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扁鹊本名叫什么(讲个民间故事:神医扁鹊)
名医扁鹊本名叫什么文章列表:
- 1、讲个民间故事:神医扁鹊
- 2、为什么传闻有起死回生之术的扁鹊,见了他的病却只能逃走?
- 3、今晚9点10分,泉城清风带您走近神医扁鹊
- 4、扁鹊见桓公,究竟是齐桓公,蔡桓公,还是晋桓公?
- 5、神医扁鹊故事几则,告诉我们医生就得这样当!
讲个民间故事:神医扁鹊
战国时期,郑国有一个名医,姓秦名缓,字越人,因住在齐国的卢村,所以人们也叫他卢医,秦缓少时曾学医于长桑君,他虚心好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刻营钻研,最终成为一代名医。他在战乱中走南闯北,行医舍药,往往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扁鹊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名医,因为秦缓医术高明,医德卓著,所以人们就干脆把他称为扁鹊。渐渐地,秦缓这个本名反而被人们忘却了。
扁鹊成名后周游列国行医,常因地域不同,随俗而变。在赵国时,听说当地妇女病多,即为“带下医”(妇科);到周国,见该地敬重老人,便以治疗“耳目”等老年人疾患为主;入秦国,知秦人以小儿为重,则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他还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间(问病情)、切(按脉搏)的四诊疗法、在这四种疗法中,扁鹃尤为擅长望诊和切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简子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候的病。
有一次,扁鹊到了晋国,正碰到了晋国卿相赵简子因为忙于国事,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晋国的大夫们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鹊诊治。扁鹊按了会儿赵简子的脉搏,就沉静地对众人说:“病人的脉搏跳动正常,你们不用担心。三天之内,病人就会醒来。”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过来了。
又有一次,扁鹊路过齐国都城临淄的时候,见到了齐国的国君齐桓候(前374-前357年在位)。扁鹃看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直言不讳地对他说:“大王你有病在肤表,如不快治,就会加重。”恒侯听了不以为然,说:“我没病。”扁鹊见他不听劝告就走了,这时,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凡是医生都是贪图名利的。他们没有本事,就把没有病的人当有病的来治,以显示本领,窃取功利。”过了五天,扁鹃又来拜见齐桓侯,默视了一会儿,对齐桓候说:“你的病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根本没有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再过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候,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病进入肠胃之间,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听了很生气,当然还是没有理睬扁鹊的话。等到扁鹊第四次来见桓候,他只瞥了一眼,一句话也没说就走开了。齐桓候觉得很奇怪,就派人询问。扁鹊说:“病在肤表,用汤熨可以治好:病进人血脉,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用酒剂也能治愈。如今齐桓候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再也没法治了,我只好躲开。”又过了五天,齐桓候果然病重,派人请扁鹊来治,扁鹊早已逃离齐国,而齐桓候因误了治病时机,不久也就死了。在医学并不很先进的春秋时代,扁鹊就能从齐桓候的气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
扁鹃不仅善于切脉和望诊,而且善于运用针灸、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各种病症,扁鹃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上对中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中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祖师,称扁鹊是“中国的医圣”。
扁鹊行医有“六不治”的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在春秋时代,巫师一直是医生的死敌,这些人用所谓的“巫木”为病人治病,让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扁鹊非常痛恨巫师的行为,曾经明确说过所谓的“六不治”,坚决不给信任巫术的人治病。当时,秦王有病,召请扁鹊来治。秦国的太医令和一班文武大臣赶忙出来劝阻,说秦王的病处于耳朵之前,眼睛之下,万一扇鹊出点差错,秦王很可能耳朵失聪,眼睛失明,听了这些人的胡说八道后,扁鹊对秦王说:“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却又允许一班蠢人从中捣乱,假使大王您也这样来治理国政,那秦国恐怕没几年就会灭亡!”秦王见扁鹊这么生气,只好让扁鹊给自己治病。结果,扁鹊果然治好了秦王的病,受到了贵宾一样的待遇。
秦国的太医令见扁鹊这么驳自己的面子,恶向胆边生,就派杀手杀害了扁鹊,一代名医,就这样丧生在了小人之手,可扁鹊对中华医学的贡献却永远铭刻在了史册上。
为什么传闻有起死回生之术的扁鹊,见了他的病却只能逃走?
