利率较一季度上升了10个百分点。我们判断公司主动收缩原料药业务,同时毛利率较高的制剂业务稳定增长,器械流通业务高速增长,我们预计上半年制剂 流通业务净利润约为万左右,全年有望实现8000-9000万。原料药剥离判断有望于三季度内落地。公司将形成“制剂--流通--医疗服务”全产业链布局。未来将积极寻找与公司主要发展领域相契合的优质资源,寻求业务合作和战略并购机会。

更换CEO与业务调整方向一致:黄璘与于二龙先生均来自方正集团,随着公司原料药业务剥离,于二龙先生接任黄璘先生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对公司影响较小。

资源得天独厚,集团战略清晰:北大医疗集团未来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战略非常清晰:(1)通过收购/合作/新建等模式,形成综合 专科医院网络收购综合医院为主导,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中心,未来还可以采用合作、托管等模式向下级医院延伸,并辐射社区医疗,最终形成区域内三级诊疗体系,覆盖区域内居民就医、养老、康复、健康管理等需求。以收购、合作、新建专科医疗机构为辅助,先以泌尿、肿瘤为突破口,通过合作中心模式快速连锁复制,(2)通过医院网络价值链延伸,形成全产业链整合效应围绕医院价值链可以进行药品、耗材配送、设备融资租赁、后勤管理、信息化、养老康复、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布局,形成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超千亿,专科医院投资高壁垒,高回报:肿瘤医疗服务市场总量超过千亿,围绕产业链附加值高,公司未来将依托北大肿瘤管理公司,以京津冀为核心,通过收购医院或设立合作中心,开展连锁化肿瘤专科医疗管理等业务,建立品牌肿瘤专科医疗网络。我们认为北大的顶级医师资源和优秀管理体系、上市公司和产业并购基金的资本优势都将是公司实现该市场份额的保障和竞争壁垒。

投资建议:仅测算制剂、流通、服务业务收入,预计15-17年分别为0.14元(不考虑资产剥离一次性收益带来的业绩增厚)、0.20元、0.25元,对应PE为134倍、93倍、73倍。考虑到公司在肿瘤医疗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和集团资源整合平台价值,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收购后医院整合风险,肿瘤专科医疗布局慢于预期风险,流通、器械业务并购慢于预期风险,国企执行力风险。

浙江医药:受益于VE和VA价格上涨业绩大增,制剂为长期增长极

浙江医药 600216

研究机构:国海证券 分析师:代鹏举 撰写日期:2016-11-02

事件:公司发布2016年三季度报,截至2016年9月30日,实现营业收入39.73亿,同比增长17.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5亿,同比增长114.42%,基本每股收益0.43元。

受益于VE和VA价格上涨,业绩大增。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73亿,同比增长17.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5亿,同比增长114.42%。单季度实现收入13.31亿,净利润2.14亿,结合半年报数据来看,上半年实现收入26.4亿元,净利润1.92亿,3季度单季度实现净利润超过上半年净利润。3季度利润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公司主导产品VE(产能达4万吨,列全球第二)从2季度开始涨价,市场成交价逐步上涨,整个3季度市场价格维持在85元/kg-89元/kg(涨价之前约45元/kg),因VE涨价到涨价对业绩影响和确认存在一定时滞,虽然VE是从二季度开始涨价,充分受益于VE涨价是在三季度。目前VE市场成交价格88元/kg左右。今年4月份VE上游原材料生产天成生化停产目前未复工,8月份帝斯曼瑞士环保事件下降厂区30%以上装置产能,10月份巴斯夫公司总部工厂爆炸(VA和VE生产受限)事件有可能继续发酵,VE供给端不断收缩,VE仍处于景气周期。

制剂为长期业绩增长极。公司1.1类新药太捷信苹果酸奈诺沙星10月23日正式上市。苹果酸奈诺沙星为新型喹诺酮药物,属于目前唯一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可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线用药;为无氟喹诺酮,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并且具有其他适应症的延展性。目前国内市场排名前列的喹诺酮类药物品种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因副作用最小,销售情况较好。奈诺沙星毒副作用与左氧氟沙星相当,比莫西沙星副作用小。奈诺沙星定价将有望向莫西沙星看齐,莫西沙星目前在国内重点医院销售额为10亿 ,奈诺沙星良好的抗菌效果和毒副作用小,仅社区获得性肺炎市场空间达10亿元,在未来5年有望成长为10亿大品种。制剂板块其他品种乳酸左氧氟沙星,效果好副作用小,“一品两规”政策下,属于一定会选入的品种,所以限抗大环境下销量反而增长加快。万古霉素为高端抗生素,公司万古霉素制剂水平比国外好,预计未来万古霉素继续保持30%左右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巴斯夫公司总部工厂爆炸有望持续发酵,上游原材料供给紧张持续,VE供给端不断收缩,仍处于景气周期。维生素价格上涨直接表现为利润增加,对公司业绩提升显著。VE产能4万吨粉,VE上涨10元/kg增厚利润4亿,业绩弹性巨大。制剂板块1.1类新药苹果酸奈诺沙星10月23日正式上市有望在未来5年成长为10亿大品种,乳酸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保持高速增长,制剂为公司长期业绩增长极。我们预计2016-2018年EPS分别0.63元、0.66元和0.8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提价不达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国中投证券-光大证券融出资金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得上交所无异议函的公告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中国中投证券-光大证券融出资金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得上交所无异议函的公告

A股代码:601788 A股简称:光大证券 公告编号:临2018-024

H股代码:6178 H股简称:光大证券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中投证券-光大证券融出资金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的管理人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投证券”)转发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关于对中国中投证券-光大证券融出资金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挂牌转让无异议的函》(上证函[2018]587号)(以下简称“无异议函”),现就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中国中投证券-光大证券融出资金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符合上交所的挂牌转让条件,上交所对其挂牌转让无异议。

二、本次资产支持证券采取分期发行方式,发行总额不超过80亿元,发行期数不超过4期。首期发行应当自无异议函出具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无异议函自出具之日起24个月内有效,中国中投证券应在无异议函有效期内按照报送上交所的相关文件完成发行。

三、自无异议函出具之日起至每期资产支持证券挂牌转让前,如发生可能影响当期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投资价值、投资决策判断等重大事项或拟变更计划说明书相关内容,中国中投证券应当及时向上交所报告。

四、中国中投证券应当在每期证券完成发行后5个工作日内按规定格式向上交所报告发行情况,并按照上交所相关规定及时办理挂牌转让手续。

特此公告。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8年6月23日

大行情拉动券商APP月活,涨乐财富通月活首破900万,6月份10家月活超300万,上半年华泰、国君、平安领跑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靖)讯进入二季度,A股行情节节攀升,7月以来两市成交额连续12日超万亿。交易热情火爆,如此也拉升了二季度券商APP的用户活跃度。

根据,易观千帆最新发布的《2020年6月份移动APPTOP1000榜单》显示(统计数据为月活跃人数),当月共有17家券商的APP上榜,月活跃人数全部实现增长。

其中,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月活首次突破900万活跃人数为910.98万人,环比增长6.31%;排在第二位的是国泰君安(国泰君安君弘),活跃人数为511.39万人,环比增长6.21%。同时,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和国泰君安(国泰君安君弘)同跻身“500万活跃用户俱乐部”;平安证券(平安证券)活跃人数为447.98万人,环比增长10.31%位列第3位。

随着6月APP数据的出炉,2020年上半年券商APP月均活跃人数表现也浮出水面。财联社记统计数据发现,券商APP月均活跃人数大至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并且中小券商月均活跃人数变化弹性更大。

具体看来,上半年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月均活跃人数为847.89万人,环比上涨11.40%,排在首位。其次是国泰君安证券(国泰君安君弘)月均活跃人数为478.21万人,环比上涨13.68%。平安证券(平安证券)活跃总人数为419.76万人,环比上涨7.82%,排在第3位。

在券商人士看来,移动APP正在成为券商业务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新技术特性来激发业务模式的创新,开展数字化的客户经营,未来金融科技布局和投入也会逐步放大。