扁鹊原名秦越人,少年时期在客舍工作。相传,有个叫长桑君的人在客舍里居住,扁鹊认为他是个奇人,服侍他很恭敬。
十几年过去了,长桑君让扁鹊来见他,对他说:“我有秘方想传授给你,你不要告诉别人。”扁鹊答应了他。长桑君就给了他一包药,对他说:“用上池之水服用这种药,30天后就能明白事物了。”然后把自己的秘方全部给了扁鹊。扁鹊照他的话去做后,能够隔着墙看东西,看人的话能看到五脏六腑。从此他就成了名医。
扁鹊在经过虢国的时候,听说虢国太子死了。他跑到虢国宫殿里去,问一个喜欢医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的什么病?”中庶子说:“太子是血气不能按时运行,阴阳交错而不能泄出,突然就暴发在体外,实际上是由体内的伤害引起的。精神不能制止邪气,邪气郁积而泄不出去,所以阳脉缓而阴脉急,才会突然昏倒而死。”扁鹊问道:“什么时候死的?”回答:“今天鸡叫的时候。”又问:“收殓了吗?”回答:“还没有,死了还不到半天呢。”扁鹊说:“我是渤海人秦越人,还未仰望过贵国国君的风采。
听说太子不幸去世,我能让他活过来。”中庶子不相信,说:“先生不是在开玩笑吧?你凭什么说太子能活过来呢?我听说以前有个叫俞跗的名医,他医术高超,掀开病人衣服观察就能知道疾病的位置。还能割开皮肤疏通血管、清洗肠胃。先生的医术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还有可能让太子活过来。不能像他那样而想救活太子,那简直连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子都骗不了的。
”扁鹊仰天长叹道:“你说的那些方法好像是用管子来看天空,从缝隙中看斑纹一样。我不用望闻问切之类的方法就能知道病人得的什么病,可以判断病情的方法太多了,不能停留在一个角度去看。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可靠,你可以去看太子,一定能听到他耳部有响声,而且鼻子还在张动。你顺着双腿一直摸到阴部,还有些体温。”中庶子听了这些话后目瞪口呆,马上跑去把扁鹊的话告诉了国君。
国君听了之后大惊,出来接见扁鹊,说:“我很早就听说您的名声了,但是没有去拜见过。先生到我们这个小国来行医是我们的荣幸。有先生的话我的儿子才能活,否则就死定了。”国君话还没有说完就泣不成声,连脸色都变了。扁鹊说:“太子的这种病就是所谓的假死。由于阴气破坏,阳气断绝,所以脉象好像就没有了,给人以死去的假象。但其实并没有死。高明的医生能够救活他,而庸医是不行的。”扁鹊让学生准备好针石,针灸太子的百会穴,过了一会太子就醒了过来。然后又拿了些药给太子吃,很快就痊愈了。
当时天下人都说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却说:“我哪里有这个本事,我只是让应该活的人活过来而已。”扁鹊去蔡国游历,桓公把他当客人招待。扁鹊参见桓公时对他说:“您有病在皮肤的纹路里面,不治的话会变重的。”桓公说:“我没有病啊。”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说:“医生都是贪财的人,就爱治一些根本没有病的人,以此来邀功。”5天后,扁鹊又来参见,对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血脉里面了,不治的话会更麻烦的。”桓公还是说自己没病,而且还很不高兴的样子。又过了5天,扁鹊说:“您的病到肠胃了,不治就更深了。”桓公不理他。5天后扁鹊远远看见桓公,转身就走。
桓公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要这样,扁鹊说:“当初病在皮肤的时候,热敷一下就没事了;病在血脉的时候,针灸也能治好;就算在肠胃里了,药酒也能治;等病发展到骨髓里面的时候,神仙都没办法了。现在他的病就是到骨髓了,所以我没有必要见他了。”后来桓公果然发病,赶紧派人去找扁鹊,可扁鹊早就逃走了。没过多久,桓公就死了。扁鹊声名远播,直到现在,很多治病的方法都是从扁鹊那里传下来的。
原创文章,抄袭毕究
参考素材(二十四史故事大全集)
今晚9点10分,泉城清风带您走近神医扁鹊
济南泉水绕城,流淌着诗情画意,充溢着浩然正气,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滋养着济南历代的名人贤士,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就是其中之一。
扁鹊,本名秦越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卢邑,也就是现在的长清区归德街道。他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继往开来的伟大人物,被后世尊为医宗。
扁鹊一生救人无数,曾治好了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后巧医虢国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由此名闻天下。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首创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沿用至今,他“治未病”的思想更是对后世启迪良多。
那么扁鹊“治未病”的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和思考呢?
并在“我要爆料”板块
扁鹊见桓公,究竟是齐桓公,蔡桓公,还是晋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选自《韩非子》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 ——选自《史记》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这篇文章,最早的记录者——《韩非子》的作者韩非子,出生不详,卒于公元前233年。据历史学家推断,生年大概在公元前280年。所以扁鹊的出生年月肯定在公元前280年之前。
关于扁鹊见桓公,常见的猜测有:
1、桓公为春秋霸主小白。齐桓侯,小白,姜姓吕氏,春秋五霸之首,姜姓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在位四十三年,始于公元前685年,卒于642年。
2、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本名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因国都在蔡国旧都上蔡,故又称为蔡桓公。在位期间为前400年—前357年。
3、桓公为晋桓公。晋孝公 《古本竹书》做桓公,别称晋桓公。公元前388至377年。战国时晋国国君。因春秋时期“齐”与“晋”相仿,传抄中出现错误。
在说此观点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扁鹊传》中出现的的其他两位患者:春国晋国赵氏领袖赵简子,虢国太子。
赵简子
晋昭公时,诸大夫疆而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居二日半,简子寤。——《扁鹊仓公传》
生于公元前500年之前,卒于公元前476年。扁鹊诊赵简子则被记录于《赵史》。据《赵史》中其他重大事件,史学家推测扁鹊诊病时间下限不晚于公元前497年。
考虑到:因时间年代久远,许多时间都是根据重大事件推测而来。此文中暂定扁鹊诊赵简子诊病时间为公元前497年。
考虑到古人成名较早,扁鹊成为名医的时间假设为16岁,诊赵简子时为20岁,活到100岁。则代表在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17年里的诊疗记录为真。
而此时齐桓公小白早于赵简子近150年。而蔡桓公则晚于公元前417年将近70年,晋桓公则晚于公元前417年50年。
此处桓公做三人观点均不成立。当然有两种可能,一是扁鹊诊桓公为韩非子杜撰,只是借诊桓公名气借以表达扁鹊医术之高。二是,扁鹊诊赵简子实为误传,为后世以讹传讹。
虢国太子
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扁鹊仓公传》
虢国有四国:《史记·秦本纪》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灭小虢。东虢春秋前灭于郑。北虢与虞相邻,公元前654年灭于晋。南虢春秋时亡于齐,于公元前554年前灭国。
此中虢国太子为小虢虢国太子,假设虢国太子于公元前687年诊治。依然按照扁鹊成名于16岁,诊病为20岁,活到100岁为假设。则在公元前691年-公元前607年的诊疗记录为真。
则桓公为齐桓公小白的可能性极大。
在《管子·小称》中记载:“饥而欲食,渴而欲饮,不可得。乃援素帷以裹首而绝。死十一日,虫出于户,乃知桓公之死也”。《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述则更到位:“桓公好内,多内宠,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这两册书中均详细的描写了齐桓公之死。
总结
盖因历史年代久远,许多资料都是历史学家根据流传下来的各个史书做推断而得。
具体事实如何,尚不可知。
因为多方面原因,尚不知扁鹊到底是公元前几世纪生人。
参考多方面资料,有认为扁鹊诊赵简子有史实的,因在《赵史》内多有提到。
有认为只有虢国太子为史实的,因为在虢国方面的资料保存的最为齐全。
因此对于扁鹊见得桓公,到底是齐桓公还是蔡桓公,还是晋桓公仍颇有争议。
这篇文章也许只是想展示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扁鹊医术的高明。
神医扁鹊故事几则,告诉我们医生就得这样当!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扁鹊原名秦越人,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从业行医岁月中,扁鹊不但总结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又深谙保健养生之道,不愧为后世公认的神医和中医学鼻祖。
一身浩气捍医术 治病救人有原则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显现一派百家争鸣、空前开放的盛况,但现实社会生活中,神权至上、巫术横行的恶俗也根深蒂固。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扁鹊依然能够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捍卫医学的权威尊严。