6月券商APP活跃度全线拉升,10家活跃人数超300万人

今年6月份,市场火爆,各家券商APP确定迎来了一波展业的大好机会,这是对已往线上业务布局的考验,更是对交易场景变化及时响应的考验。未雨筹谋者,有备而来者,更得先机。

根据易观千帆发布的《2020年6月份移动APPTOP1000榜单》显示,6月共有17家券商APP上榜。与A股行情相差无异,17家上榜券商APP全部用户活跃度环比上涨,其中10家券商APP活跃人数破300万,券商自营类APP市场的竞争格局依然激烈。

下表为《2020年6月份移动APPTOP1000榜单》中券商APP排名:

从月活人数来看,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和国泰君安(国泰君安君弘)同时也跻身“500万活跃用户俱乐部”,6月环比变化来看,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活跃人数首次突破900万,具体为910.98万人,环比增长6.31%;国泰君安(国泰君安君弘)活跃人数为511.39万人,环比增长6.21%;平安证券(平安证券)活跃人数为447.98万人,环比增长10.31%列第3位。

月活排名第4~10名的券商APP活跃人数均突破400万。

其中,方正证券(小方)活跃人数为445.07万人,环比增长14.39%;广发证券(广发证券易淘金)活跃人数为442.77万人,环比增长11.60%;海通证券(海通e海通财)活跃人数为437.05万人,环比增长11.33%;中信建投(蜻蜓点金)活跃人数为434.82万人,环比增长12.21%;招商证券(智远一户通)活跃人数为432.83万人,环比增长17.31%;中信证券(中信证券信e投)活跃人数为408.52万人,环比增长6.32%;中国银河(中国银河证券)活跃人数为403.58万人,环比增长7.93%。

从环比增幅排名来看,有8家券商APP在6月份环比增幅超10%。

具体看来,东莞证券(掌证宝)活跃人数为153.72万人,环比上涨18.37%,列涨幅榜第1名;其次是招商证券(智远一户通 )活跃人数为432.83万人,环比上涨17.31%;第3名是方正证券(小方)活跃人数为445.07万人,环比上涨14.39%。此外,中信建投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平安证券APP分别列为第4~第8位。

在使用时长方面,上述26家券商基本为正增长。

具体看来,国海证券、中投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国泰君安证券、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安信证券、信达证券、东兴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光大证券、方正证券、广发证券、东莞证券、华泰证券、平安证券这16家券商日均使用时长环比上涨超过10%。其中,国海证券、中投证券、中银国际证券日均使用时长环比上涨超20%,分别排在前三位。

在启动次数方面,共有家券商环比上涨超10%。

其中,中信证券(中信证券信e投)启动次数为31097.70万次,环比上涨72.38%。中银国际证券(中银证券)启动次数为4319.50万次,环比上涨18.73%。信达证券(信达天下)启动次数为8183.13万次,环比上涨15.17%,分别为列前三位。国元证券(国元点金智富)启动次数环比上涨14.87%、国海证券(国海金探号)启动次数为环比上涨13.43%;中投证券(掌中投)启动次数环比上涨12.33%,可以发现中小券商APP启用次数增长弹性较大。

上半年APP活跃度排名出炉,华泰、国君、平安领跑

随着6月数据的出炉,2020年上半年券商APP月均活跃人数表现也大至浮出水面。财联社记统计数据发现,券商APP月均活跃人数也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并且中小券商活跃人数变化弹性更大。其中,20家券商APP月均活跃人数同比增长,16家券商环比上涨超10%。

具体看来,上半年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月均活跃人数为847.89万人,环比上涨11.40%,排在首位。其次是国泰君安证券(国泰君安君弘)月均活跃人数为478.21万人,环比上涨13.68%。平安证券(平安证券)活跃总人数为419.76万人,环比上涨7.82%,排在第3位。