当时,秦武王久病不愈,无奈之下,决意召请扁鹊为其诊疗。谁知,却遭到了以太医令李醯为首的一帮庸医佞臣们的百般阻挠。情急之下,扁鹊不得不怒摔砭石,向秦武王摊牌:“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却又允许一班蠢人从中捣乱,假使你也这样来治理国政,那你一举就会亡国!”这才最终说服他接受治疗,果然不久之后,秦武王就痊愈了。后来,自感技不如人的李醯,竟然恼羞成怒,派刺客将扁鹊残忍杀害。
扁鹊在疾病诊疗上,提出了有名的“六不治”原则,至今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望闻问切皆精通 四见桓侯发人醒
经过不懈努力,扁鹊将中医的望、闻、问、切4种基本诊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完善。在具体的临床诊疗当中,他能够灵活自如地应运各种诊法,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被后人称道的奇迹。其中有两例最为典型。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国事”,导致昏迷数天不省人事,大家很是担心,就向恰好路过此地的扁鹊求救。经过一番把脉之后,扁鹊平静地告诉大家,病人脉象正常,不出三日,定会自然康复。果然两天之后,赵简子就醒了过来。可见,扁鹊切脉诊病的技术的确相当高明。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所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至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就直言不讳说其有病在身。之后,每遇一次,都强调其病情正在由表入里,逐步加重。可固执己见的桓侯就是不信,直到最后感觉身体真的不适时,才恍然大悟,但却病入膏肓,为时已晚。这个故事之所以发人深省,就在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疾病贵在早诊早治。
起死回生也低调 技高一筹亦谦虚
扁鹊虽然医术高超、声名远播,但无论到了哪里,他都能做到低调谦虚,从不因为自己有一技之长就高人一等,摆架子。
有一回,扁鹊来到虢国,见到一群人聚在一起哀号痛哭、跪地祈祷,一问才知是这里的太子死了。弄清原委之后,扁鹊怀疑病人并不见得是真死,很有可能只是突然之间昏迷不醒,“尸厥”发作所致。于是赶紧前去悬壶济世医精湛 游医四方通全科
在毕生游医四方、悬壶济世的生涯中,扁鹊非常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总结。在临床实践当中,扁鹊医术精湛、技法高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学方面,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不乏独特的主张和见解。在医术的追求探索上,他不满足于只掌握简单的一技一法,而是力争广泛涉猎。到越国都城邯郸,扁鹊看到当地有很多妇女患者苦不堪言,就潜心研究妇科方面的疾病,当起了“带下医”,从而让她们尽可能地摆脱病痛折磨;到东周都城洛阳,见当地许多老人有视听方面疾病,随即又开始致力于五官方面疾病的研究,当起了“耳目痹医”,为众多老人带去了光明和声音;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看到当地小孩的患病率极高,又下定决心探寻病因,当起了“小儿医”,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久而久之,扁鹊不仅只是精于内科,在儿科、妇科、五官科,乃至外科方面,也都有较高的水平。
杏林春满德高尚 桃李遍地美名扬
扁鹊一生行医四方,除病消灾。不但医术令人惊叹叫绝,而且在医德上,也同样让人佩服。
作为一代神医,经他之手的病人,自然不计其数,但在扁鹊眼里,患者并没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不管是君王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既不轻视小看贫穷弱小之辈,更不屈从迁就当权富贵之流。
在长期治病救人的行医当中,他除了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之外,更注重不断钻研探索。无论在临床诊疗方法上,还是在病因病理的探究方面,都对中医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对自己耗尽毕生心血,积累下的经验和成果,扁鹊又毅然毫无保留倾囊而出,广授门徒传之于众。学生当中的子阳、子豹、子越等人,后来都成了当时颇有名气的佼佼者。甚至,就连汉代时出现的《难经》也被传为是扁鹊所作。足以可见其学术影响是多么广泛而深刻。难怪,扁鹊历来被尊为“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