此外,方正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分别排在第4~10位。

从环比增幅来看,有6家券商APP月均活跃人数在上半年环比增幅超15%。具体看来,光大证券(光大金阳光)月均活跃人数222.61万人,环比上涨36.43%,排在涨幅榜第1位。南京证券(南京证券金罗盘)月均活跃人数为91.11万人,环比上涨31.51%,排在涨幅榜第2位。其次为招商证券(智远一户通)活跃总人数378.62万人,环比上涨17.54%,排在涨幅榜第3位。

多家券商用尽浑身解数为自家引流

行情节节攀升,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是比正要下单“扫货”时交易系统出现故障更闹心了。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交易量的攀升,给券商交易系统带来了压力,多家券商APP出现卡顿、无法登录、无法交易等故障。在此背景下,多家券商加紧维护、更新App。

对此,某上市券商人士表示,券商App应当以行情和交易的稳定作为核心,若交易出现故障,再多的功能都没有意义。

据记者统计,7月以来有不少券商加紧维护、更新App。具体来讲,东兴证券在7月6日修复其App已知问题,优化功能体验;太平洋证券在7月1日修复其App若干BUG和功能优化;海通证券于7月6日对其App首页专栏改版,期权交易持仓展示优化,两融预约券源优化。

据各家券商数据显示,近期移动终端日活数据显著提升、在线业务引流效应显现。

据了解,华泰证券6月份日均开户数环比增加超40%,近期日均开户数创2017年以来新高。同时,涨乐财富通APP产品功能使用率快速提升,其中涨乐财富通智能化产品应用体系“智能家族”的使用量涨幅尤为明显。

以“打新神器”功能为例,6月使用人次较5月上涨超过80%。涨乐财富通打新神器覆盖了A股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股申购、新债申购和新三板精选层打新,客户可以选择多只新债或者多只新股,一键申购。为了给客户带来新三板精选层打新的更好体验,涨乐财富通还将打新通道系统做了全面升级,打造出打新闪电通道,使得打新性能大幅提升。根据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截至6月30日,华泰证券新三板客户数位居市场第一。7月13日新三板精选层迎来打新高峰,涨乐财富通在2分钟内实现了全量委托的确认。

此外,近半个月以来,“智能条件单”的订单量大幅上升,该功能全面覆盖A股、ETF、LOF交易,支持更多投资品种选择,满足多元交易需求,可根据客户的设置条件,实时监控市场动态,在达到预设条件的第一时间按照客户预先设置释放交易委托,帮助投资者应对市场变化。

国泰君安证券方面表示,“最近一周以来,公司开户环比提升近180%,APP活跃人数也连续创新高。君弘在线直播间为广谱客户传递有温度的人机合一伴随式服务,访问次数环比提升近80%。同时,数据显示,投资者对以深度分析为目标的增值服务功能需求显著提升,君弘APP拥有红绿波段、智能优选、形态大师等增值服务帮助投资者优选业绩优良个股、追踪形态走势、捕捉趋势拐点,7月以来增值服务功能购买意愿普遍上涨近90%。”

光大证券还利用“光证小店”小程序引流。

东方证券则持续通过公司移动APP消息推送、全生命周期伴随式服务窗口“天玑说”、开屏弹窗公告等方式引导用户线上进行全业务办理与全品种交易。

据兴业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优理宝APP升级线上业务办理,在满足监管要求前提下,深度覆盖沪深港通、私募资管合格投资者权限开通以及证券理财投资等高频服务。“公司通过大数据构建多维用户画像,实现个性化主动推送,触达转化率提高了30%。”

据广发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发易淘金APP架构全面升级,有效实现证券交易和证券理财两种模式智能切换,根据不同场景和客户分层管理来制定资产配置方案。同时,广发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服务抢单系统“必答”模块也被嵌入移动端。

财通证券业务负责人则向记者介绍,从数月前,有多家营业部和分公司提出了针对定向客户做在线直播的需求,客户反响较好,互动交流气氛火爆。

另外,今年上半年,38家上市券商的App在IOS端的更新频次平均值为5.7次。其中,中信建投(15次)、招商证券(12次)、中国银河(12次)、海通证券(11次)、国泰君安(11次)等5家券商App的更新频次在10次以上,还有16家上市券商App的更新频次在5次以下(不包含5次),有2家上市券商今年仅更新一次App。

据记者归纳,上市券商App更新时除了新增栏目,还包括修复已知的若干问题、BUG,优化功能体验,进行开户、登录、账户优化,优化服务器连接方式等。

各券商继续加大信息技术投入

APP如今已经成为券商进军互联网证券业务的“标配”。多家券商皆有自建自营APP,并且一家券商名下的APP不止一个,券商与证券APP形成了一对多的关系。这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大潮。

根据券商数据显示,目前证券行业移动端开户数占比已超过95%,多数头部券商移动端开户占比接近100%,证券行业基本实现了全面移动端开户。在交易方面,移动端交易客户数占比相对较低,且PC端和移动端有重合使用的交易习惯,使用手机交易的客户数占比仍达到70%以上,证券APP已经成为主要交易工具。

活跃用户规模是APP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为了扩大用户规模,各大券商采用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主要分为重点发展线上化策略和线上线下联动策略,在活跃用户规模TOP15的券商之中,华泰证券、平安证券偏向于线上发展,国泰君安、方正证券、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更偏向线上线下联动。

为了扩大用户规模,各大券商采用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主要分为重点发展线上化策略和线上线下联动策略,在活跃用户规模TOP15的券商之中,华泰证券、平安证券偏向于线上发展,国泰君安、方正证券、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更偏向线上线下联动。

券商在站队不同发展策略的同时,也需要考量自身研发投入实力。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已成为证券行业的共识,各家券商纷纷拥抱金融科技。

财联社记者梳理已发布券商年报数据发现,2019年信息技术投入居前的10家上市券商,年内投入金额均超过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在2%以上。华泰证券2019年信息技术投入高达14.25亿元位居第一,占营业收入比重达5.73%。国泰君安的研发投入也超过10亿,远高于其他券商,头部券商研发投入普遍高于5亿,而行业尾部券商在IT方面投资额很小,尚有超50%的券商信息投入金额低于1亿,只能维护基本交易功能。

当移动应用技术水平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强稳定性和高交易速度已是证券类APP基础配置,在满足流畅性的同时,新型证券类APP分别向投顾、智能产品、资讯、社区等非交易功能发力,依靠自身特长,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田杰向记者表示,“为了提高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各大券商加大自营APP的研发力度,开发了一些人工智能产品。除智能分析以外,各券商还推出了智能投顾、智能新闻推送以及智能理财,其中投顾服务是券商进行数字化转型和财富管理转型的关键。整体来看,当下中国资本市场拥有政策、市场和开放三重利好,券商与用户的连接点日益紧密,移动应用端已不单单承载服务的功能,还承载了券商转型的方向,预计2020年券商沿着数字化和财富管理转型有望进一步深化。”

科创板中签的、想抄底的、期待爆炒的都看过来!这份参与攻略请收下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仅剩5天,下周一,首批科创板股票就将上市交易!

身边中签的小伙伴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有疑问:科创板新股中签能赚多少钱?涨多少卖出比较划算?万一破发了要不要斩仓卖出?

没中签的也在纠结:开盘要不要跟风买入?跌多少可以抄底?游资会不会疯狂炒作?

针对这些问题,中证君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中签能赚多少?别期望太高

1

新股啥时获利了结?

某券商研究员陈明(化名):对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获利空间不宜抱有过高预期。科创板新股发行采用市场化定价,发行价得到了各方参与机构的认可,发行的估值也基本处于合理区间。不排除部分新股包含对其未来业绩成长的乐观预期,甚至含有一定程度的估值溢价,因此科创板新股和现有A股锁价发行下的新股获利空间肯定是不一样的。

方正证券首席投资顾问段少崴:主板新股一般在第一次涨停板打开后,股价基本见到阶段性高点,因此科创板新股在结束初期的连续上涨后,投资者可考虑获利了结。

联讯证券:首批上市科创板的25家企业首发市盈率平均值53.4,中位数为46.2,仅有中国通号市盈率低于23倍。由于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不会造成整体供不应求的现象。

2

万一遇到破发怎么办?

陈明: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质地相对较好,出现破发的可能性不大。万一遇到破发,可以考虑短期持有,等待合适时机再卖出。

段少崴:一旦发生破发的情况,股价有可能会调整一段时间,且具有一定的回撤空间,投资者应注意风险。

3

到什么价位可以抄底?

陈明:股价进入合理估值区间,在选择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的基础上,可以择机参与,但“一定要精选标的”。

中投证券总裁助理刘付羽:由于前五天不设涨跌幅,对公司的研究和估值更要到位,好公司买进长期持有才有价值,不好的公司股价可能一步到位,短期价值就不大了。

跟风买入期待游资抬轿?小心有坑

游资在现有A股中一直备受短线投资者关注,各类题材炒作也常见游资出没,连续涨停并不鲜见。

跟风盲目买入科创板股票,期待游资后期非理性拉升而后从中获利,可不可行?业内人士认为,这类思维要不得。

1

个人投资者跟风参与度不高

刘付羽:个人投资者只有300多万人有资格参与,这些投资者有一部分是专门为打新的,可能不会参与科创板二级市场交易;另有一部分有一定的风险承受力,会见机行事,适当参与;准备全力投入科创板股票“炒作”的投资绝对数量估计不多。

深圳某券商人士李强(化名):科创板引入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即便是个人投资者也都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大规模盲目跟风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2

机构占据主导权

李强:机构投资者在股票估值过高后一般都会选择卖出,股价进入严重高估区间后抛压会更大。

联讯证券:科创板新股上市后可卖出方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占新发股本的70%以上,上市后可卖出方之间的博弈比核准制下的次新股更加激烈,科创板次新股持续被爆炒的可能性不高。

3

科创板股票供应充足

李强:炒作的一个条件是稀缺性,但科创板实行注册制,未来的上市数量不会少,因此科创板股票不具备稀缺性。真正的稀缺性需要基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和自身核心竞争力判断。同时,再好的公司,如果估值严重过高也成为不了好股票,最终要回归到合理估值。

4

融券券源更多

联讯证券:科创板新股均是融券标的,战略投资者在限售期内就可以将股份借给证金公司,卖空券源要比原先A股市场更为充足,大幅增加了新股炒作资金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前5个交易日。

5

交易所严监管

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监察二部负责人曾刚此前表示:交易所将针对大户违规交易、市场操纵等不当交易行为,加强打击力度。一是已经公开异常交易行为监管标准,明确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及相应监管措施。二是进一步加强异常交易监管,突出重点,聚焦关键少数。三是建立违法违规线索快报快处机制。四是强化会员交易监管协同。

科创板投资终将回归理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科创板,坚持基本面投资是王道,必须理性参与。

陈明认为,科创板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理性参与成为主基调,机构会密切关注基本面情况和估值水平。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同样需要坚持基本面投资,建议对所投资企业要有深入研究和了解。

对于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而言,市盈率这一考察指标的分析依然是大家的关注重点。

首批25家企业首发市盈率与预估首发市盈率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Wind、联讯证券

联讯证券指出,25家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首发市盈率高于预估情况;与创业板首批、A股目前对比,预计科创板首批企业上市初期有一定上涨空间。

25家科创板企业首发市盈率中位数为46.2倍,平均值为53.4倍,除华兴源创、容百科技、西部超导和铂力特4家企业外,其他21家企业出现超募。科创板公司取消直接定价发行方式,采用市场化询价方式,从预估价格到最终发行价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

从目前询价后的发行价来看,整体比受理时预估的价格高,意味着科创板首批企业受到的追捧度较高。短期企业股价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结果,中长期高估值将会回归到企业的基本面,通过企业的快速增长或者股价下跌来消化。

联讯证券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科创板投资终将回归理性。无论是创业板还是科创板抑或是任何资本市场,其股价都与企业的基本面有着直接的关系,短期的炒作只是一时,长期的理性投资才是根本。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首批网下打新抽签10%的锁定期同样与“年报季”时间点重合,“年报季”或将成为股价分化的分水岭。

编辑:张楠 徐效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